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06:49: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在小学低段语文学习中,教师往往把听话的孩子看做是好的学生。可是在小学高段语文学习中,学生因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认知能力也逐渐提高。但他们还没有养成学习的主动性,也认识不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变化,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式逐渐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以提高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一、适当地调整师生之间的角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中根深蒂固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太过于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特别突出。如果不积极鼓励其参与课堂,不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怎么会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呢?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将课堂归还与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是提高其学习语文主动性的最重要的策略。
1.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结合高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巧设疑问,努力创建问题情境,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同时,在环环相扣的“设疑―质疑―答疑”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主动对语文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师变成帮助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也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2.变被动为主动
对于高段小学生而言,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其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小学生要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敢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最重要的是,当小学生积极努力参与到课堂交流时,能够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1.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关键在于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将多年来从教生涯中总结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小学生。既有利于为他们指出自主学习的方向,也有利于他们知晓如何自学才会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主动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找出自己不了解或不会的地方;课上,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才会知道在教师讲课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课下,小学生需要“温故而知新”,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并重新找到疑问;课后,教师应该提倡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是种可怕的东西,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督促小学生主动学习;小学生也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按照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去学习,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总结
1.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课前预习中,由于教师疏于指导,大部分学生还不会制订学习计划,更没有形成制订学习计划的行为习惯;同时,在课前预习中,许多小学生还不会自主阅读教材,根本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所在,更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导致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2.课堂听课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习惯于被动听讲,习惯于死记硬背,听课效率低下。比如英语单词记忆,是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大多数小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只会死记硬背,不会找规律方法,以至于小学生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住了单词,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遗忘。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掌握小学生记忆的心理特点,因而没有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忆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泛泛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造成的。
3.课后复习存在的问题课后复习中,学生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远远没有形成“温故而知新”的复习巩固习惯。突出表现在:一是完成作业时,经常出现背范文、照搬照抄的现象,作业完成的质量差,理解应用能力严重缺失;二是缺乏定期归纳小结习惯,甚至不知如何进行知识归纳、联系和总结;三是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工具书,也缺乏查找资料和课外阅读的行为习惯。
二、进一步加强小学英语学法指导有效策略的思考
针对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总结近年来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强小学英语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以解决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采取如下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仅让小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能学英语,而且还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立足于小学生学习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持续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每节课至少需要老师组织5次以上的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想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精心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参与的活动。为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游戏活动,甚至组织室外游戏活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刚入校的小学生由之前游戏玩耍的学习状态变为每节45分钟规规矩矩地上课几乎是不现实的,不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还需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利用举例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数学题意和要求,既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够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设置故事情境,在课程中通过向学生们讲述科学家或数学家的励志故事让其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数学的计算公式与运算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养成的,它不仅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更需要学生的坚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让他们做到:上课时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做题时要独立思考、计算准确、习题做完后及时检查并订正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数学课上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训练、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而独立思考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答案,逐渐培养其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时,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还应培养学生整理和总结数学知识的习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兴趣着手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儿歌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语文课堂的艺术性,丰富小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元素,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开展对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儿歌的含义和意义
与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儿歌,就是所谓的小学语文教学儿歌。它不仅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总结,而且利用活泼的歌唱形式展开。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分解知识重点难点,活跃课堂氛围等作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助于教师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
2.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本节将从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论述,包括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小学生总结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活跃课堂气氛五个方面。
2.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精神世界。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幻想的天性充分体现,一草一木、一花一鱼、一星一云都是蕴藏着无数秘密的宝藏,极易引起学生注意。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决定了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毕竟,在大部分小学生眼中,音乐比语文有趣,儿歌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有趣。通过对儿歌的阅读甚至吟唱,小学生会对儿歌产生兴趣,进而对儿歌中存在的语文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育时,要加大儿歌的使用量。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儿歌《稀奇歌》时,小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识字,而且能在儿歌的拟声韵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汉语拼音。这对于刚接触拼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减小了对枯燥的知识的距离感,提起了对拼音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2.2帮助小学生总结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可以起到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作用。语文源于生活,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入儿歌知识,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学习方法,促使小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争取能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提高。比如,汉语拼音在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难点,一个是字母的书写,一个是字母的发音。字母儿歌中的“a,a,a,阿姨的a”可以帮助小学生通过儿歌提示“a”这个字母的发音;紧随其后的“一笔写成占中格”这句儿歌又能提示小学生在具体的拼音书写过程中,即在四线三格中的“a”的书写要求。通过这首儿歌,汉语拼音的发音和书写方法都能很好地总结在这充满韵律的歌词中。
2.3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
低年级学生都是祖国可爱的花朵,心智没有完全发展成熟,记忆能力也没有得到完全开发,这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知识,开发小学生的记忆潜能。比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汉语儿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同形不同的汉字的教学。“有水才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谊深”,三言两语就能帮助小学生分辨“清、请、睛、情”等形声字的写法和意思。通过儿歌的学习,辅以教师对儿歌的讲解,能为小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体验,减轻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
2.4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开发。同时,儿歌的学习是一个经验传递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情感表达方式和意志都会通过儿歌传递给小学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小学生的美好情感。比如,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声母“b、p”的教学就可以运用这样一句儿歌概括:“b,b,b,玻璃的b,拉开天线听广播,p,p,p,泼水的p,小孩上坡p,p,p。”将“p,b”的发音形象具体化,促使小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广播”、“上坡”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清晰地记住二者的不同,避免对二者的混淆。儿歌中愉悦、美好的韵律,在教师的传授过程中能有效传达给小学生,丰富小学生精神世界,使小学语文知识不再枯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5活跃课堂气氛。
儿歌能够起到缓解小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的作用。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使小学生已经分散的注意力在欣赏歌曲的短时间内重新归集起来,进而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结语
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给予其更高的关注度和更清晰的阐释。本文对于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作用做了阐释,以期促使一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儿歌教学的重视,将儿歌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于实践教学,为更多的小学生带去更良好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数学教学的启蒙者,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并有效的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综合起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特点概述
(一)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在数学的内容上,很多都是比较抽象并且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学科中包含了很多数量关系以及各种空间形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上,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和能够见到的应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是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的初级阶段,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还没有具备,所以,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征,就要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抽象的部分尽量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就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内容。
(二)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从学生的自主研究及教师的有效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学生的自主探索是指其通过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自主式的发现、总结,从而形成自身的数学经验,这就使得数学学习方法中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另外,教师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和教材的引导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接受性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特点之一。
(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的,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建立起教学知识体系,并且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一个大的知识点会包含几个小知识点,要使学生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可能会利用几个课时的时间,所以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系统的渐进性学习。
二、学习特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数学学习内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内容是形象和抽象的统一体,这就会导致小学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受到限制,教师要对数学知识本质上的抽象进行有效的把握,再结合小学生缺乏逻辑性和想象力的特征,尽最大的可能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和教学情境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形象性的表现过程中,还要注意强调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科学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不仅仅是对生活经验的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模式化的教学。
(二)数学学习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法上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准确的判断,将教学过程实行合理的划分。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比例性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式探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观察测量的方式掌握知识,通过对比同一时刻下‘木杆的长度和影子的比例相等’这一规律,在抽象的定义掌握上,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进行,这样不仅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能力。
(三)数学学习过程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这不仅要求教师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还要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课时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四十分钟是不可改变的,并且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逻辑顺序。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先从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入手,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掌握到更多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的掌握整个知识体系。
三、结论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对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在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更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整个教学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理论经验的指导下,不断的总结经验,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总体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58-63.
[2]张芳琴.利用数学“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教学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116-11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78-01
新课改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自由发展学生个性的三点教学方法。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如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lus And Minus时,为了教会学生熟练表达和记忆数词,笔者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中举办教学游戏,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生学会英语one,two,three…这些数词的发音之后,我就把写有英语数词单词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叫学生两个一组上讲台,当我读出字母时,谁第一个拍到卡片,谁就胜利。这个游戏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在选出拍字母数最多的前三名之后,我又考查这三名学生对本课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课后我进行了总结,认为这种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开展的教学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要求教师学会在课堂中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巧妙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引导。
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只有方法才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明灯。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因此学习方法也就不一样。可以说,世上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这些学习方法的优点及缺点,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比如,对于记忆英语单词,很多小学生靠的是死记硬背,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收到的效果很差。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自然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教会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用红笔把单词的主要元音或者字母组合的发音写出来;在遇到新单词时,可以根据旧单词发音规律试着去读生词。刚开始学生学起来或许还有一些困难,但是经过慢慢的积累,学生积累了音素方面的知识后,大多数都能读出新单词,慢慢达到了“看词会读、听音能写”的记忆境界。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歌曲、看动画片的特点,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播放英语原音的动画片或者英文儿歌,这种寓教于乐的记单词形式,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三、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都是在群体中成长的,和伙伴们一起合作学习,效率往往会更高。所以,我们可以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大胆练习英语口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与人交际的合作能力。
如笔者在苏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3B Unit10 Do You Play一课中,就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事前列出篮球、足球、排球、棒球这四种球类,依照学生喜欢球类的兴趣,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用英语说自己喜欢“play”的球类;然后让篮球组学生向其他组学生询问“Do you play bas-ketball?”其他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回答“Yes,I do”或者“No,I don’t.”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不再羞于启齿,大胆用英语来询问对方,成功记忆了英语单词和会用口语表达。笔者也发现,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成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09-02
一、特别重视树立并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般来讲,着重树立小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这类小学生刚由学龄前的学习游戏活动进入到系统的文化学习阶段,其学习动机通常较为不清晰,其主动学习小学英语的主要内在动力一般就是自身的兴趣(一般儿童自身的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非常重要的因素)[1]。教师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小学生的初步兴趣把握好,这样的初步兴趣实为小学生在初始学习英语时的一种好奇心。但此种初步兴趣非常不稳定,教师要将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下去,并使其上升为爱好与热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环节上下足功夫,并需要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对学习小学英语的主要兴趣通常不是源于英语自身,而更多的则是源于开心的英语教学活动环节中的形式。因此,如果老师设计的小学英语教学形式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不相符合,那将会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丧失殆尽,更加谈不上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爱好。
二、需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营造和美的语言交流气氛
老师不但要树立自己在学生心中良好的形象,还需要做到在学生面前是一名老师,也需要能和学生成知心朋友。这样可促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获得良好的双边互动、和美关系。小学英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或者称为关键作用)的是英语教师的治学思想、治学态度、人品性格、人生志趣及情感等,这些对小学生的影响都异常巨大。老师在课堂中和蔼的态度、平易近人的言行和举手投足所流露出的安慰及鼓励都能促进小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并助小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所必备的信心。相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任何讥笑、训斥与讽刺都于双边活动的开展不利,会严重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地关心与帮助学生[1],并积极地去指引他们参加同学的集体活动。英语是一种快乐的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制造一种快乐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去学习和领悟英语的快乐。英语歌曲就是非常好的教学例子,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给学生们播放一首英语歌曲。如果学生们听不懂这些,他们就会下决心好好学习和听;如果他们能听懂只言片语,他们就会发现英语的乐趣,这也会促使他们对英语的兴趣的产生。
三、强调学生自行发现英语学习中的规律
一般学生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当学习某些难懂的知识点的时候、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学生自身再复习上述难点知识的时候,通常就会变得异常轻松。而我们学生一开始研习英语之处常常在单词发音上卡壳,这就导致了老师花费在音标教习上的时间过多。但通常很多的单词发音是有规律可寻的。[2]这主要得益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比如在ch的发音中,catch,church等可通过单词的词形和形象去推测或者推导。我们从该类英语学习策略上可使得年纪较小修习者使用汉语拼音去将英语单词的学习进行转移转化。在遇到相似发音的单词时候能特别轻易地记住拼写及发音的规律。汉语发音学习较好的小学生,一般其英语发音及学习也不会差,这也致使其认读英语单词的能力也相对较强。上述表明,利用学科之间的渗透法学习英语,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英语中很多内容都是有规律的,英语的简单易懂也使得它成为了世界语言。作为教师而言,我们的课余时间比学生多。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去总结英语中的经验和规律。这种规律一旦掌握,就事半功倍了。例如,英语有很多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其实就是一些规律。前缀和后缀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我们只要记住一百多个前缀和后缀,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英语单词。我们根据单词的词性,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这句话的意思和单词的含义。我们要将这种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可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而且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也就进一步要求学生去自己寻找学习方法和规律。
四、促使教学中的评价变得客观实际、使得交际具备实用性
小学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主题是评价测试应该具备客观实际性与交际实用性。但是,许多英语教室因为班级人数众多,教学工作量很大,就会导致备课的质量下降。就更加说不上是任务教学或者趣味教学了。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所以我们学习这种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使用。英语的实用性是非常强大的,因为,英语是世界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英语,而且英语还是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我们不能够忽视它的实践交际能力,世界各地交流都在讲英语。教学是一样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把英语教学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发现英语的用途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对英语感兴趣。让我们努力顺应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求,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客观实际与具备实用性的道路上[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72-02
1.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是国语教学。一个人一生的受教育过程都要建立在学好语文的基础上,学好语文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学备受关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语文素养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在语文教学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老师"素质教育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的扎扎实实",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墨守成规,课堂教学方式陈旧,比如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采用机械训练的办法,不顾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一味地让学生一遍遍的抄写,甚至让学生一个字写一张;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程序式的作者简介、划分层次、总结段意、归纳中心等。课堂上,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在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是低效的,也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要引以为戒的。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错误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改革,我认为,首先要根据新课改的内容和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进行摒弃;其次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再次,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堂,喜爱语文。
2.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
2.1 发挥老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研究如何通过"字、词、句"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改变盲目学习的状态,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如何阅读文章、如何理清结构、如何把握主旨,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有的老师往往低估了小学生的思考、理解潜能,课堂上喜欢大包大揽,不给学生分析、探究的时间,直接把结果展示出来,学生常常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严重影响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2.3 重视课堂上的互动,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活泼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特别重视建立快乐、互动的课堂气氛,这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课堂多些新活动新环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独立探究能力的发展,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初步学习课文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们叽叽喳喳开始讨论,然后我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如果回答的不完善,可由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随着学生不断的叙述和补充,最终,同学们总结出:漓江的水的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很自然地联系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至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而且学生的学习激情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基础的拼写字词、造句和写作等基础能力,更包含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小学生仍然处于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阶段,培养其学习能力,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一些与学习推动能力相关的综合素质,如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质疑问难能力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1.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具体而言,教师要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单向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文段,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手边的学习工具进行查询,使其学会认字和写字。在文章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词句,划分段落和总结文段大意,并记录下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展开小组讨论。总而言之,教师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不断寻求教学手段、方法和环境的转变,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以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阅读能力
阅读既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即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更多的知识。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阅读的作用,使其了解到阅读既能扩充知识库,又能增长个人见识,并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和干预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细读、深读文章,在阅读文章时,要适当留出自主思考时间,以强化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一些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法、深度阅读法、片段阅读法等,对不同阅读方法的适用情况、特点和优劣势做详细解释,并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自主地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让其不断地总结阅读经验,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切实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创新能力
创新是事物向前发展的源泉,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仍未定型,具备可挖掘的潜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展示自我想象力的机会,创造活泼、灵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对于寓言、童话故事等类型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或情景表演。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的想象力,避免其误入幻想世界,要保证想象力的训练以课程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在传统知识中锻炼,学会自己整合知识、审查知识,从旧知识中总结新体会,并将这种创新意识发展成为能力。
4.质疑问难能力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在语文教学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老师“素质教育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的扎扎实实”,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墨守成规,课堂教学方式陈旧,比如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采用机械训练的办法,不顾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一味地让学生一遍遍的抄写,甚至让学生一个字写一张;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程序式的作者简介、划分层次、总结段意、归纳中心等。课堂上,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在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是低效的,也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要引以为戒的。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错误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改革,我认为,首先要根据新课改的内容和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进行摒弃;其次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再次,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堂,喜爱语文。
2. 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 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有饱满的学习热情的最好方式。学生如果一旦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就会由此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会对学习产生一种需求,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这种特点,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智力上的差异,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主要是因为对事情关注、兴奋的程度。语文学习也是一样。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式,但是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作为学生最亲密的人,学生始终将教师当做心中的偶像。如果教师能够多和学生接触,多和学生交谈,无形之中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了,他们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性,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3.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改变盲目学习的状态,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如何阅读文章、如何理清结构、如何把握主旨,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的老师往往低估了小学生的思考、理解潜能,课堂上喜欢大包大揽,不给学生分析、探究的时间,直接把结果展示出来,学生常常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严重影响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作为语言基础入门学科,小学语文是当前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较高数量的汉字,而且也要求学生逐步提升语言基础技能。因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减负增效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等。可以说,“减负增效”俨然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小升初的竞争压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部分仍旧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这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时常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会给教师带来观念误导,从而更加歧化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当然,除了教学层面存在观念误导问题之外,在学生家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至今,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也造成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因而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只注重学校的好坏、成绩的高低,而对除学习成绩以外的能力很少关注。在家长这种思想影响下,进一步提高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地向前推进。
二、减负增效的涵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也可以侧面窥探出在小学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论述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之前,作者先简要介绍下减负增效的涵义。顾名思义,减负增效就是为学生学习语文减轻负担,并且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急需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来为学生有效的减负和增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具体策略
以下,作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减负增效策略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语文基础知识不仅内容繁多,而且理解起来也相当具有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加之他们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因而导致其感觉学习语文吃力且困难重重。对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要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还课于学生”,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多的自主空间,使其能够获得一定的自由讨论和自主提问的权利。这种教学结构,既使教学课堂更具有合理性,符合教师实践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保障。
(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古语有云:“受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策略,除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最终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帮助他们厘清、分析所学的知识,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分类、拓展和总结,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适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一套学习方法,并拓展运用到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一旦建立起良好的语文香醋恶习方法,就会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更加快速且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课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在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将课堂教学有效地向外拓展和延伸,通过课外知识来填充课堂所欠缺的知识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作者在教学课本知识以外,还时常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外生活,带领学生积极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或者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不但拓展了小学语文学习空间,增长学生知识见闻,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生活教学的完美跨越,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真正达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升新课程改革进程。
四、总结
当然,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策略,还需要注意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比如过度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空间,造成课堂教学纪律涣散,教学效果得不偿失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注意防范和规避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有效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相信做到以上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定能更加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