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12:06: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数据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交友,扩展人脉;
3、通过工作加深对广州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
7月17日——8月17日
三、实习单位及部门
xxx区xxxx街道xxxx社区居委会。
xxxx社区位于城西芳村大东部,是地缘形社区,占地0.42平方公里,现有楼房30栋,共有常住户数1880户4921人,暂住人口565户1432人。社区居委会办公面积有104平方米,星光老年人之家104平方米,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104平方米,警务室15平方米。居委会专职人员6人,兼职委员4人,党员62人。社区内成员单位98个,工业区4个,社区内设有娱乐文体中心、街心公园,足球场;有文物古迹毓灵桥、粮食仓储和传统工艺织金彩瓷;可绿化面积达90%,xxxx社区目前的公共设施较完善。通过我们社区居委会干部、城建开发总公司精心规划、设计、开发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XX年经市检查验收,被评为安全文明小区, XX年评为区群众治安保卫先进集体,XX年被评为市星光老年之家达标先进社区;XX年被评为区服务管理达标先进社区。
四、实习内容及总结
7月17日,在公管学院组织下,我来到了xxxx街道xxxx居委会工作,一个月过去,现将在xxxx街道xxxx居委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内容:
1、协助居委会巡查“五小”店铺卫生情况;
2、整理楼房资料;
3、整理“创卫”资料;
4、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保洁;
5、协助居委会处理日常事务;
6、协助街道办事处的工作。
二、具体工作及问题
(一) 巡查“五小”店铺卫生情况
此项工作的目的是响应广州市“创卫”号召、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对“五小”店铺的监督管理,检查的项目主要有:店铺的卫生许可证、经营者健康证、销售物品是否超出登记的许可范围,店铺周围的卫生情况,街道的卫生情况等。在检查的同时,带队的居委会李主任慰问了当地的居民,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达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部分现象反应的问题
1、居民和店铺经营者的卫生意识薄弱。xxxx居委会管理范围内属“五小”的店铺共28家,其中没有卫生许可证的有5家,大部分店铺经营者没有健康证明和没有张贴卫生协议书;居委会李主任对以上店铺经营者进行教育,并勒令其尽快办理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广州市“创卫”需要全体的市民的努力,市民的素质和卫生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空口号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创卫的过程中相关的职能部门除了要在宣传上努力外还要加强对市民卫生意识的教育。
1 利用数据平台管理信息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数据的采集、录入、存储、提取工作较为频繁,将数据信息上传至数据平台,方便信息的整合共享、反复交叉利用,将大量结构复杂、类型各异的数据汇集在一起,为高校的数据汇总、统计分析、信息共享、发展规划提供了准确详实的数据基础,促进高校信息管理的数字化,为建设智慧校园打开方便之门。归纳分析数据平台信息管理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信息数据的上传、查询、检索、管理等操作不限时间、地点。
只要能上网信息数据就可以上传收集到数据平台,支持电脑、手机、ipad等各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询、检索数据信息,校内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网络,校外可以通过VPN等方式访问获取数据。
2)为统计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高校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就业方向,不断完善办学理念,开拓办学思路,为学校的前途发展、决策制定、人才需求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3)推动高校数字化的进程
高校数字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提,推动高校云服务、网络教学、慕课等教学形式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校数字化对社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地方数字化水平。
4)提升高校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
借助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多部门共享数据信息,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使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又上新台阶。由此可见,通过数据平台进行信息管理是大势所趋,而数据平台的安全保障工作成了重中之重。
2 数据平台信息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2.1 物理环境安全
物理环境安全主要指数据机房的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以及静电、磁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数据中心应按照相应的安全等级建设,中央机房的建设应考虑将来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2 硬软件环境安全
硬件安全是指数据中心设备的安全,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中央机房的硬件维护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查看硬件运行是否稳定,是否有过热、风扇故障或其他问题出现,对硬件进行必要的维护是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
软件安全是指服务器中各软件及组件的正常使用,利用虚拟化软件合理配置服务器资源,对存储系统、灾备系统及网络设备等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对web环境配置、服务器环境搭建、防火墙、常用组件、数据库等系统的调试运行,满足用户数据上传、存储、检索、提取、共享等各项日常工作需要。
2.3 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
2.3.1 病毒攻击、黑客入侵问题
高级可持续性威胁(APT)通过网络漏洞入侵、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Phishing、Botnet、木马、恶意代码等网络攻击。一些不怀好意的黑客入侵计算机系统,窃取或是篡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给用户带来严重危害[1]。我们应定期扫描系统安全漏洞,安装服务器补丁并定时更新防火墙病毒库,提高系统的防御能力。
2.3.2 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保护
通过终端审计、身份认证、分级管理、行为追踪等措施,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一致性,保护数据信息的可控性及可用性。
2.3.3 数据信息泄漏
近年来,数据信息泄漏事件呈上升趋势,个人隐私泄漏、盗取敏感数据等事件频发,通过数据加密技术、信息访问权限的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防止数据泄漏。
2.3.4 数据中心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数据平台的稳定性是由系统自的完备程度决定的,系统容灾、冗余备份工作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损失,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系统管理,提升数据平台的抗风险能力。
3 安全管理策略
3.1 数据安全策略
数据可以通过加密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有必要也可以采用动态加密技术。为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从外网访问高校数据平台信息,可以通过VPN、PPTP等方式访问。
3.2 日志管理策略
服务器、防火墙及网络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日志,用来记录自身运行情况、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及有价值的信息,加强日志的记录管理,通过收集、存储、汇总、分析等方法及时发现操作系统及网络的异常,利用日志监控系统、审计行为、分析原因并生成调查报告。
3.3 权限设置策略
根据管理级别,设置管理权限,高级权限有?L问、下载、管理数据权限,低级权限仅可以查看及部分操作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信息。对于已提交审核确认后的内容仅有访问权,没有修改权,如学生成绩管理,教师在规定时间上传完学生的期末成绩之后,就只能查看成绩而不能修改,而学生只有查看权限。
3.4 密钥管理策略
密钥可与权限同步设置,通过密钥管理一方面可以识辨人员身份,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上网人员的权限控制,防止非法人员访问系统。
3.5 行为管理策略
信息管理人员的行为从认证开始,辨识身份,监控行为,发现有病毒、木马、恶意程序等或涉及信息安全行为的账号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并追踪来源,查找原因,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4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4.1 病毒防治
病毒入侵会导致数据信息被?阂獯鄹摹⑺鸹怠⒍?失,病毒的扩散传播会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对软硬件环境安全构成威胁。我们不但要提高防毒意识,还要加强防控技术水平。
4.1.1 提高系统的防护能力
检测系统漏洞,及时安装漏洞补丁,扫描病毒及木马,通过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进行主动的安全防护,加强防御与入侵检测工作,提高系统的健壮程度,增强系统稳定性。
4.1.2 防止网络攻击及黑客入侵
通过防火墙阻断外部病毒的入侵,防火墙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技术,如过滤型防火墙、型防火墙,同时提高校园内网使用者的安全意识,防范来自内部的攻击,避免病毒通过内网上传平台。
网络安全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进步,同时需要通过规范制度、人员培训、责任落实等手段齐抓共管。
4.2 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数据机房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头,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查找,安装系统补丁、更新病毒库。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及安全教育,对上网人员进行实名身份认证管理,并进行行为跟踪。建立上网账号数据库,禁止非法访问,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4.3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安全管理组织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经常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业务培训,提高安全管理的执行能力。
4.4 安全技术体系建设
通过识别用户身份、访问权限、行为控制等策略营造安全的平台信息环境,过滤网络信息,打造安全的区域边界。为防止网络入侵、非法访问、恶意代码攻击等行为,采取漏洞扫描、安全检测、物理隔离、升级防火墙等技术,支持系统安全测评、风险测评体系,防范信息篡改、假冒等事件发生。
4.5 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在保证供电的基础上,高校数据中心可采用一用二备或三备的配置,并对重要数据定期备份。在容灾备份技术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实际采用双归属技术或IuFlex技术,如1+1主备或互备,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N+1主备或互备。一旦出现问题,数据备份可以减少处理问题的时间,及时解决问题并降损。
4.6 运行维护体系建设
信息的安全维护体系建设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控制访问、鉴别认证、监控数据、安全管理、系统配置等大量工作提前做好,才能使信息资源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定期安装补丁,检查接口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应对黑客窃取数据或各种攻击性行为。
4.7 应急处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3-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6]陈希有,牟宪民,刘凤春,刘蕴红.关于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9-60.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Project for Accounting Major
YAO Sheng,LI Shi-yi
关键词: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