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1-08 09:17: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产业调研报告

篇1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年以来,我镇共引进**厂、**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至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工业方面

1、引进项目品种较单一。目前我镇引进的项目以****冶炼为主,品种单一,且大多数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厂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二是项目用地征用难度大。除了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目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目用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方面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水平低、素质差,且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人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金不多;从发展水平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小打小闹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资金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篇2

村位于镇西北部,与县镇毗邻,通至镇的洋(坪)百(福)公路横穿其中,被称为县的北大门。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486户,1739人,耕地面积1762亩,劳动力984个(村内办有柑桔打蜡厂,占地面积15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主产柑桔。目前可实现年产柑橘4000吨,销售收入300万元,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

二、存在的问题

在去年蛆柑事件发生以后,柑橘销售形势急转直下,该村柑农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整个柑橘产业陷入困境之中。

(一)消费者信心有待进一步恢复。去年蛆柑事件发生后,由于受短信和网络爆炒蛆柑影响,同时消费者对柑橘大实蝇危害的基本知识的不了解,导致人人谈橘色变,消费者恐慌心理严重。虽然后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消费者恐慌情绪逐渐消除,但预计今年柑橘销售初期仍会受到影响,消费者信心还有待进一步恢复。

(二)柑农种植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柑橘收入在该村是大部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受去年蛆柑事件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部分柑农害怕今年柑橘价格和销售会出现更大困难而造成损失,导致情绪很不稳定,正处于观望期。一是已到修枝、追肥时间,可在田间忙碌的人员却非常稀少。二是由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更增加了柑农心理负担,不少柑农已调整和正准备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柑橘种植面积。

三、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柑农的稳定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柑橘种植、销售工作的领导,组建专班,落实专人负责柑橘种植、销售工作,同时建立柑橘销售应急预案;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奖励种植、销售大户,促进柑橘种植、销售;三是大力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柑农的思想工作,解除柑农的思想顾虑,恢复柑农对市场的信心。

(二)进一步优化柑橘特色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村两委要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大力抢抓各种发展机遇,开发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投资320多万元的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做好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管,切实将实事做实、好事做优,创造优质、高产、高效柑橘园区。二是组织村民筹资投劳硬化通村通组通户水泥路面,使水泥路面延伸到全村的每一个柑橘种植园区,为外地客商贩运柑橘提供便利条件。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柑橘特色产业。村两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好土地和技术两种资源,努力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致富力量。一是着力壮大柑橘特色产业规模。要通过积极宣传引导、政策扶持、资金帮扶、优质服务,效益比较等办法,努力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要在目前柑橘总面积3600亩基础上有新突破。二是奋力培育柑橘科技示范基地。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筹资方式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分户经营”的管理模式,不断投入开发资金,在已建成的村平头山柑橘科技示范基地基础上,将基地面积从目前的400亩扩大到500亩。

篇3

我县物流业受交通条件限制,虽然起步较晚,但,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发展前景。

修水物流市场活跃。现有20家企业落户物流园区,其中3家已经注册为正式公司。大量个体运输户,承担着商贸、工业物流运输任务。许多经销商、商和批发商成为货物配送中心,集批发、销售、物流于一体,仅副食品行业拥有配送车辆300多辆;“五丰”干货每天有6条专线给乡镇送货上门,县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并且向周边县乡辐射。10多家国内知名的快递公司在修水设点,主营小件货物配送,成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星物流商贸城坐落在在良塘新区,占地面积140.6亩,规划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设立了六大功能区,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建了规模可观的服务平台。

物流管理日趋完善。2013年4月,修水县物流办成立,建立修水物流网站,为工业园区136家企业安装物流软件,初步实现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货源信息对接,与物流企业签订了协议书,实现契约化服务。基本形成广州、义乌两条物流专线,设立南昌中转线,政府分别给予资金扶持,或争取贴息贷款。2013年9月,修水县物流商会成立,实现物流企业管理自治。

然而,修水的物流业毕竟处于初始阶段,经营规模小,企业分散,竞争力和融资能力弱,大多数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经营状态,抵御风险能力差。由于供货商销售体制带有区域性,服务范围被限制在县内,向周边县市辐射受到阻碍,外地市场占有率仅有10%。

修水远离大中城市,运输线路长,工具单一,主要靠汽车货运,成本仅次机。进出货物不均衡,进的多出的少,70%车辆放空出去;简单的直线运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缺少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没有形成物流网络,无法产生物流集聚效益。

物流管理粗放,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比如中途加价,送货不到点,货物积压造成损失,货物损坏拒绝赔偿,旺季任意涨价等现象,挫伤了消费者的积极性。由于经营不善,迫使部分商贸企业选择中转方式,或者选择社会车辆和过境车辆带货,这种物流方式竟然占到整个物流市场的50%,对物流业产生巨大冲击。

物流园远离城区,没有设置公交车站,无形中抑制了消费需求,减少了单件、小件物流量,加上园区场地租金偏高,也相应提高了经营成本。

许多因素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突破这些障碍,就能为物流业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修水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处于三省九县的中心地带,高速路网逐渐形成,铁路线正在向修水方向延伸,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又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因此,我建议以建设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为总体目标,在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的格局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把修水建设成为三省九县物流高地。

篇4

1 蚕桑产业发展状况

宁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自1991年7月开始试验、示范、推广种桑养蚕,至今22年。1992年发展桑园面积200.6亩,2004年种植桑园面积达8559亩,发种4109张,产鲜茧154.6吨,属历史最高。

“十五”期末,全县种植有效桑园面积4194.7亩,分布在7个乡(镇),21个村委会,2372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5%。累计发种11,580张,产鲜茧404.9吨,实现产值1215.9万元。

“十一五”期间,由于大力开发烟产业及其他生物产业种植,烟、粮、桑、经等产业争地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挖桑弃养现象突出,到2012年末,全县有效桑园面积2040亩,分布在6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分别在勐先乡和平、先胜、雅鹿、宣德、谦乐、安宁6个村;德安乡恩永、石中、永顺3个村;普义乡普治村;磨黑镇庆明村;黎明乡团山村;梅子乡民乐村。种桑农户418户,养蚕农户408户,养殖蚕张1535张,鲜茧产量54.03吨,鲜茧产值182.63万元。重点扶持培育重点户131户,其中:种植桑园3~8亩、养殖蚕种4~12张有123户;种植8亩以上、养殖蚕种10张以上有8户。年收入1万~2万元有41户,3~4万元有8户,4万元以上有1户,年最高户收入4.23万元,亩产值最高达0.472万元。每张蚕种扣除生产成本纯利润510元左右。

2 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问题

2.1.1干部认识问题

部分干部对产业整体思路理解不深刻,对生产过程了解不全面,对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甚至置之不理。导致信心不足,决心不够,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布局不合理,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没有一个乡(镇)作出过蚕桑产业规划,由于利益和任务驱动个别乡(镇)动员桑区挖桑种烟。出现极少有宣传种桑养蚕的,即便有也是履行职责而已,不抓落实。

2.1.2群众认识问题

据对5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6个村民小组167户走访了解调查调研。群众有四种认识,一是22%农户种桑养蚕多年,已掌握技术,有收益,不愿挖桑改行,坚持巩固发展;二是31%农户认为只要蚕茧价格随行上升,种桑养桑稍加扶持,加以扶管,决不放弃;三是27%农户有“等、靠、要”思想,只要政府能出台落实像种烟那样的扶持政策措施,能投资修路、挡坝,有资金扶持,可以种桑养蚕;四是20%群众对蚕桑产业全过程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绝对不种桑养蚕。

2.2 产业问题

经过22年种桑养蚕生产发展,蚕桑产业存在较多问题,但集中起来受五个方面的因素牵制。

2.2.1受传统产业的牵制

受水稻、玉米、小麦及其他经济作物等相对稳定收成影响,对种桑养蚕发展前景,比较效益了解不多。

2.2.2受劳动力投入的牵制

多数边远山区老弱病残者留守家中,中青年外出打工或外出做其他产业,城镇坝区壮劳力忙于建筑业,发展短平快产业,加之蚕桑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农村缺劳力。

2.2.3受烤烟产业的牵制

众所周知,烤烟受国家政策的双控,有政府做支撑,财政资金做保障,投入资金多,激励机制活,财税贡献大,扶持措施强,种烟劲头足。反之,蚕桑投入资金少,扶持措施少,没有活机制,激励办法极少,以致种桑养蚕没劲头,得过且过、抵制思想较严重。

桑园高产、效益高的地方基本属于烟田整合范围,种烟喷药后影响蚕生长发育,甚至中毒,导致烟、桑相互争地、争环境矛盾加剧,挖桑弃养现象十分突出。农户种1亩烤烟,产值在2500~3200元之间,种1亩桑,产值在2410~2800元之间,烟、桑平均亩产值效益接近,但扶持措施相差大。

2.2.4受发展挫折的牵制

蚕桑种了挖,挖了种,反复折腾,部分桑农丧失信心,出现丢荒现象,部门、企业投入扶持不足,加之4年连续干旱,没有多余资金修沟挡坝,给种桑养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2.2.5受龙头企业投入的牵制

公司出现“只要马儿跑,不给马吃草”、“只要蚕生茧,不管蚕死活”,佳浩公司一统普洱市蚕桑产业,投入资金、技术、人力少之又少,基本见不到总公司人员下基层进农户指导服务,科技人员也从未有走出去培训学习的机会,导致农户及基层推广人员丧失信心,看不到种桑养蚕的前程。

2.3基础设施问题

目前,桑田规划达不到科学水平,受生产规模限制,连片种桑面积小、地块分散,不利于集中建设桑园道路,修建配套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建设蚕房难以回收成本,出现“等、靠、要”扶持资金建设蚕房,无扶持资金不建房,出现专用标准蚕房,小蚕共育室、蚕种催青室、大棚养蚕房建设满足不了养蚕需要;导致技术指导,生产管理,生产资料、劳动工具等生产要素未能有效流通和科学配置,种桑养蚕效益难显现。

2.4技术问题

2.4.1规模小,资金缺乏

蚕桑生产规模不大,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比较困难,县财政安排不出蚕桑技术推广专项资金,新技术推广难,难以做到技、物有机结合,新技术到位率低,综合防疫不力,没有有效控制蚕桑疫病、病毒病、脓病等重大疫病危害。桑园预防、养蚕技术,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不到位,难以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2.4.2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不到位

从调研情况看,种桑养蚕技术普及不够理想,多数桑农对种桑养蚕技术掌握程度欠缺,普遍存在桑园管理滞后,桑叶质量低下,桑叶利用不足,蚕苗喂养粗放,蚕茧等级不高一系列问题,极大制约了蚕桑产业发展。

2.4.3技术力量配备不足

目前龙头企业只有5名蚕桑技术辅导员,县蚕桑办9名干部职工中有5名半路出家事业编制人员,年龄超过48岁,没有系统学习过种桑养蚕技术,没有外出学习机会,这些人员只能算技术熟练工,除承担技术指导外,肩负发放蚕种、收购蚕茧、发动宣传种桑工作,难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其余4名为公务人员。

2.4.4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要求

宁洱县种桑养蚕农户较少,对种桑养蚕农户的培训和上门指导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但依靠原有的方法、原有的人员,培训指导服务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地全面覆盖全县种桑养蚕农户,迫切需要改进方法,普及种桑养蚕常识,不断更新技术知识。

2.5蚕种订购发放有疑问

养蚕农户多数反映,龙头企业提供的共育蚕种,死亡率较高,出现质量问题,脓病病蚕率最高达6.3%,给桑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发放蚕种随意性大,实际领取到的蚕种数量少于订购数量,出现有时订购一张蚕种,实际只有0.8张左右;单位蚕种数量较少,蚕种数量计算困难,单张蚕种数较以往有所减少。

3 发展宁洱蚕桑产业对策与思考

根据市、县“十二五”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宁洱蚕桑产业发展以现状和主要问题,特提出三种对策与思考,供参考。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创造效益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高对蚕桑产业认识,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不折不扣抓蚕桑产业发展,建立宁洱蚕茧生产基地县。

3.1.1明确目标,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发展

各级政府拿出资金、人力、物力,以开展蚕桑产业“1、2、2、4、8”工程建设为目标。即:建立1万亩基础桑园,养殖蚕种2万张,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达40kg,鲜茧产量800吨。在勐先、德安、普义、梅子、黎明、磨黑6个乡(镇),选择和平、先胜、雅鹿、宣德、谦乐、安宁、恩永、石中、永顺、普治、庆明、团山、民乐等13个村民委员会进行重点发展,从2013年起,选择优势区域,高起点、高标准每年新建高产优质桑园1600亩以上,力争到2017年建成新桑园1万亩,年养殖蚕种20,000张以上,达40kg,鲜茧产量800吨,实现鲜茧产值2000万元以上。推动此项工作一是要科学统筹,系统规划,制定中、长期规划,对种植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相关配套措施等进行统筹安排,明确目标和方向,要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二是实事求是,有序推进。

3.1.2为完成目标任务,重点实施十项工程

(1)强村大户工程建设。以培养蚕桑示范大户为切入点,以建蚕桑专业强村为突破口,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采取面上扩大、点上扩张,培养大户、整村推进和综合配套等措施,全面提高亩桑产叶量、亩桑产茧量和优质茧比例,增加蚕农收入。到2017年,培养桑园面积6亩以上、平均亩桑产茧量120kg以上、年鲜茧产量720kg以上的蚕桑示范大户50户;建设桑园面积100亩以上,平均亩桑产茧量100kg以上,年鲜茧产量10吨以上的蚕桑专业强组12个;建设桑园面积500亩以上,平均亩桑产茧量100kg以上,年鲜茧产量50吨以上的蚕桑专业强村1~3个,培养一大批强村大户典型。

(2)新桑园建设。加强对现有2040亩桑园改造和管理。从2013年起,选择优势区域、高起点、高标准每年新建高产优质桑园1600亩以上,力争到2017年建成新桑园1万亩,确保新桑园每亩产叶量达到1500kg,产茧100kg以上。

(3)中低产桑园改造。从2013年起,每年改造400亩,通过良桑嫁接改造,老树更新复壮、缺塘补株、改土、改水等措施,使现有2040亩中低产桑园达到亩桑产叶量1500kg、产茧100kg以上。

(4)小蚕共育室建设。按每30亩桑园配套建设一个100m2的小蚕共育室。到2017年,计划建立200个。

(5)大蚕房建设。按照1亩桑园配套建设10m2大蚕房,确保养蚕设施配套、产量高、质量优。积极探索和改进大棚养蚕。

(6)清毒设施建设。按每户3亩桑配套修建一个消毒池和购置一台消毒机具,确保消毒到户,全面彻底。

(7)蚕种催青室建设。围绕桑园分布情况,按每建设1万亩,扶持配套一个100m2的蚕种催青室,到2017年新建1个蚕种催青室。

(8)桑水工程建设。在山区和干旱地区,大力开展以集雨为主的小水池、小水窑、小引水渠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

(9)推广桑园间作套种。因地制宜,适时适度科学,推广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10)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一要稳定和完善县、乡镇)、村组(蚕桑辅导员)三级蚕桑技术推广机构,负责对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和宣传引导,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维护鲜茧收购市场秩序;二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重点解决优良桑、蚕品种选育推广、桑蚕病虫害综合防控、标准化省力化科学养蚕、桑园间作套种复合经营、蚕桑副产物开发利用、丝绸精深加工、新型蚕药和蚕机具的研发利用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三要加大蚕桑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对桑农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提高桑农的科技文化素质,使每户桑农至少有一人能熟练掌握种桑养蚕的技术操作规程。

3.1.3 实现以上目标应采取五条措施

(1)加强示范带动。建立一批蚕桑示范基地、蚕桑专业村、养蚕专业大户,使农民看有基地、学有样板。

(2)搞活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在蚕桑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是蚕桑产业化体系的核心,是蚕农进入市场的载体,龙头企业大力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盘活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效益。进一步开拓蚕桑茧丝及副产品市场,搞精深加工发展路子,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稳步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

(3)健全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一级、健全乡一级、延伸村(组)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蚕桑专家和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蚕桑推广服务体系,采取聘用制、工资专户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

(4)促进科技推广。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第一线技术力量,加强蚕桑技术培训,实行品种优良化,桑园管理科学化,养蚕技术规范化、消毒防病制度化,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推广大棚养蚕、省力化养蚕等技术;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生产场所限制等矛盾,提高经济效益。

(5)强化领导作用。加强领导是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加强领导机构力量,实行县乡领导,单位挂点扶持蚕桑基地制度,把蚕桑产业的发展列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内容,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对养蚕建房用地,苗木供应等给予适当扶持,改进宣传栏、宣传单、墙报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优惠政策,开导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生产。加强蚕种统一供应管理和蚕茧市场管理,维护蚕桑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3.2稳步发展蚕桑产业

篇5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三)经济运行

(四)招商引资

(五)规划修编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95个,再谈项目只有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房地产也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大幅降低,减低38.7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二)

一、李庄乡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制定了专门的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特别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年来,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铝工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因此未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年底,**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单就我乡铝工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年底至**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铝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铝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

5、园区内企业存在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缺乏竞争力。

六、对策和建议:

1、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更多铝加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规模,健全产品类型。

2、进一步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3、全力以赴搞好园区建设,同时加强对园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力争为落地企业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篇6

**县毗邻广东连州市,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之称,三条二级出省跨境公路和建设中的“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全县辖15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6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县按照“农业建基地、工业建走廊、城镇造亮点、事业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和工业强县),全面推进“六新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市建设、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20xx年1-11月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792万美元,同比增长32倍,排名全省县、市第三位,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县行列。

一、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该县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较快,创造了倍受省内外关注的“**现象”。 一是发展较快。该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目前有进出口实际的加工贸易企业5家,分别是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并有小型或家庭式作坊的(一家一厂)毛针织加工企业400余家,(这些家庭式作坊企业主要是代东莞企业加工)。和双峰的针织产业、邵东的箱包、牛仔服产业有点相类似。其中台湾承阳针织有限公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县的85%,其它四个公司占15%左右。二是带动性增强。加工贸易带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县城常住人口由20xx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扩容提质,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9月份以来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县的**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依存度非常高。一是400多家小型或家庭式毛针织企业主要依赖广东、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广东或东莞企业吃紧,这些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也就只能出现部分停产或关门。近三个月来停产30%左右。二是我们走访了该县的5家自营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其中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有限公司属毛针织企业,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属于制鞋企业、承阳针织和协威鞋业是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其它三家是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根据承阳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生产主管介绍,该公司是进料加工企业,与来料加工企业和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不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备织片、前后整、印染、漂洗、包装、出口等完整的毛针织工艺流程,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定单有所减少,二是货款回笼时间较九月份以前滞后,三是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公司董事长吴森尧认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沿海大批毛纺织企业和本县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部分倒闭,对他们这样大型的毛纺织企业反而是一种机遇。一是招工不成问题,二是下半年该公司“逆式而上”又新建了三栋厂房,计划在市场回暖时扩大生产,做大做强。香港丽宏针织有限公司更是形势很好,定单和生产正常,要扩大生产主要是流动资金问题。银行贷不到款。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是制鞋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已逐步趋向稳定。

三、建议及对策

金融风暴给加工贸易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部分原材料一路下跌,利用这一机会增加进口,加工后再销往发生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可获得更大利润。主要建议及对策如下:

(一)、树立信心,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采取灵活结算方式,合理规避汇兑风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改变结算方式来应对汇率风险。在进行货币结算时,应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设置浮动价格或增加保值条款,或尽量选择坚挺的货币。参加信用保险等措施,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保证贸易正常进行和安全收汇。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该县毛纺织和鞋业销售集中在美欧国家, 市场过于集中,回旋余地就小,也潜伏一定的风险。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俄罗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 兴市场。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要实行“以质取胜”战略,实现出口商品由一般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产品的转变,把产品升级换代作为扩大出口的突破口,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

(四) 、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重组 形成有规模的大企业。

篇7

各县在发展产业园区上也作了很多努力,但受2003年清理整顿开发区影响,各县总体上尚无一个地域清晰、规划与产业布局明确、管理独立科学、基础设施配套、组织架构健全的产业园区。因此,发展产业园区,对以“工业强市”推动突破发展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定要在深化市情、县情认识基础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发展产业园区措施

要使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

一要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优势;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产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中间投入;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二要高标准规划。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长效性,要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入手,把园区规划与提升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类实施。规划要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要素有机整合,并保持其严肃性和连续性;产业布局要密切结合自然禀赋,紧紧抓住绿色能源、××丝绸、富硒食品、金州矿产、秦巴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根据各地最大优势进行产业区划,明确主攻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三要企业化运作。产业园区建设关键在融资。我市财力匮乏,无法承担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破解融资难题。可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立投资建设公司(与管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作为投资主体向金融部门贷款,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合作,也可引入外资或民间资本,并应大胆探索发行建设债券、bot、bt和基础设施收益资产证券化等全新融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启动初期必须运作好土地资源,严格执行投入和产出最低标准,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实行滚动发展。

四要大力度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积极有为、亲商护商的投资氛围,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以“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无障碍”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入园。党委和政府应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依靠项目的理念,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要大力引进产值规模较大的“短、平、快”项目和能加强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限制高能耗、粗加工、投资强度小的项目入园。当前特别要抓好两个大型火电、铅锌选矿、大型水泥、生物能源、食品及饮料深加工和载能工业等项目。

五要全方位扶持。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扶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明确“企业唱主角,政府造环境”的定位,既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事事都管,要恪守制定政策、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以及加强信贷、税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调控和指导的本分,努力创造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克服发展产业园区的误区

我国产业园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避免如下误区:

篇8

2.发展需求旺盛。年,全国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300美元,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3.发展条件优越。“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交通将呈现网络化、高速化、无缝对接的发展趋势。我省将依托交通网实现与国内主要客源市场的无障碍对接。京港澳、大广、二广、连霍、宁洛、沪陕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贯穿我省全境,高速公路网络日趋完善,我省将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和城铁架构,将形成连接北京、西安、武汉、徐州、济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至、、、、、、、济源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的贯通,将形成覆盖3000—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涵盖1.5—2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形成。另外,至首尔、台北、香港、新加坡、泰国的直航常态化和新郑国际机场的扩容将促进我省的国际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我省的游客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大西北、大西南的重要城市实现空中对接,将形成两小时旅游圈。

4.发展机遇难得。旅游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导产业,是扩大内需的主导产业。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41号),确定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对旅游产业的定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省把旅游产业作为实现中原崛起、振兴的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来培育,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导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来打造。“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将进入黄金机遇期。

(二)面临的挑战

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现象突出。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知名旅游品牌不多,龙头企业不强,部分景区、星级饭店经营机制不活,应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推向市场,应该改制的没有改制到位。

旅游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省旅游信息化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投入少、应用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信息服务基础薄弱,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旅游人才支撑力不强。全省旅游人才数量少,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特别是中高级旅游人才极为缺乏,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资金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主要产业要素培育不充分,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配套,购物、娱乐、餐饮等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效益低,总体处于“门票经济”阶段。

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较弱。集散功能不完善,缺少为散客服务的咨询、标识、食宿、购物、娱乐等完整的服务体系。

客源结构不合理。国内客源主要依赖省内与周边省份市场,境外游客比重偏低。游客以观光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综合经济效益差。客源波动性大,节假日热,平时偏冷。区域旅游整合不足。旅游景区(点)布局分散,整合不足,缺少“航母”,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弱。

篇9

从调研____产业建设情况来看,我县____产业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____产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快____产业建设步伐。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收缩战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____标准园建设、____品改低改重点集中到峒河沿岸、交通便利、果农生产积极性高和基础条件好的乡镇,由过去的全面推进变为重点突破,逐步打造峒河、沅水“两水”沿线1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优质____产业区域,实现____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向重点乡镇集中,向配套设施和基础条件好的地方集中,提升____产业区域化整体实力。

(二)优化品种,注重质量。把标准园、品改园、示范园作为____产业升级的重点工程来抓,提升产品质量。一要优化____品种结构,实施区域化生产和基地化建设。扭转品种单一,发展一些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实施基地化建设。二要强化技术服务,对培管进行全过程指导,采取三联一帮一送,组织技术人员办点示范。三要抓好品改、低改,推进品种向多元化方向、高质量方面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四要强化产品的保鲜、贮藏和加工等环节,实现____产品的产后优质和保质。

篇10

**水晶资源丰富。全县有二分之一的地域储有水晶、石英,贮藏量分别约有25万吨和3亿吨,其中水晶年开采量400吨,占全国的半数以上,并且品质优良,含硅量高达99.99%。建国初,国家对**县的水晶资源及其开采和利用工作非常重视,从1953年起就委托供销社为国家代收购水晶,最高年收购量达到652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充分用水晶及硅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水晶加工及硅系列产品加工业,使之逐步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九十年代初,全县大中小水晶加工企业高达2000多家,一度涌现了全民经营水晶热潮。目前,全县水晶及硅资源加工企业有500多家,其中固定资产过千万元的企业10余家,**年实现产值达1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形成年产500万件水晶工艺品、2万吨硅微粉、1.5万吨水晶砂、0.85万吨石英拉管、0.3万片晶体片、近亿只石英玻璃灯具的生产规模。硅资源加工龙头企业**县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近几年来注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发展更是迅速。预计到2005年,该企业年产值可达2亿元,利税总额5000万元。到2008年力争“太平洋石英”成为国际石英管行业的知名品牌。

**县水晶及硅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水晶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重要支柱,**年水晶及硅资源系列产品加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水晶制品的出口也促进了**县对外交流,提高了**知名度,目前仅水晶及其制品的进出口额已超过人民币1.5亿元。水晶产业不仅加快了全县工业化进程,也带动了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季节性从事水晶及石英开采、加工、销售的人员达10万多人,其中常年从事水晶产业的达到2万人以上。水晶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硅资源及水晶加工业,已被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发展的苏北区域支柱产业之一,**县先后被国家和江苏省列为“星火区域支柱产业”和“江苏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二、问题

虽然已经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一定的经营规模,但作为一个产业,**县水晶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企业规模不大,缺少龙头企业。在全县500多家水晶及硅系列产品加工企业中,除“福东”、“太平洋”、“**硅微粉”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外,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为数不多,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特别是水晶工艺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超过100万元、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寥若晨星。它们大多维持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状态,资本构成单一,经营规模弱小,企业管理简单,很难在现代商战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较少。这个问题突出反映在水晶工艺品加工企业中。由于工艺、设备落后,新产品开发滞后,**县水晶工艺品的种类一直维持在90年代初的状况,除雕刻品、观赏石、水晶画等少数品种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外,当家品种(主要是首饰、眼镜)的附加值不高,价格远远低于90年代初的水平。天然水晶项链的售价过去每条在300元左右,现在只有几十元。水晶工艺品生产及销售利润大幅度下降,并且工艺粗糙,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是造成水晶工艺品加工业萎缩的主要原因。

3、受原材料制约,产业化经营道路艰难。**县水晶工艺品主要以天然水晶为原料,由于天然水晶是不可再生资源,供应量越来越少,且价格越来越高,使天然水晶工艺品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同时,天然水晶工艺品除首饰、眼镜等少数附加值不高的品种外,其余品种很难实现规模化、成批量生产,雕刻品、观赏石等可以说件件都是孤品、绝品,其主要用途为收藏、观赏,很难实现大众消费,再加上文化底蕴的不同,外商对收藏、观赏类产品根本不接受,我们认为是稀世珍宝,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这也是**县水晶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吸引力的主要根源。原材料的制约,使**水晶工艺品既不能实现大众消费,又不能走上国际市场,不可能实现产业化经营。

4、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恶性竞争现象严重。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严重损害了**水晶的品牌形象。**县水晶、石英的储量虽然丰富,但可供开采的不足总储量的十分之一,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也许二三十年后,**县地表很难再挖出水晶或石英。在开发利用水晶资源过程中,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普遍存在资源的不当开采,而价格的恶性竞争,更加剧了资源浪费。**县的石英拉管占国内市场70%以上的份额,按说完全能够形成垄断性经营,从生产数量到销售价格等都可以进行宏观调控,而实际情况是各个生产企业各自为阵,相互压价,有的为抢占市场份额,已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碘钨灯的市场价格曾经是20元/支,而**人到外地的推销价格只是三五元钱。水晶工艺品的价格更是令人咂舌,一条水晶项链有时只卖几块钱,如此低价位使外地游客在水晶城不敢轻易买东西。**水晶的品牌形象正在受到损害。

三、启示

在**县水晶产业特别是工艺品加工业由兴盛走向萎缩的同时,外地一些不产水晶地方的水晶工艺品加工业却蓬勃兴起,有的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广州荔湾广场是一个水晶工艺品专业市场,规模仅次于**水晶城,但交易额却是水晶城的几倍。他们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深圳、汕头、广州等地上百家水晶工艺品加工企业为支撑,吸引着国内外上千家经营户进场经营,许多国外水晶工艺品的生产企业在此设有处,其经营规模、产品档次远远高于**水晶城。目前,水晶城50%天然水晶工艺品来自荔湾广场,与之相比,水晶城无优势可言,这是许多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客商不到水晶城进货的主要原因。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浙南小县,其人口及占地面积仅为**的三分之一。他们从1995年起发展水晶玻璃工艺品加工业,短短几年时间,产值超过10亿元,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450多家,从业人数逾10万人,其中外来打工人员近5万人,有三四个乡镇家家户户生产水晶工艺品。浦江的水晶工艺品在很短时间内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已成为我国水晶玻璃工艺品的重要出口基地,国内100多条日用玻璃原料生产线被该县的企业买断。**年10月,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在该县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水晶玻璃博览会,为国内外水晶玻璃行业提供直接的信息、技术交流与商品交易的平台,对于促进该县工艺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同志亲笔为该县题词:“书画之乡,水晶之都”。目前,**水晶城60%以上的玻璃工艺品来自浦江,这些产品大都是出口不合格的,其销售量直线上升,已占水晶城玻璃工艺品的30%以上。

我省的宝应县水晶玻璃业发展也很快,各类水晶玻璃加工厂星罗棋布,销售过千万元、上规模、成气候的加工企业就有十几家,也是我县水晶城重要的货源基地。

反观泱泱“水晶之乡”,现实如此:天然水晶销售规模我们不如广州荔湾广场,水晶玻璃生产规模我们不如浙江浦江。相比而言,阻碍**水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一是观念陈旧,抱残守缺。在“水晶之乡”的盛名之下,一些人往往认为言水晶必言天然,言天然必称**。这本无可厚非,但国际公认的水晶工艺品不仅包括天然水晶、合成晶,而且包括熔炼水晶、玻璃等。就是那些被某些人嗤之以鼻的玻璃蛋子,使奥地利施华洛奇公司这个百年老店长盛不衰,使浙江省浦江获得“水晶之都”的美誉,还支撑着水晶城销售的半壁江山。实践证明,水晶玻璃在实现产业化方面比天然水晶要容易得多,它原料充足,工艺简捷,便于成批量生产,其产品美观、漂亮,用途广泛,价格实惠,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外商一个定单就是几万件、几十万件甚至上百万件,天然水晶是根本做不到的。如果我们始终固守天然水晶这个阵地,不去拓展其它领域,势必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二是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没有信息的引导,没有技术的支撑,企业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我们相对于浙江、广东而言,在收集、反馈、利用信息上是滞后的。在技术、工艺、设备的更新上企业又缺乏应有的重视或舍不得投入,小进则满,小富则安,以至于**的水晶工艺品多年来一直是老面孔,档次低、工艺粗糙、品种单一、款式陈旧,最后不得不拾别人的残羹剩饭、进别人的货来充自己的门面。

三是加工业严重滞后。**确实有不少的人从事水晶经营,很多人也因此而发了财,但做水晶工艺品的人没有卖水晶工艺品的多。浦江县当地居民及外来打工近10万人从事加工业。正如一位市领导所指出的,**是水晶资源天然王国,但还不是水晶加工的天然王国。**水晶城是在千家万户磨制项链声中诞生的,如果没有一大批加工企业作为后盾,很难实现长期繁荣。

四是政府在宏观调控、引导、扶持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力度。长期以来,尽管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发展水晶产业可以带来的集聚效应,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很理想。

四、对策

发展水晶产业是**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如何进一步推动水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摆在**人面前。**县发展水晶产业的总体思路应以建设全国性水晶及其制品集散中心为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引进新技术、优秀人才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革新传统工艺,优先发展加工业,调整企业的规模与结构,大力培植建设一批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基地,精心打造**水晶品牌,强力推进水晶产业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立足优势,扬长避短。一要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的水晶、石英资源虽然有限,但别的地方无法可比。只要我们管好用好手中的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就一定能够在国内外同行中独占鳌头,长盛不衰。二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经过近20年的经营,在**水晶行业中发财的大有人在,其中不少人有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愿望,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够将他们积累的资本激活起来,投入到扩大再生产当中去,为**县的水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三要发挥成熟市场的优势。水晶城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以上,他们都是冲着“**水晶”这块“金”字招牌来的,说明**县水晶制品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水晶”就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四要发挥人才优势。**县有着加工水晶的传统,多年来,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水晶加工人才,不论是生产工人,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能适应水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五要发挥规模优势。在工艺品加工方面,已经形成了天然晶、人造晶、玻璃等几大系列产品,虽然产品品位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水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在硅系列产品加工方面,围绕“粉、管、灯、片、纤”五大领域,初步形成硅微粉、石英拉管、石英玻璃原料三大生产基地和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石英玻璃灯具两大加工中心。这些都有是我们发展水晶产业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水晶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规则。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全社会要树立强烈的资源有限意识、资源保护意识、资源合理利用意识,反对急功近利,反对资源浪费。不论是制定发展规划,还是制定行业规则,都要充分体现这一点。通过制定水晶产业的发展规划及行业规则,以明确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调整人们的投资及经营行为,加强保护与扶持,取缔不正当竞争,切实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对水晶石英开采、硅系列产品加工、销售应该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企业的资产规模、生产经营规模、工艺设备、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发证,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弱势企业,鼓励大企业兼并、收购或坚决实施关停并转,从严制裁对无证经营或低价倾销行为。

3、招商引资与激发民营资本双轨并重,积极兴建**水晶加工科技园区。加工业发展滞后是**县水晶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兴办水晶加工科技园区,把零散的加工优势集中起来,同时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大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强化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导和推动水晶加工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有市无厂”问题,应对加入WTO及**水晶走上国际市场的需要。政府对加工科技园区应加大扶持力度,从厂地、税收、信贷、规费等各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坚持招商引资与激发民营资本双轨并重,在抓好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发挥本地民营资本的作用,鼓励民营资本进园投资兴业。凡是进园办厂的企业,不论“外资”,还是“内资”,做到一视同仁,内外无别,外地客商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本地投资者一样能够享受。

篇11

20XX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其中将杭州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列为我市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由杭州的地方性战略升格为国家级战略,历史机遇倏然而至。但是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待改善。

近年来,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因素,区域性文化差距及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从资产上看,20XX年末,萧山、余杭及五县市(以下简称县域)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资产450.15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23.5%;从收入上看,县域全年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410.34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28.2%;从从业人员上看,县域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从业人员为9.6万人,占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34.2%;而20XX年萧山、余杭及五县市实现gdp总量达3057.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51.4%,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不相适应。

而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县域丰富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鉴于此,农工党XX市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特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参加,以五县(市)为重点,围绕创意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古村落等三个方面对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分析我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我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杭州文创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和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1、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以文化创意来升级产业,即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双重力量来创新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是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将不断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对发展文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在当代,经济奠基文化,文化拉动经济,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要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2、融合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对于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文化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科学技术、产品载体、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杭州在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尝试以各种形式挖掘开发各种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出了竹木文化产品、丝绸文化产品、茶文化产品、湿地文化产品等等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意良渚基地、千岛湖姜家风情文化创意基地的建设等等开启了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的实践。但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多层次,我市的这些实践仅仅停留在单一层次中,真正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3、弘扬生态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过程中,一些地区常常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商承包经营大规模的土地。工业化、规模化的布局和思维,一方面造成了生态资源的破坏和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原生态的人文环境,使得鲜活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俗风情逐渐丧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强化以自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多元目标取代单一的经济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的发展,提升人居生活品质。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保护和开发生态文化资源,结合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的建设,弘扬和发展生态文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4、实现城乡互融互动,推进城乡统筹。

当前,东快西慢、东强西弱格局成为摆在杭州面前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实际,出台了《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农村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在农村,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使得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政府要着力思考的问题。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以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为内容,强调城乡互动,通过缔结城乡共生体,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使其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拉长农业产业链、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大有可为。尤其对拉动农村消费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把农民的科技培训、农村的职业教育以及农民的素质培训提升到新的层面,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型农民的培育,以新型农民的培育推动现代农业尤其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农村发展和统筹城乡夯实基础。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一)概念及特征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文化理念、创意智慧和技能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和新媒体手段等多重力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前提,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和创造提升,依托产业运营模式实现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文化创意元素和创意经济效果三位一体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

1、以生态资源为主要创意对象。

不同于其它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以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为主要创意对象,通过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整合提升与创新创造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

2、具有新生态化特征。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于文化创意融合了生态文明思想,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前提,具有新生态化特征。新生态化 (nascent state)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特征。新生态化是指生态文化创意从创意理念到创意产品再到创意服务的运行系统输入了生态的基因,产生出高附加值生态型产品或生态文化服务,实现生态文化传播,实现和谐可持续产业链。

3、富含创意,附加值高。

富含文化理念、创意智慧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特征。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消耗人的智慧,体现的是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根据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应具有文化附加值、科技附加值、服务附加值和生态附加值。

4、产业融合度高。

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它是一二三多种产业的融合,具有多个产业的特征,所生产的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是多知识、多学科、多文化和多种技术交叉、渗透辐射和融合的产物,产业间的界限更模糊。因此,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渗透性。

(二)国内外发展情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率先起步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21世纪初已在全球蓬勃发展。当今世界,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只是一个理念,而是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成为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在荷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成效显著。

日本:日本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多功能致富型的典型特征成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脱贫致富的楷模。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2004年,大分县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美元,不仅在日本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日本着重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等多种功能,使其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德国:德国的社会生活功能型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在满足都市居民的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英国的旅游环保型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源自英国最悠久的工业史。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高度发达的城市化,进而催生了乡村休闲旅游,英国是世界上发展休闲旅游的先驱国家。英国的乡村休闲旅游,至今引领世界农村地域环境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结合荷、日、德、英等国实践,可发现发达国家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成功经验:

1、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并给予多方扶持。荷、日、德、英等国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成效显著,是与各国政府的直接推动分不开的。在日本,一村一品运动是一种在政府直接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德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诸多方案都是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民们直接商定的,并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付诸实践。如慕尼黑郊区实施的绿腰带项目,其中的若干方案,如干草方案、森林方案、菜园方案、骑术治疗项目等都是当地的农民们在慕尼黑政府的直接帮助下开辟的创意项目。在英国,中央政府农村发展委员会自1991年以来明确提出向包括景点在内的私人开发项目提供资金。农业、渔业和粮食部按计划向通过发展旅游使农业经营多样化的农场主提供资助;乡村委员会向改善乡村地区旅游设施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些政策对于推进农业旅游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注重多功能开发。将自然生态资源以及人文生态资源通过创意转化为推动农业与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资本,这是各发达国家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出发点。

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荷、日、德、英等国在本国特有的农业品种及农耕活动的基础上,借助创意构思,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农耕文化休闲生活区及相关文化节庆活动,使农业生产功能之外的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教育等众多功能较好地发挥出来。比如德国、英国的休闲旅游业等都是源自本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创造了多个唯一性的创意产品及活动。

对人文生态资源的利用。各类地方文化资源是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荷、日、德、英等国均以创意产业的思维整合各类社会文化资源,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如风车、木屐、奶酪、郁金香被誉为荷兰四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北方的风车村,人们不仅可以领略美丽祥和的田园风光,而且能够切身体验 17世纪以来的风车文化、木鞋文化、乳酪文化以及郁金香文化。当地的农户们开设了木鞋作坊和乳酪作坊,现场演示木鞋加工及乳酪加工,依托乡村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全方位展示地方文化。

创造多元复合的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出功能。荷、日、德、英等国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始终以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基础,以自然农业生态为依托,以提高农居生活品质为目标。在日本,由政府倡导并推动的通过开展绿色休闲活动、设立都市菜园、建设美丽乡村和优良田园住宅、鼓励都市居民到农山渔村定居或半定居、从事农业劳动体验等城乡交流的活动,使日本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经济生态文明以及自然生态文明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还原当地的社会生态,大力拓展其社会功能。由此所吸引的人流和资金流又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3、产业高度融合,价值乘数效应显著。发达国家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一组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业和衍生产业的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位于产业链价值高端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品牌等)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核心。它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价值。

在荷兰,就花卉业而言,其核心产业是以花卉农场为载体的花卉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荷兰目前有花卉农场1500余家;花卉的支持产业是指直接支持创意花卉的研发、生长以及推介和促销这些产品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农业生产设备公司、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会展、节庆等)的策划企业以及金融、广告等企业。在荷兰,几乎每种花卉都有专门的育种公司,每年进行成千上万个组合的品种杂交,从而造就了高质量的园艺产品。

花卉的配套产业则是指为花卉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培训等。荷兰每年的郁金香花展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花卉的衍生产业是指以花卉文化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如玩具、文具、服装、服饰、箱包、食品、纪念品等生产企业。在整个花卉产业体系中,第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开辟了新的市场,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虽然国内对正在起步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都采取积极支持态度,但尚未有正式的法律法规支持,所以政策驱动不足导致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乏力。目前。土地流转不畅成为制约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瓶颈,亟需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5、培育创意人才队伍。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持续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如果没有建设丰之国学校培养的大批领军人才,一村一品运动可能根本不能够得到普及,更不能够持续几十年。创意领军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和有力保障。目前,创意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把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大任务。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出现了一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典型案例。

四川成都:注重生态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成都XX区依托花卉资源优势,延伸花卉产业链条,推动了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而成都XX区将文化创意要素融入传统农业,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圃及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模式,其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千万元。

厦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为契机,开发出更新的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在南普陀、观音山、鼓浪屿菽庄花园、中山路商业街、园博苑等景点,开辟南音、歌仔戏、高甲戏、闽南皮影戏、闽南语歌曲等表演场所,同时开展保生大帝信仰、送王船习俗、风狮爷信仰、池王爷习俗、中秋博饼等活动,进一步深挖内涵、提升品位、塑造品牌,将经济要素融入民间习俗活动,使这些活动更加深入民众、乐于参与,其中厦门的中秋博饼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其热闹程度、参与程度都超过了春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

乌镇古镇景区: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将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古镇保持了原生态的古朴风格。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旧、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开发创新,为全国首创,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模式。

三、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在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其基本路径为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来发展创意农业,保护利用古村落乡土文化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县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尽管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在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在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五县(市)已经开始了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探索实践。

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千岛湖一流的生态,赋予千岛湖鱼文化的概念,成功跨过品牌渔业发展阶段,把目光聚焦到了文化创意产业上,提出了 渔产业文化化,鱼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以文化改造现有渔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淳鱼艺术品业、淳鱼文化休闲旅游业。在成功地把有形的鱼变为创意的鱼,把吃的鱼转成文化的鱼之后,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从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过渡到文化营销,从传统渔业、品牌渔业到文化渔业的升级转型,逐步建立起了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集养殖、管护、捕捞、销售、加工、烹饪、旅游、科研为一体的完整渔业产业链,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鱼文化创意产业完整了渔业产业链,使千岛湖渔业年经济产值接近5亿元,同时,还带动了当地以鱼为主题的特色餐饮、加工、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发展,社会综合效益高达10亿元。

桐庐民间剪纸:虽然在经过抢救、保护和开发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如何让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草根艺术走入市场,体现应有的经济价值一直都是一个难题。近年来,XX县在探索剪纸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中,通过创新产品、联姻旅游、培养人才三把金剪子做活剪纸文化产业,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金名片注入了更加鲜活的内涵。 一是创新产品。先后举办了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共涌现出6200余件剪纸作品和创意作品。剪纸元素被广泛融入到服装、玩具、饰品、瓷器等领域,并与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实用性、时尚性和科技性,创意与创新成为剪纸创作的主基调。桐庐非遗保护中心(桐庐民间剪纸艺术馆)致力于开发剪纸文化创意系列产品,先后成功开发了剪纸创意茶具、剪纸箱包、多用剪纸贴垫等创新产品。二是联姻旅游。桐庐剪纸借力旅游,开发出风情旅游系列剪纸产品,内容有富春风光、桐庐名人、民间故事、民俗文化等。如民间剪纸艺人华金娟创作的《富春山水》、《江南民俗》,章维勇与王德林联合创作的《潇洒桐庐》、《桐庐风光》剪纸团扇等,既生动地宣传了潇洒桐庐富春山水旅游品牌,又使剪纸形成产业,获得了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在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红灯笼外婆家等特色景区,剪纸产品销售与现场剪纸表演、剪纸艺术体验、剪纸时装秀等民俗活动相结合,使民间艺术走进群众,走近生活,提升了景区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品位。三是培养人才。依托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在劳技、美术课中开展剪纸特色教学,并以此为阵地,传承剪纸艺术、培养剪纸人才。通过书籍、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全方位、多渠道地展示,对广大市民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剪纸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为平台,联合县文化馆、剪纸艺术馆、非遗中心,聘请剪纸名家、非遗 传人、专家教授等开展培训讲座,促进剪纸艺术的普及和技艺的提高,构建剪纸艺术培训基地。

XX市古民居综合保护工程:2007年起,XX市启动了古民居综合保护工程,将新叶古村保护视为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立了市、镇、村三级保障机制,按照基础工程先行、先易后难、从外围入手等要求,基本完成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村庄环境改造,基本完成古建维修和民居改造,初步完成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古村风貌。该景区于20XX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由市国资公司下属的新叶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一)创意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调研,目前杭州的创意农业尚属起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链短,规模经济尚未出现,创意元素融入不多,呈现以下特点:

1、有创意,但缺乏创新。过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模式变成了今天的人有我有的跟风模式。杭州各县(市)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朝着推出特色农产品+开发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的同一方向迈进。大同小异的创意模式,使得由创意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渐缩小。

2、有创意,但缺乏美感。在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区中,人工打造的痕迹明显,天然雕琢的风景不多;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外观改造为主,功能开发缺乏;举办各类农业节日,文化含义不深,商业味道浓厚。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正在日益加重。

3、有创意,但缺乏文化底蕴。临安有吴越文化,建德有农民画,余杭有径山禅茶,原本极富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的各种创意思路,没有得到真正的系统开发。如当人们提到法国普罗旺斯,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片薰衣草的海洋,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浪漫一词,而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创意开发,在杭州目前的创意农业中还少之甚少。

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创意农业认识模糊,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无法确切把握创意农业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定位;未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土地、投融资等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创意人才,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的现状

截止20XX年底,杭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项,有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三批123个项目,XX市级名录249个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有131人被省政府评为省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XX市、XX县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剪纸之乡XX区等8个地区被命名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西冷印社中国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杭州世界级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当前,杭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存在以下问题:

1、保护不够。由于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的变化以及宣传、认识不足和保护手段不够等原因,杭州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面临消失的危险,一些口头文化和传统表演艺术濒临失传,不少民间技能后继乏人。

2、开发不足。对梁祝文化、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经济价值高、产业优势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大;五常龙舟胜会、余杭滚灯、径山茶宴等演艺类、民俗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演艺业等产业结合得还不够深入;利用剪纸、剪刀锻制、竹纸制作、纸伞制作等手工技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产业,利用楼外楼、知味观等传统餐饮老字号弘扬杭帮菜饮食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3、开发不当。还有一些传统非遗项目在不成熟的情况下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破坏性的保护,过分的商业化使非遗项目变成时尚消费品和文化标签,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失去了文化传承意义。如XX市龙门古镇的竹马因旅游服务的需要,由原先的逢年过节才跳竹马,变成了一个经常性演出的常规节目,失去了跳竹马原有的意义,发生了异化。

(三)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

据统计,五县(市)及余杭、萧山两区共有乡土建筑遗产7784处,其中属于宅地民居的有4118处,还有1331处属于坛庙祠堂之类。这些古老的乡土建筑经历了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等多重挑战和冲击破坏,各县、区的许多历史文化镇村惨遭损坏,总体上名存实亡。曾是江南雄镇之首的塘栖古镇,在乡镇城市化过程中不断遭受建设性破坏保存相对完整的龙门古镇、深澳古村、新叶古村等仅存极少;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名人故居,也处在许多参差不齐的新建筑包围之中,文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区、县(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强,使残存的文化遗产碎片被较大限度、较有制度保障地保护下来。但是,还存在着文保单位、文物建筑不适当利用,违反文物最小干预、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定位功利性旅游的商业开发过度变味等问题。

四、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立足本地,加强结合,锐意创新,差异发展

1、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由于各县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发展等差异,各地发展条件、行业分布、发展优势各具特色,要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相统一,对比分析两区五县市与主城区节点的优势与劣势,确定杭州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实现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的全面对接。同时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税收给予倾斜,逐渐形成各县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2、要加强结合。以发展生态文化创意来推进产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风情小镇创建、生态建设、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推动共同发展。

3、要注重产业链延伸。目前我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在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方面有着诸多的不足,因此在发展思路上,应该跳出区域和行业的限制,主动构建主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县域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转移和承接的桥梁,推动产业分工和协作,推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鉴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各区、县(市)比较优势,注重挖掘区域特色资源,通过创意创新,寻求差异发展。各区、县(市)要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古村落等人文生态资源,并对此进行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和创造提升,突出一村一品:村是一个区域概念,强调的是根据资源禀赋和特点,一个区域至少要开发一种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在抢救和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该区域的特有文化点,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品可以是一种产品,也可以是几种产品,既可以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可以是一个民间节庆,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要成为一村一品,应该满足几个条件:最能体现当地优势;最能占领消费市场;质量优异;经济效益优;能使产品获得相当程度的声誉。

(二)保障措施

1、编制专项规划。针对目前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缺乏顶层设计、各区、县(市)出现无序发展的情况,为挖掘特色资源、整合有限资源迅速形成竞争合力,杭州应出台《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规划要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目标和理念,把杭州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置身于全国乃至国际竞争的背景之中,审时度势,对各区、县(市)生态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配置、主攻方向、重点项目从中长期的尺度进行科学谋划。

2、加大政府投入。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初期不确定因素很多,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杭州应加大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能否拿出相当于过去支持农业园区发展的财政资金,帮助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市文创产业专项资金中能够加大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则将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一产业领域。

3、构建服务体系。以创意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古村落为重点,建议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杭州的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专题研究;成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建立信息、技术、人才、交易、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创设生态文化创意活动周、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加强区域交流和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日本、韩国、台湾、欧美等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国际化水平。

4、大力培养人才。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就谈不上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人才,创意就无从谈起。市、县两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加大培养、引进及聘用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秀人才;鼓励有关高校开设创意开发设计、营销策划、品牌建设管理及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年轻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者;努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关于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训及指导。

5、保护知识产权。首先要加强地方行政立法工作,尤其要重视立法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等特定行业知识产权利用链条形成中的促进作用;要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切实促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工作;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针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特色信息服务。同时注意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

6、促进产业融合。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度高,是一组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只有建立城乡互动互融的推进机制,加快不同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机制,才能发挥生态文化创意的多种功能。

(三)政策建议

总结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当其冲。在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政府也应更多扮演引导和助燃推的角色,从政策上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积极支持。

1、土地政策: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积极促进土地流转,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空间;探索以农民携地入股的形式,加入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化经营的行列。此外,农民也可以将承包土地委托给专业合作社经营,由专业合作社代表农民与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紧密合作。在用地性质的认定方面,建议给予必要的支持。比如,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部的道路、水利工程和温室占地,可视为农用地范畴;积极组织深度调研和科学分析,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部道路、水体、各类工程的可占地面积比例,给予明确的规定。

2、财税政策:对生态文化创意园区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与过去财政支持农业园区修建道路、温室等基础设施不一样,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资金,可以有较大的比例用于园区的知识产权投入和研发费用的补贴。此外,还支持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参加会展,举办会展。

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链中非农环节的生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建议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农业环节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有关人员知识产权的转让收入,视同于农业技术转让予以税费优惠。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申报与保护,对有关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专利申请与保护发生的费用建议给予必要的补贴。

同时,进一步拓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领域,不断创新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投入机制。

3、人才与教育政策:依托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356培训工程等现有政策与载体,细分行业分类,加强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组建专家团队,研究制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评判标准和评定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甄别筛选。进一步鼓励杭州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篇12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在下乡下村进行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建设走访调研中,发现蒙泉地区、白云以下乡镇的广大干群对油茶产业建设发生了浓厚兴趣。本文就全县的油茶产业建设谈一些见解。

一、**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现状

1、**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

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和意见》,20xx年,国家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拟投入600亿元在长江以南14个省建立6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县也被列为重点县。茶油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国际市场茶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国内潜在市场更加可观。目前,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达到20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0.1公斤,潜在市场巨大。油茶开发潜力大。**县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达15000公顷,特别是南部丘陵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望发展10万亩。

2、**县油茶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油茶面积太小,目前仅存3万亩。品种老化,全县油茶以寒露籽为主,几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县油茶只是经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次全面垦复,以后30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细作,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生存。采摘无序,根本没有遵循采摘原则。加工缺失,**县目前没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不了商品环境。

**县目前发展油茶产业还受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况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潜在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下。**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县,70年代开始转入柑橘、茶叶大县建设,县域经济内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鼓励、支持的优惠政策发生转折,油茶产业受到了冲击。

二、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营造一个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的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议**县也要像省政府一样,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县长抓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三是要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初始阶段,乡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要有任务,有指标,并与一定的业绩考核挂钩。

2、打造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

首先,要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再次,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县林业局已会同发改局制定了全县五年油茶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5年新发展10万亩,连同已存的5万亩,全县总体控制15万亩,重点区域是南部丘陵地区。20xx年重点在夹山镇汉阳村、孙家嘴村、雨林村新造8000亩,在西周等村低改20xx亩。同时,在夹山的西周村水库租地150亩,建设高标准的油茶种苗基地,当年出苗30万株,满足全县油茶发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