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00:1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MOTIC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立
我院把组织胚胎学部分合并在解剖学课程中,在早期组织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利用挂图、幻灯片等教具进行讲解或示范,之后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标本。此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内容与学生镜下观察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学生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是否看懂,是否观察到典型结构,教师无法确认,心中没数。另外,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提出问题的学生多指导,没有提问题的同学就不清楚是否已经掌握,现实是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基于上述原因,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信息化建设,我院引进了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室系统。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室系统包括图像系统、语音问答系统、数码显微镜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这4部分,教师、学生两种端口。整个教室系统拥有清晰的画面和丰富的交互手段,可实现教师与学生间图像、语音的实时网络互动。教师端和每个学生端均使用高清晰度的数码显微镜,通过USB2.0口与各自的电脑相联,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强大的图像处理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专有的局域网实现互联,使用全新的分布式数码互动软件系统进行设备组织与课堂教学,实现了全面的图像数据共享和灵活的语音交流,实现了真正数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显微镜图像实时传输到教师端的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一屏最多可同时显示25个实时画面,也可选择任意一台学生的屏幕内容放大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教师端可以控制学生端每台电脑及显微镜,可以将最先找到典型结构的学生显微镜画面显示在投影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学生也可通过提问系统主动请求教师帮助,也可通过系统的双向语音通话功能与教师交流讨论,使得师生间的交流直观、有效。同时,学生端设有拍照按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观察标本中的典型结构并拍照下来作为作业,学生可将需要留存的显微镜切片图像拍摄下来。教师计算机可为每位学生分配独立的存储空间,学生发出请求,经教师许可后,会自动将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
3解剖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学院还为解剖教研室购买了3DBody仿真教学软件。3DBody是一款教学软件,其解剖模型是基于断层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而来,整体画面效果,图像精美,无尸体的不舒服感。运用软件时,我们可以从任意角度查看解剖结构,并且每个结构有文字注释,根据需要可以同时选择单个或多个结构,任意组合或拆分,有3D立体感,动画感,比一般的平面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直观易懂。同时,软件可以重复观看,而没有标本浸泡的福尔马林或酒精的味道,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还会根据需要在课前把需要观看的结构,在软件上从三维上依次显示该结构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并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同时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快速解剖、人体构造(Anatronicapro)等手机版解剖软件,这些软件也要小游戏。安装快速解剖后进入游戏,根据软件的要求快速识别出指定的人体组织,软件还会有一个放大镜可以选择,让你获得更高的精度和更高的分数。Anatronicapro软件是一个3D人体解剖结构,这款软件能够自由放大、缩小和平移人体模型,软件中一共自带了超过3500个身体的部位,每一个部位都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二、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正是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为学生以后的医学临床知识学习带来隐患。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人体全身骨性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内注射及血管神经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还有消化系统讲解阑尾在人体的体表投影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等。这是重点,以后临床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实验教学上重点讲解和示教,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活标本,找到准确位置,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成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补充教学手段。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如活体、标本、模型、动画、录像等)融为一体,巧妙的结合使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具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心脏的各腔室时,心瓣膜的形态在实验标本上难以观察到。多媒体软件中模拟瓣膜的形态,应用动画展示瓣膜的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从而防止血液逆流。还有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图。而多媒体软件可将感应器官、神经元及传导通路由浅入深一一串联起来,把平面结构还原成三维立体结构,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理解与记忆。然而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讲解。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解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只有10%。而且评分也一般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实验标本辨认来做为实验打分的依据,这样所得实验分数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解剖实验兴趣不高。为突出解剖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验标本辨认、考核方法多样化、计算平时成绩等形成多方面立体评价。增加了与临床专业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知识的考试比例,加大实验标本识别成绩的比例,对实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由每次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模型标本描述的条理性组成。例如: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先将实验考核内容编号,学生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实验操作项目。首先简要书写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标本、实验方法、实验讨论和分析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标本识别。最后根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标本识别准确性综合打出成绩。这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需改进,如教材的建设,实验指导的编写,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还需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医学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师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三年制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6-157.
[2]陶俊良,张东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现状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15(3)374-375.
1.2延展性原则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最基础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以此,解剖学教学中必须考虑解剖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这些联系点找出来,使学生明白学这些结构的意义所在。如讲解心脏内部结构时,只需要讲解心腔的位置、心腔间的瓣膜就可以了,为的就是在生理学上讲解心脏的泵功能时用到;再比如讲胸膜时必须详细讲解胸膜腔的形成和意义,为生理学呼吸系统奠定基础,而不是重点讲壁胸膜的部分。做到学为了用的目标,学生一来不用学习那么多知识,二来又提高了兴趣。
2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方法
2.1基层医生座谈、教师深入临床一线虽然我们的解剖老师大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竟脱离临床太久,很多操作以及诊疗不是很熟悉。为了更好的把握临床一线需求,我们一边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教研室来座谈,了解他们工作中各个解剖部位常用哪些结构,然后总结整理;此外我们派老师在无课时深入临床,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解剖学知识。这两种方法非常有效。
2.2后续课程教师问卷调查为了真正体现课程内容的延展性,我们邀请了后续基础课老师以及临床课老师进行座谈,如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经过座谈我们将他们对解剖学的要求,分别按照章节渗透进教学教材中,做到课程的延展性。
1.2实验前培训由实验指导老师对实验者进行前期培训,包括思想教育、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1)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始终怀着一颗对捐献遗体者感恩的心,并以此来激励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实现捐献者对医学发展的期待。(2)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着重于以下两点:①按照外科手术的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手术器材的使用,将解剖室比作手术室,遗体比作患者,实验者发扬团结互助的团队作用,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践操作。确保使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及避免对他人的误伤。②要求实验人员在解剖遗体与制作标本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遗体,最大程度上减少失误与浪费。
2实验的方式及内容
2.1将遗体利用最大化在局部解剖学开课之前或开课期间,由实验小组中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遗体上进行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标记,并用颜色的标记笔区分不同的经络,依据解剖学骨学和肌学标志找到相关腧穴,用有色长柄图钉标示,使同学有的放矢,加深对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及腧穴解剖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将解剖后的组织、器官进行复位,根据专业侧重相关系统,由宏观到微观、由基础到临床广泛探讨。例如药学专业可以通过消化及循环系统了解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吸收、消化、及作用途径等。
2.2打破原有解剖学教学模式指导老师不再就系统解剖讲系统,而是以系统为主线,参照遗体标本及模型对实验者进行重要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复习与回顾,并且旁涉组织学、生理学及病理学。这一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联系性,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医学知识进行充分地联系与融合,使学生在短期内能够对解剖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为后期各专业课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PBL教学法的具体应用PBL教学方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学[4]。虽然学生都上过基础课,但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指导老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宏观和微观形态学上的引导。每次尸体解剖课后,均组织学生讨论死亡原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结合所学的病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解剖遗体后见一例肝的局部萎缩,右侧纵膈膜与后壁膜移行处有大量淤血。对此老师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在下次实验时进行讨论[5]。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是循环和血液系统的病理改变,有的同学认为是消化系统肝病引起的结果。最后在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尸体情况并请教老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出血是循环系统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相,实质应是肝硬化晚期造成门脉高压症,在侧支循环时导致食管静脉丛怒张和破裂出血”。这样将PBL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老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和学生对解剖课学习没兴趣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解剖中能主动与病理学、临床医学等知识进行联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4制作教学和陈列标本我校每年都有部分局解后废弃的尸材,以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火化等进行处理。自从设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向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后,原本需要废弃处理的尸材被师生们充分利用进行解剖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师生们根据遗体状况制作教学标本,并查找文献资料,且学生们尽量自主设计制作,并遵循“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先留后舍,比美创新”[6]的原则。此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最能体现意义所在:①充分实现了遗体捐献者的遗愿。②弥补了人体解剖教学资源的局限,改善了解剖教学标本陈旧、数量不足的状况,变废为宝,贯彻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办学理念。③学生在制作解剖标本中也是一种学习,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某一标本的形态、结构等才能做好这件标本。这个过程获取的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④教学标本的制作填补学生没有动手机会的空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