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19:16: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我的小手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用团、压、捏、等方法表现物体水果和狐狸的主要特征。
2.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塑造的能力。
3、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泥工的兴趣。。
活动准备:橡皮泥、示范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通过作品展览,激发幼儿塑造物体的兴趣。
示范讲解秋天的水果和狐狸的塑造过程。
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葡萄、、、、、)
教师出示挂图和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复习讲解交待要求,幼儿交流如何分布做,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操作制作过程中,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重点是:水果的外形特征。难点是:要求幼儿搓的光滑。
二、塑造狐狸
以游戏的口吻,出示各种小动物,今天狐狸过生日,我们要去参加,现在我们每人捏一个带去帮他庆祝生日。那就用泥来捏,教师分布讲解外形特征后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幼儿克服伸拉泥做狐狸头部的困难。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教师的工作在课前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三项工作中我更侧重备教材。有的老师备课把重点用在参阅别人写完的现成教案上。我认为这些教案对自己的学生并不适合,授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间用在别人写完的教案上倒不如将精力用在所教学科的教师用书上。我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研究编者对全册书的编排思想上。我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编者的思想相结合,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授课教案。
二、教案的内容让课堂鲜活而精彩
(一)复习和导入部分要精心设计
复习内容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要选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这一步的目的性极强,它是解决新知识的基础。导入是为了设疑,引起学生对学新知识的猜想和解决新知识的渴望。
(二)授新课时,先给学生出示例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题,让他们充分了解题中给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接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解答。老师在课堂上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状况,接着就让学生以小组形式(4~5人)讨论和探究所求的问题。在这段时间里,有的小组里有优秀学生能说出解题思路;有的小组只解答出了一半,这个小组产生的质疑会加深本组学生求解问题的意识和欲望。老师在这时可作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也可以不作点拨,让学生继续思考。一会儿,质疑的学生可在倾听其他小组汇报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不讲或很少讲。这里的讲是指点拨。老师看学生的探究时间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了,接下来是让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议,总结出大家认可的答案。
(三)小结这道题的要点
老师问:通过我们的共同探究学习,你们能归纳解答的要点吗?你会发现有无数只小手举起来,争着发言要说出他们“认可的要点”。将他们的要点汇集一起写在黑板上。他们说出的要点是判定你这节课成功与否的时段。他们的汇报让你惊喜:有的是老师事先预设的范围内,有的是老师未曾想到的细节,有的是通俗易懂的学生语言表达的观点……看到学生全面的总结,我从心底产生做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感。我从中体验到课前精心备课带来的成功。
磨课――磨的是课,更是人;不是别人,是自己。
幸福,此时正慢慢在心里生根发芽,或许是下课后同行一句真诚的夸奖,或许是深夜时的字斟句酌,或许是睡前合上教案的一种满足……
磨炼的所得,我想那就是幸福。
所得一:公开课并不可怕。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参加学校的“磨课俱乐部”,上过识字课、古诗课、阅读课三种不同课型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公开课是挑战,更是磨炼;挑战的是自己,磨炼的更是自己。
上学期,执教学校教学开放日《别董大》这一课,我设定了四部曲。
一调查。侦探般地调查董大、高适,以及他们的关系,各自有怎样的经历,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然后,可以开始写教案了。
二动笔。教案是公开课的灵魂,尤其是第一稿。先定大的框架,再填充血肉。《别董大》一课,我按照释题意、读准读通、明诗意、朗读升华、拓展这几个步骤来定好大的框架。要填充的是什么?简单明了的提问,巧妙的过渡语,对于课堂情况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
三试讲。这是公开课的实战环节。在开放日之前我在年级的另外三个班都执教了《别董大》,每一次都邀请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来听课指导。听课教师细致地、实实在在地、细抠每一个环节地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四模拟。公开课前一晚,我仔仔细细地在脑海中模拟公开课场景,从上课第一句话,到下课最后一句话,从打算提问的学生在教室里的站位,到什么时候课件要翻页都一一想清楚了,才觉得胸有成竹,可以安心地去睡了。
调查,动笔,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我对一节课着魔的时候,走路时会想,做梦时会想,有时突然的一个灵感让课堂增色了不少,不禁会欣喜不已。那段日子仿佛生命中的其余事物都静止了,唯有这节课实实在在地活着。
所得二:公开课教案要求。
短短几年时间,在每学期的教研课、开放日中摸爬滚打,我对于自己的公开课教案不断提高要求,力求做到三点。
一细致。上课时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心中有数,包括问题、过渡语、学生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每种情况后的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最少5条的评价语等等。
二精确。教案中明确标注清楚什么时候是第几张幻灯片,什么时候需要黑屏。每个环节标注清楚具体用几分钟,几点几分内容进行到什么地方等。
三修改。先用电脑写,再用手写,版本最少5个。修改语句时反复读,改到可以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清楚问题,且符合自己的说话习惯,能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为止。
谁说修改教案是痛苦的折磨?近乎完美的教案诞生的那一刻,我像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孩子一样幸福!
磨炼着,幸福着!
二、学艺
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兼兴趣与个性教师,工作的轨迹,同时也是青春的轨迹。
幸福,就沿着这轨迹,细细洒来。可能是读书节诵读会的点点滴滴,可能是和孩子们一起为折纸的乐趣如痴如醉,可能是拓展型课程培训的难解滋味……
经历过痛苦和压抑后的成长,或许就是幸福。
镜头一:诵读会。
任教后我经历了学校三届的读书节,每一届我都负责一个节目:第一届的节目初审都没过,更别提上台的机会了;第二届读书节,我负责的节目叫《依依惜别情》,终于上台了;而第三届的节目《一路绿灯》,备受好评,我幸福得像个孩子。
镜头二:折纸课。
正方形、长方形,花花绿绿,不同材质的一大堆纸片,这几年就没有离开过我的办公桌和课堂。每周五,孩子们兴奋地来到折纸教室,期待着和我一起开始新的一课。先教折纸的基本功――对折、双三角、双正方,训练如何用指甲把纸压平,做出折痕,这是期末考试必考的内容。接着按照校本教材教孩子们折一个作品,鼓励孩子们根据这个作品进行拓展――制作折纸画,将作品变形,让作品融入到生活中,等等。时间长了,孩子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折纸,会自己折出创新作品……而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班里办了折纸作品展、折纸小能手比赛等,折纸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上课时他们灵巧的小手,渴求知识的眼神,兴奋的神情都是我幸福的源泉!
成长着,幸福着。
三、伙伴
伙伴,因为工作结下的超乎工作之上的友谊,使我的成长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幸福。
幸福,曾经是金凤给我的一次课后点评,曾经是美妹的倾力相助,曾经是旭茹赞许的眼神,曾经是黄燕中肯的建议……
珍惜身边的人,并且也被珍惜着,其实是一种幸福。
瞬间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四年前,第一次教一年级,第一次看到教室里面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时,我心虚了。只见数学老师莫美妹优雅地走上讲台,有节奏地击掌,微笑着轻声数“一二三”,孩子们神奇般地安静了下来!原来,让他们安静下来,并不需要大声,也不需要发火。和莫老师一起共事的日子里,“神奇”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她用自己的言行,毫无保留地将她的经验传授给了我。
第二年,我再接一个新的一年级时,同样的场景下,我有条不紊地教孩子们摆桌椅要对齐地砖线,整理抽屉要将书本和文具分开,书包要放进小储物柜,课前的学具要放在桌子一角,听口令要知道何时要安静,做值日如何干净,民主竞选班干部怎样投票……我将莫老师传授的每一条经验在这一年里一一实践,本来有些淘气的一年级小学生格外乖巧懂事,而他们每次遇见莫老师给她的一个个微笑就是最好的回报。
瞬间二:最享受的评课时间。
黄燕老师和我年纪相仿,同一年工作,也教语文,都有点不服输的劲儿,种种共同点让我们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去年执教《别董大》,我照例邀请她来听我试讲,此时她已身怀六甲,行动有些不便,仍欣然赴约。课后,老规矩,两个人围坐在办公桌旁,我拿着教案,她拿着听课本,认真但不压抑的评课便开始了。
“导入不错,解释题目时要是用董大要告别谁这样的问题引出作者就更好了。读题目是为了读节奏,还是读出离别的感觉来呢?”
“读出告别的感伤更重要。”
“理解诗意时提出的三个问题还不够准确明了。”
“第二个问题换成‘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会不会好一点?”
就这样,黄燕从我的导入到板书,不厌其烦地和我讨论着,而思想碰撞的火花让我们乐在其中。她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每次都能让我从“当局者迷”的困境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唯有如此的评课,才有真正的进步!
用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了,这种感觉挺奇妙。以往觉得高高在上的老师,突然间成了身边的同事,作为实习老师,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高中的学生?身份的转变,是实习阶段第一个要跨越的坎吧?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带教老师的学生,小学学生的老师。而自己的实习生涯也在这里拉开了序幕听课。这是实习的必经阶段,听课不仅能够学习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能熟悉自己将要教学的班级。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与大学里大不相同,他们要的不是文章的思想内涵,而是一种能听、说、读的技能。带教的周老师教态很好,课程安排上面相当严谨,备课很充分。
听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觉得整节课早已经规划好了似的,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了这节课要完成的内容。就算有突发状况的发生,老师学生也都能自行控制好时间。学校规定的听课是10节左右,我基本上能去听的课都去了,为的是想了解整个章节上课的完整过程,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上课手段和形式。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大学里所学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提及不少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不过,感觉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真正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感觉很不一样,教学的内容就算一样,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种,老师自己授课,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结合练习加深印象。而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的鼓励也可以有很多种,比如:Good!Great!Excellent!等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是否自己会漏掉一些没有专心听讲的学生,适当地抽他们回答问题以便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板书的排版也不能天马行空,而是要让学生一看就明了这些都是书本上很难学到的东西。一周的听课时间下来,作为实习生的我,感触都很深,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光是Sit dow!这一句,一个老师一节课就要说上几十遍,教学的内容固然重要,学生与老师间基本的尊重,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写教案。教案是教学前的重头戏。周老师先让我仔细回忆一下她上课的步骤并结合我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来写教案。起初,我有点傻眼,但真正开始写的时候我只是写了部分重要的知识点和一些课堂用语到教案里去,就怕到自己展现讲台上上课的时候忘词。
对于那些细节部分,则在自己的本子上一一注明。提醒自己,以防漏掉了什么。就连上课需要的口语部分也都是尽量背下来,记好。试讲。正式上课前,周老师让我试讲。刚开始还以为,就只有她一个人在教师来听我的课。但是,当我迈进教室时,才发现还有其他的老师。当时的心扑通扑通直跳!可一想到周老师平时的话语和自己的充分准备就不是那么害怕了。试教的时候,刚上课那会儿,班里的学生都很迷糊,几乎连提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后来,不知是他们的求知欲望,还是那种活泼的气息让他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个个把小手举得老高说:Lets me try!那一瞬间,对学生的积极劲儿很是感动!上课。以前,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同学们就互相演练上课的经过。但是,现在真正地来到了课堂,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的学生没有外面演练时的学生聪明。
实习 今天从幼儿园跑回来咯!!一到家就做电脑前,其实我很认真的,找找作业,教案很多很多东西,快忙坏咯!我们在幼儿园实习,睡的是地铺,好惨哦,不过以后不怕没地睡咯!!在那个大教室里睡,有几天真的蛮冷的哦,幸运的是没有感冒!!和小班的孩子一起相处还是蛮有趣的!!当我抓住小兔的耳朵时,小朋友们会说:“老师,你会弄疼小兔的。”还有科科,午睡醒了,老把袜子往嘴里塞,袜子都湿了!真搞笑!还有4:00准时问老师:“我的妈妈呢?” 我特喜欢一个小女孩,很能干,什么都不用老师说,老喜欢玩我的头发。不过就是喜欢她的笑容,天真无邪。我们教室养了两只兔子,可臭了,老跑出来,好烦,我就会拎起它的耳朵把它扔进窝里!是不是很厉害啊?呵呵我只是忍无可忍了哦!我喜欢我门的班级,还有我们的助班老师,很容易亲近的大姐姐,中午等小朋友都睡了,我们就开始大吃咯!!第一次知道地瓜长那样的,就像大蒜,呵呵不过真的挺好吃的说啊!最近眼睛都肿了,天天想着我的教案,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讲完课都不知道自己讲了什么!!!星期5是我感觉最轻松的一天,因为我带班时间短咯,好开心那天上课,小朋友的纪律挺好,没有大吵大闹!!希望下星期也会这样,那我 就轻松咯~~~ 最近同学都开始找工作了哦!!希望我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也许以后会改变我的职业,但最近几年,我还是会做好我的工作,起码这份工作是我喜欢的,有时觉的这个工作好辛苦,可是想想,有什么 工作是不辛苦的呢?! 这次实习,我觉的学到的,比以往几次都要多,虽然很累,可是我还是会坚持努力!我爱星星班的小朋友,他们的天真,可爱是我们这些大人所没有的。好想回到过去,回到童年!!
伤心幼儿园
和第一天去幼儿园相比,小子的态度已经是180度大转弯了,记得第一次去幼儿园实习,小子美得已经什么都不管了,什么妈妈,爸爸,是谁都不理了。刚刚过了一个星期。。。。。。今天早上当爸爸妈妈忙着穿衣,收拾东西的时候,小子突然摇着小手,扭着屁股,非常认真地在我们面前说:“不上幼儿园”。昨天还是到了幼儿园才知道着急。我们说笑着小子长心眼了,并鼓励他说:“爸爸妈妈上班,小冬冬也上班,挣钱给小冬冬买汽车”。冬冬听得懂了,所以无论我们怎么鼓励,小子一直强调着不上幼儿园。并且哭了鼻子。我们只好转移注意力。说去荡秋千。小子也没有表现出多大兴趣,以前小子听到门响或者听到要出去,都急得直跺脚。“要出去,要出去,我要出去”。现在好像很犹豫。一路上小子也情绪不高,以往喜欢的事情现在都没有多大兴趣,唯一的是需要抱着,不然就总是很伤心,小子感觉不太安全。我也一路上分散注意力,总是问小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并且没有按照原路去幼儿园。但是小子还是越来越乖,没有以往的意气风发,调皮淘气,而是紧紧地抱着我的脖子。我的心也被小子抱的很紧。在幼儿园门口的小公园。我们玩了一会。小子兴致一直非常谨慎,看到喜欢的东西,也没有表现出以前一样的强烈好奇心,而是远远的看着。说给爸爸听。 我决定还是快点送冬冬去幼儿园,不然他总是这么紧张。我抱起小子,让他背对着幼儿园。小子一声不吭。我的心却像那只要掉进油锅的青蛙。不安而无奈。我的意志是坚定的,心是惶惶的。直到老师接过小子,抱到怀里小子还是很乖,但是在我说byebye,转身的一刹那,小子大哭了起来,我也哭了。。。。。 小子是班里最小的,还不到两岁,所以他属于编外人员,呵呵。 别的小朋友上课时,他就自由散漫的自己玩。老师对他没有像别的小朋友那样要求。 小子在幼儿园最大的收获是吃东西时不在抠门,而是先给爸爸,妈妈,爷爷吃。不知道是不是在幼儿园被欺负的结果。呵呵 小子目前的经典台词是:“不出来了”==“出不来了”。“剌手了,剌流血了”==刚碰一下手。
上课是件快乐的事情。认认真真准备了,把教案写得漂漂亮亮,潇潇洒洒。然后坐于办公桌前,手捧一杯绿茶,静静地等那悦耳的铃声,犹如演员盼望着登场,种子等待着发芽,心中就禁不住一阵激动。
把精心设计的课讲出来是很愉快的。讲课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声音像潺潺的流水,悄悄的,轻轻的流啊,流啊,一直流进一个个幼小的心田,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孩子们在专心地听,大眼睛忽闪忽闪,宛如一天粲然的星斗。
默读时寂静无声,犹入无人之境;朗读时,清亮激昂,仿佛江河奔流;提问了,齐刷刷举起了几十只小手,像一片幼小的树林;书写时,听得见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又似那许许多多的蚕儿在咀嚼着嫩叶。
偶尔也有走神的家伙,略使眼色,他调皮的回我一个鬼脸,立马又做得端正,用心起来。
课间活动,我和孩子们下棋、跳绳、打球。下那种大炮轰洋人的棋时,我总被逼着当洋人,起初,我总是赢,后来,他们七嘴八舌,小手乱伸,我又老是输。
赢也快乐,输也快乐。
夕阳西下,孩子们排队唱歌走出校门,歌声欢快的像西天的云彩,一片飞过了那座不大的石桥,消失在前庄的街街巷巷,另一片向后飘去,飘过了那片田野,一直飘散进了后村的那袅袅炊烟之中。
望着西天,我常会这样想,正是有了孩子们一张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这晚霞才被映得如此火红、绚烂和可爱。
家,虽不富有,但充满快乐。与小儿一起沉浸在动画城的欢乐里意犹未尽,妻已把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了桌面……
待到妻搂着小儿进入睡乡,我开始坐在那临窗的桌边。夜,真静啊,静得都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宁静之夜便是快乐之夜。
常常这个时候,我会拧亮台灯,燃上一支烟,看夜空中星罗棋布。猛然间,一颗流星划破长空,倏然即逝,引起我无尽的遐思,
偶尔,拆阅一封远方来信,先依字迹判断是谁,然后再好好想想那个调皮蛋当年所作的位置,听课的神态,写字的姿势。心中就会滋长出农人丰收后的那份惬意和快活。
十几年的教学之路虽是曲曲折折,但也阳光灿烂,回想刚刚毕业的时候,我满怀兴奋与喜悦,走进了小学校园,那一刻,一切是那么新鲜,也在那一刻,我与讲台结下了难舍的缘份。
老校长非常欣赏我的年轻,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让几位老教师带带我,我想,这也许就是“拜师学艺”吧,学校给我发了一本五年级的语文课本,让我准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当晚,我失眠了,我读过鲁迅的许多小说,对这位文学大师也有所了解,可是,面对这篇小学课文,我不知如何下手,还翻开已经读过的鲁迅小说和相关文学史资料,认真地进行备课,一直到深夜,我才将课备好,似乎完成了一件史无空前的任务,轻松了许多,而后,我便像背英语单词那样一遍遍地重复熟读,直到熟读能背为止,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第二天,脱下旧运动服,特意穿上一身为见学生而定做的一套西服,俨然一副搞学问的样子,心想,学生一定会被我怔住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胸有成竹地登上讲台,就像背演讲稿一样开始背教案,教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心里默默为自己的顺利开头而高兴,半节课即将过去,我惊异地发现好多孩子爬在了桌子上,没有爬的孩子眼睛移向了窗外或其他同学身上,甚至连后面的老师都在窃窃私语……整个课堂只有我是最活跃,最兴奋的,好像我有意提高了的音量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我不仅讲到书中的内容,还讲到了鲁迅与中国革命,我辛苦的劳动果实便在他们无所谓的神情中伴着下课铃声凋谢了,课后,老校长安排了几位老师帮我修改教案,从他们语重心常的谈话中,我深深懂得了备课深刻的内涵,不是演讲,却胜于演讲艺术,不是个人展示会,而是师生共同的舞台……这些似懂非懂的话语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咀嚼、不断品味、逐渐在我脑子里清晰起来,相信,它会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现在看来,最终的教案定在课堂上。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
一节课,老师们看到的是精彩的教学场面,是表象。实际上教学效果好,不是因为上课老师的灵感,而是老师长期积淀的具体体现,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记得,我为了参加市电教课比赛,让我准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我准备了非常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带学生去市电教馆参赛,“天有不测风云”,我走进教室的一瞬间,突然发觉自制的课件丢在了车上,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冷静是成功的基础,既然事情已发生,慌张是解决了不问题的,今天,我将预设的问题丢了,我何不让孩子们从文中去找问题,我当即跑出教室,在街口买了几个柚子和小金桔回来,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共同研究自由落体实验,这样一来,孩子们可有劲了,顿时,教室里成了比萨斜塔的生活场景,他们已不拘限于文章的限制,利用现成的材料自己设计、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疑,他们争论时通红的小脸,睁大的眼睛,高举的小手,才是我这节课所备的最佳环节,这不是表演,而是孩子们开心、宽松地享受学习。课堂的生成应该属于隐性备课的范畴。隐性备课的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之于文字的。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一堂课虽不过40分钟,但要使40分钟精彩不断,不是一个月、一年就能练就的本领,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淀。备课的意义已然超出了我们平常理解的为某一节课、某一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过程,而是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丰富教育智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备课的意义。回顾备课的经历,我认为独立创作尤为重要,只有自己独立钻研教材,才会做到个性化理解教材;然后参考教参或借鉴名师设计补充完善;这样的备课才具实效性。另外,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时光在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我们的教学却是常教常新,校园里走进了一批批新教师,同时,银丝也爬上了老教师的发梢,我们就是这样默默准备着每一节课,每一段人生。是啊,我们在备人生的灿烂,灿烂的人生。
在课堂中,我们的老师往往对于回答得好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常说:“你的回答很绝妙!”、“你和老师的想法一样。”、“你真聪明,不愧是个天才!”……这样的夸奖让孩子尝到了回答问题的甜头。然而,面对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我们老师却生气地说:“你是怎么搞的?”,再加上同学的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学生连问题都不想回答了,更不要说有什么问题意识,就更别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这最终将导致教育的失败。
记得我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把“冶炼”的“冶”读成了“治炼”,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却说:“孩子们,××同学是班里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差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今天这么多老师听课,××同学敢于举手站起来回答问题,你们觉得应不应该表扬?”顿时,教室里想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在平时课堂中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尽管每一次他的回答不是班里最精彩的,但是我会说:“你的回答在老师心目中已经是100分了。”渐渐地,这位同学的信心增强了,学习更加努力了,成绩也上升了不少。可见老师的表扬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欢乐,更让学生找回了自信,课堂中自然而然就喜欢发言了。
二、面对问题的答案,要有开发性和动态性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答案只有一个是标准的,许多老师也以此作为标准进行教学。渐渐地在课堂上学会了消极听课,逐渐丧失了自我,养成了不思考问题,等待老师“标准答案”的习惯,自然就不举手了。这样,完全违背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原则。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心思应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因此答案也不能拘泥与课前预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现在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不会去猜测老师的“标准答案”,而是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发表具有个性化的看法。
她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也期待第四节课听她重新上一次。
她上的是三年级语文《风筝》这一课,第一节课上得平静、无趣、呆板甚至尴尬,照搬教案,一点都不敢脱离,完全被教案给束缚了,连提问后希望学生都能回答得和她预设的一个样,显得非常牵强。学生坚持不了40分钟的学习时间,越上注意力越不集中,也感觉非常疲劳。
评课中,我给她示范每一句讲解、每一个提问、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情境,也等于是在上这堂课,她像一个学生在听课,越听越激动、越听越恨不得马上也像我这样上课。我把我艺术课的激情带到了语文课中,我一直深信,艺术课和语文课和很多课都有相通之处,都是让学生感受情和美。任何课堂,如果渗透了艺术就更加完美。
我告诉她要放开手脚,随情而抒,随心所欲,在课堂上要带领孩子们从游戏中进入快乐的情境,和学生一起玩起来、疯起来、叫起来,这样才能感受到课文中文字带来真实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也就理解了课文,不需要提问这一段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的问题。当学生在你创设的游戏中、情境中,跑着、叫着、高兴着、兴奋着、激动着、欢呼着、跳跃着、着急着、伤心着、担忧着、期盼着,问问孩子们此刻感受到了什么,问问孩子们此刻的心情,问问孩子们此刻想要干什么,问问孩子们此刻想要说什么。这远比拿着课文中的文字分析来分析去有趣得多、有效得多。
接下来的上午第四节课,我怀着期待走进了教室,和孩子们坐在一起上课。这一次在讲到放风筝这一段时,我设置情景: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上来演示放风筝的样子:一个人做用手托着的动作,另一个人做牵线的样子,我此时真想让那个老师就拿本书当做风筝让学生托著,我都走到讲台了正准备提醒她,聪明的她也意识到了什么,急中生智,就把自己的语文书递给学生,让学生托着“风筝”(座位上的孩子们都逗笑了),我把红领巾递给另一个学生“牵着线”(老师孩子们又都笑了),全班同学就当放风筝的伙伴们,然后老师和全班小伙伴大声兴奋地喊:“放!”两个学生就在教室空行中跑起来,“真的”放起“风筝”来了,这个托着“风筝”的学生还跳跃着,做“凌空飞起”状,逗得老师同学笑弯了腰,又打趣地扇动着“风筝”的翅膀,“风筝”就“翩翩起舞”着……全班学生抬着头看着“风筝”快活地喊叫着、跳跃着……有的还拍着小手,兴奋极了。老师的问题也来了,你们是怎么放风筝的啊?孩子们个个脸上还挂着没有消退的开心的笑,个个举起小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风筝就(凌空飞起)……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跟志愿者玩闹的某一时刻,他们突然说:“陈雪,作为文字记者,给学生们上堂写作课吧!”我愣住了,想要尝试,却又迟疑,因为自己毕竟没有一点支教经验,每天都是作为辅助者的角色,看着他们为孩子们上课,跟孩子们玩耍,逗孩子们欢笑。换做我,我能做好吗?
尽管自己是一个典型的文科女,大学又学的是新闻学,偶尔小女生情节一发作,可以说很多,写很多,可是若要把很多专业的知识拿到桌面上来,还是心里无底。但毕竟大老远从江苏来到贵州,真真切切地接触到这些孩子,不做一回志愿者有愧于这次的闯荡。
吃完饭,大中午的时间,就窝到办公室里上网搜资料,一遍一遍地在搜索栏中敲击着“小学作文写作”这几个关键词,但感觉总找不到我想要的东西,究竟什么样的东西能吸引他们?我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他们听得进去?咨询了队里的志愿者和老师,我决定从他们的身边讲起,他们熟悉,容易下手,所以将我课堂作文的主题定为“我的朋友”。在网上晃荡了大半个小时,终于感觉差不多了,距离上课还有20分钟,我闭着眼睛趴在桌子上,幻想着自己上课的场景,一想到“陈老师”这个词,我就忍俊不禁。
距离上课还有10分钟,忐忑地走进了教室,孩子们在下面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我打开电脑,放了一首周华健的《朋友》,孩子们根本没几个安静地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尴尬而又羞愧,不知道怎样开口,瞥了一眼事先准备的教案,才勉强从嘴中吐出几个字:“大家都有朋友吗?”现在想想这句话根本就是句废话。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大致要讲的内容,我每写一个字,孩子们就跟在后面念,我想笑又不敢笑。
两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东方xx的日子在脑中还十分清晰,四年的大学生涯以一名早期教育老师的经历来画上句点,回忆整个大学,都弥漫起了爱的味道。
我是以一名早教老师的身份进入东方xx的,真正投入工作后却没有像所有老师一样进入课堂,单位根据我的特长安排我做前台工作。这里的前台是集咨询与销售于一体的工作,既要负责早期教育的专业咨询又要负责早教课程的营销,对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要求很高。
最初,找不到头绪,看着那么多如花儿般美丽如阳光般灿烂的像春日和风拂煦下的草儿般生命力旺盛的宝宝们,除了爱与微笑,似乎不知道其他。每天看着那里的老教师忙来忙去,自己只能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时候,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接待家长时,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大学学过的关于幼儿的知识,给家长介绍。晚上回到学校便拿出书本复习蒙台梭利,福禄贝尔、卢梭等有关幼儿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我是个容易发问的学生,从书上看了案例与理论之后,并不是在心里画上句号而是打上问号,希望哪一天能够在现实中得到证实,我的求知路比较纠结,满头的问号。
后来经过培训和观察逐步加深了对邢台东方xx早期教育中心的了解以及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还有就是改变了一些对早期教育老师的看法。记得大学老师说发达国家都是学问很高的人才能从事幼儿的工作,因为一个人的早期经历会会影响他的一生。基于对早期经历对以后人生影响的重要性的认识,我没有怀疑过这一观点。但现在我觉得,要做一名称职的早期教育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她学问有多高,最重要的是她的道德水平要非常高,要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与诚心,真诚的爱孩子,耐心的指导孩子。现在国内的早教行业任职的老师学历普遍不高,早教上课模式是有一本专业的、现成的、细致的教案发到老师手中,老师照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太多自己的东西,你需要有的就是一颗充满爱的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教案细致到什么程度了呢?细致到上课用什么教具,用哪句话介绍教具,用什么姿势去取教具展示教具。这种模式很实用。所以让一个博士生来任职一名早教老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确实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不过,要用圣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一名早教老师是不过分的。
工作期间我积极努力,虚心请教,与同事和谐相处,与那里的会员家长也建立了良好的情谊。辞职的那天一位妈妈知道我要离开,主动要给我写家长评议,宝宝一脸纯真的用小手拉着我,那位妈妈说,“我们都希望岳岳老师留在东方xx,我们邢台人欢迎你喜欢你……”我当时借故还有工作要忙就离开了,跑到小小的储藏室冲着低矮的房顶瞪眼睛,让眼泪回流。不想让宝宝看到我流眼泪。出来后照样满脸微笑,忙碌着……宝宝和妈妈的认可不是对我两个月以来工作的最好鉴定吗?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妈妈,与她们的交谈中我对婚姻对生活对孩子对家庭对未来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了这个世界另一番美好。
片段一:
磨课重要的一环就是磨教案,本次活动教案确定后,我进行了第一次的试教。第二环节是看一看,认识地球的面貌
1、出示地球仪,感知地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
我向科学老师借了个地球仪,也没多想,直接拿到课堂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是这样的:
师提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仔细的观察后,学生发言。
生1:我发现地球上有很多线?
生2:我发现地球上国家,和不同的形状?
师:是啊,这些国家都在陆地上,那地球上有哪些呢?
生1:有红色,粉红色,紫色。
生2:还有黑色。
我都不知道怎么接下来了,我想引导的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在这个地球仪上体现的一点都不明显。那么本节的教学重点就无法落实了。课后我马上进行了反思,发现教具的选择不但对本节课没帮助,还给了学生错误的引导。于是我连忙联系科学老师,又重新选择地球仪。
片段二:
第二次,我要在另外一个班试教。这次我认为自己选择的地球仪应该没有问题了,地球仪是这样的:
上课了,我出示这个地球仪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地球仪,你发现它的形状、外表有什么特征?学生观察的兴趣很浓厚,讨论得也很激烈,学生开始发言。
生1:我发现地球是圆的。
生2:地球上有很多小岛。
生3:地球上有很多线和海。
师马上追问:那海是什么颜色的?(蓝色)地球上还有别的颜色吗?
生1: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还有白色。
师:你们知道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吗?
学生:高山、草原、海洋、沙漠等。
学生回答的都很精彩,上课的流程也很清晰流畅,本次试教后,磨课的老师们对本堂的教学都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但是总体还算不错。回到房间,我对这次试教重新进行了反思回顾。发现学生在观察地球仪时,虽然经过引导,学生能按照我的教学预设进行学习,但是引导时浪费了一些时间,而且学生总是对自己的第一次发现印象比较的深刻,后来老师引导的部分,有个别学生印象不深。地球的地貌虽然是多姿多彩,但在光滑的地球仪上怎么体现呢?是不是该换个凹凸不平的地球仪?于是我又把自己的想法和磨课的老师进行商讨,她们都认为想法不错。于是我又联系科学老师,自己亲自跑到仪器室,果然让我找到了一个专门反应地球地形地貌的地球仪。
片段三:这次的地球仪是这样的:
1、出示地球仪,感知地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
学生通过眼睛看,小手摸,课堂学习气氛相当浓厚,积极性很高。
师:这是地球模型,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地球仪,你发现它的形状、外表有什么特征?
A、我发现地球是凹凸不平的。(是啊,地球上有很多的地貌,所以地球也是凹凸不平的)
B、地球是圆的。(地球虽然是圆圆的,但是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圆,它的形状是球体)
C、地球表面有很多的颜色,(看)
师:你知道这些颜色代表什么吗?
生:绿色代表森林。(只代表森林吗?)
生:还有草原,还有牧场。
生:田野也是……
生:蓝色代表海洋。(还有补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