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06:34: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汽车贸易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导者,通用汽车一直都在致力于营造、维护良好的中美经贸关系。今年又恰逢通用汽车成立100周年,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表示,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两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新兴市场的兴起。没有一个新兴市场能像中国这样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瓦格纳进一步表示,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逐渐呈现出发展潜力。该协议的签订,也充分彰显了通用汽车未来在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决心。过去11年中通用汽车在华合资企业已从北美进口价值超过42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设备和机械,为中美双边贸易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该协议的签署也再次例证通用汽车“立足中国、携手中国、用心中国”的在华业务发展战略创造了多方共赢的结果。
日前克莱斯勒公司与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大宗汽车进口协议,今明两年内,克莱斯勒公司将向中国市场出口销售价值超过4亿美元的Jeep品牌汽车。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商务部有关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克莱斯勒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亚太业务首席执行官墨斐表示,这次交易表明了克莱斯勒对于Jeep品牌在中国获得长远发展和成功的信心。根据协议,中进汽贸将以中国市场总商身份负责销售Jeep品牌车型。
为顺应国内消费市场趋势,克莱斯勒公司从2007年起引入原装进口的Jeep品牌车型替代本地化生产的车型。在1年时间里,已先后引进Jeep指挥官、大切诺基、指南者和牧马人等4款车型。除克莱斯勒品牌外,还增加PT漫步者和克莱斯勒大捷龙两款产品,全新进口Jeep品牌和全球畅销的道奇品牌也先后进入中国。今年,克莱斯勒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步伐,仅上半年就已引入4款全新产品,包括道奇品牌的两款进口车型道奇锋哲和道奇酷搏,以及Jeep品牌在全球的代表性越野产品Jeep牧马人四门款和两门款。
二、中美汽车贸易营销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作为政府,特别是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除在我国与国外发生贸易摩擦时积极加强国家之间的贸易谈判和贸易协调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统一、透明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整顿外贸秩序,加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建立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外交涉力度,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争取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我国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政府应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我国应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和承诺,结合国情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实现统一和透明。我国已依入世时的承诺调整了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税,若此次世界贸易组织上诉后维持原裁定,则须尽快修改《管理办法》使其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进而言之,我国政府更应吸取此次教训,适当、适时、主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调整我国贸易政策。政府要强化公平贸易工作,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助机制。公平贸易工作通过出口应对和进口调查防范等手段,在应对贸易摩擦、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育专业化团队
学会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正确运用相关规则,维护自身利益。尽管世贸规则并不是完美无缺,也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但其争端解决机制,毕竟是一个为所有世贸成员所认可的贸易机制,可以说是一个为成员国、包括我国在内所承认的较为公平的贸易规则,在将来的贸易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相关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3.加强自律和内部协调指导,避免恶性竞争
综观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教训,经常出现“冷”时无人开拓,“热”时蜂拥而至的局面,甚至为抢夺市场,不惜竞相压降,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降低了自身利润空间,而且还为进口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口实。因此,为了保证长远发展,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应该自律,同时,我国内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发挥自身作用和职能,加强对车辆出口的监管和调控,做好企业协调工作,避免自我无序竞争局面。
4.提高产品竞争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通过扩大投资和加强研发力度、科技创新和引进技术,大量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不断涌现,不仅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走进国际市场,包括进入美国市场。对此,一方面应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提供符合当今汽车技术水平发展方向的中、高端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扬我国汽车工业的悠久历史、雄厚现状以及所具备的长远发展潜力,宣扬我国通过竞争所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汽车品牌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和我国这些汽车产品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在汽车贸易服务方面,我国将给予全面的贸易权和分销权。不通过中间商直接进口和出口的权利和通过市场营销的权利,批发和零售、售后服务、储运物流——与分销有关的整个服务领域。有关金融服务方面,主要是汽车消费信贷、融资的问题。在各个地理区域内,外国银行将享有与我国银行同等的经营权利。在五年内,地域和客户方面的限制也将完全取消。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我国设立的分销体系经营母公司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王晶琪,吴波.我国汽车整车行业产业内贸易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26).
[2]贾芬阁.我国汽车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6,(6).
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导者,通用汽车一直都在致力于营造、维护良好的中美经贸关系。今年又恰逢通用汽车成立100周年,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表示,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两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新兴市场的兴起。没有一个新兴市场能像中国这样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瓦格纳进一步表示,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逐渐呈现出发展潜力。该协议的签订,也充分彰显了通用汽车未来在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决心。过去11年中通用汽车在华合资企业已从北美进口价值超过42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设备和机械,为中美双边贸易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该协议的签署也再次例证通用汽车“立足中国、携手中国、用心中国”的在华业务发展战略创造了多方共赢的结果。
日前克莱斯勒公司与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大宗汽车进口协议,今明两年内,克莱斯勒公司将向中国市场出口销售价值超过4亿美元的Jeep品牌汽车。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商务部有关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克莱斯勒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亚太业务首席执行官墨斐表示,这次交易表明了克莱斯勒对于Jeep品牌在中国获得长远发展和成功的信心。根据协议,中进汽贸将以中国市场总商身份负责销售Jeep品牌车型。
为顺应国内消费市场趋势,克莱斯勒公司从2007年起引入原装进口的Jeep品牌车型替代本地化生产的车型。在1年时间里,已先后引进Jeep指挥官、大切诺基、指南者和牧马人等4款车型。除克莱斯勒品牌外,还增加PT漫步者和克莱斯勒大捷龙两款产品,全新进口Jeep品牌和全球畅销的道奇品牌也先后进入中国。今年,克莱斯勒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步伐,仅上半年就已引入4款全新产品,包括道奇品牌的两款进口车型道奇锋哲和道奇酷搏,以及Jeep品牌在全球的代表性越野产品Jeep牧马人四门款和两门款。
二、中美汽车贸易营销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作为政府,特别是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除在我国与国外发生贸易摩擦时积极加强国家之间的贸易谈判和贸易协调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统一、透明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整顿外贸秩序,加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建立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外交涉力度,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争取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我国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政府应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我国应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和承诺,结合国情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实现统一和透明。我国已依入世时的承诺调整了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税,若此次世界贸易组织上诉后维持原裁定,则须尽快修改《管理办法》使其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进而言之,我国政府更应吸取此次教训,适当、适时、主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调整我国贸易政策。政府要强化公平贸易工作,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助机制。公平贸易工作通过出口应对和进口调查防范等手段,在应对贸易摩擦、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育专业化团队
学会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正确运用相关规则,维护自身利益。尽管世贸规则并不是完美无缺,也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但其争端解决机制,毕竟是一个为所有世贸成员所认可的贸易机制,可以说是一个为成员国、包括我国在内所承认的较为公平的贸易规则,在将来的贸易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相关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3.加强自律和内部协调指导,避免恶性竞争
综观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教训,经常出现“冷”时无人开拓,“热”时蜂拥而至的局面,甚至为抢夺市场,不惜竞相压降,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降低了自身利润空间,而且还为进口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口实。因此,为了保证长远发展,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应该自律,同时,我国内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发挥自身作用和职能,加强对车辆出口的监管和调控,做好企业协调工作,避免自我无序竞争局面。
4.提高产品竞争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通过扩大投资和加强研发力度、科技创新和引进技术,大量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不断涌现,不仅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走进国际市场,包括进入美国市场。对此,一方面应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提供符合当今汽车技术水平发展方向的中、高端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扬我国汽车工业的悠久历史、雄厚现状以及所具备的长远发展潜力,宣扬我国通过竞争所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汽车品牌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和我国这些汽车产品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在汽车贸易服务方面,我国将给予全面的贸易权和分销权。不通过中间商直接进口和出口的权利和通过市场营销的权利,批发和零售、售后服务、储运物流——与分销有关的整个服务领域。有关金融服务方面,主要是汽车消费信贷、融资的问题。在各个地理区域内,外国银行将享有与我国银行同等的经营权利。在五年内,地域和客户方面的限制也将完全取消。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我国设立的分销体系经营母公司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王晶琪,吴波.我国汽车整车行业产业内贸易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26).
[2]贾芬阁.我国汽车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6,(6).
1前言
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的产业安全息息相关,产业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隐患。在美、日、德等主要的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几乎都是第1支柱产业,从产业关联度看,汽车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就更加突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不同方面若干指标的分析,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断,并就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2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2.1国际竞争力概念
国际竞争力是在国内竞争力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个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起来的1个新概念。从发展历史来看,国际竞争力概念的问世,不过20余年的时间,至今这1概念还不是很成熟。对于什么是“国际竞争力”,学者们都有不同说法。正如国际竞争力专家波特教授所说:对于企业,国际竞争力意味着采取全球战略而获得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于许多国会议员,国际竞争力意味着国家有贸易顺差;对于1些经济学家,国际竞争力意味着依汇率调整的单位劳动的低成本。世界经济论坛主要强调的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即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小通过企业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来体现。并突出强调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质量和价格,企业只有生产和提供出低价格和高质量的商品、服务,企业才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1]
2.2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就国际竞争而言,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比较生产力。与此相关的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依据国际经济理论,1国与世界其它各国的联系首先表现在两个环节,1是产品的流动,即贸易;2是资本的流动,即投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论是指,如果各国都专门生产本国最具有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弥补自身的劣势,则国际贸易将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贸易体现的是1种全球的优势互补,而国际资本的流动则使资本的配置达到最优。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证明了,生产力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可以根据相对优势进行交换,双方获利。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涉及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关系,即各国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其实践意义主要是论证国家间产业分工和产业互补的合理性。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1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被广泛运用。波特认为,1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1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它们是生产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等。
一、引言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自2012年5月启动谈判以来,经过了两年多的艰苦谈判终于在货物贸易,服务,投资,金融等22个领域达成了协议,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对两国都至关重要的汽车产业则没有被列入关税减免对象,这对中韩两国的经济利益有着怎样的影响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目前,中国的进口车关税为22.5%,韩国对进口车征收8%的关税,韩国汽车行业一直担心汽车关税的撤销与减免,会对韩国的汽车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对于对韩汽车市场的开放也持有保留观望态度。汽车业有着巨大的连锁效应,制造一台汽车需要2-3万个零配件,因此,汽车企业不仅仅比其他企业更多的提供了工作岗位,而且带动了很多前后期连锁效应产业,乃至于更多的增加了所属产业链其他企业的工作岗位。汽车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FTA时代下中韩汽车业产业内贸易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我国汽车产业应如何应对中韩FTA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中韩两国汽车产业的贸易及投资现状,力图为中韩FTA时代的汽车贸易发展提几点建议。
二、中韩汽车产业的贸易及投资现状
1.中韩汽车产业内贸易
韩国的贸易规模位居世界第九位,半导体,汽车及造船业可以称为韩国出口的支柱产业。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的出口总额为所有出口产品之首,这两种部门的出口比重占总出口额的13%,汽车产业已经成为韩国出口产业名副其实的“龙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为425万台,占全球总产量的5.2%,位居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五。韩国汽车的主要出口国为美国,中国和俄罗斯,而主要的汽车进口国为德国,日本和中国。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于韩国的汽车贸易至关重要。而中国汽车年产量达2212万台,占全球汽车年生产量的25.5%,位居世界之首,并且仍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的发展着,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的“汽车生产大国”。但是由于韩国汽车制造商已在中国建立大型生产线并已构建成完整的销售体系,目前,主要汽车厂商对中国的出口规模实际上并不大。2013年,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车辆共达157万余辆,而从韩国出口到中国的汽车仅为4.8万多辆。
2.投资现状
就投资状况来看,韩国汽车企业在华投资建厂,韩系车本地化是中韩汽车贸易投资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中韩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现代,历时12年的发展后,不仅仅是北京现代已经跻身于中国汽车产业第一阵营,而且也使得韩国现代汽车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产销企业。在韩国整车企业来中国投资的同时, 由于韩国国内市场的劳动力费用昂贵,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在中国生产组装,然后再对韩国出口。韩国现代起亚集团2002年开始对中国投资,因此,2002年以后韩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中国投资更为积极活跃。韩国零部件公司大批相伴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0年总计投资建厂数为819个,对中国投资总额已达22.3亿美元。因此,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将为质优价廉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进口零部件需求量巨大的韩国市场带来新的契机。
反观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进入韩国市场也指日可待。现在国产车的进步日新月异,外观设计更是不断成熟,只要物美价廉,也必将获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而且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中国国产汽车利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进入韩国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只有150万的韩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可谓狭小,并且考虑到韩国市场本身的封闭性,两相比较之下,中国汽车要进入韩国市场并无太多实际利益。
三、FTA时代的中韩汽车贸易
中韩两国已经相互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韩国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中国在汽车产业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正在成为韩国汽车的目标市场,韩资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投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中国合作建立的整车厂和零部件生产厂达到了120多家。这既有利于韩国汽车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又能够带动一大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中韩双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和通用大宇汽车不断扩大在华生产规模,是韩国对华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产品质量提高以及价格竞争力的强化,韩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正在急剧增长。韩国和中国汽车产业通过相互投资和技术交流使合作关系紧密持续下去,并能充分实现两国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不会影响韩国汽车企业对华的总体战略,将增强韩资汽车企业在华竞争力,有利于韩国在华投资企业降低进口零部件的成本,从而扩大其在华市场份额,因此将带动韩国汽车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也能更方便地打开韩国市场。
汽车零配件被我国列为敏感产品,但是在相互开放市场的前提下,中国也将比之前获得更多利益。目前中国对韩国的汽车零件征收8%-10%的关税,韩国对中国征收8%的关税。2013年,韩国向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配件总金额约为44.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2.87亿元),进口总金额达到12.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9.51亿元)。韩国的IT技术要优于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因此产品的附加值也较高。在中韩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如能积极地革新技术,质优价廉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必能更快地打开局面。
中韩自贸区的建成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被排除在减税范围之外的前提下,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快更有效地应对中韩自贸区下的中韩汽车贸易是亟需研究的。首先,我国应注重在汽车产业贸易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汽车生产标准化战略,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出口,加快与国际管理接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我国的汽车出口企业要加强科研技术创新的力度,大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其在汽车生产领域的某种特定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比如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技术等等。其次,要尽早着手加强出口认证工作。我国汽车出口到韩国,就要通过韩国的要求和认证,并获得相应标志。这是我国汽车行业打开韩国市场的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再次,企业要培养相关人才,使其掌握国际汽车生产技术等相关知识,熟悉国际上的标准生产程序和质量认证。最后,我国汽车企业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注重加强与韩国的汽车生产研发方面的技术交流,信息交流,人才交流。中韩自贸区的建成更有利于相互投资,这将促进双方的技术交流,要积极地利用这一优势,学习韩国汽车制造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并积极应用到实际生产销售体系中。
四、小结
中韩自贸区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两国贸易壁垒的降低及消除,扩大共同的市场规模,很大程度地促进两国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生产要素,如钢铁、橡胶、玻璃等原材料的流动,降低两国汽车产业的共同成本,进一步扩大巩固中韩自贸区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首先,鉴于韩国汽车市场自身的规模及封闭性,与其利用价格优势企图挤入韩国的整车进口车市场,不如“另辟捷径”,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打入韩国汽车市场。并且,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或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更大的实际利益。更重要的是,由于汽车作为敏感产品,并未被视为减税对象,中韩自贸区时代的中韩汽车贸易应更侧重于汽车领域的技术交流及相互投资,中国尤其要吸取韩国汽车业较为先进的生产,设计及管理方式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产品技术附加值,使得我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市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韩)Yang Pyung Sub.中韩FTA 的经济效应和主要争论[J].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4(9)
[2] (韩)中韩贸易特性与中韩FTA 的启示”[J] .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7(12)
[3] (韩)赵秋霞.通过中韩自由贸易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韩国昌原大学,2008年7月
[4] (韩) Jung Hwanwoo.韩国对中国零部件出口减少的原因和启示[M],韩国贸易研究,2007(12),pp.98-121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一)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由日本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将要处于比较劣势产业(亦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如六、七十年代,日本纺织工业大举对海外投资正是在日本已基本完成了重化学工业的建立,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已经处于比较劣势,变成“边际性产业”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弗农的产品生命同期理论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从新产品阶段到标准化阶段,同类产品的新加入者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此时竞争的焦点集中于价格,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为生产者主要考虑的因素。20世纪70、80年代,家用电器在日本的生产已进入标准化阶段,家电产业逐渐成为组装加工业,日本逐渐将生产中心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及中国,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
(三)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继承了垄断优势论的观点,吸收了内部化理论的内涵,又引入了区位理论,这构成了该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3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对战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面向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劳动力资源属于自然因素,而自然因素又是构成一国区位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较为注重将企业的原有优势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
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
(一)资源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日本是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在其战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保证所需原材料、能源的供应,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领域。如日本在中东地区以开发油田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和为开发亚洲地区自然资源而进行的直接投资。
(二)利用廉价生产要素型投资:由于日元不断升值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国内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使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了提高竞争力,日本企业不得不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亚洲各国投资增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亚洲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
(三)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型投资:日本对亚洲和东盟国家的投资往往是既结合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又配合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而进行的。通常是日本将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转移到该产业仍处于成长中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四)市场导向型投资:即为维持和扩大当地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投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如60年代以后,亚洲各国实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纷纷采取高关税和数量限制等措施,为维持国际市场份额,迫使日本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五)专利与信息收集型投资:这集中表现在日本对欧美的投资上,因为欧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欧美市场对日本企业来讲,重要性在于专利与信息收集,商品筹划与开发研究等知识关系方面,因而大型跨国公司向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偏重于技术型产业。
(六)规避贸易摩擦型投资: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产品大量涌入欧美,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其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欧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日本产品的进口。为了规避贸易摩擦,日本采取由直接贸易往来转为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直接投资方式,或将生产基地转到发展中国家通过第三国输入的迂回战略,从而达到缓和贸易摩擦,维持已有市场份额的目的。
三、日本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绩效分析
(一)日本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日美国际贸易摩擦的成效
1.减缓了日美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美国际贸易摩擦
战后,日本“贸易立国—出口主导”的经济战略使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从1965年首次出现以后就开始不断扩大。80年代以来,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态势,由1980年的69.59亿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549.01亿美元。贸易失衡引发了日美之间旷日持久的国际贸易摩擦。而日本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对日美贸易收支的不平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虽然日本的海外子公司在设立初期常常会从日本进口原料、配件、资本货物等,但当其生产逐步步入正轨后,为避免投资摩擦,企业从东道国采购零部件、半成品的比率也会提高,而曾经从日本进口的成品将在东道国当地生产,由此会减少日本的出口;同时日本国内生产向海外的转移也刺激了日本从海外子公司的进口,即原来的出口产品逆进口到投资国。
2.减轻了自愿出口限制措施对其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愿出口限制措施是日本为缓解日美国际贸易摩擦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例如在50年代的日美纺织品国际贸易摩擦、70年代的日美彩电摩擦、80年代的日美汽车国际贸易摩擦中,日本均迫于美国的压力,对出口到美国的相关产品实施了自愿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通过对进口商品规定最高数量或金额,直接限制商品的进口。这种方式对自愿出口限制实施国的经济及其国内相关生产厂商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3.对外直接投资既促进了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更使日本在国际贸易摩擦中获得了不断扩大的回旋空间,立于比较主动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展开正规的、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其中对东亚的投资产业结构明显倾向于劳动密集型和一定程度上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上。而这些制造业又是日本国内早已标准化或将要淘汰的“夕阳产业”及环境污染型产业。
(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规避国际贸易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值得重视的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虽然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却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而且这种不利影响正在不断显现。
1.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上引发了新的摩擦
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依靠世界贸易的发展。因此,贸易保护成为各国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增长的最现实、直接、有效的手段,贸易保护逐步呈现高级化趋势。贸易保护从关税壁垒发展到启用WTO框架下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再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级化阶段;贸易壁垒形式从直接到隐蔽,从简单到复杂。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称谓层出不穷,但都离不开技术这个关键要素,无论称呼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地区经济主义保护、劳动力价格均等化、环境优先贸易等都比传统的贸易壁垒突出了技术内涵,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层出不穷。随着技术进步,技术性贸易壁垒称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通过法规排斥国外产品:1986年加拿大按其《危险产品法》对我国的一批陶瓷以铅含量超标为由在海关没收;1994年德国禁止进口我国含偶氮染纺织品;1995年美国对我国食品营养标签不符美国食品营养标签法实行“自动扣留”制度;1998年美国农业部出台法令要求我国出口美国商品的木质包装物和木质辅垫物必须由中国海关出具证明其在进入美国前已经经过热处理、熏处理或防腐处理;1999年欧盟禁止销售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能够放入嘴中的含聚氯乙烯的软塑料儿童玩具和儿童用品。
通过技术标准排斥国外产品:如德国对毛料服装含毛率规定为95%,禁止了法国规定的含毛率85%的毛料服装进入德国;由于染色技术不同,法国针对英国糖果普遍采用红霉染色剂,规定禁止进口含红霉素的糖果;美国对我国汽车、坦克、飞机等玩具以棱角锋利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等设计不符标注禁止输美。
通过形形的标准认证制度排斥国外产品:如美国的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FDA)、保险商实验室联合公司(UL)、美国石油协会(API)、电磁兼容FCC认证等;欧盟的国际环保纺织品(OEKO-TexStandard100)标准、欧盟低电压认证标IEC、ROHS环保认证、CE-EMC和CE-LVD认证等;国际已经通行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SA8000最低劳工权利标准、ISO14000系列环境标准等严格认证制度。
二、TBT设立原则及TBT特性
国际上设立的TBT具有如下特性:
技术性:每一个TBT都以标准形式出现,不论是物质成分含量还是环境保护,都以标准出现,只有达到标准的商品才能准入,凭借标准规定了商品的生产技术和检测技术。一般说来,制定的标准比较苛刻,如果想获得出口到对方必须通过它评估合格认证或入关的标准检测,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激增甚至是最终禁止进入。如美、日、西欧之间进行的汽车贸易壁垒之争,他们分别针对对方产品特性,设置汽车尾气排放量标准排斥对方。
递进性:TBT中标准具有动态性,当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时,提高原商品的进入标准,起到市场进入壁垒,或者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商品的目的,人为地提高标准阻止他国商品的进入。如,欧盟在实施偶氮染料禁令前,欧盟内部已经开发出替代品,从而使他们的印染标准比以前的更加先进。再如,从2001年7月开始,欧盟对进口茶叶做出新规定,部分产品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仅为原先标准的1/100-1/200(事实上按原来标准生产出的茶叶已经对人体没危害)。
和谐性:根据普遍接受原则,设立的TBT标榜人与自然和为了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理由,使之具有国际普遍可接受性。如,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
对外性:TBT一致具有对外性,这是贯彻贸易壁垒的本质的表现,而不管设立国自己对标准的执行情况,使得一般的TBT具有争议性,增加国际贸易的摩擦。如“金枪鱼贸易案”:1988年,美国根据新修改的《海洋哺乳动物法案》宣布禁止进口墨西哥金枪鱼,其理由是美国认为在东太平洋海域,海豚处于濒危状态,应停止在该地带用大型鱼网进行的捕鱼活动,因为这些大型鱼网在捕捞金枪鱼的同时捕捞了海豚(但是多年来美国船队捕杀的海豚远多于墨西哥)。再如,日本规定菠菜中毒死蜱最高残留量为0.01ppm ,而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制定了类似的严格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和美国也未制定该标准,欧盟规定的限量也只为0.05ppm。
三、TBT设立的原则
TBT的设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集团)的主动行为。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根据拥有的技术优势,以标准的形式,人为地设置他国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国或地区的市场准入障碍。
所以,国际上TBT设立都将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贸易保护原则:这是设立国设立TBT的首要原则,通过设立的TBT能够阻止外国商品或国内商品替代品进入国内,使国内产品免于竞争或减少冲击。如,2006年5月起,日本在正式施行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最终草案》中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而目前全球约有700种农药中,即便是拥有先进设备和检测人员的日本横滨进口食品检疫检查中心也只有检测其中200种农药的能力,可见其设立的TBT目的显而易见是阻止国外商品的进入,而且其主要是针对中国出口日本的农产品。
技术先进原则:TBT的设立国一般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先进标准,使得自己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占领世界市场份额,并成为他国商品进入难以逾越的门槛和障碍。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就以它们的含铅量超过了美国生产的汽油标准规定。
普遍性原则:设立的标准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现在世界各国动植物流行病(如口蹄疫、疯牛病、小麦的矮星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等)时有爆发,再加上转基因产品(GMO)的安全性仍无法科学测定,同时,现代能源和环境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障碍。当标准是为了人的健康、安全,动植物防疫,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推出的TBT就具有其他国家的不可抗拒性,使得设立的标准具有“强制性”,是一种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强制标准,即使在国际贸易摩擦进入仲裁时也把握了主动权。
针对性原则:设立的标准具有针对性,达到排斥国外产品目的。如,日本1990年研制出1125行、每秒60帧MUSE制式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技术(必需通过卫星转播)。随后欧盟研制出1250行、每秒50帧HD-MAC的HDTV技术(附带转换器),通过规定欧盟卫星不得转播非MAC制式电视节目和大屏幕电视机必须配置转换器,把日本的成熟HDTV技术排斥在欧盟市场之外。后来美国研制出数字压缩技术解决TV设施传送和传播问题的HDTV技术,规定美国的HDTV既能用卫星又能用现有地方广播电视设施播送,并且能够与美国的普通电视机和电视节目兼容,一举将日本和欧盟的HDTV技术排斥在美国市场之外。
四、应对TBT对策
我国现在在一些重要领域技术生产能力还非常低。据资料显示,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大约占全球专利总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10%左右。
我国现在企业采用的技术标准水平低: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企业采用的技术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现行标准,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只有38.5%;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可以说我国是刚刚起步,从最近行业协会出台的标准:汤圆标准和馒头标准,说明我们对标准的理解来说是肤浅的。
虽然据最新报道,我国国际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但仍然没有改变我国基础研究薄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企业参与知识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低的现象。在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委托的“我国青年科研人员从事既相互研究状况的调查”中也得出这样结论:队伍缩减,人心不稳,科研环境不利。像“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据他们估计我国高校科研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我们存在标准水平低覆盖面窄,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能力低,标准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以及产业技术基础薄弱。
所以,根据TBT的设立原则、TBT的特性以及我国技术生产与标准生产的现状,应对TBT的根本问题是解决技术问题,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在企业层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肩负起振兴我国生产技术标准的重任。首先,积极与世界并轨,保证出口产品具备“国际护照”。其次,积极参与生产与检验等标准的生产创造,在国内推行我国特点的技术标准,再争取将其转变为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部分。
在国家层面:成立全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通过技术知识的创造,为我国制定自己的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检验国际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为我们的生产制造和检测提供技术保证和理论支持。
在全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领导下,委托不同高校分别承担不同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参与生产标准的制定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成立全国标准推广委员会,借鉴美国OTL(美国技术授权办公室)经验模式,将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生产制造形成生产标准,并推广该技术标准。
在全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信息传播平台,为企业和研究工作者提供标准和基础理论的信息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践工作,加强技术标准的生产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曹艳梅、周纯洁,技术标准壁垒发展的新趋势――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J].“大众标准化”2007(11).
[2]目前国际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化,中国贸易救济网,2007.01
[3]杨树明,辩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DB/OL],eie06.student.gdcc.省略 ,2007.5.
[4]贸易技术壁垒案例介绍,上海科教兴农网,[DB/OL],2003.7.29.
[5]“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DB/OL], 省略,2001.12.
[6]2005:中国出口遭遇阻击,[DB/OL],省略,2007.5.
一、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1.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又称为土地集约经营,其概念最早来源于对农业利用的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农业土地集约利用为“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由此可以得出,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的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意义
(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适应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客观情况。开发区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而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开发区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占用土地。
(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开发区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开发区经济集约增长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转变开发区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开发区经济发展效益,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
2.魏都民营科技园区的概况
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始建于2003年3月,2005年2月被河南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首家民营科技园区和河南省民营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发展纳入了许昌市城市建设整体规划,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纺织、造纸、机械加工、档发、继电产品、汽车贸易六大特色产业小区。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占据独特的地理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打造园区特色品牌,使园区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概况
3.1 空间集约度分析
魏都民营科技园区按综合城市功能建设,分为产业区、生活区、服务区。园区内已修主干道路9条,面积达到35.3万平方米。从用地结构看,功能分区明确,结构基本合理。调查数据显示,魏都民营科技园区的生产性用地、居住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的比例分别为45.8%,37.6%,16.6%。其中生产性用地占了大部分比例,但居住用地比例也偏高。整个园区用地比例略有不当。
3.2资金集约度分析
2009年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入驻企业130余家,总投资26亿元。园区年工业总产值28亿元,年实现利税2.9亿元。从数据分析得出,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1. 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粗放。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开发区土地资源高耗低效的情况仍然存在。究其原因,第一,魏都民营科技园区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然而实际可利用土地只有4.8平方公里,即土地利用率较低。第二,为了招商引资,管委会征地成本低和土地出让金减免政策使许多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
2.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缺乏土地集约利用观念,仅仅追求低成本。河南省相关文件规定,集聚区标准厂房至少要3层。而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是采用1~2层的钢结构厂房。这一现象在国内许多开发区都存在着。
3.不同性质企业的客观情况决定了土地利用程度。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内,机械加工企业占约28%。这些重工企业由于机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易建造高层厂房。因此在扩大厂区规模时不得不占用更多的土地。
4.相关管理人才的缺乏。在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内,由于土地管理人才的匮乏,无法有效宣传土地集约利用的意义,在土地政策制定方面也缺乏理论指导。
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保护好、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确保土地集约利用。
2. 形成集约用地共识。要做好土地集约利用的宣传工作,切实增强企业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方面合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少对土地不必要的占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3.构建集约型园区模式。第一,合理布局用地结构,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标准厂房建设为基准,多渠道促进企业集聚。第二,发展产业链模式,依据群体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思路,以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4. 构建科学发展新机制。
(1)健全监管机制。开发区应统一规划,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土地市场监测机制,强化土地用地监督。
(2)构建激励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税费调节机制,通过税收制度调节建设用地占用。二是建立费用减免机制。对高效利用存量土地的企业免收相关费用或给予一定补助。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制定投入产出比、单位GDP和固定资产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强化考核评价结果对土地利用的约束。
参考文献:
目前,在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大部分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从全国各大专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归属的院系来看,有些在商学院,有些在经济学院。27所开设有贸易经济专业本科院校中,很多学校是近年来才开设的新专业,对该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清楚。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专业建设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因对专业方向认识不足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2.贸易经济专业理论基础较薄弱
在主流西方经济学中,无论从研究方向,还是专业设置上来看,都没有专门的贸易经济研究和专业。而作为贸易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并没有系统的存在,只是在某些著作中以交换、交易、市场、商业等名词相关联而出现。长期以来,我国贸易经济(流通)问题一直以马克思的流通理论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流通理论垄断着我国流通理论界,被作为惟一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是放在整个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下来分析,揭示了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的关系,没有也不可能放眼世界尤其是无法解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流通问题,这种理论基础的单一性导致了中国流通经济学的先天不足[2]。
3.贸易经济专业市场认知度低
从笔者所在高效贸易经济专业就业来看,用人单位对贸易经济专业认知度相对较低。比起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具有鲜明特征、特色的专业而言,相当一部分企业(包括大部分超市和连锁经营企业)对贸易经济专业不太熟悉,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直接影响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就业,对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形成制约。
4.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急需优化
商贸流通产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兴旺发达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电自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零售业逐渐壮大,新型贸易模式如E贸易大量出现,大流通、大消费、大贸易的格局基本形成,迫切需要通晓贸易理论和实务高素质零售商业流通人才,目前贸易经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其课程开设庞杂,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明显,知识相对陈旧,人才培养与岗位实际需要的能力标准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迫切需要贸易经济专业在课程开设上体现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5.贸易经济实验与实践教学欠缺
贸易经济是一项技术性、实务性很强的工作。熟练的进行实务操作是一项衡量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作为贸易经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多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多接触实际业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贸易经济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院校或是由于资金问题或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环境滞后,而且大多数学校贸易经济专业教师大部分所学都是别的专业,大多没有贸易商务实战经验,在从事商务实践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二、贸易经济学专业建设建议
1.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
依据新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应明确贸易学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其培养目标应准确定位为专业素质硬、执业能力强和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符合零售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应以以打造“贸易经济”专业特色为主线,积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适当细分专业方向,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努力塑造学生的特色素质,不断提高各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打造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本科院校贸易经济人才培养要体现出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水平、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设置专业方向有利于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各校贸易经济专业的特色。在方向的设置上,应着重体现服务于新经济形态,例如,服务贸易、E贸易。
2.确定贸易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模块教学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必须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显特色”的原则。在保障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开设的基础上,应根据市场需要多开特色课。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两方面组成。专业主干课主要介绍贸易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以及为制定贸易政策和商贸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一些市场调研与决策的技术,包括贸易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批发贸易、零售学、商业技术、物流经济学等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贸易方面的一些具体经营与管理技术,与实现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一些学科知识等。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本文认为应处理好贸易经济专业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科的关系,在选修课中,本文建议采用打破常规模块化教学完整课程体系,突出“宽口径”和专业性结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我们在贸易经济专业选修模块设置了三个方向:其一,“零售方向”。该模块包括《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零售技术》、《连锁运营与管理》等课程,突出用新经济的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原有的贸易经济专业,围绕零售业态与商圈、连锁与特许经营、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及现代技术应用、超市与配送中心建设等方面,以信息、物流和现代商务技术为手段,造就满足新经济要求的高素质贸易经济人才。其二,是“工业品批发与贸易”方向。该模块包括《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汽车贸易概论》、《批发市场学》、《机电产品与工程材料》、《生产资料流通》等课程,发挥贸易与管理融合的优势。其三,是设置“商务管理”综合性方向。该模块包括《会展经济学》、《房地产经营概论》、《拍卖与典当》、《期货市场学》、《服务经济学》等课程。三个模块采用以各个方向为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志向选择,根据学生选定的方向,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设计职业生涯方向,拓宽学科的发展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
3.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应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贸易经济学科应加强与政府和商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以服务与企业经营管理及地方社会经济为己任,借此提高贸易经济专业的影响力。校企合作是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要形成常态化,实现深度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要找到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机制与模式,要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加大学院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主动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笔者所在高效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过程当中就加强了与永辉超市、沃尔玛超市等的全面合作,同相关企业一起探讨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教师和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强化教学实践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为创新性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性,贸易经济专业是属于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应用学科,一定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贸易经济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贸易经济本科教育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在课时安排、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凸显实践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地方性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应该主动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确保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和开出质量。比如,加强贸易经济专业本身的综合商务模拟和物流技术等试验课程,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验课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论文方面,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实践类题目的比重,切实保障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和效果。
5.加强学生课外素质拓展,着力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我们通过开展大量商业文化活动、大学生挑战杯、模拟商业街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经过这种训练的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都有较大的提高。
1.引论
1.1平台的背景
“汽车共享”这项理念最早出现在1948年,随之蔓延到世界各地,各地均掀起阵阵热潮。中国最早是没有汽车共享的,但随着世界环境的改变与各项发展性行业的引进,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掀起私家车共享与汽车租赁的新风尚。
1.2平台的研究意义
近些年来,环保问题在世界各大会议上屡屡被提及,世界各国均加入到保护环境的大行动中来。本项目搭建的私家车共享平台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浪费,使私家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交通工具,使我们的出行方便的同时减少道路车辆做到节能减排,清洁空气。
1.3 平台获取数据所采用的方法
当初搭建平台之前所做问卷调查,采取的是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在沈阳九个区,每区定量做问卷调查,见图1
2.腾达私家车共享平台的宏观环境
2.1腾达私家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现状
腾达私家车共享平台是一个正在筹备当中的公司。目标客户定位于各界人士。商务客户为主,例如:会晤用车,接送贵宾等。非商务为辅,例如:个人休闲出游,婚庆用车等。商务用车与非商务用车相辅相成。将来腾达私家车的服务将分为长租、短租、年租等服务。订车模式分为直接订车、电话订车与网上订车等。所吸纳的车型也将尽可能全面。
2.2腾达私家车资源共享平台所处地理环境
私家车资源共享平台的形式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存在,东北三省附近并无此类的营业模式。而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经济、政治、交通方面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沈阳的人口流动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2.3腾达私家车资源共享平台所处经济环境
沈阳是一座中型都市,是东三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著名的重工业地带。 区域经济实力较强。2009年,沈阳经济区生产总值9984.7亿元,占全省66.3%,占东北三省32.7%。中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亿元,占全省59.49%,占东三省33.9%。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地区之一。另沈阳也会举办大型的盛会,例如明星演唱会,旅游节,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亚运会也是在沈阳举办的。在此地建立私家车资源共享平台必将为城市添光加彩。
2.4腾达私家车共享平台所处的汽车业环境
沈阳的大东区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大东区有四大整车制造厂,分别为沈阳金杯通用汽车制造公司、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客MI中华轿车厂和沈阳华晨宝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此区还有三大汽车发动机制造厂和四家汽车改装厂以及二十八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以及二十家汽车贸易、维修服务企业。沈阳地区的本地所产车型也有很多,例如:“金杯”海狮旅行车、“阁瑞斯”商务车、“中华”牌轿车、雪佛兰“开拓者越野车、宝马3系列和宝马5系列轿车。将来本公司成立之后,沈阳的丰富的汽车资源必将成为本平台顺利运行的保障,本平台也会尽力与此种公司保持长时间合作关系。
3.评估平台将来遇到的营销问题
3.1 平台面临替代品的威胁
近些年私家车资源共享平台面临着的威胁有以下几种:一是沈阳轨道交通带来的威胁,现为今,沈阳已经有两条地铁线,基本是贯通各大要塞部位,公交更是数不胜数,越来越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会分流一部分的人流。 人们也喜欢与朋友们一起挤地铁和公交。二是私家车价格一降再降。随着私家车逐渐进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三是金融危机的波及。自2008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机的惶恐就席卷了国家,在这种条件下,有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群体会尽量避免租车,而去选择替代交通,这种情况就使得租客与私家车拥有者这两个紧紧相扣的一环缺失掉了一环,情况不容我们不考虑。
3.2 平台面临没有细分市场的问题
在大多数的外国汽车租赁和一些国内汽车租赁行业里,其公司背后一般都有汽车生产公司作为支持与合作对象,一般的汽车生产公司生产出新车型后都交给自己合作的租赁方作为租赁之用,与此同时,让大众熟悉此种车型然后做出评价。但在我们私家车资源共享行业中是使私家车拥有者与租客进行私家车之间的相互使用。按商务型与非商务性来划分的话,有时会晤用车会需要比较昂贵一些的车,例如宝马、奔驰之类。员工出游、出差之类用中低档私家车就行,如:桑塔纳、怕萨克。而非商务用车一般需要价位适中的一些私家车。若按照租期长短或是路途长短来划分的话,长途和长期的希望是一些车内较宽敞,最好带自动挡的车辆,相对于这些租客,短途者一般需要小排量的私家车。如果作为重要赛事或是接待贵宾的统一车辆的话又需要颜色相同、车型相同的车辆。对于结婚等的车队来说也有可能需要尽量平台配有司机,所租车辆颜色基本相同的。
4.建立“一体化、人性化”营销策略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服务类行业,腾达私家车资源共享平台必将形成一个完备的营销模式。“一体化、人性化”
4.1建立“一体化”服务。
本平台将招聘足量的服务人员,24小时服务。而且分为电话服务类与网络平台服务者,使电话咨询与网络查阅双管齐下。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我们也会招聘大学生进行培训,将兼职人群加入到旺季的服务中,让一体化的服务不间断、无空缺。网络平台宣传方面也会加大力度,使群众尽快熟识本平台,本公司也将招聘几位专门培训服务人员的专业人士。在这个思维决定一切的时代,必须拿出一流的服务态度,本公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平台也将使服务人员是同一期的人员,对客户提出的问题,无论是一个人前后回答还是两个人回答同一个问题,都要答案一致。避免使服务人员工作时出现回答的问题的答案参差不齐的惨烈状况。同时本平台网站方面也将设有投诉区和交流区,重视与客户进行的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在投诉和建议渠道方面我们将派专人负责。同时,对于客户提出的对本公司有利的建议本公司会采纳,并给予提出建议的客户一定的奖励。
4.2建立“人性化”服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相应的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如果在订单中私家车主或是租客有自己独特的需求,本平台会记录其具体要求,在不损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而大多数情况下,客户并不会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服务人员耐心的询问以及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客户自己说出想法之前,用征询口吻,询问本服务是否满意,是否还有其他要求,这样本平台必会收获一众好评。平台也将对服务效果突出的服务人员进行嘉奖。
4.3积极寻找汽车生产厂进行合作。
秉持着“无利益,不合作”的原则,本平台必将积极寻找合作对象。位于本地的的沈阳金杯通用汽车制造公司、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客MI中华轿车厂和沈阳华晨宝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都将是我们平台努力洽谈的对象。我们将为其公司免费宣传,也将在各大宣传活动中将其公司的车辆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将其车辆充斥在平台中。
4.4 调整车型结构
平台将根据平台的订单情况,从合作的汽车制造厂增加车型。基于客户需求,平台也有可能自购少量高档豪车和小排量轿车,参与平台的相关订单预定。我们也会尽量接受任何车型的提供服务。使车型呈现出丰富富余的美丽景观。
5.展望
本平台希望此论文能将会出现的一部分问题进行解决。当然也会有其他的相关问题,因为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将会继续研究,深入讨论,再进行专业的评估与分析。此项研究将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Hermann Simon .Hidden Champions. [M] Ha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
[2]谭德荣 董恩国 汽车服务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经过调查研究,湖南民办高职教育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近年来新申报成功一所高职院校(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有三所民办高职院校(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于2014年成功升本。从某种意义上,人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以职业技能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湖南民办高职职业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仍在存在着很多问题,以下对湖南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课堂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阶段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教师差异是致使课程教学效果存在差异的主因。由于任课教师素质、年龄、职称、业务水平存在差异,致使同一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别明显。经调查研究湖南的民办高职院校聘用了较多刚从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甚至个别学生暂末取得相应的本科毕业证,美其名曰锻练人才,工资还打个八折,但学校又很少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其二,经过访谈湖南的10余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教研室主任,大部分老师对教研活动、教研功能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教研活动尚存在问题。虽然有些相关简单的资料记载,但明显一看有很多雷同之处,许多教研室主任讲可以自己编一些,或者拿着以往的抄些一下,只要学校查有就可以了,平时大家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活动,又没有经费资助,从而使教研活动被动化、形式化,教研内容零散化、表面化。
其三,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湖南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存在教学安排不合理,没能突出高职的技能性,基础实训环节时间不足;实验台套数欠缺。很多实验设备可以进行更新但又末更新,很多设备只能当摆设,上面蒙上一层很厚的灰,教师课后辅导很少花时间用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上,很少给学生作业以适当的评语。
调研组的全体成员认为制订以高职技能为特色教学标准文件、高职特色化授课、企业文化进课堂、晚自习辅导和作业批改、职业化考核体系等为核心的完整课堂教学环节的制度规范,约束教师行为。另外及时更新完善课堂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规范性指导文件,简化管理流程,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率。其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和教学质量专项基金。课堂教学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微观管理单元,只有形成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标准统一、考核机制完善、师生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形成微观质量管理的集聚效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湖南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指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被提到新的高度。湖南的民办高职教育本为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从调研湖南的10余所民办高职院校来看,大部分民办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发展后劲不足,在原有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适应,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高职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其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须引导在校的民办高职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高职教育虽然是一种“就业教育”,但高职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一种短期就业,而是终身就业。高职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服务,而不是为学生的短期就业服务。
其二,必须引导民办高职教师转变观念。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学实践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锻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信心,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三,必须引导社会及企业转变观念。企业是接受高职学生就业的主体。只有企业不急功近利,不是看重学生的短期适应能力,而是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能力,才能倒逼整体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鼓励校企长期合作,利用实践需要来引导;改革考核办法,利用管理机制来引导等等。
三、开设具有特色且适应市场的专业和课程,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
经调查研究发现,统计湖南民办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的专业人数,发现一些热门专业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冷门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少,甚至个别专业只有近十人。在这种趋势下,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砍掉一些专业,重新申报或者重点支持一些热门专业的建设,从而形成自己的行色,如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直接定位于以立足湖南,面向中西部,紧密围绕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生产管理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国际商务(汽车贸易方向)、工商企业管理(汽车企业管理方向)、金融管理与实务(汽车金融方向)等专业,将整个学院全力打造“西部标杆、国内一流”的汽车职业教育基地,为振兴民族汽车产业做贡献。这方面值得很多湖南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探索,学校专业不在于多,而在于有特色。
学校根据市场及自身特色,确定好相应重点专业,就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修订。经过调研发现,湖南的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有所突破,但执行力度不够,发现开设的公共课程达十多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专业课程在第一学年只开设了二到四门,第二学年也只开设了五到六门,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或开设几个星期的综合实训应对省教育厅的技能抽查。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非常重要,在课程体系中可以从“基本素质”、“职业能力”、“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等几大课程模块中得以体现。
四、建立合适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机制
基于拥有天下道源、曹魏故里、中华药都等众多亮丽城市名片的亳州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本刊记者走进亳州市部分校园,听校长们讲述管理经验、所遇困惑、发展愿景,并记录成文,以期在安徽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刚:
提升办学能力,彰显专业特色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是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与安徽亳州技师学院、亳州市卫生学校实行一校三牌。
一、服务地方经济,凸显专业特色
亳州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拥有GMP认证中药加工企业137家,中药饮片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中药工业正在向中药保健品、中药兽药等方向延伸。规划建设药、酒、文化三大板块,构建现代中药、养生文化旅游、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三大体系。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线,重点建设中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以及护理、康复技术延伸专业,每年为地方药业经济发展提供1500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校)合作,提升办学质量
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以此为切入点,以中药、中药制药两个专业为试点,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与安徽联华医药公司共建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建起了“厂中校”,开展深度合作。还与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建亳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学校打通中高职贯通的立交桥,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为中高职衔接和学生学历提升打开了通道。学校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建立的“中药材鉴定师”培养基地即将挂牌成立。
三、以赛促教(学),提高技能水平
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依托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广泛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并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仅2015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创新成果交流大赛、全国中医护理技能大赛和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三项国家赛事中就获得2金4银12铜的好成绩,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创新成果交流大赛中,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自观看了学校参演的一等奖项目《华佗五禽戏》,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学生技能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加强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
学校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等形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模式,加大招生宣传工作。2015年度招生2800人,在招生和办学规模位居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前列。
同时,通过工学结合等形式,技师学院面向企业招收中、高级技工,采取送课去企业等形式,开展各类岗位提升培训。
五、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能力
学校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完成了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步伐,实现专业、基地、实体一体化建设,占地300亩的校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建设完成后,将极大推动中药类专业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开拓学生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水平。
六、加强质量提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学校完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学校确定了以质量提升工程为中心,以办“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中等职业学校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规划。占地8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投资8767万元的学校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随着二期工程的食堂、宿舍楼、实训楼和研发培训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蒙城县职教中心校长杨景泰:
强强联合 科学创新 示范引领
2011年8月,蒙城县以“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筹建皖北职教园区”为契机,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要求,全面整合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和亳州汽车工业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职高,重组蒙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构建“强强组合、优势互补,全县联动、全面提速”的职教中心发展新格局。
学校凭借师资力量、学历教育、专业特色等优势,领导班子统一调配,专业错位发展,学生统一招生,实习实训统筹布局,南北两个校区共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13个,解决了两校区专业设置重叠、资源建设重复、招生宣传矛盾等问题。
学校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学生为先,发展为重,学做合一,实用至上”的办学方针,着力整合职教资源、优化专业设置、拓展合作渠道、扩大办学规模、提升职教内涵,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并重、教工贸结合的发展之路。
学校始终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作为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均衡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创立“校园德育工作学生观察员”聘任制度,学生处编写的德育校本教材《学生生活学习导航》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联(楹联)、一戏(五禽戏)、一文化(庄子文化)”活动,增强师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德育先进集体”“亳州市师德先进集体”等称号。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蒙职学生肯吃苦、守纪律、会操作、素质高,德育已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品牌。
学校抢抓安徽省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崭新形势,有效整合校内外职业教育资源。先后建立农民创业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农技人员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民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每年完成8000余人的培训任务,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围绕全县快速崛起的汽车制造业及汽车服务业,学校成立了亳州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实施校企对接、校企联动、校企合作,与上海南湖职校、江阴澄西船厂技校、江苏半导体协会实现跨区域联合办学,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中德诺浩紧缺技能汽车人才培养项目”,与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10多个城市的2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现校企对接、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8%以上。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师型”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组织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坚持升学与技能并重,抓住安徽省对口升学本科指标逐年递增的机遇,全力打造对口升学品牌,连续多年对口升学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职教的生命力在于激发生产力。近年来,学校为蒙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上千名技术人才,成为主导产业、主打专业与当地就业相得益彰的典范。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并开始立项建设,2015年,学校在安徽省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获得初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亳州工业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孙结红:
让每个学生都抬头走路
一、多渠道办学,打通学子成才“立交桥”
中高职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生提升自我素养,让中职生既可实现升学又可实现就业创业。这也是职业教育优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在学历教育上,开办有三年制中专和“3+2”五年制大专,同时开展在校生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才的选择。学校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五年高职合作办学。同时,学校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开展成人函授学历教育。
拓展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就业、招生招工一体化。近年来,学校相继与奇瑞集团、合肥海尔、合肥美的、武汉弗莱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慧众聚成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国铁教育集团、亳州英旗奇瑞4S店、亳州安腾长城4S店、安徽威铭汽车销售集团等多家品牌4S店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专家请到学校,切实推进工学交替、教师双向互动,为学生的培养和教师能力的提升拓展渠道。
学校每年的毕业生都被企业录用一空,受到企业的好评和重用。目前,学校的会计、汽修等拳头专业在社会上反响较好,其初次就业率达到了100%,企业满意率达90%以上。
二、多形式提升,实现教师队伍“三转型”
强校必先强师。学校一半以上都是45岁以上的老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师力量相对薄弱。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把2016年确定为教师队伍提升年,出台了《亳州工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将在5年内实现教师队伍“三转型”目标,即在教育思想上由“应试型”转向“育人型”,在知识和能力上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在工作方式上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下一步学校教师将朝着“2+1”的模式培养,要求每人都能熟练掌握两门课程、精通一门课程,通过集中培训和培养,逐步摆脱学校在师资方面存在的“硬伤”。学校将结合“书香校园建设”,组织教师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其创新意识;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学历学习,实现在职教师学历本科化、研究生化;长期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和教育信息化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训,打造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双角色”教师队伍。
三、多方式活动,开辟德育工作“第二课堂”
德育为五育之首。中职生大多数是学困生,长期得不到老师和父母的认可,学生多自卑、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差。因此,加强对中职生教育我认为首先是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成长中找到自信。学校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以学生处、校团委、校学生会为平台,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以促进德育教育。成立国旗班、校园礼仪队、校园合唱队、校园足球队、校园广播站等,所有的成员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海选”产生。因此,入团的成员都以超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全身心投入训练,争取把最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
除常规活动外,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还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真人秀活动和户外学雷锋实践活动。开展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服装设计和模特走秀大赛、国学经典创新表演大赛等均受到好评。
利辛县教育局局长、亳州新能源学校校长王玉实:
深度整合促发展
近年来,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抢抓利辛县县委、县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对内深度整合职教资源,对外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支持,主动谋划职教发展
2012年,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依据利辛县“单元化规划、组团式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的基本思路,在县城滨河新区获取162亩地,投资1.7亿元,启动了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新校区建设。2015年5月新校区建成使用。围绕招生、就业等方面,利辛县教育局制定了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招生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招收全日制新生1605人,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1500人招生计划。
二、科学统筹,深入推进资源整合
为有效整合资源,打破职教机构体制壁垒,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论证,成立了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总体要求,依托原利辛一职高,优化整合利辛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化教育中心、卫生进修学校、农广校、农机校等全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资源,组建了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使职教资源的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土地上,被整合学校总占地252亩,整合后节约土地近百亩;在资源上,建设了统一的教育设施、实训设施、体育设施、生活设施和图书馆,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资金投入节约60%以上;在管理上,按照“统筹安排、集约使用”的原则,实行“五个统一”模式,即统一班子、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师资、统一财务,节约管理成本40%以上。通过整合,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了合力、提升了水平。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就大举进行多元化战略扩张。到了6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的多元化进程加快,并在60年代后期到达顶峰,出现了大规模的多元化企业集团。60、70年代多元化战略被美国的许多大公司所采用,并一度掀起热潮。1970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前100名的最大工业企业中,多元化经营企业数目超过50%。在70年代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下,这些企业表现出相当出色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种情况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多元化战略的信奉乃至迷信。然而,进入80年代形势出现逆转,在欧洲和日本大企业(它们更注重实施专业化战略)的两面夹击下,美国企业在许多领域节节败退,不少通过多元化战略经营形成的大企业开始遇到严重的经营问题,多元化热潮开始消退。
90年代,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欧美企业纷纷通过重组、剥离等方式将原有的多元化业务重新整合,并通过进一步专业化来加强企业竞争力。据统计,美国20世纪70年代一个企业的经营领域平均涉及4.35个行业,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每个企业平均涉及1.12个行业。加强有优势的主业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跨国公司中,跨行业经营的逐渐减少,专注单一产业的企业增多。国外企业的这种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而聚集核心业务的“归核化”(Refocusing)现象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多元化战略的深刻反思。
20世纪80年代,多元化经营战略波及发展中国家。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涉足多元化经营,其中有不乏成功范例,例如海尔、长虹、联想等。这些企业成功的示范作用随即引发了企业界对多元化战略的痴迷,民营企业竞相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有些企业还取得了较好的经营绩效。现在看来,当时某些民营企业因选择多元化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带有较大的偶然性。首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时代,多数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比较低,所以新行业的进入和退出成本较低。其次,我国经济基本上是内向型的、封闭的,国外商品的有限进入并没有形成威胁性的竞争压力,这种宽松的商业环境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期。再次,民营企业在最初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凭借与国有企业相比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在一些市场缝隙中获得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广东省,其民营企业的兴起和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多元化战略的选择上也先于其他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50家工业企业集团平均总资产约32亿元,但平均拥有一级子公司数目达到约27家,所跨行业的范围约14个行业,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从事金融、房地产、贸易等行业。然而,多年的经营实践证明,选择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败多胜少。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知名企业如太阳神、粤金曼、巨人、爱多、三九、万家乐等由于对多元化经营战略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实践中陷入了多元化经营的误区,最终因战略选择的失误而黯然退市。
笔者拟选择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作为分析样本,从多维视角重新审视多元化战略,深入剖析它们因选择多元化战略而最终失败的成因,希冀提炼出一些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二、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推行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忽视自身实力,盲目推行多元化
任何一个企业即使是巨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发展必定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于新发展的业务领域,从而使每一个意欲发展的领域都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有时甚至无法维持在某一领域中的最低投资规模要求,结果与在该领域中专业化经营的对手竞争中失去优势。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将其用于急需发展和巩固的主业上,即使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扩张,以此增加利润来源,也应遵循谨慎和适度的原则。因为经营范围的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分散必然导致每种经营业务投入的减少,并会由此使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和利润流量变小。有时,当企业过度多元化时,还会因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难以脱身,最终欲速则不达。
1995年7月20日,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爱多VCD,好功夫”、“我们一直在努力”等极具煽动性的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轮换播出,以及众多影星、名人的鼎力助阵,使得爱多品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1997年公司销售总额曾达16亿元,其品牌在城市中的认知率高达90%,1998年公司以2.1亿元的天价竟得央视广告标王桂冠,此举更是续写了人们心中的“爱多”神话。然而仅仅在一年后的1999年公司因债务问题,被迫停产。在债权人追索债务的诉讼中,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胡志标因涉嫌金融诈骗而身陷牢狱之灾。
曾经在中国开创了VCD先河的爱多公司从令世人瞠舌的明星企业到众人叹息的失败案例,仅仅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检讨爱多失败的原因,可能归结到许多方面,例如: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产权纠纷、融资机制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等,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战略决策的失误,尤其贸然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导致公司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过与新科、步步高、万利达等竞争对手多年的价格厮杀,VCD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爱多主业的盈利连连下滑。被公司寄以厚望的涨价策略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因同行的抵制而丧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爱多不是注重进一步夯实主业的竞争优势,没有从完善产品的功能、潜心研发、维系良好的外部关系等方面入手,而是选择了多元化经营战略,短时间内连续创办了六个子公司,涉足电讯、音像、电视机、功放音箱、电话机等产业。显然,爱多所进入的新产品均处于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竞争日趋惨烈的电子产品行业,行业风险巨大。爱多的多元化战略在行业的选择、多元化的力度和进入的时机上明显失当,结果导致公司资源分散、经营战线过长、产品缺乏竞争力。唯一的初获成功的无绳电话在发展初期就被母公司接二连三地抽走资金,使爱多电讯公司过早夭折,其他几个子公司也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结果,一个颇具传奇色彩企业的辉煌表演过早地落下了帷幕。
可见,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提必须要有充足的剩余资源可以利用,与西方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相比中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等都是稀缺资源,很难再有剩余资源去搞多元化经营,如果强行介入多元化,势必出现规模不经济。
(二)忽视多元化的关联性,陷入非关联型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包括关联型多元化和非关联型多元化。前者是指企业以运用某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主要是技术或市场)为中心发展与之相关的多种经营。后者又称为混合型多元化,是指企业并不以某项生产或某种经营资源为中心,而是在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行业和领域中开展多种经营业务。
较之于关联型多元化,发展非关联型多元化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较多。企业由于涉足多个领域而导致业务越来越分散,业务之间在技术、管理、市场拓展、融资等方面缺乏共享性,不同产业和产品所需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巨大差异性可能非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骤然增加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并最终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太阳神集团在1989年到1993年取得了超常规发展,公司销售额曾达到13亿元。这时集团决策层将“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的战略口号改为“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齐头并进”。1992-1994年3年间,集团一连串上了23个新项目,大举进入了房地产、饮食业、化妆品、广告、市场调研、电脑销售、汽车贸易、汽车维修、加油站、文化体育等行业,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等地相继成立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在短短2年内,太阳神在新项目上的投资高达3.4亿元,先后兴办了20多个企业。然而,由于宏观经济形势逆转和行业竞争状况恶化,特别是公司选择的非关联性多元化模式引发了灾难性后果。由于长期忽视向保健品行业的深度发展,错过了依托主业进一步拓展竞争优势的良机。截至1997年底,太阳神的销售额降到2亿多,市场占有率不足10%,完全失去了业内霸主地位。面对新涉足的行业,太阳神既无经验也无人才,更不能发挥其在保健品行业的资源和核心竞争优势。结果新进入的行业没有一个成功,主导的保健品行业也被迅速发展起来的跟进者蚕食和瓜分。截至1997年底,太阳神集团在多元化发展中至少损失了3.4亿元,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使集团元气大伤。公司主业优势的丧失自然使其多元化战略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司很快便走向衰落。
假设当初太阳神集团能从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出发,以该行业能否充分发挥并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指导思想,在保健品行业进行深度发展,走相关多元化道路,集中力量开发出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功能专一型保健品,发挥其原有的技术和营销方面的优势,相信太阳神不会是今天这样难堪的结局。
因此,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时应注重在与原有领域在市场、技术、营销等方面存在关联性的领域内谋求纵深发展,而不应贸然开展非关联型多元化。企业在相关联的领域中搞多元化,能够利用原来的成功管理经验、营销力量和技术优势等,协调各领域内的经营活动,从而有助于确立自身长期的竞争优势。
(三)过分迷信企业的优势,漠视自身弱点的潜在风险
一个企业要找出自身的强项或优势可能比较容易,但要找出自身差距和弱势就比较痛苦和艰难。经济学家的“水桶理论”是说水桶中存水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那块。同样,制约企业发展是其最薄弱的劣势环节,而不是强势环节,更不能企盼依靠优势的拉动去克服劣势的缺陷。企业在专业化经营时因规模不大,范围不广,薄弱环节容易被发现,容易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但在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时,管理者每天要面临众多经营问题,所以很难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短板所在,然而恰恰是最短的那一片木板制约了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
巨人集团始建于1989年,其创始人兼总裁史玉柱由4000元起家,以开发电脑软件和硬件为主业,第一年销售额达百万元,第二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第三年自有资产逾亿元。1989年巨人集团推出M一6402文字处理软件系统,1993年推出巨人中文手写电脑和巨人软件,这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为巨人集团带来了巨额利润,1995年,巨人集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利税达2.7亿元。
由于资金充裕和多元化战略的强烈诱惑(脑黄金的初步成功更强化了这种诱惑),集团开始了疯狂而盲目的多元化扩张,将业务进一步拓展到保健品、房地产、化妆品、服装等全新领域。虽然保健品还取得了局部的市场成功,但对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没有起到多少实质性作用。相反,由于缺乏房地产业行业必要的经营经验,巨人集团在房地产领域几乎是全军覆没,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失误所引发的债务危机最终把企业拖向了失败的深渊。
人的寿命取决于体内有缺陷的器官能维持时间的长短,而不是取决于健康器官能支撑多久。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存在类似的哲理:极少数的弱项限制着绝大多数强项的发挥。尽管太阳神在保健品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对于房地产项目上的巨大亏损已是无济于事,房地产成为限制巨人集团发展的短板,等到管理者意识到薄弱环节时,企业的衰落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
(四)热衷品牌延伸策略,置相关脆弱性于不顾
一些民营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战略转移时另辟蹊径,热衷于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它们把原有品牌不断地用于新产品。诚然,名牌延伸策略也许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收益,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上原品牌的声誉便车,较快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然而,品牌延伸战略并非完美无缺,它是一把“双刃剑”。正如美国营销专家艾・里斯所言,品牌名称是橡皮筋,你愈伸展一个品牌,它就变得越疲弱,并终将在某一时点上断裂。同时,依挂在同一个品牌下的几种产品只要有一种在市场中经营失败或存在负面报道,就可能殃及其他产品的信誉,以致损害核心品牌和延伸品牌,这就是所谓的“株连效应”。因此,许多专家把品牌延伸视为陷阱。
万家乐集团公司创建于1998年,当时引进日本先进技术,专注燃气具的生产。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万家乐,乐万家”广告语的明星效应,产品风靡中国,并成为中国热水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6年万家乐以10.3亿元的品牌价值被列入同行业“最有价值品牌”,2002年又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两项殊荣,成为燃气热水器企业中唯一的双冠王。
然而,在公司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外部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集团内部管理混乱、产品的技术定位过于保守等诸多因素,万家乐集团逐渐走向衰落。1998年,不堪重负的“万家乐”突然宣布,以3.2亿元的价格将其29.8%的法人股转让给他人,自己退居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遗憾的是,“万家乐”的新东家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是在错误的决策道路上越走越远。首先,为了分散产品过于单一所引致的经营风险,公司开始走多元化道路,斥巨资投产空调压缩机和大型程控电话交换机。可惜,这两个项目均有始无终,浪费了大量资源。其次,为了全面拓展经营业务,公司盲目使用品牌战略,先后创造出了一大堆品牌,一度拥有23家子公司和关联企业,生产从缝纫机到化妆品的多种产品。然而,这种“发散式”的品牌经营模式非但没有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反而因过度分散企业资源和忽视对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最终导致公司在竞争中节节败退。2002年初,公司被戴上“ST”帽子。最后,为了挽回败局,特别是为了规避退市的危险,公司管理层经过决定通过品牌出租的方式来换得短期内盈利状况的改善。先后与多家生产空调、热水器、消毒柜等家电企业签订了品牌授权合同,企图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低成本扩张。但是,由于对品牌出租的回报承诺缺少客观的市场评估和有效的品牌风险管理能力,又无法对授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实时监控,最终因授权企业一生产万家乐空调的飞翔达有限公司的债务危机而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波及到所有的授权企业,引发了供应商和消费者对万家乐品牌信任危机,严重侵蚀了品牌价值,公司的经营绩效一落千丈。
从某个角度上看,品牌延伸也是一种另类的多元化战略。倘若使用得当,可能使企业的系列产品获得品牌上共享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不仅不利于新产品的经营,反而模糊了消费者对企业核心产品的认知度,极有可能引起公众对品牌的怀疑和反感,甚至从根本上动摇了顾客对企业品牌的信任。试想“万家乐”当初如果不选择这种品牌延伸的多元化战略,而是在自身具有竞争力的热水器行业做深、做透、做强,重点向电热水器的生产、销售、研发转型,公司怎么也不会落得败走麦城。
(五)轻视核心能力的培植,削弱了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指那些从战略上将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能带来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显著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中的某些环节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效活力和持久的生存发展。具体到企业的物质载体一产品上,核心能力表现在产品质量、产品规模、产品科技含量、产品科技水平、产品衍生能力、市场占有率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
企业的经营风险必须依靠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有效化解。当多元化企业的某些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时候,实际上它已经构成了对企业资源的侵蚀,同时,高昂的转换成本使得企业不可能轻易地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较为频繁的产业转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替代品层出不穷,竞争者接踵而来,考虑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不是产业间的转换,而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升级。
广东金曼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正式组建。公司早期选择的一条专业化道路,其主要产品为鲜活成鳗、烤鳗制品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1993年、1994年、1995年烤鳗生产量和出口量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曾经有过“世界鳗王”的美称。因为经营业绩突出,1996年1月23日公司股票正式上市,取得了股市融资的资格。公司由于能够通过内部集资和证券市场轻而易举地筹集到巨额资金,管理层开始孳生浮躁心理,试图介入众多经营领域,公司也开始走上多元化道路。当时,公司的口号是要建设成“食品、电子、茶叶、饮料”四大支柱产业,兼营“化工、机械、建材、房产、旅游”等17个行业的世界跨国公司。
在主业烤鳗上,公司不是在与鳗鱼相关的水产养殖、市场拓展、功能完善、产品研发等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上下功夫,而只是简单地“复制”联营厂。公司过分注重地域空间的拓展,而忽视了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导致企业间、产品间、业务间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在新业务的拓展上,由于求胜心切,公司投资分散,贸然进入众多陌生行业。1996年,公司投资2亿元进入微电子产业,结果开工不到一年,微电子厂就停产关闭,巨额投资付诸东流。公司并没有从这次投资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又先后投资4亿多元进入包装、啤酒、房地产等新行业。结果不仅在新投资的项目上血本无归,而且由于投资分散和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不够,使得公司在主业上的优势丧失殆尽,只落得债务缠身。到2000年末,公司3年累计亏损额为13.7亿元,2001年6月15日,PT粤金曼公告宣布退市,成为我国退市机制实施后第二家退市的上市公司。
显然,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所在,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是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核心竞争能力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获取稳定的超额利润。核心竞争能力是引导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它也决定了企业多元化的外延。企业进行的多元化经营,应是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运用、延伸和发挥。只有在客观评价产业吸引力与进入成本及其自身实力和潜力并充分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才可以进入新产业领域,通过主业带动辅业的共同发展。否则就可能造成辅业拖累主业,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六)偏重资产的虚增,轻视管理能力的整合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业务拓展时,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公司投资于某些全新领域;二是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并借助其原有的技术、市场、研发平台进入新的行业。在第一种模式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偏差,即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同样适用于新的业务,事实远非如此。任何一个行业均有各自的游戏规则,不同产品在研发、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营销方式上存在不同,这些市场在开拓、渗透和保持方面也存在区别。同时,企业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应新行业的需求,而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往往在短期内难以确立和完善。随着企业多元化的推行,企业的摊子越铺越大,机构、人员越来越多,企业内原有的分工、协作、职责、利益平衡机制可能会被打破,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这无疑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企业通过兼并其他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会面临一种新的风险,即不同企业文化能否成功融合。作为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凝聚而成的,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企业间的实体合并只需要通过产权运作便可以实现,但企业间的文化冲突也便由此而产生,并将持续很长时间。如果不加重视或处理不当,企业文化冲突对企业经营将带来致命的负面影响。
1992年“三九”集团正式组建,并将35家企业纳入集团管理,“三九”集团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多元化并购狂飚,通过数以百计的并购,扩张至总资产
120亿元、净资产60亿元的企业巨人。到2001年,集团已拥有56家二级企业,100多家三级企业。先后介入了汽车、农业、房地产、酒店、IT等数十个领域,除少数企业盈利外,大多陷入亏损或难以为继的状态。自2003年,“三九”集团便因债务危机而陷入一连串诉讼,直至被重组,其整体银行债务高达约103亿元。
在企业管理上,“三九”集团采用了“个人负责制”,集团下属的二三级企业总经理高度集权。以上缴利润多少作为晋升干部的唯一标准,这种“唯利是图”式的激励机制在创业初期确实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也随即陷入失控状况,甚至发展到“三九”老总赵新先本人也搞不清“三九”集团有多少子公司,有多少总资产。公司更是对不同企业间的文化差异视而不见,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尽管在2000年之后,“三九”高层渐渐意识到多元化战略潜在的管理风险,并开始向主业回归,投资90余亿元重点发展连锁药店、医院集团、药厂和健康医疗中心等“五大项目”,然而为时已晚,由于新投资全部来自银行贷款,最终因银行集体逼债导致“三九”彻底崩盘。
盘点“三九”集团失败的原因,我们可能找出各种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公司旧管理体制的滞后性所造成的管理瓶颈。公司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没有随公司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多元化作动态的跟进和调整,结果是旧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企业间协同效应的释放,大大降低了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同时,公司高层中盛行“大公司”情节,普遍存在“为把公司做大而做大”的浮躁心理,似乎公司规模越大越好,忽视了对所并购公司的有机整合,轻视了企业间文化的差异性,更没有意识到企业间文化冲突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简短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