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2-02-08 17:57: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混凝土施工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混凝土施工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TU37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rength water concrete column is a difficult project, in order to make high-quality water concrete columns in the construction; we have gradually summed up a set of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high strong diameter water concrete columns.Key words: concrete; reinforced; vibrators; insulation and conservation; pouring

在某机场工程中,高强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是工程的一个难点,本工程地下所有框架柱强度均为C60,施工难度大,工期要求紧,而且要求为清水无饰面混凝土。在施工中,我们逐步总结出了一套专门针对高强大直径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下面,我从预拌混凝土控制,钢筋绑扎,脱模剂的选择,现场浇筑,保温养护,成品保护等六个方面逐一加以说明。

预拌混凝土控制。

经过与搅拌站多次试验和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和矿粉的用量,降低水化热,从而减少柱子表面裂缝。

改善石子颗粒级配。设计规定本工程混凝土用石子最大粒径为25mm,在保证此前提的基础上,我们将小粒径(5-10mm)石子的搀量增多,这样有利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更容易的进入钢筋间隙中,减少柱表面产生孔洞的机率。

外加剂的选择。最初搅拌站使用西卡Viscocrete高效减水剂,,虽然改善了混凝土的坍落度,但是混凝土的稳定性,黏结性,流动性不好,而且坍落度的经时损失很大,经过试验,改用较便宜的AN3000高性能复合型减水剂,其坍落度 经时损失见下表: 、

现附混凝土配合比,以供参考:

钢筋帮扎。

本工程柱钢筋主筋保护层4cm,箍筋保护层2.4cm,由于钢筋太密,且主筋太粗,给浇筑带来极大困难,同时高强混凝土流动性太差,导致混凝土由柱中心入模后向四周分散困难,箍筋与柱模之间的缝隙很难进入石子,缝隙内只有水泥浆。混凝土拆模后,沿箍筋位置有裂缝产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在箍筋上焊钢筋头做成定位卡,保证钢筋的顺直和钢筋间距一致。

脱模剂的选择

脱模剂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完成面的观感质量。以往钢模板均采用机油或柴油做脱模剂,现场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理想,粘模较严重,且表面气泡多、色泽不均,经过实验,改用食用色拉油。色拉油稠度大,在模板面上附着时间长,而且在现场浇注振捣时,使用色拉油做脱模剂,气泡较易顺模板面引出。改用后,较好的改变了粘模和气泡多的现象。

在使用色拉油做脱模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拆模后清除模板内杂物,立即刷一遍脱模剂,防止因长时间搁置引起的模板锈蚀。

在模板放置期内,由于重力作用,脱模剂顺模板面下滑,造成模板上部脱模剂厚度变薄。因此,每次模板吊装前,重新清理再刷一次脱模剂。同时这样也可以清除掉因长时间放置而粘在模板上的灰尘。

刷脱模剂必须使用干净的棉纱布,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现场浇筑

混凝土的运送

高强混凝土的水胶比小,水泥、石子含量多,导致混凝土虽然可以通过外加剂提高坍落度,但是可泵性,流动性依然无法改善。故采用塔吊吊运混凝土人工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求搅拌站每车只运5 m3 混凝土,保证一车混凝土浇一个柱子,缩短混凝土在入模前的停留时间。同时对每车混凝土派专人测试坍落度和温度,控制坍落度在210-230mm,温度在12-15度之间。

2、现场振捣

混凝土的现场振捣是浇筑过程中的难点,漏振容易产生气泡,过振又易离析,其临界点很难把握。施工中,一个柱子配备四个振捣棒同时施工。浇筑应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进行,振捣顺序由内而外,上、下层混凝土振捣的时间间隔应控制好,不得出现冷缝,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下层混凝土振捣好,因柱子钢筋较密,振捣棒插入间距20-25cm,即每隔一根主筋有一个振动点,插入点应均匀布置。严格控制振捣棒的插入深度,插入深度应比上层混凝土厚度深5-10cm,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每处振捣的时间应控制在30-40秒之间,不得将振动棒插入某一部位留置过长时间,出现过振现象,造成局部浆体过厚,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

柱子浇完20分钟后,进行二次振捣,使用两根振捣棒同时插入柱底,缓慢拔出,时间控制在50-60秒。柱子浇完40分钟后,进行三次振捣,使用一根振捣棒,只作用与柱子上半部分,引出前两次振捣未引出的气泡。

保温及养护。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对柱模保温,在模板外粘5cm厚聚苯板。 拆模后,柱中心温度最高时可达65度,经过计算,冬施期间采用塑料薄膜加双层2.5cm厚阻燃草帘被保温,非冬施期间,外界温度小于25度时,采用塑料薄膜加一层草帘被,外界温度大于25度时,薄膜保湿即可。

拆模后,立即采取保温措施,每两小时测温一次,十四天后停止保温。非冬施期间,薄膜内每三小时浇水一次,持续十四天。

成品保护。

篇2

1、引言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损或任何其它破坏过程的能力,当在暴露的环境中,能耐久的混凝土应保持其形态、质量和使用功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内容包括:钢筋锈蚀、化学腐蚀、冻融破坏、碱集料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2、混凝土受冻害损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新拌混凝土的强度低、空隙率高、含水多,极易发生冻胀破坏。冻胀破坏的外观特征是材料体内出现若干的冰夹层,彼此平行而垂直于热流方向。

(1)当外界温度到0℃以下,砼内毛细孔的自由水份开始结冰,体积微胀;

(2)结构构件的冻结由砼表面开始逐渐向内部延伸,由于结冰而膨胀,将内部未结冰的水分封闭并沿毛细孔通道压向内部;

(3)随着冻结的发展,结冰体积越来越大,内部未冻冰水压力越高,当压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把毛细孔胀破,产生裂纹;

(4)水在一定得压力下,裂纹继续扩大或产生新的裂纹,导致砼内部机构破坏;

骨料作为一个组分,冰冻膨胀同样会成为导致混凝土破裂的应力来源;为了保证混凝土完好,必须要求骨料和水泥净浆两者都不破坏。由于引气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水泥净浆的抗冻性较易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骨料抗冻性更具有突出意义。

3、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注意事项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施工中的气温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状况,工期的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外加剂的性能,保温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1)当工程所在地的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点、14点、21点室外温度平均值)低于5℃,最低气温低于-1℃,必须按照冬季施工规范处理混凝土;

(2)混凝土拌制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进场砂石料必须采取覆盖保温,保证原材料不因气温降低而发生团块、结冰现象。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坍落度,混凝土拌制可采用掺防冻剂法。砼搅拌时间比常温施工延长50%;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及钢筋上不得有冰雪和污垢,特别在新老砼交接处的冰雪和垃圾。尽量选择中午的时间段浇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遇有大风和雨雪天气时不得浇筑。采用边浇筑边覆盖的方法,完成一段包裹一段,篷布与混凝土面间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人员能够进入收面、压光、刷毛。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塑料薄膜或稻草覆盖保温;

(4)如果现场砼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掺外加剂的方法进行调整,严禁在砼内直接加水;

篇3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方法。

2 施工工艺

2.1 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7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20--3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浇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2 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2.3 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2.4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2.5 后浇带四周应做好防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2.6 支设模板应根据分块图划分出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数,并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2.7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用压力水冲洗。

2.8 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置穿插施工。

2.9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规定的时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且宜掺入早强减水剂,认真配制、精心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2.10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2.11 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浇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12 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防冻剂,并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2.13 规范规定后浇带允许偏差表

3 后浇带施工工艺中应注意事项

3.1 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须经设计院认可,不能根据施工经验或某些资料来确定。

3.2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

3.3 带有混凝土粉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4 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3.5 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浇注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钢丝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Ф50振捣棒时不小于400mm,采用Ф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mm。

3.6 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4 施工要点

①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②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③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④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⑤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⑥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⑦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⑧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5 质量要求

篇4

前言:有人说我们是生活在钢筋和混凝土中的一代人,每天都有无数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混凝土已经成为人民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混凝土是一种神奇的建筑材料,它有笨重的外表,但是却可以被制造成唯美的艺术美,变的轻盈灵动,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下,它给人们所呈现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混凝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制作它的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而且混凝土有非常好的抗压能力,并且耐久性良好,强度等级范围宽,这些都是它的优点。

1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中所面临的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一般都工程量比较大、工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交叉作业多施工复杂,因此,提高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时候,不光要满足强度的要求,还要加强对混凝土裂缝、防治渗漏等方面的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耐久性。在施工中,应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裂缝

裂缝不仅仅存在于水利工程建筑之中,也存在于普通的建筑中,它是混凝土建筑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所以不存在不会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比如,混凝土原材料,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维修时间间隔和维修技术等。因为造成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所以改进的措施也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进量减少混凝土建筑中裂缝的出现。

1.2 冻胀

冻胀的成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在混凝土表面存在有大量的细微的小孔,孔中储存有部分水份,当环境温差较大时,小孔中的水份遇到冷空气,就会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的体积就会膨胀,膨胀后就会产生冻胀压力。当这种冻胀压力达到或者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就会被破坏掉。因为是从混凝土内部发生这种破坏,所以这些破坏所导致的影响将是永久性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措施,减少冻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大,尤其要重视这种病害的影响。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往往使用的是较大快的混凝土,需要利用分块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的质量,避免发生裂缝、冻害的现象,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气温条件。并及时的对混凝土采取必要的温度控制措施,加强表面保护,采取接缝灌浆等预防措施。

1.3 冲磨及空蚀

冲磨病害是指水坝等泄水类建筑中的混凝土受到水流及其中夹杂的沙石等物质在急速流动中所产生的巨大流速的冲击,导致混凝土出现破坏的现象。而空蚀病害主要指水坝等泄水类建筑中的混凝土在其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由于混凝土局部受到极不规则的来自水的相互挤压的作用而出现的破坏。因此,冲磨以及空蚀主要发生在那些在水中或者是靠近水工作的混凝土建筑上,还有经常发洪水的地区的建筑物也容易发生冲磨以及空蚀。根据一般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冲磨与空蚀病害是交替进行的规律,同时冲磨以及空蚀还会相互促进,增加其对混凝土建筑物的破坏力,两者共同的作用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使得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外露,进一步加快了混凝土的破坏过程。

1.4 碳化

混凝土发生的碳化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所含有的微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混凝土表面少许没有充水的毛细孔,进入混凝土内部,并且逐步进行扩散,然后在混凝土内部生成碳酸盐类物质,这些物质使毛细孔内溶液的酸碱度小于 10,破坏了钢筋表面存在的钝化膜,使得钢筋发生锈蚀,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减弱,以致无法负荷一栋楼的重量,而且当钢筋表面生锈之后其体积就会膨胀,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1.5 侵蚀

混凝土被侵蚀主要是由于环境中存在的水对混凝土的一种危害,属于化学性病害,不同地区的水环境也有所不同,有的偏酸,有的呈碱性,所以目前侵蚀混凝土的现象还不是非常的普遍,但是在某些环境污染极其恶劣的地区,水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侵蚀混凝土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

2 面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原材料的抗压能力

传统的混凝土只是水泥、砂、石子和水四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工石,但是在 1900 年建筑材料大革命中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将钢筋加入混凝土中,制造出钢筋混凝土,在原有混凝土的基础上,钢筋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次在20 世纪以后,人们又相继发明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并且许多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被不断使用,其中减水剂是混凝土外添加剂中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甚至还发明出了流态混凝土和当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后出现的聚合物混凝土。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人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多实用的混凝土建筑原材料,解决混凝土在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2.2 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保证原材料的合格质量是必须的,而且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对其进行防水、防渗、防腐、防冻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优秀质量。而且在使用“壁可”注浆技术将树脂浆液注入裂缝内时,一定要缓慢注入,切勿出现气阻现象,减少裂缝的出现。在模板的控制中,应注意将调平层的杂物及浮土清扫干净,然后才能立模板。混凝土的外添加剂减水剂一定要装在塑料袋内,现场拌制混凝土,在搅拌时一定要均匀搅拌、使其保持颜色一致,并保持混凝土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必将不断的优化创新,新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必定会被研发出来,到时混凝土施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2.3 加强对混凝土建筑的养护

加强对混凝土建筑的养护目的是保持混凝土存放的最佳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以保证或加速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对混凝土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现在大家最常使用的对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蒸压养护、电热养护、红外线养护和太阳能养护等。养护经历的时间称养护周期。混凝土性能的试件的养护应该在最佳养护条件下进行。我国所采用的标准养护条件是:一级水平控制温度为 20±2°C,二级水平控制温度为 20±5°C,标准养护时间为 28 天;湿度不低于 95%。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是养护期间最应该注意的,养护是应该尽量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时间,并且及时对混凝土的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在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时,应该尽量使其表面平整,并且在覆盖遮盖物时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原材料到施工技术都有了较大进步,使百姓越来越相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裂缝、冻胀、冲磨空蚀、碳化以及侵蚀等,这些都是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对于以上问题,技术人员也想出了许多方法解决他们,比如及时对混凝土建筑加以必要的维护及修补,保持混凝土性能的基本稳定,还有在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平时管理上改进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F47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气设备发热问题一直都是电气设备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引发电气故障、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只有及时发现并消除电气设备中隐藏的发热隐患,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

一、电气设备中常见的发热问题分析

1、涡流发热

涡流发热现象主要是由涡流损耗诱发的,而涡流损耗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电气设备中,下面就是涡流损耗的计算公式:

涡流损耗:P=Kwf2Bm2V

式(1)中:f为电源频率;Bm为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V为铁磁物质的体积;Kw为与材料的电阻率、截面大小和形状有关的系数。

电气设备涡流损耗主要是变电站中的变压器的铁损,铁损包括磁性材料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及剩余损耗,这种损耗对于变压器这类交流电气设备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危害,首先是磁滞损耗,铁磁材料作为磁介质,在一定励磁磁场下产生的固有损耗,也就是在电能转换磁能过程中会产生损耗,直接造成变压器等交流电气设备额外的功率损失,此外,磁通发生交变时发生涡流损耗,铁芯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呈旋涡状,导致线圈的温度升高发热。这种涡流损耗也会发生在其他一些电气设备中(如穿墙套管等)。在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中,其工作电流可以达到KA的数量级,这些电流产生磁通也会较大,从而发生涡流损耗的现象,发出的极大的热量长期作用于密封式的穿墙套管上,会导致穿墙套管过热而损坏。

2、隔离开关运行发热

在电气设备中存在的各种隔离开关中,通常都会发现这些开关的在运行过程中发热部分基本都集中在隔离开关与导线连接点处,同时发热量也很大,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到这个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户外安装的隔离开关,其导线会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这样很容易导致负责连接的螺栓松动,从而使得导线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幅减小,根据导体电阻公式推得,导线在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这样显然会造成发热;

(2)隔离开关和导线之间的连接点在工作的过程中长期暴露在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蒸汽、灰尘以及某些活泼气体影响,同时也伴有水分侵蚀,这样就会在连接件的接触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增大氧化处的电阻,工作时有大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大量的热;

(3)不理想的工作环境或是环境污染会使得隔离开关上的连接部件锈蚀,从而导致这些开关失去应有的弹性,甚至断裂,这直接会造成接触部位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3、电阻损耗发热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由焦耳定律可知,通有电流导体的所产生的热量为:,其中Q为产生的热量,I为导体上通过的电流有效值,R为导体的电阻值,t为时间。从焦耳定律可以得出,当电阻上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发热的现象,这种由电流流过电阻产生的发热通常出现在载流电气设备中(例如导流体及导流体相互之间较大的连接点电阻会导致电流流过时产生大量的热)。

4、导线线夹发热

防止导线线夹发热现象的发生在一个方面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从焦耳定律来讲,一般导线线夹发热都是因为电阻增大,常见的导线线夹电阻增大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线夹的连接紧固螺栓松动,从而导致电气接触面接触不紧,局部甚至未接触,造成电阻增大;

(2)线夹接触面的氧化问题,导线线夹一般由铝材制成,铝制材料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然氧化,高温会加速氧化反应的速度,因而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这样就引起了整个接触电阻的增大。此外,电力线路输送功率的不稳定、环境温度波动会造成导线线夹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及其他因素会使得电气接触不良,使得空气流入促进氧化;

(3)导线线夹引流板的发热,会使得其温度一定程度的升高,引流板变形,导致接触不紧的面积进一步增大;

(4)在进行导线的连接工作时,没有及时对线夹和导线清洁和涂抹电力复合脂,同时如果复合脂的密闭性不佳,也会造成由于潮湿造成的导线氧化,增大接触电阻而发热;

(5)某些导线线夹的结构在设计上不合理,容易导致线夹处发生涡流损耗而发热。

二、电气设备发热的预防措施

1、风冷法

风冷法一般而言就是使用强行排风从而实现对于电气设备的降温。在实际中常用的强行排风降温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在开关柜后部的上下别安装风扇设备,同时在开关柜内设有温控器,其温度值预先进行设定,当开关柜内的温度达到这个设定值时,便启动风扇进行强行排风降温;

(2)上面方法的基础上,额外在保护回路中设置一个电流继电器,同样预先设定有电流数值,当运行的电流大小大于等于这个数值时,启动电流继电器和风扇排风降温。

2、接触面处理

预防电气设备中的发热问题,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把导线之间的接触面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对于接头的接触面,如果其严重不平,可以通过锉刀把将接触面不平处及毛刺锉掉,从而使得整个接触面平整光洁。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母线在加工后的截面减少,对于氧化膜可以使用钢丝刷将其去除,通过辅有乙醇或丙酮的棉纱把接触表面擦拭干净。

3、红外热成像

红外热像仪具有无需制冷、工作寿命长等特点。仪器内部的各种参数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电气传输补偿模型,并且能够自动修正各种测量误差。红外热像仪器使用板卡完成热图数字记录的记录工作,一般而言每张卡可以存储高达1000张热图,同时还允许相关的用户对系统的硬件进行设置。红外热像仪器具备高级的镜头自动校准和识别功能,内置滤光片工作人员可以极其方便地对红外热图像进行点、线以及区域热图分析。具体工程中的应用表明红外热像仪器在检测电气设备的外部故障和内部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检修方法相比,利用这个仪器可以实现非接触、不解体、非破坏以及不停电检修,大大提高整个电气设备的维护效率。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探测设备,可将被测目标表面的热信息瞬间可视化,快速定位故障,并且在专业的分析软件的帮助下,可进行分析,完成建筑节能、安全检测和电气预防性维护工作。热像仪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光学器件和探测器。光学器件将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集到探测器上,探测器把入射的辐射转换成电信号,进而被处理成可见图像,即热图。

图1

三、电气设备热故障维修原则

1、要了解电气设备热故障发生特点

当电气设备发生热故障时,应先了解故障的前后经过及表现。技术人员必须对设备的结构特点,电路原理有充分的了解,方可进行维修。

2、应进行合理的常规检查

对于电气设备故障维修之前,务必进行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在对设备进行拆卸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维修守则,确保维修工作的精细化操作。

3、尽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当前各种电气设备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在进行热故障排除与检修过程中,就需要应用当前成熟可靠的技术手段,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

四、结语

随着电气设备运行数量的不断增加,作为影响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热故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必须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预防电气设备热故障,为电气设备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温博段全长27.12 km,其中明渠段长25.833 km,采用全断面机械化衬砌施工,混凝土强度C20W6F150。坡长20.5m~23m,坡比1:2.0~1:2.75,渠底宽度21~22m。渠道衬砌边坡结构自下而上为:强渗水软式透水管及逆止式排水器等渠道自排水结构布置、100mm厚砂砾石垫层、20~25mm厚聚苯乙烯保温板、600g/m2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渠坡100mm厚混凝土面板(底板厚80mm)。在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共同不断的摸索、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可行的施工工艺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渠道衬砌薄壁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产生,保证了工程质量。

一、渠道机械化衬砌施工流程

渠道机械化衬砌主要施工程序:渠床整理积水暗管施工反滤层铺设聚苯乙烯保温板铺设复合土工膜铺设衬砌混凝土浇筑养护切缝闭孔泡沫板嵌缝聚硫密封胶填缝。

二、渠床整理

渠床平整度和削坡精度是保证反滤层铺筑厚度和均匀性的基础。精削坡完成后,基面平整度应达到20mm/2m。如果平整度较差,削坡深度低于设计高程≥5cm,则铺筑反滤料时不宜振捣密实,在混凝土面板衬砌后一周内由于反滤层的不均匀沉降,易造成混凝土面板出现大面积裂缝。

三、积水暗管、坡脚齿槽施工

积水暗管施工程序为人工按设计尺寸(40×60cm)开挖沟槽开挖成型后人工先铺设5cm厚粗砂铺设集水暗管人工铺筑粗砂洒水振捣棒振捣振动板夯实取样。集水暗管铺设完成后,回填粗砂至设计高度后开始洒水,到表面有积水为止, 2小时后采用φ30软轴式振捣棒捣实(捣实标准为砂料不再下沉),然后缓慢拔出。振捣布置形式为集水暗管两侧平行对称振捣,间距30cm振捣再将粗砂补充至设计高程,表面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2遍,振捣器行走速度为20m/min。此工序关键在于首先采用水坠法,然后采用软轴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可有效的保证反滤料的密实度。

四、坡面反滤层铺筑

反滤料指标为:含泥量≤5%,最大粒径5,曲率系数Cc=1~3。砂砾料垫层设计厚度10cm,要求压实后相对密度达到0.75,相对密度用灌砂法测定。

反滤料虚铺厚度应控制在11.0cm~12cm,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在碾压前应洒水湿润。平板振动器安装在桁架小车上,可上下移动。平板振动器采用3kw功率振动器,底板面积40cm×60cm。振实效果进行了工艺试验,夯实4遍、振动器行走速度在0.30~0.33m/s时,反滤料相对密度基本均能满足大于等于0.75。

五、保温板铺设

保温板沿渠道轴线方向有序错缝铺设,板与板之间应紧密结合。铺设自下而上进行,边铺设边固定。固定材料采用U形钢钎,梅花型布置(每m2保温板钢钎平均用量2.75个/m2),钢钎嵌入保温板内,以防止破坏上层土工膜;其中砂土区钢钎长度28cm,粘土区钢钎长度18cm。经过试验确定,小于此长度,保温板不易固定牢固。固定材料不得使用竹签,因为竹签易在后续施工中凸起造成土工膜破损,影响防渗质量。保温板铺设完成后表面必须平整并与渠坡紧密接触,铺设完成后发现局部不平整或与反滤层面未紧密结合,可人工用粗砂找平,但必须将粗砂拍实。如果保温板未与反滤层面紧密结合或者保温板下部有空鼓,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后,由于保温板上部受下压力,保温板会弯折变形,造成衬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3天内会出现大量裂缝。

六、土工膜铺设

土工膜采用双焊缝焊接,双焊缝宽度采用2×10mm,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焊缝间留有约1cm空腔,必须采用热熔焊,不得采用冷粘结,焊机可使用热熔挤压焊机。首先将底部土工布缝合,采用手提缝包机,将土工布铺平、搭接对齐后进行缝合,针距控制在6mm左右。连接面应松紧适度、自然平顺。土工膜焊接前将土工膜焊接面上的尘土、泥土、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吹风机将土工膜表面吹干,保持焊接面清洁干燥。

通过长时间的试验,气温小于15℃,焊接温度在300~320℃时焊接质量最好;气温在15~20℃,焊接温度在280~300℃时焊接质量最好;气温在20℃以上,焊接温度在250~260℃时焊接质量可以满足要求。焊机的行走速度应控制在2~4m/min,可根据焊接温度适当调整。

七、混凝土衬砌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所使用的多种衬砌机施工质量和功效,推荐以下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所使用的衬砌机型号较多,在此以华洋HTP-1衬砌机为例。

华洋HTP-1衬砌机技术参数:

坡长 ≤40m 坡度 ≤1:1.25 工作宽度 2000mm

工作厚度 50-350mm 振捣棒频率 0-12000次/min 振捣梁频率 0-3000次/min

击 振 力 ≥3KN 控制方式 自动/手动 行走方式 轨道/履带

精度 ≤5mm/2m 最大功效 72m3/h 整机重量 10-18T

总功率 60kW

薄壁素混凝土护坡施工质量关键在于混凝土厚度、密实度,同时还要兼顾混凝土的抗冻要求。经过试验论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料虚铺厚度在11cm、振捣后混凝土厚度在10.0~10.5cm、摊铺振捣机行走速度在2.8~3.5 m/min、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在5~7cm时,混凝土厚度、密实度、强度、抗冻和抗渗指标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在较高气温下施工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应控制在上限,以补偿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如果施工时气温较低,应该将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下线,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并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下滑。

为保证混凝土面板密实度,每个工作面应至少配备2台0.4kw ~0.6kw平板振捣器,对边坡坡脚线以上0.8m范围内和封顶板以下0.5m范围内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在局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时,用平板振捣器进行补振。每个工作面应至少配备一个喷雾器,在温度较高或者浇筑中断时间较长时对混凝土表面喷雾保湿,防止混凝土在收面完成前初凝甚至终凝。混凝土浇筑时,齿槽混凝土应超前2m浇筑,振捣密实后方可进行渠坡混凝土浇筑,防止坡脚线以上1m范围内出现微观裂缝。

混凝土收面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停滞适当时间(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环境温度适当调整),然后使用机械抹光机进行机械收面,收面必须达到混凝土表面翻浆、平整、无漏抹,随后人工用铁抹子进行人工收光。人工收面尽量做到一遍完成,严禁在混凝土初凝甚至终凝后进行2次、3次收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被扰动,影响混凝土表面强度和抗冻指标。混凝土收面原则为:减少遍数、提高精度。

八、混凝土面板切缝和镶嵌聚硫密封胶

混凝土切缝最关键点为切缝时机。混凝土强度达到2.5-5MP、周围混凝土不破损为最佳切缝时间,混凝土切缝应以最快速度完成,防止混凝土面板出现裂缝。在混凝土衬砌机功效达到每台衬砌机每日浇筑42m左右时,每个工作面必须配备不少于3台切缝机,以保证切缝速度。切缝机行走速度应控制在:纵缝0.80m/min,横缝1.5 m/min。切割横缝时,严禁切缝机至上而下行走,防止切缝机出现“磕头”现象,影响切缝质量。

镶嵌聚硫密封胶可在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后进行,但是必须在冬季来临前完成,防止冬季降水流入缝内结冰,造成冻胀破坏。

9、参考文献

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温博段渠道衬砌设计图纸》

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操作指南》(试行)

篇7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蜂窝、麻面、孔洞

部分地区出现纯砂浆薄弱区

收缩裂缝

分层浇筑错台、涨模、跑模、U型桥台垂直面、斜面斜率变化

二、原因分析:

蜂窝、麻面、孔洞

麻面主要是因为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蜂窝的原因是混凝土离析、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等方面;孔洞除了振捣不实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个别片石距离模板太近,甚至接触到模板所致。

纯砂浆薄弱区域

出现纯砂浆薄弱区主要是因为浇筑时使用混凝土溜槽下料,预拌料在入模后形成流动斜面,加之在振捣过程中工人有拖拽振捣棒迫使混凝土流动行为,造成细骨料与粗骨料在流动中分离。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品种、用水量以及后期养护保湿不到位有关。

错台、涨模、跑模、斜率变化

错台、涨模、跑模以及垂直度、斜面斜率的变化主要跟模板本身强度、刚度差,模板支撑不牢、支撑点不够、支撑方式不当以及对拉螺栓设置数量和间距不当有关,另外也与施工管理人员对片石混凝土浇筑细节不够熟悉,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班组人员配合不够默契有关。

三、施工控制措施

模板支护加固

桥台台身分次浇筑,严格控制每次台身模板支护高度。模板使用前先行打磨,支护完成后均匀刷摸脱模机或废机油。支护模板宜选用刚强度较好的定型钢模板,已经损坏、变形的模板需修补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加固采用对拉钢筋对拉,外侧用脚手架进行顶固,并用倒链对拉,以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稳定。斜面模板向下增设拉筋并与混凝土中的预埋筋相连以防止模板上浮。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预拌料由输送泵泵送入模,严格控制入模坍落度在150mm~180mm之间,并保证预拌料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

全面分层浇筑,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以保证次层混凝土在前层初凝前完成浇筑。片石铺设应均匀排列,保证片石离开模板距离大于150mm以上,确保每块片石均被混凝土包裹。振捣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振捣棒触及片石或模板,更严禁在混凝土中拖拽振捣棒。

混凝土养护

施工过程中应兼顾前方浇注和后方的抹面、拉毛、养护处理,以免错过后期处理的时机。在混凝土失塑后、初凝之前,至少进行两次表面的抹压,用木抹子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混凝土的养护主要采用保湿法,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另外可使水泥的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为了确保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应在混凝上浇筑完毕后 12 h 内加以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缺陷修补

面积较小的蜂窝可先用钢丝刷刷去表面基层,再用1:2~2.5水泥砂浆抹平,对于面积较大较大的蜂窝或孔洞则应先凿去全部深度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骨料颗粒,再用高强度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注意捣实。

四、结束语

大体积素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形式,在公路项目的某些非重要结构上还会继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都比较比较简单,但也并那么容易掌握,施工时应十分慎重,否则会造成结构永久缺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还需逐个深入探讨。

引用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包头地区人工砂是沿大青山南侧的各个采石场生产混凝土粗骨料的过程中产生的0.47砂和石粉的混合物。多年来一直视为废料堆积在采石场,因为石粉(泥)含量过多而被人们遗弃,殊不知它是可以取代天然砂的,而石粉也绝非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这些人工砂及所含的石粉都是可以利用而且可以取代天然砂的。

近年来随着可开采的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少,包头市寻找优质天然砂越来越困难,使得各大型搅拌站进厂的天然砂含泥量越来越高,有的甚至达到10%~17%。这使得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即使是增大水泥用量也难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0.075以下的石粉颗粒比表面积一般在280~310/,具有填充效应、微集料效应,石粉在水泥水化中起晶核作用,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加速水泥水化。

将石粉掺入5%、10%、15%,通过试验认为水泥胶砂强度随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正确认识和利用石粉,减少开采天然砂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节约投资、降低混凝土成本是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

二、人工砂的质量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包头市人工砂的质量情况,我们在搅拌站的配合下对各大型碎石场,进行取样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

碎石场人工砂的质量情况

表一

序号 产地 级配 亚甲蓝 压碎

指标 细度

模数 石粉含量

(含泥量) 泥块

含量 备注

1 王老大 合格 0.2 24.5% 2.5 13% 0% 用于试配混凝土

2 王老大 合格 0.25 25.0% 2.6 13.3% 0%

3 西边墙 合格 0.25 28% 2.2 6.2% 0% 用

4 西边墙 合格 0.25 25% 2.4 7.8% 0%

5 卜萝铺 合格 0.25 12.5% 1.7 20% 0%

6 卜萝铺 合格 0.25 11.3% 2.2 16% 0%

7 万水泉 合格 0.3 10.8% 2.5 7.8% 0%

8 万水泉 合格 0.25 12.0% 2.4 9.2% 0%

从表一可以看出我们包头市的采石场多年来保存的人工砂是以石粉含量为主,亚甲蓝检测最大为0.3,远小于标准要求的1.4。因此包头市现存的人工砂的质量是好的,人工砂是干净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碎石母岩,不含有其它杂物,虽然细度模数显示有中砂(偏细)和细砂,且石粉含量有大有小,只要根据级配情况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就可以使用并不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

三、试验方案

原材料情况:

1 水泥:P・O42.5

2 矿物掺和料:矿粉,粉煤灰

3 砂子:大青山花岗岩石破碎产生过程中的伴生品,级配合格,细度模数= 2.5,石粉含量=13%,亚甲蓝0.25

4 石子:大青山花岗岩破碎石,粒径5~31.5及5~20两种级配,5~20粒级的石子应用于C50~C60的混凝土,级配合格,含泥量=0.1%,泥块含量=0%,针片状=4%,压碎指标=7% 。

5 外加剂:应用普通泵送剂(液体)和高强泵送剂(液体)两种外加剂。

6 水:自来水

混凝土配合比分两种,一种为天然砂混凝土配合比,另一种为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为了有针对性的对比和减少工作量,天然砂应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为C20、C30、C40、C50,4种配合比,能够与人工砂进行对比应用就可以了。人工砂应用混凝土配合比为C10、C20、C30、C40、C50、C60,6个配合比,这6个配合比足以能够说明人工砂在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要求,其强度等级不降低即可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

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及养护破型结果记录:

1、所有混凝土拌合物必须易性良好,不泌水,坍落度满足200±20的要求,不满足时可做适当调整,如增加或减少一些用水量。

2、按标准制作标养试块,24小时拆模、编号、送养护室养护。

3、试块养护到龄期后按标准进行破型、试压、并做好记录。

四、试验结果

天然砂第一次试验结果

表二

序号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用量 试压结果(MPa)

R3 % R7 % R28 % R60 %

1 C20 185 11.7 59 20.6 103 40.2 201 43.8 219

2 C30 249 16.9 56 27.8 93 47.8 159 50.7 169

3 C40 317 22.9 57 35.1 88 52.4 131 58.6 146

4 C50 450 39.1 78 53.7 107 57.0 114 69.3 139

人工砂第一次试验结果

表三

序号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用量 试压结果(MPa)

R3 % R7 % R28 % R60 %

1 C10 148 6.0 60 12.7 127 32.3 323 42.2 422

2 C20 188 7.2 36 14.6 73 33.9 170 42.5 213

3 C30 253 9.2 31 18.4 61 37.9 126 42.7 142

4 C40 320 12.9 32 23.9 60 40.0 100 50.2 125

5 C50 425 25.4 51 38.5 77 52.7 105 60.2 120

6 C60 470 32.8 55 46.3 77 61.6 103 61.8 103

分析:第一次试验主要是进行天然砂和人工砂的对比,严格控制水灰比相同的情况,看其各龄期的强度,从表二、表三中看出强度等级影响并不很大。但是在试拌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人工砂的需水量要大于天然砂,且流动性也次于天然砂,显然这是因为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增加而导致的水量的增加。人工砂的多棱角阻碍了混凝土的流动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又做了第二次的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

人工砂第二次试验结果

表四

序号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用量 试压结果(MPa)

R3 % R7 % R28 % R60 %

1 C20 196 9.8 49 17.9 90 33.2 166 43.9 220

2 C30 259 11.9 40 21.0 70 42.3 141 49.0 163

3 C40 337 16.3 41 29.6 74 47.7 119 61.6 154

4 C50 434 26.5 53 42.5 85 58.6 117 76.3 153

5 C60 480 32.4 54 46.8 78 61.0 102 73.1 122

第二次的试验结果明显好于第一次的试验结果,而第二次的试验依然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调整了水用量及总胶料的用量,砂率不变的情况下其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坍落度都非常好。

因为第二次试验在强度等级为C30~C40时控制石粉含量为10%以下,C50~C60石粉含量控制在5%以下进行的试验。其结果如上表四以明显看出强度等级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在正常施工时人工砂进行人为加工时,那么其成本就会相应增加,所以考虑到施工方便和降低混凝土的成本需要,我们又进行第三次试验,即在;直接把人工砂在不做任何加工的情况下进行C30、C35、C40、C45的试验,如下表。

人工砂第三次试验结果

表五

序号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用量 试压结果(MPa)

R3 % R7 % R28 %

1 C30 259 13.8 46 24.9 83 46.1 154

2 C35 314 19.3 55 31.9 91 53.6 153

3 C40 362 24.5 61 38.0 95 55.7 139

4 C45 403 28.6 64 42.6 95 64.8 144

表五中石粉含量9%,直接取样回来风干即进行试验其强度等级在R28时均满足设计要求。拌合物并不能一味追求和易性和流动性而使得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石子偏少,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决定再进行一次试验,见表六。

人工砂第四次试验结果

表六

序号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用量 试压结果(MPa)

R3 % R7 % R28 %

1 C30A 222 14.2 47 24.1 80 44.7 149

2 C30B 242 16.4 55 27.4 91 47.4 158

3 C40A 332 21.7 54 35.4 89 54.2 136

4 C40B 356 25.9 65 39.8 100 57.4 144

表六中石粉含量12%,接近石粉含量较高的王老大采石场的人工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意识的减少了水泥的用量增加了总胶料,适度调整了砂率,使混凝土拌合物真正符合泵送理念,其强度等级结果出来后非常的理想。

五、技术总结和分析

为了更慎重,我们又进行了抗渗对比试验,即同时成型天然砂抗渗试块和人工砂抗渗试块各一组,在同压力(P15)状态下进行抗渗试验,天然砂劈裂试验渗透高度20,人工砂劈裂试验渗透高度12,可见人工砂的密实度要比天然砂的密实度要好。这说明人工砂用于混凝土中取代天然砂是符合甚至更好于天然砂混凝土要求的。

1 通过上述的试验,包头地区的人工砂是可以应用商品混凝土中的,只要配合比调整适当其流动性和易性及强度等级能够满足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要求的。

2 人工砂在使用前应按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进行常规试验。

篇9

一、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2、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2)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3)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4)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5)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6)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7)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8)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二、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前澹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9)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这里不再赘述。

2、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而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mm~2.5mm厚的薄钢板制成,接头应满焊,不得有缝隙。固定于墙体暗柱处,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封模前应补焊。BW止水条为5000mm×30mm×20mm的长条柔软固体,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试验证明可堵塞1.5MPa压力水的渗漏。应用BW止水条时,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清扫干净后,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3、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5)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7)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三、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1、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2、处理问题的措施

篇10

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分类

混凝土构件上有了裂缝以后,具有侵蚀作用的离子就可以通过空气和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引起诸如冻融循环、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等病害,这些病害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坏是致命的。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比抗压强度要小,在混凝土内出现不大的拉应力情况下就会产生裂缝。一般来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分两个阶段出现的。

1)施工阶段裂缝。在施工阶段出现的裂缝是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缺陷,一般在所有施工过程中均会出现,只是施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它出现的多少而已。本文将对施工阶段裂缝进行重点分析。

2)使用阶段裂缝。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的反复作用使应力在混凝土原有裂缝中较集中,使裂缝进一步的扩大恶化,并使得一些新的裂缝出现。麦郝塔教授提出了一个裂缝导致混凝土失效的全面观点模型。

2 施工阶段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配合比设计

目前,配合比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控制。在为了得到易于施工的和易性和充足的强度保证的情况下而设计出了富配合比,即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水泥和水。在单位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趋势就越大,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大用水量即增加了收缩又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增加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在通常的概念中水泥的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但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并不是也会随之增大,在炭化中产生的初始收缩会减少以后的干缩。水泥用量的多少与混凝土裂缝也存在一定关系,水泥用量大会导致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与环境温度产生较大的温差,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出现差异性的变化,当应变值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混凝土将会出现裂缝。水化作用一般对大体积的混凝土产生影响,但环境产生的温差对所有的混凝土构件将会产生影响。在配合比中使用外加剂将对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产生影响,从而与混凝土的开裂有了直接联系。

2.2 集料

在同等强度条件下,集料中的最大粒径越小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这是因为粒径大的集料比粒径小的集料对收缩具有较大的局部约束。另外,在施工中把关不严,在集料中混入大量的粘土类的杂质,粘土的收缩大大高于水泥石的收缩,集料中含有粘土杂质也会使混凝土出现大的收缩及混凝土强度的下降而产生混凝土裂缝。集料在选择时的疏忽,会导致集料出现碱 ―硅反应,碱―硅反应的反应物在混凝土的其他部分吸水膨胀,这种反应会引起混凝土的局部膨胀而产生拉应力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2.3 养护

养护过程对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非常的重要。在施工时,由于养护不当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例子有许多。早期对混凝土的养护失调和在养护过程中不精心都是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水泥的水化过程是在充水的混凝土毛细管中进行的,所以必须防止毛细管内的水分损失,这对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具有很重要作用。同样水分的损失不仅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如果蒸发速度大于泌水速度同时得不到及时的养护补水时,混凝土的表面会发生塑性收缩裂缝。在冬季施工时新浇注的混凝土应用碳火炉保温时,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时将会出现炭化收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表面裂纹。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差和混凝土在冷却过程中自由收缩而受到的约束程度都比较大,容易出现温度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应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推迟开始冷却时的时间,控制混凝土的冷却速度和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作为主要任务。

2.4 环境温差

在气温大幅度降低或在混凝土与外界温度相差很大时拆除模板将使混凝土结构暴露在较大的温床之中,混凝土内部产生差异性的变形也会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2.5 施工过程的混乱和无序

1)施工中为了保持混凝土的和易性而随意向混凝土拌和物中加水,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同时混凝土的各组分计量不准,随意变更和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意味着增加了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使温度应力增加,增加了裂缝产生的可能。

2)模板的支撑不好,由于沉降使混凝土在未能发展足够强度支撑自身重量之前而产生裂缝。拆模时间控制不好和拆模方法错误,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

3)对于预制构件在施工期间的超载和不恰当的安装及搬运方法也是出现裂纹的原因之一。

4)对钢筋保护层控制不力,使钢筋保护层过大,表面钢筋起不到约束混凝土表面收缩的作用,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或者由于钢筋的保护层过小,钢筋容易锈蚀膨胀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3 施工阶段裂缝控制

采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用量,以及能够满足使用和易性要求的最小用水量,不使用过大的坍落度,尽量多使用外加剂,能够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有效地在配合比设计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外加剂对改善混凝土性能有着很好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外加剂的选用应慎重,在试配时注意外加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使用矿物质超细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效的降低胶凝体与骨料界面间Ca(OH)2含量,使界面结构得以改善,密实度增加,孔隙减少,从而防止了因为钢筋锈蚀引发混凝土后期开裂。控制集料的良好性能,选择有良好级配的砂和碎石。为避免出现碱-骨料反应,在选择集料时避免使用含有活性氧化硅的集料。或者使用低碱水泥和火山灰,降低碱同反应硅的比例 ,生成不膨胀的钙碱硅酸盐。

尽量做到早开始和长时间的养护,在混凝土表面水膜消失前开始养护,防止风吹和日晒。养护中断时应采取浇水等措施防止混凝土的迅速干燥和过度干燥。冬季养护时,对外观质量要求严格的结构不使用煤火炉保温,使用电炉和蒸汽保温养护。在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抵抗因温差而开裂的早期强度时拆模,拆模前应逐渐地降低混凝土构件的温度,尽量减少和环境温度的温差,避免出现冷击。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浇注的均匀性,施工时要考虑模板内、箍筋和斜坡上混凝土的早期沉淀收缩,混凝土的沉淀收缩完毕后再开始混凝土最终抹面工作。提高对混凝土裂缝的认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查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贯彻执行。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极端温度下施工,在热天,可使用冷却水或集料的方法来避免混凝土温度过高,或安排在夜间施工。冷天时,在拆除模板和保温设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急剧降低而产生冷击。

篇11

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分析

以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对钢结构来说,钢筋混凝土为新的组成部分,对钢筋混凝土来说,型钢是新的组成部分。相对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与混凝土组成的结构性能,既有量的改变又有质的改变,既发挥了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点,有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具有如下的特点:

1.1 相对于钢结构的优点

(1)外包钢筋混凝土能够承受拉、压、弯、剪能力,并且能够约束型钢或钢

板,提高型钢的抗屈曲能力,因而可以大大地节约钢材,降低造价。

(2)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兼有防火、耐久的作用,省去了钢结构的防护层,这对建筑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钢结构的抗水平力作用(一般为风载及地震作用)的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不易满足建筑物稳定性和舒适度等要求,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刚度大、容易满足水平变位限值的要求。

1.2 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是脆性材料,在受力以后容易产生裂缝、破碎、剥落等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剪、受压破坏都是脆性破坏,在地震时经常发生,且震害严重。当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加入型钢以后,型钢改变了其脆性破坏的性质,刚度塑性变形的性质在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改善了构件的抗震性能。

(2)型钢的材料强度远大于混凝土,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增加了型钢,既可以满足高层建筑高压力高延性要求的前提下,减小构件的截面,克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胖柱问题,同时,由于型钢没有像混凝土那样的受压徐变问题,因此减少了长期受压时的变形问题。

(3)钢筋混凝土短柱多发生剪切破坏的震害,而型钢混凝土中的型钢腹板有效地承担剪力作用,避免剪切破坏。

(4)钢筋混凝土柱震害常有柱端混凝土被压碎剥落,钢筋呈灯笼状,失去承载力的现象发生。而在型钢混凝土柱的柱端,型钢外部的混凝土破坏,型钢内部混凝土受型钢的约束,与型钢共同工作仍能承载,使房屋在大震时坏而不倒。

(5)在施工时,可以应用型钢钢架承担施工荷载,采用逆打法浇筑混凝土。

2 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分为A、B座两栋,A栋为底商住宅楼,剪力墙结构;B栋为综合办公楼,框架结构。A、B两栋建筑相距12m,在结构标高69.45m处设有一连接A、B座的高空通廊,采用型钢混凝土纯悬挑粱板结构,分别从A,B座向外悬挑6m,连廊宽度为4.3 m,型钢混凝土梁截面尺寸为0.95m×0.4m,内部设置600×250 ×25×40的H型钢,配置钢筋骨架,型钢梁的长度不等,单根型钢最短为10.9m,最长为14.96m。

3 工艺原理

根据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尺寸和位置,设计梁柱钢筋穿过型钢或与型钢连接的构造措施,使现场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型钢、梁柱的钢筋实际完成情况满足图纸和规范要求。

采用在节点处将混凝土梁底部竖向加腋,底层钢筋弯锚伸人柱内,柱主筋遇型钢梁不能穿越时在翼缘板上适当打孔,柱箍筋穿越时在腹板上钻孔,在节点处腹板两侧焊接加劲板。有效解决了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交叉节点部位的钢筋穿越问题,而且保证了框架梁钢筋进入框架柱的锚固长度,确保了结构的整体性,简单易行,避免了工序的复杂化,节约了工期。

4 工艺流程

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尺寸,绘制节点图工厂制作型钢梁(包括打孔、焊接加劲板)现场型钢梁钢筋绑扎型钢梁整体吊装就位钢筋混凝土梁柱钢筋绑扎模板钢筋验收合格混凝土浇筑。

因为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形式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型钢混凝土梁一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大,且钢筋粗、数量多,而依据设计要求,钢筋在遇到型钢梁时,腹板不能钻大直径孔,柱钢筋遇到翼缘板尽量不打孔。钢筋混凝土梁主筋直径一般为22mm~32 mm,造成与型钢梁相交底层贯通筋无法正常穿越。因此需对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深化设计。

4.1 钢筋混凝土梁节点钢筋设计

由于原设计图仅有型钢梁位置、配筋情况,而没有节点详图,需对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进行深化设计,解决梁的上下排钢筋在遇到型钢梁的型钢时如何穿过或如何连接问题。

1)钢筋混凝土梁主筋绕过型钢。

钢筋混凝土梁顶部钢筋可从型钢顶直接通过。但对于底部钢筋,由于一般框架梁截面尺寸大,主筋大多配置为22mm~32mm的三级钢,且一般为上下两排,依据工程实际经验,需在型钢梁腹板上开直径55mm的孔才能使混凝土粱主筋顺利穿过,这样大大削弱了型钢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要求节点具有足够的强度则无法保证,因此需要解决底部钢筋穿越型钢梁腹板的问题。

基于纯悬挑梁及各类梁的悬挑端部配筋构造,我们将底部钢筋按照最大1:6的弯度弯折后也同样能绕过型钢梁,但弯折后锚人柱内长度要符合抗震ιaE,混凝土梁底部形成竖向加腋。这样,不仅解决了混凝土梁底部钢筋绕过型钢腹板的问题,而且保证了梁柱节点具有足够强度及整体稳定性。

2)钢筋混凝土梁构造筋焊于组合梁型钢腹板。

混凝土梁构造筋既不能绕过组合梁型钢,也没有足够空间穿过型钢腹板,只能与型钢腹板焊接连接,具体做法:在节点处构造筋部位梁型钢腹板上附加连接钢板,钢筋焊接在连接钢板上。连接钢板采用30mm厚同材质钢板,宽度与型钢翼缘板相同,长度同腹板高度。为了保证连接钢板与梁型钢腹板的连接质量,连接钢板均在构件加工厂与型钢腹板焊接。

4.2钢筋混凝土柱节点钢筋设计

1)柱主筋设计。

在梁型钢的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柱主筋需贯通型钢梁翼缘板,为了便于穿孔,将柱主筋截成上下高出梁型钢300mm~400mm(以保证纵向钢筋接长),柱主筋穿孔后在搭接位置双面焊接5d(d为主筋直径),柱主筋在穿孔部位塞焊。值得注意的是梁型钢翼缘板是主要受力构件,打孔减少了受力面积,需在梁型钢腹板两侧焊接加劲板,以便增加翼缘板的抗弯能力,增加钢梁整体刚度。

2)柱箍筋设计。

柱箍筋设计就是解决柱箍筋穿过梁型钢腹板的问题,一般钢筋混凝土柱的箍筋在设计图中均为封闭箍筋,但在梁柱节点部位,柱箍筋要穿过梁型钢,封闭箍筋无法安装。因此,为满足柱箍筋的安装要求,需在梁型钢的腹板上开孔使箍筋穿过,而且需将封闭箍筋改为两个开口箍( 形),柱箍筋安装后在搭接位置焊接10d(d为箍筋直径),以满足搭接要求。

篇12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工民建工程中,结构裂缝问题一直都是施工中的重点问题。一旦出现结构裂缝,就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工民建设计、施工要把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放在首位,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降低出现裂缝的机率。除此之外,还要开展严格的检查和处理,弥补现存的缺陷,保证工民建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1、结构设计问题

结构设计是工民建工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可能引起裂缝的原因主要有:设计结构时需要开洞、留槽或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结构裂缝;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在主次梁交接处没有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比如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需要在设计时重点注意。

2、材料本身质量问题

混凝土由砂、掺合料、水泥、水、外加剂、石所组成。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材料。水泥在和水混合时,会发生放热反应。水泥逐渐硬化,释放出水化热。如果水化热失调,没有控制好温度,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原料的配合比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不合理的原料配合比,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混凝土硬化时会出现超负荷的收缩,由此出现了裂缝。

3、结构变形

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出现膨胀和收缩的现象,混凝土表面不均匀沉降也会致使裂缝出现。结构变形和施工过程有一定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应用防裂缝技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并及时的修补裂缝地段。

4、现场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钢筋混凝土在施工阶段,需要有现场的实验和监督。倘若监督工作不认真细致,就会出现许多施工问题。比如,现场监督在计算荷载力时,由于考虑不周,会出现漏算的荷载,致使工民建在施工和使用时由于超荷载力出现裂缝。并且,混凝土配合比的相关实验,要做好监督和控制,保证合理性的混凝土配合比。

二、设计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在工民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设计方案要多考虑实际工作和计算模型之间的偏差,采取适应计算模型的结构措施,保证钢筋混凝土比建筑预定标准的裂缝宽度要小。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工民建的平面设计需讲究简单。复杂的平面布置,容易让建筑物出现扭曲,墙板和墙体会出现裂缝。设计阶段,还要严格把控好建筑物的长高比例。如果建筑物的长高比例大,那么建筑物整体刚度就会越小,就会有更强的不均匀调整力。计算过程中需认真调整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承重受力情况,确保荷载分布均匀,受力分散开来。基础设计中,还可依据具体情况对埋置深度进行调整。地基计算强度不同,可用不一样的垫层厚度加以调整,将地基不均匀沉降量适当的减少,并对基础刚度进行加强。沉降缝的位置和宽度,要保持适度性,并限制好伸缩缝内的间距。特别是复杂的结构,更需要限制沉降缝,也可将沉降缝和其他的缝相结合。

三、施工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根据过程管理的分类,施工控制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即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和裂缝控制。依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三个分阶段开展综合性的控制预防措施。

1、前期控制

前期控制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审阅施工图纸,明确设计结构的意图。如果图纸中存在疏漏和不足,应在施工之前尽可能的对施工图纸进行完善。施工图纸的完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图纸会审和科学编制。在图纸会审中,重点考虑容易被忽略且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比如不明确的设计构造、伸缩缝设置、设计结构等。除此之外,要需对应力集中和结构断面的部位进行控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配筋量大于最小化的配筋率。科学编制中,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设计在编制时,要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的控制措施和施工工艺,并和结构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裂缝控制措施。

2、过程控制

(1)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的核心原材料,它关系着混凝土的直接使用质量。水泥通常采用普硅水泥、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水泥。在挑选水泥时,要注意在相同标号的基础下,选择系数大的水泥,这样可以获得强度比较大的水泥。水化热水泥是首选。混凝土的骨料不能用特细沙和风化砂,也不能混合各类的砂和石料。最好的石砂应选择河砂。高强混凝土配制用粗砂,普通流态混凝土配制用中砂。粗骨料的砂石粒径决定混凝土的用水量。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外加剂是引气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效缓凝减水剂。要按照混凝土的原材料的种类、配合比、性能等来决定外加剂的种类。要通过混凝土试配,经济性评估后才能应用外加剂。要均匀的进行搅拌。

(2)施工的控制与养护工作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拌和物不能发生离析。要充分适度的进行振捣。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的踩踏或者拉扯定位好的钢筋,避免钢筋发生错位。倘若施工过程中空气湿度低、温度较高,要及时洒水,保持湿润。振捣完毕之后做好养护工作。由于混凝土构件所处的环境复杂,容易受到构件湿胀干缩、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的变化等。养护混凝土构件的办法,就是增加混凝土成型构件的养护时间,做好洒水保湿的工作。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要防止暴晒,实行“浇筑一段混凝土,养护一段混凝土”的方针,逐步的做好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工作。

(3)裂缝控制

如果是建筑结构的裂缝,可以减少遇热收缩产生的约束应力,这样便可以控制好裂缝的形成。并且,需严格依照施工操作的顺序养护好水泥砂浆的地面,避免水泥地面产生裂缝。管线集中的部位,特别容易产生裂缝。如果预埋线管铺设重合、直径太大,楼面会出现裂缝。因此,倘若管线比较粗,或者线管有较高的集中率,就要在这些部位多增加一些具有抗裂性质的短钢筋。短钢筋可采用准6到准8的型号。如果是施工过程和后浇带中出现的裂缝,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也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在施工前期阶段,要领悟设计图纸的意图,按照要求设置附加筋。对后浇带进行施工前,不能把两边支撑构件拆除掉,这样可能会导致梁板悬臂,出现变形。

(4)裂缝的弥补方法

在工民建板面裂缝中,如果楼板中的垫层比较厚,需在对垫层施工时,裂缝部位铺设好短钢筋网。清理干净龟裂的部位,并用环氧浆液填满缝隙,在表面刷上涂料进行封闭。板底裂缝,应采用强纤维材料做好粘贴,保持400-900mm的材料粘贴宽度。如果是0.35mm以上的裂缝宽度,并且是贯通性的裂缝,需采取结构胶粘钢做好补强措施,用灌封胶高压灌胶处理好裂缝。倘若工民建楼板存在很大面积的裂缝,则可以开展静载试验,证明楼板的安全度数。必要的情况下,在楼板部位继续增设钢筋网,对楼板的整体性进行加强。

四、结语

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施工时,需严格把控好设计阶段、前期控制、过程控制、裂缝控制以及工后检验等环节。这样便可以将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在易发生裂缝问题的部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弥补,整体性的控制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