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评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06 15:41: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风险评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

篇1

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为12~78岁,平均年龄为(32.6±2.8)岁,其中有11例患者进行肱骨粗隆间内固定手术,有12例患者进行拧脊柱手术,有27例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其他手术患者1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风险评估,首先,设计风险评估单,我院通过多次会议讨论,以《护理安全应急预案》等相关条例为依据,并结合我院骨科具体的护理工作情况,设计了风险评估单的内容,具体的评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压疮风险、跌倒坠床风险、病情变化及其他5个方面,具体的存在风险预测包括压船风险预测、器械风险预测、跌倒坠床风险预测及其他4项。在存在风险方面,主要分为有发生和未发生两个方面。在风险评估单设计出来以后,由护士对患者的5项风险进行评分,并在存在风险拦打“√”,如患者已经出现压疮,则在压疮发生一栏打“√”。评估的时间分别为患者入院时,及以后的每周进行三次评估,每次评估间隔为一天。通过风险评估,了解高风险患者,并在护士交接班时进行风险评估单的交接,并做好高风险患者的防护措施。最后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篇2

【关键词】老年病人;风险管理;质量和安全

【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1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住院率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由于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特点,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问题的机率比一般病人高,更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5638例,平 均年龄75岁,其中危重病人678例。设有床位300张,护士101名,年龄23.5岁;学历:本科5 名,大专72 名,中专24 名。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现有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010年我院主要发生过的护理风险事件有:跌倒5例(昏迷2例,骨折2例、死亡1例、)、坠床2例,皮肤损伤5例(热水袋烫伤2例,压疮2例、使用留置针破损2例);走失1例,输错液2例,发错药7例

1.2.2 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分析风险事件产生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规章制度如核心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未严格执行。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理论知识及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对护士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各病区大、楼层高、床位多,危重病人多,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这些状况使护理人员负荷过重。护理管理者的督导和检查力度不够。

1.2.2 患者的自身因素:老年人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种多、容易发生意识障碍的特点。老年病人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减退, 视力下降,加之感觉功能障碍引起温觉,痛觉等功能迟钝,感觉、运动功能衰退。脑部功能衰退,可能出现痴呆、精神等症状,患者自控能力缺失。

1.2.3 环境因素:病房内物品摆放凌乱,摇床柄未归位,部分床无床档。卫生间狭小、光线暗、扶手已坏。走廊地面滑,特别是刚擦完地,地面潮湿等原因均易导致跌倒,

1.3 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1.3.1 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等,请我院律师定期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病区设立护理安全监督员,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及各种安全隐患系统记录、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1.3.2 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完善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

1.3.3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对转科护士或新上岗护士实施分别为1个月或3个月一对一培训,鼓励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鼓励学历继续教育,每月组织护理查房,每月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

1.3.4 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防范到位 。护士长按质量控制体系每周或随时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质控,并注重细节管理,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教学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把病区各室的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个人,人人参与科室的质量管理。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例会,对本月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3.5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人员紧缺情况下,护士长做好弹性排班,排班时做到新老搭配,,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相互协作。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

1.3.6 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经常老年协助病人整理房间,合理放置病房内物品。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每个卫生间光线明亮,地面有防滑地板。更换两侧有护栏的病床,护士及时病人拉上床档。病人外出携带信息卡或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

1.3.3 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信息反馈,是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价内容包括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病人综合满意度、压疮例次、护理缺陷等。

2 结果

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1年来,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事故,护理缺陷明显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3 体会

3.1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对策。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护士人人参与风险防范,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2 护理风险管理者能抓住护理重点,增加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使老年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常见不安全问题得到较好预防和重视。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人常见不安全因素如坠床、跌倒、皮肤损伤等的分析,并采取细致规范的各项防范措施,从而使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生命安全。

3.3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评估,优化了一系列工作作流程,如:输液流程、坠床、跌倒流程等,这样不仅方便护士操作,而且约束和指导护士行为,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规范护理行为,也便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活动的督导和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而在护理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它是高风险的职业。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我们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护理管理者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大大降低护理风险,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杨秀丽.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规避.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78-1079.

[3] 王卫群,杨文秀,周玲,等.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3-54.

[4] 章春玲,梁慧如.老年科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6,16(125):3609-3610.

更正

张伟丽您撰写的论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07月、第30卷、第7期、录用并以出刊,现更正作者“伟丽”应更正为“张伟丽”

更正

胡玲撰写的论文《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中的应用》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10月、第30卷、8月、第8期、第25页录用并以出刊,没有英文摘要。现更正为: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during the disposable sterile effective usage. Items Application method of PDCA cycle method through plan, carry out, check and summarized the surgery of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in the efficient use of the management. Result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goo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from before the law raised from 94.67% to 98.65%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pplication method improves the PDCA cyc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The operating room will continue to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perating room the quality of nursing.

篇3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目前,医院在行政管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已经开发了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住院病房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院影像拍摄与存储系统、患者病历档案管理系统等,为医院行政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并且能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采集患者信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和临床决策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提高患者、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使用的方便性,共享数据资源,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系统采用的开发技术多种多样,比如 JSP技术、ASP技术、技术等,隐藏的漏洞和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采用严格的安全防御系统,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2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2.1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医院自己招聘的网络管理团队进行维护,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其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也是一个管理学问题,而许多医院的信息系统没有进行过风险评估,因此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威胁风险,不能够及时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

另外,医院信息系统应用背景复杂,包括药品管理、医学诊断、医学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在医院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评估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主体和客体不清晰,无法明确划分参与者的工作内容,并且承担相关的角色,因此医院风险评估效果较差。

2.2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攻击技术逐渐增强

云计算、分布式移动和移蛹扑慵际蹩焖俜⒄梗其不但促进了电子信息系统在医院行业中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网络黑客、木马和病毒攻击技术,网络安全威胁更加智能化,尤其是网络威胁更加隐蔽,潜伏的周期更长,给医院信息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也更加严重,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病历资料丢失,无法长期跟踪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最佳的治疗服务。

2.3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用户角色包括医生、护士、行政管理人员和普通的患者,用户通常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操作系统的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操作规范进行,时常携带含有病毒的优盘、硬盘或网络传输文件,随意插拔,非常容易感染医院网络平台内的其他终端或系统,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资源被盗。

2.4 网络攻击和威胁形式呈现多样化

传统网络攻击和威胁多来源于黑客、病毒和木马,并且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孤立存在,因此导致网络攻击威胁不能够达到目的。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光纤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分布式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登录终端包括PC、iPad、iPhone等智能终端,因此网络病毒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呈现多样化。

2.5 电子信息系统网络漏洞数量居高不下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各种软件在开发和实现过程中采用技术种类不同、采用的开发工具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集成和融合过程中,无法避免将会产生各种漏洞。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网络漏洞将会成为入侵攻击的选择点,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困难。

3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技术探讨

3.1 应用层数据加密传输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关联的用户在操作过程中,通常位于网络的不同位置,比如内网核心位置、内网普通位置、外网位置等,因此为了保证应用层数据信息输入的安全性,可以采用 IPSec VPN和SSL VPN技术加密通信渠道,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

3.2 数据传输控制

由于不同的用户分属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科室等,因此为了不同角色的用户实现网络服务器的安全存取控制,可以将医院内部网络的IP地址进行分段、分类管理。

具体地,医院电子信息系统IP地址归属不同的子网、VLAN和VPN,并且与计算机的MAC地址、用户名等进行一一关联,形成良好的映射关系。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应用的访问和存取权限,同时也可以非常容易且方便地管理和监测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同时采用ROST技术实施强制访问控制,所有用户(包括最高权限用户)都无法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因此,医院网络设计过程中,IP地址划分、VLAN设计和ROST技术,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3 服务器安全防护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服务器在操作过程中,要构建严格的防病毒体系,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控制、安全审计、访问控制列表等,控制服务器操作系统用户的权限和角色,使其能够按照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医院信息化系统服务器不会受到网络木马、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3.4 用户角色控制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用户数目多,各个系统用户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因此为了控制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操作规程,系统在访问权限控制过程中,采用角色权限进行动态的调控,以便能够灵活管理用户,限制用户的系统操作功能和服务器访问权限,采用统一的访问认证系统和单点登录认证机制,保证用户获取系统服务器的授权,保证安全访问系统的服务资源。

4 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移动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开发和实现了患者病床护理系统、呼叫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等,因此医院信息化安全防御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需要增加安全防御软件和安全防御设备,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安全防御工程,其需要随着网络黑客、木马和病毒技术的提高而增强,以便能够不断地适应现代化医院防御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玉林.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与防御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01):27-28.

[2]吕剑,郭丽敏.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9).

[3]苏玉召,赵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05):12-12.

篇4

神经外科患者在定向力、思维等方面有重要改变, 大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意识不清, 且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的特点,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易出现风险。研究显示[1], 对神经外科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次研究对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制定积极的防范对策, 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2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64例, 女58例, 年龄最小59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68.2±7.0)岁;疾病种类:43例脑梗死, 20例脑出血, 17例癫痫, 23例短暂性脑缺血, 7例重症肌无力, 12例三叉神经痛;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1例。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并对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等指标进行监测,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实验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法, 护理人员主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风险评估教育, 加大病房检查力度;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针对性的实施专科护理, 提高患者积极配合度;全面监控护理风险工作, 提前预知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 深入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护理后, 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满意度进行对比。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41例, 满意18例, 一般2例, 不满意0例, 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护理论文 满意10例, 一般12例, 不满意14例, 护理满意度57.4%;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 1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①患者自身因素:神经外科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经验不丰富的护理人员不具备及时预见患者病情的能力和意识, 进而易导致出现护理风险[2];②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下, 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易流失;临床经验不丰富的护理人员专科知识掌握不牢固, 操作技术应用不娴熟, 进而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

③护理记录因素:护理记录中缺乏客观性依据, 存在漏项、涂改、代签名等情况, 医师和护理人员记录不一致, 可信度不高, 进而出现护理风险;④医患双方因素:医患双方对疾病知识认知不足, 未正确认识到疾病突况、并发症等;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进而易引发护理风险;⑤药源性因素:护理过程中出现用药配伍不当或用药不当的情况, 导致出现不安全因素;且神经外科药物应用时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3]。

3. 2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技能和素质;另外, 定期对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并制定奖惩措施, 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注重护理人员道德素质教育, 耐心、细致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人员道德修养;②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积极交流, 耐心讲解护理项目实施的重要性、效果等, 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信任度, 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其内心顾虑, 使其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 进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③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服务意识:真正将“以人为本、视患者为亲人”的理念体现出来, 新护理人员上岗后, 年资老的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 使其认识到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性, 使其从理念、行为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避免护理纠纷;此外,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法律知识, 可采取举办法律讲座的形式, 使医护人员学会应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风险防范护理, 有助于大大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篇5

20xx年继续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重点、以满意为目标”,以“四化乡镇卫生院考核标准”为基础,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不但完善,持续改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将护理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深入病房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

1、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促使各项护理质量达标,要求护士长每月夜班,周日值班,讲公开课和护理单元零差错。

2、坚持走动式管理,每天到病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

3、每月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全院安全大检查不少于12次。

4、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5、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和医疗废物管理。

6、坚持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重点,继续进行每月护理综合质量检查,做到检查有小结,有分析,有反馈,有追踪,奖罚分明,简报公示。

7、开展护理安全质量月、基础护理质量月、专科护理质量月、健康教育质量月、病房管理质量月和护理病历质量月活动,切实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二、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

1、确保病人的治疗护理环境清洁、整齐、舒适、安全。

2、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用语,加强护患沟通。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通过与病人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

4、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当班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好病人入院告知、健康教育指导。

5、继续进行立体式护理满意度调查,合格率达90%以上,被点名表扬者给予奖励。

6、弘扬团队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展现护士风采,在“5.12”期间表彰“十佳护士”。

三、防范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

1、落实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认真履行各班工作职责,做好五交接班:即床头交接、口头交接、书面交接、重点交接、各类物品的交接。

2、履行护理质量管理职能,认真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每月对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进行讨论吸取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及个人的有关责任,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患者识别制度,规范床头卡安全标示。

4、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定期进行护理记录分析,减少安全隐患。

5、加强重点病人管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对病人现存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引起各班的重视。

6、加强重点环节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合理排班,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8、加强安全管理:如危重病人交接、疑难病人、手术病人、新入院病人、压疮预防、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1、组织护士分阶段学习《应急预案》、《操作技能》、《基护》、《疾病护理常规》以及《护士条例》、《分级护理》、《护理质量考评标准》等,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评价。

2、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熟练掌握急救药品及仪器的使用。

3、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低年资护士培训与考核。

4、加强基本技能考核,不流于形式,定期抽考。

5、加强医院服务礼仪学习,强化护士文化意识。

6、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7、第月组织护理大查房,应急测试,病例讨论,各科每月有健康教育指导内容。

8、安排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修或短期学术交流。

护理部四季度工作计划【2】

XX年护理部继续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为重点,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抓手,以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为契机,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医院总体工作目标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3、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4、加强护士长、护士工作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6、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

7、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护理部、各科室将对照各项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认真进行考核、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实行目标管理。

1.1护理部:每月专项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1.2护士长:每周专项检查、每月全面检查1次。

1.3各科室、护理部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踪评价整改效果,适时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将品管圈这一管理方法融汇到护理管理工作,鼓励带动各临床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3、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将不定期下科室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要求进行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3.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领、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3.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于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

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液、输血等治疗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3.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对刚进入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她们的风险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控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3.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执行夜查房、节假日查房制度,及时给予指导,消除薄弱环节时段的护理隐患。

3.5加强对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监管,保证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

4、进一步加大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做好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医疗垃圾的管理、使用、处理。

5、健全、完善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危急重症病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下病区进行查看,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责任护士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理、心理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2、加强优质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责任护士要求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治疗计划,同时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3、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各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常规、标准护理计划,具有专业性,适用性,责任护士要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要能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4、护理部每季度、各科室每月进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5、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

6、延伸护理服务,落实出院随访工作。

(三)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1、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实施护理人员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岗位分级设置为n0、n1、n2、n3、n4四级,并明确各层级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任职资格等,分层次设岗。以护士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参考护士的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潜质的护士脱颖而出,使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学用人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根据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2、配合医院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定编定岗。按照医院要求遵循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与人事科共同测定并设置护理岗位,制订护理岗位配置原则,编制护理岗位目录。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控制其它护理岗位人数比例<5%。

3、合理配置护士数量,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满足工作需要,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在护理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及关键时间段(午间、夜间、节假日)增加护理人员,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的护理。计划新增护士30余名,缩小与标准床护比的差距,重点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高风险科室倾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岗位风险等要素的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并向夜班、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5、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把制度、标准、职责、常规、规范等贯穿融入到流程中去,加强细节管理,使护士工作具有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6、完善岗位说明书系统,落实各项岗位职责。

(四)加快护士长 、护士工作能力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1.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对护士长理论、技能、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并通过有效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强化对护士长的

管理,使各级护理管理者能各尽其职,做好表率和有效管理。计划选派20人次以上护理管理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培训。

1.2护理部组织院内护理管理培训班2期,上、下半年各1期。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护理部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

2.1 3月份拟安排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内三科(糖尿病)、内一科、骨科(伤口造口)、血液净化室、手术室等护理人员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加专科护士培训。

2.2 拟安排妇产科、新生儿科护士8名分批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进修专科护理,加快专科护理的建设和发展。

2.3各科室制定本科室专科理论与技能培训计划,提高专科护士水平。

3、加强新护士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安全、护士行为与护理礼仪、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理实践、护理常规、岗位职责等,并分别在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急诊、icu等进行轮转。岗前培训内容详见附件2:XX 年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4、加强机动护士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3:XX年机动护士培训计划。

4、鼓励护士、护士长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并提高学历层次和管理水平。

5、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病例讨论,科内每月组织1-2次护理查房。

6、护理部根据卫生部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分层培训要求,制定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内容涵盖护理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五)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理论考试:

1.1由各科护士长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考试,至少每季度一次,内容为专科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院内感染知识等。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闭卷考试。

1.2 由护理部组织全院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考试。每半年1次。

2、技能考核:

2.2 全院护理人员考试由护理部二级质控操作组负责。

3、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具体安排详见附件1: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4、考核奖惩办法:按护理部相关规定执行。

(六)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压疮、网上上报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完善电子病历护理文书管理。

(七)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1、加强护士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创新思维,积极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提高论文质量。各护理单元每年至少完成论文2篇。

2、组织一年两次院级护理新技术课题申报,为使护理新技术项目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工作,使科研结果能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逐步探索向县、市级申报。计划引进开展新项目5项以上。

(八)“5.12”护士节活动安排

1、评选“优秀护士”10名并予表彰。

2、开展护士多媒体讲课竞赛并予表彰。

(九)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危重(特、一级)患者护理合格率≥90%

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6、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

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8、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9、健康宣教覆盖率 100%

篇6

2.浅谈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

3.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研究

4.基于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软件开发

5.软件开发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6.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发展

7.需求工程对于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8.软件复用技术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9.试论VB编程语言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10.软件开发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11.分析软件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理论的实践

12.基于WBS-RBS的软件开发风险识别与控制

13.敏捷软件开发的双迭代模型

14.基于MATLAB的汽车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开发

15.软件开发劳动计量方法与软件成本估算

16.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分析

17.一种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开发方法

18.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方法与实践

19.ABC: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

20.面向软件开发信息库的数据挖掘综述

21.浅谈三层架构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22.使用开源软件进行软件开发的风险分析

23.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软件开发模式研究

24.软件开发与层次化思维方式

25.SQA规范对于教育软件开发的启示

26.基于证据理论的软件开发风险评估方法

27.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8.敏捷型软件开发方法与极限编程概述

29.信息化软件开发项目经理绩效考评研究

30.基于“众包”的软件开发模式

31.软件开发模型研究综述

32.支持第四代语言的并行进化式软件开发模型CESD

33.光滑粒子动力学核心算法与软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34.面向重用的软件开发价值链

35.基于MVC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框架研究

36.支持模型驱动式软件开发的建模语言框架研究

37.3G智能终端软件开发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38.软件开发国际合作模式研究

39.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GIS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40.有色Petri网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41.浅谈软件开发的成本核算

42.一种高效率的软件开发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方法(UCD)

4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技术综述

44.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软件开发及应用

45.软件构架设计在软件开发中的意义

46.面向软件开发信息库的数据挖掘综述

47.谈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分析

48.浅谈插件化软件开发

49.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植保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50.Onboard:以数据驱动的敏捷软件开发协同工具  

51.软件开发综合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

52.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平台中的应用

5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模型的研究

54.软件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5.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

56.军用软件开发工程化质量管理研究

57.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

58.基于学生软件开发团队的沟通机制研究

59.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60.面向农业软件开发的构件库研究与实现

61.搭建式GIS软件开发及其对软件工程的影响

62.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探析

63.软件开发本体构建与模块化的应用研究

64.基于CDIO的高职软件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65.典型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及其软件开发

66.有效的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67.框架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研究与实践

68.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69.基于软构件的软件开发框架研究

70.面向软件开发信息库的数据挖掘综述

71.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模式研究

72.以《数据结构》为核心的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

73.护理信息网络化管理的研究与软件开发

74.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75.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法比较之敏捷与传统

76.基于虚拟硬件在环的控制软件开发

77.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78.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79.软件开发中的设计原则

80.基于学习遗忘作用的人员调度实验设计及其软件开发

81.基于网络的可信软件大规模协同开发与演化

82.华池油田结垢预测及软件开发

83.探析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规范化

84.软件开发自动化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85.架构和面向对象技术在PLC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86.国外XBRL软件开发技术比较及启示

87.企业软件开发标准化探讨

88.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及其Google Android上的软件开发

89.浅析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意义——从软件功能测试的作用谈起

90.软件开发方法及其应用

91.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软件开发的特点及优势

92.基于VB中MSComm控件的通信软件开发与实现

93.软件开发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问题研究

94.基于Java语言的安卓软件开发的研究

95.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研究

96.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

97.培养大学生软件开发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篇7

优质护理服务是2010年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帮助患者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它体现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就是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人性化服务,注重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加强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手术室护理是一项特殊的专科性极强的护理工作,而手术患者必须在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空间中,并与家属暂时分离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如何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现有以下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1.1把好人员进入手术室关 门卫严格把守大门,与手术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并对允许进入的人员做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认真检查手术人员的手指甲、头发、皮肤等,合格方发放手术室无菌洗手衣裤,使手术室保持良好的秩序,对陪同手术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指引他们进入家属等候厅等候,确保环境不被人为污染,从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家属看到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

1.2把好手术室物品进出关 做好种类物品的管理,凡是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全部脱掉外包装,并按有效期进行分门别类放置于指定位置,无菌物品走无菌物品专门通道,出手术室的污物通过污物专门通道。使手术室物品管理规范有序,并有定期监测报告,确保手术室物品的安全,这里需要我们慎独精神,也是优质服务的物质保障。

1.3把好清洁卫生消毒灭菌关 手术室环境要达到无菌,必须先抓好卫生清洁制度的落实,根据我科的工作要求,我们特别给制定了手术室保洁措施,护理人员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每周大扫除一次,层流滤网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按要求定期更换,这样才能预防医院感染,为手术患者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手术室安全。

2 加强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

理论知识学到位,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从基础抓起,每次科室来新同,都从手术室护理制度和基本知识入手,要求打好基本功,在理论学习上都有安排和计划,对高年资护士的要求知识也有提高,对职称高的护士要有科研论文等,以丰富头脑用过硬的知识赢得患者尊重,同时也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加强服务态度的教育

随时沟通的理念,学会与患者沟通交流,学会礼貌地对待每一个患者和家属,多为患者服务,不仅仅限于术前,在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都可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存在些什么问题,利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4 加强全程护理服务指导

4.1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 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1]。

4.2手术开始 根据手术需求,护士将患者摆好手术需要,此时,除了要使患者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术中不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且不议论患者病情,维护手术间的安静环境。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其肢体语言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以免操作被动,造成不良后果。

4.3手术完毕 如果患者是全麻,苏醒期有可能出现躁动,手术室护士应妥善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患者坠床,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稳定,送患者出手术室房间时应帮患者穿戴整齐,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要禁止手术人员携带手机进入手术间,从而避免伤及患者的自尊心和避免使患者产生不被重视及不安全的感觉。并且注意保暖。术后患者如有疑问,应耐心解答,并且给予鼓励的话语,给患者送去最衷心的祝福。告知患者回病房后好好修养,放松心情,有利于术后康复[2]。

5 加强手术护理安全管理

5.1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 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建立科室各项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质控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高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建立防范接错手术患者、开错手术部位、用错药、输错血、防异物遗留手术患者体内、防范手术标本遗失等工作流程,手术室执行洗手护士不交接制度,巡回护士也制定了六不交接内容。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相互监督[3],医生、护士、麻醉三方要对手术患者手术风险进行评估,还要认真执行手术过程中的每一次安全核查工作,每一次核查和交接班的执行,患者和家属都看在眼里,也会在无形中增加手术患者安全感。

5.2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 特别是对新来的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

6 结论

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和患者的愈后,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让我们借优质护理契机,通过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手术患者切身感受,更好地服务于患者[4-5]。让我们以优质的护理服务传播医院的文化,宣传医院品牌以及树立医院形象,给患者以尊重、信任、公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并获得持久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刘爱民,张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临床护理,2011,7(24):256.

[2]朱航,严玉琼.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8):60-61.

篇8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157-03

doi:10.14033/ki.cfmr.2016.18.090

品管圈(Qualitu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进行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临床上常使用轮椅作为代步工具,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在轮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康复患者在进行床和轮椅间的转移时,可能因方法不正确给患者造成不舒适或发生意外跌倒的伤害。跌倒是医院内最常发生的意外事件,约有5%的跌倒会造成骨折,超过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脱臼等,这将会给患者带来经济上和身心上的负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2]。而正确床椅间转移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患者在转移过程中不舒适的感受,避免发生意外跌倒,同时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康复。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品管圈小组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12月组圈,成员共7名,文化程度:本科2名,大专5名。由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定期指导并督促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成员经过品管圈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确定圈名为“携手圈”,寓意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携手同心,协助患者进行正确、安全的床椅间转移。圈徽由绿色银杏叶组成一个圆圈,代表中西医结合科,寓意为杏林之家,中间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手组成的心形,寓意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携手同心,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奋斗。

1.2 主题选定

全体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罗列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统计归类后将选主题进行排序,每位成员根据“5分、3分、1分”的评分标准,从上级政策、重要性、切中性和圈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累加所有成员4个方面的平均分,最后“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以平均分总分19.2分成为第一高分,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床椅间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及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通过转移偏瘫患者能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3]。

1.3 活动计划拟定

活动时间为2014年12月-2015年5月,第1个月组圈和选定主题,第2个月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第3~5个月进行实施与检讨,第6个月进行效果确认并巩固成果,做进一步改进[4]。

1.4 现况把握

针对科室患者的实际情况,于2014年12月15日制作调查表,随机对笔者所在科室的10例患者进行3 d床椅间转移的基线调查,2次/d,总共60人/次,其中护士协助转移28人/次,

家属协助转移32人/次,调查在转移过程中患者是否有紧张、疼痛,是否对康复治疗有抵触及是否存在发生跌倒的风险和皮肤损伤等。结果显示在护士协助转移时,有27%患者感受到疼痛,11%患者有发生跌倒的风险;家属协助转移时,有32%患者感受到疼痛,25%患者有发生跌倒的风险。因此全体成员再次讨论制作了与主题相关的查检表。于2014年12月

22日-2015年1月18日,品管圈小组成员每天查检2位患者的床椅间转移,从健康教育的效果、护士掌握相关知识情况、评估病情、患者配合及轮椅的性能等方面进行查检,共涉及项目196项,通过柏拉图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健康宣教不到位、护士未掌握转移的方法、未评估病情占79%,按照柏拉图二八定律,将此3大项情况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1.5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0.52+(0.52×79%×70%)=80%,即目标为将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由52%提高至80%。

1.6 原因解析

1.6.1 要因评价 品管圈小组成员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分别针对健康宣教不到位、护士未掌握转移的方法、未评估病情这3个主要因素从人员、环境、材料、法制4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形式,列出了以下要因:(1)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2)护士不知晓正确转运方法;(3)科室无全面的健康宣教资料;(4)家属重视度不够;(5)患者缺乏对护士及家属转移的信任;(6)科室无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培训;(7)无康复治疗时间段计划制度。

1.6.2 真因验证 本着“现场、现物、现实”的三现原则,品管圈小组成员对选出的要因进行再次查检,依据品管圈80/20的原则(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将前4项原因定为患者床椅间转移错误的真因[5]。

1.6.2.1 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 因科室未制定患者床椅间转移的SOP,缺乏相关制度及流程,护士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无可参照的标准;另外科室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形象、生动、节约人力的宣教方法,导致宣教不到位,宣教内容枯燥,患者不易接受。

1.6.2.2 护士不知晓正确转运方法 科室对床椅间转移的知识未关注,无相关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导致科室护士不知晓正确的转移方法,从而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也不到位。

1.6.2.3 科室无全面的健康宣教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四川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患者中大约有70%为彝族患者,因语言沟通障碍及文化差异,导致健康宣教的效果不佳,科室无个性化的宣教资料,患者不会主动参与,护士没有统一的健康宣教资料,宣教方式也不统一。

1.6.2.4 家属重视度不够 患者及家属注重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对床椅间的安全转移不重视,认为正确的转移方式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不愿意配合。

1.7 对策拟定

全体成员针对查找到的真因,运用对策拟定评价表,依据行性、效益性、重要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重要计5分、一般计3分、次要计1分。全体圈成员共7名,分别对每项对策进行打分,然后依据得分高低依次进行选取。共选出4个对策:(1)制作符合科室患者需要的图文并茂的双语宣教资料(彝语和汉语),放于护士站,方便患者取阅,拍摄简易VCR双语宣教片;(2)对全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3)将各类转移的流程拍成照片,粘贴在病房墙壁上,便于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4)每周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强调错误转移会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

1.8 对策实施

将制定的对策分配给能够胜任的成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工作项目、完成时间、负责人、地点、方法等),实施前召开品管圈成员会议,对内容进行培训和说明,让相关人员了解正确的做法;实施中该项目负责人实时监督,保证实施方法正确,密切关注实施情况。

1.9 效果确定的方法

(1)有形成果,即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2)无形成果,在携手圈活动结束前,7名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项无形成果进行打分,与活动前指标进行比较[6]。

2 结果

2.1 效果确认

2.1.1 有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前后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由52%提高到79%。目标达标率=(0.79-0.52)/(0.80-0.52)×100%=96.4%;进步率=(0.79 -0.52)÷0.52×100%=51.9%。再次用基线调查表随机对科室10例患者进行3 d床椅间转移的调查,2次/d,总共60人/次,其中护士协助转移28人/次,家属协助转移32人/次,结果显示在对策实施前后护士协助转移时,感受到疼痛的患者由27%下降到15%,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由11%下降到5%;家属协助转移时,感受到疼痛的患者由32%下降到22%,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由25%下降到10%。

2.1.2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成员自我评价显示,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2.2 标准化

将本次活动实施对策进行标准化,制定患者床椅间转移SOP,并根据科室患者的情况,制定出了协助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操作评分标准,包括单人直立法转移偏瘫患者、单人侧方法转移偏瘫(截瘫)患者、双人垂直法转移患者和双人侧方法转移患者多个标准。

3 讨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科室制定出了患者床椅间转移SOP,使笔者所在科室每一位使用轮椅的康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会得到全程、全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指导,掌握床椅间转移的技巧,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在院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减少了转移过程中患者不舒适的感受及意外跌倒的风险,根据患者及家属对轮椅间转移方法的掌握情况,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及宣教,切实降低了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7-8]。

在此次活动中,制定出了各类协助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操作评分标准,新的转移流程更优化、节力,患者舒适度增加,适合于协助各种体型偏瘫和截瘫患者的转移,如单人直立法协助偏瘫患者转移时,护理人员将轮椅斜置床边30°,刹住轮椅刹车;患者在床边挪动,使双脚着地,躯干前屈;护理者直背屈髋,面向患者,让患者的下巴搭在护理者的肩上,患者健侧上肢拉住患侧上肢,将双臂抱住护理者的颈部;护理者的双手抱住患者臀部,如果患者较重则可以抓住患者的裤子或腰带,但要注意避免造成患者的皮肤损伤。护理者一只脚顶住患者患侧膝部防止其屈曲,然后挺直后背并后仰将患者拉起呈站立位;同时利用自己的重心力量来平衡患者的体重。在患者站稳后,护理者慢慢转身使患者背向轮椅正面,将一只手移到患者的肩胛部使其胸部稳定,然后护理者慢慢屈髋,将患者轻轻放到轮椅上[3]。这些标准流程可以指导护士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转移,同时也作为培训考核的标准。

通过圈活动,成员学会了应用现代管理工具,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患者床椅间转移问题持续改进,还有柱状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提升了成员的科研意识,为成员提供了写作论文的素材[9-10]。

综上所述,通过品管圈的团队模式和科学工具的使用,从发现护理缺陷入手,层层剖析,由表及里地发掘问题、查原因、寻求对策,有效降低了临床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通过标准化环节,将有效对策在其他护理单元平行推进,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朝嵩.品管圈实际演练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8.

[2] King M B,Tinetti M E.A mulitfactorial approach to reducing injurious fails[J].Clin Ceriatr Med,1996,12(4):745-759.

[3]赵东丽,金肖,高丽娟,等.脑卒中轮椅期不同护理方式84例康复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6):317-318.

[4]崔红梅,刘娜娜.高龄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17-118.

[5]付倩,程惠玲.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1):18-21.

[6]马金亚,吴继云,张燕蕾,等.品管圈在康复医学科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185-186.

[7]张通.偏瘫病人康复治疗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0.

[8]胡铭,石霞,陈令红,等.品管圈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973.

篇9

2007年8月对本院手术室37位护士采取抽血体检与问卷调查。

2结果

37位手术室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生理心理损伤,见表1。表1手术室37位护士的生理心理损伤及影响因素损伤表现n百分比职业损伤因素慢性呼吸道损伤848.65%消毒液腰、背、肩疼痛1232.43%负重、抬搬病人刀、针刺伤616.22%机械性因素白细胞下降12.07%放射线及电离辐射3讨论

3.1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3.1.1生物因素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羊水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如一些可传播性疾病、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据研究,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尿、便、汗、泪、母乳、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4%[1],暴露于含HBV血液、体液而感染HBV比率为6%~30%;若HbsAg(+)、HbeAg(+)则感染率更高。接种过乙肝疫苗可降低感染危险性。

3.1.2机械因素最常见的为针刺伤,其次为刀片、玻璃等锐器伤。本院针刺伤率高达16.22%,已经证实20种病原体可以经针刺传播。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3.1.3物理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无防护接触论文放射线及电离辐射给手术室护士造成严重的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3]。微波、射频、激光等手术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在消毒工作中,紫外线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负重、抬、搬病人等常规护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腰背痛的危险因素。此外机器声、工作人员的对话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声、物品及机器移动声所产生的噪音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长时间暴露于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可能引起如上不适[4]。

3.1.4化学因素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2],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浸泡标本、器械消毒,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具有致敏、诱变及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染色体异常。

3.1.5心理因素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他们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休息不定时的环境中,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燥等。

3.2职业伤害的防护措施

3.2.1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根据具体手术,总结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体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普及使用可自动回套的针头;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医疗垃圾严格分类管理,减少流通污染环节,把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3.2.2加强室内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添置空调设备,完善排污系统,并对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现配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振作。手术后对器械、污水、房间处理,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设专用浸泡污敷料水池等设施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3.2.3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病人的病史、肝功能、两对半、HIV、梅毒等检查结果,这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手套如有破损,立即重新更换消毒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如有损伤,立即用3%碘酒、75%酒精消毒、立即注射乙肝疫苗。术前巡回护士配制0.2%过氧乙酸1000mL盛于专用容器中,置于手术间,方便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在给病人操作前后随时洗手,手术间门口铺一块用0.5%过氧乙酸浸透的台布,以减少因工作人员进出造成的交叉感染。

3.2.4辐射及电离危害的防护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直射线中,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主要依靠3项基本防护手段,即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消除手术间内有害物质,可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换气,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最好设有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2)设置负离子发生器,调节正负离子平衡;(3)尽量少用或不用的铅制品,传统的铅衣应被塑封铅取代。

篇10

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的重要意义

“社区医疗服务是城市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医疗服务,构建以社区医疗服务为基础、社区医疗服务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居民健康为主线,以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重点的智能健康社区系统,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和活力,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

2.智慧社区健康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医疗”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要求与接受。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

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可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医疗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病人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此外,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3.主要内容

本文探讨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关键技术主要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连续性的日常健康监护和健康咨询的需求,设计以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主体、联合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攻克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基于本体技术的健康知识库、个性化智能健康管理推荐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依托第三方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健康监测、健康数据智能分析、健康指导、就医咨询、远程医疗协助、健康知识库和健康信息检索等功能。

4.建设方案

本文研究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建立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为核心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又称居民健康管理/监测/服务一体化平台,是指通过放在社区或机构的的自助体检设备,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来持续监测公众的健康情况,同时通过服务后台提供客制化健康促进和医学预防的智慧型健康服务平台。

图1 系统组成图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由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小屋、智能健康评估系统、健康社区服务系统,卫生信息交换系统和居民健康风险分析系统、用户终端等七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卡系统:是居民身份的识别卡,便于居民的连续健康检查和建立连续的居民健康记录。

2)居民健康小屋:简称为自助体检管理系统(SPEIS),是指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把一批健康检查仪器整合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下,使受检者可以自主的轻松愉悦地选择体检项目,实现一系列生理参数的检测,系统自动对受检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电子建档及信息服务管理的一种体格检查模式。是运用各类数字化健康自检设备,实现居民自助式的健康检查,并将居民健康检查状况记录于居民健康档案之中。

3)健康小屋家庭服务系统:是以物联技术为核心,实现对健康小屋的综合管理,包括数字化健康设备的管理、居民身份的认证、健康数据的接入与管理等,通过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实现健康小屋与智慧家庭的服务对接,并可供医疗机构、居民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需调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接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

4)智能健康评估系统:运用多因素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居民健康自检信息为基础进行居民健康状况智能化、自动化的评估,给出居民健康风险评价;

5)健康社区服务系统:是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的,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诊疗服务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健康随访系统,健康体检系统等等;

6)居民健康分析系统:是以商业智能(BI)技术为核心,基于多维健康分析模型,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图表化展现,包括居民健康整体状况,各类疾病分布及发展趋势等等;

7)卫生信息交换系统:是基于HL7、IHE等行业标准建立的,可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有效集成和实现业务协同的集成信息平台,用以实现包括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医疗业务的协同。

8)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作为市民使用智慧社区平台,享受智慧生活的最直接的感知设备,可以有多种设备,包括:居民健康卡、家庭智能触屏等。

5.技术特点

1)实现健康体检智能采集、无线上传、智能分析、主动报警、医生主动咨询等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由于老百姓对医疗器械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如何解决数据采集、上传、分析、报警、响应等一系列的问题是本次解决的重点,并在解决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同时,研究医院的处理流程,创新出一套适合社区医院的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2)通过系统设计解决多终端接入和数据共享问题

系统平台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接入和数据的采集,以及多种终端之前的数据交互。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系统之间的差异和硬件平台的不同,不同的终端使用统一的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数据交互,避免由于硬件差异和系统不同导致的数据共享的风险。

3)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的智能分析管理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需要对智能无线医疗器械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管理,并于市民健康档案进行数据同步。因此,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医疗健康信息的本体建模、个性化智能推荐服务、医疗与健康元数据管理都需要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结果与相关辅助治疗信息自动推送给患者。

4)解决各级医院不同医疗相关管理系统的数据兼容问题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医院、中心医院的双向转诊,即常见病、多发病进社区,疑难重症上中心医院的自动转入体系。就目前来说,各个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 Pacs系统等都为信息孤岛,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来实现各个医院、各个系统的统一数据交换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将建设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自动管理各系统的接入及数据重构。

总结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健康关护环境,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和医院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可以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医院护理危机;危机管理者;形象和信誉度

Key words: hospital care in crisis;crisis managers;image and reputatio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313—02

0 引言

在现代医院护理管工作中,危机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医院的效益、信誉度等都受医院护理危机管理的直接影响。现代医院无论是从服务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对护理危机管理的疏忽都将导致医院工作核心和目标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为了医院的发展,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医护危机管理。

1 医院护理危机和护理危机管理概述

医院护理危机往往能给医院带来名誉上的潜在威胁,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它是一种破坏性事件,给医院带来的损失通常是非常大的,对医院的形象和经济效益会带来很大的冲击。现代医院管理要重视医院护理危机的管理,这种管理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在危机发生前就要做完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对危机有一定的预测和控制力,当危机爆发后,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努力减少医院护理危机造成的伤害,最终要达到从危机中吸取教训、获利的目的。医院护理危机管理是一种预测是管理,是在危机发生前就超前的对危机进行预测管理,所欲大多管理对象都是虚拟的。作为医院管理者,为了为医院赢得信誉和经济效益,就要提前对危机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危机处理方案。

2 医院护理危机的特点

2.1 医院护理危机的两个层面

2.1.1 医院护理危机引发的机制是医院护理工作自身存在的原因和问题,比如说护理技术问题、发生护理事故、对患者护理服务的质量问题、护士和患者的沟通问题、患者的居住环境、医疗费用、疏忽管理等等。

2.1.2 由于医院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医院护理外在危机,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禽流感,SARS),灾情(如洪水、旱灾、火灾伤情)、事故、地震等引发的重大伤亡救治等。

2.2 各类危机发生的特性

2.2.1 从成因角度分析 突发性是护理危机的一大特点,大多在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下发生护理危机,但是发生的后果,以及衍生出来的结果和影响,目前来说还不具备任何经验和知识储备,所以如果在处理护理危机时,决策人员头脑混乱,意识不清,就可能对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突发性的危机虽然让人们措手不及,但是,面对危机人们并不是束手无策,作为护士和危机管理者,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努力探寻危机发生的规律和条件,对医院护理危机的管理要加强,时刻保持警惕,这样才能在危机发生时不会慌乱,也能提前应对和预测要发生的危机。

2.2.2 从发展角度分析 医院护理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医院护理危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它随着医院护理管理者处理是否正确和及时与否降低或升高,而且任何一个危机在没有彻底解决之前,都有可能产生扩散效应。护理管理者应随时掌握和控制各种事态,并事先做好风险评估,接纳来自医院内外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医院内的防卫机制,降低护理危机发生几率。

2.2.3 从形成时间角度分析 医院护理危机发生时往往突然、紧迫,需要面临和处理各种问题,在时间上不要忽视每一分每一秒。对护理危机没有及时处理的话,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毁掉医院的形象和信誉度,如果拖延时间比较长,相继而来的就是大量的负面报道,会对医院造成长久沉重的打击。所以,为了医院的形象和信誉度不被损害,降低危机对医院的影响,要求我们护理危机管理人员,在危机发生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决策。

篇12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

1.患者的安全[1]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心内科患者大多为年老、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性低血压等意外。WHO总干事在2003年12月所作题为“保健质量:患者安全”的报告中,号召所有成员国家队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2]。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我科多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讨论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使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大大提高。

2.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患者因素:由于我科患者多属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心肺功能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冷热感觉不灵敏,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伤、自杀等意外。环境因素: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不干燥、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过暗等均易使患者受到伤害。药物因素:我科病员常使用强心、扩血管、镇静等特殊药物,如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护理人员因素:心内科急危重患者多,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3. 安全管理对策

3.1 做好入院评估:心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除此之外相对较重的尽量安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使用床头卡,危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的标示制度。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①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厕所、用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是病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这些时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或比较繁忙,对病员的关注相对较少,易发生意外,我科通过在特殊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工作,中午派2~3名护理人员上班,夜间采取双班或吊班,节假日必需排够上班人员加强防范,避免患者发生意外。②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机体抵抗力较低,易发生院内感染,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手卫生工作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3.2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护与管理:

3.2.1病情危重的患者:心内科常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患者,护士必需将这些病员安置在监护室,便于及时观察和抢救,强调工作中的预见性,要求准确、全面、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治疗效果,协助生活护理。抢救物资必需保持完好、成备用状态,以利于抢救急需,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执行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防止压疮的发生。

3.2.2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他疾病,行动不便,易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加强入院宣教,做好应有的防护设施,密切巡视病房,必要时留陪伴,防止意外的发生。

4. 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加上家属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部分病员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想到自杀等不良行为。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药物治疗中的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药物治疗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我科常用的一些降血压药、扩血管药、镇静药、洋地黄类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大,因而必须详细向患者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用药速度和量,且用红色标志标记,要求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加强巡视、随时倾听病员主诉、以免发生低血压或性低血压、跌倒、摔伤、洋地黄中毒、诱发或加重心衰及心律失常等意外。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建立由护士长、科室安全管理员、护理组长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要求护理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日进行晨间提示,对重点环节、重点护理人员、重点时间、重点病员进行安全提示及检查,防止差错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科室每周召开一次护理质控小组会议,每月召开两次全科护士工作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隐患,对护理安全实现前瞻性和全动态管理。要求严重差错事故必须马上上报护士长,护士长在2小时内将护理事故上报护理部,严重差错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同时科室及时对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修改不合理流程。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4]。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培训外,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同时不断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护士的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能较好的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和满足病员的需求,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对护生的管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方面,对新进的护生到科时必须进行入科培训,详细交代专科的特殊要求,比如一些特殊药物,特殊操作,特殊疾病等,同时必须进行一些法律法规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带教老师严格带教,认真执行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5]。做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其重要,我科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了安全的气氛,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但护理安全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所以,要着力改变护理工作是护理人员的事的错误认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参与安全护理,充分体现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6]。

参考文献

[1]刘丽杭,党勇.患者安全的概念与措施.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12): 20.

[2]WHO.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fety [EB/OL]. [2006 -11 -01]. http: // who.int/gb/ebwha/pdf-files/EB11337. pd.f

[3]张燕红,陈淑娟,郑宪萍,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7): 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