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级教师范文

时间:2022-08-28 00:01: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园一级教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一级教师

篇1

(一)、女士着装六不原则

1、衣服不允许过大或过小。 2、不允许衣扣不到位。

3、不允许不穿衬裙。 4、不允许内衣外观。

5、不允许随意搭配。 6、不允许乱配鞋袜。

(二)、日常服装五忌

1、忌露 2、忌透 3、忌紧 4、忌异 5、忌乱

(三)、服装的配色艺术三色原则

1、西服、衬衫、领带、皮鞋、手帕、袜子等不超过三个色系。

2、小三色:手表带、腰带、皮鞋颜色要力争一致,至少是一个色系的。

【服饰的色彩哲学】

黑色:神秘 白色:纯洁 黄色:炽热 大红:活力 粉红:柔和、温馨

紫色:高贵 橙色:快乐 褐色:谦和 绿色:生命 浅兰:自信 深蓝:自信

灰色是中间色,象征中立、和气

【具体要求】

1、头发前不挡眼后不披肩,过肩长发应束起或盘起,发型不夸张,不理过短的头发,不染夸张彩发(如:红、蓝、金黄等)。

2、手部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指甲,不涂色彩鲜艳的指甲油。

3、面部牙齿洁白,口腔无异味;保持眼部整洁,不戴墨镜和有色眼镜。

4、妆容日常生活化妆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相配,杜绝浓妆,不使用气味过浓的化妆品。

5、着装柔和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吊带背心、超短裙等过于暴露或透明的服饰。

6、鞋子带班时不穿拖鞋、赤脚,当班时间穿平底鞋。

7、佩饰带班时不佩带戒指、耳环和耳钉及太夸张复杂的胸饰,所戴佩饰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幼教行为举止

原则:自然规范、亲切优雅

【具体要求】

1、脸部真诚微笑,神态自然,给人亲切、和蔼、可信之感,不故意掩盖笑容,忌面色阴沉、横眉立目。

2、眼神亲切有神,转动幅度适宜,合理分配目光,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可长时间凝视一名幼儿。

3、守时按时上下班,参加各类会议及活动不迟到、早退。

4、坐姿入座起座左入左出,动作轻缓,面对幼儿坐姿端正,双腿并拢,上身正直,双手自然摆放。

5、站姿身体挺直,挺胸收腹,抬头沉肩,双腿靠拢,双目平视,双手自然垂放,或交握在腹前。

6、走姿上身正直不动,双肩平稳,重心前倾,速度适中,步幅恰当,轻手轻脚,忌连蹦带跳或步履过缓,不可多人并排而行。

篇2

谢尔达科夫说:“思维以其固有的形式进行,谓之发展。”(谢尔达科夫《儿童的思维》,日译本第12-13页)明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认识思维过程,才能在提问中明确自己的每一个提问,是旨在分析的还是要求综合的,还是要求概括的,比较的,发现关系的等。但怎样进行提问呢?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等都会使教学环节无法进行,偏离教学活动,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问”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教学艺术。所以精心设计每个提问,以“精问”促“深思”,这是值得所有教师的反思与关注。

一、关注幼儿年龄的特点,根据个别差异,按层次提问,适时追问

教师提问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如,在绘本《我现在有点忙》中,小男孩找动物朋友玩,遭到朋友拒绝。老师这样问小班幼儿:为什么呀?小班幼儿说不出来,教师的提问过于笼统、抽象,小班幼儿理解不了。但如果改成这样提问:小动物们都忙着干嘛?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小班幼儿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有趣”原来是拉便便,让小班的孩子噗嗤一笑,忍俊不禁,在开心中自然地接受了自己身体的信号――大便。可见,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幼儿的语言和概念水平。

教师的提问还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能力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幼儿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积极创造有利于幼儿参与的环境。

二、关注提问的开放性和语言的艺术性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提问的经历,大脑在接收到问题信息后,需要经过思考组织成语言再表达出来。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首先,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其次,教师要提出更少的问题,避免课堂问题过多、过滥,“为提问而提问”。再次,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谈话氛围要轻松和谐。

如,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娃娃》。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娃娃?幼:圆形。师:嗯,有圆形,还有呢?幼:三角形。师:对,还有三角形,真不错!还有吗?上述案例中,首先第一个提问就不科学,不够开放,如果换个方式问:“有些什么样的图形娃娃?”幼儿就能从颜色、形状、大小等多角度进行回答。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教师及时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如,当幼儿先关注到圆形娃娃时,教师可随即问:“谁找到圆形娃娃了,举起来给我看看。”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体检查验证的过程。“宝宝们真棒,比较一下你们的圆形娃娃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大小)”这样的教学思路才能真正发挥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主导作用,而不是一味简单机械地重复幼儿的回答。

三、关注提问的科学性,要能激发幼儿积极思考

篇3

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是其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教育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由此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小主人”教育,可以实现幼儿生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幼儿今后公民意识与素质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园“小主人”教育的涵义

所谓“小主人”,指3~6岁的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中,能自觉、自信地从事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等实践活动,并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体验。因此,幼儿园“小主人”教育,就是为幼儿创设自主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的教育,它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富有自主性、规范性、发展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从而为幼儿今后成长为有社会生活能力、主体精神与自我管理意识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

幼儿虽然不掌握社会资源和权力,在成人主导的社会中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因此应让孩子做自己成长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直至将来做社会的主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拥有发展的自。不过,没有规矩也不成方圆,在提倡幼儿自主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也不能把帮助幼儿建立有关生活、学习、交往的规范抛之脑后。只有学会自律,才能为幼儿的自主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幼儿发展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实施“小主人”教育即是要在给予幼儿自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我建构,从而实现幼儿个体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可见,让幼儿自主与自律地发展,就是旨在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内化小主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自主意识与发展潜力、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章制度的小公民。

“小主人”教育并不是笔者的臆造,它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的精髓一脉相通。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先生的定义,指的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生活决定了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陶先生提出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学校应努力培养能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从而使人们能够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我国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谓公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着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以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集合。这都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生活能力、自主意识与主体精神。

二、幼儿园“小主人”教育实施的三个层面

首先,应培养幼儿“我是家庭小主人”的意识。主要关注幼儿责任感、爱心的养成,学会自我计划生活等,其重点是要有效解决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过分宠爱,凡事包办代替,致使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差,将来很难适应社会;二是过多管制,一切都由家长做主,孩子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致使孩子胆小怕事,自卑感强,做事缺乏信心,性格孤僻。实施“小主人”教育,即是要引导家长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学会对孩子提合理要求,并尽量尊重孩子,不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

第二,应让幼儿做幼儿园的小主人。这就要求幼儿园始终以幼儿为圆心,以幼儿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为半径,以适宜、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支点,探索幼儿“小主人”教育的目标体系、活动方案、评价指标,丰富和扩展生活即教育的内容,提高幼儿生活、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帮助幼儿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等。

第三,应让幼儿树立做社会的小主人的意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亲近社会,关心环境,初步树立对大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幼儿园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如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认识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并要求孩子回到家后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还要告诉家长这是不对的。

三、幼儿园“小主人”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小主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创新教育情境、教学方式和手段,在生活情境中努力挖掘教育机会,给幼儿创造自主自为的空间,让幼儿做自己的主人,体验做主人的快乐。

(一)“小主人”主题课程

笔者所在幼儿园遵循“小主人”教育的理念,逐步实现了生活课程向“小主人”教育主题课程的蜕变。比如以前老师们感觉“民族风情”这样的主题活动,离孩子们的实际经验与生活比较遥远,因此判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肯定不高。在引入“小主人”教育理念后,老师们尝试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展开此主题活动。他们找到班上的朝鲜族小朋友,为她举办了个人风采展示会,结果使孩子们近距离地真切地感受到了民族的多样性,从而极大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整个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二)“小主人”实践活动

“小主人”教育是扎根于真实生活的教育,因此实施“小主人”教育,就必须重视“小主人”实践活动,使它成为主题课程的重要补充。为此,我们围绕“家庭小主人”“幼儿园小主人”“社会小主人”三个层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主人”实践活动。

例如大班小朋友开展了“今天我买菜”的系列实践活动。教师引领幼儿先学习怎样制定菜谱,然后调查爸爸妈妈的喜好,根据爸爸妈妈的喜好调整好菜谱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菜场买菜。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孩子们增强了对家庭生活的主人意识,提高了生活能力。再比如元旦期间,我们举行了“大带小新年化妆舞会”,小班小朋友换服装、化妆等事宜全部由大班小朋友负责,这使大班小朋友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又如在“制定班级小主人公约”活动中,各班小朋友都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习商量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小主人公约”,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使孩子们深刻体验到了做班级主人的自豪感。

“小主人新闻袋袋裤”也是我们实施的特色实践活动之一。该活动设有社会新闻、知识趣闻、幼儿园新闻、互动问答等内容,每周制作一期,由各班轮流负责。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收集新闻、筛选新闻,并推选小主持人参与播报。每天的餐前十分钟是“小主人新闻袋袋裤”时间,也是孩子们最渴望的时间,特别是当自己收集的新闻被录用时,孩子们会兴奋地告诉身边每一个人。自此活动实施以来,老师和家长都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了。

(三)“小主人”体验区

篇4

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幼儿教师队伍。然而这只队伍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珠三角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结果表明,想改行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为57.8%,而年轻教师中想改行的人数比例更是高达66.1%。①据天津师范大学韩映虹介绍,从1998年开始,天津师大共培养了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2000多名,目前一直从事幼教工作的不到1/4。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主体之一,解决好幼儿教师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造成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社会地位不高

1.1 待遇普遍偏低

幼儿教师的收入偏低已是众所周知,这种情况在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中都存在,尤其是聘用制的老师。据了解,江苏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年薪是3-5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年薪平均仅有1-2万。我国现有115.8万名幼儿园教职工,其中90%以上是长期聘用的非公办教师,②即有100多万的幼儿教师生存在体制外,她们与编制内的老师同工不同酬,甚至干的多拿的少,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严重打击了编制外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有研究对福建省沿海部分地区的52所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生存状态作了调查:“36.4%的教师月收入在500元以下,进一步访谈得知,月收入500元以下的教师实际收入仅为二三百元;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教师也大多限于五六百元。”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收入平均每月1000元左右,而幼儿园教师平均每月五六百元左右(无编制教师的工资只有三百元左右)。跟当地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相比,幼儿园教师的收入偏低。③

1.2 专业化程度不高和入职条件低

尽管《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教师的任职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并未”依法”执行。许多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了一些学历较低、也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作为幼儿教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县级城市和农村,许多初高中毕业生走上了幼教岗位,由此来看,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幼儿教师的入职条件低;二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使人们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入职条件较低、经济待遇又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低落的社会地位。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根本在于加强和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入职标准的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政策。”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努力才是关键。幼儿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保障其社会地位。

1.3 大众对教师缺乏理解与尊重

学前教育专业实质上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它涵盖了心理学、儿科学、人类学、社会学、普通教育学甚至特殊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由于学前儿童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其实是动态的、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工作,才能满足幼儿个体的发展需求。然而,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正是由于大众对幼师职业缺乏认识,不能理解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导致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期望很低,相应的对幼儿教师的尊重也很低。  2 保教工作负担过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大

有调查表明,长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是造成幼儿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某些地区幼儿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92%的幼儿教师(下转第107页)(上接第72页)反映工作繁重,责任大,特别是幼儿园多发的小事故很令人揪心。④2005年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34.6%的被调查者反映压力非常大,47.6%的被调查者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相加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82.2%。在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师幼比较大,边远农村幼儿园的情况尤甚。有的幼儿园只有两三位带班教师,一个学前班教师要带三十几个孩子,而且很多学前班的孩子都是混龄的,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很大,40.3%的教师感到工作量偏重或劳累。⑤在另一项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中显示,有80%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负荷比较重。⑥这些调查结果较为全面的显示了我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并且在这种状况已经到了不容乐观的地步。

3 职业倦怠严重

众多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显示,职业倦怠已成为我国教师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我国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倦怠三因子中,情绪衰竭表现凸显,公立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私立幼儿园教师严重。国内一项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2.2%的教师感到压力大,86%的教师出现了轻微的倦怠;58.5%的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倦怠;29%的教师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倦怠。该调查认为,有关教育部门与学校须立即采取措施来缓解和预防教师的工作倦怠。

针对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的现象及其原因,应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儿教师严重流失的状况有所改善:

首先,要积极制订并贯彻相关法律,明确并保障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等”。

其次,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特别要重视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的解决。比如地方政府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可以制订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并负责解决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等,以确保其生存权。

最后,要严格遵循《幼儿园管理条例》,健全并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聘任制度和职务制度,落实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的权利以确保其发展权。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优质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解决了幼儿教师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保障幼儿健康均衡发展。

注释

①②④杨宁.让幼儿园教师也能工作生活的有尊严.学前教育研究,2010(5).

③⑤唐海燕.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07(1).

⑥唐海燕.影响农村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学前教育研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