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2-07 10:35: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道路桥梁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道路桥梁实训总结

篇1

0 引言

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人才主要依赖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大批为国家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才。传统教育看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如今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中,并迅速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该以学生多参加实践经验学习,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单独列为一个学科,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工作生产要求,服从管理能够满足服务第一线的发展要求。现在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要求人员必须掌握牢固的知识结构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1],这和之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创新。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

为了满足市场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开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其中辽宁交专和福建交院为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培养出大批人才,这也与它们的教学模式有关。所以解决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应该从它的教学模式出发。就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问题进行归纳:

2.1 道路桥梁工程耗时长,教学时间和实践机会有限 道路和桥梁的修建都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因为它必须考虑首先是安全问题,还有地理环境给施工都会带来巨大的麻烦,并且还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所以道路桥梁工程耗时是很漫长的,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授课时间又有限,这就使得教学模式很现实是存在差别,学校的实地实践也会因为道路桥梁工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而着重考虑它的可行性;从而减少学生的实践机会[2],然而课堂实训又因为它和现场施工落差很大,使得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让教学缺乏真实性。

2.2 教学教师不符合“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要求 “双师型”教师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做依据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够清楚了解到社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3],还可以在理论上对学生作出与之相应的现实运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普遍存在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对实际的工程了解并不多。

2.3 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使得实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都拥有自己的实训室,实训室中配备先进的设备,但还是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设备不配套无法有效利用,这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

3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意识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又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参考了国内外优秀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成功案例,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提出了以下改革和创新:

3.1 合理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对人才的要求是:熟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公路勘测技术、路面路基工程技术以及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教育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听从党的指挥,坚持党的领导,注意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迅速找到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可以发挥出自己所学的现场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的知识技能。

3.2 合理的安排课程,运用科学的教学体系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课程以及拓展课程组成的,这三个课程之间的组合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职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灌输等伟大思想,以及法律教育等;职业岗位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应用力与结构的物理知识以及建筑结构的专业知识等;职业拓展课程则是让学生明白交通工程的概述以及相关道路的文件[4],各课程之间相互协调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道路桥梁技术对人才的要求。

3.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训操作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得到学校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具有效统计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已经拥有道路桥梁工程设备近两百台;同时道路桥梁实训教室也有两个,这可以让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土工试验、路基路面检测以及道路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检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能够更快上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实训操作。

4总结

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课程体系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让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也提高了实操水平,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琦.高职院校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5,30:178-179.

篇2

[作者简介]熊文林(1971- ),女,湖北浠水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田文(1966-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李清(1970-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湖北 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三结合与路随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9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高职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需求,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与世界500强中交二航局等企业深度合作,2006年开始开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二航班”(订单班),经过三年的实践,在总结、分析 “二航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交通公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任务为引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构建了“三结合、与路随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公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

一、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按照公路交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公路建设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将“公路工程项目”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以公路建设任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办法。在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分析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路径,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教育活动设计,明确教学条件,最后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对照公路桥梁施工岗位职业标准,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3.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库。以公路施工项目为载体,与中铁十一局、中交二航局等企业合作,重点建设了“工程测量”等3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核心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编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和单元设计,编制考核评价方案,开发《工程岩土》等3种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等。

二、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

为了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需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通用的基础知识学习为目标,包含第1、第2学期,进行公共领域和职业基础领域课程学习,教学场所主要安排在校内;第二阶段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测量、试验等单项技能培养,包含第3、第4学期,进行职业技术领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习,校内学习道路桥梁施工等理实一体化课程,校外“工地流动学校”安排专项实训;第三阶段以综合技能培养提升为目的,包含第5学期,进行职业拓展领域课程(选修领域课程)学习及职前综合培训,在校内或“校中企”进行;第四阶段以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包含第6学期,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通过“六学期、四阶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采用柔性化管理,做到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更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三、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

篇3

关键词 :高职;“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教学;双线并行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408);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Y201416);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立项精品课程“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编号:TZYKC201403)

作者简介:韩振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文其他作者单位均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12-03

“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的课程教学由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路桥工程现场计量与计价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中,打破传统教学学科型的教学内容设置,引入项目化教学法,并考虑在实践中设置课上课下双线并行案例项目,在课程授课单元设计运用课上项目(A线),课下项目(B线)进行相同数量的项目任务设计,进行就业岗位典型任务的实施过程划分,每一个项目都是9个步骤的重复,但重复的仅是步骤,而不是内容。从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设计行为的主体,教师以不同于以往的角色出现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操作,教学的目标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零距离对接。[1]

一、适宜的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围绕学生就业需要的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及有关定额,对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公路工程量清单)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和结算,具备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能力目标

1.能通过识读路桥工程图纸等工程资料,准确列出计量和计价的对象(项目名称),并能检查缺项与错项。

2.能依据工程图纸、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规则及相关文件资料,正确地计算与统计工程量。

3.能依据工程预算的编制步骤、相关施工组织与规范、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规则及相关文件资料,准确应用市场询价途径,正确合理地确定材料运距及人、料、机单价。

4.能应用造价软件正确编制工程量清单并撰写相应的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

5.能按照合同管理及工程量清单等资料要求,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和竣工结算。

(二)知识目标

1.掌握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相关知识。

2.熟悉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规范。

3.掌握工程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步骤。

4.能够结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及有关定额,对具体的公路和桥梁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具有严格遵守规范标准的意识。

3.具备求实、诚信的工作态度。

4.培养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便于实施的教学设计

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按照路桥工程预算书编制的基本顺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实践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施工图预算”真实工程项目,按照初次就业造价员、提升岗位造价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要求,设置了教学内容两大模块(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如表1所示。

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课上课下学习实训两条主线,课上以教师讲解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1标施工图预算项目(A线)为例,设置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完成训练任务,培养专业基础能力;课下以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2标施工图预算项目为例,设置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课堂同步实训项目,由学生分组配合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对于工作成果进行点评,通过课下训练项目(B线)巩固拓展;两条主线双线并行同时推进,训练目标逐次递进,逐级提升,使学生能力不断巩固提高。[2]到课程后期,在学生适应教学模式并熟悉课程内容后,以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3标施工图预算项目作为综合实训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过程的理念,以过程为实施任务环节的核心,制定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最终考核模式[3],如表2所示。

三、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次课设计

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次课的设计尤其重要,其主要任务是开门见山,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第一次课上,引导学生的学习任务依次为:通过价格组成案例及2014年就业实习岗位需求招聘案例进行课程引入;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获取预算项目背景与工作任务信息;回顾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讲授、学生获取项目分解知识;师生共同查看任务单,分析获取课上项目(A线)工作任务;项目组组员分工识读路桥工程施工图纸(主要由课前完成);组长整理分解项目内容;项目组确定成员展示项目汇报成果,师生互动点评;教师完成对本任务的总结、归纳;教师给出各项目学习成果评价与指导;课下项目(B线)任务布置与下个任务预习。

(二)辅助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4]“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工作任务选取实际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根据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程序,在授课时结合案例教学,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实用性和适用性,从而使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模拟教学法。教学中应结合施工现场视频和丰富的专业网站资源,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工地现场的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和常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确定施工组织与工程量。

3.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新知识和动手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从教师演示完成课上项目到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课下项目,再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综合实训项目,旨在推动双线并行,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宜采用简单的“告知”形式,而应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达到“认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12):102-107.

[2]孟霞.“双线并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263.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41-02

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水平、高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职院校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逐渐同社会企业相结合,不断增强校内实习环境和实习质量,力图将“校企合作”做到最大化,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水平较差,对实际操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当前我国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道桥在分类上属于应用型专业,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土木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理论和操作测量等技术水平,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管理控制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一、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技能、创新性人才,作为道桥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掌握各种实践测量技术和勘测手段,因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提高管控体系建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道桥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以及需要的技术水平等,同时校企合作又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知识与技术水平,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面临着一定的就业问题,通过加强对道桥专业校内实训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道路桥梁结构的认识。

(二)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教学条件

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水平、高技术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受当前教育体系的制约,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实践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水平,特别是对工程设备缺少一定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等。在社会发展中,道桥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道路桥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和工程管理等方面,所以道桥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对施工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使用方法。校内实训的建设与管控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设备的了解和使用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道桥测量的注意事项、工程管理技术等,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技术和管理手段,符合国家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方针。不仅如此,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强化,可以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在校内实训运行中,管控体系的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为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与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功能单一,系统化建设不足

道路桥梁是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的一门专业,通过强化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但由于我国对校内实训认识较晚,目前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校内实训管理体系。在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的校内实训建设与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建设结构单一、缺乏使用内容的现象,如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多以某个具体教学楼为对象进行分散式建设,导致整个实训教育过程显得很分裂。不仅如此,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控制时忽略了实训的真正意义,过于看重实训基地的外在形式,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使整个基地显得庄重,但是在真正实训过程中往往用不到这些先进工具。因此,在对实训基地建设时要注重基地的实训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训模式,不要导致整个实训基地机构单一、内容匮乏。

(二)缺乏校企合作,实训效果不强

道桥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进行管理控制时往往忽略了“实践”的真正涵义,使整个实训并没有提高学生对道桥专业的认识。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时并没有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而是单方面地凭着自己对社会形势以及道桥发展的认识进行建设与管理,如在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实训基地管理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对道桥专业发展的了解,将一些过时的勘探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导致学生学到的道桥勘探技术与社会发展形式相违背。此外,由于校企合作观点不同或者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使道桥实训基地在建设中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浪费,甚至重复建设的情况,总之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内实训建设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校企合作,导致道桥专业的学生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术和道桥勘测方法。

(三)校内实训教学性与生产性结合不足,管控体系缺少深入性教学

高职道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性人才,能够在公路、道路、桥梁建设方面发挥管理与勘测能力的作用,所以,在对高职道桥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利用先进设备、高技能人才及科学的管理手段等为学生提高企业化、专业化的实训环境,进而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道桥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操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管理和创新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并且多数高职院校的道桥专业成功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手段,导致实训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性与实训性的作用。如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校方过于培养学生的生产性能力,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不能很好掌握道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管控体系的完善作为道桥实训基地运行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监管控制时缺少合理的规划,导致学校与企业合作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使校内实训购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问题。总之,高职道桥专业在进行校内实训运行过程中,由于管控体系不完善使实训生产性和系统性不能很好结合。

三、强化校内实训运行完善管控体系的对策

(一)优化建设功能,提高实训真实性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真正意义在于真实性,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对勘测设备、管理等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过早地了解道路、城市公路以及桥梁设计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道桥专业在校内实训建设中过于形式化,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未来工作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加强校内实训的内容与功能。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要被设备环境、设备数量以及试验场地大小等刚性指标所影响,要勇于将建筑结构、建筑环境同刚性指标系统化的结合使校内实训更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整个实训过程都能在真实企业中进行。不仅如此,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应用计算机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实训管控体系的建设,使整个实训管控体系更加科学化,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实验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分散性,让整个实验基地融为一体。在结构设计上,校内实训要注重结构内容多样性,不要让整个实训过程成为空盒子,使学生在实训后非但不能提高自己对道路桥梁技术的认识和各种勘测技术的掌握情况,而且还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总之,高职道桥校内实训在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有效性融合,改善系统结构、丰富系统内容,让实训过程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学结合

在校内实训运行中,要加强学生对道桥专业的认识以及一些勘测技巧,如对道路勘探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以及公路施工组织等课程进行实际模拟练习,增强学生在道桥专业未来工作中的专业技能。在校内实训管理管理控制上,学校要加强同校外企业的合作,将“校企合作”发挥到最大优势,如为提高校企合作的机会,学校可以在实训完成后选出一些专业人才到企业工作,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的利益,又可以加大企业为学校的投入,使整个实训过程都能同当前社会道桥发展相结合。不仅如此,多数高校在实训期间不能很好地进行工学融合,导致学生只能单方面受益于实践操作,因此在实训运营期间,学校道桥专业的教师可以针对企业给出的具体工程组织学生共同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师生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交流和研究可以增加学生对道路勘测技术的熟练度,进而有效地进行工学结合。

(三)加强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加师生受益程度

在校企合作期间,主要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通过企业下发工程指令,使整个实训过程能够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完成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生产性场地的建设,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以学员的身份在实训中学习和发展。不仅如此,加强生产性实训建设一方面通过校办企业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金重复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保证学校的自由性和稳定性,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以学员入职企业的身份进行勘测和管理,使学生能够过早对企业认识和了解,对未来就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完成生产性实训的同时,还承接了道路测量、管理技术、桥梁勘测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在岗实习”的机会。

四、结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道桥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从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现状入手,首先讨论了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与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控存在的问题,从建设内容与功能、校企合作和生产性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最后理性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加强高职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篇5

关键词:走访调查 审阅 改革与实践 施工图

引言

我校路桥工程系主要是为广西路桥、中国中铁等一线大小施工企业培养技术人才。针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我们走访调查了在以上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将在该单位工作的顶岗实习生。调查显示,能否看懂施工图纸是顺利进人工作角色的关键。而学生们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吃透施工图纸,很难找出图纸和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无从做到提前预见构想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无法达到防范施工偏差和错误于未然的目的。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我们构思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出发,对《桥涵工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一、《桥涵工程》教学改革前的状况

《桥涵工程》教学改革前用的教材是郭发忠主编的高职高专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前四章讲的是桥梁的结构构造与少量理论计算,第五章讲的是各种涵洞,第六章讲的是各种涵洞和桥梁的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辅以少量的工地参观。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材,采用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太死板,教学手段陈旧,不能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目标与实际脱节。

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太大,所涉及的桥梁构造和施工过程过于抽象复杂,重理论轻实践,施工的部分内容少,且一时半会难以理解吃透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另一方面,老师普遍感觉课程内容繁杂,牵涉知识面广泛,总是觉得该课程所安排课时相对少了,难以满足对课程内容系统讲授的要求。毕业学生反馈《桥涵工程》教学难以直接为工作服务,所学桥梁结构构造和理论知识无法直接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于工作后的第一道难关——看图,帮助并不是很大。当然,学生也承认在大量课时堆积之下有一定的潜移默化效果,但是至少现在看来并不太明显。总之,改革前《桥涵工程》教学效果堪忧,老师和学生都疲于应付庞杂的桥梁工程知识结构体系, 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桥涵工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设计

鉴于学生工作中对读图能力的要求和教学过程中无法培养该种能力的矛盾,《桥涵工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进行了系列改革。 首先,道桥教研室自编《桥梁工程技术》配套教材,基于工作情境,将课程设计成七个学习情境,情境一为墩台施工、情境二为梁桥桥跨施工、情境三为拱桥桥跨施工、情境四为斜拉桥和悬索桥施工、情境五为涵洞施工、情境六为桥面系施工、情境七为桥梁施工专项设计。其次,注重培养师资队伍,特别是提高年青教师对施工图的理解和审阅能力。道桥教研室计划采取轮换派专职教师到施工一线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挂职锻炼,锻炼期间收集施工蓝图,拍摄施工过程中的录像、图片,搜集施工方案和设计变更、表格等一线资料,并且整理成册,为教学改革培养教师队伍准备教学素材和案例。再次,针对《桥梁工程技术》七个情境化设计编制多媒体课件,以实物图片教学来代替文字讲述。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施工图教学为核心的理念,将施工蓝图贯穿到七个情境设计中,以施工现场实际工程为案例,根据从企业收集的施工图布置教学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施工图了解桥梁的基础知识、桥梁的结构构造特点,进而深入到桥梁结构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中去。七个学习情境对应就要求读懂七套不同的施工蓝图,学会处理七个不同实际工程的施工案例,其中自然涉及到《桥梁工程技术》的所有方面。

三、《桥梁工程技术》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桥梁工程技术》教学中采用施工图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虚拟项目部教学等方法,紧密结合施工蓝图,实现实物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学走出教室,走进实验实训室(基地)。组建道桥专业模型室,购置各式各样的桥梁实物模型,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照实物,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一)以施工图为载体,课堂模拟施工现场

改革后的桥梁施工课程,实行“课堂+图纸”,变纯粹的老师讲授为学生看图学习,自己动手动脑为主,老师指导答疑提供咨询。以成套施工图为蓝本设计出多种教学情境和项目,每堂课都提出任务和问题, 以任务和问题驱动教学,留出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组织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融相关的理论知识于完成项目的过程。

(二)实行案例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

案例教学法以现场典型的施工案例为背景,以施工图纸为核心,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工程实际的差距,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知识,提升所需相关理论的学习效果。在《桥梁施工》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试点。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教学过程分为案例准备、 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步骤,在实施中用小组讨论法组织教学。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力推进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学院附近在建桥梁工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桥梁施工工地进行教学,学生按照工程项目实际工作内容,重点学习施工方法、技术交底、安全质量检查、施工设备安装、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应该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技术操作熟练的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实现教学环节与生产实践的对接,为施工企业培养熟练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才,使毕业生能尽快缩短从学生到施工技术人员角色转换的时间。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33-02

道路勘测设计是高等职业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主要包括道路路线设计的主要依据,道路的平、纵、横断面设计,道路的选线与定线,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道路平曲线设计计算和道路沿线设施等内容,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一)采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

许多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如果按照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及教学方法,遵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展开课程教学,教师上课时重理论轻实践,让学生接受非常困难,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让教师觉得非常失望,自己付出的辛劳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二)教材严重滞后于现行标准和规范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道路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也在随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得到修改、补充和更新,例如不同设计速度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和长度的限值,不同等级道路的纵坡和横坡的限值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上课用的教材所引用的规范严重滞后于现行道路规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用错误的设计参数,设计出来的成果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如何把最新的道路设计规范引入教材是当前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

(三)师资力量薄弱

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并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没有在道路设计岗位工作过,不能深入了解具体的设计过程。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只能完全按照课本来讲解,照本宣科,不能引入实际的案例,讲解起来枯燥无味,这极大降低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训时缺乏相应的设计软件

实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过程,本门课程的实训是在仿真的职业情景下,创建一个具体的综合设计项目(涵盖了本门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该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加深理论理解,加强动手能力。但由于经费等问题,学院并没有购买合适的设计软件,实训还停留在手工绘图的阶段。而在实际工作中,道路设计已实现软件设计、电脑绘图和打印,这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与对应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二、教学改革建议

(一)精心组织内容,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要在知识与职业活动之间建立桥梁,以职业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与职业岗位的关系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项目载体,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职业能力。

根据道路设计岗位的要求,本门课程创建一个山岭区三级公路综合设计项目,该项目涉及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6个子项目,分别是:公路选线与定线项目、公路平面设计项目、公路纵断面设计项目、公路横断面设计项目、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项目和公路排水设计项目。每个项目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能力目标和检核方法。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子项目以后,立刻进行项目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能力考核占60%,知识考核占40%),力争人人过关。学生通过该子项目的考核后再学习下一个设计子项目。最后,在实训时通过完成一个综合设计项目来加深理解知识,加强实际设计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对每个设计项目的教学都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等方法,必要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道路设计中的先进理念、难点、重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入最新道路设计规范

我国道路建设处于蓬勃发展期,在这期间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会不断出现,标准和规范也需要不断进行修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能照搬教材上的内容,应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时更换教材上滞后的标准、规范和方法,并关注最新的道路设计动向,随时更新知识,将学科前沿信息渗透到教学中。

(三)组建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组建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本专业的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承担本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组成,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本门课程的讲授方法和内容,根据岗位设置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具备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锻炼,立足实践,自觉加强学习,丰富自身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节奏感,考虑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学生的提问,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四)引入道路设计软件

篇7

我院市政及路桥专业学制三年,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真正在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时间仅有两年时间,最后一学年是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和生活,以便毕业后更快融入到相关岗位中。两年时间要学习并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如何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即非易事。通常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时,对一些关键学科或是重要课程,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会进行一至两周的实训,通过理实结合巩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但如何检验学生综合能力呢?大部分院校的做法是在学生出去顶岗实习前要求学生进行为期2-3个月的毕业综合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成果来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故毕业设计内容的设定就至关重要了,是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1 传统的毕业综合实训的方案及收效

我院2009级之前的市政及路桥专业,毕业综合实训的内容和做法基本是:利用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的约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学生做一整套勘测设计的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以上做法的优点是:从理顺学生的思路考虑,让学生清晰地掌握道路桥梁的构造及设计原理,并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联系相关专业课程。学生独立完成后对构造识图、工程量计算、规范要求等各方面均有较系统地综合理解和掌握,是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进一步深化。

不足之处是: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够对口,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的相对很少;同时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对其他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时已经安排有专门的实训时间,实训内容与毕业设计的内容大致相同。

显然,上述毕业设计的做法是按照以前大学本科传统的模式开展,不能满足我们现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改革势在必行。

2 创新的毕业综合实训方案及收效

通过到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总结出我们的专业教学目标是:满足企业实际的用工需求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市政及路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

2.1 分方向制定能力型的毕业设计任务

开展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充分综合运用学所的专业知识,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需要我们设置有针对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整体性及灵活性的毕业设计内容。针对毕业设计的特性,我们相关任课老师在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分方向制定了合理可行的能力型毕业设计任务。

结合市政及路桥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从2009级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始,指导老师定出四大方面内容:现场施工模块、造价模块、资料模块、设计模块;每个模块均基本涵盖有所学的专业知识,每个模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第四学期开学时将每一模块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及相关指导老师信息发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毕业设计方向,期望通过毕业设计的磨练,让我们的学生达到“精施工、懂设计、善管理”效果。

2.2 毕业设计的运行及成绩评定

通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慢慢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例如我们截取在建或已完工工程的部分施工图纸,选择有代表性内容,最好涵盖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防护、排水、互通立交等工程内容,根据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模拟施工现场真实情境,逐项解决实际问题。

以施工模块为例,指导老师阶段性地提出目标要求,抛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寻求解决方法,如涉及到路基方面的知识可通过查找课本知识或是上网百度搜索、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是与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获取,指导老师不再要求学生每天按时按点必须到教室统一完成设计任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指导老师更注重效果。要求学生从给定的图纸资料,看懂图纸意图、会计算相应的工程量,同时会运用施工组织设计的知识进行进度方面的控制,懂得绘制横道图和网络图,学会查找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及计算总工期,掌握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工程质量等。

关于成绩的评定,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份成果都是唯一性的,老师通过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同时还增设一个答辩环节,是否抄袭他人成果通过答辩就能知道真伪,并结合每位同学的平时表现给出该同学的最后成绩。

2.3 改革后毕业综合实训的成效

通过四年的改革实践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大部分学生觉得充满了挑战,甚至觉得大学里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是过得最充实、收获最大的、最多的一个月。2013年7月我们对已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及已毕业就业的市政和路桥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毕业设计改革效果的调查,共发出问卷250份,回收197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上接第199页)传统的毕业设计基本是由指导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向前走,到哪一步应该做什么事,完全由老师主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循规蹈矩。学生很难能突破老师的要求、更别说创新了。传统的方式是讲学而非教学,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两者相比,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也更能挑起他们的积极性。

3 意见及建议

改革的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的,教学改革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存在问题,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存在以下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实训分组有待评估商讨。我们从最初的四人一组过渡到两人一组,到最近一次的单人独立完成,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几人一组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但也存在个别偷懒,滥竽充数的现象,单人独立完成又缺乏合作交流等素质能力的锻炼。

(2)如何做到人人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还是有部分同学是抱着侥幸心理,试图不劳而获,等着分享别人的成果。通过答辨环节在很大的程度上约束了部分学生的相互抄袭,但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篇8

培养和造就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正是担负这一类人才培养任务的主要阵地。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方向与目标,要突出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高新技术的能力。通过开发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达到探索产、学、研的发展模式,实践性教学基地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教育合作模式、建设途径与管理模式及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模式。形成以“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将教学基地建设成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等。

1 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1.1国内外现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用以区别普通高等教育的最鲜明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关注。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多数院校尚无符合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怎样建立高效的实训教学基地?国外的职业教育是与培训联在一起的,通常意味是“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它侧重了培训的内容,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包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层含义,“高等教育”有学科和学术的成分。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结合我国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的实际,以实践和理论并重为原则。

其次,从全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情况来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推动,各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它所表露出来的某此弱点和不足,也许就是我国高职实践教学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攻破和克服的难点和重点:(1)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较大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少;(2)实践教学改革日显成效,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未真正形成;(3)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基地的覆盖面和社会服务能力仍然有待加强;(4)实践教学的特色正在日益彰显,模式也呈多样化趋势,但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仍需不断完善和提高。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同样需要解决上述问题。

1.2发展趋势

实训基地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又是职业教育的归宿。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实践性教学占高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更加多样化、运作与管理社会化、经营化,实践教学方式和时间更加灵活和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为此,交通道路桥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需要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功能即教学实训功能、科学研究功能、科技服务功能,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要转变职教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实践项目上,重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在设计性训练项目上条件不足;

(2)单一性的基本操作加工训练经验丰富,设备较充足,但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强的生产训练项目明显不足,技术含量和密集程度不高;

(3)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由于设备不足、教师能力不足等因素,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能力训练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角度看,瓶颈问题是资金不足和场地不足,限制了设备更新的速度。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大容量、多层次的信息传输过程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必须注重现代化、高效率教学手段的引入,这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从培养目标看,实践教学的缺失存在于两方面,一是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不能与企业技术应用保持相对的一致性;二是训练量不够,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双方在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合作切入点,以及利益机制、保障机制、信任机制有待解决好。

此外,学校如何建立健全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处于学校的监管之中;如何建立学校与实践基地的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如何平衡好校企合作与学校自行建设实践或实训基地以及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指导模式等有待解决。

3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重点

一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研究,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途径研究。

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重点是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合作是重要的切入点,利益机制、保障机制、信任机制是保证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机制。

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拓宽人才培养的内涵,力求体现出在省内乃至国内同类专业中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与专业发展的定位相适应,需对已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力求精练和实效。以江苏省精品专业――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①在突出和强化路桥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路系多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深化学科之间特别是专业基础学科、路桥专业学科的交融,实现扬长补短、优势互补。

②合理配置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的“新”、“特”和“实”。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选择性,使课程设置更能与本专业方向相匹配。

③课程的设置还应体现出对本专业人才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适时增加新的理论性课程和新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④进一步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及其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⑤重视并组织好系内的实践教学科研研讨会。在对教师教学科研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以相同教学科研方向的教师以及同一门课程或相近课程教师为小组,定期开展教学和科研经验、成果、动态方面的交流探讨,相互切磋,实现科研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科研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⑥完善“以产带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引向深入,通过建立研发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合于企业的专门人才。

4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实践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要以适应高职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实验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产、学、研为结合点,以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化、网络化、开放化建设为重点,构建“政校互动、校企合作,科技导航、资源共享,面向市场、多元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化职教实验实训建设模式。

4.1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包括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实训基地发挥产学结合功能,实践教学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等。

4.2开发与建设校内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要尽可能地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在定位上,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着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运作规范、科技成果显著、研发实力强的重点实验室。其次,根据专业岗位要求,确定路桥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目标;根据路桥专业岗位标准和工作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定出实践教学的各项工艺流程和考核标准;编制相应教学文件;注入新理念,建成与专业相配套的多媒体多功能综合教室。

4.3巩固并发展校外教学基地

根据学院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要求,重点建设好江苏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镇江市路桥工程总公司、苏州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恒基路桥总公司等6―8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密切校企联系,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践环节的师资力量。

5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实效

通过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可取得以下实效:

(1)依托行业、企业,创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包括建设虚拟实训室,研发仿真实训系统,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集虚拟设备、仿真设备和实物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实训中心。

(2)巩固了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密切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联系。每个专业建立5个以上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减少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对实习教学的影响,从而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

(3)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较完备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为实现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4)以产带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5)以研促学,提升实训基地内涵。

6 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6.1实践意义

(1)通过探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加快改善实践性教学设施,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能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用途实践基地,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可缩小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完善教学体系,突出职业特点。可带动实践教学的全面提升和探索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积累成功的经验,也为今后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深化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3)对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探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进一步研究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寻找双方合作的纽带、切入点以及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4)高职实验实训建设要大力改革,推陈出新,以适应高职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对创新高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借鉴意义。

6.2 推广价值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为促进产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高职教育健康、良性发展而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按照“高、新、全、通”的思路和实物、仿真装置、虚拟实验室三者并举的基本途径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教学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基地的缺失,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直接效益。基地建成后能够完成道路与桥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完成本校学生教学计划内的实训任务外,还能为省内外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可大幅度提高相关从业人才的整体素质。由于新建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设备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受训人员的含金量,缩短企业用人的适应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这将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同时通过社会人员培训可使大量转岗人员获得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压力。

(2)间接效益。基地建成后,对于多年来困扰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问题的解决给予有力支持。如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培养标准问题,教育资源紧缺问题等。由于实训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可以满足师资培训和产教结合的需要,通过在基地完成实际课题和生产实践,可迅速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实践能力,为他们参与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奠定基础。同时基地的建设缓解了教育资源的紧缺问题,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说,基地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军,李景仲.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辽宁高职学报,2002,4(5):57-58.

[2]冯美字,温媛媛.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中国建设教育,2006,6(6):44-49.

[3]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38-39.

[4]许笑平,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职教论教论,2005,l月号下:36-38.

[5]赵杰,张树江,贾敏.高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应用.辽宁师专学报,2004,6(4):4-6.

[6]黄瑞海,孙百鸣.高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4月:168-169.

[7]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3期:32-33.

[8]卢仁华.高职院校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国培训,2003,第l期:49-50.

[9]刘守义,阮艺华.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1期:81-84.

[10]李平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18-19.

[11]王建勋,黄立志,李俊芬.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34):54-57.

[12]许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12(3):54-55.

[13]翁伟斌.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改革与建设研讨会综述.教育发展研究,2001.6:84-85.

[14]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26-28.

[15]解统颜,张宝红.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内、外双重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19-120.

[16]吴志柳.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2006,15(3):11-13.

[17]刘彤,王巧石.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会计之友,2007年第3期上:53-56.

[18]乔淑英,马立源,王丽君.关于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47期:16-17.

[19]课题组.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92-96.

[20]田正.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与创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

[21]盛海洋.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发展对策.三门峡职技院学报,2004.4:12-16.

[22]盛海洋.总结经验搞好野外实习.文教资料,2006.34:43-44.

篇9

一、项目实施背景和目标

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虽然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然起主导作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对称,求广求全、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约了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也不能适应生源素质下降的现实。本项目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公路工程建设一线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重新定位本专业培养目标,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及基于真实工作任务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开发建设了全套教学资源,包括校本教材、学材、实训室、数字化资源库,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长足成效。

二、项目成果创新点

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柔性教学组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性地按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景教学方案,并配套开发教师用工作页和学生用工作页各18本;创新性地打造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为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同类中职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开发。本项目建设组通过行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依照图1所示的开发路径,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确定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编写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工作页,建设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和仿真或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库,并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1.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包含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工和高中起点三年制高级工两套,分别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组成,框架如图2所示。

2.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和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我们通过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真实工作情景描述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工作内容分析,确定学生经过学习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能够承担的工作任务,从而选定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情景,最终制定中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10门、学习情景设计方案10门和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11门、学习情景设计方案10门。

3.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

为实现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建设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区),包括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按国家丙级资质条件标准建设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并成功获批公路工程综合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同时还完善了原有的公路工程测量实训模拟基地、公路筑路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公路桥梁现场检测实训基地。在所有实训基地,我们均购置实际工程施工工地常用的仪器设备,按实际工程施工现场布置,让学生能够真正模拟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体验企业文化。

为满足学校教学和模拟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一体化实训基地一般按功能划分了集中教学区、模拟实训区、资料查询区和工具存放区。其中,集中教学区分组布置,配备多媒体视听设备,满足学生集中听课和分组讨论的需要,同时也可作为小型实操训练的工作台,电脑里还安装了企业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模拟实训区模拟企业的真实情境,可在其中经历完整的真实的工作过程;资料查询区配备参考书、行业规范标准、各类专业资料等;工具存放区集中存放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仪器、工具和耗材,模拟企业的工具房或材料库。

4.仿真或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库

为弥补校内一体化实训室无法模拟全部公路施工过程的问题,我们以真实工程项目的内容为依托,将关键施工工艺做成仿真软件或动画视频,建设和整合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涵施工、隧道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模板架子工程施工、筑路材料试验与检测、公路施工测量、公路养护、工程识图等课程的视频、动画共120个和大型仿真软件3个。

5.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目的,在引导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获取和分析专业信息,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直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就是我们正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套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有目的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获得的远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第三,项目导向性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评价反馈)设计学习情景,完成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第四,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配合能力。基于此种教学模式,我们编写了教师用工作页(校本教材)18本、学生用工作页(学材)18本。

四、主要成效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工程项目导向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柔性教学组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了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中级工课程标准10门,高级工课程标准11门。

在示范校项目建设期间,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学生在2012年全国交通教育系统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中,荣获学生组试验工团体二等奖、测量工团体二等奖,所有参赛学生分获个人第3名、第6名、第9名、第10名的好成绩。本专业还与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三二分段对接培养,2013年向学院输送了50名优秀毕业生,得到了学院的高度好评。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100%,初次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满意率100%。

2.开发教学资源,打造实训基地,完善教育教学环境

我们创新性地按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案,配套开发教师用工作页(校本教材)18本,学生用工作页18本。另外公开出版教材1本,实习指导书1本。1个省交通厅课题结题,1个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即将结题。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人社厅教改科研课题1个,校本教研课题3个。

创新性地打造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其中路基路面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区和钢筋架子模板实训室属全国首创;按国家丙级资质条件标准建设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并成功获批公路工程综合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同时完善了公路工程测量实训模拟基地、公路筑路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公路桥梁现场检测实训基地,为此形成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校内实训体系,满足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的需要,同时也可与实际工程项目对接,服务于公路施工养护企业,创造社会效益。

大力建设网络化平台信息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整合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合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训教学实施,弥补实训基地无法与生产实际完全一致的不足,并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改革措施,其中一些虚拟模拟软件已达全国先进水平。同时,由学校牵头,与全国各地其他四所兄弟院校一起共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多家同类专业院校共享。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使老师们体验真实工作任务,更好地完成本项目建设,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顶岗实践,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出谋划策,为师生进行实践教学示范,还邀请职教专家为老师们进行职教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和咨询。通过一系列“校内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活动,提高教师职教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拥有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名、广东省劳动模范1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5名、广东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技工院校教研先进个人1名、广州地区部省属技校优秀教师 1名、广州地区部省属技校优秀班主任 1名的优秀教师团队。

4.带动路桥专业群整体提升,辐射全国职业院校分享教学改革经验

我们在倾力建设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同时,带动路桥专业群整体提升,制订了工程测量、工程造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些专业推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经验,共享实训室、数字化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作为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建设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参与编制中等职业学校《公路养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标准》《公路养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专家顾问,并与多家职业院校相互参观学习,交流课改经验。

五、体会与思考

篇10

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培养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道桥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从事的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监理员等,以及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建造师、试验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的课程目标是着力培养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试验技能。这也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数理统计知识,能准确填写、记录检测数据,并能正确的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掌握与所检测项目有关的检测方法、技术标准、规范。操作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检测仪器,进行常规试验项目的检测,如:路基路面、桥涵结构物的室内和现场检测。职业素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课程地位与性质

专业培养的岗位群目标确定了《公路工程检测技术》是道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其实用性、操作性、综合性、政策法律性较强。因此在师资上我们配备的都是具有双师素质和企业经历的教师。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本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本课程为后续开设的《公路工程质量验收》和《公路养护技术》提供了必备的检测知识。

(三)本课程教学安排及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共安排了32个学时,具体如下表:

其中,表中打“”的如“常用混合料强度检测”、“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等是工程实际常规检测项目,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打“”的如“桥梁荷载试验”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是教学难点,是因为一方面现在的设计理念更趋向于体现桥梁实际整体受力性能,这就使它成为新型的检测项目,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桥梁荷载试验”这一教学内容涉及到《桥梁工程》、《基础工程》、《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重点教学内容,我们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方式。如:在讲授“混凝土强度检测”这一重点内容时,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法、内容等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采取分组的方式,在结构实体上进行强度检测,最后回到课堂让1-2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其检测结果,讲述其计算思路、步骤及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教师再总结,课后布置砼不同检测方法的计算习题,锻炼其理论计算水平。这样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掌握所学内容。对“桥梁荷载试验“这一难点,我们主要采用与企业合作、现场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到检测现场,请专家先介绍检测步骤和检测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检测演示,学生在旁边观摩学习。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所看所学知识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具有感性认识,还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

(四)本课程设计思想

以公路工程现场需要检测的项目为载体和切入点创设学习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设定教学目标;以公路工程现场检测的职业行动领域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进行实践教学。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分析道桥专业相关领域岗位群的职业要求,确定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的内容;针对工程质量评定项目,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个别学生面临的困难,确定单独或个别指导的方式。构建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在保留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将技能教学和操作训练搬到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施工现场。本课程的安排与设计是遵照实用性的原则,使现在所学与将来工作无缝对接。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本课程选用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第三版)。该教材体现了最新行业标准,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贴近工程实际[1]。

(二)教学参考资料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除了选用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外,还将讲义、培训资料、网络资源、视频、试验报告等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三、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以及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的沟通、了解,发现我们的学生虽然理论基础薄弱、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理论学习兴趣不浓,但他们对于与工程实际或就业有直接联系的课程兴趣较浓、掌握技能的愿望强烈。如果采用案例、情景、施工现场授课的方式的则会全神贯注,并且会提问一些与工程实际或岗位有关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如何弥补上述学生的不足之处,解决的关键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管教管学;二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对于“理论知识薄弱”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通过比赛、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任务布设、课后作业等方式,巩固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除了使用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启发引导、个别指导、课后辅导等方法。针对“自律性不强”这一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教师采用提问方式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实践操作时进行任务分摊,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分组分工进行横向对比。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习题的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概念与试验步骤的讲解、例题讲解,让学生练习、教师评讲,课后再布置作业。这种方法缺少与实际工程的联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二)改进的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可简化为课堂+现场+课堂的模式。如:在讲授弯沉这一内容时,首先在课堂上进行概念、工作原理、检测方法的讲解,可以通过板书、PPT、图片等方法。然后通过校企合作请有关的专家现场进行介绍弯沉检测的步骤、注意事项,在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弯沉试验示范操作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回到课堂,学生进行检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概括总结。课后让学生查询相关的资料,思考不同检测方法对弯沉的影响,弯沉对道路质量影响的表现。

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不断上升、由知识到技能再提升知识的学习过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媒体、图片、录像、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的教学课件与板书、练习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评价改革

对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技能为主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作业、笔试、技能操作的完成情况等对学生专业理论和试验检测技能的学习效果作综合性的评价。

五、教学程序设计

以“压实度检测”这一重点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程序设计。本章节共安排6课时,其中概念、方法的理论2课时,技能操作过程3课时,试验结果评定1课时。

根据学生的特点,上课时以案例导入:甘肃天定高速公路投资87个亿被指为豆腐渣工程,针对这一案例进行启发式提问:影响公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进而引出压实度的概念,详细讲授压实度检测的方法,并指出检测的注意点和检测的难点,并利用视频演示如何检测这一重点,然后联系合作企业,确定操作现场。按5-6人一组对学生分组分工,让其作为检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检测技能比赛,并让学生对自己所测数据进行处理、评定压实质量[2][3][4][5]。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及数据评定进行考核评价。回到课堂让各组学生进行检测结果比较、讨论分析影响压实质量的因素这一难点,教师指导并让各自总结形成报告。课后再布置1―2题压实度的计算与评定习题加以巩固和提高理论计算水平。

六、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育人为本、重德强技的职业素质培养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由课堂到现场再回到课堂一环套一环、由理论到实践到理论台阶式上升的教学方式,真正诠释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金桃、张美珍主编,《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第3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者,2009年6月出版;

[2]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JTGE50―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篇11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89-01

1、引言

《道路坐标放样计算》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学院结合目前路桥行业现状和和我院学生自身特点,开设的针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测量、工程监理、隧道及轻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以《道路工程测量》、《公路设计》等课程为基础,以CASIOfx5800p计算器为平台,重点学习CASIO-fx5800p计算器在道路坐标放样计算计算中的应用。

《道路坐标放样计算》在开发及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吸收了当前有关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新的理论和思想,发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当前公路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为核心,重在应用,旨在巩固学生已学理论知识,增加其实践体验,培养和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2、《道路坐标放样计算》教学现状

自《道路坐标放样计算》课程开设以来,经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努力,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公路坐标放样的知识结构、具体应用出发,以能力为目标,将课程体系划分为若干个一级项目任务,一级项目任务下根据具体情况再设若干个二级或三级项目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的项目任务为线索,通过确定项目任务、项目分组、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各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巧妙的隐含在每个项目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摆脱原有专业课程的学科体系,淡化学科中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突出职业定向性。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采取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构形式,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和案例分析为主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工作任务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上,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不同的任务按照不同特点,组合对应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实施情景式教学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程的基准学时为32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另加一个专用周的集中实训时间.在授课内容安排上,精讲多练,尤其在专用周的集中实训时间里实施情景式教学,设计了学习情境进行现场指导学生操作。

3、教学改革

3.1以工程项目为导向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图1引用毕业生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为了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在行业和工作中确确实实用的到,教学团队今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应该首先考虑来自于工程项目,进而加大其比例。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教学案例,引自于本校毕业学生向老师请教的在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发现,学生对类似这样的案例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案例出自于他们的学长,将来他们也遇得到。此外,这些工程项目上的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如果确确实实学习了,解决起来并不是很难,这样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图1为某次教学中引用毕业生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开发上,力求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现场工作的环境、方法、手段、工作过程等方面保持一致,实现在校学习和现实工作“零距离”对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采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法等方法与手段,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环境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实现“教、学、做”一体,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继续优化所选取的工程项目和教学案例,使其形成比较完善和系统的内容体系。在项目导向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组织,使教学计划得到切实执行,不至流于形式。在某次项目导向法教学过程中,项目综合性较强,课堂时间为4学时,但要求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两个星期)来完成。教学步骤为引入、任务布置、分组、师生互动、实施与讨论交流几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感觉到真实,有用,同时为了激发学习热情,展示教师本人所做的项目成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书中对教学目的、项目概况、内容与要求等做了详细的表述,同时也附带了应有的资料。项目的完成以小组为单位,这也是基于实际工作中这些项目是以团队的合作来完成考虑的。在学生接受了项目任务之后,不明白的地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或向老师咨询,老师应向学生适当的告知与引导。在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老师可以去现场指导,也可能通过电话、网上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完成项目任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进行总结和交流。

3.3考试改革

对传统评价与考核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善于思考和创新的精神,会给提出有技术含量,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加分,那怕是问题难住老师。此外,在制定考试考核标准时,应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魏丽丽.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

篇12

二、高职院校铁路选线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沿用过去陈旧保守的教学习惯,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材及教学方法照搬本科院校,不适用高职院校教学

大多数高职院校铁路选线设计教材都是高等教育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带有大量理论推导,计算复杂。在理论推导时要用到高等数学微积分和无穷级数的知识,还有大量工程力学的分析和三角函数方面的知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本不适用。

(二)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应用性和实践性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分为铁路能力计算和铁路设计两大块内容,以表格和图纸的形式表示出来。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沿用手工绘图和人工计算填表的方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性。目前,设计院出图全部采用CAD图纸,表格内通过程序计算,方便准确快速。

(三)实训条件普遍较差,实训场地不足

铁路选线设计实训对场地的要求比较特殊,必须去野外而且范围要大,所以实习期间学生的吃住安排、安全问题以及实习教师不足都是困扰实训的主要问题。

(四)课时分配不合理,课程标准不适用

铁路选线设计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专业课,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很少到设计院做设计,更多的是到实地现场做铁路施工及养护,课程标准大多数是从本科院校照搬过来,课时和重难点根本不适用。

(五)专业教师普遍水平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或者是从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前者的理论水平很高,但技能水平不高,对实际生产过程缺乏了解,也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后者是实践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很强,但讲授水平不高,也影响教学效果。

三、针对高职院校铁路选线设计课程教学提出的建议

(一)、精选教材,设计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化教学

铁路选线设计同类型教材种类较多,但高质量、应用性强的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选教材,对计算繁琐、理论推导较多的教材坚决舍弃,如果没有适合的教材,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根据学院实际情况设计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实现模块化教师,先提出任务让学生思考学习再由教师讲解,完全实现行动导向教学。通过这种方法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

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版面设计内容要简洁,文字精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在教材内容上做深加工,将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如果课件版面设计复杂,文字密集,学生不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且听不进去,势必影响听课效果。

2、形式制作多样

多媒体课件一定注意形式新鲜活泼,如果形式呆板单一,时间长了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会逐渐减弱,使得学生产生感官疲劳,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样,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

3、避免过分华丽

有些课件中大量使用音乐、声音,画面复杂,五颜六色,制作起来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却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这也是不可取的。实验证明,通过多种媒体同时或相继对学生发出的信息,既有可能增强也有可能减弱学生对这些信息的接纳和记忆。不分场合的“背景音乐”实际上对学生观察画面、聆听讲解是一种干扰;画蛇添足的“动画效果”只会使学生的视觉产生疲劳。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多媒体,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承载能力,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要把握好多媒体的度,既不能形式呆板,又不能过分华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放”“讲”要有机结合

有的老师有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就以放映多媒体课件为主,成了新的照本宣科,这是不可取的。能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关键在于能否配以深刻的讲授。也就是说,教师的讲应起主导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对二者有机地结合,教学效果才能好。若课件中声音、图片、动画等信息丰富多彩,而讲解平淡、肤浅,仍然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5、强调师生沟通

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师生之间的语言构通。教师要时时注意尊重、关爱、激励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有缺点错误,和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也应给予关爱和尊重。对于学生的不足乃至缺点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不能操之过急或是讽刺挖苦。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教授课的时候,要随时观察学生听课的反应,切记多媒体授课的自我陶醉;时常问问他们听懂了没有,会使得他们更愿意去学习。如果教师始终坚持讲自己的课,不管学生的反应,使得原来就不热衷于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更不想学习了。

(三)、增加课外实训和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安排课时分配

根据铁路选线设计课程安排,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增加课外实训,想要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合理的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至少应满足7:3的比例。同时抽调足够的专业教师和实验室教师来满足实训。

(四)、考试形式改革,必须要适应课改的要求

铁路选线设计课改的核心是使学生应用学会的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育的关键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必须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显然,传统的考试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不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必须加以改革。

新的考试模式如下:

1、改变题型

由传统试卷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题型彻底转型,增加灵活应用的题型,增加应用性强的题型。

2、改变考试内容

由翻开课本就能找到答案的题型转型成设计综合性较强、需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才能解答的题目

3、改变试卷分值分布比例

应知应会知识85%,能力提高题10%,知识综合应用5%。

(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和锻炼,

1、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前瞻性

根据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计划,为使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置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重点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使之成为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目标任务明确,组织落实具体,加强专业教师培训与企业顶岗实践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安排,结合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统筹兼顾教学与培训和下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工作。要求教师深入企业调查职业岗位任务,熟悉工作过程,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掌握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切实了解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