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30 15:51: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师教育理念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教育理念论文

篇1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构建

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部分)中,课程目标领域是:①教育的信念与责任;②教育的知识与能力;③教育实践与体验。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基本内容为:①专业理念与师德;②专业知识;③专业能力。这两个标准,构成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致性要求:一是理念(信念)与师德(责任)部分;二是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三是实践与体验部分。在此重点论述知识与能力部分的构建:如前所述,教师职业“需要教师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那么什么是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就小学教师而言,作为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有关小学教师的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组成内容的确定,只能是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部分),本着“学会工作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依据小学教育的真实工作过程———包括教学工作、德育工作、课外活动、教研活动及教师成长等方面的工作(成长)过程(行动领域),在课程内容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教育知识篇”和“小学教师技能篇”的两大组合(知识与技能)模块(学习领域),正是进行教师教育的课程与配套教材建设的创新尝试。

1“.小学教育知识篇”(专业知识)包括:教育与教育学,小学教育,小学生、小学教师的相关专门知识(按照两个标准的相关条文有序构建,并以主题案例及知识话题引导知识学习)。

2“.小学教师技能篇”(专门技能)包括:教师成长、教学工作、德育工作、课外活动、教育研究的相关职业技能(按照两个标准的相关条文有序构建,并以真实工作案例及行动体验引导技能实操)。作为配套教材建设,首先应当革新“教材观”,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不再“为教而编”,而是“为学而编”,变教材为学材,即有助于变教而学,为学而行。因此,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在总体上既要体现小学教育、小学教师的特色,在具体部分又要体现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与教学过程的“学习领域”对应关系。最重要的是,更期望通过执教者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知识灌输”为“行动体验”,创建职业化的“自主、行动、合作”的教学文化。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技能实训

小学教育永远是实践第一的活动。在职业教育理念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能力一般都比知识量更为重要。因此,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有关小学教师工作的系列技能部分就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与小学教育相关的知识通过引导自主性或探究性学习理解和掌握。我们既不能单方面谈论课程的内容构建,也不能离开课程的内容构建单方面谈论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构建必然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必须同时考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它是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但同样也是适用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因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就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学习形式组织教学,并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合作与交流”完全就是小学教师实际工作要求的预演。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更是任何职业教育所必需的。

2.微格教学法原作为教师教学技能专用的教学法,实际就是与具体组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角色扮演法”或“模拟教学法”在内涵上一致的教学法。现可更大范围用于教师系列职业技能的实训。

篇2

教育公平的内涵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逻辑层次上分析呈现多样性,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三方面:(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将教育公平分为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起点上公平是指人人都不受种族、出身、性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是指使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平等地对待,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是指资源投入,包括师资力量、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设施等。主观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平等对待。教育结果公平是相对于最后教育目标而言,要求学生走出校门时获得相同的学业成就,消除不同社会出身的学生在起点上的差别,实现教育质量平等,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其本质是对人的权利、尊严的进一步认识,是指人际间教育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教育公平理念下师范生的培养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课程改革的实践,教师知识陈旧,整合知识能力低下;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心理(卫生)学知识缺乏;教学道德伦理知识需要改进等等。教师工作是一种学习的专业,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师范教育以培养合格的教师为己任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师范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发展教育需要教师,现代教育公平理念的发展需要师范教育先行。

1.培养师范生确立公平的教育观

教育公平理念倡导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公平。教师是具体教育制度的执行者,能否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其能否胜任教师岗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当前教育公平理念下,如何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师德情感的培养是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1)培养师范生正确的知识观

一直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持有的传统的知识观有两种:权威主义知识观和客观主义知识观。我国秦朝以来君主专制和宗法等级制长期盛行,使得权威主义知识观在我国根深蒂固,认为知识是由于权力势差产生的,只有身居高位者才能掌握真理,拥有知识,知识是权威的象征。这种知识观使教学成为教师向学生灌输形态的过程。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少数人发现或发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种知识观指导下的教学观认为教科书最有权威,教师分享着教科书的权威,学生只能服从教科书和教师。

公平教育理念下,师范教育要培养师范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要有尊重学生创造知识、拥有知识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学生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的知识来源于心灵和日常生活的世界、文化等相互作用。

2)培养师范生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是对学生本质属性的看法。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管学生再年龄、性别、知识水平、道德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别,学生作为人的存在没有差别的。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受传统学生观、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无视学生情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天赋潜能。传统学生观背离了教育公平理念的本质“对人的权利、尊严的进一步认识”,阻碍学生发展。

师范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兼顾各种不同生理和社会属性的学生,尊重多元化的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完整、有尊严的个体看待,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培养师范生公平的评价观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一定的技术和方法,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教学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学生评价是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教育将学生视为被教育的对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公平教育理念下应该培养师范生运用正确的教育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认识到学生多元的智力结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

2.国家要合理分配投入师范教育的资源

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原因是政府公共政策。政府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这种制度下的不公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我国的高等师范学校大多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分布结构使师范教育呈现出东西之间、城乡之间、中心城市和地方之间的差距。我国现行的“分级管理、地方负责”教育投资体制进一步拉大了东西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距,使师范教育在资源配置上呈现出地区不公平的现象,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进而影响师范生教育过程等的公平。

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国家应该合理配置师范教育资源,培养趋势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加强政府对师范教育的经费投入,调整各级各类师范学校的投入比例,改善教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促进高等师范学校在同类高校中地位的提升,为高等师范学校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师范教育的迫切需求,使师范类高校真正成为培养师资的摇篮。

篇3

l.做游戏的有心人。每做一个游戏,要有一定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在别人看来,是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地玩,在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是沉醉在游戏之中,其乐无穷,不知道做某个游戏可以学到什么。而父母心里应清楚做游戏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例如,教孩子倒数10—1。我运用了“火箭发射”这个游戏。在孩子已能牢靠而又熟练地顺数1—50的基础上,针对孩子对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火箭发射比较感兴趣的情况,我提出要与孩子做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当然非常高兴。于是,我们一起动手用积木制作“火箭”,准备“发射”。在“发射”前,我给孩子讲了火箭的作用,火箭发射的程序。火箭发射前要倒数10。所以我要孩子在“火箭”“发射”前,也要倒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要求孩子先倒数5—1,孩子很乐意,并能很快掌握。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我逐渐将倒数的数增加至10—1。

孩子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以至于在不到4岁时就能倒数20—1了。

2.做游戏的协调者。孩子爱做游戏。但并不是孩子想做的游戏就能做得到。因为有的游戏用现成的玩具是不够的。这需要家长为孩子另外准备一些游戏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除可以购买外,家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游戏,如凳子、椅子、被子、锅碗瓢盆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游戏,就是孩子在两岁左右,一次逛街回来,他非要做“卖鳝鱼”的游戏。而且还要给他准备纸条(当鳝鱼)、钉子、两根小板凳、小盆、小刀(玩具塑料刀)。准备完后,他就真的卖起鳝鱼来了:坐在一根小板凳上,用小刀划钉在另一根小板凳上的纸条(鳝鱼),凳子下面的小盆用来装划好的鳝鱼。孩子做得很投入,津津有味,持续时间不下半个小时。显然,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记忆、想象等能力。以后,孩子几乎每次外出活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关他见过的感兴趣的游戏,家长自然就是一阵忙碌。但可喜的是,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这对于他以后专注于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3.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一般来讲,孩子喜欢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重复多次,比如搭积木(可拆装的积木),可以由简单搭到非常复杂,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搭,到自己独立搭,而且搭出家长都难以想象的形状来。但是,有时孩子也对某种游戏很快产生厌倦。这样,就需要家长变换游戏的方式,最好是不同的方式交替进行。就是同一种类的游戏,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识字游戏,就有讲故事、学识字,卡片法识字(卡片上有字,还有人、物、花鸟的图画),生活中识字(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对照)等等形式。

4.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家长怀着饱满的情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做的是活泼有趣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有兴趣,教育效果才会好。为了让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家长应多说说鼓励的话。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兴致就会更高,头脑会更灵活。家长的鼓励,还能培养孩子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自信,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益的。

篇4

(一)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通识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宽广博大的知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的整体情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知识领域的历史发展趋势、思维方式以及基本观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将此作为基础,对专业方向进行理性的选择。除此之外,通识教育还对文理兼容以及文理渗透等加以强调,并格外重视专业的纵向延伸以及横向拓宽,尤其是跨学科课程的引入为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有效的能力结构通识教育改变了以往为考而学的观念,减轻了应试教育对课堂教学中通识教育内容输入的影响,为实际英语教学减负,这样,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就可以积极稳妥地引导学生接受一些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新知识。语言作为有效的载体,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有用、有价值的知识。学生可以在淡化考试压力的情况下,不再急功近利,能够致力于加深对自己本专业之外的诸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既可以获取更多的、全面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使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并使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识教育的内涵是使心灵得到陶冶,理性思维得到完善。人的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形成,必须将广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阅历作为坚实的后盾。通识教育将素质教育运用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贯穿于社会实践以及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并对知识内化过程以及潜移默化熏陶的过程更加重视,通过优化整体教学来使大学生的身体心理、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大学英语课程对通识教育实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识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开设独立通识课程和在整个教学以及教育过程中将通识教育渗透到其中的理念来实现的。大学英语是比较容易进行通识教育的课程,英语课程教学的相关文件明确地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高等教育必有的重要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把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应用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当作主要内容,把外语教学理论当作指导内容,把多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集为一体的重要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让他们可以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以及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书面和口头的信息交流。与此同时,还需要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并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以此来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课程既是学习基础语言知识的课程,也是学生拓展知识并对实际素质教育进行了解的课程。所以,在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国际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努力运用语言载体,使学生对西方文化以及科学技术进行足够的了解。综上可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科性质与通识教学的目标完全契合。所以,大学英语课程对通识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通识教育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应用

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既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的转变,也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是把以教师为核心、仅传授语言知识以及技能教学的模式逐渐地向以学生为核心、不仅教授普通技能以及语言知识,还要对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进行培养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里程碑式改革,也是对将培养“全人”作为使命的通识教育理念进行综合性探索的过程。

(一)基础个性化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构建以人机、人网以及人际为前提的2+2+X(即两节大班读写课+两节小班听说课+X节网络在线学习课程)的教学模式。而网络在线学习是本次改革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这种个性化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对一些起点低的学生给予照顾,还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按照自身的水平、特征以及时间,来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并借助于计算机,使自身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从而避免了以往传统课堂中出现的弊端。大班课也可以看做语言传输课,通过多媒体来对教材读、译、写的知识以及技能的特征进行讲授;小班课可以称为实践课和辅导课,它主要是对语言的输出进行强调。教师主要通过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特殊性和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来营造出真实的语言氛围,以此来使学生的听说技能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补充、检测、评估和巩固大班学习和网络学习。这种将计算机手段和课堂教学进行结合、通过虚设英语交际环境来进行人机互动的教学手段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不断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以此构建出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教师作为指导的一种新型体系,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既要在教学手段上加以体现,又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教师的角色也由讲授者逐渐转变成了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学围绕着教材的热点话题以及主要内容,对任务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其将综合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利用网络资源对相关信息进行查阅,通过个人报告、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对话练习以及访谈活动等形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很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任务型教学法把以教师为核心的手段成功地转变成了以学生为核心的手段,并把以往的注入式教学转变成探索式教学,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师生间多形式的交流互动,从而使通识教育的个性发展得到体现,并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发,从而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融合大学英语改革和通识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表现为以往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无限延伸。如果要使英语通识教育得以顺利实现,就一定要把英语教学课堂扩大,让大学英语教学不再是固定教室、固定时间的模式。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补充意义,课外活动对实践环节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例如,首先,可以通过课外时间来开展英语角、演讲比赛、口语大赛以及英语讲座等活动,并邀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其中,全方位地营造语言交流环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英语社团,如口语、电影、歌曲、竞赛、网络、英文报刊、写作、戏剧、广播、多媒体以及新闻翻译等社团,这样就使英语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无限扩大,并使应用和交流的机会也得到了增加,从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个人兴趣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还可以构建以网络教学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如多媒体听说机房以及电子资料室等,通过广播、录像、电影、电视录音以及电脑等来进行英语学习。多媒体英语听说课件具有丰富的题材、超强的时代感和广泛的知识面,学生可以在相关的范围内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使趣味性以及多样性得到增加,与此同时,还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并使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提升。通识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为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由此,学生和教师都不会再处在被动地位,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也可以主动地引领学生。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中的一个主题内容,结合所学的综合知识,通过写报告、查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学以致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