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13 12:33: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微机原理实验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篇1

例1:歼7飞行员,男,29岁,飞行时间850h,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脉搏漏跳2周,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房性早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1月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烦躁易怒、体重下降等症状转送体系医院确诊甲亢治疗2年后逐渐停药,结论飞行合格。飞行3月后回访,飞行耐力良好,无不适。

例2:初教6飞行教员,男,38岁,飞行时间1500h, 因心慌、胸闷、气短3周到医院就诊,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ST-T改变,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治疗2周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失眠多梦、心情烦躁,送上级医院确诊为甲亢,治疗1.5年后停药复发,又继续治疗1年后未复发,因飞行间隔时间过长停飞。

例3:歼7飞行员,男,32岁,飞行时间1000h,因心慌、胸闷、乏力1月到医院就诊,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治疗1月后上述症状加重,转送上级医院治疗2年后停药,结论飞行合格。飞行半年后回访,该飞行员飞行技术恢复良好,飞行耐力良好,无复发。2 讨论

2.1 甲亢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至今不明。甲亢时肾上腺素能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基础代谢率增高,以及过多的甲状腺素加强心肌对儿茶酚氨的敏感性,直接兴奋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或激活窦房结心肌小血管平滑肌细胞核的慢钙通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率增强,可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年轻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如出现心脏症状时,很容易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本组3例均为这种情况。

2.2飞行员患甲亢的特点。

2.2.1 年龄轻,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本组3例年龄29~38岁,只有例1除有心慌、胸闷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还伴体重下降、烦躁易怒等甲亢表现。其余2例均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

2.2.2 治疗的疗程长停飞率高。本组3例治疗均超过2年,2例治疗2年,1例治疗1.5年,停药后复发,又继续治疗1年后停药,最后因飞行间隔时间较长,飞行耐力差停飞。

3 原因及对策

篇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作为专业课实验,对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和研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结合该课程特点,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中优化了实验内容,使其集知识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实施高效教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微机原理实验包括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内存储器与输入/输出原理的认知等,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及其基本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汇编语言编制程序、理解微机原理相关知识。接口实验包括常用可编程定时器8254、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可编程8255A并行接口以及A/D转换芯片和D/A转换芯片等,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可编程接口芯片和数字电路芯片进行I/O接口设计与扩展的能力。微机接口综合实验包括典型接口芯片的组合、应用实验和实时控制等,主要培养学生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综合相关知识完成微机系统设计和调试应用系统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系统化实验内容层次,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的实验教材结合TD-PIT+实验平台以及所配套的软件进行编写,着重让学生熟悉各种典型接口芯片的应用、汇编语言编程和接口技术。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和实际理论教学的情况,建立了系统化的实验内容层次,按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实验,每个实验设计有思考题2-4道,使学生通过完成思考题,拓宽实验内容,重新设计实验,提高创新能力。基础验证实验与理论课堂教学同步,通过实验达到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及典型接口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的目的。基础验证实验是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结束之后进行硬件连线、软件编程、调试和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调试方法。设计实验在学生完成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引入,并且在实验中加入了相关探究、创新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实验指导教师提供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不提供详细的实验电路,学生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方案、调试实验接口电路和编写、调试程序。综合实验帮助学生全面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的内容有教师给定题目和自选题目两种,学生通过设计微机系统电路、连接线路、软件编程和调试等环节的训练,增强了学生进行综合性应用系统设计、组装与调试能力,培养应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教学团队不但优化实验内容,而且对实验教学方法也相应的进行尝试,这也是实现实验改革的环节之一。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中,根据实验内容要求,我们尝试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演示法是指实验教师通过展示接口芯片、实验箱,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汇编程序设计实验以及硬件接口基础验证性实验可以采用改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第一次接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对于汇编语言调试工具不熟悉,所以在该类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演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做“数据传送实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对Tddebug工具软件调试步骤、方法等进行演示,让学生快速掌握Tddebug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明白每一步操作目的和产生相应的文件。启发式教学是指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汇编语言编程实验中,课程教学团队采用启发式教学,指导教师按照设计实验要求,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完成实验的设计、编程和综合调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讨论法就是针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综合实验中,按照3~4人分组,每组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讨论,不断修改系统设计。设问法就是在提供给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的前提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素质教育

以前实验教学是“预习实验-实验过程-课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批阅”的四段模式。该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实验教学为中心,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指导或按实验指导教材完成实验,完全照搬实验指导书实验图,完成连线和编程、系统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相同的模式,完成了相同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被动做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达不到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精讲、示例、设问、点拨、研讨、评析”六环节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强化素质教育目的。

5改革实验考核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了有效提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情况及动手能力,实验考核主要采用下四种形式。实验过程的跟踪考核。改变传统的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打分的模式,对预习报告、实验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等主要环节进行记录和评价,作为平时实验成绩和最终实验考核的依据之一。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完成实验后,课后及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项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重点是对实验现象及实验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验总结。明晰实验思路,实现知识的融合、升华和再学习。考核依据学生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完成情况及思考题回答情况、实验报告质量等组成。综合实验考核。通过学生讲解、演示、教师提问和回答等歩骤来进行考核。期末实验考核。期末实验考核采用现场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考核题目由实验教师在已完成实验中选择,学生现场随机抽签决定实验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实验考核的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硬件连线、编程、调试及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等方面进行评分。实验综合成绩采用实验过程的跟踪考核、实验报告考核、综合性实验考核和期末实验考核等进行综合评定。这种方法比较客观而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这种考核方法所评定的最后成绩普遍比较满意。

篇3

作者简介:张元涛(1977-),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84-02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高校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基本接口技术(包括存储器组织、中断技术和常见接口技术等),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微机硬件及接口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完成效果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1]

一、“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自动化系、测控系和电气工程系都开设了“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学时为48个学时。由于该课程知识点繁杂,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学生在有限学时内学好这门课程非常困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不会运用知识进行设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几方面。

1.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成旧,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脱节,同时,由于学时有限,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会涉及32位CPU以及目前CPU的最新技术,因此学生觉得该课程跟现实脱节,实用性差,学习时带有排斥性。其次是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互动性差,教师授课时通常采用PPT和板书进行讲解,但PPT多半采用教材上的内容,制作粗糙不生动,教师讲到CPU结构、指令系统、总线时序等知识点时,这种单纯的理论分析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是唐都TD-PIT32位微机原理实验箱。这些试验箱装置主要实现芯片功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无需编程只需照着连线图连接几根重要的连线即可得出结果,完全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3.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考核方式通常采用“6+2+2-出勤”的方式,即期末考试占60%,作业和实验报告各占20%, 再考虑平时出勤情况。这种考核方式的缺点是作业和实验报告抄袭情况特别严重,学生认为只要交了就能得分,无法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由于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通常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鉴于以上情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笔者结合近几年“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这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理论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教师要精简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育部对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国内外优秀教材的比较研究,确定该课程分为7个知识单元,即微型计算机基础、微机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半导体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技术、中断系统和常用接口芯片。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第一次课就应该给学生用图示表明7个知识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应说明该课程与相关先行课及后续课之间的关系,可结合一些具体的控制系统实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该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体现具体知识单元的层次化,[2]分别按照识记、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由浅入深的层次分类,教师在每章节的课前都应把这些分类给学生说明,章节结束时要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地去掌握知识要点。最后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应尽量讲授一些微机发展的新技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实用性。比如讲解8086功能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系统等章节时,可增加32位CPU、双核、四核等微机最新发展技术和趋势的内容,简要说明其与8086的异同,并给出相关参考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该课程内容的严谨性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缺乏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形象化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3]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该在制作PPT上多花工夫,使其尽量生动、形象、直观,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结合教师生动的表达,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而且对适当章节可借各种软件进行讲授,比如讲授存储器扩展和接口电路章节时,可利用protel来绘制电路图,并标注数据线、控制线、地址线,这样除了授课更加形象外,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protel软件,为以后设计电路和绘制PCB图打下基础。

三、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验教学学时仅分配8个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改革。

1.精简实验内容

在实验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精简实验内容,保留核心关键实验。本校采用8086简单程序设计、8255并口应用实验、8253定时器/计数器应用实验和波形发生器应用实验作为课堂实验,采用一个综合实验作为课后考查实验。8086简单程序设计实验主要让学生熟悉汇编语言开发环境和简单顺序、分支和循环程序的运用,后面三个实验主要让学生分别掌握并行接口芯片8255、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和模数转换芯片DAC0832的运用,最后的综合实验则让学生结合各种芯片运用来设计一个简单控制系统。

2.扩展验证性实验为创意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首先在上实验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按实验指导书内容进行实验预习。[5]然后上课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教师应说明实验线路如何连接,为什么这么连接,重点说明程序的执行流程,实验结果如何得到,学生再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在完成基本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对每组提出一个不同的创意设计性实验题目,[6]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选用不同电路和编程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最后进行分析总结。

3.合理安排综合实验的选题

综合实验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选择接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比如交通灯控制系统、智力测验抢答器、数字收音机等。还是教师将学生分组,为每组提出一个不同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查询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综合实验设计任务。

四、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要求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检验教学效果。改变原来以期末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成绩为基础的“6+2+2-出勤”考核方式,采用“6+1+2+1-出勤”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60%,作业占10%,但为了避免作业抄袭情况的发生,评讲作业时改变原来由教师讲解的方式,变为每道题由教师随机点名来决定是由哪一位学生讲解,把讲解情况作为该次作业的评分标准。如果学生没有讲解清楚再由教师讲解,教师可以多抽几个学生讲解,对那些没有抽到的学生则依据作业评分,缺勤的学生即使交了作业该次作业也记为零分。课堂实验占20%,课后综合实验占10%,成绩每次由各个创意设计性实验题目和综合实验题目的答辩情况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教师采取每组随机点名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答辩并评分,评分成绩作为整个小组答辩成绩,缺勤的学生即使交了报告该次实验总成绩也记为零分。出勤考核仍然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但教师应着重点名出勤情况较差的同学。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集体荣誉感,同时间接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

五、结束语

“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知识点繁杂、概念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考虑到该门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探讨其教学改革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本文针对重庆科技学院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策略,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逐步运用这些方法来检验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贺杰,何高明,郭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2,22(3):86-88.

[2]卢清平,苏守宝.《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94-96,99.

[3]韩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79-80.

[4]郭福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电子世界,

篇4

    2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改革

    2.1.1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

    将一些化工单元操作和“三传一反”相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开展一些综合性实验,即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克服教学学时和仪器设备不足等困难.比如“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包括了直管阻力、局部阻力的测定及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等内容,集成了流体流动和流体输送机械两个单元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该实验的开设使学生熟悉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和学会压差计、流量计等的使用方法,同时使学生认识了离心泵的特性与结构和学会了离心泵的操作,建立了化工设备的工程化概念;“串联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包括电导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和微机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等内容.通过该实验的开设让学生学会用电导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和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以及了解微机系统数据采集的方法.另外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适当增加设计型实验.教师可以根据现有设备条件,提出实验目的,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出实验原理,查阅文献,自行制定实验方案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仪器结构自行设计实验参数,比如进液量,空气和吸收气体进气量的体积比,以及测量气体成分色谱仪的条件等,通过Origin等软件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1.2增加化工新技术实验

    在倡导绿色化工和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新材料工业、绿色化学工业等前沿学科飞速发展.将一些反应化学理论和化工技术共同发展的前沿学科引入到化工基础实验中,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比如开展“含盐废液的反渗透分离实验”、“微滤膜分离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膜通量和截留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不同压力下的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变化规律,掌握膜分离技术相关工艺过程.各学校根据实际条件,还可以开展渗透蒸发、超临界干燥、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等相关内容的实验.增设化工新技术实验可使学生更全面理解化工学科的理论和精髓,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开放化工基础实验室,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自行研究离心泵的结构,设计方案,测定泵的扬程(H)、轴功率(N)以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对于精馏塔实验,学生依据物质挥发度差异自己配制混合液,设置不同回流比测定精馏塔当量高度,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和掌握精馏过程的操作方法.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化工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学习化工过程的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引入现代教学手段

    对于比较复杂的仪器设备,通过语言讲解难以让学生认清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展示复杂仪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更易接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把实验内容、仪器构造讲解给学生,还可以节约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开展化工仿真实验化工基础实验仪器一般体积较大,价格较贵,实验室一般购买的种类和数量有限,基本上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亲自操作仪器,独立完成实验.化工仿真实验是在电脑上利用化工仿真软件模拟化工过程进行的实验,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节约教学时间,直观逼真等特点.学生只需要在流程图上操作开关、阀门、调节器就可以训练开车、停车、参数调整等实验步骤.对于贵州地方师范院校仪器设备相对缺乏的情况,可以通过化工仿真实验替代部分实验设备,部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也可结合化工仿真软件开设.通过让每个学生利用仿真软件独立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3改善实验考核评分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