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平台范文

时间:2022-02-23 13:45: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慧教育平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智慧教育平台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1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本着贯彻落实《纲要》和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征,以“夯实基础、丰富内涵、彰显特色”为大连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侧重点,以促进全域教育均衡和实施智慧教育为着力点,以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着眼点,以服务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提高为落脚点,以建好“三通二平台”为主线,前瞻部署,科学发展,逐步建立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我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信息化环境,从而助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结合大连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国家“三通二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三通一平台”的三年建设计划,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合二为一,建设“大连智慧教育平台”。

一、项目背景

2004年,大连市教育局推出了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同年10月,电子政务平台上线运行。到2012年,该平台包括了1000个以上教育机构,用户总数超过4.5万人,信息总数超过2万条,快速办理总数超过50万条,存储容量超过1200GB。用户使用该系统,完成公文流转、协同办公、信息、信息检索等日常工作,对方便办公、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电子政务平台使用期间,经过两次升级改造,实现上连教育部,市级一级部署,市区校三级应用的管理平台。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对“三通两平台”工作的具体要求,大连市教育局提出了建设“大连智慧教育平台”的设想。为了保障平台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大连智慧教育平台是在电子政务平台基础上升级而来。同时,大连市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将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平台合二为一进行建设,高标准建设“大连智慧教育平台”。

二、项目实施

1.规划先行,做好平台顶层设计

根据大连市教育局现有的业务需求特点及信息化建设现状,由大连市教育信息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有效整合、协同推进、专家把关”的原则整体实施。整个项目分三期完成建设,第一期基础环境建设阶段;第二期应用扩展阶段;第三期完善应用推进阶段。目前,前二期任务已经完成。主要建设了大连市教育云数据中心、大连教育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大连智慧教育单点登录平台,开发并整合了各应用系统,包括:教师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教育督导系统、招生考试系统等。

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的实行,规范定义教育管理数据元素,使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管理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教育管理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大连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在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大连市教育局组织编制了《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工程标准》,该标准的字数达40余万。

2.打好基础,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

原有的大连教育网络中心,有一批超期服役的设备,运维成本很高。经过专家论证,同时又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大连市教育局从2012年开始建设大连市教育云数据中心,为大连教育系统提供应用服务,做到资源虚拟化、管理自动化、服务标准化。逐步形成大连市级教育云,并承载教育各项系统应用和服务,对全市教育类软件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实现一级建设三级使用,实现全市教育类软件工程项目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数据互通,标准一致,避免多级建设的浪费,实现共建共享。

经过两次升级后,大连云数据中心应用效果比较理想,为大连智慧教育平台、大连市招生信息管理平台等各应用平台提供支持和保障,并实现多平台数据交换。教育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为智慧教育平台稳定高效运行打下基础,也为各县市区推进教育云应用提供了范例。

3.技术领先,提高平台的可扩充性

大连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规模也会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因此,要求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良好的扩充性,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应用系统的规模也会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可扩充性是系统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从设备配置角度来看,软硬件配置要具备可伸s及动态平滑扩展能力,通过平台框架和目录交换体系的配置,适应业务量的变化,以获得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平台架构在开放的安全应用支撑体系结构之上,易于扩展,通过开发或购买相应的适配器接口,即可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扩建新的系统、集成购买的第三方应用,使得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从功能角度来看,在基于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体系结构之上,平台将易于进行功能扩充,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等服务。

以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包括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管理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旨在解决大连市教育局内部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平台将应用系统抽象成一个个粗粒度的服务,标准化服务接口,松耦合服务架构。可以集成遗留IT系统,将系统服务化,通过服务组合的方式复用IT资产,对于新开发的信息系统,采用插接方式进行快速部署,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使各个应用系统数据融会贯通, 数据有效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岛的问题。平台基于SOA架构,它可以消除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协调运作,实现了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与整合,它改变了传统软件的架构模式。它是教育局内部各个系统的服务总线(Service BUS),各个系统将自己的服务到平台,其他平台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权限调用服务即可,而不必关心服务是由那个应用程序提供。

4.贴近应用,不断完善平台各项功能

大连智慧教育平台登录网址。界面如图1所示,应用界面如图2所示。

含管理和资源两个部分,统一身份认证,在一个平台框架内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建立数据标准及主数据管理。

大连智慧平台的建设力求贴近应用,现有研发文本课程441T,共计3139课时;网上报告厅视频资源已达6600件,总时长约3520小时;优秀教案6022篇;精品课件2710件;试题2007套;教学视频切片1742件;电子图书50万册,电子期刊9500种。大连市所有教师均可免费使用。

实现移动办公功能,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完成短信平台建设,使原有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即时信息可以通过短信收发。手机应用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手机短信收发应用界面如图4所示。

2015年,启动大连教育智慧平台二期建设,增加面向教师应用的云盘空间功能,实现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增加督导管理功能,实现督导数据科学管理;增加本地教育资源平台,通过购买优质资源、整合各县区现有资源,向全市推送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普通高中数字化校园管理软件整合及应用;建立城乡帮扶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对口帮扶资源有效对接;提升平台的数据安全。

增加了与我市中小学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材,实现了教学资源到书到课,同时嵌入全学科电子课本资源,实现电子课本即点即读,对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数字化的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面向大连市中小学师生的“人人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学习空间的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拥有实名制的学习、交流、分享空间,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面向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日常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学习成长和互动沟通提供资源和应用服务,形成师师通、师生通、生生通、家校通良好应用氛围,服务于教师常态化工作、专业化成长及学生的综合发展。

5.加强管理,提升平台应用效果

为提高教师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率,2014年市教育局提出每学期公布一次各区市县平台使用情况,要求每周至少登录一次的教师人数占区域内教师总数90%以上。近三年来,平台的应用情况都作为市政府督导检查一项内容,进行量化考核,以推进平台应用。

到2015年6月,大连市智慧教育平台共市、县两级教育类文件16422件,各类教育信息5.4万条,教师间交流办理件9500万件。

大连智慧教育平台已成为大连教育管理和资源应用的综合平台,成为广大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助手和工具。我们将按《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的要求,扎实推进平台建设,提高应用水平,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2

据了解,“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是以公共服务器集群为基础,提供IAAS、PAAS、SAAS三层服务,满足教育行业资源开放共享需求,支持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智能化云平台。该平台对现有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进行升级和补充,把传统的局域网、城域网扩展到广域网,依托原有设施、平台和系统,通过中间件接口实现与云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建成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私有云,如学校办公OA系统、成绩分析云系统、网络阅卷云系统、素质评价云系统等;依托亚洲教育网公共云支撑系统构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公有云,构建公有云的基础设备、平台、应用系统均由亚洲教育网提供,如学校教育社区云平台、班级云平台、个人学习云平台、互动云平台、资源云平台等。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是一所以创建全国一流的示范性学校为追求,努力建成一个让师生、社会共同向往、热爱、眷念的学校。在校园里,学生“享受学习,选择发展,快乐成长”,教师“勤奋工作、享受成功、精彩生活”。七中育才的校园文化蕴涵的是师生内心更加舒畅、心灵更加舒展的成长、成功、成才的美好画图。在校长张军看来,学校的“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对学校愿景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借助教育信息化,学校每问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演播厅能实现网络在线直播、录制等功能。学校的优质课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教育云平台上,提供给全省的近百所学校,对边远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务处主任何刚说,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具备教育和技术的特性,七中育才把信息中心的职能融入教务日常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据了解,学校的选修课云系统、成绩分析云系统、招生报名云系统等已经运行两年,电子阅卷云系统和教师评价云系统、学生综合素质云系统也已正式启动。传统校园网、数字校园大多为局域网环境的,师生只能在校内使用,建成“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后,师生、家长都可以在校外、家中或工作单位使用。而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后,通过手机、电脑、电视都可以使用学校的云平台,短信功能可实现移动、电信、联通家长的全网覆盖,家长也无需换号,不受电信运营商的限制。特别是电视云平台开通后,通过电视就能点播名师名课,分享班级达人、优秀班级、教师明星等活动,孩子们告别孤独上网时代,回归客厅进入家人分享时代。

对于学生减负这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该教育云平台提出,将学生减负落到实处就必须提高课后作业的效率。以此为目标,教育云作业系统启动后,全部环节缩减为“完成作业”一个步骤,之后系统立即批改出结果,学生可立即纠错弥补不足,并形成学生个人的知识库,以便今后复习巩固,老师也不用再批改“小山一样高的作业本”,及时通过云作业系统了解学生作业状况,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这种个性化教育模式正是素质教育倡导的未来教育模式,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

搭起成功的桥梁

云平台不但搭起了学校内部成功教学的平台,也实现了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交互联系。据了解,亚洲教育网为中小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的“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属于混合云,是对现有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的升级和补充,把网络环境从局域网、城域网扩展到广域网,原有设施、平台和系统作为私有云基础,通过中间件接口实现与云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建成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私有云,如学籍管理云系统、成绩分析云系统、网络阅卷云系统、素质评价云系统等;依托亚洲教育网公共云支撑系统构建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公有云,公有云的基础设备、平台、应用系统均由亚洲教育网提供,如教育社区云平台、班级云平台、学习云平台、互动云平台、资源云平台等。

通过平台的实施,育才学校教导处兼班主任的叶玲老师无限感慨的说:“以前自己既要管教学事务,又要管理班级事务,常常忙的是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借助教育云平台提供的学校办公OA教学事务安排、课程管理、分配、通知下发等一台电脑就能轻松搞定了,省去了不少麻烦。另外,现在批改成绩、给学生布置作业等也能通过电脑完成,不得不说这个系统给老师也减负了,尤其是我这样身兼多职的老师。”

篇3

0引言

传统时代的智慧教育通常是用一套公众接受的带有真理性质的思维模式来启发和教育学生。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智慧教育的认识又发生了改变:智慧教育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来改革传统教育各个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1]。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改进或完善传统教育的缺陷,通过对教育的不断优化来培养学习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智慧实验是智慧教育的一个分支。云计算作为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其在教育领域的迁移称为“教育云”[2]。国外研究者在2009年前后开始关注教育云[3]。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素质教育云平台》的要求,各个地区涌现出了诸多教育云的教学应用案例[4]。例如,2014年5月,重庆市召开了教育“云课堂”项目应用推进工作研讨会,会上展示了教育云课堂教师讲授与同学学习和互动的整个过程,整堂课利用云平台+微课+PPT来呈现,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明确感受到了实验教育云未来发展的强劲趋势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办学定位,我校——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结合学院自身需要研发了实验教育云平台。

1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功能设计、架构设计及实现

1.1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功能设计

实验教育云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含系统管理模块、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和实验进度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班级管理、权限管理、课程管理和镜像管理子模块。班级管理子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级以班级为单位导入学生的姓名、学号和密码。权限管理子模块是系统管理者为实验教师和学生分配不同的使用权限。课程管理子模块为教师分配本学期的实验课程。镜像管理子模块为不同的实验课程分配不同的实验环境。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管理,包括教师上传实验指导书,课前布置每堂课使用的实验环境。教师可以查询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实验相拟度进行查询,并最终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进度管理模块的操作者是学生。首先学生完成实验教育云平台的登录,然后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内容对实验环境进行实际操作或程序设计,完成实验内容后截图并提交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给出实验成绩后,学生在学生端查询实验成绩。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1.2实验教育云平台的架构设计

在图2中,Web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互联网接入Web服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虚拟实验环境移植到Web页面和生成动态网页[5],这样使用者就通过虚拟生成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将多个Web服务器组成了云端Web客户群。应用服务器端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的结果传送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保存,同时将处理结果通过Web传送到Web服务器端。由于此可,这种B/S结构极大地简轻了云端Web服务器的工作负荷,只需安装Web浏览器作为云端的运行平台同时只负责一小部分的人机交互的业务逻辑处理工作,主要的业务逻辑处理工作由服务器群实现。所以这种“瘦客户端/胖服务器”模式易于后台管理和维护,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1.3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实现

篇4

一、工程型远程教育的特点

成人(继续)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成人,其参与工程型远程教育旨在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5],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晋升任务,具有很强的学习目的性。(1)突出实践性,专注技能提升。工程型远程教育不同于常规远程教育,实践性环境对配合理论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所有学习者都是为了增强岗位竞争力这一核心目标。(2)职业阶段不同,水平参差不齐。远程教育的参与者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其职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知识储备差距较大,专业技能提升目标也不尽相同,“同质化、普教化”教学模式及平台无法满足需求[6]。

二、平台的整体规划

(一)系统架构

基于远程教育的智慧化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平台立足工程型远程教育特点,围绕智慧身份认证、教学资源重构和评价机制建设三个核心问题,将人脸识别技术[7]引入远程教育过程监控,实现智慧身份认证,保证远程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重构远程教育程序类课程,以知识块为建设单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依托OJ系统,建设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多样化专业技能提升,切实改善远程教育智慧学习环境[8]。

(二)功能分析

1.智慧身份认证。该模块包括人脸样本特征库管理、人脸图像自动采集和上传、人脸识别、预警控制等功能。系统接轨校园信息化建设,构建所有学生的人脸图像特征信息库,通过人脸自动采集和上传、特征提取和人脸识别等技术,根据系统配置在平台登录环节和其他实验环节中实时进行身份验证[9],防止中途离开、代替学习等不良情况发生,实现远程的过程监控,保证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由学生本人进行,确保教学效果的真实有效。2.教学资源重构。该模块包括程序设计知识点库管理、课程实验项目库管理、课程考试题库管理、科研孵化项目库管理、企业实训项目库管理、程序测试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围绕专业技能提升目标,重构程序设计类课程,凝练基本语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队列、图等程序设计核心知识块,再以知识块为建设单元,融合行业主流应用,校企、校校合作成果,构建各类实验教学项目库。在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提升需求个性化选择知识块,重构个性化课程,满足个性化学习[10]。3.多元评价机制。该模块包括编译器智能选择、程序智能测评、分布式并发处理等功能。融合行业主流开发语言编译器,实现程序代码统一托管,引入OJ测评系统,融入代码抄袭检测[11]、代码等功能,针对编译、运行、数据测试等各个环节给出细致合理的评判标准,推行多元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程序运行过程,并能根据不同的评判结果进行快速有效的修改,加深对程序语言设计的理解。同时,针对大规模远程教育特点,实现多服务器的分布式系统部署[12],确保测评服务的快速响应。4.系统管理。该模块包括系统日志管理、预警控制配置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功能。系统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操作,形成系统操作日志,针对系统运行的关键节点和各类故障情况,形成系统运行日志,保证对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完全掌握。实现与智慧身份认证模块、多元评价模块的无缝连接,管理人脸识别参数、程序智能测评参数等配置信息。同时,实现对数据库的定点备份、指定还原等功能。5.用户管理。该模块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教师信息管理等功能。实现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的批量添加、指定删除、定时备份等功能。6.统计分析。该模块包括成绩管理、图形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导出打印、综合查询等功能。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整个教与学的相关信息,包括学生每次实验成绩、教师班级总体实验情况等,能够实现多条件的复杂数据查询,并针对各类对比性数据能形成直观的对比数据图表,同时还提供了相应数据的报表导出和打印功能。

三、平台的关键实现

(一)智慧身份认证

智慧身份认证的核心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保参与远程教育的是本人,防止代替学习、中途离开等情况。智慧身份认证适用于远程教育的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将其开发成功能独立的模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net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和HTML5等开发技术[13],接轨校园信息化建设,将学生注册时的电子照片作为人脸识别训练库,运用OpenCV构建平均人脸、特征脸和特征值(比率)等指标,创建学生人脸样本特征库,实现客户端自动人脸采集、上传和在线识别。同时,与平台学生信息进行共享,实时更新学生人脸识别训练图片库,保证人脸样本特征库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学生登录平台进行学习或测试时,系统自动驱动客户端摄像头进行用户人脸图像获取,并自动上传到识别服务器,在识别服务器中通过特征脸(PCA)方法与样本特征库中的对应学生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值在允许范围内,则身份认证通过,继续学习或测试。否则,身份认证失败,给出提示信息。

(二)教学资源重构

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视频、实验项目库、考试试题库、实训项目库等。传统远程教育只注重单一理论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存在“同质化、普教化”等问题。本文从成人教育特点出发,区别全日制高等教育,遵循OBE教育理念[14],以行业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重构程序设计课程群,凝练核心概念、经典算法和关键技术等,以知识块作为教学资源构建单元,形成树形知识点库,创建MOOC、微课、虚拟项目等多样化教学资源库[15],实现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具体建设中,重构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凝练出基础语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队列、堆栈、图等一级知识点,再对选择结构构建if语句和switch语句,对循环结构构建for、while、dowhile等二级知识点,以此类推,构建完善的程序设计知识点库。同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对程序设计能力的不同要求建设相应的实验项目库、工程实训库和考试试题库等。技术实现上,本文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以.NET+SQLServer2016作为开发平台,以Ajax方式进行数据请求,以JSON方式组织数据传输,既保证开发的高效性,又保证系统部署和维护的便利性,确保信息管理的高效性和使用操作的友好性。

(三)多元评价建设

篇5

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层面,那就是教育云对多种信息资源的重组与优化,最终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资源共享。人们都将区域的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应用是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与发展的起点、目的和归宿,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当前我国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仍然存在平台建设与教学应用“两张皮”的现象,难以实现智慧云教育平台的价值与效益。

在经历了一轮硬件投资热潮之后,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当前,我国智慧云教育平台应用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重建设轻应用。很多地方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在装备采购和架构搭建上面,把云作为一种争取上级资源和财政投入的概念。区域或学校在智慧云平台的建设中更强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强调软件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购买了平台之后却常将其束之高阁,往往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和花架子。第二,重管理应用轻教学应用。由于决策权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层,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更多地是从管理便利的角度出发。除了一般性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外,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最广泛使用的是管理型平台软件,如财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各地在建设智慧云教育平台时出现的重管理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对教学工作的不重视。即使有的学校购买了网络教学平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工作以及有效的制度支持,也导致难以普及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的核心地位,统筹考虑智慧云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深化应用。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1]智慧云平台建设的应用导向是贯彻建设环节的最高宗旨,为了应用而建设才是智慧云平台良性健康发展之路。特别是,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创新反过来倒逼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创新是一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将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彻底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慕课”、翻转课堂等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慕课”和翻转课堂将会带来中小学教学的一场变革,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教学改变,而是在外部和内部共同压力之下的一种变革。数字化教学创新要求智慧云教育平台必须提供相应技术环境,其建设自然围绕着应用而展开。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良性发展生态

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智慧云教育平台其实是由社会环境、硬件设施、师资、配套软件资源等构成的有效资源系统。智慧云平台面临着一次性投入而后续跟踪应用不够的困境。特别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以工程和项目为主要形式,而工程和项目的管理模式使得信息化建设必须禁锢于项目拨款的周期,尚未形成循序渐进和持续改进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为了突破我国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机制,那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制度,使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区域级别协调管理机制。第一,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需要建立以教育部门领导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的机制,形成一个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安排落实各项经费的划拨,保证资金“输血”功能的畅通。第二,要规划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既要统筹考虑管理、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需求,还要综合考虑硬件、软件、资源和应用等方面的投入和管理,另外,还要预留出发展空间。第三,要厘清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教育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各自的职责。智慧云教育平台的全部职责不能都由教育部门承担,否则会造成体制僵化,也会使教育部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第四,建立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的考评机制。任何新事物在发展初期都需要制度推动,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也需要得到制度支持和鼓励。

突出文化内化,走向数字化文化

篇6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它是数字城市深化发展和持续提升的新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目前随着国内城市人口膨胀加速,城市的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现有的数字化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生活需要。智慧城市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参与市民生活,让民生先“智慧”起来,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以宁波市为例,“城市更聪明,民生更便捷”一直是宁波创建“智慧城市”倾力的目标和口号。从制定“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伊始,宁波就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病”进行了分类梳理,推出“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应用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据统计,宁波“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87个项目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涉及民生服务。

前不久,台风“海葵”正面来袭时,宁波城区严重内涝,不过交通并未“一团糟”。每隔5分钟,市民就能从手机、网络上收到城区各条道路的实时交通情况。关键时刻显身手的正是宁波“智慧城市”重要内容之一的智能应急管理平台。

除宁波之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将重点放在了民生建设上,但在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都忽略了市民的参与度。而只有让市民充分参与,参考市民的意见,智慧城市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双向交流

众所周知,社交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很多全新应用。在商业应用领域有很多公司利用社交平台提高了业务效率,并且提高了合作伙伴的满意度。而在智慧城市领域,社交平台可以为市民和政府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过去几年当中,南京市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斥资巨大,南京市政府不只希望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成为世界智慧城市的标杆,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从而让人民更加满意。

篇7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于12月初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二、协办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

三、支持单位:深圳市学之泉集团有限公司

四、会议主题:融合、应用、创新

五、会议程序:

(一)2012年年会

1、领导讲话:传达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2、为获奖的影视作品、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颁奖

3、会长讲话:总结协会2012年工作

4、召开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

1、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教学设计师、媒资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的职业设计

2、“三通两平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研究

3、开放大学的创新与远程教育的变革

4、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撑环境

5、云服务、电子书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教育应用

(三)新技术设备展示

六、参会代表范围

(一)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

(二)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三)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代表

(四)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获奖单位、作者,组织奖获奖单位及个人

(五)企业代表

七、会议时间、地点等事项

(一)时间安排:12月7日(星期五)全天报到。8-9日开会、研讨、观摩。10日返程

(二)会议地点:东莞市嘉辉会酒店(龙凤山庄影视度假村)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嘉辉路酒店联系电话:0769-87563388

六、会议费用标准

会务费900元。双人标间每天:320元/间,160元/床。大床标间:320元。此次会议在度假山庄召开,环境很好,房间数量有限,请务必于11月20日前将此回执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协会,会务组凭回执表向宾馆确定房间。

由东莞市嘉辉会酒店出具会务费的正式发票。

七、会议须知

为保证住宿,务必请于11月20日前将电子回执或传真发回协会。报到时凭回执安排。

联系人:岳华 电话:010-66419038 66490963 传真:010-66490962

篇8

“山水社会”作为一种课题设置在它开始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山水审美的传统话题,它是一种艺术社会学的展览实践,虽然跨学科是现在学科的一个常态,但合作起来似乎不太容易,也有以跨学科的名义做的论坛,但邀请的专家都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谈论自己的话题,也只能被看作各领域的专家在呈现自己的成果,“山水社会”展览由于将“山水”与“社会”拼贴在一起,而把讨论的主题集中到一点并使其讨论的范围变得多向起来。

在美术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当代美术馆自身的努力,更多地呈现出前卫艺术理论的第一线平台的角色,而自从前卫艺术打破艺术与生活的,艺术与政治的边界后,艺术的跨学科成为了常态,而让美术馆的论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地可以不讨论艺术而讨论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中的所有的问题,其实对每个专家来说,各自为政很正常,他们都是自己的专业深度并成为不断往深处挖掘的专家,学科之间的分割在学院系统中依然有着惯性,各学科话语权上的制约而或多或少影响了不同学科交叉的可能性,除非是那些以课题方法组合起来的专家小组变成了跨学科小组,但这样的小组组建起来又不很容易,这个时候美g馆倒像是一个中枢,把他们的不同话题组织起来并且在同一个平台上自由交流,艺术的跨学科正成为各专家的油和召集理由。

篇9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十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方向。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大国家树立理想,对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信念,为投身党和国家的建设伟业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对中国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有伟大的思想作为指导,有精湛的理论作为素材,最关键的环节是要把教育落到实处,为大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指导。

理想信念教育要覆盖全体学生,工作就必须从基层做起。从共青团工作的角度看,基层就是班级团支部。以班级团支部为基点,通过班级辐射教育全体学生,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在本文中,笔者就以思想教育结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思考,提出了以班级团支部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想法。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1.1 引导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仅在字数和形式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了简化,而是提出了思想追求、实践行为、个人品质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从国家建设、社会风气和个人品质三个方面划出了一条标线,其中任何一个或几个词汇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教育主题,不仅结构清晰,而且更易理解。

1.2 把握自由、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实现城乡平等、官民平等和教育平等,同时也强调必须通过民主、和法制实现。当前,年轻一代追求政治清明、法制健全、维护权益的意识非常强烈,不公正事件、丑恶现象频频在网络等新媒体上曝光,可见年轻人对公正与平等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了党和国家对自由、公正、平等的坚持,也指出了合法的实现途径,使青年的呼声得到回应,看到希望,认识到相信并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道路,才是实现自由、公正、平等的正确道路。

1.3 引导学生清醒认识形势和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同理想,对于大学生而言代表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敢于担当的勇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简明的方式构筑了一代中国人的“中国梦”,不仅要让大学生看到美好未来的希望,更要让他们看清面前的困难与挑战,体会到那一份责任的沉重。

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2 以班级团支部为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

我们提倡将班级团支部作为教育平台,根据来自大学生班级和共青团组织的特点:

2.1 班级作为教育组织形式的优点

首先,班级是最基本的学生组织形式,班级团支部也是团工作的最前沿。在进行思想引领教育时,单独的班级仅能够保证一定范围的教育效果,但是多个班级之间就能够形成教育体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思想教育的思路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授课的道理是一致的。

2.2 共青团强大的组织号召力量

共青团是青年思想的引领者,也是青年成长的服务者,以革命性的鲜明特色和建团以来的光荣传统,结合青年人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共青团是当之无愧的青年先锋。因此,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拥有很强的号召力。

综上,班级团支部能够有效结合班级和共青团双方的优点,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理想载体。

3 以班级团支部为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合适的载体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如报告会、讲座等形式现在已不能被九零后大学生接受,如果教育的内容枯燥、浮夸,形式单一、刻板,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那么一定会遭到抗拒。

3.1 以科学的调研提供依据

调研是思想教育的前提,基于以班级团支部作为教育平台,调研工作也要以班级团支部为出发点。首先应面向团员、团干部分别调研,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要注意调研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调研的内容和策略都不相同: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思想成熟,知识面广,看问题角度多,也更深入,调研方式应以征求意见、讨论为主;低年级学生应该以引导、启发为主。理、工科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分析能力强,应使用简洁的交谈方式提高效率;文科学生归纳总结、形象思维、跳跃思维能力强,表达能力更强,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有更多的耐心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要避免只调不研,对调查结果要进行分析,发现共性问题,总结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和形式。

篇10

一、金砖组织机制化进程任重道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五国GDP 总和已从10 年前占世界总量的15% 上升至超过25%,而同期G7 国家的GDP 总量占比从超过70% 下降至50%。这一趋势反映了新型世界商业关系,也为金砖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建立以及未来的稳健运行,可为建立稳定的金融网络、降低风险、应对全球金融动荡提供支援。加强机制化建设将有助于金砖国家更好地加强金融经济合作、加强人与人交流、解决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拓展全球治理的日程。

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江时学认为,目前金砖国家合作处于无明确宗旨、无章程、无常设秘书处的“三无”状态。金砖国家若要取得更大成效,必须有明确的宗旨。金砖国家的合作重点应是对外关系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以及完善国际秩序等全球治理问题的合作。金砖国家合作的机制化需循序渐进,可首先考虑建立常设秘书处,沟通各成员国政策、制定峰会议程、评估行动方案实施、提供公共推广服务等;可考虑与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合并,减少“意大利面条”效应;可考虑吸纳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加入,这一做法不会损害金砖国家合作的效率,而会增加其效能。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沃洛金(Andrey Volodin)认为,金砖国家并非要剥夺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而是要形成“新的影响力”。

金砖国家在未来世界政治中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中国、俄罗斯三国的关系。金砖国家要发挥有效作用,需要成员国对“新世界秩序”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

南非大学国际经济法教授撒若姆贝(Amos Saurombe)指出,金砖组织机制化进程需具有以下特征:处理地区性问题的经验、独特而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以发展合作而非金融支持为重心、发展合作不以西方标准的救助为基础、以互不干涉和尊重主权为根本。南非在地区、大洲乃至全球层面关于机制化的丰富经验对金砖国家至关重要。

前巴西驻华大使德·卡斯特罗·内维斯(Luiz Augusto de Castro Neves)对金砖组织机制化持质疑态度。他认为,尽管金砖国家讨论议题正日趋多样,但目前各成员国的共同诉求主要是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发声,金砖组织还未成为探讨各成员国合作的首选论坛。金砖银行的建立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由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良好补充,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选择。金砖国家在思考机制化前,应考虑议程的多样化,首先使金砖国家会议成为探讨自身事务及同其他国家联系必不可少的论坛。

美国摩西大学法学与哲学教授里奇(David Ritchie)认为,金砖组织与联合国、欧盟等有不同的结构,并不意味着它不可被看作切实的国际组织。金砖五国不需要去适应主流国际制度理论提出的模型,而应尝试一种新型的国家合作模式。一个正式的金砖组织必将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不可小觑的力量,也将改变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愿景。

二、金砖组织议程需多样化

南非大学副校长马可翰亚(Mandla S. Makhanya)认为,金砖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可开展四项“支柱”工作:建立金砖组织学术轨道战略(BRICS AcademicTrack Strategy),确定合作伙伴、网络及能力,开发收录现有能力、人才和设施资源的资料库,在学术轨道战略各签约方内发展金砖组织和架构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监督评估。金砖国家在纳米技术、水、能源等领域有共同的研究创新兴趣,有类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程度,相互间的科技合作至关重要。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长宋雅楠认为,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不应仅停留在政治或政府层面,经济和企业间的合作互联才是推动金砖组织机制化最有效的方式。从金砖国家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来看,金砖五国外来直接投资流入量都受到本国市场规模、汇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其中市场规模越大,能够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流量越多。金砖五国可以把重点放在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增加金砖国家之间的商业合作,提高金砖国家的市场潜力和扩大国内需求上,尤其是借助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提升金砖国家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更好的投资环境。

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院教授纳菲(Abdul Nafey)认为,金砖组织的重要性在于它力图改变现有国际关系中权力、安全、发展和自由等问题的主导模式。金砖组织的形成并不是依据现有的繁荣和身份的认同,而是面向和平与安全的未来,是国际秩序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大背景的产物。当今国际政治流动性很强,不易服从正式的机制化,金砖各国在诸多问题有不同看法,但并不力图去解决或使之趋于一致。

金砖国家并非要形成某种反帝联盟,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而是代表着对话和共存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并非是“文化的冲突”。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建立是该组织机制化过程中的一项主要突破,但其正式运作恐怕还需时日。

巴西利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吉马良斯(Lytton Guimaraes)指出,对研创产业投资是一国创新经济发展政策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金砖各国的经济都不再保持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那段繁荣,要保持自身经济稳定增长需做出更多努力。但各国彼此了解仍有限,需将科技创新在内的社会各层面更广泛的交流写入金砖组织的策略中,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可以查看金砖组织和各成员国所有相关资料信息的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主任林跃勤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新兴国家在追赶发展中也极力推动治理革新,但迄今其治理机制与能力创新滞后于发展步伐,并影响其整体崛起的进程和质量。通过治理创新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强大治理能力,是金砖国家等新兴国家转型创新和赶超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应该成为其发展现代化和全球崛起长期战略的核心部分。金砖国家均高度重视治理变革与创新对于维护、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直致力治理制度变革和方法创新,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高效治理能力建设,但各国治理机制变革幅度和绩效并不相同。目前,金砖国家治理改革普遍进入攻坚期,深化改革难度陡增,亟待继续强化改革创新决心和毅力,搞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打破阻力,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金砖国家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经验,也要加强相互间交流和借鉴各自成功经验。

三、澳门可发挥多种平台角色

江时学提出,澳门具有“东西方文化桥梁”以及良好金融资源的优势,可将金砖国家组织的秘书处设在澳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门德斯(CarmenMendes)持同样观点。她提出,澳门是一个基础设施良好的小型服务业中心,在属于中国的同时与巴西和印度有共同关联,可以依赖其正面的形象和国际认可度,在金砖机制化过程中受益,促使自身经济多样化、彰显一国两制模式的成功。纳菲则认为,澳门需要考虑能否在金砖国家的纵向交流中扮演催化剂角色,可以思考如何重新启动历史上葡萄牙连接亚非拉的海上航线,作为“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补充。同时,澳门还可以思考如何成为金砖国家间研究、商务信息和推广旅游业的总部。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杰克逊(David Jackson)指出,澳门历史上由于葡萄牙的关系与印度果阿和巴西有着重要的关联,借助其良好的文化机构、基金会和大学,可以提出和引领一系列项目。澳门要特别加强同印度和巴西的人文、艺术交流,提升团体认同和相互了解,构建一种研究和理解印度和巴西传统的文化环境。金砖组织机制化进程应该包含积极的文化交流和研究政策,文化政策是构建团体认同的基础,是澳门在金砖组织中起领导作用的关键。

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伍向豪指出,澳门近年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澳门参与国际组织依赖于基本法和中央政府,需在基本法框架下,增加工业多样化和金融业参与的理念。

篇11

一、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分析

在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依赖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和对象应当以学生为核心和主体,教师要全面获悉和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着眼点,通过科学全面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和平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由此可知,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和系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具体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实现。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教育主体对客体的教育,也是教育主体和客体最终达成统一与一致的过程,而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层面,了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明确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的性质及形成原因,通过系统、针对性的分析,制定正确的思想政治决策。由于我国社会处于复杂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下,学生的家庭条件、成长环境及经历、知识水平均不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其思想变化状态,寻找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具体路径。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

将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和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使之更具有先进性和实效性,在科学、先进而全面的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之下,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记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网、BBS等平台,获悉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情感,从多维的角度跟踪和观察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实时心理状态,可以了解学生在思想上的认知的转化程度,通过对各个细节的准确把握,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先进性。

(三)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的效能

将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可以较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最大程度上节约教育成本,通过规范化的学生信息采集、录入、整理、修订和更新,可以通过完善而优化的学生电子档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品行表现,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管理。

(四)减轻了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压力,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教育

将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极大地减轻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精力浪费的现象和问题,可以真正、充分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价值,将其从繁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于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成长引领,更为关注学生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和层次化的需求,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深度沟通和交流,可以更为仔细而全面地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走向。同时,在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学生也可以借助于这个信息化板块,实现对自身的评估和测试,如:学生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之中的心理健康板块,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自我测试,更好地增强对自我的教育和管理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获得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评估的效能

在系统论的视域之下,反馈与评估是有效保障系统稳定的重要要素,只有在反馈与评估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实现系统控制。由此可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信息输入、输出与反馈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依托和支撑,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在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之中,包涵有信息预警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借助于网络信息反馈通道,如:学生处信箱、校长信箱、学生管理工作通告等,快速获悉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并利用学生管理服务平台中的公告系统,实现信息的适时和告知,并实时采集、检索、分析各种反馈信息,更好地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服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学校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的建构过程中,尽管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提升了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运行效能,然而,我们还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够完善

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库应当丰富而完整,要涵括对学生的所有管理信息,包括学生的学籍管理信息、学习成绩管理信息、学生心理状态信息、表彰与惩处管理、宿舍管理信息、校内外信息、家庭管理信息、社??实践信息等,然而,在实际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库信息之中,大多将目光局限于学籍管理、成绩奖惩管理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家庭表现、心理变化状态、社会实践方面的管理信息较少,同时,对于学生管理方面的常规性、显性信息较为关注,而学生管理的突发性、隐性信息了解较少,这就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全面、准确地获悉学生的所有信息和状态,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无法达到科学化教育的要求。

(二)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更新显得迟滞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准确、全面地获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尤其关键和重要,在利用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数据信息的即时性,以更为及时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建构过程中,存在数据信息更新速度相对迟滞的问题,系统分析显得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复杂的环境,在系统平台之中,缺少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全方位的更新变化追踪,这种学生管理信息滞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系统的良性运行。

三、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的建构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性能需求

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要使用简单实用、功能清晰、操作便捷的界面,能够适宜于管理员、教师、学生不同等级的使用者登录并使用,并在自己的权限之内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操作、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可以实现系统内部的自动数据逻辑运算,具有极其精准的数据反应速度和使用效能。

(二)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功能需求

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体现:(1)用户管理需求。系统平台要能够确保正常运作,用户可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并具有使用的安全性。(2)班级管理需求。系统平台要实现对全校班级的管理,可以独立地实现班级管理的查询操作、添加操作、修改操作,管理员是层次最高的信息管理者,学生则是层次最低的信息使用者。(3)个人信息查询需求。系统平台要能够对学生个人的信息资源进行各种操作及处理,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学号等,管理员与老师具有相同的权限,学生则只能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操作,无法增添或删除信息,也无权?λ?人的信息资源进行修改操作。(4)课程管理需求。系统平台要能够对学校各个班级的课程进行设置,包括任课教师信息、课程变动信息等。(5)成绩管理功能需求。系统平台要实现对学生的成绩的管理,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查询、改动、浏览等操作,学生则只能实现查询操作、无权修改。(6)奖惩信息管理功能需求。系统平台要对学生的奖惩信息进行编订、公布,教师可以对这一信息进行修改,而学生则只能实现查询和浏览操作,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管理奖惩信息的公开和公正。

(三)学生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模块设计

在学生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构之中,首先表现为系统平台的模块化特征。在学生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之中,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数据库。这些不同的子模块相互链接和互动,表现出双向、多元互动的功能特征,具体的系统平台子模块设计为如下内容:

(1)基础数据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获取系统运作的相关基础数据信息,如: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信息、生活设施设备管理信息、教职员工管理信息等。

(2)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可以全面采集学生的档案信息、新生入学注册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学籍异动信息等,通过这些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模块,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这也是系统平台的基础。例如:在新生注册入学信息中,可以采集学生的学号、宿舍寝室等基本信息;毕业就业模块中可以采集学生的毕业去向、毕业从事相关职业等信息;学籍异动信息可以采集学生的休学、退学、转学、留级、入伍等信息。同时,还要采集和获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党员发展管理等信息。

(3)教务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可以实现对教务相关信息的管理,即:课程信息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生教务管理等,其中:课程信息管理要采集班级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任课教师等;学生成绩管理则要采集学生的本人成绩;毕业生教务管理则要采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必修课及选修课学分、英语等级、计算机考级证件等信息。

(4)学生日常生活后勤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具体可以采集以下信息,其中:1.学生宿舍管理信息。要全面采集学生的宿舍寝室、床位、宿舍生活等信息;2.水电管理。系统要采集学生的水电耗费情况;3.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要采集学生的校园卡的基本信息登记及挂失、补办情况等。

篇12

近年来,于洪区委、区政府在创建教育强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积极投入,保障机制完善,特色应用创新,使教育现代化资格准入和信息化建设两项阶段性工作走在了沈阳市的前列。2016年11月15日,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于洪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二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督导验收,全体评估组成员和来自全市14个区县(市)教育局领导对于洪区的工作进行了赞扬与肯定――于洪区的智慧教育集中代表了沈阳市智慧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沈阳智慧城市的创建树立了榜样。

为推进沈阳智慧城市建设,于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区建设。区教育局科学规划论证,动员全区校长、教师积极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区电教馆依托沈阳市教育城域网,搭建了“精细管理――桥之脉、教研培训――桥之魂、资源共享――桥之基、教学互动――桥之眼、育人可――桥之灵、保障服务――桥之堤”的智慧管理、智慧教研、智慧评价、智慧科研体系的智慧教育平台。2016年9月26日,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召开的信息化工作研讨会上,于洪区电教馆馆长石猛代表沈阳市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区电教馆也被授予“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沈阳市的智慧教育走在了东北地区的前面,而于洪区更是沈阳智慧教育的示范基地。

“十二五”以来,于洪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创建教育强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扶持,以点带面;软硬并举,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硬件环境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面向多领域、把握关键点,先行先试、超前布局,逐步夯实教育信息化根基。并依托沈阳教育城域网建立二级站,每年投入36万元租用联通公司裸光纤53个点位,全部实现区内所辖学校“校校通”,这标志着于洪教育又向信息化迈出了一大步。如今,于洪区49所中小学共计998个班级全部实现了“班班通”,投影白板互动教学成为常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全面整合;全区2784名教师全部开通了“人人通”,通过个人网络空间不断提升专业化素养,大大地提高了教书育人质量。截至2015年底,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数字校园全覆盖,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智慧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微课平台系统、远程互动教研系统等平台体系的打造,强有力地支撑了师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业评价水平、特长养成水平,为“智慧于洪”的创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人才保障。

二、高标准智慧教育创新,

抢占信息化制高点

一是服务一线,为学校发展提供平台。于洪区智慧教育工作依托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一个核心,两个突破,三个服务”工作思路高水平创新,以应用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数据采集为突破,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依据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全区教师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全部开通了“人人通”空间,通过网络空间随机开展区级、校级、班级三级网络平台互动对接。现已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信息资源16531条,下载资源55389次,教师空间开通率100%,班级空间开通率100%。各学科教研员将本区优质资源上传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共享,校级管理员把校本特色资源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不断丰富区、校资源库,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二是以智慧资源建设为重点,为教师提供教学融合平台。于洪区电教馆积极推进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融入教研培训之中,在保证平台基础数据操作上加大与各学科教研员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名师社区”和“教研社区”的引领、带头与辐射作用,实现线上智慧教研,提高智慧教研效率。智慧教研的本质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研模式,以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成长环境,形成智慧教研培训内容和优质教研资源科学共享机制,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沈阳市一七中学开通“名师社区”26个,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全部学科,通过教研员带动教师应用好智慧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使用好智慧课堂空间,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共享,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智慧教育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实现了学习者打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利用收集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知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智慧建构。如东平湖街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东平湖一小)校长佟立东利用智慧教室大屏幕为来校调研的国家及省市领导和专家亲自演示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网络办公、提高课堂效率、助力教研科研、畅通家校互动、拓展育人途径、提升培训质量、科学评价师生”智慧管理模块,就彰显了“用诚心酿品位、用恒心塑品牌、用爱心铸品行、用信心砺品质”的数字校园建构特色。

三是智能维护,为智慧教育发展筑建桥梁。于洪区以建设“数字校园”助推智慧教育发展,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该区已经实现了“光纤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时空性和效益性,于洪区推出了高端智能维护先进举措。区教育局根据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结合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每年拨款40万元专项经费,依托沈阳市信息技术支持与运营维护平台,对全区信息化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创新了依托支持服务平台、组建专业维护团队、形成维护机制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三项智能维护举措,保证了全区智慧教育体系的高效、畅通、安全运行。于洪区作为沈阳市信息技术支持与维护试点工作的示范区,得到了中央电教馆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接待了来自湖北、江西及省内各市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校长和教师的参观学习。

三、高水平优化智慧教育资源,

全面提高智慧教育水平

于洪区高水平整合优化智慧教育资源,打造出“市教研院专家引领、区教育局行政推进、区电教馆组织落实、各学校实践研究”的智慧教育发展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智慧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更好、更快地推进本区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区域智慧教育环境全面优化。于洪区顺利完成了教育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与监控中心、数字校园运营维护中心和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打造,为全面提升区域智慧教育整体水平提供了保障;实现智慧教育的大数据管理和高效的资源共享服务,科学统筹市、区、校三级交互式教学设备、校园网站、电子备课、电子阅览等资源,实现了无线网络系统无盲点、全覆盖。目前,于洪区以“云服务”理念创新构建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于网络的业务平台和工作模式运行顺畅,基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监测评价系统日臻完善。

二是教师队伍的智慧教育能力不断优化。于洪区与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学习科学委员会共同开展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教师培养”已深入推进,课程以智慧教师养成为目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背景下回归教育本源,关注个体成长与能力获得;基于课程教学实践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身心协调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数据思维视角下的学生身心发展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三大智慧能力提升主题,形成了以全区教师智慧教学学科全覆盖为基础,以“交互式教学”“计算机大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大赛”为突破点,以教师“个性化学习”为切入点的教师智慧教育素养发展与提升的新常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