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大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29 23:18: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管理大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

篇1

二、确立大学院校财务管理目标与职能的依据与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院校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其独立法人的地位得到确立。通过体制改革的深入,现阶段大学院校逐步由原来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学校自主办学,政府宏观管理,大学院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还可以改革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大学院校的各种教学、科研活动都要依靠资金来正常进行,因此资金对于大学院校的正常运行及长远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现阶段,大学院校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忽略财务分析与预算,监管部门力度不够,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这些在大学院校财务管理中都应该重点解决,以确保财务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三、财务管理在大学院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途径单一,财务管理观念滞后。长期以来,受传统财政经费分配格局的影响,大学院校的办学经费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包揽,没有从多方面来筹集资金,有的学校把目标锁定在学生身上,部分学校甚至还存在着违规和不规范收费的现象。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核算方式不恰当。首先,许多高职学校都设有财务会计工作机构,财务人员只能简单处理学校一些费用报销业务。其次,大学院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收付实现制,无法计算和统计事业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再次,高职院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容易导致资产信息的失真,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3.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首先,部分高职学校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财务制度松散,收支管理不到位。其次,缺乏对资金的统筹安排,经费开支无计划,少分析。再次,许多学校对资产的管理缺乏有力措施,花费大量经费购置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

四、提高大学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党十会议精神,身为社会公共教育与经济发展推手的高等学校应响应号召,不仅要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编制预算,还要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体现“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增强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益,给当下预算管理注入新活力。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民主讨论基础上思考如何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等,制订新制度,弥补相关内容的空白。同时,还要主动修订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篇3

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投入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取得快速进步与发展,建设成效显著提高。

(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逐年提高,大大促进了科教事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2012年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竟达到13 31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2.4%,占GDP比重2.09%[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国家在高校科研经费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高校进一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履行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对高校的教育经费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加大。高校研究经费的飞速增长,促进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科研经费一直占全国科研投入的7%~8%左右[2],2009年高校科研经费468.20亿元,2013年较2009年增加了83%,达856.70亿元[3]。

虽然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在稳步提高,促进了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但在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无论是投入的绝对数还是占GDP的比例,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4年我国共投入科研经费13 312亿元(折合美元为2 040亿美元),占GDP比例为2.09%,而美国2014年投入的科研经费为6 860亿美元,占美国GDP(17.4万亿美元)比例约为3.94%,美国科研经费的绝对数是我国的3.36倍。因此,我国还需继续保持科研投入的稳步提高,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研投入机制,来保障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科研建设成效现状

1. 我国高校科研态势发展良好,论文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根据2000―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历年统计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结果,数据显示(见表1):2004―2014年9月,我国国际论文共发表136.98万篇,世界排名第2位,比2013年的统计数量增加了19.8%,位次保持不变;我国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 037.01万次,排在世界第4位[4]。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其他国家。论文平均被引用6.59次。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可以反映论文影响力的大小。

报告数据显示,其中高校成绩表现最为突出。从2013年SCI论文所属机构类型分布看(图1),其中高校168 908篇,占82.77%,研究机构27 046篇,占13.25%。

2013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较多的高等院校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29 004篇)、清华大学(22 503篇)和上海交通大学(21 694篇)。

按论文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2013年国际论文数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按论文的全部作者单位统计,2013年国际论文数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

2004―2014年,我国有高被引用论文12 279篇,其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占有10.4%世界份额,论文数量比2013年统计数增加了28.9%,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德、英之后,位次保持不变,但其占有的世界份额上升了1.8%。其中,有6篇论文的单篇被引次数在千次以上,分别来自华大基因、清华大学(2篇)、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5个单位,分属生物与生物化学、化学、物理3个学科[5]。

另外,对于的期刊水平和创新性等多个指标,统计报告在2013年表现不俗的论文中评选出了100篇最具国际影响学术论文,这100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68个机构,论文数量在3篇以上的机构有7个,分别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各6篇),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各4篇),东南大学(3篇),清华大学等12个机构各2篇。

总之,以上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在国家科研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科研主力军。高校科研的建设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2. 我国高校科研建设初见成效的同时,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虽然我国高校在论文数量、质量和被引用次数上不断提高,但是还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见表2)。

如表2所示,我国虽然在论文数量上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但跟美国的论文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在论文被引用次数上,我国排在美、德、英之后,排名第4位,说明我国论文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尽管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较快,平均每篇达到6.59次,但与世界平均值10.69次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我国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重要研究机构,国家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加,科研收入比重不断上升,且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针对科研收入的不断增长及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特点,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对科研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6]。

1. 科研人员对科研收入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人对科研收入的性质出现了错误的认识,认为靠个人申请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财务管理部门只是代为管理,对科研经费的支出不能限制干涉。这些认识误区是由于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不了解而产生的,因此需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宣传力度,培训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消除他们的认识误区。凡是以高校名义或以高校教职工个人身份申请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均列为学校科研收入,是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所有,服从学校管理,应主动接受财务部门的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监督。

2. 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执行的是教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该制度没有成本核算,因此在对科研经费核算上只能从支出核算方面进行,缺乏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制度的缺失,使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核算变成了“流水账”。我国科技部的相关文件规定中,首次把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支出按性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把一些设备采购支出、能源动力支出、实验材料支出、学术交流支出、分析测试支出、差旅会议支出、劳务支出等直接与科研项目相关的支出列为直接费用;把学校提供的场地、实验设备及水电暖等支出计入科研的间接费用。科研经费入账后,财务管理部门一般将其列为预算外资金管理。科研部门按比例提取科研管理费,并没有将那些与科研有关的水、气、电、暖费等以及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等计入科研成本。高校在统一核算教育事业支出与科研支出时,将科研活动所消耗的水电暖费、燃料动力费等都列入到学校教育事业支出中,未将其消耗量计入科研项目成本。另外,人工成本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中大部分是智力成本,此类成本在工作中无法量化,也无法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这些问题造成教育事业支出与科研成本支出信息失真。

3. 科研项目支出构成比例不合理。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经费支出额度上。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在报销审核过程中,缺乏实际可操作的依据,在支出金额和核算范围方面没有限制性规定。只要签字正确、票据合法,即给予报销,但票据内容的真实性、金额的大小与科研相关性,会计人员没有依据无法审核,造成科研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合理,科研经费支出混乱,例如招待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办公用品支出、交通费或差旅费支出比重过高,而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比重却很低,甚至应由个人开支的私家车保险费及维修费、交通费、学费、家用电话费等也从中列支。还有的虚造劳务费、加班费等支出,造成支出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本失真。

4. 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该工作应以《预算法》为依据进行项目预算表的编制,并应遵循以下原则:预算的经济合理性原则,预算与科研目标相关性原则,预算与政策相符性原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科研人员大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很少有时间去学习研究财经法律及财务管理制度,因此课题负责人往往不重视经费预算,未按项目实际应发生哪些费用等进行预测或者预测的不够精细,造成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超出预算,或预算指标与支出金额不符。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不足表现如下: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财务人员的预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三方缺乏有效沟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不被科研人员所重视等。

5.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尚无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部门在对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无据可依,造成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虽然教育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出台了一些宏观性指导意见,但是内容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高校制定的科研管理办法是在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用它来管理科研经费是不合适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常无法可依,无据可查,因此,相互之间出现分歧在所难免[7]。

6. 科研资产管理存漏洞,流失严重,共享更难。高校对科研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将经费挂靠外单位,逃避学校管理;将科研经费以科研协作等方式转到校外;利用本校实验设备等学校资产承揽校外实验项目;科研人员购买固定资产时为了逃避学校的管理常常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多种方式,如开成购买专用材料发票等以达到逃避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有的科研人员用科研经费购入许多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形成科研小组的专用设备,购买时并没有论证及调查研究,学校在管理这些设备时又不能统筹管理,合理配置,设备难以共享,因此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资源浪费[8]。

三、开拓创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勇于创新是研究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转变财务管理思维定式。将以核算型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核算为基础的管理型模式转变。主要表现在:

1. 提高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加大科研人员财经法规培训力度。提高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水平,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一,要明确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第二,要明确科研经费是学校的科研收入,属学校所有,不是项目负责人个人的经费,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第三,要明确科研经费的预算,这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它的使用应以项目申请书的经费预算为依据,专款专用,统一管理。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形成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使用科研经费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程序。

为了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需采取措施做好对教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除要培训相关的法律知识外,更应该加强宣传与培训学校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并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等薄弱环节,重点讲解其理论,树立起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科研经费的意识。杜绝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使用中的随意性,消除科研项目支出构成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当科研人员有了正面认识后,才会主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才能配合财务部门提高科研项目核算的管理水平,为建立良好的科研管理体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

2. 提高科研成本核算意识,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特点,并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及企业核算原则,以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定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分配标准,以及确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范围、设立成本核算项目,归集和分配科研费用,对发生的科研费用该预提的预提,该摊销的摊销,并对科研资产计提折旧,加强对科研资产的管理。如对科研活动利用学校资源所发生的水、电、气、暖等费用,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费,折旧费等按照确立的原则,把这些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真实反映科研成本。

3.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管理,如实客观反映科研项目成本。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分属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两个不同阶段。预算编制专业性很强,科研人员在做预算书的过程中,应有财务等专业人员全程参与,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建议。预算书编制完成后,进入预算执行阶段,按照预算书所列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指标为依据,进行日常核算科研项目的开支。科研项目的成本日常管理,其开支要符合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对科研经费核算实行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的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充分保障科研项目的成本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10]。

4. 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细化管理。科技处、社科处、财务处、审计处、监察处、各学院和项目负责人明确职责和权限,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方面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第一,要细化管理。确定科研经费的核算标准,列出其开支范围,建立经费审批程序,规范大额采购与支出,对于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对于超过10 000元支出的,要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第二,要根据科研经费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核算原则,横向科研则要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科研支出进行归集和分配,正确反应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第三,根据科研经费的性质,建立新的会计科目,核算其科研成本支出。如设立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应收合同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全面反映科研收入、成本支出等情况。科研项目还应正确核算项目结余情况,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结余分配[11]。

篇4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最近这几年里,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独立学院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截止2014年6月15日,教育部批准的内蒙古地区独立学院名单有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要发展必须要依据自己的特点和自身现有的教学条件,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即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2008年之前鸿德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2008年成为了所全日制本科独立院校。至今财务管理专业仅有两届毕业生。所以财务管理专业一直处在探索与发展当中,在内蒙古地区来说,发展的潜力很大。

(一)鸿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生源及特点

现在有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学生数量之多,使得他们在社会当中也有很大竞争压力。但是仍然有很多单位需求量不足,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学生本身有明显的特点:

1.学生的入学成绩幅度较大、分数不高,一般在450分-300之间。

2.一般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富裕,也有极个别学生家庭贫困

3.独生子女较多,个性很强。

(二)鸿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特色

从本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上来看,方案已经将学院介于本一、二和职业院校二者之间了,但还是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素质重视程度不够,自身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培养方案无特色。

(三)鸿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安排上有些欠缺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中没有特点,比较符合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仅有EXCELZAI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中级高级财务管理。其他的课程与会计专业基本一致。

其次,大多数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授课情况自行安排教学内容的课时量,如果2个或2个以上的老师上同一门课时,会造成期末考试重点难点不一致的情况。

再次,大多数课程都都是在课堂集中进行上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常用的也就是典型案例、小组讨论。少数课程采用计算机授课,基本没有手工模拟实验。

最后,通过两次大四学生论文答辩情况来看,大四一年的课时量,论文的质量写的仍然不是很高,有小部分学生认真对待论文,很大部分学生敷衍了事。

(四)鸿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质量不高

本学院只有3名教财务管理的教师,由于毕业不长时间,只能代课财务管理基础,学生评价较好,其余像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等特色课程只能聘请其他本科院校的老师授课。

教师基本没有企业做财务工作的经验,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财务问题时,欠缺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会影响到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鸿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鸿德学院学生的特点就注定了财务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本一、二和高职的方案之间了,但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适应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培养一些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安排要有关联性,教学方法要改进

在财务管理专业体系上要“厚基础,重创新”,要以财务管理专业中四大模为基础,来设置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模块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这样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教学大纲的工作,减少教学内容不一致现象。要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还需要些先进的教学实验室,比如我们现有的沙盘模拟实验室,有很多高校配备了财务管理四大模块的模拟实验室,是值得我院今后考虑的。

重中之重,就属大四的毕业论文了,要鼓励学生在大四一年中找一个比较理想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毕业论文能够紧密结合在实习单位所做的工作去写,使学生将在校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学以致用。目前已经有几家不错的实习单位与本校签约,但是实习条件仍需加强建设。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 C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137-03

一、引言

2007年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意见》(2007)1号文件,文件提出要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教育质量上,要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2007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教高(2007)2号文件,文件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包括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已经成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是以本科教学为定位的教学型独立学院,从1999年成立以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剧增,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90人上升到现在的209人,新增会计学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在倡导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环境下,毕业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的重要衡量标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本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0和2011两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二、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0届的90篇和2011届的112篇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类,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选题层面

1.选题相似度较高

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管专业学生的选题较为狭窄且重复率较高。如2010届90名学生中有12人选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且题目仅仅是一两字之差,这与教育部提出的“一人一题原则”相去甚远。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诸如“家庭企业财务管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民间融资”等相关题目。选题相似度高是因为此种选题参考文献较多,资料容易搜集。

2.选题陈旧、缺乏新意

如前所述,高相似度的选题则已说明学生在选题时缺乏主观判断和创新意识。此外,有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的发展现状缺乏了解,致使选题陈旧,甚至选题已失去研究价值。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该选题既不切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又非常陈旧。

3.选题范围不当

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从而造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较为盲目。有些学生选题过大,已经超过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有些学生选题狭窄、缺少研究价值,致使写作过程中被迫换题。如2010届的一名学生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为题,题目过于宽泛,加上受字数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致使论文只能泛泛而谈。还有学生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题,选题过于狭窄且缺少研究意义。

(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层面

1.缺乏统一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2004年,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育部下发了教高厅2004(14)号文件,指出各高校要把高等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统一的“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各系只能分别制定自己的论文写作规范。

2.没有明确的本科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目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尚未出台统一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使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分时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在答辩环节,会出现某些答辩组分数普遍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在写作时也会比较盲目,不知如何提高论文质量及分数。因此,学院应从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各个环节着手,结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三)指导教师层面

1.指导教师精力不足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两类构成,一是本院专职教师,二是外聘兼职教师。本院教师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在承担着繁重的校内教学任务同时,又需要兼顾科研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充实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还有些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从而缺乏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论文指导工作中。外聘教师是来自其他院校的专职教师或其他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这一部分指导教师既要做好其本职工作又要兼顾指导论文,其时间和精力更是难以保证。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所指导学生论文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个别组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率超过50%的情况。

2.指导方式单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指导教师多数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指导,在2010届的毕业生中,有40%的学生反映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从未见面指导或电话指导,超过60%的学生反映写作过程中只与教师见过一次面。论文指导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且持续周期较长,从选题、提纲到初稿、定稿,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不足以充分沟通和解答,导致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意见难以充分理解,从而影响论文的写作质量。

3.对论文质量把关不严

篇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西瓜连作的危害

学生姓名:王五

考籍号:910907310288

年级专业:2006级现代园艺

指导老师及职称:石云云教授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09年3月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 自考、函授文科范本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特征…………………………………………………1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1

(二)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1

(三)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2

(四)财务控制薄弱……………………………………………………………………2

二、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因素分析…………………………………………3

(一)支持要素…………………………………………………………………………3

(二)企业内部管理要素………………………………………………………………3

(三)财务内部组织要素………………………………………………………………3

(四)会计核算、监控要素……………………………………………………………4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4

(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5

(二)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资金管理…………………………………………………5

(三)加强中小企业投资管理…………………………………………………………6

四、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致谢……………………………………………………………………………………7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作者:张三

指导老师:杜丽丽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特征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而舍弃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因而,很多中小企业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造成会计信息极不真实、不完整。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工作待遇与条件、社会保障等社会认可程度低,很难吸引所需优秀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而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缺乏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二)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

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扩大再生产、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因此筹集资金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首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为广大的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投资的渠道。中小企业也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产不能完全满足

需要,中长期贷款更是没有着落,中小企业贷款难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60%,出口创汇占60%,提供75%的就业机会是极不相称的。

四、结束语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明显处于劣势,其失效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四大类,即支持要素、企业内部管理要素、财务内部要素、会计核算和监控要素。环境要素对其他几个要素起着决定作用,该要素位于财务管理的起点地位;企业内部管理要素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财务内部组织要素是财务管理运行的组织保证;会计核算体系要素位于整个财务的核心地位;会计监控要素是会计正常运行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大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3(8):18-19.

[2] 刘云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03(7):7-8.

[3] 彭善利.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侦破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9):3.

[4] 翟胜霞.浅析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3(5):17-19.

[5] 张斌,刘云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03(7):7-8.

[6] 宋献中等.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16-17.

[7] 孙喜平.论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J].事业财会,2001(4):9-10.

[8]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5-48.

[9] 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J].经济纵横,2003(10):7-8.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趋于全球化,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旧的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制度都不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研究和探讨我国的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前景。

一、论文文献分布概况分析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等为检索工具,以中国入世

后财务管理创新为检索式,关键词为检索入口,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篇。

表 1 2002年-2012年我国进入WTO后财务管理创新论文的年代分布

表1是对关于中国入世以来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进行的统计分析,图1描述了2002-2012年期间论文发文量的趋势走向。

二、入世后国内对财务管理创新研究概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国内关于中国入世后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财务管

理内容的创新、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等四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其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管理观念和将CIMS和ERP集成应用用于预算上的提议。蒋玲英和宋兰玉在商业银行方面也提出了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袁庆昆和莫延军在江苏盐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方面提出了从加大对技术开发基金、宣传费用的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三个方面使财务管理的目标突破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彭秦晋和辛变叶在电力企业方面提出了在成本管理方面在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在财务决策方面主要重视投资决策和定价决策。廖松首次提出了推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建立集团资金结算管理中心等建议。马骏明在山西省公路事业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提出了针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建立适合陕西省公路局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此平台将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达到政府财务绩效考核的目的。

(二)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在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中,部分是以创新制度为前提研究的技术创新,而另一部分研究的是体制创新。葛南南提出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二者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先后行为,只是应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放在首位。他还提出了在WTO条件下财务管理要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在技术上实现远程报账、报表 、查账、审计等财务工作。陈长金指出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方法,而且首次提出了企业采用柔性技术为基础以保证技术的领先,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资源的整合,将财务与税务相结合形成网络财务,并开发网络财务软件。

(三)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对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研究中,不仅涉及到投融资的风险转移的创新,而且还包含财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的创新。颜昌军在风险识别和防范方面提出了全员风险的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加强企业间合作来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高歌提出中国入世后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冯建本也提出中国入世后企业应扩大投资范围防范投资风险。

三、研究现状评价

(一)财务管理创新研究内容侧重于理论研究。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内容都侧重于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体制进行一般性描述,以及对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技术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更深入一些的有对财务管理进行了模型的构建。但是对构建财务管理创新方面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并且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也只是理论层面上的构建,几乎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侧重于刚性方面研究。就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来看,大部分都是刚性财务管理,强调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并完成各项财务指标。不同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能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变化做出更好更快的调整。柔性财务管理是一种财务心理,引导人们去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在以上的研究中并没有着重提出柔性管理这一重要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式。

四、财务管理创新的发展展望

(一)对财务管理研究要重视实证方法。当前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方法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描述,缺少实例的探究。为此,当前研究仅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思路,距离实际的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要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总结、反思财务管理创新的不足之处从而做出修正。

(二)加强财务管理创新中的柔性管理方面的创新。资金是传统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人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不仅是对资金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主体都是人,只有对人进行良好的管理资金才能有效地得到管理,才能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而柔性管理的创新应该侧重于员工对企业权益分配的参与和企业的引导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小倩,石平.信息时代传播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3).

[2]蒋玲英.刍议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金融会计,2013-9.

[3]袁庆昆,莫延军.江苏盐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探讨.苏盐科技,2002-2(1).

[4]彭秦晋,辛变叶.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篇8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生姓名:yjbys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xx.9.10选题

2、20xx.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xx.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xx.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xx.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xx.3.30论文定稿

7、20xx.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15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篇9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10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篇11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2013年的文件可知,201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424所(包括独立学院),其中本科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类的高校624所,本科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共有594所,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4.50%。

 

本文将教育部直属高校定义为“中央军”,将除此之外的其他高校定义为“地方军”,通过浏览教育部网页可知,目前共有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般情形下,教育部直属高校都设置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由此可以看出,开设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中央高校占全国高校的3.09%,开设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的21.41%。从开设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本科高校占全国高校的比例可以看出,承担培养我国所急需的大量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是地方高校。

 

虽然,地方本科高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教育直属的中央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不仅在师资队伍、科研实力、国际化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弱势;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更是存在显著差距。

 

本文在系统梳理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将批判性思维这一思想贯穿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各个培养环节,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适用市场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基于批判性思维视角提出的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路径,将会为地方本科高校开展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二、文献回顾

 

(一)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相关文献述评

 

国内外有大量学者对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讨,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崔君平和徐振华(2012)从建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设计特色教学体系、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型实训基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现路径。杨忠智(2013)以浙江财经学院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等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该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经验。

 

王谦等(2015)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提出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应的教学模式等方面支持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地方的行业需求,以某一行业为依托,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方向。通过上述对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可以发现,鲜有文献从批判性思维视角来考虑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这正是本文从批判性思维视角来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路径的动机。

 

(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Fischer and Spiker(2000)认为,批判性思维包括推理/逻辑、判断、认知、反应、提问和思维过程。Chesterman(2014)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为了增加预期结果实现的概率而使用认知能力或者策略的过程。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指考虑个人自己想法或者判断,它需要努力和有意识地控制。批判性思维使用证据来克服个人的偏见。

 

Chesterman(2014)虽然尝试着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定义,但他依然认为其定义可能无法反应出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他比较已有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的文献,他认为Russell(1971)的定义更加合理。Russell(1971)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使用已经存在的被接受的规则对新的事物进行评价和分类的过程。Russell(1971)对批判性思维的这一定义似乎涉及态度、知识和思维技巧。

 

综上可知,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能力,能够有助于人们在挑战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更好地作出决策(Paul et al.,2013)。由此可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其更好地改善自身的学习与工作,正确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鲜有文献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的视角来探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

 

根据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定义以及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如下路径: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体现“厚重”、研究型学习制度的特点

 

本文认为地方本科高校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坚持要以下两点:一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要强调注重加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精心研读管理学、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通过强化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经典著作与文献的学习,确保大学毕业后,每个学生的肩上都感到沉甸甸的,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二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建立研究型学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出的“厚重”、研究型学习制度的特点需要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组织、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具体环节中予以落实。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重基础”、“重经典”的特点

 

本文认为地方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以下两点:一是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重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具体到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应狠抓学生对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英语、计算机编程等课程的学习。在经济全球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现代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一定要通过对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通过英语的学习掌握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编程的学习,掌握SAS或Stata等国际通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二是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重经典著作或者经典文献的特点。目前国际知名高校以及国内的重点大学都非常注重在本科生中开展研读经典的教学活动。作为地方本科高校虽然与985、211等重点大学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但依然可以借鉴国内重点大学的做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着重强调研读经典著作与文献。通过研读经典著作或者文献,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才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有利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地方本科高校应着手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设问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二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CSMAR等数据库,鼓励学生亲自通过数据库搜集相关财务数据,增强学生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方面的直观感受;运用数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论点。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分组汇报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认知、反应能力。

 

(四)实践、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理论教学环节所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实践、毕业论文等两个重要环节的检验。实践、毕业论文这两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跳出书本看现实,在这两个环节,教师应结合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训练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例如:前不久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公益性与商业性两类,根据已有研究表明这两类国有企业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可能存在差异,这时我们就训练学生是否可以用国有企业分类与会计稳健性为题来做毕业论文呢?

 

篇12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专业 改革 建设

Key words: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Reform;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贾创雄 1964年11月生 男 山西省万荣县 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财务风险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项目(课题编号07KC006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50-02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理财、管理、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

在修改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时,我们始终贯彻如下原则,即:“重视基础理论,突出主干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强化能力培养,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基于上述原则和要求,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压缩总课时,将本科四年的学时总数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适当增加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时间。 这样的调整与修改完全符合我们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入教育部财务管理专业目录中规定的核心课程,并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充分体现以“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为主线的专业课程设置思路。

3、增加公共选修课(全校通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比如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我们针对性地增加了财务咨询和资产评估两个方向的课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以后就业增加了途径和机会。

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完善,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体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2、 便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

3、 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1、鼓励教师进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等。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使双方能够得到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强这一特点,我们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案例教学。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投影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建立各种教育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通过上述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我校为了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了多媒体课件大赛,在人、财、物等方面都加大了资助力度。但由于我校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在学科建设上,我们推行了导师制。我们的导师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学生:学校从三年级开始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的全程指导。导师制的推行,不但可以方便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对青年教师:学校专门为每年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要求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以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成长,成为学科发展中的主力军,从而使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四、加强教材征订管理与体系建设:

1、初级财务管理:主要介绍:总论(诸如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经理行为、有效市场假设等若干基本问题);财务管理目标与职能;财务管理环境;基本财务分析技术;财务预测与预算;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原理;证券估价原理;资本成本、杠杆与资本结构;融资组合设计;中长期筹资管理(含股利政策)概要;资本预算方法与应用概要;营运资本管理原理;企业兼并破产与重组概要;国际财务管理概要。该教材适用于财务管理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讲授。

中级财务管理:主要介绍:风险与报酬(扩展);折现现金流量分析;资本成本、组合投资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预算的现金流量分析;风险分析与最优资本预算;长期财务规划;普通股筹资;长期负债筹资;租赁筹资;中期借款筹资;优先股与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股利政策与内源融资;短期融资;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该级教材适用于财务管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

高级财务管理:主要介绍:公司战略规划;总部对分部的业绩衡量与评价;不确定条件下的奖励制度与方法;转移价格;通货膨胀下的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问题;集团企业财务问题;企业并购动机与战略;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前沿理论等内容。它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安排在第七学期讲述。

五、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1、在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过程中,我们加大实习实验课程的比例,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实习实践教学由以下内容组成:课内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基本技能训练、投资项目评价系统、企业经营分析及预测系统、财务案例分析等实务模拟教学。

课内实习。课内实习是指在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由主讲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实习资料,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必须予以完成的实验项目。

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指由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参观学习,并在企业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寒暑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要求调研尽量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课程设计。学生在学习了某些课程后,可以由任课教师对他们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程设计,看看他们的动手能力如何。

学年实习。我校的学年实习一般是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以后的学习工作兴趣。由于学年实习与毕业实习时间上很接近,我们鼓励学生可以在学年实习基础上继续进行毕业实习。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早日考虑就业工作,增加其接触社会的机会。

毕业实习。这是结合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就业去向的选择进行的实习,该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以前教学计划是本学期开学后先上一个月课,然后再去实习。

实务模拟教学训练。对于实务模拟教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大量案例,使学生形象地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会计和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的资源,多开设一些实务模拟训练。2005年,我校的财会模拟实验室得到财政部重点支持,于2006年底完成改建并投入使用,使我们的实习实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实习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学校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和筹措经费,加快实习实验基地建设,经常与企业界保持联系,聘请企业的财务管理专家来校讲课,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五、尝试进行考试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忽略了平时的学习管理,容易导致学生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尝试进行考试方式改革。

1、每门课程均由教师指定考试方式,鼓励教师采用多种考试形式进行考核,并建议超过3学分(含3学分)的课程进行期中考试。除闭卷考试以外,教师可以采用开卷、口试、写小论文、综合作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减少死记硬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考核。将期末考试(占70%---80%)与平时考核(占30%---20%)相结合,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发言、作业、案例分析报告、期中考试等。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综合题,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实验来完成,并写出实习报告;或每学期、每学年给学生若干题目、话题,要求学生写一至两篇论文,并给出分数,以考核学生。

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由于我校师资短缺比较严重,所以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只好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合在一起,教师队伍仅拥有15人。目前,学校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有所作为。争取在“十一五”规划期内,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另外,学校还在积极开展与企业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丰富教学人员的实践经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扩充实践教学队伍资源。

参考资料:

[1] 王化成《财务管理教学案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