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13:19: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化工制图是职业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和化工图样,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化工设备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化工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获得绘制和识读图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识图为主,绘图为辅,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原则。在实践能力方面,授课时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此外,还应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进行加强,同时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也会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夯实基础,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出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达到既定目标和课程要求,在几个学期的《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来推进本门课程的教学:
一、及时关注化工制图课程的新动态、新发展,掌握新技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当今时代,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迅速发展膨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渗透力的逐渐增强,体现出来的结果是教师掌握的知识在落伍,而身为人师,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作为知识的传授与传播者,必须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术,防止知识老化与脱节,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迅猛发展。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重新分配,让学生学而有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与知识基础,合理调节教学内容间的比例关系,突出识图的重要性,做到精讲多练。我将本门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国家标准介绍与学习、绘图、识图及相关练习。
(1)制图国家标准。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绘图,才不至于影响图样使用的通用性。从学生作业和课堂练习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图线的用法把握不好,符号、文字、数字等书写欠规范,画图马虎。我在教学中注意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并把图线的使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杜绝不规范制图。
(2)绘图。绘图部分是本门课程的重点,但是就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来看工作,学生在工作中应用很少,对绘图基础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补画三视图和补全漏线题,不予深究,以够用为度。另外,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多做必要的练习,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达到当堂消化和巩固的目的。重点训练学生制图的质量和准确性,鼓励学生探求和实践作图技巧,在实际识图时加以恰当运用;针对学生出现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直观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模型、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可以将抽象的投影关系直观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其次,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十分欠缺,对此要求学生尽量不要根据空间想象,对三视图进行形体分析,将物体分部分来根据三等关系将图线对应起来,分步解决,加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便于学生实现物体与其投影的有机结合,为识读化工图样时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识图。识图部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通过加大此部分内容所占比例,重点对学生读图能力和方法进行训练,使本门课程易于学习,学而有用。读图部分相对来说较简单,但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专业课,图形中的很多结构都没有直观的理解。通过带领学生到实训室中绘图学习,为工艺图和设备图的学习提供很大的便利。另外,添加了焊接、建筑、机械制图的部分内容,拓展知识面。利用习题册中的练习,重点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探索。
1、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际,我总结出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不是因为喜欢这门课而学习,而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讲课风格而学习,对此,在上课时,我尽量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亲近学生。并且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化工制图课理论知识较少,学生感兴趣程度很高,这都使得化工制图课易讲易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讲课内容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思路清晰,将讲课内容变难为易。
2、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部分章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对于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先自学,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最后教师做补充和点评,保证全部学生投入课堂中不掉队,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错,但是班里有一部分是文科生,基础很差,化工制图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更是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扰乱教学秩序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相似内容的比较,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做到重点突出,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首先让学生就此讨论,最后教师分析讲解,加深记忆。
3.合理调节教学中的比例关系,以学生够用为度。化工制图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课,所以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结合我院学生就业实际,加大识图部分的比重,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化工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对于绘制视图的要求是为后面的识图服务。
四、合理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结合我院学生文科生占一定比例,且基础不好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只有一个思路清晰的头脑,才能学好化工制图课。
化工制图课规律性很强,但不易总结,在课程中要培养学生严格的绘图识图顺序,只有思路清晰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制图的规律,从而学好这门课。空间想象能力对本门课程至关重要,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这个能力较好,尤其在绘图中体现出来很大的差异。所以,我教育学生不能单纯使用这个方法,根据形体分析,将物体分部分绘制和识读。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学生画图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制图课的兴趣与信心。
2、提高空间现象能力的方法。
(1)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空间想象力的提高。学生在高中时已经学习了立体几何,对于元素及立体的空间形象有一定的感性储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模型以及学生自己制作的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投影关系变得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2)空间想象与投影分析有机结合。在读图中,着重训练学生熟练进行投影分析和正确的物、图对应的能力,并将其与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达到“想的清楚,画的正确“的要求。
(3)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作业内容、形式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训练空间想象力方面以补画第三试图、补全漏线等作业为主。在学生进行识图时,带领学生到实训室,利用化工设备进行讲解,不仅直观易懂,更增强了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而能用。
3、对学生进行及时讲评、定期考核
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批改作业外,还应及时把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以辅导,尤其是重点内容要做好定期检查和小测验,以督促学生的学习、总结,使其形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2)化繁为简,任务分解。在化工企业和实际生活中,将液体从低处送到高处或从一处送到另一处,最常用的输送方法就是用离心泵进行输送。单纯地布置任务,学生对信息了解并不完整,无从下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该项目,我们将该项目分为装置熟悉及流程图绘制、编制操作规程、阀门挂牌、模拟操作、离心泵开车、离心泵切换、离心泵停车、装置复原等8个项目。
(3)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前四项任务是为学生完成离心泵输送任务必要的准备,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套装置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规定的项目。首先规定本次实训项目及每个项目规定时间,划分实训小组,指定小组负责人,由小组负责人带领本组成员共同讨论,由团队共同完成装置熟悉、流程图绘制,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认识该套装置中所用设备、阀门、管件、仪表控制点,并按要求绘制本次实训项目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完成后随机抽取1名同学进行汇报,汇报完毕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在学生汇报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工艺流程。确定了正确的工艺流程之后,由各小组按正确的工艺流程图编制离心泵开车、切换、停车操作规程,编制完成后,随机抽取不同小组分别汇报开车、切换、停车操作规程,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按所编制操作规程进行挂牌,需要开启的阀门挂绿牌,不需开启的阀门挂红牌,避免学生操作失误,结合学生所挂阀门情况,由各小组指派1名学生模拟操作各阀门,当确认无误后,前期准备工作即告完成。在完成前期准备基础上,将每组学生再分到控制台、泵及阀门操作和液位观察及控制3个岗位,由学生分别完成离心泵的开车、切换、停车和复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各组学生将流量调到规定数值,液位控制在规定范围,完成相关操作后,轮换岗位,完成同样操作。上述各项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主持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进行,为了模拟工厂实际,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必须戴安全帽,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4)总结评价,指导激励。在项目完成全部操作后,由各小组进行评估,指派小组成员对本次任务进行总结,同时对自己和同组其他成员进行点评,并对其他小组前期汇报进行评估,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和激励。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把各小组在工艺流程图绘制、操作规程编制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共享,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同时,学生在对同组同学和自己进行评价时,容易发现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我调控、自我反馈、交流协作、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全部操作完成后,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对集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强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形成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企业的用工需求是:员工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场仪表的原理及故障处理、DCS、PLC系統软件知识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最好系统学习过与煤化工领域相关的专业课程。
二、技术员调研分析
1、工作内容。参与新建、改造项目的施工,负责质量技术验收,确保施工图纸,资料完备;制定检修计划,负责监督执行;提出备品备件的需求计划及材料计划;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根据实际的生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收集事故数据,并进行分析;对影响生产的故障,汇报至运行部及中心领导并按指示进行处理。
2、工作流程。巡检,发现问题及隐患,下发问题及隐患整改单,责任班组整改完成,进行质量验收,编制检修计划,编制检修方案。
3、职业生涯规划。三年成长为合格的化工仪表维修工,四年成长为主操,六年成长为班长,十年成长为技术员或副主任。
4、工作中所需职业资格证书。自动化仪表特种作业证,化工仪表维修工证。
5、职业知识和能力。
职业知识:电工学知识、常规仪表(温度、压力、液位)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掌握阀门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系统的知识、掌握仪表的选型相关知识等、CAD制图绘图、仪表识图知识等、在线分析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仪表基础知识及适用场合。
职业能力:分析判断和处理仪表故障的能力、学习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安全防护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三、一线工人调研分析
毕业生求职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差。因此一线工人建议学校应加大实验实训力度,力争学生在校期间具备考取化工仪表维修工的能力;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指导,力争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就能独立上岗工作。
企业对一线工人的素质要求如下:
很高的学习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劳动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对过程控制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高的技术资料的记录和整理能力、机器设备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效益意识、质量意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企业对一线工人的知识要求如下:
化学基础知识、环保与安全知识、化工制图知识、熟读工艺流程图和管道仪表流程图、过程检测技术、化工过程控制装置、DCS(集散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与接口知识、在线分析仪表知识、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知识、ESD紧急停车系统的知识等。
四、岗位职责调研分析
调研部门及岗位如下:
部门:仪表管理中心:综合管理科、健康环保科、生产设备科、计量科、系统分析及弱电运行部(仪表分析、仪表系统)、动力及空分运行部、气化运行部、净化及合成油运行部、检修运行部 。
岗位:科长、副科长、工程师、技术员、班长等。
科长的岗位职责:①负责组织仪表设备管理制度的修订;②负责仪表大检修项目的审批和组织实施;③参加重大基建、技措工程的方案审定和质量验收工作;④负责审核技术方案及操作规程,组织编写仪表技术改造实施方案。
副科长的岗位职责:①负责所辖装置仪表维护检修及相关技术等工作;②遵照执行中心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检查、监督各班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③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技术练兵、技术考核;④负责审核各类设备的检修维护操作规程、检修方案和调试规程等各类规程、方案;⑤组织审核本运行部各类备品备件计划。
工程师的岗位职责:①编制修订仪表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和仪表设备检修规程、技术方案、阀门检修规程、技术方案;②汇总编制各类检修计划,参与组织实施,并对检修质量进行验收;③根据仪表设备使用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仪表设备技术改进方案。
技术员的岗位职责:①负责各自部门的仪表技术管理工作;②编制各自部门的仪表检修规程、技术方案、检修计划;③定期检查各自部门的各装置仪表运行情况。
班长的岗位职责:①负责本部门各装置仪表岗位安全生产,严格落实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指挥协调本班各项安全生产活动;②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控制好各部门各装置仪表各项指标;③负责监管、考核本班组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④负责组织管理本班组各部门各装置仪表设备巡检工作,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论文摘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化工原理》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力求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试根据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就《化工原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分析阐述和总结。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和典型设备。它涉及到化工生产中众多的操作和设备。它要求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实际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有如下教学特点:涉及的知识面广泛。
学生需具有高等数学、制图、物理、物理化学及计算技术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工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有感性认识与了解。各单元操作过程相互独立。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每一单元操作均可独立讲授、单独使用。设备类型多种多样,且结构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需配以大量的挂图或设备模型。各种操作现象抽象,难于理解。老师授课时为解释清楚,需花费大量时间。大量利用公式、半经验公式或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记忆困难。
高职院校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打破学科教育的模式,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薄弱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打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1课程内容的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普通高等教育,会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却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必须对该课程的传统内容实行必要的整合。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即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和设备知识模块。
1.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
内容包括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定律、原理阐述,过程设备的基本计算。由于高职教学中理论学时少,学生基础较薄,本模块对原来的理论内容进行合理的精简,例如删除应用性不强的内容:传热中的热辐射、因次分析法等内容,吸收中传质机理的内容等;精简公式的理论推导,甚至直接写出公式:简化流体动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推导,重点讲解该方程的应用和延伸。精简后的基本内容不脱离大纲要求,能够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通过基本内容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共性规律知识。同时为了突出该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学习用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拓宽的知识面,将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适当补充进去,例如在离心泵一节中,分析讨论:如何判断汽蚀的产生?离心泵打不上液体的原因有哪些?在传热中讨论:什么是换热器的“水锤”现象?生产中为什么不采用过热蒸汽加热?在精馏、吸收章节中分析讨论:进料量的大小对精馏塔操作有什么影响?温度或压力变化对塔的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内容即将理论联有实际,又是学生工作后要面对的操作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设备知识模块
内容包括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操作原理。本模块主要通过多种实训来强化学生的设备知识,操作技能。通过单元操作仿真实训,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各个基本单元过程的操作控制和调节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单元操作实训,使学生对生产设备具备实际操作技能,以便学生日后能对现行的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使设备能正常运行;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对化工过程设备进行工艺设计或设备选型,以便学生日后能对现行的生产过程及设备作各种改进以提高其效率,从而使生产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2教学手段的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众多大型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工程计算。采用传统教科书+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应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学手段改革的需求,我们开发制作了《化工原理》多媒体电子教案。该电子教案针对高职教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心编写脚本,开放实用的制作平台更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修改。
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概念或过程形象地展示,动态地展示设备结构、操作原理、工艺流程中物料的流动情况,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降低了教学难度,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精确做图,进行过程分析,并能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时间,从而使教师将精力与时间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上,每节课可以节约25%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对重点内容进行讨论或结合生产实际的操作方法讨论,这既强化了基本知识的应用,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和补充。
3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实践课时较多。这给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极好机会:一方面实践可以加深对该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经常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交叉和反复循环,从人类发展规律看,该方式符合人类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规律;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角度看,反复的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纵向连贯性思考和横向分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使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体经验。为了强化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由三部分组成: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对实训内容、过程、效果进行全程设计与控制,通过实训,使每一各学生成为能熟练操作的合格技术工人,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3.1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
采用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DSC仿真培训系统,利用计算机真实地再现生产中的基本单元过程,使学生在一个与化工生产控制室一样的操作环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反复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深理解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各个单元过程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化工单元仿真实训饵决了学生到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动手,无法达到实习目的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上岗操作奠定良好基础。
3.2化工单元操作实训
学生在单元仿真实训之后,对生产中的真实设备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过程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各种性能数据的测定方法和整理的方法,以便学生日后能根据不同的生产任务进行过程和设备的选择、调节,进而实现过程和设备的最优化操作,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在离心泵单元的实训中,布置给学生的实训任务是:已知一管路输送系统的管径、管长、管件和阀门的设置、流体输送量及供液点和终点的操作压力、相对位置,现有一台离心泵,但性能参数丢失,试设计一个实验,核实该泵是否能完成规定的输送任务。这样由学生设计实验内容、流程、要用的仪器、要测定的数据,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实训兴趣,提高实训效果。
3,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综合应用《化工原理》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以单元操作为主进行设计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计算方法,用简洁文字、图表表示设计结果及化工制图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的工程实践训练。在课程设计中,寻找一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题目,使学生有真实的感觉,而且许多生产实际的要求和书本理论有时并不完全相同,有很多实践经验的因素,这更能体现工程实际问题的特点。从工程实际出发,学会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4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讲授不仅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体系,而且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讲授方法将直接影响以上各项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