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时间:2022-02-28 23:08: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篇1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 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 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 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 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一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1)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2)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3)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 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 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五、教学措施:

篇2

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住院病人等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院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我科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突出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篇3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院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截止至2012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共有303所,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社会认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本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测试量表,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如何有效的开展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学生共5128人,其中男生2361人,女生2767人。大学一年级学生2710人,大学二年级学生2418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测评软件,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在学院机房进行测试,测试的时间是2011年11月,历时一周。研究使用的量表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90个题目,分别类属9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这九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该量表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均有涉及,能较为准确描述被试的自我感觉,较好地反映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量表总分高于160分,或阳性项目数大于43个,或因子分高于2分,需考虑筛查阳性症状,综合其他相关情况,对被试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t检验。

二、结果

(一)独立学院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表一)

大一学生量表总分大于200分以上的有210人,占总人数的8%;总分高于160分低于200分的学生有381人,占总人数的14.6%;大二学生总分大于200分以上的有243人,占总人数的10%;总分高于160分低于200分的学生有451人,占总人数的18.6%。从总体看,大一大二年级心理健康的学生占75%,有25%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独立学院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1]的差异,结果如表1所示。独立学院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上都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并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

(三)独立学院男女生性别差异比较(表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生性别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女生在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均高于男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敌对因子也高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偏执因子得分基本相等,不存在差异。

(四)独立学院大学一年级与大学二年级年级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结果如表3所示。大学二年级学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大学一年级,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独立学院大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分析

调查发现,该院学生中心理健康者占75%,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有25%,说明该院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大部分学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加以关注。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易于接受新事物,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大学生心理也充满了种种矛盾,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不平衡,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冲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P.21-25)

根据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较,该院学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低于常模水平,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其实社会各界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偏见,往往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属于不受老师关注的群体,很大一部分学生经历了高考失利,加上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同度不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差。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独立学院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条件较好,社会压力相对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综合素质强,思维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拥有好奇心,而这些特征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打好了基础。

(二)独立学院男女生心理状况分析

调查显示,该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均高于男生,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敌对因子也高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偏执因子得分基本相等,不存在差异。这与大部分研究中的结果相类似。[3]从性别差异上看,女生情感细腻,敏感,情绪变化快,希望被人理解支持,依赖心理强,而男生独立自主性强,处事果断,大度,情绪不易受他人影响,从而导致女生在生活上产生更多的消极观念,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

(三)独立学院不同年级间心理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各因子上均低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差异极其显著,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相反。[4]大一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环境适应方面。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大一新生刚入学,各方面可能存在很多不适应,包括环境,人际,学习方式等方面。但是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90%以上的生源都来自省内,在地理环境,语言、生活习惯方面没有太大差异,离家较近,能基本适应大学生活。第二,学习方面,进入大学后,学习任务相对轻,父母也不再严加管束,学习处于放松期。第三、人际关系方面,大一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处于“热恋期”,对对方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也为自己树立好的形象而迁就忍让对方,同学间感情较好。第四、活动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班集体各项活动,热心学生会、协会工作,丰富了自身大学生活。第五、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经济压力。大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相比大一学生要差,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学习方面,课程任务加重,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学习压力加大;第二,人际方面,同学之间的友谊已处于“磨合期”,内部开始出现一些矛盾,冲突,如不能良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将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三,学生不再热衷于集体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圈缩小了,孤独,无聊的心理开始出现。

四、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

调查研究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院可建立三级网络体系,即分别在院、系和班级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各级网络各司其职,相互沟通融合,畅通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传导通道,确保学生心理心理状况稳定发展。

(二)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积极的情绪和品质,主张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以此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人格的完善。[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只是干预(帮助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而是关注学生的积极方面,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重视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现阶段,各独立院校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比较重视,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而对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有所忽略。同时,没有针对性的开展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仲稳山,李露.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 中国校医,2009,(3).

[2]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湖南:湖南人民出 版社,2009.

篇4

为了了解和掌握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护理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013与2014级在校生进行心理普查,以期及早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现对学生的及时干预与辅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013、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813人,其中一年级403人,二年级410人,女生745人,男生人68。年龄范围在15~18岁,平均年龄为17.08±0.91岁。

1.2研究工具

调查采用一般状况自制问卷及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

1.3调查与统计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计量资料使用 ±s表示均值和标准差,行t检验,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按照因子均分大于等于2和大于等于3为划界值,分别统计了SCL-90的10个因子得分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子均分≥2,即学生自觉该项上有轻度问题)的人数比例为6.88%~27.8l%,排在前3位的因子是偏执症状、人际关系和强迫;出现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因子均分≥3,即学生自觉症状程度为中度)的人数比例为0.27%~1.96%,排在前3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偏执症状和抑郁;在两列数据中,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所占的人数比例均排在末位。

2.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分析

将所得数据与全国正常成年人常模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人际关系和偏执两个因子高于常模(P

2.3不同年级、性别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对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的SCL-90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在SCL-90总均分析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分析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人际关系与偏执因子上筛查出的阳性项目比例相对较高,躯体化因子的问题比例最低。此结果与魏俊彪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人际关系与偏执症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较为关键的因素,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应该予以重视。

通过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比较发现,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正常成年人偏低,学生在偏执、焦虑、恐怖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多项关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我国成年人常模。这可能与女生特有的心理、生理周期造成她们人际关系敏感、防范心重;学生中独生子女比率大,初中毕业起点护理专业对他们来讲相对高中起点的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有关。他们在五年时间内要学习和掌握临床实践中所有必需的护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量任务重。此外就业压力、情感问题、医患冲突等都使心理负荷加重。结果显示学生敌对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这说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利益冲突不大,因而厌烦、冲突、愤怒的思想、感情及行为表现相对较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一年级新生中考成绩不理想会导致一定心理挫折,以及对在高职学校中的学习、人际交往等问题还不适应等问题相关。而二年级学生熟悉了学校生活,且通过对医学护理学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心理调节技巧,能更好的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有研究表明,大学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也有研究发现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出现这一状况,可能与选取的大学生样本群体特征相关。本研究发现在校女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出现这一结果可能与女生绝对数量多,女生情绪体验会更为敏感,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她们也比较看重学习成绩,希望获得奖学金。加上现在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单位招聘时也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因而女生体会到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4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①及时对辅导员、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加强校学校各级学管部门、各系部学管部门的沟通协作以及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为存在问题的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②尽快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首先在遵守保密原则下针对在筛查出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与关注并及时干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扩大健康教育宣传,使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主动、及时地寻求帮助;③重点加强对女生、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④发挥学生自身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社团和心理委员开展朋辈辅导工作,把“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金兰.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前沿,2005,(1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4(3):31-35.

[3]陈树林,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23-327.

[4]魏俊彪.医科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2,23(8):63-64.

篇5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而国内比较重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对大学=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研究较少。我们在1所国家重点工科院校,对419名大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进行SCL-90测评,并比较分析测量结果。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大学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以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重点工科院校2005年9月人学的419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75人,女生44人。年龄分布在17~22岁。对他们在2005年就读大学一年级期间和2006年就读大学二年级期间分别进行了SCL-90测试。

1.2 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取团体测试形式,给予统一指导语。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量表分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实行4级评分制。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数检出率采用4级评分,以各因子分数大于等于2.00分为不健康状态,低于2.0。分为健康状态,统计这批学生一年级时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人数及百分比。

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维度的检出率比较高。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健康与不健康的性别差异。

男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和阳性症状项目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在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2.3 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健康与不健康差异比较。

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在抑郁、敌对和其他3个维度上不健康状态显著高于大一时期,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2.4 2001~2006学年,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咨询来访人数比例(%)比较。

近几年,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咨询来访率出现高于其他各年级的趋势。

3 讨论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近几年,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咨询来访率出现高于其他各年级的趋势,提醒我们关注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篇6

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2-0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曾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中职生多为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即初中时所谓“三差生”(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常被父母与老师指责。中职生的父母大多为生计奔忙,较少有精力关注孩子,不乏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为寄宿生,空间距离在客观上造成家校联系薄弱。诸多调查结果显示,与同龄的中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是中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我校对一年级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系统测查,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对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文调研对象为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工具为瑞格心理健康管理软件,所用量表为90项症状清单(SCL-90),上机测试并生成结果。SCL--90症状自评表是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病状清单(HSCL1973)为基础,主要从感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从饮食睡眠、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多种角度进行评定。总共有90题,包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症状、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9个因子,为1-5的5级评分,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等特点,信效度高,并被广泛应用。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筛查总体结果

本次调查试筛选出有效问卷598份,按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即可考虑为阳性。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为阳性,为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一年级学生中,有心理困扰者263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43.9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者95人,占有效测验人员总数的15.98%。近一半人数有产生心理困扰,中重度人员将近百人,说明中职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其中,中重度学生尤其需要关注。需要开展团体辅导、个案咨询,加强家校联系,社会、家庭与学校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表一 南平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调查总体结果

阳性症状人数 中重度症状人数

人数 263 95

占测评总数的比例 43.98% 15.89%

2.各因子分阳性症状人员筛查结果

SCL-90各因子分统计结果显示,南平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中,各因子有阳性症状者比例很高,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占总人数42.98%的学生在躯体化方面有程度不一的问题;在轻度症状中,人数较多的因子是“躯体化症状”和“精神病性”。现代医学证明,心理问题会在身体方面有所表现,躯体化症状的人数较多,也折射出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测查结果中,精神病性的中重度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 您认为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受到惩罚”以及“从未感到他人和自己很亲近”等三项上。而中重度人数最多的分别为人际关系敏感,有56人;其次分别为强迫症状,主要集中在“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以及“忘性大”这两项上。这些在表述上都与人际关系、自我形象有关。

3. SCL-90十大症状排行汇总

中职生对人际关系及情感问题较为敏感,关注自我形象,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对前途迷茫。这是青少年的普遍特点,而中职生表现较为严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相关主题的团体辅导、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帮助中职生确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改善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基本原则,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1.在观念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四个方面。我校的调研数据和其它诸多报告显示,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不容乐观,亟须改变“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做法,心理健康课也不是其它课程的附属,在观念上树立育人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在中职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中职学生。

2.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学校心理健康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建立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人员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常规心理教育队伍。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就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疏导具有轻度症状学生。对于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则交由心理咨询师组织开展团体辅导,或对个案进行深度咨询。这样,既顾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盖面,也保证了对中重度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3.着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提高教师心理教育水平。面对数量庞大的问题学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及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线教师,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亟须借助继续教育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其不仅自身心理健康,还能掌握基础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时处理学生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同时对专业心理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培养中坚力量。

4.探索适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职生群体心理特点与中学生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方式与内容上符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其心理症状有的放矢。团体辅导、常识讲座、心理剧表演,以及沙盘疗法、音乐治疗、美术治疗等方式都是常用的心理辅导手段,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书写表露技术具有普及面广、操作便利、行之有效等特点,可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5.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因中职生多为外地学生,所以家校联系较为薄弱,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校方应利用日益发达的通讯技术,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能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同时,可引进社会教育资源,促使各种社团组织与中职生接触,传播相关知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亟需广大心理健康工作者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宏.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王玲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亲子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

[3]李鑫. 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 2009.

[4] 邹洪升.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以聊城市中职学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篇8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7-0618-02

Prevalence of Sub-health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Senior Middl e School Students in Bengbu City/TANG Jian-jun*, HAN Hui,LI Hong-yin g,et al.* Journal Office of School Health, Bengbu(233000), Anhui Province, 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sub-health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ngbu cit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cluste r sample of 1 409 students, who were chosen from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Bengbu cit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0.0.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sub-health w as 58.34%.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genders but in grades(P <0.01). The r isk factors to sub-health were often sitting up, being weight losing, a lack of sport activities, learning pressure, bad achievement and a lack of sleep.Conclusion The sub-health status is seriou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 l students in Bengbu city.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dopted to improve t he students' health.

【Key words】 Health status;Mental health;Factor analysis,stati stical;Students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虽然存在种种不适,但无器质性病变,是疾病的前 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比例在不断上升[1-2] 。蚌埠市地处皖北地区,是安徽省老工业城市之一。为了解该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 影 响因素,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重点高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 468份,获得有效问卷1 409份,有效回收率为96.0%。其中男生821名,女生 588名;高一年级学生497名,高二年级485名,高三年级427名。年龄为15~20岁,平均17.7 岁。

1.2 方法 参考Delphi法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3],结合近年有 关学生亚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特点,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亚健康 状态的18项临床表现

(躯体症状5项,心理症状6项,活力3项,社会适应能力2项,免疫力 1项,到医院看病1项)与亚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学习压力、生活条件、个人行 为等35个因素)等。经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判断标准 亚健康状况的18项临床表现的每一项都有“从来没有、较少 、较多、经常出现”或“很好、稍差、较差、很差”4个选项。排除既往有慢性疾病及近1个 月患任何急性疾病者,以选择近1个月来较多和经常出现或较差和很差为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

1.4 统计分析 对问卷编码后,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1 409名学生中,共检出亚健康状况者822名,检出率为58 .34%。男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9.93%(492/821);女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6.12%(330/58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高一年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4 9.09%(244/497);高二年级为61.03%(296/485);高三年级为66.04%(282/427),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χ2=29.45,P<0.01), 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明显高 于高一年级学生。

2.2 亚健康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学生亚健 康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缺乏体育锻炼、作息时间不规律、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等19项 (P值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高于有关调查结果[ 4-6],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容易感冒等,与国内其他相 关报道[7-8]基本一致。主要原因为现在的高中生面临的高考压力比 过去更大,也更容易感 受到亲人对其成绩的要求和期望,继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不良情绪反映,导致亚健康状况 的发生率上升。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蔡旭玲等[9] 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 与调查对象选取有关,也可能与目前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关;高二、高三年级学 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显著高于高一年级学生,与相关报道[10]一致,主要与高 二、高三 年级学生入校时间长,随着高考的临近,更能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结果也显示,经常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缺少业余爱好、对生活现状 不满意、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是高中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这 些因 素也是威胁高二、高三年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父母身体差容 易 使高中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喜欢吃烧烤食品、正在减肥也进入 了回归方程,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是否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 自编问卷有关,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降 低学生负担真正落到实处,本着“健康第一”的观念,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 让学 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2)有关部门应增加卫生资金投入,成立学生亚健康干预中心, 加强医疗设备建设,构建教师、学生、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学生健康保健体系,同时为亚健 康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3)学生家长要认识到亚健康对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利影响,关注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 变化,并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健康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安贺军,曹东萍,贾海英,等.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 (4):21.

[2] 林晓明,陈立安,黄银爱.用中医论点论述亚健康.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9) :45.

[3] 陈青山,王声氵勇,荆春霞,等.应用法评价亚健 康的诊断标准.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 467.

[4] 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特征.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 :70.

[5]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3): 10-13.

[6] 武亚军,谢为民,王爱婷,等.濮阳市中学生亚健康.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 398.

[7] 王英,陈清.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5,8(9) :738-740.

[8] 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 卫生,2005,21(4):390-391.

篇9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普高落选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又有哪些心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希望为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为93%。

(二)测量工具

采用钱铭怡1999年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该量表由P(精神质)、E(内外向)、N(神经质)、L(掩饰性)四个分量表构成,共有48个项目。该问卷有较好的效度和较高的信度。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

由表1可知,中职校的男生和女生在E、N、L各分量表上没有差异,而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3),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两者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在E分量表上女生和男生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女生的得分低于男生,低于全国常模。这些数据显示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更多,她们更内向、冷漠,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差。这启示我们要多加关注女生。

(二)独生与非独生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独生与非独生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

从表2可见,独生与非独生的中职生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0.261,P=0.001),非独生的中职生得分高于独生的中职生,高于全国常模,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在E、N、L各分量表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但在E分量表上,非独生的中职生得分低于独生的中职生,低于全国常模,在N、L两分量表上两者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我认为导致非独生的中职生在P分量表上分高的原因可能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两个孩子的父母更容易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每天都为生活而忙碌,父母对于孩子只是尽力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很少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在实际生活中,父母为了降低消费支出,在家庭生活中就要求许多资源需要与兄弟姐妹共享,在资源共享中可能就会出现矛盾,而矛盾的解决也许是由父母的审判来决定但不一定公平,又因为对父母还有依赖,这就造成孩子内心的不满和敌意却不愿表达出来,所以情绪开始不稳,变得冷漠无情,不与人接触;或者矛盾的解决是遵循强者为王的规律,这样竞争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从小就形成了。而对中职生来说,随着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的增大,他们早以感受到竞争压力所带来的痛苦,因此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有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常抱有敌意和较强的攻击性心理。

(三)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情况

对一、二和三年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年级的学生在EPQ中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E分量表中,二年级学生的均值差与一年级学生的有显著差异(T=0.87799,P=0.05),与三年级学生的也有显著差异(T=1.05272,P=0.05),二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低于全国常模,而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性格外向,心理更健康一些。这可能因为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适应了在校的生活,逐渐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而且此时学习课程的范围已经缩小,公共基础课结束,完全是专业课的学习,学习压力相对减小,他们相对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要开朗、活泼一些。但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说明中职生还承担着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悲观倾向,不愿放开自己,做事存在顾虑等心理。在N分量表中,三年级学生的均值差与二年级学生的有显著差异(T=0.81771,P=0.05),三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的,但与一年级学生的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得分也没有显著差异。这也许与三年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关,因为就业已经迫在眉睫,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然而在社会实践中却发现自己在校学习的东西远远不够,要在企业中成为一个管理者或是一个技术型人才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职生就业前景仍不容乐观。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高学历的大学生就业都成为问题,中职生更是担心自己能否成功就业,并对就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存在很多顾虑。这些因素使得即将毕业的三年级学生出现了情绪上的较大波动,如焦虑、紧张、易动怒、抑郁等。在P与L各分量表上,三个年级学生分别比较,均值差没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这表示他们普遍存在适应性不强,不关心他人,并常抱有敌意,或者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所以常常带有掩饰性心理。

(四)专业和生源地不同的中职生在EPQ中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文科生和理科生在EPQ中没有显著差异,但他们在P、N、L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在E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这可能和他们个人的境遇有关,大多数都是普高落选者,他们的心理和面对的境况大致相同。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EPQ中没有显著差异,这也许与青岛市地区的经济状况有关。青岛是一个发达城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家庭经济状况总体上较好,多数电子产品已经普及百姓家庭,网络的使用拓宽了农村学生的视野,尤其是随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之快迅速缩小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因此生源地不同的学生在EPQ中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发现:同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比较,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暴露了中等职业学校确实应该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钱铭怡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89-03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Anx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Trust Research

Jin Hui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of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Guangdong ,51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anxie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Methods: using the ESE, IAS, ITS investigation into 235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Result The technical school boys and girls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elf-esteem, interpersonal trust, girls interaction anxiet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No grade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anxiety, second grade students self-estee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ade one students, second grad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tudents in grade one.Conclusion: High self-esteem of students have anxiety is less, the higher self-esteem high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high students have anxiety is small. Self-esteem is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interaction anxie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Key Words: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Communication anxiety; Interpersonal trust

青少年时期正值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但对技校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该研究立足于了解技校学生自尊与交往焦虑、人际信任的关系,开展问卷调查,为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为技校学生交往焦虑水平的降低、自信水平的提高和增进人际信任提供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广东省某技工学校23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其中男生121人,女生92人;一年级学生122人;二年级学生91人。

1.2 工具

1.2.1 自尊量表SES

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得分越高自尊感越强。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1.2.2 交往焦虑量表IAS

该量表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IAS含有15个条目,按5级分制予以回答,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1.2.3 人际信任量表ITS

该量表由Rotter编制,共25个条目,按5级分制予以回答,其中13个反向计分条目,得分越低人际信任程度越高。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9.0、lisrel8.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技校学生自尊、交往焦虑、人际信任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1显示,技校男女生在自尊、人际信任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女生的交往焦虑显著高于男生(P

2.2 技校学生自尊、交往焦虑、人际信任在年级上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在交往焦虑方面不存在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的自尊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

2.3 技校学生自尊、交往焦虑、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

交往焦虑较少的学生自尊感较高(P

2.4 技校学生自尊对交往焦虑、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说明当自尊变量出现时,交往焦虑对人际信任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自尊是交往焦虑与人际信任的中介变量。

根据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从表6中可以看出,依次检验(前面3个t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第四个t检验不显著,所以是完全中介效应。

用lisrel8.7构建出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见图1。

3 讨论与分析

3.1 技校学生自尊、交往焦虑、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分析

数据显示,技校男女生在自尊、人际信任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女生的交往焦虑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我们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遇到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因为人际关系困扰而来接受咨询的女生远多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情绪起伏大、自我保护性强、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的缘故。

3.2 技校学生自尊、交往焦虑、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分析

数据表明,技校学生在交往焦虑方面不存在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的自尊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人际信任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

该调查进行的时间是第一个学期,此时一年级学生刚经历过升学考试的失利进入技校,这对他们自尊心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二年级学生在校一年多的时间,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已经较为适应了,自尊感也得以提升。

二年级的学生人际信任感明显低于一年级学生,这可能与他们即将进入社会有关,对社会充满好奇和防备,既对职场生活充满期待,又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满怀戒备。

3.3 技校学生自尊、交往焦虑、人际信任的相P分析

该调查表明,交往焦虑较少的学生自尊感较高,交往焦虑较少的学生人际信任度较高,自尊感较高的学生人际信任度较高。

当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被他人接纳,体验到的焦虑较少,学生的自尊感就会提高,也乐于信任别人;相反,如果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被接纳,他体验到的焦虑就会较高,自尊感会降低,在与人相处时也会不愿意信任别人。许继红认为“自尊感强弱与对别人的态度也有一定关系,对自己采取肯定与信任态度,对别人的态度也常如此。”所以自尊感越高的学生人际信任度越高。

3.4 技校学生自尊对交往焦虑、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分析

该调查发现,自尊是交往焦虑与人际信任的中介变量,这说明交往焦虑通过自尊影响人际信任,即低交往焦虑的学生由于提高自尊而体现出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而高交往焦虑的学生由于降低自尊而体现出较低的人际信任水平。

4 建议

人际交往问题一直是困扰技校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该调查表明,自尊是交往焦虑与人际信任的中介变量。所以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强调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和保护,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较少的挫折,并通过开展讲座、组织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和肯定,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真诚、友善的人际交往氛围,降低交往焦虑,提高人际信任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冉.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12,28(2):20-23.

[2] 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心理学探析[J].心理学探析,2003,23(4):10-12.

篇11

一、心育常态化与团体化

学生的健康不仅包括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包括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正常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调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优秀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等。我们希望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独立的能力、创新的精神与完善的人格。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我校特色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以心理咨询室为载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为平台、多种宣传活动为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推,向常态化、团体化、活动化的层面:

(一)高标准建设心理咨询室,让心育常态化。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包括“师生聊天室”、“心理阅览室”、“沙盘游戏室”、“团体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工作期初有具体的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平时定期组织召开各班心理信息员会议、咨询师案例讨论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师生聊天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在各班级和校园橱窗中醒目张贴开放时间表。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30-13:30,下午17:30-18:30开放,接待来访的学生,帮助个别学生面对和处理心理困惑。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严格遵守《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规程》,并按心理咨询专业需求做好情况记录及资料保存。

为拓宽学生参与心理咨询的渠道。学校积极开创了多种辅导形式。①开通电话咨询。公布“师生聊天室”电话号码,学生可以在电话中及时和老师对话,或预约面询。②开创网络平台。建立并公布电子邮箱,且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心灵氧吧”,向师生和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聊天工具和电子信箱与心理老师沟通。也可以通过浏览校园网的内容提高自我认识,主动进行自我疏导。③开设咨询信箱。“师生聊天室”门口安置了小信箱,学生可以把心事、烦恼、困惑和问题都写在信里投入信箱,咨询老师们将――认真回复。帮助学生排忧解扰。这些辅导形式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能避免师生面对面的尴尬,同时解决了部分学生没有时间面询的问题,解除了同学们的心理顾虑,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进行团体化辅导。学校在初一、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能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内容涉及认识自我、学习与考试辅导、人际交往、情绪调节、价值观澄清等方面。以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成长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面临的发展任务与挑战,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和参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目标,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健康教育活动化。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良好是健康的重要标志。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新生入学全部参加军训,磨炼意志品质。高一学生学农,干农活、吃农家饭、走访农户、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了解社会。每年全校学生都参加春游、秋游,接触自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夏令营,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组织海外休学旅行,每年暑期都有几百名学生赴海外参观游览,培养了国际视野,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策划组织健康教育活动,以学校、家庭为平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在橱窗展出“心灵空间”,更新校园网“心灵氧吧”,校报教师版、学生版分别开辟心理健康专栏,校“守望者之声”广播台开设心理健康专题。(二)把每年的5月第四个星期定为我校的“‘珍爱自我・关爱他人’心理健康宣传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图书展销、心理影片展播、心理游戏、心理测试等活动,宣传并解读心理学知识、心理保健常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三)针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为初一、初二年级开设“青春期心理保健专题讲座”,为初三、高三年级开设“考前心理调适讲座”,邀请专家为高二年级开设“超越自我”、“调节考前焦虑,积极迎考”讲座等。(四)关注学生家长和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家长会与教师会议中也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讲座中向新生家长汇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讲解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在毕业班教师会议上提出考前班级心理辅导建议,在毕业班学生家长会上开设“家有考生”专题,邀请陶老师热线心理专家团来校做广场咨询,在家长会与全体教师会议上公布“亲子关系调查”与“我最喜欢和最不喜欢老师说的一句话”的调查结果,为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工作给出指导。(五)开展亲子沟通系列活动。家庭是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学生的首席心理咨询师。健康的心理从温馨的家庭开始。我校开展了“一封家书”、国庆特别作业、母亲节父亲节的祝福、家庭运动会等活动,拉近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受到家长们的欢迎。譬如,每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初一年级的全体学生都将体验“一天孕妇”。以与自己出生时相同重量的负重物(如大米、黄豆、砂袋之类)绑在腹部,带着它度过24小时。通过换位体验,学生更能理解母亲与家人;通过活动,学生与家人多了一份交流沟通的机会。

三、健康教育课程化

篇12

1.1改善工作效果

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设立专职辅导员,其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00”。由此可见,我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已设立专职辅导员,实行年级辅导员制度,即同一院系同一年级同一位辅导员管理的制度,便于管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相较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大学生思想层面,重视大学生道德、政治及思想发展,着重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大学生意志、情感及认知发展,着重研究大学生心理活动,强调保持大学生健康心理状态,属于心理学范畴,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1.2增强综合素质

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大学生心理越健康、大学生人格越健全、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越高。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较为严格,即社会交往正常、人际关系正常、意志正常、情感正常及认知正常。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辅导员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解决为辅”,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常见心理问题,症状持续时间段,功能损害较轻,利用心理教育手段及方法及时沟通提前疏导,确保学生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从容面对就业、人际交往、情感及学业等考验。

2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负责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他人促使个体人格发展完整,但是一部分辅导员及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过于狭隘,错误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或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诊治。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统一思想认识,端正自身态度,摒弃错误认识,从根源上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高效全面、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积极引进科学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保证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提高素质水平的唯一途径,纳入建设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战略高度。此外,大学生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统一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2.2解决实际问题

有心理学家曾提出:“人们对一件事情产生情绪反应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对事情产生的不合理信念”。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普遍为实际生活问题,例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产生的怨恨心理、失恋或经济条件产生的自卑或抑郁心理、大型考试失利产生的焦虑心理等。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力求“有的放矢”,分年级分阶段分性别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必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及而积极心理困扰;针对大二或大三学生以恋爱、沟通及人际交流为切入点鼓励广泛参与集体活动掌握沟通技巧,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效弥补师资人数的不足。

2.3重视心理预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