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01:21: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主要针对张家口市特别是宣化区小学数学学习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帮助小学学生建立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对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出指导意见。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寻求人类对外部物质世界与内部精神世界的理解模式,是关于模式与秩序的科学。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提出数学学习的三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猜测"和"发现"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进一步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如何完成再创造的过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与实践的。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出"学习并非是一个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作为认知行为的主体,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发现数学问题的前提,建立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完成再创造过程的有力保障。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其终身学习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张家口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环境及教育现状还需要探索和改进,本课题的研讨对改进本市特别是宣化区小学数学学习现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成果将率先在课题研究合作单位(小学)地得以应用。另外,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是一所着力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本课题研究必将对该校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2 研究背景、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
本课题旨在反思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小学学生数学学法及兴趣培养指导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教学过程中的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效果,积累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成功经验。
我们有两所"共建"小学,分别是张家口宣化区大北街小学(国办)和张家口宣化双语学校(股份制),可以作为实验和研究基地。后又着手联系一所乡镇小学--康保处长地民族学校作为第三所实验基地。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分两个实验阶段来研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且成果颇丰。目前除大量实验原始资料积累外,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科研论文27篇,课堂实录、教学片段、课堂设计、教学随笔等16篇。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报请张家口市教育局研讨,以期对我市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做出指导性意见。
3 研究方法及步骤
3.1 指导思想、依据和研究原则
本课题的目标是在数学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原则指导下,采用教育行为研究法,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习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激发作用。
3.2 研究重点和预期目标
我们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关注学生个体的思维习惯、优势、劣势、以往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情趣爱好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最终针对学生层次及个体的差异,探索有个性的有效学习方法。我们尝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通过教师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质疑问题,创设应用机会,让学生品尝成功之喜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教师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观,以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主要研究方法
(1) 问卷法
研究初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展开问卷调查,内容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并在后期进行了问卷统计与分析。
(2) 分组法
对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了解后,用科学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分组,收集反馈
信息,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比法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激发和建立情况,我们每月举行一次教学调查,与对比班进行对比。通过分段分期对比,及时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寻求对策。
(4) 激励法
科学地设置诱因,最大限度的消除负面影响,激励学生向正面发展。一方
面及时与学生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调动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学习方法的正确性、巩固学习兴趣。
(5) 教育经验总结法
对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判断,通过验证进行提炼和概括,上升
为理论。成为教育理论或教育模式后,在实践中近一步检验和探索。
3.4 研究进程和研究工作实施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2006 年 7 月-2009 年 12 月
(1) 准备阶段: 2006 年 7 月-2007年 1 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
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
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成果:对共建小学数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完成《小学数学学习
方法指导探索》及《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探索》论文。
(2) 实验阶段: 2007 年 3 月-2009 年 1 月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07 年 3 月-2008 年 1 月
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
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
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不适合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内容采用
与对照班相同的常规教学法),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讨,
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总结调整实施
的方法与效果,对第一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阶段: 2008 年 3 月-2009 年1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
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
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成果:参与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效果各自撰写实验效果报告、撰写经验总
结及论文并公开发表。
(3) 结题阶段: 2009 年 3月-2009 年 12 月
征集并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及兄弟学校有
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
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3.5 研究调查及实验
(1) 在课题开展前期,对实验班学生展开数学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并汇总资料展开分析。统计数据、研讨对策、提出实施方案。
(2) 指导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专家培训和课题研讨。提高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水平,增强教师的科研素养。
(3)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理论研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探讨对策。
(4) 后期问卷统计及分析,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尤其是课题未涉及的相关问题,共同研讨。
4 研究所产生的效果和研究成果
4.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实验前期的调查中,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正比,民主型的教师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教法单一、枯燥,学生学而无味,影响学习兴趣;教师放任自流的"自学式"教学,使60.1%的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 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走向多元化、科学化
实验前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无非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复习。主要靠记忆和强化解题训练。学生思维不开阔,解题方法流于机械,学习效果欠佳。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记忆能力、运算能力、交流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关注学生的认知要素、情感要素和技能要素。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关注学生个体的思维习惯、优势、劣势、以往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情趣爱好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最终针对学生层次及个体的差异,探索有个性的有效学习方法。学生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
4.3 学生数学成绩明显提升
随着课题研讨的深入开展,我们逐渐发现学生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个性学习方法,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题后期学生毕业考试中,双语学校数学总评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名,大北街小学名列全区第三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4 征集课题组及实验教师论文成果
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科研论文27篇,课堂实录、教学片段、课堂设计、教学随笔等16篇,先后有7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部分实验教师在市区级教育评选中获得各类荣誉,被评为市区级骨干教师。
5 问题讨论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
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 四、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感受
1.许x:我们从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团队精神,相互合作,听从队长的指挥与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样只会拖累集体。
2.尹星: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了解了怎样开展一项研究性活动,让我知道了怎样制作一份调查问卷,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使我学会了大胆与别人交流。
3.小蕾:平时在报刊上看到调查报告总是不以为然,只是随意看上一眼,有时还会说:“什么嘛!不感兴趣!”然后将它丢在一边,却没有发现在这简单的调查报告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体会到一份调查报告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4.陈xx: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
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础。
5.杨x:我们每进一个班级首先找班长,解释此次活动的原因、目的,并自我介绍,他们都很乐意帮我们。
6.吴x:当我们进行走访这一步骤时,成效不怎么明显。有些被调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誉,不愿意据实相告,答案与事实背道而驰,所以,这次调查结果不怎么准确。
7.文x: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每去一个班级,都会引来众人的好奇。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引出了许多笑话。
8.陆x:我们第一次搞活动,都不怎么敢敲门,敲了一个班,叫出班长,他们居然哄堂大笑,真搞不懂有什么好笑的。……虽然这次活动碰到了许多困难,但同学们都很开心,也为我们今后行为处事提供了宝贵经验。
9.桂x: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同学积极的表现,让我自叹不如,但以后在其它方面,我会努力追求进步,不做落后分子。
10.光x:大家各显神通才能使团队更好更快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11.纪xx:有些现象在学校中存在,且十分严重,而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充分体现。
12.王xx:被调查者几乎都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填。
13.张x: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一些磨擦,但最终大家求大同存小异。通过这次调查,也使自己有了一点成就感。
14.刘x: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与别人交往的一些知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15.方x:增进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升自己的胆量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6.高x: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17.江x:我感到学校存在的不良现象的确很多,对于一些可以避免的现象,大家都是各行其是。
18.王x: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19.查x:与陌生人交往其实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只要你对别人礼貌,别人也会以礼相待。
20.陈x:从来不敢轻易与陌生面孔说话的我,这次却能够主动与人沟通,并且沟通得很融洽,这是我感到无比自豪的。
21.许x: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我,在这次活动中也参与讨论,我显得异常兴奋,这是我的小收获。
22.桂x:勇于探索是我们高中生必备的精神。
23.桂x:通过队友们说的一些问题,让我也了解到了学校其它方面的问题。
24.汪x:经过这次活动,我变得有些胆大了。虽然过程中有些挫折,但并没有打击我澎湃的心情。
25.陈x:我勉为其难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却让我性格改变了很多。
26.汪x: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更加自信,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27.吴x:此活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28.陈x:活动过程中,有太多的忐忑,……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身轻松,喜悦之情在我们心中飘荡。
29.桂xx:了解到了本校部分学生对节约水电资源的看法,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简简单单,单纯的幸福感。
30.纪x: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尴尬,但收获更多的却是成功的喜悦。这次活动不仅很有意义,而且也很成功。是它给了我同陌生的面孔对话的勇气,是它让我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是它让我相信团队精神的强大力量!
31.刘x:这次经验将会一次次鼓舞我去参与社会生活。
32.包x:这次活动让我切身体验到环境卫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需要加强环保意识。
33.章x:在此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与分歧,但通过交流化解了这些障碍。
34.苏x:原来我以为发放调查问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由我去做时,感觉这件事并不是想像那样简单。
35.王x:不良的卫生习惯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我们的心情。
36.陈x:在小组活动中要人尽其才,这样才会使研讨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37.谢x:我负责调查高二(6)班,开始不知所措,在他们班级门口站了片刻,才走了进去。
38.汪x:探究性学习并不是高校学生的专利,我们高中生同样可以做到。
39.纪x:每个人都在忙活着,以极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但也有人在胡任务。
40.钱x:这次活动增强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1.朱x:经过这次活动能够清晰地反映学校中的卫生状况以及同学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42.金x:这次活动增长了自己的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我今后的发展,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43.吴x: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44.张志x: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人不愿意帮助,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可见有些人的素质很低。
45.张健x:少数同学的团结意识差,没有很好地融入集体,甚至帮倒忙,这是我们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
46.章x: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慢条斯理,井井有条,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
47.大x:开展一个活动要有纪律,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能无目的地乱跑。
48.李x:学生每天打扫的卫生区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在卫生区内仍有较大的垃圾。
49.沈x:卫生还是不够好,经常敷衍了事,应对突击检查,做做样子。
50.章x:我对有些同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些同学的思维异常活跃,面部表情异常丰富。……高三学哥学姐们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设计提出意见,这让我反思,以后做任何事都一定要认真,有错就改,不断提高自己。
51.曹x:不敢敲门找人填写,手伸了又缩,缩了又伸,不知怎么办才好……上楼下楼跑了几次,终于收齐了问卷……这次活动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累,第二个感受是开心。
52.纪x:调查高三同学的时候,他们互相推让,最后送我一句:“对不起”,将我晾在一边,幸亏有队友的帮助,使我完成了任务,给予我更大的信心。
53.戴x: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勇敢地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只有学会沟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4.袁x:人际交往就是语言交际。
55.陈x:不管认识与否,只要能够交流,就会有很多话题。我们需要大胆与他人交流。……从讨论到走访,再到分析和撰写报告,每个步骤我都认真思考,
一步步做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仅夸夸其谈,更要去实践。
56.汪x:这类活动不但可以训练我们的胆量,还可以使我们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7.纪x:让我了解了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58.王x:完成任务之后,心里充满喜悦和成就感。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参加的。
59.周x: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事前知道,作好准备。
六、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事前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但时间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方法不当,使被访者存在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从而降低了效率,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比如,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对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比较成功的几点: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并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思想是指导学习的根本要素,具备哪一种思想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效。”伴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坚持用科学的数学思想指导教学,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同时,学生从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对其个人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推广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不可缺少的。
一、数学思想与研究性学习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1]。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制定的科学、可行、高效的数学教育模式。
二、数学思想的实际运用
1.数形思想
数形思想,即“数形结合”思想,这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思想理念。小学生刚接触数学知识,面对未知的数学世界充满了好奇。顾及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数学教育可联系数字、图形等开展形象化教育,取得的教学成效颇为理想[2]。如:数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数字与图形结合,通过“数方块、数圆圈、数线条”等方法,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2.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相似或相近知识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坚持转化思想,面对相似的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指导小学生学习。以“数字大小比较”为例,2与5的比较,既可以说“2比5小3”,也可以说“5比2大3”,或者说“2加上3就是5”等,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转化的结果都是围绕着2与5进行的。
3.类比思想
通过两种数学对象之间的对比,可以充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性。类比思想能够帮助小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具体特点。在图形教学里,应用类比思想能让学生形象地掌握知识差异。如:三角形与正方形对比,引导学生从边、角、长度等几个要素观察对比,经过观察可判断出两种图形的差异性,并且总结每一种图形在角、边等方面的特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推广
1.选定课题
推广研究性学习模式必须有明确的课题,以保证学生研究活动的目的性。根据数学教学进程的需要,教师可适当放宽学习时间,为学生设计更多的研究课题,以满足其数学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必须围绕着书本教材,如数字运算、图形对比等,若脱离这一范围则会偏离课程教学的规定。
2.拟定方法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拟定研究性学习方法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数学思想。如:喜欢图形的学生,可设计画画、拼图等活动,在活动中研究不同图形的特点;喜欢数字的学生,可设计数字游戏,锻炼学生加减算法的运用能力。
3.引导研究
结束研究性活动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对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真实的参考。如:要求学生结合研究活动,拟写一份研究报告,把整个过程遇到的困难、问题表达出来。作为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研究性报告,也能认识到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模式。
数学是比较实用的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其他课程学习是有帮助的。新时期数学教育正积极改革,教师应学会把数学思想与研究性学习模式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着特殊学习方式的课程,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研究性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季苹说:“研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从生活与课本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研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1)从生活中设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2)从课文中设定研究课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强调实效性,而研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研究课题的设定上。如果随便拿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来讨论,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对此,笔者的研究与实践是:
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通过学生质疑提练出研究课题,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研究课题,从课后习题里带出研究课题,在趣味活动中引出研究课题,在插图赏析中推出研究课题在课文中寻找研究课题,其实就是营造研究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既达到了解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又从中培养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
2、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努力开发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者――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研究报告的编制能力等内容,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最为薄弱。活动伊始,我们就发现学生在时间的分配、学习的顺序、成员的分工等许多方面均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站好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
四、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处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2-001
在小学中如何有效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呢?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我发现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不失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案例:教学“认识平年、闰年”②
在教学中,学生发现了“四年一闰”的规律,当练习到“判断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为什么?”时,有的学生说2100年是闰年,有的说是平年。正当争论不休的时候下课了。
于是我随口说道:21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明天进行交流。
课后,平行班的老师告诉我,说我们班的学生围着他们问:21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第二天,有一部分学生一看到我,就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结果。一些学生认为2100年是闰年,理由是(1)用2100除以4没有余数,(2)用2000一直加4,正好能加到2100,所以认为2100年是闰年。一些学生认为2100年是平年,他们有的是在电脑上查的;有的是父母亲说的;有的说是书上看到的;还有七个学生把查到的资料写在纸上给我看,说2100年是平年,它跟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
没想到,我随口说的一句话引起学生这么强烈的反应,同时我也被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学的品质深深震憾着。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实践者,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服务”这一教学理念,要能够充分整合学生的信息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乐趣,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那么,学生研究的课题从何而来?又如何开展研究?
一、引出“研”题,让学生可“研”
1.从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中引出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运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与生活有关的研究性课题,并有针对性地通过“问题引路”,引导学生展开小课题研究。比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后,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商品的包装设计问题,从包装设计与商品的销售、运输、美观、实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了百分数后,可以研究同款商品哪家超市最便宜、便宜了百分之几,商品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货比三家”的消费观和质量观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是非现象,让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的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从各科课程的交叉联系与整合中引出
研究性学习可以贯穿和渗透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在学校所有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拓展性的研究性学习。比如可以结合学科内容的某一知识点、某一概念,通过设计实验、查找资料,了解它的实质。如学习了“圆周率”后,可以对“圆周率”的来历发展与祖冲之在科学上的贡献进行研究;三年级学生学习了“观察物体”后,可以让学生研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的含义,调查或观察生活中或其他课程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自然科学现象。
3.从学生的兴趣中引出
小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结合他们的业余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题,研究的课题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学生的研究由“任务”变为“兴趣”,由“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二、指导“研”技,让学生会“研”
1.指导研究方法
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进行研究。其中重要原因是小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与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指点,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研究知识、训练学生研究技能与技巧,教给学生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小课题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有: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因题而异。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比如实验研究法就是设计具体的实验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研究可能性问题就是进行具体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现象,发现可能性规律;研究商品的包装问题要运用调查研究法;了解“圆周率和祖冲之”主要用文献研究法等,而观察研究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普遍的研究方法,不管用哪种研究方法,都离不开观察研究法。当确定研究课题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该课题打算如何研究,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指导。
2.指导制定研究步骤
确定了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步骤。比如何时研究、到何地研究、研究的对象是谁、用什么方法研究等。可运用研究表来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步骤。
3.指导成果汇报
学生的成果汇报,这是教师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的形式。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宣读论文,可以是论文答辩,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著书立说,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对于不同年段的小学生,成果汇报的形式与要求要有区分。对低年段的学生只要能把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结论说出来,对中年段的学生除了能说出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结论以外,可以有选择地要求把研究成果写出来。对高年段学生可以要求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明确书写的格式及要求,知道结题报告一般由题目、作者、摘要、报告内容、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其中报告的内容一般按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及建议几部分组成,也可给学生提供几种样式的报告、论文,让学生参考学习。同时对于成果演示的多媒体技术,小学生也是不如高中生熟练。教师要从内容构架、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各方面给予详细的帮助。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同时,要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1.对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足
以往中小学在校学习基本上是接受式的,只要回家把老师教的东西在脑子里重新回放一下,然后考出好成绩,自然就是好学生了。而学习和生活实践脱节正是这种传统学习方式的一大弊端。如今社会在进步,创造和传播知识的渠道多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势必受到挑战。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之一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给学生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以及和同伴合作切磋的机会,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研究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认识不清
对小学教师进行了解: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困难是什么?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少,根本没有研究能力。况且,研究什么,课题从哪儿来?基本上无教材可用,无经验可用。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不可攀”,是“拔苗助长”。其实,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并且不必拘泥于一种研究方式。小学阶段的研究内容应该以生活实践课题为主。如睡眠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早餐的重要性(谁家的早餐最科学)等。对于研究学习的内容,最近我校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到给了我一定的启示。他们开展的探索性活动是根据儿童的特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嘴巴、牙齿等。结果孩子们的探索充满童趣。由此我想: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处处围在我们的身边。上学期,上完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后,布置学生做的一个“课题”是:什么叫污染,我们身边的水污染情况如何?结果学生像模像样的开展了研究。查资料,知道了污染的指标有哪些(家中有电脑的同学甚至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进行资料搜集)?然后到我校北边的盐河中取水样,到实验室里检测化验,结果:严重超标。前天在报上看到南方一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他们寻找课题的方法也是让学生到当地生活中去找:"我们这地方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改进的?有人提出,我们这里寄信不方便,需要增加邮筒。大家都认为这个课题有价值,然后分头活动:一个组负责调查分析,是否确实需要添置邮筒;一组负责了解增加邮筒需要办什么手续,有无相关的法律条文;另一组负责向邮递员和家长咨询,若要增加邮筒,放在哪儿比较好。几天后,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向邮政局写报告。结果邮政局长看了孩子的报告后非常感动:这本是我们应该发现的问题,却让孩子们先发现了,并马上表态,一星期后,保证有一只崭新的邮筒放在指定的地方。孩子们欢呼雀跃,自己参与劳动得来的成果,谁会不高兴呢"。
由此可见,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课题,缺少的是发现课题的眼睛。我们要掌握的是三条:看课题内容是否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看课题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真实的体验;看课题内容能否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课题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3.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认识不足
小学其他学科的评价,已成体系,操作性强,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如何操作,大多数教师心中没底。小学探究性学习评价直接关系到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关系到整个评价操作实践工作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对评价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1评价的功能上,要注重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小学探究性学习评价在功能上必须突破传统上那种甄别与选拔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新型的评价最终是为了让每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关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体验与自我进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79-01
引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小学科学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最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更多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教学将小学生设定为科学学习的主体,通过科学研究性教学拓宽小学生的视野,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主性,让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一、科学调查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科学学习是从科学调查开始的,科学调查形式多样,小学生可以进行科学调查了解自然知识;也可以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的资料,找到科学依据进行自主地科学学习。在植物科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到校园里调查各种植物的种类,经过科学调查,小学生发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秘密,有的植物是灌木,有的植物是乔木,有的植物是草本的,有的植物是木本的,不同的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生长的形态完全不同。在科学调查中小学生们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兴趣,他们自己找资料,找答案,做植物标本,写调研报告。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过去是教师成篇大论的讲,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现在却不同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主动地学习,自行上网找答案,写报告,表现的非常认真和积极。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们第一次产生了科学探索和研究性学习的成就感,这是一个很好地开端,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从根本上说,科学调查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充满了种种的悬念,小学生在科学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养成了追根溯源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小学生成长很有利。
二、科学实验启蒙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生科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科学实验,每一个科学实验都是科学的启蒙。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角度设计科学实验,要对科学实验进行安全评估,要保证每一项科学实验对小学生的安全保证;同时,教师在设计中还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现在有的实验有现成的教具,这样的实验相对要简单一些,但有的实验需要自行制作教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完整性,实验要易于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带有创新性的科学实验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进行太阳、月亮、地球的研究性教学中,小学生们根据太阳、月亮、地球的位置,进行了日全食、月全食的实验,小学生自制教具,演示太阳、月亮、地球运转的情况,发现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天体运转的自然现象。小学的科学实验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于科学理论的验证的实验。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可以让小学生做一个关于圆周率的实验,用一个绳子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再进一步测量出圆形物体的直径,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让小学生很快就推导出圆周率,实验生动有趣。还有一些实验充满了悬念,很受小学生的喜欢。在进行有关植物和动物的实验中,教师安排小学生进行几个对照组动植物培养的实验,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动植物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类似这样的实验让小学生们学会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迪。
近年来,武汉市多所中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放得开”,那种“老师一个劲地讲,学生一个劲地记”的授课方式,正在慢慢改变。2013年10月26日下午,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举办高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评比展示活动,数十名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展示方式多样化,场面火爆有趣。高二男生王泽做了50碗“王氏秘制”热干面,被同学们和老师“一抢而光”、大赞“好吃”。王泽的芝麻酱是自制的。“我走访了很多地方,尝了几十家有特色的热干面,还跟一些店主请教调制秘方呢。”他笑呵呵地说,他带来的芝麻酱、蒜水中,加入了多种调料,可谓“王氏秘制”。
据了解,王泽的现场制作,是他们小组展示研究性学习课题“武汉美食特色”的一部分。组长饶琪也在现场带来了自制的“柠檬酥”给大家品尝。据校长吴金安介绍,该校所有学生到高二都要上交完整的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选择题目、调查走访、写开题报告等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的学生还能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认为,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科研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到大自然中研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从目前情况看,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实施还有困难。但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将研究型课程的活动方式向必修基础课程辐射,使每门必修学科都能把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2013年10月,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科普教育基地,迎接了参与保护区《鸟儿请你来做客》中小学生实践课程试教活动的第一批学生,此次试教活动共有120名学生分批参与了《和鸟儿有个约会》《我的家园多美丽》《成员大派对》《大滨鹬的烦恼》《我的邻居伙伴――动物篇》五个课程活动。 《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实践课程》(《鸟儿请你来做客》)是2013年初由崇明县科委、崇明县教育局等单位出资支持,由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崇明县进修学校负责编写的以自然资源为蓝本、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课堂活动指导教材,希望中小学生能够走入自然、走进湿地,从大自然中以寓教于乐的互动教学吸取湿地及鸟类保护知识,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在听取了老师关于课程注意事项和要求的介绍后,投入到浩瀚的基地,互动游戏、动物寻踪、活动分享等,让他们乐不思蜀。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和老师还填写了活动反馈表,他们对课程的感受与反馈建议,能够推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完善,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自然,接近社会现状。
研究涵盖所有课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提供一些数学问题供学生参考。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之后,可设计一堂“围鹅圈”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首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小杨的爷爷养了15只鹅,屋前正好有一块空地,地里长满了草,爷爷准备把鹅在地里圈起来,让它们吃草,可是爷爷找来找去只找到了一张36米长的篱笆网和4根柱子,那该怎么围使鹅的活动场地最大?”由于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产生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抛出这样的问题之后,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应及时指导他们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方法。
在整个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开展,教师的指导作用会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不同的学段,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那就是“扶”和“放”。在小学低年段,教师的“扶”应多一点,指导多一点;进入中高年级,教师的指导则逐渐由“扶”到“放”,可先提供课题,然后由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每一个学期初,教师备课时应把数学教材的内容做一次筛选,把那些研究性学习含量较重的内容作上记号,然后按照教学的进度,适时地指导学生选题并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按年级高低或按学生年龄的大小,从一年级的学生开始,直接给学生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我会花钱了》《认识路线图》《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妙用》《做时间的小主人》《抓“坏蛋”——查零食的保质期》等,这样在学生脑海里逐渐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概念,再指导学生模仿性选题,为学生自主选题作铺垫。
二、从课本中的数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数学的原型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可告诉学生“只要你留心去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这样数学问题的发现对于学生来说会更有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出发,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例如,“小小商品市场”是学生身边的一个研究性学习选题,这个选题的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文具、玩具和零钱,到学校划定的区域设点摆摊,举行“小小商品交易会”,让学生自由进行交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及时“算账”并思考:是赚了,还是亏了?原因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把做“生意”的情况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一选题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事,不正是值得学生选择的数学研究专题吗?因此,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选题,可以不分年级高低,指导学生选择《我在家中寻找数学》《一分钟能做什么》等课题,并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又如,《我是小管家——家庭一周开支的记录与分析》也属于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性选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调查、访问、制作,并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拿到班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研究、评议,让学生共同分享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地方特色中的课程资源。 如我校地处边远山区,大部分学生土生土长,对农、林业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教师可以针对本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特点,指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并在具体的选题和实施中做这些方面的尝试。
三、从课堂到社会生活,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研究数学课本,从学习内容中延伸出问题,这既是教材的宗旨所在,又集中体现了训练的重点和编排意图。因此,从学习内容中延伸出的研究性课题,常有较高的效能。课本内容中有许多开放性的、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如学习“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何测量沙堆的重量”“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问题;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还有什么办法”等问题。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就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把学生引入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发现、自主探索问题、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以方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关键处或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出示渗透教学目标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的求知心理与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选好研究课题,进而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对学生的“个性要求”主要有其技术性、素质性、整合性和发展性,是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交流信息,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方面浅谈一下笔者的想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解决。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出问题是其关键。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无从知道围绕什么主题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炼研究的成果。俗话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讲的就是越是有学问、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道理。 因此,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研究性学习最终的结论和成果不是凭空得出的,它需要加工的原料。研究性学习的原料就是各种信息,先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工具获取所需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来主动探究处理信息,重新组织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意和创意。
(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学会与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同学间相互融合在一起,体会无比的欢愉、研究性学习为同学们的人际沟通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发扬团队精神,学会交流与合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就其研究的课题对信息动手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任务设计。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共享。笔者认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最为适宜,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由3―6人组成的实践研究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例如,初一年级下学期,教师要求每小组学生完成一份电子报刊的制作(课题自选)。一个由4人组成的小组,选择的课题是《计算机的天敌一一病毒》,先由4人共同完成设计报刊的刊头、版块内容、样式,再由4人分别负责其中一个版块内容。分别是:“病毒的认识”、“病毒的类型”、“病毒的危害性”、“如何防御病毒”部分的研究,最后由小组成员集体完成电报刊的制作。
(二)教师任务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从执教者变为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提供者。笔者设计的研究性学致分为五个阶段:
1.信息技术研究性学讲座阶段。介绍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并了解学生的兴趣。
2.自报课题阶段。为学生提供多个课题,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从其中选择或自拟课题。对学生所选的课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及解释。
3.指导阶段。利用范例进行引导,使之了解研究性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实践研究阶段。各小组以“设计样式”、“收集资料”、“尝试制作”为中心开展实践研究。经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多次完善,完成电子作品。
5.演示报告及评价阶段。学生制作及演示电子报刊,并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教师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在展示、质疑、评价的过程中,不但使作报告的学生加深对所研究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他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索。教师的评价主要应是正面鼓励,并为学生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效果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变得鲜活。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干,每个学生在课下都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亲身的实践研究,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训练了学生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二)有些学生的课题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其他学科问题,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实施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这种变化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教师开始体验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体验中求知,在实践中长智,拓宽了知识渠道。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主编: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 [J],课程・教材・教法
[3]徐学福:“研究性学习”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法
本文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谈点感想.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强调了学习的实践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能让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和相互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注重于学习者外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单向、固定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主动、发散、交互学习.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由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决策者、主角,转变为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参与者、配角,其教学功能逐渐得到淡化,而学习者将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
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1.准备阶段.问题准备、心理准备.
2.实施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计划、准备研究材料、收集资料.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处理信息资料和数据,提出观点或对假设进行证实.
3.总结阶段.撰写报告,汇报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课题是成功的关键.课题的来源主要有:
1.生产和生活.运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材.如课本中“交流与讨论”等栏目,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
3.信息渠道.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了解到的知识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例如,2007年5、6月间, 江苏太湖爆发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请你通过走访市水处理、环保等部门,收集并测定周围河流的水和pH等方法,对我市近期水情况作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四、教学实例
以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下册)第112页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为例,谈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这个课题的题目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目前水体的污染状况,归纳整理你查阅到的信息,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如何处理污水.请在你与同学讨论的方法中,选择一种最佳的处理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该课题紧密结合教材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指导时,我们根据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照课题实施一般步骤制定出了本课题实施方案.
1.确定课题名称:污水处理最佳方案.
2.明确实施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完成).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围绕感恩责任,进行“我的成长足迹”研究活动,同时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自定研究主题。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小发明创造。开学后学校要组织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会,展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开学后各班级内进行优秀小制作评选,并上交学校1份。上交时间第三次召集日。
2、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出发,为父母、长辈或社区中的老人做一件好事,在回报家人、回报长辈的过程中增强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会和谐家园的温暖。1~3年级以“爱父母”为主题,写心得体会或童谣。开学后每班上交5篇优秀作品。上交时间第二次召集日。
3、开展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真完成假期手册上规定的锻炼内容。
4、在假期里,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意识。4~6年级以“爱家乡”为主题,每人写心得体会,开学后每班上交5篇优秀作品。上交时间第二次召集日。
5、开展影评、读书征文活动,推荐书目见(附页)。开学后3~6年级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影评和读后感。每班至少5篇。上交时间第三次召集日。 7、开展总书记贺信精神学习活动和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征集争当“四个好少年”童谣活动。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认识、理解和心声,要真实自然、生动活泼、琅琅上口、容易传诵。每篇童谣字数不限,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上交。4~6年级每班至少2篇。上交时间第三次召集日。 备注:学校图书馆、操场、电脑室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西岗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心寒假开放活动方案
一、开放目的:
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途径和机会,使学生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研究创造、思维拓展等综合能力,丰富假期生活。
二、开放时间: 三、开放内容:
(一)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
1、活动内容:针对各活动课特点,开展相应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2、活动形式:学习及实践探究(详见附件)
3、实施过程:公布各室活动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参与
4、活动对象:全市5-8年级学生 (二)科技展品参观体验
1、活动内容:参观体验走廊及各展室的科技展品
2、活动形式:参观体验
3、实施过程:在中心专人指导下,进行参观及体验
4、活动对象:全市中小学生(可由家长陪同参观体验) 周一至周五(春节期间除外) 8:30—3:30
四、有关要求:
1、本次开放活动,学生均自愿参加,学校及家庭要提前做好学生往来及活动中的安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益。
2、学生到中心开展参观及实践体验期间,中心将对每名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评价结果将通过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家长。
五、开放地点及联系方式:
1、开放地点:西岗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