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00:28: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公共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对社区警务战略和建设认识不足
在社区警务改革过程中,部分派出所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挂几个牌,建几个警务室,做几本台账”的层面,在文件、材料中经常引用“社区警务”的字眼,认为这样做就实现了社区警务的改革。民警对“社区警务”的基本概念还十分模糊,不知道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社区警务”方面的一些有效措施不能切实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去。部分领导的认识也存在较大问题,“求稳怕乱”的思想突出。机关里的人不愿意去基层,部分领导怕得罪人而迟于行动或干脆不行动。这样,便无法将有限的警力尽量充实到基层去,实现派出所工作重心转移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群众工作存在缺陷
社区警务的核心内容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群众工作,以有限的警力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群众。然而在现实中,我国社区警务的群众工作却往往难以落到实处。首先,在工作能力上,有的民警缺乏与群众互动和协作的能力,不善于带着深厚感情去和群众沟通交流,致使群众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其次,在思想认识上,有的民警官僚作风严重,不自觉地会对群众有居高临下和冷漠之感,解决问题时,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时有发生,拉开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再次,在依法行政上,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的情况下,有些民警法制观念淡薄、依法办事水平较低,在处理群众利益问题方面,没有很好贯彻依法行政的理念,在群众中形成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致使部分群众信闹不信法、不信法。
(三)警务工作被下压的各种非警务任务严重挤压
社区警务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服务前移和警力下沉,使社会基层重点承担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和任务,实现警民关系伙伴化和警民协作,从传统的单纯执法过渡到主动服务和合作共治。而目前,由于上级公安机关仍然不断下压各种任务指标,非警务用警削减了警力,致使警力不足,比如,为视察领导担任警卫,集中警力侦破大案要案等。这些都严重挤压了社区民警走户入访或巡逻的时间,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警务保障不到位
基层工作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一区一警”的状况。这种状况导致社区民警严重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影响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基层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渠道不畅,保障体制不完善。特别是在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派出所连办公用房和出警用车都得不到应有的供给,民警甚至骑摩托车或自行车出警。人均办案经费不足,民警的一个晚班加班费甚至只有几块钱,而且还连续几个月拖欠不发。这些都影响了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可能会导致民警以乱收费和乱罚款的手段牟取外快。不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警务改革的成功就只是个遥远的梦想。
二、西方国家社区警务建设的经验
西方国家经历了四次警务革命:第一次是1829年英国人建立了都市警察,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警察专业化运动,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警察现代化运动,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的社区警务运动。西方警务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预防为主”到“打击犯罪”再到“回归重视群众和社会作用”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工作重点、衡量标准、警力、装备、警务合作和警务风格等诸多环节对原有的警察理论观念和组织结构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警务改革经验。
(一)在理念层面,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
英国的警务改革非常注重公民的建议和意见,总是把其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各项警务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公众为中心,始终把公众的意见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涉及宗旨还是具体问题,均考虑到公众的利益和要求,对公众像对待客户一样尊重。管理模式也由命令和处罚模式变为引导、保护和帮助模式,服务理念贯穿整个西方警务改革的始终,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权力真正地回归到为公众服务上来。公共部门是服务部门,当然包括警察机关,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其改革的目标,它体现在整个西方警务改革的全过程之中。公众至上和服务至上是英国警务改革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启示:在我国警务改革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构建服务型社区警务模式,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二)在制度和运行层面,具有多方面侧重点
1.注重专业化,明确责任归属
以美国为例,其警务改革非常强调警察应对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承担全部责任。社会对警务改革的参与只是间接的参与,是在警察机关引导下的参与。社会公众对社会治安不负任何责任,他们只是警务改革的服务对象。
2.强调依靠群众力量和社会力量维护治安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有诸多尝试。例如,美国警务改革中实施的邻里守望或街区守望制度,日本警务改革中实施的交番与驻在所制度,澳大利亚警务改革中实施的每月举行一次联防会议的举措和有效的社区反馈机制,以及新加坡社区警务改革中实施的社区安全与治安计划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警察和公众的关系,增进了警民之间的信任,发挥了民众对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它们的警务改革吸纳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安全感,减少了社会治安问题,有效地预防、减少了犯罪。
3.强调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
美国警务改革中实施的社区工作站制度,日本警务改革中实施的联络协会和家访制度,以及新加坡社区警务改革中实施的罪案实录节目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警务改革的影响,传播了法治意识和对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的预防意识,表明了公众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性和必要途径,对强化警务改革的效果、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注重警务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创新
协商会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只要违法者愿意共同商讨应对违法活动的办法并自愿参与协商会,他就可以免于被;警察主持协商会,依照法律赋予的自决权,向违法者提出警告,并决定如何依法惩处违法者,其对象一般是初次违法的罪犯。这种模式对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启示:在我国警务改革实践中,我们要树立善治理念和“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战略思想,以促进警民共治,提升警察队伍整体战斗力;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完善警察培训机制,以提高警察队伍素质和警察工作积极性,提升警察队伍整体工作效率。
三、新公共管理视域下推进警务改革的策略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政府财政危机、政府管理危机和政府信用危机。在这种特定背景下,社会上掀起了以企业管理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基本主张有以下七点:(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2)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3)政府应采用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4)建立合理的授权与分权机制;(5)视公众为“顾客”,公共服务坚持“顾客导向”;(6)政府部门的工作由注重工作过程和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7)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化政府。在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成果和社区警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社区警务改革大有裨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区警务改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构建服务型社区警务模式
服务型社区警务模式强调责任、法治、民主参与和以公民为中心。“责任”是指要坚持权责结合并建立合理的责任制度和体系。“法治”是指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接受公民和社会的监督,其权限必须由法律规定并受法律约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这对于解决行政行为违法和程序违法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民主参与”是指鼓励和支持公民参与社区警务政策的执行和监督。这对于确保警务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以公民为中心”是指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着力解决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公众满意度,树立“民力无限”的思想,将“以人为本”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增加民警的服务意识,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建立和谐警民关系。构建服务型的警务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强调的是服务而不是管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服务并不排斥强制。服务的对象是公众,而强制的对象是破坏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的那部分人。因此,公共权力的服务性和强制性是相互依托而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强制也可被看作服务的一种手段,或者也是服务的体现,对犯罪分子的强制也是对公众的服务。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即在政府对公众的管理上,应该更多地强调服务,建立服务型警务模式。
(二)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
我国公安机关习惯于追求低犯罪率、低发案率和高破案率等一些比较现实的指标,为完成这些指标,不计成本和投入,缺乏成本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单纯注重打击犯罪的考核指标,必然会带来资源成本的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指标考核体系和评估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对警察机关、市场和公众进行综合考虑,建立提供公共安全服务更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更加注重对成本、质量、绩效的综合考虑。
1.考核和评估的原则
(1)强调社区警务工作总体目标的达成情况
社区民警的总体目标就是要熟悉社区治安状况,减少社区的发案率,维护良好的社区秩序。因此,对社区民警的绩效考核应突出其总体目标的达成情况。
(2)严格依照社区民警的职责进行
社区民警的职责就是要熟悉社区,减少社区的发案率,维护良好的社区秩序,密切警民关系。社区警务室不是派出所,社区民警也不是“消防队员”,不能一警多用。考核必须严格按照社区民警的职责进行。
(3)注重对绩效的综合考核,而不能仅仅考虑数量因素
社区民警更重要的职责是预防犯罪,把一些违法犯罪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减少案件的发生,做好群众工作和社区防范工作等基础性工作,因此他们很难像刑警破案那样出现明显的绩效。但这并不能说明社区民警的工作是无效的或者绩效不高的,因为能有效防范和减少案件本身就已经证明了社区民警的工作价值。因此,在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中不能只考虑数量因素,而应该基于社区民警的工作性质,对其绩效状况给予综合考核和评估。
2.考核和评估的内容
(1)基本业务工作。社区民警的业务工作应重点突出社区治安防控、群众工作和情报信息收集三个方面。社区民警的治安防控工作职责,主要包括社区民警巡逻守候、阵地控制、出租房屋与特种行业场所的清理整顿、群防群治等与治安防控相关的工作。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主要包括召开居民会、管理人口、入户调查、扶危帮困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社区民警的情报信息收集工作,包括提供重大案件侦破线索,但重点应该放在对社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疏导和排查上。对社区民警基本业务工作的考核与评估主要是基于以上工作内容,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过程与工作量进行考核可以有一定的弹性。(2)社区民众的满意度。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社区警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民众的满意度是社区民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测评的结果,是社区民警工作绩效的直接体现。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的测评应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定期举行,可以半年举行一次或一年举行一次,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随机测评,不进行事前通知。由于社区民警的工作性质属于基础性群众工作,其职责主要在防范案件发生上,许多工作难以取得显性绩效,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的满意度。鉴于此,对社区民警工作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标准不应定得太高,以利于实现客观公正。
3.考核和评估中的工作弹性
由于社区民警工作范围主要是在社区,而工作性质主要和社区群众相关,为了给社区民警的工作提供便利,可考虑对社区民警实行弹性工作制,对其上班的时间不做特别硬性要求,不能让其上班时间与其他民警同步、搞一刀切。正确的做法是社区民警根据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把工作精力放在最佳时间段,即最容易发生社区案件的时间段和最利于和社区群众沟通交流的时间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警力用在实处,把精力用在实处,才能更好地维护社区良好秩序,保障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树立善治理念,促进警民共治
改变传统的单独由警察机关治理的模式,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治安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到社会治安治理中来,促进社会治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社会秩序为目标的警民共治。这种主体多元的参与式警务模式,使公民有充分的渠道参与到社会治安管理中来,提供了调动公民积极性、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平台,更加有利于维持良好社会秩序。比如,可以通过合同出租、治安承包、公私伙伴关系、使用者付费制度、公共服务社区化等方式,将社会和公民可以实现自主管理的业务委托给特定的中介组织,把部分职能转移给市场或者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等,慢慢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也可把部分不适宜由警察机关来承担的职能转移给其他行政部门。这样,警察机关便可实现“瘦身”,从那些不适宜警察机关发展的传统领域中退出来,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四)树立“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战略思想
传统警务工作“重打轻防”,这与社区警务建设背道而驰。社区警务的根本内涵是“预防为主”。正确认识社区治安形势,应彻底摒弃“打”字当头思想。
1.赋予基层派出所更多的自和管理职能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是政府权力下放和内部分权。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也需要权力下放和分权。公安部门作为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也应坚持这一理念和要求,在具体警务策略执行中,通过组织结构上的适度分权,将警力固定并长期地部署到基层社区,以增加与社区群众的联络接触,有效解决社区问题。同时,还应合理配置基层派出所内部的警力,减少诸如负责内勤和户籍的民警的非实战警力的比重,充实实战警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有足够的警力来完成社区案件的预防和侦破工作,更好地维护良好的社区秩序和社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社区预防治安事件的宣传工作
小到一个社区,大到一个社会,良好治安秩序的营造和维护都不能仅仅依靠警察,而应充分动员人民群众,让提高警惕、共同治理的观念深入人心,警民共建和谐社会。因此,应当提升预防治安事件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调动民众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防患于未然,以取得社区警务建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前文所述的美国的社区工作站制度、日本的联络协会和家访制度以及新加坡录制罪案实录节目等相关经验。
3.做好协助破案工作
社区民警应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和参与破案工作,协助刑侦部门侦破案件。应高度关注可控性案件的发生和侦破。这样,不仅可以震慑犯罪分子,也可以为以后此类案件的防范提供经验。同时,要努力建立广泛的有关社区治安问题的情报信息搜集渠道,为社区案件的预防和侦破提供信息支撑。
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一直受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视。强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要从制度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以计量支付做为工程支付主要管理手段。
1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分析
随着国家对基础水利设施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水利灌区的水利基础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保证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制度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三是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四是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经费来源;五是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1.1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制度管理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是利于农业发展的基本建设项目,灌区水利工程管理要从规范、合理的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制度,健全施工、财务、档案、监理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建设制度管理体系,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制度可以依照与遵循。从制度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同时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1.2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灌区水利工程项目也如此。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中要求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来完成施工过程。专业的施工队伍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能够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意外情况;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可以保障施工在正常可控制范围进行;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灌区水利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充分审查投标施工单位资质的基础上,择优进行承包权限的发包。承包方施工单位将水利工程项目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上报施工发包单位,按实际工程进度控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修改施工设计时,要及时与设计代表沟通,经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双方同意后报请水利工程发包单位进行修改相应的设计,修改部分的设计内容不能与原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相悖离。严格执行施工计划,组织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关键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与管理。实行监理质量负责制,委托有水利工程施工经验的监理公司建立第三方委托质量保障体系,控制工程工期与工程质量。
1.3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
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制度是引入其它行业的支付管理理念。灌区的水利工程管理执行计量支付制。计量支付就是在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与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作为工程款支付的实际依据,计算工程量来支付工程款项。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专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在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财务决算,按照财务制度相关规定立帐备查。
1.4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经费来源
水利工程水费是水利工程维护与运行费用的根本来源,是保障水利工程基本设施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水利工程水费收缴过程中,要确定灌溉用水的土地面积,根据确定的灌溉土地面积征收水费。水利工程水费要减少征收与管理的中间环节,解决农业水利用水的纠纷与矛盾。水利工程水费要用于基本水利设施的维护与运行中,节余部分有计划的进行水利基本设施的更新与建设中。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设施更新与维修主要经费来源。
1.5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水利工程人员管理一直是制约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壁垒,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在结构层次上存在着年龄偏大、青年比例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等特点。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与年龄因素的限制,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约束。强化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合理化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基础。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三项制度的推进与实行,切实的发挥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对于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2.1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施中,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就是依据项目建设规划、施工管理、监理验收等重要施工阶段中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并确立切实可行的水利工程项目目标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由灌区抽调人员设立办公室,组成核查小组,对水利工程项目依据制定与执行规范与标准实施验收与评定,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质量建设管理体系。
2.2水利工程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招投标确认程序启动到水利工程建设结束前,每个施工项目与具体环节都有相应的工程认证程序。在水利建设项目实行全面包干责任制度,由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平等的法人地位下,以自身的利益保障为合作基础,按照商定的工程建设期限与质量以及相互间的责任签定合同,共同承担经济责任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三项制度的推进与实行,切实的发挥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对于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作者:赵会军 单位:五常市冲河灌区管理站
参考文献
[1]杨志杰,李敏志,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J].中国四川水利工程建筑,2016(4):475-476.
②就渠道来说,由于维护不及时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渠道堵塞或者损坏,造成支渠等已经不能通水,即使是通水也达不到大面积灌溉的要求。
③一些地区的农业配套灌溉设施老化严重,出现裂纹,排水闸已经不能使用,或者是闸口遭到破坏造成水资源的流失,水没能够被引到最需要的地方。
④由于时间太长不维护造成渠道的边坡不稳定进而造成渠道被滑坡或者桥梁断裂形成堵塞的现象。以上问题是在灌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中最为重要的灌渠最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灌渠的使用,并直接导致水资源无法顺利地得到利用,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时间长了会影响到整个灌区的农作物的生产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灌渠等基础设施的日常性的基本维护工作必须要做到位。
2一些地区的灌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现状
2.1资金资金是进行灌区基础设施维护的最直接问题,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却称不上是农业强国,在现阶段来说农作物还不能带给农民很高的收益,而在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出现问题的时候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钱的问题,出现了损坏,需要补修的时候钱从哪来,特别是在一些农业大省,虽然农业作物产出量较大,但是农业作物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是不太高的,这就造成农民种地的产量在不断的增长但是相应的收入却没有很大的提高,这也造成了农民对于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而对于相应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就更不上心了,因为即使是投入资金维护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不能直接地创造更多的财富。进行渠道或者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我国很多地区,农业虽然较为发达,但是经济却相对落后,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困难重重,一方面由于农业灌溉设施的占地面积较大,维护成本也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不足造成日常的维护工作无法进行,更不用说再进行大面积的渠道等基础设施的维修与管理了。在很多农业发达地区都采用投劳折资的办法,但是实施标准却没有及时地更新,很多农民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门口挣那么少的工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缺乏造成了农业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很难进行。
2.2工程建设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无论是何种工程建设其施工过程都需要完善的严谨严密的工程监理工作,这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在灌区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或者节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很多监理工作只停留在对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而不是对于整个工程的全程监理,另外一方面,灌区工程建设由于其特殊性某些地方的监理合同内容是很不规范的,有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这对整体的灌渠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再有就是施工技术和观念的脱节。有一些沿用了很长时间的技术还在使用而没有任何更新,陈旧的施工技术与处理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渠道的使用效果。
2.3资料管理的问题工程建设是一项需要专业素质的工作,无论是工程相关资料的管理还是施工人员都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在一些施工单位或者质检部门存在着很多未接受专业培训的人在做着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造成资料管理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资料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的资料管理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自己设计数据的现象,这种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
3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3.1注重整体完整化的监督管理在日常的维护工作当中要做好养护工作,把养护细节做好,日常使用中一旦发现出现损坏要及时的进行维修,使破损度降到最低,这样做虽然会增加一些日常维护的工作量,但是从长远来看对灌区设备和灌区的资金投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再有就是要注意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在出现问题时要采用何种维护模式进行修补都要通过统一的系统进行共享,生成维护检测报告给各部门参考,这样做能够优化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
3.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爱护水利工程的舆论氛围灌溉区的水利设施对于灌溉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农作物来说水利设施可能就相当于命脉,经过一些灌溉设施的维修记录来看,很多问题是因为日常的使用方法不正确或者人为的破坏造成的,这就涉及到对于爱护灌区设备的日常宣传,灌区设备的健康状况与运转情况与灌区生活的人们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对水利设施的爱护就是对自己家园的爱护,另外要下大力度对蓄意破坏水利设施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不断进行爱护水利设施的宣传。
3.3加强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水利设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在一些案例中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些地区的水利设置质量不过关,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在灌区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之初就要严格把守质量关,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在进行施工之前首先要严格筛选施工单位,一定要选择有相关的施工资质且在业内较为先进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不时地进行抽查,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设施要进行整改直到达到相关要求为止。最后建立完善的建设资料体系,这对于日后的设施维护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3.4转变工程管理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完整的工程管理体系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与维护有着积极的意义。要不断进行体制上的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创新管理体制,使工程从施工到后期的维护都能够在完整的体制内进行,这样对工程安全及日后的维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5加大管护经费投入,保证工程管理工作资金是工程建设,工程维护的基础,没有资金投入工程建设与维护是无法进行的,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开拓思想,进行体制创新,让自己管理的资源能够自行的运转起来,产生收益,保证工程的建设与维护能够进行。
3.6加大考核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管理者是人,对人要严格考核,做到考核的细化,切忌一刀切,要准确的找出责任人,建立较为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将考核与灌区的设施维护结合到一起。
根据招标设计,上游围堰截流戗堤束窄口门宽度220m前,设计长江来流量14800m3/s,遇防冲流量21900m3/s;束窄口门宽度至150m阶段,设计长江来流量12200m3/s,防冲流量19400m3/s;150m龙口至合龙,设计截流流量10300m3/s时。
2明渠截流期雨洪特征
长江流域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体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中下游平均降水量较上游丰富。
上游地区具有高原、盆地、河谷等复杂地形,降水的时空分布也存在很大差异。长江河源的楚玛尔河站年平均降水量仅253mm,是全流域年降水量最小的地区,而金山站年降水量高达2590mm,为全流域之冠。上游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400mm,年降水量超过2000mm的多雨区有两个,一个位于四川盆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另一个位于大巴山南侧万源和巫溪。在青藏高原一带,年降水量低于800mm,江源地区甚至不足400mm。
冬季降水量全年最少。上游地区最早3、4月即可进入雨季;6~9月为全年最雨最多时段,其中9月雨带旋回至长江中上游时,多雨区从川西移到川东至汉江,在雅砻江下游、渠江、乌江东部、三峡区间及汉江上游雨量比8月多,显示出秋雨现象,有的年份,这种强度不大而历时较长的秋雨还很明显,易形成秋季洪水。10月,随着夏季风的南撤,雨量已明显减少,50mm以上月雨量10月分布在金沙江下游至宜昌区间;11月50mm以上雨区范围迅速缩小至乌江流域,此时金沙江以上不足10mm;12月至次年2月雨量为全年最少,除乌江流域12月达25mm,长江上游月降水均小于25mm,金沙江以上几乎无降水。
长江上游的暴雨主要出现在青藏高原以东的盆地及其周边约60万km2的地区,按日雨量≥50mm为暴雨统计,年平均暴雨日数在5天以上的多暴雨区有2处,即川西暴雨区和大巴山暴雨区。暴雨最早出现在3、4月,大部分地区在9月下旬结束,仅乌江、三峡区间、嘉陵江上游结束于10月下旬,个别年份可至11月上旬结束。如1955年11月洪水主要发生在乌江和金沙江,宜昌站11月中旬实测最大日平均流量达24200m3/s;1996年11洪水主要发生在乌江和三峡区间,11月上旬宜昌实测最大流量26600m3/s,1944年10~11月洪水则主要发生在嘉陵江和金沙江,宜昌站11月上旬实测最大流量达26500m3/s,10月下旬宜昌日平均流量在20000~30000m3/s间持续8天。
据1877~2000年124年实测流量资料分析,截流期的11月多年平均流量10300m3/s。11月上旬历年最大日平均流量排前两位的分别为1996年的26600m3/s和1944年的26500m3/s,日最大流量超过20000m3/s的共有10年;超过15000m3/s的49年。11月中旬,历年最大日平均流量排第一位的为1908年的30600m3/s,其次为1955年的24200m3/s,超过15000m3/s的达18年。11月下旬,实测最大日平均流量为1961年的17500m3/s,系列中日最大流量超过10000m3/s的达32年。
3明渠截流施工期设计洪水分析
就一般洪水特性而言,长江上游汛期为5~10月,但其中7、8、9月三个月出现年最大流量机会较多,其量级也比6月和10月的洪峰流量大。因此在施工设计洪水分析中,将7、8、9月划为汛期,应用全年最大洪水资料系列计算的坝址设计洪水作为施工洪水;而将6、10月列入非汛期,这样处理更符合汛期水情特点,也有利于施工进度安排。
非汛期1月至6月和10月至12月,施工设计洪水计算,均采用分月最大选样。枯水段10~5月、11~4月和12~3月,分别在各分段内选取最大流量系列作频率计算。根据三期截流及围堰施工需要,将系列延长至2001年后计算的非汛期施工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
表1宜昌站枯水期设计最大日均流量延长系列复核成果表
(1877~2001年)流量:m3/s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10月
11月
12月
10~5月
11~4月
12~3月
参数
均值
4960
4410
5730
10600
18700
31500
27600
15100
7650
28600
15400
7860
Cv
0.15
0.18
0.28
0.28
0.3
0.26
0.27
0.27
0.18
0.26
0.26
0.18
Cs/Cv
6
7
4
3
6
3.5
2
5
5
2
5
5
设计频率
%
1
7190
6940
10700
19300
38300
55800
47700
28300
11700
48600
28300
12000
2
6840
6510
9910
17900
34800
52000
45000
26100
11100
45800
26100
11400
5
6350
5930
8770
16100
29700
46600
40800
23000
10200
41800
23100
10500
10
5950
5470
7910
14500
26200
42500
37300
20600
9490
38300
20800
9750
20
5560
4990
6930
12900
22300
37800
33400
18000
8710
34600
18300
8950
为进一步分析明渠截流施工期水文条件,重点补充分析了10、11、12月分旬、分月和11月上半月、下半月、12月上半月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资料系列延长至1877~2001年,设计成果如表2和表3。新增系列中,1996年11月宜昌站曾发生较大洪水,最大日平均流量26600m3/s,自1877~2001年共125年系列中排第3位。
表211月上半月和下半月最大日均流量设计成果
流量:m3/s
时段
均值
Cv
Cs/Cv
2%
5%
10%
20%
50%
80%
90%
11月上半月
15000
0.28
5
26400
23100
20600
18000
14100
11500
10600
11月下半月
10700
0.36
6
22100
18400
15700
12900
9400
7800
7400
表3宜昌站10月、11月设计流量成果表
(系列1877-2001年)
月
项目
分期
均值
Cv
Cs/Cv
1%
2%
5%
10%
20%
50%
75%
80%
10
月
平均
月
19200
0.22
2.0
30400
28800
26600
24800
22600
18900
16200
15600
上旬
22600
0.26
2.0
38500
36200
33100
30400
27300
22100
18400
17600
中旬
19400
0.24
3.0
32600
30600
27900
25600
23100
18800
16000
15400
下旬
16000
0.24
3.0
26900
25300
23000
21100
19000
15500
13200
12700
最大
月
27600
0.28
2.0
48700
45700
41400
37900
33800
26900
22100
21000
上旬
26800
0.30
2.0
49000
45800
41200
37500
33200
26000
21000
19900
中旬
22900
0.29
2.0
41100
38500
34800
31700
28200
22300
18100
17200
下旬
18700
0.26
2.0
31800
30000
27300
25100
22600
18300
15200
14500
11
月
平均
月
10300
0.18
4.0
15600
14800
13700
12800
11800
10100
8960
8710
上旬
12600
0.22
3.5
20600
19400
17700
16300
14800
12200
10600
10200
中旬
10400
0.23
8.0
18800
17200
15100
13500
11900
9710
8670
8500
下旬
8230
0.18
8.0
13100
12300
11100
10200
9270
7890
7140
7000
最大
月
15100
0.28
5.0
28900
26500
23300
20800
18100
14100
12000
11600
上旬
14600
0.26
5.5
27100
24900
22000
19700
17300
13700
11800
11400
中旬
12100
0.31
6.5
25700
23000
19600
17000
14400
10900
9430
9190
下旬
9340
0.24
7.0
17000
15600
13800
12300
10800
8750
7710
7520
4明渠截流设计流量
截流设计流量应根据河流水文特性及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一般可选用截流期5~10年一遇的月或旬平均流量。对于截流时段选在汛后退水期或稳定枯水期时,截流流量重现期可取短一些。对于大型工程的截流设计,多以选取一种流量为主,再考虑较大、较小流量出现的可能性,采用几种流量进行截流水力学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
三峡三期明渠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高、影响因素众多、施工条件复杂等显著特点,截流流量标准选择过高,将大幅度加大截流难度、增加截流工程投资,且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截流技术措施难以落实。根据明渠截流时左岸大坝导流底孔分流特点及各级流量截流终落差1:80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当截流流量为14000m3/s时,截流(闭气后)终落差将达8.11m,对于此类大流量、高落差、高能量的截流工程,实施难度极大。
根据长江实测洪水资料进行分析,着重考虑截流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并结合多年来三峡研究和设计情况,选择戗堤非龙口段进占从11月初开始,采用11月上旬多年旬平均流量14800m3/s,戗堤顶高程及裹头防冲采用当旬5%最大日平均流量21900m3/s;明渠截流龙口合龙时段在《提前截流专题研究》中确定为11月中旬或下旬,截流流量分别为11月中旬多年平均最大日流量12200m3/s和11月月平均流量10300m3/s。2001年6月18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要求,三峡三期明渠截流既选择提前,又需考虑截流施工难度,建议选择截流流量为10000m3/s左右;此精神指导下,研究决定三峡三期明渠截流龙口合龙时间定为11月下半月,设计截流流量为11月月平均流量10300m3/s,该流量约相当于11月下旬20%最大日平均流量。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当10月和11月长江退水情况和上游来水情况,适当提前实施。
已确定的设计截流流量与本研究中分析的截流期旬月设计流量比较如表4。本次分析的截流期特征流量与所选择的截流流量标准基本一致,而且11月下半月龙口合龙设计流量10300m3/s与11月月平均流量10300m3/s、11月下旬10%平均流量10200m3/s吻合。
表4已选截流流量标准与截流期施工设计流量比较
流量:m3/s
11月上旬
11月上旬
11月中旬
11月下旬
多年平均日最大
5%最大
多年旬平均
20%最大
招标设计采用
14800
21900
12200
10300
本次分析
14600
22000
12100
10800
5截流期11月各旬不同量级流量统计
截流期的11月,虽然没有大洪水发生,但受大江大河退水缓慢和上游秋汛影响,11月流量仍较大,多年平均流量10300m3/s。据1877至2001年实测资料统计,11月上旬最大日平均流量超过20000m3/s的10年;超过15000m3/s的52年,占系列长度的41.6%。11月中旬,最大日平均流量为30600m3/s,超过15000m3/s的达21年,占系列总长的16.8%,超过12500m3/s的共43年;11月下旬,实测最大流量17500m3/s,超过12500m3/s的也有10年,超过10000m3/s的达32年。
结合截流施工安排的可能性,根据1877~2000年实测流量资料,分别统计11月各旬出现连续5天、4天和3天小于或等于12200m3/s、10300m3/s的发生频率,统计成果如表5。
表5中统计情况看,11月中旬出现连续5天小于10300m3/s的概率为64.5%,但连续4天小于该流量的概率上升到74.2%;11月下旬出现连续5天小于10300m3/s的概率达94.4%。说明11月中旬按设计截流量10300m3/s截流,其流量经验保障率可达65%~74%左右,而在下旬按此设计流量截流经验保障率可达94%以上,11月截流水文风险率较低。
表5宜昌站1877~2000年11月份实测日平均流量统计表
时间
项目
连续期
11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下半月
日平均流量
≤12200m3/s
连续5天以上年数
61
109
122
123
所占百分比(%)
49.2
87.9
98.4
99.2
连续4天以上年数
72
110
123
124
所占百分比(%)
58.1
88.7
99.2
100
连续3天以上年数
82
114
124
124
所占百分比(%)
66.1
91.9
100
100
日平均流量
≤10300m3/s
连续5天以上年数
27
80
117
117
所占百分比(%)
21.8
64.5
94.4
94.4
连续4天以上年数
32
92
117
117
所占百分比(%)
25.8
74.2
94.4
94.4
连续3天以上年数
42
95
119
119
所占百分比(%)
33.9
76.6
96
96.0
6结语
三峡明渠截流水文条件及特性主要是在截流前根据设计条件所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明渠截流施工。2002年9月以后,上游来水普遍偏枯,为三峡工程明渠提前截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1.我国农村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论
1.1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机构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活动。良好的公共管理条件是对私人财产权的尊重。而农村公共管理主要指一种相对具体、直接和微观的管理,它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极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1.2农村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农村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指:大力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突出发展教、科、文、卫生、体等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村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他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活动提供保障;通过农村居民自治,依法管理和规范农村各类组织,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是农村公共管理的任务。
1.3农村公共管理的特殊性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公共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代表村民利益,凝聚村民意志和力量,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按照“髙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途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村域和村庄用地布局规划,实施发展项目,帮助农村居民化解发展风险,解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不断地把农业产业化向更髙的农业工业化阶段推进。同时,要重视民生,努力创造条件,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加大教科文卫方面的投人,注重社会主义人文关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使农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2.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出现的问题
2.1乡镇政府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国乡镇政府,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乡村两级行政机构积累了过大的行政成本,也积累了严重的债务。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在农村的基础,自然具备了国家政权的基本职能,其行政机构的设置都逐一与上级对口,对三农的活动制定了过多的约束制度。
2.2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约
农村现行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公共管理实现合理化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农业的行业特殊性,乡镇政府和村两委事实上很难对农民提供经营方面的帮助,但我们的土地归集体所有,村委会对土地只有分配和流转的控制权,这就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土地价格高的地方,乡镇政府甚至县政府也插手土地的流转,土地所有权被分割。这种状况的后果之一,是导致村两委班子的权力过大,且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督,这大大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的运行成本。
2.3农村教育体制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软件硬件设施都相对薄弱,为了压缩财政开支,在中西部地K中小学集中办学,虽是义务教育,却没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中小学教育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应该全额纳人国家和省市县的财政预算。在目前城市化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农村的教育实际上是为城市输出资本,因城市的人力资源很大一部分投资是由农村来完成的。各级财政都应注重向农村教育的投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财政责任。
2.4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淡薄,参与不积极。特别是在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比较困难。目前,家庭保障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基本保障方式,是现阶段农民保障的基础,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照顾到各方面的要求。此外,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试点摸索阶段,理论准备及实践经验都还不充分,因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基本没有经国家权力相关审批通过的法律,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
3.如何加强我国农村公共管理
3.1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完善乡镇管理体系
3.1.1进一步撤并乡镇,将国家的基层政权收缩到县一级,农村的政策方针的下达可以不必经过乡镇机构的重重批示和考证,可以节省设立各个机构的经费、工资等花费。
3.1.2淡化农村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功能,真正将农村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农民自治的社区组织,让农民以民主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
3.1.3国家对农村的行政控制主要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可考虑在农村社区设立精干髙效的司法机构,就近解决农村的司法纠纷,为农民解决麻烦,为农民干头事。
3.2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①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髙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②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③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④改善和保障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3.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3.3.1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
3.3.2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引进天然气等新型能源,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3.3.3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农村邮政服务,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村居民服务作用。
3.4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4.1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村居民增强社会保障意识。
3.4.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即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和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
3.4.3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我国法定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储蓄保障并存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不可顾此失彼。
在公共管理模式日趋复杂化的今天,公共管理的问題涉及了非常多的部门和管辖的区域,甚至是整个社会,这就需要公共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有政府机关的全力配合,加上私营组织和大众的积极参与。对于人群的广泛性,就要求了公共管理的能力需要更加强大,才可以凌驾于社会问題之上,也严格考验了协作性公共管理的能力。
一、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的途径,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三个方面之上:
第一个方面:交易成本理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最基础的资源交换的层面上的一种合法性的动态的选择合作伙伴,任何组织都会追求非常低的交易成本,其中包括了信息的成本和检测的成本等。交易理论是企业跨行部门协作定义的一种具备“相互依存利益”的组织关系。在现代的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组织形态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上的一些商业组织和民众组织辅助的复杂和整体性的一个网络结构。对于这样的网络结构中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的性质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显得非常复杂但是也很重要,并且传统的通过市场机制的协调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状况。一位美国专家是这样认为的协作机制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市场机制协调的制度,更不是科层管理的制度形式,而是为合作性组织关系提供选择的治理机制。”我们依据这样的角度可以分析,无论是从公共组织是为了交换资源的角度还是从寻求一种合法性的合作关系,最终的目的都是将交易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说两个组织之间已经确定了信任的关系,那么就会相应的减少很多的检测成本。这种交易理论有三个硬性的确定指标:第一是组织必须寻找具备一定合作关系的伙伴,因为具有以往的合作经验,可以很好的降低交易的成本,而且还增加了组织之间的信任情感。第二是组织必须寻找愿意共享梦想的伙伴,具有不同意愿的组织很难长久的维持合作的关系。第三是发现合作伙伴的相联系的信息搜索的成本。不管怎么说,跨部门的协作性的潜在优势在于组织的效率和性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如说针对外界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整合部门的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双方的实力。
第二个方面:资源依赖理论。这是协作性公共管理中非常成熟的一个理论知识。举个例子就是说当组织A对组织B有益,但是组织B不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能力的时候,组织A和组织B就会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具备非常充分的权威性和丰富的资源,也就无法提及立法的提出和实现。但是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却可以依赖对方进行多数量民众的协同工作。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我们假设,任何单体的组织都不具备充分的资源,而是必须通过依附于一定的组织和群体才可以完成。根据这样的理论假设,我们知道组织之间存在一种资源的依赖性。
因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源的依赖性,所以说交换关系就发生变化。交换关系可以通过降低资源的供给来稳定每个组织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成为长久性的合作伙伴。总体来说就是,资源依赖理论是实现共同利益和资源依赖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发展的必须具备的天体条件。
第三个方面:网络治理理论。很多研究学者和专家都把这个理论当作策划和研究协作性公共管管理问题的基础。在现在的学术界对于公共管理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对组织和私人的利益增长,受到他们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影响、网络治理过程的影响等因素对于公共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更好的界定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都有一定的作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的公共管理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协作性质的网络管理模式。美国专家佛里斯曼就这样说过,一个高度集中的协作机构,在组织中间实现资源的细分、管辖权的重叠和共享使得多种的公共政策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明显。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网络的优势已经成为协作和参与的最主要的动力。因为协作关系被认为是最为特殊的网络关系,并且网络中的每个组织都是相互依赖存在的,因为协作都为协作能力提出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二、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
跨部门性质的协作性公共管理。英国“协同政府”的变革是探索和发展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实例。在1999年的时候,布莱尔政府就颁布了<现代化政府改革白皮书>,在白皮书中非常明确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协同管理的现代政府发展的框架。这里所说的协同政府就是政策和项目的组织安排具有非常强的一致性,这样的一致性能可以促进每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英国这种协同政府的改革具体的政策包括一站式的服务、公私合营等跨部门的协同合作的方式,通过收集公共服务的各种信息和民意的调查取证,实现一种整合性质的服务,更好的满足每个方面提出的要求。英国除了协同合作的关系之外,还非常注重地方关系的治理,为了很好的改善历史遗留下来的地方区域管理的问题,英国专门在2001年的时候首次提出“地方战略伙伴关系”的长久计划,并且将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定性为国家的政策之一。地方战咯伙伴关系主要的作用在于可以很好的消除行政管辖的一种界限,主要在地方的公共部门、社区部门和志愿者部门等公共部门有效的联合在一起,促进协同治理的和谐环境。
三、取其精华,完善自身
虽然说协作性公共管理的模式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应用事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这个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研究的管理模式。但是,当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理论回应已经被实践需要远远落在后面。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强化机构的整合力度,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工作力度。”作为我国行政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也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反映了中央对此改革的重视态度。健全我国每个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的力度,有效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转,由此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在我国传统的政府机构的变革过程中,中央一般都是通过加强每个部门的职能界限和整合力度来强化部门之间职能出现冲突的情况,对于每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但是从英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实例和经验来看,部门大小都有一定的边界,只要分工合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性质就会出现好转。
一、概念、优点与可能的缺点。
案例研究的要义如下: ( 1) 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使研究者原汁原味地保留个案现实情况有意义的特征; ( 2) 尽管个案研究的重心在于对个案的分析和探讨,但个案研究必须服务于对母体研究对象的理解,个案可以是母体的典型实例,也可以是母体的非典型实例; ( 3) 个案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例材料的详尽描述,必须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从一定的视角出发,建构个案分析框架; ( 4)作为研究,在个案分析过程中,应当与其他同类现象、相关的理论对话,不能自说自话、把个案研究变成孤岛式研究;( 5) 个案研究并不排斥其他的研究方法,相反,它往往需要借助其他研究方法获取和分析案情资料; ( 6) 案例研究中的“个案”是关于包含有问题或疑难的真实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可以是时间性的( 某一具体时段) 、空间性的( 社区、地区、国家) 、行动者类的( 个人、群体、组织) 、行为类的( 互动、决策、事件) ,或是综合性的。案例研究中可以只有单个案例,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甚至一组案例。
个案研究方法因以下优点而受人青睐: ( 1) 使研究对象或方向更为明确具体; ( 2) 丰富和深化作者和读者对问题的了解; ( 3) 资料获取范围相对具体,较之面上的归纳式研究和统计分析,其广度和成本比较小; ( 4) 兼具实证分析和理论演绎的双重优点,有利于研究者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案例研究出现以来,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批评。批评最多的是案例研究的外在效度问题,也即是否可以归纳成为理论,并推广到其他案例研究中。批评者常常称,单案例研究论据不充分、不足以进行科学的归纳。对于这种批评,罗伯特·殷辩解道: “这些批评者实际上是在以统计调查的标准看待案例研究……统计调查依据的是‘统计性归纳’,而案例研究( 以及实验) 依据的是‘分析性归纳’。在分析性归纳中,研究者也会尽力从一系列研究结果中总结出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理论。”[1]不过,话说回来,有些案例研究确实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无视个案的代表性程度及其方向,将个案研究的结论强行拉升成普适性的观点。其次,由于一些案例研究不注重资料获取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用模棱两可的论据或带着偏见进行研究,案例研究的信度常常受到质疑。对案例研究的第三种批评是,它可能会造成过于冗长的分析报告。案例研究确实需要对案例相关情况的深入探究,如果研究者只是为了案例而案例,既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又缺乏研究意识,既缺乏分析框架又不比较分析相关案例或不与相关理论对话,则难免落下材料堆砌的口实。事实上,案例研究的上述批评和不足的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问题不是出在案例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本身,而是有些很好的原则、技巧、步骤并没有在实际案例研究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2]。
二、选题、立意与研究价值。
根据研究动机,案例研究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 问题驱动式的、理论驱动式的以及混合式的。问题驱动式的案例研究旨在描述个案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探究问题解决方案。这类研究多以调查问题、探求对策作为研究目的,基本上属于应用性的研究。此类案例研究的实质性价值在于它所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能够而且必须满足规范化研究的四个标准: 测量工具效度、信度、内部有效性与外部有效性。测量工具效度是指针对所研究问题构造的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信度是指其他研究者可以复制同样的研究,并预期得到同样的结果; 内部有效性是指研究证据能够支持研究结论中所阐述的现象或因果关系; 外部有效性是指研究结论具有相当高的普适性。[3]前三个标准是任何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满足的。但对于第四点,笔者以为,就公共管理案例而言,由于任何个案都有其特殊性,而且有些案例并非类现象的典型案例而是特殊个案甚至反常案例,因此,不宜对外部有效性做硬性要求。是否应该符合外部有效性要求,取决于研究者的选题立意: 如果研究者立意通过对个案研究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那么,案例的选取、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都必须具备代表性,也即外部有效性; 如果旨在展示个案的特殊性,则不必强求外部有效性,相反,应该突出个案情状、问题、成因与对策的个性。当然,大多数案例既具有类的一般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类案例研究只需满足前三个标准,并兼具相应的外部有效性即可。
与典型的问题驱动式案例研究不同,理论驱动式个案研究的真正目的不在案例本身,而在于归纳出理论: 或是理论验证,或是理论批判,或是理论创新,抑或是兼具其中两者或全部。譬如,以美国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诸多研究者有关“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案例研究,都以完善、验证和支持“制度分析与发展”理论框架为目的,最终形成一个学派。以验证理论为目的的案例研究的价值在于二点: 一是为有待检验的理论提供了活生生具体的实例,此所谓材料创新。这一点要求运用具有较高效度的资料获取工具以及较高的研究信度。二是检验的理论具有前沿性和新颖性———如果案例研究用于验证的是一个已经得到公认和反复验证的理论,则没有多大意义了。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者更高的期望是通过个案研究对既有的理论进行批判,最好是能提出一些理论观点或新的理论框架。此类研究近似Barney Glaser 和AnselmStrauss 创造的扎根理论方法( grounded theory method) 。我们姑且称之为“扎根式案例研究”。它归纳出的理论得自研究者对观测资料所蕴含的主旨、特征和结构模型的分析。扎根式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带预设地进入研究场景,因为担心知道其他人的结论之后可能会固化研究者的现象观察和研究思路甚至理论观点。该理论方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 1) “将适用的事件和每个范畴进行比较”———在某个个案中出现某( 些) 有意义的范畴或术语时,就开始在其他个案中搜寻相同的现象,并将其概念化;( 2) “合并分类及其特性”———在此,研究者开始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研究该概念的关联现象或影响因素; ( 3) “划定理论的界限”———随着概念之间关系模式的清晰化,研究者可以忽视最初关注的但又和研究显然不相关的概念,便于减少范畴类型,并使理论本身变得简练; ( 4) “组织理论”———最后,研究者必须将他的发现变成文字,和他人分享。[4]事实上,许多新理论或观点的提出往往都是以对既有理论的批判为基础的; 不少公共管理方面的理论创新就是通过近似扎根式案例研究归纳出来的。譬如,GarrettHardin( 1968) 教授提出的公用地悲剧理论,以及三十年之后,Michael Heller( 1998) 教授提出的反公用地悲剧理论,都是基于大量实例的扎根式研究而提出来的,尽管二人发表在《科学》杂志的论文并非典型的案例研究。
与扎根理论方法不同,Michael Burawoy 及其同事提出了另一种旨在理论批判和创新的个案研究方法——— “拓展式个案方法”( extended case method) 。这种案例研究定位于发现现有理论的缺陷并修改现有理论。这种方法既不同于纯粹问题导向型个案研究———只寻求对个案本身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无意于将个案研究中的发现上升到一般性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 也不同于扎根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带预设地进入研究场景。相反,Burawoy主张研究者在进入个案研究之前要事先熟悉相关的研究文献。拓展式个案方法的核心目的既不是要创造出什么新的理论框架,也不是证明或驳斥既有理论,而是要重建、发展理论。它旨在寻找和观察与既有理论相冲突的方式和他所谓的“理论缺口和缄默”。[5]以理论批判和创新为目的的个案研究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能通过现实存在的个案证明既有理论解释的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并重新提出分析视角、理论解释甚至新的理论框架。这一价值的确立,需要较为严格地满足规范化的研究的前述三个标准,第四个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为某特定类型问题上的外部有效性; 任何一个标准的缺失或不足,都会招致批判甚至否定。
研究实践中,还有一类特殊的问题驱动式案例研究———理论应用式问题驱动研究。此类研究旨在应用某一个或多个理论,描述和解释案例现象,甚至提出解决对策。譬如竺乾威教授的近作采用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政策执行理论,尤其是模糊- 冲突模型中的政治性执行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2011 年“拉闸限电”的行为逻辑进行了深度剖析。一般而言,此类案例研究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研究者首次选择了对个案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充分解释力的,或者是与以往解释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此所谓理论视角的创新。如果已有研究者运用类似的理论对同类现象进行过分析,则此类研究将无甚新意。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步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给西方各国带来了政府机构臃肿膨胀、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管理成本无限增长、行政效率越发低下等诸多问题,导致了严重的政府财政危机和政府信任赤字。"80年代以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政府再造的浪潮。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十七大进—步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要求我们构造出适应、能驱动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回顾
行政管理体制是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结合,参考一些学者的定义,本文这样定义: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推行其政务所建立的组织结构体系、权责体系、运行机制、法规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机构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2.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3.政务公开的推行,使行政管理活动逐步走向公开化、法制化;4.行政法制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现象依然存在;行政审批过多、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行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和深化势在必行。
二、行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1.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是最基本的手段,市场起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又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直接从事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使得企业和个人依附于政府,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动力,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建立。
2.政事不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职能划分模糊,政府机关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控制事业单位,包揽本应由事业单位行使的权力、承担的职能;事业单位承担了本属于政府机关行使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等职能。政事组织不分,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之间没有清楚的组织界限,事业单按照干部管理模式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领导由政府主管部门委任,事业单位组织依照行政机关的方式运行。政事产权不分,政府是事业单位的出资人,事业单位经费来源高度依赖政府财政。
3.政社关系不畅。一是乡镇基层政府与村民组织的关系不融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还权于民”让村民自主解决自身的问题,由引导、指导变成了直接管理,抑制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城镇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不是很顺。基层政府对于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不是很重视,政策扶持也不到位,习惯于政府直接从事社会服务或公益性事务。最后是财政预算普遍缺乏公共社会服务预算以及激励慈善事业的税收政策。对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服务团体,许多地方政府未能给予必要的资助或"购买服务"。
(二)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
首先,党政不分的现象依然突出。在行政权力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党委的领导意图很可能包办或代替政府行为。其次,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分权不明,职责不清。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在管理区域上是重叠的,随着事情本身重要性的不同,许多属于下级政府管理范围内的事情被上级篡夺。再次,内部层次结构叠床架屋。"多头管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状况依然存在[2],"造成协调成本加大。最后,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自主权’"这一矛盾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中央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利益的冲突,要么是中央的宏观调控失效,要么就会挫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国家财政压力大
据统计,我国财政供养比例50年代为600:1,70年代为155:1,而现在却为40:1。2000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口4290万,按该年度党政机关10043元的平均工资计算,一年的人头费就达4300多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13380亿元的32%。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被用来供养人员,形成了"吃饭财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用极小一部分财政来发展公共事业,造成公用基础设备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效果。
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路
(一)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意味着首先要对政府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它应该以强化和扩大政府公共服务为核心,并把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这是因为:一,民众对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变。二,政府担任公共服务的角色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财政支出应逐步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方向倾斜;扩大就业应该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实现公共治理的公众参与,稳妥地培育非政府公共组织,等等。这些都要求必须实现由传统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建设有限政府。"将它们原来承担的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职能剥离出来,使这些职能回归社会和社区。〃职能转变后的政府主要从事宏观调控,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二)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因此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朝着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的方向发展。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必须要,建立刚性约束法律制度,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1982年12月10日颁布的《国务院组织法》虽然有效,但内容过于简单。现行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所遵循的三定方案(1998年)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虽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已经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但措施显得过于具有原则性,不易操作,编制立法必须尽快进行。没有刚性的法规作为机构改革坚强有力的后盾,机构改革的成果就难以巩固。二,严格执行财政制度。在政府财政的给付制度方面,对各级政府、部门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严格按照编制规定进行财政拨付。三,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防止人大及其常委会尚未对政府预算进行审议就已经执行,最后不得不予以追认的现象出现。
(三)行政权力结构的调整
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之-就是行政权力关系的重新调整。合理界定党委与政府之间的分工,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而不是行政领导,要把政府的权力还给政府。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划分上,要在坚持中央宏观调控权力、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着重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和合作之间,明确职能,界定责任。
会议名称: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力电子展览会
会议地址:俄罗斯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概况:世界各国著名的电力电子企业均普遍看好俄罗斯市场并云集该展会,参加该展是中国电力电子出口企业开拓此市场的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展览范围:电力产品;电子控制系统、电缆走线管、电缆接线盒、电气绝缘材料、漆包线、电磁线圈、变压器、电缆及附件、接口技术、布线系统、户外箱体、整体安全机房、电气工程管理设计软件、仪器仪表、建筑电器、墙壁开关、照明产品、太阳能及其它新能源产品;电气产品
6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国际RFID、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广交会展览馆C区
主办单位:中国物联网产业推广中心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
亚太RFID技术协会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
展会概况: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网、自动识别、云计算技术和应用为主体展示内容;为中国物联网、云计算产业链一次最完整的展示;充分体现了传感网、RFID、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商务以及整个行业的特色和当前需求。
展览范围:RFID产品;自动识别产品;智能卡产品;其他物联网相关产品;云计算平台构建技术、芯片和软件平台开发、云服务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云计算通信网络设备和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外包、数据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标准等方面
联系人:朱忆
电话:13539794711;020-23379151
邮件:
6月18-22日
会议名称:第二届海峡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暨海峡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人民政府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展会概况:展会为论坛、技术交流、产品推介会。(一)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政府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运营商代表、企业用户及相关新闻媒体参与,就如何振兴海峡两岸电子信息联网产业等问题开展研讨。(二)技术交流对接:邀请电子信息物联网企业及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就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及先进技术等进行深入探讨,展示电子信息物联网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征集相关领域内国内外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三)企业产品推介: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企业安排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展览范围:消费电子(绿色家电、视听、3D电视、IT产品等)展区;平板显示、LED照明及显示技术产品,触摸技术展区;集成电路IC、电子元器件展区;智能通讯网络系统产品与技术,智慧装备行业,智慧家居生活产品与技术展区;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云计算,互联网展区;教育电子产品与教育信息化展区;汽车电子产品与汽车信息化展区;绿色环保产品与研发设计展区
会议组委会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福飞南路92号
电话:0591-63175563;13685001810
邮件:
联系人:曹先生
网站:
6月19-22日
会议名称:新加坡通讯展
会议地址:新加坡
主办单位:Singapore Exhibition Services Pte Ltd
展会概况:CommunicAsia展会已逐步发展为亚洲地区资讯通信科技产业规模最大的服务平台和顶级盛事。除与EnterpriseIT一道共同展示资讯通信科技创新成果以外,它还是云集买卖商家,促成双方交易和实现最佳投资回报的理想平台。同期举办的展会还有enterpriseit2011(第8届国际企业资讯科技展览及研讨会)、broadcast-asia2011(第15届国际广播科技与设备展览会及研讨会)、interactivedme2011(第5届国际互动、数码媒体与娱乐展览及研讨会)。
展览范围:3.5G/LTE/4G、宽带、超小型化移动基站、光纤到户、基础设施与网络技术、网络电视、移动上网、移动通讯与应用、定位服务、无线技术、卫星通讯,天线等。
联系人:wendy
电话:0755-25338299
邮件:
6月20-23日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
会议地址:大连世界博览广场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辽宁省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贸促会、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目前国内最高规格、最具实效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IT行业年度盛会。
展览范围:软件部分: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集成电路(IC)设计;信息服务部分:服务载体、服务外包、评估认证咨询培训、数据处理、软件维护、软件测评、定制开发;新兴信息技术部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数字技术、互联网应用、 商业智能、新电子商务、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新媒体。
电话:021-62990137-811
6月26-28日
会议名称:2013亚洲移动通信大会暨2013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GSM协会
展会概况:向移动通信行业专业人士和热衷移动产品的消费者展示尖端技术、产品、设备和应用;云集资深移动通信业界专业人士,提供见解独到的主题演讲,特色专题讨论会和世界级的互动交流机会;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活动学习和拓展当前移动应用程序市场的相关知识;针对以移动技术为核心的营销和广告规划之创新活动,连接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及运营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邮件:
6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东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贸促会
东莞市人民政府
香港粤展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同期活动:中国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高峰产业论坛、数字电视内容服务创新论坛、光纤入户发展论坛、智能社区创新论坛、城市智能交通技术与实践论坛、智慧城市管理论坛、个人数码产品论坛。
联系人:王富进
电话:13342865079
邮件:
2013年7月展会一览
7月11-14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国际智能手机及苹果周边产品展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电子商会
展会概况:由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消费电子专业国际性博览会,也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旗帜性展会。本届博览会期间将设置苹果周边及供应链产品展区,搭建资本与产业创新,工业生产与消费个性化需求的交流平台,利用展览展示、高峰论坛、网络互动、社会化传媒手段将消费电子企业终端消费需求进联系人:许可
电话:13544546065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年中国西部国际指挥调度、卫星导航技术设备展览会
会议地址: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
成都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展会概况: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全程跟踪、支持。从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应急支持、辅助领导决策,即在短时间内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提供妥善的应对措施预案;借助网络、CALLCENTER、可视电话、无线接入、语音系统等各种高科技通讯手段,及时协调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本届展会将突出指挥调度及卫星导航高科技为特色、以推动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宗旨。
展览范围:指挥调度技术与设备;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导航与安全系统
联系人:贺伶俐
电话:18081177538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第23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暨上海国际微波理论、电磁兼容、射频及天线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
展会概况:主要包括电磁兼容、射频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和无限通讯技术等领域。近700家制造企业参展。
展览范围:材料、基板;防雷产品及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检测、电磁兼容认证、相关RF产品与技术等;元器件;测量装置及加工装置;软件及模拟器;工程技术及生产委托
联系人:高攸纲
电话:010-62282343;62283322
2013年8月展会一览
8月1-3日
会议名称:2013深圳国际便携产品创新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展会概况:从2G到3G再到4G,从功能到智能再到云终端,从T9到全键盘再到多点触控,从600M到1.5G再到四核,从30万到500万再到1200万像素,以及MEMS、3D、NFC、无线充电、防水&hellip&hellip移动终端市场可谓瞬息万变。数以万计移动终端企业的设计、制造、采购与决策人员每年汇聚于Mobile Win Show2013,寻找更多助其创新及控制成本的供应商
展览范围:盘点和展示最新技术与应用;应用处理器;无线技术;电源系统;移动显示专区;制造技术专区;无线充电专区;电子材料;整机与外设专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五届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会
展会概况:2013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最新移动支付技术、电子标签生产解决方案、读写器开发最新技术、中间件的精确控制技术、及其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物流、防伪、人员、车辆、军事、资产管理、服饰、图书、家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展示的高级别国际盛会。
展览范围:RFID产品线;智能卡产品线;智能卡读写设备提供商;生物识别;安防监控;传感器、传感网络节点;核心控制芯片及嵌入式芯片;通信技术与产品;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和软件;物联网示范应用
电话:021-62990137-812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州4G通信展览暨应用大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目前世界两大4G技术为TD-LTE和FDD-LTE。TD-LTE是中国主导的3G标准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它与另一大标准FDD-LTE采用基于LTE的同一套标准体系,两者共平台设计可以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共芯片终端便于实现全球漫游,从而共享全球用户规模。
展览范围:4G网络和商业模式;无线宽带政策与标准;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LTE-Advanced;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最新手机装置与策略;固定和移动网络部署;光通信;IP核心和回输技术方案;互联网创新与移动新媒体;运营转型战略和战术;家庭基站;物联网;三网融合;4GWORLDCHINA目标市场;电信运营商;手机服务提供商;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服务、产品提供商;系统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通讯测试设备;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通讯接入产品制造商;信息通信研发;系统设计;科研机构;大学;金融和投资机构;政府和产业组织;互动娱乐产品开发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广州国际信息与智能化应用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
主办单位:保利地产
广州市保利国贸投资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国内首个聚焦信息技术行业级应用的专业性展会。
展览范围:面向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信息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工业信息与智能化;商业、零售信息与智能化;服务业信息化;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及服务;物联网技术的企业级应用;嵌入式软件及系统;企业级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企业级硬件及多媒体解决方案;ICTSmart city 智慧的城市;面向公共管理、居住生活的信息与智能化;数字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ICTSmart more 即见的未来;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各类应用app;3D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3S技术;绿色IT(计算机高效节能、环保技术);新潮消费电子、多媒体娱乐、游戏、数码产品配件等;智能城市案例、智能园区案例;院校研究成果展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青岛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在首届软博会里,展商数量为177家,同期举办的2012软件产业发展与融合创新高层论坛与2012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招商推介会,成效显著,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国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成长性软件企业,展示企业最新科研成果。
展览范围: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服务;物联网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及智能设备制造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22-25日
会议名称:2013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
会议地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市投资促进局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
展会概况:专门面向苹果系统平台的行业展会及会议,为参会人士提供娱乐、培训、通信及企业级应用的深度体验。
展览范围: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最新最具创意的软件、硬件、配件、相关技术等
电话:021-62990137-812
邮件:
8月25-27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技术研讨、产品推介、商务考察等方式为各省区市政府、高新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全力打造中西部最具代表力的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展览范围:政府形象及成果展;全国开发区、科研院校科技成果展;低碳环保与能源工业技术专题展;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专题展;半导体照明技术产品专题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阐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项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产业、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和项目
电话:021-62990137-807
8月27-29日
会议名称:2013韩国国际IT技术融合博览会
会议地址:大邱国际会展中心
组织机构:大邱广域市
庆尚北道
韩国电子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将进一步整合全球市场机会,举办一系列跨国采购、产业链对接、采购招标等贸易洽谈活动。同期还将举办全球瞩目的“2013第十二届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IMID)”“IT综合产业研讨会”“信息技术研讨会”“IT电子进出口洽谈会”等相关配套活动,特别是IMID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是世界三大显示技术大会之一,大会每年都邀请世界显示技术领域里500强企业高层参与此次盛会。
展览范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移动设备;3D传感器液晶显示屏、冷光屏、FED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组件;生活类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消费类电子;智能工作
联系人:姜淑秀
电话:0532-88895116;18661656996
邮件:
8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年巴西国际消费电子展
会议地址:圣保罗市北方展览中心(Cidade Center Norte)
展会概况:该展览做为南美唯一的同业展览会,得到巴西及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支持。
展览范围:家庭各类消费电子产品、个人数码电子产品、电脑及电脑周边产品、网络产品、消费类电子配件、电子零件、LED显示模块及光电产品、互连技术及产品、电源设备、车载电子产品、全球定位系统、通信及无线产品、移动电话、其它相关电子产品及技术等。
联系人:朱力
电话:020-82590932;15920144576
邮件:
8月31-9月5日
会议名称:201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
会议地址:德国柏林国际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德国娱乐与电子通讯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是欧洲及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通讯及信息电子技术产品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展览之一,为欧洲及全球的电子消费品销售商和采购商提供了聚集了解和展示新产品最佳机会和理想场地。
展览范围:在线电子消费品,卫星接收机、解码器,投影仪、数码相机、录音录像载体、家庭影院;移动媒体、通讯设备和远程通讯设备,汽车多媒体、导航系统;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硬件、配件及外设,软件、系统软件和有效程序、多媒体应用系统、在线软件、通讯软件;手机和在线服务、家庭网络、无线装置、遥控和遥感装置、家庭小型商场的报警装置、录像系统的记录装置、监视设备、家用电器的监视、时序安排和遥控设备、自动控制的数据系统;卫星服务装置、测量设备、IP网际协议、互联网解决方案等。
会议名称: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力电子展览会
会议地址:俄罗斯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概况:世界各国著名的电力电子企业均普遍看好俄罗斯市场并云集该展会,参加该展是中国电力电子出口企业开拓此市场的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展览范围:电力产品;电子控制系统、电缆走线管、电缆接线盒、电气绝缘材料、漆包线、电磁线圈、变压器、电缆及附件、接口技术、布线系统、户外箱体、整体安全机房、电气工程管理设计软件、仪器仪表、建筑电器、墙壁开关、照明产品、太阳能及其它新能源产品;电气产品
6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国际RFID、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广交会展览馆C区
主办单位:中国物联网产业推广中心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
亚太RFID技术协会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
展会概况: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网、自动识别、云计算技术和应用为主体展示内容;为中国物联网、云计算产业链一次最完整的展示;充分体现了传感网、RFID、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商务以及整个行业的特色和当前需求。
展览范围:RFID产品;自动识别产品;智能卡产品;其他物联网相关产品;云计算平台构建技术、芯片和软件平台开发、云服务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云计算通信网络设备和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外包、数据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标准等方面
联系人:朱忆
电话:13539794711;020-23379151
邮件:
6月18-22日
会议名称:第二届海峡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暨海峡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人民政府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展会概况:展会为论坛、技术交流、产品推介会。(一)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政府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运营商代表、企业用户及相关新闻媒体参与,就如何振兴海峡两岸电子信息联网产业等问题开展研讨。(二)技术交流对接:邀请电子信息物联网企业及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就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及先进技术等进行深入探讨,展示电子信息物联网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征集相关领域内国内外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三)企业产品推介: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企业安排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展览范围:消费电子(绿色家电、视听、3D电视、IT产品等)展区;平板显示、LED照明及显示技术产品,触摸技术展区;集成电路IC、电子元器件展区;智能通讯网络系统产品与技术,智慧装备行业,智慧家居生活产品与技术展区;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云计算,互联网展区;教育电子产品与教育信息化展区;汽车电子产品与汽车信息化展区;绿色环保产品与研发设计展区
会议组委会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福飞南路92号
电话:0591-63175563;13685001810
邮件:
联系人:曹先生
网站:
6月19-22日
会议名称:新加坡通讯展
会议地址:新加坡
主办单位:Singapore Exhibition Services Pte Ltd
展会概况:CommunicAsia展会已逐步发展为亚洲地区资讯通信科技产业规模最大的服务平台和顶级盛事。除与EnterpriseIT一道共同展示资讯通信科技创新成果以外,它还是云集买卖商家,促成双方交易和实现最佳投资回报的理想平台。同期举办的展会还有enterpriseit2011(第8届国际企业资讯科技展览及研讨会)、broadcast-asia2011(第15届国际广播科技与设备展览会及研讨会)、interactivedme2011(第5届国际互动、数码媒体与娱乐展览及研讨会)。
展览范围:3.5G/LTE/4G、宽带、超小型化移动基站、光纤到户、基础设施与网络技术、网络电视、移动上网、移动通讯与应用、定位服务、无线技术、卫星通讯,天线等。
联系人:wendy
电话:0755-25338299
邮件:
6月20-23日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
会议地址:大连世界博览广场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辽宁省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贸促会、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目前国内最高规格、最具实效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IT行业年度盛会。
展览范围:软件部分: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集成电路(IC)设计;信息服务部分:服务载体、服务外包、评估认证咨询培训、数据处理、软件维护、软件测评、定制开发;新兴信息技术部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数字技术、互联网应用、 商业智能、新电子商务、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新媒体。
电话:021-62990137-811
6月26-28日
会议名称:2013亚洲移动通信大会暨2013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GSM协会
展会概况:向移动通信行业专业人士和热衷移动产品的消费者展示尖端技术、产品、设备和应用;云集资深移动通信业界专业人士,提供见解独到的主题演讲,特色专题讨论会和世界级的互动交流机会;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活动学习和拓展当前移动应用程序市场的相关知识;针对以移动技术为核心的营销和广告规划之创新活动,连接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及运营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邮件:
6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东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贸促会
东莞市人民政府
香港粤展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同期活动:中国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高峰产业论坛、数字电视内容服务创新论坛、光纤入户发展论坛、智能社区创新论坛、城市智能交通技术与实践论坛、智慧城市管理论坛、个人数码产品论坛。
联系人:王富进
电话:13342865079
邮件:
2013年7月展会一览
7月11-14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国际智能手机及苹果周边产品展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电子商会
展会概况:由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消费电子专业国际性博览会,也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旗帜性展会。本届博览会期间将设置苹果周边及供应链产品展区,搭建资本与产业创新,工业生产与消费个性化需求的交流平台,利用展览展示、高峰论坛、网络互动、社会化传媒手段将消费电子企业终端消费需求进联系人:许可
电话:13544546065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年中国西部国际指挥调度、卫星导航技术设备展览会
会议地址: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
成都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展会概况: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全程跟踪、支持。从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应急支持、辅助领导决策,即在短时间内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提供妥善的应对措施预案;借助网络、CALLCENTER、可视电话、无线接入、语音系统等各种高科技通讯手段,及时协调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本届展会将突出指挥调度及卫星导航高科技为特色、以推动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宗旨。
展览范围:指挥调度技术与设备;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导航与安全系统
联系人:贺伶俐
电话:18081177538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第23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暨上海国际微波理论、电磁兼容、射频及天线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
展会概况:主要包括电磁兼容、射频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和无限通讯技术等领域。近700家制造企业参展。
展览范围:材料、基板;防雷产品及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检测、电磁兼容认证、相关RF产品与技术等;元器件;测量装置及加工装置;软件及模拟器;工程技术及生产委托
联系人:高攸纲
电话:010-62282343;62283322
2013年8月展会一览
8月1-3日
会议名称:2013深圳国际便携产品创新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展会概况:从2G到3G再到4G,从功能到智能再到云终端,从T9到全键盘再到多点触控,从600M到1.5G再到四核,从30万到500万再到1200万像素,以及MEMS、3D、NFC、无线充电、防水&hellip&hellip移动终端市场可谓瞬息万变。数以万计移动终端企业的设计、制造、采购与决策人员每年汇聚于Mobile Win Show2013,寻找更多助其创新及控制成本的供应商
展览范围:盘点和展示最新技术与应用;应用处理器;无线技术;电源系统;移动显示专区;制造技术专区;无线充电专区;电子材料;整机与外设专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五届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会
展会概况:2013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最新移动支付技术、电子标签生产解决方案、读写器开发最新技术、中间件的精确控制技术、及其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物流、防伪、人员、车辆、军事、资产管理、服饰、图书、家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展示的高级别国际盛会。
展览范围:RFID产品线;智能卡产品线;智能卡读写设备提供商;生物识别;安防监控;传感器、传感网络节点;核心控制芯片及嵌入式芯片;通信技术与产品;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和软件;物联网示范应用
电话:021-62990137-812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州4G通信展览暨应用大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目前世界两大4G技术为TD-LTE和FDD-LTE。TD-LTE是中国主导的3G标准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它与另一大标准FDD-LTE采用基于LTE的同一套标准体系,两者共平台设计可以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共芯片终端便于实现全球漫游,从而共享全球用户规模。
展览范围:4G网络和商业模式;无线宽带政策与标准;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LTE-Advanced;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最新手机装置与策略;固定和移动网络部署;光通信;IP核心和回输技术方案;互联网创新与移动新媒体;运营转型战略和战术;家庭基站;物联网;三网融合;4GWORLDCHINA目标市场;电信运营商;手机服务提供商;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服务、产品提供商;系统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通讯测试设备;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通讯接入产品制造商;信息通信研发;系统设计;科研机构;大学;金融和投资机构;政府和产业组织;互动娱乐产品开发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广州国际信息与智能化应用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
主办单位:保利地产
广州市保利国贸投资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国内首个聚焦信息技术行业级应用的专业性展会。
展览范围:面向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信息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工业信息与智能化;商业、零售信息与智能化;服务业信息化;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及服务;物联网技术的企业级应用;嵌入式软件及系统;企业级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企业级硬件及多媒体解决方案;ICTSmart city 智慧的城市;面向公共管理、居住生活的信息与智能化;数字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ICTSmart more 即见的未来;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各类应用app;3D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3S技术;绿色IT(计算机高效节能、环保技术);新潮消费电子、多媒体娱乐、游戏、数码产品配件等;智能城市案例、智能园区案例;院校研究成果展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青岛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在首届软博会里,展商数量为177家,同期举办的2012软件产业发展与融合创新高层论坛与2012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招商推介会,成效显著,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国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成长性软件企业,展示企业最新科研成果。
展览范围: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服务;物联网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及智能设备制造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22-25日
会议名称:2013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
会议地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市投资促进局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
展会概况:专门面向苹果系统平台的行业展会及会议,为参会人士提供娱乐、培训、通信及企业级应用的深度体验。
展览范围: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最新最具创意的软件、硬件、配件、相关技术等
电话:021-62990137-812
邮件:
8月25-27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技术研讨、产品推介、商务考察等方式为各省区市政府、高新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全力打造中西部最具代表力的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展览范围:政府形象及成果展;全国开发区、科研院校科技成果展;低碳环保与能源工业技术专题展;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专题展;半导体照明技术产品专题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阐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项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产业、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和项目
电话:021-62990137-807
8月27-29日
会议名称:2013韩国国际IT技术融合博览会
会议地址:大邱国际会展中心
组织机构:大邱广域市
庆尚北道
韩国电子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将进一步整合全球市场机会,举办一系列跨国采购、产业链对接、采购招标等贸易洽谈活动。同期还将举办全球瞩目的“2013第十二届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IMID)”“IT综合产业研讨会”“信息技术研讨会”“IT电子进出口洽谈会”等相关配套活动,特别是IMID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是世界三大显示技术大会之一,大会每年都邀请世界显示技术领域里500强企业高层参与此次盛会。
展览范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移动设备;3D传感器液晶显示屏、冷光屏、FED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组件;生活类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消费类电子;智能工作
联系人:姜淑秀
电话:0532-88895116;18661656996
邮件:
8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年巴西国际消费电子展
会议地址:圣保罗市北方展览中心(Cidade Center Norte)
展会概况:该展览做为南美唯一的同业展览会,得到巴西及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支持。
展览范围:家庭各类消费电子产品、个人数码电子产品、电脑及电脑周边产品、网络产品、消费类电子配件、电子零件、LED显示模块及光电产品、互连技术及产品、电源设备、车载电子产品、全球定位系统、通信及无线产品、移动电话、其它相关电子产品及技术等。
联系人:朱力
电话:020-82590932;15920144576
邮件:
8月31-9月5日
会议名称:201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
会议地址:德国柏林国际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德国娱乐与电子通讯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是欧洲及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通讯及信息电子技术产品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展览之一,为欧洲及全球的电子消费品销售商和采购商提供了聚集了解和展示新产品最佳机会和理想场地。
展览范围:在线电子消费品,卫星接收机、解码器,投影仪、数码相机、录音录像载体、家庭影院;移动媒体、通讯设备和远程通讯设备,汽车多媒体、导航系统;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硬件、配件及外设,软件、系统软件和有效程序、多媒体应用系统、在线软件、通讯软件;手机和在线服务、家庭网络、无线装置、遥控和遥感装置、家庭小型商场的报警装置、录像系统的记录装置、监视设备、家用电器的监视、时序安排和遥控设备、自动控制的数据系统;卫星服务装置、测量设备、IP网际协议、互联网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