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2-10-20 17:22: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贸市场设计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篇1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及省、市、县的总体安排部署,借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立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科学配置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2014年6月底前,每个乡镇至少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农村集贸市场并投入运营。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乡镇主体,部门联动。乡镇要作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主体,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国土、发改、工商、住建等部门要给予积极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乡镇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将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市场规划设计方面要做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村集贸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创新模式,多元投资。要建立“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各乡镇除自身出资建设市场、规划物流园区或商贸区外,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建设,形成多元投资、齐头并进的市场投入模式。

(四)坚持分类建设,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区域不同的资源条件、财政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量力而行,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既要保证市场的实用功能,又要节俭办市场,反对铺张浪费。

四、工作步骤

全县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工作共分为五个阶段:

(一)2014年3月,规划选址,土地流转阶段。完成市场选址、方案设计,土地流转工作。

(二)2014年4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阶段。完成市场内“三通一平”及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2014年5月,招商引资,配套服务阶段。完成市场分行划市及摊位招商,与市场功能相配套的各项服务设施要同步到位。

(四)2014年6月,试运营阶段。市场投入试运营,通过试运营,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功能,扩充市场摊位,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五)2014年7月,评价验收阶段。市场正式运营后,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市场建设情况进行验收。

五、责任分工

(一)各乡镇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广泛招商引资,积极组织推进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分阶段、按程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市场建设服务中心

牵头协调配合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对市场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建设标准、摊位招商、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联系协调配合各相关业务部门做好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

(三)国土资源局

负责办理农村集贸市场土地流转及备案手续,负责对土地流转协议等进行审核把关。

(四)发展改革局

负责办理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备案等相关手续,出具正式审批备案文件。

(五)工商局

负责办理农村集贸市场的注册登记、经营许可并颁发营业执照。

(六)住建局

篇2

中图分类号: F713.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海南省海口市金贸区农贸市场综合楼位于海口市玉沙路,是一栋9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拟用爆破法进行拆除。该项爆破拆除工程是海口市城中村拆迁改造的重点工程,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在2008年2月22日(农历大年十六)进行爆破拆除。爆破拆除工程环境复杂,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跨越中国农历新年,施工难度非常大。

农贸市场综合楼东侧紧邻玉沙路,路的对面是一排商住建筑物,距离最近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40.3m,椰海酒店离最近爆破点57.2m;西北距黄金酒店230m,北距滨海大道路口280m;西距检察院办公大楼350m;西南距一栋1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商住楼230m;南至金贸东路280m。待爆破拆除建筑物周边环境详见图1。

图1待爆楼房周边环境示意图

待拆除的农贸市场综合楼高宽比较小,混凝土标号较高、立柱和梁的尺寸大,强度较高。该楼南北长46.2m,东西宽28.2m,建筑物高度约31.5m(1~4层层高3.9m、5~9层层高3.2m),建筑面积约11726m2。待拆除综合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28根立柱,截面为0.8m×0.8m的22根,截面为0.6m×0.6m的6根(编号:13#、14#、19#、20#、21#、28#);楼梯间、电梯间剪力墙体厚度为0.45m,平面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综合楼平面结构图

图2综合楼平面结构图

2 爆破拆除方案

2.1拆除方案比较

该建筑物四面除东部有玉沙路和椰海大酒店外,其余三个方向均为已经拆除的空地, 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是高宽比较小,为了减小爆破拆除后爆堆的高度,确保倒塌的效果,保证爆破后玉沙路立即通车,提出两个可行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整栋楼向西定向倾倒;方案二:经预先处理将整栋楼分成两部分向西定向倾倒。

方案一:整栋楼向西定向倾倒。爆破切口(图3):C轴、D轴、E轴爆破至四层,B轴爆破至二层,A轴爆破一层。

该方案优点是爆破前预先处理量较小;缺点有:

(1)爆破后爆堆高(图4)估计有28m,对以后的机械清渣不利;

(2)爆破的后坐较大,可能爆破后爆渣会堵塞部分玉沙路;

(3)钻孔装药等爆破作业的工程量较大。

图3方案一爆破切口示意图

图4方案一爆堆高度示意图

方案二:经预先处理将整栋楼分成两部分向西定向倾倒。

在B轴和C轴之间从一楼到九楼人工凿一条0.5m的缝(距离B轴2.3m处),并将钢筋切割断,将A、B轴及C、D、E轴分成两个整体拆除。

爆破切口(图5):第一个切口:E轴爆破一、二、三、四层, D轴爆破一、二、三层,C轴爆破一、二层;第二个切口: B轴爆破二、三层,A轴不爆破,只将其立柱的东侧主筋切断,B、A轴一层不爆破。

该方案优点:

(1)破后爆堆较低(图6)估计只有14m,有利于以后的机械清渣;

(2)爆破的后坐较小,玉沙路爆破后马上可以恢复通车;

(3)爆破施工量较小。

缺点是爆破前预处理量较大。

图5方案二爆破切口示意图

图6方案二爆堆高度示意图

2.2拆除方案确定

根据上述方案的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采用方案二进行爆破拆除。

预处理:

(1)在B轴和C轴之间从一楼到九楼人工凿出一条0.5m的缝,并切断钢筋,将建筑物分成两部分往西定向倒塌;切割缝平面图见图

(2)楼房内的楼梯用人工进行预拆除;

(3)将剪力墙W1~W5用油炮机拆除1~3层;

(4)将剪力墙W6~W8局部用油炮机拆除1~3层;

(5)在A轴柱子距地面1m处用人工凿开保护层,并割除钢筋。

图7切割缝平面位置示意图

3 爆破参数设计

3.1爆高

立柱爆裂口高度根据经验公式,结合建筑物结构特点以及钻孔的施工情况,确定各承重立柱的爆高见(表1)。

表1定向倒塌的各轴爆高

3.2布孔及装药量

立柱炮孔布置是根据立柱截面尺寸进行确定,单孔装药量是根据配筋状况、混凝土强度及以往施工经验选择炸药单耗而进行确定,各种规格立柱见(表2)。

表2各种规格立柱具体参数

3.3 爆破起爆时差

各立柱均用毫秒非电导爆管雷管,孔内延时,各轴立柱延期时差见(表3)。

表3各立柱延期时间表

3.4网络连接

采用“大把抓”和连接四通联合使用的爆破网路。楼层内,先将炮孔中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捆扎成一束(不超过20根),再绑上2发瞬发导爆管雷管,瞬发导爆管雷管用四通联成复式网路。楼层间,每层的四根导爆管连接成闭合网路,再用四通联结,最后用激发枪起爆。

4安全措施

4.1飞石防护

(1)近体防护措施

在所有钻炮孔的楼房立柱部位用竹笆包裹,竹芭外加1~2层钢丝网,用铁丝绑紧。爆破时可以使飞石飞溅距离控制在5m之内。

(2)远体防护措施

在建筑物北侧、南侧(局部)搭设竹10m高排栅,在东侧搭设竹3m高排栅上挂安全网及彩色尼龙布进行防护。

(3)所有外墙窗户、门全部用竹笆封堵。

通过近体和远体防护,完全可以将飞石控制在排栅安全网之内,有效地防止飞石对四周住宅楼、办公楼和设施的破坏,确保安全。

4.2爆破振动计算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提供的震动速度计算公式:V=k(Q1/3/R)a ,

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房的安全震速为5cm/s;另一方面,爆破产生的地震波衰减快,振动频率比天然地震高(爆破振动频率50Hz左右,而天然地震频率为2~5Hz),并且爆破振动持续的时间短,本设计提高控制标准,按照V=2cm/s进行控制最大单响药量。

把东侧建筑物最小距离为40.3m和爆破设计中最大单段药量为24kg等数据代入公式计算爆破振动速度为0.59m/s,小于V=2cm/s的振动控制标准,所以该建筑物的爆破拆除对距爆破点最近的建筑物没有影响,其他较远的楼房或酒店更没有影响。

建筑物倒塌时,对地面有一定的冲击,产生塌落振动。塌落振动的计算经验公式为:

V=K(M.H1/2/R3)a

式中:

k、a—衰减常数,k=32.1,a=1.57

M—塌落物体重,计算约5000T;

H—塌落高度,取15.6m;

R—塌落处到最近建筑物的距离,50.3m.

经计算,建筑物倒塌时产生的振动为1.72cm/s 小于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振动速度2cm/s,周边建筑物安全。

5 爆破效果及体会

起爆后,建筑物E~B轴按设计顺序依次起爆,建筑物分两部分依次向西倒塌。在倾倒过程中,两部分相互作用,楼体破碎较充分,爆堆高度较低,后座较小,没有影响玉沙路的通行,同时建筑物东面的酒店、商住楼完好无损,达到设计及业主要求。

篇3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62

1 项目概况

规划地块位于杭州市主城区北部,位于杭州主城与临平城的中间连接地带。项目位于丁桥单元的核心位置,南临单元的公共中心,东侧为城市公园,周边为居住区块,区位优势明显。地块东侧为城市支路建塘南路,北侧为城市支路杭玻路,西侧为城市主干道同协路,内外交通通达便利,交通区位优越。规划地块用地性质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用地面积为1.33公顷。

2 方案设计

2.1 功能分区――立体复加、动静分区

根据设计要求,地块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多而复杂,我们利用总图布局的优势采用立体复加的手法布置各个功能。在大功能分区上,公益功能置于南侧单体中,配建商业位于东北街角的点式单体中,两者相互独立,通过庭院在空间上相互联系。

众多公益服务功能中,在南侧的裙房中布置大开间功能,满足使用需求。一二三层为农贸市场、四至五层为体育中心,利用裙房顶层的大开间空间,布置羽毛球等对高度要求较高的大空间;板式高层东侧至北侧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工疗站、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等需要便捷或人流量较大的功能;根据由低到高,动静分区的原则,上部功能依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托老所。其中,南侧裙房的屋顶为文体活动中心提供了一块富裕的室外活动空间,丰富了社区市民的活动空间;东侧的退台附近为保健中心、康复中心等功能,开阔的室外空间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一片宝贵的绿土,弥补了高层建筑室外空间稀缺的劣势,绿色的退台也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东侧的城市绿地及基地内的庭院景观,具备了打造高品质物业形态的优势。托老所置于板楼顶层,光照时间长,视野开阔,符合养老建筑的日照要求,也减少了其他功能对老人休息活动的干扰。

2.2 出入口设置――折板优势,和而不同

我们利用折线板楼的优势,沿北侧布置多个出入口,依次为邮政、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入口、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入口)、托老所入口、卫生服务中心,在各个出入口设置管理用房,使得立体叠加的功能出入口相对独立,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便于管理。尤其是卫生服务中心及托老所,因为其特殊的服务功能,单独配置医梯和楼梯,满足使用要求。在板楼裙房西侧及南侧设置农贸市场出入口,与其他服务功能完全独立,互不干扰。

在功能设置上,我们在平面及立体上采用多种手法做到“和而不同”,将多种复杂的功能有机有序地组织起来,为打造高效的基础服务设施提供了条件。

2.3 交通分析――人车分流

基地沿杭玻路、建塘南路设置主出入口,次出入口,在两个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及地面停车位,在农贸市场附近设置非机动车库停车位及入口。主要的车辆活动区在基地西侧及南侧,局部做到人车分流,减少车辆对内部景观环境的影响。建筑形成7米宽的环形车道,沿建筑长边,结合庭院景观道路及广场设置消防等高带,满足消防要求。

2.4 造型设计――绿色退台打造连绵山势

东侧的城市绿地为本项目最大的外部景观,项目采用层层退台的建筑语汇能更好地享受东侧的绿地;项目南侧为18层住宅,对基地内建筑有较大的遮挡,因此我们将裙房置于南侧,山墙面采取退台的形式,减少周边建筑的日照遮挡,更多地获取阳光和景观。综合服务楼自东向西退台,商业综合楼自西向东退台,两者错落布置,减少了相互的遮挡,做到阳光、景观最大化。

形态上,层层退台,结合板式、点式不同的建筑形态,或急或缓,或平或陡,形成两条优美的天际线,连绵之势犹如山,筑起了一幅连绵不绝、意同而形不同的山水画卷,成为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的城市景观。

2.5 景观空间――蜿蜒层叠,峰回路转

在总图布局上,形成北侧、东侧两个广场,通过开敞的广场空间将东面城市绿地的景观渗入地块,然后通过折线的庭院绿化将前后两个广场串联起来,由东向西形成一个流动的景观通廊。两个单体半围合形成的庭院不仅与建筑协调一致,也为场地人流的组织提供了方向和引导,颇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意。

沿着景观通廊,两个建筑单体相互退让,逐层退台,彼此留出充裕的景观面。结合叠落的退台,引入垂直绿化,打造一个三维的景观绿化系统。

3 节能节水设计

3.1 节能设计

(1)总体规划方面。1)良好的朝向――主要建筑南北向布置,争取到最佳的采光及景观,做到自然采光通风;2)适宜的间距――本建筑与周围建筑物间距较大,对周围建筑无任何遮挡,符合当地日照标准要求。

(2)单体设计方面。1)采用相对简单规整的体形,尽量缩小体形系数;2)组织良好的穿堂风――房间尽量采用两对侧开窗,形成良好的穿堂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3)合适的窗墙比――窗墙比南向、北向、东西向,均符合节能标准规定的要求;4)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其热工性能符合节能标准要求。

(3)电气节能。1)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采用高效低耗的SCB10型干式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2)变配电间深入负荷中心,控制供电半径不大于150米。降低线路上的能量损耗;3)无功功率在低压侧集中补偿,提供系统的功率因数,确保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4)减少电动机轻载及空载运行,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4)照明节能:设计按节能原则采用高效节能光源,气体放电灯应灯组带电容补偿器,以减少线路上能量损耗,荧光灯采用高次谐波小于13%的电子镇流器,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定时、感应开关控制以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2 给排水节水

(1)办公供水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供水,高层部分采用变频供水,选用高效率低能耗水泵,并严格控制用水点水压以限制水流过大。

(2)所有卫生洁具均都采用符合国家节水型标准的给水配件,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龙头或配置延时自闭式冲洗阀;给水管材、管道接口、五金配件、阀门均采用优质产品以减少管网水量的漏损。

参考文献:

篇4

(一)公众

本文中的公众有两层含义,一层完全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的,它指消费者,它既指产品的需求者也指生产要素的供给者。第二层含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的普通民众。

(二)低碳经济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基本理解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目标都是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都是通过人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使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本质都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二、公众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

公众与低碳经济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产品的直接购买者

公众是消费性产品的购买者。也就是说公众在低碳经济实现途径的四个环节中,作为消费者参与了作为消费的第四个环节。

经济学中的市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品市场,另一类是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公众是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直接购买者。购买产品时,仅管理消费者不能直接干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但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选择产品,先对产品是否属于低碳型进行判断,然后再选择低碳型的产品。

如果作为消费者心中有了一杆低碳的秤,并使用其来秤量产品的碳指标,从而只选择低碳型的产品,则那些高碳型产品则无法在市场中通过交易实现其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高碳型的生产企业不得不转向低碳型产品的生产。

因此,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是否能实现可以从产品的消费这一个环节进行直接的干预。

(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在经济学中,公众不仅在产品市场是消费者,同时其在生产要素市场也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要素,即劳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直接参与到生产中。

企业在生产中主要用到四种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第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载体。

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很多环节都要用到公众作为劳动者的劳动。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设计到产品的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众,可以说,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企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否是低碳型的与参与到其中的公众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直接相关。比如,作为研发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其研究出来的产品是否是低碳型进行判断,若不是节能型的环保型的则可以在研发阶段就进行终止,只有在研发阶段被判断为低碳型产品,才可以进入到设计阶段或生产阶段。而设计阶段和生产阶段也会存在设计方案和生产方案的选择,此时又分别存在是否是低碳型方案的选择,这样通过作为劳动者的公众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进行层层判断与选择,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的实现便可指日而等。

(三)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从社会学的角度,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可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公众是社会中的人,而国民经济则与公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公众的衣、食、住、行随时都会消耗能源,产生CO2,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这使得公众身处低碳经济建设的具体环境中,因此公众可以在生活中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垃圾可分为可降解型的和不可降解型的。对于不可降解型的我们要采取回收以重新利用,或者回收后加以特殊的处理。如人们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类电池就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人们需要用电池,企业也是想尽办法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电池用过之后,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丢到垃圾站。而各类电池一方面含有不可降解的部件,另一方面也含有有毒的化学成分,随便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从以上可以看出,公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先监督自己的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的再进而监督其他人是否是低碳型的。

(四) 低碳经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取福祉

低碳经济建设的一个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福祉。也就是为了让公众能在一个更好地能够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中生活。这一点从前面关于低碳经济的定义中对于低碳经济的目标、实现途径和本质的诠释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这一点对于低碳经济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人的本性都有一种趋利性,当公众明白一种行为对其本身有好处时,他们便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实现。

三、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低碳经济的建议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低碳经济的建设又必须以为公众谋取福祉为其终极目标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由此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在公众中普及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根植低碳经济的观念

只有在公众懂得大量的有关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其头脑中有若不实行低碳经济的不仅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会在当期影响到其切身的利益时,人们就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起到其在低碳经济的建设中的作用。

(二)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在当今,有一部分公众是有节能环保意识的,但是他们的这种意识很难转换成行动,因为当他想这么做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主流是刚好相反的,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主流是非常弱小,若相应地低碳型社会制度不建设好的话,个人的这种力量很容易被社会主流所淹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