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范文

时间:2022-04-16 01:5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训

篇1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六年级:丁雯杰

篇2

我的母亲是位极其普通的乡下菜农,普通得就像田间地头的一株小草。可她却用了小草的坚韧守护了曾一度风雨飘摇的家。

1992年的9月,父亲被万源县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全身的关节肿胀变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一米七多的个子却不足九十斤,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家里所有的积蓄只换来了父亲的卧床不起。这一躺,就躺了整整十年。刚上中师的我,年仅四岁的小妹,瘫痪在床的父亲,以及父亲已破产倒闭的单位罗文曲酒厂,就像一道道无解的数学难题一一摆在我的母亲——这个年仅36岁的乡下女人面前。一个菜农,几分薄地,一个坚强的母亲,就是我们一家人的生路。

为了家,她可以从早上四点一直忙到深夜一点;为了家,她可以用一米五的身高背上一米七多的父亲;为了家,她可以凭借八十多斤的体重承担起重达两百斤的菜;为了家,她可以一下午挑上二十担粪;为了家,她可以一个人半天砍掉两千斤包心菜,然后整理、装袋,还得扛上车,而八分钱一斤的价格却仍旧凑不出我的两百元学费。

时隔半年,母亲肩上的伤痕仍是那么触目惊心,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痛。而那些深深的伤痕让我以为母亲是一个已强大到无所不能的女超人,直到那次……

父亲赶走了母亲请来的阴阳先生,无计可施的母亲第一次冲父亲发了火。父亲说:“别骂了,过年了,拿这钱给你和孩子们买件新衣服吧,老穿人家给的旧衣服,我生病这些年,你们都快忘记新衣服长啥样了吧!”当医生告知“放弃吧,这是不死的癌症”时,母亲没哭;当绝大部分亲戚连一分钱都不敢借的时候,母亲没哭。可那天,母亲哭了,搂着小妹,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我想,母亲是真的撑不下去了吧!不光是身体的超荷,经济的困窘,父亲的病情,还有亲戚的躲避,未来的无望。谁知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拿来一个地址,说这是报纸上刊登的一个外地医生的,让我赶快写信联系买药。

篇3

1、《颜氏家训》翻译: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於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传闻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此所以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於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於写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笔,真出於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於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得了。 侯景刚进入建康(南京)时,台门虽已闭守,而官员和普通百姓一片混乱,人人不得自保。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掖门,部署安排,一夜齐备,才能抗拒凶逆到一百多天。这时台城里有四万多人,王少朝官,不下一百,就是靠羊侃一个人才使大家安定,才能高下相差如此可见。 …… 齐文宣帝即位几年,就沉迷酒色、放纵恣肆,法纪全无。但还能把政事委托给尚书令杨遵彦,才使内外安定,朝野平静,大家各得其所,而无异议,整个天保一朝都如此。杨遵彦后来被孝昭帝所余,刑政於是衰弱。斛律明月,是齐朝抵御敌人的功臣,却无罪被杀,将士人心离散,周人才有灭齐的想法,关中到现在还称颂这位斛律明月。将军这个人的用兵,何止是万夫之望而已,而是他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命运。

2、《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在1955年确定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就是普通话。让人咂舌的是,颜之推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倡普及“普通话”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颜之推说南方水土柔和,所以南方人说话清亮高昂,但是不足在于发音浅且浮,言辞多浅陋粗俗,而北方山高水深,所以说话语音低沉厚重,虽然朴实直率,但却夹带着很多古语。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说是让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换衣服穿,只要听上几句话,就能分辨出他们的身份,但要是换了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即便是听一天也分不出他们的身份。这种现象到现在也存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是十里不同音,而北方方言却容易懂得多。再一想现今的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我难免妄自揣测,难道颜之推那时就想到了普通话的根基?

他说他见到的王侯外戚,很多人说话的语音都不纯正,那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低贱的保傅的感染,没有良师益友的帮助,所以,他主张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他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不学特长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很多家长认清了形势后,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给孩子报这个辅导班,那个特长班。可能感觉孩子多了一个特长,也就在竞争中多了一个武器。颜之推却反对让孩子学特长,因为能者就要多劳,智者势必多忧。

虽说字是人的脸面,但是颜之推反对把书法练得很精深,他举了很多例子。王羲之的书法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特长,萧子云常常感叹说:“我的《齐书》中的文章弘扬大义,我自以为很值得一看,可是到头来却只是因抄写得精妙,靠书法使我出了名,也真是怪事。”出身名门的王褒,就因为擅长书法,所以经常给别人写东西,非常辛苦,他曾经很后悔地说:“假如我不会书法,可能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劳碌吧?”

擅长画画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官位还不显赫,就会经常被人使唤,而作画也就成了一种下贱的差事。有个叫顾士端的人,是湘东王国的侍郎,后来任镇南府刑狱参军,他儿子叫顾庭,是梁元帝的中书合人,父子俩都通晓琴棋书画,所以常被梁元帝使唤,时常感到羞愧悔恨。彭城还有个刘岳,担任过县令,富有才学,为人爽快,绘画技艺独一无二,后来跟随武陵王到蜀地,下牢关战败,就被陆护军弄到枝江的寺院里去画壁画,和那些工匠杂处一起。

颜之推还反对会射箭,猎杀飞禽走兽,反对专门学习算术,而主张在学习别的本事的同时学习算术。他也不鼓励非专业人士自己给自己看病,而是说只要稍微了解一些药性,略懂如何配药,日常生活中能够救个急就行了。

不即不离的亲戚关系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我感觉不对,中国上下贵贱的社会关系是在亲属远近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所以说中国人有信仰,那就是家。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颜之推告诉我们要治好家,先要管好自己。正如《礼记》所言:“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

为了保持兄弟之间的和睦,他告诉我们,妯娌最好距离远一点,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亲戚远了香。

但是对待亲戚要宽厚仁爱,如果待客馈赠的东西被妻子或是仆人给克扣了,轻侮宾客、刻薄乡邻,那也是治家的祸害。

裴子野有个穷远亲,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裴子野家里虽然也挺清贫,但他还是把亲戚接到家中养着,有时候遇上了水灾旱灾的,他就用两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自己也和大家一起吃,从来都不感觉到厌倦。

南阳有个人,相当于地方首富吧,但是十分吝啬。有一年冬至,女婿来看他,他只准备了一铜瓯酒和几块獐子肉。女婿一生气,一下子都吃光了,这个人很惊讶,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了一点,添过几次后,回头责怪女儿说:“你丈夫太爱喝酒了,怪不得你家那么穷呢。”等到这个有钱老头死了之后,结果儿子们为了争夺财产,发生了流血事件。

篇5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六年级:丁雯杰

篇6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国国都有国法,家家都有家规,校校都有校规”。如果没有家规和校规我想人类会变为一个脱离轨道的非人类吧!如:吃饭大声喧哗、上课随意走动等,而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幅幅画面。那么我问你“你家的家训、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你能一目了然的回答吗?我能。

我家的家训不是与众不同,也不是独一无二,而是人人皆知的“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直告诫我:“百善之中孝为先”这是一条我应时时铭记心中的座右铭。有了它,我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只有铭记家训,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契定扎实的基础,踏出无比坚定的步伐,成为可以为国家奉献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我儿时,每次去和好朋友玩耍,都会玩到忘记爸爸他们规定的时间回家,玩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总是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是怎么给你规定的时间,为什么你每次都不遵守我们的约定呢?这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赞同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但好景不长,我的与生俱来的“老毛病”又犯了。在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提前完成了,又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必须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得非常开心,此时,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留在她家吃饭,我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她妈妈的盛情相邀。但还没开始吃饭,妈妈便打电话要我回家去,我没有办法只能一脸委屈的走向回家的道路,因为时间已经超过六点半了。一回到家,就挨了妈妈狠狠的一顿批。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增加了负担。从此,我便暗下决心,把这个错误改掉,绝不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了。“家风”是一家之中的风气,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子孙后代了。如果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的前途给毁于一旦,只有让他们做到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他们,才能让他们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所以我想这就是树家风、立家训吧!

篇7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伯禽上任之初,周公写了《诫伯禽书》。原文是:“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他告诫儿子,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

他还告诫儿子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我的身份、地位也是足够尊贵了,然而我为了求得贤才,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如此谦恭下士,还怕失去天下贤士。你到鲁国,不要以为自己是国君了,就怠慢了士人和民众。”也就是说周公听说贤才来了,宁可饭不吃、头不洗也要先见贤者,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也充分体现了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风貌,为后世所推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在其《短歌行》中的诗句,显现了他要网罗天下英才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才兴国、任人唯贤是个不老命题。

篇8

【赏析】此条采用对比手法,将财物与读书进行一番比较,以反衬和突出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该名句告诫人们不要贪恋财物,而要注重读书学习与提高自己做人的素质。“读书无用论”者当为之三思。

君子之交,绝无恶声。

【译文】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赏析】古代的君子贤达,绝交时从不恶语相向,即使受到不公正对待,离开某个地方时也不去说它的坏话。在现实生活中,友情破裂、同事关系闹僵是常见的事,朋友一时不忿,两个人之间顿时反目成仇也时有所闻,于是人世间就有了绝交之说。没有教养的绝交者们大吵大骂,甚至拳脚相向,最后发誓老死不相往来的结果固然可悲,绝交之后再用恶语去攻击对方就更没有道德可言。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

【译文】世间的人往往好受蒙蔽,他们重视耳朵听见的,而轻视眼睛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瞧不起近处的。

【赏析】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告诫人们凡事不可轻信,而应考察比较,然后再下结论,才能不受蒙蔽。有时我们对很多遥不可及的梦想太过迷恋,而忽视了身边最切实可行的东西,这要求我们做事不要不切合实际,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达成梦想。

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译文】太诚实了的言论,别人未必会相信;太高洁的行为,别人往往会产生怀疑。这都是由于他们的言行名声太好,没留余地的缘故。

【赏析】许多事都要留有余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饭只能吃八分饱,瓜只能摘八分熟。话到嘴边留一线,情到深处余三分。好名声自然是好处多多。然而,皎皎者易污,尧尧者易折。太好的名声往往会招来羡慕嫉妒恨。再者,盛名之下,其实也难副。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译文】现在有些人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却企望有个好名声传扬于世,就好比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的影了。

【赏析】现在某些人不注重身心修养,却企求名声传扬,就好比相貌很丑却要求漂亮的影象出现在镜子中一样。德行高的人不顾名声,一般人努力扬名,没有德行的人竭力窃取名声。忘掉名声的人,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使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所以用不着去求取名声;树立名声的人,努力提高品德修养,谨慎行事,担心自己的荣誉不能显扬,所以对名声是不会谦让的;窃取名声的人,貌似忠厚而心怀大奸,求取浮华的虚名,因此是不会得到好名声的。

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译文】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

【赏析】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篇9

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3、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6、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8、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9、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1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2、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13、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5、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7、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8、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19、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2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1、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22、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2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4、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25、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母的资格。

26、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27、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2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9、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30、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31、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32、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

33、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34、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5、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

37、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8、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39、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40、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4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43、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4、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45、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46、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47、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4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49、多虚不如少实。——陈甫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1、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2、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53、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5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5、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56、活到老学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

57、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

58、甘苦自得。

59、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60、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61、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

62、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63、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6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65、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66、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67、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68、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

69、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70、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7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72、处事宜决断。

73、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74、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

75、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76、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7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8、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7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80、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81、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82、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83、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8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5、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86、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87、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88、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89、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0、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91、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

9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93、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9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95、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96、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97、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98、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99、妇女奢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10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101、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102、好谈己长只是浅。

103、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0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05、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106、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0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08、侍亲以得欢为本。

10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10、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1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12、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篇10

古人云:有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靠谱之家;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我家虽然不是王侯将相之家亦非豪门贵族之家。但我们至少有家风家训。其如同一把利剑,时时督促着我们,让我们在彷徨时当机立断;在失落时振奋精神;在身处逆境时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小时候的一个暑假,阳光恶毒的炙烤着大地。我的运动鞋因为穿的次数过频,不堪重负,一双又一双纷纷“丧命”。父亲见了一阵深思,对我说∶“自立,我们买鞋去。”我因无鞋可穿,只好跟着父亲去买鞋。我想;“嗯,虽然只好跟着去,但至少可以兜兜风。”

过了车站,父亲一个点也没有坐车的意思,一心往前走。我大吃一惊以为父亲忘记坐车了,冲上去说:“爸你忘记坐车了吧,车站过,我们要坐车。”可父亲犹如一颗大树,一言不发,木讷的向前走着,我也只好无奈的跟着他走。

篇11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 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及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 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第三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风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 善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以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篇12

中国古代的家训大体可分为家范和家书两大类。属于家范类的,有家诫,如三国王昶的《家戒》、西晋李秉的《家诫》等;庭诰,如南宋颜延年的《庭诰》、清康熙的《庭训格言》等;家训,如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南朝王褒的《幼训》、北宋包拯的《戒廉家训》、南宋陆游的《放翁家训》、明庞尚鹏的《庞氏家训》、清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等;家范,如北宋司马光的《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等;家箴,如元郝经的《家人箴》、明方孝孺的《家人箴》、明张英的《聪训斋语》等;家规,如明徐三重的《家则》、清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等;遗训,如东汉赵咨的《遗书敕子胤》,三国时向朗的《遗言戒子》等。

有些家箴类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韵、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具有训诫意义的家书,是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因人而异、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气真切,今天读来,仍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慨。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训子、诫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东汉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刘M的《诫弟纬书》、三国诸葛亮的《戒子书》、南北朝时徐勉的《诫子崧书》、明徐媛的《训子书》、清的《谕子纪泽书》等。

与家训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的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家书中不乏文情并茂的动人之句,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彭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士望的“惟勉勉以求益,非汲汲于知名”,纪昀的“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训子名言。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一般说来,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的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安贫乐道的思想、耕读传家的思想、教子当早的思想、教子当严的思想、齐家以和的思想、忍让兴家的思想、教子以正的思想,都是应该加以弘扬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