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2-04-12 22:43: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信息化建设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信息化建设规划

篇1

中心信息化建设遵循统一性原则、一体化原则、安全稳定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可扩展性原则五大指导原则。

建立全方位的住房资金管理信息平台

住房资金管理信息平台细分为五个基础平台,包含了十几个子系统(附图):

(一)数据基础平台

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清洗、整理、筛选、抽取程序后建立数据仓库。

(二)数据交换平台

基于XML标准统一的交换接口:

1.与受委托银行数据交换接口。用于交换每日业务数据和会计核算数据。

2.与服务单位数据交换接口。用于各单位提交、下载业务数据,网上办理住房公积金归集与贷款、售房款、维修基金等各类业务,查询相关信息。

3.与其它中心数据交换接口。与地区中心信息系统联接,实现本地区住房公积金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共享,同时接入建设部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

4.与其它有关单位业务系统数据交换接口。包括与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建委房屋预售信息系统等联网。

(三)业务应用平台

包括10个业务应用子系统:

1.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子系统。对住房公积金业务进行全面管理,包括住房公积金的汇缴、补缴、支取、挂账、红冲、封存、缓缴、转移、结息、日结、月结、年结、预提利息、卡折管理(包括住房公积金存折打印系统),以及查询、报表管理等功能。

2.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子系统。对住房公积金贷款和贴息贷款业务进行全面管理,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申请、受理、审批、发放、还款、贷后管理、利率调整、担保管理、合同签署、合同变更、协作单位管理(包括担保单位、保险、开发商信息等)的业务处理,并可以进行逾期、呆账、坏账处理,提供综合查询、报表数据分析功能,支持多种还款方式及贷款额度。

3.售房款管理子系统。提供售房款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业务功能,包括从售房款中足额划转维修基金,发放购房补贴,支付办理个人产权证时单位交纳的有关税费、售房款退款、销户、开具证明等业务管理,提供统计、查询、数据交换、日常处理、年终结转等功能。

4.维修基金管理子系统。提供维修基金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业务功能。

5.会计核算管理子系统。在实现会计账务软件的全部功能基础上,侧重保障中心的财务管理。

6.统计分析、辅助决策、风险管理子系统。建立数据仓库平台,通过数据挖掘,进行自由组合条件的查询及统计分析,并以文字、图形、报表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动生成标准化或自定义格式的数据信息图表,得出反映住房资金变化的信息,监控各项业务运行情况。利用经济学、数理统计等理论,结合当前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不同的经济模型,进行政策模拟。根据各种数据的成长情况,做出相应的趋势预测和风险分析,建立风险甄别和预警机制,实行授权控制和痕迹管理,实现风险的信息化管理,为有关领导在资金运作、优化管理及制定政策上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建议。

7.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实现公文处理、人事管理、行政办公、公共信息及个人事务等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中心内部无纸化办公。

8.档案管理子系统。实现中心业务档案、人事档案、公文档案及其它纸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9.专业培训考核子系统。将传统的考核培训模式与网络应用相结合,实现培训、考核、调查、交流和查询等功能。

10.绩效管理子系统。用于业务有关单位、人员的绩效管理,量化工作标准,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考核,加强对受托银行、中介等机构的管理。

(四)信息服务平台

用于中心对外政策宣传,作为向广大缴存单位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窗口,是直接与用户接触、交流的工具。包括门户网站、触摸屏、呼叫中心等子系统。

1.门户网站。中心统一对外的网上门户是融中心网站、网上办公、单位和职工住房资金账户管理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2.呼叫中心与短信平台子系统。通过呼叫中心与短信平台子系统,可实现实时业务受理、实时业务处理状态及信息查询以及结果告知、逾期催还催缴、账户变动通知、业务咨询、专家答疑、投诉受理等功能。

3.触摸屏查询子系统。方便广大职工对住房公积金缴存、贷款等明细账进行查询和打印。

(五)安全管理平台

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机制,从软、硬件多方面对系统安全进行管理,确保各个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安全管理平台包括以下五部分:

1.CA安全认证系统。通过CA认证中心,向授权单位和个人发放数字证书并进行管理。在业务操作中确认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根据认证的身份来确定对信息资源或应用的访问权限。

2.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对网络环境中的各种网络资源、硬件系统、数据库、各种应用系统及其它设备进行资源管理,能够自动生成网络拓扑,能够对网络进行监控及故障报警。

3.网络及安全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对第三方网络设备进行集成管理,可针对不同的设备进行配置管理。

4.事件和故障管理系统。能够对事件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并能够对不同等级的故障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电子邮件、呼叫中心短信平台等方式将事件通知系统管理员,自动识别问题并自动解决,然后记录到日志中。

5.系统管理。包括操作系统管理、系统性能管理、日志管理等。

建立安全、开放、高效的硬件环境

由于住房资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持几千家单位、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职工的实时系统,用户的访问量非常大。

(一)建立快速、开放、稳定、安全的网络系统

根据安全等级逻辑,中心业务网分为三个区域:Outside区(业务外网)、DMZ区(服务器区)和Inside区(业务内网)。

(二)建立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服务主机系统

配置具有双机热备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三)建立安全高效的存储灾备系统

对关键数据的存储备份和网络、通信线路、服务器主机等关键硬件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的故障恢复与灾备,进行整体的设计和部署。

建立适用、稳定的软件环境

(一)构建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平台

首先,构建稳定的操作系统平台。其次,软件应用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其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中间件软件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二)加强统计报表工具的应用

快速实现中西式复杂报表的设计、部署、生成、展现、打印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环境

具体安全措施为:

1. 人员安全。建立和完善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计算机人员的管理;建立工作任务单制度,记录每日工作情况。

2. 物理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和其它媒体免遭环境事故、操作失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

3. 通信安全。要在所有安全信任域的边界建立防火墙机制,实现严格的访问控制,从根本上保障信息系统不受外部入侵者的破坏。若有必要,可在核心层的网络同其它层次的网络之间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实现最大可能的通信安全。

4. 网络安全。在局域网中,要通过划分VLAN对各安全域间、用户和安全域间实施安全隔离。子网的划分按照业务系统类别、部门级别、用户权限等因素来进行,并以最大子网安全隔离来设置子网间的访问控制。

5. 系统安全。在病毒防范、漏洞扫描、权限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安全防护。

篇2

2、考虑计算机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新买计算机用不了几年就面临被淘汰风险,固想建立桌面虚拟化系统,一来解决部分计算机配置较低资源不足问题。二是解决部分计算机本机资源浪费问题。三是解决系统故障问题,如出故障为统一问题,减少维修人员工作量及成本。

3、考虑本院未来2年内,网络及硬件环境所限,因数据中心新建及网络安全等保评级。未来3-5年内还仍需加强网络方面建设。网络环境风险越低开展的业务越多也越广泛。云桌面、云存储才能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

4、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目前总医院及基层单位都没有远程会诊的建设。只有总医院本部有个宝石花视频会议室。目前只限用于远程视频会。未来3-5年内实现以总医院本院为中心的区域会诊中心。既能与基层单位的远程会诊,也能与任丘矿区外医院的远程会诊。

5、机房数据存储。目前总医院业余越来越广泛,数据越来越庞大。要求存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未来3-5年内现有存储设备部能支撑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考虑数据托管。既数据托管到其他运营商的机房内,这样能减少本院的投资成本,但是对网络安全环境要求过高、也应当考虑数据安全问题。

6、未来3-5年乃至以后考虑建设以本院为中心的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区域体检中心、区域远程会诊中心等。

篇3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各大石油集团新建炼化项目的相继上线,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够清晰的描绘出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信息化建设蓝图,能够有效提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提供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纲。

目前,各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大多是根据各自的业务状况及其发展战略,按照业务模型框架对业务领域进行分析,从发展现状、面临形势、规划部署、效益风险、保障措施及项目描述等方面完成信息化规划的分析和编写工作,形成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然而,由于规划的标准不统一,方法不一致,造成了编制完成的项目规划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有所欠缺,某些企业的很多小系统搭顺车一并投资建设,还有一些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一些系统也被包含进来。在以往编制的规划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方案的完整性欠佳,导致信息化建设项目有缺项;规划方案中的项目描述不清晰,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导致不同的系统存在功能交叉现象;规划方案中的实施计划不合理,出现某系统上线后其数据源系统还在建设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基于先进的方法论进行编制,从而可以保证新建炼厂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先进性。

因此,新建炼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必须根据统一的标准和确定的方法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超前谋划,必须综合考虑新建炼厂的建设历程和业务实际来编制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而保证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进。

二、关于决策树

决策树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将业务与IT进行关联,由四部分组成,从上至下分别是业务战略、业务目标、业务活动和IT能力。在基于决策树进行需求分析时,首先,要在各层面确定企业的业务战略,其次,要确定需要通过哪些业务目标来实现上述的业务战略,再次,要分析每个业务目标需要哪些业务活动来支撑,最后,将业务活动与相关的IT能力进行对应。此时,就完成了业务目标、业务能力、业务活动、IT能力的逐步推导,得出了支持各类业务活动的信息化能力,即可得出满足新建炼厂信息化建设要求的部分需求分析内容。

三、规划编制的方法

(一)基于决策树进行规划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完善的需求分析可以为后续的信息技术方案设计和项目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提升信息化建设规划整体水平的关键切入点。需求分析的总体思路是,首先,根据企业的业务战略进行业务分析,为新建炼厂搭建业务架构,并基于决策树方法论进行业务与IT的关联分析,因为离开业务谈IT将是一纸空谈。接下来通过与直接需求和国内外经典案例的结合得到最终的需求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重点讲解需求分析中基于决策树如何将业务与IT进行关联,是通过从业务战略到IT能力的逐步推导来实现。假定某新建炼厂的业务目标是“1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通过优化资源、优化生产、实现精细化的高效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新型炼厂。”要达到上述业务目标,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对业务的全面支持能力。基于决策树方法,通过对业务战略、业务目标、业务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化能力,推导出了经营管理层(完整的需求分析还应当包括决策层、生产管理层、生产操作层的分析,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业务活动对信息技术能的力需求内容,如图1所示:

图1.经营管理层的IT能力推导图

由图1可见,通过ITTL管理的IT能力的建立将支撑和优化IT管理和IT运行维护业务活动,有效的提升新建炼厂的IT运行维护能力。通过科研项目管理IT能力的建立将有效的支持和优化科技管理业务活动,从而达到提升新建炼厂对科研项目全程记录和管理能力的业务目标。图中的其它内容不再一一分析。

依据上述方法完成的需求分析将具有与业务紧密结合、贴近用户直接需求、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特点。一份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将会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亮点,有助于提升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科学的进行信息技术方案设计

信息技术方案是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成果之一,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案可以为新建炼厂勾勒出信息化建设的蓝图,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新建炼厂信息技术方案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按照信息架构设计、应用与应用集成架构设计、基础设施架构设计以及IT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对接设计四个方面组织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即,设计各类数据流向科学、合理的信息架构,内容完整的应用及应用集成架构,先进的基础设施架构,实用的IT与工程对接重点,保证新建炼厂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下面重点介绍应用架构的设计,在进行应用架构设计时,应根据新建炼厂的业务需求和成熟的信息化技术,从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管理层、生产操作层,描述出覆盖企业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图2.应用架构设计示意图

由图2可以看出,应用架构横向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管理层及生产操作层。纵向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原油配置与原料采购、炼油化工生产、工程建设。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进,因此,在信息技术方案的设计中,应当包含IT与工程对接重点的设计的相关内容。一般情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基础设施方面的设计对接(如,机房设计、网络综合布线设计、DCS/PLC接口设计、大屏幕)、自动化与计量仪表方面的设计对接(如,LIMS接口设计、先进控制系统设计、油品调合系统设计、计量仪表设计)及IT组织架构的设计对接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若要设计出完整的信息技术方案,需要兼顾信息架构、应用与应用集成架构、基础设施架构、IT与工程的对接重点四方面的内容。作为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核心支撑内容,信息技术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成败。

(三)合理的编制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是将信息技术方案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到相应的项目、策略、实施计划、投资计划,合理的项目规划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方法和计划,因此,编制项目规划一定要注意其合理性。

重点介绍实施策略和实施计划的编制,实施策略将根据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及项目的风险效益分析制定,制定原则为:存在较强依赖关系的系统建设应在另一系统建设完成的前提下进行;低风险项目可首先考虑实施。

针对不同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及特点,结合新建炼化企业工程建设的进度进行分阶段组织实施,具体应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定义阶段、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如图3所示:

图3.结合工程进度制定实施计划的示意图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安排与工程建设进度相一致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例如,在实施阶段的系统实施,应当包括,档案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的实施工作,为项目档案验收和资产验收做好准备工作。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项目规划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务必要关注其合理性,否则将会导致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失去适用性而难以落地。

四、规划编写方法的应用

本文基于决策树方法论对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在了新建炼厂云南石化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中,为云南石化设计了一套具有全面性、前瞻性、实用性的信息化规划。基于决策树编制完成的云南石化信息化建设规划起点高、内容全、资源共享,能够全面支撑云南石化未来的业务发展需求,同时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肯定。

五、结论

在大型炼厂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时,采用本文提供的成熟方法,能够确保完成的需求分析具有与业务紧密结合、贴近用户直接需求、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特点,确保设计完成的信息技术方案能够兼顾信息架构、应用与应用集成架构、基础设施架构、IT与工程的对接重点四方面的内容,确保项目实施策略和实施计划的合理性,支撑信息化建设规划完整落地。同时,若采用本项目提供的成熟方法进行规划的编制,不仅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规划的整体质量水平,确保编制完成的规划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因此,这套方法在今后为新建炼厂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缪彬,丁润逸.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当代石油化工,2010,12,pp.23-27.

[2]刘希俭.中国石油信息化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陈蕊.浅谈企业信息化规划,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6,pp.45-46.

[4]计世资讯.2008中国信息化发展白皮书.

[5]赖茂生,龙健.信息化调研综述,产权导刊,pp.50-53.

[6]何同兴.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23):6,pp.64-67.

[7]葛雁冰.为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石油规划设计,2007,1,pp.1-3.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260-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对传统行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集团化管控的国有企业需要利用自身优势,运用合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水平,促进集团的转型升级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提高集团各级单位,尤其是市场竞争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集团公司面临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集团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要求,对内部管理提出巨大挑战。集团公司业务板块行业跨度大、下级企业类型复杂、人员数量多,依靠人工管理方式,无法满足高节奏、高强度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和实现集团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

1 信息化规划的原t

信息化规划要将集团信息化看做一个整体,对各个局部系统设计、数据流向进行总体分析,从而让各个分系统有统一的标准、架构与接口,有效解决跨部门、跨系统的统筹规划、高效协同。另一方面,在规划的框架下,将信息化战略要求制定为愿景,通过由点到面的稳步、有序的推进实施,最终使得整体系统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2 信息化规划框架

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框架围绕集团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在深刻理解集团战略、组织与业务的基础上,描绘信息化建设蓝图,包括技术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设施架构、集成架构和安全架构,并制定相应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完善集团信息化治理体系,形成对集团信息化规划、建设、运维和评价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治理。(图1)

3 信息化规划制定步骤

1)集团战略、管控与业务分析:集团战略发展现状、集团战略绩效管理分析、集团战略绩效管理需求分析、集团组织架构、集团业务框架。

2)集团业务框架、管控目标分析:各职能部门、单位业务模块分析,各职能部门、单位管控目标梳理(3―5年)。

3)依据集团整体战略发展方向及管控目标,立足信息化建设,寻求信息化对集团管控和业务发展的支撑。

4 信息化规划执行要点

1)集团化管控的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主要有三点特点:各子公司建设差距较大,不可一概而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不能形成高度统一;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应对之策主要是:建设初期特别是夯实基础阶段,职能系统的建设务必由集团主导,统筹规划、集约建设;除了自上而下的建设外,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平台整合等,结合考核加快形成制度,避免造成建设中和建成后的责任不明晰问题。

2)分多个阶段完成规划目标

首先要夯实基础,完成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等业务模块基础工作平台的新建或完善工作;其次要全面展开,基本实现集团各应用系统的全面建立,基础设施方面对集团本部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以保障集团数据资源的传输安全及实现集团基础设施资源的集约化建设,降低集团信息化设备及运维管理成本;最后提升发展,完成集团信息化数据平台及决策平台建设,实现集团数据的共享、融合服务,促进集团数据资产化,为集团领导提供管控预警、经营目标考核、经营情况分析等关联性决策主题分析,实现全面的数据可视化决策支持。

5 总结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其具有鲜明的特点,鉴于诸多因素,不可不进又不可冒进。信息化建设应由集团本部自上而下进行统筹规划,从战略发展角度统一布局,避免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各下级单位应根据规划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组织信息化建设。形成统筹协同、重点推进的集团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对集团管控和业务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积极探索业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艳萍.定位与规划:信息化成功两大法宝[J].现代国企研究,2011(8):22-24.

[2] 贾之楠,石倩.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

[3] 杨超,朱占强,谷丽娜.SAP商务智能系统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0(2): 7-8,42.

[4] Jerzy Stawicki,SAP 实施项目案例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9):73-75.

[5] 王怀宇, 赵英娇.基于SAP 系统的ERP 系统的设计与规划[J].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0(23): 26-28.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信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集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加上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因此集团的中国企业管理,有很多问题。因此希望学习,探索集团的企业信息技术规划和实施意见,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

1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现状分析

(1)企业大量的员工流失,提高企业数据的风险。很多企业员工的流失是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流失势必会给企业发展的长期流动性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的影响。在短期内也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人事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复杂程度。除了一些在主要业务领域突出的企业集团围绕建设信息技术,如ERP这样,制造业的共同的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横跨多个行业,导致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思想一样,非常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缺乏统一规划企业集团。各种企业信息化走自己的路,个别企业的信息可能做得不错,但本集团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及成员企业信息化交流的正式文件,报告,电子表格常见的网络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时代。

(4)信息化程度不。新成立的集团广泛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它的信息仅仅是在本集团的财务办公室,报表汇总等,其他企业仍然在个人行为,国外软件的垄断领域的基本情况。

(5)缺乏认识。缺乏认识,我们说,一方面,内部管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短期规划的企业,这需要内部和外部不争的特定情况下,领导者需要进行分析和重要部署,规划和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标准化的系统是相对落后。信息标准体系的落后,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团企业IT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时机尚未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标准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今后的工作。

2 信息化的服务与原则

几乎所有主要的国际企业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当然也包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的专门知识,下属企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有效地减少专利支出的浪费。这些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相对做得比较到位。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规划应考虑的几个关键的共享区域。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程度相匹配的组策略能够做到。

原则:企业自己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而缺少与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各个权属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又缺乏从集团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的考虑。

信息化规划首先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按其层次逐渐细分并展开,直到分析到最后的每个具体的权属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式。针对每一个分析层次的特点、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层次分析内容的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管理和业务服务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业务发展和管理变革做出的总的规划。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部分。

3 加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策略

(1)企业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传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途径。传统的方式,获得可靠的员工肉眼,手数或用仪器测量的原始数据。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货架重量感应装置的库存量自动测量,自动监测设备,而不是责任。它的自动感应设备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精度高,24小时的实时数据采集,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

(2)加强执行的标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实施的众多的“信息化孤岛”,势必会形成,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实施工作,并监督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到正确的执行标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3)管理规范化。明确各人职责,增加责任感。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4 结束语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的基本纲领,其核心内容是从业务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使信息一致的总体协调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篇6

在8月23日的“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了《体系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肯定了《体系表》在弥补中医药标准空白方面的作用,肯定了《体系表》对中医药信息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起草背景:内“需”外“逼”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卫生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实用、共享、中西医协同的综合卫生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标准化,逐步实现信息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成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好信息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与此同时,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滞后,现有信息标准缺失,既无法满足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提供一个能够指导行业信息标准化发展的顶层指导文件,更无法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大量标准和规范按其内在联系构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特别是在《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等35项强制性卫生信息标准中,中医药内容亟需补充完善,所有这些都对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形成了倒逼机制。

在这种标准制修订滞后但需求迫切的情况下,面对外部的倒逼机制,《体系表》应时而生。

重要意义:指导依据

《体系表》既应对了卫生信息化对中医药信息化形成的倒逼态势,又满足了中医药信息化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实际意义上指导了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体系表》的制定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体系表》适用于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领域的信息化工作,是指导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管理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性、规范性、权威性和方向性的指引。

内容解析:合理分类

篇7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化系统一般可分为生产信息化系统和管理信息化系统。生产信息化系统主要是指地铁各相关专业与运营生产维护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系统,如信号、通信、综合监控、PSCADA、AFC、ACC等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指在运营生产管理中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如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做好其规划和建设,可以使信息化成为引领及支撑地铁运营生产发展的持久驱动力。国内各家地铁常见的信息化系统如图1所示。由于国内各家地铁公司的运营经验各不相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建设资金存在差异,在信息化建设上也各具特色,但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广州模式和南京模式。

1.1广州模式广州模式以广州地铁、苏州地铁为代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初期,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做总体的信息化规划。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连续做了3个五年规划,对内部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确保了各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前期整体规划,建立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在之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阶段、时期,新建的系统都能与老系统间实现数据的有效调用,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享,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1.2南京模式南京模式主要包括南京、沈阳、西安、哈尔滨等地铁公司,即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采用单个系统推进的方式,着重于各部门、中心的需求,以较小的投入,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地铁运营由单线向网络化运营的过渡,各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互通的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虽然后期也在尝试着手整合,但因各系统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整合难度很大。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广州模式的地铁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深度集成,线网规模越大,后期应用效果越好。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已覆盖其90%的业务范围,为地铁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其前期投资规模大,项目实施周期长,后期的运维成本也相对较高。南京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见效快、投资少,在单、双线运营时应用的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当网络化运营后,大部分系统已不能够有效支撑多线运营,对系统升级改造幅度较大,部分系统甚至需要推倒重建,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2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建设时序

国内各地铁公司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OA、内外部门户、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施工管理、运输策划管理、票务管理、运营日报管理、乘务司机管理、服务热线等系统,其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国内各家地铁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序并不完全统一,这一方面与当时所处的社会整体环境,即软件系统的发展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也受限于各地铁公司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策略。但通过对近几年新近开通的地铁公司信息化建设时序和运营经验较丰富的地铁公司信息化系统重新规划及建设的顺序分析,在不同阶段,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序大致如表2所示。

在首条线开通运营前,运营公司的主要工作是搭建组织机构、配备人员物资、规范管理制度、组织验收接管、确保运营开通,此时的信息化建设以保障地铁运营高水平开通为目标,倾向于将办公管理、资产管理、施工管理类系统在正式运营前上线,明确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要求。首条线开通运营后,随着生产任务的增加,对生产管理类信息化系统的需求较为迫切。如施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行轨行区施工作业的冲突检测,避免由于人为操作疏漏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乘务司机管理系统能够对司机的出、退勤进行管理,避免司机酒后驾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能有效保障地铁安全运行,提升地铁服务水平。网络化运营后,整个地铁的业务需求、管理需求成倍增加,人工处理线网运营事务的工作量会非常大,这时就需要相应信息系统的辅助以提高事务处理能力。通过视频会议、安全管理、客流分析、运输策划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够减少会议组织准备时间、提高危险源管理效率、实时统计分析客流情况、实现运行图高效编制,进而减少了相关环节的工作量,提升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

3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维护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地铁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随着运营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网络化运营,部门、机构、人员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信息化系统能有效简化管理流程,实现异地办公的无缝管理对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3.1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维护模式信息化系统运营维护模式与其建设模式息息相关。如广州模式下,信息化系统建设投资金额高,相应的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广州、苏州等地已将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为地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生产性系统,在地铁建设费用中统一招投标。信息化系统在集团层面统一规划和实施,后期的维保费用也由地铁集团出资解决。鉴于地铁信息化系统的独特性、专业性和复杂性,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多由专业队伍承担,如上海地铁与宝钢集团共同组建的上海地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上海地铁各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维护。广州地铁与品高软件合资成立的擎云科技,除了承担广州地铁大部分信息化系统的维保工作外,还将广州地铁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外输出。这一方面保障了信息化维护队伍的专业性,保证了地铁运营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将广州地铁信息化的成果、经验、产品对外输出,获取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苏州地铁目前也正在寻求本地的软件公司合作,保障信息化系统维保的专业性,兼顾后期对外的成果输出。与本地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合作,以当地地铁信息化维护工作为基础,建立专业队伍,保障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将相应成果对外输出,已成为目前地铁信息化维保管理的趋势。

3.2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一是地铁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的信息化系统一体化的趋势。新近开通地铁的城市在信息化建设前基本都要进行一轮信息化规划,从集团公司的层面统一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等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实现各分公司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如建设合同中的各设备系统在建设分公司的项目管理完成后,移交给运营分公司,直接形成运营资产管理的本底数据,在运营维护中对相应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二是地铁运营生产信息化系统与管理信息化系统相结合的趋势。如综合监控系统,能根据现场设备的状态进行告警,提醒运营维护人员组织检查或抢修,是运营管理流程开始的触发器之一。通过综合监控的设备告警触发,增设相应的运营管理流程,更利于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目前,国电南瑞正与武汉地铁进行该方面的尝试。三是移动手持终端在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逐步应用的趋势。如在南京地铁的iPDA系统,是利用移动手持终端和电子标签技术,为相关专业运维提供现场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该系统主要包括日常巡检、检修管理、IETM交互式故障处理、无人值守库房管理、资产管理、检查评价、安全危险源管理等功能。通过移动终端技术,实现现场维护的数据采集、技术支持和信息反馈,真正意义上实现现场运行维护工作的全面管控,达到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标,实现了管理落地。其网络架构图如图2所示。广州和苏州地铁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处于适用改进阶段。

篇8

中图分类号:TP3-4

近三年来,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陆续成立,既壮大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审查队伍,也提高了我国的专利审查能力。而信息化建设是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各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信息化也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各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都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必要对其信息化建设进行设计与规划。

1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应当紧密围绕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建设一流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两大任务,为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专利审批和行政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为地方提供专利信息服务,从而为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统筹规划。坚持从大处规划,从小处着手,在保证中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大前提下,以永久性业务用房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为主攻方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2)服务提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中心的各项业务发展,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3)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人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4)建管并重。把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入拓展信息化应用的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化的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是以需求为导向,运用最可靠、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着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最优的成本效益模式,为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实现信息化对中心各项业务发展的全面支撑,服务于中心事业的长远发展。

2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2.1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过渡性业务用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永久性业务用房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将形成以计算机主机房为通信中心,以中心内部局域网为主干,与国家局、其他分中心局域网互联互通的数据通信平台。

2.2 完善应用平台建设。加强软件系统的管理,提高软件系统的利用率;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整合;进一步建设门户网站,完善政务公开、服务公众、推广宣传等功能。

2.3 健全制度体系。围绕着中心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等方面设计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心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软硬件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信息化服务的需要,以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为核心,扩大信息化人才规模,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相关工作能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2.5 提高信息化运维能力。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流程规范、安全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信息化运维队伍,实现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和可控化。

3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搭建信息化基础环境。开展计算机房的建设、网络建设、门禁系统建设、考勤系统建设、安防系统建设;根据新增人员规模,合理采购及配置自动化设备;在对集群打印设备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探索“以租代购、服务外包”的新型管理模式;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适时建立容灾备份系统。

3.2 大力发展和有效管理软件系统。加强对现有通用软件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软件的作用,提高利用率;建立长效机制,从采购、安装、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统一部署,推广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根据中心业务发展需要,在陆续开发的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审查业务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这些独立系统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涉及公文、人事、劳资、考勤、物资、财务、日常运行保障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涉及审查质量、任务、培训、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中心各项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3.3 持续改进中心门户网站。门户网站的建设将围绕政务公开、服务公众这一主题,对门户网站进行改版、丰富内容、拓展功能;加强网站新闻和稿件的编辑、报送工作,抓好中心知识产权工作亮点、重点和热点的报道;在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推动各处级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设计、建立子站。

3.4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机房、网络、网站、自动化设备、软件系统、信息安全、信息化运维、项目开发、信息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广泛宣传、严格落实,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制定紧急预案,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中心信息系统的使用。

3.5 全面构建信息安全体系。通过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保护中心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站以及所有数据,使之不因为偶然或者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露;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安全策略规范;定期对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技能培训,在全中心范围内开展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中心信息安全事故防范能力和员工信息安全责任意识。

3.6 组建层次化的信息化管理架构。从宏观上将信息化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决策层由中心领导组成,主要职能为对中心信息化工作做出指导性的决策;管理层由办公室领导及信息化室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组织实施决策层的重要决定,提出中心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方案,组织和协调实施,管理信息化设备和项目,负责信息安全工作,参与知识产权信息化工作的局内合作与交流等;执行层由具有IT技术实施能力的信息化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职能为执行落实决策层的重要决定,完成管理层下达的信息化工作指令,承担中心信息化具体工作。

3.7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注重知识更新,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人才队伍的培训,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拓展培训,普及信息化专业知识,提高中心职工信息化知识的整体水平。

3.8 探索信息服务体系。为加快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全面推动专利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促进地方知识产权事业的长远发展,以《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统盘规划、精心组织、充分调研,以中心对外服务的需求为导向,探索面向湖北及周边省份公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

4 结束语

京外审查协作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既能实现全国专利审查队伍的壮大和专利审查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推动地方专利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作为京外审查协作中心的基础保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鉴于当前京外审查协作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本文所提出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京外审查协作中心的健康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符合中央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重大举措的要求。2010年,省委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中指出: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符合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的迫切愿望。

一、概况分析

(一)现状分析

西南庄、北良舍、南良舍、小良舍位于邢台县会宁镇镇区西北方向,距会宁镇区2.6公里。四个村村域西与时村、霍楼接壤,南部紧邻邢台市市区,北部紧邻西羊村、东羊村并与皇寺镇搭界,东部与大夫庄及会宁相邻。

(二)发展条件分析

1、交通优势

桃花源社区紧邻邢昔公路,邢台市总体规划中的邢台市环城公路、城市外环高速公路均从村域内穿过,社区对外交通方便快捷,距离会宁镇区2km,交通优势明显。

2、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社区村域在白马河景观轴辐射范围内,村域范围内规划的万亩桃园与白马河景观轴相结合可创造良好生态景观环境、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区、创建生态宜居的新民居社区。

3、制约因素

社区选址距离南水北调干渠大约1.6km,白马河流经社区村域北部,同时考虑到万亩桃园的建设及相应观光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对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社区不适宜发展二类工业及三类工业。

(三)相关规划指导

根据省、市对新民居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要引导现有村庄适当合并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人口有序流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活、生态、生产用地需求;分析规划区域内现状村庄布局特点,结合《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会宁镇总体规划(2008―2020)》、《西北新区规划(2008―2020)》相关规划,规划形成三个新民居社区,分别为:会宁社区、良舍社区、桃花源社区。

其中会宁社区由会宁、梅花寨2个村庄搬迁改造合并建设;良舍社区由东良舍、西沙窝、大夫庄3个村庄搬迁改造合并建设;桃花源社区由北良舍、南良舍、小良舍、西南庄4个村庄搬迁改造合并建设。

二、规划布局

(一)规划目标

落实有关新民居社区建设部署,积极引导现有村庄适当合并集中,联村并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民居社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人口有序流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示范村新民居社区整体面貌明显改观,房屋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展现现代民居特色或燕赵民居传统风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让农民群众真正过上现代文明的新生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社区性质及规模

本次规划将社区性质定位为:以发展发展特色种植(桃树、干果)为主,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业。

规划确定桃花源新民居社区的用地规模为14.7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约43.48平方米/人。

(三)总体布局

依据邢台县镇村体系规划、会宁镇区周边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及会宁镇总体规划中涉及迁并村庄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上位规划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规划将新社区选择在以现状小良舍村庄建设用地为基础的村址东南处。充分考虑新社区的建设应与村庄现状情况相结合,于是将四个村庄的村民住宅按规划组团形式分期向规划区内进行搬迁,逐步完成社区建设。

规划将邢昔公路南侧、小良舍东侧和南侧的用地作为新民居社区规划用地,新民居规划分区主要划分为:多层住宅区和高层住宅区以及综合服务区。对整个社区进行明确地组团划分,充分照顾到四个村庄村民的相对集聚性和适应性,通过社区内道路网的组织将不同组团连接在一起。

(四)新民居规划设计

1、规划理念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味特征,绿化、社区融为一体;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2、公共设施建设

建筑单体布局均以区域内部规划道路为脉络进行布置。根据周边城镇形态特征及创造和谐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规划在社区主要道路出入口两侧布置两层商业的底商住宅。分别在社区内塑造不同的公共景观空间。结合社区公共景观空间布置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如:社区中心、居委会、幼儿园等设施。

3、景观环境建设

新民居社区绿地景观及设施设计还应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所以设置儿童活动、老年活动和健身锻炼的场地和区域。各种环境设施应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所具有的功能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要适合农村环境所需,可以亭台、假山、花架等适合农村环境所需的小品为主,形式要简洁美观,不宜追求豪华与气派。绿化树木的景观还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

(五)新民居建筑设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把民居的平面、立面、材质、色彩、层数进行统一控制,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以取得协调的效果。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要强调住宅的超前性、科学性、集约性。住宅单体设计遵循简洁朴素的务实原则,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以最大的有机面积为农民提供最合理、经济的户型。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力争把户内各功能空间合理搭配。

平面设计中起居室宽大舒适,空间完整,位于向阳的南边,阳光充足;卧室面积大小适中,南北通风,采光性好;卫生间靠近卧室,使用方便;厨房与餐厅结合,有效的减少了交通面积,整个平面设计简洁、方便、实用、节省空间。单体住宅的建筑外观设计摒弃虚假装饰,力求简洁明快,主要依靠墙体、门窗、阳台。坡屋顶等建筑要素形成虚实对比来表达朴素的自然美感。

三、综述

桃花源新民居社区的规划编制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将西南庄、南良舍、北良舍、小良舍四个村庄进行合村并建,规划成一个新民居社区。为更好发挥本地区产业基础较好、农民收入较高等优势,形成独特的村庄特色,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理顺产业链条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和村庄建设水平,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村庄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村庄经济协调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改善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唐振龙,刘娜,刘炳强.关于河北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实证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

2、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甘肃陇南地区新农村民居建设与民居文化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第19期

篇10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除外)。

第四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传输网、数据通信网、智能业务网、数字综合业务网、有线电视增值业务网以及卫星通信网等;

(二)信息网络:指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传递信息的业务处理系统;

(三)信息资源:指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有益于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能被广泛利用的信息;

(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指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主要手段,采集、储存、处理信息以达到可以利用的过程;

(五)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项目:指应用于传统产业改造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过程控制、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第五条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编制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二)制定全省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

(三)审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并组织验收;

(四)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开发单位的资格等级认可;

(五)信息化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资格认证;

(六)信息化建设项目安全保护等级审定。

第六条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全省信息化建设问题。并依据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本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全省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各市地、各部门的信息化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本地区、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负责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并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审定备案。

第八条各市地、各部门在实施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中所出现的涉及全局或部门、地区间的重大问题,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协调解决。

第九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必须是拥有产权和使用权的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

建设单位应当依据本地区或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或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提出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

第十条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办理立项手续前,应当将技术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审查备案。

第十一条凡属国家或省有关部门下达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提供相应的有效文件备案。

第十二条各级信息化领导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三条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分类开发;

(二)政务信息资源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开发;

(三)保密的信息资源按照密级由相应的部门进行开发;

(四)公益性信息资源,由相应服务单位开发,面向社会服务。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发信息资源。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依法保护信息资源开发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未经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将本省的信息资源直接在境外的机构上网,不得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建立海外镜像节点。

第十五条涉及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统计信息,由省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上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上网。

第十六条从事信息资源开发的单位,应对其采集、加工和提供的信息负有审核真伪、优劣和实时维护的责任。禁止用错误信息危害社会,误导公众;严禁不健康的信息污染社会环境。

第十七条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开发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或事业法人;

(二)具有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所需的装备及相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能力以及良好的服务体系;

(四)符合法律和国家及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设计开发单位必须向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申请办理信息化建设资格证书。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设计开发单位必须按照资格证书确定的等级,从事相应的建设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

第十九条省外设计开发单位来本省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和开发的,应当持国家和省颁发的有关证书,到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设计开发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收取设计开发费用。

第二十一条设计开发单位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接受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二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确定设计开发单位。

第二十三条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后,设计开发单位应当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报告书,经建设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同级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审核,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第二十四条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应当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技术资料为依据。

第二十五条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内容:

(一)检查项目是否达到计划任务书和合同书的总体要求;

(二)技术文档是否齐全,是否达到技术规范要求;

(三)检查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使用的设备质量是否达到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的规定要求;

(四)项目是否达到国家的安全保护等级标准;

(五)系统连续运行的记录报告;

(六)技术培训人员是否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七)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

(八)项目的财务决算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九)建设单位和用户意见

篇11

1 前言

在工业4.0和互连网+的时代,制造业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需要将生产线体设备、物料、工装、运输车辆、产品本身等通过物联网标示统一管理起来,才能将采集的工业大数据有序管理,具备进一步挖掘的价值,为预测分析、实时监控、智能提醒、客户自定义、快速定位等需求服务。推动移动互连、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制造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

2 新工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整体规划会结合信息化已有的项目和TO-BE的业务蓝图,初期以成熟的平台为基础,中期做业务契合度的调整,后期引入并建设新技术平台,将工厂整体流程贯通与协同。IT技术引领,业务融合跟进,IT的目的是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整体成本,防止制造过程中的问题,高效提升研销服的各个环节的流程效率,再造业务流程,积累各类知识与发掘成功案例,进行智能报表分析达成有效支持运营决策的效果,为后面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工厂、智能楼宇、智能物品、智能汽车产品服务。

工业4.0的核心就是信息物理系统,信息指的就是软件,物理是指硬件,软件的信息化+硬件的自动化=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

智能工厂由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构成,而基础就是基础架构,基础架构由新的中心机房支撑,包含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服务器、核心网络、中间配线系统、传输线缆、空调系统、UPS等系统组成。在各个楼宇会由其他小型机房组成,主要负责交换任务,网络访问控制及网格服务。

工厂中根据用户需求需要有安东显示系统,多媒体广播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门禁系统,RFID识别系统,无线扫描设备,智能识别监控系统。

初期需要接口工厂建设的工建单位,提前规划好所有的架构标准,走线模式,可以参考国家级信息化工程标准,以前的项目经验告诉我们需要提升一步到位的能力,否则后期架构的变化与重构将会伤筋动骨,我们可以去考察先进的工厂布局方式,对标其建设与改善思路,适度超前现有普遍标准,让工厂建设有扩展性,优良的工厂总线将留好未来的接口,合适的时候可以进行厂房再次改造与产量提升。全方位整体详细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现具体功能,既能保障投产的周期,实时支持生产物流的进行,也可以留足未来发展提升的空间。

在硬件有保障的基础上,需要联合通信公司,进行全方位网络覆盖,需要能够实时通信与联系,在4G正在推广的时候,工厂运营需要保证全方位的随时随地良好的通信信号,可以联合进行信号塔选址与建设,主要的楼宇能够有Wi-Fi覆盖,保证各种终端设备的联合接入与大量并发通讯的顺畅,同时需要做好信息安全保障,让信息加密后畅通流转,且不会被各种设备进行截获破解,对于初期的带宽需要做足充分评估。

一旦在中心机房、硬件及通信完成后,需要开始随着生产线的建设,提前设置好各种信息点,信息点的建立为的是关键工位都能够及时通信,不再建议都用大型机柜,占地多,费用高,可以在非关键工位引入移动设备或者虚拟化设备,如平板电脑或者虚拟化云桌面,在物流区域可以搭设无线基站,实现PDA与扫描枪的结合,出入库环节利用RFID门即可实现,物品位置移动即为物品出入数量统计,从而支持大物流的运转,并且在物流区可以取消微机室,改用平板电脑在到货区的订单接收和l货区的发运开始,做好良好的批次管理,使整车厂与周围零部件供货公司的协同,推进大供应模式的实现。

硬件通讯完成招投标后,可以着手进行核心信息系统建设,新工厂信息系统将不会延续原有工厂的模式逐渐增加子系统,然后打通相关环节的方式。而是应该选择基于ERP系统为核心,拓展执行层系统例如生产MES系统,物流SCM系统,搭建供应商SRM、SIP等系统,下层支撑是人力HR系统,将人员组织和薪酬、考核、考勤管理起来,OA系统紧密联系各个流程环节,打通各个部门的信息流转通道,并建立信息门户展现个性化内容,将自开发平台的内容在新工厂进行定制化的落地,逐步解决合同管理,移动设备监控,员工日常类别的需求,同时考虑后期上临采系统解决ERP系统以外的临采物资采购问题,依靠EAM系统解决设备采买、管理及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核心财务之外的财务核算可以考虑用EAS财务模块解决,在新工厂的物流中心推广WMS系统解决仓储问题,用TMS解决外物流成品的配送功能。通过客户关系软件,CRM建立客户的详细信息,并通过与生产、物流系统的互动,将产品信息尽早通知客户知晓,并利用移动终端目视化产品的进度与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特性,自动生成订单传递到工厂,进而实现工厂的定制化直销生产,实现从客户到工厂直接的信息传递。

信息系统依托于基础数据和流程再造,这样统一主数据管理可以依托先期规划在后期逐步实现,将数据标准渐渐达成集团统一,并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共享编码信息,进而提供给各个信息系统。流程再造依托于业务部门,但是IT组必须和业务部门深度融合做此事,需要在组织范围内统一流程,细化流程,优化流程,此事必须组织的高层参与,并且发挥决策性作用。未来流程门户BPM将发挥组织的核心管理职能,凭借华为等公司的管理经验,新工厂的流程再造,需要走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的道路,并且流程在新工厂核心信息化中将起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

3 总结

新工厂建设需要从头开始,摸准工厂定位与工艺流程,在适度超前的基础上规划信息化,反复与业务方探讨具体实现,才能形成最后的信息化蓝图,在信息与业务的通力合作下,推进系统的最终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森德勒.工业4.0[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篇12

《意见》明确了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城市、县、镇总体规划方面,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完善城市、县和建制镇总体规划,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合理的框架结构、更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更科学的规划指引。

**年完成市和四县总体规划(含近期建设规划)、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及2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修订,**年底前全面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订工作。

城乡重点发展建设区域规划方面,围绕“十大工程”建设,服务即期建设需要,在**年底前完成一批重要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为开发建设提供翔实的规划依据。近期工作重点是编制《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编制《**江综合开发工程规划》、完善《太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完善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城乡发展重要支撑专项规划方面,保障发展需要,在**年底前,加快完成一批重要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近期工作重点是编制**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编制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修订和完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

城乡环境风貌整治规划方面,针对需要重点整治环境风貌的节点、路段和区域,按照“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在**年底前,编制完成环境风貌整治和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塑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面貌。近期工作重点是编制城市重要节点改造规划、编制特色风貌规划。

为加快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意见》提出以下保障措施:加强领导,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抓紧做好规划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制定具体的规划编制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加大投入,做好资金保障供给。城市、县、镇总体规划等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各项目业主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保障资金供给,确保各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

开放市场,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拓展视野,开门规划,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放搞活规划编制设计市场。广泛借助“外脑”、引进“外智”,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加强前期论证和调研,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高质量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