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2-09-16 02:11: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化学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化学教案

篇1

高中化学课堂为了给学生一个与生活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敢问敢解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从知识的搬运者传播者变为与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编辑自己的教案,在平时的授课活动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采用有哟蔚亟萄Х椒ǎ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近几年推行的新课改中,普遍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身份和教学方式,学生也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化学课堂中可以加入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更新了课堂新模式.而且变以前单调的课堂模式变成现在的活泼生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感受和地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引导、个别辅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一、首先要认真仔细的通读课本

对化学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使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课堂活动打下基础。它是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它对于教师的教案设计、教师对重点知识的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化学教师更要对书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熟悉和理解。主要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1.通读和熟悉整本教材

要做好全部的教学工作首先就要通读整本课本,做到了然于心。在熟悉掌握所有的内容之后,掌握教材中每一章每一部分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掌握编者的意图、以及所体现的重点和难点。

2.确定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教学的授课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就要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为什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下问题:(1)在这门课上要让学生学到什么(2)通过讲解掌握哪些必须的知识? (3)要将知识点如何与实际生活进行搭配扩展(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3.得到课堂知识的疑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一环。确定好了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就可以进行标注,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加以重点凸显。但是,在不同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不可能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编写设计不同的教案,使教师的思维真正体现在课堂之上,才是真正重要的。

二、转变思维方式

新课改一直在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解惑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传统的课堂模式应该有所改变。首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教学理念。在这种要去下,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形式,就可以变以往的单纯式讲解为互动式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加,共同解决。就是因为在这个学习中学生真正得到了亲身学习的好处,所以对了解学会这个只是点也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点是转变身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放下在课堂中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转变以往高傲的视角。在教案设计中,也应该进行教师角色的改变的尝试,在教案中进行尝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了一个放牧者的角色,放牧者不会教羊如何学会吃草,吃什么草,而且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把羊引导草长得茂盛的领域,所以说教师就相当于放牧者,带领学生走向学习这条大道上去,通过讲解与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真谛,解决质疑。

三、注重学生情况分析

化学教学课堂要设计的适合学生发展。很多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都是按部就班,死板呆板,没有加入学生互动,也没有符合学生的需求,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肯定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让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老师对学生情况分析感到茫然和不懈,其实这才是提高课堂效果至关重要的。教师如何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及要掌握到何种程度,都将影响到以后教学工作的进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环境,等都可以看做学生情况分析的一点。主要可以参考下面几点∶

1.分析目前的知识体系:即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的知识储备。比如学生在高中对某知识进行学习时也许在初中就对该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再学习的话就能比较轻松容易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就主要以回顾和复习为主引起学生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分对待:现在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课堂上注意到了这些不同并加以区别对待,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相信也会有很大的效果。

篇2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

一、酚

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 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

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 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 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创设情境】我们去医院,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医院用于环境消毒的来苏尔水的气味。来苏尔水是一种酚类物质的稀溶液。酚类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少量时起到了消毒作用。但量多了就成了一种污染。被列为须重点控制的水污染物之一。环境工作者常常要对水体进行酚类的检测。这当然就要利用到酚类的性质了。关于酚的应用我们下节课再来细讲。

【课堂小测】

1.P761.

2.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是 , 该物质不应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①可以燃烧;②可以跟溴加成;③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可以跟NaHCO3溶液反应;⑤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⑥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A、①③B、③⑥ C、④⑤ D、④⑥

[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所学知识的回忆,能推导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结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去探究推导结论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全面性;通过比较苯酚和苯、醇这两类物质性质的不同,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苯酚的性质,回忆复习了苯、醇这两类物质性质。

[案例评析]

1.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 严守《教学大纲》、新教材的要求,不搞“一步到位”( 备大纲、备教材 )。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优化整合,和谐统一。适当放缓进度,以高中知识点为切入口,强化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有利于有意义学习。

篇3

一、以学定教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之所以被人们很快地普遍接受、重视,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这一理念源于数千年前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原则; 也合乎上世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名篇《教学合一》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

正式提出“以学定教”这一概念是韦国锋的《以学定教: 凸显主体的教育思想》一文中。并给“以学定教”下了最早的定义,所谓以学定教,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以素质充分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的学习思路为蓝图,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身心素质和谐发展。以学定教的本质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 教师的教从学生的学开始,教在学的基础上展开。以学定教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其必然性,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本质回归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目标单一,教案设计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相关活动主体试图达成的预期标准与效果。教学目标是让教学行为有的放矢的根本。教学目标往往体现在教案之中,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当前不少教师教案的单向性、封闭性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有些资历较深的教师,化学教案多年不变,当时的教学内容与表述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不少化学教师因为不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需求,难以给学生提供充分效率的教学。他们在技术与观念上难以跟上形势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能力上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化学知识的分类与认识粗糙,缺乏对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设计,在如何进行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检测上没有明确的标准。

2.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缺乏教学的系统性

不少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能力认识不够清晰。正因为教师不了解广大学生的需求,所以难以给学生提供满意的教学。教师与学生本身存在年龄差,经历与体验也完全不同,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有些教师喜欢将自己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这就使得自己的思维跳跃也强加于学生,由此,化学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自然不明显。

传统教育过度重视对于“教法”的研究,忽略了对学法的关注,真正探讨“如何学”的很少,而研究“怎么教”的很多,使得教学的系统性不强,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对于“怎么学”“学什么”十分茫然,在课堂开始之前不会科学预习,在课堂上不会积极地发言思考,态度不够端正,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成果。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无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精力

高中阶段是学业压力最大的阶段,因为学校课程量较大,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也不少,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自主学习。正因为在高压力、快节奏下学习,他们显得十分被动,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定教策略实施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强化教学的系统性

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备课以及教案的设计等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式也都应该在课前先过一遍,看是否存在问题,如课堂上如果突发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做好教学的预设工作,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到: 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状,减少不必要的惯性预设; 解读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减少过多的高预设;理清高中化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减少无效预设。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强化教学的系统性,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索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还给学生,才能使得教学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2.变教案为学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与教案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每一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都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变教案为学案,真正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为自主学习赢得更多的时间与更广的空间。教案变学案,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系统化,应该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入手,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化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本质与规律,理解重要的化学原理与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应该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式与方法,并做好相关的化学实验、写出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借助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学习中去探索。

3.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辅助手段

学生课业中的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得到解决,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高中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很大的特殊之处,就是实验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做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收获知识获得的快乐。如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一课时,就可以做实验,让同学观察将金属钠投放到水中所产生剧烈反应: 在水中游动并瞬间融化成明亮的小球直至消失,还伴有气体产生。此外,目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较快,完全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已经被逐渐接受,其实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虽然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想法、做法可能会欠完善,但每一种新兴事物都有出现、发展、成熟的过程。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实施应该时时、事事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篇4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现阶段热点食品安全问题,融合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巧妙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合成材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喝珍珠奶茶?学生思考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在珍珠奶茶中并没有奶和茶,同时也没有珍珠.而浓郁的奶香主要是奶精的作用,奶精可以使珍珠奶茶变得更加香浓,而奶精是一种化学物质,此种物质中包含铅和铜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长期摄入,就会使人类患发肿瘤和哮喘等相关疾病.另外,所谓的“珍珠”主要是在木薯淀粉中加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也就是塑料,因此在吃珍珠的时候也就是在吃塑料.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产生了解塑料的性质的兴趣,然后教师合理引入课题,这样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融合在化学教学中,利用食品安全教学有效引导学生理性消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科学态度,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享受学习高中化学的乐趣.

2.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优势

篇5

导学案每个课时的基本结构:①课题②学习目标③学习重难点④课前延伸⑤课内探究⑥课后提升六个部分.

1.导学案在设计时要体现出下列几个原则:

(1)贯彻整体性系统性原则.设计者要系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与学目标的关系和位置,有利于实现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学.设计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总体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不能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3)体现能力发展为着眼点的原则.导学案教学法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其重点是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2.导学案内容始终要将知识、学法、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具体内容设计时要遵循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1)知识梳理为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将知识重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问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

(2)组织问题是关键.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经验准备,作为复习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课前延伸”中,需要了解掌握的但教材已经详细列出的知识点,一般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在“课前延伸”中.问题的设计应考虑要求掌握的层次和梯度.新知识的难点突破,要注意为学生设计解决的阶梯和必要的解决方法引导;要注意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问题的解决情境,帮助学生突破.

(3)按照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针对每课时教学的目标要求,精选针对性强,灵活性、难度、数量适中的习题作为“课后提升”的训练,也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题的选择也要体现学习者学习的主体作用,加强双基巩固和训练,检查学生直接运用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延伸.导学案教学法的启动环节,学生课前拿到导学案,依照课本内容自行回顾已学知识,整理将学的内容.例如,高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第一课时在已有的填空、图表的形式中回顾初中已学金属(Fe、Al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再通过学生自己读书思考,整理将要学习的钠的取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知识的整理,使知识变得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保持思维的畅通性.

2.课内探究.导学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满堂灌”,教师除了要发挥调控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发挥质疑和点拨导学作用,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

(1) 点拨:教师充分利用启发式,设计问题情境,构建解决问题的台阶,点拨问题的关键.例如,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概括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就提出,为了便于大家记住现象,用几个字来概括此现象:“浮”、“熔”、“游”、“声”、“红”,这些字又能体现金属钠的哪些性质?这样逐一点拨、启发最终概括出钠的性质.

(2)精讲:教师对于难点较多的知识点,精烁讲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和解决关键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勇于质疑并给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情境.

(3)课后提升(反馈训练):有人将学习中不注意巩固知识的现象比喻成“小猴掰玉米”,边掰边丢,最后一亩地下来只剩手上的两只,如何能及时给他一只口袋,结果会怎样呢?导学案式教学在向课堂学习要效率的基础上,更实惠地将自己在学习中轨迹保留下来,从而便于课后补偿式的学习,实现个别化教学.适量的反馈训练,作为课堂的评价和巩固,完成了最后一个环节.

四、优化设计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53-03

【作者简介】张玉荣,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学术带头人。

依据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乐学善学素养是学会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该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习惯、方式、能力、意识有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指明了学校培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向,明确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目标。普通高中承载着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责任,乐学善学素养的养成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案一体化”文本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体,它具有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探究、课堂笔记本、课堂演练反馈、课后作业反馈、思考订错等多重功能。该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流程为主线,突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流程是:“教学案一体化”内容的设计、编写――课前使用――课堂使用――课后使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下面以化学学科为例,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培育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案一体化”文本的设计指向乐学善学素养

1.“教学一体化”文本的设计要激发学生“乐学”。

乐学善学素养的培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中设计了“预习自主探究”栏目。依据所学内容,在此栏目中提供对应的课外资料,例如氯气的发现实验、晨雾中的丁达尔现象、氯气漂白自来水、侯氏制碱法的简介、金属铝的冶炼史、神奇的光导纤维、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生活生产中钢铁的腐蚀,等等。在课前将“教学案一体化”的文本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这样就创造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达到养成乐学善学素养的要求,激发学生“乐学”。

2.“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养成学生“善学”。

乐学善学素养中要求: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中设计了诸如教学目标、预习自主探究、典型例题精析、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分享、教师答疑、课堂检测、课后探究与拓展、课后问题反馈以及学生自我归纳与反思等栏目。随着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栏目设计,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掌握了知识的应用、领会了思考问题途径、了解了小组合作、锻炼了质疑能力、提高了学习反思意识、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善学”素养。

二、在“教学案一体化”文本的应用中培育乐学善学素养

1.课前应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案一体化”的“预习自主探究”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同学交流等手段来进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预习学习行为,把口头预习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在上课的前一天发下讲义,上课前教师将“教学案一体化”收起,批改“预习自主探究”内容,并在上课时进行点评。刚开始学生有些不习惯,甚至有少数学生不完成这部分内容,但是通过一段时间教师的督促、教育和训练,学生就慢慢养成了预习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学会了如何主动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另外“课前思考探究”“课前拓展思考”提出的问题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思维、分析、归纳、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2.课中应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了一些由基础知识引发出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有了初步认知;再通过“教师追问”“小组思考讨论”“小组交流回答”“学生总结分享”“学生提问”“学生评价”“当堂练习反馈”等环节的教学,达到将认知逐步转变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简单应用和知识的延伸应用上。此外也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思维展现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如下列教学片段中的“课堂演练”:

【教学片段1】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0-41有关内容,2分钟后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各学习小组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

1.工业生产氯气(氯碱工业)的原理是________,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石墨棒称________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铁棒称 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电解过程中,电解液(NaCl)中离子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向________极移动,________向________O移动。电解后阴极区产物是________,阳极区产物________。因此在阴极区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检验阳极区产物的方法________。多余的氯气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相应的方程式________。

这部分是氯碱工业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演示和知识归纳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促使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的认知。

【教学片段2】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1有关内容,3分钟后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各学习小组解决下列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收集实验)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浓盐酸的浓度下降,反应就会________,因此尽管二氧化锰足量,浓盐酸中的HCl也不能________。

教师追问1:比较下列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氯气体积大小________:①用含有HCl 146克的浓盐酸和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克二氧化锰和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同况下进行反应)

(3)发生装置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

(4)氯气中常见的杂质是________,除杂方法是________用________除,________用________除,除杂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最常见的杂质是如何分析的?除杂质的原理是什么?

(5)氯气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3:①气体收集方法常见有几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②如果已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是难溶的,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收集氯气?

(6)氯气的检验是用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4:检验气体的依据是什么?根据你的预习,你了解到有哪几种检验氯气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核心,通过演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介绍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延伸出4个思考问题,将学生从对知识的认知引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利用问题导入形式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充分发挥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教师追问”将学生追进了知识的应用层次。

【教学片段3】

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制氢气和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各小组完成下列表格。

知识回忆: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________,发生装置________;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对应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

比较填表:(中学化学实验室制气体三种典型代表发生装置比较,表内容略)

学生总结分享:

(1)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不同的依据是……

(2)启普发生器装置是属于上述 类;

(3)制取气体的整套完整装置包括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和________装置,其中________装置和________装置的顺序不能交换。

第三部分是升华课堂知识,将中学中类似的知识进行对比总结,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对比学习法;“学生总结分享”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本课学习的高点。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们的教学是利用栏目中的问题引导和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使学生对基本知识从认知―理解―应用―延伸拓展不断升级,期间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即乐学善学素养的培育得到了落地。

3.课后反馈,养成学生学习反思、自主整理意识。

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我们在“课后巩固提高”栏目选题时有不同层次的题目:基础题、理解应用题、能力展示题等。前两类题是全体学生都需要完成,能力展示题是自选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必需独立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总结到作业后的“本课总结反馈表”中,该表中还可以写入上课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或自己提出的疑问等内容。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自学和上课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应用、提升、归纳,自主学习反思能力和自主整理意识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养成。

三、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是“教学案一体化”深度应用的保障

要充分发挥“教学案一体化”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托校园网,与软件公司合作,构建了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我校的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分为教师平台、W生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三个部分,各学科平台负责教师将上课的“教学案一体化”内容、课件、资料等上传到相应的栏目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平台进行活动。

教师平台包括“教学案一体化”内容、练习题内容和答案、学习方法指点、重难点突破、知识拓展、信息提示、相关的学习资料等内容。学生可以进入教师的平台,查看教师提供的资料。目的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

篇7

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很多年,尝试变换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蓦然回首,却发现返璞归真、化繁就简方为大道。笔者就结合平时教学的两个案例呈现给各位同仁我是如何化繁就简,体现简约化教学的。不成熟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斧正,以待改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盐类的水解”教学引入

师:(问题1)同学们都知道酸有酸性,碱有碱性,那么盐都是中性的吗?

生:不是。(因为在初中,学生就已经知道,那个叫纯碱的碳酸钠显碱性,但它是盐)

师:请举一例说明盐不是中性的。

生:碳酸钠。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实际测一测0.1mol/l的这几种盐溶液的PH。

生活动:测CH3COONa、NaCl、NH4Cl溶液的PH。

师:下面我们找一个同学来回答他实际测的结果。

学生回答结果。

师:下面大家再干一件事情,就是分析一下这三种盐分别是由什么酸和什么碱中和得到的?这些酸碱是强的还是弱的?

2分钟后学生回答分析结果。

师:接下来你们再分析一下形成这三种盐的酸碱及其强弱,同时再结合盐的酸碱性,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3分钟后学生回答分析结果。

师:通过以上的动手动脑,我们知道了,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呈中性。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大家分析得到了这些结论,那么如何解释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盐类的水解。

这段引入,从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认识出发,采用循序渐进、层层剥开迷雾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引入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课题,符合学生的真实认知层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增加课堂的求知气氛,为学生真实而又有效地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案例二:“等效平衡规律”的教学方法

探讨“恒温恒容体系”的等效平衡规律,分别以SO2和O2生成SO3、H2和I2蒸气生成HI为例。

探讨一:有两个体积相同、温度相同的恒容容器,容器一中加入2mol的SO2和1mol的O2,过一段时间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二中加入4mol的SO2和2mol的O2,过一段时间达到平衡状态。这两个平衡状态是否为等效平衡状态?

方法就是以粉笔盒来说明:

把容器一当成一个粉笔盒,放入2mol的SO2和1mol的O2,过一段时间达到平衡状态。

把容器二中的4mol的SO2和2mol的O2分成两等份,放入两个粉笔盒中,过一段时间达到平衡状态。

问:这三个粉笔盒中达到的平衡状态一样吗?

生:一样。

接下来老师引导如何把后面的两个粉笔盒合并起来变成一个粉笔盒,这个合起来的粉笔盒就是容器二的真实状况。

然后让学生理解到“把两个粉笔盒合成一个粉笔盒的过程”就是增大压强的过程。学生知道,“增大压强,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上面的平衡会正向移动,从而使得容器二中的平衡状态与容器一中的不同,所以为非等效平衡。

这种解决了“恒温恒容”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我称之为“盒子法”或“先同后变法(先相同,后进行改变)”,这样就把一个很难解释的等效平衡化繁为简、轻松突破了。

总之,笔者在教学中慢慢体会到,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建模过程,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把一个专业的学科知识转换成生活中简单的模型,变得容易被理解、掌握和记忆,那么学习就会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实现简约化和效率最大化,我想这才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反复琢磨和实践的东西,这才是教学的本真。

篇8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我们各年级进行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每一节课的内容,编写好“学案导学”的课题。

二、学案导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目标,使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自主完成学案中相关内容,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树立了信心。

三、对学案中的例题,要精选实用性强的典型的例题,如高考题,根据学案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使学生有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案导学的运用 在高中化学中“学案导学”我们进行如下环节实施。

1、课前自学、预习(20分钟)

上课前,教师将编写好的导学案发到学生中,要求学生按学案进行自学、预习,完成学案内容,教师随堂查看,下课后全收全改,学生在导学案中的填空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更正,寻找解题思路,以便更好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下一节课做讲解,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下面是我在上课中采用的一节案例。

学案课例:课题: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第 节

班级: 学生姓名:

[预习思考]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知识重点]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物的官能团判断有机物的类别。

[课堂导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________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________来分类。

二、按照碳的骨架分类

三、按官能团分类

1.基本概念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________可以被其他______________所取代,衍生出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殊性质的______或________。

2.常见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的关系

4、教学反思

教师对收上来的学案,对部分学生要进行面批,对答题的书写格式,化学用语进行指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总结解题方法,以便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篇9

前言:

我国教育教学部门对于老师的教学工作开展是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而变化的。在这样的变化之下,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就必须依据教育教学部门的要求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能达到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目前来说,应用广泛的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实践最具代表性。

1、学案教学的相关背景

化学老师利用相关的学案作为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导学为教学大纲,以引导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过程里,学案导演的教学过程需要化学老师与学生间良好的互动与共通,才能在相互交流中解决教学难题,理解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2、学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2.1学案编写

就目前来说,有一部分的高中教学在编写学案时没有逻辑顺序,甚至没有条理。仅是凭老师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进行编写。对于老师需要研究的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习惯都没有考虑进去,这样编写出来的学案就不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化学老师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案例归纳,没有根据学生层次与水平布置相关的题目,这样也就造成了学案教学的不足。要知道学案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学生自主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果老师提供的学案知识的指导方面意识性不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度就会下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在学案编写这一块,化学老师只有真正理解了学案教学才能编写出优秀的学案。但目前来说,很多化学老师在编写学案时只是依据化学的参考资料进行套用,不能指导的同时反而会造成教学的重复性。这样的编写会让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造成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下降,进一步拖累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2.2教材契合

学案虽是一个指导性的教学方案,但从根本上来说,学案的目的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思维引导。老师在这方面应利用学案的启发性,根据原来的教材内容进行学案编写。所以,保持学案与教材的契合度非常重要,只有在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上与教材保持高度的一致,学案教学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就现在来说,很多的化学老师在学案与教材的契合度上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不就是完全套用教材。要不就是力求个性化,造成了学案内容与教学上的偏离或者脱离。还有特殊的情况,教学水平不高的高中化学老师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教学中,把自己想当然的教学内容放入学案中,忽视了以教材为本的教学原则。

3、高中化学学案教学的实践探讨

3.1规范编写

在编写化学学案时,老师应对学案的编写规范了解纯熟,对于学案的编写内容,编写形式,编写要求要一一体现出来。如学案中所强调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条就应作为教学准则应用进去。同时应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突出相应的教学重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与内容,则应在教学中予以淡化。当然学案的编写重点目标是设置问题。设置的这个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要让学生可以在学案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化学应有的逻辑思维能力。

目前来说,在学案的编写上,形式可以丰富,但是最为重要的三点,即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考试检测则必须坚持到位。在整个高中化学学案教学中,对于学习的目的应是简明清晰列出,对于教学的内容安排,则要以学生的实际上课表现为基准,保持教学内容的可理解度,提高教材内容的教学可操作性。同时,在课外活动时,老师应利用这一机会安排相应的化学知识熏陶,让学生在无意识间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感觉到化学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2重视内容

在高中,学案编写过程中的教材都是经由教育部门审核过的,其教学内容都是得到了教育界权威人士认可后才投入使用的。所以在编写高中化学学案时,应考虑结合权威性的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编写,把学案与教材进行整合,在坚持原有的教学内容不变情况下,给学生具有变化,富有创新意义的化学课程,越是重视内容,越要丰富内容的表现角度与方法。同一个知识点,每个学生理解的角度深度都不同,老师引导的角度越多,学生理解得就越全面。

3.3强调互动

对于学案来说,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老师教学,它还能起到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操作问题方面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案教学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老师与学生间互动不足,知识理解上存在着盲区,学案教学的作用并没有全部发挥出来。要想做好学案教学,老师必须摸透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弄懂学生的提问方式与知识薄弱点,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激发,达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案教学中,对这一方法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其编写规范与知识点的分配上。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透彻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利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全面细致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情况,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的教学用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以导学案为基础建立自学体系

教学案的制定要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进行导学案的内容编制,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知识量的控制进行合理调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初中化学课授课的前期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的手中,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自学安排,为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以导学案为基础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自学体系,教师重在对学生方法的传授和讲解,并进行简单的初步提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将难点和重点进行划分,以便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听讲。

二、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初中化学导学案的引用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总结和归纳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初中化学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讲解,对于导学案中的探究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化学知识对探究问题进行回答,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出,培养探索精神和质疑精神,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回答和问题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三、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反思

导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并适当加深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的理解和吸收,扩大初中化学的范围和知识储备量。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后思考和联系能力,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情况可以通过习题进行有效反馈,通过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和难点讲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导学案中适当增加内容。例如,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成果。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导学案,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36-02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和应用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导学案的体会。

一 新授课导学案设计案例及分析

案例: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3课时)导学案设计及分析

1.明确目标,新知定位

学习目标:(1)理解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

学习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基本反应原理。

2.策略指导,预定学习方案

学习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3.加大知识储备,温故知新

材料一,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在与英法联军作战中,首次使用氯气攻击对方,开了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先河。

以上事例说明氯气有 ,能与 发生反应。有哪些性质 。

该部分的学习,既复习巩固了旧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过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4.指导预习,探求新知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探究学习。

第一,制备原理。实验室通常用 和 共热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

第二,制气装置(以MnO2与浓HCl为例)。一套完整的气体制备装置应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发生装置② 装置③ 装置④尾气吸收装置。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用分液漏斗装盐酸?又让盐酸缓慢地注入,而不是一次将浓盐酸注入烧瓶里?(2)为什么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要缓缓加热,不能强热?(3)如何检验氯气的生成?如何检验氯气收集满了?(4)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氯气这个实验中,除杂这一步除了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外,是否还有其他试剂可选?

第三,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排液法: ;排气法: 。

第四,几种常见尾气的处理装置。

这一部分的教学,以导学案的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反馈、评价总结,教师的引导点拨为主流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演示了以MnO2与浓HCl为例制备Cl2的实验,观看了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主要采取小组汇报,个人展示,搭档评价,集体评议,教师总结完善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师生关系融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体会了自主求知、合作探究的喜悦。

5.梯度练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能力提升,知识能力双达标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检测练习。练习题在设计时要少而精,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80%左右的题目,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保证每一位同学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双达标。

二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

1.要设计好导学案,让导学案真正能为教学服务

发挥好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在钻研教材、研究课标、熟悉学情的基础上悉心准备、精心设计、细心修改,制作出符合学情的创新导学案,不能一味地照搬现有的成品导学案。不符合学情的导学案,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让老师和学生力不从心,浪费时间和精力。

篇12

案例:金属钠的知识。选自《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可进行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

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注意钠颜色、储存的方式),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切开时注意钠的质地)。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并查找有关钠在纯氧中反应的视频,进行对照。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活动】

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2)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白色固体氧化钠。

实验(3)结论:钠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上,并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随发出吱吱声,最后融化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烧杯壁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概括得出浮、游、融、响、红(芙蓉又想红)。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方式。

实验拓展: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是氢气。

(1)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注:考查氢气的收集方式,氢气的验证方法)。

(2)老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共同探讨。

方案一:

一、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铝箔、针、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木条、金属钠

二、实验步骤

1.取1个空矿泉水瓶,在下端开1个小孔。

2.用铝箔包好1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上面扎些小孔,并用针把包好的钠固定在橡皮塞(大小与矿泉水瓶匹配)上。

3.在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位应高于矿泉水瓶小孔的位置。

4.用拇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至加满。

5.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矿泉水瓶口,放开堵住小孔的拇指。此时观察现象,铝箔四周有气泡出现,有水从矿泉水瓶的小孔排出,直到反应停止。这时可以打开橡皮塞,迅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矿泉水瓶口,可以看见矿泉水瓶内气体燃起一团火球,随即熄灭。

(3)课后自主学习。

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应资料:

1)常见金属的颜色、保存方式、质地。

2)常见金属的主要存在形式及用途。

3)能否与水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4)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金属为常见金属,如铜,钾,铁,铝,锌,镁)。

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其优点是: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1.自主学习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2)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及时地解决问题;(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

2.自主学习目的

通过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让其积极、主动寻找更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使之不仅学会学习,而且爱上寻知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的认知结构能得到补充和拓展。

3.自主学习实质

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提出提问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的培养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4.自主学习特征

(1)主动性(最典型)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该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全过程当中,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过程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索、讨论、实验、总结来得出所需的答案。

(3)有计划性(可变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4)反思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我会什么?我不会什么?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5)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大纲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在课后自主学习的问题中:常见金属的颜色各是什么?是否都能与水反应?它们的常见形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如下知识:

(6)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自主学习策略

(1)教师与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应改变求知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师需要顺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主动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对教师依赖的局面,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教学相长。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而这台戏的主角是学生。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化学的英文名是chemistry,也就是“chemistry is try”,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有效途径。

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循着科学的探究过程,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实验一旦完成,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

(3)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大胆提出“为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克服原来束缚学生思维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自主教育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观察、思考;解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5)处理好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要从多方位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总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