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18:24: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图书馆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发展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全体员工在管理、服务活动中创造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它涵盖了图书馆人特有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等。
1.1图书馆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价值的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是非、优劣、主次、正误以及可行性的价值认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每所高校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它也必然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和图书馆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
1.2图书馆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建设和引导,使图书馆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影响校园文化的正确走向。如果将图书馆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校园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建设活动呈现出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组织健全、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就能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极大地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图书馆是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2.1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核心内容
图书馆通常作为标志性建筑,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能体现出一所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宽敞明亮的馆舍、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等,这些不仅是高品位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2.2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查阅文献资料、加强理论知识、扩大视野的地方,更是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感受时代脉搏的地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让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求知欲望,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分吸收科学的养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二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文献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教育机构,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文献检索服务、丰富的馆藏、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实现。图书馆文化的引领功能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在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能充分体现高校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新高度。在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自觉性和热情。如图书馆可以会同系部及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按月、按学期统计各系、各班级的读者到馆总量和人均借阅册数,依次排出名次,并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公布,名次靠前的系部和班级给予相应的奖励;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和有奖读书活动等。
2建立实用型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构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因此必须建立实用型的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2.1所谓特色馆藏
是指一个图书馆以某类学科专业为主体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很多高校都有自己所处的行业,行业特点突出,因此,特色馆藏的建设应与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以及学科专业设置相吻合。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辅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教务处和各系部沟通,图书馆馆长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以及了解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具体情况,增加该类文献的品种与复本量,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2.2图书馆还可以与科技处、网络中心联手
将本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储存到图书馆的服务器中,并将本校的研究课题、教师论文以及学生的优秀论文、优秀设计成果等做成专题数据库,形成实用型的特色资源。
2.3另外,在文献资源的采购过程中,要树立文献资源优势互补理念,兼顾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使各类资源协调发展。
3树立服务意识,提升馆员素质
3.1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
其实质就是服务部门,因此要将“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图书馆工作当中。图书馆员要树立窗口意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学会开展微笑服务。
3.2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素质偏低的现象
虽说各校近年来大力引进人才,但总体来说专业人员仍然缺乏。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低的现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首先,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闭馆,在该时间段对全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并定期组织业务竞赛;组织高专业学历和职称的馆员开办专题讲座。其次,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相关的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回来后写出心得体会并将知识讲授给其他馆员,以求共同进步。另外,可以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馆员外出参观考察,吸取兄弟学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2)加强图书馆员工的精神文明教育。为实现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馆员工以身做责,坚持文明服务,使用文明用语。在第一线工作的馆员们认真接待每一位读者,规范操作,减少差错,宁可自己累一点,繁琐一点,尽量满足读者需求,馆员多次受到赞扬。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反过来也影响了读者的态度。读者的不礼貌语言少了,而多了一份对馆员的尊重。
(3)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式,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图书馆设置了教师资料室、报刊阅览室、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工具书阅览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等开放式的阅览室,对在馆图书进行了细致的系统分类,读者可在管理员的引导下或者通过在电子查询台,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馆阅读或者借出阅读。
(4)加强网络建设,增添多种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每天14小时对全院师生开放,师生可以随时到图书馆借阅、阅览。图书馆还新增加了两台自助借还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完成借还业务。在新增加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师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随时浏览电子图书、查阅电子期刊资料、观看图片、下载课件等。
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读者读书的积极性,强化校园文化
(1)宣传世界读书日活动。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当天,图书馆会对全院师生进行全面调查,对在过去的一年里借阅图书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的优胜者进行奖励,更好的调动读者读书的积极性。
(2)委派专人建立报刊栏,对报刊栏内容定期更新。为了扩大影响图书馆定期编制新书通报、书目通报、情报编译等导读活动等;还编印图书馆通讯,在师生之间大量发行,使他们更加了解图书馆,从而利用图书馆,以达到提高他们信息素养的能力。这样读者就能够更加的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便于有效利用图书馆。
(3)发动全馆党员,开展党员特色服务活动。每年七一,图书馆党支部会发动全体党员献爱心资助特困学生,鼓励特困生奋发向上,全面发展,用实际行动树立图书馆教师良好形象。并让党员利用休息日定期利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和历史记录片,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基础,非营利性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资源配置活动[1]。它不仅包括服务设施、资源和13类服务内容[2],还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相关内容。按照目前主流“文化权益论”观点,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民具有捍卫个人“文化权益”的主动性,十七大、十报告中“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表述是这一观点的最好体现[3]。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方面也出现了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4]和多元化的探索实践。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成为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图书馆采取的一系列创新创意措施,卓有成效地对文化部十一五、十二五文化改革规划进行了落实,第三次(2009年)和第四次(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相关考核项目及内容的变化是一个力证。两次评估是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服务的集中展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得到不断提升[5]。
1.2文化创意服务与图书馆创意服务
创意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要义是指运用人的智慧,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将具有创新性的想法通过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创造、发明等是其关键词。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科技创新)是创意的两种基本形式,显示了创意与文化的相融关系。当前所讲的创意一般是指文化创意而非科技创意(科技创新)。目前,国际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共识的定义。按照联合国发展署2008年《创意经济报告》描述,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在出现,它将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模式从本质上说明了一个事实:创意、知识和信息获取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6]。创意离不开文化和技术支撑。图书馆为创意服务提供了文化元素、技术元素和实践空间。近年来图书馆在空间模式重构、框架模式搭建、技术资源整合、项目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巨大潜力。
1.3三者关系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政策[7],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属于抽象概念的具有文化元素的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是借助于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和创新,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创意服务与文化创意服务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框架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按照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图书馆服务属于“文化产品的生产”中的“文化艺术服务”,在“延伸层文化生产活动内容的说明”中图书馆属于“专业性团体(的服务)”项目。按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表”(依据国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图书馆属于“文化艺术”中的“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项目。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10月29日)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与信息、扫盲和文化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是三者的交集部分,最具有能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表示如图1。
2图书馆创意服务兴起的背景
2.1社会发展背景
在当今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也成为一种生产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它为传统产业产品提供了文化附加值,提升了其经济价值,属于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处于知识产权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地位。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本质上属于知识生产,而创意产业属于知识服务,它以创意对其他产业进行融入和渗透,具有广泛性,从而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与平台。10年前,国内对“创意”和“创意产业”还知之甚少,2004年首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论坛以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很大发展。目前,创意已经成为高频词,创意产业不断涌现,从时尚、视觉设计、互联网、金融、交通等领域到公共文化领域,创意服务和创新项目备受关注。
2.2图书馆行业发展背景
近2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精神理性也得到回归,宏观环境越来越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20年的发展中,图书馆界的实践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在继承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成为近年来的主旋律,不仅表现在返本开新、综合创新和推陈出新等诸多创新路径的开辟方面,而且表现在图书馆空间和资源的整合方面,更表现在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创意思维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与运用方面。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创意平台,以知识为工具,以信息为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输出创意服务,形成文化创新产品。策划、实施创新的创意图书馆员群体也逐渐成为公共文化创意服务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
3图书馆创意服务实践
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开放,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开发信息资源和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从宏观角度看,创意不仅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示出勃勃生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积极参与。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诸多创意服务进行梳理,从模式型、技术型和项目型创意服务3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3.1模式型创意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等框架性创意设计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及由其建立、组成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系统、区域网络等服务平台[8]。在图书馆行业搭建适合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建设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图书馆“普遍均等”理念和达成“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实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在不改变各级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和省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意才能,建立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共享为目标的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创意载体,如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之一。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成功构建了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县(市)图书馆与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图书馆(室)为总分馆的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搭建起了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文献资源统一调配、服务质量基本一致、运行效果大幅提升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大杭州”范围内实现了让公众最大程度和最为便捷地享有“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这种模式的创意点是基于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充分应用和区域实际情况,通过杭州市图书馆行业自身的创新性实践促成政府出台相关文件[9]和成立相关组织[10],从而带动各区、县(市)政府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管理员队伍要求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给予各级图书馆有力保障。该模式具有“严密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适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可控的管理体制”[11]三大特点,因此极大地提升了“大杭州”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服务效能。近年来,虽然缺乏完善的法治环境(《公共图书馆法》尚未出台),但全国各地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均有不同形式的实践和不同程度的推进,服务效益和服务效能显著,使政府、社会和行业对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双向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12]。在理论研究与区域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中,浙江省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嘉兴总分馆模式等的有益探索,与上海“中心图书馆”模式、首都图书馆联盟、苏州总分馆模式、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东莞图书馆集群系统模式相比,殊途同归。这些区域特色鲜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让“普遍均等”理念得到具体落实,这些充满创意的图书馆服务让杭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接地气”。
3.2技术型创意服务: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实践相融合的创意
创意离不开技术支撑。新技术环境为图书馆创意服务提供了充足空间和无限可能。图书馆是一个对知识、信息和新技术应用非常敏感的行业,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各种技术型创意服务不断涌现,利用现代传媒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即是典型案例。电视图书馆是指通过第三类媒体(即电视媒体)把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主动提供给用户,用户按需索取的图书馆。它借助电视网络把图书馆搬到千家万户,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机进行OPAC查询、图书预约续借、看展览、听讲座、接受远程教育、进行参考咨询与互动等,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拓展和服务延伸[13]。绍兴图书馆在对用户需求分析、技术环境可能性、内容资源、本馆人力资源、案例和行政区域内条件进行充分、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于2012年创新推出绍兴电视图书馆。通过图文版和互动版两条途径将15个一级栏目、73个二级栏目和264个三级栏目的丰富服务内容送至千家万户。在技术上,由数据库系统、GMS(“绍兴电视图书馆”)内容管理系统、UI(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和数据广播系统等组成的前端系统建设和终端呈现开发工作[14]。这种充满创意思维的跨界合作,是绍兴图书馆和数字电视运营商积极合作的成果,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力资源、行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打造出一个新颖的图书馆创意产品。近年来,在泛在化服务模式下,公共图书馆不断地尝试拓宽服务范围和创新服务手段,绍兴图书馆推出的电视图书馆创意服务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中独树一帜。与2009年国家图书馆“国图空间”、2010年国图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基于IPTV的CNTV图书馆项目、2010年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2011年常州701频道、2012年泰达图书馆电视服务相比较,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虽然也存在共性的技术瓶颈,但从其整体上讲,更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并且大大提升了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益的匹配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3项目型创意服务:图书馆项目型读者服务活动创意策划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无论是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还是拓展国内国外业务,以及推广读者服务工作,多采用项目型业务设计为载体带动各项工作的形式。其中,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2012年推出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模式“儿童知识银行”是典型代表,常被用作创意服务的经典案例予以分析和借鉴。温州市图书馆馆员充分利用跨界思维,将图书馆资源比作“知识财富”,将未成年人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比作赚取、积累“金钱财富”的体验过程,仿效银行流程,将可量化的虚拟币“知识币”比作流通“货币”,小读者开户获得读者卡后即成为图书馆“知识储户”,可以自主通过借阅图书、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获得“知识币”,储蓄知识币并获得“利息”、取款兑换小礼品以及“销户”。“知识银行”创意活动推出后,“知识存折”成为小读者们的“最爱”,阅读成为“赚钱”的有效“途径”,很快获得孩子、家长与学校的认可并获得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一等奖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创新奖一等奖[15]。经过几年的发展,“知识银行”已经由初创时期的单一阅读推广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全新的少儿综合阅读推广创意项目,它通过文明阅读行为、阅读指导活动、阅读写作、捐赠好书、排行榜5个类别将数十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规范制度和完善网络技术平台,以奖励“知识币”形式予以整体推进,形成了行业影响与社会效能双突出的创意性项目型未成年人服务典型案例。如前所述,在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省,公共文化创意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内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图书馆的“文澜讲坛”与“文澜展窗”、杭州图书馆和德清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平台、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堂”、绍兴市图书馆的少儿天地等都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创意方式传承着悠久的地域文化,传播着地域文化精神,提升着市民文化素养,成为文化服务中的有机元素。
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各总分馆资源动起来
自汽车图书馆启动,其作为纽带将总分馆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定时、定点、定路线的服务形式,让文献信息资源从书架上流动,大大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在汽车图书馆内,读者只需提供身份证便可当场办卡、书刊借还、预约,同时能为读者当场查询、下载资料等服务。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优秀的数字资源,在服务点借还书时,播放科技、影视等讲座,使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长才干。2013年各旗区汽车图书馆主要结合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安全生产宣传、禁毒宣传等进社区、广场及农村牧区,全年活动160多次,接待读者3万多人次。共享工程进基层———文化惠民、育民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鄂尔多斯市支中心进基层,依托自身资源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到基层服务点,进行业务指导,现场了解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及时将群众的反馈上报,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群众的困难。同时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进基层”资源展播活动,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科技资源,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鄂尔多斯市支中心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设施、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服务,如网上“对春联”“猜灯谜”“有奖竞答”“影视资源展播”等服务,同时在春运期间为民工免费网上订票,为留守儿童与身在外地的父母提供视频聊天等服务。二是发挥文化共享工程流动服务机制,走进基层,如工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开展送讲座、展览、图书等文化服务活动,使偏远地区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向基层服务点下发涵盖学习文件、政策法规、种养殖科技光盘、养生保健光盘、技能培训等内容的视频资源,使在基层的群众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动向,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四是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读者活动。努力打造以“书香鄂尔多斯”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真正将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
着力打造数字图书馆———延伸服务范围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自搬到新馆以来,利用5年时间,不断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完善,如购买多种数据库、电子读报机、建立短信、智能语音服务平台、掌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子读报器、网站、馆内自助借还系统等数字资源。现如今鄂尔多斯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各级根类图书馆(室)为主干,以分馆为补充的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图书馆像一本电子百科全书,存有大量文献信息、图书书目信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视频讲座、众多动漫和连环画等资源。实现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远程选择阅读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任何文献。只要输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进行搜索,无需缴费就能获得数字文献资源的查询、浏览、下载、原文传递和知识导航等服务。充分满足了广大读者多种层次的阅读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特色品牌系列活动———拓展服务内容
作为公共图书馆另一服务主体的读者活动,已被认为是与文献借阅活动同等重要的业务内容。如今,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正在通过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努力打造以“书香鄂尔多斯”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项目。通过举办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2009年迁入新馆后,每年春节前,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都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开展了以“进社区写春联、送文化下基层”为主题的特色品牌活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增添了浓浓的年味,真正将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迎元宵、猜灯谜、读好书、共享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当地的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推广阅读活动已成为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常态化的服务品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会根据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不同阅读宣传推广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少儿书画展、公益书画培训、经典诵读会、招募义务小馆员、小记者走进图书馆、有奖征文、幼儿故事会、庆“六一”亲自阅读、捐书助读、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孩子从小就将图书馆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达到知识上量的积累最终实现人生质的改变。
1.1图书馆文化是弘扬校园文化和校园特色,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
众所周知,文化是大学的发展圆圈,弘扬校园文化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将校园精神传播和扩展,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果、学术研究情况以及社会影响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特点,只有文化精神丰富的校园才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人才。然而,由于长期的注重经济发展,大学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功利性的影响,在校园规模和校园建设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校园文化的构建并没有跟上发展。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应用型学科,对理论素质教育缺乏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长久发展不利。一些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存在盲目性,崇拜西方文化,不加选择的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对文化存在偏见,过于注重自身性格的培养和自我个性的彰显,精神追求境界不高,这也限定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由校园环境、设备、以及生态环境组成的物质文化,也包括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培养模式等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更重要的是由校园风气、文化活动等构成的精神文化。这些校园文化的组成内容,很多都在图书馆文化中得以体现,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的引导作用,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1.2图书馆文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主要作用和目标在于培养人才,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管理人员则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有序管理,起到服务教育的作用,尽管两者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存在一些差别,但都是高校教育必须的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应该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提高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图书馆文化则能够帮助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也给师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和空间,图书馆文化对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文化的交流传递都有巨大帮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引领功能的主要路径
2.1牢固树立“三个贴近”的服务理念
这种服务理念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目标,开展科研与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为依据。只有掌握了学科、教学、师生三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图书馆才能进行有效服务,才能为真正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2.2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引领功能。
目前高校规模越来越大,老师承接的课题也越来越多,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却逐渐疏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导致的,也可以称作一种文化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促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活动或者图书馆论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定期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优秀学者的讲座,增加学生对教授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当前发展迅速的信息化平台,让师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总之,如果能对图书馆充分利用,其发挥的文化引领功能将十分显著。
2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定位
高校图书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目标,依从SMART指标,自觉地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提高公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彰显自己的全部价值。
2.1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其它各图书馆及文化服务机构为辅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既是自身重要的功能,又是其它机构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图书馆整体功能中居于中心地位。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技术服务。
(1)学科服务,注重在专业的文化活动全过程中提供配套的文献服务,其实质是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化,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针对政府机构、企业团体等层级较高的读者,学科化服务可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文献资源,建立公共信息和公共参考书服务平台,在科学研究的立项阶段提供文献检索和课题查新服务,在研究过程中提供文献跟踪服务,在研究成果发表后进行引用分析和影响力评估等,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引进外资、寻求合作等提供学科服务。
(2)知识服务,是文献服务的高级阶段[3]。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从文献层面深入到知识层面,以解决用户的问题为目标,开展面向知识内容的管理和知识的增值服务。知识服务可产生一些相关联的服务,如机构知识库服务,为机构所产生的文献和知识进行收集、加工、管理和提供利用;科学数据管理,为繁忙的研究人员管理研究过程所产生的研究数据,并构建可以与同行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产生的知识服务功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社会用户需求为中心,以高校图书馆为纽带,以信息资源为依托,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的服务、快速的反应、动态变化的知识服务为体系。
(3)技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另一核心功能。高校可开放软硬件设施为社会服务。硬件设施是指图书馆物的方面,如馆藏、现代设备;软件设施是人、管理手段等。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开放图书资料,向读者发放证件,向社会开放电子阅览室。另外,高校可开展技术支持服务、文献复制服务、数字化和多媒体制作服务等。技术支持服务科对到馆和不到馆的读者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文献复制服务可对校内及校外读者提供复印、扫描等业务。数字化和多媒体制作服务可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
2.2重要功能
重要功能是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与其它文化服务机构无主次差别,共同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生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与其它文化服务机构对应的功能相辅相成,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中发挥着互补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与其它文化服务机构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共同为社会公众服务,从宏观上实现社会服务功能。(1)文献获取服务,是在读者能够明确指出具体的文献时,为他们提供所需要文献的服务。文献获取有三个途径,如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有形文献的外借;到馆阅览服务,包括普通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对社会读者来说,走进高校图书馆,置身优雅的学习环境,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汲取营养,是一种纯净的精神享受。通过这种文化浸染,可有效提神公民的文化素质。(2)参考咨询服务,包括口头咨询,如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可面向社会开放,提供面对面、电话等咨询;网上咨询,如建立网站、表单咨询、提供qq咨询群进行实时咨询,或使用电子邮件咨询;参考咨询还提供帮助读者查找文献、查收查引等代查代检服务;帮助读者确定核心文献、引文分析、知识竞争力评估等书目服务,SDI、电子邮件推送的定题服务;课题查新、专人服务(livinglibrary)等都可归为参考咨询服务。(3)信息素质教育,指高校图书馆又一重要功能。国务院于2006年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提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民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4]。《纲要》指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定期开办讲座、网上图书推荐、茶话会等形式普及信息素质教育。
2.3潜在功能
潜在功能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自身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产生直接的社会作用[5],而是借助其他媒介(如社区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等)才能产生的功能[6]。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功能是间接实现的社会功能。例如,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与公共图书馆整合,共同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其次,高校图书馆也可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服务,与社区、地方农村、科研、生产单位、信息机构建立数据库等服务,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还可与企业合作。高校是国家人才的集中地之一,科研成果庞大,每年高校大批科技成果问世后,因缺乏转换机制,缺乏信息的沟通,找不到应用的技术投资转让,只能陈列在实验室、展览馆,成为摆设品,不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而一些社会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改革,增强经济效益,开发新产品,却找不到一些合适的科技成果。高校图书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充分利用信息组织检索能力的优势,为企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做桥梁,通过网上科技信息,推销高校的科技成果,为企业、社会提供即时信息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与各类型文化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张社会文化的服务大网,共同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样不仅加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辐射范围,也提高了其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6]。
2.4发展功能
发展功能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有待进一步发展的社会作用。这一功能或者是以前具有,但是功能发挥并不明显,或者是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的新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资源、专业的工作人员,主动承担社会性课题。高校图书馆还可提供信息技能培训,帮助公众获得或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和网络技能,提高信息检索、评价及利用等技能,如数据库使用技巧等。
2.大学图书馆是体现和传承大学文化独一无二的载体。图书馆内典藏着大量的文献资源,能为大学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宝贵的资源基础,它是学校进行科学教研项目的基地,直接反映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水平。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图书馆固有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影响并改变着一代代学子,它是体现和传承大学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是一所大学独一无二最神圣的象征。
3.大学图书馆是大力发展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地。当你身处于大学的图书馆内,你会被它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包围感染,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是学习的天堂。每一所大学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传承发展其独一无二的大学文化,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大学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大学图书馆具备两个重要的作用:其一是不断传承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其二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答疑解惑,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思想。
4.图书馆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大学教育平等的理念。人们常说,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这表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图书馆内平等自由地学习,不分身份高低,不论贫富贵贱。图书馆会为每个热爱学习的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并以此来不断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勇气和精神。图书馆内浓郁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学习的环境中,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二、简述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图书馆是建设校园文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图书馆文化的大力支持。从物质的角度来讲,校园物质文化应当包括校园内的文化设施、环境建设、绿化程度等,图书馆属于文化设施,也属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2.图书馆文化集中体现了校园精神文明与文化。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论是从物质方面来说,还是从精神方面来讲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来分析,图书馆主要是利用其本身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文化的氛围的优势,并且以此来达到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如果只说它在精神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未免有失偏颇,其实纵观图书馆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作用来看,它是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产物。它是校园精神文明和文化的一种神圣的象征。
三、关于加强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1.优化图书馆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众所周知,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图书馆内良好的阅读环境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宽敞的阅读空间、明亮的阅读环境再增添一些人性化的配置会提高读者的阅读热情,激发读者的探索欲望。人性化的配置有助于读者放松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的环境能使学生们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能培养学生们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热爱学校的情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们开展一些类似书画展览会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既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又能陶冶情操,促进大学文化的发展。图书馆的配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满足读者的变化要求来调整馆舍的布局、配置等。图书馆可以创新一种信息共享的阅读模式来将信息资源与更多的人实时共享,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纸质阅读的局限性,而且更有利于读者快速进行阅读,这也将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2.注重馆内文献资源的全面建设工作,为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丰富的书籍资源是图书馆建设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是影响整个校园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种类齐全的书籍是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资源基础,因此高校校园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种类的图书来满足每个师生的阅读需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注重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从培养素质人才的目的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引进积极向上的书籍资源来满足当今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2在少儿传统教育中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的优势之一是馆藏优势。图书馆是城市的社会文化服务中心,传播信息、共享资源的阵地,是对公民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保存着浩瀚丰厚的中国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陕西省图书馆现有大量线装古籍、珍本、善本古籍,在传统文化藏书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图书馆的优势之二是人才优势。拥有丰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图书馆员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很好的信息和文献检索服务,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渠道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读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图书馆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任何机构不可代替的。
2图书馆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2.1图书馆应加强传统教育的硬件建设图书馆应加强传统教育投入,增加视听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馆藏,如陕西省图书馆网站中,馆藏资源里的“陕西帝王陵”“三秦史话”“古籍珍品在线”就很受读者欢迎。同时图书馆还应合理地调整馆藏结构,把传统经典读物集中起来设立“经典读物阅览区”“少儿国学启蒙区”“唐诗宋词区”“诵读读本区”“国学漫画区”等。图书馆必须积极创造适合少儿读者进行传统文化阅读的舒适条件,比如设立“亲子阅览区”,营造传统文化阅读的浓厚氛围,让传统教育形式活泼有趣,更具可读性和实质性,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潜移默化地传播传统文化。
2.2必须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传统文化素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作为图书馆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只是守着那丰富的传统经典,不知经典所云,就不知经典有何价值,就不能很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图书馆加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力度,定期推介传统文化阅读书目,从而不断培养公众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兴趣。
2.3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活动是文献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其服务质量直接决定着教育普及工作的效果。图书馆首先应遵循实用、科学的文献分类原则。文献分类应以主题为主,中图法分类为辅。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采用了中图法对图书进行分类,在实践中,可能将一套图书分割在不同的分类号下。为便捷阅读,开架阅览文献应坚持以个性的主题分类进行排列,使相关度较高的文献相对集中,利于少儿读者阅读。其次,做好适当的文献揭示工作。必要的文献揭示是对读者阅读的引导性提示,如适当地对传统文化典籍的创作背景、历史演变等内容给予生动的故事性介绍,则容易引起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2.4有计划地开展读者活动开展读者活动就是加强文献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有计划地开展读者活动,不但能促进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图书馆完成辅助教育职能的有效工具。一是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举办文化学术讲座无疑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邀请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或研究传统文化的知名学者系统地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二是开办少儿经典诵读班,举办“少儿国学课堂”“少儿书法比赛”等活动;利用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多种形式表现传统文化。在主动向读者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激起其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三是举办专题传统文化展览。利用馆藏珍贵的传统文化实物、典籍、视频资料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图书馆内举办专题展览,让学生置身传统文化的海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既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好方法。四是利用网上图书馆,丰富网络资源。将书籍、讲座、展览等制作成电子资料,放在图书馆网站上,使读者能便捷地阅读经典书籍,观看国学讲座和专题展览,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是很有帮助的。总之,在传统教育上应具有创造性,并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
二、加强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
1、图书馆通过对多文种、多类型、多载体馆藏文献资料的遴选、加工、集萃,向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满足师生对文献的需求图书馆与校园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图书馆通过对多文种、多类型、多载体馆藏文献资料的遴选、加工、集萃,向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满足师生对文献的需求。首先要加大文献购置经费投入的力度,增加图书馆图书和期刊的种类和册数。其次,根据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在购进电子图书的基础上,同时加大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系,争取共享到更多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十二五期间,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计划馆藏文献数量到2015年应达到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合格标准。特别要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地为学校新上专业购置、保障相关的文献资料。师生通过博览群书,不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且从学习中勤于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引进科学先进的高新技术,搞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数字资源信息化、现代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一,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的优势,加大对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便捷的网络可以连接国内外各类大学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可以方便快捷的查阅、检索、复制各种文献资料等,获得相关专业的最新信息和动态。而且建设适合本学校相关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3、馆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较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文化包含馆员文化和服务文化两个方面,馆员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主导。馆员文化要求馆员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工作目标都是通过馆员良好的职业素养来实现的,馆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了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在馆内必须要长期的形成一种努力学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尊重读者、认真负责、热情服务的风气。
4、图书馆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保障服务文化实际上就是观念文化,每位馆员要把“读者第一”,我要为读者服务好这种理念,真正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实行“读者咨询负责制”,读者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解答或引导读者到相关部门,由相关的人员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遇到的各类问题,直到读者满意。坚持提倡使用文明服务用语,注意回避服务忌语,设置党员服务岗,上班统一着装,让读者感觉到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服务,形成具有图书馆行业特色的服务模式和体系,在服务育人中做出贡献。
5、注重读者信息意识的培养与信息素质的教育,积极主动地开展定题情报服务现在的图书馆已开始从借阅业务转向信息导航服务,从提供单一的馆藏文献资源转向多元信息提供服务,从传统的手工服务转向网络联机服务。要注重读者信息意识的培养与信息素质的教育,每年在新生入学之际,进行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教育讲座,开展文献检索课教学,培养和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图书馆也要积极培养能胜任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人员,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做好读者的日常咨询工作,使师生了解国内外及我校图书馆的图书最新信息及获取方式,掌握主动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图书馆网站开辟新书信息资源的,使全校师生第一时间掌握图书信息。通过“读者荐购”方式,向全院读者了解、征求订购馆藏文献的需求。在为教学、科研、实训服务的同时,配合学校有关教学部门和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定题情报服务,使学术研究工作进程得以正常开展并顺利完成。
(2)图书馆软硬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地方高校经费有限,投入到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费用往往较少,很多地方高校不但馆舍面积不达标,生均图书资料也不够。而且由于经费较少,出现了文献更新频率慢、书刊流通慢等现象。有限的库存资料满足学科建设就相当不易了,更无从谈起学生的综合需求和科学研究。
(3)网络文化对图书馆文化的冲击由于网络文化具有传播速度和效率快的特点,在传播交流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交互性和主动性,是改变传统文化只实现单向传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积极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产生负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借助网络发展和弘扬自己,造成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中心以及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进行网络文化资源建设,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抢占网络文化阵地,以具有民族性、现代性、大众性、多样性的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产品与服务来引导、提升、满足师生对文化消费需求,使图书馆文化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4)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缺乏激励机制,部分馆员工作懈怠现象明显,缺乏事业心、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由于必要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方法,图书馆馆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很难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的成就感,这使得图书馆馆员无法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去做好图书馆,而且图书馆馆员的学历和学习背景相对于教学岗位要求较低。近年来,虽然高校重视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也相继引进了部分学历较高的人才,但是馆员的整体素质距离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服务需要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具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见、科学家的严谨”的人才。
2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
(1)提升馆员素质,完善激励机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服务主体是馆员,馆员不仅要能顺利地提供资料、熟悉馆藏内容,而且还要善于运用检索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意识不断地加强,才能激发馆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益。同时要求地方高校增加专项资金加强馆员的培训、进修、学历等方面的学习来加强馆员的服务能力。
(2)提供人文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图书馆目前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第二课堂,在转型后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战场。图书馆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经费能力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在图书馆能主动、安心地得到自己所需。除常规的设置外还可以借鉴德国高校图书馆设立的人文环境模式譬如在馆内设置卡座式沙发、咖啡吧、小型电影院等来调节学生的读书情绪,图书馆还须定期邀请一些专家或学者做一些学术讲座。人文环境的营造不但丰富图书馆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
(3)线上线下发展,共享馆藏资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立满足转型后地方高校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的馆藏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应该“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购买+共享”的馆藏建设模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湖南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科院校,馆藏资源主要是工科类文献,而紧邻的衡阳师院是一所师范院校,馆藏资源在文学和管理学方面更加丰富,两校图书馆达成协议共建,资源共享和互补。同时电子资源的购置是应对馆藏纸版文献资源的有效补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组织机构,推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奠定基础图书馆不管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都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支出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宣传不到位,活动的受众少,影响面窄,就失去了活动的本意,因此活动的宣传对活动开展的效率、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活动的宣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是横幅,悬挂于校园较为醒目的地方,如主干道、校门、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教学楼等学生来往较为密集的场所,利于学生了解活动的信息;二是展板,展板主要内容为活动的方案及通知等,一般放在图书馆专用宣传位置;三是网络宣传,网络宣传包括学校主页、图书馆网页、团委、学生处等网页,以及QQ群、社联微博等及时把活动的情况、进展告知学生,方便学生参与;四是广播站宣传,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早、中、晚广播时间及时播报所要开展的活动、时间、地点等,扩大宣传范围;五是海报,海报主要张贴于食堂等教学楼或活动中心前的公告栏内,注明活动的内容、主题、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等;六是出版物等媒体宣传,主要在校报、馆内刊物等地方,报道活动的开展;七是咨询点宣传,主要在图书馆各个咨询点放置活动宣传资料,解答读者对活动的询问及疑惑;八是问卷调查,在读者中开展广泛的问卷调查也是对活动的一项很好的宣传,通过填写问卷调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及其他事项;九是签名宣传,通过签名方式,使学生自觉参与活动、了解活动。
2.做好图书馆入馆教育
图书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补充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的主要学习场所,被称为“第二课堂”,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技能,是大学生掌握治学门径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做好对学生的入馆培训是充分发挥图书馆丰富馆藏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养成良好地信息获取能力,教会读者较好地检索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文明的学习习惯,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内容,也是充分揭示馆藏,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保障的源泉。入馆教育的内容主要通过课程、网页、宣传、讲座等手段进行。教育的内容主要为:一图书馆概况,包括图书馆的面积、藏书数量、人员、特色等;二图书馆的藏书格局及平面分布,能帮助学生较快地了解藏书的地理分布,保证借阅快捷,减少时间浪费;三图书馆的分类排架,主要简介所采用的分类法及简单的分类说明,帮助读者了解排架的方法,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馆藏资料;四电子资源的状况,介绍电子资源的内容及检索方法,为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五公共检索系统,介绍公共检索系统的使用、馆藏资源的检索及利用,帮助读者快速查找馆藏资源,节约读者宝贵时间;六是文明行为规范,告知读者入馆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让他们知道不应该做哪些事情,使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文明的读者、有素养的读者。
3.做好对大学生阅读的指导
读者类型的复杂给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引导、梳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课题。一是要积极鼓励,树立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阅读历史,要因势利导,在同学们中倡导读书的重要性,通过讲座、阅读活动等方式,让年轻的读者意识到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感受到阅读对人生观的辅助作用、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对道德品格的健全、对学习习惯的确立、对以后的人生积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阅读归根结底是学生来阅读,图书馆只有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大学生对阅读的情趣、兴趣,才能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利用专家讲座、读者心得交流会、书评会、阅读之星评选等,吸引读者阅读,开发他们的潜能。三是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大学生读者大多在20岁左右,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五花八门的网络锁引诱,图书馆应该通过编制推荐书目、读者评选优秀书籍等活动,从促进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成长的角度、从加深专业理解,利于就业、拓宽知识面等渠道,帮助大学生读者建立科学的阅读范围,影响他们的阅读取向。
4.扩大大学生读书俱乐部的影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项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目标是把文化信息传送到城乡基层服务网点和群众身边。它消除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众在获取文化文化信息上的不平等。可以说文化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文化传播渠道。依托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不断拓展共享工程的服务内涵和方式,使共享工程资源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结合,尝试一条借助共享工程资源,做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文化信息真正普及于民,受之于民,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的课行之路。
1.文化共享工程的特点
文化和网络相结合,突破图书馆发展的瓶颈。20多年的大发展,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比例。截止20()05年,每40000人只有一所图书馆,尚有200多个县未建图书馆,全国目前人均藏书不足0.3册。
1.1整合文献资源,打开收藏新局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信息与日剧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每一个图书馆的信息容量相对低下使得“藏”与“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图书馆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整合各类文献资碱,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以信息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共享工程”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具有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在资源的建设上充分体现了面向普通百姓、面向基层的原则。文化共享工程是一个大型巨量的资源库,内容丰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粮食和种植、务工、经营等知识信息;提供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影视曲艺和相关人文知识信息;提供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科学普及、法规政务、医药卫生等知识信息。1)数量规模庞大,让百姓有广泛的选择余地,能满足各种层次用户的需要,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2)内容丰富实用,能满足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拓展文化事业、提高知识技能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3)信息形式活泼多样,除文字外,还有图像、影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同时,信息新颖及时,网站上的信息每天更新,满足了群众求异求新的需要。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图书馆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优势
2.1阵地设施化势。截止2004年已有大概2700所图书馆,其中独立的少儿图书馆70多所。另外还有一批正在建设中的图书馆的普及,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2文献信息知识优势。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文化共享工程的基本文献资源。近年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已在许多公共图书馆实施,形成了丰富的网上资源。
2.3专业技术优势。文化共享工程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技术含量高。它的实施涉及到各级各类文化单位,覆盖地域广。图书馆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可以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遵循国家中心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
3文化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