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2-04-29 20:50: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发展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20**-20**)

长沙县村位于长沙县东北部,是老一辈艺术家同志的故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水田3368亩,林地600亩。现有33个村民小组,970户,总人口3360人。

一、主要优势

(一)人文优势。村是老一辈艺术家同志的诞生地,故居修葺一新,历史文物保存完好。村是长沙县果园镇青少年活动阵地和艺术培训中心,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二)组织优势。村现有党员137人,其中女党员18人,村支两委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较高,搭配合理,管理能力较强,深受村民信赖。

(三)地域优势。村所属果园镇,与黄花镇、星沙镇、安沙镇紧紧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二、薄弱环节

(一)基拙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村级经济需扶强拓宽。部分道路需进行硬化,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故居的周边环境需进一步完善,故居需修整,人文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稻谷、生猪”是全村的基本劳作模式,没有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突破。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以劳务输出为主。

三、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①进村入组公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②完成全村主要河渠、水坝的护砌整修。③村民庭院、公共活动场所实现园林化。

2村民收入明显增加。①引进企业落户,增加本村劳动力就业机会。②开发公园,建设以公园为依托,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③全村通过劳务输出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④重点引进3——8家企业,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培育村集体经济,同时解决部分村民单一务农问题,激励全村群众勤劳致富,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①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将小学建设成市级标准的中心学校,完善学校综合大楼,规划建设体育场地,完善学校绿化设施。②村卫生所,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O0%③基本建立养老制度,孤寡老人实现集中养老。④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村民达到80,以上,畜禽饲养全部达到人畜分离标准。

4民主管理规范有效。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作用发挥良好,达到村发展规划由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订,村重点事项安排由村民决策监督小组决策与实施,村级重大建设项目由村民监事会进行监管,村财务支出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的标准要求。

5乡风村尚健康文明。村规民约健全,教育调处机制完善,村民遵纪守法无刑事案件,团结互助。计划生育合格率达到100%,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篇2

一、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生产经营工作上水平。生产经营工作是我公司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以此为核心,充分发挥促进和保障作用。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客观认识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增强危机意(属网资料dw.)识,放下架子,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从质量、周期和服务上保证客户满意。为此要继续贯彻全员经营的思想,用有序的生产组织保证生产经营,用技术创新带动生产经营,用优质的服务促进生产经营。全面提高经营工作水平。

市场信息是开展经营工作的宝贵资源,因此,职能部门要做好经营信息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经营信息中心,对经营信息统一管理,完善经营信息网络,做好信息收集和评估,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充分挖掘每条信息的价值,为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帮助。还要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加强对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指挥,发挥出全公司整体经营的优势。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业务人员的管理,通过制度约束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经营行为,通过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生产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努力扩大市场份额。xxxx专业应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继续保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积极参与标志性建筑的xxxx竞标,积极开拓新市场、开辟新业务,要通过原位测试手段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成果的技术含量。测量专业要继续加强基础测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同时还要积极开辟(属网资料dw.)日照观测等新的业务领域,并加紧星际公司的运作,尽快形成规模。管线探测业务要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能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基桩检测业务要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测试新技术,做好服务,并与重要客户和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今后的市场放开做好准备。岩土施工专业首先要做好生产组织管理,抓好项目成本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这也是我们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抓大放小,努力承揽规模大利润高的公建和工业项目。岩土设计要在深基坑支护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

为了抓住滨海新区加快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筹建滨海分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扩大在滨海新区的市场占有率,并逐步站稳脚跟,开创生产经营工作新局面。

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改进我们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严密高效、(属网资料dw.)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执行力,切实保证各项决策和制度落实到位,特别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首先是抓好成本控制,特别是要完善单项工程核算,通过调整核算方式和核算体系,逐步向全成本核算过渡,真实反映项目盈利情况,从而增强经济管理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加强财务工作的计划性,搞好资金的统筹管理,既要认真执行计划,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又要简化管理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适应市场环境需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为基层生产单位做好服务。三是加强财务经济分析,经济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属网资料dw.)也是所有生产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的领导要注意培养经济头脑,要用经济头脑部署本部门工作,并且对本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是加强合同和施工方案评审,对合同报价、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关键要素进行科学的评价,降低经济风险,扩大利润空间。

=、做好生产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效率,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保证工程周期,维护我公司信誉。对施工和劳务型单位,要把现场施工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总结和推广设备承包和项目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降低成本消耗,保证施工质量。并且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政策,加强宏观控制,不能以包代管。另外,作为我局安全工作的重点单位,安全生产始终是一向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保证职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质量管理要常抓不懈。强化质量管理责任,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责任到岗,落实到位。优秀的产品质量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主要优势,今后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优势保持下去。在教育上,必须坚持强化全公司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避免出现疲惫厌倦情绪。在管理上,要把贯标工作与实际生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加强成果检查,也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操作程序,确保产品合格率===%,优级品率达到==%以上。

=、严格办事程序,狠抓制度落实。在完成制度修编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制度落实。特别是职能科室要围绕公司里的制度要求,制定配,(属网资料dw.)套的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一方面可减少工作随意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分工协作,明确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便于监督考核,推动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督办工作,保证班子的各项决策执行到位。

除上述工作以外,要继续完善设备物资管理,加强设备使用的跟踪管理和新型设备调研工作,为加强成本控制和设备购置提供可靠的资料。还要做好成果资料的归档管理,并加强技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利用我公司多年来掌握的资料,总结提炼出我公司自己的经验理论,提高我公司的技术实力。

三、坚持科技兴公司方针,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和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妥善处理经营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专职研究和兼职开发相结合,自主创新与联合开发相结合,加强和科研公司所、大专公司校的联系。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创新,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引进新工艺,开展新业务,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公司的发展积攒后劲。对那些在技术创新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要大力表彰奖励。通过加强科研立项工作,确定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符合我公司实际的科研课题。xxxx专业要加大多种原位测试手段的推广应用,不断丰富xxxx技术手段,还要做好地震灾害评价等新业务的技术准备工作。岩土设计和岩土施工专业要通过新桩型、新工艺的引进开发,抓住滨海新区建设的时机,着力开发或引进软土(属网资料dw.)处理新技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测绘专业要加大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依托星际公司,着力研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网信息系统,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和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力争在市政府推行数字化城市战略的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工程测试专业要加强物探技术的应用研究,对新引进的设备加紧开发利用,发挥现有设备潜能。

技术主管部门和专业总工要注意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丰富思路,开阔视野,随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的编制,加强城市地质科技领域开发,不断提高行业地位。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随着市场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逐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明年我们重点要从两级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加强整体队伍建设。

在两级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继续抓好作风建设,使各级班子和干部加强责任心,增强紧迫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二是要加强干部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机制,突出业绩考核,加大量化考核和平时考核力度。三是加强干部培训,通过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形式,加强业务知识、管理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管理。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重点做好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培训。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发掘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对那些工作表现出色,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志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扩大内外技术交流,掌握技术发展前沿动态。通过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技术人员自觉钻研业务。还要通过开展科技论文评比、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尖子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并在全公司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术氛围,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谋求发展。面对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理念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首先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逐步推行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用人上采用双轨制模式,对于我们需要的人才,签订劳动合同,不再调入人事关系,改变以往只能进不能出的现象,真正做到“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既减小了企业负担,也扩大了我们选人用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扩大了选材范围。我们还要逐步推行岗位管理模式,通过签订内部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标准要求和相应的待遇,对于符合岗位要求的,不论年龄不论资历,择优聘用,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内部环境。对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强调业绩和表现,改变以往论资排辈、“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和不干都一样”等不合理现象,进一步完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

在专业发展上,我们计划对工程监理和建筑设计实行委托管理,借助外部人才和灷活的管理机制,带动专业发展,增强全公司的综合实力。在岩土施工专业继续推行设备管理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并逐步健全和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尽快扭转岩土施工专业目前效益较差的不利局面。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流企业做项目,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篇3

一、规划的编制依据

1、《关于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的通知》(皖交计[205]33号);

2、《**县统计年鉴》(2004年);

3、交通部标准JT/T200-2004《公路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4、(2006~2010年)**县乡村道路发展规划纲要。

二、规划的年限:规划的目标年为2010年。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农村客运班线的开发,运力的投放,乡镇及农村客运站点的新建、扩建。

四、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指导原则

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宗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方便群众出行,服务农村经济为目的,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围绕农村路网上档升级,科学合理设置和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站场,全面实现“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促进本县经济持续、稳定、协条发展。

本规划的原则为:

1、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城镇发展的布局,与相邻县、市建设相衔接,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2、适应国家投资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建设,多种形式经营的原则。

五、至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1、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

2010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6%以上。

至2010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其中中级客车达40%,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至2010年通公路的行政村居民步行500米能坐上车,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60%以上的行政村要建成招呼站式候车亭。

2005-2010年农村客运站点规划明细表

年度客运站停车场停靠点备注

2005四级站1个

19已完工

2006三级站1个217

四级站1个

2007四级站1个133

2008四级站2个240

2009五级站5个540

2010五级站4个440

合计:三级站1个、四级5个(已完工1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

2005年至2010年度开发农村线路及运力投放的分年度目标见下表:

农村班线及运力投放一览表

年度农村班线营运客车

新增总数新增更新保有量中级车率

2004/231480%

2005225261500%

200612374201540%

200774420301745%

20081054303020410%

2009559403024420%

2010/59563430040%

第二章农村经济及农村公路客运发展状况

一、基本县情

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1个场代队、275个行政村、2967个村民组、9。9万户、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县通车总里程1008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52公里、县道266.06公里、乡道145.4公里、村道520.3公里,公路网密度0.7公里/平方公里。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县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究实效,社会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51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1%和21%。

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二十多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急而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表2-1、表2-2分别列出了**县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及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

近年**县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2-1

年份(年)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产业(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元/人)人口(万)

19905970034578153129809134544.4

199153700257521591412031119644.9

199267100317961966615674147845.4

199393093443212916419608203745.7

1994126228519444683827446273846.1

1995169989627287047436733364846.6

1996206048762818042049341440346.8

1997225205807868565858761477147.2

19982315358350810538873972489547.3

1999262868795898974462202552247.6

20002739938552310471583755572047.9

20012839968482411038088792590448.1

20022946538665211517292823610048.3

20032905257016412308197280597848.6

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表2-2

年份(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元)恩格尔系数(%)

1990628657

1991473692

1992520485

1993812462

19941061744

19951500930

199618841072

199720541729

19982138155681552.4

19992188155782152.7

20002260153080852.8

20012262153979951.9

20022113132175256.9

20032341154474448.1

三、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县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为辅。境内无铁路运输,已经初步形成了从贯穿全县的104国道、312省道的公路网络。

1、县乡村公路状况

我县县、乡、村公里总量为931.76公里,其中县道:266.0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6.5公里,三级公路59公里,四级公路190.56公里;按路面质量分:水泥路3公里,沥青路162.5公里,砂石路100.56公里。乡道:145.4公里,均为四级公路;按路面质量分:沥青路22.5公里,砂石路122.9公里。村道:520.3公里,按质量等级分:四级路59.6公里,机耕路460.7公里。

2、**县公路运输状况

2004年,全县共有各类客运客车292辆,客位3420座;货车1600辆、农机1000辆、大小四轮1200辆、摩托车2万辆,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辆450万人次,周转量9000万人公里,货运量72万吨,货物周转量7700万吨公里。

四、农村客运量现状及预测

2004年全县农村客运量约2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9000万人公里,预计到2010年,全县客运量约为5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10000万人公里。其中农村居民客运量将达到3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8000万人公里。

五、农村公路建设状况及规划。(略)

六、我县农村公路客运班线、运力、客运站点状况及存在问题。

1、班线及运力

**县共有班线52条。其中县内农村班线23条,其它班线经过本县农村地区时均有停靠,但沿途停靠点不明确,无明显标志。全县有148辆客车跑农村班线,但车况差几乎无中级客车,技术等级达到二级的不到10%,日发班次460班次,但实载率不高。

2、客运站点

全县共有客运站8个,其中二级站一个(滁州市公路运输总公司**汽车站)、三级站1个(**县运输公司车站)、四级站1个(来城东门客运站)、五级站5个(北门客运站、水口客运站、大英客运站、施官客运站、半塔客运站);在建的四级客运站有一个(汊河客运站),其余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只是招呼站、发车点,沿途的停靠点均无候车亭,也无明显标志。

3、行政村班车通达情况

全县共有275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虽然各个村都通路,但因路面等级低、客流量小等原因,仍有11个行政村通公路未通班车,60个行政村公路损坏或路面状况差未通客车。

4、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能适应农村客运市场的需要和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农村客运站总量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低。18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没有等级客运站,即使简易站也只有40%的乡镇有。

(2)重视程度不够。对“公路是基础,运输是目的”认识不足,对站场建设重视不够,兼之乡镇客运站公益性强,投资回报率低,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3)缺乏稳定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资金渠道,资金投放严重不足。由于经营农村客运经济效益较差,运输企业对投资建站的积极性不高。

(4)我县客运站的行业管理相对较弱,投资效率不高。

(5)鼓励和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农村客运经营效益差,农村班线缺少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

(6)三轮车及其它未经许可的车辆从事客运,这些车辆存在着安全隐患。

第三章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第一节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

受农村经济水平、农村客流季节性的影响,农村客运具有客流量小、经营效益差、利润薄的特点,从事农村客运的经营者普遍经营困难,我县运输企业不愿意车头向下开辟农村客运班线,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客运积极性不高,农村客运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但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头戏,为此,制定农村客运线路和运力规划也是势在必行。

一、规划目标

1、2010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

2、到2010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

3、2010年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内容

见附表五

三、客运线路经营模式

农村客运班线的发展必须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才能保证班线开得起、开得稳、开得久。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模式:

1、定线、定班经营模式。在运输经济效益较好的是县城至乡镇之间、经济发达乡镇之间、经济交流频繁地区之间,通过鼓励运输企业车头向下,开行定班、定点的农村客运班线。

2、定区域、不定班经营模式。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村之间,采取划定一个运行区域,不定起止点、不定班次的循环运营。

3、季节班车经营模式。根据农民出行习惯,开通季节性班车,采取包车、出租形式经营。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规划

一、客运站布局规划的原则

客运站布局规划应做到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分工实施、方便旅客,充分满足该地区社会经济全局发展的需要,基本这个目标,在进行网络布局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要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农村客运发展,充分满足农村人口出行要求。认真贯彻农村客运站布局的指导思想,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原则,使客运站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上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立足现实、适当超前

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分析,精确预测,远近结合,市场需求与现实可能可协调,分轻、重、缓、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适当超前。使之与**县农村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县乡(镇)体系建设规模和总体规划相配套。

3、依托路网、骨架优先

**县农村客运站的分布应依托G104、S312公路干线和即将建成的蚌宁高速,与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特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辐射方向及范围、现有道路旅客运输基础设施的适应性等相适应。并使农村客运站的功能、数量、规模等城镇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城镇规划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进行我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规划时,始终坚持以该地区公路网的布局与建设规划为依据,优先在经济发展较快主要乡镇及主要出、入口布点设站,使公路客运站的功能得到最好、最经济的发挥。

4、运输方便、安全经济

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的布局,要与旅客运输、城镇规划的基本要求以及安全方便、经济高效的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客运站成为道路运输及交通运输沟通城镇之间及城镇内部旅客位移及相关服务的重要设施。客运站址尽量选择在位于客源分布的中心位置,靠近公路干线,使旅客换乘方便,费用最小。

5、新旧兼容、节省投资

农村客运站网络要与农村客运站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现状统筹起来考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公路客运站设施和基础条件,挖掘潜力,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在网络布局时,要将改建、扩建与新建等方式结合起来,做好客运站的新旧兼容、功能完善工作。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拆迁工程过大,占地面积过多,补偿费用过高及其它用地,以节省投资。

6、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农村客运站是运输车辆、旅客集散的场所,其建设与运营过程均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运输车辆的噪音、废气、作业过程引起的灰尘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等。因此,在进行客运站选址布点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规划总目标及分期目标

**县截止到2004年共有8镇、10个乡和275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网络规划范围内尚有15个客运站、179停靠点待建,建设任务艰巨。

2006年,全县总共将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007年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2008年新建、改造2个乡镇客运站;2009年新建、改造5个乡镇客运站;2010年新建、改造4个乡镇客运站,每年建设乡镇客运站数量和等级情况详见附表6。

三、站场功能

规划中的农村客运站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旅客运输组织

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法规、进行旅客运输生产、客流和客运车辆的运行组织,实现道路旅客的合理运输。其内容包括:运输生产组织、客流组织、运力组织、运行组织等。

2、提供班线到达及始发班车情况,为农村人口出行提供帮助。

3、提供足够的停车场地。

四、规模及标准(见附表6)

五、建设模式

考虑到全县乡镇的情况千差万别,乡镇客运站建设模式要灵活多样,采用最适宜的方式建设。主要有如下两种建设模式:

1、“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

对设有交管站、有条件进行站站合一改造的乡镇,将采用此模式建设客运站。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有乡镇交管站的办公设施和场地,设置停车场、候车室、旅客换洗室、汽车检验台等设施以及必要的安全消防设备,改扩建成“前客运室,后交管站”的乡镇客运站。采用“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有利于从源头上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并为将来交通税费改革的人员分流等创造良好条件。

全县共有4个乡镇设有交管站(水口站、大英站、半塔站、施官站),建议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进行建设。

2、客运站模式:对社会经济和运输市场比较发达,客流量较大,营运班车数量较多,始发班次比较密集的乡镇,建议采用单独建设客运站模式。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客流量情况可以建成五级或其它级别的汽车站,以满足市场需要。

3、客货一体站模式

我县其它待建的客运站,因人流量较小,货流量较大,建设客运站时,可以考虑将客运站、货运站合并建设,形成集客运、货运、甚至维修等运输相关业务为一体的客货中心,便于货运运输和旅客出行。

第四章投资估算与经营管理

**县农村客运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在这五年的时间跨度里,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作出下列的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土建工程造价参照2003年同类项目单位造价和指标定额消耗量进行预测。

2、规划的客运站场均用面积,根据国家标准GB-T12419-90和交通部JT3134-88及JT/T200-2004确定。

3、在土地征用上各级政府将按优惠政策和土地征用有关规定给予购置,以每亩平均市场价计算。

4、所购客车按市场价计算。

二、投资估算

1、客运站点

2005至2010年共需建二级站1个、四级站4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需投资2000万元,征用土地62亩。

2、乡村道路

2006至2010年共需修乡村油路(水泥路)648.7公里,需投资12974万元。

3、更新、增加乡村班线客车

2005至2010年共需新增农村班线客车150辆,更新150辆,共需投资2000万元。

三、运营方式

为使**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需制定和完善客运结构,乡镇道路和营运车辆投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目标的进度、技术质量标准、责任人、检查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规划项目逐步完成。

(一)客运站的经营管理

1、规划建设的农村社会客运站场为公用型车站,具有相应的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社会化管理,公司化管理,全方位为客运经营者和旅客提供站务服务,行业管理由县运管所实行管理。

2、规划建设的停靠点全部由经营线路公司联系所在村或委托附近住户确定专人负责看管和卫生保洁,保证停靠点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寿命。

(二)乡村道路的经营管理(略)

(三)农村班线客车的运营管理

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班线及客车实行联户捆绑经营。即同一班线的业户组织起来,组成一个联组,并推举生产组长,由联组共同开展这一班线的客运经营活动。

第五章发展农村客运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加强农村客运班线和运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有增加农村客运市场的运输供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客运的积极性,确保现有运输经营者经营得长久,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县(市)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采取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乡村客运税费负担、改革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等若干措施,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村客运朝良好的态势发展,最终实现农民满意、经营者满意、政府满意。

一、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是乡村客运发展的最终方向,但目前相对于尚处在萌芽发展期的乡村客运经济来说,现行市场准入标准相对太高,导致愿意参与乡村客运经营的进不来。对此,要打破现行“新申请进行道路客运市场的客运业户,必须是公司制企业,经营规模必须具备5辆车客运经营规模”的政策束缚,必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来明确规定:申请从事乡村客运经营的,只有申请人拟投入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条件、拟聘用的驾驶员符合条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一律予以许可准入。

二、实行乡村客运班线核准制。改革现行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实行乡村班线许可核准制。即只要经营者申请的客运班线符合乡村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拟投入客车技术状况、拟聘用驾驶员符合规定的,一律予以许可。

三、我县应积极争取成为实行乡村客运税费改革试点县。在培育乡村客运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如:花大工夫组建起的公司因经营收不抵支退出农村客运市场,下大气力取缔的农用车、简易车,因客车跑不起来,非法载客车辆又死灰复燃等。究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乡村客运税费政策不合理。乡村运输经营者税费相对过重,导致现有乡村客运经营困难、农用车退市难、老旧车更新难,乡村客运经济发展疲软。我们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实行税费减免,将从事乡村客运车辆的客附费征收标准适当降低。同时,联合工商、公安交警、税务、保险等部门,制定执行乡村运输优惠后的税费标准,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切实减轻乡村运输经营者负担。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建设实施对策

一、整顿运输市场,建议健全车站运作机制

要使我县农村公路交通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必须在道路客运站规划与建设的同时,治理整顿运输市场,解决道路运输市场中车辆乱停乱放、客运量与车站设施不相适应等突出矛盾。建立起有序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和良好的客运站运作机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车站运作机制;

2、建立具有职能合理、层次清晰的车站组织与管理体系;

3、建立具有公平竞争的经营机制;

4、建立具有健全规范的车站监督联系。

二、均衡投入,确保资金供应

规划方案中的车站建设是逐年安排的,其建设序列是遵循适应我县各乡镇道路客运市场的需求,因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安排我县道路客运站投资计划时,要依据规划,确保资金供应。

三、保障措施

1、建设资金的筹措新晨

我县道路客运站总体布局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量大,但却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当前国民经济腾飞阶段,各行各业、各种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单靠国家或建设单位拿出全部资金都是困难的。因此,筹集道路客运站建设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我县的各个乡镇财力的实际情况和道路客运站属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性。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可以采取争取国家投资、地方自筹、银行贷款、合作、合建等多种方式的筹集方案。实施期间主要采用“四个一点”的方针解决。即省交通厅补助一点,县政府资助一点,经营者筹集一点,以合作、合建等方式筹集一点。这样,上下结合共同努力搞好我县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以促进我县公路交通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篇4

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河北承德围场坝上地区。海拔1010~1940m,森林覆盖率80%,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148.85亿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园旅游发展的定位是“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示范教育,持续利用”。截至2011年底,塞罕坝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84.76余万人次,客源地涉及30个省、市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园现有宾馆、度假村、饭店、旅游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共108家,拥有床位7000余张,餐位8500个。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公园已实现旅游门票收入1.12亿。每年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并为周边社区创造综合效益1亿多元。

2塞罕坝旅游资源的特点

塞罕坝的自然环境,即使用再多的形容词都不过分。这样一个优越的自然环境,是这里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资源,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人们陶醉于这里的美丽自然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这里已经是阻挡沙漠南进,侵袭京津等城市的第一道生态屏障。

2.1辉煌的历史与零星的遗存

塞罕坝是中国唯一的皇家狩猎场。清代盛世时曾每年在此举行“木兰秋狝”大典。鼎盛时,曾经有72围供皇家狩猎。这一辉煌的历史,至今为普通人们所津津乐道。自1960年代以来,林业工人更是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奇迹。他们在十分艰难的自然和物质环境中,将沙漠改造成中国最大的一片人工森林区。这段历史及其所承载的创业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任何一位来此旅游或观光的人,都不禁对此业绩表示出由衷的敬佩和赞叹。迄今留下的历史遗迹更多的是1960年以来的中国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环境和富饶的森工小镇。而更早时期的,关于“木兰秋狝”的历史遗迹,则仅有非常零星的分布,更多的只能从历史典籍和故事中去寻觅。

2.2广袤的大地景观与相对单调的重复

塞罕坝的大地风景以其壮美、辽阔而吸引人,处处皆是绮丽的大地景观,这是其最大的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大地景观又通常会显得相对单调,变化不够丰富和多样。

2.3尚待开发的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

塞罕坝的积雪期长达4个月以上,且有比较多样的地形与地貌条件,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雪上运动项目。但是,塞罕坝的冬季项目几乎没有开展。即使在过完每年正月十五以后,也仅有一家酒店对外营业。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和利用。

2.4舒适的夏季避暑气候

坝上具有优越的避暑气候已为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所熟知,每年超过80%以上的游客都在夏季时来到这里休闲避暑。

3塞罕坝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

3.1塞罕坝旅游资源优势

3.1.1避暑胜地———凉爽舒适的气候塞罕坝夏季凉爽,7、8、9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只有13℃,最高气温一般也不超过25℃,这里被人们誉为天然空调,巨型氧吧,是夏季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塞罕坝优越的避暑气候已为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所熟知,每年超过80%以上的游客都在夏季时来到这里消暑度假。

3.1.2独一无二的皇家狩猎场和历史遗迹木兰围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家狩猎场。清代盛世时曾每年在此举行“木兰秋狝”大典。鼎盛时,这里曾经有72围供皇家狩猎。历史上也流传了很多优美的故事传说,依托这些典故,塞罕坝修砌和完善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如木兰秋狝文化园、塞罕塔、康熙点将台、塞北佛石庙等,使这些典故得以更好的保存和传承。

3.1.3景观资源类型丰富———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河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80%。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这里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带,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各种奇花异草更是名目繁多。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大面积的天然草原连绵起伏,一望无际,二者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景观。3.1.4丰富的冬季冰雪资源塞罕坝的积雪期长达4个月以上,且有比较多样的地形与地貌条件,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雪上运动项目,包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以初级至中级为主)、单板滑雪和雪上娱乐等。

3.2塞罕坝旅游资源劣势

3.2.1交通瓶颈由于塞罕坝所处海拔较高,且山路陡峭,其可进入性差,距主要客源地时间距离较远,不利于游客来访。外部交通条件差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即使承德—围场高速公路建成以后,以及承德市旅游机场、北京-承德高速铁路等建成通车以后,这一问题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交通条件的制约仍然比较严峻。以北京为例,绝大部分客人仍然以自驾车作为近距离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从北京出发抵达围场坝上的时间,仍然在3.5h左右。这已接近自驾车日出行最大半径的极限。

3.2.2经营期短塞罕坝气候寒冷,每年只有3个月的旅游接待期,具备吸引力的旅游活动少,景点可停留时间短,接待设施相对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生活需求。

3.2.3生态脆弱沙漠与塞罕坝仅有一河之隔;表层土壤的厚度仅有1~3cm,极易受到干扰甚至破坏。不仅如此,目前的坝上还面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此外,这里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由于面积广,较分散,进行污水等的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由此更容易导致环境恶化。因此有必要在充分评估坝上的生态敏感性基础上,对其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坝上的各种发展规划。

4塞罕坝旅游规划侧重点

4.1交通改善

塞罕坝的旅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交通基础设施的制约,并可能在较长时间范围内受到这一基础条件的限制。因此,坝上旅游的关键驱动力首先在于改善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行条件。

4.2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脆弱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塞罕坝的发展,包括旅游发展应该是生态优先,并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并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充分研究和判断塞罕坝发展的各种限制性因素和潜力,以最小化生态干扰的形式或模式进行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绿色发展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塑造概念,它本身是一个极具市场吸引力的产品概念。

4.3重大项目

塞罕坝的旅游发展不能再停留在小、散、弱的发展模式上,而应以重大项目的规模化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重大项目,是建立在充分的生态承载力研究基础之上,并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4.4市场营销未来的旅游市场将是一个更加充分的完全买方市场。任何有吸引力的产品,没有充足的市场营销预算作为保障,并通过执行有力的营销策略加以保障,都无法实现其预期目标。

5塞罕坝旅游发展规划目标

5.1近期目标(2010-2015年)

提升塞罕坝中心城镇的品质、优化其空间格局、初步完善其功能;初步开发建设大型综合度假区;建设和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优化景区外部和内部交通网络;完成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开发;完善营销战略,与各级旅游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网络营销体系,通过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在客源市场上形成影响。

5.2中期目标(2016-2020年)

进一步提升塞罕坝中心城镇的品质、优化其空间格局、扩大规模、完善其功能;全面进行大型综合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加大力度建设冬季滑雪场及滑雪小镇项目,全季节经营的产品体系初步建设完成;机场项目建成通航;内外部交通体系全部投入使用;客源市场由环渤海经济圈扩展到中国南方主要城市;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完成。

6发展战略

6.1竞争战略

由于塞罕坝的夏季与冬季资源和活动类型差异较大,因此其竞争战略应该考虑到季节的差异。

6.1.1夏季的主要竞争者及竞争战略内蒙古:蒙古草原的形象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客户心目中体验蒙古族民俗的第一选择,且中心城市较多,能够提供各种档次的接待服务。但是蒙古草原产品类型相对单一,距离中心城市客源地也比较远。丰宁坝上:丰宁素有京北第一草原之称,且距离北京等市场最近。但其草原退化更加严重,而且缺少多样化自然景观与组合。塞罕坝的竞争战略:采取差异化战略,着重宣传丰富的生态资源、皇家文化和满族风情;突出皇家文化与创业史;推出冬季滑雪和运动项目;整体营销,区域联合推广。

6.1.2冬季的主要竞争者及竞争战略崇礼县:滑雪场集中,“滑雪小镇”的概念已经形成;山体海拔高、坡度大、积雪期长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营造高级滑雪场;距离北京仅3h的车程。但是其文化元素少,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北京周边滑雪场:距离客源地非常近;积累了一定的滑雪场经营、营销和管理经验。但是其单体滑雪场规模小,主打产品为一日游或周末游。塞罕坝的竞争战略:主打皇家文化、综合性高尚运动休闲会所概念;在目标客户心目中打造度假形象;联合部分北京周边的小型滑雪场,进行滑雪俱乐部式的销售。

6.2品牌战略

塞罕坝旅游业是承德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因而其品牌建设也不能孤立于承德市旅游品牌,而应作为“承德旅游”这一大品牌的子品牌,与“金山岭长城”、“避暑山庄”、“外八庙”并列,成为承德旅游的四大核心子品牌之一。

6.2.1宣传口号宣传口号应突出塞罕坝的核心特点,体现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区别,同时简短有力,便于记忆。由于皇家猎苑遗址是坝上独一无二的资源,而草原和森林则是坝上最主要的自然景观,在客户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形象。因此,宣传口号为:“塞罕坝:皇家的草原,皇家的森林”。其以对仗的形式,简单但非常清晰地勾勒出这里最具卖点的资源和景观。同时,“皇家”二字既突出其历史地位和价值,更彰显出这里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能带给消费者一种具有非常高端品质的、极具私人专享的尊贵和荣誉。

6.2.2品牌层次塞罕坝作为母品牌,其下面可按照产品线路衍生出:“坝上自然生态观光游”、“皇家避暑游猎游”、“满蒙风情体验游”、“康体休闲度假游”等子品牌。

6.3市场战略

6.3.1一级市场城市邻近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