课外活动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6-18 10:18: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外活动工作计划

篇1

现在学生的体质正在不断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们很喜欢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以前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思想上显得更加团结,在体质上更加强健,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干部在组织上还有点无序,学生在活动中还不能守好规则,自律意识不强。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培养探索科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3、加强活动的计划性,严密组织,提高活动效果。

三、活动措施: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新年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利用班级图书角,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3、在重大节日,开展适应节日特点的活动。

4、保证活动时间,在每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目的。

5、做好活动的记录,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篇2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岗位责任制,并确立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每个管理人员明确管理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学校课外体育管理的组织是由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组成。学校应建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实施体育课外活动管理的决策人员,根据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目标,向各行政管理部门发出指令信息,最后考核指令执行结果。学校体育工作领导者的任务是发挥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课外体育活动。总务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体育教研组作为执行机构,认真组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搞好运动队训练和校内外的竞赛活动。

班主任应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班级工作计划,教育、督促和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少先队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积极宣传学校体育的目的、意义,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各层次按照自身的任务,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各层次之间既有分工,又必须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地做好学校课外体育的管理工作。

二、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程序

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的控制取决于管理的指导思想、方法和手段。管理必须有程序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学校应明确规定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目标,提出具体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负责人及完成指标,并以计划的形式统一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的相互关系,以高质量地完成管理任务。

组织实施是管理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首先,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其次,调动每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同时,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提高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程序管理,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合理使用时间。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加强督促和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反馈修正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重要环节,反馈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出,又把其作用结果返回,并对信息进行修正调节的再输出,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涉及的面广,因学生情况、场地器材限制、时间安排等因素会产生一些问题。各管理层要广泛听取学生、教师的意见和反映,扩大信息来源,并组成信息分析系统,定期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作有效的质量评价和决策建议。

检查评定对课外体育活动逐步向计划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检查评定要有目的、标准和实质性的内容,有关管理人员应参加检查评定。可全面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也可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地专题检查,可突击检查,也可定期检查等。检查评定结果要准确、可靠、符合实际。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客观评定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提高评定的科学性。同时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和条件,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调控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三、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工作中要面对的是多种因素、各方人士、多层次的矛盾,千头万绪仅靠单一的管理方法很难完成管理的目的,必须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法、参与式管理法、系统管理法、法规管理法等方法。并且各种方法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最优化管理的目的。

1.目标管理。是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锻炼时间、锻炼项目、达标情况、竞赛名次等各方面用高度量化的指标作为目标,层层分解,制定标准,以计划、组织、控制、评价为环节,把实现目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使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能够用量化控制。

2. 参与式管理。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方式。在课外活动的管理中,给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参与制订锻炼计划,参与组织竞赛.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管理,使锻炼身体的自觉积极性能不断得到提高。

3. 系统管理。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分清体育锻炼、群体性活动、代表队训练、竞赛活动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别不同层次、不同因素。各管理人员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形成一整套齐全、完整的管理系统。对课外体育活动涉及的场地器材、时间、信息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多种情况不断进行反馈修正,在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管理人员进行调节控制,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4. 法规管理。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要充分体现国家在体育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的权威性。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执行。如教育部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得随意占用。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有国家政策依据。

四、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内容

1.早操、课间操的管理。首先做好早操、课间操的组织安排工作,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并列入课表,使学生按班级、规定的时间和场地,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活动。体育教师要做好辅导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要加强教育,做好组织督促和检查工作,分管领导不定时进行巡查。加强早操、课间操的检查与考勤,定期进行评比。

2.班级体育锻炼的管理。建立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开展有学校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传统项目,充分发挥班级体育锻炼小组的作用,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积极推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活动。班主任协同体育教师,检查锻炼人数、锻炼和测验的质量,安全措施、组织纪律等,定期评定公布。

3.运动队训练管理。健全运动队组织和训练制度,严格按规定时间训练,制订训练计划.提出训练指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科学进行训练,定期检查,提高训练质量。定期测定运动员形态、素质、机能和运动成绩,了解运动员各项成绩及生活情况和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实行全面管理。体育教师要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协同管理,为运动员提供文化学习、物质生活、训练时间等条件。

4.运动竞赛的管理。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喜爱的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竞赛活动。单项竞赛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在整个学期中力求均衡安排,避免时松时紧,从不同季节特点出发安排多种多样的项目。较大规模的竞赛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如田径运动会,逐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竞赛规程,培训好比赛管理人员、裁判员,加强场地器材检查,合理布置,严格竞赛纪律,注意安全管理。

篇3

  本学期,我担任本校体育课程,为了稿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眼保健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第四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积极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间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工作,目前我校没有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相关器材,但是对新教材内容的了解是初步的,对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意义还不够深入,更谈不上对新教材的研究,更缺乏新教材的教学经念。因此,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全校广播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积极倡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配合好学校卫生保健室对学生健康指标的有关测定,关心好学生每天的眼保健操。

  学校体育老师工作计划2

  一、目标策略

  1、树立正确的运动技能观。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加强自身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要注重自身学科素养与人文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以适应时展与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2、增强责任意识。要对学生加强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提升实践反思能力。重视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有意识关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和把握教与学的心理,关注学习方式,关注师生互动,强调教学评价与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强调严格的管理与真诚的对话交流相结合。

  5、充分发挥以兼职教师及骨干为核心的示范引领与学科指导作用。

  6、具备良好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选择与利用、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加强搜集和处理体育资源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课例等)

  二、主要工作

  (一)深化常规工作管理,做到有序有效有痕迹。

  1、备课要为教学服务,形式多样,内容齐全(学年、学期、单元及课时计划),注重实效。总体要求是:钻研教材,研读《课标》,读透教师用书。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对学生需要和差异的把握,强调实用性的教学反思,实现有效备课。

  2、上好体育常规课,有组织,有内容,有方法,有负荷,有风格,有吸引力,有质量意识,有检测。严格规范体育课堂行为要求,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做好规定项目的考核。

  3、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及时准确地上传数据,要保存好原始数据,并做好自我检测报告。

  (二)校本教研要有新突破

  1、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改进和加强体育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工作,形成良好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规范管理,加强校本教研,在问题意识和意志的培养上下功夫,通过教学研究课设计、教学反思及教学案例的剖析,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服务。

  (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1)课间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

  学校加强对课间广播操操、眼保健操的管理,由老师按时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两操的质量。成立课间操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主任的考核,天天公布成绩。在本学期力争使我校课间两操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广播操“三个一样”,即:进出场一个样;队伍、队形一个样;做操质量一个样。眼保健操:正确、到位、整齐。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天体育活动课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任课老师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制定、执行锻炼计划,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班主任要把班级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学校将定期对各班锻炼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及时总结,形成制度。

  (3)体育竞赛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学校体育老师工作计划3

  一年的时间已经悄然流逝,但是一个学期的最后阶段还在等着我们,一月份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教学工作尤为重要,虽然我只是一个体育老师,但是我也想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期末考试贡献出自己一点力量,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这最后一个月里,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能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为了实现这么目的,我为自己一月份的工作制定了以下的计划:

  首先,太极拳的教学要进入收尾阶段了,我在学校一共教导三个班的体育,每个班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课程都不太一样,我的教法就是每一节课学一式,所要得到的效果就是能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认真学会动作要领,我从开始教学生们太极拳就给他们灌输一个道理,这不是打着好玩的,是真的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好东西,这样才能让他们用心去学习这个东西。我觉得我的责任是很重的,现在的孩子们到了期末就知道埋头苦学,下课也不去教室外面玩一下,放松放松,一点自我意识都没有,殊不知状态不好,学习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而体育课就是可以让他们在上课期间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太极拳这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好处的,第一,可以缓解他们学习压力,提高大脑的思维运转,第二可以让他们强身健体增加个人身体的免疫力,第三,陶冶情操,暂时忘记期末考试的来临,面对期末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有焦虑的感觉。

篇4

1、重视组织发动工作

(1)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重视校园体育组织学校的建设,实现校园体育管理网络化。学校领导为广大体育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创造条件,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制定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反映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与群体参与意识,而且本质上体现的是关于学生及教职员工的体育价值观念。

(2)周密计划,狠抓落实。根据学校的情况,学生的实际,季节气候特点,讨论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如校年度体育工作计划、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各年级体育工作计划、各种体育竞赛计划等),并层层落实,定期开展,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落实到位,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价奖励制度,从完成工作的质量上、效果上进行考核。

(3)体育老师责无旁贷。体育教师作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应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根据各年级的实际,多思考,坚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做到实际、实效、实用,多增加一些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项目,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搞活,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活动内容与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1)内容要迎合学生的趣向;(2)多搞专题性活动;(3)注重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二、学生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人。

1、充分发挥团组织与学生会的作用。

(1)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除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以外,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落实,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如各种球类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艺术体操队等,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人。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也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组织者,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教师适当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广泛开辟体育宣传阵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3)使课余体育工作成为学生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协助学生组织和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等得到巩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又促进了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与巩固。

2、重视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

(1)对体育委员进行定期培训。体育委员是体育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的领头羊。因此,加强对体育委员进行定期的知识、技能、救护、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如:新课程下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的组织,课外活动与课余活动意外事故的处理与救助,一些球类比赛规则的讲座,日常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这对我们进一步搞好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

(2)让运动员成为校园体育明星。学校的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特色的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生的一块磁石,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运动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要创造机会给他们有展示的平台,成为学生羡慕的对象。当校运动队员在某项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我们不仅要给予表扬,进行奖励,还要在校黑板宣传栏目上介绍他们的事迹,在评选先进个人方面要优先考虑,充分发挥他们的“广告效应”。

(3)培养学生学、练和实际裁判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教学比赛或其他小型比赛让学生自己充当裁判,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去。这样,既调动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文化的热情,又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锻炼、发展、提高。

3、所有的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

(1)制定相应的课外活动制度,保证出勤率;(2)使其成为体育成绩评价的一部分。为督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可以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体育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3)充分挖掘学校的体育资源。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

1、尊重学生的选择。

(1)重视学生在体育基础和性别上的差异。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既要考虑丰富多样,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水平不一,更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不能一视同仁,要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2)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尊重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进行自主性选择,我们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选择提出参考意见,但仍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发挥。

(3)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2、活动目标应有层次性。

(1)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基础自定目标。(2)重活动过程,重能力提高。

篇5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篇6

引导文教学法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单一性知识组合成综合性工作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能够在教学中形成一种有效的策略模式。因为它旨在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所以很适合应用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全国中职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中的三大学习板块之一,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展示语文应用能力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渗透优良品德、美好情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它与引导文教学法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职业素养等方面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将引导文教学法的方法步骤贯穿到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非常符合教学质量要求。

一、明确学习任务,突出实践活动能力的内在要求

引导文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老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育素材和学生特点加以分析,理清学生学习的重点,从而将教学任务剖析成若干个学习任务。如在“春联觅趣”的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的目标加以分析,把本实践活动的要求和学生的刚好过完农历新年的特点结合起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学习任务:

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中,要注重学生可行性强的操作任务。学习任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综合实践与语文素养相互结合,还要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实践活动中,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和文化传承培养相结合的目标实现。这是引导文教学法对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行动性的体现,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

二、提供信息资料,授予鱼不如授予渔

在引导文教学法中,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及一定的信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探索,在实践中检验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通过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料,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样知识的探寻和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春联觅趣》中,老师根据策划的各个环节,预料到学生会碰到的问题,提供了百度、谷歌等网址;在社会探觅的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环境或许不太了解,除了家乡的古迹古建筑以外,老师还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地点,如本地风景名胜――凤凰山、何仙姑家庙等,老字号商店――六盒斋文房四宝名店、黄振龙与徐其修凉茶名店等、增城博物馆或增城图书馆等;在挖掘经典春联背后的故事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如《楹联丛话》《名联趣谈》等,并通过互联网和拜访前辈亲友,聆听他们讲述关于对联的故事。

三、设计引导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

在行动导向策略中,老师要注重分析学生探究的重点,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理顺,形成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研究。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将研究不断深入。在这一策略模式下,《春联觅趣》的研究重点可以分拆成如下引导性的问题:

(1)你知道春联是什么吗?春联的由来?春联所写的内容一般表达人们的什么愿望?它的表达有什么要求和技巧?

(2)你见过春联吗?春联是什么样子?你能找到春联传统性的样式和创新性的样式吗?古今春联的变迁过程是怎么样的?你认为它以后还会变成什么样?

(3)在你的身边有什么著名的春联?你明白它的意思吗?如果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有趣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准备好与同学分享。

(4)你知道书写春联要准备什么工具吗?你能用这样的工具书写对联吗?把你书写的对联和同学交流。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重点以外,更要考虑学生行动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到行动的意义所在,又要考虑到行动的可行之处。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将对春联的认识逐步加深,在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得到的质的保证,体现出行动导向策略模式的有效性。

四、制订工作计划,突出行动落实评价

在行动导向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计划来体现,突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分拆学习任务,制定出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使学生的行动在活动计划的导向中达到知识的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同步进行。另外,老师在为学生设计行动工作计划时,要注重通过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行动落实,把活动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实践中。老师以此来制定与每个活动环节相适应的评价方案。如《春联觅趣》中学生的学习涉及到课内课外的范畴,因此工作计划可以从四个步骤来进行,同时配搭上相应的评价方案:

第一步,课前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关于春联的知识;通过互联网完成对春联相关知识搜集与整理,对比查阅的资料,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成果。

第二步,本课时使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通过互联网或到名胜风景、大街小巷搜寻春联的样式,搜集著名的春联及挖掘背后的故事,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故事,在课堂上向其他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成果。

第三步,尝试创作春联,要结合春联的特点,突出自己的个性,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第四步,尝试书写春联,用自己准备的工具在课堂上书写对联,在小组内选择好的作品作小组间的展示比拼,最后选出优秀的作品送给你的老师或长辈。

篇7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学校德育特色与“树魂立根”、“两纲”精神结合起来;

2.坚持学校德育特色与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3.坚持学校德育特色与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结合起来;

4.坚持学校德育特色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特色性、实效性。

三、主要目标

各部门以德育教育为学校抓手,制定增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学校生命教育工作做出贡献。由学校政教处主要负责落实,遵循“一校一品”的原则,构建德育教育立体网络。

整体规划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序列,以健全人格、提高法律素养和学会自我保护为主要目标,以课内、课外为一体,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为多种教育途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课内、课外互为一体,学校、社会、家庭横向联动的生命教育大网络体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都能成为一生幸福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基本内容和方法

实施“一校一品”工程,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根据学校师资、环境、传统等不同特点发掘学校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学校德育特色,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一)、以“法制校本教材”为基础,落实学科教学

1、教导处负责落实课时、安排专人。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要求,设计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或在政治学科等基础型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基础上,主动地、创造性地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和浸润。

2、相关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负责落实各年级法制教育的课时进度,备课组长要统一制定本年级本学科的法制教学计划。

(二)、以“法制安全教育”为抓手,落实专题教育

根据学校《法制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的内容安排,由政教处制定相关的法制专题教育,并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将相关教育内容或按时间段,或按实际情况制定各个学期的法制计划,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1、以时间段开展法制教育

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学校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利用校广播和班会,对全校学生开展《中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教育。

2、以学校实际开展法制教育

学校每学年都要注重交通法规教育,也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进行相关教育;在重要节假日前,也要对学生作相关的安全教育;重视《两法一条例》的相关教育。

3.专题教育活动,要拓展信息渠道,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图片、讲座、实地观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抗争、疾病的预防、法制安全、预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性教育、抗震减灾等教育,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生命给人的震撼,从而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

(三)以“小小法律通”为典型,落实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检验理论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学校法制教育的骨干作用,示范作用,举行“模拟法庭”、“法律演讲”,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推进学校多方位开展各项有益活动,营造一个浓厚的体现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

由政教处、团队部负责,相关部门和教师配合落实。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计划,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立体的教育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网络,开展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

(四)、落实“一校一品”工程,构建生命教育特色

1、聘请公检法同志来校做《两法一条例》讲座;聘请派出所的校外辅导员作《自我保护》等讲座。以第一手资料生动、详实的内容教育学生。

2、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融为一体,互相交流,有机整合,组织“小小法律通”进社区开展“模拟法庭”的庭审表演等。

3、以班报、校报、演讲、征文、广播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积极探究,在实践中、体验中学会有关法律知识,从而提升自身法律素养。

五、实施的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完善方案。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动员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教职工宣传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办法,切实统一思想和认识,增强其参与学校自主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信心。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完善本校的《自主发展重点推动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加强领导,组织实施。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自主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好具体联系人,建立“校长负责,专人落实,全员参与”的推进机制。要聘请教育专家,组成专家引领小组,对学校品牌建设进行引领指导,提升建设力度。

2、落实责任,完善制度。

将建设目标分解到处室和教职工,责任到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有效实施。要注重教职工参与的方式,修订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建立责任岗位制度和追究制度,调动教职工参与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将品牌建设贯穿于学校平时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实施过程中凸显的各种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干预,纠偏扶正,要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确保学校发展项目健康运行。

第三阶段:总结反馈、讨论提高。

举办研讨会、观摩会、表彰会,针对自主发展活动情况进行“回头看”,进行全面总结,查找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方法,确保品牌建设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篇8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原有的图书比较缺乏,制约了读书活动的开展。经我把这一情况向上反映后,省、市、区、局等各级关工委便给予大力的支持,首先是区关工委及时向我校赠送了一批图书,还几次拨了专款。此后,省关工委也多次给我校赠送了几千本图书。区教育局关工委对此也十分关心。各级关工委的赠书、拨款、指导,关工委老同志“为了江山为子孙,献了青春献白发”的高尚情操,关怀农村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行为,使我为之感动,使我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为了不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在关工委的支持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想办法,出主意,扎扎实实地抓好读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协助学校领导,健全读书活动的领导机构。

书海茫茫,需要领航人。开展读书活动,如果只作一般的号召,只让老师做临时性的指导,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可能半途而废。基于这样的认识,经我多次反映意见,终于得到学校领导的同意,成立了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管德育副校长、关工委领导、政教处主任担任副组长。我是副组长之一,并且被分工为具体负责“读书活动”工作。

为了保证读书活动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开展,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建立“一主”、“一平”、“四有”的读书管理体系,即以班级为主阵地,以各个读书兴趣小组为平台,以“四有”为保证:学校布置工作有开展读书活动的内容;检查工作有开展读书活动的位置;总结工作有开展读书活动的项目;表彰先进有开展读书活动的典型。在实施“一主”、“一平”、“四有”的工作中,还结合课改、教学实践,制订了具体的措施。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我具体去操作,一一去落实,使读书活动能长期坚持、健康发展。

二、做好读书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工作。

篇9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153-01

自1998年大学毕业至今,本人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要掌握好各种教书育人的技能技巧,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班主任工作很复杂需要有恒心、有细心、有爱心。本文对我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情况

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随着学习的范围扩大,内容加深,要使学生懂得用理解去记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也包括学生生理卫生方面的情况,因为学生处在身体发展的生长期,必须要处理好学生生理与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思维及自我意识,因为学生思维正处于过渡时期即由形式向抽象过渡,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或反对过多监督,形成不服从心理,做事往往不考虑利害关系和后果;也包括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必须优化其人际交往环境,因为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与性格、家庭影响与社会影响等,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班主任才能因材施教。

二 认真制订好班级工作计划

经过对全班学生的了解和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必须制订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计划,作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制订的工作计划要明确指导思想,总结自己过去当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成败教训,要切实可行,突出重点,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以求得学生的认可,把计划变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行动纲领。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要考虑实际情况,要灵活应用,及时总结,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三 组织和组建班集体,建立班级核心

即选好班团干部。班团干部的选择非常关键,它是班级的核心,班团干部必须是一些德才兼备、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家公认的骨干,要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和选举来选出。选好之后,要明确分工,在工作过程中加以指导,要严格要求,使班团干部树立威信,起到模范作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共同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四 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特殊的教育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个性差异大,所以,班主任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教育引导他。对优秀生加以鼓励;对后进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可以说理教育,也可以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或者让其在实践中锻炼。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让其提高认识,强化其意志,挖掘他的闪光点,培养他的其他兴趣,转移他的动机,从而达到转化效果。

五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项集体活动

学生的集体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集体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会课搞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参加。也可以组织课外文艺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校外劳动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六 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规范好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日常工作既多又复杂,但班主任必须抓重点,可以让班团干部参与工作,我认为,日常工作主要是要抓好晨会、晨读,了解学生课堂纪律情况,做好学生考勤工作,指导好学生值日工作,做好班级活动工作,及时处理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偶发事情。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难在去落实但要做好必须是勤在先。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抓好落实。

七 协调好各科任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关系

篇10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班主任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设计的。班主任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勇于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和班级管理过程之中。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和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培养学生对自己所拥有的创新能力的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探索、发现,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活跃的临界状态。

(三)提倡学生质疑。

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自我意识和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二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求异思维是一切创造之源,因此班主任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二、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创新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本,协助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

班级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班主任对班级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学习位置”和教师的评价都应透彻了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在教师和学生的眼中,班级中的学生可分为三类:优秀型、普通型、极差型。对待优秀型的学生,班主任既要肯定其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又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有缺点和不足,从而让他们保持清醒头脑,克服不足、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己。另外班主任还应要求他们主动接触其他同学: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对待普通型的学生,班主任首先应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自己发觉自身的价值,帮他们树立信心、志向,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性格;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参加,自觉自愿地接触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协调他们的人际关系。对落后型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讽刺挖苦他们;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以此带动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挥,从而使其鼓起勇气,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班级管理应加强班级内的学风、班风建设,使班内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进团结,开阔眼界,加深师生、同学间的感情,促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组织学生制订班规,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各项工作计划,如要求他们按组轮流布置板报,版面安排、艺术插图等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如此可大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以情育人,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任何工作有序不紊的基础是制度,班级工作亦是如此。制度是无情,却是有理有力和有利的。如果只注重制度刚性的一面,成员的积极性是很难持久的,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个别班级管理无力,成员消极应付的现象。所以,当班级管理达到有序后,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同学中发生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创造机会,掌握时机,在班级工作中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在师生间、同学间注入情意,增强同学间的团结、师生间的互敬,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前一段的“目标和制度要好”,变成“为了班集体、为了同学我要干好”。这样成员的积极性才会持久,班集体工作才会井井有条地开展,具体环节有三点:

1.民主监督,平等对话。班委是中心,大家是主人,每周接受大家监督,根据工作表现和民主评议,班委可以轮换,制度可以完善和修改。

2.同学有难时大家伸出友谊之手。患难见真情,日久知人心。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困难中的人最需要帮助、最易被感动,因此,班主任要当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捕捉时机,在同学间搭起友谊之桥,种下常青之树,利用友情的力量化解矛盾,推动工作。

3.身正方可为范,学高才可为师。班主任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例如:(1)管住自己的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浪费学生时间,不造成语言伤害。(2)说话重策略、讲艺术。常常用一两句幽默风趣但能令人深省的话来教育学生,使犯错学生既保住自尊,也受到教育,改正错误。(3)注意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其才能发展越快,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三)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篇11

班委会由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监督委员、值日班长组成。班委会的产生采取班主任提名或学生自荐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班委候选人,经认定后产生,由班主任根据班委成员情况进行分工。班委会每届任期为一学年,如班委会工作胜任,完成工作好可继续连任,如群众测评不合格,班级工作落实差,个别干部不胜任,班主任可视工作实际进行个别调整或提前改选。

二、班委会的主要任务

(一)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工作。

(二)带领和督促本班同学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组织全班同学勤奋学习,认真完成各项教学、实习设计任务。

(四)积极组织本班教室、宿舍的卫生清扫工作。

(五)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比赛。

(六)检查本班工作落实情况、班主任开好班会,通报本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

(七)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操行考核及奖学金评定工作。

(八)做好本班财产管理和班费使用工作。

三、班委会干部条件

(一)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工作有热情、有一定组织、领导、沟通能力。

(二)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良好。

(三)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任何违纪违法行为。

(四)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以身作则、工作大胆,能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五)能从学校大局出发,有高度的责任心,尽心尽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四、班委会职务分工与职责

班委会设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监督委员、值日班长共12个职务。其中班监督委员监督班委会行使老师权利,由团支书和班长定期召开班委会,为上阶段工作做总结,为下阶段工作做计划安排。其它班委各自职责如下:

(一)班长:

1、对班级的一切事务工作负全面责任,班长作为班级的带头人,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2、负责召集班委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本班的实际,讨论并制订本班的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采取措施贯彻落实。

3、深入同学,了解和掌握本班同学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着手解决。

4、抓好班委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通过制订班级和学生干部工作守则,做好班级干部的素质培养。

5、定期向学校、班主任汇报请示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6、配合团支部书记工作,对班级组织机构的协商与配合起关键作用,对本班的党、团员的发展可及时地提出意见。

(二)副班长(兼纪律委员)

1、副班长在班长领导下协助班长工作,班长不在位时代行班长职责。

2、负责维持课堂的自习纪律、课间纪律及集会纪律。

3、负责操行量化评比工作。检查同学的行为、仪表及胸卡佩戴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并及时进行登记,上报班班主任。

4、完成好学校和老师交给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团支书:

1、了解和关心团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提出团员组织生活的内容和要求,督促和指导团小组过好组织生活;

2、掌握团员的模范事迹和遵守纪律的情况,建议支委会进行表扬或批评,遵照《学生手册》奖惩条例;

3、对团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

4、了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研究发展新党员的工作;

5、配合组织委员工作,对班(团)会的主持人,活动组织形式等及时地提出意见。

(四)组织委员

1、班级纪律的管理,首先以身作则,全面负责班级的上课纪律,晚自习纪律的管理工作,向班主任及时反映情况;

2、负责团费的收缴、团员证的注册、团员的登记、统计工作、接转团组织关系;

3、负责班(团)会、班级课外活动的组织开展,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要配合文艺委员对活动进行组织和活跃的开展。

(五)宣传委员:

1、组织团员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时事;

2、根据上级团组织的指示,在各项工作中,做好宣传鼓动工作;

3、组织生活活泼的教育活动,如报告会、专题会、座谈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

4、负责组织办好班(团)会板面设计、学习园地、板报等宣传阵地,积极组织稿件,向校广播台和校内外宣传刊物投稿,宣传好人好事,反映团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5、在校内外大型活动时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班集体。

(六)学习委员:

1、全面了解、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帮助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良好的学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随时与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联系,及时反映班内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汇报全班学生学习情况。随时了解班内的学习动向,解决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协助任课老师做好收发、取送作业和教学、实验器材等项工作,检查、督促同学认真完成作业。

4、组织开展班内的各种学习活动,做好重修学生的登记及学习成绩分析。在班内加大宣传力度,抓好考风建设。

5、负责本班同学计算机和英语考级的辅导及组织工作。

6、协助班长做好其他班务工作。

(七)劳动委员:

1.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每天将本班宿舍卫生分数及时反映到班主任处;

2.结合本班情况对卫生保持良好的宿舍,给予一定的奖励;

3.对该周9.7分以下的宿舍,帮助找出原因并指导其及时改正;

4.负责本班的教室卫生的值日安排及值日监督,保持教室卫生,创造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

5.协助各班委开展工作。

(八)文艺委员:

1、负责组织本班文化娱乐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活跃学生课余生活。

2、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开展的文体娱乐活动及比赛。

3、根据本班的特点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选择正确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4、发现和培养文化活跃分子,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并保护文艺骨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5、协助班长做好其他班务工作。

(九)体育委员:

1、负责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协助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认真组织同学出早操和课间操,并进行考核。

3、负责组织全班学生积极参加校运动会及学院的各项体育活动,经常开展班级群众性体育活动。

4、负责班级体育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

5、协助班长做好其他班务工作。

(十)生活委员:

1、负责班级生活方面的工作,为同学当好服务员,为班级当好保管员;

2、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班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可提出帮助的建议,并向班主任和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3、保持同学与后勤部门的联系,反映同学在生活方面的正当要求,沟通同学与后勤服务人员的联系和互相信任、理解,做好服务工作;

4、在班主任同意情况下负责班费的收缴,班费由班主任代为保管;

5、协助班主任负责班费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每月向本班学生公布班费使用明细;对班费做好预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管好班费(细则见后);

(十一)监督委员:

1、检查分工负责制的实施,经常检查、督促并协助班委会各委员的工作,对不称职的学生干部有建议班委会或全体同学进行调整甚至撤换的权利;

2、监督本班同学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着手解决;

3、协助班长做好其他班务工作。

(十二)值日班长: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锻炼自我的机会,班委会专门设了“值周班长”开展班级工作。

1、 值日班长的职责是协助班长开展工作,检查每天的卫生,有不合格的通知值日生及时整改。

2、 将每天“四大部门”的操行分上报到团支书处。

附录:

每天检查校牌的佩戴。——(待定)

提醒头发长的同学理发。——(待定)

检查服装的统一。——(待定)

对各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本。——(待定)

“学习心得本”与“日记本”——(待定)

自习说话接力本。(沿用魏书生老师)——(待定)

五、会议制度

(一)班委会:

定期召开,班长主持,班委成员总结汇报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班主任的指导意见,在班长负责下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推进本班工作使之更加完善。班委会每学期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班工作情况和新学期工作计划。

(二)专题班会:

根据学校安排或本班的实际情况,召开专题班会,由组织委员安排主持人进行班会的开展。

六、班费使用条例

1、凡支出班费,经办人必须向生活委员出示证明(发票或其他有效证明)经班长同意,签字后方可报销,同时必须向班主任反映;

篇12

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它推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科学含义

项目是“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必须在规定的成本、质量和范围等限制条件下完成的一次性事业。”项目化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以活动项目为基本单位,采用招标制度立项,通过立项申报、答辩、审批、项目执行、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使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方式。”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它不是任意的一次管理过程;它的对象是校园文化活动,目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目标;它的任务、职能是对校园文化活动及其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要求把校园文化活动的任务和组织人员集中在一起,当作整体,追求整体目标,需要系统的观点和专门的组织来管理。基于此,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综合性。项目一般由多个部分、多个步骤、多级分工组成,要求充分强调管理的综合特性,需要系统的观点和专门的组织来管理。

第二,目的性。一切项目管理活动都是为实现“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这一目的服务的。

第三,集权性。项目在进行中各部门、各步骤都会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互相关联、互相依存,需要建立围绕这些专一任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和相应的组织。

第四,主导性。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必须将组织打造成为一支配合默契、积极主动、高效优质的团体。

二、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

项目化管理的特征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将项目化管理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中。

1.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对象目的的契合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素质全面、主动性强,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传承者。大学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能担当项目负责人的职能;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对象是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文化活动大多是一次性或可以在一段有限时间内完成的,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围绕活动的目的,利用活动的资源,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管理采用多层次目标管理,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任务及目标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总体目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自始至终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这与项目化管理体现出的目标性相一致。

2.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过程的契合

“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督、控制以及收尾等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影响,关系复杂。它要求每个阶段的配合与连接必须流畅才能便于协调,才能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一般也要经历策划、申报、审批、实施与督导和总结与评优等阶段,工作的过程适合项目化管理;另外,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具有明显的特性,既体现阶段的特殊性,又强调对整体的重要性,活动组织者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促进总体效果的实现,这与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具有一致性。

3.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机构的契合

项目化管理的集权性特性决定要建立具有临时性、高度柔性组织机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是一次性的任务,每项活动在目标、环境、条件、组织、过程等诸多方面都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学校不需设计专门的常态机构,而是通过临时的、柔性的组织来完成,它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协调控制,项目结束,其组织的使命也就完成。

三、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

1.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制度构建

第一,项目分类制度。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形势和政策、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各阶段特点,编制《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并及时公示活动项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项目可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创新项目:以专业化、精品化和品牌化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重点项目,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专业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以丰富大学生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一般项目,如文体竞赛、寝室文化活动等;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创新项目,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活动。

第二,项目申请制度。各级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等组织,学生组建的临时团队以及学生个人等围绕《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向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报书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内容、程序、责任分配、人员安排及预算报告等。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情况,依据“公开、公正、可行、合理、高效”的原则,确定项目的立项,并给予项目配套经费和相关政策。

第三,项目负责人制度。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核心人物是项目负责人。选取“思想好、思维活、能力强、为人实、素质全”的学生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计划书要求,主持项目工作,项目实行“集中领导、分级负责”原则,组织并督促项目组成员全面完成本项目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项目目标。

第四,项目培训制度。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素质全面、主动性强,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设计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但他们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老师的指导与支持。加强对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即实施项目所需的策划、公关、组织、资金调配和合理使用等能力。

第五,项目监督制度。通过立项评审、跟踪审查、群众监督、总结评优等激励机制,进行全程化监督,保证立项活动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项目活动负责人需对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如遇到问题或申请报告发生变更,要与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2.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程序控制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操作流程图

第一,项目计划。计划活动和自主活动可以发展为项目计划。计划活动是指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有计划的,要在某个时间段实施,但没有指定具体活动负责人或团体的活动;自主活动是不在《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之内,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自行提出的活动。校内有意申报项目计划的团学组织或个人成立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立意、规划、论证等准备工作,撰写项目申报书,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内容、程序、责任分配、人员安排及预算报告、可能遇到的问题、难点及相应对策等。

第二,项目立项。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书的可行性、创新性、影响力、经费预算、活动成效、应急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明显不符合申报标准的项目,直接淘汰;基本符合标准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项目组作出相应修改,再上交评审委员会审批。拟定中标单位的项目进行公布;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承担组织任务,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承担监督、管理职责,还对项目成员进行培训,包括能力培训和经验培训等,以提高活动的组织能力与实现预期效果。

第三,项目实施。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充分说明活动的意义、参与方式等,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成员按计划实施项目,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汇报,力争达到活动预期目标;成立项目监控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指导和控制活动的正常运作;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项目变更,努力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第四,项目收尾。活动结束后,项目组要将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文本、图片、音像资料上交,完成项目总结;活动费用专款专用、有根有据,与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一事一结;年终,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上交材料、督导小组汇报、活动效果反响等情况对所有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优秀项目负责人等,激励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巩固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成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