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11 17:38: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产科护理论文

篇1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健康产妇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23±3.5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中学16例,小学及以下15例;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13±3.63)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例,中学17例,小学及以下14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了解产妇及婴儿基本资料,对产妇进行常规知识培训并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研究组选择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整体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与产妇建立良好关系,并对产妇心理进行评价,以此来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健康教育:选用宣讲、多媒体影像播放等形式对产妇进行产后注意事项教育,如饮食、性生活、自身清洁、母乳喂养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提高产妇掌握孕产知识的程度;③环境护理:营造舒适、安静且和谐的病房环境,以保障母婴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采用SDS、SAS对产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有抑郁症状为SDS标准分≥50分,有焦虑症状为SAS标准分≥50分;统计两组产妇自身保健、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孕产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孕产知识掌握率86.96%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是医院日常诊疗以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围生期对产妇予以科学合理的整体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得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DS、SAS评分以及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可知研究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说明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对自身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掌握程度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整体护理干预除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外,其选择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护理,可有效为产妇提供更为专业的孕产信息以及护理。此外,通过宣讲、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即饮食健康教育、性生活教育、自我保健教育以及母乳喂养教育等产后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可有效消除初产妇产后的困惑和疑虑,进而实现提高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情况,可知经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DS评分为(36.57±2.53)分、SAS评分为(37.58±2.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77±2.01)分、(47.76±2.65)分。该结果表明予以整体护理后产妇未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与郑巧玲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产妇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以及心理变化给身体、情绪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产妇可能会出现产后忧郁症,其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整体护理干预及时地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价,并针对产妇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以为产妇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对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调节。

篇2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可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92±5.31)岁,其中有4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28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干预组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8.02±5.34)岁,其中有25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45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恢复情况的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围产期健康教育等常规产科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定期观察其子宫复旧的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实际需求。根据产妇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产妇进行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关于分娩的知识。指导其科学地进行产后母乳喂养。以视频、宣传册及现场演示等方式帮助巩固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

②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产妇早期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③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其腹部、及手术切口的清洁护理。监督产妇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及沐浴清洁,在产妇分娩后第1d、第3d及时为其新生儿进行床旁疾病筛查。在产妇出院时,对其产后康复和婴儿喂养等方面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以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③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两组产妇出院前向其发放该问卷,让其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意一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4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及逻辑纠错,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的比较

与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患者产妇163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26.05±1.15)岁。其中初产妇1068例,经产妇570例,阴道产1320例,剖宫产318例。将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产妇1626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5.98±1.20)岁。其中初产妇1060例,经产妇566例,阴道产1316例,剖宫产310例。两组年龄、分娩方式、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人员共32人,均为女性。学历:本科(含在读)12人,大专(含在读)15人,中专5人;职称:高级2人,中级10人,初级20人;年龄:40岁以上5人,30~40岁8人,30岁以下19人。

(二)方法

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护理服务项目为评价对象如特、一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房管理等。科内设立质控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质量检查为主要模式。

2.实验组

采用改革后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以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基础护理14项和专科护理47项)、患者满意度为标准。科内人人是质控员,针对科内的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或不良结果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区分风险或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而采取正确行动为主要模式。

(1)风险识别:①患者风险识别:将当天入院、妇产科常见危重症(如宫外孕、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等)、大手术患者、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佳、潜在安全隐患(如跌倒、坠床、自杀倾向等)的高危患者设为重点监控对象。②工作人员风险识别:将护理队伍中的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人员视为临床经验欠缺,加大妇产科临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③探视者风险识别:携带危险物品如玻璃、利器、易燃物品等进入病房的探视者以及精神异常、醉酒等神志不正常者,不遵守探视制度、非探视时间留院过夜者,视为安全隐患。

(2)风险评估:①制定评估护理风险的监控内容,列出重点监控的基础护理指标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药物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输血反应、患者跌倒、运送意外事件、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定为基础护理评价项目,以及产房产后出血、产后胀痛和阴道分娩尿潴留等定为专科护理评价项目。②设立从事妇产护理专业的各级护理人员考核指标,根据能力审核准入资格。责任护士应具备:熟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准确执行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等条件。辅助护士应具备:协助完成生活照顾性基础护理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测量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物理降温、准备各类护理技术操作的物品等能力。

(3)风险处理:①建立三级质控网:科内建立以护理组长为核心的三级质控网:一级为责任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自控,即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二级为护理组长督导,即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三级为护士长监控,即制订科内各项工作的流程、考核标准和工作内容,每日检查和指导责任护士的工作,每周进行护理查房一次。②实施前瞻性管理: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粤卫函〔2010〕244号)中的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设立质控标准,落实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医院建立的信息网页中填报《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从“人”“机”“物”“环”“法”5个方面,确定近端原因,分析事件的相关因素,分享经验和教训,及时纠正行为偏差。科内当月汇总不良事件的信息,针对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频率等特点,找出事故根由,进行整改,如增加设施、改善条件、优化流程等,避免更严重或更广泛的失误,并作为科内下月护理风险监控的重点指标。③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以责任护士双班制,新老搭配,实现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为层级框架,所有护士排班按A,a、P,p、N,n双班模式,由上级护士(A、P、N)担任当班组长,与下级护士(a、p、n)搭班,实行层级帮带。④建立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制度:根据护士的不同职级、岗位、职责和权限等,制定产科护士N1、N2、N3等级的核心能力培训计划,通过完成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形式提升各职级的护士专科能力和质控水平。

3.管理效果评价:

(1)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统计两组患者6项基础护理高风险项目:药物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患者跌倒、运送意外事件、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发生例数。

(2)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统计两组患者3项产科高风险项目:产房产后出血、产后胀痛和阴道分娩尿潴留等发生例数。

(3)患者满意度比较:使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篇4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近年来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产妇及36例在职护理人员,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包括产妇45例和护理人员18例)和观察组(包括产妇45例和护理人员18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8±4.5)岁,其中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有23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22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1±4.2)岁,其中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有21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24例;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2.3±3.4)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理人员有5例,学历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护理人员有13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1.2±2.9)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理人员有6例,学历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护理人员有12例。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传统护理管理,为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层级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层级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是:①层级设置。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及专业技术水平对其进行层级划分,主要层级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等。②层级分工。护士长主要负责日常护理、治疗工作的安排,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定;责任护理组长应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年限长、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担任,主要负责患者的精神状态监测、营养评估等内容;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完成具体的护理内容;而辅助护士的工作内容则是辅助小组成员完成护理工作。③层级培训与考核。定期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制定详细的考核内容与考核制度,完善奖惩制度,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④弹性排班。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弹性排班,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所有的护理人员均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1.3观察指标

护理部主要通过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文件记录、健康教育等方面对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护士长主要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技术水平、心理支持及关爱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患者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病房管理评分为(95.6±3.7)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7.1±5.1)分,文件记录评分为(95.9±5.9)分,健康教育评分为(97.3±4.8)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病房管理评分为(82.1±2.9)分,基础护理评分为(79.8±6.2)分,文件记录评分为(83.6±4.4)分,健康教育评分为(77.8±3.7)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的评分为(96.4±7.1)分,操作技能评分为(95.8±8.7)分,护患沟通评分为(96.7±6.5)分,整体评分为(96.8±4.1)分;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的评分为(83.5±5.9)分,操作技能评分为(81.2±5.1)分,护患沟通评分为(78.7±7.8)分,整体评分为(82.1±5.4)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观察组45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6例(占患者总数的80.0%),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5.6%),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4%),满意度为95.6%;在对照组45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42.2%),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7例(占患者总数的37.8%),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20.0%),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5

2优质护理模式

2.1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组织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思想,加强对护理礼仪、人性化管理服务、健康知识等体检服务的配套培训,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意识,从“产妇要我服务”到“我要为产妇服务”[1]。

2.2改善产科住院环境为产妇提供温馨的病房氛围,病室放置鲜花,消除异味,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病房及病房走廊内张贴关于新生儿沐浴、抚触、自然分娩优势、母乳喂养方法等相关宣传图片,变为产妇自行学习围产期的保健知识。病房内添设按摩仪、产后足浴盆、微波炉、温奶器等基础设备,为产妇产后快速康复和新生儿护理提供人性化护理基础。

2.3组织政策健全产科规章制度,规定产房的助产士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病房住院产妇人次,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安排,要求助产士必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随叫随到,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在15~30min之内达到产妇身边。产妇分娩时可让产妇自由选择一名熟悉的护士进行陪伴分娩,分娩过程中由该名护士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安慰和技术上的指导,如指导产妇如何呼吸、用力和在宫缩间歇休息等。安排高年资护士负责病情复杂产妇护理,并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开展床边护理及开放式婴儿护理服务,后组织护理骨干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遵循PDCA原理,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性改进[2]。

2.4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产前向产妇讲授围产期的健康知识,讲解分娩时护理配合、药物知识的基本情况、分娩注意事项及技巧,指导产妇分娩时所采取的、呼吸方法等,使其有心理准备,解除思想顾虑,增加应对能力。产后开展床旁护理,讲解产妇自身健康保健方面知识,包括产后恶露、排泄、伤口、的清洁护理、营养指导、会护理、产后性生活指导及避孕方法,排泄、休息知识的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等,告知其不要过度避风和过度保暖,勤换内衣、内裤及洗手的重要性,增加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教会产妇产后康复操的做法,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开展婴儿开放式护理,婴儿沐浴、游泳、抚触均在床边完成,适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婴儿护理知识。

篇6

我院产科共有病区2个,其中一病区床位36张,护士15人,床护比1∶0.4,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8人;正式护士3人,合同护士12人;本科4人,大专11人;年龄22岁~39岁,工作时间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2人,3年以下6人;月收治患者120~180例。二病区床位22张,护士9人,床护比1∶0.4,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正式护士2人,合同护士7人;本科2人,大专7人;年龄22岁~36岁,工作时间5年以上护士4人,3年~5年1人,3年以下4人;月收治患者60~100例。

1.2方法

1.2.1建立绩效考核方案根据“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内容要求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结合产科具体工作特点制定二级考核指标10项。

1.2.2实施方法工作量由工作人员每日自行填写,夜间工作量由白班审核,护士长最后审核。质控小组成员按科室要求逐项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并随时记录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平时护理质量。夜查房及护理部抽查,季度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均纳入考核。护士长制定专科调查表并亲自发放记录结果。

1.2.3分配方案将护士绩效奖金按职称发放40%,其余60%总金额除以全体护士总得分后再与每个护士得分相乘,加上职称发放部分即为每位护士绩效工资总数。另有加分项目:如、合理化建议、科室有困难时主动加班、表扬信者加2~5分。

2结果

将2011年6月初次考核与2012年6月同期进行比较。2011年6月为对照组,2012年6月为观察组,将月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得分进行对比。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护理质量有较大提升。

3讨论

3.1确保了质量改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管理的精髓。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估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解决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通过绩效考核的方法对全科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控制,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定期和不定期以及反复检查、督察的方式,找出了护士工作中易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整改。

3.2考核可操作性强,考核面广,能反映大多数护士的工作质量,得到护士的认可

绩效考核质量标准细致,考核涉及范围广,做到了凡有护理操作、质量体现的地方均纳入考核内容,避免了护理管理“死角”的存在。同时,护理绩效考核体现了绝大多数护士的意愿,考核方法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及时反馈,使护士能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绩和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和学习方式、方法和态度,从主观上和客观上改变个人平时工作中一些不良习惯,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篇7

1.2方法风险管理未实施前,对照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帮孕妇办理各项入院手续,指导孕妇监测胎动、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讲解分娩后及会阴护理方法。风险实施之后,观察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管理小组:选择1名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1名资深风险顾问,若干名护理人员,构建风险管理小组;由资深风险管理人员对管理小组展开风险管理的理念、知识以及技能的教育与考核工作;考核合格后,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实时监控风险管理落实情况,每月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实施评价,整合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系统防治措施,建立风险管理档案。②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管理小组对产科存档的风险事件作为参考资料,并查阅其他产科相关文献,了解产科风险事件的高发时段、多发环节、易发人群、高危事件,对关键资料加以分析与记录,识别产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之上,采用风险严重程度乘以风险发生频率的方式,对风险的危险性加以评估,了解不同风险的危害程度及应急处理先后顺序。产科内的病室消毒、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等问题均为高危风险因素。③风险防控与处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产科高危风险事件展开风险防控与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向风险护理小组成员传达新颖的风险护理理念与知识技能,重点向成员讲解护患沟通的技巧,提升她们的法律意识。实施风险应急处理现场教学,针对应急预案及突发风险事件,锻炼护理成员的风险应对心态及处理能力。②做好护患沟通:从神态、言谈、举止、着装等方面入手,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实施优质护理。从风险管理的个案分析工作中,优化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技巧、心理干预能力及慎独精神,切实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③优化病室环境:定期落实病房的清扫、消毒工作,注意开窗换气,保持病室内的清洁美观。按照规定对病室内物品进行统一摆放,将危险物品妥善安置,使其远离产妇与新生儿。尽量通过沟通,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禁止患传染性疾病的探视人员出入病房,避免出现病室内交叉感染。④提升母婴护理技能:向产妇讲解分娩、自我护理及新生儿喂养的相关知识技巧,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避免出现产后抑郁症。按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尽量地满足产妇提出的合理要求,耐心地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分娩完成后,及时帮助产妇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产妇恢复。为产妇指导按摩的技巧,促进泌乳。与产妇、产妇家属沟通,帮助产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重点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及时检查新生儿呼吸道是否出现痰液或其他分泌物堵塞的情况,保持呼吸畅通,避免新生儿窒息。⑤优化分娩中护理:加强分娩中护理技能学习与锻炼,切实掌握分娩中护理技巧。仔细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了解产程进展,通过目光交流、按摩子宫等方法,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醒产妇在阵痛间歇期放松肌肉、调整护理、适时休息、适当进食。分娩过程中,以轻柔、熟练的行为对产妇进行护理,以辅助医师开展工作。⑥制定风险紧急预案:根据产科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结果,对高危风险事件建立应急预案,比如高危妊娠、产后出血防治、胎儿窘迫救治、新生儿窒息处理等,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对护理人员的应急心态及能力加以锻炼。

1.3临床观察指标研究工作结束后,统计两组产妇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缺陷、护理意外、护理纠纷事件,计算发生率,计算两组产妇母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自拟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与不满意两项,产妇出院时发放,共发放850份,填写完成后收回,有效问卷为850份,统计两组产妇的满意率。

1.4统计方法该次研究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x±s)组间相关性的检验为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检验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护理质量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错率与投诉率则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风险事件两组产妇的护理缺陷、护理意外以及护理纠纷如表2所示,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两组产妇产道裂伤、尿潴留、感染以及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0.00%(0/495),对照组为39.55%(53/1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工作显示,产妇的分娩过程、产后恢复、胎儿健康、新生儿的成长各个环节均存在护理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切实掌握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技能,认真地为母婴提供优质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够控制产妇与新生儿护理事件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该院此次对产科风险管理的结果显示,接受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率达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1%,观察组护理差错率(0.61%)、投诉率(1.01%)、护理缺陷(0.40%)、护理意外(0.00%)、护理纠纷(0.20%)、并发症(0.00%)与对照组各项数据相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证实,经过风险管理,产妇对于产科护理的满意率显著提升,护理中的缺陷、意外、纠纷事件明显地减少,护理差错率、投诉率与母婴并发症有效降低。该院研究的各项结果与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具有的价值与其他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是,该院此次研究在护理满意率方面,与其他报道相比较,明显较高。这说明在风险管理指导下实施优化的护理,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各类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护母婴健康。

篇8

1.2护理人员因素:在实施产科护理时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观察病情不仔细,病情记录不详细,母婴出现异常先兆或产程停滞等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等。助产士业务技术不够熟练,缺乏对某些症状的认识和预见而延误诊治,如对巨大儿的分娩估计不足导致滞产;对会阴保护不当致会阴裂伤;产钳助产造成产伤并发症等。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不够及时、规范,工作时服务态度冷漠生硬,与产妇及家属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纠纷的发生。

1.3产妇及家属因素:产妇在分娩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很大改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情绪上的波动,严重时出现生理疾病,一些孕妇及家属不了解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这为护理埋下不安全隐患。妊娠和分娩虽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可预知的风险。

1.4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医院的环境和使用的设备及其他相关因素,常见有病房地面湿滑、空气质量以及设备消毒等,这些均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防范措施

2.1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确保护理安全。加强法律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定期对妇产科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审核,发现问题的制度及时修订,结合临床实践工作经验,修补安全制度漏洞和不足的地方,加强护理人员交接班查房等制度的落实,从制度上规范护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操作中严格“三查七对”等规章制度,对新护士、低年资助产士认真“传帮带”,组织人员定期行产科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个护理工作水平。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护理缺陷的情况发生。

篇9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教育方式指导母乳喂养,包括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规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健康教育需要在产前就对产妇及家属说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指导产妇如何做好母乳喂养,使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正确观念,并对母乳喂养有信心。产后要交代产妇如何正确饮食,比如产后短时期内应食用粥等,做到多样化饮食,并指导产妇做好护理,防止乳腺炎等的发生;心理护理需要在产妇住院期间就予以实施,因为围产期产妇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这会影响到产妇和胎儿,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极为重要,本科根据产妇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帮助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帮助产妇过度到母亲的角色。

1.3效果评定标准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人数/总人数×100%;护理满意度根据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满分10分,>9分为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100%,护理满意度98.03%,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84.31%和护理满意度89.2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0

1.2主动和患者沟通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相对较为频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日常照顾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的氛围,特别是妇产科,孕妇很多时候行动不便,且易发生暴躁现象,所以每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和患者进行充分交流,以便顺利开展临床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3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环境环境对患者的心情、心理状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妇产科,大多数孕妇在产前产后都脾气暴躁,温馨的住院环境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医疗机构要尽力为她们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不仅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也增强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医疗机构可以将房间布置采用暖色系,让患者有一份温暖愉悦的感觉和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可以在病区的走廊中挂上母婴知识的宣教板,既美化了环境,也使患者对整个生育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

1.4积极落实预约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骤然加快,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人们快速化的生活节奏,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更好的落实人性化护理服务,大多数医院已经广泛地采取医院预约诊疗模式,这样能够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效率,避免造成混乱的局面,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大大消除了患者家属焦急等待的局面,使医疗程序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医疗机构相关部门要积极实行预约服务,如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性化理念。

篇11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产妇86例,其中初产妇78例,经产妇8例,年龄在22~31岁,平均年龄27.6岁,顺产53例,剖腹产33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2组,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43例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2组产妇在年龄、教育经历、孕程、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护理,包括常规入院宣教、饮食指导、测量体温体质量腹围、介绍医院规章制度等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

1.2.1人性化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认识了解的桥梁,良好的沟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沟通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在产科护理中沟通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以微笑氏护理给产妇带来一种亲切感,从而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对医院产生家的感觉,以加强医患信任。同时沟通中要给予心理辅导与支持,对于有焦虑紧张的产妇,要根据其焦虑紧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引起焦虑紧张的疑惑,从而使其释放出内心的焦躁不安,要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

1.2.2人性化服务

在产妇入院后要根据产妇文化水平对手术等进行沟通,详细介绍手术的经过以及手术时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医护人员对并发症的处理情况,尽量帮助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从而配合手术;另外,在手术时要做好对产妇的隐私的保护。

1.2.3人性化环境

病房需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包括对隐私的保护,比如病床之间用屏风隔开,保障产妇在小便或大便时能有一个私人的空间;另外可以在病房中安置花草,对于有需要的产妇可提供其喜欢的书籍或喜爱的音乐,尽量使产妇在病房有家的感觉,消除陌生感。

1.3护理质量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疼痛标准进行分级,分为0、1、2、3级,0级是指分娩中无疼痛感或微感不适,1级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轻微疼痛感或腰部出现轻微酸胀疼痛感,2级是在分娩过程中有剧烈疼痛感、影响正常睡眠、但尚在可耐受范围,3级是指分娩过程中有剧烈疼痛感影响正常睡眠、超过可耐受范围。根据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不同护理方式对2组产妇对疼痛的影响

观察组产妇疼痛良好率为100%,对照组疼痛良好率为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评分为(86.78±5.3)分,对照组产妇护理评分为(64.8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9.07%,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2

产科护理质量以自然分娩、手术产、乳胀、新生儿黄疸、母乳喂养率为评估指标。产妇或家属对疼痛管理满意度内容包括疼痛评估及时性、疼痛知识宣教、疼痛措施实施有效性及总体满意度[6],采用5级里克特评分法(从完全满意到完全不满意):1是完全满意;2是满意;3是一般;4是不满意;5是完全不满意[7]。由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当天对每名出院产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的Cr0nbach'sa系数为0.85~0.96,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7~0.92,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并能准确地表达所要求调查的内容。

2结果

组产科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胀痛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产妇对疼痛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见表2。观察组对疼痛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