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团队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25 00:09: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团队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团队建设论文

篇1

营销专业素质是对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开展营销工作的关键。目前部分企业的营销人员存在专业素质薄弱的问题,制约着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营销的效果,营销人员由于对产品或业务的不熟悉,导致不能够熟练的介绍相关的业务,对产品的功能、效果不能透彻的讲解,营销质量严重下降。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会对营销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缺乏营销的专业素质,不能开展规范性、专业性的营销工作,不会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企业业务的开展。

2.营销的方式过于陈旧。

营销方式是决定营销业绩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营销方式的选择是营销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如今,企业的营销方式大部分是以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开展营销,营销方式过于陈旧,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营销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能吸引足够的顾客前来光顾,企业的营销业绩会随之下降,长此以往,企业的营销水平和营销业绩会不断的降低,影响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3.团队的团结意识不强。

企业的营销团队是一个集体,共同为企业的绩效增长而努力。但是在现代企业营销的过程中,由于营销人员之间也会存在竞争,在业绩上进行竞争,会影响员工之间的和谐,团结意识不断降低,对企业整个营销过程来说是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销团队的团结意识不强,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问题,存在心理上的不平衡。在营销团队中,各个营销人员组织分工不明,也会导致其团结意识不强,不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4.营销管理制度不健全。

规范的营销管理制度是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内容。在现代企业中,由于营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对营销人员、营销过程、营销档案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不利于对营销工作开展的规范,使得营销工作出现一定的纪律性和规范性问题。在企业中,营销人员经常会不严格执行领导下达的命令,对领导布置的工作不断的抱怨,新老员工的交替,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都是企业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约着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营销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策略

1.加强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

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营销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加强企业营销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营销团队的专业培训,可以让员工在培训中提高营销的专业技能,掌握营销的技巧,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一家电子企业来说,建立电子产品的营销团队是必然选择,对电子营销团队进行专业培训,对各个品牌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功能、特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能够熟练的表述出来,以及销售技巧等方面都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以优化营销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营销中。“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逐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营销方式,对营销人员的进行相关的培训,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

2.建立营销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营销绩效考核体系是有效提升营销团队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绩效。建立营销绩效考核制度,为营销团队制定营销目标,规定绩效考核的周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加强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能够让营销人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绩效考核来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营销工作。例如,一家经营电器的企业,营销团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冰箱系列产品进行销售,对营销团队的营销人员下达一定的销售目标,让整个营销团队对冰箱的系列产品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完成任务量。在考核的过程中加入面谈的部分,充分体现考核的人性化,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将结果反馈给员工,能够让员工了解自己在营销中的不足以及优点,能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衡量,在以后的营销工作中会不断的完善,提高工作效率。

3.健全企业营销管理体系。

健全企业营销管理体系是企业营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的对营销人员与营销过程进行管理和规范,对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首先是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对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建立奖惩制度,由于营销人员的过失为企业带来利益或荣誉损害,要采取惩罚措施。相反,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员工也会的到奖励,完善奖惩制度也是健全营销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健全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应当提倡一视同仁,不得存在由于是领导的关系就不予以追究,保证营销管理的公平性。例如,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由于电力服务问题与电力用户之间产生冲突,或者由于自己的过失为企业带来了利益与名誉的损失,让企业失去客户,应当予以相应的处罚,以示警醒。对于在电力营销过程中,营销成绩好,业绩高的员工,应当予以奖励,激励与员工更加努力。不管是普通的电力营销人员还是营销的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赢得员工的尊重,保证员工的心理平衡。

4.建立企业营销激励制度。

在企业营销中,建立营销激励制度,实行多种激励方式并存,根据企业营销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营销激励制度,有利于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最为关注一种激发员工上进心的方式,通过物质奖励、职位晋升等与营销人员个人利益建立联系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提升员工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激发营销人员的创新性思维,为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营销激励制度,对80后的营销人员可以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满足80后营销人员对于物质的需求。而90后是比较要强的一代,上进心很强,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建立企业营销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营销业绩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营销人员个人与企业的共同进步。

篇2

1.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作,而在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中,团队建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产生巨大的团队力量

通过团队建设,团队内的每个成员之间可以有效实现知识和技术互补,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变得和睦、融洽,有利于提高团队在处理问题和作出决策时的效率。相比起个体,团队往往更具战斗力,因为能够集思广益,以及做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每个成员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共同协作,从而形成1+1>2的力量。

1.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由于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因此能够很自然地有效形成企业的向心力,这种强烈的凝聚力可以减少企业内的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使企业的工作氛围更加融洽,提升成员交流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1.3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相比起独立工作或者分散工作,团队工作的形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更能形成民主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团队内的共同进步和互相激励,有利于推动员工不断进步和进行创造,从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团队也会因此变得更具力量。

2.围绕特色企业文化而进行的企业团队精神文明建设

曾经有学者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偷不走、买不到、拆不开、带不去、流不掉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就是企业文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提出,一个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依靠的不是管理技能或者结构形式,而是企业的精神力量,我们称之为信念,以及这种信念对于企业中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可见,企业精神文化对于企业团队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团队整体的道德观、价值观、管理方式、决策准则等上,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的质量和企业信誉度都有直接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企业团队的战斗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不但使企业内部朝气蓬勃,还能向外部人员展示出优良的企业形象。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在我国革命时期形成的“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的影响下,我国人民普遍具有仁爱、守礼、诚信、勤劳、不屈等传统美德和精神,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拥有先天性的优势。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团队精神更加健康地发展。

3.现代企业在团队建设上的对策

现代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大、变化幅度大而频率高等现状,因此要想在这时期的竞争中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就要主动地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通过注重特色企业文化的团队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在新时期,我们在团队建设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积极借鉴国内外在团队建设上的优秀经验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还比较传统,为了适应以人为本、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我国企业需要想国内外优秀的现代团队建设方式进行借鉴学习,以便更有效率地从传统观念和模式中转变过来,积极主动地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参加由各企业组成的团队建设分享会、阅读有关现代企业团队建设的书籍、报刊等方式,学习和认识现代团队建设的先进方法、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企业高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2在发挥我国传统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设高效的团队

企业的一次成功,往往不是单纯的是某个一个团队的功劳,而是依靠设计、管理、生产和市场等阶层的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优秀发挥所得的,例如企业中一项新产品,它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的,在每个环节中至少需要一个团队,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重点生产环节中,没有精干的团队作为支持是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在企业的团队建设时,要注意贯彻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思想,不但要讲求每个团队内部的交流合作,还要注重多个团队之间的配合,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企业看作一个大型团队来发展。通过合理的团队建设以及团队分工,有针对性地分配人员和工作,促进团队之间的工作与合作效率。

3.3团队建设要向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企业迎来了很多来自国际的机遇和挑战,进入国际市场后,企业所感受到竞争就会更大,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很多企业往往会在时代的大流中迷失自我,发现企业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并不适合国际化市场的经营生产,因而抛弃了过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方式,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其实对于市场上的文化差异性,我们应该正视它,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对自身产品进行国际化,积极向外推广企业的理念和产品特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企业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使团队建设走向国际化的目的。

3.4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团队建设和企业特色文化营造的过程中,如果能在企业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则会使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事半功倍。目前,我国企业受国外企业的管理理念所影响,认为只要加强企业内对员工规定的约束力,就能使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但其实不然,相比起死板、强制性的管理制度,人们显然更倾向于人性化的管理。我国企业要尽可能吸收前人优秀的道德思想,在企业的管理中要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以德服人等。另外,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结合的激励机制,将员工的工资与其个人和所在团队的绩效挂钩,促使员工不断主动积极地寻求团队内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团队建设和企业特色文化形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视角出发进行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在保持自身企业文化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和实现国际化,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大流。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关键词:知识发酵;双师教学团队;创新研究

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主要集中在团队结构搭配、共同愿景构建、成员角色分工、创新能力形成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双师教学团队内在机理的分析。本文从知识发酵理论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双师教学团队建设问题,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新的视野。

一、知识发酵理论及其对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启示

知识发酵是指知识菌株在知识酶的作用下,利用相关信息技术,通过一定的环境,由知识母体融合组织内外各种知识在发酵吧中进行发酵,产生新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传播和更新的目的。知识发酵由知识菌株、知识母体、知识酶和知识发酵吧等要素组成。

知识发酵理论借助仿生学原理,阐述了知识发酵的内在机理,提出知识菌株是知识发酵的起点,知识母体是知识发酵的物质基础,知识酶是知识发酵的催化剂,知识发酵吧是知识发酵的场所。在这几种要素中,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完成知识发酵的全过程。知识发酵理论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双师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一定数量的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搭配合理的专兼职教师组成。他们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利用自身及团队知识,完成团队目标。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质是知识的学习、转化与应用。

由知识发酵理论可知,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团队知识发酵”的过程,即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就是团队成员(双师教学团队菌株)在团队愿景和团队带头人(双师教学团队酶)的作用引导下,依赖自身及组织知识(双师教学团队母体),凭借相关信息技术,利用一定的场所(双师教学团队发酵吧)执行一次次教学改革任务、完成一次次教学改革目标的过程。团队执行每一次任务、完成每一次目标的过程就是一次发酵过程。在这一发酵过程中,双师教学团队菌株、教学团队母体、教学团队酶、教学团队发酵吧构成其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演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在机理。

二、知识发酵理论视野下的高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一)合理搭配双师教学团队成员,优化双师教学团队菌株

优化双师教学团队菌株要求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职称、年龄、性别和双师结构,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学团队成员只有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科研经验,才能实现团队技能的共同提高,实现教学团队成员组合的最优化。比如,按照团队角色理论,挑选有学术专长又有人格魅力的、并且具有较高职称人员担任团队建设带头人,引领整个团队的发展;选取对团队愿景有整体认识,办事认真、精明,分析问题细腻的成员担任团队监察者角色;选取处事小心果断、办事有效率、能集中注意力,能看清楚目标的成员担任执行者;选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能考虑别人情绪、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能开解他们,能调和气氛的成员担任协调者,等等。通过有意识的团队角色建构,以及坦诚交流、和谐合作氛围下的信息沟通,让每一位成员的才能与角色相匹配,从而提高团队工作绩效。

(二)以校企合作方式促进交流与学习,提高双师教学团队母体质量

同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菌株的成长需要从营养母体中汲取养分类似,教学团队菌株的成长也要依赖一个具有给定素质的“母体”。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它的母体来源于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中呈现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来源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文件、资料、音像等知识与信息。它们都可为教学团队菌株提供“养分”。

提高双师教学团队母体质量,一方面,要激励教师以“顶岗实践”、“下企业”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活动,通过技术设备研发、科研活动的传帮带及参加技师培训等多种方式,自觉接受岗位新观念、新信息,了解新设备,跟踪新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岗位环境变化,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吸引企业优秀的岗位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岗位技术人员参与其中,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甚至名誉岗位带头人等。由于行业、企业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教师通过与企业、行业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引进兼职教师后,还要创造条件对其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综合执教能力。

(三)挖掘教学团队中的各种关键因素,发挥双师教学团队酶的催化作用

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学团队酶起着组织协同和催化的作用,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效率。教学团队酶既包括教学团队内部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共同愿景,也包括团队成员的学习愿望、传授愿望以及成员间的沟通交流的合作愿望等。挖掘教学团队中的各种关键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性。

1. 它要有个切实可行的、能被成员认可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教学团队愿景。团队愿景能使成员对团队产生归属感,树立团队内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团队内部形成广泛的协同和良好的沟通。在建设举措上,要坚持团队共同愿景与团队成员个人愿景相结合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需要,动员全体团队成员积极规划团体未来,做到团队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共享荣誉。

2. 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教学团队带头人。他的学术水平和组织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因此,在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上,要坚持以岗位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标准,依托实训基地和紧密型合作企业,通过国内外培训、国内外交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及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培养。在方法上,可聘请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担任其导师,负责培养指导工作,也可安排团队带头人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国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进修培训,并定期到国内大企业开展实践,让团队带头人活动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处于学术与技术最前沿、游刃于教学与生产之间,成为拥有创新思维、掌握最新技术、擅长于团队管理与组织的领军性人物。

3. 要有一套可以使成员获得承认、尊重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经济利益激励、地位荣誉激励和文化激励。在经济利益激励上,先要关注团队整体的工作业绩,建立以业绩为标准的团队激励机制,奖励成员之间因彼此的合作而有效实现团队目标的行为。同时也要关注团队中个人贡献的不同,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成员给予物质奖励方面的政策倾斜,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地位荣誉激励上,要尽可能为成员提供实现自我的环境与机会。让其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实现优化组合,人尽其才。在文化激励上,坚持“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强调沟通与协调,切实体现出对成员保持不变的尊重。同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展开竞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团队激励机制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促使团队目标的实现。

(四)虚实相结合,拓展双师教学团队发酵吧的范围

同生物发酵“吧”需要为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类似。教学团队建设同样需要一种和谐的环境氛围以促进成员间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教学团队发酵吧既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工作现场等可见的物理场所,也包括虚拟场所,如视频会议室、虚拟聊天室等。

和谐完美的团队教学发酵吧能吸引相关智能人(知识母体)在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场所实现聚集,促进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从而实现双师教学团队目标的达成。

篇4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 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设类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为研究个案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2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设教学团队,加强优质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是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成员相对稳定,合作氛围浓厚,队伍结构合理,在教学建设和改革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具有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潜力。

教学团队负责人一般具有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承担本团队的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参与本团队教学建设、改革与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团队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承担团队负责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

二、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学校要聘请、引进或培养行业、企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家、“教学名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方面通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进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带头人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本专业群的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安排专业带头人到企业进行实践,与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应用技术研究能力。

2、骨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培养高水平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通过企业合作、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发展需求,遴选一些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以及管理经验,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和企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企业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完美结合,提高团队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建设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3、青年教师培养。学校要制定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培养制度,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更快融入到教学团队成员中去。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考核、管理办法,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落实新教师暑假下企业锻炼的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和科研活动,提供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

4、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的不同和学生多层次教学需求,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理实一体化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完善其考核机制。制定兼职教师奖惩办法,对教学表现突出、教学效果优秀的兼职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对教学评价较差的兼职教师及时予以解聘。

(二)制定激励措施,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要把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制定远期与近期建设规划,完善教学团队相关管理制度。

学校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教学团队,把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经费列入教学经费,加大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建设一批校级教学团队,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在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时,优先从校级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

学校要完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体系,将团队考核评价与成员考核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考核评价与定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建立公正公平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体系。

将教学团队考核工作与学校岗位考核相结合,校级以上的教学团队带头人,直接聘任为校聘岗,考核时针对立项建设目标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将取消其享受的一切待遇。

三、建设类高职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探索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建设类高职,从2011年开始组织申报学校教学团队,首轮共申报通过了25个教学团队,申报的团队类别围绕着课程教学、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创新教育、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其中课程教学团队8个,专业建设团队 9个,精品课程团队3个,创新教育团队1个,信息化教学团队1个,技能大赛团队1个,校企合作团队1个,双师队伍团队1个。

学校教学团队都围绕着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的工作实际,25个教学团队打破了传统专业教研室的束缚,充分体现了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学校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教学团队的管理办法,既有激励制度和经费支持,又有制度保障和评价机制。例如《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考核评价办法(草案)》,对教学团队进行定期的考核评分。

自组建以来,学校凸显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以《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团队为例进行了研究,该团队以“规范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培养目标,探索出“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团队也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一)明确团队目标,优选团队带头人。让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制定明确的团队工作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的首要任务,这样团队成员才会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相互配合,提高教学团队的工作效能。

学校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加强团队内涵建设作为团队成员的共同工作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增强教学团队的教科研能力。

教学团队的核心是团队带头人,他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带头人需要具备精湛的教学水平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在教学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施工课程》团队带头人具备了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学成绩卓著,及时跟踪智能建筑产业行业发展,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主持过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专业学术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在楼宇智能化专业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优化团队规模,合理配置成员。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具有合理的团队规模,人员结构搭配合理,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实操能力强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学校教学团队在成员的配置上,按照成员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来组建一支中高级职称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对于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和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低于1名;对于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低于2名;对于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少于3名。

学校房地产专业教学团队、物业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工程造价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园林工程技术教学团队、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团队、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团队、市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等团队成员中均具备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成员,团队成员中不仅有校内专职教师,还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年龄结构上,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作用。

(三)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制定了《专业带头人评聘管理制度》、《高技能教师奖励制度》、《教师进修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对取得各种职业资格制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支持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层次,制定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政策上将给予倾斜,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团队成员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指导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支持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有机融合,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经验。

总之,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类高职应通过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打造一批既具备较高教学能力,又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从而更好地培养建设行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2]王浩.五年制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14.6.

篇6

 

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主要集中在团队结构搭配、共同愿景构建、成员角色分工、创新能力形成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双师教学团队内在机理的分析。本文从知识发酵理论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双师教学团队建设问题,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新的视野。 

 

一、知识发酵理论及其对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启示 

 

知识发酵是指知识菌株在知识酶的作用下,利用相关信息技术,通过一定的环境,由知识母体融合组织内外各种知识在发酵吧中进行发酵,产生新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传播和更新的目的。知识发酵由知识菌株、知识母体、知识酶和知识发酵吧等要素组成。 

知识发酵理论借助仿生学原理,阐述了知识发酵的内在机理,提出知识菌株是知识发酵的起点,知识母体是知识发酵的物质基础,知识酶是知识发酵的催化剂,知识发酵吧是知识发酵的场所。在这几种要素中,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完成知识发酵的全过程。知识发酵理论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双师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一定数量的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搭配合理的专兼职教师组成。他们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利用自身及团队知识,完成团队目标。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质是知识的学习、转化与应用。 

由知识发酵理论可知,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团队知识发酵”的过程,即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就是团队成员(双师教学团队菌株)在团队愿景和团队带头人(双师教学团队酶)的作用引导下,依赖自身及组织知识(双师教学团队母体),凭借相关信息技术,利用一定的场所(双师教学团队发酵吧)执行一次次教学改革任务、完成一次次教学改革目标的过程。团队执行每一次任务、完成每一次目标的过程就是一次发酵过程。在这一发酵过程中,双师教学团队菌株、教学团队母体、教学团队酶、教学团队发酵吧构成其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演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在机理。 

 

二、知识发酵理论视野下的高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一)合理搭配双师教学团队成员,优化双师教学团队菌株 

优化双师教学团队菌株要求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职称、年龄、性别和双师结构,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学团队成员只有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科研经验,才能实现团队技能的共同提高,实现教学团队成员组合的最优化。比如,按照团队角色理论,挑选有学术专长又有人格魅力的、并且具有较高职称人员担任团队建设带头人,引领整个团队的发展;选取对团队愿景有整体认识,办事认真、精明,分析问题细腻的成员担任团队监察者角色;选取处事小心果断、办事有效率、能集中注意力,能看清楚目标的成员担任执行者;选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能考虑别人情绪、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能开解他们,能调和气氛的成员担任协调者,等等。通过有意识的团队角色建构,以及坦诚交流、和谐合作氛围下的信息沟通,让每一位成员的才能与角色相匹配,从而提高团队工作绩效。 

 

(二)以校企合作方式促进交流与学习,提高双师教学团队母体质量 

同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菌株的成长需要从营养母体中汲取养分类似,教学团队菌株的成长也要依赖一个具有给定素质的“母体”。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它的母体来源于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中呈现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来源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文件、资料、音像等知识与信息。它们都可为教学团队菌株提供“养分”。 

提高双师教学团队母体质量,一方面,要激励教师以“顶岗实践”、“下企业”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活动,通过技术设备研发、科研活动的传帮带及参加技师培训等多种方式,自觉接受岗位新观念、新信息,了解新设备,跟踪新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岗位环境变化,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吸引企业优秀的岗位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岗位技术人员参与其中,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甚至名誉岗位带头人等。由于行业、企业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教师通过与企业、行业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引进兼职教师后,还要创造条件对其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综合执教能力。 

(三)挖掘教学团队中的各种关键因素,发挥双师教学团队酶的催化作用 

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学团队酶起着组织协同和催化的作用,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效率。教学团队酶既包括教学团队内部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共同愿景,也包括团队成员的学习愿望、传授愿望以及成员间的沟通交流的合作愿望等。挖掘教学团队中的各种关键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性。 

1. 它要有个切实可行的、能被成员认可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教学团队愿景。团队愿景能使成员对团队产生归属感,树立团队内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团队内部形成广泛的协同和良好的沟通。在建设举措上,要坚持团队共同愿景与团队成员个人愿景相结合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需要,动员全体团队成员积极规划团体未来,做到团队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共享荣誉。 

2. 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教学团队带头人。他的学术水平和组织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因此,在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上,要坚持以岗位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标准,依托实训基地和紧密型合作企业,通过国内外培训、国内外交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及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培养。在方法上,可聘请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担任其导师,负责培养指导工作,也可安排团队带头人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国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进修培训,并定期到国内大企业开展实践,让团队带头人活动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处于学术与技术最前沿、游刃于教学与生产之间,成为拥有创新思维、掌握最新技术、擅长于团队管理与组织的领军性人物。 

3. 要有一套可以使成员获得承认、尊重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经济利益激励、地位荣誉激励和文化激励。在经济利益激励上,先要关注团队整体的工作业绩,建立以业绩为标准的团队激励机制,奖励成员之间因彼此的合作而有效实现团队目标的行为。同时也要关注团队中个人贡献的不同,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成员给予物质奖励方面的政策倾斜,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地位荣誉激励上,要尽可能为成员提供实现自我的环境与机会。让其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实现优化组合,人尽其才。在文化激励上,坚持“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强调沟通与协调,切实体现出对成员保持不变的尊重。同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展开竞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团队激励机制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促使团队目标的实现。 

 

(四)虚实相结合,拓展双师教学团队发酵吧的范围 

同生物发酵“吧”需要为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类似。教学团队建设同样需要一种和谐的环境氛围以促进成员间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教学团队发酵吧既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工作现场等可见的物理场所,也包括虚拟场所,如视频会议室、虚拟聊天室等。 

和谐完美的团队教学发酵吧能吸引相关智能人(知识母体)在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场所实现聚集,促进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从而实现双师教学团队目标的达成。 

 

三、结语 

篇7

1.2团队结构不合理。除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外,更主要的是“双师”结构不合理,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较缺乏。而有的学校把“双证书”、“双职称”作为判断和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忽略该教师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或企业工作经历的作法也是有失偏颇的。

1.3团队凝聚力不够。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人员是按所教专业行政编制的方式组合的,人员有时较多,知识技能不一定互补,而且目标定位松散,难以采取一致的行动;教师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不足,教师相互信任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团队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因而有的教师力求轻松,不愿探索,从而团队的集体绩效无法体现。

1.4团队成员下企业挂职流于形式。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教师、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部分中职教师和少量生产一线人员。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这使得教师下企业锻炼显得尤其重要。

2上海电机学院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

2.1教学团队构成。本教学团队机械教学部组成,有5名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团队结构合理,后继有人。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双师型”———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教师2人,另外又聘请了上海电气集团所属企业技术人员1人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职业能力与教学水平俱佳的教学团队。

2.2教学团队工作。贯彻“保证基础、拓宽专业、注重技能、工学交替、强化证书”的专业建设思想,从学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证书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地改造。制定了以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并且通过了职业教育专家和企业的专家的研讨和论证。同时构筑专业基础的课程平台,加速课程建设的步伐。

2.3教学团队教学。理论教学基础化、案例化。理论教学根据形成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进行归并、优化重组,突出基础(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以学科为主要线索设置课程,实现实用性、针对性、综合性。增加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尽可能向现代制造技术方面拓展。在规定的理论教学时数内,划出10%~20%的学时进行实例分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分析、判断、综合、评价的思维过程,是高职高专特定的培养模式所必须的,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例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性、综合性,并有适当的容量。实践教学课题化、项目化对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课题和项目进行情景模拟和仿真,有利于再现技术应用过程,它是能力形成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可获得较为具体的过程真实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4加强团队制度建设。(1)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教师培养和进修深造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提高专业水平。例如:选派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安排教师去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学习先进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最新职教理念,并在教学团队中推广学习并用于课程改革与教学,极大地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理论水平。(2)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制度。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点,教学团队尤其注重教师职业技能和能力的提高。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制定了挂职锻炼制度,现在每学期选派一名教师到企业,接受企业技术项目,在工程师帮助下,基本要求独立完成。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以培养更多的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人才。(3)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团队规定每星期二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提出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集体讨论解决;教学的经验、手段、理念能互相交流学习。现在我们的教学团队不再是一人一套电子教案,一人一种教学手段,而是集体讨论的一套教案,提升了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作风过硬、教学质量高、教科研成果多、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4)课程建设制度。教学团队成员每年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要有成果展示,论文、课件、课程改革方案、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教学团队再分成若干课程建设团队,每个团队有一名兼职教师参加。一年校级课程建设,汇报展示,评选排序,头名第二年申报市级精品课程。(5)队伍带教制度。教学团队成员按照年龄、学历、职称、经历等分成若干个带教队伍,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兼职教师带教“学生教师”,提升职业能力。

2.5教学团队成果。近几年来,教学团队取得省级以上得奖项目多项,完成企业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横向课题10余项,到校经费100余万元,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1部,获得上海市精品建设课程1门,专利10余项。创立校企合作企业30余家。通过二期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支高水平的的师资队伍。实施了五届学生校企合作的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3.1建立“双带头人”制度。我们所进行的专业建设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由企业人员始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在专业建设中要坚持做到专业必须有校企参与的双专业带头人。

3.2培养双骨干教师。针对专业面向工作岗位的总体工艺流程,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典型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分解,确定专业培养的岗位核心能力,针对岗位核心能力,重点建设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建设配置由校企人员组成的双骨干教师。

篇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06

2007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后来对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①但现在存在一种现象,不少教学团队注重的是教学团队的评选而轻视教学团队后续建设的问题,往往在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某个级别的教学团队之后,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荣誉称号”,教学团队立项之日即为团队终结之时,也就失去了团队评选的意义,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本文综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和教育部对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②同时结合教学团队的内涵和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③试图从团队结构、团队带头人、团队教学工作、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团队人才培养和团队科研工作六个方面,通过对所建教学团队的定期考核,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实现对教学团队的动态评价,④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结果以期达到对教学团队的动态管理,并且进一步为教学团队的长远发展和建设的改进向相关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

1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动态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后期管理与单纯的教学团队评选所遵循的原则⑤不尽相同,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客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需要来源于团队教学工作的实际,应该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团队在一个时间段的内涵、特征以及阶段性目标。同时,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在实际中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求指标少而精,便于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进行测量和评价。客观性和实用性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反映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要求在符合教学团队客观实际的前提下,要突出主要指标,以便获取教学团队的相关资料和进行测量和评价。

(2)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对象不仅考虑团队的结构,而且还考虑团队带头人、团队的教学工作以及团队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它们都具有不确定性,前者是定量指标,易于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和评判,而后者是定性指标,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很难进行量化评价。因此,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以定量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3)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教学团队是一个由目标、人员、定位、职权和计划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选取需要考虑各个评价指标要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较全面、合理地反映评价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的评价体系。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所选取的各个指标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尽量避免信息上的重复。

2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体系的指标筛选

(1)团队结构:包括教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4个领域层。将教龄结构分解为3个指标:C1―长教龄教师(21年及以上)所占比例(%),C2―中教龄教师(11至20年)所占比例(%),C3―短教龄教师(10年及以下)所占比例(%);将职称结构分解为3个指标:C4―中级职称(讲师)所占比例(%),C5―高级职称(副教授)所占比例(%),C6―高级职称(教授)所占比例(%);将学历结构分解为2个指标:C7―硕士所占比例(%),C8―博士所占比例(%);将学缘结构分解为2个指标:C9―最终获得学历学位来自校外的教师所占比例(%),C10―不同学科或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

(2)团队带头人:包括教学能力、学术能力和领导能力3个领域层。将教学能力分解为3个指标:C11―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C12―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C13―每学年给本科生讲授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数(门);将学术能力分解2个指标:C14―近三年承担的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数(个),C15―近三年出版专著数和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将领导能力分解为2个指标:C16―团队带头人自身的人格魅力,C17―团队带头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等能力。

(3)团队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6个领域层。将课堂教学分解为3个指标:C18―团队成员合作上课数(包括课程门数和课时数),C19―多媒体授课利用率(%),C20―启发式、项目驱动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实践教学分解为3个指标:C21―实践类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C22―指导大学生的科研训练项目数(个),C23―实践类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建设分解为3个指标:C24―近三年团队成员合作开发的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群数(门),C25―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使用率(%),C26―多功能模块的课程设计;将教材建设分解为2个指标:C27―近三年团队成员合作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门),C28―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体系的配套建设;将教学改革分解为2个指标:C29―近三年团队成员承担的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数(个),C30―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将教学效果分解为2个指标:C31―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价值,C32―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水平。

(4)团队运行管理:包括团队环境和内部运作2个领域层。将团队环境分解为2个指标:C33―学校对团队建设的投入经费(万元),C34―团队内部呈现的教学科研氛围;将内部运作分解为3个指标:C35―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度和协作力,C36―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C37―影响团队士气的绩效激励机制。

(5)团队人才培养: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1个领域层。创新能力分解为4个指标:C38―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的人次,C39―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的获奖数目(个),C40―学生在各类刊物数(篇),C41―学生参加教师教科研项目人次(人)。

(6)团队科研工作:包括学术研究1个领域层。将其分解为4个指标:C42―科研项目与科研获奖数(个),C43―科研论文数(篇),C44―发表专著数(本),C45―杰出人才数(个)。

3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教学团队建设动态评价模型

第一步 建立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基于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进行系统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设“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为目标层P层,“团队结构、团队带头人、团队教学工作、团队运行管理、团队人才培养和团队科研工作”共6个方面为准则层A层,为了考察更加全面、科学,准则层A层可具体细化为“教龄结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团队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等17个方面为子准则层B层,方案层C层可细化为“长教龄教师所占比例、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等45个观测点C1-C45作为最低层。“目标层(P)一准则层(A)一子准则层(B)一方案层(C)”四者构成一个逐层支配的递阶层次关系。

第二步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完成层次结构模型后,由专家组根据两轮的咨询结果以及1~9标度值表,首先将各层因素对上一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再进行赋值,然后利用专家的打分表计算出各指标赋值的平均数,从而可以构造出各层指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群。

第三步 层次单排序:根据专家组赋值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之后,下一步要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即层次单排序。⑥⑦层次单排序是本层次中所有因素相对上一层次而言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基础,所以,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计算满足 = 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其中为的最大特征值,则是带有偏差的相对权重向量。的分量即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相应评价指标单排序的权值。

第四步 层次总排序: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即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需要按照自上而下逐层顺序进行,针对目标层下面的准则层,它的层次单排序就是总排序。即层次总排序只涉及子准则层和方案层。为了评价层次总排序的权值的合理性,需要对其进行与层次单排序类似的一致性检验。例如,检验子准则层总排序的权值是否合理,可以通过计算公式 = 来判断。其中, = ,是与对应的子准则层中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 ,是与对应的子准则层中的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性一致性指标。当≤0.10时,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重构。

为了确定高校教学团队动态管理评价指数,需要将评价结果依据所得的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定义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种状态。具体见表1。

表1 高校教学团队动态管理评价分类表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构建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还没有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今后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还需加以实证检验,在实际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地予以修正和完善。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440),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BYJXZD201009)

注释

① 黄玉飞.高校教学团队的考核与管理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0-72.

② 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8):2-3.

③ 刁叔钧.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探索,2010(3):92-93.

④ 王松涛.高校教学团队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企业管理,2012(1):37-38.

篇9

在现今这个全球化的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的团队合力。团队已经成为企业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实施企业团队建设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和提高企业的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1.团队的涵义

1.1 团队

所谓团队,即指以任务为导向,由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并充任不同角色的个人组成,有共同目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切合作,追求集体成功,对实现任务目标负有责任和作出贡献的人的工作集合体。团队这一组织形式与普通工作群体有本质的不同,它以共同目标为基础,体现着合作与贡献。

1.2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第一,形成基础不同。团队是以专项的任务为导向建立的,团队的成员是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志同道合的人;群体是因为共同的工作环境而进行正常的日常交往走在一起的人,他们没有明确具体的共同目标。

第二,内部角色不同。团队中的成员由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组成,其成员间的地位差异往往不重要。团队成员的技能与知识是互补的,通过互相合作,共同为实现同一目标而积极合作;但是普通的工作群体通常是由地位相似的人组建而成,这样则益于提高群体的绩效。普通工作群体的技能不一定是互补的,有时甚至是相似的,他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第三,考核对象不同。团队的考核以集体为单位,它强调集体绩效,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而群体的考核对象为群体中的个人,群体成员共享信息,但没有共同的责任意识,群体的责任个人化。

第四,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团队成员技能互补,为完成共同的组织任务竭诚合作,其对企业的作用通常是积极的;群体的作用则一般是中性的,有时甚至对企业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第五,工作规范形成机制不同。团队规范以任务为中心,是团队成员间为确保任务及时、高效的完成而自觉确立和遵守的;群体规范是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不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相关。

为适应这个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往往需要更灵活多变、反应迅速的组织形式,而这正是团队相对于普通工作群体的优势。因此,构建高效团队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团队建设的生命周期

团队建设是一个过程,强调了流程、系统及持续改进。不同的学者对团队建设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本文采用团队建设的五阶段模式。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休整期五个阶段。

(1)组建期。团队的组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织内部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实体,完全组建个新的团队。另外一种情况是实现群体向团队的转变。

在组建期,团队主要完成内外部构建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团队内部结构框架的形成,它主要包括支撑团队的任务目标、团队成员及其角色扮演、团队规模以及团队规范等。第二,建立团队与外部的初步联系。包括与组织其他工作集体和职能部门的联系以及团队与组织外部的协调关系。如建立与供应商、客户等的联系。另外,在团队组建期还需注意尽量争取各方对团队的支持(高层领导支持、专家技术支持、资金经费支持等)。

(2)激荡期。激荡期的显著特点就是冲突。在团队的组建初期,团队成员在完全了解形势前一般表现的谨慎。但随着团队组建的基本结束,隐藏于团队的问题渐渐暴露,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激荡期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三方面:首先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由各种观念、工作方式以及行为的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往往最先表现出来。其次,团队成员与工作环境的冲突。主要有工作场所变动、采用新的技术支持系统以及成员对团队内部制度的适应等。最后,团队成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行为规范与组织形式。习惯了传统组织观念的成员对新规范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需要说明的是,冲突的存在并不一定是坏事,它能够暴露出团队潜在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成员间的了解,促进合作,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3)规范期。首先,团队成员间由开始的冲突逐渐转为合作。人们开始接受不同观点,并努力寻求合作,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目标上。其次,团队成员也开始熟悉新的技术系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此外,新的行为规范已被团队成员接受,这标志着团队已进入规范期。  在规范期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形成团队成员普遍接受的团队规范;塑造强有力的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创造条件鼓励成员发挥个性,提高成员的责任意识。

(4)执行期。团队建设主要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执行期就是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任务的阶段。在这期间,团队成员依据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以个人知识技能为基础,通过相互合作,对任务作出相应贡献,共同完成任务。

(5)休整期。伴随着任务的完成,团队进入休整期。休整期呈现出两种状态:休止和整顿。休止即解散团队。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团队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各个成员的工作。整顿即团队进入整顿期,为下一个任务的完成做好准备。在整顿阶段,团队需要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找出差距,适时的进行调整,优化团队,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

经过这五个阶段,一个基本的团队建设就算完成了。但是请注意,团队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过程,它还是一整个系统,通过考察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团队及其成员进行考核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在组织内进行推广,能够不断提升组织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壮大。

3.团队建设实施要点

(1)对任务目标进行细分。目标是将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的重要基础,不断明确的任务目标,能够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鼓舞斗志。首先目标要设定的合理可行,并且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次目标要实实在在的融于每个团队成员的脑中,成为员工的共识。最后,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统一起来,层层细化的目标使员工的行动更有方向性,并且更勇于承担责任。

(2)推行团队型领导模式。领导在一个团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效的团队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是:由监督型领导、参与型领导向民主开放式的团队型领导转变。监督型领导独揽大权,指挥员工并且反抗变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全球化背景下,监督型领导的团队模式往往反应迟缓,容易被时代(下转封三)(上接第163页)所淘汰。参与型领导有了些进步,但员工主动性未被完全调动起来,人力资源未被充分开发。而团队型领导注重开拓成员的才能,在团队中营造信任合作的氛围激发团队合作,辅助并支持团队作决策。

(3)建立一套适当科学的控制系统。团队成员自主性程度是这套控制系统的关键,通过适当的分权授权有助于成员自主处理日常事务,承担责任,自行对其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4)建立支持团队建设的企业文化,加强团队精神建设。高效的团队总是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培养团队精神能够加强团队凝聚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

篇10

目前国内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快专业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两者的入手点和着力点有所区别: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建设作为入手点,着力点放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人才评估体系等方面,重点培养教师对整个专业宏观掌控和建设的能力;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作为入手点或载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群)的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因此其着力点应该是课程开发和实施,重点培养教师的授课能力。两种教学团队互为依托,共同促进专业发展。理清两者关系,我们就能很明确的得出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示范性作用,促进相应课程(群)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相对合理、专兼结合的课程(群)教学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教育研究课题和各级教学成果奖。2.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群)的建设。编写先进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具有高职特色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件、案例、动画、实训实习项目、习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申报各级重点课程、精品(规划)教材等。3.积极促进教学团队自身能力提高。加快“双师”结构建设,能够有效吸引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与课程(群)教学;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带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传、帮、带”团队文化。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遴选与立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不能遍地开花,可以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课程(群)教学团队先行建设,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从而带动其他教学团队的建设。具体遴选的过程如下:在学校范围内,以课程(群)作为平台,划分教学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都能划入一个教学团队。各二级学院(系、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各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社会服务等项目向学校推荐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名单并填写相应的申报书,申报书包含团队结构、团队负责人、近三年成果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学校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系、部)推荐的教学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指标如表1所示),确定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一次立项的教学团队数量要适中,太多了给管理造成困难,太少了做不到学院(系、部)、学科、课程类型的兼顾。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还需要填写建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及分年度计划。在任务书时,应该给各教学团队足够长的时间,因为在填写过程中教学团队应该思考本课程(群)的改革模式,并以此为主线,其他的工作围绕此主线展开。例如,某课程计划改革成校本慕课(SPOC)的教学模式,那部分教师对SPOC理解还不透彻,必须出去培训相关知识,培训后就要按照SPOC的方式重新课程设计,把知识点碎片化,为了便于SPOC的实施,必须制作或收集符合SPOC教学的课件、视频、教材、作业、试题库等,为了检验SPOC的教学质量,团队组织教考分离、定期问卷调查等,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学生成绩、督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后续课程老师的评价、发表相关的教改论文、竞赛等方式来量化建设成果。

四、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因为这个时间能保证课程至少进行两轮教学,能够对教学方法有比较,对教学效果有相对客观的评价。在建设过程中,不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回访、组织教学督导听课等,结果作为教学团队考核依据之一;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研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教学团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向教学团队成员介绍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进度安排组织好教学团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考虑到不断有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加入以及老教师退休等情况,允许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教学团队成员,但团队负责人一般不允许调整。

五、教学团队的评价考核

教学团队的考核主要按照事先制定的任务书,考核各方面的目标是否达到。具体可以从课程(群)相关资源的建设质量、学生的满意度、督导的评价、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改论文、教学竞赛等方面来考核。教学团队考核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达到优秀的教学团队授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并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应设定有效期。对于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延期一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教学团队,禁止其成员在5年内新一轮教学团队、课程、教改课题等项目的申报。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上所列的全部内容基础上,取得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评定认可的标志性成果,或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取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课程获得国家级课程立项建设,可直接视为优秀。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完成的工作量低于任务书上所列出的90%,或者虽然完成了任务书上所列出内容,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认定质量不高,可视为考核不合格。

六、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应成立由教学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质量监控部及各二级学院(系、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及协调。2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原则、建设内容、组建条件、申报与立项流程、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团队考核等,使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依。3.经费保障:学校应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每个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给予经费资助,具体数额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学团队成员数、课程(群)、建设目标和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

篇11

优秀的教学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学生是一贯有益的。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年教师有经验有创新,青年教师创新多,想法多。如今信息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通过老、中、青三代老师的交流合作,能够有效地传承本院本课程中的指导性思想和教学特点,保证优秀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延续。

(二)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教学力是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教学力综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堂效果。教学的具体过程与时代背景及教师的个人特色有着重要联系。组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们探讨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心得。共享信息资源,汲取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及教学方法,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三)产学研合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家提出了“2011计划”,该计划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企业实际产业状况,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教学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专业最新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能够使学生思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并激发他们新的想法。

二、现有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及分析

(一)普遍单干,缺乏紧密的实质合作

各成员在教学团队之外也还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或是行政工作,在团队固定合作事项之余,教师交流合作不多,因此,目前一些团队成员合作质量并不高。可以建立团队专用讨论室,鼓励老师间多交流。规定老师间需要进行实质的合作教学项目,并将此计入验收标准。希望通过此举,教学团队中的各成员能够更加有效地互相协作,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并增加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二)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由于团队成员都有各自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部分队员对于自己在教学团队中的权责不明晰或是没有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建立权责档案,每期任务权责需签字确认,在期末团队验收对各人权责履行情况进行验收,将其计入考核标准。

(三)研教比重不清,缺乏自身优势

教学和科研的比重设置相对重要,各位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有一定的偏向性,有所成就,优势互补。总体上不能顾此失彼,需保证教学与研究大致平衡;其次,应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科研动态及专业发展方向,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及所学知识的思考,有利于其专业课程学习及创新。

三、南航工业工程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一)组建

实行教学团队建设的首席负责人制度。每个教学团队设首席负责人1人,成员为有该课程建设意愿和从事该课程教学意向的任课教师。教学团队负责人应为具备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持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编在岗教师,同时,应有高尚的个人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在遴选方面,团队首席负责人可由成员推举或者系主任指派产生。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首席负责人。团队负责人负责该教学团队的建设任务制定、分工、建设和质量控制,负责提交检查和验收材料。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属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干、核心或有特色的课程(群)。团队中至少有2名成员在3年内承担过本团队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团队需拥有较好的年龄和学历层次构造,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积累较为丰富。为了高度融合,提高团队的建设效率,鼓励能同时进行双语或者英语课程建设、同时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优先。

(二)激励

为了持续鼓励团队协作进步,采取“建设启动—合格验收”的资助模式,学院按照年度预算,给每个系一定的建设启动经费。拟建设团队按照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建设工作,各系按照实施方案的计划节点进行检查。参考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首先,建立分目标完成的激励机制。在专业建设团队目标方面,按照时间或者效果设立不同的分目标。教学分目标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团队总目标的完成。分阶段完成相对应的目标,当分目标完成后,即给予相应的激励。其次,建立多方面激励。各系根据情况给予拟建设教学团队适度的启动经费支持。启动经费主要用于拟建设教学团队的课程建设调研差旅费、资料费、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版面费和教材出版费等。由于团队核心成员相较于普通成员要为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故团队核心成员应当给予更多的激励。另外,对于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团队,给予特别表彰与奖励。

(三)考核

团队需提供各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志等基础性材料,积极建设教材(含自编讲义)、习题集、案例集和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且

质量良好;在学校教学共享平台系统中架构教学网站。各团队应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如含课程内容的教学视频、微课程视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企业视频,课程相关的前沿教学素材等,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团队应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如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和论文、围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企业参观、实习、课程竞赛等。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教学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在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面成绩突出,团队成员合作并发表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2~3篇教学研究论文。为了鼓励教学一线教师参与团队建设,要求建设期内有3名以上老师从事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团队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能主动参与院系的各类学科、专业建设和实验室的申报、研讨和建设工作,这些公益工作对团队、学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团队成员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教学效果良好,团队成员的学生有效评教结果100%达到良好及以上;教学督导组听课效果良好,团队成员无教学事故,这些是基本的要求。 (四)交流分享渠道

篇12

1外贾英语课程群的提出

所谓课程群是指,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2009年笔者发表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探讨》一文提出了包括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视听说和外贸岗位英语三门课程的外贸英语课程群的概念,即以外贸英语视听说为核心涵盖基础课程“外贸英语函电”和对其进一步拓展延伸的“外贸岗位英语”作为三门外贸英语课程群课程,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2.课程团队构建的前提条件及建设目标

2.1构建前提

(1)成员间相互补充的知识技能。这里主要是指在成员组成上要特别强调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企业行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融入到课程团队能够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2)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课程团队中的每个人对其他成员都应该尊重和信任对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深信不疑。

(3)成员能够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面对教学改革目标团队的每个队员都有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但任务联系紧密,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能够服从大局为了共同目标的完成能负起工作与配合其他成员工作的责任。

(4)成员内部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之间、团队成员与团队带头人之间都能以他们可以清晰理解的方式传递信息.大家畅所欲言,及时消除误会.达成一致。

2.2建设目标

课程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为主要途径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分工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部分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所组成的团队。高职外贸英语课程团队建设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语言类课程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在将单一课程整合成课程群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团队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建设外贸英语课程群课程团队的工作重点

3.1吸收企业人才。形成专兼结合的课程团队

对高职院校的课程团队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课程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这有利于改善双师结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增加团队教师培训与学习机会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选送教师参加外贸英语或商务英语培训:购买相关外贸英语学习资料。(2)定期选派教师去国内外贸专业建设较好的学校作访问学者或参加其他短期交流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3.3针对人才需求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外贸英语课程群课程团队.应紧密结合外贸专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本课程群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的讨论和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实现课程群教学的改进.加强与其它高校相关专业.学科教学的经验交流探索适合本课程知识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4完善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

课程教材方面。三门课程均应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在经验充足和时机成熟的时候组织团队成员可以分工合作进行教材的编写把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其他教学资源。除了教材之外还要广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建设学校共享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论坛与教学网站:推荐优秀外贸英语课程与相关知识网站等。

3.5合理分担课程增进协作提高教学水平

总结以往授课情况进一步结合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相对固定成员的任教课程同时注意相互配合。尤应强调的是.第一外贸英语课程群所包含的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能有重叠的地方因此课程组成员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统筹兼顾,要尽量拓展整个课程群的覆盖面.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第二、三门课程之间教学难度是有所区分的.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基础课程学生掌握相对容易难度较低外贸英语视听说培养听说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外贸岗位英语作为外贸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最高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程度.选用适当的教材内容及教辅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一听说读写译技能。

3.6以科研促教学,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