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24 11:06: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篇1

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理论依据

1.课前深度预习,提出质疑。

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没有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动员工作和指导工作,这一环节相当重要。我要求学生所有课型都要提前预习。预习时,先反复阅读文本,争取做到对预习内容“胸中有全局”,然后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大胆质疑,最后完成预习学案。

2.课上合作释疑,展示互评。

上课时,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每个人预习时提出的质疑,老师此时要关注各组的讨论情况,思考水平,特别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然后教师把甲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乙组,乙组完成不了的问题交给丙组,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选出主讲人,完成板书,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其它组的同学专心听,认真看,积极评,并做好记录。教师此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点评,并有预见性提出新问题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将学习内容引向深入。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评讲者的问题,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和对待其他学生的发言,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不同的课型上课流程略有不同,但这一环节始终是教学设计时的主体。

3.当堂测试,检测效果。

根据不同的课型,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设计部分达标训练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课堂检测要像考试一样,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要将所有学生的当堂测试题认真批改,做好记录,小组评比。这样,教师就能真实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搜集、提炼历史上与“合作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合作学习”理论,改进自己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二)经验总结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三)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为编定合作学习小组和事实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提供方向。

(四)实验法:

选定实验班,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做出分析和控制,从而找出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几种有效的策略。

(五)其它方法:

其它还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2、建立和谐的合作学习关系。

3、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4、指导教师掌握并应用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收集与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因素。

3、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4、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

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新课改的实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蓬勃发展的舞台,前人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早已成了体系。本人平时长期坚持理论学习,敢于实践,能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成员,并多次承担市、区、校教学研究公开课任务。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书面材料:课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等。

2、进行公开教学研究活动,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果。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3、展示个人博客主页,呈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过程材料。

4、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编排方案。

5、不同类型学生的评价标准。

6、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

八、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6月)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制定方案

(4)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1)教学观察。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总结、反思。找出当前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收集整理案例。每个月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和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进行阶段性总结。

(4)撰写论文。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篇2

语文学习属于语言工具的应用,无论是偏向于功用还是爱好,在学习过程中汇总体现的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知识脉络的梳理,因此,交流式学习更有利于知识领域的开拓和精神目的的培养。若达不到这种效果,文字语言近流于表象,学又有何用呢?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集中开发学生思维,探索学生的潜在能力,对于一般的课堂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融会情感,从而提高思维、探索和合作学习能力。其作用的意义表现在: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类型的掌握,通过合作学习相互竞技,在团体的学习进步中提高个人学习能力;②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共性团体意识,从而实现交流、理解,展现个性;③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共性的氛围有助于消除个别学生的内向、不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信;④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成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增强兴趣,培养他们对于他人的信任以及参与竞技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确立的学习任务难度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学习目标,营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合作学习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然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合作理解为“讨论”。因此,小组讨论成了语文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一有问题,教师马上组织“合作学习”,顿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纷纷做交头接耳状进行讨论,生怕不这样就会被别人怀疑自己没有参与讨论和交流,然后每一组代表各抒己见,一派热闹的景象。但由于对讨论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表面的热闹和自由背后,是思维的肤浅和低效。

篇3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旨在能使小学英语教学找到高效的教学模式,切实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以这样的学习形式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参与意识,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因此,在实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 "旁观"、 "旁听" 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合作策略;

3、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紧密结合,不断深化研究课题,拓宽研究思路,是今后合作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题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题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fanwen.7139.com)多种形式的小学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 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和我校班级及学生情况,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2、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本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间参与学习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几率,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正确把握合作学习内容与任务。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提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踪教研为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动,期末有总结交流文章。

这一阶段结束后,开展阶段评估工作,撰写学科组规范、实用的课题方案,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这是课题的关键阶段,不仅把第一阶段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文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达到学习目标,以及问题的地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同前一阶段一样,有活动安排,有期末总结,并形成阶段性的总结成果,如教学案例、论文和展示课等。

充分总结材料,组织进行检测工作,通过分析、研讨、交流、总结和展示课等活动,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研究报告——《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报告》。

(二)、论文——《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钱佩玲 王嵘 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教育科学报 2002.

(四) 王 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五) 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72-02

一、引言

1.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并且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思想和实效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小组内的学生的互相配合和互动,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和协作,以交流的方式,相互激发思维,实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及学习任务的制定,并且给予学生探讨问题的全过程指导,这样能够锻炼初中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进行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体验,改善初中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这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并贯彻实施到了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不同难度和内容的学习任务,优化了小组学习的学习任务,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感,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技能问题的提出。在初中英语课堂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进展,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其问题也显现出来。笔者近六年带了二届学生由初一到初三,使用牛津广州版教材教学。六年来我坚持在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经验总结反思中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学。表现为小组合作的过分活跃和空洞的交流,小组讨论脱离了教学的知识点,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技能就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因此,要对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进行关注和研究,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初中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还不成熟。初中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有效地进行英语语言沟通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样他们在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合作压力,同时,初中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建立小组合作的基础,对于英语课程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点不能有效把握。初中生团队意识还比较弱,分工与协作能力不强,这样很多初中生不主动表达交流,失去了小组合作者的身份,而常常变成一位旁观者。笔者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失败经历。例如:笔者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七年级第一学期Unit3 troubles时,小组讨论How to deal with trouble?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进行表达;还有的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实践经验,对此讨论漠不关心。这样的小组讨论学习效果很差,没有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2.指导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控制力比较弱。一些英语教师习惯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还不熟悉,缺乏应用的教学指导经验。例如:教师更多地对学生进行Input 输入知识,而缺少学生的output输出知识。笔者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5 More practice B1 Cinderella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组织话剧表演。但是,很多学生没有表演的经验,对演出的环节和流程也不清楚,再加上时间不够,小组合作就陷入了停滞。因此,对于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往往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理想。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差距大,学习效果也不同。这样的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推广造成了难度和阻碍。

3.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给予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这样对开展该教学方式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对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评价更多地是对小组最后的讨论结果给予教学评价,忽视了整个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准备和努力。例如:教师仅仅关注了最后发言的学生,而对讨论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参与缺乏鼓励。这样就不能给予学生以鼓励和热情,不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活动的情况,不能给予学生差异性的学习帮助,就不能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因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评价机制。

三、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实践路径

1.加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的职能,与学生具有相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和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合作活动进展和内容,并促使小组讨论的内容围绕着主题。例如:教师要能够给合作小组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辅导学生提问技巧和倾听能力,对于出现的小组讨论的内部分歧应进行协调和归纳观点。教师要对小组的划分进行合理分配,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分组,这样增强了小组的合作能力和竞争力,提高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掌控能力。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话题教师应更多地设计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培养学生使用提建议句式:You may/should/can和You'd better等,学生逐步有了熟练的掌握。例如,笔者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Reading A What should I do?时,就让学生假设,If you were Kathy,James or Tracy,what should you do?指导学生用I should…的句型回答。学生对此类话题很感兴趣,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不同类型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这些答案都与老师预先设想的一致,都能围绕着主题去发挥,都是传递正能量的,达到情感目标的教学效果。这样,有了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课的喜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科学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小组的学习能力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要体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差异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表达学习,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例如: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Reading A What should I do?整合资料备课时,我注意到全文由三个不同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以起一个标题,这与近几年广州中考阅读题中选最好的标题(the best title)吻合,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小组讨论并为三个不同部分起标题(What's the best tilte),组员讨论,组长要帮助英语较差的同学阅读和找关键词,组织好语言并负责记录下来,这样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能动性。然后再抽四个小组长在黑板上写答案。第一部分,三个小组都写了a flower pot,一个意外惊喜是有一个小组长还加了一个形容词a broken folwer pot。在第三部分中,有的小组起the checkout assistant and I,有的小组起an extra ten-yuan。我趁机指导学生,中考时做这一类型的题,标题不宜太长,同时要找一个符合题意、有文学色彩的标题,显然an extra ten-yuan较好。再比如:在牛津广州版七年级第二学期unit 5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C1教学中,我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探讨:Trees are our friends,but they are in great danger.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trees?同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机会,就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C1的课文再小组讨论,学生兴致勃勃地整理出答案后,我再让他们围绕如何保护树木这一话题写一段话,组长负责记录,组员共同修改。再每组由一个同学到讲台利用投影展示和朗读小组文章并全班共同修改。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3.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初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好小组讨论的主题进展情况,使小组讨论内容紧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并不断提高合作的效果。教师的全程监控能够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首先,能够控制好小组合作的秩序,避免课堂的混乱,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警告牌、打手势发出信号、摇铃、放音乐等,促进小组学习合作更加专注。其次,教师能够调动小组活动场面,避免小组活动冷场,教师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最后,教师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对小组合作成员进行明确责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对于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学生要进行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4.构建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的教学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此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基础是教师全程的参与和监控,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学习评价。通常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可采用相互激励措施和外在激励措施。如在单元测试卷上写鼓励的话语“你是最棒的”,或者利用校讯通向家长发报喜短信,每月评一次优秀小组等。侧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小组的团结性和协作能力给予评价,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新性,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对于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指出优点和缺点,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要建立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机制和组间互评。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机制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更加具体和全面地进行评价。组间的相互评价能够促进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这样以竞争的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水平。

四、结论

通过对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究,得出了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内容,重视对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勇于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改善了师生的教学地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改的实践和参与的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实现优质、高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和任务,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兴趣,并且结合初中英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以获得更多真实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郭娟.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之教学体会[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冉玉霞.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C).2007.

篇5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明确小组成员个体争取学习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团结其他小组成员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以下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对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巧妙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主导者”,而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引路者”。教师要做好这个“引路者”,要维护好课堂纪律,为创建和谐的有效的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时,(一)问题探究,精彩导入:(1)探究问题一:从3、4、5三个数当中选出两个数,可以组成哪些幂?小组合作讨论总结答案:34、35、43、45、53、54。(2)探究问题二:这6个幂当中任取两个进行运算,能组成那些算式?小组讨论,最终得出:乘法、加法、减法、除法等的算式,乘法中提取出同底数幂的算式:34*35、43*45、53*54,这样导入便引出了此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从中得到启发或新的见解。在探究问题一中,有小组回答出33、43或者45、54等答案不全面,此时教师可以说:“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组的有没有新的答案?按照一定规律把所有的幂都表示出来?”这样引导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得到启发,完善自己。(三)教师引导要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例如,“这位同学的算法是正确的,但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的前提,一定要维护好学生的“面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优化小组建组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遵循建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原则无可厚非,但是也有其缺陷,比如,组内异质,学困生在组内得不到发言的机会,只能顺从地听;小组内成员发生分裂,又分为小组,很容易出现被孤立的一个,这种的小组学习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衷,成为“无效合作学习”,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小组建组方式。(一)构建“同质性合作小组”,组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例如,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第九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中的“因式分解”时,要区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教师列出以下习题:(1)2x2-6xy=2x(x-3y);(2)2x(x-3y)=2x2-6xy;(3)(x+2y)(x-2y)=x2-4y2;(4)x2-4y2=(x+2y)(x-2y)。分好小组,讨论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是整式乘法。这样,学困生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因式分解法则”,得出答案。学习能力强的小组发挥优势,很快得出答案。(二)构建“自由性合作小组”,学生自由结伴,各组学生之间因存在信任感所以能畅所欲言,形成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乘法公式”的“平方差公式”时,在前面的铺垫教学中,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让学生自由结组讨论证明此公式是正确的。得出两种证明方式:利用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补差或者正方形、梯形面积补差得出此公式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三、优化小组讨论内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讨论很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于是我“微服私访”了一下,知道了原由:一些讨论内容,大家都知道,所以都没有了积极性。此时我也在反思:作为教师,要做好备课,合理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能一刀切,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得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时,为使学生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我给出了以下习题:答出方程8x-y=3中,当x取3、5、3.5时,对应y的值,思考讨论有何好方法可以快速解答呢?此时小组开始积极做题讨论方法,得出方法一:把x的值一个个代进方程,算出y的值;方法二:首先把方程式转变成y=8x-3,这样再把x的值代入方程,很容易得出y的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般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置讨论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其心理需求,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及班级特殊性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这样才能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05-01

1.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与实践者认识到未来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竞争。因此,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受重视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合作学习也已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然而,现在课堂学习中有很多合作学习出现了“只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优化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品质,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二者于一身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营造良好的形象环境,给学习予以更大的自,满足学习个性化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2.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而且一般的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总感觉仍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在,老师提的问题设计不到位,不具有启发性,学生不需讨论,也无需探究就可以解决,而老师为追求这种教学方式,也装模作样地去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做了一些表面文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多数学生不具有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时,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人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入,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也尚未开始。

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合作学习只被当作一种时髦的东西来点缀教学,没有被当作教学的重要原则而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只是在教师规定的活动中有所表现,更没有将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有些教师追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这原本没错,但细究其课堂教学实质,如果热烈的表象下显示的是空洞的课堂教学,那么这些热烈的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2 合作学习经常被滥用。不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都安排合作学习。实际上,当教学的任务是以记忆、描述事实或模仿为主时,没有必要开展合作活动。有些教师为了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设计的课堂活动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会儿小组活动,一会儿集体采访,看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但活动完全放任自流。这种放任自流的活动,显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2.3 形式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分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之类的合作学习的形式要件的认识上,一提合作学习,就是分小组,就是让学生交头接耳。事实上,真正的合作学习,是通过参与各方以独立思考为基础进行的真正的互动才能实现,交头接耳实际上各说各的,处在同一小组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显然是不能将之称为合作学习。 有效的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思考,便于他们停下来歇一歇,进而咀嚼、消化。有些课堂环节紧密、过程流畅、容量丰满,但仔细推敲,都是教师一手包办,课堂的生成性被教师的预设性完全代替,学生的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被教师束缚和限制。更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赶教学进度,匆忙完成教学步骤,完全忽视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急功近利、不给学生思维空间的现象十分普遍。

3.研究的切入点

3.1 重视学科资源建设,建构良好学习情境。

3.2 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3.3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改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4.研究的主要问题

4.1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基本原则问题。

4.2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教师行为问题(角色观念的转变,角色智能的提升)。

4.3 “合作行为的指导与养成”问题(即对学生行为的要求)。

4.4 学生英语合作学习偏差的原因分析。

4.5 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教学活动特性分析。

4.6 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合作学习特点分析。

4.7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英语合作学习操作过程研究。

4.8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英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5.研究的方法

篇7

一、研究主题的来源

(一)课改的需要。《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说:数学思考才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新课标把“数学思考”列入四大课程目标之一,是完全符合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

(二)教师的需要。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教师都能热热闹闹地上好教研课,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深入的、理性的思考,不能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意识、策略。因而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初步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式、基本方法,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

(三)学生的需要。通过对我们学校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以及考试卷面分析等方面的调查,比较客观地把握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那么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也正是我们学校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因此我们决定把这一课题作为教研主题。

二、研究主题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掌握激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与策略,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由因导果,从条件出发探索结论;执果索因,从结论出发靠拢条件。

4.会归类――能简捷合理地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推理――能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合情地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

三、研究主题思考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之后,大家意识到,研究目标的落实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的课例,一学期甚至一年就能达到的,要想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需要在大课题之下,分解出若干小课题,这样更便于大家操作和研究。于是课题组的成员两人一组,根据所任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2.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3. 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有效数学思考;4.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促进学生有效思考;5.通过转化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四、主题研究过程

接下来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的。

(一)课前对实施策略进行教研。首先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方面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研究对策。初步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加强预习的引导督促,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第三,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再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第四,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二)课例展示研讨教学模式。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由蔡杰老师执教,展示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并完善了“小组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为五个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三)课后教研反思提升。通过课后的教研,大家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品质,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学生有效数学思考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研究更有说服力,老师们设计了观察表,大家分工合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堂,用数据说话,使研究更加科学。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课堂实践研究法开展了研究,同时也辅以了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主题研究所得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促进学生有效数学思考的如下方法:

(一)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包括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目的性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每位同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将独立思考前置;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有效的数学思考。

篇8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美国的罗伯特•E•斯来文博士认为可归纳为两种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包括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我国著名学者王坦先生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将其综合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这些理论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不同的理论会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它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又可不断完善理论,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具指导性。

二、正确处理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注意到一提到合作学习,很多教师都会想到小组讨论,他们所做的就是在每节课中组织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几分钟时间,这种讨论对学生来讲收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这是典型的有合作的形式,却没有合作的实质现象。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因为竞争本身是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合作又是更高层次竞争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促进竞争。学生本身能力有高有低,能力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小组内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情绪、情感等为基础,进行自评互评,使每名学生都能明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从参与程度、探索水平、解决数学问题、投入的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小组中评出最佳个人。另一方面,每周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综合上面几方面评出最佳小组。通过评比,不仅能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使组内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具有竞争力。这样,通过教师创设的条件,使学生们体会到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才能达到目的。

四、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相对均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优生的优良素质,多思考、多发言,主动帮助学困生,避免学困生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胆小怯弱,学习被动。教师既要关爱学优生,又要厚待学困生。对学困生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对其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培养学困生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其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挥,使其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合作,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作用,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形成协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篇9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心支配地位变为引领者、指导者,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然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是更加重要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是否得法往往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上很多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都是来源教师单向的讲解,有条件的学校最多选用多媒体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使学生对几何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模糊不清的阶段。

众所周知,几何来源于生活。对几何的认识,需要学生反复交流、讨论、探索、推理、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几何定理的真实含义。如果没有让学生自己充分讨论、反复论证,而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定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定理只能是几何证明的空中楼阁。很多学生都知道定理“两直线并行,同位角相等”,但很少有学生知道这个定理是怎么推理出来的,这就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断了线。

小组合作学习在几何教学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生可进行组内自主交流、合作、探索,依靠群体智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再由教师将各组的结果汇总,进行集中讲解、点评,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实现人人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十指有长短。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成绩较差、性格较内向或者非常好动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不爱发言、没听懂、不敢提问等情况。在传统教W模式中,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榜样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这样,即提高了监管力度,成了真正的管的过来,又减少了学困生的顾虑和拘谨情绪,使其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并在优生的帮助下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更能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情绪、实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讲课时,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都会存在没有完全学懂的学生,比如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学困生可能无法全部掌握,有些学生不会列方程但会解方程,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但可能会验根,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把问题交给学生,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没办法单独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差的就更差。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负责给小组内学困生讲解,并监督组员学习,检查组员的学习效果,争取使组内学生百分百掌握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优化学习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间、学生间交流过少,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形成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师生单维交流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

小组合作的课堂把空间还给学生,师生间、学生间都能充分的交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对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相互交换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吸收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和经验,自然就学会了一题多解,使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知任意两边求第三边”、“把含未知数的项往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挤”、“做梯形就是做辅助线”等一些老师都想不到的经典话语,这都是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得到内心的体验,又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让全班性的大讨论和小组内的小讨论交互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让学生学会选择、判断最为有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优化了学习方法。

四、在课堂中利用比、赶、超,激发学生兴趣

篇10

一、“三互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所谓“三互动”就是“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1)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互相交流,其中包括预习备课、课堂听讲和课后总结;有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对于所学知识的多少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有的教师多门课程知识都很丰富;这样做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也许映证了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教学实践当中“师师互动”显得科学、精辟而又合理,这是新课改理论指导下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用运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来指导,就是要求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生活知己和学习伙伴,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是带领学生起飞的领头大雁,,不是学生的翅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路。(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必要,由于学生的个性、经验、学识、背景、出身各不相同,有些差别很大,之所以有的学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有的竟然名落孙山,这就是区别(来自各个方面的区别);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这就是生生互动的必要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四思考”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关键

所谓“四思考”就是:(1)在学生的智能方面,虽已有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有很大的距离(这是迈向素质教育轨道的思考之一);(2)在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教材是研究者编写的,过于“细致”,远离国计民生、存在深奥难懂、回避热点话题等等(这是制约素质发展的思考之二);(3)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衡,造成全面发展的因素;由于来自于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迅速实现(这是阻碍建设高效课堂的思考之三);(4)没有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和科学基础,实现高效课堂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话(这是造成实施高效课堂的思考之四)。

为了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我们以新一轮基础经验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很多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认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从形式和人数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均衡对待、综合搭配、强弱互补,即:好、中、差的搭配,男女比例的搭配和综合能力的搭配等等,并且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轮换,实现互补和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分层指导,充分发挥师生的优势。(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把比较难度大的课或课题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互相补充、交流讨论、互相评判,达到学习的目的、积累的效果和思考的效益,教师也应当作出恰当的评判,让更多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发现自己的不足。(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判: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欢迎、实施和收到效果,但是究竟怎样进行评判呢?我们的方式方法是以教学大纲规定为准、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和学习效果为辅,兼顾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意向性、积极性和倾向性。

总而言之,如果学生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获得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那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实施途径之一。

三、“五权利”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精髓

所谓“五权利”就是专指给予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阅读权、想象权和动手权:

(1)教育是一个能动过程,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抓住机会、赢得时间和掌握材料,这也就是需要思考权;由于过去一贯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会思考、不去思考、不能思考;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启发思考。

(2)过去教学的方式方法堵塞了学生发言的权利,即使教师讲错了,学生也不敢举手更正,教师怕在学生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尊严,脾气大的教师还对学生“吹胡子,瞪眼睛”: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发思维,“放大胆的说,错了没有关系!”学生具有了发言权。

篇11

以往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单一板书和诉说的方式,枯燥重复的教学让学生心生厌恶,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到物理课堂中,我们主张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吸取,提高教学效率[1]。

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需要注意的方式方法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及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能力状况、性格组成等等,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确定组员之间能够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每个小组都必须有自己的性质和原则,成员之间相互遵守,最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成绩和各项能力的评比。小组的人数可以在5人左右,过多或者过少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小组之间不能只是差生,要优差互补,起到均衡发展的作用。每个小组都要确定一个负责人,这对分发任务、统计成绩、完成学习成果以及奖惩都非常重要。有了小组的负责人,教师也能每隔一段时间开小组负责人会议,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和合作状况。

二、目前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

1.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没有实质的进步

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在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状况便是:每个小组在布置任务或者研究命题过后虽然都能够激烈的探讨,但其谈论的内容却往往太过浅薄或者偏离主题,有的甚至直接聊有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而有的小组因为分工不明确或者进度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进度不够,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偏离了合作学习的最初想法[2]。

2.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没有确定的目标,缺少自主思考

在进行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由于在事先没有为各小组定下准确详尽的目标,导致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章法,有的小组“工序”很多,讨论很忙,而有的小组则无所事事,闲得发慌。而且有时由于一味重视小组的合作表象,导致忽略了学生自主的思考过程,极易出现整个小组不能和谐前进的现象,由此也违背了合作的宗旨,不能够使得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也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三、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注重的方面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合作教学来说也十分重要,为了使课堂能更好的开展,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多与学生互动,在学生自主思考过后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使得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分配小组任务的时候就要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情况来适当安排,明确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之后,再适当分配任务,让组员共同完成,成员之间取长补短。教师在对小组成绩进行评比以及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客观而明确,这样才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通过分配明确的任务,让每个组员都“有事可做”,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长和学习。

四、提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几点建议

1.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要满足科学合理的要求

如上文中提到的,在创建小组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人的性格、学习成绩和能力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成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比如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相关定律研究时,小组中应当要有熟悉理论知识的成员,也要有善于动手操作的成员,来帮助大家进行摩擦力的相关试验,也要有负责分配任务,富有责任意识的成员,来保障课题顺利进行。

2.合作学习的小组课题选择很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课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展现物理课堂的魅力,教师在拟定课堂内容以及学习计划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选择有一定层次的、富含趣味的课题,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电路串联、并联的电力学知识时,如果教师单单以教室板书或是播放实验视频再让学生自己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电路知识,则显得乏味而且不好把控,可以将实验设备准备好,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进行试验,通过动手成功连通电路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物理的魅力。

总之,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团体之间,在与他人的合作之间,通过探讨和探究得以思考和解决问题。需要注意具体的方式方法,一般是采用分组的方式,以完成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帮互助,获得物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分组的时候,也要把我小组之间的各项相关注意事项,比如要确定小组的性质,内部成员和研究探讨的方向[3],最终完成一整个教学计划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篇1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之一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可以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互助合作,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本课题主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实现学生合作意识、学业成绩及体育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初中各年级学生,重点是初三年级1一3班.

1.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初中教材、教法和有关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书籍,初中体育与健身新课程标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文论著等.

(2)观察法:对学生每节课的表现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

(3)问卷调查法:通过给学生发放问卷,从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4)实践探索法:以体育课为重点,从教材、组织教法、学习目标、课堂氛围等方面人手进行实验.

(5)经验总结法:对所获得的资料和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归纳.

2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2. 1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根据初中基本教材和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导向,从合作学习方面来研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2. 2课程的理论依据

2. 2. 1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一种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具有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

2. 2. 2合作学习理论

美国合作学习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体育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①随机型合作.学生按照队列队形等自由随机分组;②异质性合作.在形成小组时考虑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个体差异,使各组间的整体实力相当,让他们为着共同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③同质型合作.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把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上相近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④帮教型合作.教学中把有一定专项技能特长的学生与相对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帮教合作小组,以团体成绩为小组学习的奖励依据;⑤友伴型合作.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情况,设计分组时,让关系较好同学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 2. 3初中教材的特点

初中教材各有特点,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运用.

2.2.4新课程多元评价理论

新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对知识的学习强调理解和应用.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发展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

3研究过程及方法

3. 1研究过程

(1)2008年9月到12月,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合作学习方法,杳阅相关研究成果,搜集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的相关信息,与同行及专家进行学习信息和理论交流

(2)2009年3月到6月,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期准备工作,观察、研究本校学生体育课上合作学习的可行性方案,制定教学实验的步骤和推进计划.

(3)2009年9月到12月,进行第一阶段的比较教学实验、观察,访谈部分学生.统计对照班与实验班之间的差异并深人分析,有效地对实验计划进行改进.

(4)2010年3月到5月,使用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方面的调查、分析,做出趋向性的指导.修正实验方案,进行第二阶段教学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根据中考学生体育成绩,检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可行程度,同时归纳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3. 2研究方法

3. 2. 1变换交流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合作学习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交流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走进同学们当中,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同交流;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小组间、小组内进行交流.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一种合作的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 2. 2人为提高“难度”,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需求

教材并非每项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更要理解并挖掘教材的深度,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做如下尝试:

(1)充分分析教材与器材间的联系,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器材的利用深度.如在跳横箱的教学中,学生练习时因为产生畏惧心理而无法通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最终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同学的帮助下顺利通过.

(2)多设置一些需要合作的练习.如:游戏时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赛,在跑的练习时以集体帮带形式进行学练等.通过教师给学生提高“难度”,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练的兴趣,进而产生合作学习的心理需求.

3. 2. 3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科学组织好小组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有重要意义,

(1)根据个体差异分组学习一个班的学生在个性及能力等方面差异都比较大,所以,应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按能力、个性特征等分为好、中、差三类.分组时要均衡分配,使各组身体素质、男女比例、能力水平等方面大体相同,尽可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学,参与到学习中. (2)分配任务到人,结果交流汇总.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上都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鉴于此,在合作小组学习时,要求学生明白:小组任务是每位成员共同的任务,每位同学要对自己及其他同学负责,小组成绩以全组的平均成绩为准,展示人员代表小组展示,并作全班汇报.又要以创新的动作进行展示,因此,学生在练习中,既要提高全组同学的技术水平,又要集思广益进行创新,由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展示,无形中把每个人都与小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共享成果的目的.

(3)提倡小组间要公平竞争,小组内密切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活动的展开,首先就融合了合作与竞争两个因素,我们提倡的是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小组内密切合作,强调的是团体的力量,而非个人间的竞争.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小组集体竞争、整体评价.以集体一起共同完成合作活动的全过程计算结果(注重合作过程)或进行评价.如滚动、滚翻的开创练习中,以小组创新的总个数为评比条件,比赛中以投中的总次数为比赛结果等,表扬优胜,鼓励落后.

②小组成员单独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每个小组成员的活动成绩首先单独计算,然后小组合计总分加在一起,并进行小组间比较.如跑步、投掷比赛等活动中,小组成员进行单独比赛,合计总分计算小组成绩.这样,各小组成员才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才能使小组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开展小组间竞争的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全体学生解决小组内优秀生和差生之间不能共存的问题,使他们明白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他们必须友好相处、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

3. 3研究结果

通过几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4结论及建议

要提高初中生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做到:

(1)认真学习和掌握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初中教材的内容和拓展内容,筛选出适宜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2)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实事求是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用目标导向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练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分组;

(4)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采用弹性分组,有利于小组的有效构建,也可以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

(5)要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要提高初中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做到:

(1)明确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