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2 18:24: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讯)七夕节,在“牛郎织女”再度相会前夕,《2010年中国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报告下载:b2b.toocle.com/zt/down/2010xq.pdf)在“爱情之都”杭州正式对外,该报告由中国红娘网(hongniang.com)与浙江理工大学“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研究组联合。据悉,这是国内近年来首次大规模对当代大学生相亲婚恋观的一次调查。
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尚未走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
尤其近日来,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相亲节目影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以及恋爱的看法,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各种“相亲活动”层出不穷,从婚介所、交友网站、媒体,到公园、酒店、餐饮场所等,无不踊跃参与积极推动,也使得沈城“相亲经济”颇为红火。
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相亲”这个话题。一些时尚交友网站也开始频繁的举办单身派对、时尚的万人相亲大会、婚博会、专业媒体组织的大型交友活动、大大小小的婚介所推出的见面专场……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此类迎合了大众口味的受访人数占总人数的75%以上。从广电总局针对相亲类电视节目专门下发通知后的表现来看,现今的相亲节目已经不再是娱乐类节目,不再会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言语。调整后的相亲类节目也给了大家不一样的感觉,相信之前产生的影响也会由此减少。(文/约莫)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6-0547-01
【关键词】 爱恋;态度;;学生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性观念和发生情况的报道较多[1]。为了解高校男 大学生性道德、性价值观和性价值取向,以便为高校性健康教育实践与科研提供参考,笔者 对东北电力学院387名男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北电力学院2005-2006年度第1学期自愿选修“性健康教育 ”课的全体男生387名,其中二年级242名(62.5%),三年级109名(28.2%),四年级36名(9. 3%);年龄为19~23岁。
1.2 方法 采取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中除择偶标准不设备选答 案,其余都有备选答案和留言讨论空间。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以选项结果判定学生的选择 是否真实、可靠。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将美丽、漂亮、苗条、长发、不胖、身材 好等归为漂亮身材,具有共同理想、共同爱好和性格相同等归为有共同点。共发放问卷387 份,当场收回387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与讨论
2.1 男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由表1可见,男大学生在择偶时考虑最多的是道 德修养(53.5%),与有关报道结果(75%)[2]相比偏低;其次是相貌(47.5%)、温 柔贤惠(37.7%)、漂亮身材(27.6%)、孝敬父母(27.6%)、开朗(21.7%)、贤惠良母(18. 3%)、有共同点(21.4%)和身心健康(14.5%),与王兵等人[2]报道基本相符。提示 大多数男大学生在择偶时已逐渐趋于理性,能把对方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放在重要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有5.2%的学生将对方是处女作为择偶条件,高于徐明[3]调查结果 ,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取以及各地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差异有关。进一步调查显示:明确表 示“在意新婚妻子是否处女”的学生占39.0%(151/387),而表示“不在意”和“不一定”的 学生分别为56.1%(217/387)和4.9%(19/387)。提示工科学生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也更 重视自己配偶对感情的忠贞。
2.2 性观念与 调查显示,有47.2%(179/387)的学生表示会在恋爱期 间发生,34.9%(135/378)的学生曾经或正在谈恋爱,低于国内有关报道[4-7] ,可能与工科院校男生比例较高有关。在曾经恋爱或正在恋爱的学生中,有62.2%(84/135 )发生过,提示此类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活跃,是性健康教育的首选人群 。
有关部门及高校应积极开展对在校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人 生观,避免发生婚前或在发生时能够采取安全,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此次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填写时的随意性,但可能造成 部分学生为保护个人隐私而未作出真实回答,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3参考文献
[1]李瑞德,发.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现状透视.青年探索,2006(3):46.
[2]王兵,蔡闽,衡艳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05,14(12):30.
[3]徐明.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6.
[4]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观及相关态度调查.中国校医,200 6,20(2):181.
[5]胡珍,史春林.2000年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青年研究,2001,21:31-39.
[6]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和调查.中国校医,2006,20(5) :48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61-02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婚恋现状分析
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需求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因未入社会而总体上思想单纯,因已是成年人,而对婚恋存在着基本的需求,在我们本次进行的1000份问卷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985份,其中有强烈与异往意愿的男大学生占91.3%,女大学生占86.3%,可见,当代大学生因其思想单纯和内在需要而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学校期间谈恋爱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一种常见行为,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并不回避谈论该类话题,实际上,当代大学生很多处在恋爱的状态中或者正在走向恋爱。
针对恋爱与婚姻,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选取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子,如外貌、身高、学习成绩、财力、性格、品德、家庭出身、父母观点、学位学历及有无共同话题。据我们的调查,对恋爱与婚姻这二者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影响因子,比如性格、品德、有无共同话题,这三个因素成为共性因素,还有一些因素实在恋爱时大学生们相对看重的,如外貌、身高、学习成绩,而财力、家庭出身、父母观点、学位学历这几个相对现实的方面则成为大学生们谈婚论嫁时的最主要考量因素。
大学生群体因为所处学校环境相对单纯,所需考虑问题较为单一,他们在恋爱时很难有长远规划,即使有也常常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毕业时恋爱双方找工作难以确保在同一个地方,加之大学生们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因此他们常常不得不充分尊重各自父母的意见,所以毕业时他们又常不得不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而选择分手。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们虽然社会经验普遍缺乏,但因为身处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了解的领域却未必狭窄,见识未必少,同时他们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未必完全陷于感性,无论是通过上课,参加社会实践,还是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教导,他们的理性思维逐渐被培养起来,他们对社会的了解逐渐加深,这种理性思维以及对社会认知的加深使他们也逐渐对婚姻爱情有了相对理性的看法。
他们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假使不幸有离婚的可能,他们会出现两种选择,一种选择:他们不会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已经没有感情的婚姻;第二种:他们会考虑成本问题,可能选择妥协将就。笔者认为,这两者看起来相反的做法其实并不矛盾,相反是内在统一的,实际上,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正反映了不同大学生的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他们的不同三观投射到具体的生活当中,他们当然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关键是他们会以一个理性思考的成熟个人的状态来看待婚恋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的看法
我们中国社会传统的婚恋模式是恋爱―结婚―模式。而现在的情况正逐渐发生着变化,据我们本次调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并不讳莫如深,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话题,甚至表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他们大部分不同意婚前会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相反,他们认为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一种自然行为,无须受到谴责,在恋爱的媒介方面,互联网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软件结交朋友也越来越成为他们恋爱的重要方式,他们对通过网络结交的朋友产生感情进而发生也常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但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女大学生相对保守,我们还发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无论男女普遍缺乏性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从社会、家庭到学校性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1.将婚恋观教育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据我们本次调查,当前大学生们基本只能在《思想道德修养》或《法律基础》的个别章节中看到婚恋观教育的细枝末节,一带而过,粗浅而没有说服力,更别提教导性了。教育中大道理偏多,生动活泼、鲜活的案例教育偏少。学校在婚恋思想上并没有秉着“兼容并包”的思想,而是一味地回避,这只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己寻找途径对自己进行教育,很有可能误入非正常的渠道,也有可能得到错误的认知,使他们不能及时树立一个良好的婚恋观。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团委一线应整合资源,把婚恋观作为对广大大学生们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牢牢占领婚恋观教育阵地。
2.加强家校联系,努力使家长与学校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方面形成合力。经过艰辛的高考磨炼后,高中生的身份转换成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进大学立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其中当然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及中学老师的“高考成功,万事大吉”的功利甚至错误理念的引导,特别是家长们,因为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态度上的天然不重视,导致家长极少主动与高校教师沟通,不与高校沟通加上在家庭教育方面极少主动涉及婚恋观教育,使得他们不了解大学生在学校的真实生活情况,也使得大学生们在婚恋观方面常缺乏基本的常识,加强家校联系,正可以促使家长和学校两个层面形成合力,提高婚恋观教育的实效性。
3.社会应创造更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当代大学生群体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这一方面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大学生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在多元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特别在婚恋方面,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看法。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应注重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婚恋观教育方面,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是机遇也带来挑战,挑战在于教育主体很难树立权威,机遇是如果能利用好网络特别是新媒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那么婚恋观教育的实效将大大提升。社会还应特别注意加强性教育,与文化传统习惯有关,中国人对待性教育始终是采用一种含蓄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这使得大学生群体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实际上性安全常识十分匮乏,因此,大学生群体性教育缺乏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性教育的缺失,而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可以效仿国外从孩提时代进行性意识、性安全教育的做法,回避不能减少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更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利于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培育。
4.大学生群体自身应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自控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固然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的重要性虽然不言而喻,但是最终能否形成正确的婚恋观,还是要看大学生群体自身,他们在学校期间如何把握好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与恋爱的平衡,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思考个人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加强自控力,都将十分有助于他们阳光、健康婚恋观的形成。
四、结语
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绝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要密切配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婚恋观,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才,永远健康幸福。
参考文献:
[1]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J].思想教育与研究,2003,(10).
[2]赵冰洁.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6).
[3]林彦含,蔡向阳.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J].法制博览,2013,(8).
[4]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2002年中国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7).
[5]姚利民.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7).
[6]种道平.近十余年我国青年择偶标准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03,(2).
[7]王兵,蔡敏,等.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5,(12).
[8]杨南丽.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看高校婚恋观教育――以对云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为例[J].昆明大学学报,2007,(3).
[9]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0]李h.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9).
[11]陈宁,黄洪基.走近90后的内心世界――对上海市2283名青少年的情感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0,(3).
[12]薛存科.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0,(6).
[13]董晓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6,(4).
[14]魏丽.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调查报告:网络规模与结构特征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77-02
【关键词】 爱恋;婚姻;健康教育;学生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产生了恋爱和婚姻的需要。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从而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因此,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婚恋观的涵义
婚恋观是个体对婚姻和恋爱问题总的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对待婚姻、恋爱的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爱情是婚姻和恋爱的感情基础和重要内容,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1.1 爱情的内涵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1]。的爱情观认为,爱情是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现代的爱情是两性间的一种特殊社会精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特征:自由、平等、强烈、持久、排他、以互爱为前提。
1.2 婚恋的定义 婚恋即婚姻和恋爱行为。婚姻是指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是指男女两人通过合法的结婚手续在性生活、社会生活及经济等方面过着共同生活的关系,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3]。美好的爱情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按进程可分为初恋期、热恋期和恋爱质变期(失恋或结合)[3]。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较少涉及结婚,因而大学生婚恋的研究主要是恋爱心理研究。
1.3 婚恋价值观 婚恋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涉及婚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爱情有意义、什么样的婚姻生活幸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等问题[3]。由于婚恋价值观对婚恋行为所具有的评价、指导和选择作用,使其在婚恋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1.4 婚恋道德观 婚恋道德观是个体反映在婚恋中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的观念系统。婚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特定的交往方式,必须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制约,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3]。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被认为是高尚的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反之(如婚前、非婚同居等)会受到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及良心的谴责。婚恋道德观对个体婚恋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制约作用。
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婚恋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大学生心理学》为代表,大学生爱情心理被正式列为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4]。最初的研究一般为大学生婚恋心理的现象描述,以理论和思辩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大多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内容不断拓宽,多角度的比较研究逐渐增多[5-10],信、效度有了很大提高。笔者对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5-10]。
2.1 恋爱时机 在校恋爱,普遍赞同。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随着身心的发展,已进入恋爱年龄阶段,他们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异往有强烈要求。相关调查表明,5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恋爱“很正常,是大学生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约30%认为是“一种人生体验”[11],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是“寻找婚姻配偶的最好机会”和“可以促进学习”[12]。总的来说,80%以上(有的研究显示为97%以上[8])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赞同在校谈恋爱成了大学生的普遍态度。
2.2 恋爱动机 多元取向,相对积极。恋爱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追求某种恋爱目的内在动力。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目前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导致大学生对恋爱目的的认识分歧较大。黄希庭等[3]的调查显示,80.2%的男生和75.2%的女生认为恋爱的动机是“为了寻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胡利人[8]以相同的问题选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1.94%的男生和74.70%的女生赞同以上观点;王香婷等[13]的调查显示,50.9%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寻找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是“两情相悦”、 “寂寞、无聊、空虚时有感情寄托”、“随大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11]。近60%的大学生在恋爱动机的认识上尚属积极,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是因为寂寞、空虚、攀比、虚荣甚至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且比例有不断上升趋势。
2.3 婚姻观念 重视爱情,向往婚姻。婚姻的本质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伦理关系,其根本点是爱情与义务的统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婚姻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婚姻价值评判体系。胡利人[8]调查表明,关于“恋爱是否为婚姻的基础”,84.87%的大学生持肯定或基本肯定观点,67.44%认为“结婚一定要有爱情”,女大学生持肯定观点者更多。董晓璐[14]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婚姻是幸福的。韩广梅[12]调查发现,70%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结婚是幸福的”。但是,董晓璐[14]调查也发现,近10%的学生认为“婚姻是坟墓”、“最好是只同居,不结婚”、“独身要比结婚好”。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很重视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对婚姻持积极、向往的态度。
2.4 择偶标准 注重人品,郎才女貌。择偶标准是人们在择偶时的价值取向,是婚恋价值观集中而具体的体现[3]。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有着显著的时代性、多样性,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品德、审美、才能等方面。黄希庭等[3]的调查显示,男生重视对方的性格(91.8%)、品质(91.5%),女生在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82.5%和82.3%。女生更重视对方的才华(73.8%),男生更重视女生的相貌(77.0%)。韩广梅[12]调查表明,女大学生择偶时把“人品”放在首位,其次是“才能”和“性格”,“外貌”和“气质”居第4,5位。董晓璐[14]调查发现,大学生择偶标准以“人品”和“性格”为重,男生和女生排在第一的都是“人品”,分别占50.2%和70.6%。胡利人[8]调查显示,大学生择偶标准排在首位的是“诚实可靠”,男生“长相好”选择率高于女生。综合以上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普遍注重人品,同时也应了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郎才女貌。
2.5 性的观念 较为宽容,日趋开放。性的观念是人们对待性问题较为稳定的看法和评价态度。当代大学生性的观念集中表现在对、非婚同居、婚前的态度上。黄希庭等[3]调查表明,52.6%的男生和47.4%的女生对“看中恋爱对象的”持不同意或不确定的态度。郑夕春[11]调查表明,高达47.02%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是“个人私事,别人不便评价”,43.76%认为“在开放的现代,可以接受”,67.2%对非婚同居持认同态度,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孙景艳[9]问卷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认可、宽容的态度。胡利人[8]调查显示,79.35%的男生和66.87%的女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双方愿意别人就不必干涉婚前”。董晓璐[14]调查发现,21.4%的大学生认为“性是恋爱的内容之一”,36.5%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无须指责”。“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等观点,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同度,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性的观念较为宽容、开放,且比例呈上升趋势。
3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指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爱情的神圣性和婚姻的严肃性,教育他们遵守婚恋的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婚恋心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3.1 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个体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向上、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15]。通过人格教育,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层了解,掌握自我价值、人生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婚恋观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加以综合,认识婚恋观中的人格体现,培养其独立、理性、自律、负责的道德人格,使大学生在面对婚恋问题时更加理智和负责任。
3.2 道德教育 婚恋不仅仅是为了,还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婚恋双方不仅要求相互信任、忠诚,还要求互相帮助、负责;否则,两性关系、家庭生活就没有安全感。应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性别角色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游戏婚恋是极端危险的,不但会使人的道德堕落,甚至有可能毁灭一生[16]。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忠诚品质,增强大学生对未来家庭的责任感,强化自身的道德约束力,提高自我选择能力,做一个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社会人。
3.3 爱情教育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的最高层次应该是与情爱的和谐与统一[17]。同时,爱情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爱情的高尚性和神圣性,妥善处理好情爱与、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为将来的成家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性的教育 传统教育中对性这个问题几乎是避而不谈,或谈“性”色变,使得在校大学生从少年时就缺乏性的常识。大学生经常被性生理和性心理困忧,产生性焦虑与自我否定,一些大学生因为性冲动而导致越轨的[14]。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严肃的、科学的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同时还要进行性法制教育,在新生入校之后尽快开设两性教育讲座和课程,或聘请专家指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面对性冲动时更为理性。
3.5 择偶教育 恋爱是爱情的结合。婚姻是两个人社会关系的结合,择偶不仅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婚姻的严肃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要引导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考虑哪些条件更为重要,现在自己或是恋人在人品、性格、智力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对下一代会有怎样的影响,哪些条件更有利于将来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指出男生只注重女生外貌的弊端,突出对女性内在涵养的追求;要对一些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强调女生对未来婚姻的理智选择。
4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69-174.
[2] 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264.
[3] 黄希庭.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0-208.
[4] 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18.
[5] 阎晓军.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比较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2,5(4):23.
[6] 阎晓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81-83.
[7] 武亦文,孙庆祥,徐康.船员、教师、学生对性角色和婚恋观选择比较.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150.
[8] 胡利人.高年级医学生性观念和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12.
[9] 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1,22(5):30.
[10]徐东芸,张万山,鲁芳.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状况调查及对策.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105.
[11]郑夕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5,5(9):56-59.
[12]韩广梅.广西高校女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19(9):103-107.
[13]王香婷,刘瑞霞.女大学生思想教育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1):90.
[14]董晓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47-49.
[15]韩云萍.用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看在校大学生恋爱问题.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78-80.
河北 木人 荐
新华网报道,美国一项“办公室恶习排行榜”调查显示,60%的人认为飞短流长是最不受欢迎的行为。前五名依次为:上班时间处理私事,如打电话、浏览网页;不注意维护公共环境,如把脏碗碟留在水槽里;身上有过于强烈的香水味、食物味或烟味;打电话、说话声音太大、手机铃声过响。
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着不累。――韩美林的处世之道
天津 慧平 荐
健康网报道,一项以40岁以上男士为对象的调查显示,16%的人有排尿困难、如厕过频的问题。因此,中年男性应学会正确排尿:定时排尿,排除余尿,勤做提肛动作,蹲着排尿,性生活前后都要排尿。
有才华的长得丑,长得帅的挣得少,挣得多的不顾家,顾了家的没出息,有出息的不浪漫,会浪漫的靠不住.靠得住的又窝囊。
――一位大龄女如此诉说为什么没找到自己满意的男人
河北 国英 荐
俄罗斯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俄罗斯男士比倒为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无独有偶,俄罗斯一本名为《如何嫁给外国人-101条建议》的书正在热销。
老年人认为当下某些年轻人还不懂得什么叫爱,年轻人则认为老年人忘了什么叫爱。
――两代人的爱情代沟
湖北 李英 荐
教育部一世界银行“流动花朵”教育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子女教育上,84.9%的老师认为:“流动花朵”在城市读书,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家庭辅导”。同时,53.7%的农民工家长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孩子在家,没人辅导。”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
――BBC上的一副绝妙对联,正暗合了《家庭百事通》“职场・处事”之要义
云南 李林 荐
天津家庭教育文化研究套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比起那些一星期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人际关系更融洽,井具有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小男孩与父亲交流多会更像小男子汉,小女孩与父亲交流多会更像个小淑女。
我是爸妈的宠物,每天都在房子、车子、教室三个笼子里养着,不知何时能放风。
――一个小学生的牢骚
四川 吴光 荐
日前,华东师大的《80后女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调查研究》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士大学生具有“独立、爱冒险、竞争性强、有野心”等男性气质,比1998年对“70后”女大学生的类似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专家认为,许多看起来男女机会均等的工作,实际隐藏着性别歧视,这使得女性获得工作、得到升迁更需要付出努力。因此,许多女性培养自己的男性气质,以在竞争中胜出。
拥抱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看不见彼此的脸。
――很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福建 勇兵 荐
日前,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的《广州人家庭婚姻爱情价值观变迁分析报告》显示,市民对“爱情”的排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第四五位下滑到第11位。以“金钱”与“事业发展”作为参照指标,2000年以前人们对“爱情”的重要性比例高于这两项,之后“金钱”、“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比例别超过了“爱情”。
先结婚后恋爱,这样节约成本。
[二奶气质]
语出网友桃小染本推文,是一则对话:“我:二十五的衣服穿出了二百五的气质;桃妈:二折的衣服穿出了二奶的气质”……桃师此对话妙趣在于“逗”上:逗趣的逗,逗乐的逗,逗着玩儿的逗。
[被窝工程]
又称“被窝子工程”,来自媒体有关“关心农民工性生活”的主题报道。这一报道在几乎所有农民工主题报道中多为省却义项……如你所知,这一省却原本至为关键。此语首言者为广东省计生委主任张枫。张认为,3000万在粤农民工性事理应被纳入政府关注视野。张强调,党委在“菜篮子工程“之外,还应该重视一下“被窝子工程”。稍许延展这个相对私密话题的三居室,将其扩张为一幢公寓,可发现所谓“被窝工程”事实上适用于所有已婚未婚已嫁恨嫁男女。照直说,“被窝工程”质量关乎到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不可小视。
[新四害]
语出流行段子。这则段子所描述的新时代四大害是:丰田车的底盘,开发商的楼盘,股市的大盘,前男友的硬盘。
[拍卖]
来自译言网的一则新词。原消息报道说:一位“网名为Unigirl的新西兰19岁女大学生不久前在ineed.co.nz网站上拍卖自己的。在拍卖广告中,她化名“小兰”,拍卖理由据称是“为了完成学业”。该广告颁布后,在很短时间内即有3万多人浏览,并有1200人出价,最终价恪锁定在两万英镑。同样的广告在一年前也曾有过――广告主是一名20多岁的美国大学生。该大学生说,她刊载“拍卖”广告是为了完成硕士学业,最终,该拍卖以25万英镑成交……每次看这类猎奇新闻似的八卦我一点不奇怪,一点不生气。我的想法是,它们一定有它们的理由,而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它可以帮助另外一些人坚守自己的――无论身体还是精神。
[不幸传染症]
指某种情绪的传染,此词条所谓主题即“不幸”。在―则有关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统计中,有关婚姻家庭部分的一则数据显示,剩男剩女的“剩”,除际遇之限外,与其身心状态密切相关。该调查报告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剩男剩女染有“试错经历稀有”“轻易放弃”“代恋替代症”“不幸传染症“等症状。当未婚者整日与未婚者为伍,当受挫者整日与受挫者接错,“不幸”的传染在所难免。
[宅男福音,剩女噩耗]
一、引言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现实,选择了读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研究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研究生的年龄特点不同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目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至少是二十一二岁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许他们还像之前那样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了。另外,他们还面临着恋爱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务。最后,即便是研究生毕业,还是要回归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学习、生活、情感、工作。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疏导,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一)学习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候的学习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依靠课本,上课形式是讲授式的,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中外文资料,上课也大都是讨论性的,这样,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他们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本来研究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备战考研,身心俱已疲惫,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马上又要投入艰辛的学习中,其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等硬性过关指标,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才允许毕业,否则不授予学位证书,这又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
(二)经济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条件窘迫。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已经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读本科阶段已经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现在仍然不能自立,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过的研究生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总之,作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够早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的负担。
研究生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单一是造成其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和国家提供的每个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现在物价普遍上涨,而补助却一直不见涨,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的研究生都选择去兼职,一方面是积累些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赚些生活费,缓解经济压力。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职,又苦于无处可去。兼职锻炼了人,但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善于把握就会对学习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压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经到了婚恋的年龄,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却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他们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是研究生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还没有找到对象的研究生看到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不免着急,再加上年龄确实日渐增长,更是迫切希望赶快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毕竟,还在求学的阶段,将来到哪里工作还不确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们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将来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们有很明确的找对象的动机,又由于长期忙于学业,交际圈子狭小,阻碍了个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些女研究生,读研的这几年正是她们婚嫁和恋爱的最佳时期。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临婚恋问题的压力更大,因为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的现实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岁到30岁之间。
(四)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的不断推进,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发现,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是,此项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却有异于既有的认识:处于学历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别人多读几年书,多交几万的学费,使得很多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扩招,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层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会就业大潮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就业时,同样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研究生正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可以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出以下几种调试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学校方面
1.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同门之间增加沟通,形成学习链。导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导师的言行举止会给研究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很大,可能会导致与研究生交流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以获得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给研究生以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真正实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另外同门直接可相互之间增加交流,低年级同学应主动向高年级同学取经,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应主动帮助高年级同学做一些论文的辅助工作,比如帮助师兄师姐发问卷、输数据等。
2.学校多渠道、广范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首先,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相结合。在国外高校,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半奖也足可支付学费。与之相比,目前国内的高校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明显偏小,绝大部分高校还一直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建立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同时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应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学生则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其次,拓宽“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围。“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负责精神,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应为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岗位,为研究生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又给予他们适当的工资。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现在,很多研究生还要依靠贷款来完成学业,因此,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协商制定合适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制度。最后,社会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补充渠道。随着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断增长,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对教育付出了诚挚的爱心,资助一些贫困的研究生,学校要积极与这些爱国企业家联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3.搭建桥梁,创造男女研究生认识的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查找资料、寻求感情寄托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愿意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表露和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领网络阵地,设立情感讨论区,正确引导和疏通情感问题,是研究生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联谊活动,特别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联谊活动,如情感沙龙、文艺联欢、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动,扩大研究生同学的交流范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学校合力帮助研究生就业。学校首先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要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学科专业条件一味扩大招生,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毕业生就业:第一,从研究生入学就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第二,在各个年级及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内容融入到个体就业指导咨询、群体职业能力测评、求职相关讲座等活动当中去。第三,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增加就业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预防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数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三,加大自主创业的优惠力度,为到基层、西部去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
研究生自身在面对这些心理压力时,注意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心理障碍已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程度,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要学会自我宣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存在压力时,有倾诉的对象,同时交际面广了,也会缓解情感方面的压力。在就业的问题上,与自己的导师讨论未来的职业选择,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和理解。将个人的能力和职业的要求相结合、将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将短期的收益与长远的发展相结合,对自身的择业目标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位。
总之,现在的研究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社会、学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疏导。研究生本人也要正视这些压力,努力减轻压力对自己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学浪,戎向东.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J].兰州学刊,2010,(03).
[2]陈光军.略论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化解措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郑霞,苗元江.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现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
对于男人来说,没钱养家、没房成家成为“恐婚”的重要原因,没钱养家占45.9%,害怕失去自由占43.4%,没有房子占40.9%。当下社会中“理想化”的婚姻模式似乎是男性“高富帅”、女性“白富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一定的经济基础成为进入婚姻的第一道门槛。尽管现在有部分青年男女能够接受“裸婚”模式,但在实际情况中却阻力重重。无论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还是生活在乡村,适婚青年人受到的经济压力从未减轻,很多人都迟迟难以实现“理想化”的婚姻梦。在经济的压力下,他们无法结婚。
对于女人来说,害怕承担家庭责任(49.1%)、失去自由(43.5%)、离婚率太高(48.1%)成为女性恐婚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观念中,极为看重婚姻家庭的“质量”,也就是说,一旦结婚,绝不会轻易离婚。然而,近年来离婚率飙升,越来越多的人对感情的忠诚度持怀疑态度,也成为结婚的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即使男方物质条件可以,但因为害怕婚后生活不幸福,女人们不敢结婚。
另外,“恐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年轻人很多都是“漂”着的“无根”状态,高速流动的人群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却很少有深层次互相了解的机会。
综合起来看,在“恐婚”者内心里,未来幸福与否实在难以揣度。经济压力和责任好似两条危险的绳索,仍让他们感觉压力重重。
“愁嫁”“愁”什么?
与男性相比,“愁嫁”的女性面对的压力似乎更为多样。
首先,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传统观念对知识女性的偏见,“女博士”、“女强人”被划上了“孤僻”、“性格古怪”的标签。压力或者也来自于男性的自尊心理,有一些男性认为女人过于优秀,甚至收入比自己高,自尊心就大大受损。故而,这类女性如果不想做出“屈尊俯就”的姿态,便很难在婚恋市场中觅得知音。
其次,年轻漂亮一直是中国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无形中成为了征婚意愿最急迫的人群。这些人想趁着自己年轻马上出嫁,而年龄稍大的所谓“剩女”便无奈迟迟找不到归宿。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25-02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其说明
调查对象:广东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在校大学生。问卷发放共350份,收回339份,有效问卷为306份,回收率为96.8%,有效率为90.3%,其中157份为内陆学生,149份为沿海学生;男生答卷为174,女生答卷为132。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91.9%大学生认为自己拥有比较明确的价值观(沿海88.2%,内地94.9%),明确自身指导思想,明确知道自己认可什么,坚持什么原则,能够明确表明自身对事物对社会的态度、看法和评价。相对来说沿海大学生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影响更深刻的条件下,在传统价值取向和现代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大背景下较内陆大学生更显示出两重性和矛盾性。
(一)政治观
政治观作为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反映着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党和国家评价的认可,对社会民主政治的关注,是价值观考量的重要一点。据调查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66.7%的大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政治。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关注度和入党积极性不是很高,在问到对党的关注和入党积极性程度,表示关注并且积极地大学生只占到49.3%。沿海和内陆同学的政治观大体一致,绝大多数同学都比较关注时事政治(沿海85.1%,内陆89.7%),对党和政府工作满意程度这个问题上,沿海和内陆大部分同学是比较满意(沿海69.7%,内陆71.7%)。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时代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大学生是站在时代前沿的群体,其对党和国家工作的要求当然相对较高。
(二)信仰价值观调查
信仰价值观可谓是构成人思考、看法、评价以及态度的重要参考。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及现阶段的现实生活比较满意者占62.4%。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衡量标准的调查中,25.5%回答“个人梦想的实现”其中沿海36.4%内地19.5%;16%回答“为社会贡献程度”其中沿海14.0%内地17.3%;“用金钱地位来衡量”者占7.5%,沿海8.9%内地6%;38.9%回答“探索和实现人生意义”其中沿海33.9%,内陆43.2%。居上,大学生比较积极向上,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比较明确的定位,在理想和现实状态中比较好的把握自己角色,同时看到在整个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潮流中,不少同学也还在迷茫失措中。大学生不再是70年代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就是去服务奉献社会,为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更多的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目标理想的实现,更追求的是感情的丰富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沿海和内地大学生受地域环境影响的不同价值观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三)道德法制观调查
调查得出,大学生对自身道德法制素养评价比较满意,内地大学生自我满意更高。然而对于大学作弊,认为在大学作弊不被认为是诚信问题不用在意的占5.6%,认为作弊现象可以理解,占34.1%,认为作弊现象应该坚决杜绝占17.8%,选择中立,无所谓占42.5%。这表明大学生理解默认作弊者占82.2%(沿海84.1内地80.3%)。由此看出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中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有法制有素养的有为青年,但在现实生活、现实利益面前又给自己留后路或将其合理化,而且在面对现实利益时大学生多数认为选择是自身的不受别人的干预和影响,选择也没有对错之分是自己的价值决定的,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这一方面也看出大学生主体个人意识加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价值标准却有所偏离。
(四)目标理想观调查
理想目标是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精神满足。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长远理想目标,为其奋斗者21.2%,无具体计划去者30.4%;有短期理想目标,并有实行计划者24.8%无计划行动者16.7%,总之,有目标的学生(93.1%)占绝大多数,只有少部分同学(6.9%)没有目标,处于迷茫状态。有长远理想的沿海同学有52.9%,内陆49.7%;有短期理想的沿海同学有40.5%,内陆占42.2%;相对来说,沿海地区(6.6%)暂无理想的人要稍微比内陆(8.1%)少。这表示虽然地域的差异导致大学生某些微小方面所有不同,但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愿意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理想目标。
(五)人际交友观
人际关系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日显重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较快的适应发展需求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因而,大多数人(沿海82.6%,内陆86.5%)认为自己人际关系比较好,团队合作意识比较强烈,也有20.3%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和团队要求的困惑对自身要求的不满意,这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教育逐步培养锻炼。有21.9%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是大学最应该学习的能力。这也可愿意看出大学生对社会交际的需要对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视。
(六)婚恋家庭观
调查显示,49.3%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是两厢情愿的情感体验,18.6%认为恋爱是为了排遣心中寂寞,10.1%认为恋爱是为寻找配偶,15.4%认为恋爱是为提高学习和交往,1.3%认为恋爱只是跟风,其他的选择为5.2%。对婚前同居,52%的同学(沿海41.1%,内陆55.7%)认为只要两人真心相爱、负责便无可厚非,6.5% (沿海7.4%内地4.9%)认为那仅是一种时尚,12.7%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28.8%表示可以理解,谈不上不道德,自己不做就好了。总的来说相当一部分同学(沿海86.8%,内陆87.4%)的同学表示婚前同居可以理解,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令人省思的现象,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的就是结婚组合家庭,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婚恋家庭辅导十分必要。
(七)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是理智的合理的。调查数据显示,月支出在400元以下的有6.5%,在401~800元之间的占58.8%(沿海52.5%,内陆63.4%),在801~1200元的占28.4%(沿海36.9%,内陆23%),在1200元以上的占6.2%(沿海7.3%,内陆5.4%)。在支出途径上支出为日常的饮食、生活用品占具主要支出金额,该选项被选在所有填写人次所占比例为95.4%,据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比较合理,理财观念比较恰当,相比较而言沿海地区大学生消费较为高。
(八)择业观
就业是当今大学生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如何的呢?调查显示,29.7%其中 (沿海38%,内陆24.3%)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工作,14.1%倾向于高工资高福利待遇的工作,10.5%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工作,14.1%其中(沿海9.9%内地17.3%)倾向有挑战性、思维理念需要不断更新的工作,10.8%选择能够兼顾家庭的工作,18.6%选择有兴趣自己很喜欢很享受的工作,2.3%表示他们没有想过。择业观大上体现了沿海和内地大学生的差异,沿海学生更期待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工作而内地学生更期待有挑战性不断更新的工作。
总之,整体上看大学生差异不是很大,大多数取向是相同或者类似的,大学生特性不仅在沿海学生身上可以发现在内陆学生身上同样显现出来,这也表明整个社会改革的彻底、时代的变化及其影响之大席卷整个国家。大学生张扬的个性在当今的世代中是被大学生所认同的,但同时大学生又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寻找将自身个性与社会整合的有效机制。因而推行实际可行的措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建议措施
第一,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靠的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更是文化,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整个民族的价值体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必需的,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究竟该如何建设到现在依然没有非常明确的方法和措施。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漠视和淡化,究竟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需要更新?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方式内容需要随着时代而更新?都值得探讨。
第二,健全社会民主与法制,深化改革。市场经济有市场可行就说明其本身的合理性,应加以引导和改善,完善法制和市场秩序使得诸多不良的市场行为得到抑制从整个社会上改变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价值取向。诸多文化涌入形成的多元文化的大炼炉需要在这样完善的法制和秩序的环境中得到炼净,健全的社会秩序将会给整个社会民众带来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因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也将随之取得良好的果效。政府和社会应该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公平公正平等民主,为整个社会价值观及大学生价值观树立标杆。
第三,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正确看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父母家长对待事物的态度看法和评价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同时大学生在既定的家庭背景下应当发挥大学生应有的影响,主动积极的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敞开与父母交流,积极建立正确价值观。
第四,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树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极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建设,重视学校教育,开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方法。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需要大学生自身努力建设,同时需要学校提高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及时发现不良之风加以引导,倡导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改变现有的价值观教育方法,注重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投身社会实践,更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净化媒体环境。根据当今趋势预测,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将丝毫不比学校教育弱,因而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媒体环境的净化是十分必须的,一方面需要政府监管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的建设。
第六,大学生应注重个人价值观的建设。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浅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J].广东工业大学,2008(14).
[作者简介]李成革(1967- ),男,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管理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律教育;万雅静(1968-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胡静(1982-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办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河北 邢台 05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女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2201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91-02
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女性学生在高职院校中的比例逐年提高,高职女大学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性别、观念、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女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中出现了诸如业余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突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恋爱婚姻迷茫、就业求职状况堪忧等有别以往的新问题,已成为教育的焦点和社会的热点,也是一个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社会各界和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高职女大学生群体的问题,分析背后原因,探索解决策略,因“性别”施教,提升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独立、自信、智慧的现代新女性。
一、高职女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1.女生比例逐年提高,生源质量相对下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以及女性学员自身的努力,高职女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生源总数减少,为了完成招生计划,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只得一降再降,再加上单招、注册入学,入学门槛进一步降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逐年下降。
2.农村学生和独生子女居多。“穷人的孩子上职校”。农村生源已成为高职类院校的生力军,究其原因: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设施无法与城市媲美;二是家庭经济拮据,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和其他费用;三是固有的“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都为“90后”,计划生育政策相对较紧,高职生中独生子女比例比较高。
3.个性张扬,行为叛逆。独生子女、“90后”、与网络同成长,这些因素的“熏陶”使当代大学生逐渐形成了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个性,高职女大学生也不例外。毕业照、僵尸毕业照、穿日军军装庆生照、穿比基尼享受免费晚餐、求包养、求私奔等言语和行为无不透露出张扬、自我的个性与叛逆。
4.理论成绩优秀,动手能力较弱。据统计,高职院校里各类奖学金获得者2/3以上都是女生,但女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却忽视了实践课、实验课,导致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以至于出现女生获奖优势巨大,就业尴尬无奈的现象。
5.思想相对单纯,攀比心理较强。高职院校女学生爱慕虚荣,互相攀比多出现在二、三年级,一年级新生本色未丢,对于各种诱惑还能坦然面对。但经过了一两年城市生活的感染,以及周围同学的吸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变化,虚荣心逐渐萌生,同学之间开始攀比,并愈演愈烈,当正常手段无法满足时,可能就会通过违法、犯罪的方式来获取,应该引起老师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高职女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1.业余生活单调。高职学生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以通过业余活动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但这对于现在的高职院校女同学来说近乎奢望,因为学校担心开展活动发生意外要承担责任,尽量减少甚至不开展活动,仅有的运动设施也主要是为满足男同学的需求,社团及其组织的活动也多由男生承办、参与,女生的参与率很低。所以,高职女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QQ、网络、服饰等,几乎不关心时事政治,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成了“宅女”。
2.人际关系紧张(尤其宿舍矛盾突出)。一句令人心酸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再一次把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调查,近七成女生对寝室的人际关系不满意。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处于精神上“断乳期”的高职女生又呈现出过度自我的行为特征,再加上女性较强的敏感、猜疑心理,往往让这些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高职女大学生因琐事引发矛盾,导致“人际关系危机”。
3.心理问题突出。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全面下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上升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女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因抑郁、精神健康休学、退学;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伤害、杀害他人或自杀、自残;恋爱、婚恋情感受挫酿成悲剧;妒忌心、虚荣心、攀比心理导致盗窃等违法犯罪;因受伤害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以及就业、学业、家庭变故等造成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4.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近年来,高校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网络伤害案件”高发,这既有学校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缺失的责任,也有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个人原因。除此之外,女大学生因自然灾害、交通、交友不慎、业余兼职、就业等导致被骗、被伤害的事件,也大都与自我保护意识缺失有直接关系。可见,女性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5.恋爱婚姻迷茫,性观念开放。当前,传统的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正在遭遇“90后”女大学生的挑战。她们更希望得到财富、权力、光环,她们不太在意白头偕老的婚姻,高校里“闪婚闪离”“毕业就分手”“在校生结婚生子或奉子成婚”的“速食爱情和快餐婚姻”已经不是个例。对于性问题,从“谈性色变”到现在的高度开放,令人错愕。以下是几组对高校女大学生关于婚恋关系的调查数字:9成女大学生认同婚前同居,近6成想嫁富二代,近半女大学生有意嫁给“铁饭碗”。对于和男朋友将来结婚的预测,从没考虑过的占22.4%,43.6%没把握,7%认为根本没可能。目前我国年人流量达1300万人次,大学生是人流“主力军”, 8月成为“暑期学生人流月”。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揭示出当今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和性观念正在突破传统的樊篱。
6.就业求职状况堪忧。近年来,高职女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就业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她们位于就业底层,没有资格选择理想的就业单位。企业往往优先招聘“985”“211”、一般重点院校、本科生、高职男生,最后才是高职女生。而从就业的单位来看,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遥不可及,外企、知名私企也是奢望,一般的民营企业就成了高职女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因此,除去少数因家庭关系能顺利就业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就业困难,尤其是无“社会资源”可用的高职农村女学生情况更差。
高职女生就业的另外一个担忧是就业歧视。妇联2011年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其实,除了遭遇性别歧视,女大学生还会面临生育、学历、户籍、隐私等歧视。“宁选武大郎,不选穆桂英”“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是女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学校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责任不全在大学教育,中、小学也难辞其咎,尤其是高中阶段。高中被喻为“教育之腰”,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综合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同样,小学、初中教育不容忽视,这是人格和习惯培养阶段,应进行包括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良好习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抗挫折能力等教育。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成人,具有独立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此时,应引导她们自我完善、自尊自重,教育她们如何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为将来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高职女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关键是学会自尊、自立、自强不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要教育孩子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自我保护,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不爱慕虚荣,杜绝攀比。另外父母还要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掌握动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3.法律、政策保护。当前高职女大学生中的诸多问题,有些可以通过学校、家庭教育和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得以改善或解决,但不少问题还需要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护,如就业歧视、对女性学生的伤害、犯罪等。从立法角度而言,《宪法》《刑法》《婚姻法》《劳动法》《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分别就女性政治权利、人身权、婚姻权、受教育权、平等就业权以及其他各项权利实施了保护,应该说比较完备。但从司法层面上看还有不少问题,关键在于执法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建立有效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如果法律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不能落到实处,再多的法律也只是法律而已。
4.社会支持。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对大学生的影响远不及社会,解决女大学生的问题没有社会的鼎力支持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和对女性的偏见已根深蒂固,因此社会需要以极大的胸怀来接纳和对待高职女性学生群体。她们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学由于成绩不突出,不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高考成绩不理想再次遭受挫折,接受高等教育的高职院校既不是自己心仪的高校,也不是社会推崇的“985”“211”,更不是家长期望的“大学”;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就业又遇到种种歧视,无业可就;再加上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使她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和挫败感。因此,社会应该为高职女大学生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高职女大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自信。“打铁还得自身硬”,尽管解决高职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但自强不息永远是硬道理。只要高职女大学生能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出现的一切问题,通过自身的拼搏,建立自信,赢得自尊,学会自立,实现自强,存在于女性群体中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黄海群.女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2]胡英娣,胡会来.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才的特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一定要多讨好你的主人,你的买卖机会才会更多,身价也会更高!”
“活跃!时不时地点名周边朋友和你一起玩,这是你积攒人气的制胜法宝!”
“来而无往非礼也,人家送礼物一定要找机会如数奉还,而且更要不吝惜钱财!人家送你个抱抱熊,大可以回馈超大钻石!当然要想获得更多礼物,主动出击为关键!”
“赞美!真诚的赞美!对方自然也会投以友好真挚的评价!”
被称为最大限度地克隆了Facebook的网站、两三个月便迅速窜红的开心网,不仅让办公室一族多了一项茶歇娱乐项目,更让玩家们在娱乐中总结出如上人脉哲学!虽然,这仅仅是网站为了吸引用户、赚得点击量而开发的小游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社会人,尤其是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人脉对每个人而言都变得尤为重要!
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就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赚的钱,其中有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关系。在好莱坞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亦说过,“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而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更发现:《西游记》中孙悟空虽然掌握了七十二变绝技,但每次搭救师傅,靠的却是当初以“大闹天宫”的实力在天庭里建立的人脉,才一次次化险为夷。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落得悲惨命运,与她在大观园里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甚是相关。
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文化交流的日益多元化,我们今天的人脉关系已经不仅仅限于以往的地域、家族、三同(同乡、同学、同事)关系。如今,一个人的成功发展更需要建立和维护一种新的人脉关系,即脱离以往的裙带关系,尤其在陌生人中迅速扩大交往人群,并能不断保持适当轻松的维护,而最终却赢得“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人脉良互关系。
那么,对于当下的人们,尤其是越来越多移民到陌生城市发展的人来说,如何迅速拓展建立并维护好自己的人脉圈子呢?透过开心网背后的SNS社交网络模式,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六度分割理论”通过这种网络社交,开始变得高效而简单!
SNS不同的圈子与相同的你!
让我们来共同想象一下:当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拓展人脉?我们可以想到的几个渠道会包括:周边朋友介绍、QQ、博客结友、参加各类会聚会、网站贴吧、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提高个人知名度、交友网站等等。不过,当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更简单而广泛高效的拓展自己的人脉?
相信只要登陆过SNS社交网站的人。第一想到的就是SNS。“在朋友圈内关系往往真实度很高,非常可靠。互相之间不存在所谓网络的‘假面具’。不过,国内的SNS网站,大多实现实名制,又借助网络这一低廉而快速的平台,网络人脉建立的速度会非常快,而建立人脉网络的成本相比现实交友会降低很多。”在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担任产品经理的Mushroom,通过网络更让交友甚广的她在网络空间中找到更多的朋友。“在网上的朋友大概有200多个,SNS这种人脉拓展方式,会让交友变得更为有效!比如我登陆一个商务SNS网站,只要根据关键词搜索人脉,就会找到恰当的人选。2006年,我就帮朋友在上边找到一个风投,最后真的成功融资200万。”
Mushroom更坦言在交友中,会把各类朋友分的很清。于是,兴趣广泛的她,更借助这种网站类型,找到“跟自己看一本书的人,看一部电影的人。找朋友一般都是志趣相投嘛!比如,我去年就在一家兴趣网站上认识一位同行,后来他来京发展,也在一家网站做产品经理。于是,我有问题就会经常和他沟通,甚至请他帮助改些页面。彼此也会时常共享一些行内的最新产品信息。”除此,Mushroom谈到,“还有一种好处,在关乎职场的社交网站,如若将自己的信息公开在网上,用人单位会更全面的了解你的情况。短时间内,就能展示自己很多优点。”
和Mushroom有同感的人,相信很多人都享受到了SNS带来的收获与乐趣。以往,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彼此介绍、握手来形成一个朋友圈、联系圈的。而在普通的网络交际中,大多数则通过某些平台来实现,比如将自己放到一个平台中去,让很多人看到,并且联系你认识你。两者的优缺点明显可见,社会际优点在于彼此关系建立在可靠的人际网络上;缺点则是产生握手的时间会过长、代价较高。而平台式的网络交际优点是成本低,但不可靠。
那么,如何在网络中将这套机制拷贝,即在理论上,获得可靠与低成本的双重优点?《钱经》特别对国内各类SNS社交网站(婚恋、商务职场、兴趣交友、上班族熟友社交等)采访调查,相信对每个人,尤其是想通过广泛社交拓展人脉的人,会有很大收获!无论你有哪方面的社交需求,现在都变得相对简单易行了。
单身精英的现实选择
采访人物 田范江
“现在单身人士愈来愈精英化!因为现实中可以和他们匹配的另一半数量自然也很少。而婚恋网站则通过巨大的数据库,帮助单身人士增加了搜寻范围!”
提到社交关系,当下而言恐怕最稳定的人脉关系非家庭莫数。而“幸福的婚姻是人生中最成功的理财,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成功的人脉投资!”同样,要让自己的人生有这样的成功投资,第一步找到搭建爱情的人脉道路在今天看来更为现实。“从建国到现在,国内出现三次‘单身潮’,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次!”百合网CEO田范江谈到,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近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移民到大城市,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地域亲友圈子。尤其是对于更多的外来移民来说,我们会发现其实大家交往的圈子很狭窄。选择另一半的空间范围当然更小,于是大龄单身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一社会现象更成为愈来愈多婚恋交友网站兴起发展的社会因素。”
据百合网2006-2007年度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其中60%单身都是因交际圈太窄造成的。“确实,毕业后的10年一直打拼事业,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点成绩,不过发现要找到一位适合自己的伴侣却越来越难!”如今,就职于某通信公司技术总监的TONY谈到自身的问题感叹到,“从事技术这一行接触到的女孩本来就少,曾经遇到过,结果还发现人家已经嫁人了!”而我们从百合网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发现,目前1200多万会员中,其中25-35岁的单身人士便逼近50%。更为残酷的现实,如果是单身女性,从30岁起结婚机会直线下降;而单身男性,这个年龄界限则为35岁。
三次单身潮
1 上世纪50年代
革命年代,很多人无暇顾及个人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是遵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2 上世纪70年代末
“”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
3 当下,单身形成普通的社会现象
如今单身潮的主角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二十八岁到三十八岁,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
“现在单身人士愈来愈精英化!因为现实中可以和他们匹配的另一半数量自然也很少。而婚恋网站则通过巨大的数据库,帮助单身人士增加了搜寻范围!”田范江分析到。“真正要找到自己理想的对象是很难的,大概30万人里面有一个,可是你一生不可能遇到30万个人。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创造价值的地方,我们通过庞大数据库的搭建,让你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几万人到几十万人,而且我们有一个工具帮你筛选。这才使得这件事情变为可能。”
相比现实交往的真实性,网络交往的真实度也许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一份来自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有52.省略迅速兴起,当时就有这种激动的感觉,这几年的实践和观察令我更坚定地看好SNS。互联网使原来就存在的人际交往更方便了,可以通过迷你博客和网络相册等功能了解朋友们的最新动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曾经成功创办校内网,后又创办海内网的王兴如是说。
“我们2005年底做校内网的时候,顾名思义我们想做一个大学生的SNS,在大学里是比较成功。我觉得学生毕业之后开始工作之后,生活状态不一样,社交圈子也不一样,可能需要不一样的服务。”王兴再次创立的海内网用户群体变成了25岁以上的上班族,透过SNS实名交流的方式,帮助曾经相识的朋友提供一个记录和分享的网络空间。
而此类被业界认为拷贝美国Facebook模式,包括校内网、海内网、开心网日后能否持续发展都受到质疑。不过,从社交文化的角度而言,不论现实社交还是网络社交,社交的多元化越来越突出。前文采访到的Mushroom就谈到,“虽然不同类型的朋友很多,社交圈子越来越广泛,不过我会把每个朋友圈子分隔的很清晰!”
王兴更直言,“模仿国外的先进模式并针对本国用户的需求进行改进,也是之前国内成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道路:QQ模仿了ICQ,但不是完全复制;百度模仿了google,但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而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国内有两亿多互联网用户,本身也分成特色鲜明的几个群体,每个群体里都有相对占优势的社交网站。例如,51主要服务于二三线城市偏年轻的网吧用户,校内网则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海内网目前的主要用户是白领,我们努力把海内网做到有一个很好的区隔,大而不乱,在朋友交往间找到适合的兴趣点,从而保持和睦的交流。”
由线上到线下积蓄人脉存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我们社交范围正在不断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陌生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陌生人的存在,更提升了人脉的重要性;而由于人脉的重要性,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诚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各类sNs(social networKing sewice)网站。在注册运用这些网站的过程,我们发现这确实是快捷高效拓展自己人脉的有效途径。
不过,诚如一位SNS社交网站网友告诉笔者的那样,这些SNS网站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社交的感觉,更像是年轻人打发时间的娱乐工具。以Faceb00k的“Friends for sale”(朋友买卖)为例,将好友竞价进行“买卖”,娱乐性和互动性都很高。刚开始接触时大家会感觉新鲜,但是如同所有的小游戏一样,不需要太久的时间用户就会失去互相“买卖”的兴趣。周围的各类关系也没有因此而改变。
虽然internet技术可以更方便地使地球上任何两个人产生联络,但它永远只能提供一种“弱连接”,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生活,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和带来的信任,因此别期望太高。因此,要想真正积蓄人脉存折,必须由线上到线下实现很好的过渡才更有意思。
针对前文的数位SNS网站创始人的深切体会,相比以往我们常常提到的以裙带关系为依托的人脉社交,今天的人脉积累要想得到更好的突破,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变得尤为关键:
NO.1善于利用现有资源
任何的交情都是需要经过时间的酝酿而累积的,这就是为什么现有资源更加容易被利用,更是很多SNS网站起初注册程序都是以好友邀请的方式原因。其中,同学资源、办公室资源、同乡资源、邻居资源这些固有资源更容易为自己所用,透过SNS的方式保持互动联络,并能够在必要时候线下沟通,那么你的人脉存折中就已经积蓄了一笔可观的人脉财富!
NO.2分享是令存折增值的最佳手段
要让人脉存折增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资源及时地流通,而在别人分享并交换自己的人脉网络资源自然就成为流通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SNS网站上的动态记录以及好友互加,实现“二度”“三度”到“六度”交流,使得好友分享变得更加方便可行。
NO.3好奇心 塑造人格魅力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关注和欣赏,也就失去了自我提升的动力,别人也不会注意到你的存在和价值,与你交往的兴趣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塑造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别人对你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才会使你在众人中始终被关注和被接受。
NO.4传递快乐
传递快乐=分享幸福,尤其对于我们通过SNS结识的陌生朋友。“只要将你的快乐散发出去就够了,那么你就拥有了全世界的人脉资源,再没有什么是比这个结果更加让人值得庆祝的了!”
NO.5让自己被人需要
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一无是处的人成为朋友,若是你对于他人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那么积累起的人脉存折早晚会入不敷出。因此,时刻不要忘记在任何可以表现自己的地方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即便你有登天的本事,却如同茶壶饺子一般倒不出来,那么自然就没有了任何的利用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