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29 22:35: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结构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结构论文

篇1

一、前言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2种结构形式。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所长,前者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而后者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综合利用这两种结构的优点为高层以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统计分析表明,高层建筑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约为钢结构的70%,而施工速度与全钢结构相当于,在综合考虑施工周期、结构占用使用面积等因素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

最近建设部和国家冶金工业局在颁布的《建筑用钢技术政策》中,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列为要大力推广的建筑新技术,可以预见,混合结构在高层办公楼、学校、医院及住宅等建筑中将有较广泛的应用。

二、索张拉结构

索张拉结构基本受力构件有三类: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受拉构件。

对于受压构件,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由于构件会发生整体失稳,构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于受弯构件,由于构件截面应力不均匀,截面边缘的最大应力往往控制构件的设计,使得构件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受拉构件,截面的应力均匀,不会发生整体失稳,如利用高强钢索做成受拉构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拉构件的作用,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在结构体系中巧妙利用张拉构件,结合少数刚性受压构件,可构成受力合理的高效张拉结构体系,不仅承载力高、刚度大,且能使各种材料的强度均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索穹顶结构

索穹顶结构实际上是一处特殊的索-膜结构,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效率极高的张力集成体系。其外形类似于穹顶,而主要的构件是钢索,由始终处于张力状态的索段构成穹顶,利用膜材作为屋面,因此被命名为索穹顶。由于整个结构除少数几根压杆外都处于张力状态,所以充分发挥了钢索的强度,只要能避免柔性结构可能发生的结构松弛,索穹顶结构便无弹性失稳之虞,所以,这种结构重量极轻,安装方便,可具有新颖的造型,经济合理,被成功地应用于一些大跨度和超大跨度的结构。

四、膜结构

膜结构是张力结构体系的一种,它以具有优良性能的柔软织物为膜材,由膜内的空气压力支承膜面(充气式膜结构或所承式膜结构),或利用钢索或风性支承结构向膜内预施加张力(张力膜结构),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刚度、能够覆盖大空间的结构体系。膜结构采用的薄膜的材料,大多采用涂层织物薄膜,分为两部分,内部为基材织物,主要决定膜材的力学性质,提供材料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外层为涂层,主要解决膜材的物理性质,提供材料的耐火、耐久性及防水、自洁性等,常用膜材一般为聚酯织物涂敷氯乙烯涂层膜材、玻璃纤维织物涂敷聚四氟乙烯涂层或有机硅树酯涂层膜材。膜材并接的结构接缝多采用热焊,非结构接缝采用缝合。

膜结构具有如下特点:造型活泼优美,富有时代气息;自重轻,适合大跨度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能源消耗;价格相对低廉,施工速度快;结构抗震性能好。

充气膜结构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形式,充气膜结构一般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能源供应,在低拱度大跨度建筑中的单层膜结构必须是封闭的空间,以保持一定气压差。在气候恶劣的地方,空气膜结构的维护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建筑曾遭意外的漏气而下瘪。五、高效预应力结构体系

高效预应力结构是指用高强度材料、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建筑起来的预应力结构,是当今技术最先进、用途最广、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建筑结构型式之一。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大精尖的土木建筑结构都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如,大型公共建筑、大跨重载工业建筑、高层建筑、大中跨度桥梁、大型特种结构、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海洋平台等几乎全部采用了这一技术。

近年来,高效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制定专门的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规程、工程中应用的预应力结构体系也很丰富。典型工程实例有:面积最大的单体预应力工程是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每层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平方米,在混凝土板、墙、框架、柱以及钢屋架、钢梁和钢管网架中大量采用了预应力技术;柱网最大的预应力工程是深圳车港工程,标准层平面尺寸159×103.5米,标准柱网16×25米,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最在的预应力钢桁架工程是北京西站主站房工程,该预应力钢桁架跨度45米,桁架上承40米高的中式门楼,门楼总重5400余吨;层数最多的预应力工程是广东国际大夏主楼,总计63层;高度最高的预应力工程是青岛中银大厦,总高度241米,58层,等等因篇幅所限,文章重点介绍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和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工程。

篇2

2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前期的参与

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其前期的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但是不少建筑项目的前期方案确定时,并未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忽略了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经济性,从而使得结构设计难度及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提高了。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建筑的前期设计中一定要重视优化设计方案的融入,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

2.2细部优化

当设计人员对建筑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其不仅要关注整体设计,更要关注到基本构件的精细设计。例如:在对现浇板进行设计时,应重视其受力程度,避免产生拐角裂缝。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设计的理论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优化设计也从工程实践向着数学问题发展。因此,对于工程设计人员而言,其应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优化设计,提高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下文主要分析了某住宅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该住宅建筑地上32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为钢结构框架剪力墙。根据该建筑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场情况综合分析之后,决定应用结构优化设计,实现对传统的结构设计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在优化设计中,以计算机为辅助,实现了对整个工程的全局优化。

3.2优化设计规范

在对该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时,设计人员严格地遵循有关结构设计的规范,针对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如:安全性较差、要求过宽等,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对其进行了优化处理。

3.3前期参与

在本工程中,设计人员在工程的前期规划中即结合了结构优化设计,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与施工条件,对建筑结构形式进行了科学取舍,保证其施工可行性与经济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前期规划中,设计人员不应仅凭自身的经验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否则容易出现对建筑结构体系受力情况把握不当的现象,直接导致建筑质量不过关,不利于后期的施工,容易造成建筑建设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3.4概念设计

在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若是其结构布局方式不同,设计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对房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应实现细部结构优化和概念设计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有效提高结构优化设计效果。在本工程中,将建筑的概念设计作为了设计工作中的一大重点,贯穿于整个的设计过程之中。概念设计主要是对缺乏相应数值的细节进行处理,例如:地震设防烈度量化等情况,若是仅仅依靠相应的公式进行设计计算,得出的结果必然会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使用概念设计,则可将数值当作一种参考依据,实现对结构设计中细节的合理把握,提高结构优化设计的质量。

3.5结构优化设计的效益分析

在本工程中,优化后方案同优化前方案相比,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其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工程结束后,对整个工程造价进行计算,发现工程造价降低了26%。

篇3

2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受力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有着自己的设计规则及原理。由于剪力墙通常情况下高度、宽度要比厚度大很多,因此其何特征像板,但与板有很大的差别,板是按受弯构件计算,剪力墙是按压弯构件计算。因此在进行其结构设计分析时就需要考虑到其具体的设计差别。此外还包括剪力墙的肢长、墙厚度范围有着自身的特性,因此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w/tw≤4时,应按框架柱结构设计;当hw/tw>8时为一般剪力墙;当4≤hw/tw≤8时短肢剪力墙,这也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纵向、横向剪力墙与梁、板所组成的空间结构。其主要承受两类荷载:一类是竖向荷载,竖向荷载主要是梁板传来的恒载、活载、剪力墙身自重及竖向地震作用;另一类是水平荷载,主要为水平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墙的内力、变形分析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分析。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剪力墙在各种工况下不致破坏,能够安全地承受重力荷载作用。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结构耐久性也满足设计要求。剪力墙的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框架结构的变形主要是剪切变形。为了使剪力墙实现弯曲破坏的延性破坏模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简称高规,规定墙长不宜大于8m。实际上影响剪力墙破坏模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和轴压比,只要剪跨比>2,且轴压比不超过规范规定限值,能够实现延性的破坏模式。当剪力墙墙长大于8m时,尽量在墙中部开洞形成双墙肢,通过弱连梁连接。这样剪跨比一般也会大于2,即能满足延性破坏的需求。在地震作用下通过连梁来耗能,连梁端部首先进入塑性变形,形成塑性铰,这样连梁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

3连梁设计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开间不大或墙长较长时开洞后形成连梁,若两墙肢之间出现跨高比较小的连梁时,在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连梁抗剪超限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①增大截面,可以提高连梁自身的抗剪能力,但随着连梁刚度增加相应内力也增加,其对抗剪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在梁宽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加高连梁梁高的方法;在梁高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加宽梁宽,加宽截面却对连梁刚度的贡献较小,仅为线性关系,使得抗剪力的提高值仅大于分担剪力的增加值。②调整设计内力,在增大连梁截面对提高抗剪能力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为的内力调整,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控制剪力分配比,解决连梁抗剪问题。最简单的调控方法是在计算参数选取时,调整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仅对内力配筋计算时才能采用。在整体计算及非地震荷载作用下,连梁刚度不予折减,这时连梁应具备足够的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对于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应按框架梁设计,且必须满足框架梁各项要求。③也可设水平缝形成双连梁、多连梁或采取其他加强受剪承载力的构造措施,譬如设置交叉暗撑等措施来提高连梁抗剪承载力。

篇4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烽锋.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思路优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497-497.

[2]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283-283,286.

[3]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313-314.

[4]周翱.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710-710.

[5]梁辉辉,杨鑫.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390-390.

[6]伍后胜,庞宇.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18):114-114.

[7]朴洪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4,(7):145.

[8]刘立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7):208-208.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世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2005

[2]陈肇元,土建结构工程与耐久性[M].2003

[3]杨云峰.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4]王建军.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N].伊犁日报(汉),2006

[5]董心德,叶丹,张永平,蔡世连.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j].中国产业.2010(12)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杂志

[4]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