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20 06:16: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应急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应急管理论文

篇1

国防动员无论是“应战”还是“应急”功能,首要的都是人力资源的调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应急人力资源储备的一体化,其实质是着眼国家综合安全的需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在后备力量建设中注重开发其平时“应急”的功能。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经过军事化培训———军训,基本具备了国防军事观念和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在突发事件人力资源调配中能够担当骨干力量。创新组织机制,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军训团营连体制的结合。要切实利用好军训团营连体制,发挥组织优势,使其长效化、固态化发展。军训团营连体制下的学生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中可作为常备力量随时投入使用,不管是“应战”还是“应急”,在军训连制度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即可按需要使其发挥作用。每学期以团营连为单位固定开展一到两次应急疏散训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国防知识与军事知识教育,做好知识储备。挖掘固有优势,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应急分队建设相结合。重点在于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整合应急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要整合应急力量,统筹高校中的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平时应急,又要立足战时作为后备军力量应战,按照平战结合、专业对口、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如消防、抗洪、维护治安分队等,实施二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高校资源丰富,人才力量充足,切实结合学校特点,优势资源十分凸显。利用高校资源,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在校国防生的结合。在高校建设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国防生应发挥主力军与示范先锋作用。国防生军事化程度高,组织机构完备,纪律意识强,国防知识丰富,特别是接受过军事技能训练和高强度体能训练,在国防动员体系中可作为领导与优先力量考虑。国防生的优势在于组织与纪律,这也是处置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国防生能够担任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骨干力量。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退伍军人的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入伍人数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大学生退伍军人也明显增加,加之学校吸收的干部,这些有过军旅经验的人将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融合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经历过正规军事化培训,具备各项军事技能,组织纪律性强。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将很容易发展为高校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的中坚力量。

篇2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应急管理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防”字当先的意识不强,被动应付多,主动防范少,工作的前瞻性和预判性不足;二是应急指挥体系快速建立的能力不足,应急处置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个别环节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四是社会宣教针对性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基层单位和人员先期处置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

3.工作建议

3.1增强风险预判能力。我市发生的突发事件有些是有征兆或者线索的,只要早发现、早整治,就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甚至消除。因此,要善于逆向思维,根据表面现象发现问题实质,积极主动地防范和避免突况发生。一是开展阶段性预测。针对恶劣天气、传染病等具有明显时段分布和区域特点的突发事件,开展季节性、时段性预测分析,提高工作针对性。二是开展行业预判。对所有存在安全风险,特别是危化品、地质灾害、特种设备、海上渔业等行业,组织有关专家开展3年至5年的安全形势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整改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三是开展警示预判。将国内外,特别是与威海相似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统计,认真分析和总结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得失,按照“如果发生在威海,应该怎么办?”的要求,对相关方面提出警示预防建议。

3.2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是应急处置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建立畅通的应急指挥和协同联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快速搭建指挥体系。在强化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的同时,将各参与处置单位的“小网”通过手机、对讲机等,纳入以现场指挥为核心的移动指挥“大网”,做到时时构建、时时畅通。二是科学展开处置体系。按照“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后救物,先救灾、后恢复”的原则,将处置程序粗分为先期处置、整体攻坚、技术支撑和舆情引导四个部分,分层次或者多项同时开展工作,做到多而有序、忙而不乱。三是全面强化保障体系。由市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办事机构牵头,负责应急处置队伍、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等保障;由属地区市负责,行业主管部门配合,负责应急人员和受影响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篇3

2石嘴山市电网应急管理现状

近年来,石嘴山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电网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首先按照国内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要求,围绕国家电网“五大体系”的改革,整合系统应急资源,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其次通过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以及“神九”、“神十”发射雷达站保电等重大保电活动的洗礼,电网应急管理工作获得了新经验。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上下加快实施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覆盖范围更广、技术水平更先进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2.1不断完善应急领导和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石嘴山供电公司初步建立了应急领导和管理组织体系,公司及县级供电单位均已设置应急领导机构,明确了办事机构,并在公司及县级供电单位安监部门配置应急管理人员,形成了“职责明确、组织有序、指挥得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公司系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常态开展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紧急联动、相互支援的机制,与气象、地质、消防、交通等部门建立了预警信息沟通机制,建立了与高危、重要客户预警通报机制,并形成了石嘴山电网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2积极推进应急标准体系建设。石嘴山供电公司依据电网应急管理、技术和工作三类标准的标准体系框架,梳理了相关标准及管理规定,积极开展培训和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三级绩效考核机制,初步建立了地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使应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健康持续发展。2.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目前,石嘴山供电公司针对地区环境及社会综合情况初步完善了公司系统综合和专项处置应急预案总计20个。2.4积极参与应急培训演练。根据“实用、实效”原则,石嘴山供电公司建立了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并分批组织相关专业应急抢修人员在宁夏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原宁夏电力学校,省级应急培训基地)开展应急管理与技能的初级、中级及高级培训和演练,累计培训人员400人次。例如:2013年5月12日,组织全体职工参与地震灾害应急演练;2013年7月11日,针对雨季来临引发自然灾害而导致的输电线路倒杆事故,组织开展了输电网应急抢险演练,公司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宁夏新闻网、新消息报等十二家媒体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此次报道陆续刊发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广网等媒体,并被网易、新民、21CN、凤凰等国内主流网络媒体转载。2.5坚持和完善应急队伍能力建设。按照宁夏电力公司统一安排部署,石嘴山供电公司依托现有条件,按照“平战结合、训练有素、功能多样、快速反应”的原则,组建了地市及县级应急救援基干分队,积极开展跨专业培训和综合救援技能培训,初步实现了电网抢修队伍向应急抢修救援队伍的转变,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2013年,宁夏电力公司根据我区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地域邻近、环境相近、交通便利、灾害相似、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我区划分为南部、北部2个区域,全区6个地市公司1个检修公司18个县公司将建立2个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区,实现应急救援联动。9月份,宁夏南部、北部区域6个地市供电公司分别与国网宁夏检修公司建立应急救援联动区,实现“3+1”应急救援联动模式。12月份,公司所属18个县级供电公司分区域建立6个地市公司内部或跨区域应急救援联动协作区,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省、市、县全面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协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2.6不断完善应急综合保障能力。石嘴山供电公司结合国网公司要求,已建成地市电网备用调度系统,建设完成覆盖公司本部、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处置现场的应急通信系统。结合“三集五大”改革及相关规定,建成了地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及若干“协议库存(房)”,健全了管理台帐,实现了应急物资信息共享,统一调配使用。并在县级供电公司分布装备了容量1万KW的应急电源系统,满足了各类应急救援和重要保电需要;设立了专项应急资金管理制度,保障应急资金的规范使用。2.7积极拓展舆情应对能力渠道。石嘴山供电公司积极规范信息披露工作标准,重视微博、微信等网络主流媒体的作用,与新消息报、石嘴山晚报、石嘴山新闻网等市主要媒体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了“覆盖全面、反应快速、高效互动、趋利避害”的舆情分析监视制度,畅通信息披露渠道,及时准确相关停电范围、初步原因等情况;并根据情况上报政府及宁夏电力公司,决定是否召开新闻会,初步构建了舆情应对引导,新闻预警工作的常态机制。2.8搭建预防预测和监控预警系统。目前,石嘴山供电公司初步建立了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积极利用石嘴山公司地区电网调度系统、城市配电网调度系统及线路在线监测等系统,对电网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加强与政府应急、气象、水利、地震等专业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基本实现了对气象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等灾害信息的集成,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电网和设备事故持续大幅度降低,没有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稳步提高,主要设备可靠运行水平显著提升,并且在各种事故中得到检验和锻炼。2.9建立完善电网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目前石嘴山供电公司已建成了地市公司和县级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具备应急指挥中心、电视电话会议会场、应急值班室、调度员仿真培训演练室及多媒体演播室等功能,基本涵盖了基础环境、信息汇聚、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及信息功能。

3石嘴山市电网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嘴山供电公司尽管在应急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3.1电网应急体系建设发展不均衡,政府和电网公司在应急管理工作的关系有待理顺城市电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参与方不仅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还包括电网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各参与方之间需要确立进行职责划分,确定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非责任主体,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目前城市电网开展业务的区域内涉及单位众多,管理关系复杂,造成了有的工作多头管理,而有的工作管理缺失的局面。当前电力监管部门批复的绝大部分中小电力施工企业,特别是三级以下施工企业受自身组织结构等因素影响,还没有完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水平差,应急救援能力不足。3.2电网应急信息和指挥系统建设存在先天不足一是石嘴山发电企业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明显落后电网企业,厂、网协调联动困难。当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时,电网应急指挥中心处理灾害的压力较大,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工作难度也很高。二是目前石嘴山电网系统应急信息、指挥系统还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应对大面积停电的沟通协调和应急联动机制有待健全。城市电网应急管理系统缺乏与石嘴山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联动,不利于高效、正确地应急指挥和及时、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国内电力企业改革后,电力的发输电分离,各发电公司主要围绕本公司经营策略做规划,缺少全局性和系统性策划,缺乏防灾应急计划的统一考虑和协调,造成城市电网应灾联动先天不足。三是应急信息、处置流程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在事件发生时难以保证统一执行。3.3电网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一是电网应急预案的编制涉及的范围广,专业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部分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人员兼职现象突出,应急管理人员对应急知识掌握不够,运用能力不高,应急管理专业知识的支撑薄弱,预案编制与实际脱节,其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电网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性不够,涉及网厂协调、社会联动的应急预案,相关政府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未做到无缝连接。3.4电网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石嘴山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卓有成效,但是还是比较滞后。首先,受管理体制和权限等限制,各单位自备的应急电源未纳入社会统筹资源的整体协调考虑之中,分布式电源和企业自有电源在大电网主电源瘫痪的情况下,不能为地方电网和重要用户的供电安全备用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电网建设投入资金较大,受“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固有思想影响,在国家电网有限的电网资金投入上,对西部电网应急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低。最后,随着产业政策调整,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耗能负荷波动较大,一些不可控因素制约着电网应急处置能力。3.5预测预警能力不足一是石嘴山电网企业没有与相关部门(如预测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能力的气象部门)完全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防范灾害能力不足;二是大电网运行机理复杂,一些不可预测因素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3.6公众的应急意识有待提高,应急抗险自救技能还很低社会公众对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重要和高危用户对城市电网应急管理的参与度较低,自备应急保安措施尚不完善,应急保安电源等设施运行维护还不到位等。3.7应急能力评估尚未全面开展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是从组织体制、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四个阶段所作的全面动态评价。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还没有全面推行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地市电网企业之间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标准不统一,这将阻碍石嘴山市电网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高效有序开展应急行动。

4加强石嘴山市电网应急管理的路径选择

为进一步提升石嘴山电网应急管理水平及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处置电网突发事件,保障石嘴山电网和企业安全发展,针对石嘴山电网企业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七个途径进行完善。4.1进一步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首先,石嘴山供电公司要坚持和完善电网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职责,配备专职人员,依托国家电网强大优势,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石嘴山电网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其次,善于借助政府部门协调的优势,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地区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4.2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石嘴山供电公司首先要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应急总体预案要求,发动公司内部广大技术人员、专家,结合最新应急理念,进一步修编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有关应急规章制度,为应急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证。其次,结合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实际情况及自然环境条件,编制要素全面,具有适用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最后,要做到电网应急预案体系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体系之间的无缝衔接。4.3进一步加强电网应急预测预警体系建设4.3.1逐步健全并强化电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石嘴山电网企业各部门要坚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完善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及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4.3.2逐步完善预测预警系统。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预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石嘴山城市灾害监测和预报部门建立数字式联系,通过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冰雹、雪、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数据,加大对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各类外部因素的监测力度,进一步扩展预测预警能力,争取时间做好灾前准备,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同时,加强重要电网设备的智能监测监控,完善预警信息快速机制,提升电网预警响应能力。4.3.3逐步开展风险分析和脆弱性评估机制。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建设完善电力安全风险分析体系,逐步系统开展脆弱性评估,继续开展电网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同时组织配合发电企业(含企业自备电厂)开展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提升预防和控制电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电力事故造成的危害。4.4做好电网应急信息与智能系统建设融合4.4.1推进电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自备电厂、电力建设企业的管控,争取与石嘴山电网协调同步。按照“技术先进、信息畅通、功能实用、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完善电力应急平台指挥与协调、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与、综合研判等基本功能。并根据石嘴山电网企业所处环境及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电力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固定应急平台的外部延伸。4.4.2提高电网应急通信信息保障能力。目前,国内西部地区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理念较为落后,真正突发事件发生时仅靠电话联系或短信平台很难真正落实,石嘴山电网企业要根据电网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现状的实际情况,协调外部资源,补充并完善电力系统现有应急通信手段,保障在开展应急处置期间通信信息的可靠性。4.5夯实电网应急保障能力4.5.1推进电网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在现有的应急抢险队伍基础上,加强对应急抢险救助不同专业特长的延伸,组建和培养专兼职应急队伍及后备队伍,逐步建设形成具有不同专业特长,能够承担重大事件抢险救援任务的电力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4.5.2组建应急专家组。石嘴山电网企业要组织建立具有电力专业、建筑专业、气象专业、机械专业、水利专业等应急所必需的专家队伍。与相关部门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覆盖全面、分级分类的电力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4.5.3完善电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石嘴山电网企业要不断优化电力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重要电力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及紧急配送体系,实现物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4.5.4做好应急资金管理机制。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在年资金计划中,向上一级电网公司积极争取电网应急保障资金,适时调整应急资金比例,同时与相关部门逐步建立完善政府补贴、保险理赔、社会捐赠的应急资金运作机制,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4.5.5逐步完善其他应急保障体系准备。在完善应急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体系建设的同时,逐步与石嘴山市气象、交通、消防、水利、安监、公安等签订应急资源共享和应急支援协议。4.6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建设石嘴山市电网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优化培训演练资源,完善培训方案,编制培训教材,按照实际需求,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格局,培养电力应急专业业务骨干。4.7逐步推进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学习和借鉴其他网省公司及其他行业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的经验,成立应急管理专家评估委员会,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区的评价考核基层及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指标体系,完善电力应急能力评估标准。建立应急管理工作问责制,评估预案及预案库的有效性、应对效果、体系整体和各机构应对能力,发现地区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并解决问题。

篇4

2当前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所导致,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一方面,高校自身的不安定因素依然较多,一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思潮容易向高校集中,社会问题容易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容易向高校传导,高校安全稳定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2.1管理理念亟需更新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目的是要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是为教育人、为培养人服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本身不是目的,既要以保护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充分依靠和依赖他们,始终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才是目的,尤其在处理应急事件时,既要及时、果断处理,又要能考虑到以后工作的开展,不能为处理而处理,不能留下后遗症,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理念需要更新。二是以预防为主的理念。高校突发事件种类繁多,且具有不确定性和无边界的特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大,处理难度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变事发时的事后处理为事前的预防,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主,而目前虽然各高校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工作尚未到位,尤其是有时师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学校领导未能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实际需要,没有切实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没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终酿成突发事件或。三是综合防控的理念。综合防控既是指防控队伍的整合,也是防控范围的全面和全局性,也是防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但目前有的高校过于依赖专门的保卫队伍,没有充分调动教职工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安全保卫中来,过于注重校园内部,没有充分利用校外力量,过于依赖技防、物防,没有有效整合队伍,没有充分将人防、物防和技防结合起来,没有真正落实“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致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工作脱节,各自为战,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完成。四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网络新闻、论坛、手机报、微博等各类媒体无时无刻不介入我们的生活,信息无处不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造成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加上心理恐慌,信息辨别能力低,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及时、主动和有效的正确反应,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更有因网上网下相互作用,对高校及社会矛盾问题的聚集放大效应日益凸显,客观上使得危机处理的不确定性更高,但有的高校对此估计不足,不少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仍停留在过去时代,对网络时代认识不充分、准备不充分,未能与时俱进,影响了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2.2学生主体的原因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既具有较高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也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对社会问题敏感度高、易冲动、群体感染性强的特征,既愿意对社会现象和某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却又对自己身边的问题过于冷漠,缺少激情,既渴望理解和关心,又难以敞开心扉面对老师和同学;学生学业上的压力也在增加、人际交往上的焦虑不断加深、大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在增加,而现阶段有的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比较薄弱,队伍培训不到位,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矛盾日益严峻,给学生心理带来了极大压力,容易引发突发事件。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更是一直伴随着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已经显现,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群体稳定的最大问题。此外,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也更多、更广泛,社会上各种思潮对学校和学生的不断渗透,有的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和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政治敏感性不强,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3高校校园空间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大多校园面积比较小,校园空间不足,教师、学生、家属和社会服务人员和机构都在同一个校园里生活、工作,人员过于密集,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不断社会化,高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象牙塔”里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宁静,许多高校校园已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和开放式的小社会,社会上各类人员、各项服务不断涌进校园,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服务也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而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加大了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难度。④为了发展,许多大学建设了新的大学校园,形成了一所大学多个校园的现象,这种老校园场地小、人员密集,新校园面积大、人员分散,新校园与老校园又有一定的地理距离,而大学既要有学校统一管理,部分职能又在尝试社会化管理,对学校管理、学生心理、学生生活、教学科研秩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与其他领域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对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2.4高校外部环境的影响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不仅为社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也在引领社会思想和社会发展。高校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而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须与社会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高校外部环境对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物理环境的影响。随着高校与外部联系的不断加强,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深化,部分人员聚集在高校校园周边,使得校园周边的环境变得极为复杂,违章建筑增加,消防问题、交通事故、治安事件不断,各类纠纷频繁,师生反映强烈,给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带来许多隐患。二是外部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各种势力、各种思想进入校园,各种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政治渗透的重点目标,使得高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2.5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国家关于应急管理的体制,高校也在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方面建立了管理体制,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机构不均衡。校级综合防控与应急领导小组一般建设比较完备,但是院(系)级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规模也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院(系)一级的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建设显得薄弱。二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在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职责划分上,哪个部门、哪些人员应该承担哪些具体工作、应该承担哪些具体任务没有落实,尤其是在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上,责任不明确,工作安排上既有空白、缺失,也有重复、交叉,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责任主体不明确,难免会出现扯皮、推诿或重复工作,有时就可能贻误最佳处置时机,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加强和完善高校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推动国家制定《校园安全法》。在《校园安全法》尚未出台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指南》。

3.2继续加大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各高校应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协调,聘请专业人士或有经验的人员,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推动安全教育课程进入大学课堂,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其次,设立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月)。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安排,每学期(学年)设立相应的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周(月),针对相应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3.3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专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按上级规定和要求,配备相应的保卫干部,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努力打造一支人员齐备、素质较高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主力军。第二,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整合学校教师、学生和社区治安管理队伍,组建高校“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逐一登记注册、明确职责,加强工作培训,推进规范管理。第三,组建专职网络安全监控队伍。高校抽调具有计算机或网络专业背景的人员,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监控队伍。第四,强化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在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和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的联动。

篇5

1.2应急物资管理的流程应急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得出决策的过程。应急物资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当突发灾害事件发生之后,迅速组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对灾害等级进行评估,分析应急物资需求,明确应急物流预案,对灾害事件造成的应急物资组织筹措、制定协作保障、综合调度、通过数据库收集应急物资供需信息。启动应急物流预案,根据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反映的信息实施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回收,并及时将相应环节的信息反馈到信息系统,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决策提供即时准确的信息,使应急物资尽可能在需要的时间快速送达具体的急救地点。

2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管理应急物资的优势

在灾害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成效和社会的安危。但仅仅依靠政府,并不能迅速解决应急管理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应急物资的管理。灾害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形成军队、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企业等各种力量构成的共同体,要想这个共同体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各方发挥优势、密切配合。纵观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和灾害频发国家和地区在应急物资管理中,都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实现应急救援目标最大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灾害应急物资管理,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缩短应急物资响应时间对于救援而言,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是最关键的。由于政府和军队等应急组织平时并不涉足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运输、配送等环节的运营,在灾害发生时,这些主导组织不能迅速精准掌握应急物资供应链的运作,从而导致指挥和实施的非专业性和盲目性,不能有效缩短应急物资的运营时间。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本来就是为生产和销售提供支撑,对供应链节点间的衔接、物流资源的调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等方面精通,可以极大缩短应急物资的整体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②快速整合物流资源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的运营管理临时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而不同的物流资源作用不同,如各物流企业经营重点不同,不同的物流资源也分属不同的地方政府管辖,若由政府等救援组织来整合这些物流资源,协调时间和效率都不太理想。从第三方物流的原理看,其特性之一就是要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起到供应链的纽带作用。因此,如果通过龙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领头和中介作用,则可以快速整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物流资源,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作完成应急物资的管理,则时间和效率都会有极大提高。③专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优势应急物资的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物流管理,因此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较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知识、能力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拥有大量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员工。这样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到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会减少或避免应急物资的管理混乱无序、操作有误等问题,避免汶川地震中出现的包装不完善引起的物资损坏或受潮等现象,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作业效率,最小化事故率和差错率,进而提高救援效率和效益。④提高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管理是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重要特征,借助已有的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严格遵循政府制定的相应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做好物资的分类归纳管理。如按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生命救助物资等分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统计各种物资的数量、质量、名称等。运用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及GPS等技术实现应急物质的快速入库、调度和配送,节省大量的物流时间,减少差错、加快救援。⑤降低应急物流系统总成本首先,第三方物流参与应急物资的管理,由于其专业性和整合性的特性,比没有第三方参与的应急物流系统,总成本会降低;其次,由于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大量的专门建设会占用大量资金。因此,政府仅设立有限的应急物资储备库。若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物流,将部分应急物资管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可以降低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营成本,同时可以极大缩减物流固定设施的投资和设备的购买。

3第三方物流参与应急物资管理的模式

根据灾害发生前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应急物流模式可有以下几种。

篇6

2应急处理和缺陷处理原则

应急处理和缺陷处理是继电保护异常应急管理的核心,因而制定应急处理和缺陷处理原则是本次研究的关键。应急处理原则主要依据网省及地区运行规程和整定方案、相关应急管理规定,以及各生产厂家软硬件设计原理制定。缺陷处理原则主要依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等管理规定和专业管理规范制定。以下详细论述各类型异常应急处理和缺陷处理原则。

2.1涉及装置本体且与外电路无关的异常

此类异常信息出现后,装置程序处理原则是闭锁保护,可能为装置程序运行出错或装置硬件故障导致,因而优先采取重启装置的办法进行处理。因设备处于异常状态,为防止异常状态下重启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程序运行出错或无法有效闭锁误动作,故重启前采取短时退出保护出口压板的措施。若重启装置后仍然无效,则退出整套保护装置,等待检修人员处理。对于仅配置单套保护装置的设备,如线路、电容器、接地变等,考虑到此时设备运行可能处于无保护状态,为防止设备或线路故障扩大,应考虑采取旁代间隔或停役间隔的处理办法。对于安全自动装置和母差保护,则采取退出整套保护的措施。对于110kV及以下主变,保护采用主后分箱式配置,某一套保护异常闭锁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转移负荷后停役主变,进行保护异常处理。若因重载等原因一次设备无法停役时,应退出单套保护并进行带电处理。此时,电网保护整定配合可能存在失配,需要调度部门做好相关应急处理预案。涉及装置本体且与外电路无关的异常主要有:运行中,装置DSP模块出现软硬件故障,如“DSP出错”“DSP采样异常”“装置内部通信出错”等;数据存储器、程序及定值等芯片出错;定值及软压板出错;装置自检出口异常;双CPU采样的开关量信息不对应;看门狗出错导致CPU复位,如“保护初始化”“装置通电”等[1]。对于本体插件故障,在更换相应插件后应做相关检测。若对带电设备进行通流、加压检测,则必须严格执行二次作业安全措施票。下文介绍内容涉及带电试验检测的,要求相同。

2.2涉及装置本体且与外电路有关的异常

此类异常信息出现后,装置程序处理原则是不闭锁整套保护,仅闭锁保护装置部分相关逻辑功能,或仅发出报警。因此,在这种异常情况下,应优先检查外电路是否异常。为防止异常扩大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一般采取以下处理方法。2.2.1电流互感器TA断线或异常当运行中出现多套保护或测控装置发出“TA断线、异常及差电流异常、TA不平衡”报警或采样信号异常时,一般怀疑是TA本体故障、一次系统出现断线或TA接线盒至端子箱、汇控箱的二次电缆故障。若现场确认多套设备均采样异常,则应采取停役一次设备进行检查处理的措施。当运行中出现单套保护设备采样信号异常时,故障点大多在二次回路、TA本体二次绕组或装置本体上。对于双重化配置的设备,应退出采样信号异常的整套保护。对于单套配置的设备,除安全自动装置和母差保护整套退出处理外,线路应考虑旁代或转电停役处理,电容器、接地变停役处理。110kV及以下主变保护采用主后分箱式配置,无法转电停役处理,则应退出采样信号异常的整套保护进行处理。在运行中出现TA异常等信号,不论信号是否自动复归,均应安排人员到现场检查、确认。运行人员在获得TA异常信息后,在检修人员未到达之前,应先携带测温仪进站检查确认。检查内容包括:TA一次设备是否断芯,是否有异常响声;端子箱或汇控箱、保护屏内电流接线是否有明显放电、烧灼现象。若无上述异常,则借助测温仪对端子箱或汇控箱、保护屏内端子排(包括装置背板)所有电流端子进行红外成像检测,检查是否有异常发热点。现场带电检查处理时,必须保证人身安全,如带绝缘手套或站在绝缘垫上,使用的工器具必须经绝缘处理等。2.2.2电压互感器TV断线或异常当多个间隔出现TV断线信号时,一般怀疑是TV本体故障、一次系统故障或公用切换并列装置及其相关二次回路故障(包括屏顶小母线绝缘下降、TV二次保护测量电压总空气断路器损坏等)。此时,不退保护相应功能压板,现场检查确认后再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倒母线或二次并列等。若为空气断路器脱扣跳闸,在确认现场设备无烧焦异味后,可先试送一次空气断路器。当某一间隔出现多套保护或测控TV异常时,一般怀疑为该间隔切换装置或二次回路发生故障,可不退出相关保护,但如果220kV线路两套主保护均受TV断线影响而被闭锁,就应考虑将该线路停电处理,防止整定恶化造成失配。若仅单套保护异常,对双重化配置的保护采取退出异常保护的处理措施;对单套配置的保护则不退相关保护,保留运行,但如果是220kV旁路线路保护异常,可能会令线路失去主保护,此时应考虑停役;另外,若是备投装置异常,可能会引起误动作,应退出处理。对于TV回路异常的保护装置处理方法如下:①在测得进保护装置电压正常的情况下,应怀疑装置本体发生故障,单套保护的设备采取整套退出、旁代或转电停役间隔的措施进行检查处理,防止故障扩大,进而引起保护误动作;②出现TV断线信号后,在断开保护装置电源前,应退出所有保护出口压板,防止断电重启过程中造成带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误动作;③一般采取分段检查的方法来确定故障点。2.2.3开入异常当出现开入异常(包括光耦失电、位置报警、开入电源异常等)信号时,对双重化配置的保护采取退单套保护的处理措施;对单套配置的保护,由于开入功能无效,可能造成无保护运行或外部闭锁开入失效,所以建议采取旁代或转电停役间隔的处理措施,备投等安全自动装置则采取退出整套保护的处理措施。母差保护发出“开入异常”或其他如“刀闸切换电源异常”“TWJ(跳闸位置继电器)异常”“刀闸位置报警”等信号时,采取不退保护的处理措施,待现场检修人员做进一步检查。若判断为装置本体故障,停役间隔进行处理。若状态检修巡检或监盘过程中发现母线保护测量三相电压偏移或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零序电压3U0分量大于1V,应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检查处理,防止TV二次回路两点接地造成纵联方向保护拒(误)动。2.2.4通道异常出现该异常信号后,应立即退出两侧主保护或差动压板。若涉及保护装置插件更换或更改定值,则需要退出整套保护装置;涉及接口装置、收发信机或光电转换装置插件更换,则需退主保护。缺陷检查时,采取分段测量收、发功率,并用逐段自环的方法确认故障位置。2.2.5装置直流电源消失装置直流电源消失主要表现为液晶显示屏黑屏,运行灯或电源指示灯熄灭等。对于双重化配置的保护,采取退单套保护的处理措施。对于单套配置的保护,可安排运行人员现场检查保护设备是否有烧焦等异常情况。若只是保护屏直流空气断路器脱扣跳闸,而装置无异常,可先试送一次。试送不成功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对母差保护和备投等安全自动装置采取退出整套保护的处理措施,对分箱式配置的主变保护建议短时退出整套故障保护,调度部门应做好相应事故预案。2.2.6控制电路断线对于双组跳闸配置的断路器,当单组出现控制电路断线时,断路器仍可继续运行。若为第一组控制电源断电,则会影响断路器的合闸功能。此时,可投入保护闭锁重合闸压板或将重合闸停用,故障时保护直接跳三相断路器,避免由保护动作跳单相断路器,再由非全相保护动作跳三相断路器。对于单组跳闸配置的断路器,在排除非二次回路松动或电源空气断路器脱扣导致的控制电路断线后,为了避免设备或线路故障造成断路器越级跳闸,应考虑对该设备进行隔离(如断开上一级电源)。更换操作箱插件或更换断路器机构分合闸线圈后,应做相关检测。更换电缆后,应进行分合试验,分相断路器应逐相确认。更换防跳功能的板件或继电器,还应进行参数及功能测试。2.2.7直流电源失地出现直流电源失地时,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运行人员在现场应结合天气、站内人员操作(检修)等情况,以及绝缘监测装置报警、选线等综合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排除装置误报的可能性,并对绝缘监测装置选出的接地支路优先进行试拉。若未报出具体接地支路,则应测量是否为交流窜入直流,并隔离检修设备和试拉部分非重要负荷。在处理过程中,应防止造成另一点接地。若绝缘监测装置无法正确选线,可借助接地查找仪等设备进行查找定位。在无其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可采取分段拉路的方法查找故障点。2.2.8线路保护重合闸无法充电对于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若仅一套保护出现该异常,解除该套保护即可,防止单相瞬时性接地故障时异常保护直接跳三相断路器,造成线路非计划停运。单套配置的保护出现该异常,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处理。2.2.9备自投无法充电出现该异常时,应立即解除整套装置,并通知检修人员检查处理,重点检查开入位置状态是否与实际相符,是不是有异常外部闭锁备自投开入。2.2.10指示状态与实际不符正常运行时,保护装置面板、操作箱或切换装置指示灯与实际状态不一致,但保护装置液晶面板、监控系统无异常信息。若该状态指示灯与外电路有关,应优先检查相关二次回路或辅助接点;若该状态指示灯与外电路无关,则检查指示灯是否损坏。2.2.11保护“通信中断”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出现通信中断信号会影响运行人员对设备的监盘和监测,运行人员必须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检查处理。当站内多间隔保护都出现通信中断时,运行人员可在检修人员指导下先进行交换机、管理机等设备的重启。现场应重点检查装置通信地址、规约配置是否正确,通信线是否接触良好,管理机是否故障等。

3系统开发及应用

3.1系统框架

应急管理系统软件构架前台采用了Delphi和J2EE多层框架平台,采用Oracle9i数据库,Weblogic8.1作为中间层服务器,采用EJB作为持久层的基础开发框架,UI(用户界面)采用了EXT2为基础框架。应急管理系统软件构架各层关系如图2所示。

3.2系统模块及功能实现

3.2.1应急处理库模块根据保护及二次回路(通用)的监控系统光字牌和报文动作信息、装置液晶面板显示自检信息、装置面板指示灯信息组成的异常信息库,分析故障原因及对保护设备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理策略。3.2.2缺陷处理库模块根据异常信息,制定缺陷判别定位流程,分析可能的故障点,并关联到相应故障装置插件;预判查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及合理的现场检查步骤;列出异常消除后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及相应试验仪器;关联典型案例供维修人员参考。3.2.3应急处理综合策略模块根据异常信息,检索相应专家诊断简要、应急处理和缺陷处理策略、关联的备品备件信息及综合策略等。3.2.4备品备件管理模块实现备品备件出入库流程化管理、插件通用性管理,以及插件重要等级和数量的预警等。3.2.5缺陷统计分析管理模块自动生成月度、季度及年度统计分析报表,装置同型号、同批次无故障率信息,对疑似家族性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及跟踪。3.3应用情况应急管理系统投入实际应用后,系统运行稳定,大大加快了运行、检修人员日常缺陷处理速度。根据掌握的现场异常信息直接在系统上检索应急处理综合策略,能够快速掌握应急处理策略,获取可能故障点、备品备件信息,以及专业值班网、制造厂家技术服务相关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还可借助该系统开展日常检修、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篇7

我国电力公司物资仓库多且分布散,各专业管理部门难以从整体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并且仓库的利用率业极低,部分仓库设备虽然配置很好,但仓库内部的物资周转率低和存储资源重复浪费,客观上造成仓库层级多、规模差异大的现状。

1.2管理分散,控制力度低

电网依据物资需求按需采购,大部分运输物资都存放于生产部分自设的一级仓库中,相关管理部门未能对实物进行有效管理。这就会造成管理的分散,对于库存物资缺乏集中控制力,从而加大了电网物资成本。我国目前的供电企业所采用的是传统的,一种类似“金字塔”的区域仓储管理模式,按照该模式的管理层级将仓库划分两个级别,即一级中心仓库和二级混合仓库。一个一级中心仓库可以管辖若干个二级混合仓库,其中一级中心仓库由地市级的供电企业直接管理,而下设的二级混合仓库则是由该地级市所管辖的区、县级的供电企业管理。在这个传统的供电企业物资仓库配送模式下,供应物资一般有物资供应商配送至一级中心仓库,然后再根据各个二级混合仓的需求按需配送并存放。如果发生灾害、事故等突发状况,则一、二级仓库共同配送到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

2建立新的仓储管理模式

相对比较传统的供电企业仓储管理模式,不难发现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物资供应商配送物资的库存周转效率;一级中心仓库和二级混合仓库面对灾难或事故突发状况下配送物资到事故发生点的配送时间等。面对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率的供电企业仓储管理模式,南方电网在2011年便开始探索新的仓储管理模式,率先在构建扁平化的仓库级、功能齐全的服务、水平合理的库存、调度集中的配送做到“大仓库、大配送”新的物流管理时候所提出的“急救包”概念。所谓的“急救包”,类似我们医疗过程中所用的急救箱,通俗的说,就是预先在供电企业附近的供电所等基层单位里储存日常所用于生产维护、应急抢修的物资,比如高压电线、低压电线、金属探测仪器、金具等。在一般供电器材的维护和生产中,供电企业可以就近领用供电所急救包内的物资,当急救包内物资出现不足的时候才可以由一级、二级仓库负责配送应急物资,这样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处理应急状况的效率。经过近两年多的摸索和试验,在2013年南方电网逐渐从“一级中心仓、二级混合仓+急救包”向“一级中心仓+急救包”的规范、合理、成熟的管理模式的转变。

3建立特色的急救包管理模式

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各地域在湿度、温度、自然灾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急救包内的供应物资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点应采取不同急救包方案的特殊性。我们以南方电网为例子,在南方电网公司所管辖的五个省份中,广东、广西和海南这三地区都靠近大海,每年的7~10月份这些省份的沿海城市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遭遇强风、强降雨、海浪等恶劣天气状况,相应的电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威胁和破坏。依据现在供电企业急救包的基本配置标准,大部分急救包是根据所在供电所的规模、管辖的区域面积等因素来确定定额物资的种类和所配置的数量。同时,出于减少资金方面的考虑,急救包内所配置的物资大多为金具、线缆等低金属且价格单一的物资,而比较重要的水泥杆、变压器材等物资一般不配备。在一些沿海的城市,当出现台风频出的季节,受恶劣天气影响,船只停航靠岸的时候,由于没有桥梁的连接,又是脱离大陆的岛屿,此时这些离岛应急物资的运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了供电企业抢修复电的工作进程。对于这些离岛的急救包以及所在管辖区域内覆盖这些离岛的急救包,如果还按照大陆城市供电所一样的常规配置,那么当出现上述灾难、事故的紧急状况下供电人员的抢修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根本满足不了离岛的供电应急需求。所以针对这些特殊的离岛的急救包,我们应该建立具有特色的急救包管理磨砂机,配置符合当地岛屿的品种类比较全面的物资,以满足轮船停航时候的电力抢修的需求。我们再以广东省的湛江市为例子,湛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因为其三面环海,这就导致了在湛江市所管辖的区域下会包括很多离岛。由于自然、经济和技术等的因素,海路运输具有不稳定性,每每遇到深夜或台风、海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海面上的船只只能停航或者关闭桥。这时候,会给抢修人员的物资供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种特殊情况,经过调查湛江市辖区内确定了共有四个供电所所管辖的范围内包含离岛,针对这类特殊的地区状况,湛江供电局对该地区离岛供电所的急救包进行了特殊的配置,比如新增配置变压器、水泥杆等常规物资外,还加大了配置物品的数量,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恶劣天气情况下因船只停航而造成抢修工作延误情况的发生。对于这些针对离岛情况而设立专门的急救包,虽然在对整体的急救包资金成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增加,但是在实际尤其是出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条件下,其特殊的急救包的作品就会明显突出。针对特殊地理位置(例如沿海、盐碱、山区、丘陵等)的急救包的差异化配置,对于供电企业提升该地区的供电稳定、抢修人员的抢修复电效率以及终端用电客户的满意程度,都将会有显著的效果。

篇8

二、应急处突指挥部现场管理难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和片面性,不重视或不善于现场管理工作,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往往注重事件处理结果而不重视处置水平、环节和成本,没有认识到现代警务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机制不完善。指挥部的功能定位难、指挥权确定不及时等导致指挥权、责模糊,基地指挥部决策功能和现场指挥部执行职能错位。指挥体系不科学、不合理,缺乏扁平化指挥网络,缺少“流程式预案”,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判明情况作出科学决断,丧失处置主动权造成工作被动。三是管理不科学。现场指挥部体系结构、部门隶属、成员组成以及硬件、软件配置不合理、不到位,作战单元和参加部门统不起来,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整体。管理不科学,或过于僵化,统得太死,造成机动性和灵便性不强;或过于放任,流于形式,造成纪律松懈,秩序混乱。

三、应急处突指挥部现场管理工作突破点

解决管理问题,必须把握突发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遵循应急处置的规律和方法,从规范管理入手,提高指挥部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力求理念上的突破

一是坚持权、责、利相统一。制定落实预案、规章制度,将指挥部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岗位、人员,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熟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现场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服从,人人遵守。充分发挥管理单元的功能及各类骨干的作用,权、责、利相统一,每个阶段、每件事、每个细节都有人管、管到位。二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既遵守规定执行纪律不动摇,不打折扣,又根据情势变化灵活机动,适时调整。程序上宜简不宜繁,方法上厘清集权与担责,模式上统分结合、分类管理,处理好内外关系,既紧密相连,又区别对待,灵活机动。三是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相结合。坚持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统一思想,坚定立场,科学决策,冷静处置,行动迅速,执行有力。针对突发性事件诱因复杂、矛盾交织、因素多样等特点,强化法治意识,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力求沟通上的突破

一是处理好与党委政府的关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托现行应急管理体系,党委政府是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核心。由政府主导、公安机关参与的应急处置行动,要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职责和分工,坚决贯彻落实好指挥部的意图,发挥好公安机关作为专业力量的作用。二是处理好内部处置力量之间的关系。从厘清内部关系入手,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建立和完善互助互利、协同共享的良性管理模式。人员调配上,注意合理搭配,发挥专长;装备供给上,既突出重点,又保证平衡。从实战需要出发,完善长效协作机制,对协作内容、方式、流程进行全方位、全时空磨练,提高契合程度。三是处理好与下级或分支指挥体系的关系。坚持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运用系统论原理解决好上下关系以及全局和局部关系,拓展和延伸指挥部现场管理工作,既确保指挥部的权威和领导,令行禁止,又能因地制宜,统分结合,有序推进现场处突各项工作。

(三)力求重点上的突破

一是重在“引导”。根据处突工作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指挥部一经成立就要迅速明确纪律及有关注意事项。一般在制定预案时就要专门作出规定,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全体人员进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现场纪律和保密纪律教育。建立有效的管理秩序,通过签订责任书,实行功能区和标式识别,实现一定的区域管理。二是重在“领导”。针对领导“不服管”、工作人员“不敢管”等情况,在提醒引导的基础上,要敢于、善于作为。一方面要通过指挥部现场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责,把履行职务与行使指挥职责、执行命令等区分开来,提高领导干部自我岗位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导领导机关和领导带头遵守纪律,按规定和程序办事。三是重在“信息”。完善通信装备技术,建立可靠的指挥通信网络,确保指挥通信拉得出、联得上,通得好。规范新闻采访,明确新闻采访纪律,有关突发事件的新闻工作应由指挥部指定新闻发言人专门负责,努力掌握舆论主导权。注意网络传播对事件的影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提前做好应对。

篇9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供给的基础,在考虑应急物资的储备时,往往需要从储备品种和储备量两个因素去考虑。如果是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还需从储备地点的选址及储备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去考虑。

1.2管理

只有储备充分且管理得当,才能在关键时候供给出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应急物资。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予以考虑。

1.3物流

物流是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除了依托社会现有物流网络外,还可以建设自身的应急物流系统,在非紧急状态下处于未激活状态,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激活,并且发挥作用。该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可以和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并纳入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中。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措施

2.1加强应急制度建设

制度乃管理之本,任何管理的实践都要从制度的建设开始。建设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应急意识的必备途径之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可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以当地的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再加以培训等手段,保证员工对制度熟谙于心,且在自己的岗位中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2.2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只有少量,只靠企业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难以供应救援地区的需求。因此,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下,上述机构可以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的购销合同,以便在考虑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合同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价格、供货时间等进行明文规定。该方式应该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的主要方式。

2.3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医疗类应急物资由于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周转的慢速性,往往要求经营企业进行特殊管理。为了保证医疗应急物质的有效性,企业需对物资的效期、批号等登记在册,并且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周转,以保证在急需之时能够供给质量合格的产品。建议企业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专岗管理应急物资。张杨提出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物流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加强仓储设备现代化建设等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注意动态性。由于区域应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阶段性需求导致了库存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随之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随时关注事件动态,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调整机制。

2.4建立应急物流系统

物流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应急物资的物流时,一方面,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平台,社会的现有物流网络;另一面,可以自建应急物流系统。该系统可建立在企业物流平台之内,非紧急状态可以出于非激活状态。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激活该系统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区域。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改进自己的物理系统及供给成效。

篇10

1.2丹江口水库地震及次生灾害的研究情况及意义自1970年蓄水至1985年,库区内诱发地震800余次,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竣工后,坝高将由162m增至176.6m,正常蓄水位将升至170m,库容将从210亿m3增至339.1亿m3,加大了水库再次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表明:二期蓄水后,水库水域范围扩大,在新淹没区内具有发震构造条件的部位上,发生5级作用的地震是有可能的。一般天然地震在主震发生后,总体上震级水平呈衰减趋势,在震情发展的预测分析上较有把握,而水库发震机理和诱震因素很复杂,在震群活跃期震级往往维持在一定的水复发作,趋势判断难度很大,从而加大了应急决策的难度。2006年,湖北省政府确定了十堰城区、丹江口、竹溪、竹山、房县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地震及次生灾害的防治,对保障水库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丹江口水库地震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2.1编制完成《丹江口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预案以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为目的,对险情监测与报告、险情抢护、应急保障等方面应急工作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和部署,并根据水库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作适时的调整,为水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应急工作提供了指导。

2.2水库防洪调度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多年的防洪调度积累了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培养了大批运行、检修专业人员。2008年抗击雪灾和四川抗震救灾中,汉江集团的抢险救灾队伍分别担负了抢修郴州城区主干线“两桂”线和疏通高危险级的文家坝堰塞湖的任务,体现了我们在电力、水利应急抢险方面的技术实力。

3丹江口水库加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3.1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能力。目前,丹江口水库的遥测地震台网的技术水平为第二代,随着二期加高工程的进行,应建设和三峡同级的第四代综合观测和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对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要设专业地震台网进行地震活动特征监测,以及各种地震前兆的监测研究,根据诱震预测采取防、治相结合的抗震措施。这样不仅有利于水库的防洪安全、水库的安全调水和周边民众的生活安全,还可为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为防震减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制订、完善和落实水库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预案制订、完善和落实中应注重以下方面的问题:

3.2.1须做到一旦地震,应快速对大坝的安全作出地震反应评价,提出应急措施,制定抗震减灾方案,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将抗震减灾的方案与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呈报至决策部门,使地震引起的直接与次生性灾害降至最低限度。

3.2.2预防措施重点要对在强震中最易破坏的部分进行改进,或加强结构,或改变型式,提高其抗震能力,如变电站的构架、送出线路的杆塔、设备仪表的保护、闸门的启闭系统、土石坝坝坡、上坝道路等。水利工程的破坏主要是变电、输电架构和送出线路的倒塌、送电中断;机电设备、仪表、通讯、备用电源的损坏;其次是边坡崩塌,交通中断;泄洪设施如闸门、启闭机的破坏,导致不能正常启闭泄洪;厂房围墙和生活设施倒塌。地震灾害发生后,关键要密切监测和巡查水利工程的可能受损结构、部位及设施,及时对险情进行应急处理,使地震灾害的损失和危害降至最小。

3.2.3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的应急处理还涉及到水、雨、工情的监测预报和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问题。除降雨、余震等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对水利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外,山区河流沿岸的崩山、滑坡、泥石流,可能壅堵河道,形成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当湖泊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冲溃堵塞坝,形成溃坝灾害,对下游大坝造成冲击。因此,预案应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既保证正常的供水、供电,又要保证工程的安全,做好准备确保大坝的泄洪设施安全,让大坝顺利泄水,降低蓄水位,甚至考虑腾空库容,避免出现溃坝事故。预案中还需强调,水利部门有权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加强监控,还有必要提出应急性的群众转移、避灾方案,情况紧急时,可强制组织下游群众避灾疏散,以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危害。

3.2.4应发展应急通信优势技术,建立起一套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应急通信系统,加强互联互通监管和通信相关设施保护工作。制定详尽周密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还应定期进行应急通信演练活动。

3.2.5与地方政府积极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及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推进抢险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3.3加强水库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和协调,紧密结合内、外部应急预案

水库的内部应急预案是针对大坝管理单位而制订,外部应急预案是针对政府和公众,对大坝上下游地区实行应急处理而制订,两者应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应急系统。水库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实际上涉及水利、工程安全、社会、管理、灾害、信息工程等多领域科学,它不仅要考虑水库大坝安全本身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还要重点考虑大坝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和协调。

3.4尽快完成丹江口水利枢纽升船机系统的改造,恢复水库上下游的水运交通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将造成公路交通损毁或受阻,短期内难以抢修恢复,严重遏制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运入,及受伤受困灾民的运出。汶川地震救援时,交通运输部的工作组提出的“路水并举,水路先行”抢通战略和“打通水库路,开辟疏运码头”方案,对加快抢通救灾运输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丹江口水库广阔的水域提供了打通水上交通运输线的条件,升船机改造后过坝运输能力将提升至300吨级,若发生地震灾害时也必将成为救援的重要交通生命线。

篇11

1数据库设计

我们知道,数据库的形式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然而我们在基于GIS构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时,只有通过一定的空间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才能在GIS空间数据库进行存储,同时对地理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对应,因此,设计空间关系数据模型对应本文基于GIS构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其步骤有:空间数据库的需求分析,确定地理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表达,空间实体的逻辑表达,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集组织。

2数据库的实现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分为服务层、数据存储层、信息通信接层、以及业务逻辑层五个层次。数据采集服务层用于采集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针对不同系统采集的设备数据特点,制订数据传输协议,通过标准的协议来获得应急管理所需的数据,如KJF2000N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采集的环境数据写成文本文件,数据采集程序读取文本文件,按照制订的协议进行解析,提供给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层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来存储集成系统所有数据的物理存储,其中包括管理信息数据、各类设备的采集数据、空间数据、应急预案库、应急事件实例库、案例库和知识库。除了关系型的数据库以外,数据存储还应包括一些常用的文件格式,如XML文件、Word文档、Excel表格、JPG图像等。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应急管理的功能分为救援信息的基本功能,查询调用功能,统计分析功能,数据采集,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应急救援方案的编制、查询、修改功能、应急救援资料库的建立查询功能。包括救援信息的基本功能,查询调用功能,统计分析功能,数据采集,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应急救援方案的编制、查询、修改功能、应急救援资料库的建立查询功能,简化用户操作,达到现场及时生成应急救援方案,作为救护队应急救援的参考,提高救援效率。同时将煤矿事故应急求援信息管理系统融入到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海量空间数据分析管理功能,实现了对矿井地理基础信息的数据显示、添加、查询、修改等功能,以便于对事故的地位、图像显示、应急预案生成等功能的实现。展现层是对用户界面的展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使用了C/S架构以及B/S架构,对于需要迅速响应以及系统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如再通报警、应急决策等采用C/S架构;而为了应急指挥的外部执行、历史数据信息查询、应急调度管理、统计资料生产等则采用B/S架构,以便于访问。信息通信接层是对矿井的监控技术、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3G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统一的信息采集和人员事故定位基于及时报警。

作者:郭晶 单位: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篇12

虽然近些年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攀升,但相比校园日常生活事件,仍为少数,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除了没有相对应的应急方案外,对处理应急事件之后的绩效评估也是相当的不足,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并没有对发生在校园的每一类突发事件进行有关的经验总结,这对未来学校应对突发事件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学校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发展。缺乏之前相关经验的收集与汇总,使得在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时,总是无法迅速、有效的解决,而时间拖延所带来的后果,有时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高校校园中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当前事件的妥善处理并不是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终点,而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每一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汇总与收集,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估。

项目管理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实践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科学的项目管理理论已被国防等领域广泛采用,并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项目管理的特性与高校校园应急管理存在很多的相通之处,高校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其与校园应急管理相融合,从项目管理的理论中汲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科学方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方法。

1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是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这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很相似。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迅速,形式多变,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当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有相关的人员对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但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较为复杂,这个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其中的有专业知识的核心人员,应长期在该组织中任职,但其他一部分人员,则可以根据校园突发事件的不同,任用不同的人员,但这部分人员应当在该组织中备案,以便事件发生时,及时参与。同时,高校校园的开放性,可以允许从校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以最大化保证在校师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2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目标

科学的项目管理,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通过对项目的计划与事前预测,高效地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全方位的协调和最高的收益。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目标,应用项目管理WBS的方法,将任务目标分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迅速的处理。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项目管理成为一种被管理者迫切需要采用的理论方法,所以,这就需要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在充分理解项目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找出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目标的关联性,从而准确的运用项目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积极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以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性后果降到最低,以保障在校师生的利益,整体提升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一般包括“定义,计划,执行,交付”四个阶段,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划分。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组织、个人和资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项目生命周期的设定也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将项目和执行组织的连续性操作链接起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项目,可以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安排相关事宜。通常,高校校园中的突发事件是独立的,但同类性质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是相通的,从事前的预防,到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再到事后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的考核与绩效评价,都是与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相互关联的,正确的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真正含义将会使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方法逐步完善。

项目管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用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高效的进行团队整合、计划制定、方案实施、绩效评价等,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性,有效地完善当前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执行方案成为可以有效保障在校师生安全及社会最大利益的法宝。

1基于项目管理的理念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柔性组织

项目管理方法的运用始于项目的定义、计划阶段。同样的,高校校园若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案,就要从构建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制定应急预案开始,这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与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应当首先选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建强有力的组织,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当在具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的同时,对所在高校的具体情况,诸如学校设施、在校师生人数有十分详细、全面的了解,否则,将无法胜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分为两大类,分为常在组织中任职的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常在组织中的人员在校园日常工作中,以制定预案、关注校园动态为主;而临时人员,应当在该组织备案,主要任务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平时主要为其他部门服务。这样的机构设置,具有灵活性,既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浪费,也避免了不熟悉相关处理程序的人员无法胜任职务、导致办事效率不高的后果,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接下来,在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当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如可分为自然灾害、校园安全事故等,不同的突发事件,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的突发事件,将更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准确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会导致手忙脚乱的局面。同时,与制定预案同等重要的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必须提高所有高校在校人员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与理念。应对突发事件是所有在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在管理层。高校在校人员,应当了解学校有关的制度与实施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自救的常识,以便全体人员较快的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类措施。

2基于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方案

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目标进行分解,合理部署人员,以使项目可以高效、迅速的完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正具有这样的特性,发生较快,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所以,利用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已成为当下各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组织机构要合理的安排人员,结合先前制定的预案与所发生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利用项目管理WBS方法,将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以使各应对措施全方位的展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时间拖延。在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案。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高校管理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事先做好当地多发灾害应急措施,提前预警;灾害发生后,应将在校人员及时进行疏散,并进行安抚与心理健康的调查;面对灾害所带来的财产的损毁,应当及时清理并进行抢救,尤其是学校的重要资料的保护,同时,设施重建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项目管理理论将有利于灾后应急管理中灾害严重程度的评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所需资金的估测,以便管理者迅速的做出决策,合理的进行灾后重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