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3-01-19 20:47: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1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一、**基本情况………………………2

二、存在的问题…………………………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5

五、规划目标……………………………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5

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5

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

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形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xx年至xx年;远期:xx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形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xx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xx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xx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3

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500亩,远期用地700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

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猴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猴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xx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xx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xx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300l/(日.人);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xx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新建现代农村住宅要求设计新颖,功能合理,建筑风貌体现川北民居特色,并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屋顶采取平坡结合,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村建设新风貌。住宅成套率达80%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九)村绿地总体布局由多块中心绿地、组团结地、绿化带及各居民点和社区的宅前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xx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篇2

意义:新农村建设___试点村

定位:以山水为依托以生态果品为产业的山水之家。

目的:经后二十八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旅游开始从旅游风景区转向农村自然田园风光,城市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怎么回避城市化,让农村更像农村,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让环保和生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这就是___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A、建立______县新村改造的试点村

B、建立___乡新能源节约型乡镇的经济运作模式。

C、新村的农民生态建筑样品房居住中心

D、旧村历史文化的保护

E、一个动物、昆虫等种群共存的“生态井田制”产业结构

F、绘制以村为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图

J、建立政府、村委会、村民、绿十字的合作管理机制

H、新农民进城技能培训计划

一、项目概况

“山水之村”概念的核心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倡导公民参与,提倡因地制宜,推动平衡发展,实现生态管理,发展健康经济,体验田园生活,推动绿色经济,固定收入来源,农民长期收益,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建设一个人、自然、生态、经济、文明一体的“山水之村”

二、村基本情况

1、项目地点

位于___西北部___县区,距___70公里。

2、交通

八达岭高速,101国道

3、时间:20__年——20__年(二年)力争在20__年奥运会前完工。

4、环境:村的历史625年,居住村民为25代,全镇森林覆盖率92,是___唯一一个没有开发的原始地域。

现保存的村落极为完整,因有泥石流的危险,危险住宅全部搬迁,遗留村落进行加固,同时泥石流的山体恢复生态植被。

1、村庄情况

全村80户,275人,在册农业人口252人,非农业人口23人,在外打工人员25人,学生37人。占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旧村占地50亩,新村占地22亩,地下水位260米,相对比较稳定,冬天饮用山涧泉水。

村人均收入3900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村民收入的52来自二、三产业,当地特产鸭蛋、板栗、山果

日照冬季:8:00---17:00点夏天:6:00---20:00,冬季温度:零下12度夏天:13—9度,年降雨量300毫米

30年前这里大河小沟有水有鱼,果树植被成林,今天“菜室河”没水了,周围的农户、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河道,生活垃圾90散落在村庄和河沟两岸。土壤有机质不足1,土地严重板结。

村民关爱环境和集体意识大不如从前,人的文明习惯和卫生习惯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而提高,要提高公众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公众参与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试点村改造的具体内容:

1、实施时间

第一年完成基础设施工作,第二年完成环境与产业调整工作

2、项目规划说明

第一期:规划

在50亩原村庄中搬迁80户中的40户,用22亩耕地作为周转用地,建设新村,在原村庄调整出22亩归还耕地,保留老村28亩遗址村进行改造。

第二期:实施

1、政府(镇、科协)与绿十字具体指导工作

2、由发改委正式批复后,工程进入实施

3、20__年2月完善前期可行性报告

4、20__年2月完善耕地周转和新村改造审批手续。3月初完村民搬迁和旧村改造登记手续。4月建设规划设计,4月底进行施工,同时对本村镇农民技术培训(建筑、有机农业、民俗、文化、饮食等)。

5、新村:20__年10完工主体,11月---12月装修,07年春节前首批农民入住。

6、旧村:20__年5月__8月进行旧村改造,9月—10月环境恢复,公园、中水、资源分类(垃圾)等同时开工,

7、20__年春天第一件事恢复山体和新村生态系统的树木。以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果树为主体。

8、村边和道路以种植农村蔬菜和果树为装饰,回避城市景观。

第三期:新村建设(二部份):

第一部份新村:

1、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资源分类中心,推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生态建筑),采用地埋式无动力中水回用系统。

2、建立有民族和___文化特色的乡村绿色建筑(白墙小黑瓦),生态小公园,溪流休息停。

3、新旧村统一用本地区的砂土石头做村内道路,主要行车之道用水泥路。

4、节能降耗性的房子、厨房、卫生间、厕所、猪圈和沼气池,杂货间(地窖)。房前屋后有树。

第二部份旧村:

1、整理旧村卫生,建立资源分类中心,农具和村庄摆放物要有特点,建沼气池、中水处理系统。

2、旧村镶嵌明清古石雕20个,尽力恢复二、三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老式厕所,风箱、洗脸架、农具、照片。

第四期:产业规划的调整

1、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2、同时对农田进行“生态井田制”结构调整;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对遗址村的恢复要以接待游客为标准、公园和丘陵地相结合;对村民进行建筑、果园、有机农业、环保、民俗、旅游等人才的培训。

第五期:公共服务:

1、建立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订立村规民约

2、新村建立综合村民活动中心

3、建立农村医疗合作机制和村卫生院

4、旧村建立综合服务社

四、绿化与土地恢复相结合:

1、推动沼气工程,利用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建立观光综合农业。

2、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三年的改良,逐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逐步推广以景观为主体的“生态井田制”,以果园和植被同步恢复的耕种方法,间接的稳定地下水的下沉、改变现有的耕种和人居环境。

4、全力改善基本农田硬件(主要指针对耕地的整体调整)

五、生态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以自然和谐为原则,以现有的环境为中心,以人怎样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为原则,建筑在树木之间,河道之间,在为人设计的同时也为其它的物种、鸟类和野生动物建造出它们的家园。

2、建筑材料:全部使用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墙砖、石、泥土)

3、公共设施:中水回用、污水净化、中水回用景观,太阳能灯、垃圾分类、确保没有污水流出村,并成为浇花、洗车、厕所冲水、环卫用水。

4、设计力求赋予建筑传统的精神和崭新的面貌。建筑采用___传统的灰色为主色调,使之稳重而不沉闷。

专家顾问::

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龚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五山模式理念的倡导者之

一.

社会学者

沈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所长

叶齐茂: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建设部新农村建设顾问

仝志辉: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博士后

陶康华: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系教授,生态环境学者,博士生导师

宋庆华:国家民政部顾问,社区参与行动负责人

李永青:日本东洋大学博士后,资源与环境学者(绿十字日本分会负责人)

赵孟营:___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___大学)社会学博士

叶榄:中国十大青年志愿者、地球奖获得者,环境教育(绿十字理事)

柳建:皇家建筑设计师(绿十字志愿者)

胡煜:环艺雕塑家,清华大学(绿十字志愿者)

六、投产价值:

用25亩地,人均1。2万,基层实施争取有政府支持,老村争取同样的补助,因为老村改造困难更大,可是老村保留,对未来观光和旅游的价值远比新村更有价值,有较好的升值的空间。

七、置换或补偿

成立以村民为主体的旧村保留、置换和拆迁工作组,此工作有“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负责。

八、试点村改造的领导小组:

镇领导:乡长孙平农服中心主任李长旺

村领导:支部书记:范长雨村主任:陈宝国

规划设计:___绿十字主任:孙君、李有栋

专家顾问:

九、经济可行性:

本项目将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深入,“___镇”作为一个生态和环境为主题的相结合的新农村,将成为___县和___农村发展的又一亮点。

“山水之村”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降低经营风险。

(1)与政府合作范围

(2)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手续

(3)减少前期投入成本

(4)缩短资金流转期限

(5)整合现有资源,做好整体规划

附件:

“山水之村”策划书

“山水之村”规划方案(文字部份)

篇3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特色;和谐发展

促进新农村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理、细致的发展规划是建设的重要前提。

1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法制性,目标不明确

我国虽然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口号,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意识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很多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比较低,编制规划的经验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并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与国家的有关规定存在出入,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目前很多地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这只是一个工程项目,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改变村容上,但是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出入。

1.2过于城市化,没有突出农村特色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开始沿用城市的发展模式,而没有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工作。一味地生搬硬套,不仅不能够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而且还可能会事与愿违,起到相反的效果。农村和城市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它们适应的发展规划也会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应该结合农村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景观等制定出符合农村发展建设的合理规划。

1.3层次性有待提高,没有统一规范标准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层次工作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导致发展层次不齐的严重现象,并且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内容深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发展建设的规划效率产生不一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受到阻碍。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处在初步阶段,还没有完善的规范标准,对农村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操作制度,并尽可能的细化。

1.4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过程是发展的根本,直接指导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整个过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没有专业的设计规划人员以及制度编制人员,没有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到相关的建设内容是否与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相矛盾。实际发展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违法占用土地资源以及违章建筑的现象,农民房屋大多建在自家土地上,布局散乱,朝向不一,几乎不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在耕地上的房屋需修建道路后才能出行,不仅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可能会引起各种经济纠纷以及社会矛盾,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过多的土地资源被占用,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村民房屋不满足基本防火间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污水直接排放或使用明沟方式往低处排放,而群众取水井也常处于低位,饮用水容易被污染。无垃圾收集处理点,垃圾随意乱扔乱放,严重污染了土壤,恶化居住环境。多数道路路面宽度仅1米多,且基本没有经过硬化处理,车辆无法避让,行车十分不便,若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现场。新农村发展建设中严重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1.5缺少资金支持,注重短期收益

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实际实施过程中虽然有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支持并投入了资金补贴,但是建设资金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虽然农民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但是如果要承担大量的发展规划资金会与农民的意愿相违背。由于多个地区共同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处在着攀比的现象,不深入调查具体的情况,盲目的认为改变的范围越广则取得的成就越大,使得农村在资金不足、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推进,大搞形象工程[1]。新农村建设实质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但是很多的地方建设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做表面工作,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农民参与发展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

2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2.1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

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所以编制发展建设规划时要与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重点围绕农村的经济发展开展建设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发展建设规划的重点,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对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以及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利用科学的规划编制方法将传统的单一的生产模式发展成集约型产业结构,打造农村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2.2强化建设管理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尊重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以高标准进行规划管理工作。发挥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势,听取规划专家的专业意见,将建设规划成果运用实际工作中。强化建设规划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施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考核标准,保障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②编制并贯彻执行合理、规范的技术标准以及规划方法,加强各规划部门的交流、协调,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③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质量。

2.3加强分类指导工作,实现统筹规划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建设规划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特定地区的建设规划。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民需求,加强农村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制定合理的规划调整模式,优化结构布局。首先设定规划试运行试点,待成功后再大规模的进行推广,保证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全面、统筹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2.4建设规划突出农村特色

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农村自身的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农村在地理、文化以及历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沿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尽可能的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农村的独有特征。以农村的地形、地貌为特征,展现农村的自然风貌,保护各种建筑古迹以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共同规划[2]。

2.5加强农村和谐发展

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握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以及整体文化素养。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征求他们的建设意见,加强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与群众的交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涉及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内容。如何实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构建乡村空间都是现在急需面对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各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规划区域的发展建设要求的规划,促进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篇4

新农村建设是近几年党和国家提出发展农村的重大策略,加强新农村建设不仅对我国农村整体发展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我国应深入研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我国进行农村建设的新型策略,对于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土地资源匮乏仍是我国急需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我国整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农村建设土地方面的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2 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相比与城市发展速度慢,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人居环境比较差。人居环境差将会对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产生消极影响,继而影响农民对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农村建设着重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加大对水、电、路、市场、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3 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农村历来受到国家城乡二分体制的影响,农村始终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弱点,正因为如此,农村才会出现小、乱、散的问题。新农村政策的实施,能够加强乡村资源空间整合、促进农村人口聚集,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4 有利于集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节约农村建设资金

配套基础设施的缺乏现象是农村中的常见现象, 配套基础设施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农村人口聚集,可以使政府集中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农村建设资金,为农村村民生活上提供方便,降低农村人居环境成本,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1.5 有利于新农村规划中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新农村规划中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内容主要有:大力发展农业,保证我国农村粮食产量;大力发展农村工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大力促进农村小商业发展,满足农村生活需求;发展林业、牧业、渔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于水平。

2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一定的标准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总体来说,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原则,他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加强对基础设施及住房改造的规划,还要注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注重协调农村经济、环境、生态、社会之间的关系,注重农村农、工、商业的综合发展,切实保护农村可贵资源,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 整体性原则

新农村建设不是局部、单一的建设,它强调的是农村建设的整体性,这里的整体性不仅指农村农、工、商业整体发展,还包括对经济、环境、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应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将新村建设放在整体环境中加以考虑。

2.3 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区别于城市建设,不应将城市建设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农村建设中。因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尊重农村文化传统、农民生活方式,还要充分体现农村整体风貌及地方特色。对不同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避免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建设模式。

2.4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与重点,新农村的规划与改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住房改造都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重点。只有满足农村人的需要,才能调动农民建设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农民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只会走上形式化,也不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3 当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规划标准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问题就是规划标准落实不到位,很多农村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了“应景”,这种“应景”的结果则是农村规划的批量生产。这种批量生产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给我国农村改造带了严重影响,阻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3.2 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差

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差是农村中的常见现象。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基础设施由于布局不合理很难做到合理利用,设施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新农村房屋住宅改造不合理,很多农民无法适应,影响农民对农业的顺利开展。

3.3 乡村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新农村改造将农民聚集起来,减少自然村数量,但由于无规化、无科学管理,使得行政区划化一定程度上出现混乱。村庄布局不合理还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3.4 过于注重物化建设,使文化、环境建设受到损毁

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大搞形象工程,注重物化建设,忽略了农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有些地方甚至破坏农村固有的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这些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3.5 忽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作用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指的是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能将城市建设生搬硬套到农村,而应灵活对待,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实事求是。而在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中经常出现忽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农村建设中的大问题。

4 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

针对在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新农村科学合理发展:

4.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规划理念

新农村建设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

4.2 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系统编制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对农民意见的听取,尊重民意,走群众路线,让农民的实惠,同时合理科学的对农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避免因规划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

4.3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给农民生活带来便利,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4.4 制定严格的土地政策

制定严格的土地政策的目的在于避免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破坏土地的现象,这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相矛盾。土地政策的制定,对于制止土地违法现象有重要作用。

4.5 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地方特色

新农村建设,应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凸显地方特色与个性。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建筑物应保留,提升农村的文化影响力,或者合理利用发展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6 产业引进注重环境保护

农村发展带来产业的引进,产业引进一方方面为农村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但一方面也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5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近几年党和国家提出发展农村的重大策略,新农村既是农民群众生活的居住地,也是发展生产的集散地。加强新农村建设不仅对我国农村整体发展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5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庄行政机构的建设完善必不可少。政府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要树立服务意识,避免过分干预;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分步实施。政府的认同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调整、充实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干事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全面推行公示制度,让群众了解规划内容,自觉执行规划、监督规划实施;严格执行“一书两证”,确保规划实施;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协会加农户、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经济、民营农业庄园、经纪人等多种合作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社会资源,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由于农村规划意识的淡薄和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以及农村建设管理偏松,随意性较大,大部分村庄的建设还是零乱无序的;供水、道路、绿化、环境卫生等各种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无法完整配套,人居环境恶劣。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了,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急于建新房。因此,一些地形平整、交通便利、易于施工、无需协调置换的自家承包耕地往往成为农民宅基地的首选;不经过科学的规划就随意选址,乱盖乱建,存在严重挤占可持续生产的土地资源的现象。

1 当前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缺乏规划指导。村庄布局分散、凌乱,建设无序。有的农民弃旧建新,到公路边承包地里突击建房,不办理任何手续,浪费土地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受传统意识影响加之镇村规划积极性不高,造成农户实际建房与规划脱节,多轮新农村规划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十分突出。

1.2 住房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浪费严重。由于缺乏设计指导和合理的规划引导,农民建房还沿用落后、传统的方式,形式单一,功能不配套,结果是拆了建、建了拆,造成严重的浪费。

1.3 规划执行难。许多村庄虽然编制了总体规划,但建设不按规划进行,使其没有延续性。

1.4 环境差,设施不完善。村庄道路、供电、供水、绿化、电视广播等基础设施缺乏稳定的投入渠道,基础设施不配套,共享性差。村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和示范引导,建筑面积越建越大,房屋外形仿效攀比,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资源浪费惊人。影响了生产的投入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还有路面不硬、四旁不绿、路灯不亮等问题普遍存在,杂物柴草乱堆、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倾倒、水电线路乱拉等随处可见。时尚的小洋楼、大瓦房与“外光内糠”的“空心村”形成鲜明对比“,新房子、大院子、破村子、旧样子”,环境脏乱差。

2 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难点

2.1 规划的不科学性

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较广,不仅涉及到建设、交通、土地等方面,而且还必须确定村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对体系及各项建设进行总体布局,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但在新农村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虽然编制人员从技术角度精心设计,但由于对各方面知识了解的局限,影响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管理的随意性

由于种种原因,在发展经济的压力影响下,当地政府往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新农村的规划,放松了对新农村规划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因而新农村规划建设比较随意。在新农村规划的实施中,选址不当、不依法审批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不尊重规划的科学性,只追求短期内能面貌一新。

2.3 执法的复杂性

违法建设是村庄顽症之一,查处难度大,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干扰:权力的干扰,村干部、村“大款”为追求自身利益,违反规划要求,随意占用公共空间;人际关系的干扰,使执法工作进退两难;个别村干部以发展经济或支持重点项目为理由,随意变更规划。

2.4 配套措施不完善

受土地政策的影响,许多比较合理的规划难以实施。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的新农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是两个部门独立编制的,彼此缺乏相互沟通与协调,往往会出现分歧甚至冲突。此外,新农村规划实施中,虽然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但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规划在实施中随意变动,村庄面貌改善情况不尽人意。

3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新农村规划

一是深入调研,在群众参与及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做好规划。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规划建设不能“一刀切”,须征求民意,克服关门搞规划的现象。应从农村地域出发,根据产业搞规划,与本地经济发展相呼应,既要实用,又要充分体现和展示新时期的农村风貌。规划中要综合当地人口、交通、经济结构、自然条件等因素,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同时,结合农村历史、现状、未来,既顺应时展趋势,又充分尊重历史现状,弘扬传统文化,规划先行,保持历史文化脉络。二是依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编制新农村中心村规划,使村民建房进入按规划实施、审批有序规范阶段。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道路及排水等因素,依据“方便生产、改善环境、节约用地”的要求,编制新农村规划。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要结合各村的不同情况,逐步拓展、延伸,构建新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四是不断提高规划质量。要把国家的政策导向、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尽可能体现在新农村规划中,县级建设规划部门要搞好新农村规划编制的监管,严把规划审批关,确保规划内容全、深度够、指导性和适应性强。

3.2 多元投资,搞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配套起来,做到水通、路通、电通,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肋”,而制约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短缺。这就要求加大投资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农民“生活更优美、交通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生活更方便。”一是通过多举措、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办法,政府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新农村农民建房要量力而行,试点先行。建设新农村不能看作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资金上支持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典型引路,以试点加引导,让农民看到新农村美好图景,自觉自愿地参与。

3.3 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

土地乃是生存之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人多地少,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把节约集约土地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机制,并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节约土地的同时,要立足本地实际,尊重民意,依据“建设中心村、控制小村、整理空心村”思路,对零散布局的小村庄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篇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期间区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意识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着力办好为民解困这一要事,始终把握加快发展这一要务,在转变职能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统筹发展中提高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社会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新的贡献。现将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和今年主要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认清形势,明确民政工作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关键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我区是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依然很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困难群众人口比值较高,全区常年需救助灾民、五保供养人口、特困救助人口和重点优抚对象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完善制度、逐步覆盖、分类指导,更加有力地协调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社会救助、拥军优属和移风易俗等社会管理工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农村困难群众33465人,2005年纳入农村低保21889人,城市低保873人,五保供养人口898人,重点优抚对象728人。为此,我们要对现有的社会救助功能进行扩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灾民救助、社会互助、扶贫济困和慈善事业等内容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各项救助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积极争取加大各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加强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力争五年内将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更新观念,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作为民政部门,应当从工作职责入手,坚持"主动引导、推陈出新、改进服务、群众满意"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好婚姻和殡葬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婚丧事新办,避免大操大办,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宏扬中华民族"百事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厚养薄葬,深化殡葬改革,火化率达100%;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筹建经营性公墓区2处,公益性骨灰楼(堂、塔)102个,逐步解决骨灰安葬难的问题,逐步解决骨灰二次土葬问题,确保农村殡葬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继续深化,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要抓好村(居)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建设,抓好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要协调好"两委"关系,坚决杜绝两委对立现象。认真落实"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五)、服务"三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我区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产业化程度高的态势,更需要实施集约型、专业型和高效型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管理,引导他们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六)、提升素质,全面适应农村民政工作的发展需要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是对民政部门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的民政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农村各项民政工作的始终,作为民政工作者亟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各项工作的成果来检验能力建设的实效,结合农村民政工作的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促进我区农村民政工作在"十一五"时期迈上新的台阶。

二、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明确民政工作方位,找准与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理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有推进,在村民自治和民间组织管理上有创新,在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有成效,在专项社会行政事务和服务水平上有提高,实现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做好城市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确保低保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医疗救助办法,探索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社会互助体系,充分发挥慈善总会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有色、有势有效的慈善活动。

二是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报道殡葬改革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更新群众丧葬观念,提高依法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要坚持抓教育,抓制度,抓督查,层层落实责任制,持之以恒的搞好此项工作,做到"思想不松、精力不散、力度不减",同时加快公墓区和各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的规划建设的步伐,规划建设乡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42个。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篇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期间区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意识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着力办好为民解困这一要事,始终把握加快发展这一要务,在转变职能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统筹发展中提高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社会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新的贡献。现将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和今年主要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认清形势,明确民政工作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关键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我区是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依然很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困难群众人口比值较高,全区常年需救助灾民、五保供养人口、特困救助人口和重点优抚对象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完善制度、逐步覆盖、分类指导,更加有力地协调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社会救助、拥军优属和移风易俗等社会管理工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农村困难群众33465人,2005年纳入农村低保21889人,城市低保873人,五保供养人口898人,重点优抚对象728人。为此,我们要对现有的社会救助功能进行扩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灾民救助、社会互助、扶贫济困和慈善事业等内容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各项救助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积极争取加大各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加强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力争五年内将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更新观念,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作为民政部门,应当从工作职责入手,坚持"主动引导、推陈出新、改进服务、群众满意"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好婚姻和殡葬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婚丧事新办,避免大操大办,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宏扬中华民族"百事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厚养薄葬,深化殡葬改革,火化率达100%;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筹建经营性公墓区2处,公益性骨灰楼(堂、塔)102个,逐步解决骨灰安葬难的问题,逐步解决骨灰二次土葬问题,确保农村殡葬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继续深化,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要抓好村(居)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建设,抓好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要协调好"两委"关系,坚决杜绝两委对立现象。认真落实"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五)、服务"三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我区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产业化程度高的态势,更需要实施集约型、专业型和高效型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管理,引导他们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六)、提升素质,全面适应农村民政工作的发展需要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是对民政部门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的民政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农村各项民政工作的始终,作为民政工作者亟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各项工作的成果来检验能力建设的实效,结合农村民政工作的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促进我区农村民政工作在"十一五"时期迈上新的台阶。

二、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明确民政工作方位,找准与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理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有推进,在村民自治和民间组织管理上有创新,在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有成效,在专项社会行政事务和服务水平上有提高,实现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做好城市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确保低保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医疗救助办法,探索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社会互助体系,充分发挥慈善总会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有色、有势有效的慈善活动。

二是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报道殡葬改革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更新群众丧葬观念,提高依法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要坚持抓教育,抓制度,抓督查,层层落实责任制,持之以恒的搞好此项工作,做到"思想不松、精力不散、力度不减",同时加快公墓区和各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的规划建设的步伐,规划建设乡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42个。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篇8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

,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

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

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篇9

一、认真总结去年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特别是面对第三代美国白蛾虫情爆发的严峻形势,去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层层发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措并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住了美国白蛾的扩散蔓延。此次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中,军地累计出动3.6万人次,动用各种器械360余台,使用植物源农药36吨,防治作业面积达12.9万亩次。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全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也探索积累了胜利的经验,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如北郊林场防治经验和防治效果得到国家林业局肯定,镇的坡西村、倪家村,桑梓店镇的冯堂村防治效果都比较好,通过市检查验收,为区争了荣誉。工作证明了两点:一是领导重视,舍得投入,积极主动,以身作则,组织有力,多措并举;二是美国白蛾可防、可治、可控,关键是重视不重视。

也应该深刻反思存在问题和教训。年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可概括为一代紧,俗话说:效果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看到成果的同时。二代松,三代疫情爆发。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监测体系不够健全,专业防治队伍数量少力量薄弱,防治经费缺乏,防治器械少,缺乏有效的防治经验,个别单位讲困难条件多,等靠要现象多等等,这些问题要务必引起我高度重视,深入思考,深刻反思,加以克服和改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中,否则就会酿成大祸,正如上级领导所说:不治虫,可能虫就吃掉你饭碗。

二、强化责任意识。坚决打赢今年防治美国白蛾的攻坚战

年第二代(7月)侵入城区,一要充分认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美国白蛾自07年8月传入我区北地区。全区发生虫林面积已达4万余亩,北地区或轻或重几乎没有无虫情净地,疫情发展之快、范围之大、危害之重,已对我区生态平安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全区上下在防控美国白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其超强的适应性(耐饥饿、耐高温、耐寒、抗缺氧)和繁殖力(一年三代,一只蛾子可产最多2亿头虫子)已成为我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根据省、市防治指挥部通报,今年全省美国白蛾虫口密度仍将处于高密度和高发期,防治形势相当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今年,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第七届园博会等重大活动将在市举办,打好美国白蛾防治攻坚战,维护全市生态环境,不只是紧迫的经济任务,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省、市、区各级主要领导都有重要批示和要求,强调共同点就是严厉追究责任制”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不等不靠,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从关注民生、维护生态平安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临时性、艰巨性,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压缩疫区面积,严控新疫点发生,降低虫口密度,确保实现有虫株率低于3%年全市为11.8%树叶保管率高于85%以上的防治任务目标,打一场防治美国白蛾的人民战争,坚决遏制美国白蛾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态势。

狠抓落实,二要科学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全面到位。通过认真分析研判年防治美国白蛾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今年要从四个方面,牢牢牵住防治美国白蛾的牛鼻子,确保防治目标的实现。

落实责任主体。要坚持“谁经营,1摸清任务底数。谁受益,谁防治”和“属地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各级负责,人人行动,实现全覆盖、无缝隙、不留死角和盲区,达到完全全面防治的要求。各办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组织人员对本辖区、本单位现有林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权属,画出示意图,建档立册管理。此基础上,区与镇办、单位,镇办与村,镇办与驻区单位,村与户,单位与承包户,层层签订防治责任书,落实防治主体,明确防治责任,实现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对农户或单位不能自防的可实行有偿委托防治,要及时缴纳代防相关费用。对无树主、无人防的受灾树木,镇办或村委会有权处置。对防治不力,灾情严重的单位,区监察部门、林业执法部门加强督导,促其整改,对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分,或交法院执行。

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建立虫情预测、预报体系。区农发局成立专家组,2健全防治队伍。负责区监测点管理工作,收集、研判和上报虫情情况,提出防治建议,组织技术培训。镇、办及各单位要设立虫情统计点,专人负责,负责对本辖区、本系统虫情监测、统计和上报,提出防治建议,并对村居虫情调查员管理。各村居必需有一名虫情调查员,负责对辖区内虫情监测、统计和上报,提出防治建议。二是成立专业防治队伍。实践证明,没有专业防治队伍,难以实现有效防治。区直相关部门、镇办、村居都要建立防治美国白蛾专业队,镇办不少于30人,村居不少于10人,河务局、林场等林地面积大的单位,根据防治需要可成立数个专业队,各级专业队人员名单要上报,录入微机管理,纳入督导考核。三是成立督导组。区监察局、政府督察室牵头,从区直部门抽调人员,负责对各级各单位药械配备、专业防治队伍和防治实际情况,定期或随机性进行督查,并进行通报。四是成立执法组。由区农发局、各镇林业站抽调人员组成,加大执法力度,对达不到防治要求的单位和农户,依照相关法规下达限期防治通知书,并视情况予以处分。

落实物资保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克服困难,3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对美国白蛾防治资金的投入,这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区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各级各单位要抓紧落实区要求的防治器械数量,确保各村居至少有一台高射喷雾器,户户有高枝剪和小型喷雾器。防治药物要使用规定的无公害农药,采取区、镇办及村居三级保证措施,不等不靠,抓紧购置备全各种药械。区政府设立多个网幕收购点并保障资金,采取有偿收购方法,鼓励全社会参与防治行动。

提高全民防治意识。防治工作要做到全覆盖,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无缝隙,不漏一块地,不漏一棵树,干净完全除治,只喊口号不行,光靠某一级某一个单位不行,只有唤起全社会民众的关注,人人参与才干实现。因此,由区委宣传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宣传组,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不间断地宣传美国白蛾的生物特性,危害的严重性和科学防治技术,及时总结推广防治战斗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各级各单位要成立防治知识宣讲组,利用培训和动员会及深入村居等时机进行宣传,告知基层和群众防治措施和办法。区教育局、计生局、团区委、妇联等单位,要充分发挥工作有利条件,通过发放明白纸,举办知识讲座,组织志愿者参与防治活动等,积极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防治的良好氛围。

篇10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精神鼓舞下,人民群众正在为实现“二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尤其是在广大的乡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美丽乡村正在不断涌现。然而我作为一位苏南发达地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想以自己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与诸位读者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之事。

苏南的经济发展之路曾被定为“苏南模式”在全国推广,而苏南的文化建设,尤其是群众文化建设,虽然在全国颇为前列,但路走得也不乏艰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轻视了文化设施的建设规划,以至于老百姓在有了优裕的物质生活,需要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时,文化设施就显得严重缺失了。看戏看电影没有剧场,即使是来场露天电影或演出也难找一块像样的场地,体育活动项目更是寥寥无几,甚至连跳个健身舞也难寻个集中点,找本书看要跑几里或十几里到镇上去,公园休闲散步那就更是一种奢望了……如此现象和小康社会相差甚远。

其实,早在十年前,我们就迈开了建设新农村的步伐,由于在规划中对百姓文化需求的忽视,才导致了文化设施建设的滞后,以至于在近年的文化建设中,文化设施建设成了各级党政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在成功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设施建设仍然是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更能反映出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能体现出文化对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与进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更能展示出新农村的魅力与风采。

大家知道,文化是社会进步的领跑者,要建设好新农村,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不仅要建设强大的经济,更要建设繁荣的文化。而文化,首先要建设好文化设施这个基础阵地,有了基础阵地,各种文化活动才能得以展开,百姓的文化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以文化人、引领风尚、振奋精神等一系列文化功能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因此,文化设施建设,必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那么,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设施如何规划?对此,我想提出如下三点与大家商榷:

一、合理布局,体现共性。满足广大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一个行政村要有一块相对集中的公共文化体系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图书阅览、老年活动等大众项目,对于规划来说,这些项目还应考虑落实到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真正做到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举个客观的事例,封建时代,农村中还不乏有戏楼戏台,现在建设新农村,总不能让老百姓看场戏还一定要跑到城里去吧。行政村越并越大,一个村方圆数公里。人口数千上万,但文化设施的布局一定要均匀合理。

二、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和地理优势。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地方文化更是底蕴丰厚,形式多样,个性突出,我们在规划文化设施时,务必用好用足地方特色优势,彰显个性,打造亮点。古桥古寺、宗教宗族、文物遗址、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等民间民族文化和名山秀水、古树名木、地方特产等自然地理资源,都是建设文化设施的绝佳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能提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能提升地方形象,扩大地方知名度、美誉度,给地方全面发展带来动力。

三、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

1、现行农村基础设施分类的弊端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主要沿用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体系,即安全与防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道路、广播电视、环卫设施、绿化、文体活动、室外场地等。这种分类体系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内容的繁琐,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容易遗漏关键项目;另一方面,由于各专项规划缺乏整合,规划的可实施性很差。此外,农村基础设施沿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法,较少关注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农业仓储设施,农业的生产空间、农村生态防护林等,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2、农村基础设施的“三生”分类

从发展历程来看,农村经历了原始农村、传统农村、现代农村的演变,在其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生态”始终是三个稳定的核心,远景设计研究院建议农村基础设施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划分。

四、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区域统筹,以城带乡

政府应承担行政区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该对区域内乡镇村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防止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混乱,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注重效益,门槛限制

自然村庄中人口规模偏小的较多,达不到规模效应。如果居民点太分散,也无法实现应有的效益。对政府来讲,基础设施建设好做,然而维护的费用很高。忽视规模效益和维护费用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设施无法正常运转、资源浪费的情况。

节约成本,精简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立足现有设施进行改造,防止大拆大建,落实“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四节”方针。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1603

1 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在2005年提出的,主要方针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的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以乡村特色旅游、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的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然而在现代的社会发展形式中,农村已经不再是城市的附属品,也可以拥有自身的发展优势[2]。三亚的新农村建设,同样也是现代新农村发展的方向。为此对三亚的中廖村、槟榔村、海螺村、水南村、南山村和龙海村等新农村的代表村落的建设现状展开调查,从而对三亚的新农村的建设现状有了新的认识,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2 三亚市新农村规划设计的现状调研

2.1 中廖村

三亚市中廖村位于三亚市的北部,村庄西接G224国道,南邻三亚绕城高速和东线高速,距离三亚市区半小时车程,距亚龙湾动车站仅有9 min,地理位置越,海南省5个5A级景区中的4个分布在其50 km范围内,全村总面积6810亩,812户,3350人。

中廖村是目前三亚生态环境最好的村庄之一,绿树成荫,房屋规划有序,高大的灌木在道路两旁罗列。在村庄的中心位置,有一棵大榕树,高大挺拔,方便人们休闲,纳凉。中廖村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不仅有玫瑰花园和秋葵花园,还有供儿童游玩的场所。中廖村的植物非常丰富,有槟榔、芒果、旅人蕉、椰子树、小叶榄仁、凤凰木、青皮竹、鹅掌楸等,各种不同植物的搭配,使中廖村变得生机勃勃与众不同。但是中廖村的道路未形成回路,游人需要走回头路。配套的产业比较薄弱,如小卖部、厕所、形成规模的农家乐较少,也没有民宿。一般情况,游客游玩时间较短,未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2 槟榔村

槟榔村位于三亚市凤凰镇,临海靠山,是一个纯黎族的自然村庄,人口约6800人,因周围遍布槟榔树,且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称之为“槟榔村”,曾在201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当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获特色居民的称号。

在槟榔村,最有特色的应该就是这里黎族风貌,村民为了彰显民族特色,对其村庄的大门、宣传栏、指示牌以及墙体等进行了不同的设计。槟榔村是挨着槟榔河两侧建起来的村庄,两侧的建筑都是居民住宅,墙漆都用不同的颜色绘画出了黎族图案,村庄统一规划。在槟榔河的一侧,村民为了纪念和宣传黎族的文化,专门建设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详细的介绍了黎族的房屋特色、穿着服饰的特点、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以及他们身上纹身含义等。

在槟榔村内部,人们还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有集市区,居住区生活,健身活动休息区等。村庄内部还有不同形状的雕塑,宣传牌等。道路两旁的绿化,有小叶榄仁、椰子树、大叶揽仁、槟榔、三角梅、灰莉、高山榕、小叶榕、旅人焦、芭蕉等,枝叶茂密的大树把整条小路全部遮挡,感觉不到烈日,虽然整体植物群落比较单调,且没有色叶或开花植物相搭配,但并不影响整体美观。

2.3 海螺村

海螺村位于三亚市市区的东北部,海螺村三面环山,一面向三亚河,西南侧有三亚市交通性主干道迎宾路和凤凰路,分别与市中心和凤凰机场相连,迎宾路直通三亚湾,连接三亚老城区。

整个区域拥有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城市配套和良好的自然景观等资源。由于在城市中,整个村中没有了乡村的气息,逐步走向城市化,二层的洋楼,一层的小商店,排列在街道的两侧,井然有序。村中有些房子正在被拆重建,现在的海螺村正逐步迈向城市化。

2.4 水南村

水南村是位于三亚市崖城区的一个村庄,居民大多以农村产品批发出售为主要收入来源,沿街的植物较少,没有可以遮阴的树木。整个村子规划混乱,基础设施差,大部分的道路还是泥土路,另外,在水南村还能看到一些古老的房屋。

2.5 南山村

南山村是位于三亚市南山下的一个村庄。南山寺位于三亚市以西40 km南山文化旅游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南山寺占地400亩,仿唐风格,庄严肃穆,清静幽雅。

南山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有10个大队。村庄内的规划比较好,不仅每家每户的房子比较新,而且每户都有一个小庭院,村民可以在自家小院里种植一些水果蔬菜等,同时也为村庄内部的绿化增加了一份颜色。同时,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区域相对完善。

2.6 龙海村

龙海村是位于三亚市海棠湾的一个村落,因为地处高速路口的交界处,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又距离免税店比较近,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好地方。村落靠近大海,周边的环境优美。在龙海村中,也有丰富的植被,如椰子树、凤凰木、酸豆树、柚子、芒果、菠萝蜜等,只是道路的铺装有点差强人意,稍加修饰,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供在海棠湾免税店的游人游览,观赏,另外,附近还有酒店,当人们饭后休息的时候,来这里游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三亚代表村落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三亚很多村庄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大多数村庄本身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所缺乏的只是科学的规划、管理、资源的整合和适度的宣传,为此,结合自身专业,以中廖村、槟榔村和南山村为代表,在村子的规划布局、植物营造、特色民居、景观环境、文化内涵5个方面,对三亚的农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3.1 中廖村――生态的完善和修复,建立可持续发展村落

中廖村的生态是最值得三亚市其他村庄学习的,中廖村的布局不足之处是在道路方面,人们在过去游玩的时候,道路未形成回路,游人走过去还要再原路返回。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使中廖村的道路能够形成闭合的回路,使游玩的人们能够边看风景边走回去,在不知不觉中能够浏览整个路线。另外在浏览过程中,要增设一些让人能够休息的地方,也可以增加公共洗手间等基础设施。

中廖村的中心景观有一棵大榕树,也是中廖村的主要景色之一。当游览的人们走到大榕树下,可以坐在榕树下歇息。不光如此,中廖村的植物物种本身就很丰富,像芒果树、槟榔树,这些都可以做观赏的树种,还可以为村民增添收益,每户居民自家小院种植一些蔬菜,水果,更显得生机勃勃。

中寥村是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村庄,为了彰显村庄的特色,每户人家的房屋建设都应表现为生态园的小景,景色不宜太过张扬,可供游客在游览的路途中感受的自然的美,恢复原生态,保留自然纯真的一面,尽量少用一些规则式的硬质铺装,选择不同款式的鹅卵石、砂石等。

在植物的景观方面,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种植玫瑰和秋葵的田地,可以将玫瑰园和秋葵园设计成人们观赏的一大特色,使村庄的景观效果变得丰富多彩。另外,在中寥村的莲花栈道的两侧,通过种植一些大的乔木,像火焰木、印度紫檀等,树冠较大,为来往游玩的人遮荫,还能丰富栈道附近的景观效果。

中寥村作为知名生态村落,还有一定的黎族文化底蕴,在发展生态园特色的时候,也可以创新将黎族文化与生态相结合,丰富村落的文化[3]。

3.2 槟榔村――宣传民族文化,发扬黎族特色

槟榔村是典型的黎族村落,在整体规划布局方面,要在弘扬黎族文化的基础上,对村落的布局进行设计,在调研中发现,槟榔村村民的房屋建设坐落于槟榔河的两侧,可以多增添一些有关于黎族元素的东西放在游览的路线当中。

槟榔村是在门口走进村庄的路途中,有些许草莓园和蔬菜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开发旅游项目,比如采摘游等,然后再由当地的居民提供饮食服务。这样,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消费,还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一些黎族的景观设计,让人们耳目一新,有了更新鲜的感觉。还可以借槟榔发挥,设计专门供游客们活动的项目来增添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乐趣,如采槟榔比赛。

弘扬黎族特色,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黎族民族文化的建设。槟榔村居委会、三亚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加强文化宣传组织领导,转变观念,充分的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克服“安于现状”的意识,努力宣传黎族特色。其次,提高全村居民的素质,做到和谐统一,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并使其能够阐述给外来游客们,使来访的每一位游客都能够了解黎族文化,使每一位走出去的村民都能够传播文化。再次,要团结起全体居民,积极宣传黎族文化,努力发展自己村庄的特色,并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黎族的文化能够步入社会的主流[4]。

3.3 南山村――的发展和体现建设佛教特色,展示

南山村是位于南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可以将村庄分为10个部分,每个个体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独立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相互联系是都属于一个居委会管理,因为在整体规划的方面,可以保持原有的习性,对10个部分分别设计,每个部分在主题上都是依赖于佛教文化,分别设计农家乐、小吃街、商品展等多个方面,打造一个以佛教为主题的村落。南山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在基础设施上我们必须要重视,每个分队都需要设计公共洗手间及公共休息区域。如果有必要可以建立专门的停车场以便来往的游客有地方停车,为了增添游览乐趣而不使游人疲惫,可以建立公共自行车站点,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进行游览。

在植物的营造方面,既依赖于佛教文化,植物的种植也要符合佛教文化的特点,又因为地处热带,可以种植一些菩提、暴马丁香、无忧树、茉莉等,在水中可以种植一些莲花等,这样既符合了佛教文化的特点,又乔灌木相结合,美观大气。

在房屋的特色方面,佛教多以寺庙为主,人们可以自家的房屋设计外观的方面多设计一些与寺庙相关联的图腾或者雕塑,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示佛教文化。

文化的传播依赖于对文化的了解,在宣传的最初,需要村民了解佛教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村民进行一系列的培养或者发放一些有关佛教文化的书籍,让人们了解佛教,再专门培养几位专业的人士,结合村落的特色,能够对来游玩的人进行介绍,从而达到较好的展示。

4 结语

一个特色村庄的打造,需要强有力的地理优势的支撑,一个特色村庄的持久永恒,就需要不断地修复,不断地创新,不断的完善。三亚市的中廖村,本身就有极好的环境特色,而且拥有大量的客流,则需要不断地完善生态环境,并加以创新,打造完美的“世外桃源”,槟榔村拥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将其不断地完善修复,并加以宣传,就能够再次为众人所知。南山村虽然大,没有极致的景观,没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但是仰仗南山景区,可以打造一个具有宗教特色的景观村庄,再加上拥有极大的空间和资源,一定也可以成为三亚市的一个特色村庄。

结合整个村庄的特色,在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村庄的整体布局,景观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改造,然而在改造的基础上,都也应该遵循村庄本身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5],从而才能够促进一个符合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 明,覃志豪.我国新农村建设类型划分与研究模式[J].城市规划,2006,30(12).

[2] 哲,夏南凯.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导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探案[J].城市规划,2008,32(4).

篇12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现状

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以上。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所以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要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先进事迹(或事例),通过农民自己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激发建设的自觉性。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由农民参与投入,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让自己信赖的人组织实施,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难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农民素养亟须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的提升对策

1.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介绍了整体城乡发展的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例,从组织领导、规划、宣传教育、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标准提出具体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了具体的工作程序。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号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切实行动方案。

2.科学编制规划

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具体操作中,由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用3到5年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自然村落的县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和其他31部门积极配合,编制了省级新农村试点乡镇整体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规划的流程严格执行“计划图,审批一支笔,”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注重协调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逐步淘汰太分散的自然村庄,村里的大村,实现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结合本县农业、发展旅游业的支柱产业,独特的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和建设社区,逐步形成一个场景、一村一品的村庄产业特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