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06 14:54: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

篇1

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游戏,而是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基础出发,因材施教,发展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促进身体形态发育,加强学生社会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建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一、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现状

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黑龙江省平均及格率为75%,我校学生的及格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体比例上控制较好,但在力量和爆发力测试方面不及格率达到29.30%在对东北农业大学3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9.59%的同学在体育课外没有参加任何体育运动,28.5%的同学认为在体育课上运动量明显不够,有85.4%的同学认为自己需要锻炼,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是很清楚的,但是学习的压力、没有较好的场地和专业指导,以及个人缺乏主动锻炼意识等方面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没有建立起运动兴趣是阻碍运动的主要方面,这和我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以及课堂结构设计陈旧有关。在对大三年级的测试中发现,大三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一二年级下降很快,这和他们没有体育课,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有关。

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现存问题

1.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很多体育教师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体育教学在很多高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排除校领导观念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师自身努力不够也是主要原因。很多教师安于现状、工作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够,这些都制约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建立,所以,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体育工作的主导作用,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2.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有些同学先天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激情不高,对于他们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分内容教学,使他们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达到自身运动极限,实现全面发展。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能落到实处。很多高校在进行身体健康测试后,没有进行数据分析,无法了解本校学生的不足情况,体育课上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练习,使体质检测和体育教学脱节。在课外活动上和各项体育协会的练习中,专业体育教师参与较少,使课外运动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根本,发动教师的主动性。多角度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奖罚制度,在专业素质、备课和授课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评比,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爱好体育,爱好生活。相反,消极的体育课不仅是浪费了学生90分钟的时间,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学习风气。所以,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篇2

当今世界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运转,如何在社会的洪流中生存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学的专业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专业技能,教会了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生存下来。但是仅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关乎到学院每名学生的未来。

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分析

1.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我们在学校体育部随机抽查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每个年级抽查300名学生,一共900名学生。通过对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大学期间身体素质的得分起伏较大。大一时,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得分最低,大二时得分达到最高,大三时得分位于大一和大二之间。虽然大二时身体素质平均得分最高,但是标准差也达到了最大值,为14.4;大二和大三身体素质平均得分不高,但是标准差也相对不高。综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我们又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大二和大三时的显著性差异分析P=0.150,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大一和大三的显著性差异分析P=0.033,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大一和大二的显著性差异分析为P=0.005,这说明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非常明显。1.2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研究结果1.2.1大一时身体素质较差高中时学习负担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身体锻炼方面严重缺乏,这是刚进入学校时学生的一般状态。而大一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校园,还未能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但是随着对新校园的了解,学校学习的舒适状态会让大一新生更多地参加运动。1.2.2大二时身体素质有很大提升,但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大学期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有更多空闲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加上没有了新生的陌生感、也没有大三学生的就业压力,他们的体育活动会不断增多。同时,不同于中学时代,大学里有很多社团可以参加,高职学生通过参加社团举办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提高了个人的身体素质。但是进入大二,不同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可能是每天在球场打球健身;有的可能只是偶尔散散步;更有的可能是整天呆在寝室,生活以打游戏为主,吃饭以泡面为主。这种不同的兴趣爱好导致了大二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差距较大。1.2.3大三时身体素质总体下降一方面,进入大三阶段,学校的体育课已经不再继续,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依靠个人兴趣和自身的努力。而大三学生必须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进入大三,也就意味着面临毕业,除了毕业论文,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必须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填写简历表、投递简历表、寻找对口企业上,自我锻炼的时间只可能越来越少,锻炼的积极性也在不断降低。1.2.4当前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经过问卷调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游泳、武术、羽毛球等运动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爱好。但是在目前条件下,除了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和田径场地外,其他体育设施建设都表现出极其不完善。学校的体育设场地过小、设备数量少、种类单一,业余时间及周末不对学生开放,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甚至阻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2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2.1国家民族的要求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不仅是国家的要求,更是民族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7月18日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硬性标准。如果在各项测试中未能及格的,不予参加评优、评奖和毕业,除因病或残疾外。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力量,身体素质不强甚至太差,民族又怎么能发展起来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强健体魄,能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对振兴中华意义重大。2.2社会的要求21世纪,社会上需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社会节奏和压力日益加大,对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要求特别严厉。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肯定难以承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最后只能被社会淘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下去,最终在社会上生存下来。2.3学校的要求现代教育不是需要一群死读书、读死书的“呆子”,而是追求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高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中学,它有各式各样社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群体、个人群体,还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团体竞赛,更重要的,它不再是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作为奋斗目标,高职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让学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面前找到自己的出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有效增加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2.4个人发展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国家、民族、社会和学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个人发展的要求。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身体素质差,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变差。而提高身体素质,能有效改善体温调节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同时,长期的锻炼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造血能力,进而提高了身体对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有效地帮助身体抵抗各种疾病。除此之外,长期进行身体锻炼还能够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帮助我们在遭遇危险或者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问题。因此,提高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当前发展个人的必经之路。

3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3.1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不同的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很多学生在准备进行体育锻炼时,都因为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或好的运动器材而放弃体育锻炼。国家应给予学校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方便学校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修建一批符合学生要求的基础运动设施,相对应修建室内综合馆并增设运动器材,针对广大在校学生免费或者是低价开放,让学生们在想要运动的时候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自觉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3.2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体育运动的关注,高职学校对体育活动也开始重视起来。虽然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但是传统教育对高职体育活动的举办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举办体育活动,重要的不是举办何种体育活动,重要的是用何种方法举办。当前条件下,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对症下药,通过举办一些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适时举办一些类似“趣味运动会”“男生、女生大PK”之类的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一方面,这种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在参加时容易被活动吸引,真正做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这种活动重在游戏本身,对名次的追求显得不会特别重要,娱乐性极强,学生在参与时没有心理负担。通过举办各式各样活泼有趣的体育活动,一定能吸引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积极前来参加,真正帮助学生做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体育、走向健康人生。3.3加强宣传、改善生活习惯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宣传,通过拍摄一些微型宣传片和公益广告,鼓励学生进行健身运动,让学生从现在做起,改善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要积极发扬健康的宿舍文化,改变当前游戏为主的宿舍氛围,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4个人积极参与健身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本身就是学生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关键之处并不在学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健身锻炼。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活动不仅能有效锻炼身体,更能够全面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学生在早晨要养成早起的习惯,积极参加晨练活动、科学进行晨练活动,在晨练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并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仍然不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满足国家、民族、社会、学校及个人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多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加强宣传,改善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学生个人要积极参与健身锻炼活动,走出寝室、走向体育、走向健康人生。

参考文献:

[1]王记生.河南高职学生大学期间身体素质变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5(4):100-101.

篇3

关键词 高校健美操 女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一、前言

健美操运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氧运动,由美国人Kennth cooper博士开始推广。由于健美操运动融合了音乐、体操、舞蹈等多种元素,这使得健美操运动不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很快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高校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对象:辽宁大学健美操选修班4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关于健美操、高校体育课程方面的文献作为理论依据。

2.实验法。实验过程:在辽宁大学健美操班随机选出40名女大学生,经过一学期健美操课程,经过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健美操基本步伐、身体素质练习、新大众健美操一级规定动作。

3.研究指标。第一,力量素质:一分钟屈腿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蹲起;一分钟提踵练习。第二,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第三,耐力素质:800米成绩。

4.数理统计法。运用Minit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比较实验前测数据和后侧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三)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对力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正好符合健美操的运动特点,在音乐伴奏下成套动作的反复练习,能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腹背肌,臀大肌、大腿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及小腿腓肠肌等充分的得到锻炼,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有着较大的提高。

2.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是全身性的有氧练习,它有较好的增强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作用。通过一定强度的健美操练习后,有效地锻炼到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和韧带,使身体可以更好的参与拉伸练习。在健美操成套练习中大多要求身体和四肢最大幅度的伸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肌肉和关节的延展,使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得以提高。

3.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练习时间较长,有时甚至有连续上千个动作,长达一个小时以上,这对于学生提高对抗疲劳的意志力也是大有好处的。通过长时间的有氧练习,使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得以提高。

(二)建议

1.健美操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定的条件,加强教师技术水平的培养,逐步普及健美操并丰富教学内容。

2.进行科学指导,努力推广健美操运动。健美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安排运动量及动作内容,运动应从易到难,运动量及强度逐渐加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健美操课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4.加强教师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能力,各高校应加大师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其科研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其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王申申,等.辽宁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现状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3.

篇4

我国大学生存在种种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仍然偏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加强健康教育密不可分,我国早期健康教育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对提高大学生健康状况的目的非常明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手段比较单一,有些甚至相对落后。健康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身体健康是智慧的做托,是文化的源泉,促进社会的发展。身体素质的构成与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体能使人精力更充沛,使人身体更健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技人才的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对日后进入社会产生长久的影响,青少年体制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邢台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机电职业学院、邢台医学专科学校大学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5份,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6%。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查阅有关邢台市大学生健康相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认识来支撑研究的结论。

(2)问卷调查法:对邢台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机电职业学院、邢台医学专科学校四所高校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共发问卷500份,回收485份,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6%。其中男生244份占52.1%,女生224份占47.9%。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性的统计, 并运用excel等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原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处理。然后用图表直观真实的反映相关数据和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并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和分析,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问卷进行简单的分析,为论文提供充实的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影响

调查结果:每周3锻炼次的29.70%,不能的32.91%,有时可以的37.39%。普通高校里很多大学生都很少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使大学生的健康体质有所下降,健康与身体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但又是相对独立的,健康是目标,体育锻炼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与方法,体育锻炼应该以发展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去达到健康的目标,因此,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应该坚持每周锻炼3次,为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健康相关身体素质的影响

按时吃饭并注重质量的情况调查结果:能的42.52%,不能的20.73%,有时可以的36.75%。大学生现在不能按时吃饭的比例在逐渐的增加。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影响他们健康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他们身体素质好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引起一些并发性疾病。因此,大学生在平时应该注意饮食时间和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结构。每天22:30左右休息的调查结果:能的16.45%,不能的59.40%,有时可以的24.15%。在高校大学生中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健康的一大影响因素生活方式中的生活习惯,生活时间是影响大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身体是否健康和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按时休息和充分的休息时间是健康身体素质的保证,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做到在22:30左右休息,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为健康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三)医疗保健对大学生健康相关身体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每年进行常规体检的情况调查:能的34.40%,不能的33.55%,有时可以的32.05%。

不能进行常规体检的比例占到很大的部分,这也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每年至少一次的常规体检,以此来保证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影响大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使得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逐渐下降;大学生休息不规律使得学生的健康水平下降,主要表现在饮食的不规律和不能按时休息这两个方面;大学生对常规体检的重视度不足,这说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不强。

(二)建议

加强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从事终身的体育活动做准备;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强化学生的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贺成华.对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身体形态评价指标的思考科[J].教文汇(中旬刊),2009.

[2]陈颍.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质测试管理模式初探[J].成才之路,2008.

[3]张丽萍.唐山高校《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现状与分析[J].唐山体育学院学报,2006.

[4]杨新,盛宴茶.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

[5]杨则宜.生命在于运动和营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

[7]孙祥云,王运良.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

篇5

1研究目的

2007年4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组的体质健康标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如何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体育教学又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主要的途径。本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制定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人数30人,平均年龄20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实验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权威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2实验法

实验从2008年3月开始到2008年7月结束,共十六个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引体向上、1000米、立定跳远等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对两次测试的成绩和得分进行对比。

2.2.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制标准的软件进行查分,并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3.1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质测试的结果,分析他们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见表1),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改变了以前以专项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3.2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3.2.1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为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体育课授课的第一节课给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益处,介绍每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性、标准和要求。并且要把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计人体育课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20%。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按“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暂行规定”要求,大学生一周至少进行两次身体锻炼,时间每次在30一60分钟。为了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组长监督该组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做好考勤,纳人体育课的平时成绩,除此之外,体育教师最好监督一次学生课余锻炼并给予指导。

3.2.2新体育教学模式授课过程的要求

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时,课的开始部分做准备活动时要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减少在上课过程中的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专项学习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身体素质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各方面的练习,每节课不少于两种类型的身体素质练习,并且要在实验后测试的前两周把身体素质内容全部安排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身体素质内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和负荷强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不断的作出调整,还要科学的安排身体素质练习的先后顺序。力量素质练习主要安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内容,上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俯卧撑、指卧撑、卧推哑铃、推小车等方法;下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深蹲起、负重跑、蛙跳、鸭子走路等方法;腰腹肌力量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仰卧起坐、收腹举腿等方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方法;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1分钟立卧撑、3分钟跳绳、1分钟原地高抬腿跑、长跑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男生的上肢力量较差,下肢爆发力和肺活量也不够理想,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不断的改变练习方法和强度。身体素质练习通常是比较乏味的,为了避免学生的枯燥感,要多以游戏的形式安排,如推小车、鸭子走路、负重跑等可安排为接力游戏。如果是女学生要多安排一些健美操、韵律操的内容,如果是男学生要多安排足球比赛和篮球三对三比赛来发展身体素质。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针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进行放松。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各身体素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讲述给学生,并在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体质达标情况以达标率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能够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出大学生体质现状和规律。

由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比实验前总体达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率由原来的3.33%提高到了10。00%,良好率由原来的6.67%提高到了23.33%,及格率由原来的43.33%提高到了60,00%,特别是不及格率由原来的46.67%降低到了6.67%.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作用。

4.2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身高是反应人体长度,反应骨骼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反应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等重量综合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身高、体重身体形态没有太大变化,实验后,身高几乎没有变化,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身高体重分数有所提高,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实验对象已经是成年人,发育基本成熟有关系,也与新的教学模式中身体素质练习时间达不到有氧运动时间的要求,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4.3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因为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和胸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时采用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的。

由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大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新教学模式中耐力训练以及其他身体素质训练都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加上实验后学生体重有所降低所以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

4.4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评价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来是反应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这是因为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人的运动水平,而且与人的健康、高效的生活、娱乐和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反应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标引体向上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反应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1000米成绩和得分和实验前相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反应爆发力的测试项目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其一,新教学模式中每节课的身体素质练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二,测试的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相应的身体锻炼容易得到提高;其三,根据大学生体制测试结果显示,引体向上的成绩最差,引起了学生的重视;1000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中所占比重最大(占30%),标准中还强调如果耐力成绩不及格,测试总成绩就不及格,学生非常重视;而立定跳远的成绩与立定跳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有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实验前测试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真实的下肢爆发力和弹跳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在体育课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篇6

0 前言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练习为主,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强身健体,增进健康和提供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1]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更是转变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认知的重要过程,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一直以来步伐较小,在很大程度上未能体现云南省特色优势,也未全方位的展现出公共体育课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逐渐成为了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主、副项结合、主、副项、身体素质结合、课内课外一体化、特色运动项目等教学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且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中部分情况直线下滑的现象,以及学校场地、教师等资源情况,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对研究所需文献进行查阅分析,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1.2 Swot分析法

结合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对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因素进行分别分析,为论文结论的形成提供支撑。

1.3 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到的资料及分析过程中得到的结论进行逻辑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省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一般为1年级第1学期开设体育必修课,进行体能素质锻炼;第2学期和2年级开设选项课,对部分身体不适的学生的开设康复保健课,值得一提的是:少部分院校在公共体育课中加入理论课教学[1]。另外,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中部分情况直线下滑的现象,以及学校场地、教师等资源情况,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选项+身体素质+副项、选项+身体素质等形式在一些地州院校逐渐开展起来,且每所高校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

从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开设情况来看,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基本符合《大纲》精神和要求,五个领域也包括在内,但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以及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要求度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而课程开设情况则比较齐全,但从学生选课情况来看,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这些大众项目上较多,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游泳、桥牌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项目只在少部分学校开展,并没有在云南省普通高校中普及开展。

最后,从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对于公共课程的考核都取决于:平时成绩+技术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成绩、平时成绩+技术成绩+身体素质成绩等三种形式,这几种形式基本都能比较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期末成绩,但是集中存在的问题为,比例分值无法统一化,导致无论哪方面比例比重的倾斜,都会对一定的学生体育课的学习造成影响。比如:身体素质比例增高,对于身体素质差,但学习兴趣高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优势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发展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过程。云南省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在各个高校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丰富多彩,因此,挖掘云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体育项目,将成为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一大亮点;另外,云南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场所,结合地理位置的特点,安排科学有效的耐力素质锻炼方法,对提高云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劣势分析

公共体育课教学不仅仅是学校体育目标形成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或者考核方式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改革空间,把更多紧接时代潮流的运动项目纳入到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将公共体育课考核方式根据开设项目及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对提高云南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云南省地处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将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组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2.4 机遇分析

1)2014年6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的颁布,提出各个高校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鉴于此,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可以从传统的选项课或者综合课转变为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比如:楚雄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为9+6+3(9选项课学习,6周身体素质训练,3周第二副项学习)。

2)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对于学生提高体育运动参与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学生在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更是学生对运动锻炼方法运用的有效表现,结合国家政策的颁布,在学校中多增设体育项目俱乐部、定时开放学校体质测试监测系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体质健康情况,促进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3)基于“互联网+”的提出,针对云南省大学生体质测试情况,结合互联网对学生建立体质档案库。学生通过档案库可以直观科学的了解自己大学四年的体质健康情况,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档案库,看到自己在全省大学生中体质测试成绩排名,从而激发我省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积极性。

2.5 威胁分析

1)为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效果,《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颁布后,对各高校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中对学校体育课课时、项目、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场馆、体质测试、师资待遇等都做了明确要求。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在各项要求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与发达城市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差距。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从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课时分配、教学模式等方面,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与发达城市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选项时的集中、参与度不高等都与此相关,开设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运动项目,合理科学得分配课时结构,创新特色运动项目、采用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等将成为未来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重点方向。

3)体育运动文化的效应较低。云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优势,毗邻东南亚国家、又拥有着一定的高原训练基地,体育明星也不在少数。但体育文化的传播却相对较少,从教师教育联盟到大学城,再到地州院校,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局限性成为了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阻碍墙,体育文化的传播效应越大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影响越大,只有从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传播途径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将得到最大的效益。

3 小结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是提高云南省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近年来颁布的相关政策,提升学校体育综合实力,顺应时展机遇,构建互联网+学生健康档案,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结合地域特色,挖掘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利弊关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能力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因此,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需要从多元的路径进行分析,结合云南省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特色,做创新和转型的前进着。

【参考文献】

[1]曹冲,刘德军.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03).

[2]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主、副项制”模式的深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04).

篇7

厌学体育课指的是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体育兴趣不高,行为惰散,不刻苦,体育成绩常常不及格。经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有很大部分属于肥胖者。学生厌学体育课已经引起了体育学者和体育教师的重视,因此,笔者对肥胖大学生对体育课厌学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体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丽水学院肥胖大学生500名,其中男生250名,女生250名。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课厌学相关方面的论文和书籍,以及有关肥胖定义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

向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7份。对体育课厌学者有120人,厌学体育课的肥胖大学生比例占到了34.3%。

2.结果与分析

2.1肥胖大学生厌学体育课情况调查结果

2.1.1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肥胖大学生速度素质差、耐力差所占的比例最大,因为肥胖者体重大,从而影响到了肥胖学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质。身体素质是评价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机体组织器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否有效地发挥自身能力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素质与适应能力等方面。从整体身体素质来看,肥胖者的身体素质都比较低。

2.1.3 肥胖大学生爱好体育项目

从表2可以看出,在调查对象中,肥胖大学生最喜爱的项目并不是篮球,更不是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而是一些没有身体对抗、技术相对容易的乒乓球、排球等。因为肥胖大学生在肌肉力量、柔韧、速度等方面明显差于标准体重者,而篮球、足球、田径项目对力量、柔韧、速度等方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且篮球和足球的身体对抗性特强,容易受伤。篮球、足球、田径都是当今大学生体育课的主流课程内容,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种种厌学体育课的现象。

2.1.4肥胖大学生厌学体育课的原因调查

从表3中可见,导致肥胖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出丑。肥胖大学生由于自身肥胖,行动不便,导致他们在运动时候有一种害怕出丑的心理,这是他们厌学的主要原因。身体素质差的比例也很高,肥胖大学生由于肥胖,导致自身身体素质低下,再加上自身肥胖,身体形态影响和限制,不仅在体育课上常常难以正确地完成技动作,还会伴随出现一些不协调或笨拙的动作,引起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因而心理压力大,产生自卑心理,惧怕上体育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肥胖大学生中,有34.3%的学生存在厌学体育课的现象。

3.1.2肥胖者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影响到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3.1.3肥胖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是没有身体对抗,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项目。

3.1.4影响肥胖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活动不便、害怕出丑,身体素质差等原因。

3.2建议

3.2.1体育课做到因人而异,根据肥胖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安排好体育课。

3.2.2充分调动肥胖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

3.2.3根据肥胖大学生的特点,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春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控[J].科技资讯,2006,(17):1691.

[2]张小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113―114.

篇8

前言

身体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素质,其主要体现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 201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大学生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及跑、跳、投等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育部在2014年4月至7月间连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组合”出击,从学生、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1]

目前,国外学者开始从生态学角度对青少年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即从群体干预较多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学生锻炼行为受个体、人际和团体、制度、社会和政策等5个因素之间相互交错,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2]由于青少年锻炼行为是体质健康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从生态学理论角度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不仅受到个体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因此,从多维角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理论的基础。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生态学因素

1.个人因素

如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许多大学生宁可在宿舍玩游戏或休息也不愿意参加运动。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不能很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一是对锻炼的益处没有充分认识;二是对于体育锻炼的行为不能很好的坚持,即缺乏长效机制;三是学生很难短时间内看到锻炼的益处;四是没有形成锻炼的氛围。久而久之,体育活动越来越少,最后导致身体素质迅速下降。

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即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看,多数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需要学校应通过说服教育、大力宣传和组织制度等外界因素给予足够多的刺激,使其体育锻炼的外在动力最终转换为内在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和动力。

2.学校因素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对大学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学校对于学生体质测试效果的考评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即制度对其体育行为的影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和锻炼环境状况以及场地是否满足学生需求等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和爱好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通过不完全统计和观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经常性地到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学生凤毛麟角。每周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不到10%。这说明,学生中体育人口数量非常少。

从课程设置看,学校对大学生的体育课仅仅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两个学年进行设置。每周一次的大学体育课课时也在缩减。如咸阳某所高校由原来的34个学时缩减为32个学时。课时的压缩是对学生体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观点和今后的体育行为也有着间接影响。

从教学角度看,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和同一项目设置缺乏层次性是导致体育课程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深层次原因。所谓层次性主要指同一项目的开设应根据学习难度或学生实际水平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如把学生分为初级、提高班两种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该因素很可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从学校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次数,包括与体育活动相关文件的制定上看,每次学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基本可以反应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然而,我校每年达标率仅43%左右。北京清华大学的体质测试达标率达到80%以上。

然而,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运动会也只是仅有的运动精英们的运动会,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也不喜欢去看运动会。每年的篮球、排球联赛也是很少一部分学生的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活动可有可无。因此,建议学校在举办体育活动时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体育活动从竞技化向趣味化转变。同时,延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文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锻炼环境,如锻炼的氛围、锻炼场所的条件等。

(1)锻炼场所和环境。如咸阳某高校。目前,学校拥有体育馆一栋,但是主要为教学使用,课外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室外场地篮球场11块、排球场9块、足球场1块、网球场6块、乒乓球88块、羽毛球26块。在校学生有1万4千人左右,因此场地资源较为紧张。由于室外场地较多,故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多变的天气和过热过冷的天气是使体育课的难度增大,使学生产生上体育课的负面情绪。因此,建议学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资力度,改善学校的体育活动场所环境。(2)锻炼氛围。锻炼氛围反映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体育人口数量、场地的使用率、学校或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次数的多少等指标可以反映锻炼氛围的状况。

文献资料表明,某高校约50%以上的学生每周锻炼1-2次,30%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达到3次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学生站到95%,[3]这说明学校体育人口数量较少。结合对该校每年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较差。同时,也可以认为该校锻炼氛围较好,但“准体育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和锻炼的负荷强度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建议该校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素养,使其锻炼更加科学化。

社团举行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活动参与人群多少以及活动的举行效果反映了该校的锻炼氛围。这一标准可作为社团考核的标准。通过了解发现,多数社团对不举行体育活动,且体育社团举行体育活动次数也很有限。另外,社团举办的体育活动参赛人群规模小。以上说明,组织或者社团在体育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策略

1.通过宣传和说服教育等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大学生的体育观受到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体育观的形成和建立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其向每一位学生诠释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学校通过宣传、说服教育、案例教育等方式,使学生对体育功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成立相应部门帮助体育锻炼的“懒惰者”尽早地形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

2.增加体育社团数量,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社团是一群有共同爱好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计划和活动。体育社团也是一群有着不同体育项目爱好者的聚集地。

通过完善学校社团的建立条件,如对各个社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次数进行规定。同时,要求体育社团定期举办体育摄影、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体育观和体育行为。

3.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

学校为每位入学的大学生建立运动电子档案,并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体育运动学分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毕业,用这种方式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运动,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每次体能测试的结果,为每位学生设置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学生只要参与运动,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表现突出的可以实行加分制。例如每学期都进行体能测试,对每次的测试成绩与上一学期进行比对,用这种形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使运动员等级学分制落到实处,用强制性的制度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4.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

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主要是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约束、激励等措施强迫或激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但是以下原则不可忽视:

第一,实行院(系)体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故各个院(系)应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作为任务之一。树立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服务于社会这样一种身体教育理念。建议建立、健全院(系)体育考核的制度化,并逐步加大学生在体育综合素质评比中的分值比例。这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院(系)应从新生入学时就设立体育考核制度,强制性地让大学生在制度的监管下进行运动。首先,要求院系领导老师必须带头参加晨练。其次,要对出勤的学生进行考勤和考核,对于没有出勤学或不积极参加这种活动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第三,把学生体育活动的出勤和考核情况纳入学生入党或申报奖学金、助学金时的评审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EB/OL].http:///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526/t20140526_1119702.shtml。

[2]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11,6。

篇9

关键词 BMI 大学生 体质

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公布的,反映了成人体重与身高的关系,而且还是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BMI指数的大小不仅影响了人体其他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数的变化,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按照BMI大小划分的4个类别,对不同类别的高职高专学生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其体质特征,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体质特点与规律,为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云南省四所高职高专学校2714名学生,其中男生1779人,BMI平均数为22.49,最大值35.31,最小值15.74;女生人数935人,BMI平均数为21.64,最大值31.87,最小值14.11。

(二)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标准方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偏轻、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等各组之间,男、女生身高、体重、BMI值的平均值、标准差

从数据分析得出,不同BMI组的身高区别不大,而体重和BMI却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不同分组之间男、女生身体机能的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平均值随着BMI值的增大均有明显的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了超重或肥胖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肺功能及有氧能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男、女生的肺活量比较结果也进一步显示.体重偏低的男女生肺活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别的学生,其中男生中超重组肺活量最高,而女生中肥胖组肺活量最高,这也证实了该指标与体重相关程度较高。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测试,主要用以测定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性。研究结果显示其指数与BMI无显著性相关,说明BMI对高职高专学生心血管机能的影响不大,对大肌肉群持续工作能力影响也不明显。

(三)不同分组之间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握力和立定跳远分别是测试受试者上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的重要素质指标。研究结果发现,4个组别的男、女生握力平均值比较显示,握力与高职高专学生的体重密切相关,其中肥胖与超重组握力指标最好,体重偏低组最差,表明握力大小与体重相关,随着体重的增大,握力有明显增大的趋势。男、女生不同BMI分型的握力体重指数则正好与之相反,随着体重的增大,握力体重指数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反映了男生的上肢肌肉的相对力量随着BMI值的增大而增强。通过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发现正常组男、女生立定跳远均值最高,其次为体重偏低组,肥胖组男女生成绩最差,说明超重与肥胖组男、女生的运动能力已经受到了体重的限制,因此随着BMI超出正常范围值的增加,学生下肢的相对爆发力逐渐减小。

研究结果表明,BMI与男、女生的50m跑呈显著性正相关,从男、女生50m跑的均值来看,随着BMI的增加,50m跑的速度越慢,因此从总体可以说,在超出正常值以后,BMI越大,快速位移的速度越慢。统计表明:男生4个BMI分型中的1000米平均成绩体重正常组最高,肥胖组最低,正常组>偏轻组>超重组>胖组;女生4个BMI分型的800米平均成绩体重偏轻组最高,超重组最低。这说明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大学生耐力素质明显低于正常组和体重偏轻组的大学生,这就导致BMI指数越大,即肥胖越严重,耐力水平也越差。

三、结论

(一)不同BMI组别高职高专学生的体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女生超重及肥胖的体质状况均显示出最差的态势,这说明了肥胖是影响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BMI值偏低对大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肺活量/体重指数与BMI值呈显著性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肺功能及有氧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

(三)立定跳远与BMI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高职高专学生下肢的相对爆发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BMI与握力/体重指数、50米跑呈正相关,男生的上肢肌肉相对力量随着BMI值增大而增强,男、女生的快速位移速度也随着BMI值的增大而减慢。

参考文献:

篇10

1.引言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情感反应,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1]。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走向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2]。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影响其行为,而且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在这一关键期内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及其它问题大多与其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有关,并影响其行为、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

笔者通过对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性别、来源地、家庭经济条件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关注其身体自尊的个体差异,明确应重点关注哪些对象,并对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维护提出对策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维护和促进体校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为体育学校有关部门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为健康心理学提供实证资料。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1份,回收率为93.50%;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23份,剔除《身体自尊量表(PSPP)》理解错误导致无效的问卷49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为91.27%。学生平均年龄为16.75岁,其中男性373人,女性139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75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369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68人;来自城市的146人,来自城镇的102人,来自农村的264人。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工具

选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被试的具体身体自尊水平进行测查[3]。PSPP共有30个条目,主要包括1个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感(general physical self-worth)和4个分量表――运动技能(sports competence)、身体状况(condition)、身体吸引力(body)和力量(strength),身体自尊量表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从0.75到0.82。

2.2.2实施与数据处理

本次问卷调查由专门培训过的研究人员亲自组织测试,体校学生下课后,在辅导员的协助下进行团体施测,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施测后问卷当场收回。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信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

3.研究结果

3.1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与普通高中学生数据比较

由表1可知,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五项因子得分均优于大学本科学生,且身体自尊五项因子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2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人口统计学差异

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体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性别及来源地变量体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知,体校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自尊五项因子男生均高于女生;来自农村的体校学生与来自城市及城镇的体校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四项因子来自农村的体校学生均高于来自城市及城镇的体校学生。

4.讨论

4.1体校学生身体自尊好于普通高中学生。这是由于体校学生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而长期从事体育活动能够树立自己的自尊心,增强自尊水平[4]。

4.2不同性别的体校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这五项中男生得分均优于女生。究其原因,体校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从事过系统的体育运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身体也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包括使运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肌肉强健,而且在训练中还能够体验到身体带来的自我价值感,但是传统文化和性别的社会角色定位对青少年有影响。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接受“活泼好动的男孩,安静听话的女孩”,青少年头脑中或多或少受到“男强女弱”等传统观念的影响[5]。现代社会中,女性比男性可能承受着更多的来自身体外表方面的压力,她们对身体外表的不满普遍存在[6]。

4.3不同来源地的体校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身体自我价值感四项因子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来源地为农村的体校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身体自我价值感四项因子得分均好于来源地为城市和城镇的体校学生。

5.结论与建议

5.1体校学生身体自尊好于普通高中学生,但是应对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五项因子进行重点关注。

5.2不同性别及不同来源地的体校学生之间身体自尊五项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重点关注体校女生的身体状况因子。

5.3有效的认知――运动干预可以提高体校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改善并优化其心理健康状况。其中,教练在教学过程中施以恰当认知干预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2]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2-137.

篇11

本文根据中阳县职业中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试图了解和反映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质变化规委,力求揭示我校中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校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阳县职业中学校2008级中学生,其中男生485人,女生690人,共114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为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获取有关信息,查阅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体育科研方法》等相关专业书籍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专著。

1.测试法

对随机抽取的学生按照《标准》规定项目,由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测试。

测试项目:

男生/女生:身高/标准体重、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研究数据及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究其规律性。

4.整理统计法 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三、研究结果

按照《标准》的评分表,对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或50m跑、坐位体前屈或仰卧起坐(女)或握力体重指数各项测试所得进行分析。

1.身体形态变化趋势

身高体重标准值可有效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随着时间的增长,正常体重的学生比例变化不大,而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肥胖等组别的百分比率变化较大,其中营养不良和较你低体重组别的百分比率呈逐下降,超重有马胖组别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2.身体机能变化趋势

肺活量是反是非曲直胸廓的发育水平、呼吸肌的力量、用力呼吸能力和体育锻炼水平。同时,肺活量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呼吸机能衰退,并提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的可能。从表2看出不及格百分比率逐年下降,而优秀、‘良好的比率在逐年上升,同时也就说明,学生的肺活量体重的成绩在上升。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尔蒙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能的耐力。第一年到第二年优秀比率呈下降趋势,也就是学生的台阶试验成绩是先上升在下降。

3.身体素质变化趋势

握力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绝对力 量素质的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还能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从表2看到,前两年学生的气力体重指数百分比率变化不大,而在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即2010-2011年之间)比率急剧下降。

4.立定跳远是测试学生下

肢爆发力 的项目,从表3看出立定跳远测试成绩不及格的百分比率第一年到第二年变化不大,而在第二年到第三年间(即2010到2011年之间)比率突然上升,达6个百分点,说明学生的跳远成绩降幅较大。

四、讨论

1、从身体形态趋势发现我校2011级学生呈现出逐年肥胖的现象,而这种原的形成,本研究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学生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渐适应,使的精神压力相对降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对减少,使运动量降低等原因造成体重逐年上升。

2、从身体质变化趋势发现我校2009级学生身体素质在2009到2010年之间变化不大,而在2010到2011年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三年学校不开设体育课,从、而使学生装的活动相对减少,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急剧下降的现象。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008级学生身体形态呈逐年肥胖现象,2008级学生身体素质在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即2010年—2011年之间)急剧下降。

篇12

1 大学生体育教学重要性

体育教学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但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 “现代的大学生只有锻炼好身体,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健康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这种体魄的锻炼,在大学而言,除了他们自己课外的娱乐之外,最重要的锻炼方式就是通过大学体育教学中锻炼,通过体育课堂上的系列活动,来获得健康,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可以这样说,只有在体育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提高学生在实际中的能力。

在大学体育课堂上,正确对待竞争,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压能力以及受挫能力,能够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对待工作与生活中的挫折,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2 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长久的发展中,不断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发扬优势,补充劣势,来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损伤情况调查,得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以及大多数学生身体受损的原因。通过这些,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的撰写中就有很多的题材,这些都是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2 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调查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撰写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得出了一些避免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2.1 调查方法

2.1.1 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是通过对理论文献的查阅得到的信息与资料。本论文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得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调查,通过中国其他高校的体育课堂出现身体损伤情况的原因的查阅,也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身体损伤的原因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2.1.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是通过具体实际的教学中获得的调查信息,实地调查法在整个论文的撰写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2009年9月-2011年1月一个学期的教学,以(作者所教学的班级)为例,班级有79名学生,其中25名女生,54名男生。

2.1.3 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通过体育教学中的专家访谈来获得相应的信息,本文主要是通过和其他高校体育教师的访谈、交流,得出了我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情况,这样通过与其他体育教师的交流,就得出了大学生身体受损伤的普遍性。

2.1.4 数据统计方法 通过专业的数据统计方法对所调查的数据得出了计算,最终获得了精确的结果。

2.1.5 问卷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学生身体受损的情况的原因。

2.2 调查对象 (作者所教的班级),班级有79名学生,其中25名女生,54名男生,最大年龄是22岁,最小年龄是19岁,平均年龄21岁。共发生身体受损345个。

2.3 调查结论 2009年-2011年1月,通过以上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对象的统计,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2.3.1 身体部位受损伤情况 通过对往年资料的查阅以及体育老师的一些走访,从2009年-2011年1月期间,(作者所教的班级)班级学生身体部位受损伤情况如下

在大学生体育身体部位受损情况的调查中,受损情况最普遍的是小腿的受伤,102例,占总数的30%,其次是脚,85例,占总数的25%,位居第三的是大腿的受伤,58例,占总数的17%,受伤情况比较低的是手腕以及腰部的受伤,分别占3%和1%。

2.3.2 按照时间受损伤情况调查 根据上述345例案例,又根据具体时间作出具体如下的结论:一年四季中大学生体育教学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季节是冬季,135例,占了总数的39%,其次是秋季,102例,占了总数的30%,第三是春季,65例,占据了总数的19%,受伤最少的是夏季,43例,占据总数的12%。

2.3.3 身体受损性质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的身体受损案例中,受损性质最大的是擦伤,108例,占据了总数的31%,其次是扭伤,95例,占总数的28%,占据第三位的是拉伤,66例,占据了总数的19%,其中最小的是骨折,25例,占据了总数的7%。

2.4 受损伤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从2009年到2011年1月的345例案例中,冬季发生身体受损情况最多,其中因为擦伤而引起的比较多。具体发生身体受损的原因,就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作出了问卷调查,发送调查问卷79张,收回79张,有效调查问卷78张,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身体受损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思想认识,35例,占据了总数的44%,其次分别是天气以及设备老旧、安排失误。我们对其原因作出以下分析:

2.4.1 安全意识不强 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普遍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思想认识不足,在79个学生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思想上没有重视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措施。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安全的强调力度不够强,很多大学教学教师只是重视对技术能力的考核,而在重视能力的同时,忽视了对安全的教育。其次就是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他们总是认为“这些运动损伤肯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是“受伤也不过是小伤,几天就好了”,就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让他们在实际的体育锻炼中,不重视安全因素,造成了大学生身体损伤。

同时因为现代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冲动的年龄,这些学生生活经验不是很足,在平时的锻炼中,好胜心强,容易在体育学习中重视竞争,在重视竞争的过程中就忽视了安全的存在,尤其是男生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身体损伤。

2.4.2 设备老旧 在上述的原因调查中,由于设备老旧而引起的身体受损案例有12例,占了总数的15%。这方面的问题包括是否遵守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问题,也包括组织方法的问题。设计老旧主要是指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体育的设备没有及时更新,造成了身体受损情况。

2.4.3 安排失误 由于教师安排失误而造成的身体受损情况共8例,占据了总数的10%。这主要表现在大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投掷联系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的个别学生因为场地面积比较狭窄,所以在非投掷区进行投掷练习,这样的安排以及做法都极其危险的。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注重运动分区,是引起身体受损的重要原因。同时在进行器械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较多,体育老师不可能是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也没有安排合适的男生去保护女生,避免意外发生。

2.4.4 天气 由于天气而造成的身体损伤达到了24例,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这里的由于天气而引起的身体损伤主要是指天气。很多高校为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下雨或者刮风下雪的天气,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依然让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吃苦的精神,但是另一方面就是造成了学生身体损伤。主要是由于天气而造成的学生滑倒、或者由于天气造成的课堂纪律不好引起的混乱,最终造成了学生的身体受损伤。

3 防护措施

3.1 提高安全意识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提高安全意识,我们才会从根本上减少身体损伤情况的发生。只有思想认识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在体育锻炼中才会时刻把安全放在心头,时刻提防安全隐患是否存在。根据调查原因中安全意识不强的两个方面,我们也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主要是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

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要随时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参与体育竞争与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纪律性,紧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全面掌握老师所提到的技术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慢慢养成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只有注重安全了,才会降低学生身体受损情况的发生。

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术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水平。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会在体育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宣传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定期更新设备 学校要定期对一些设备进行更新,比如最基本的篮球框架等,2008年曾经发生一个因为篮球框架不结实倒塌而引起的学生受伤情况。学校老师要有意识地定期去检查设备,而不是出于一种被动完成任务的心态。只有主动地,从学生安全考虑出发去定期更新设备,才会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3 合理安排 可以说体育教师安排是否合理对于整个体育教学质量、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有着很大的因素。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体育课堂上容易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或者是在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或者让学生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同时在告诉学生一些容易发生事故的注意事项中,要认真对待体育课堂上所使用的体育器材。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规定,以防止发生出现因为体育教师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体育事故,导致学生身体受损。再比如,由于冬天,人身体本能会骨骼会比较僵硬,那么体育老师在安排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会避免骨折等身体损伤的发生。

3.4 注重天气因素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对待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因素,比如首先是天气因素,我们上述提到的由于天气因素而导致的事故。虽然恶劣的天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意志力,但是作为体育老师要想一下这背后的代价,如果实在要在恶劣的天气进行体育活动,一定要重视做好安全工作。如果天气实在是恶劣,譬如能见度低等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尽量停止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笔者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运用相关统计学知识,得出了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性调查,通过这些调查结果、调查原因,我们提出了避免大学生体育运功过程中的一些措施,本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体育运动中避免常见的身体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要认真对待,以减少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编写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2]付钧宗.运动性疾病诊断.机制.防治.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