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2 10:17: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量管理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分层质量管理结构模式
现阶段,软件质量管理存在两种模式。在这种质量管理模式下,所质量管理部门对测控软件开发实施的质量管理主要是软件开发部门的设计人员按照制定的质量计划流程执行,通过提供证据的形式将各种流程执行后的数据反馈给所级质量管理部门。在理想情况下,质量管理部门与软件开发部门之间应形成的是一个PDCA的逆时针良性质量管理环,但实际上,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软件开发部门提供的度量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软件质量。显然,软件质量的好坏在目前的软件行业都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评价指标。在项目六性分析中,在考虑软件可靠性时,其任务可靠度都是按照1来假定的,因此通过数据和流程分析是不能完全评价软件质量的;第二:是否存在软件文档与设计不完全相符的情况。例如:某系统测控软件在仿真环境下完成了开发和测试后集成在测控车上试验,并根据试验的要求按照更改流程进行了软件的修改,但是,是否同时对测控软件的文档(需求说明、详细设计等)进行了相应的更改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提出第二种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分层管理结构,也是目前测控软件采用的质量管理模式。在这种质量管理结构下,实现分层管理,所级质量部门定位在按照体系管理,增加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层,该层人员来自于软件开发部门,与软件开发部门存在交集,是熟悉软件设计和管理流程的软件技术人员。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人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帮助所级的质量管理部门了解软件的真实状况,接受所级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体系和执行体系流程建议;另一方面,帮助开发部门理解质量问题的根源和寻求技术解决方案。在测控软件开发上应实行“设计(软件开发)、评测(项目质量管理)、监管(所质量管理)”分层负责的原则。显然,这种分层质量管理的结构模式更适应当前复杂系统测控软件开发过程。
3基于技术层次模型的质量管理
通常,软件研发前期的质量保证主要依靠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软件研发(软件单元设计、软件编码、分系统联调、软件系统集成等),后期的质量保证则主要依靠软件测试、故障归零、第三方评测等过程。由于复杂系统测控软件涉及过程多且复杂,如果按照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可能会存在重复管理或管理内容的缺项。通过建立基于技术层次模型软件质量管理过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软件质量管理技术层次主要是对数据、编程、文档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实现方法是以技术测试结果检查为主线。为了更好地实现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模拟测控软件的内外部接口搭建了仿真测试环境。
4测控软件开发分层质量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解决
通过对几个复杂系统测控软件开发采用分层质量管理实践中发现难点问题主要有2个:版本的控制问题和文档与实际设计不相符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其他软件开发管理中也较为普遍。针对测控系统由于其接口较多,评测后需要根据试验要求更改的内容必然也较多,如果软件开发人员多次更改软件版本,但并未清晰标识,时间一长,会出现软件开发人员自己也不清楚哪个版本才是用于试验的;修改了设计代码,又不同时修改文档,文实不符现象将严重影响测试人员和使用方。因此这2个难点问题在分层质量管理中也更为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难点问题,采用了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和相应的技术措施。软件配置管理工具是测控软件开发分层质量管理的关键工具。目前我们使用的是TestBed进行配置管理。测控软件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采用软件配置管理实现了对软件版本升级管理,并且对于每一个软件配置对象都建立一个演变图,用演变图来记录对象变更的历史。配置管理工具由测控软件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集中管理,实现安全授权机制,具有加锁功能,软件集成测试通过之后,软件进入配置库管理,软件设计人员按照流程更改软件,必须由质量管理人员从配置库里提取源程序,由设计人员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填写更改代码记录,更换版本,修改文档,入库。质量管理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实施质量检查记录:①确认更改记录与更改源代码的一致性。采用Beyond代码比对软件,比对更改前后的源代码与更改记录是否一致;②应用配置工具记录版本变更;③确认配置库中更改前后文档的一致性。确保文实相符。同时,为了避免软件开发人员在试验现场随意更改软件,造成现场使用软件与入库软件不一致。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运行软件的计算机不允许安装软件开发环境,应用软件以可执行文件(.exe)的方式,并有软件管理人员记录日期,定期检查,从技术强制措施上避免了测控软件的随意更改,有效地解决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1 工程建筑质量概况分析
工程建筑作为关乎生命安全的项目,其质量以及质量管理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综合化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定义,美国相关管理专家朱兰,就给质量管理下过定义:质量管理是用来确定和达到质量规格的所有手段的总和。而我国也有自己的质量管理定义,在《质量名词术语》中给出了如下定义:为保证和提高产品或工程质量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合、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同时国际化的统一标准认为,质量管理就是:首先确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以及职责,并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完成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责以及相关活动。
对于一个工程建筑企业而言,加强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在制定企业质量标准以后,就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管系统,加强工序管理,对相关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质量目标。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对工程进行整体设计,明确需要达到的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然后做好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并构建完善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工程建筑而言,一般都是所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量比较大,同时在整体工程建筑系统中,包含着不同的技术种类以及不同的单位,只有各部门相互合作,各技术之间相互配合,才会使工程建筑的质量得到保证,质量管理才会切实有效。
2 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要将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就需要明确工程建筑中的质量管理问题以及相关的质量问题,下面我们就工程建筑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工程建筑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很多种,而主要的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地质勘查原因、材料问题、施工管理以及人员素质问题。对于地质勘探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进行认真的勘察,导致上报数据有误,不能够充分了解地层构造,导致错误的建设方案,留下安全隐患。材料因素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由于材料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只有采用符合标准的材料才会建设合格的工程,同时由于个别承包商为谋取私利,不按相关规范进料,以及相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材料的质量监管存在很大漏洞。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不按照操作规范以及图纸的要求施工,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人员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领导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较强的领导决策能力,可以很好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服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质量观念,就会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3 提高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其主要的管理问题就是在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一般都是因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包代管的情况,所以才会导致出现了众多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中,一般所存在的问题就体现在管理方面。要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加强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下面我们就从五个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对工程设计相关图纸的设计程序进行严格控制监管。所有的工程建筑都是依据相应的图纸,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建设,因此图纸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选择设计单位时,一定要选择较大的设计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必然存在个人设计以及个体设计,其设计费较低,但是不能为了省设计费而威胁到工程质量,而且为了避免图纸设计单位为了多收取设计费而多、增加材料的使用量,因此把好设计图纸关,十分重要。
第二,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因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工程建筑的质量是否达标,对于管理者而言,要不断提高管理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但是对于施工人员等技术人员,也要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保证施工质量。
第三,严格把好施工合同签订这关。施工队伍选定后,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施工合同(或协议),把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合同内容必须是严密过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有据。合同签订前与上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合同签订后,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以便受法律监督。
第四,严格控制工程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主要是现场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第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加强质量监管。逐渐构建和完善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督和告知制度,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监管的透明度,将其放在人们可见的视野下,保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制定可预见性的质量管理监督模式,促进执法管理与服务有机的结合,构建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运行机制,逐渐将工程质量管理蔓延到整个工程建筑中,并且形成一个质量监管体系,将改变当前适用的日常检查制度,改变为针对工程建筑的随机检查,这样有助于解决相关人员的舞弊问题,提升监管效果。为了使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更加有力有效,所以,我们的监督检查制度需要更见完善,相关检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素质,并进一步提高监督水平。
4 总结
众所周知,我国的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工程建筑中存在质量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建筑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建筑安全质量也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加强质量监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鲁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Z].2009(6)
[2]齐义喜,韩毅.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探究[Z].2010(17)
护理管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医院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给护理管理提出新的挑战,赋予了新的内容。笔者运用质量管理的技术、方法对护理管理的一些实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力求探讨具有较强实用性、操作性的管理方法,从而使护理管理的每项工作都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实例分析如下。
1利用直方图判定考试内容的难度及信度
以A医院外科《护理技能》考试为例,统计该次考试成绩,计算均值x=78.62,标准差s=10.51;并绘制图1。根据统计原则,由直方图及样本参数(x和s)可见,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看,该次考试内容难度适宜。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利用χ2检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利用分层法和排列图[1]
找出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B医院03年对护理工作差错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绘制表1及排列图2。表1B医院2003年护理差错百分比(略)
根据巴列特分类原则“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认为“累计频率在80%左右以内的因素为主要因素”。本例中的发错药和打错针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为它是“极重要的少数”,如果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把护理质量提高一大步。
3利用质量控制图监测护理交班报告的不合格率
C医院对2003年护理交班报告每月随机抽样检查一次,并绘制不合格率控制图3,计算出均值,标准差,警戒上界(P+2Sp),警戒下界(P-2Sp)。护理交班报告合格率在上、下警戒线之间,超过上、下警戒线应究其原因。超过上警戒线,其原因可能是对护理交班报告的重视程度、病房的压力(如危重病人的多少、护理工作的繁忙程度等)、有的护士尚不懂正确书写护理交班报告、综合素质较差等有关。超过下警戒线,注意追究是否有造假行为,如无则是最理想的护理质量。且结合分析知,护理交班报告不合格率与护理差错率成正相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4利用因果图分析造成护理差错的主要因素
用排列图找到主要原因后,可用因果图寻找主要矛盾产生的根源。如为进一步查找造成“服药差错”的各种可能原因,召集若干有关人员,进行因果分析,绘制图4。
5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2]
对相关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图3C医院2003年护理交班报告不合格率控制图5.1权重系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根据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所赋予该指标的系数。重要程度愈大,权重系数愈大,所有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之和等于1。例:“护士长综合素质考核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邀请有关专家(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不同层次的相关人员)召开会议,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发表意见,汇总整理,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2。表2护士长综合素质考核指标体系表(略) 根据表2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为:W=∑mi=1wym(j=1,2,…n)W1=0.1+0.12+0.13= 0.1;同理可得:W2=0.18,W3=0.18,W4=0.16,W5=0.15,W6=0.09,W7=0.08,W8=0.06 (W1+W2+W3+W4+W5+W6+W7+W8=1)。
5.2综合评价将评价项目的原始分乘以该项目的权重系数,即该项目的综合分。据此可用于评价不同对象之间的优劣。如个人综合素质、科室护理质量等。见表3。例: 护理质量加权综合分(F):F神经内科=∑4i=1w1f1=0.17×100+0.47×94+0.13×93+0.23× 99=96.0表3护理质量评价表(略)
6护理管理
“PDCA”循环护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包含“三全”,即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全程性是“PDCA”循环的全过程,其基本工作程序是:P―计划(PLAN),D―执行(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并总结分析把信息反馈到下一个循环中去。这种循环往复进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形成互相促进的有机联系,总结阶段是“PDCA”循环能否前进的关键,每转动一圈就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找出护理工作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后,制定对策表(见表4),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反馈实施进度和改进效果,作为指导下一个“PDCA”循环的依据。表4护理措施与对策表(略)
总结经验与继续探讨实施护理措施后,质控小组对计划落实的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法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有环节质量(即每位护士是否严格执行了各项护理措施)和终末质量,并将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断通过“PDCA”循环解决护理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促进护理质量阶梯式提高,值得同仁们探讨。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查质量;特点;管理方法;探讨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对建筑用地实际地质状况的勘察,以通过科学评估与分析来实现设计报告的生成,进而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而对于工程项目本身而言,借助岩土工程勘察程序的完善落实,能够在实际进行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以完善的设计方案来确保施工技术工艺的科学定位与规范开展,确保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竣工,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要求要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实现相应质量管理方法的完善落实,以解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特点
1.1基于勘察过程来逐步提升该项工作的质量
从实际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过程看,在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主要需要对工程项目选址进行勘察后,在落实初步勘察,最后在进行详细勘察,而要想全面的掌握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则就需要由浅入深来逐步细化勘察工作,以确保提升勘察工作质量。而针对一些中小型的建设项目,很多时候地质勘察工作都是一次性完成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工序进行评估与检验,以逐步优化勘察质量。
1.2质量检验的难度较大
在实际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建筑施工用地相应地面以下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以相应的设备技术的应用来实现,比如应用钻探等,同时都是一次性完成的,所以在后期对勘察质量进行检验时,则难以凭借肉眼实现对实际勘察技术落实情况以及勘察质量的高低进行检验,如果以二次进场补钻等方式来实现对勘察质量的检验,则相应的成本投入过大。
1.3存在隐蔽性特点且危害性较大
在实际落实这一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基于地质条件本身会受到较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会发生局部性的变化,而对于相应勘察工作而言,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在利用相应设备工艺进行勘察的同时,要凭借自身的知识与经验来进行推断,所以这就致使相应勘察结果受到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一旦在勘察工作中没有及时发现地质条件本身所存在的内部隐患问题,相应勘察质量检验工作也难以实现对所存在问题的有效发现,进而就会因这一隐性地质问题导致后期施工受到地质影响,亦或是直接威胁到后期工程工程建设质量与使用的安全性。
2、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方法
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在实际落实这一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构建了基于事后检验为主的相应管理制度,并明确了该勘察工作的主要方法,具体为:
2.1以相应技术标准的明确来指导质检工作的落实
针对各行业的工程施工项目,为了确保勘察质量,颁布了相应的勘察规范,同时针对岩土勘察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应的勘察技术等进行了具体明确。通过这一系列规范的颁布,能够为确保相应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现规范开展并提高勘察质量奠定基础。
2.2强化对三个环节的管理力度
在实际进行勘察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勘察纲要编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其次还需要针对外业勘测原始资料获取质量的管理,最后对内业资料的最终整理严把质量关。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实现对如上三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是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过程,其中纲要审批环节是落实事前控制的主要措施,也是主动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而勘察资料检查验收这一环节相应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则是被动措施,是在实际落实勘察质量管理工作时所采取的事中控制措施。
2.3技术经济责任制与质检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首先,在技术经济责任制上。该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的背景下开始推行与实施的,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相应技术人员的主观积极性,促使其能够强化对勘察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行业体制本身的局限性,致使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并未将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上升到相应的高度。其次,在质检制度体系上。勘察单位一般都会构建出相应的质检制度来对这一管理内容进行明确,同时以岗位责任制的设置来确保实现质检工作的完善开展。而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勘察单位也逐步步入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但是不论是隶属于事业单位,还是隶属于企业,对于勘察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都需要以相应的质量制度体系的建立来确保相应工作的完善开展与落实,这是当前勘察部门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当前现有行业法律法规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2.4搭建全新质检体系
基于现有行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针对勘察质量管理工作而言,需要以全新质量管理体系的搭建来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管理质量,并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并要以国家勘察标准为依据进行严格的遵守与执行,此外还需要以ISO9000系类标准的推行来确保整体质检体系实现高效运行。
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而相应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基建项目质量,进而关系到了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与综合效益的获取。因此,在实际落实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过程中,要在明确勘察质量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掌握相应质量管理方法,以从根本上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作者:刘艳芬 单位: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矿构造勘探中精度最高的方法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推广以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各矿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但就目前勘探精度来说,仍难以完全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在地震勘探中,施工质量是影响勘探精度的最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东荣矿区地质条件及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条件的特殊性,设计科学合理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分析和控制功能,对三维地震勘探的海量数据实现自动管理和全面监控,及时指导生产和决策,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野外数据采集质量,对后期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起到促进作用。
1.需求分析
野外生产中涉及到一些文档(招标书、投标书、合同书等)、图件(观测系统图、地理分布图、处理和查询结果图等)以及野外的实际采集数据(炮点数据、检波点数据、测井数据、单炮记录、中间数据等),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野外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动态地了解施工进展,查看施工情况(材料分部图、覆盖次数图、方位角图和偏移距分布图等),及时地对非满次覆盖区域进行补炮设计,从而对原始的观测系统进行补充修改。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质量的把关控制。所以,从野外的需求来看,主要涉及到文档数据的整理归档和采集质量的实时监控这两个部分。
2.软件设计
2.1软件系统框架
本软件的使用对象是在野外施工的勘探队。从项目的前期设计到报告提交的整个过程中都对勘探质量起到了监控作用。管理系统以野外为主体,质量为中心,突出项目的整体流程,兼顾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部分,信息管理为其基础部分,质量管理为目标。“信息管理”部分,主要负责软件数据以及项目有关文档和数据的保存和查找,便于项目的更新和验收。“质量管理”部分,其中的“观测系统模拟”和“覆盖次数控制”模块,完成前期数据采集的检测和勘探过程中的补炮试验之用,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可进行“放炮模拟”,检验观测系统是否满足覆盖次数要求;“单炮记录定量分析”和“地震数据评价”模块,主要对地震记录抽样分析判断和控制数据的品级,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观测系统分析整个工区的勘探质量情况,提供勘探范围内的勘探质量日志。
2.2设计原理
(1)后台处理部分。主要涉及到对数据库的操作,完成对物理点、物理点与记录关系以及物理点关系的操作。对于数据库里的数据,用户可以对除关键字段以外的记录进行随意修改,并且对于物理点的设置也能达到最大的任意度,支持非规则观测系统的设计。在数据库中设计到三类表的操作:“物理点”表、“物理点一物理点关系”表、“物理点地震记录关系”表。
(2)前台操作部分。主要是数据的导人更新和野外记录的质量分析。要求导人的数据有文件组、野外采集数据的目录,如果在缺少SPS文件组的情况下可以用野外的测量数据和生产班报代替。野外生产质量的监控从观测系统设计和单炮数据质量来控制,动态地监控实际覆盖次数、方位角、偏移距来判断观测系统的合理性,并进行及时的补炮设计。对单炮记录的分析主要从常规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
3.功能实现
软件在实现数据的加载后,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控制野外生产质量:
(1)实时进展更新。随着野外的进展,我们可以动态地查看材料(炮点和检波点)的分布,把握项目进展。
(2)观测系统实时分析。观测系统的质量因素包括实时覆盖次数、方位角和偏移距分布情况通过这些因素来分析设计的合理性,只要覆盖次数达到设计要求、偏移距适中、方位角均匀就符合要求。野外施工质量从设计角度来看主要取决于实际观测系统的布置情况,保证地下每个面元上都能达到设计的覆盖次数这是观测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根据野外实际情况实时地修改是必要的,在因为地形、建筑等因素造成的某些区域覆盖次数不够情况下,应该及时设计补炮来进行弥补。
(3)单炮质量分析。单炮记录评价主要以定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实现对地震数据的有效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判断、频谱分析、F―K谱显示、数据能量统计、信噪比、分辨率等,从而给工作人员提供评价依据。自动评价是一种理想的评价功能,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高效性,本系统采用交互评价的方法,最终由人工来评价单炮的等级,将其结果存人数据库,对以后的束线品质分布统计等提供依据。
4.结语
采集三维地震勘探是把地震方法扩展到三维空间,在野外数据采集时是在一定的面积上进行观测。它与通常采用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相比较,突破了二维地震勘探在数据采集时单线观测,在资料解释时横向上多以地质规律进行推测判断的局限,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和解释成果的可靠性。近年来,三维地震勘探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采区勘探,大多以三维地震勘探的形式展开。但这些三维地震勘探多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的地区进行。为各地生产矿井的合理布置与掘进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给矿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地跟进每天的生产工作进度,对生产质量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施工质量,对后期的资料处理质量和解释精度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条件较特殊,加强野外施工质量管理尤为关键,通过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有助于矿区工作人员参与外生产,也有助于监理、矿区技术人员规范化、序化管理。
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对奶粉生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A公司以乳制品饮料生产为主,近几个月反复出现由于奶粉来样不合格导致的整批产品退货问题。本文以A公司为背景,将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应用到乳粉来料的质量管理中。
1 质量管理几种常见方法与工具
1.1 调查表
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某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数据,画出图表并作分析、综合而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即为调查表法。它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可以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弄清前因后果,揭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论据。
1.2 排列图
绘制排列图的目的在于从诸多的问题中寻找主要问题并以图形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出来。通常把问题分成三类:A类属于主要或关键问题,约占80%左右;B类属次要问题,约占百分之十几;C类约占百分之几。排列图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从而收效显著。
1.3 因果图
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特性要因图,是用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各种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因素加以分析和分类,并在同一张图上把它们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因果图由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两部分组成,主干箭头所指的为质量问题;主干上的大枝表示大原因;中枝、小枝、细枝表示原因的依次展开。
1.4 直方图
直方图法适用于对计量值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以便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利用直方图观察它的整体分布形状,有助于判断工序是否正常、工序能力是否满足、不良品是否发生,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以制定提高质量的改进措施。
2 现状分析
图1 奶粉分料检验流程图
图1所示为A公司某种全脂奶粉的检验流程。其中,在原材料检验这一步骤上的主要检测项目为:外包装、蛋白、尿糖、酸度、脂肪和水分。乳粉来料的要求为这六个项目同时符合指标。为找出导致乳粉来料出现质量问题的项目,运用调查表法找到主要项目,如表1所示。随机从某批次抽取50组全脂奶粉的检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蛋白和脂肪两个检测项目上的数据波动率最高,其中2组因蛋白含量偏低被退回;3组因脂肪含量偏低送入评审。故,重点研究蛋白和脂肪这两个检测项。
表1 不合格项目调查表
分别将导致蛋白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低的影响因素记录并作数据统计,如表2及表3。运用Minitab软件绘制帕累托图,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找到影响全脂奶粉蛋白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低的主要因素。
表2 蛋白含量偏低影响因素数据统计
表3 脂肪含量偏低影响因素数据统计
图2 蛋白含量影响因素的排列图
图3 脂肪含量影响因素的排列图
由两个排列图可直观看出,生产配料、人工操作和工具这三项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占比80%及85%。所以,应集中主要力量解决的影响因素为生产配料、人工操作和工具。
取50个蛋白含量抽查值和50个脂肪含量抽查值作为原始数据,分别输入Minitab后可直接出对应的直方图,如图4、图5所示。进而可根据图形整体形状和偏离程度,找出问题所在。由图4看出蛋白含量的分布有折齿出现,属于折齿形直方图。经调查,可能的原因有作图时分组数据太多、测量仪器误差过大或观测数据不准确等,此时应重新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而图5整体形状接近正态分布,无折齿、陡壁、孤岛状也无双峰形出现,但其公差范围很大,此时应观察员工是否按标准进行检验奶粉的操作以及检验工具是否达标。
图4 蛋白含量直方图
图5 脂肪含量直方图
由以上分析,把影响脂肪含量、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类整理,并运用头脑风暴法对问题进行讨论。在Minitab中绘制因果图,如图6、图7。
蛋白含量偏低的主要因素有:①供应商虚报比实际值高的蛋白含量。使得来料蛋白含量低;②人工操作方面,由于老员工操作不标准或新老员工交接不当引起操作错误;③取样方式和份量问题。公司要求当天到的奶粉来料当天取,且到货后半小时必须取样。但工人经常由于奶粉到货较晚而隔天取样。此外,在取样的量上不够标准,为节约时间而经常少取。脂肪含量偏低的主要因素有:①供应商虚报脂肪含量,导致公司接收的来料脂肪含量高于标准值;②人工操作问题。由于脂肪检验准确性要求较高,新老员工容易出现交接不当、新职工操作不规范现象。③工具方面。乳脂计是奶粉溶解转移、奶粉脂肪读数的重要工具,但很多乳脂计刻度十分模糊。当脂肪离心后,刻度更加不清晰,很容易出现读数误差。
图6 蛋白含量偏低的因果图
图7 脂肪含量偏低的因果图
3 改进方案
3.1 人工操作的改进方案
修订和更新操作标准文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生产。对老职工擅自缩减标准步骤等偷懒现象进行监管,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有奖有惩。加强新职工的岗前培训,并在入职一年内对新职工进行定期测评考试。
3.2 工具的改进方案
实行维修评分反馈制度。把评分与维修人员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从而监督维修部定期维护工具。淘汰使用年限久的脂肪离心机、使用刻度不明显的乳脂计和粘度计。购买新的性能良好的工具。
3.3 生产配料的改进方案
对供应商采取严格挑选。对合格供应商进行后续的绩效考核管理,将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剔除或重新进行供应商评审。将不合格的原料及时向供应商反应。每批次开始生产前由检验人员仔细检查、核对原料。
3.4 取料方法的改进方案
在规定时间内取料、禁止隔天取料。保证取料分量正确。对各原料采用正确方式和比例进行配比。按照规定操作方法加工原料。
3.5 流水线环境的改进方案
添置空调等设备保持生产所需温度和湿度。操作员自觉维持生产现场的整洁,不乱扔乱放杂物。
4 小结
通过实施改进方案,取得了以下成效:
(1)对供应商进行后期绩效考核后,原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减少、退货率大大降低。
(2)检验员按照标准操作,测得的数据更加精准。检验员的专业素质提高。
(3)维修部明确责任,工具机器定期维护、更新,检验错误减少。
(4)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趋于正常,退回和评审的产品减少。
本文结合实例,采集乳粉来料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阐述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乳粉来料管理的过程。事实证明,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是乳粉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工程;重要性;质量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importance;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090-02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的质量管理方法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国家对参见各方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构配件生产单位均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监督管理单位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要严格管理,加大管理的力度。是指在监管各单位的行为时要具体化、实际化。具体落实到监督部门具体的科室、具体的人员、具体的形式。可以具体增加管理的层序,更加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必须符合《建筑法》规定,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勘察单位如果在勘察阶段未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勘察将不会提供一份安全、准确的勘察报告,那么会对工程的设计提供不准确的数据,设计出的图纸就不能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所以在勘察阶段就要严把质量关,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员。而且要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的发展自身的技术水平,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让工作更科学化、标准化、细致化,为工程质量的保证做出自身的贡献。
设计单位在设计工作中要按照国家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如果未按要求设计,设计的工程结构等方面不符合规定,那么就会给工程的质量带来先天的隐患。是不可能在施工中得到解决的。设计单位可以在设计文件中选用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但选用时不得指定厂家,只能对所用的材料、设备、配件的规格、型号、性能、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要求。
3 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会受到多项工作环节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建筑工程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情况;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情况;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计划;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情况;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情况;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情况以及建筑工程完工后使用和服务情况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活动是施工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活动是通过采取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措施,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和相关要求,将建筑物建成并且能够投入使用的过程。这就使得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施工的环节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活动情况,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施工阶段加强对质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方法: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的重要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的控制。
3.1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3.1.1 质量代表 公司驻工地的质量代表是由公司管理者代表任命所施工的工程项目经理,主要建立和管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 质量管理工程师 负责日常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工程师直接受质量代表领导。
3.1.3 质量体系的建立 质量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在工程开工以后,专职人员受公司委派进驻工地协助建立。
3.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3.2.1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程序:教育培训检查和管理质量自我检查内部质量审核质量体系监督审核改进和提高下一个循环。
3.2.2 实施内容 ①教育和培训。进场后,要对全体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培训,主要培训现行的国际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文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②检查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运行和管理主要由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处来负责。③质量自我检查。定期质量检查是由质量代表负责,按工程的具体特点,组织质量管理工程师和项目工程内审员参加进行内部质量自我检查。内审形式为检查采用的形式。④内部质量审核。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体系运行能力和运行水平,公司要对工程内部进行质量审核。⑤质量体系监督审核。为了验证工程执行质量体系是否有效和适宜,工程所在地的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就要对工程进行监督审核的安排。⑥改进和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工作就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问题。发现问题之后,要主动寻找问题根源,采取防御措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3 质量控制
3.3.1 质量策划 质量计划体现的是从工序、单元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也是由此体现出来的。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培训主要由企业负责,要保存培训记录。
3.3.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①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施工之前,要制定测量控制方案,进行施工控制测量。施工过程中,妥善保管测量点线,严禁擅自移动。②工程计量控制。计量人员所使用的计量器应该符合有关规定,对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检验需要按照规定进行。③机械设备质量控制。施工设备的调配要按设备进场计划来进行。机械的设备的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需要进行资格认证,不符合认证资格的严禁上岗。④材料的质量控制。按计划采购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需要从质量计划确定的合格材料供应人名录中选择,材料的搬运和贮存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并应该建立台账。严禁投入使用的有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等。⑤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⑥工序控制。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施工需要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情况需要由施工管理人员来记录。⑦验收阶段。工程完成后,需要整理和收集质量记录,主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完成。项目技术负责人还需要按照最终检验和试验规定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合同进行全面验证。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严格监督和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方法
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所起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监理工作贯穿建筑物施工的全过程,所以监理单位在质量管理的方法上要做到: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②遵循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
5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贯穿于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管理。纵向方面的管理主要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横向管理的管理主要是指建设工程各方如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质量责任和义务。需要参建及监管各单位的分工负责和密切合作,建筑工程质量才会更好地加以保证和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建筑使用的效果与安全性,如果不对工程质量予以严格的把控,就很有可能导致质量安全隐患的产生,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人员与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建筑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人们对建筑质量的关注度越来高,对建筑工程予以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1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施工工艺的选择
施工工艺包括施工方法、人员技术水平、设备与材料质量等内容,它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施工工艺贯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其展开控制与管理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由于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过程的了解不足,监理工作很难有效落实,施工工艺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施工人员可能会引进质量较差的材料或者器械,这对工程建设质量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1]。
1.2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观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果设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工程结构就很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是严重的质量缺陷,这种缺陷在后期的管理中是难以发现或更改的,例如某开发商为降低成本投入,授意设计人员将高度为33.3米的商品房结构设计为底层框架加九层砖混结构且其顶层框架未使用现浇结构,以至于整个建筑的刚度与质量不均匀,商品房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裂缝;第二,如果施工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工程建设中就很可能出现不达标的地方,这种质量问题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而避免的。
1.3质量管理力度
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质量问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提升质量的重点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施工过程予以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找到问题,但是就我国建筑施工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强,制度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工程管理工作基本依赖人力完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如果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就很可能忽视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导致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某玻璃厂建设的厂房工程建设结束后,参建各方项目负责人认定工程质量合格,但是厂房在投入使用后的第二天就发生了垮塌,鉴定结果显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与监理单位均未按照相关规定与方法对工程予以质量控制。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政府部门应当从法律层面上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规范,让质量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监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各方参建单位也应当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关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作机制,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各方单位应当对管理模式予以创新,传统的方式主要根据施工过程展开各项工作,以至于工程量与工作难度都较大,为了有效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在监管中管理人员应当以施工对象的特征为依据展开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更具针对性,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找到建筑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2]。
2.2全面控制质量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通常情况下,建筑建设中容易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因素均为隐性,从表面上很难看出来,而风险因素一旦产生却会对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对风险因素予以全面的分析与把控。就当前的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多个方面,第一是资金,资金供应的充足程度影响着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如果资金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就很难将高质量的设备与材料引入并投入建设,继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二是施工设备与材料,材料与设备是工程建设展开的基础,除了要保证引进与购买的材料、设备具有高质量外,还需保证材料的存储符合规范,设备定期接受清洁与维护;第三是人员技术,一方面要保证设计人员设计的工程建设方案无质量缺陷,另一方面要保证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可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2.3实现质量管理控制全员化与全程化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与有效,应当努力实现全员化与全程化质量控制。全员化是指除了工程管理人员与工程监理人员外,基层施工人员也应当树立质量管理意识,通过规范自身行为等方式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质量管理都要依赖于整个施工队伍,全局风险意识的树立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3]。全程化是指对建筑施工建设的整个过程都需予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避免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施工建设展开以前,应当安排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避免建筑设计存在较大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当与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交流,了解其设计意图,以便于更好的安排施工人员与施工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分工,在施工开展以前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后期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施工中,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对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技术手段等予以全面的控制,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相关部门还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根据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检验,检验工作要分批、分项、分部进行,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自检程序,监理单位严格依照旁站、巡视、平行检查制度进行监理,在交接过程中也应当有专业负责人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才可填写交接的各项文件。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规模与建筑数量都有极大的提升,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应当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予以关注。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材料、施工设计、人员技术水平、管理力度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建设中,施工与监理等各方责任单位应当从这些角度入手,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努力实现全员监管与全程监管。
参考文献:
[1]徐盟.探究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预拌混凝土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预拌混凝土企业作为企业,其应该具有系统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预拌混凝土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独特性,不仅需要生产混凝土,且还需要参与混凝土工程建设的过程。因此,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目标是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和混凝土工程实体的质量,需要从原材料的采购、材料检测、混合料配合比、原材料的计量、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施工等几个方面指定完善的质量管理目标。
1预拌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预拌混凝土工程项目涉及的环节较多,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可从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混凝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1人员因素
在预拌混凝土过程中主要涉及管理人员、材料员、检验员、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员、拌台操作员等。人员活动贯穿预拌混凝土项目工程的始终,是影响项目工程质量最直观的因素。首先,预拌混凝土人员作为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参与人员,应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如丰富的项目经验、一定的工作年限,并且进行系统完善的培训,确保在质量相关问题决策上发挥良性领导作用。其次,预拌人员的操作水平层次不齐,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存在身兼多职的现象。施工人员培训不到位,没有系统的培训安排,仅凭借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自学模式很难掌握操作要领。
1.2物料因素
众所周知,物料质量问题是造成预拌混凝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的直接因素之一。混凝土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施工材料种类繁多、用量大,来料质量控制较难。由于人为因素、经济四年一等,采购部门或者个别人员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原材料的质量重要性,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混凝土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或者预拌混凝土企业对来料抽样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材料抽样要求及不良判定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导致不合格原材料流入预拌混凝土材料堆集区。再者,有些需要委外检测的材料,出于检测费用、紧急使用等原因不能按要求开展,或转委外的测试机构不具备相应资质,难以出具可靠质检报告。
1.3机械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预拌混凝土机械设备逐渐更新换代,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现在的大型机械运作占据总劳动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机械的应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预拌速度,降低了人力成本,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预拌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苛刻,单机操作尚可,联机操作配置要求高,否则易影响混凝土搅拌均匀度。再者,大部分机械的成本较高,为了充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一些预拌混凝土企业肆意延长机械设备的工作年限,而超过设备符合状态的机械设备难以保障。其次,施工机械维护保养不够,缺少对创新机械的支持和宣传,大部分工地的施工机械存在陈旧老化问题,甚至超出服役年限后还在使用,不能满足项目施工的正常需求,存在影响工程质量的风险。
1.4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也是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泵送、浇筑、成型、养护等几个过程,预拌混凝土企业派遣质量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配合施工,这就可能出现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质量问题,施工企业将问题原因归咎于预拌混凝土企业,从而施工企业放松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缓慢、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影响工程质量。
2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2.1人员的质量管理方法
在预拌混凝土企业签订合同后,需要根据合同要求召开生产和技术会议,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并针对特殊混凝土浇筑施工指定详细和周密的施工准备,从而明确施工方案和技术质量要求。人员作为混凝土工程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其主观性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减少人员带来的工程质量失误,需要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员的质量责任心。同时,人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特别是在技术要求较高的工序施工中,需要由技术达标、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
2.2施工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管理
混凝土材料是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物质保障,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在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材料调研阶段,需要选择品质有保障的砂石料供货商;第二,在施工材料进入现场时,需要检查砂石料的颗粒级配,并进行抽检;第三,在材料使用之前,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仍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如储存一段时间的水泥,使用前需要检查水泥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而施工材料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序,需要严格控制,具体如下:第一,检测人员在开展检测材料检测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相关检测记录,做到数据真实、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和过后补填;第二,原始记录采用同一格式填写,记录填写内容完整齐全、自己清晰,书写一律采用碳素钢笔或签字笔,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第三,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如有记错时,应对错误数据划“=”道横线,将正确的数据写在上方,原始记录空白地方应划上斜杠以示资料完整,原始记录的有效数字应严格按规程填写与保留;第四,应记录使用主要仪器的规格型号等,对有温、湿度要求的检测项目应记录检测过程的温度、湿度。
2.3机械设备的性能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混凝土的使用要求逐渐提高,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需要重视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选择和配置问题。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生产率。针对机械设备,需要根据工程施工强度和工程任务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合理组织机械设备的施工。确保施工设备处于饱和的工作状态,从而产生出最佳的工作效益。同时,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范围,进行合理的操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对机械设备性能检测。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确保机械设备性能满足施工要求,例如墙面打磨过程中,需要对打磨设备的打磨状况进行检查,确保打磨机的打磨质量满足要求。
2.4施工方法的质量管理为了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需要明确混凝土施工各参与方的质量管理责任,如实记录混凝土施工过程,并建立系统完善的混凝土施工管理制度。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工作、会议签报、工作调度等。并对预拌混凝土企业各部门、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同时,需要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与施工单位互相了解,确保双方了解对方的详细情况,诸如,单位信誉、曾参与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等、施工质量管理、施工队伍水平等。此外,还需要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预拌混凝土企业需要不定时到施工现场检查混凝土的工作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并与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减少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
3结论
综上所述,在预拌混凝土企业混凝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由于预拌混凝土项目涉及的环节较多,质量因素较多,从参与人员、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几方面对预拌混凝土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分别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预拌混凝土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炎宁,刘军.大体积泵送混凝土在高温、远距离运输条件下的应用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0(05)
前言
本文以下对我国工程建设现状进行了阐述, 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个新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相信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全程的质量监督及控制点的监督, 对建筑工程将会取得一个良好的成效, 必将对今后类似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建筑工程质量计划预控管理问题分析
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 质量预控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事先尽可能地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ISO/CD9004-5 标准指出:“质量计划指需要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要素的一般要求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特殊要求相结合的机理。”质量计划是针对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它包括项目质量计划和专业质量计划。对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 关键是质量计划, 此外还应该包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项目质量计划主要用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 既是施工企业质量体系文件之一,是质量手册的重要支持性文件, 又是贯穿于质量体系几个层次文件系统的可操作性文件。在实施预控管理的过程中, 首先制定计划和编写相关材料内容包括: 问题说明、目标说明、限制和假设条件、小组成员及责任、小组指导方针, 初步的项目蓝图。在章程指导下, 利用“顾客反馈”评估系统进行初步评估, 最后形成与项目有关的流程“蓝图” 。预控措施具体为: 1) 分析监理及施工合同; 2) 工程项目监理机构的建立; 3)编制监理规划。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工程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为施工承包方, 因此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面, 监理在开工前对施工承包方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包括检查实施过程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技术标准规定及需方的愿望.并对其提出完整、准确履行各自质量职能的证据, 以使需方满意并增强其对工程的质量信任感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建筑法》 中建筑工程管理部分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 工程质量由总承包单位负责, 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 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从《建筑法》对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方面所做的若干规定来看, 提出的各项要求, 均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应承担的责任。促使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生产中加强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如管理不善, 工作马虎, 操作不严, 粗制滥造, 工程不能一次合格, 返工返修, 企业的经济就要受到损失; 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不仅要赔偿损失, 而且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包括: 1) 工序质量控制; 2) 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 3)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提高操作者在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技能, 养成“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道德和习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 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对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管理和存放条件的管理, 除了到场的材料设备应有单位出厂合格证和技术说明书外, 还应经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查, 合格后向监理提出检验或试验报告, 经监理审查并确定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日趋完善,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确实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力、有效, 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法, 充分体现法律法规国际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监督工作行为法律化和管理方法科学化的特征, 促进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另外,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保证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是实现工程质量档案网络管理、实现工程管理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 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 也是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施工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阶段: 工程验收和质量保修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验收是施工阶段最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是指工程项目业已完成项目设计图纸和工程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 并达到水通、电通、窗明地净等条件, 完全符合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 它标志项目施工任务已全面完成。项目竣工验收是指承建单位将竣工项目及有关资料转交给建设单位, 并接受对其产品质量和技术资料的一系列审查验收工作的总称, 它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环节, 工程项目达到竣工验收标准, 经竣工验收合格后, 就可以解除合同双方各自承担的合同义务及经济和法律责任。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包括: 1) 单位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2)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3) 保修阶段的质量控制。质量优良工程分为三个评定标准: 1) 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应全部合格, 其中 50% 及其以上优良, 且建筑工程中主体与装饰两个分部工程必须优良。2) 质量保证资料应基本齐全。3) 观感质量的评定符合率应达到 85% 及其以上。针对近年来工程质量投诉状况来看, 工程项目移交之后就进入了保修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实行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制度, 该过程主要任务为: 对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检查; 对工程质量问题责任进行鉴定; 对修补缺陷的项目进行控制。通过以上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闭环过程控制, 可以切实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
四、结语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 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现代建筑业中, 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 建筑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当前, 在我国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质量为生存之本”这一意识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我国的建筑质量堪忧, 工程竣工的优良品率基本上保持在 1/ 3左右,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优良品率从三成上升为四成。有的单位和个人为了地方和个人的私利, 出现”豆腐渣工程”, 发生建筑物倒塌,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研究表明,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只有按照《建筑法》的要求, 严格市场管理, 严格执法, 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 强化质量意识, 实行质量预控, 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能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能源紧缺,尤其是石油能源紧缺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起对油田的勘察和开采,我国也同样如此,这也就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油田地面工程的发展。但是,由于在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施工上的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为了能够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油田地面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就要做好地面油田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一、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油田企业开始重视起对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并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自我摸索,采取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油田地面工程的管理质量,大大改善了以往油田地面工程问题百出的情况,但是,从总体上而言,到目前为止,在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
比如,部分油田企业对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依旧不够重视,导致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部分油田企业在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工作标准不高,无法有效保证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导致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在对油田地面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所用材料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使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还有在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对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项目的跟踪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无法全面的对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影响了整个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当前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虽然,近几年来,绝大多数的油田企业都意识到了对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部分油田企业依旧延续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只在乎工程的施工进展和施工速度,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就导致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满足不了施工的规范标准要求,也保证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威胁着油田的生产[1]。
(二)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标准不高
油田地面工程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建设项目,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作为油田企业,自身很难一次性提供出如此多的、满足施工要求数量的劳动力,于是只能从外部招聘,招聘来的工作人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必定有限,而油田企业,又无法对这些临时招聘来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只能使其立即投入施工,这样,就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就只能降低工作标准,进而影响到整个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满足施工标准要求,直接关系到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规格、尺寸等都满足施工的质量要求,以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但是,在油田地面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却并没有按照施工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甚至,一些油田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采购施工材料时根本不考虑施工材料的质量、规格以及尺寸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只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进行购买,进而导致施工材料满足不了工程施工的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解决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整个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关系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在明确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应该设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此,作为油田企业就应该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术能力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并且,作为管理工作人员,其本身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虚心接受培训、努力学习,并通过实践应用来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领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制,规定工作标准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制,才可使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为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才能够规定质量管理工作标准,使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基础保障[2]。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制,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规定,如果发现弄虚作假或者是推卸责任等问题,一定要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惩处,问题严重者,直接辞退。制定标准的工作标准,并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工作,不能因为施工人员能力和水平有限就降低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即使延误施工进程,也要严格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出现。
(三)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管理
施工材料是使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规范标准要求的基础保障,因此,在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首先,在施工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规格以及尺寸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所采购的施工材料能够满足施工的基本要求,而不能为了节省工程施工成本而选择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施工材料。其次,在材料采购回来之后要按照材料的储存和管理要求对材料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因为储存不当等原因损坏材料或者导致材料的整体性能下降,降低了材料的质量,进而对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四)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的跟踪管理
油田地面工程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建设项目,同时也是一项施工过程比较繁琐的施工项目,因此,为了保证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的跟踪管理。通过对所有施工项目和施工环节进行跟踪式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保证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为了保证管理工作人员不能的工作效率,还要施行责任制,明确各项目、各阶段施工负责人员的管理责任,避免因为出现推卸责任而影响整个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其施工质量。
结束语
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接下来的油田开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关系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中,作为油田企业一定要重视起质量管理工作,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解决以往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混凝土乃至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率, 并且节约了施工临时用地,降低了粉尘和噪声污染,既利于建筑施工文明的控制也利于城市的文明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建设速度亦大幅提高,并不断向超大跨径桥梁及海洋环境桥梁等方向发展。混凝土作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桥梁的运行安全性及耐久性,因而,混凝土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普遍存在较大波动,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分析桥梁工程建设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业主方管理方法,以有效提高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
二.影响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1、施工标段划分欠合理
桥梁工程的施工标段大多按照桥梁整体划分,即从桥梁的基础到上部结构均由一个施工单位完成,此种划分对在梁结构过渡界面的控制上较为有利,但会给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多数情况下,各标段施工单位使用各自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生产混凝土,造成整个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强度指标波动较大、混凝土外观质量不一致等。另外,若个别施工标段混凝土搅拌设备配置不足,当遇到超大方量混凝土结构物浇注时,混凝土生产能力不足,若浇注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将会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
2、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潜在缺陷
目前,原材料和混凝土性能检测及质量控制主要由施工及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完成,多以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和批复的管理模式为主。由于施工和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存在的一些差异,混凝土质量控制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3、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在大型桥梁建设中,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一般由业主方提供,且基本为国内知名品牌,品质较为稳定,而掺合料、减水剂及砂石材料多为业主方提出技术指标,施工单位自主选择。施工单位在选择原材料过程中,对保供和价格方面考虑较多,但对原材料性能指标是否优良及其稳定性考虑相对较少,特别在砂石的选购方面尤为明显。施工过程中,因砂石为地材,为非工厂化作业生产,欠缺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波动较大。同时,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和含碳量及减水剂的减水率等均存在较大波动。原材料质量波动虽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其对混凝土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另外,因工程进度与质量程序执行存在相互影响,又因施工、监理单位的双层检测和施工现场原材料储备能力的局限性,除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的检测外,绝大部分原材料检测均在正式使用后进行,其试验检测基本滞后,这给混凝土质量留下了较大的隐患。
4、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
混凝土施工作业中使用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工地试验室室内试配的结果,是通过调整砂石含水不同级配砂石的混凝土,故混凝土配合比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混凝土搅拌站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1、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一)确保计量精度。配料计量系统是搅拌站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搅拌站必须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计量。当混凝土配合比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秤对混凝土所需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按配合比严格配料,会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同时为满足规范规定的水、水泥、外掺料计量误差不超过±1%,砂石料计量误差不超过±2%的要求,定期请有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计量检定,同时对电子计量秤还应进行期间核查。
(二)确定合理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类型、掺加外加剂或外掺料情况、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设定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120s。
(三)加强过程检测。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值班试验人员应随机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拌合物性能指标。如果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允许出站。
2、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一)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和原材料特点,将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强度增长规律、养护方式等情况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现场作业人员认知混凝土特性,以便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
(二)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的间隔时间,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质量。
(三)在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混凝土取样,并按规范制作试件,妥善养护,作为判定结构实体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据。
(四)为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搅拌站应安排现场调度员或技术人员跟踪处理现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及时与相关各部门联系,反馈信息,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质量检验
(一)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把好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
(二)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保持混凝土质量稳定。
(三)引入具有独立法人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第三方试验检测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保证或评价工程建设质量,由质监机构或建设单位委托试验检测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标准和合同开展独立的试验检测活动。第三方检测单位由于对质量隐患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能够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和认识,能提出较佳的处理方案,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第三方检测单位不具备管理职能,只负责业主或监理单位委托的试验检测项目,监理单位在得到第三方试验检测报告时,对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批复。在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前提下,可考虑取消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监理单位只负责原材料和混凝土取样及全过程旁站和监督施工单位试验检测,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上;同时,监理单位也将节省相应的人力和仪器维修投入,并用节省的投入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四.配合比设计与控制
配合比的设计和控制是混凝土生产的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操作人员必须树立为整个工序负责的思想,要和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沟通,按照他们提出的要求和反应的问题反复进行试验,确保做到配比符合工程质量要求。配比首先要考虑的是原材料各种参数,水泥的强度等级、骨粒的等级和外加剂的种类,设计出有适当间隔的水灰比例,然后进行多次配比试验,当试拌后,混凝土的和易性达到要求时就说明配比完成了,之后还要在每个工作班内,抽取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试验分析,以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技术人员要对每份配合比进行试拌,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粘聚性、保水性,进而评定其和易性是否符合工程的要求,经过反复调整达到标准要求后,技术人员签字后正式进行生产。对于计量环节,首先要检测好测量工具和设备正常,操作者和质检员要定期检验,加强监控,及时查看分析报告,确保误差值在正常范围内,对于连续出现的负正偏,要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五.结束语
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桥梁结构的营运安全性及后期维护的费用,工程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尤为重要。对桥梁工程建设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包括: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标段划分欠合理、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潜在缺陷、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在此基础上,从业主方管理的角度提出采取统一购买混凝土原材料、招标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统一生产混凝土及引入具有独立法人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等应对措施,为提高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也为混凝土质量管理方法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