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20:13: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发展党员发言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我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科学发展观如春风般吹遍大地,给我们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他要求我们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建设
一、档案工作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档案馆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目前,我院档案馆有3名专职档案员,其中本科学历1名,研究生学历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馆长全面负责档案馆、校史陈列馆及全校档案工作,其余2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档案工作的技术管理、业务指导、资源管理与综合管理工作。此外,学校兼职档案员的人数为34名,负责学校各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
现馆藏档案总数截止2013年12月13日27576卷,底图17682张。案卷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分为党群、行政、学生、教学、科研、基本建设、仪器设备、出版物、外事、财会、人事、照片、特殊载体、文书、示范建设、评估共十六大类。档案馆面积为409.62m2,其它用房66m2,校史陈列馆面积641.4m2。
2009年,档案馆开始使用高校档案管理软件,将档案管理并入高校档案馆的管理之列,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通过管理手段与模式的转变,使我院的档案管理与时俱进。
2.工作思路
提高档案意识,增强宏观管理。健全全校档案工作网络的二级管理,德阳、青白江校区档案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坚持档案规范化管理,重视专兼职档案员队伍建设及培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和档案知识涵养。不断更新档案自动化网络化管理设备,逐步实现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不断改善服务方式与手段,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
3.组织管理
四川建院档案工作由院长领导,主管副院长协助院长负责。图书信息中心主任为部门主管,档案馆设馆长一人。在全校形成了档案馆、学生档案分室、人事档案分室、财务档案分室以及各部门配备的兼职档案员的档案工作系统,各部门、各院系正职领导为本部门档案工作直接责任人。档案馆对全校档案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
4.管理措施
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档案局的领导下,以及省档案局经科处、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的指导下,依托学校档案馆为主体、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形成的档案工作网络系统,执行我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将档案工作落实到人头,保障学校档案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持续性;落实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制定并执行档案工作院长、主管副院长、各部门主管领导职责、专职档案员岗位职责、兼职档案员岗位职责,并由档案馆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全校档案工作;以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为手段,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有计划地培养档案员,提高档案员的素质,保障档案信息的挖掘、编研与开发利用。
二、今后工作方向
学院的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档案局的领导下,在省档案局经科处、四川省高校档案工会协会的具体指导下,我院将以此次达标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切实落实改进措施,争取建成数字化档案馆。
三、发展目标
四川建院档案馆的短期目标是:以2013年达省二级标准为新的起点,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切实落实改进措施,争取三年以后申请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一级标准认定。
我院档案馆的发展目标是:不断提高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档案管理手段自动化、形成积累程序化、档案整理规范化、归档范围清晰化、重要档案数字化、数据录入标准化、档案检索网络化、利用服务人性化,逐步实现档案馆全面现代化、规范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雅南 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途径探讨.教育学文摘[J],2011,11下,总第44期,7-8。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积极行动,由局长牵头、各股室负责人组成的科学发展观调研工作小组,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新闻宣传、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技术更新等工作实际,边学习边科学发展观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电话、网络)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和征求意见,形成了这篇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1、围绕网络建设如何抓好发展,如何抓住各级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机遇,抓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落实,大力推动网络建设。
2、认识片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同样重要性。
3、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理解不深。
(二)能力问题
1、理论方面:相当一部分干部的理论修养、文化、科技知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
2、思维能力方面:习惯性的思维影响很严重,上级叫干啥就干啥,叫咋干就咋干,存在着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跟着队伍走等思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争强好胜意识。
3、技能和技术水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虽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但在科研、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开发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等方面,能力还不强。
(三)思路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制定年初工作计划或几年发展规划,都要符合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目标、任务、措施要具体,而且计划、规划制定了就要严格落实,要进行责任追究。现有各种计划、规划随意调整,执行不执行、落实不落实也无人问津,难以适应当前发展形势。
(四)环境问题
当前榆中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发展环境也不够轻松,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发展。山区山大沟深,不易发展有线电视,城区容易发展,但地面卫星锅、小耳朵锅已抢占市场,不利于有线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部分人不容易接受等问题。
(五)机制体制问题
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各事业单位责权利不统一,不到位。缺少自,缺乏活力。
2、统的过死,缺少灵活性。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但管理模式一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分配大锅饭问题。分配机制不灵活,缺少激励机制。各事业单位干好干坏一个样、事业单位内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是影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六)管理问题
1、围绕机关建设如何抓好规范做好科学发展观调研。如何深化、细化机关的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广大干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敬业精神方面。干部职工还存在着满足心理、安于现状、敬业精神不强、思想不解放等问题。
二、把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
二、在思维转变中谋求贯彻落实的创新思路面对新的形势任务,领导干部应着力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思维定式;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懈怠情绪;重当前轻长远、单打一的发展观念以及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单位实际,把科学发展观具体化、层次化,避免一把尺、一般粗、一刀切的现象,推动本单位建设创新发展。一要提升理论思维层次。理论思维层次越高,领导工作才更有计划性、预见性,决策才更科学,更符合本单位建设实际。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找准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本单位建设实际的“结合点”,牢牢把握本单位发展的特点规律,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二要提升战略思维层次。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战略全局观、综合效益观,自觉从国家建设全局思考和筹划,把本单位建设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来设计,使本单位建设符合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要高度关注国家安全内涵的新变化,把握好本单位建设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不断强化“联合”、“融合”和“整体”意识,把本单位建设看作一个整体,不厚此薄彼、避重就轻,避免出现影响本单位整体建设的“短板”。三要提升创新思维层次。敢于冲破传统模式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坚持把拓宽思路、务实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以人为本、质量效益、统筹兼顾等科学理念分析本单位建设形势、谋划工作。要具前瞻性,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上级的指示精神有机结合,探索新规律、拿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地抓好工作落实。
三、在实践锻炼中增强贯彻落实的具体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实践中,要自觉以本单位建设为镜子,认真反思和查找在素质能力上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着力提高领导本单位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素质。一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科学决策意识,学习现代决策理论,掌握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努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要注重调查研究,摸准情况、抓住本质、把握规律,分析问题既要见微知著、静中见动、虚中见实,防止“拍脑门”决策、“跟风头”立项;又要统筹兼顾、汲取经验教训,借鉴历史、着眼现实,使每一个决策方案,都建立在严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真正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内议事规则和程序,集中集体智慧,确保决策科学。要强化法制观念,坚持党性,坚持按制度、规定办事,防止违法决策。二要提高科学领导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增强抓工作落实的科学性上下功夫。首先突出重点。工作指导上,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突出重点方向、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实施层次领导。领导干部必须善于统揽全局,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影响本单位建设的“瓶颈”上,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正规的工作秩序和落实到位的良性循环。第三搞好分类指导。遵循本单位建设的规律,把一般号召与具体指导统一起来,区分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努力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三要提高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制约本单位发展老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发现新形势、新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正确处理机关与基层、“硬件”与“软件”、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研究和预见性思考。要针对信息数字化、指挥控制自动化、完成任务要素一体化、工作力量联合化和保障集约化的实际,下功夫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实现能力素质由单一型、经验型向复合型、科学型跃升,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优势。特别要牢固树立与战略机遇期相适应的战略发展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攻关、集中突破,真正做到以突破“瓶颈”推动整体发展,以解决难题带动整体推进,以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建设
四、让科学发展观真正融入工作实际。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积极行动,由局长牵头、各股室负责人组成的科学发展观调研工作小组,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新闻宣传、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技术更新等工作实际,边学习边科学发展观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电话、网络)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和征求意见,形成了这篇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1、围绕网络建设如何抓好发展,如何抓住各级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机遇,抓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落实,大力推动网络建设。
2、认识片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同样重要性。
3、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理解不深。
(二)能力问题
1、理论方面:相当一部分干部的理论修养、文化、科技知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
2、思维能力方面:习惯性的思维影响很严重,上级叫干啥就干啥,叫咋干就咋干,存在着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跟着队伍走等思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争强好胜意识。
3、技能和技术水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虽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但在科研、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开发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等方面,能力还不强。
(三)思路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制定年初工作计划或几年发展规划,都要符合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目标、任务、措施要具体,而且计划、规划制定了就要严格落实,要进行责任追究。现有各种计划、规划随意调整,执行不执行、落实不落实也无人问津,难以适应当前发展形势。
(四)环境问题
当前榆中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发展环境也不够轻松,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发展。山区山大沟深,不易发展有线电视,城区容易发展,但地面卫星锅、小耳朵锅已抢占市场,不利于有线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部分人不容易接受等问题。
(五)机制体制问题
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各事业单位责权利不统一,不到位。缺少自,缺乏活力。
2、统的过死,缺少灵活性。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但管理模式一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分配大锅饭问题。分配机制不灵活,缺少激励机制。各事业单位干好干坏一个样、事业单位内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是影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六)管理问题
1、围绕机关建设如何抓好规范做好科学发展观调研。如何深化、细化机关的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广大干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敬业精神方面。干部职工还存在着满足心理、安于现状、敬业精神不强、思想不解放等问题。
二、把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
一、家庭工业发展现状
所谓家庭工业是指有生产场所、有固定设备、有从业人员、有工业产品、有营业收入的家庭经营实体。走进__镇,到处可见村民的住房中、小屋里摆放着各式车床、机床等生产设备,村民们都忙碌着加工各类工业产品。据介绍,自20__年__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来,该镇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双带”示范户辐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农户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截止20__年底,该镇从事家庭工业的有255户,其中20__年新增105户,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900多万元,吸纳从业人员近20__人,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的有48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19%,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发展的家庭工业户有112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47%。家庭工业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102户,10-50万元的__户,50-100万元的25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4户。从要从事箱包配套产业、灯具配套产业、电子产品等。
二、家庭工业发展措施
家庭工业是__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更是当前农民致富最现实的选择,__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培植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之做好服务,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因此,该镇多措并举,有效推动。
1、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自20__年以来,该镇已分三批组织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开阔眼界,并专门召开会议,表彰一批家庭工业户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成功事迹,让先行者倍感致富光荣,使其他人学有榜样。该镇还根据家庭发展现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工业的意见》,鼓励、支持和规范农户自办家庭工业。同时对全体镇干、部门负责人有具体的要求,即要求他们采取盯人战术,对那些有市场经济意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能人,逐户上门宣传引导,鼓励他们创业。每人每年至少要联系帮扶3个新发展的家庭工业户,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拿出40%的年终资金,专项考核帮扶联系新发展的农庭工业户的情况,使镇村干部平时有责任,年终有考核。通过统一全镇上下思想,激发了方方面面的创业热情。现在该镇已形成了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当小老板的浓烈氛围。
2、服务促进、典型推动。发动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全镇已有3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家庭工业的基础上,20__年再增加1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实体,让村组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组织镇村干部定期走访挂联的家庭工业户,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确保企业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家庭工业户宣传产品,捕捉商机,使之能耳聪目明,及时生产。积极发挥能人在销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南茶村副支书吴长余办起了冲压件厂,富了以后,帮助村会计王桂友也办起了冲压件厂,帮助村委会副主任钱寿江办起了塑料件厂,同时帮助村上四户人家办起了家庭工业。殷河村原支部书记朱文龙搞纺织,自己富了以后,带动了全村15户办起了家庭工业,帮他们借贷款、租厂房、找业务,帮他们解决征地、用电、用工的矛盾。现在这15户每户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在谈到家庭工业发展时,朱文龙自信地说,现在的政策只要会动脑筋,能吃苦、肯吃苦,一年赚几万元笃笃定定。
3、加强培训、规范生产。该镇定期举办家庭工业户户主培训班,组织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市场营销技术,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合理有序流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对他们的监管,迫使这些家庭工业户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率。规范生产行为,形成有序竞争、有序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工业发展效果
可以这么说,哪里有兴旺的家庭工业,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将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源泉。家庭工业的发展,推动了__镇工业经济的发展,致富了百姓,加快了该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也为全市的“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经验。
1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社团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也不再仅限于专业技能的好坏,还需要对相关多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实践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及学生的思想道德人品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复合型人才出了校门往往比“一专”学生有多的选择和提升机会。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让本来不相识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了友善的平台,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很多“组织者”是高年级学生,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专业及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参与者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精神意志及情感得到交流,培养了自信,在人际交往及自我管理上面都实现了自我的发展。
1.2 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盈满校园
到目前为止,有的高职院校的社团中,体育社团占到了三分之一。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体育社团在校园的受欢迎度,学生课余闲暇时间喜欢到体育社团学习,参加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潜移默化的将体育变成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事的时候叫上几个同学,一块儿“练练”新学的动作,看看相关视频,不知不觉的在思想里灌输了“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校园学生体质的提高。
1.3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广
校园文化能否得到重分的发展跟学生对社团的参与度情况息息相关,学生社团几乎成为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校园社团的学生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也各有特色,正好社团提供了这个平台,让不同层次多风格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重要阵地,“和谐、育人”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加之体育社团倡导的“团结互助”“友谊第一”等社团精神,有利于学生精神文明、文化素养及思想觉悟都得到提升。并与社会沟通接轨,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综合性人才,拓展创新意识,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广起来。
2 当代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障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观念、经费、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障碍。
2.1 价值观念方面
价值观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育价值观,换而言之,就是对体育价值的看法与态度,以及与之相存的情绪、习惯等相关心理活动。校园体育社团是一种有意义的客观存在,学校的相关主管部门及学生应该予以重视,充分认识到其重要价值。但是目前为止,学校虽然意识到体育社团的开展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种丰富,但是这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一些主管部门对校园体育团体的认识还不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体育社团的投入存在“缩水”现象,管理力度也“打折”。体育社团参与的学生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多为“热情”,随意性占多数,绝大部分都是大一学生参加居多,其后很少。所以观念上的不坚定在一定程度上给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带来阻碍。
2.2 经费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都普遍遇到一个“瓶颈”,那就是经费问题。这经费问题不但包括经费不足,还存在已有的经费管理不规范及使用不恰当的现象。当前体育社团经费的来源大多是会员缴纳、学院领导拨款资助及社会赞助三种,向会员收取会费,几乎在各高职院校都出现,但是因为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在收取额方面普遍较低,大概10~20元之间,多了学生不太愿意,无形加重了学生负担,太少了对社团来说,属于杯水车薪。学院补助形式主要是在社团开展比赛或特殊活动的时候才会拨款,也并不是每个社团都能有幸成功得到拨款,不能根本性解决经费问题。社会赞助方面的资金来源,由于学校社团影响力有限,资金赞助微乎其微。加之社团活动场地、器材、宣传等都需要一定的开支,学生经费管理经验有限,使得经费问题成为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障碍。
2.3 管理方面
这里所讲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及学院对体育社团的管理情况。走访获悉,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体育社团的审批标准较低,多以鼓励原则为主,但是一般社团获批后,对其的管理很少,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几乎都交由社团自行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体育社团对该社团内部工作及会员的管理情况。目前为止,体育社团的管理者大多数都是高年级学长,并且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是学生会或者班上干部,有的甚至只是因为朋友关系弄个“头衔”玩玩。所以社团里的这些管理者还是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责任意识也不强。加上会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监管力度不够,对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2.4 活动组织方面
体育社团活动组织情况主要从组织内容、组织方式及活动频率来分析。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呈两极端,一个是太专业,一个是太趣味,脱离了本社团的特色,使得会员参与性不高。主要形式有开展相关比赛、成果展示等,开始的时候每个星期可能都会组织活动,但热情一过,参加人数少了,活动开展的频率也越来越少,由于场地、器材及经费等限制,有的体育社团甚至一个学期下来总共没得十次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员参与积极性。
3 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重视校园体育社团的作用
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和谐发展首先要从观念上更新入手,这不仅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如此,学生本身也需引以为重。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想到:“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1]学生体育社团工作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将学生参加的体育社团项目作为一门选修课的形式,提供一定的设施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学生作为体育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参与社团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要求和提升自己,由单纯的兴趣到学有所成的转换,养成良好的参与习惯。
3.2 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方面,一方面应该保证资金来源。以收取会费不能解决资金来源的根本问题,可以建立体育社团基金会,学生管理者和成员可以通过经营某些项目来获得营利,取得一定的活动资金,当然这些是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实行。学校拨款资助方面,学校或学院每年可向每个体育社团提供一定“津贴”,对个别社团需要较大额度活动组织经费的,可以经过严密审核,准予一定经费支持。当然这还不够,体育社团可以在提高社团影响力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宣传,争取企业赞助。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费的合理管理。需要完善体育社团的管理结构,选择负责的管理者管理本社团的经费,学校可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会基本的管理方法,透明管理。
3.3 完善管理,保障体育社团有效运行
一、深刻学习调研,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真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基于此。并且,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就使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时且必要。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努力干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农村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前沿阵地,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农村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各级各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完成。因此,在农村搞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各村党支部都在镇委有关文件的指导下下从本村实际出发,制定了适合本村党员、群众学习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并制定上墙制度,要求每名党员都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极大的推动了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农村党员深刻认识体会到搞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坚定信心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所调研的村居都积极利用本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机会,开展各项活动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积极性。如:界湖镇南村通过制作社区成果展向广大社区居民展现南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一切成果,使居民增强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还邀请大学生宣讲团为其党员群众进行科学发展观的详细讲解,让党员群众真正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原则,树立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良好形象。坚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无悔青春的信心。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打造廉洁高效农村干部队伍。
一、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连续四年把发展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列入“为民工程”实事之一。截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47处,秸秆气化站15处;发展农村户用沼气35.7万户,占适宜户数的26.3%,总户数和产气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建成沼气服务网点658个。农村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年处理农村人畜粪便等废弃物580多万吨,生产沼气1.6亿立方米,相当于标准煤近12万吨,年增收节支近4亿元,沼气户户均增收1170元。同时,通过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组织建设,年可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万人。全市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3.5万立方米,太阳灶449台,建设太阳房4300平方米;推广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1029台,年发电量50多万千瓦时;推广节柴灶154万户,节能炉95万户。全市沼气等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总量,折合标煤21万吨。我市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几种模式,主要有:“一池三改”模式、“畜-沼-果(菜)”模式、生态家园模式、“四位一体”模式、生态农业园区模式、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生态模式、大型沼气工程模式。全市涌现出了苍山县代村、***华城村、平邑县胡同村、临沭县罗屯村、***县王十二胡村、蒙阴县桃花源村等生态家园示范村和***盛泉、莒南县洙边、河东三益大型沼气工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撤村改社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受到影响。2009年初,我市全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截止目前,全市新建农村住房15万余户,改造危房2万余户,集中建设改造村庄426个。今年又启动中心镇和中心村社区建设项目,分期迁建。入住新农村后的农户由原来的一家一户、单门独院变成了排房单元居住、平房变成了楼房,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规划、环境、居住、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给我市的沼气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地方新的沼气池因建楼房不能再建、老的沼气池又要废弃的新问题。据统计,我市因搬迁、拆迁原因已报废沼气池6225个。
(二)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外出务工增多影响户用沼气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家庭饲养畜禽的农户逐年减少,养殖方式也由过去的散养逐渐转向规模化集中饲养,直接影响到户用沼气发酵原料的来源。全市有养殖农户65.84万户,其中养猪36.11万户,养牛3.87万户,养羊5.05万户,养禽20.47万户。另外,农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农村空置户、闲置户、迁移户逐步增加,对户用沼气建设产生一定影响。据统计,在不能正常使用的沼气池中,原料缺乏的有7855户。
(三)工作经费缺乏,后续服务难以保证。虽然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受财政状况紧张等因素影响,个别县区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没有安排农村能源工作经费或项目管理费,导致沼气池的建后服务跟不上。自2008年开始,国家加大了服务体系方面的投入,在全市陆续建立了300多个乡村服务网点,并配置了沼气出料车、沼气维修工具等,但从现实情况看,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机制不完善、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非常突出。由于地方没有配套,所以发展不快,离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沼气用户的需求。另外,由于工作经费缺乏,项目投资标准偏低,要求较高,导致个别县区各级争取项目的积极性不够。
(四)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要求迫切。近些年来,随着我市养殖业的大发展,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已日显迫切,养殖企也积极要求申报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全市年存栏达到一定规模养殖场数量:生猪5000头以上158个,奶牛500头以上81个,肉牛1000头以上42个,鸡鸭10万只以上124个。大中型沼气建设的一次性投入虽然比户用沼气要高,但使用效果更好,可以结合社区建设,向楼房或者平房集中供气,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有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大中型沼气,运行费用并不是很高。河东三益、莒南洙边等大沼站每立方气向农户收1元钱,户均每月30元,农民能承受得起。年初,我们联合市住建委对适宜发展大中型沼气和秸秆气化的村庄进行了调查,全市共有141处企业或村庄有建设意向。但由于国家与省里投资方向还是以建设户用沼气为主,每年大中型沼气工程实施计划很少,影响了大中型沼气的发展。
(五)沼气的综合利用重视不够。沼气的综合效益如果发挥不全面,沼气建设只能停留在“就能源利用抓沼气建设”上。据了解,多数人认为,建个沼气池只要能产气做饭、照明就可以了,至于其沼渣、沼液的利用常常被忽视,“四位一体”、“畜沼果”等模式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像河东三益“养殖小区+沼气+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园区”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典型还不多。
(六)以户用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统筹发展程度低。太阳能、秸秆气化等新技术推广利用数量少、规模小。据测算,每台太阳能热水器每年提供的能量,相当于214公斤标准煤、163立方米天然气、1748度电,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此外,秸秆气化也很有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我市***、兰山等地的秸秆气化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技术和服务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三、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对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推进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要创新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一)稳步发展户用沼气。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35.7万户,仅占全市适宜农户的26.3%。户用沼气的发展没有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用能需求,农户需求比较迫切,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农村住房建设和住房改造且适宜建设户用沼气的社区,要把新农居建设与农村沼气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要以“一池三改”、“一池两改”为单元,继续稳步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提高普及率,确保每年新增户用沼气4万户。在建设模式上,拓展思路,可以结合搞“畜沼果”、“四位一体”等循环农业模式,在果园旁或者蔬菜大棚内建设户用沼气池,发展绿色果蔬生产。
(二)大力发展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一要利用周边资源优势,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在不具备使用液化气、不适合发展户用沼气的情况下,利用周边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向用户提供清洁能源,向农业提供高效有机肥。目前,全市大型沼气需要量254处,已建数量16处,需求潜力很大。二是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以畜禽粪便污水为原料,建设养殖小区沼气集中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1个供气50户的小型沼气工程,估算总投资20万元左右。目前,全市小型沼气(200立方以下)需要量4118处,已建数量138处。三是在沼气需求迫切、养殖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养殖农户为核心,以相邻几户为单元,建设联户沼气工程。1个供气10户的畜禽粪便原料型联户沼气,估算总投资3.4万元左右。四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建设秸秆气化站。在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村庄或社区,建设大中型秸秆气化站集中供气,以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用能问题。既可以节约能源,清洁环境,又增加了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歩伐。一处秸秆气化站按照供气户数,投资一般在70万—150万元不等。
(三) 进一步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公益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要加大服务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多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配套资金、工作经费,多建服务网点,让用户不出村就能得到优质的服务。积极扶持鼓励农民围绕沼气等新能源建设开展联合协作,大力兴办农民沼气合作组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加强技术培训,加快普及沼气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基本知识,加快培养专业施工队伍。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就业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专业兴建。加强对沼气专业施工队伍的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
(四)加大沼气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发展沼气的功能30%用于生活燃料,70%的功能在于综合利用。实践证明,农村发展沼气其生命力在于农民对“三沼”的综合利用。沼气作为能源利用,但沼渣、沼液的利用亟待提高和改进。要搞好宣传,让广大农户了解和掌握综合利用技术。农技部门要把沼肥使用列入推广范围,要抓好“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园”以及大面积的推广,推动沼气综合利用效果在农户中的体现。要以沼气为纽带,把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推广“畜-沼-果(菜)”、生态家园、生态种植基地、生态农业园区等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模式,不断拉长生态产业链。
(五)要统筹发展各种新型清洁能源。农村新能源包括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和风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各有特点、各具优势。要适应农村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统筹发展。要把太阳能开发利用作为农村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加快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路灯,拓展新能源利用空间。
(六)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确保农户长期受益。一要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实施负总责,细化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考核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简化相关手续,加快落实建设条件,深入乡村农户指导项目实施。二要加强项目的监管。主要领导应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参与,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督导检查责任落实、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项目配套等情况。特别要加强重点环节、重要部位的监督检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每个项目、每笔资金使用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要建立奖惩机制。实行投资安排与项目管理情况挂钩,把项目执行情况作为今后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实行奖优罚劣。对项目执行好的县区在以后的项目安排中增加投资;对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地方,减少甚至停止安排投资,以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