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21 08:23: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儿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儿科健康教育总结

篇1

一、教学工作

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矗最后,我在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两操工作

篇2

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由于医院儿科病房的特殊性:主要是儿科病人年龄小,发育快,健康需求旺盛,但是由于病人缺少卫生知识方面的理念,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再加上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4、5个大人陪同1个患儿来住院是常事,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与对患儿的疼爱成正比例增长。所以儿科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儿童和家属树立健康意识、促使儿童和家属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儿童和家属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护士要把将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积极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加强落实人性化服务观念,将尖端的医疗医护技术与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安慰等。

医院儿科里住院的基本都是儿童,介于这种特殊性,儿科病房里的健康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

第一要加强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护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现代护理观,护理人员应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就是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就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努力把健康知识传授给病人。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切实把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最新,最健康的知识解决患者出现的新问题,满足患者新的需要。

第二要注重选择的健康教育时机

护士不能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或急于求成,而是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对患儿和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应该多做观察,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阶段性和随机性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才能取得明显有效的教育效果。

第三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宜、因病而宜,根据患儿和家属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护士要注意分析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对病人的需求作出突出个性的判断,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力求做到因人施教。

第四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针对患儿的特殊性,一个完整的、质效优良的应该是,护士的健康教育不能拘泥于形式,应该坚持双向的健康教育形式,调动患儿和家属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患儿情况和病种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第五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

儿童基本都在家属的监护之下,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活动场所,儿科的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得有家属的参与,这样才可能让健康教育有效进行,使得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总体来说,儿科病房里的健康教育要以改进和提高患儿和家属健康观念为导向,从而提高患儿和家属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在具体的健康教育实践中,由于在患儿的住院过程中,家长都会全程陪同,在结合儿童身体和心理的特点,所以儿科病房里的健康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患儿的教育,二是对患儿家属的教育,在儿科的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热情的迎接入院病人,积极地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其他医护人员,发放入院须知,同时指导家属配合整理房间,提醒家长要注意卫生,以免疾病的再次传染。另外对于住院的患儿要注意安全健康方面的教育,比如防坠床、防误服药物等。

二.了解患儿的疾病检查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其用药的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要告知相关疾病的检查和护理知识,另外还要对家长进行一些必备的儿童护理知识和经验,例如,提醒家长在照顾患儿吃饭前要注意洗手等。

三.了解患儿的心里情况,大多数患儿对医院有恐惧心理,护士要积极观察患儿的外部表现,了解患儿的心理情况,积极安抚患儿的恐惧心理和家属急躁情绪,让他们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

四.对患儿在饮食方面的教育。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家长为患儿准备合适、合理、营养的食物。

篇3

健康教育是一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的,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行为干预的手段,帮助个人、健康和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计划的教育活动[1]。健康教育贯穿于患儿整个住院期间。在儿科病房我们实施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入院时包括环境介绍,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常规检查及相关注意事项,治疗药物的作用、指导静脉输液部位的保护要点等;住院期间护士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知识、护理患儿知识,让家长能够知晓住院期间孩子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做到心里有数,积极配合医护的工作;待患儿病情好转,可以考虑出院时,我们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1 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1.1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对象是一群年龄偏小,各方面能力发育未成熟的患儿,往往也不会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患儿住院期间,向其父母做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宣教应从入院即开始,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的选择患儿主要陪护者为对象,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对其需要的内容做详细的介绍,输液时家长需要知道如何保护静脉穿刺部位。用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支原体肺炎患儿在静脉滴注注射用罗红霉素时,我们护士可以告知患儿家属给患儿先进食,从而减轻其药物有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反应。护士要反复多次的讲解,必要时做示范,直至其掌握为止,使得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2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作用 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反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1]。和谐护患关系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传统的工作模式里,护士每天的工作是很机械的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与患者的沟通是很少的,必然护患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沟通是儿科护理中重要技能,通过沟通不仅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而且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健康问题[2]。现在,我们护士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与患儿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减轻其焦虑心情,安心接受治疗,努力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指导合作新型护患关系。

1.3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引发患者不满和投诉,造成医疗纠纷。一旦引起纠纷,就可能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护理行为,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才能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3]。护士在与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强了与家属的情感,取得了其信任,掌握了家属的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患儿家属认为静脉留置针怎么有时就保留1~2d就不通畅,自己的孩子又要"受罪",一味的认为是我们护士的错。而当我们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对其家属做好导管护理的健康教育,使其懂得静脉留置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明白决定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保留针比常用的小铁针粗一些、患儿静脉本身情况,静脉较细较短等、患儿睡眠时无意识的碰压到保留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患儿家属做到在心理上先有所准备,行为上更加有侧重点,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把儿科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健康教育,护士及患者相互交流,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及依从性,护患和谐,减少纠纷。但是,我们儿科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患儿家属,这就对我们儿科护士,提出更高要求了。如何做好儿科的健康教育呢?笔者根据在儿科工作的经验,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较好的实施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

2.1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业务文化素质是每名护士应具备的重要素质,现在优质护理是我国护理改革及发展的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只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形象是不够的。护士除了配合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护理,还要结合患者身、心、社会需要向患者或家长解释疾病的常识、用药注意事项及饮食、活动、休息等健康教育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想要令健康教育更加完善,加强自身对疾病的观察力及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士职业形象,加强业务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做好健康教育的第一步。

2.2患儿家属接受心理 患儿家属能否接受我们护士的健康教育,这也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采用合适的言语态度与之交流。比如孩子刚办入院手续,家里人最关心得是尽快让医生为孩子看病,之后我们护士再做个简单的入院宣教。等孩子输上液体,做好治疗后,护士再做详细的宣教,这时家属的接受心理是最强的。

2.3某些客观因素影响着护士的健康教育更好实施; ①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在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完成其他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②社会上普遍认为医生专业知识各方面均强于护士,护士只是会打针,发药而已,所讲解的知识点不一定正确,患儿家长的这种想法导致他们根本不愿多听护士的健康教育;③接受知识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对而言,医院里护士参加进修、外出学习机会较少,而且护士大多都是女性,家务等其他劳动消减了其学习的精力,这样知识更新较慢,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和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心理、社会等方面有关的先进知识,致使其对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

3 结果

我们服务对象的满意是医院立足于当今医疗市场的根本。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成为了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不断完善自身,扎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儿保门诊集儿童医疗、保健及心理咨询为一体,肩负着本地区大部分儿童的医疗保健任务。如何协助儿保门诊医生开展诊疗工作,如何更好地接诊并进行健康教育是儿保科护理人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接诊方法

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儿童可分为健康体检者和需要诊疗的各种患儿。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就诊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接诊。

1.1对健康体检幼儿的接诊方法

到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多是出生42d至30m左右的婴幼儿,按照健康体检的求,他们均是来接受体格发育检查和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因婴儿儿有怕生的特点,尤其是已经有过接触医护人员经历的小宝宝更是会有畏惧情绪。因此,护士在接诊过程中需以爱心和耐心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因为婴幼儿的父母多是初为人父母,他们对孩子一举一动较为敏感,这也需要接诊护士以礼貌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孩子及其父母沟通,与他们一起安抚接受体检或免疫注射的婴幼儿。

1.2对患儿的接诊方法

儿保科门诊接触的另一类人群就是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遇到各种问题而需就诊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尤其是患有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及各种心理、智力及行为发生障碍的婴幼儿,这一类患儿是在接诊环节需给予特别关注者。这类患儿或者调皮好动,一刻也难以安静、或者无法与人进行基本的交流,他们的父母因孩子的疾病也会出于焦虑、敏感的状态。护士对这类患者的接诊,需注意言语和态度。应避免擅自对患儿的情况妄加评论,需根据患儿的情况积极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工作。

2.做好儿童身体各指标、形态的测量工作

儿保科护士最常见的工作是对婴幼儿的身体各指标、形态的测量和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一般身体形态的测量。体重和身高是衡量发育期婴幼儿营养及发育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儿保科健康检查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体重的定期测量。护士在测量前需指导家长帮助被测幼儿拍净大小便,在室温允许的情况下,征得家长同意,脱去幼儿鞋袜、衣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幼儿独立放在秤上。测量时,要力求准确,视线需与刻度垂直,还要及时做好测量记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测量的方法也不同,具体方法是:

6m之前的婴儿:因6m之前的部分婴儿还无法坐,因此测量体重时可取平卧位。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秤的面积较小,如孩子翻身或动作过大掉下秤就会发生危险,护士在测量时可要求家长协助配合,从旁保护。

9~12m的婴儿:因这一阶段的婴儿以会坐,但是通常还无法独自站立,如已坐姿或平卧位测量,他们很难保持稳定的姿势,容易造成测量的难度。因此,可使被测婴儿被对家长侧身坐在秤上,视线所及处放置能吸引孩子注意到彩色气球或铃铛,是孩子的注意力被暂时吸引过去,以方便测量。测量过程也许要求家长从旁协助保护孩子的安全。身高的测量还需取平卧位进行。

18~30m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幼儿已能基本听懂家长及他人的简单语句,且多半能走能跑了,虽然不会再发生测量中的隐患,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陌生人焦虑”会使幼儿拒绝接触陌生事物和陌生人,如测量体重和身高的秤及护士。他们的拒绝方式多是哭闹或拒绝站在秤上,此时,护士不要急于测量,可以微笑或温和语气安抚幼儿,待幼儿情绪稳定,再尝试测量。

有疾患的幼儿:对有心理、行为及智力障碍的幼儿,在测量时更应注意准确性及方法和态度。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心理。

3.做好健康免疫注射

在儿保科就诊的多数婴幼儿除进行常规的健康体检外,还需进行免疫注射。护士在这一环节额,需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是无菌化操作,护士需严格无菌化操作,注射前检查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的有效期和批号。其次,注意询问幼儿有无发烧等注射禁忌,对有禁忌的幼儿,需详细告知危害,并约定下次注射时间。再次,注射过程要观察幼儿的注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终止注射并向医生报告,最后,因儿保科接受免疫注射的均是幼儿,护士要注意工作方法,注射动作要轻柔,语气要温和,要对幼儿给予安抚,对态度不礼貌的家长多给予理解。

4.要做好接诊过程中的健康指导工作

儿保科就诊的多为新生儿及幼儿,虽然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已具备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但是,儿保科护士还是应履行儿保科健康监测及健康教育的职责,把握家长每次带幼儿健康体检的机会,进行婴幼儿健康的宣教。可通过墙报、分发健康手册及资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添加辅食方法、及时发现孩子微量元素缺乏、贫血、佝偻病症状等健康知识,也可于候诊或在体检过程中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儿保科护士应加强儿保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儿科医学保健水平保持同步。还应熟知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韦氏幼儿、儿童智能量表(WPPSI)、以及小儿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多动症 孤独症等测试量表的测量规则和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分析评估方法。

5.结语

总之,儿保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以耐心、细心和爱心面对每一个接受检查的幼小生命,努力为他们创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提高服务意识,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柳云.儿保门诊接诊工作体会[J]. 家庭护士, 2008,(07)

[2]杜静.浅谈儿科护士的基本素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0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