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25 20:21: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篇1

护理部研究决定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并且任命ICU科室的护士长为风险管理组的组长,分配给各个组对应的执行任务。依据风险管理制度的程序,对各个小组组长间的职责以及标准进行明确,例如质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仪器维护等职责的负责人,各个组长同管理组长共同完成往年护理风险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进行整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和避免。按惯例对风险管理例行每周一次的检查,每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一次会议总结,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的提升ICU病房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因素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护理工作更顺利的开展。

1.2制定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对ICU病房的各个管床护士的护理风险防范的职责加以明确,提升辨别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对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各个护理小组的小组长每天都必须对自己组的风险管理质量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积极、及时、准确的进行整顿和改正,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管理组的组长必须监测ICU病房危重症患者、对其发病的时间点、重点护理环节等相关联的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在会议上对于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1.3辨别护理风险

对ICU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者的护理风险评估能力进行提高,对可能存在的及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并且针对收集整理的历年ICU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护理质量进行有建设性的反馈,辨识ICU病房护理风险因素,例如患者的病情性质的分类,是急症、重症、危重症以及仪器的监管问题,护理操作的规范化问题,以及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1.4合理调控风险管理

强化理论知识及考核指标:针对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者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训练计划,每个月都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主要涉及ICU的基础业务培训工作、仪器设备的使用、护患间的协调沟通技巧、ICU护理的理念、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等方面,强化护理工作者更准确及全面的认知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工作者对高风险因素意识的认知及培养处理应急反应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预防及避免风险因素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考核因素进行逐步的完善,培训以后进行定期的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针对理论及实践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成绩同绩效联系在一起,帮助ICU护士提升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技能,完善护理流程:强化ICU病房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技能水平,规范护理操作及流程,减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护理工作者经过风险因素的辨识及评估的培训以后,帮助ICU护理人员掌握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的要点,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形态、瞳孔、四肢等生命体征,正确的监管仪器设备是否通畅、连接是否正确等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擦拭、整理,保证仪器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于抢救药品、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避免出现过期、损坏等现象的发生,避免耽误抢救的时机,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篇2

1.1.1对患者的管理:首先,在患者入住我院后,要保证其不发生意外伤害。可以通过在医院洗手间或走廊设统一扶手、保证地面干燥、安装夜间照明灯等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初入我院的患者介绍我院的具体情况以及其病情状况,让其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缓解甚至消除焦虑、悲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

1.1.2对疾病的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疯癫症、智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等)要进行重点监控。

1.1.3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日常操作程序(无菌消毒、静脉采血等),提高心理素质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刚进入医院,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护士,就采取“老带新”的制度,让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工作,帮助新护士成长。

1.1.4对相关护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准则,对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自身护理水平,避免风险的发生。

1.1.5对医疗器械、环境的管理:对于治疗药物和医疗用品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补给,确保资料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物准备充分。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卫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打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1.2观察指标:此次两组对比的指标有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投诉率等。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P<0.05即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常规护理管理的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15例,发生概率为30%,而经过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例,发生的概率为8%;实验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38例,满意度为76%,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患者48例,满意度高达96%;实验组患者中进行投诉的有10例,投诉率为20%,对照组中进行投诉的有1例,投诉率为2%。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总负责,组员为全科护士,人人参与风险管理,及时发现每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立即纠正,做到每天有检查、每周有汇总、每月有分析。对本月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

②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脊柱外科患者常见护理风险来自患者自身、护理人员和环境方面。患者自身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心理状态、健康状态和遵医行为;护理人员风险因素包括风险意识不强、专科知识学习不充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经验不足、疏忽细节问题、应急能力差等;环境方面风险因素包括病区环境、护理设施、抢救物品性能等。

③患者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案和应急处理预案,患者就诊2h内责任护士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重点观察,重点防护,做到心中有数,床头插醒目标志牌(如防坠床、防跌倒、防压疮等)。每班进行评估,做好班班交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风险教育,鼓励患者为自己的安全把关,共同杜绝各种医疗差错的发生。入院时告知患者和家属双向查对的意义和要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查对环节,积极配合执行规章制度。

④护理人员风险管理。对护士进行持续有效的风险教育,如分析护理风险案例、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同时实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原则,督促护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实行弹性排班,增加薄弱时段的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牢固的职业责任,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增加培训的力度,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每日晨会后,护士长到重点患者床前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指导管床护士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并监督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⑤环境风险管理。完善病区的基础设施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根据脊柱外科患者的特点及需求在病区的走廊墙壁上安装扶手,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做好防滑措施。病床加上防护栏,呼叫器置于患者床头。卫生间加防滑垫、安装扶手、呼叫器。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定制海绵、脚圈、翻身枕等护理用具;高危药品使用红色标识并与普通药品分开放置,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急救物品实行五定管理,确保抢救物品的正常使用。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4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180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1±4.7)岁;其中妊娠综合征75例,生殖系统感染8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对照组180例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6.8±4.5)岁;其中妊娠综合征72例,生殖系统感染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再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妇科和产科分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工作重心和风险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妇科患者着重患者的就诊情况,特别是叮嘱患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并提前一天与患者确认,避免因治疗中断而影响治疗效果;产科应根据产妇的不同身体情况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分娩的相关因素,并于产前消除危险因素。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妇科和产科常见风险因素及护理内容等制定合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制度的学习,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水平,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妇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并对病情反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产科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病房地面干燥,确保产妇安全。③加强培训:以讲座、视频学习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护理工作重点的学习,避免因护理经验不足引发风险事件。④加强护理记录管理:不断规范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记录的文书格式,护理记录再护患纠纷中对维护护理人员权益起重要作用。

1.3观察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等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为非常满意,80~89为满意,70~79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96例,满意72例,一般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0例,满意78例,一般38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