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质量改进范文

时间:2023-01-03 17:52: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验室质量改进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验室质量改进

篇1

实验室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1],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具有可比性的主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才能提高体系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使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探讨其改进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提高。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1.1实验室重业务,轻质量管理

有的实验室认为,只要把检测和科研搞好、业务技术过硬就很满意,不需要过多考虑合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常常把质量管理放在次要位置[2]。

1.2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

最常见的现象:检测过程未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凭印象做或怎么快怎么做;有的检测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而没有制定,或者写一套做一套[3]。

1.3考核评价内容不完善,监督工作质量不高

缺少考核或评价的具体要求,工作做了,但没有或不知如何考核和评价[4];监督员监督不力,未到现场监督或监督记录不及时,过后补记、转记,有的监督员对质量体系理解不深入,监督形式和内容单一,监督工作不全面、质量不高。

2改进措施

2.1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2.1.1领导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机构的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体系运行涉及各职能科室与检测室,领导的组织与协调力度是关键。领导不重视,各科室之间就缺乏配合,质量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5]。所以,首先要求领导重视,主持好管理评审,做出改进决策。

2.1.2加强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

使全体人员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的内容和要求,了解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参与质量活动,使之变成自觉行为。实验室的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考虑员工的需求[6]。应建立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检查是否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2.2将信息化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应将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将质量体系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把各要素加入到信息化平台的各个环节,作为管理和运作过程的限制性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7]。

2.2.1文件管理信息化

建立文件管理平台,所有体系文件的编制、预授号、审核、审批、培训、实施、修改以及作废的每个环节都在网络上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只有符合管理体系的规定才可以继续运行,否则停止并提出纠正要求。所有体系文件统一由一个部门实行电子化管理,保证修改和更新及时到位。尽量少打印纸制版,如确有需要,应规定打印权限,在打印文件上显示打印日期并提醒使用完毕及时销毁;每打印或销毁一份纸制文件,管理部门平台要有显示,以便监督到位;当纸制文件未销毁前就有修订,系统会自动反映出还有哪个人、哪个部门打印的纸制版文件未销毁,以便提醒打印人员和管理部门,防止使用过期文件。

2.2.2标准物质管理信息化

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平台和台账,使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销毁信息实时更新。将标准物质基本信息录入台账,系统对标准物质的某些重要信息如期间核查、有效期、贮存条件等进行提醒,使标准物质管理更加严谨。

2.2.3仪器管理信息化

建立仪器信息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台账,实现仪器从购买申请、审批、验收、检定或校准、SOP的形成、维修、核查直至停用报废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并将一些重要的时间如核查、检定或校准时间设置自动提醒,实现全程跟踪管理。

2.2.4检验过程管理信息化

现在已有很多实验室运行了LIMS系统,该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水平,可以减少人员操作的随意性。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增加了实验室工作全过程的原始性、可溯源性,减少了人工书写及人为错误和各环节操作的随意性,亦可提高执行力,可实现“全程跟踪、时限管理”,有效预防“两张皮”现象。信息化管理的引入,能使纸上的质量体系更好地落到实处,从而发挥质量体系的最大作用。

2.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监督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都可能发生偏离,因此,应强化考评和监督机制。

2.3.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例如,培训要有效果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体系执行得好的表扬奖励、执行不好的批评惩罚。

2.3.2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部监控,质量监督员要把握好监督时机、关键人员及关键环节。监督时机:要把握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刚实施或开展时;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新设备刚开始使用或设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质量仲裁检定时;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时;发生客户投诉时。关键人员:要把握新培训人员、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长期休假重返工作岗位人员等。关键环节:要把握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技术力量薄弱的环节等。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有效运行[8]。

2.4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审与管理评审可以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2.4.1提高内审员素质

实验室内审要由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所组成的内审组负责进行,而内审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决定了内审结果的质量。首先,内审员必须具备实验室已认可或已申请认可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要求,以便发现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其次,内审员要定期培训,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对内审员队伍进行持续培训,使其及时掌握实验室认可相关政策、准则、规则的变化和相关专业领域标准、方法的变化,以持续提高实验室的内审质量[9]。

2.4.2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

最高管理者要重视管理评审,将其作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平台。在参会人员讨论意见不统一时,最高管理者能做出决定,以统一实验室的工作思路。最高管理者要掌握好分寸,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造成一言堂现象[10]。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主要针对质量方针和总体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外部环境变化对实验室的影响、近一年来实验室改进工作的效果进行评审,不能偏离管理评审的意图[11]。

2.4.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

要做好充分准备,参与人员应认真围绕满足顾客期望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来运行,内审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12],要注重寻找制约体系运行的本质与关键控制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和改进质量活动过程,使质量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作者:张莉 孟庆妍 李丹 单位:吉林省药品检验所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06.

[2]李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的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4):81-83.

[3]温华伟.浅谈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161-163.

[4]方大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六个问题[J].中国计量,2008,(4):43-44.

[5]易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与持续改进概述[J].海南医学,2011,22(9):126-128.

[6]李成,李兴根,罗益群.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5):58-59.

[7]胡宇东,莫瑾.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信息化实践[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4,(5):48-49.

[8]彭文兵.论药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中国药事,2012,26(11):1169-1173.

[9]红霞.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2):27-28.

篇2

开展准确、科学、公正的检测工作,赢得检测市场,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中明确指出:“实验室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姚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998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2003年及2009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复评审,2012年再次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复评审、同时通过了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姚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通过认证/认定评审的过程中,检测能力、检测质量稳步提高,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持续发展,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从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就此阐述本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些经验,以与同行共同交流、分享。

1 领导牵头、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工作是系统性工程,“领导牵头、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层起决策、支持、协调作用,质量方针与目标的确定,需要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者有更多机会接触执行层的员工,对质量体系执行的推动力尤为重要,领导可以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确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方针与目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等措施来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全员参与是创建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群众在质量管理中出谋划策、各司其职、共同协作,作业指导书及有关质量记录表格的编制由每个具体岗位工作人员负责;员工参与到体系建立及运行过程中,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检测能力得以维持和不断提高,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 定期开展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有效、持续适用

2.1 确保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法人代表是最高管理者,每个部门要任命质量管理的关键人员(内审员、监督员、样品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资料管理员、合同评审员),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管理监督职能。

2.2 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保证质量体系持续符合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一种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活动,内部审核结果是衡量和评价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应由获得内审员资格或计量认证评审员资格的人来承担,确保内审的客观、公正,切实做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3 实施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所进行的活动[2]。我们每年12月进行管理评审工作,由中心主任主持,中心各部门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人员参加,输入内容是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施的情况及评价、内部审核的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及服务客户情况、工作量变化及检测人员培训情况等,按计划程序进行充分讨论,着重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需要最高管理者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从领导的高度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提高质量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

3 利用外部机构评审进行进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外部机构评审包括计量认证及复评审、资质认定及复评审、扩项及获得各类资质的年审、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等活动。认真对待外部机构评审活动中,不同的技术专家及不同的视角发现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的不符合项和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活动的结果,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问题、缺陷采取相应的改进。

4 做好检测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4.1 实验室的检测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制定符合本中心实际情况的检测人员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关键环节。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及加强实验室自身组织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与操作技术,保证检测人员能够以专业的精神应对各种日常及突况。实验室自身组织的培训应将质量体系审核、评审、质量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质量体系文件中修改、完善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同时涵盖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还可以针对不同岗位的检测人员,有侧重的开展培训工作。

4.2 组织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是评价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实验室自身的培训考核中,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内容,对于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5 建立长期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

5.1 建立长期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实验室日常质量监督是检测活动质量管理的手段,也是实验室自我改进的机制。按要求在管理层、质量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质量网络监督系统,是共同实施检测活动及有效控制检测结果、清除不符合现象方式的根本保证。

5.2 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监督决定实验室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即人、机、料、法、环、测、抽、样,详细记录质量监督的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强的纠正及纠正措施,并对整改情况实施跟踪验证,必要时还可运行“不合格工作控制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本中心任命了9名质量监督员,分布在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公共卫生科、结防科、艾防科、疾控科、计免科、后勤科和中心办公室,按照本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每月至少进行1次质量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检测工作是否符合文件要求、技术标准是否现行有效、实验室环境设施的控制、新上岗人员的重点监督、委托协议评审、检测仪器及标准物质、耗材及试剂、检测记录及报告、样品和实验室内务,承担政府指令性检测任务、开展新项目、检测方法确认等,质量监督员还不定期开展专项监督和重点监督。

5.3 质量监督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能力,出具公正的检测报告,服务于客户,实验室要定期收集客户意见和要求,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做好抱怨的处理工作,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6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6.1 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地配置足够的管理、监督、检测人员,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任职条件,制定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相应的考核办法,每年进行考核评定,促进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6.2 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离不开检测设备的应用,检测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要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配备足够数量和适用的检测设备,认真遵守实验室中相关条例的要求,建立设备管理程序,建立检测设备档案,对所有的检测设备进行长期动态管理,防止因检测设备导致的差错事故发生。

7 不断完善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7.1 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检测工作是否符合要求的证据,也是改进工作的依据。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整理规范、有效利用。档案管理要有明确的归属和内容划分,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分类归档。

7.2 档案管理要在建档基础上,不断补充新内容加以贡献完善,做到时时记录、补充完善,时时跟踪检查,使之成为活档案,确保档案的动态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承担着本区域内公共卫生检测工作的任务,还要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持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

篇3

Research on improv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based on lean six sigma

Zhang Ying, Zhang Wenbao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236047, China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service quality of our gener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the application of Lean Six Sigma activities in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quality of service case. Through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roject of Lean six sigma collected data, analyzed index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coefficient and satisfaction index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each index in the index evaluation map,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of need for improvement, and follow its effect so as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 Lean Six Sigma;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service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1 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研究状况

从2005年开始,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各类高校纷纷建立,这对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推动实验室高效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新兴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管理方法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的。近年来,许多专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涉及的方面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模式、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研究[1];教学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研究[2,3];提高实验队伍的综合素质研究[4];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5];提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益研究[6];药品、试剂、小型仪器的管理[3,6]及实验室文化建设研究[7] 等。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改革完善,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心各个方面的管理状况,发现管理中的问题,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某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持续改进管理质量[8]。

2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改进的精益六西格玛流程

“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将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管理有机融合起来的新方法,它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生产与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效率”。下面以某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管理项目为例,探讨在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提高管理及服务质量的流程[9,10]。

2.1 界定阶段

该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管理及服务质量满意度方面有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该“中心”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首先对典型的“中心”管理项目进行重点调研。通过实际考察、问卷调查及对“中心”人员的访谈,找出目前“中心”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2.2 测评阶段

设计问卷调查表(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中心”各项管理服务指标满意度进行调查。设定:非常满意—5分 ;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比较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测量和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师生对“中心”管理指标中的实验教学一项最满意,对实验人员项次满意, 但对实验药品材料管理项和环保与安全项不太满意,对实验室文化最不满意。

2.3 分析阶段

测量所用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见表2。

进行抽样充分性指标KMO测量和巴利特(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见表3。

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几个指标的相关系数比较大,且很显著。其近似卡方值为73.913,显著水平达到0.000,抽样充分性指标KMO测量值达到0.549,显示抽样效果较好,但也说明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选择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由主成分分析法获得该项目各项指标的权重(即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表示为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系数[11]。

然后再将每个指标满意度平均分和重要性系数进行标准化并列表对比(见表4)。

以每个指标满意度为横轴,每个指标重要性程度为纵轴绘制该“中心”管理及服务各指标评价象限图(如图1所示)。

“中心”管理各项指标评价象限图可以直观反映出该“中心”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优势在哪里,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从而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中心”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改进的着力点。

第I象限:高度关注区。指标X1(实验室硬件建设)、指标X2(实验教学管理)和指标X8(实验人员)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满意度与问题的重要性成正比例,即师生对“中心”提供实验管理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与他们所评价合理的重要程度相符合。“中心”对这个象限的3个指标应该继续保持其现有水平,维持其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II象限:属于重要性高但满意度低的象限(优先改进区)。指标X5(开放实验室管理)和指标X7(环保与安全管理)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有机会改进,表示师生是关注“中心”管理服务的这些指标,但目前“中心”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所提供的服务距师生的要求较远, 师生对此评价较低,需要重点修补、改进。

第III象限:机会区。指标X4(药品材料管理)和指标X6(实验室文化管理)落在这个象限上,表示这两项指标不是师生目前所关注的,不是现在最需要改善的服务项目,对此暂时可不多考虑,但应该保持关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加以改进,因为这里是可以挖掘出提升师生满意度的机会点。

第IV象限:维持优势区。指标X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并非师生最为关注的方面,属于次要优势。虽然它们不是很重要,但维持现在的程度,对于师生而言,还是十分重要的。

2.4 改善阶段

通过对该“中心”管理服务评价指标的分析,开放实验室和环保与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处于需要优先改进的位置, 其次是药品材料管理、实验室文化管理两方面,该“中心”需要按照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要求,由中心负责人积极推动,相关人员积极行动,对需要优先改进的开放实验室和环保与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再实施二级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梳理找出问题所在,探讨解决办法,制定解决方案,并尽快着手实施。

在环保与安全管理方面,把师生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考虑,把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与绿色环境、安全稳定等因素统筹考虑,增加购置环保与安全的实验设备,同时坚决做到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安全化和环保化,尽力做到实验过程绿色化,“三废”处理绿色化,危险化学物品使用安全化,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经常化。

开放实验室管理优化方面,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旨,继续坚持探索“因材施教 , 讲究实效 ” 的教师指导模式;学生自主创新模式,毕业论文 (设计 )带动模式相结合,调整修改开放实验项目,修改开放实验管理办法,试行网络选项目、约实验室、约实验指导教师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开放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药品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应尽快解决。药品材料仓库内部安排调整,升级药品材料管理软件,修改完善药品材料管理和领用办法。同时对师生进行节约与绿色化教育,使化学药品和材料领用快捷,药品材料节约了近一成。

实验室文化方面的问题解决。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该“中心”通过加强对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实的教育和影响,修改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改变实验室环境布置等,有效改善了该“中心”人员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实验室文化品位,优化了实验室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了实验示范中心的管理服务质量水平,提高了师生的满意度。

2.5 控制阶段

实验室硬件建设是“中心”得以运行的基础,实验教学是“中心”工作的核心,实验人员是“中心”运行的关键。在前面分析中获得的信息说明,该“中心”在以往工作中这三方面都做得很好,这是需要继续保持的,同时还要根据新的情况作出新的应对。对上述分析提示需改进的项目,要在最后的控制阶段中,通过对相关师生的不定期访谈和对实验室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查评估,了解师生对改进后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并对改进结果跟踪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对新的问题再次使用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流程,持续改进,精益求精,达到更高的质量目标。

3 结束语

通过对化学实验中心管理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案例,探讨了精益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在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中对于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应用。通过满意度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到师生满意度和重要性4个象限评价图,以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在改进后,持续跟踪回访,实现对改进内容的控制,并循环使用精益六西格玛的DMAIC流程,实现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媛,蒋福宾,欧阳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88-90.

[2] 张媛,蒋福宾,欧阳津. 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的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5-96.

[3] 蔡毅飞,薛来.MSDS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88-90.

[4] 沈秀,张黎,戎红仁,刘春林,龚方红.普通本科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20-122.

[5] 刘广伟.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08-110.

[6] 强洪,王玉贤.化学实验课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试剂及仪器的科学管理[J].化学教育,2005(7):55-56.

[7] 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19.

[8] Michael L. George.Lean Six Sigma[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

篇4

中图分类号:O4-33 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65-02

一、引言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它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属于量热学的范畴。量热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中,量热学的方法是不可缺少的。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很多,如:混合法、冷却法、比较法等[1]。本实验采用的是比较法中的一种――电热法测定液体的比热容。单量热器加热装置是电热法测量液体比热容的实验中常用的,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使回路中的电流不太稳定,这无疑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而用比较法测量液体的比热容时,为了消除因电阻的不同而产生的系统误差,需要进行交换测量[2]。同时,温度的测量一般采用的是酒精温度计,存在温度读取误差大、读数不方便、单次测量引入随机误差的可能性大等诸多不良因素[3-6]。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改进了测定液体比热容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并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测量了水的比热容,实验证明,测量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实验装置

常用的测量液体比热容的实验装置中的搅拌装置是一根铝制环形搅拌棒,用该搅拌棒进行搅拌时,搅拌不均匀,且环形搅拌棒只能近似贴着杯壁上下运动。因此,待测液体的温度很不均匀,量热器内液体的温度差可达0.5℃,由此可见,温度计测出的温度并不能代表该待测液体的真实温度[7]。同时,在测量过程中,铝棒本身的温度也会上升,这进一步加大了实验误差。因此,我们对该装置的这些不足进行了改进:使用带自动搅拌机的搅拌杯来作为承装实验液体的容器。该搅拌杯通过电缆线与测定仪相连接,进行实验时,只要按下测定仪上的“搅拌”按钮,搅拌器就会自动搅拌。同时,我们采用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温度,减少了读取温度计的读数时产生的误差。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我们测量了水的比热容,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时,搅拌非常均匀,搅拌杯中不同位置的液体温度相差非常小。与原设备相比,液体的温度相对均匀了很多,这样,从液体中任意位置测出的温度都可以代表待测液体整体的温度,且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的温度更加准确,这使得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有了很大提高。

三、实验公式

如图1所示,在量热器中装入质量为m,比热容为c 的待测液体(如水),当通过电流I时,根据焦耳-楞次定律,量热器中电阻产生的热量为

Q=IUt (1)

式中,I为电流强度,U为电压,t为通电时间。

如果量热器中水(包括量热器及其附件)的初始温度为T ,在吸收了加热器释放的热量Q后,终了的温度为T 。m 为不锈钢量热器内筒的质量,c 为其比热容,搅拌器和温度传感器等用水当量ω表示,水的比热容为c ,则有

IUt=(m c +m c +ωc )(T -T )

c = -m c /(m +ω) (2)

不锈钢在25℃时的比热容c 为0.120cal・g-1・℃-1(或0.502J・g-1・℃-1),水在25℃时的比热容c 为0.9970cal・g-1・℃-1(或4.173J・g-1・℃-1)。本量热器的水当量ω=6.68g。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采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我们测量了水的比热容,具体的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

c = -m c /(m +ω)

= -69.9×0.502/(150+6.68)

=4.193(J・g ・℃ ) (3)

E = ×100%= ×100%=0.48% (4)

由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的相对误差为0.48%,小于1%,该结果说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说明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

结束语

本文对以往的电热法测定比热容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测量了水的比热容,实验发现,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测量水的比热容具有很高的精度,这在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书光,王殿生.物理实验教程[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90-95.

[2]王文周.对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液体比热容实验的改进[J].物理实验,2001,21(8):38-39.

[3]阎向宏,张亚萍.电热法测液体比热容实验的改进[J].大学物理,1997,16(7):23-24.

[4]张荣鹏,何中凯.气体比热容比的实时测量和数学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72.

篇5

新教材中化学实验教学比重较大,许多知识点的引出与探讨都是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完成的,在课堂上,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的存在,目前教材上现有的一些实验在随堂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弊端,影响课堂进程或是达不到原有的实验目的及效果等。但如果注意细节,加强操作规范或是改变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现用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章中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内容及操作过程做如下

改进。

新教材改版后,教材中只安排了实验3-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没有安排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但是由于过氧化钠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穿插演示其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据我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会这样做:(一)首先制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往里面投放过氧化钠,虽然此实验足以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此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往二氧化碳投放过氧化钠时,由于此反应比较剧烈,有可能灼热手指,存在不安全因素;(二)仍然用棉花轻轻地裹住过氧化钠,用一支长玻璃管吹过氧化钠,利用口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接触反应,使棉花燃烧,此实验优点在于安全、简易,而且可以让学生来操作,达到互动的效果。

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用长玻璃管吹二氧化碳的这个实验却经常容易失误。

其主要原因是:实验室拿出来的过氧化钠,除非是刚生产出来就被立即采购到学校,然后刚打开包装,取出的过氧化钠新鲜呈淡黄色的粉末,这样的过氧化钠用来实验效果就相当好。但是由于过氧化钠只是教师的演示实验,用量很少,相对于整瓶500克重量的过氧化钠来说,多数是被剩下了,等到下一年使用,即便进行了密封保存,因为过氧化钠性质的特殊性,有很多的过氧化钠还是变质了。这样由于过氧化钠的纯度不高,在进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往往会影响实验的效果。还有即便是实验室刚采购来的过氧化钠,也有可能因为厂家或经销商没有及时售出,过氧化钠存放时间太久,导致在实验室采购后拿出使用前就已经有一部分变质了,部分过氧化钠已经结块了,变白色了。

由于很多非实验操作的原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实验容易造成失误。

经本人实验研究,在具体教学中对此反应我是这样处理的: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截纸巾代替脱脂棉花,就能解决以上问题。同样是上述的方法二:用两截纸巾轻轻地裹住过氧化钠,用一支长玻璃管吹过氧化钠,利用口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接触反应,使纸巾燃烧,实验效果良好,纸巾瞬间燃烧起来。这个实验优点是不但安全、简易,而且操作时间短,所需的过氧化钠药品也更少,可以很好地节省上课的时间,实验效果相当的明显。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棉花包得更厚,纸巾包裹得比较薄;二是跟空气接触面积更大;三是纸巾着火点比棉花着火点稍低一些。所以选用纸巾代替脱脂棉花包裹过氧化钠效果更好,对过氧化钠药品纯度要求更低,药品用量少,实验时间更短,现象更明显,而且利用的是生活中必用物质,再一次揭示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学习化学不限于书本,不限于实验室,化学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习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当然不管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还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裹取过氧化钠要在表面皿中进行,并要减少搓擦,以免在裹取过氧化钠的过程中发生意外。过氧化钠使用过后,一定要密封保存。

达尔文曾说过:任何改进,都是进步。同样的对化学实验的任何改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应在实践中多多思考,总结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力争通过改进实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篇6

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测量过肺活量,知道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的大致方法和步骤,部分学生仍然记得当时测得的数据。但是学生普遍不知道肺活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也不知道这个指标究竟意味着什么,肺活量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

本实验在学生了解呼吸过程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呼吸过程伴随肺体积的改变,也就是说,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这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所以在教学中,在这里安排这个实验很及时;学生通过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得到数据,通过比较,大致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健康情况,为以后的生活提出一些建议。

二、教学组织

1.明确概念,从原理上引导

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胸廓的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肺的容积,了解人体的肺功能。在此,我们明确一下“肺活量”的概念: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能测量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体积,即测得肺活量。关于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学生有很多想法。此时,教师也可问问学生是否还记得自己以前的肺活量是多少?现在发生变化了吗?

2.小组合作,完善设计,动手制作

关于气体体积的测量,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细节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商量出确实可行的制作方案,然后动手制作肺活量测量仪。

据统计,一般有以下几种比较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①实验材料:塑料袋(容积在4000mL左右的)或纸条、吹管、细线、直尺等。②取容积为4000-5000mL的长条状塑料袋(有些学生往往以手边较易获取的纸条代替),根据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塑料袋的体积。用笔在塑料袋上做好记号,标出体积数值。③然后先吸足气,再向塑料袋中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气体为止。测量3次,取最大值。

方案二:①实验材料:气球、度量烧杯、小水桶、笔。②测量者深吸气后向气球内深呼气,然后扎紧球口。③将气球全部按入水中,用笔画出水面上升界线,然后用度量烧杯测出气球所占水的体积,即为被测者的肺活量。

3.现场展示,测量肺活量

各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使用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其他同学当评委,在展示结束之后,现场点评各组的测量仪的效果、可行性及操作性等。

劳动成果的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感悟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用评选出来的较好的测量仪进行多位同学的测量。教师在黑板上统计呈现这些数据,请同学观察这些数据,做一些分析,尝试得出一些结论。如比自己五六年级的时候要高,普遍男生的肺活量要大于女生,分析个别男女生的特殊情况,尝试总结出肺活量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与其年龄、性别、身材、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5.补充介绍,开阔视野

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譬如可以经常性地做一些扩胸、振臂等练习,坚持耐久跑、游泳、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像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经常练习才能有效。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

本实验通过让学生测量肺活量,了解肺活量的大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

篇7

IIA关于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公告

IIA新版《标准》于2017年,其中1300至1322条公告明确了QAIP的开展要求和结果报告(见表1)。《标准》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制定专门的QAIP,范围涵盖内部审计活动的所有方面。首席审计执行官必须重点了解《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了解其他组织的优秀案例,与IIA补充指南和其他指南、IIA《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等进行对标。首席审计执行官应与组织高层沟通,了解其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共同讨论《标准》及QAIP的重要性,取得组织高层的支持。总体来说,QAIP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来共同评估内部审计是否遵循《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以下简称IPPF)中的《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为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合理的保证。

(一)内部评估

首席审计执行官负责建立一个适用于组织的内部评估流程和报告结构,评估的形式包括持续监督和定期自我评估。1.持续监督。持续监督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活动时遵守内部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案而进行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测试,侧重于对审计业务层面的工作标准进行评估,如恰当的业务指导、批准审计方案,完成工作底稿、复核审计报告等。充分的监督是质量保证项目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开展QAIP基础。持续监督结果至少每年报告一次。2.定期自我评估。与持续监督不同,定期自我评估侧重于从总体上检查内部审计活动对《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尤其要求至少理解IPPF的所有要素。评估采用的程序包括审查每一项标准与实务,针对各项标准的遵循情况做出确认、业务结束后检查、分析关键绩效指标、对利益相关方开展面谈和调查等。定期自我评估在较大的组织里可以每年进行,较小或成熟度较低的内部审计部门可降低频率(如两年一次),评估结果在评估完成时立即报告。

(二)外部评估

外部评估除了评估内部审计人员确认和咨询服务的有效性、为内部审计活动遵循《标准》的情况发表意见,还可以发现机遇,向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内部审计人员展示成功实务、提供改进意见,提高内部审计的声誉。外部评估的形式可以是完全外部评估,也可以是独立外部审定的自我评估。1.完全外部评估。即由合格、独立的外部评估人员或评估小组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内部审计遵循《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程度、内部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运营管理层的期望,为组织增加价值等。2.独立外部审定的自我评估。通常指内部审计部门先开展自我评估,再由合格、独立的外部评估人员来审定。范围主要包括详细、全面记录的自我评估过程,由合格、独立的外部评估人员开展的现场审定及其他领域的有限关注,如对标先进实务、与高级管理层和运营管理层面谈。当组织的资源有限时,使用独立外部审定的自我评估最佳。外部评估必须至少每五年开展一次,对一些特殊原因如领导层变动、内部审计政策或程序出现重大变化、机构合并、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等,在经过首席审计执行官与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讨论后可提高评估频率。

(三)结果的报告和披露

QAIP结果在评估完成时应立即报告,持续监督的结果至少每年报告一次。报告应当包括评估的范围和频率、评估人员的资质和独立性、评估结论及整改计划。QAIP对于“遵循《标准》”的应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即只有当内、外部评估结果均证实遵循《标准》的结论后,才可以出具“遵循《标准》”的声明,如有业务范围限制、损害独立性和客观性、未按要求开展内、外部评估等未遵循情况,则需评估其影响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披露相关事项。因此,结果的披露反映了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审计部门及各利益相关方需要改进的地方,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声誉。

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实践情况

(一)实施情况

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4年9月1日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其中规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由组织根据情况选择实施”,“内部评估由组织内部的人员按照外部质量评估的要求实施”,“外部评估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核准的机构实施”,外部评估结果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统一公布。目前,对QAIP的实施仍未全面普及。IIA知识共同体组织(CBOK)专题调查报告称,遵循“1300-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比例在《标准》所有条款中占比最低,IIA强制性实施的要求未能从根本上对组织开展QAIP形成有效的威慑,原因包括缺乏管理层和董事会支持、成本不可控、资源限制(经费和人员)、偏理论化、部门规模太小、缺少有资质的评估人员等。QAIP特别是外部评估的开展形势不容乐观。

(二)实施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部门要证明其工作结果的有效性,就必须建立一个利益相关者都认同的绩效考核体系,无效或不完善的QAIP会增加审计失败的风险,导致一些重大问题无法被发现,而有效的QAIP通过评估关键绩效指标,衡量并改善审计活动、推动管理层加深对审计功能的理解、为组织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虽然QAIP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障碍,但其本身的作用在推动审计质量提升、促进内部审计行业发展方面仍不可替代。实施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建议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众多,且小型内审机构较为普遍,年度有效审计时间短、借调部门人员多,在治理能力、人员配置、经费及审计专业实践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应从全局视角出发,结合组织的结构、规模、高层及利益相关方的诉求等制定与其相适应的QAIP,并从中获益。

(一)完善QAIP实施基础

1.更新理念。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人民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流程不断的调整,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审计职能也必然随之扩展,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持续上升的,因此提升审计能力,适时开展QAIP将是今后内部审计的必修课。应在原有开展的内审质量评估工作基础上,完善评估内容。2.拓展思路。主要负责人应对内部审计的功能和定位有正确的评价和清晰的认识,准确设定高层基调,明确对内部审计的期望,更好地确定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对完成这些目标作出贡献。根据组织的成熟度等级,设定和维护成功的QAIP愿景,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式,确定有价值的改进之处,最终的目标是发挥审计效能、完善组织治理。3.灵活适度。制定标准化的审计流程和质量标准,提升审计效率。规模较小的内审机构应吸收有较强专业技能和业务经验丰富的优质人才,更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在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灵活确定评估方式和评估频率。

(二)恰当选择实施路径

1.持续监督。根据审计实务,内部审计管理者需要明确可操作的流程和关键任务,监督日常审计活动的完成质量。如以检查清单、自动化工具等确认审计人员按照既定的实务和程序遵照执行,并保证与执行标准一致;在实施阶段完成工作底稿,并确保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核审计报告,确保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的及时、客观和统一;审计部门负责人应与管理层保持良好沟通。持续监督应贯彻在审计活动始终,业务督导与流程对标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也是QAIP中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的一种形式。2.定期自我评估。定期自我评估具有“常规体检”的功能,用于评价审计制度遵循情况、满足管理层期望的程度、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关键绩效指标的执行情况(如客户满意度、计划完成度等)。定期自我评估可以对审计部门的所有活动进行全覆盖或分次进行,也可以仅对某个领域开展评估,如对工作底稿抽样评估、对审计项目遵循审计程序的评估,以及审计人员职业发展、技能培训的评估等。3.外部评估。由于内部评估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开展,这表明内部评估不是完全客观的,而外部评估作为第三方实现了对内部审计的“再审计”功能,评估结果提供的独立意见能有效地激发内部审计向高标准看齐,向组织证实内审部门的专业性,提升其在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中的信任值。其中,完全的外部评估提供的价值最大,相对的,成本也是最高的,对于规模较小的审计部门可以通过自我评估的独立外部审定、同业检查计划来开展外部评估。优质高效的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组织价值业已成为共识,对于人民银行来说,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应确认其能够在组织中获得多大的价值认定,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强调QAIP对内部审计活动和人民银行各级分级机构的意义,积极争取领导层、被审计单位、业务部门支持QAIP的实施,不断提升和拓展内部审计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篇8

在矿泉水瓶的腰部剪一个直径2~3 cm的孔洞,用透明胶带包住切口,使切口光滑。将盛有少量黄沙的保鲜袋包扎好,从孔洞处放进矿泉水瓶底部,约占瓶体腰部以下高度的一半。将保鲜袋放入瓶内,袋口外翻,从瓶腰部孔洞中小心拉出保鲜袋的一个角。然后从瓶口向袋中倒入石灰石和盐酸,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倾斜瓶体,酸液就会从侧孔流入瓶外袋子角落里,反应便停止。提起袋角,酸液流入瓶内,反应就又开始。

保鲜袋和矿泉水瓶结合成完美组合气体发生器,使装置甲可利用保鲜袋的两个角灵活地进行固液分离,让反应发生或停止(如图1所示)。

二、改进装置乙

装置乙(如图2所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沐浴露瓶的设计原理,用沐浴露喷头代替带导管的橡皮塞,细塑料软管代替玻璃导管,保鲜袋代替集气瓶。在沐浴露喷头下口接一根粗细适中的塑料水管,既保证固液可以自如地分离,又能方便大量的气体从塑料水管中逸出。

具体制作方法(如图3所示):取一段和矿泉水瓶等高的15#塑料水管,在一端包上一小方块纱网,再套上一小段20#塑料水管。20#水管的内径和15#水管的外径相同,刚好能扎住塑料网。在细管另一端也套上20#水管,恰好能塞住矿泉水瓶口。

实验开始前,先将石灰石放入塑料水管,用纱网封住水管下端,向矿泉水瓶内倒入盐酸后,再将装有石灰石的整套塑料管从瓶口放入,塞上沐浴露的喷头,接上导管,系上保鲜袋。实验开始时,将喷头下压,气体放出,保鲜袋膨胀;待气体收集完毕后,松开喷头,此时内部气压增大,酸液被压出纱网,固液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装置乙是一套全塑装置,利用两段口径不同的塑料水管作为反应容器,纱网作固液分离的材料,可以自如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玄妙之处在沐浴露的喷头,它是一个密封性能很好的开关,通过对喷头的挤压能完成气体排放及控制。另外用塑料袋收集好气体后,再用弹簧夹夹住导管,此时塑料袋又变成一个很好的储气袋,在进行气体性质实验时,直接将导管插入液体中挤压操作,简单易行。

三、两套装置的优点

经过反复试验,这两套全塑性改进装置无论是用于课堂演示,还是作为课外兴趣小组实验,效果均十分理想,优点突出:

(1)两套装置全部使用了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的分离放置,使其可以随时停止反应,从而节约药品。

篇9

(一)基于当前教师命题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我们曾对校内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检测能坚持自己选题、编题,进而自主命题的教师不到总数的10%;许多教师甚至没有命过一次题。多数教师,包括老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检测主要采用两种解决途径:一是购买市场上现成的教辅材料;二是使用上级业务部门编写的试题。这种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使编制习题、命制试题对许多教师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教师命题能力也逐渐退化。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命题研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需要

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和解题技巧为何在低层次徘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包办代替过多,学生未能充分参与;二是教师主导弱化,未能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如教师备课质量低下,课堂上点拨、指导不到位,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当,学生未经历体验过程等。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筛选、评价与命制试题的能力,往往原封不动地将教辅材料发给学生训练,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方面需要把教学质量提升上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标、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深入研究试题在考查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什么思想方法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平时的练习、作业设计中,精选、精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考生答卷失误的种种表现,实质上反映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问题表现在考生身上,根源却在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优化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即需要优化和改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有效作业。改进课堂教学,即要把重“教”的课堂转变为重“学”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课堂;设计有效作业,就是要求教师设计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作业。作业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命题能力直接相关,很难想象一位缺乏命题能力的教师会设计出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的有效作业。

(四)基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能否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三个教学环节。命好题,即编制出一些原创性、高质量的试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指导意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才能得以实现。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不断优化,使得教学更加精准,具有针对性。

(五)基于学校自主组织考试的需要

尽管大范围的统一考试目前还不太可能消失,如提前班学生的招考、毕业年级的模拟考试等,但是学校内部还是有各种类型的考试,比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等,对这些考试,学校有命题自,需要教师去命题。学校应该以科学、有效的命题为引导,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挥考试的检验、激励和导向功能。

二、实践――怎样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命题能力欠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命题”为研究主题的研修活动过少,教师缺少必要的命题技术培训与指导;二是许多学校为了体现考试公平,往往采用上级业务部门统一命制的试题,导致教师的命题权缺失。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两个结合”的策略,即比较研究与合作研讨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命题比赛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高命题能力。

(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命题规范性

邀请省市学科教研员或命题专家对教师进行命题技术培训,使命题工作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经验走向科学。尽管不同学科的命题思想、命题技术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命题程序和命题要求。

1.明确考试要求

教师要对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按照从低到高的能力水平进行罗列,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

2.拟定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见表1)来体现的。“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纵向是学科的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参照各部分知识在学习中所用的时间,以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及其所占比重。横向是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包括考试要求、预估难度、题型、试题来源等。拟定命题计划,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混乱、偏离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查内容分布的合理性。

3.编制试题

依据命题计划表,利用题卡命制试题(见表2)。

表2 题卡

4.组卷、统计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组卷,难度相同的按章节顺序。再利用汇总表进行统计,突出试题的质量指标,反映试卷整体情况。

5.用心打磨试题

“磨题”是试卷命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磨题”环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思考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判定这些答案中哪些可以给分,哪些不能给分,即评分宽严的把握;二是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有无歧义;三是准确地估计试题难度,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如解答问题路径的复杂程度、回答问题需要的表达水平、以往解题经验等。“磨题”时要再三地读题,反复推敲问题情境是否交代清楚,表达是否简练、通俗易懂,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通过合作研讨,提高试题研究能力

教师个人独立研究有其局限性,往往带有自己的偏见,需要和同伴合作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对试题进行客观评价、深入分析。

1. 备课组合作研讨

在开学初,备课组长把每个主题单元(模块)的命题任务分解给备课组每一位成员,让教师自主命题,然后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说题”和研讨。最后,命题教师根据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试题,供备课组每位教师使用。教师“说题”和合作研讨要围绕试题所含的知识点、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考查价值以及试卷所覆盖的知识面、核心知识的含量等方面进行。

2. 校际合作研讨

开学初,学校教学处与教研组长及联考学校共同商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各年级考试的具体安排,包括命题学校及学科、命题研讨时间、提交试卷时间、考试时间、汇总成绩时间等。需要指出的是,承担命题任务的应该是各校教学骨干,以保证试卷质量;命题研讨时间比考试时间提前两周左右;命题研讨围绕学科指导意见进行,主命题教师要逐题说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来源等;研讨时对题不对人,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通过教师自主命题和集体合作研讨,有利于促使教师对知识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一个教师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控制试卷难度,发挥考试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中开始新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各类统一考试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能力。

(三)通过模仿改编,提高试题创新性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试题命制能力,就要从原创试题开始。其实,原创试题的要求非常高,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开始就定位于原创试题并非是明智的选择。笔者在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时,主要是处理好模仿、改编与创新的关系,学会在模仿改编中创新。

模仿是最基本的一种命题方式,往往也是试卷命题实践迈出的第一步。一旦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某个题目不错,便可以进行模仿:模仿它的表述方式、模仿它的选材技巧、模仿它的设问策略、模仿它的答案组织等。当然,模仿并不是一个简单照搬和机械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消化吸收的能动过程。通过模仿,不但可以实现对不同知识点的考查,而且可以教师在模仿的过程中,领会命题的思路,掌握命题的技巧,提升命题的能力,实现多赢效果。

在模仿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试题做改编的工作。从具体的意图看,改编可分为两种:一是“去粗取精”式的改编,即对某一试题,如果我们觉得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或尚有可完善之处,我们就可通过对它的改编,让试题变得更完美。二是“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即某一试题本身没有问题,且又有较多利用空间,我们便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挖掘,从这个题目延伸出其他题目来。就主观题的改编而言,这种“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具体可考虑两大原则:一是问题不变改材料,即用新的情景材料取代原题的情景材料,通过情景材料的变化使题目的“相貌”变得更漂亮;二是材料不变改设问,即在原题材料下,对题目的设问进行变换(主要包括:主体变换,如把“政府”换成“企业”;知识变换,如把“经济生活”换成“政治生活”;角度变换,如把“为什么”换成“怎么办”;等等),以达到考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通过对题目的改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题的资源,发挥原题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编更能开阔我们命题的思路和视野,提高我们命题的能力和水平。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学会模仿,善于改编,其实就是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给自己造就一个较高但又坚实的“基础”。再则,一个连模仿、改编也不会的人,谈何创新呢?要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就必须从模仿、改编中学会创新。

三、展望――今后教学中应如何改进

纵观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卷,顺应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考命题站在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高度,已逐渐确立了以考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考查目标体系,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却反应迟钝,总也跳不出知识中心的窠臼,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如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学中却注重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独立思考,教学中却固守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高考命题强化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教学中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教学中却因循守旧、面面俱到。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关键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其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推动力是教学评价的导向。

(一)体现“两性”统一,浓郁历史味道

让人文性与科学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合,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唯有遵循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课才会上出浓郁的历史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尽力把对史料的理解、品味、表达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糅合在一起,力求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注重主干知识,提高训练实效

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史料的训练,人文精神的传递才会有载体;只有注重人文熏陶,历史主观题的训练才有生机和活力。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训练的过程中,落实历史学科的史料性和人文性。

(三)实施有效积累,引导巩固运用

人们常说,有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自主学习,有效的积累不是靠教师的强迫取得的,而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觉建构,是一种有意义的自觉行为,伴随这种行为的是一种运用的冲动。实施有效积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所要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充分的感悟、理解和品味,激发积累兴趣和欲望;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对积累的材料进行迁移运用,加深理解,强化积累;三是要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差异;四是要丰富手段,创新形式,重视效益。

(四)优化过程设计,引导有效参与

篇10

一、常用化肥检验方法

(一)检验化肥的溶解性。在氮肥中除了石灰氮,其他的都能在水中溶解。钾肥比较容易在水中溶解,除了窑灰钾肥之外。而复合肥中一般选用可溶性磷肥较多,因此溶解性较高。磷肥的情况相对复杂,一部分磷肥能够在水中溶解,而一部分磷肥却完全不溶。混合肥的溶解性,可根据其中包含的磷素养分形态为依据进行判断,例如,大部分磷是枸溶性的,那么说明该种肥料具备较小的可溶解性,反之则说明该种肥料的溶解性较高。石灰氮绝大部分不能在水中溶解,能闻到“电石味”且能观察到气泡;磷矿粉、脱氟磷肥、钢渣磷肥、沉淀磷肥和钙镁磷肥等绝大部分或者完全不能在水中溶解;三料磷肥、过磷酸钙等绝大部分可以在水中溶解;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磷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钠、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磷酸铵和碳酸氢铵能够在水中完全溶解。

(二)吸湿性的检验。生产化肥的过程中会采取一定的工艺改变化肥的吸湿性,因此,一般高质量的化肥不易吸湿、结块。但在遇到水或者受潮以及太阳曝晒等情况下,则可能固结成块,结块的硬度与存放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最开始是手捏即碎的带孔疏松小块,越到后面硬度越大。吸湿结块比较严重的通常是假冒伪劣化肥。

(三)烧灼检验法。将铁板烧红,在上面放上化肥样品,对其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烟味、烟色和燃烧完成后的残烬进行观察。碳酸氢铵在燃烧过程中直接分解,不熔化,带有强烈的氨味,产生大量白烟,不存在残留物;氯化铵在燃烧过程中直接分解或升华,不熔化,可闻到酸味和氨味,白烟比较浓,没有残留物;硫酸铵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熔化并出现“沸腾”状,可闻到酸味和氨味,冒白烟,存在残烬;硝酸钾燃烧时火焰颜色为紫色,硝酸钠在燃烧时可透过蓝玻璃片观察到黄色火焰;硝酸铵燃烧时会迅速熔化并呈沸腾状,可闻到鞭炮味和氨味,冒白烟,在熔化结束时能观察到火光;尿素燃烧时冒白烟,可迅速溶解成液体,可闻到氨味,白烟能在玻璃片上留下白色结晶物;磷肥燃烧会发出焦臭味,磷矿粉产够产生荧光,骨粉会迅速黑化;氯化钾、硫酸钾燃烧时会有爆裂声,可产生紫色火焰,不发生变化;复合肥的原料若没有尿素或氨态氮时,不能明显观察到灼烧反应,例如磷酸二氢钾在燃烧时只有爆裂声,不会熔化;复合肥的原料中如果含有尿素或氨态氮时,就会出现熔化并有残留物,例如磷酸铵,会发出强烈刺鼻味,会发生熔化并存在大量残渣。

二、提高化肥质量检测的措施

(一)适当增加称样量以减少检验误差。化学检验一般都是遵循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化肥样品检验的称样量,一般来说都是正确且合理的。通常,我们在化肥检验中,都是按照国标规定的称样量执行的。但在化肥检验中一般会存在系统误差,致使检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产生偏差,一般会通过增加称样量的办法来减少或消除误差,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化肥样品质量称取过程中,可选择高精密的天平(精密度

0.0001g),检测中通常称量2个平行样品(每个样品的系统误差为0.0001g),这样产生的质量误差在±0.0002g范围内。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由于检测前增大了称样量,由此减少了结果的相对偏差,因此,增加称样量是减少结果偏差一种有效措施。同样地,在对样品利用滴定管进行滴定时,出于对系统误差的考虑,滴定管每滴定1次需进行两次读数(每次读数的系统误差为0.01mL),这样读数误差在±0.02mL范围。随着称样量的增大,滴定的体积数也就随之增大,检测结果产生的相对偏差就会减少。然而,并不是说为了减少误差,就可以无限地放大称样量,因为过多的样品在进行真空干燥时,容易产生样品受热不均、滴定体积超出最大滴定量程等现象,由此产生的误差比实验本身的系统误差还严重。一般称样量要求根据样品的含量,大致计算一下再做细致称量。

(二)完善化肥中氮的检测方法。在肥料氮的蒸馏法检测

中,有蒸馏装置密封不严、肥料样品消化不完全等现象发生,致使肥料检测中出出现平行样超差。因此,在对肥料氮的蒸馏法检测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装置的连接,通过湿润的pH试纸检测各连接口,确保不会泄露氨气,保证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完整。氮的形态不同,其消解方法亦不同,因此要注意其加热消化的程度,观察其发烟现象并记录发烟后的时间,确保样品消化完全。在样品检测中,要保证所有实验装置连接正确、紧密,所有操作都规范、标准,相信每次的检测结果都能在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0.1%),都是准确、可靠的。为了更好地检测化肥质量术,还需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完善检测标准,经常开展化验比对工作,做好空白试验,严格执行化验技术规程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科学。

篇11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PACU的麻醉师、护理人员、保洁员、运送员、手术医生及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PACU护理质量管理调查的方法:设计PACU各项工作质量考评标准,由质控人员每周一、三、五随机选取15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质量调查,及质控组长采取每天随机的方法选取手术患者进行调查。

1.2.2 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每周随机对手术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15份,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医院质控科为科室每月发放一次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手术医生对麻醉科PA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实施策略:通过制定预期目标、持续质量改进,使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加强对PACU的管理意识,PACU的整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抢救药品、物品的准备、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医生、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步骤:①为了CQI,科室成立由护士长领导的PACU质量调研小组。调研小组由科室护士长、麻醉护理组长和一名工作年限6年以上的护师组成,通过对PACU现状调查以及医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的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后制定具体的PACU质量管理对策。然后进行检查、整改,并检查持续改进成效,追踪6个月,不断提高PACU的护理管理质量。②成立CQI小组 确认项目负责人、质量改进管理小组成员,组织PACU护理人员学习CQI理论知识,制定PACU各项工作质量考评标准,并制订应知应会手册,每人1本。使所有的小组成员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质量改进,如何进行改进。召开护理工作讨论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使工作人员按设计规定从形式化向行事化、习惯化推进,形成标准。③规范PACU的物品放置,使其达到常规化、标准化。对于不常用的仪器、设备及配件,固定摆放在麻醉准备间,使用后回复到原位。使所有的仪器、设备、物品、达到定类、定点、定量、定位及规定放置方法。④为了规范各项操作,按照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规范,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麻醉科手术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麻醉科麻醉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或流程等,如:困难插管的配合流程、气管插管操作配合流程、支气管导管插管配合流程、动脉穿刺配合操作流程、颈内静脉穿刺操作配合流程、控制性降压的配合流程、呼吸机的操作规程等。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以提高手术麻醉复苏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生及患者对PACU护理的满意度。⑤PACU的每件设备、仪器除医院医学工程部工程师负责管理外,PACU设管理员1名,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维修及更换,以保证所有设备完好,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避免影响手术麻醉复苏工作的顺利进行。⑥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科室开展广泛的培训、考核,培训形式和内容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而进行调整。⑦质控人员每周1次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科室。护士长将反馈内容进行总结,肯定改进后的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通过交班晨会、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及时修正目标、整改措施,以保证CQI实施顺利。⑧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采用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对每一个标准都采用护理质量监督管理。可提高员工改善环境的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

2 结果

通过1年实践,PACU护理质量、手术医生及患者对PA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护理监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3.1 PACU护理呈现的主要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PACU护理质量呈现出的主要问题有:仪器、设备使用后没有及时归位,急求车内物品在非急救时取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地面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术前及复苏前物品准备不足;手术间人员控制不到位;药物柜内药品未定期检查及时补充;贵重仪器保管不善,无专人管理等。

3.2 原因分析

3.2.1 人员因素:PACU护士人员不足,且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如对环境的整洁度不够重视,经常没及时关门;取用药柜内的药品时未形成随取随补;对使用后仪器、设备的归位意识较差;对复苏患者的保暖措施不到位等。培训学员多业务不够熟悉,对复苏所需的用物准备不够充分。手术多,周转快,护士工作量大,运送人员不足,劳动强度大,经常延时下班,保洁员工作量大,清洁工作不到位。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62-2

1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采用的是转换法,让质量相等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被质量相等的水来吸收,通过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多少来反映燃料放热本领的强弱: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越多,说明这种燃料的放热本领越强,即这种燃料的热值越大。

2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该实验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四节的内容,热值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同燃料放热本领是否相同呢?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陌生,因为他们平时对燃烧现象观察得比较肤浅,缺乏体验和思考,很有必要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证实。本实验的探究过程对学生深入地理解热值的概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作用:

(1)该实验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来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的放热本领是不同的结论,为热值这一概念的得出减小了教学的难度。

3 实验方案的改进及评价

3.1 课本实验呈现及不足之处分析(如图1所示)

1.课本实验呈现

用天平测量出10 g酒精和10 g碎纸片,将其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后对质量相等的水(约200 g)加热,使酒精和碎纸片充分燃烧。记录加热前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如表1所示)。

2.不足之处

(1)实验器材方面:

①实验所用的容器是烧杯,烧杯没有用专门的夹子来固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碰翻而存在被热水烫伤的隐患。

②所用烧杯体积太大,所盛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较大,导致蒸发相对较快、散热较多。如果想节省课堂时间而减少燃料的质量,会容易造成温度计示数上升不太明显,而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

③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烧杯下面垫石棉网,但是石棉网先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后继续吸热,才能将热量传给烧杯,会浪费时间和燃料。

(2)燃料选择方面:

①燃料质量的选择:10 g酒精和10 g碎纸片燃烧的时间太长,课堂花费的时间太多。

②燃料中的碎纸片在燃烧过程中很难做到完全燃烧,使放出的热量明显减少;而酒精的燃烧程度要远远优于碎纸片,这样不具有可比性。而且碎纸片在不完全燃烧中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气味,会污染教室环境。

③酒精是一种容易蒸发的物质,对于事先准备好的相等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碎纸片的质量不会改变,但酒精容易蒸发,导致实验开始时,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已经不相等了,很难做到控制燃料的质量相等。

3.2 实验改进及其优点(如图2所示)

1.实验器材方面

(1)将烧杯改为吸热面较大的圆底烧瓶,并用夹子夹住圆底烧瓶的颈部,不仅安全而且不易碰翻,减小学生被热水烫伤的危险。

(2)较小的烧瓶口减小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蒸发和散热,还节省了燃料和加热时间。

2.燃料选择方面

(1)燃料纸的种类的选择:用餐巾纸揉成蓬松的多个小纸团来代替碎纸片,因为餐巾纸比较蓬松,燃烧比较充分,不会因为像碎纸片一样不完全燃烧而放出的热量少,还会产生气味和很多烟雾而污染教室环境。添加餐巾纸团时,可采用逐个添加的方法,防止燃烧的中断。

(2)燃料质量的选择:选3 g酒精和3 g餐巾纸团燃烧就能使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比较明显,而且还节省了燃料。

(3)燃料酒精的保存:为了减少酒精蒸发,可将酒精放在注射器中。酒精密度是0.8 g/cm3,用量筒事先量好酒精约3.75 mL,即为3 g。实验时再将酒精从注射器中缓缓注入燃烧皿,防止溅出,这样能较好地控制,使燃料的质量相同。

4 实验效果及评价

(1)器材化简便;

(2)实验安全省时;

(3)效果直观明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