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政风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2-10-22 12:41: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党风政风监督工作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党风政风监督工作要点

篇1

【关键词】

供电企业;党风廉政;新方法;建设效果

目前,许多供电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和正规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受到不健全的体制、机制和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个别单位将党风廉政建设停留在口号上、体现在纸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供电企业的党风廉政是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的新方法着手,促使基层供电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稳步发展。

1 创新党风廉政建设新方法

我局在贯彻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实践,制定实施了《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到岗到位规定》,明晰了领导班子集体、个人及中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细则》,每种《考核评价细则》又分别结合领导的角色和分工,制定了不同的、更为具体的到岗到位情况的“评价标准”《到岗到位规定》的实施明晰了供电局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一岗双责”中的职责所在,重点解决了领导干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中需要“抓什么”的问题,为实施“一岗双责”的精益化管理。

2 主要做法

(1)推进“一岗双责”精益化管理保障《到岗到位规定》的有效执行,帮助领导干部解决在履行“一岗双责”`中“如何抓”的问题公司纪委着力探索“清晰化、可视化”的管理模式。

供电局在实施“一岗双责”精益化管理工作中实行了在三个层面“定任务”保障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管理手册》中具体任务的清晰化、可视化局纪委总体部署全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任务列入《管理手册》,统领全年工作。

公司纪委紧密围绕“纪检监察同业对标”这条主线,分类制定《反腐倡廉“大宣教“年度工作要点》、《效能监察年度工作要点》、《廉洁文化“四进“年度工作要点》,总体规划《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年度工作意见》和《纪检监察年度工作意见》将全面反腐倡廉工作以“书面、清晰化”的方式告知领导干部。

监审部(纪委办公室)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组织协调机构的办公室,细化任务、牵头负责。专题编制了《2012年纪检监察工作计划分解表》将全年工作分为7大项、39小项具体工作和95项措施与方案,每一措施和方案全部在监审部“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限”,确保全年的每一项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在专业管理部门中“有人牵头、有人负责”。

(2)大力倡导和推行高效、快捷的工作方式与模式。《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管理手册》为供电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分月度明晰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事项。在落实中,公司纪委在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倡导和推行高效、快捷的工作方式与模式。

一是大力倡导“小、快、活”的方式,由各级领导干部分工组织开展多项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监审部是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的牵头部门,负责部署和组织宣教活动。但过于频繁地组织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往往会与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在时间上形成冲突。频度过低,又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工学矛盾”,公司纪委在2012年重点倡导和推行了“小、快、活”的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模式。

二是实行“项目化”协同监督方式保障《管理手册》中的反腐倡廉监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在公司整体层面上把防控岗位廉政风险纳入了公司协同监督重点事项公司监审部(纪委办公室)牵头有序实施清产理财、农网工程管理和客户服务“零障碍”等专项效能监察项目,定期组织省市公司重大决策部门专项检查。在日常监督工作中,为便于各部门在发挥协同监督职能时,能够直接切入主题、抓住重点,公司监审部在今年重点采用了“一次一个监督主题,深入解决一个生产经营管理问题”的“项目化”方式推进协同监督,就“农配网工程管理”、“客户业扩工程管理”开展了专题协同监督。“项目化”开展协同监督的方式为各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履行监督职责,开展日常监督活动提供了平台和抓手收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三是倡导精益化管理中的“先行管理”工作方式,常态防控廉政风险。深化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公司干部员工廉洁从业、保障企业廉政安全。

(3)定期检查考评,促提升。管的好不好,一比就知道。“评比考核”虽然不是工作目标,却是很好的“促提升”手段。公司在推进《管理手册》有效应用的过程中,实行了分阶段、分工考评的运作机制,以评促整改、以评促提升。

“月度自评”。由各位领导干部自行对照《管理手册》中罗列的反腐倡廉建设月度工作及公司纪委在当月新增的工作任务,逐条自评“完成情况”,形成“定量考核”自行“查漏补缺”。

“季度互评”。以支部为单位,每季度收集本党支部中领导干部的《管理手册》由支部委员组织“互评”考评当季度反腐倡廉任务中每月工作的完成量与完成质量,形成“定量考核+定性考核”在本支部内部予以通报,并在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季度例会、纪检监察工作季度例会上专题汇报。

“半年考评”。听取汇报是检查、考评的一种手段,随机抽查、现场检查更能直观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帮助整改、促进提升。为此,公司纪委将《管理手册》使用情况列入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半年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7月份重点抽查和检查了所属6家县公司、部分直属单位和集体企业中领导干部对《管理手册》的使用情况。检查中,既直查《管理手册》又抽查相关台账资料,促进了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履责、实事求是“自评”,有机统一,闭环管理。

3 效果显著

通过随机抽查、半年考评及日常工作我们发现: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各级领导的职责和责任,更加清晰和完善;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自觉主抓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频次明显增加。可以说,《管理手册》的推行与使用有力推进了《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到岗到位规定》的执行推进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有效落实。以下三个方面是对这些效果的有力印证。

一是各单位、领导干部落实公司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的“及时性”明显提升。

二是各单位、领导干部提交的反腐倡廉工作材料在“质量上”显著提升。

三是防控廉政风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

4 结语

基层供电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供电企业党政组织必须重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逐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以促进供电企业业务的全面开展,从而进一步推进供电行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篇2

一是增强了人员力量。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以前,派驻部门的纪检组只有纪检组长1人,人员分散,监督力量薄弱。将分散在派驻部门的派驻人员进行整合,集中了人员力量,整合了人力资源,增强了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的力量。自2009年以来,5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积极受理群众举报,按时按质办结县纪委监察局交办的举报件36件,立案查处违纪案件13件,给予纪律处分13人。

二是明确了职能职责。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前,派驻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由驻在部门的纪检组负责。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后,明确了纪工委、监察分局与监督检查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主体,各单位是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2009年以来,5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累计督促所负责的监督检查单位和联系部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1670人次,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监督检查单位和联系部门营造了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浓厚氛围;督促指导57个监督检查单位查找廉政风险点456个,制定防范措施456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70余项,一定程度上堵塞了腐败漏洞。

三是提升了监督效果。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前,派驻到县直单位的纪检组长是一个“兼职”的纪检干部,既要按照分工抓好业务工作,又要抓好纪检监察工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纪检组长监督的是本单位的班子成员,遇事时,避免不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后,明确了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是所负责单位的监督主体,原来兼职的纪检组长成为了专职的纪检干部,专门履行监督检查、案件查办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等工作职责,工作独立性进一步增强,监督检查职责得以更好发挥,监督效果得到了有力提升。2009年以来,各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共对57个归口负责监督检查部门的“三重一大”事项及各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县委和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等开展监督检查750余人次,提出整改意见建议230余条;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明察暗访、民主测评等,对所有监督检查单位和部分联系单位开展综合巡查,发现问题98个,纠正违规行为7起。

四是延伸了监督触角。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后,将所有县直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统一由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具体负责监督指导,监督范围实现了由部分县直部门到所有县直部门全覆盖,拓宽了监督检查的范围,延伸了监督触角。同时,通过参与监督检查单位和联系单位的重要工作、列席有关会议、实施明察暗访、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巡查等多种方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三重一大”事项执行情况、工作作风等方面实施监督,克服了过去监督范围狭窄、方式单一的情况。2009年

以来,5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共列席57个归口负责的监督检查单位“三重一大”会议、民主生活会等345次,提出意见建议300余条,协助57个单位制定完善了112项制度,指导57个单位建立党务公开栏80余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以来,在县纪委、监察局正确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与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各室、乡(镇)纪委、县直单位纪委之间的工作协调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上存在职能交叉。日常工作中,初核、案件调查等由县纪委监察局统一部署分工,一般不存在工作任务重复问题。但在其他一些工作上,派出机构与委局机关各室和乡(镇)纪委、县直单位纪委等存在职能交叉、履职重叠问题。另一方面,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所负责的监督检查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一套系统的考核办法。

二是监管双方沟通联系不够。少数单位认为接受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越多,被发现的问题也就会越多,不愿接受监督,讨论“三重一大”事项时不按规定告知纪工委监察分局,重要会议不通知纪工委列席,工作情况不上报,造成纪工委与其负责的监督检查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较少,信息不对称,了解掌握的情况不多,影响监督工作成效。

三是全程监督难。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因无法参与县委、县政府召开的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并由其具体承办实施相关工作的工作会议和接收相关文件,无法掌握相关政策信息和工作安排,事前监督、过程监督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区域,免疫不及时,导致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监督检查单位的监督往往是事后监督,存在监督滞后的问题。

四是监督上存在盲区。5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要负责监督检查57个部门、联系41个单位,而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只有16人,人员少,负责监督的部门多,业务范围涉及宣传教育、监督检查、案件查办、纠风治乱、执法监察等方方面面,而且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性质和工作职责不同,派出机构人员难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存在外行人监督内行人的情况,难以全面发现深层次问题。

四、发挥好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作用的意见建议

(一)摆正三种位置,明确各机构的责权利

一是摆正派出机构与联系单位的位置。派出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联系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协助联系单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联系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要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工委、监察分局与所联系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监督主体与责任主体。二是摆正派出机构与委局机关各科室的位置。纪工委和机关科室的位置处理重点就是在于合理分工,把联系单位的思想教育、制度防范、督促检查和服务经济等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从机关各室剥离下移到各纪工委负责。纪工委侧重于工作监督检查、督办指导,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抓实思想教育,制度防范,督促检查和服务性。三是摆正纪检监督与服务中心的位置。纪工委、监察分局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推动中心工作的有效落实,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构建三个平台,畅通派出纪工委与单位的交流渠道

一是建立纪检联络员定期例会制。为充分发挥各联系单位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每月28日定为联络员例会日,进行工作交流和业务学习,不仅加强了纪工委与联系单位的工作沟通,另一方面也将形成单位与单位之间“学、比、赶”的工作氛围。二是建立月工作台账制。要求各联系单位对照各自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每月确定一件重点工作任务,全年十二件事,建立工作台账,每月一了结,跟踪督办。对工作中还存在故意不落实以上这些文件要求、有意回避监督的单位和领导干部,纪工委将对该联系单位采取领导约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措施严肃处理。三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对联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

(三)完善三项机制,确保派出机构工作运行取得实效

篇3

20*年1月,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期间,视察了淮河、长江治理工程,并对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嘱咐“防范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厅党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全厅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领会精神实质学习好,结合实际贯彻好,真抓实干落实好。迅速制定《省水利厅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的总体安排方案》和《省水利厅20*年工作要点》,对各项重点工作明确牵头责任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和协同配合部门。加强全系统内调度,落实重点项目,并抓好跟踪督查;加强厅机关调度,制订月工作计划,抓好定期督办;加强重点工程调度,加快推进和落实总书记关注的重点水利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水利科学发展的思路

一是按照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省第九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下,厅党组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精心组织,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两个阶段的任务。及时召开全厅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全厅实施方案及厅党组班子实施方案,确定“加快水利科学发展、服务*奋力崛起”的实践活动主题。厅党组多次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学习扩大会,集中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分两期对180多名处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二是抓好课题调研工作,确定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为厅党组班子调研课题。每位厅党组成员结合分工,确定了水利队伍建设、体制改革等6个方面的调研课题,派出调研人员40多人次,完成38篇调研报告。三是确定“锐意进取、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工作”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进一步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四是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渠道寻求加快水利发展之策,对征集意见梳理归纳后共4类30条,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和部门,明确整改时限。厅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有关单位意见,为整改落实阶段打下基础。学习实践活动受到了省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三、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

厅党组紧紧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系统总结近年来*治水经验和教训,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20*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厅及时将《意见》转发至各市水利(水务)局和厅直各单位,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目前,全省各地市都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贯彻实施意见和措施。全省水利系统以学习贯彻《意见》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水利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水行业管理,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实施防洪除涝工程、民生水利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防洪保障、为民服务和水生态保护能力,确保了《意见》的贯彻落实。

1、以完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为标志,防洪保安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如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近期治淮工作目标。全年完成已批治淮投资15亿多元,累计完成治淮骨干工程投资208.3亿元,至此,**年国务院治淮会议确定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汾泉河治理、怀洪新河续建、包浍河治理、高邮湖大堤加固、洪汝河治理、奎濉河治理、淮干整治已批单项工程、湖洼地及支流治理等9项工程全部完成;涡河治理、淮北大堤加固、沙颍河治理、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白莲崖水库等5项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工程完成后,进一步改善了我省淮河流域防洪体系,提高了流域总体防洪标准。20*年灾后重建项目第一批工程已全面建成。移民迁建项目已完成三分之二。

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并被列为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定自2009年起列入民生工程,并列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截至年底,大中型水库加固中,20*年前安排的34座已验收或基本完成27座,20*年安排的18座已开工建设。小型水库加固中,列入20*年计划的已开工459座,其中列入国家计划的73座全面开工。除险加固后的水库解除了自身安全隐患,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三是全面实施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我省被列入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项目33处,总投资10.15亿元。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全年下达投资计划7.97亿元。大公圩、上桥、十三连圩等21处泵站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改造工程完成后,恢复和改善了农村排涝设施,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条件。

四是第四季度新增水利投资开局良好。20*年第四季度,我厅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中央追加安排我省水利投资15.6亿元,涵盖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加固、大型灌区、大型泵站等项目,投资额度在全国位居第6位。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我厅积极行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强力推进新增投资项目建设。截至20*年底,投资计划全部下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已顺利完成新增投资1.1亿元。

2、以服务民生解决饮水安全为重点,农村水利建设创造新业绩

一是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开展典型工程调研,及时分析解决问题,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1.7亿元,建成1400多处供水工程,解决3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实现既定目标,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是持续推进6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抓好淠史杭、驷马山、花凉亭、女山湖、茨淮新河、青弋江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年争取中央投资3.04亿元,安排单项工程建设项目58个,完成16个项目验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用水效率,改善了灌区末端的用水困难。

三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完善“以奖代补”制度和“民办公助”措施,督促各地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年冬至20*年春,各地深入开展以水毁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2.45亿立方米。20*年入秋后,通过出台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意见、组织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现场会等措施,推动各地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至年底,全省共投入各类兴修资金35.7亿元,完成土石方2.4亿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2060万个,出动机械164万台班。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万亩,除涝面积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3、以水管体制改革为抓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全省98个有改革任务的市县中,89个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有15个市整体通过省级验收。全省定性纯公益性单位286个、准公益性单位280个,落实人员经费5.1亿元、维修养护经费2.23亿元。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体制顺畅、机制灵活、人员精干、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加快水价改革步伐。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批准,水利工程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明确了水的商品属性,有力地推动了水价改革步伐。开展典型水管单位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在省驷马山提水灌区和花凉亭自流灌区开展调研。认真推进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对淠史杭金安木南支渠等8个试点地区,完成农民用水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大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等规划的申报工作,目前各试点地区项目已经全面展开。

三是提速厅直各企事业单位改革。省长江、淮河河道管理系统上划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经省编办批准,由财政差额供给变为全额供给。省水利基建局实现参照公务员管理,与省治淮重点局合署办公。完成物资总站转企改制任务,成立水利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座大型水库实现统一管理。省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入驻合肥龙塘新校区,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确认为第二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四、全力战胜滁河流域大洪水,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1、精心做好防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强化责任制落实、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保障能力,精心调度、科学防控,有效防御了皖南暴雨洪水,成功防御“海鸥”、“凤凰”等超强台风,确保淮河四次洪峰安全过境,特别是成功战胜滁河流域特大洪水,确保了滁河及主要支流安全,确保了各类水库安全,确保了重点堤坝和重要圩口无一溃破,确保了在防汛与转移过程中无人员伤亡。通过水利工程发挥效益和防洪除涝措施,全省共减少淹没耕地115万亩,减少受灾人口约140万人,防洪减灾经济效益约82亿元。

2、统筹抓好抗旱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妥善处理防洪、抗旱、防污的关系,加强蓄水保水,科学调配水源,积极组织城市供水,保证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生态供水安全。全省累计发动33万人,投入抗旱经费0.42亿元,农业抗旱供水52亿立方米。据测算,农业抗旱减灾效益达17.9亿元,其中挽回粮食损失82.2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6.05亿元。

3、做好抗震救灾和对口援建工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通过自发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共向灾区捐款700余万元。厅领导多次赴灾区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并派出一名处级干部参加省援建办,先后有8批60多人次赴松潘,实地了解水毁情况,考察援建项目,指导恢复重建。援建工作克服高原气候、雨雪频繁、地质条件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积极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农田灌溉和防洪护岸工程等。已解决了3万人饮水问题;完成农田灌溉和水毁修复工程;岷江川主寺镇段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已经完成初步设计,开春天气晴好即可开工建设。

4、积极参加抗雪救灾工作。针对20*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紧急部署水利建设工地,采取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和人员安全。认真落实省政府部署,紧急调配机械设备150台套,参加合肥、安庆等地破冰除雪行动。紧急协调调运抗灾物资,支援其他行业抗雪救灾工作。多方争取雪灾恢复资金,修复供水和水文等设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抢抓中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机遇,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1、规划基础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水资源综合规划基本完成,长江、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取得阶段性成果。淮河行蓄洪区和滩地移民迁建规划、城市水源地保障规划基本完成。水利血防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规划编制结束。民生水利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全面启动中小河道治理建设规划、全省抗旱规划编制工作。

2、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进展加快。一是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水利部已批复。二是治淮新三项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国家发改委已批准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水利部已报国家发改委,已通过世界银行的评估;西淝河等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可研报告水利部已审查,即将转报国家发改委;淮河干流董峰湖、香浮段、方邱湖、临北段行洪区调整与改造工程可研报告已完成,并上报水利部;淮河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可研已完成并报淮委,高邮湖大堤加固可研报告水利部已审查。三是大型水库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下浒山水库项目建议书国家发改委已完成评估,月潭水库项目建议书水利部已转报国家发改委。国家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可研、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审批,具备安排投资和开工建设条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也全部完成。四是长江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青弋江分洪道项目建议书国家发改委已完成评估,即将审批;水阳江中下游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即将转报国家发改委;滁河治理20*年应急工程实施方案水利部已批复,并安排投资开工建设;滁河近期治理可研报告已完成,即将上报水利部。

六、各项水利管理向纵深拓展,进一步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完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集中换发取水许可证3000余份,进一步摸清全省取水许可情况,为制订水量分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以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管理为抓手,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及时调整和充实水文观测站网,编制水功能区水资源状况通报。加大巢湖、淮河两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建立淮干及其主要支流污染联防和闸坝防污调度机制,保障沿淮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安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淮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通过水利部中期验收与评估工作,合肥市已被水利部批准为新一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市。

2、提高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完成全省1.6万多座水闸的注册登记、2058座水闸安全分类和5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安全鉴定,为列入国家水闸除险加固规划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工程管理,新增11个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全面勘查长江*段崩岸情况,研究治理措施。组织编制长江、淮河干流河道岸线利用规划,形成优化整合利用的初步成果。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信息通报、定期巡查、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同时实施和责任追究等“四同时”制度。与省旅游局签订发展合作框架纲领性文件,积极打造水利旅游精品,新增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

3、规范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全面启动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稽查、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荆山湖进退洪闸工程荣获我国水利工程最高奖项大禹奖。严格执行基建“四制”,加大对参建单位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全面启动并完成89家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完成水利定额修编,培育健康的水利基本建设市场。强化安全管理,开展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全省水利系统初步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4、提升水利多种经营实力。成立水规费稽征办公室,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征收力度,开展部分水规费直收试点。拓展水利多种经营,全省水利系统利用水土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供水、旅游、技术咨询、工程设计等服务,厅直单位创收突破5亿元,行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5、拓宽科技和信息化应用领域。成立水利厅科学技术委员会,推动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全年共有5个重大项目列入省部级计划,3个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1项被评为二等奖。加强科技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中国水博览会、水利新产品应用成果交流会等。全面完成淮干骨干通信工程,基本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情分中心建设。加强防汛抗旱通信和网络使用管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成厅机关协同办公系统,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七、水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1、建立健全地方性水法规体系。《*省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自20*年10月1日起实施,为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完成《*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调研论证工作,为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障防洪及涉河工程安全提供法律依据。举办丰富多彩的“水法宣传月”活动,有效扩大了水法规的影响力。

2、不断提高水利执法水平。一是加强执法能力培训。开展水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全省5300余名水政监察人员参加考试。认真办理水行政复议答复案件。积极支持基层水利部门依法维权。二是重点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按照水利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严打年”部署,全年组织“清江行动”和明查暗访活动380余次,查获非法大中型船只42艘次,实现了长江*段河势稳定、防洪和通航安全目标。三是全面加强淮河及中小河流采砂管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淮河*段实行禁止采砂的通知要求,研究具体禁采措施,加强豫皖边界采砂管理,签订边界采砂管理协议,开展打击非法采砂行动。共巡查打击716次,查获采砂船只854条。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制定依申请公开信息工作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类信息。全年各类信息1450条,涉及基建、计划、财务、人事等,受到省政务公开办的充分肯定。强化水利政务窗口管理,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功能,增加现场办结项目,新增网上申报渠道,全年按时办结各类办件1531件。

八、加强行业自身建设,保障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1、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厅机关和厅直各单位共清理制度1778项,修改完善486项,新制定261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廉政监督,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继20*年之后,我厅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文明单位”称号。厅机关、省水电学院、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文局、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荣获省直“三优”文明单位称号。积极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不断改进机关作风。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促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努力探索建立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与代表和委员的联系,听取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建议,按时办结45件人大建议、19件政协提案。坚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厅长接待日等制度,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工作。省政府政风评议组对我厅政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14个单位(处室)领导班子和干部调整补充考察工作,选拔任用处级干部23人,交流轮岗6人。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全厅系统录用各类人才76人。加强理论学习培训,举办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班20多个,受训2200多人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利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坚持一个方向,把握两个原则,打造四个水利,实现一个目标。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推进这一方向。把握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继续建设工程水利,积极推进资源水利,倾心构筑民生水利,同步打造生态水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和完善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防洪抗灾减灾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水工程运行管理体系,努力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相适应的现代水利。

2009年,全省水利工作将坚持以党的*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精神,立足科学发展观新实践,遵循新时期治水新思路,抢抓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奋力崛起、构建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建设重大水利基础工程,增强防洪保安能力

完成治淮骨干工程扫尾验收工作,全面展开淮干整治补充工程建设。加大治淮新三项工程前期工作力度,启动治淮新三项工程建设。按时完成20*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项目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及主要支流治理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

二是分步实施两大民生工程,提高保障民生水平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16.4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20*年安排的488座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按计划开工建设3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三是加强灌排工程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扎实推进骨干灌排工程建设,继续加大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力度,提速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进度。加快完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组织沿淮淮北地区大力开展恢复性除涝治理工程建设,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水利基础设施保障。

四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发挥抗灾减灾效益

深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坚持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汛与抗旱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充分发挥已建工程防洪减灾作用。深入推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五是健全建设管理体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投融资机制,实现水利投资稳定增长。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提高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六是优化配置水资源,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加快《*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重点水法规立法进程,不断健全完善全省水法规体系。加大水资源管理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引江济巢工程,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

七是加强基层水利工作,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篇4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17.13公里,有效长度8.27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27.27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7.97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1.13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3.47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存在问题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远比铁路发展快。受公路运输的冲击,我市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市场逐渐缩小,铁路专用线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

(一)企业缺乏集聚力。各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配套差;装卸独家经营,手段落后;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属于乡村道路,路面质量差,且断头路多;环卫设施及消防设施不足;站场建设发展缓慢,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集聚运输业务的能力低,与其它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运输业务办理程序繁杂、中间环节多、中转时间长;运输发展特色不明显,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产业缺乏拉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一大批企业因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邵阳工业的发展,拉动了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源材料运不进来,加之落后的区位条件,糟糕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市工业经济日益边缘化。铁路专用线运输寄生于产业,企业停产难以为继,形成铁路专用线面临冷落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

(三)规划缺乏制约力。铁路专用线运输在规划与管理上投入精力少,具体运输业务规划不细,科学性不强,没有把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产业规划、运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专用线企业间、铁路部门间、其他运输行业间在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趋同、相互打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一些铁路专用线经营户规划约束力弱,经营随意性大,为争取货源,不计成本降低价格。铁路部门俗称铁老大,办理运输手续繁杂,费用高,服务难到位,货物停靠存在随意性;专用线维护独家经营,成本高,专用线企业负担重。

(四)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应的政策规定没有适时完善,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当前有三大问题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一是专用线属性不同制约了政策的统一规划。18户经营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属性不同,有属国有(或国有控股),有属集体所有,还有民营的,无法出台合理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帮扶。二是体制问题捆住企业手脚。国有性质的专用线企业吃大锅钣的思想严重,难以拿出有效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自主灵活应对市场,致使运输业务日益萧条。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铁路物流的发展。各铁路专用线企业座吃山空的思想严重,一些专用线企业从事单一的运输业务,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新市场,运输业务无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利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年运输量一般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仅占市区物流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但铁路专用线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而且影响到我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来说,拆除城区铁路专用线利远小于弊。

(一)拆除赔偿成本高。城区铁路专用线轨道总长度为17.13公里,仅以每公里赔偿金额3000万元计算,光铁路专用线线路的赔偿费用就超过5亿元,加之货场、仓库等各类设施的赔偿和职工安置等各类费用,总赔偿金额将达12亿元左右,这对我市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与企业进行谈判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届时将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大。我市铁路专用线承担了如宝兴科肥、海纳化工、东信棉业、华力棉纺、立得皮革等一大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如宝兴科肥每年通过铁路专用线向外地发送销酸氨、碳酸氨等产品3万吨左右,占到了全厂生产总量的30%,到20XX年宝兴科肥二期投产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万吨,铁路发送量将达到20余万吨,占到其生产总量的70%。同时,铁路专用线还承担了我市农资化肥和成品油的运输重任,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进尿素、钾肥等各类农资化肥16万吨左右,占全市农资化肥总量的85%;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进成品油近60万吨,关系到全市九县三区所有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正常运转。

(三)不利于我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我市是个典型的内陆类城市,即没有便利通畅的水运、也没有快捷高效的航空,如果不发展铁路运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高价格、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了,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要求及不协调。因此,保留铁路专用线,重新整合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资源,是促进我市物流多元化,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短期内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我市铁路专用线集中在市区东北方向,这一区域也是我市的老化工区,不同程度制约着城市向东北沿河区域发展。如果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商住开发,就必须把整个老化工区进行搬迁,而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单独拆除铁路专用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向东北沿河发展的目标。拆除铁路专用线必须与搬迁我市老化工区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

五、对策与建议

我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紧紧把握经济强市这一机遇,把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程作为实现物流多元化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化带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正规化,实现各企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市铁路专用线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牢记三高意识为基本点,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步伐

1.高要求搞好铁路专用线规划。要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精力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科学规划设计。一是要抓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货物资源。建立两至三家现代大型物流城,分产品类别分区装卸存放,统一调度,整体规划。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搞好详规,用详规指导各项具体建设。要突出特字。

产业上要富有特色,双清区、新邵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精细化工等特色工业,大祥区、隆回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运输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降低运输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要强化运输规划监督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运输规划的行为。

2.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整合。对那些地理位置好,但维护保养不善、基础设施侵蚀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要按照遵循自愿、立足市场的原则,合理引导专用线产权人与其他专用线走合并联营的路子,建立新的专用线企业或合作联营公司,充分发挥专用线利用效能。对深入城市腹地、利用价值不大或地理位置偏僻、业务逐渐萎缩,又影响城市综合效能的专用线,可采取政府收购,重新开发的思路拆除铁路专用线,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经营业绩突出,有利于发展综合物流的专用线,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多功能物流城。

3.高质量搞好铁路专用线管理。铁路专用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需要,赋予铁路专线办在规划、经营和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得着的问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整治,认真处理好繁荣和站容的关系。搞好站场服务,体现人性化,为业务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依法行政,搞好铁路专用线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同时,从源头上管起,规范专用线企业经营范围,实行铁路运价的透明统一,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输安全、健康发展。

(二)以推动产业建设为支撑点,增强铁路专用线发展动力

产业是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铁路专用线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牢固树立运输靠产业壮大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运输繁荣,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发展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是振兴邵阳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装备制造业具备重载荷、大运量的特点,对铁路专用线物流运输依赖大,更能发挥铁路物流的作用

二是发展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占有较大的市场,如大米加工,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0家,年加工稻谷150万吨左右,年产出大米在100万吨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大量销往广东等沿海省市。另外,每年还需从东北等外省运进约50万吨玉米、大豆、面粉等。三是发展能源电力和矿产业。能源、电力是我市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以煤为例,我市宝庆煤电公司一期工程年耗煤量在满负荷条件下达300多万吨,一般情况下年耗煤量200多万吨,且年供煤量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购进,也就是说每年需购进燃煤100-200多万吨。二期建成后,年耗煤量将达到500-700万吨,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

(三)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铁路专用线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统筹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铁路运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业务商、其他运输行业和资源分配的关系,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全市优质运输服务企业。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专用线企业寻找出路,鼓励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联营,拓宽铁路专用线的业务渠道,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产业。二是扩大服务渠道。在现有的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等。

指导专用线企业建立各种服务站点,为工、农产业企业和各类大小集散批发市场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注重全面建设。现代物流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库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因此铁路专用线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与技能学习。同时,下大力搞好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铁路物流现代化。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按照政协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从7月至8月对我县交通运输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交通运输局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县级相关部门、部份乡镇,通过听、看、问、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客观、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共召开座谈会16次,参会人员129人次,发出问卷调查129份,收回129份;个别谈话或交换意见107人;走访服务企业和服务对象9户,征求了市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基本了解了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体认为: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措施有力、扎实有效,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敢于创新、成绩一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班子建设坚强有力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一班人。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作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呈现在: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严格执行中心组和机关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保持和发扬交通系统团结拼搏、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在人事安排、资金划拨等重大事项上,坚持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班子战斗力。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

交通运输局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开展、同检查、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人人有责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针对交通运输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409个,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433条,建立完善交通各领域防范机制10个,各类制度55个。完善的制定、具体的措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到了明纪律、讲纪律、守纪律。

(二)项目工作扎实有效

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大发展战略和四个领先、一个赶超的目标要求,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交通运输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我县被列入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的历史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全面加强项目建设。2012年至今,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396万元,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2851万元。

一是全力配合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配合完成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在我县境内的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开工。目前,岷江航电犍为梯级已报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核准;成贵铁路正在进行环评、勘界、拆迁、组卷、报征等前期工作;仁沐马高速公路可研已通过,初设线路方案已基本完成,犍为岷江特大桥选址已审定,今年将开工建设井研段;力争开发建设犍为岷江特2桥。同时,配合完成了国道213线沙咀至岷江大桥段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

二是强力推进县重点项目。2012年以来,投资1.79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5.8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投资总额的93%,国庆节将完工通车;投资1.6亿元的清溪至大马旅游干线9.7公里自今年3月28日开工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正在进行路基、涵洞施工,已完成了投资总额的11.5%;估算投资6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区过境段及岷江二桥12公里除环评、土地预审、地质评估综批以外,其他 批复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测量人员已进场测量;估算投资3826万元的南岸沱马边河大桥及乐宜高速犍为南连接线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公开招标阶段;估算投资1.86亿元的国道213线清溪过境段5.8公里线路已确定,工程可行性报告已完成并报县发改局立项,设计单位正在同步进行设计;估算投资8000万元,整体搬迁犍为汽车站和北门车站,新建犍为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在进行项目选址和建站股份协商。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3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升级32公里,其中南阳集镇至荣县界段2.5公里、罗纪路15.4公里、犍宜路新民至宜宾段5.3公里、龙孝路8.8公里,开工建设并可在年内通车18.9公里,其中石西路6.2公里、岷舞路5.5公里、罗南路7.2公里,且年内将建成通车,完成村道公路硬化建设312.6公里。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铁炭路3.5公里力争年内完工,九黄路(泉水镇至沐川黄丹镇)12.2公里准备开展项目工可、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包装县乡道路建设项目11个114公里,预计可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64万元。完成了全县和30个乡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立近三年的发展任务和中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已向上争取到位资金4504万元。

2、探索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打造畅通交通。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是新组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投资316.6万元组建了一支专业从事县乡道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整治、水毁抢修和安保设施维修等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机械化队伍。目前,该中心共配有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技术工人41名,新增大中小型养护机械设备20台。今年又完成了沥青储油灌安装和动力电改造,基本能够满足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要求。二是创新公路日常养护方式。

利用民间资本、资源组建了2个养护公司,将国道213部分路段、自犍路、犍罗路等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行公司化养护,不仅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而且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公路养护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了《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国道19座、县道42座桥梁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库。2012年,公路状况指数(MQI)国道达95.9、县道达87.6,优良路率国道87.8%、县道72.5%,管理规范化居全市前列。

(三)城乡客运创新出彩

一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城乡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年度实施计划,并报省主管部门。二是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县城至孝姑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以及县城至泉水、至岷东2条城乡公交线路改造前期工作。三是便民小客到农家发展迅速。在清溪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新开通镇村客运线路140条,投放颜色、标志、线路牌及安全、监控设施统一的便民小客车235辆,符合条件的镇村客运通达率为100%。四是镇村便民公交探索起步。针对人口密集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2月,投放小型公交车7辆,开通县城至下渡乡文碧村、至玉津镇朱石滩社区2条镇村便民公交线路,形成了入户到点、灵活运行的农村公共交通新模式。

(四)运营监管严格规范

坚持把安全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运营监管,打造平安交通。一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管理手段。估算投资921.8万元,对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车载终端设备升级为3G视频终端,建立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乡镇交管站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营运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订票、投诉、出租车电召等相关服务,为货运车辆提供货源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改造前期相关工作已完成。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防安全责任事故。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车船和重点环节实行严防、严查、严管,有效防范和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零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我县现有运行客运渡口18道(华龙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12道、乡镇维护管理6道),有渡船22艘,1529座,年客运量达200万人次,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长期以来对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县客运渡船多年未发生交通事故,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全县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客渡运从业人员也未参加保险,一旦发生意外,经营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将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的机制问题。农村便民小客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许可给有资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溪模式,即全产权,车主全额投资,接受企业管理,按月缴纳管理费,全额享受燃油和保险补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一种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企业每台车投资2万元,占51%的股份,车主投资近3万元占49%的股份,按月缴纳管理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燃油补助企业和车主各占50%。对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乡镇、群众、车主意见较大,群众没有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三)出境公路建设滞后。我县出境公路14条,只有5条完成了硬化改造,达到晴雨通车条件,占出境公路的35.7%。尤其是罗城经敖家到五通金山,由于改造时建设标准低,运输量又大,道路破损严重,通行十分困难,干群意见很大,至今没有改造计划。

(四)对村道建设的指导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份村道未列入年度计划;二是补助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三是边远乡镇村道建设由于条件差、线路长、投资大,加之人口少,除政府补助外,村民集资额大,相比条件好的村,难度更大,按现有的补助政策和标准难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交通枢纽规划,切实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步伐。

交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虽然我县制定了《犍为县十二五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和《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但是从近几年我县交通建设发展情况看,由于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全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我县原有交通格局将有所改变,原有规划已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县境内交通枢纽还未完全形成,县城客运中心站迟迟未动工,县内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交通节点还没有全部打通、网络还不通畅,县内出境公路建设改造滞后。建议:要科学完成我县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中期调整;加快岷江二桥和马边河大桥建设;加速推进犍为客运中心站建设;科学规划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连接公路,使之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对部份运营量特别大的公路提高改造建设的标准;尽快打通未改造的9条出境公路,使我县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二)进一步规范渡口管理,着力解决渡口乘客意外伤害投保问题。

经调查核实,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的沿续,县境内客运渡口长期以来成本高,票价低,利润低,一直都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二是客运渡口票价是由政府核定,企业不能自行调整。经核实,在核定票价成本项目中没有乘客意外伤害险的项目,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保险费。客运渡口不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根据《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条的规定渡口码头的建设维护,渡船的更新改造及维护、船员补助、渡船保险费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乐山市航务管理局文件《关于要求客运船舶、餐饮娱乐趸船经营者强制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全市短途客运、旅游船、客渡船在2013年11月1日前必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经测算,我县渡船22艘、1529座,需保费39.75万元,从业人员50人需交保费4.5万元,合计44.25万元。综上所述,建议:全县渡口必须投保相关保险,所需保险费参照农村小客车扶持办法,由县财政给予补助;物价部门在核定票价时将经营者承担部分列入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渡改桥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运发展,全力打造惠民交通。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便民小客到农家的发展。我县农村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清溪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两个公司(乐山长途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犍为县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单一推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调研中,广大车主意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进一步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