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04:3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装配和调试工作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将若干个零件结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部件结合成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后者称为总装。通过装配才能形成最终产品,并保证它具有规定的精度及设计所定的使用功能以及质量要求。如果装配不当,不重视清理工作,不按工艺技术要求装配,即使所有零件加工质量都合格,也不一定能够装配出合格的、优质的产品。这种装配质量较差的产品精度低、性能差、功率损耗大、寿命短,将造成很大的损失。相反,虽然某些零部件的质量并不很高,但经过仔细地修配和精确地调整后,仍能装配出性能良好的产品。因此,装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按照产品装配图,制定出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采用新的装配工艺,以提高装配精度。达到质量优、费用少、效率高的要求。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一)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及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的联接关系,并对装配零部件配套的品种及其数量加以检查。
(二)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的工具。
(三)对装配零件进行清洗和清理,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锈蚀、切屑、油污及其他脏物,以获得所需的清洁度。
(四)对有些零部件还需进行刮削等修配工作,有的要进行平衡试验、渗漏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等。
二、装配工作
比较复杂产品的装配工作应分为部装和总装两个过程。
(一)部装是指产品在进入总装以前的装配工作: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元的工作,都可以称为部装。把产品划分成若干装配单元是保证缩短装配周期的基本措施。因为划分若干个装配单元后,可在装配工作上组织平行装配作业,扩大装配工作面,同时,各装配单元能预先调整试验,各部分以比较完善的状态送去总装,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二)总装是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产品的总装通常是在工厂的装配车间(或装配工段)内进行。但在某些场合下(如重型机床,大型汽轮机和大型泵等),产品在制造厂内只进行部装工作,而在产品安装的现场进行总装工作。
三、调整、精度检验和试机
(一)调整工作是调节零件或机械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其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如轴承间隙、镶条位置、蜗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
(二)精度检验包括工作精度检验、几何精度检验等。如车床总装后要检验主轴中心线和床身导轨的平行度、中滑板导轨和主轴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以及前后两顶尖的等高等。工作精度检验一般指切削试验,如车床要进行车圆柱或车端面试验。
(三)试机包括机构或机器运动的灵活性、工作温升、密封性、振动、噪声、转速、功率和效率等方面的检查。
四、喷漆、涂油、装箱
喷漆是为了防止不加工面的锈蚀和使机器外表美观;涂油是使工作表面及零件已加工表面不生锈;装箱是为了便于运输。它们也都需结合装配工序进行。为了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和精度,在装配中必须达到零部件相互配合的规定要求。根据产品的结构、生产条件和生产批量的不同,为保证规定的配合要求,一般可采用如下四种装配方法。
(一)互换装配法
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配、选择或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装配法。按互换装配法进行装配时,装配精度由零件制造精度保证。互换装配法的特点:装配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便于采用协作方式组织专业化生产;零件磨损后,便于更换。但这种方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制造费用将随之增大。因此,这种装配方法适用于组成件数少、精度要求不高或大批量生产中。
(二)选配法
选配法是将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宽,然后选取其中尺寸相当的零件进行装配,以达到配合要求,这种方法称为选配法。选配法又可分为直接选配法和分组选配法两种。
1、直接选配法:是由装配工人直接从一批零件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零件不必事先分组。但装配中挑选零件的时间长,装配质量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宜用于质量要求较严的大批量生产。
2、分组选配法:将一批零件逐一测量后,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成若干组,然后将尺寸大的包容件(如孔)与尺寸大的被包容件(如轴)相配,将尺寸小的包容件与尺寸小的被包容件相配。这种装配法的配合精度决定于分组数,增加分组数可以提高装配精度。分组选配法的特点是:经分组选择后零件的配合精度高;因零件制造公差放大,所以加工成本降低;增加了对零件的测量分组工作量,并需要加强对零件的储存和运输的管理。同时会造成半成品和零件的积压。
分组选配法常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装配精度高、配合件的组成数少,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配的情况。如柴油机的活塞与缸套、活塞与活塞销、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及滚子等。
(三)调整装配法
在装配时有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调整装配法的特点是:装配时,零件不需要任何修配加工,只靠调整就能达到装配精度;可进行定期调整,故容易恢复配合精度,这对容易磨损或因温度变化而改变尺寸位置的结构是很有利的;但调整件容易降低配合副的联接程度和位置精度,所以要认真仔细地调整,调整后,固定要坚实牢靠。
要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主要是应按照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去执行。不同的产品其装配技术要求虽不尽相同,但在装配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点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它们包括:做好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工作;做好工作;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做到边装配边检查;试车时的车前检查和启动过程的监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163-01
随着我国商用4G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信息产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从事通信类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运行维护人才缺口较大。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完成。目前,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需求缺乏有效联系,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工作过程和职业需求未形成有机的结合。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构建的知识体系能很好解决这个矛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分析工作过程,归纳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最终落实到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完成知识的构建。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光纤通信”课程构建原则
近几年,我院通信专业教师调研了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中兴通信、重庆华伟集团等多家通信技术企业;聘请通信行业高管和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调研了通信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分析行业发展规律和人才需求,对专业定位、人才需求、服务岗位进行反复论证,确定基站开通与代维、网络管理员、工程管理员和质检员为典型工作岗位,针对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制定行动领域目标,每个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通过实践情境训练和理论讲授,使学生获得相关的岗位能力和素质,为通信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光纤通信”课程构建
1.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归纳典型工任务
传统光纤通信课程学习侧重知识点讲授与学习的认知,虽然大多数课程目标注重实践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综合培养,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工作过程协调则显得不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将岗位或岗位群对应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要点、工作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应工作领域见表1。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为掌握光纤通信系统构成,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的工作原理;能力目标为设计简单SDH光纤通信系统,分析和排除常见系统故障;素质目标为具有通信技术核心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
2.行动领域归纳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制定出对应的行动领域。每个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应该包含产品的工作要素信息。即明确具体目标,然后计划、决策、执行,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确定行动的效能。以光纤传输链路的施工与测试为例,首先,分析线路结构,了解链路设备和测试工具的性能,明确工作任务及参数要求,然后进入工作领域装配、调试,通过细致的分析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完成行动领域的构建。
3.学习领域构建
学习领域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实施,工作领域的典型任务是制定学习领域的依据。将实际工作过程按照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基本认知部分、基本技能部分和岗位综合能力部分.再针对每部分需掌握的能力要求设计出对应的项目,具体设计如见表2。
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实验实训条件、课时设置情况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情境一以常见 SDH光纤通信系统实训室为载体,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学生在明白器件原理的基础上同时掌握应用,支撑该情境项目完成如下任务:项目1:了解行业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对SDH系统有初步认识;项目2:了解光纤构造,明确光纤成缆方法和使用安装环境;项目3 认知无源器件工作原理,作用及其安装要点;项目4认知有源器件工作原理,作用及其安装要点;情境二将S D H光纤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操作技能融入到项目中,重点培养学生设备操作能力,项 目1:掌握常用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如光纤熔接机、示波频谱分析仪等;项目2:掌握光缆线路操作的技能;项目3:掌握SDH光纤通信系统设备的操作技能;情境三则是以校企合作企业和实训基地为载体,培养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综合岗位能力。支撑该情境项目完成如下任务;项 目1:体验真实岗位环境中的SDH光纤通信系统运行,能够完成简单的SDH光纤通信系统设计;项目2:分析故障原因,找到排除故障方法,设置常见故障,让学生参与分析;项目3:定岗实习,培养实际岗位的工作能力。总之,课程设计通过三个递进学习层次,1 0个项目做支撑,将岗位所需能力与职业素质融人到项目中去.学生在完成项目同时具备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设计
本课程采用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同时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结果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价以项目为载体来进行,项目要素主要包含知识、技能、态度,每个项目要素量化评价。结果性评价通过集中考试进行,重点考查光纤通信技术的器件构造、系统的原理以及项目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四、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光纤通信》课程改革的实施,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束缚,实现了学习过程、岗位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