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13:37: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影像物理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物理学的很多新理论都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带来了革新,X射线、激光、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为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
20世纪中叶,一批物理学工作者进入医学领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1963年成立了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并将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学思想和技术引入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 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问、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 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 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1].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 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2].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 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 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 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 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 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在医学影像里广泛应用的超声成像技术,主要便是利用了超声脉冲回波原理。由于这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人体成像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能量来实现的,所以对人体无任何辐射性危害,而且因为该成像技术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已被普及广泛应用到临床、介入治疗等方法中,成为医院里医学影像设备中重要设备之一。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础在医学影像物理学也变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超声影像的物理方面基础,能够帮助认识和理解超声的含义及超声影像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利用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促进超声影像物理学的学习,详细如下。
1 实验研究目标
超声成像的目的在于,声波于人体各组织的穿透能力达到可以深度成像。超声成像所测算的物理量为声波的回波幅度和相位,回波的时间常用于定位声波的深度。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的穿透速度约等于常数,因此回波的特征可以反映不同人体组织密度的不同。经过对反射回波的接收,并使其在显像屏上以不同的亮度等级呈现,最终形成超声图像。而若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则其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分辨率越高,所成图像质量越佳。但是由于声波穿透深度与声波频率成反比,深度越小频率越高,所以想得到质量高的高频超声成像是以牺牲穿透深度为代价的[1]。通过设计实施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可以更好的掌握声波的产生及传播原理,提高对超声波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掌握超声波的各项参数对超声最终所成图像的影响。
2 实验设计原理
超声波的基本参数有三个,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的振动频率f=振动数/时间(s),f由振动源决定,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速度c取决于传播媒体。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后之后,改变了起载体功能的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例如使能量发生衰减改变,使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反射、衍射等改变。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信息就依托存在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物理参数中,这些物理参数的不断变化不仅是诊断信息的依附,更是一些补偿机制的依据[2]。而波的吸收定律、反射定律等是掌握超声波成像原理的关键。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量变化为一个能量衰减的过程,像声束在人体组织表面发生折射、散射等均会减弱入射声波的能量。不管声波通过的内部是何种分子过程,超声波能量的衰减均符合如下式的负指数形式规律:
3 实验仪器设计及内容
本次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包括:超声体模、美国OLYMPUS公司的超声发射接收仪器、超声测试模具及迈瑞公司的DP6600的超声诊断仪器。通过这些设备,依据实验要求事项,设计了两个内容的实验,详细如下:
3.1 图像与体模的验证实验
首先通过超声诊断仪器的探头来探测超声体模,观测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体模信息,而后将超声图像与超声体模进行对比,以此来掌握超声图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而后对超声诊断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完成调整,包括声波速度、诊断仪探头的发射频率、声波功率及超声回波的接收灵敏度等[4],同时观察超声显示图像的改变情况。实验目的包括了解超声波各项参数对超声图像的影响过程,所以调整超声各项参数对图像变化情况的影响,应被记录、加入到最终的实验报告中。
3.2 综合测算声速类实验
通过使用示波器、超生脉冲回波规律、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及超声波测试部分,来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记录、计算。实验进行时,需要注意示波器和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的仔细连接,而后将恰当的传感器接入超声发射接收仪器的T/R端口,且把传感器置于适当测试模具的有利位置。在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进行计算时,同时观察、记录示波器所反映的波形图,利用示波器的B扫描功能及X轴扫描拓展功能,来对中间两个不同界面的反射脉冲回波分别对应的峰值点间的时间差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完成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的计算。在关于声速计算的最终实验报告中需要包括:声速测试的物理原理,测得的脉冲回波波形,对两个脉冲回波分别的峰值点和峰值点间的时间差的标识,详细计算过程,实验中产生的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对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计算时,观察示波器所反映波形,记录测试模具里两个界面脉冲回波的峰值幅度。
4 结语
在影像物理学的研究中,包括许多用于成像的物质波。本次实验选取的超声波为其中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物质波,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对超声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规律及声波的衍射、折射、散射等在超声成像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理解超声影像显示的物理原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像物理学里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任杰.基于超声脉冲回波的影像物理学实验设计[J].科技信息,2010(5):43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78-01
教学改革是教育界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适应现状的教学观念,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物理课在卫生学校影像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开展有专业特色的物理课教学是当前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随着近代物理学、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从解剖学层面上的认识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上,医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已越来越多地把它们的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科学基础上。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延伸,反过来又不断地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想让影像专业的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就必须首先使他们透彻地理解与其相关的物理学基本原理,从而为影像物理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影像机械、核医学等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影像专业是随着临床影像设备的发展而新发展起来的专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多数学校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受课程学时数的限制,课程内容多,且要求面面俱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局限于普通物理学的知识内容,特别注重逻辑的系统性,而忽略了物理学与专业课的横向联系、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造成医用物理和影像物理内容的大面积重复。纯物理理论过深,与生命科学结合得不紧密,教学方法呆板。因此,如何打造出一套突出影像专业特色的物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 影像专业物理课改革势在必行
卫生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学生,而且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好,不能主动地钻研和学习。而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相对简单,与影像学知识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觉相当吃力,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兴趣全无,学习效果不好,很多学生出现混课、睡课、玩课的现象。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的课时又相当有限。因而在物理课的教学中如何选择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做好物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为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显得相当重要。
二 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中职学校物理课时相当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全面地、完整地、系统地学习好物理是不可能的。因而在教学中很好地选择内容,尤其是选择好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就显得相当重要。在通常的教学中,都是先学习力学、运动学,这样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舍去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力学和运动学,而学习与学生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声学(与超声波成像有关)、电学(与各种设备原理有关)、磁学(与各种设备原理有关)、原子物理学(与磁共振成像有关),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专业教学的难度。并且,这些内容相对独立,与力学和运动学的联系不大,具备课程改革的条件。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职学校的教学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学,普通中学的教学是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基础型合格人才,重理论、轻实践,而中职学校是面向社会培养实践型合格劳动者,重实践、轻理论,因而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在中职教育教学中,除了搞好理论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学校要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让学生能看的多看,能做的多做,能动的多动。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设施,老师应多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一点上,老师千万不要怕麻烦而一讲了之,老师省事了,学生就麻烦了。
四 编写适合影像专业的物理校本教材
由于影像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教学中又没有与之配套的物理教材,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又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因此,编写一本具有专业特色,适合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就很有必要。在编写物理校本教材的过程中,要求编写教材的教师充分了解影像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影像课程所需的物理知识和要求,充分了解重点和难点,做好内容的取舍,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影像专业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会,这样才能编写出具有专业特色的,适合专业教学的,更好的与专业知识衔接的物理校本教材。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对于接触新鲜事物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校大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培养对自身专业的兴趣,也要培养相关专业课程的兴趣。只有对自身专业和相关课程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习主动性。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物理是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影像与物理学的融合。这门课程讲授的是用于医学成像或诊断的各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学基础、成像特点以及图像质量控制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医学影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关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医学影像物理在医学教育特别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学习医学影像物理,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医学成像设备学及其他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要学好医学影像物理这门专业基础课程,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外,也对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课程面临的问题
医学影像物理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大学物理学基础知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里最为基础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广泛适用性。物理学是高等院校各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将物理学作为大部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来开设。
无论是中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教育工作者都有同样的感受: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一些艺术院校和医学院校的学生,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还有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的物理基础较薄弱,上了大学即使有心学学物理,学习效率也比较低。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他们普遍反映物理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认为自己又不是物理学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理论与一些公式、原理都十分难懂,从而对物理失去了兴趣。
医学影像物理是医学影像与物理学高度融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涉及的X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和超声成像都离不开相关物理辐射波的产生、辐射波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图像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物理原理。因此,这门课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物理学基础。如前所述,由于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对物理学这门课的兴趣不大,就导致这门课的要求与实际学生的接受情况有差距。
笔者的授课专业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第1次课与学生交流时发现该专业大一时没有开设物理学基础课。医学院校普遍学生的物理学基础较差、缺乏兴趣这一客观事实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大学物理学基础更对这门课的顺利开展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和医学影像物理的兴趣是笔者要探讨的问题。
三、医学影像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医学影像物理这门课程需要具备较好的物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讲授各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和过程,而本专业学生的物理学基础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有必要给学生灌输物理学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物理学兴趣。
机械地给学生灌输物理的重要性显得枯燥,笔者将一些物理问题与医学实际问题相结合来解释,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假设学生毕业以后在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其中一项具体工作是为截肢病人安装假肢,那么从假肢的设计、安装到调试都离不开力学的支撑。这个案例没有直接强调物理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但很自然地将物理学和医学联系起来了,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在医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笔者还借助医学上一些有趣的现象来间接阐述物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医生给小孩打针时,小孩通常会哭闹坐不住,这时医生或者家长通常会抱怨小孩不听话;而比较有趣的解释是:量子力学不允许物体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小孩本身就不可能坐得住,所以就不能抱怨小孩不听话了。通过这个案例,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2.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的限制,教材内容不能完全涉及,因此给学生明确了主要教学内容,特别强调了本课程将会涉及X射线物理、磁共振物理、核医学物理以及超声物理这四个核心物理问题。这样使学生有针对地去学习相关物理学知识,而不至于感到困惑、无趣。
3.医学影像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医学影像物理这门课主要讨论的对象是各种医学影像,即图像;而讨论这些医学影像的核心是形成影像的物理原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认知:从信息量的角度来看,一幅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远比几个数据或几条曲线(如心率、血压、体温等)的信息量丰富得多;医生能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或疾病做出正确的评价或诊断取决于医生获取生物信息的科学程度及信息量大小;医学图像是对人体内部情况的可视化表达,它不仅可以向医生展示人体内部某一特定部位或层面的解剖结构,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体脏器的功能,所以医学图像是医生能准确获取患者生物信息的主要途径。从医学图像出发引出相关物理学原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提升了。
学生有了图像认知后,接着通过一张真实的医学图像来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人体锁骨骨折的X射线图像,并提问:要准确、全面地理解这幅X射线图像,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课堂气氛活跃。需要准确解读这幅图像,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具备了解剖学的知识就可以知道图像反映的是哪个部位,同时只要具备诊断学的知识就可以知道出现了什么病变,而其他知识都不重要了。这时需要引导学生:人体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为什么这张照片只能看到清晰的骨骼?这个问题就把医学影像物理这门课的重要性引出来了:X射线对骨骼这种高密度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因此图像中的骨骼清晰可见;这门课程会讨论X射线的产生原理、作用的物理机制以及成像特点,学习之后学生就会对这幅X射线图像的形成机理有深入的理解。然后继续向学生引导:随着课程的深入,会发现每种成像方式会得出不同的图像特征,所反映的生物信息和脏器功能也不同,它们各有所长、互相补充。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意识到了在各种医学影像中准确把握图像信息和特征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为患者诊断,从中将医学影像物理在本专业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学生意识到了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地位,学习兴趣就提升了。
4.结语与展望
医学影像物理作为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开展。笔者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是获得最佳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引导,学生培养了对本课程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样与灵活的,除了传统的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还应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如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Team-based Learning)以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等。相信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能够获得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双丰收。
多媒体技术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的一种应用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化教学,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让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多媒体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和实录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本质,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科学家通过研究也证明,通过多感观进行学习更符合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利于知识的获取,更利于知识的保持。
例如,在《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如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实录视频,及在特定轨道运行的视频。这样从实际生活入手,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本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则在讲解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过山车、水流星的杂技表演的视频,均能把枯燥乏味的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我进行的比较实验结果也得出: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对本校2010级高一下学期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比较实验,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后,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23%,而对照班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人数无明显变化。
二、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物理思维
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知识内容抽象,很难用语言和板书来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模拟微观事物,可以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把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这样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模型获得更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关联,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物理思维。
如高中物理中的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热学中的布朗运动,利用现有高中实验条件无法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动画能更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本质。再如,在示波器原理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模拟带点粒子在各种变化的电压作用下的偏转情况,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示波器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自由落体运动的演示实验稍纵即逝,学生很难从演示实验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运动特征。但是,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演示实验中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延缓处理,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运动特征,再让学生具体分析、计算运动的规律,得出结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更优的理解、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多媒体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注重思维、逻辑的学科。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在物理学习中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内容更加紧凑,省时高效,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做到动脑,动手最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复习课中,用多媒体将复习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或者做成知识网络图,设置一定的动画效果播放,节省了板书及作图的时间,省时高效,使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中得以自主延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多媒体环境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不利影响
多媒体课件广泛的应用于物理教学课堂及网络教学上,但是很多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按照设计者主观意图,根据多媒体工具的技术功能进行设计,没有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原则,忽视了中学生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比如有的多媒体课件为了增强感染力,使用了绚丽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配音等等,这些大量的次要因素冲淡了作为主体的知识本身。容易使学生过分关注画面的细节,削弱对主体知识的获取,并忽略对物理本质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以致用表面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排斥深入思考。长期如此,使中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分的依赖,导致学生认知怠慢,思维迟钝,阻碍认知的发展,对物理学习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互联网上知识容量大,玲琅满目,但是缺乏系统性。而中学生心理、辩证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不成熟、不完善。甄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使学生在使用网络教学学习时,容易受外来事物影响,常常在网络上流连忘返,影响学习效果。其次,使中学生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认为很轻易就可以检索到大量信息,因此使中学生认为不需要再按传统方式把信息储存到大脑里,影响中学生的创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形象逼真的模拟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以其超大知识量,集趣味性、交互性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建构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物理理解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同时重视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正确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环境,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对学校网络的管理等手段,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创造最优的多媒体环境,最大程度的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上榜.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年第3期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应用CAI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
应用CAI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如图,把中子、铀核等用不同颜色区别,让中子撞击铀核,伴随着一声巨响,看到裂变过程。当学生受此振撼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
因而,应用CAI让枯燥的物理理论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其次,应用CAI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贯"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最后,应用CAI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的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学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心理品质。科学素质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学校学科设置的情况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任务,主要由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教学承担,其中,物理教学的责任最重。显然,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中学物理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成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物理教学中影响科学素质发展的因素,物理学史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科学素质影响巨大。一个人的科学素质要素必须建立在对科学及科学发展过程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这些都与物理学史教育有密切关系。通过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激发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精神。所以,为了实现现代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必须加强物理学史教育。
二、物理学史教育的主要教育功能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不仅真实记载描述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的历程,而且解释与分析了历程的形成背景与规律,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而且包括科学家们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因此,在学史中蕴藏着科学家――人,研究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它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是巨大的。
1.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的功能。物理学史可以提供丰富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史料,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从长远意义上讲,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比学习物理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
2.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功能。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只有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才能获得进步。物理学发展史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历史。通过史料教育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意识。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在推进素质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品德教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众多物理学史料中有很多品德教育素材,将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物理学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三、提高物理学史教学质量的途径
当前,加强物理学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已经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必须动员物理教师及教材编写、教法研究等多方面力量相互配合与协作,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下面谈几点建议。
1.加强物理学史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教材教育功能的关键在教师。同样,为了有效发挥学史教材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师本身也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史素养,这样才能在掌握学史知识的基础上,从认识方法论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学的发展轨迹与规律,才能挖掘学史的教育功能。不仅如此,提高学史素质对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长远的意义。
2.深入研究学史教学的规律,调整学史教学内外关系。学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自如地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学史教学有着多方面的规律,目前需要尽快认识和把握的,我认为有学史教学与知识、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各学史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科学家故事、科学探索的背景、科学发现过程、方法论等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教师对这些关系的认识、协调与处理,既是提高学史教学质量的基础,又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条件。
江苏从2008年开始实施高考新方案:“3+学业水平测试”。“3”是指语、数、外三门科目,分数计入高考成绩;物理科目只是在学业测试中进行考查,没有分数。只以“A”“B”“C”“D’,四个等级作为高考录取时的参考。这种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虽然我省的素质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难免会下降。导致物理学科的课时减少,一些知识点被删除,对一些知识点难度的要求降低。
自从江苏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以来,已经有好几届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了。由于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导致江苏籍贯的理工科的学生在大一学学物理都要经历一些阵痛。江苏高考历来都是全国高考的先锋,从江苏的物理高考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强调基础、全面又有层次性。所以大学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有选择的讲解,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以上对江苏新高考方案改革和高中物理的教学两方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必将导致未来的大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结构的改变,从而对大学物理教学与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重点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大学物理的教学进行改革,使之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实现无缝衔接,这成为当今大学物理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得大学物理课程能够更好地完成其作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我们需要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对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对知识结构的讲解重点要调整、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下面,着重就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影响比较大的几点做一些必要的说明。
一、高中物理改革体现了科学的教育方式
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这种科学的教学指导下,将来的大学生将会有更强的自学能力,更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学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这样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物理学科包含有大量的科学思想与研究方法,掌握好这些科学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优化知识结构,立足基础。加强学科渗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是基本不变的,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大学物理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立足于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强调掌握知识结构,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物理学知识在科学技术领域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物理知识是紧密相关的,很多发达国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广泛的理论联系实际将会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物理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差异,在使得每个学生达到基础水平后。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课程采取多层次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对物理课程的不同需求。新课程改革必然会使未来的大学生在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大学物理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需求,是大学物理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再加上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研究者对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老师比较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程度。针对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大学物理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书云,新课程下大中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2]王刚。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首先,应用CAI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应用CAI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
应用CAI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 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如图,把中子、铀核等用不同颜色区别,让中子撞击铀核,伴随着一声巨响,看到裂变过程。当学生受此振撼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
因而,应用CAI让枯燥的物理理论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其次,应用CAI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贯"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最后,应用CAI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物理是一项理科知识,偏重于逻辑思维,但是在初中时期,很多同学的学习往往会借助于以往的学习经验,对于物理这一新兴的科目会感到很不适应。比如一些基本的概念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感觉到不可思议等等,例如对于同一液体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而在大部分同学眼中,体积越大质量就相对也大,浮力应该是越小的。这就是学习没有联系生活经验造成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建议大家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技巧: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的时候就会去联想生活中的相关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协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针对很多同学将物体的质量与浮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来帮助他们解答。浮力就是排水量的大小,比如在一盆水中,一大块泡沫所受的浮力就比一小块泡沫受到的浮力大,通过用手按压我们就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出来。另外我们在游泳池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人由深水区走向浅水区的时候,自身在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小,受到水的浮力也越来越小,所以人体对池底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就导致脚底对池底的压强的增大,脚会感觉到不舒服……只要将生活中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物理学习中,就能够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 实验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实验是物理学习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但是在很多同学看来,实验是一种比较神秘、高端的学习项目,也导致很多同学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实实验是比较简单的,对于一些实验,我们就可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来感受实验的效果。比如在“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大家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我们就可以联系常用的“拔火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 思维模式联系生活实际
前面我们提到,物理是一项理学科目,所以对于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又很难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思维模式进行知识的理解、记忆。比如串联和并联,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家用电器、闪光彩灯我们就会有很明确的认识。
二、 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物理现象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通过生活实践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同时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实用。所以在学习之余养成良好的运用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坚持“学以致用”的观念,在学习之后及时的去寻找生活相关案例,总结一些常见规律,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钻研习惯:
1、 在学习之后去生活中寻找案例
《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一项本领、一个技能、一种知识,然后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去在实践行动中去验证他,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吗?通过不断的温习、实践之后还会有新的发现,也会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之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温习习惯,当然温习不仅仅是参照课本,而且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发现、探索,来加强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我们就可以在坐汽车时,在车上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而带来的神奇的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体向后倒和向前倾的现象。另外自行车是同学们的重要交通工具,对它非常了解,它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都是用什么方法增大和减小的?同学们都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对学习摩擦的有关知识帮助甚大。只要在学习之余我们进行相关的思考、探索,相信就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善于总结生活现象的规律
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相连的,例如: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电风扇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而且要接地是为了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厨房的炉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锋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利用以上事例进行探究学习,我们就不会感到物理是神秘的,不仅可以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利用这些案例来验证我们学习的知识、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
1.自卑型
每个班上往往都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缺点、毛病比较多,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讽,从而形成一种自卑心理。他们不自信,胆小怕事,性格孤僻,总感觉同学、老师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对待这些学生,教师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以健康的情感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精心所至,金石为开。”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即使点滴进步也要肯定其成绩,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2.无所谓型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习对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随便背背定理、定律,记记定义式、表达式,就可以不落在最后,足以应付家长和老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首先要培养其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讲一些物理学史上有趣的感人故事;告诉学生物理学科过去的挑战曾是什么,人们是怎样战胜挑战的,未来的探索又是什么;也可讲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物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励其求知欲。
3.懒惰型
有些学生上课不记笔记,作业拖拖拉拉,上学经常迟到,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究其原因,一个字――“懒”。笔者认为对这种学生用马卡连柯所说的“爆炸式”教育方法比较有效,即事先详尽地了解该生的信息,如多少课的笔记没有做、多少次作业没有交等,在在关键的时刻当面指出,单刀直入地进行分析,使其无言以对,从而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感到有如“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只有改邪归正、悔过自新才有出路。必要时还可以和其家长取得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使其克服懒惰心理,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
1.分析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体现教学质量的学习结果就是学生心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统一体,而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学过程就是要促使学生心理的缺点、弱点等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使教学质量由不良变为优良。
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习惯使用相似思维,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是不看条件,机械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对比。例如,学习浮力时,许多学生遇到同一物体平放、侧放、竖放在水中的不同情况时,不考虑浮力产生的原因,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认为浮力是不同的。部分学生认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竖着放置上下表面压强差大,因而受到的浮力大,把压力和压强概念混淆,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又如学习声现象时,在区分羊叫声和牛叫声谁的音调高、响度大时,有的学生认为牛叫声洪亮浑厚,音调就高并且响度大,不能区分二者间的关系。类似现象经常出现,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受已有错误观念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对许多自然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的认识是错误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错误观念纠正过来。当然,很多学生会固守原来的观念,而对新概念产生抵触情绪,这就妨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关于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的问题,学生会认为自己平时看到的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当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没有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大小相同才得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事实确实是这样,再通过强化练习巩固新知识。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认为水开时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这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为什么“白气”夏天不能出现?只有让学生认清楚错误观点,才能建立正确的概念。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而“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它的成因与雾、露一样,实质是水,不是气。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受心理惰性的困扰
心理作用对物理概念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定势往往会对概念形成障碍。例如,初二物理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烧杯中装一定量的水,再在其中放一个小烧杯,用酒精灯不断加热的过程中,问小烧杯里的水会不会沸腾?不少学生回答能够沸腾,因为他们认为由于热传递,大烧杯不断把热传给小烧杯,而热水不断被加热,保持在100℃而沸腾。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这样的概念,接着追问水沸腾时要不要吸热,他们齐声答“需要”,此时谁给他们供热呢?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类似的例子不再列举,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物理必须认真观察而且要学会观察;在学习时既要利用思维定势的作用。又要避免它的干扰,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加以区别,多利用有益的方面,同时还要排除其中错误思维的干扰。
四、受教学知识的困扰
教学是物理学习的工具、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学习。然而,物理的解题方法和数学并不尽相同。物理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并且计算过程要带上单位,一开始,学生很难习惯,往往只写数字不带单位。另外,学生习惯于用数学思维分析物理问题,如认为公式I=U/R中,I与R成反比,跟U成正比,却不重视定律成立的条件: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I和R成正比。这就要学生平时要多做练习。加深理解,对知识融会贯通,锻炼自己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初中物理课开设较晚,这对学生入门有些影响。如初二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物质结构等问题,初学者有些困惑,在教学中要及时引导,使学生愉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