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05 11:0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

篇1

2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许多的调查数据表明,网络安全问题大多都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力、安全配置不正确等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诱发,在多数情况下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技术难题而是安全意识问题。例如:很多个人网络用户使用的网络虚拟身份的密码设置安全系数过低,个人信息不慎重,网络浏览痕迹不清除不处理等基本网络安全保护意识缺乏。一个只认为管理和技术就可以安全实现网络安全的人不会在思想上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就无法树立牢固的网络安全意识。而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强化能够缓解和避免网络使用过程中安全威胁、安全隐患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校大学生是网民别的一类群体,他们获取知识信息量大且要求较高,作为年轻人,其贴近时尚,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科技,掌握新手段,领悟新知识都十分迅速,同时也是培养个人意识形态与习惯的最好阶段,高校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网络信息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强化和提升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提高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会使得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已经掌握了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安全防范方法,拥有网络安全意识习惯,对于保护个人、企业、事业和国家的安全都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

3依托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3.1专业课程是大学生教学体系中的核心重要内容

很多的高校开展教学过程中已经依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我校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有着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各个专业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大多数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公共必修、法律知识、警务技能、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等多个模块。其中专业课程是各系部根据行业对人才能力标准的要求选择开设的课程,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随着近年来国际上众多国家对网络安全及其相关建设的重视,我们国家也更加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目标,与此同时开展全方位的制度、技术、文化、设施、人才等方面任务的实施。这为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对于院校中相关专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面。公安信息系是我校成立十多年系部,多年来一直设立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2014新设本科专业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要培养能在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及相关领域从事与预防网络犯罪、控制网络犯罪和处置网络犯罪相关的执法工作的应用型公安专门实战人才。在制定这些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时我们设立了《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监察》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实训能力等专业能力,同时也为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其中《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核心专业课程,其在实现学生素能培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教学目标定位以掌握网络安全相关技术为主线,强调实践应用型技能素质培养,在一定程度对于网络安全意识培养重视不够。为更好的依托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优质习惯,我们将针对培养对象制定培养目标,不断努力探索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方法与措施。

3.2依托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方法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体系化过程,教师要依托专业课程这一核心,加之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其它形式的活动,达到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目标。目标完成的主要方法以下三个方面。

(1)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的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有效的方法是将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所授课程中,其中《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理论知识外,在实训操作环节注重技术实际应用的理解和训练,通过理论讲授教学与实训操作训练相结合把难于理解的技术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训练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通过整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的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比如,我们在给学习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策略篇配置过程上账户策略时,不但要求学习学习、理解和掌握账户策略在配置与使用在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密码必须复合复杂性要求”或“账户锁定阈值”等内涵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做法。

(2)针对学生兴趣加强宣传,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教育宣传活动的展开是扩大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受众面的最佳途径。一是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可以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组织,骋请校外或行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主讲,以网络安全前沿动态、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精彩事件或案例,并结合最新发展的网络安全技术、工具使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知识开展专题式教育。二是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及意识普及活动,依据主题活动目标,通过问卷访问、演讲、海报、游戏、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三是设立网络安全学习专题的网站,网站建立是新媒体形态下知识传播的良好方式,网站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除了展示网络安全事件、普及知识,还可以介绍新技术、新动态,网络安全学习专题网站不仅给建立、维护网站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广大同学了解网络安全新事物,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搭建了平台。

(3)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全国很多高校或单位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如单兵挑战赛、分组对抗赛,这些是很多高校大学生都希望踊跃参加的一种课外网络安全类科技活动。通过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全国范围或省内各地高校大学生展开的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的过程,遴选、训练、指导参赛学生,在参加技能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网络安全技能等多方面素养。这些不仅能够推动高等院校网络安全专业学科体制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加强网络安全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推动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网络安全类专业技能人才,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安全重点发展的战略规划起到重要的作用。

(4)成立网络安全学生社团学生成立网络安全社团是在课堂之外有组织的一种开展教育群体性教育活动的基础,在社团中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研讨;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开展校园内网络安全知识调查;参加国家、省部级等相关部门、院校组织的网络安全大赛等多种多样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技能。网络安全学生社团是学生组织的团体性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参与,同学们加入一个团队,集思广义,深入讨论。不但能加大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而且能够扩大网络安全意识养成的受众面,让网络安全知识以快乐而又自然的方式在大学生活中传播。

篇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指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2007届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网络经济崛起,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平台,但是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仍然是个新的研究课题,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

自1999年四川大学学生王汝聪创办了成都亚虎(yahu)网络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10年来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网络创业已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据2009年6月24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披露网游新锐浙江渡口网络的金津以拥有高达10亿元的财富,高居“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榜首,且前10名中有8个项目与网络相关,前100名中有27个项目集中在网络或者与网络相关。据Ebay统计,到2004年为止,单在Ebay美国站点上就有43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就业。网上创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生的就业时尚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业主体泛化,从精英向普通学生延伸。第一批网络创业先锋及创业成功者,基本都属于精英。从Ebay的邵亦波、百度的李彦宏到搜狐的张朝阳等,第一代网络创业者都属于精英行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海归者。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创业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如今,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多网络创业的大学生来自普通大众。中国大学创富排行榜中的27位网络创业的大学生都是普通学生,排名第88位的杨甫刚是义乌工商学院的一名高职学生。作者的访问调查同样发现,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中有很多并不是社会公认的精英或者好学生,而且由于创业动因多元,也导致创业主体日益多元,高职类学生成为网络创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络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网络创业就是建立网站,实际上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创业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其一,高科技领域创业。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就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其二,智力服务领域。大学生在智力这个领域创业游刃有余,目前主要有创建网站、提供网络咨询服务、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以及专栏作家等,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提供了另外一条创业通道。其三,网络开店。近年来,网上开店随着易趣、淘宝的崛起而迅速蔓延。其四,其他各种网络营销方式。比如目前盛行的淘宝客、闪客、中小企业站长等。

3.网络开店日益盛行。网上开店具有成本低、回报快、风险小、易操作、灵活性强等特征,受到没有商业经验的大学生青睐,形成大学生网络开店潮,甚至许多人气高的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板块,为大学生商家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艾瑞咨询的《2008年度中国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在完全自发的状态下,已有30%的大学生淘宝店铺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2008年淘宝网创造了57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岗位,也就是说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网络开店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主流。

4.从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变为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进入“机会型创业”阶段。机会型创业在创业类型中已从40%的比例提高到2007年的60.4%,而生存型创业则从60%降到39.6%。机会型创业的一大特点是年轻化,中国的机会型创业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达18.4%,而55—64岁的人群只占3.1%。机会型创业中,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占50.2%,而生存型创业中本科与研究生比例仅为15.6%。大学生网络创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数大学生依靠兴趣创业。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网络创业有五大动因,其中自我实现是最大的动因之一。2009年中国大学生创富排行榜中,主动型创业同样占据主导地位。

5.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从无到有。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多方支持与鼓励,社会对创业的认同与宽容,创业环境日益宽松。在越来越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热情也正被激发。2009年4月,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成立淘宝网上创业培养班;阿里巴巴集团发起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促进大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就业创业;淘宝网在2009年5月份正式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平台。2008年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案例教材《决胜网络——创业管理案例》,并且在2009年3月,江苏大学首次开设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志着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的正式启动。

6.网络创业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尽管中国创业态势良好,但是却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区域间的创业差距正在拉大。《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根据创业活跃度将中国分为高活跃地区、活跃地区、不活跃地区和沉寂地区。活跃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属于高活跃地区;而属于沉寂地区的有陕西、黑龙江、贵州、甘肃、广西、青海、西藏。大学生的网络创业同样显示了这样的特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状况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区,作者在对56位网络开店的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占了7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只有极少数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网络创业收益小,成功率低。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基本集中在网络、网络开店等形式。月盈利有限,基本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作者曾对C2C淘宝网上大学生创业进行过调查,在调查的56个学生中,只有21.4%的学生经营良好,50%以上学生处于维持状态,其余的处于放弃和维持的边缘。不少大学生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网络撰稿人、网络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但是由于收益比较低,很难持久,不能作为赖以生存和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大概只有2%。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看不起蝇头小利;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等,加上创业盲目性大,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极易导致创业夭折或半途而废。

2.社会文化环境缺失。我国的传统文化习惯于安稳,因循守旧。害怕风险。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加上等级化、一元化就业体系的影响,人们对创业的宽容度比较低,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形成了一种不欢迎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容忍失败的社会风气。所以,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通过读书求学而谋取较好的职务、职位,进而获取较丰厚的经济收益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家庭希望子女毕业有份体面而安稳的工作,大学生也希望进人机关事业单位,端铁饭碗,创业成为受社会鄙弃和万不得已的选择。

3.学校教育滞后。首先,目前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相当不足,高校教育氛围难以鼓励大学生创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只注重“继承式”教育,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全面搞懂背熟就是好学生,往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忽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教师和同学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其次,尽管我国高等院校已开始逐步启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但是在全国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也是相当有限,开设网络创业课程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加之教育大学生适应现有岗位的就业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这些都导致了高校教育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大学生网络创业对于教育的要求。高校对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真正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业人才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4.国家相关政策缺失。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政府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目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是对于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支持依然是个盲点,在很多地方,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很难被界定为属于资助的范围。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资助政策、认证政策都存在着同样问题,由于政策的缺失,也导致了大学生网络创业处境艰难。2008年一度传出网店办执照事件,更是对大学生的网络创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5.网络诚信与安全环境缺失。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安全系数不高。尽管人们看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但对电子商务大规模、大范围的使用却顾虑重重。网络安全成为当前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网络钓鱼、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给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开展造成了障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网络诚信度抱有很大程度的怀疑。频发的网络诚信事件,不断曝光的网络诈骗、网络产品的质量问题,使得人们对网络认同度不高,直接导致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接受力和认同度比较低。2009年淘宝网爆发的皇冠门事件说明了网络诚信环境的严峻性,涉及到几千家店铺信用造假、刷信用度,严重影响和误导消费者,同时,为网络创业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因此网络安全和诚信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

1.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人才价值。(1)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人大众教育时代。上世纪80年代,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二三十万人,而现在已达到四五百万人,增长了二三十倍。现在已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要从基层干起。要适时调整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望,以适应时代变化。在大众化教育的条件下,家庭也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创业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改变旧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积极扶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大胆地创业,积极实践和探索,并且宽容对待失败,在精神上给予创业者足够的安抚和支持。(2)树立起在实践中培育、成就人才的观念。人才是在应用中积聚、在应用中成长、在应用中形成团队的。“人才跟着事业走”,是一条基本规律。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对大学生而言实践是最好的成长舞台。很多大学生网络创业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鼓励大学生抓住机遇,实现价值。目前我国正处于网络创业黄金时期,当代大学生具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业者所不具备的优势,社会和家庭更应当鼓励大学生抓住最佳时机,走在创业队伍的最前沿,把创业作为人生成功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业实现理想,体现人生价值,实现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双丰收,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

本次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研究目的的是为了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与需要,以及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本次调查问卷就大学生网上购物的频率、原因、目的、顾虑、消费金额等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最终有效回收问卷100份,有效率达100%。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网购经历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购的经历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有网购经历。如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占91%,只有9%的大学生没有网购经历,而网购频率主要集中在偶尔。

2、大学生网购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表:你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网购价格便宜,网购的产品选择多样,款式新颖。

3、大学生网购产品类型及对网购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通常在网上购买的产品类型主要是服饰类;其次是数码类、文体类、化妆品、护肤品类;而其他只占了1%。分析发现,有54%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的满意度一般;36%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满意;6%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不满意;2%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很满意;2%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很不满意。

4、大学生网购措施分析

调查问题:(1)如果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你会怎么选择?(2)如果因为物流原因,导致你没有拿到你网购的商品或商品有损失,你会怎么办?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时,大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其中会有37%的大学生会要求商家退货退款。

从表中知,当因为物流原因,导致没有拿到网购的商品或商品有损失时,有近一半的大学生会据理力争,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这表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是比较高的。

5、大学生认为网购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

当被问及“你认为网上购物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时,有大多数人选择了商品问题(如质量、种类),占到总体的42%;有28%的人选择了卖家诚信和服务问题;分别有85%和10%选择了商品配送问题即物流的及时性和付款和网络安全问题;剩余的2%的人选择了程序复杂,不易操作。

6、大学生对网购的总体满意程度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对网购的满意程度一般,占到了总体的57%,觉得满意的占到了29%,不满意、很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占了95%、4%、1%。

三、调查总结

从问卷调查报告中得出:虽然现在大学生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频繁,但仍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就比如说,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金额状况:在50-100元之间占了49%,100-300元之间占了31%。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网购的消费基本集中于50-100之间和100-300元之间这两档,这说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消费金额还是比较低的,对于网上的商品还是有一些顾虑的,总的来说还是对网上的商品持不放心的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网上的商品图片跟实物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上购买的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网购的满意程度都集中在“一般”和“满意”这两个。而对于网购不满意的同学都认为:网购的售后服务差;商品得不到保障;物流不够及时,购买的商品一拖再拖,迟迟不能收到。当然,也有认为网购还是比较不错的:觉得网上的商品比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便宜;款式齐全、新颖;还有商品的种类也较多,选择多等优点,他们也切实从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认为网购确实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为他们节省时间和消费。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当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时,有37%的学生会要求商家退货退款,而因为物流原因,导致拿到的网购商品或商品本身有破损时,有49%的学生会据理力争,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从这两个数据可以反映出,当今的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还是比较高的,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坏时,会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从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等信息中整理分析得出:总体来说,大学生对网购的商品还是比较满意的。相信随着网购这个行业的继续发展,一些不足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带给人们的方便会越来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网购会越来越频繁,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篇4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庞大的网民数量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网络生活具有自主性、虚拟性等特征,网民对信息的选择是一种自主的选择,因此,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功用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其特殊的功用。

(一)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提升功用。一些高校在积极探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然而随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各种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要求围绕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关注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实际需求。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看,教育素材来源于大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让大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其中,注意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延续性。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大学生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网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促进其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和个性成熟。因此,这一模式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显著提升的功用。

(二)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具有即时引导功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在为大学生打开一扇便利之门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引起人们对这一现象的高度重视,治理各种网络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应运而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直接融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即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各种形态呈现在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这一模式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具有即时引导的功用。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成

构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要素具体包括高校教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网络媒体等。

1.高校教师。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参与者、引导者,这里主要包括学生辅导员、校园网站管理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以及学校行政人员等。高校教师在整个生活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高校教师的活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无法构建。

2.大学生。大学生,这里主要指大学生网民,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效果的体现者。离开了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不可能存在。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不仅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而且反作用于高校教师和网络虚拟环境。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里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利用网络生活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内容。除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外,还包括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等内容。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以文字等常见的知识形态出现,而且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形态,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

4.网络媒介。网络媒介,这里指互联网媒介。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网络媒介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中介,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与其他媒介不同,网络媒介除具有一般媒介的载体作用外,还形成一种虚拟的生活环境,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影响极大。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将其要素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

(一)以高校教师为主导。高校教师应成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启发者,引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否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要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一是要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高校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是其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动力。二是要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其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

(二)以大学生为主体。在网络生活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凸显。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网络生活的虚拟实践体验、情感融化和事理说服来点燃其内心的闪光点。以大学生为主体,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虽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基于虚拟网络空问的教育活动,但教育对象仍是现实中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大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深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科学确定教育目标;其次,依据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综合考虑网络生活环境、时间等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二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可使其通过自我修养而自我发展。

(三)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的教育模式。因此,构建这一模式,必须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一是要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人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二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网络信息各种传播形态出现。

(四)以网络为载体。网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共同载体,它既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承载着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内容,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必须要以网络为载体。

以网络为载体,一是要注意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首先,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其次,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尽可能减少网络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强化规范与引导,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伍峰.网络时代的舆论宣传工作[J].信息网络安全,2006(3).

[2]胡钰.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篇5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胜利.局域网内网格计算平台构建[J].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工业大学,2007.3.

[2]殷锋,李志蜀,杨宪泽等.基于XML的校园网格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12.

[3]殷锋.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

[4]王海燕.基于.net的校园网格异构数据统一访问接口[J].计算机工程,2010.6.

[5]韩旭东,陈军,郭玉东,等.网格环境中基于Web服务的DAI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5.

[6]郑荣,马世龙.网格环境下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34(22).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霞,齐菊红.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相关技术及模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122-124.

[2]智慧.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3):94-96.

[3]高杨.浅谈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11):135.

[4]樊建永,薛滨瑞.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5]李斌.学校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沈卓逸.校园网贷规范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812.

[2]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2016,(08):7375.

[3]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7374.

[4]林丽群.网贷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育探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850.

篇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08-03

《2011年网络购物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我国网购用户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特点,超过80%的被访者年龄集中在22—39岁之间、接受过大学教育。”在校大学生是青年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较高的群体,网络购物既节省时间又节省开支的优势恰好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时尚而消费能力又有限的特点,使得这种新型购物方式在校园里迅速流行开来,而大学生也已经成为现今网络购物的主力军。本文以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为基础,反映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65份,有效问卷2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36%,其中男生55人,占20.75%,女生170人,占79.25%。

(二)调查方法

自编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部分构成,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变量的测量采用选择式及自填式两种方式,共计二十道题,全部调查问卷回收后由调查员进行编码,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l2.0对封闭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开放式问题则采用了归类整理的分析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群体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性别特征。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网络购物经历的男生有45人,占参与调查男生总数81.82%,女生有145人,占参与调查女生总数的85.29%。这一数字要明显高于2007年CNNIC在《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的“从网民的文化程度来分析,上网购物的大学生已经达到总数的49.3%”,这表明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较之四年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本次调查也表明网络购物在女生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男生,这与以往的调查所显示的“男生网络购物的比例略高于女生”。相反,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大学生中女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提高,网络生活意识增强,同时近几年网络购物程序及手续的逐渐简化也为女生网络购物提供了便利。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年级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大四、大三学生中平均86.35%的人有网络购物经历,而这一比例在大二、大一学生中为82.53%。这表明大四、大三学生网上购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二、大一学生,这与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网龄及上网时间都较长,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也较高有关,因此他们参与网络购物的积极性也较高。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行为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价格优惠”是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其比例占68.42%。同时,“品种多、范围广”、“方便、快捷”及“时尚新颖”也是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重要考虑因素(见图1)。对于不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大部分人认为网上购物风险大、实物与图片经常不一致、担心被骗等。可以看出,网络购物的价格优惠、方便快捷以及它有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是吸引拥有高素质、追求时尚新颖并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的主要原因。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服装首饰和书籍音像类商品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内容。81.58%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过服装首饰类的商品,主要包括衣服、鞋帽及配饰等,42.11%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过书籍音像类的商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及个性的彰显,而网络上这类物品的可选择范围更大,种类更齐全;另一方面这类物品的邮寄相对安全,因邮寄而损坏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同时,大学生网购较多的还有电子数码类及化妆护肤类商品,这几个方面的消费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3.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消费力。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大学生每月可支配金额为500-800元,42.11%的大学生每月可支配金额为800-1000元,而每月可支配金额在500元以下或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对于大学生的收入来源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的收入来源为家庭供给,仅有20%的学生有打工或兼职收入。对“网上购物的月消费额”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月消费额在50元以下,还有42.11%的大学生网购的月消费额在200元以内,超过200元的比例仅为5.2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消费额能够控制在自己的支付力范围内。

4.大学生购物网站的选择。针对“最常选择的购物网站”的调查显示,大学生首选的购物网站相对较为集中,主要为目前知名度较高的一些商业网站,其中有86.84%的人选择在淘宝网购物,当当网和卓越网也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网站,其比例分别为21.01%和15.79%,而只有5.26%的人对购物网站的选择是“随机且不固定”,所占比例最少。对于“网购商品的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商品的评价”、“卖家信誉”、“价格便宜”是大学生购买网上商品的主要考虑因素,比例分别为78.95%、60.53%和52.63%,“商品的售出数量”、“快递费用及服务”也是大学生网络购物时的重要影响因素(见图2)。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网购网站的选择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能够理智地考虑到规避风险的因素,这符合大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特点。

三、讨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带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1.权益维护。当网购的物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对所购物品不满意时,只有10.53%的大学生会与商家沟通,直至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止,有31.58%的人抱着“反正东西也不贵,就吃点亏”的心态放弃了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还有26.32%的人想退货,但因不知道退货渠道或嫌退货手续烦琐而放弃退货,有10.53%的人因不愿承担高额运费而放弃退货,还有5.26%的人对所购物品非常失望,表示以后不再网络购物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造成许多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过度消费。网络购物的方便省时,以及非现金交易的特点,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埋下了隐患。很多大学生在网上购买商品为的就是便宜省钱,而网络商家打出的绚烂的广告图片、诱惑性极强的语言、超低的价格,甚至极其吸引人的“团购价”、“秒杀价”,使得许多大学生因为一时心动而购买了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的物品,还有一些人抱着“买一件也是那么多快递费,还不如多买几件”的想法,在无意中买了很多原本没想买的东西,反倒会花更多的钱。我们的调查就显示,有42.11%的大学生曾购买了暂时不需要或可有可无的物品。虽然这些物品的单价不高,但累积起来对于没有独立收人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沉溺网络。网络购物的吸引力使得一些心理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成为整天沉迷于网购行为的网购族,甚至有人对网购成瘾,他们对网络形成了心理依赖,不断用网购来舒缓学习或生活的压力。在有网购经历的学生中,60.53%的人表示自己一上网就想去购物网站转转。另外,虽然网络购物的程序十分便捷,但挑选商品的过程往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在本调查针对“网购花费时间”的统计中,47.37%的大学生在网购时平均花费1小时的时间浏览购物网站,而平均花费1-2个小时的学生占31.58%,更有21.0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网上挑选物品时会花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浏览购物网站。由此可见,大学生由网络购物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容小觑,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正常交往。

(二)应对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购物凭借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校园生活新时尚,但伴随这种新的购物方式而来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乃至对我们的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培养健康消费观念,做到理智消费。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大多来自于家庭,无法真正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品牌、时尚的诱惑以及攀比心理的驱使等都可能使他们作出轻率的消费举动。有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够用的情况,有10%大学生的生活费根本不够用”,这也反映出了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大学生要克服自身消费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不要被网络上天花乱坠的广告信息所迷惑,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要攀比,要把注意力和情感更多地放到学习及校园社团活动中来,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才干、积累能力。在网上购买物品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选择商家、购货类型、付款方式等,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同时保存好购物凭证,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够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积极的消费观教育对于大学生减少消费误区,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尚未把消费观教育或理财教育纳入教学课程,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关消费观教育的内容也比较薄弱。笔者认为,高校教育工作应重视对学生的电子商务教育和消费观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发展趋势、核心流程及相关技术,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克服攀比心理、盲从心理以及对网络购物的依赖或恐惧心理,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在班级和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并把大学生消费风气建设作为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对于社会而言,要完善监督管理,营造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目前,我国对网络购物的监管机制还相对滞后,网络欺诈、网络传销、虚假宣传等事件的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的消费权益,影响了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信任度。在调查中,只有4.44%的学生对网络购物表示非常信任,一般信任和不太信任的比例占到了80%和13.33%,还有2.23%的人表示非常不信任。而图片与实物的差距、产品质量不合格及商家的诚信是大学生网络购物最担心的因素(见图3)。因此,要促进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就要解决一系列与之相伴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网络购物法律法规体系,改进技术手段,健全网络购物的保障机制;其次,要建立严格的产品销售商准入制度和网络营运商认证制度,加强对网络商家的信用监督;再次,要完善网络购物配套服务,通过加强管理和鼓励竞争等多种方式提高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最后,建立专业的网络购物纠纷处理机构及赔付机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电子商务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购物较之传统购物方式的优势,也无疑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的调查也显示,88.89%的大学生表示今后愿意继续或尝试网络购物。因此,引导大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正确使用网络购物,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处理好网络购物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筑起一道理性的屏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新燕,陈志浩.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1):82-87.

[2]东方财财富网.2011年网络购物用户满意度研究报告[EB/OL].,2011-09-2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4]盛宴,邓洪林.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调查[J].市场研究,2008,(7):17.

[5]孙书光,马娜.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6.

篇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运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着难以解决的老问题。面对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化和信息化社会,网络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第一,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消除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地理与时空障碍,文化全球化通过网络得以实现,中西方文化在网络上实现了碰撞和交流。然而,西方文化在网上明显占有技术优势,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推行西方的政治观、文化观、价值观。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信息强势,在网络上进行政治观念的渗透,宣扬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渗透其资本主义思想。

第二,负面网络内容的侵害。网络既是一个信息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等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得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大学生毒害很深。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融黄、制黄、贩黄的主要载体,网络文化中的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大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从而毒害他们,使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同时,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第三,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并且比较复杂,网络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部分心理发展水平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迷茫中沉湎于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这些大学生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的道德约束,导致其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大学生若没有相当的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将会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由此引起的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也愈来愈重,这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四,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一些压力较大的学生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同时,由于移动网络发展迅速,手机上网与传统的网络游戏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最主要的两项内容。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远远超限,这些网络成瘾的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些学生也渐渐与同学、社会疏远,产生了孤独、自闭、消沉的情绪。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网络带来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历史使命要求它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探索与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第一,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时展的要求,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方法和手段。要摆正并且突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同时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中占有率,在形式上要广泛运用各种常用网络沟通工具,实现师生在线互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确保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高校应建立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专职辅导员、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等在内的工作团队。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工具收集、处理和传递网络舆情信息,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化解舆情危机和引导舆情的完善发展。

第三,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要完善网上信息审查过滤制度,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要营造一个完备的网络舆情监管系统,实行校园网IP地址实名登记,校园BBS或贴吧实名注册、新闻实名点评等措施,努力规范校园网络秩序,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有效规避网络信息匿名造成的不实信息和偏激言论的出现。要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法制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网络文化分辨力,抵制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在网络上蔓延。

总之,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来新的挑战。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转变。今后,我们应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大学生网路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事,各行各业的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进一步的增强,网络是人们目前获取信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且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对于大学生面对网络存在的情况,为了促进网络健康校园的建立,帮助学校有效进行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上网效率我们开展了对衡水学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问卷由13个选择题和两个问答题构成,主要调查了上网的目的、上网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对网络道德的看法、上网的内容及对实现大学生健康上网的意见及建议。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500份问卷,实际收回490份,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94%,发放数量较大的问卷再加上较高的问卷回收率对于调查者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通过对衡水学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得出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对大学生的影响,运用得出的结论对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提供建设性意见,为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

(一)大学生上网目的

经过调查得出,部分同学通过上网是在消磨时间,进行娱乐,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聊天,其比例分别为25%,23%,28%,40%;有的同学利用网络进行网购,比例为27%;37%少数同学上网是为了学习和查阅资料。其比例如图所示:(由于可能一个同学上网不止有一个目的,所以百分百之和大于1)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上网目的存在明显不同,男同学进行网络游戏的比例远大于女同学,而女同学网购的比例远大于男同学,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性别差异、爱好不同所导致的。

(二)大学生在上网对身体影响方面的认识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习、生活、自身能力等,在面对网络的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经受着影响,电脑对我们的辐射不容小视。通过调查得出同学们对于网络的影响有不同的态度,在身体方面的态度分别有影响身体健康,无所谓,不影响身体健康,比例分别为63%,27%,10%。其比例如图所示:

(三)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

调查显示,90%大学生对当前的网络道德现状不满意;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应该具有知识产权,关于网络信息是否应该具有知识产权这一问题,97%大学生持同意意见,但却有80%大学生在撰写课程论文、个人总结、交流发言、思想汇报等作业或材料时,抄袭网络上的内容;在对待资源共享、盗版影音作品、学术转载、学术引用、人肉搜索等具体问题上,大部分同学的认识也不清楚。

二、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具有一定的自我提升意识,但上网目的不明确

网络生活的合理性和计划性与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质息息相关,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数据说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提升意识,能够使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网络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除37%查阅资料的情况,很多大学生的网络参与行为为娱乐行为,网络行为相对单一,甚至有部分同学开着电脑不知道干什么,或者只是单纯的点击网页,对时间的消耗毫无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意识行为,即指没有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这些表明,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意识较为薄弱,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不充分的,不能将网络真正的为己所用,在应用网络能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运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使用情况也略微简单,只是纯粹的查阅论文、百度百科或者百度知道等内容,来获取知识内容,而网络的交流互动沟通作用被大大的忽视。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的合作越来越多。学生群体中很多喜欢使用微信,但基本应用于聊天和社交,对于微信付款、绑定银行卡等内容知之甚少。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巨头着力互联网与线下商务发展,学生学会使用互联网的多种功能以方便生活已成为基本网络素质之一。

(二)清楚网络的弊端,但缺乏自控力

网络生活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网络中,体会着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新奇和便利,如果合理使用网络,会使同学们在紧张的课余生活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仍无法控制上网时间,但是大部分同学认识到上网不利于身体健康,这说明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健康意识,时常想有计划的上网,但却不能合理执行,常常一整天挂在网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一些同学甚至情不自禁的上网,无意识逛着网页,表现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的现象,甚至只有在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都是网络依赖症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在调查中虽然很大一部分同学能够克制自己,但仍有同学有浏览不良网站的习惯,而且大学生缺乏相关责任意识,对于不良信息的举报有待提高。

(三)渴望具有信息甄别意识,但甄别能力较差

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的,但构建它的主体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既然如此,在网络生活中就必然要遵守法律法规,增强道德意识,不传播虚假消息、不恶意攻击网站、不利用网络进行任何违法的行为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能力的养成与信息甄别的能力息息相关,信息甄别能力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对信息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但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调查中一些同学表示,有时传播虚假消息的主要原因是“同学转发,所以自己也随之转发”,这一问题说明面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很多同学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性认识,人云亦云,常常容易听信传闻。这种情况容易诱发一些不道德或者不法行为的发生,是社会安全的隐患,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其构建完整的价值体系。

三、实现大学生正确上网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大学生正确、安全、有效上网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安全上网意识,形成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

(一)大学生自身需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明确上网目的

1.大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网络,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网络,正确、合理、有效的运用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发自内心的愿意积极应对网络所带来的弊端,努力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以自身的努力改变网络的负面影响。

2. 大学生面对网络应该明确上网目的,要有积极的追求目标。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提升上网价值,增强网络运用主动性,积极寻求网络学习具体化、明确化,合理运用网络,提高网络运用的效率。

3.网络活动各式各样,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健康网络宣传活动,以自身的热情呼吁社会创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所带来的便捷更加有效的服务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学校优化网络资源,丰富校园网络生活

1. 丰富校园网络生活,创办独特网络活动。网络生活作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校园的活动中也应该被给予一席之地,学校通过鼓励学生创办独特的网络交流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并且通过集中大家的思维更好的服务网络。在创办网络活动中可以发挥个人优势进行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设计。

2. 整合优化网络资源,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学生乐于上网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这样的网络形式来加强和同学的互动,发挥网络的双向互动作用,既可以听取学生意见,也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学校还可以建立和改善相关网络机制,将校园网内的网络资源充分整合,避免分散。

3. 开设相关网络咨询部门。网络中海量信息良莠不齐,但部分学生仍存在认识不合理,运用能力较差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网络生活资讯室这样的方式以达到为同学的网络生活提供规划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网络的运用能力。

4. 开展多种活动加强网络认识。网络认识属于意识范畴,需要学校对学生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自律意识;通过开展签名活动使大学生进行相关承诺,来强化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5. 创建网络认识教育课堂。课堂是学生认知事物的主要窗口,通过课堂教育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规范的使用网络,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网络,从思想上正确的看待网络,正确对待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三)国家加强对网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在如今法制化的时代,网络建设也应该规划进入法治轨道,使网络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个人隐私和个人知识产权被侵犯等问题,法律应该予以保护,这就要求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从而使网络良性发展。

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应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准则,提升上网素质,自觉拒绝不良信息传播,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风气。监督部门加强监管,严打不良网站,为网络注入纯净的风气。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长效机制,为大学生上网打造良好的环境。

从影响范围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国家与社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国家出台政策和颁布相关网络规范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并有约束力的措施。社会的约束,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有较强的影响力,社会从根源上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网络生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资料平台,也为大学生的交往打开了更广泛的人际网络,科技通过网络这一介质也深刻的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些许弊端,如何改善由于网络自身滋生的诸如传播垃圾信息、不良信息、病毒、黑客入侵等恶性问题,以及由此对大学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每一个大学生、每一所学校以及全社会必须关注并且重视的问题,使得网络的发展规范化、制度化,让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相光,伍珍贞.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指导方法、内容与原则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6).

篇9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9月,我国网民已达2.53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总数30%,约为7600万。网上资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以其独特的承载和传播信息知识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快捷丰富的交互式人际交往平台,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诚信,即诚实守信,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人无诚信,无以立身;国无诚信,无以邦交。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对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给高职大学生带来的失信状况。

1.1 网络给高职大学生带来网络信任危机。所谓网络信任危机是指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的困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指出: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较低,只有1/3网民表示信任互联网,网民学历越高,这种不信任感越明显。大学生群体对诚信的要求则更低。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的诚信状况问卷调查中,在问及学生在互联网上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时,69.44%的学生有意无意都有过不诚信的行为(图一),74.12%的学生对网络中认识的人或事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图二)。

在对待网络中诚信的态度上,大部分采取了拒绝或积极防范的态度,只有2.45%的学生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来加强对方的诚信行为,做到“以诚感人”。来自CNNIC的调查也显示:有31.3%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95%的人在网上给自己取了网名,而只有5%的人在网上用自己的真姓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较为普遍的信任危机。

1.2 网络给高职大学生带来学习危机。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它也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使得一些学生巧走捷径,放弃了刻苦钻研,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浮躁的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公然在网上寻人替考或是替人代考,败坏了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沽名钓誉,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百度”一下、“Google”一下就出来的“研究”成了好多大学生论文的内容,很少有经过深思熟虑后有自己观点。在德国,学生互联网抄袭现象也已引起社会关注。有学者在莱比锡大学进行的调查表明,90%的学生表示原则上能接受抄袭互联网上文章的做法;25%的被调查者承认在大学期间“作过弊”,即把别人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稍作修改,在不说明来源也不核对真伪的情况下,作为自己的论文或者作业上交老师;有2%的学生干脆将网上下载的文章原封不动地作为自己的成果提交给教授。

2.高职大学生网络失信的原因探析。

2.1 网络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地说,网络失信现象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网民身份的虚拟性和网络传播的隐匿性为网络失信行为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在匿名的环境下,网民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会“淹没在群体之中”,觉得没人知道他做得好不好,也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是说,网民会认为在网络上失信行为的代价比较小,时间一久,网民会感到自我身份意识的缺失(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去个性化),在群体中会失去自我,表现得和单独时不一样,有的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有研究者发现,当个体的个性身份被隐藏,所在的群体越大时去个性化程度就越大,在这中状态下个体很少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这就不难理解在互联网中失信行为的普遍。

造成网络信任危机的另一主要因素是网络的内容。速度和时效是网络成功的关键,一条信息几秒钟就可传遍全世界,媒体都在争夺第一时间发稿和独家新闻,因此,互联网上有些信息难免是匆忙制作和传播的。大家知道“速度和时效是准确、公正、完整和平衡的敌人”,在这种时间压力下,无法完成信息的核实和平衡,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完整性就要受到破坏。全球网络传播是在匿名环境下进行的,网络在传播真实、科学的信息和先进健康的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在传播失真的、不科学的信息和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这种风气也给大学生网民们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2.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一些知名的大企业都在做着失信于公众的事情,产生了许多失信者占便宜、守信者吃亏的情况。这种现实误导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不诚信、耍滑头能占很多便宜,老实守信反而会吃亏。所以他们认为:在网络上,一个缺少监督的虚拟世界中,没有必要坚守诚信,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各种角色,而不用负责任。当前我国非常重视诚信问题,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正是因为看到了社会诚信普遍缺失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2.3 高职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从高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看,基本上都在二十岁左右,尽管文化基础较差,但大都以为自己长大了,其实思想、心理还很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思想正处在非常不稳定的阶段,他们有冲劲、有想法、有创意,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中,都是一群不安于现状的人。活跃的思想使他们不会局限于中规中矩的答案,“有创意、够好玩”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网络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掩盖真实的身份和想法。

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看,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许多家长简单的要求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势必会形成比较功利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小的时候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其他一概不问,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精神上严重“缺钙”。知识的储备是有了,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却没有同时得到提高,因此在网络上有意识的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去获取一些利益。

最后,一些学生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也许在现实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在网络中变得跟平时很不一样,故意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去发泄,来寻找内心的平衡。

3.高职大学生网络诚信品质教育的途径。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和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建设,要求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虽很难去改变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杜绝网络失信行为的监管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减少网络失信行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诚信品质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3.1 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有先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因素,又产生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包括网络监管体系,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

3.2 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网络上与学生真诚交流,起带头作用,树立网络诚信的榜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网络诚信落实到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都来讲诚信。

3.3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网络诚信教育的新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主课堂的发挥,一方面,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崇高的诚信意识,包括网络诚信意识,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因此,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社会中都要坚守诚信底线。

3.4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各院系部成立大学生诚信度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挂钩),其中设立专门的网络诚信评分要素,确定网络诚信的标准和级别,确定测评途径,可通过网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等几种方式。通过运用网络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增加个人信用情况一栏),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个人诚信打下基础。

篇10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篇11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49-02

一、信息异化的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信息资源正以几何倍数的速度不断增长,我们已经真真切切感受到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快捷,使人们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但同时负面效应也日益彰显,其中信息异化问题就是目前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之一。

信息异化的概念是由哲学概念中的“异化”衍生而来的。所谓信息异化,是指人们创造了信息,但信息在生产、传播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干扰,导致信息丧失了原有内涵,反而演变为支配、统治和控制人的力量[1]。通俗的说,就是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活动正以某种形式改变着现代人的思想以及行为,导致人们对信息产生了高度的依赖而不能自拔,即信息技术对人的控制不断加深。

二、大学生信息异化的表现

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最敏感、最迅速的群体,也是受网络信息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群体。据大学生网络接收信息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的达到38.5%,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接近90%[2]。事实表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沟通交流的便捷渠道。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复杂的网络环境,面对理想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碰撞,正处于身心发展波动时期的大学生很难把握,从而发生信息异化的现象。

1.信息焦虑症

信息焦虑症主要是因无法获得、理解、利用信息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网络信息量巨大,对于缺乏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在搜索、鉴别、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无助甚至无所适从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甚至感到莫名的焦虑、恐惧,以至出现强迫症的病理表现。例如有的人会担心网络交易后密码泄漏,反复修改密码;有的人由于无法辨别有用和无用信息,习惯性刷新、保存大量网页等。

2.信息依赖症

信息依赖症是信息时代对网络信息表现的过度依赖。网络信息时代,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沟通交流、娱乐休闲,但是有人对网络产生了过度依赖,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例如,有的人喜欢网络购物,漫无目的地浏览购物网站;有的人依赖网络查询信息,寻找答案,离开网络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人迷恋网络游戏,一段时间不玩就觉得无所适从、生活空虚,甚至导致学业荒废等。

3.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给当事人造成伤害的现象[3]。网络暴力不同于生活中的拳脚相加,它是在网络高度普及的时代,借助于网络这个虚拟平台,用语言文字对当事人进行讨伐与攻击。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对网络事件的真实性缺乏自主判断能力,并且具有社会正义感、易冲动,针对网络上的一些违背传统价值观、人类公共道德的事件,容易言辞激烈,出现网络暴力的行为。

4.信息窄化

信息窄化是指人们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时,网络媒介采取“协同过滤机制”,根据以往用户选择信息的情况分析用户喜好,并将趋近于用户兴趣、爱好的信息优先推荐给用户的现象。信息窄化的出现与人的认知特点有关。由于海量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脑的存储能力,人们通过自主选择,更容易注意、理解、记忆那些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年龄相仿,生活规律相似,学习内容相近,对信息选择的观点也容易受到彼此的影响而趋近于相似。因此,大学生群体中接受的信息也更易趋于窄化。

5.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是指人们有意制造、传播有害的、虚假的、过时的信息,导致危害他人利益或降低信息获取效率的行为,主要包括在网络散播虚假信息、制造无用信息以及传播计算机病毒等有害行为。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感觉自己隐藏在虚拟世界之中,在随意信息垃圾、有害病毒之后,自认为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心理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容易轻信、转发虚假、有害信息。同时,对于经常需要查找信息、补充学习资料的学生来说,冗余的信息也增加了他们查找信息的难度。因此,信息污染对于大学生来说危害较大。

三、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传统途径之一。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图书馆更应从自身出发,在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寻找读者服务的突破点,帮助大学生摆脱信息异化的禁锢。

1.信息服务的拓展

大学生信息焦虑症的产生与他们对海量信息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密切相关。高校图书馆从拓展信息服务入手,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分辨信息,从而减少信息焦虑的产生。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图书馆员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播信息的劳动,服务于社会,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4]。传统的信息服务是基于读者简单提问式的文献检索和信息传递的服务,所传递的内容仅限于显性信息与显性知识,缺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分析,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5]。拓展信息服务可以从满足大学生读者的信息需求出发,想读者所想,在大学生迫切需要信息服务的几个重点阶段,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例如,在大一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将图书馆的功能、服务内容告知他们,让他们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期间,为学生提供信息检索辅导服务,帮助大学生收集、整理文献信息,提高大学生的论文质量;为学生创新团队、兴趣小组等团体提供信息检索辅导等信息服务,增强学生团队的学术水平等。

2.文化活动的组织

大学生信息依赖症的产生与他们学习生活单调、缺少适合的文化体育活动有关。图书馆作为学校服务育人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可以联合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开展有益于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团体活动,帮助大学生打造拓展视野的平台,给予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空间。例如,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门的厅室帮助学生社团开展读书会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极讨论,寻找阅读的真谛;可以为大学生开辟影音欣赏等活动,播放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电影、纪录片等,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通过设立英语沙龙、阅读角等厅室,为学生提供阅读讨论、兴趣交流的平台;可以聘请专家开办学生感兴趣的讲座,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就业等。

3.网站系统的监管

大学生网络暴力的产生与网络具有隐蔽性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图书馆网站、论坛的监管,防止网络暴力在图书馆网站上发生。首先,可以采用实名制的方式管理图书馆网站上的BBS论坛,要求学生或教职工用真实姓名、读者证号进行用户注册后,才能在论坛上发表言论。其次,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采用信息网址的追踪软件、网络安全保护软件等,对主页进行监管、维护,让网络技术成为“把关人”。第三,设置人员定期对网站上的不良信息、过激言论进行筛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虚假的信息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言论的迅速扩散。

4.深入导读的开展

大学生信息窄化的产生与大学生信息源短缺、分辨信息能力低有关。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深入导读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首先,图书馆要建立与学校各个院系、专业的联系机制,由有专业背景的馆员了解学科研究的新动态,掌握各个年级主要课程的推荐书目,并及时采购相关图书。其次,开通读者推荐购买图书的渠道,通过在图书馆网站设立专栏的方式,由读者填写表格,推荐购买感兴趣的图书,再由图书馆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及时采购并通知读者及时借阅。第三,通过设立新书区、新书专架的方式,吸引读者阅读图书。通过公布图书借阅排行榜、期刊阅读排行榜等形式向读者推荐好的图书、期刊。一系列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分辨能力,从而减弱网络信息窄化带来的弊端。

5.信息素养的培养

遏制信息污染,应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入手。早在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就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是指“个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且能有效地检索、评估、组织与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三个方面[6]。信息素养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升,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规范、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创造等方面的内容。图书馆可以利用检索培训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同时从信息检索利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修养方面帮助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分辨能力,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从自身出发,自觉遏制信息污染。

参考文献:

[1]孙瑞英.信息异化与信息异化的根源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5).

[2]王欢,常永亮.当代大学生网络接收信息特征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3]刘明.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篇12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团购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所谓网络团购是指通过Internet将消费者的相同需求进行聚集,形成基于大宗购买的买方优势,以此获得购买的优惠交易条件,其运作核心是需求聚集和总额折扣,目标是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增加消费者群体的消费效用。国外对网络团购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上对网络的运作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Kauffman和Wang,2001;Lai,2002;Li等,2004),在定量上从总额折扣角度进行价格发现机制的探讨(Anand和Aron,2003;Li等,2004)。国内学者对网络团购的研究则主要从现象阐释、内涵分析、运作特点、模式探讨等方面初步加以展开(吴国庆,2003;赵保国,2005;杜生鸣和鲁耀斌,2006;钱大可,2006;徐琳,2006;宋祎旎,2007;张欣和周宏,2007)。但总体而言,从消费者角度研究网络团购的形成机制没有深入涉及。研究表明,大学生上网在我国的网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也成为了团购的主力军。基于以上观点,笔者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析影响大学生网络团购的主要因素,为团购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假设的提出

笔者在阅读文献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团购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影响消费者网上团购因素的文献分析,做出研究假设。

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经验有所不同,计算机使用越熟练,网络经验越丰富,他们就可以经常在不同的产品和站点之间进行反复比较和浏览,从而更加有利于团购行为的产生。由此,提出假设H1:网络经验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MiyaZaki & FemnadeZ(2001)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网上购物经验越丰富,他们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直觉风险也会越低。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经验越丰富,对于购物网站和网络销售者的认识越多,加之以往的网上购物非常成功,则他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意识也会更加强烈。由此,提出假设H2:团购经验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大学生群体追求时尚,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当周围的亲戚、朋友或网友进行了成功的团购后,参照效应的存在使得他们希望能进行团购,享受到团购的乐趣与便利。由此,得出假设H3:参照群体的影响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网络购物过程中,在团购障碍较小、团购速度较快、交互过程较为人性化的情况下,团购将显得令人愉快,将更容易进行团购。由此,提出假设4:网站易用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用户界面质量直接影响着直接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个性化的网站界面布局以及极富吸引力的外观设计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加网站浏览频率。由此,提出假设H5:网站独特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消费者较为担心网站的安全性问题,如网站的信誉、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和个人信息安全等。若网站声誉很好,同时建立了较为齐全的网站信用机制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将会更好的提高消费者对网络安全的感知度,降低不必要的担心。由此,提出假设H6:网站安全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当消费者无法辨别不同网站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区别时,他们会受网站知名度的影响,网站知名度能够增加被消费者列入考虑范围的可能性。由此,提出假设H7:网站知名度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SyLvia(2000)做营销学理论研究时,认为企业声誉是“基于公司过去行为及其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当前的和可预知的影响,客户群体对公司的总体评价”。正面的名声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信任感,有助于其进行购买。右侧,提车假设H8:商家信用评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网上零售商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可以通过询问消费者产品使用情况和满意度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因此,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由此,提出假设H9:商家的服务质量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Zell wager P.Web-based Sales(1997)认为网上零售商提供丰富的商品信息,并提品价格比较功能是促进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商品竞争力涉及商品的所有优势,包括产品信息、价格方面的优势。由此,提出假设H10:商品竞争力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团购行为结果分析

根据表1,样本数据的团购意愿并不强,极大值与极小值、极大值与均值之间的差距较大,说明目前大学生团购倾向水平不一。

2.其他变量结果分析

根据表2,大学生消费较为重视团购经验、参照群体影响、网站易用性、网站独特性、网站知名度这几个因素。

(二)模型估计

为了研究网络经验、团购经验、参照群体的影响、网站易用性、网站独特性、网站安全性、网站知名度、商家信用评级、商家的服务质量、商品竞争力对大学生团购行为的影响程度大小,我们采用SPSS16.0软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a. Dependent Variable:团购行为

结果显示,团购经验、网站易用性、网站知名度对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都有显著作用(团

购经验:t=-2.661,p=0.009;网站易用性:t=4.917,p=0.000;网站知名度:t=3.385,p=0.001)

而其他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得到如下的回归模型:Y=-0.299x1+0.483x2+0.292x3,可以解释为:当网络经验变化一单位,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0.299个单位;当网站易用性变化一单位,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0.483个单位;当网站知名度变化一单位,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0.292个单位。

四、研究结论

网站易用性和网站知名度两大因素对大学生团购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网站操作流程越简单,团购交易就越便捷,对团购意愿的刺激作用越大。而网站知名度越高,则大学生在出现消费需求时首先会想到这些知名网站,大学生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业界预告,则更加刺激了他们的团购意向。

团购经验与大学生团购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大学生进行团购的多数为新顾客,老顾客在逐渐减少,团购经验对大学生团购行为的影响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团购网站在某些方面的工作不到位,不能吸引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持续消费,需要对团购的吸引力、安全性、便捷性等加以改进。

网站商家的服务质量、信用评级、团购商品的竞争力等因素与大学生团购行为的显著性不强,不完全说明这些因素对团购意向毫无影响,是由于多数大学生消费者是直接从团购导航网站上公布的团购网站上购买产品,而这些团购网站是导航网页筛选汇总过的,因而消费者在实际购买产品时对团购网站的商家因素的顾虑减少,使得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的团购行为意识影响不明显。

参照群体的影响、团购网站的独特性、安全性与团购行为的显著性不强,同样不完全说明这些因素对团购意向毫无影响,这也与我国日益成熟的网络市场有关,虽然网络团购一时兴起,但由于网络市场的成熟,大学生消费者能更好地预测网络团购的风险性,从而使得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网络团购的影响不明显。

因此,网站应加强建设,增加网站的易用性、便捷性,提高团购网站的浏览量和点击量,以此扩大收入。同时笔者发现大学生团购对商家信用评级、服务质量和网站安全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大学生应注重健康消费,合理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我国网络团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亚平,朱东红.基于消费者创新性视角的网上购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管理学报.2007(6):820-823.

[2]古继智.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商家特征对网络购物意向影响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盛晏,邓红林.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报告.商场现代化.2008(10):134-1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