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11-18 08:30: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软件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软件工程实习工作计划

篇1

摘要:针对传统的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和静态性的特点,提出基于“开放( open)、主动(initiative)、动态(dynamic),OID”式的卓越软件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阐述该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说明效果。

关键词 :卓越软件工程师;OID;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78-04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4]247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XJK015BGD063,XJK014BGD067)。

第一作者简介:欧阳纯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学、软件工程、知识工程,ouyangcp@126.com。

1 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型的重大措施。2010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 1年,教育部又批准了133所高校的82个学科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获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有12所。由此,如何培养卓越的软件工程师,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软件人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新话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和静态性的特点,并不适合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可概括如下:

(1)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4年修订1次专业培养方案,也就意味着大学4年的培养方案从入学到毕业不会更新。而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IT行业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和知识点出现,4年不变的静态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模式将无法适应IT行业发展的需求。

(2)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教材的理论授课为主,内容和方式都缺少创新性。卓越软件工程师计划不仅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软件人才,以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注重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结合,静态的教学难以适应相对动态的社会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针对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开放( open)、主动(initiative)、动态( dynamic)”式的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简称OID创新人才培养模式。OID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改革与实践,是对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的一次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探索,为具备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资质的高校普遍存在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理论解决方案,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2 现状分析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旨在利用高等学校的平台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熟练工程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优秀人才。国内已有多所综合大学和工科院校申请加入该计划,致力于探索有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就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国内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简单混合模式。初期阶段,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卓越软件班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保留了大量计算机专业课程,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几门软件工程方面的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忽视了不同领域间的自我特色,从而导致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不清楚卓越软件工程师所需达到的能力与其他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区别,无法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衔接,从而对将来的职业方向感到迷惘,学习积极性不高。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目前广泛被高校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是“3+1”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3年,第4年在企业进行实训和毕业实习。这种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一整年的企业实践机会,但是企业和学校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差异较大,学生往往无法领会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之间的知识联系,势必造成教学培养体系的脱节。

(3)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即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对口职业人才。许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如北大青鸟、中软国际教育等,目前均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订单式高级人才培养。虽然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学生就业,但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单方面强调某一种实践技能,而忽略软件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培养,学习系统性不强,后劲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为了弥补上述模式的缺陷,尽快提升卓越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引入了麻省理工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开展了大量基于CDIO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卓越软件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能力。不过按照现代软件工程师培养思路,知识、创新和实践是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3大要素,在实践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与创新的融合。所以本项目在融合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开放( open)、主动( initiative)、动态(dynamic),OID”式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从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测试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

3 0ID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 0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学术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等的软件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后,笔者总结和归纳O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与演进路径,设计如图1所示的知识、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O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型。

该模型充分体现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知识、创新、实践”为研究核心,将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体现“需求驱动、技术引领、产学研合作发展”学科发展思想和“开放、主动、动态”的卓越软件人才培养策略。在OID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模型中,知识即指卓越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创新即指面向实际需求的创新能力,实践即指企业真实业务的解决能力,而开放的教学理念、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和动态的考核方法则是贯穿“知识、创新、实践”3条能力主线的创新型培养方法,以期培养出适应IT行业不断变化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人才。

3.2 0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依托知识、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OID人才培养模型,可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竞赛驱动3个方面全面实践OID人才培养模型的创新理念。

3.2.1 实践教学

通过增设开放式实践课程、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全方位开展实践驱动理论的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具体措施包括:

(1)增加软件工程卓越班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量,确保每个学期都有至少1门课程需要进行设计性综合实验,修订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实践课程总学分须达到专业培养计划总学分的30%以上。

(2)培养方向的多样性建设。在培养计划中设立至少3个培养方向,每类培养方向均设立综合实训类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学分占软件工程卓越班培养计划总学分的15%左右。

(3)在每学年的夏季学期,面向软件工程卓越班增设一门开放性实验课程。开放性实验课程是对理论教学实践和实训课程的有效补充,不预先设立具体实验内容,由学生自由选题。在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引导下,强化培养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自主探究性思维,最终获得知识成果。

3.2.2校企合作

综合学校理论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优势,及企业在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多边校企合作模式。

(1)拓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范围,对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性质将实习基地分为培训型实习基地和业务型实习基地。培训型实习基地主要依托知名培训机构(如中软国际教育),为实践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和提高软件开发能力的培训。业务型实习基地则依托IT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的业务项目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真实企业环境。

(2)在校内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上,与企业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每学年开设一门企业实训课程,将企业讲师引入到课堂教学。课程内容弹性化管理,由企业导师根据IT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设置具体课程内容,按照企业的工作和管理模式,制定工作计划安排表,对学生进行团队式的企业项目实训,让学生在校内实训环节就能体验企业文化,从而缩减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实践的过渡时间。

(3)在学科竞赛、项目申报等创新性活动中,与企业开展互动合作。从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中提取项目立足点,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中与企业指导老师进行深度合作,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遵循“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3.2.3竞赛驱动

把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

(1)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环境建设。制定每年度科技竞赛日程表,每项科技竞赛指派一名竞赛负责人,全面负责该科技竞赛项目的具体运行,组织和落实每项科技竞赛活动的实施。

(2)成立科技竞赛指导团队,每个团队指派一名导师,负责团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在各级别学科竞赛和校内校外科技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除颁发荣誉证书之外,由学校再给予额外奖励。

(3)改革课程考核制度,以综合评价替代卷面考试。制定软件工程卓越班学生以赛代考的考核制度,要求前3个学年期间必须参与1次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可替代相关课程学分。制定与竞赛等级相对应的考评制度,包括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评优评先的关键参评数据,从而保障科技竞赛活动的良好运行,提高卓越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

4 结语

全国人才需求走势调查报告显示,人才需求最大的5个行业中计算机软件居首位,因此,实用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以期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卓越软件工程人才,促进中国软件业的自主研发进程,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南华大学作为第2批进入“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12所高校之一,目前已招收3届软件工程卓越班学生共96人,通过实施“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创新培养模式,以企业实际项目平台为契机,转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制定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培养方案,形成了“知识、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本校实施该培养计划的软件卓越班学生屡次在省级软件作品大赛、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等各大科技竞赛中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可以看出“开放( open)、主动(initiative)、动态(dynamic)”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引人为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也为地方院校特色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了进一步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姝,屠立.面向工艺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技能人才OAA教育模式探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 (2): 15-21.

[2]范剑波,于华,刘良旭,等,卓越软件工程师3C立体培养体系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16): 22-25.

[3]王萌,唐新来,李健军,浅谈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J]中国外资,2011(20): 237-237.

[4]李锋,夏小玲.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3(13): 18-21.

篇2

我是我校计算机学院的一名老师,主要讲授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团委今天让我和同学们一同交流关于大学学习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很难讲的题目,我把它叫做“大学学习漫谈”,起这个题目就是想可以相对随意的来谈这个问题,不对或不妥的地方希望同学们指正。

1、明确我们上大学的目的

我想首先要问大家的一个问题是:你们到大学来干什么?可能同学们会给我回答:到大学来是接受大学教育,完成大学学业,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一个基础。这样的回答没有错,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大学教育的功能。

大学教育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培养具有通识基础的专门人才;二是完成学生人格的塑造,这里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文化品味等综合品格。

现代社会分工已经十分精细,每一个领域都要求具备相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个人也仅能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从事工作。所以为了满足各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要,大学就要设置不同专业,以培养各专业领域需要的专门人才。从另外一方面看,大学的培养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作为人来说,存在着共同需要的精神塑造、价值判断、人文素养、道德礼仪、终极关怀等教育问题,因此大学还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和人格塑造。人格塑造和专业培养两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作为学生来讲,成功的大学学习,是人格成熟和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双丰收,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外一个方面都是不对的。

2、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目标

其实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是盲目和无目标的。但其中大多也能够完成学业。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学已经为学生设定了目标,这就是最后那个毕业证。而且大学也为实现这个目标设计了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只要你每天认真地上课,完成实验,参与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大学教育的各个教育环节,一般同学都能够毕业。很多自己不设定目标的同学似乎也能够毕业,这就给人们造成一个错觉,学生在大学为自己制定目标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觉。首先,一个现代人,在这个复杂多变、竞争剧烈的社会中,不可能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做思考和规划,如果没有思考和规划,这个人的人格不会健全,但我们大学是培养具有成熟人格的专门人才,他既然具有成熟人格,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第二,拿到大学毕业证只是一个最低目标,如果满足于此目标,只能说他是一个没有理想、满足现状的平庸人。具有人生责任感,希望未来做一番事业的人,应该有自己更高的大学目标。

大学目标的确定本身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自己的潜质、兴趣、能力,并没有充分地了解,对复杂多样的职业区划并不了然,所以在这个时间制定长期的人生目标和规划,常常是很茫然的。但也不排除那些对自己兴趣和能力有充分认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人生很早就有清晰的目标和人生抱负。

对我们一般同学来讲,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相对明确的大学目标。比如决定毕业时考研究生;除了自己所学专业之外,自己对心理学、文学、史学感兴趣,可以选学第二专业,这些都是具体大学目标。也可以确定一些长远目标,比如,热爱教育,将来做一名大学教师;热爱科学研究,将来在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等。

目标的确定一定既符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又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

3、 根据目标制定一个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有了目标之后,下来就需要根据所定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工作和学习有无计划,会不会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这是决定目标能否完成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学习和工作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目标确定之后,首先分析要完成所定目标需要从事的工作,并对这些工作进行细致分解,并估计其中每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对所有工作按其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然后编排一个工作计划。对每一项工作的难度和所花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决定着所编排工作计划的准确性。因此要求我们事先对每一项工作有充分地估计。另外,在编排计划时,还要考虑在计划完成期中所要从事的其他工作,比如我们制定考研计划,考研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学习学校开设的正常课程,还要参加实验、实习、工程实践等活动,在编制工作计划时需要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进去。

对于花费时间长,难度预先无法准确估计的工作,工作计划的制定将是一个滚动的过程。在开始时,可以先制定一个初步的工作计划,随着工作的深入,工作计划可能与实际发生偏差,再修正工作计划,以保证在每一个工作阶段都能够遵循修正之后的工作计划指导实际工作。

制定工作计划是一种从事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工作习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计划能力,并养成习惯,从事课程学习、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考研都自觉的事先制定工作计划。

4、 有一个虚心好学、追求知识、追求真学问的诚实态度

社会生活可能存假,但唯独知识的学习不能存有半点虚假,必须以诚实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从无知到有知,以有知达明理的过程,明白这些道理使我们慢慢地提升自己的水平、修养和人格,以有知而服务于社会,并臻于至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一种伪善和虚假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显然和学习的初衷是矛盾的,就像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薛宝钗给林黛玉讲的:“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大学》在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时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的致知和格物就是观察和学习,通过学习方能诚意、正心、修身,学习必须有一个诚实的态度。

但是在我们现在的学生中,考试作弊大有人在。在教学过程中,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考试这种手段来检查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但有些学生把考试这种手段当作了目的,修某门课程就是为了得到课程的学分和成绩,而且不惜以作弊的方式来获得。

现在学生抄写作业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我们课堂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大家对所学习课程进行复习和巩固,另外老师也通过作业来了解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如果在作业中存在许多共性问题,说明大家并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再给大家讲解。但我们很多同学懒于自己做,而是抄写作业。最让人不解的是现在许多同学把抄写作业不为是一种羞耻的事情,而且觉得极为普遍和平常,我说这些人读书,就像薛宝钗讲的“读书不明理,到不如不读书的好。”

5、 学习中的有用与无用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计算机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软件应用触及社会每一个角落。金融、电信、电子商务、欧美及对日软件外包等行业和领域的迅猛发展,毋庸置疑会带来专业软件开发人才需求数量的大幅增长。然而,事实上,IT企业对软件人才的招聘并没有降低要求,相反,由于行业细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软件开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在软件人才培养上,按照一切以社会为导向的基础,与企业结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按照“2+1+1”(四年本科教学中,两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1年专业知识学习,1年校内外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应用型IT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进行大量项目实战,这些项目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和软件公司,具有真正的市场价值,绝非简单案例的演练。同时,学院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开设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强调开发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共同提升。整个过程完全企业化管理,让学生在大量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迅速累积项目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软件工程师必备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成为企业需要的标准化软件人才。

2IT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在应用型IT人才本科教育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面向区域和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培养目标定位在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能够成为普通基层编程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使他们成为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系统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

2.2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求对于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整体把握进行系统分析;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抽象,通过实验建立相关的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原型模型等,以准确地描述具体的实际问题;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特别是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准确地设计和开发。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建立好支持应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应用性课程设计好专业课程。

2.3以IT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

当前,人才是困扰IT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变成人才的竞争。 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求员工不仅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更希望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主动学习进取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素养。为了使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经验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学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职场礼仪、商务文档写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提供行业手册,使学生能充分将行业及领域知识与开发任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之具备敏捷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快速成长为标准职业人。

3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1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目标

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归宿,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理论够用和适用、有一定的系统级认识能力和抽象能力、具备很强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求学生掌握下面知识领域的知识:离散结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复杂性(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技术);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计算机图形学);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数字信号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一项核心能力。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建立自己的团队组织结构,完成建立工作计划、把控工作进度、管理工作团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等一系列任务。通过这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将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提升自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素质是非常抽象的概念,除了包含精神品质以外,素质还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高素质可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可促使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增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企业从事软件项目设计,都会涉及到团队开发以及与客户沟通的问题,因此口头和书面的交流能力、协同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协调以及项目管理管理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4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4.1学制采用“三阶段双分流”式的培养模式

采用“三段式双分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本科一、二学年,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通识课程和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为主,拓宽基础知识,将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第二阶段为本科第三学年,在前两学年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分流,即专业分流,以专业课程为主,分专业进行培养,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方向有: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第三阶段为第四学年,学生在主修专业内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进行第二次分流,即专业方向分流,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根据普通本科院校的特点和学生毕业时考研和直接就业两条线,分成理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个大的培养方向。

4.2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规划课程体系,其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坚持:

(1) 以动态和发展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IT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将新的知识单元及时引进到教学中来,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有超前和发展的眼光,始终保持教学计划的动态性、前瞻性。

(2) 以开放性原则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诸多方面,充分学习、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3) 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聘请企业界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讨论和审定,使教学内容紧跟世界IT发展的前沿,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4.3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本科学历教育和应试型教育,通过三个阶段学习、循序渐进的启发式多媒体教学,理论、上机、在线训练相结合的快乐学习法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软件开发的主要技能和主流技术。新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每一阶段的课程,都分为理论、上机、在线学习和指导学习四个步骤,使理论充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实际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理论: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2) 上机:学生在机房上实践课,通过实践课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 在线学习:学生通过计算机在线课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指导学习:学生提出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讨论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4.4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实践、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实现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制定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要求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项目研究,通过系统的实践环节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全项目实战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求为学生提供大约30个软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企业的真实开发项目。在每一门课程中,都采用一个实际的开发案例来组织技术内容,理论课上老师会通过一个案例、小项目的讲解来引出技术内容,而上机课要求学生自己逐步完成一个类似的项目,确保学生有大量的实战经验。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计算机专业教师转化为项目经理;教材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上课转化为学生做项目。

(2) 加强实习实训

在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生产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争取实现产学合作,校企双赢。目前我院已在长沙牛耳软件园、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思达电脑公司、株洲南方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株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基地,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平台。

(3) 增设综合课程实践内容

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增加综合课程实践的内容。综合课程实践开在本科二年级下学期(综合课程实践1)、三年级下学期(综合课程实践2),设计时间是1到2周,而且选题是与本学期所学课程有关,是本学期所学课程的综合应用。综合课程实践指导老师也应该是本学期所授课程的主要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是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一大部分,二年级下学期学完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后,可开设一个VC++开发的综合课程实践或是基于C/S结构的面向对象的综合课程设计(可以是VB或Delphi的数据库应用)。三年级学完计算机网络、JAVA、WEB技术后,可开设基于网络编程综合课程设计(SOCKET编程),或关于网络方案设计的综合课程设计,或基于B/S结构的面向对象的综合课程实践,使学生掌握在Internet环境下,用ASP、JAVA等完成交互式的网页制作及数据库的应用。

(4) 学生创新实验

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教育部和各高校一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各高校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从第二课堂教学开始,主要落实在创新实验上。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ACM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作品大赛”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应该大力提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

5结束语

几年来,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招生情况看,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大大提高,一举扭转了过去招不满的尴尬局面,毕业分配达到了91%以上,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鲍洁, 梁燕. 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50.

[2] 杨继昌. 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力促本科教学上新台阶[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1):43-47.

[3] 郭霄朋. 整体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1):68-71.

篇4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篇5

近年来,伴随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实际需要。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条件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研究,对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析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东莞、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适应于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和设备应用与维护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质量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工作,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产业的需要,决定了学生可以立足自身实际,选取有兴趣的方向深入学习,这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实施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基本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是针对全体学生,很难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学生学完全部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门岗前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学生基于兴趣的核心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需要由这门课程完成。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不同于传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着重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岗位适应度做好铺垫。因此,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首先,要确定综合实训的方法。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有岗位训练、过程训练、项目训练、仿真训练等模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选用项目训练式方法开展。该模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4~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其次,确定项目的选题。项目选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展的效果。以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项目的选题比较分散,更多地注重多样性,但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一方面是选题的分散使得教师指导时间不足,项目开展较慢;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少了相互学习以及相互比较的机会,开展动力不足。为了解决以上不足,在选题上,我们结合企业需求,设计了一个综合类题目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题目。最后,时间安排。三年制学生,第六学期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为了能系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时间为4周。在这四周时间里,项目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三、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经过前期实训的摸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选择的题目为:一种实用的智能小车设计。该项目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

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

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方案制定,项目实施

团队建立后,组长带领项目组成员,结合实训要求、实训任务,通过资料查找、信息搜集等,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项目方案项目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位,制订工作计划。教师针对工作计划进行检查指导,确认无误后,项目组开始项目的设计实施工作。该阶段持续时间2.5周左右,是整个实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原则,使学生充分融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完成团队项目。

4.小组竞技,汇报展示

智能对战小车设计制作完成后,各项目小组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小车对战方案,班级内各小组开展对战比赛,验证并改进小车设计。待整车改进设计成熟后,各班级间开展竞技比赛,验证设计成果,提升团队的荣誉感,带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后,班级各团队的技术文档设计师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团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成果,见证团队每位成员的付出与团队合作的力量。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程的实施验证,该方案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本次课程的探索研究,对于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一: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番禺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广州身

材:163 cm 4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2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人事专员/助理、绩效考核人员

求职类型:均可 可到职日期:三个月以后

月薪要求:2000以上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人才市场

起止年月:2013-03 ~2013-06

担任职务:实习生

工作描述:共处理2000批次的人事档案调转;负责应届毕业生数据库资料更新和存档;

企事业单位转正员工工资改级,包括工资单印制、跟进盖章、更新数据库;

志愿者经历

公司名称:广交会

起止年月:2012-09

担任职务:志愿者

工作描述:为外宾指引方向、解答疑问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14-06-01

所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自我评价

大学期间,我担任过团委调研部副部长、班级学委、团支部书记。在我担任经管团委调研部副部长期间,主要负责部门的人力资源版块管理及调研培训工作,带领团队参加学校团工委调研考核比赛及其他调研项目,因此我有人力资源管理和调研的经验。在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所带团支部获得“优秀团支部”,因此我自信我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亲和力。

同时,在课外时间,我也参加过广交会、广东科学中心、启智学校、黄埔图书馆等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者服务,我愈加懂得给予,懂得感恩,同时也收获了团队的友谊。无论在任何领域,帮助别人都应该是分内事。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二: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广州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江西身

材:175 cm 85 kg

婚姻状况:已婚年

龄:27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生产总监/经理/车间主任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服装公司

起止年月: 2009-06--2013-06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务:生产经理

工作描述:1、负责编制,拟定生产部年度工作计划、人事任免、惩罚、升降提报。

2、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控制方案、生产计划方案、物料成本控制方案、产能调配方案、物料管理方案。

3、直接督导六个岗位,间接督导十个岗位。

4、督导下属部门的日常工作(分工、检查、考核、激励、协调)定期召开会议。

5、对外合作加工厂的管理,合同的签订及谈判。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白云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2009-06-01

所学专业:企业管理

自我介绍

本人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工作上善于计划、精于团队建设;善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善于平衡企业各种利益关系。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和谈判技巧能力;具有较强的协调、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极强的统筹管理、决策、分析和执行能力.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三: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天河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潮州身

材:163 cm 60 kg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IT类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1-06 ~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担任职务:软件工程师

感悟成长: 由学生时代的单纯学习到职业人的不断学习、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按时按质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身份转换,成为具备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的IT人。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惠州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11-07-01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语言能力

篇7

顺利入选集训营

2004年9月,20岁的李文怡高中毕业后,走进了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下属的张仲景国医学院是当地知名的中医学院,李文怡的父母亲希望女儿能到该院学习中医,将来找个好工作。

李文怡在学院军训期间,聆听了一场关于国际软件行业的学术报告,这让她大开眼界,她觉得互联网神奇,软件编程诱人,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广阔……军训还没有结束。李文怡就拿起电话和家人商量,提出改学软件工程的想法。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决:“不要自作主张,如果不学中医,就不要走进家门!”父亲也劝女儿说中医是个好职业,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失业。李文怡赌气说:“不让学软件我就不读书了,永远不回家!”最终,父母被李文怡的“固执”折服。李文怡如愿走进了软件学院,选择了网站设计和编程专业。

李文怡是个外向的女孩子,对于学习。她投以最大的热情与激情。进校第一年,李文怡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9个国际专业认证证书,同时还担任了学院的学生会办公室主任,这使她培养出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软件学院院长刘黎明很赏识这个小丫头,他说:“不管是学习或是学生会工作,李文怡都很出色,这样的复合型大学生,前景广阔,不愁就业!”

机会果真找上门来。2005年11月。李文怡读大学二年级,此时,微软(中国)公司推出“成就未来潜能无限”微软实习生计划,组织一些主修微软技能型课程的大学生进入微软实习,直接体验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和系统管理。幸运的是,作为大专生的李文怡被软件学院推荐参加微软公司实习生的选拔。

能够成为微软的实习生,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李文怡做了精心的准备。微软的实习生选拔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第一步要通过所在学校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推荐和选拔;第二步进行笔试,分专业考试、应变问答和英语翻译;第三步进行公司的电话考试,考核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第四步参加微软北京总部的全国集中培训;最后,在北京总部面试。

第一关,李文怡过得比较轻松,随后,微软的笔试和电话考试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她顺利进入微软设在北京郊区的微软HelpDesk技术支持集训营。

集训营里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的50名大学生,只有李文怡和她的3名同学是大专生。培训中,学生们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怎样组织一场简单的报告会、如何面对客户拜访等等,这些内容学校里都没有教。李文怡十分努力,在最后的分组考核中。其中一个环节是讲课,她获得了第一名。

幸运成为实习生

集中培训结束后,李文怡和其他培训者一起站在了被选择的起跑线上,只有30个人可以最终进入微软公司当实习生。

要想成为实习生,首先得表现出众,整个培训期间,李文怡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然而没过两天,机遇就悄然而至了。微软公司信息技术部想要一名女实习生,他们挑来挑去,最后觉得李文怡条件比较合适,决定给她两个月的实习期。

李文怡欣喜万分,负责培训的老师提醒她,她在微软的“生命期”只有两个月,如果把握不好,进入微软的大门就会永远关闭。

李文怡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是一所高职院校的大专生,无论性别、学历、地域还是毕业院校,都不具备和别人竞争的实力,所以,她必须比别人努力。

李文怡最初的工作,是在光缆上贴标签。实习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文怡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微软的环境给了她积极学习的动力,当她给出客户满意的答案,听到“谢谢”两个字的时候,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有一天,一个客户打来电话,说要请教一个问题,李文怡像往常一样准备好给他解答,谁知客户先问:“你真的只是实习生吗为什么我有了问题别人总要我找你解决?你知道的事情挺多的嘛。”当晚,李文怡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我的印象中。与其说微软是一个大企业,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刚到微软时,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婴儿,对于工作,一点儿都不懂。对于微软,就像小时候对父亲一样敬畏,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说错话做锚事,显得畏畏缩缩。微软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踏实,我一点一滴地学习,逐渐了解了自己的工作,我渐渐长大,开始认识我们家里的成员,事业上开始有所感悟……”

李文怡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6个星期以后,她可以上项目了,被允许从事内部技术支持工作。转眼两个月的实习期就要过去了,李文怡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怎样,最后几天。她索性收拾好东西,准备在经理和督导与自己谈话之后,立刻回学校继续上学。

奇怪的是,两个月过后,部门经理和督导并没有找李文怡谈话。“这样看来,我还可以继续留在微软,这意味着我还有机会……”李文怡很兴奋,她知道自己终于被认可了。

胡俊高经理曾是李文怡的顶头上司,他这样评价她:“李文怡比较聪明和灵活,她身上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个是性格开朗,积极主动做事情,能够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快适应并很好地开展工作;另一个就是她有责任心,工作交给她做令人放心。”

后来部门经理调整,新任经理金营任职时,督导立刻找到金营说:“你一定要把李文怡留下来,她是个不错的女孩!”很快,李文怡也得到了金经理的认可。

签约微软

2006年6月的一天,公司老总找到李文怡,问她在正式转正之前对薪水有什么要求。李文怡对这个提问感到有点突然,她说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想在微软多学一些东西。令李文恰高兴的是,她实习期间的工资是1500元,公司这次给她涨了好多。

微软正式与李文怡签订了半年的工作合同。一向做事麻利的李文怡有些犹豫,是留下来工作还是回去继续上学,她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向胡俊高经理讨主意。胡经理说:“我觉得你还是留下来。在北京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的学生太多了,机会也很多……”

胡经理分析说,全国软件专业的学生有4万人,学习微软课程的学生就有3万,微软这次挑选的实习生只有30人,而能够留在微软工作的只有3人,所以可以看出微软的要求有多么严格。

2006年6月30日,30名实习生即将结束4个月的实习生活,李文怡凭借优异的实习表现被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录用,入职微软信息技术部。

签订合同后,李文怡时时刻刻感到肩上的压力,因为转正并非意味着成为微软永远的员工,微软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被淘汰的现象经常出现。

在微软,员工的职涯是以6个月为界线,6个月的合同结束后,如果表现优异可以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不能胜任,立刻走人。李文怡心里很清楚,如果不努力,走人是必然的。

李文怡兢兢业业地工作,整理每天工作的记录总结,制订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目前她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和管理公司数字电话系统Helpdesk技术支持、Lab服务器日常维护、建立虚拟图书馆、翻译IT相关技术文档。

李文怡租住的房子离单位很近,步行只有5分钟的路程。公司每天上午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上班并不要求员工打卡。李文怡说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很宽松,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出入,还可以到楼下的健身房锻炼身体,或者到沙发吧台休闲一下,渴了饿了可以到茶水间吃东西,食品和各种饮料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喝什么随便拿,都是免费的。

李文怡说:“尽管公司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没有一个员工放纵自己。大家都很自觉。这里的员工工资很高,他们有车有房,属于不缺钱一族,一个人到了不缺钱的境界,那他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李文怡的话让人想起了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这也正是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篇8

2004 年9 月,李文怡走进河南南阳理工学院。

出身于河南一个中医世家的她,之所以来到南阳理工学院,是因为南阳理工学院下属的张仲景国医学院是当地知名的中医学院。李文怡的母亲希望女儿能到该院学习中医,这样将来能有个好的工作。

在学院进行军训期间,李文怡听了一场关于国际软件行业最前沿的学术报告,这让她大开眼界,备受鼓舞。况且,她本人在读高中时,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之后,李文怡与家人商量,想改专业学软件工程。妈妈一听,态度非常坚决:“不学中医,就莫进家门!”李文怡也很坚决:“不让学软件,我就不读书了,也永远不进家门!”最终,全家人不得不向李文怡的“固执”屈服。李文怡如愿走进了软件学院,选择了网站设计和编程专业。

对于学习,李文怡投以最大的热情与激情。进校第一年,她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9 个国际专业认证证书。而且还加入了学生会,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一职。在自己的岗位上,李文怡很快具备了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2005 年6 月,大学一年级课程刚刚结束,李文怡就幸运地被软件学院推荐去微软(中国)公司实习。能够成为微软的实习生,李文怡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微软的实习生选拔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第一步要通过所在学校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推荐和选拔;第二步要进行微软的笔试,笔试分专业考试、应变问答和英语翻译;第三步是北京微软中国的电话面试,主要考察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第四步是参加微软中国北京总部的全国集中培训;最后是在北京总部面试。

第一关李文怡过得比较轻松,因为她是学生会办公室主任,组织参加过很多活动,并获得了不少荣誉,获得推荐并不困难。微软的笔试和电话面试也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样,李文怡顺利进入微软在北京郊区的微软Helpdesk 技术支持集训营。

集训营里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的50 名大学生,其中很多是名牌大学的学生。50 名大学生中,只有李文怡和她的3 名同学是大专生。这种集训非常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如何面对客人拜访,怎么组织简单的报告会等。李文怡十分努力,在培训最后的分组考核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讲课,她在所在的那一组中获得了讲课第一名。

靠什么留在了微软

集中培训结束后,李文怡和其他培训者一样,站在了被选择的起跑线上,只有30 个人可以进入微软当实习生。在培训期间,李文怡并没有引起微软培训老师的特别注意。

富有戏剧性的是,其中微软信息技术部很想要一名女实习生,挑来挑去,只有李文怡条件比较合适。所以他们选择了李文怡,决定给她两个月的实习期。负责培训的老师这样告诉李文怡:“你在微软的生命期只有两个月,如果把握不好,你进入微软的大门就会永远关闭。”

两个月的生命期意味着什么,李文怡心里十分清楚。回家收拾停当后,李文怡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微软中国总部。李文怡最初的工作是在光缆上贴标签。实习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天,李文怡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微软的环境给了她积极学习的动力,不懂就问。当她独立处理一些客户的问题,给出客户满意的答案,听到“谢谢”两个字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身边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老师,李文怡虚心向他们请教,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如果遇到无法回答客户问题的情况,李文怡就会马上请教同事,然后现学现卖,再把刚学到的东西讲给客户。

关于实习的那段经历,李文怡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在我的印象中,与其说微软是一个大企业,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我就是生活在微软的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刚到微软时,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婴儿,对于工作,一点儿都不懂;对于微软,就像小时候对父亲一样敬畏,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显得畏畏缩缩。但微软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踏实,我一点一滴地学习,逐渐了解自己的工作。我渐渐长大,开始认识我们家里的成员,工作上开始有所感悟……

李文怡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6 周以后,她就可以上项目了,开始被允许从事内部技术支持工作。转眼两个月的实习期也将过去,李文怡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怎样,是留下来还是离开,她心里并没有多少底。最后几天,她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在经理和督导与自己谈话之后,立刻带着东西回学校继续上学。

两个月过后,部门经理和督导并没有找李文怡谈话。“这样看来,我还可以继续留在微软,这意味着我还有机会。”李文怡感到很兴奋。很快又过去了两个月,还是没有人找她谈话,李文怡心里才安定下来,她知道自己终于被认可了。

李文怡是靠什么留在了微软呢?

曾经领导过李文怡的胡俊高经理说:“李文怡本身比较聪明和灵活,她身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个是她性格比较开朗,善于主动做事情,能够在比较陌生的环境里很快地适应下来并很好地开展工作;另一个就是她比较有责任心,工作交给她比较令人放心。”

后来部门经理调整,新任经理金萱任职时,督导就立刻找到金经理,对她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李文怡留下来,她是个不错的女孩!”

很快,李文怡的工作也得到了金经理的认可,她的评语是这样的:李文怡在实习期间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工作精神。她主动积极,遇到事情能思考并提出建议,这在大多数实习生当中很难见到。在与团队的合作中,能很好地合作和沟通,并且努力学习和工作,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她能更充分地发挥她的优势,并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掌握更多知识和更多与人沟通的经验,逐步迈向成功。

签约微软,从3 万学子中突围

2006 年6 月的一天,公司老总找到李文怡,问她在正式转正之前对薪水有什么要求。李文怡对这个提问感到有点突然,她说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想在微软多学一些东西。令她高兴的是,老总还是把她的工资从实习期间的1500 元涨了好多。

微软正式与李文怡签订了半年的工作合同。其实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李文怡还有些犹豫,是留下来工作还是回去继续上学,她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向自己的上司胡俊高经理讨主意,胡俊高经理说:“在北京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的机会多得很,我劝你还是留下来。”

之后胡俊高经理分析说,全国软件专业的学生有4万人,学习微软课程的学生有3 万人,微软这次从中挑选的实习生只有30 人,而能够留在微软工作的只有3 人。所以可以看出微软的要求有多么严格。而且,跟李文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很多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学生。选拔实习生的时候,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是学生会主席,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因为在面试的时候经常巧妙地拍考官的马屁而被淘汰。

微软的这种选拔制度让李文怡很佩服。

2006 年6 月30 日,30 名微软2006 实习生即将结束4 个月的实习生活,传来的好消息是:李文怡等3 名实习生因表现优异被微软(中国)公司信息技术部录用,其他实习生大部分被另外一些知名IT 企业录用。

签订合同后,李文怡就是微软的员工了,但她时时刻刻都感到肩上的压力。因为转正以后,并非意味着成为微软永远的员工了,微软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被淘汰的现象经常出现。

李文怡知道,在微软,员工的工作生命永远只有6个月。6 个月的合同结束后,如果表现优异可以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合同到期将会立刻走人。李文怡心里很清楚,虽然说现在正式转正,看似保险了,但如果不努力,走人是必然的。

每天,李文怡要整理一天工作的记录总结,并制订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目前她的主要工作是,公司数字电话系统的维护和管理、Helpdesk 技术支持、Lab 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的建立、IT 相关技术文档的翻译。

李文怡租住的房子离单位很近,步行只有5 分钟的路程。公司一般是每天上午9 点上班,下午5 点下班,但是上班时间并不要求打卡,上午晚来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查问。李文怡说,其实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很宽松,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出入,还可以到楼下的健身房锻炼身体,

或者到沙发吧台去休闲一下。渴了饿了可以到茶水间去吃东西,食品和各种饮料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和喝什么可以随便拿,并且是免费的。

“尽管公司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没有一个员工放纵自己,大家都很自觉。”李文怡说,“这里的员工工资都很高,他们有车有房,属于不缺钱的一族,一个人到了不缺钱的境界,他工作是为了什么呢?”李文怡的反问让人想起了他们的老板比尔• 盖茨的那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这,正是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2006 年8 月上旬的一天,李文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有时候会觉得是老天太照顾我这个小女孩了,我在微软的激情生活才刚刚开始,和其他同事的工作境界相比,我还有很多路要走。从一个起点到达另一个起点,我始终保持不变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要让自己的脚印更深,因为我坚信,坚实的脚印会让我更有后劲儿。

微软员工群体中,90% 以上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当记者问及李文怡能够成功留在微软的经验是什么时,李文怡笑着说,自己仅是一个学习者,一名微软的普通员工,真没有什么经验,如果硬要说“经验”的话,她觉得从参加微软面向政府大客户的Helpdesk 技术支持集训到集训的考核,从获得来微软实习的机会到留在微软工作,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上网、摘编和转载)

李文怡个人小档案

年龄:24

籍贯:河南新乡

毕业学校:南阳理工软件学院

专业:网站设计和编程

工作部门:微软(中国)公司信息技术部(IT)

篇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19-02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软件产业也给予了相应的优惠待遇和扶持政策。全国的各个高职院校陆续申请了软件技术专业。我们学校于2005年开始与北大青鸟软件工程师项目合作,至今,该专业已经有了四届毕业生了。我们借助此优势,承担了2011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研究课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素质研究》,组织往届的毕业生进行了多次的座谈。座谈的内容涉及他们面试时的情况,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工作内容的关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又多次与毕业生所在的公司管理人员座谈,了解他们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经过座谈,我们发现在日常的教学育人过程中,虽然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但是仍存在相当多的不足,造成了毕业生在日后的就业上和在工作岗位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仔细分析毕业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缺少的是这个行业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 确立了“职业修养训练”为一门课程

在以往的软件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有入学教育、军训、校内劳动、顶岗实习等环节。入学教育这个环节就是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围绕着“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展示本专业学生的作品”等,让刚入校的新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校内劳动和军训这个环节就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后一学期是实行顶岗实习,目的是让毕业生提前进入到软件公司,熟悉公司的工作环境,在指导师傅的帮助下,完成每个岗位分配的任务。同时在软件专业的每一门课程中,也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但是我们所获得的各种渠道反馈信息表明:毕业生在工作上还是遇到了各种困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低。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培养有问题,所以我们改变以往的做法,决定开设一门“职业修养训练”课程,以便强化对毕业生软件行业职业素质进行教育,实现从院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 “职业修养训练”课程内容

“职业修养训练”课程第1章专业教育,以计算机技术发展历史为线索,由远而近给学生介绍世界IT行业名人,国内IT行业名人,本专业毕业优秀员工,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各成功人士以及学长们成长经历和工作成就,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激发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励学生为自己的专业努力学习和奋斗。

第2章职业人的素质,以职业人与院校人的各自特点为对比,使学生建立职业人与准职业人的概念,了解院校人的特点,认识职业人必备的素质,学习从院校学生向企业人转变的途径,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身份的转变的能力。

第3章成长的美丽,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需要成长。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就业,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业人,每个人都需要身份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必须有意识地、勇敢地使自己学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用自己的智慧跨越障碍,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成长,用PPT展示自我的成长。

第4章沟通能力的培养,以程序员小王为例,工作中理解任务书出现偏差时又不与其他成员沟通,导致两周所编写的代码全部作废,影响了项目小组的工作进程。用这件活生生的事件,教育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了解出现沟通不畅的原因,学习沟通的三种渠道和三种行为以及有效沟通的标准,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5章时间管理,以故事方式,引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使学生建立时间的概念,认识时间的特性,学习时间管理的制定计划原则、排序分时原则、80/20原则、符合生理周期原则以及养成习惯的原则,掌握时间管理的步骤,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合理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

第6章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训练,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认识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建立表达的概念和内容,学会使用表达的形式和层次,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

3 “软件职业修养训练”上课的模式

由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接触的都是编写代码,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大多时间是学生听教师讲,在教室坐的时间长,在计算机上操作的时间多,造成了学生上肢僵硬,疲劳,乏困,颈椎难受。所以,在对待“职业修养训练”课程,我们要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安排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主张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是整个课堂的活动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

第1章专业教育,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软件领域里的名人,了解他们的成长和阅历。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内容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问题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教师教会学生使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栏,介绍查询有一个关键字的问题。要使搜索的范围更小,使用多个关键字的问题。认识了IT行业的名人后,以班会形式开展自我介绍会,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中学毕业学校,爱好,特长,表演一段小节目。组织学生相互认识。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的是集体班会形式。

第2章职业人的素质,教学安排是以小王在工作上遇到的疑惑,引发了大家的思考,院校人与职业人的有哪些区别,指出了从院校人到职业人身份的转变的途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第3章成长的美丽,教学安排是师生大声朗读散文“成长的美丽”,共同欣赏毕业生的“成长的美丽”PPT作品,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成长的美丽”PPT作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相互认识,走入每个人的心灵。教会学生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最后给每个学生机会,在多媒体上演示自己的PPT作品。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的是个人竞赛方式。

第4章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学安排是以日常工作中的案例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师生一起完成沟通能力的小测试,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沟通上都存在问题,接下来学生沟通的方式,有效的沟通等内容。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心灵沟通游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训练和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的是两人一组做游戏方式。

第5章时间管理,教学安排是以慌乱的农夫故事开头,引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师生共同学习时间管理原则,每学一个原则,师生用案例来训练制订计划能力。师生共同参与小测试,了解自己是早上活动型、白天活动型或晚上活动型,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参与,共同讨论。

第6章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学安排是以故事为线索,引出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师生共同学习表达方式,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十人为一组借助游戏耳语传话,动作传话,故事会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组织采用的是每十人一组做游戏方式。

4 职业素质训练游戏的开发

在本课程中,开发了心灵沟通游戏、耳语传话游戏、动作传话游戏。这些游戏就是用来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心灵沟通游戏是两人一组,你来描述我来猜,猜的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以及计算机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我们把这些内容分为“人物”“动作”“操作”“硬件”“软件”五大类。比如在“操作”这个类里,我们挖掘出了“听歌”“打游戏”“编程”“调试程序”“聊天”“发文件”“输入程序”“编辑图形”“看视频”“画图”“运行程序”“打网络游戏”“收文件”“制表”等。在寻找这五个方面的相关的知识时,注意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和专业。学生描述的越准确,另一个学生才有可能猜对,也考核了这一组学生合作的能力。耳语传话游戏和动作传话游戏是以十个学生为一组。耳语传话游戏,一开始教师让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看了纸上的内容,相邻的两个学生耳语传话。最后一名学生大声说出相邻的学生传给他的话,这时与纸上的内容比较,有误差的小组输,基本符合的小组胜。这要求每个学生传话时要抓住关键点,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动作传话游戏,一开始教师让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看了纸上的内容,第一个学生看后用动作来表示纸上的内容,第二个学生模仿着将动作传到第三个学生,依次下去,最后一名学生根据上个学生传来的动作,大声说出纸上的内容,这时与纸上的内容比较,有误差的小组输,基本符合的小组胜。这要求每个学生准确无误的模仿传来的动作,注意细节,把传来的动作模仿到位。这些集体游戏都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很快地融入这个班级。

5 结束语

在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时,我们深深感到一年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通过走访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职业修养训练”课程的内容。鉴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是编写代码,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大多时间是教师讲学生练,在教室坐的时间长和计算机上操作的时间多,造成了学生上肢僵硬,疲劳,乏困,颈椎难受。在对待“职业修养训练”课程,教师们一致达到共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安排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主张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是整个课堂的活动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在开发游戏内容所用的素材时,也是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要把握住游戏的内容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知识,这个游戏才能起到寓教于乐中,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安俊秀,李超,卢军.软件人才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08):17-19.

[2] 姚雅鹃.计算机专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入[J].计算机教育,2008,(10):61-62.

篇10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都受到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就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训和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大量调查表明,在目前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一方面,现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2.黄淮学院网络技术专业现状与分析



2.1 黄淮学院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黄淮学院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以 “实物、实景、实岗、实干”为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服务目标行业相融合,与毕业生就业相结合,按照岗位要求来设计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工人,使他们毕业之后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岗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紧密,学习时间越紧凑,学习效果就越好,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实际化。



2.2 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领悟能力水平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够等弱点。但同时也存在喜欢动手操作、思维活跃等长处。另一方面,鉴于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适宜于偏重理论学习学科导向的普通本科教育,而不适合以技能教学为主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学院专门成立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教研室,专门负责网络技术专业学科的教育与教学。对同类院校进行调研得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教材包含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二是学生所学习的最终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造成上诉情况主要由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二是教师没有根据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去实施教学;三是很多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过于理论化,与社会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脱节。



2.3 对策



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观点,黄淮学院对网络技术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3.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法



3.1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坚持应用能力的“宽窄”结合,使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专业应用能力,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开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



3.2 优化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合理安排专业基础课、技术技能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专业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以及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必须确保一定的学时,不得随意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3.3 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一、采用诸如项目设计、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二、采用组建网络教室、建设小型校园网、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三、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3.4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育、教学、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二是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4.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的实质是将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结合起来,模拟实际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虚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地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领悟计算机网络较为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今后能更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由任课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根据实验实习条件将学生分为6人或8人一组。 同时由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具体负责学习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其间负责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第二,任课教师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使之成为学生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学生将要操作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操作内容有所区别)。



第三,给学生下达工作项目(工作内容),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项目进行分析,制定工作计划,分配每位组员具体操作工作内容,要求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一同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真正掌握工作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最好是对工作内容反复做几次,成员之间相互调换岗位,以达到全面掌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与任课教师沟通,之后由组长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中组员要积极进行讨论,努力深入理解项目中的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第六,任课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组工作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第七,任课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总结本次课的学习要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



网络技术专业从交换机的设置、路由器的设置、防火墙的设置,以及双机互连,小型局域网的组建等,都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既是工作过程又是学习过程,而且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切实掌握操作技能。



5.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经过检验的非常适合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真正运用好这个教学方法,必须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先进教学方法的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真正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项目教学法就无从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会使整个课堂无法控制。



(2)要培养组长的组织指挥能力。组长是一个组的灵魂,所有工作安排都要组长具体落实。实际上组长就是任课教师的得力助手,学习任务能否完成,组长的工作是关键。



(3)要注意对各组的巡视,以了解各组完成项目的情况,及时予以帮助,保证项目的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J].教育研究,2001.2.

[3]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

[4] 王永茂,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9.

篇11

摘 要: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若干弊端,本文从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与公司企业深度融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的“2+1+1”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培养素质全面、理论知识扎实的IT人才,多年的实践说明:该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需求驱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35-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No.2014zdjy083);阜阳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

1 引言

计算机在当今各个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此同时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高校每年为IT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IT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因素,尽管计算机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却由于实践能力不足导致不能满足企业的大量实际需求.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新进人员能够尽快上岗并且能立即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怎样能减小在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之间产生的这种差距,使学生能从学校自然而然到企业就业,已经成为目前教育部门和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如何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是否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以前的传统教学是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时往往是面向局部的,这很一来学生学习到的仅仅是若干个知识点,而不是一个完整知识面.如果学生不能从事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就容易导致所学的知识点使孤立的,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层次递进式教学注重的是若干个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如果只注重对某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而没有经历过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就无法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也会无意识的产生“知识无用论”的情绪,这种思想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在主要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项目的参与,或者由于缺乏实践机会,自身也面临项目实践的迫切需求,这也是国家提出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根本目的.

(4)教学模式单一化.当前大部分课堂教学依然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制约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讲课依然主要采用面授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很难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2],当然也就很难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领会以及融会贯通,从而缺少主动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上述的弊端,结合计算机专业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提出了“2+1+1”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3].该“2+1+1”培养方案(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前两年学习基础理论为主,第三年以专业内容学习为主,最后1年全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提倡以能力为根本,培养素质全面、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实践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进入实际操作过程,当然这些项目的选择要谨慎,可以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习实训单位提供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中选取.同时,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项目开发经历从而累积项目实战经验,在不断的项目磨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其逐渐成为社会尤其是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 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就是要注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要,以最终学生能顺利就业为目标.对于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来说,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注重对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是拿到实际问题以后能够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以及系统分析;另外就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模型将其抽象出来,用数学模型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表达出来进而求解.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尤其是能用本专业的软件工程方法将实际问题解决并开发出来.

在该“2+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将课程建设贯穿其中,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尤其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教学和实践内容要科学的设计和论证.

2.3 以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

社会的发展迫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来说,过硬的技术是员工必须首先要必须具备的,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精神也是作为不可或缺的.为了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沟通技巧、职场礼仪、就业指导等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宗旨就是应用,所以能实际应用是其发展的动力和归宿,计算机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即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系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知识、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专业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课程知识: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及设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

素质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品质与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学生的素质较高,就可以使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加积极的发挥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知识和能力.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企业软件项目设计为主,所以这就涉及在关键开发过程中与客户以及队员的沟通问题,因此与他人交流、协作、人际交往以及项目管理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4.1 学制采用“3+2”的培养模式

“2+1+1”的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分三段式,两次分流.首个阶段是大学本科前两个学年,在这两年中主要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各类选修课程为主,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大三学年,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学习,然后实施第一次分流,指的就是专业分流,即分流以后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学生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拓宽.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四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在主修专业内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行二次分流,也即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流,此时主要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根据自己所选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层次培养.因为本科毕业时学生往往有两种出路,即考研和就业,相应的将培养方向分成理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类.

4.2 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对目前课程体系结构做进一步优化,对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通过对国内外不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的调研,并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关系,对目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不合理部分修改,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逐步建立模块化、层次化、方向化的课程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它同样根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调整.

根据最新人才培养模式[4],对课程体系重新规划,新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如下原则,即:

(1)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当前,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相关内容要及时引进到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保证教学计划的先进性.

(2)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保证开放性.课程体系设置要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引入进来,不仅如此,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也要保证较高的开放性.

(3)理论教学和实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计算机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所以聘请企业界专家对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进行讨论与修订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

4.3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区别较大,新模式采用三个阶段学习,即“理论+上机+在线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可以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掌握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新教学模式下每阶段的课程都按照“理论+上机+在线学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实际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5].

(1)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完成,主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2)上机:通过上机课程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统一起来,对理论做进一步理解.

(3)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自学、自问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进一步提高.

4.4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改革重点,是理论应用实际关键一步.实践教学主要有基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实践、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6].实践教学环节是决定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制定完备的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不仅主干课程,而且专业基础课程都要合适的制定课程设计,在假期期间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实施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4.1 全项目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新培养模式提倡为学生提供若干个有意义的针对学生的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出自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是某企业的实际项目.尤其是专业课程,都可以使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在理论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抛出教学内容,在上机实践课则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类似项目,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意各自角色的转变,教师可以转化为项目经理,教材里的习题可以使实际应用项目,课堂就变成学生在完成项目.

4.4.2 加强实习实训

一边要加强校内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和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良好的计划切实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与应用技巧,搭建校企平台,实现双赢.目前我院已在北京科瑞尔斯有限公司、南京达内、上海杰普、科大讯飞、苏州风云等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积极意义,而且也为学生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4.4.3 增设综合课程实践内容

可以通过增加综合课程实践内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升.综合课程实践可以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下学期,时间可以在一至两周时间内,并且实践课程内容最好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指导老师往往是本学期专业课程的主讲老师.设计题目要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差异性,难度和内容要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往往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结束,这时可开展软件开发的综合项目.计算机网络、JAVA、WEB一般在大三时结束,此时可开展网络设计的项目,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在Internet环境下的编程与数据库应用.

4.4.4 学生创新实验

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最重要目标,很多高校也都对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还是要从第二课堂开始,通过不断的创新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思.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等比赛,学生应大力提倡,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较好的创新实践氛围.

5 结束语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等环节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学院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走访,绝大部分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可以说“2+1+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47-50.

(2)杨继昌.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力促本科教学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43-47.

(3)郭霄朋.整体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68-71.

篇12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而设置的,是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专业学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提升学校专业学位办学层次、完善学位授权体系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这种新型的专业学位类型,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试图探索行之有效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培养单位来说,规范管理主要是在工程博士教育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针对工程博士教育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

(一)从学术方面到实际应用能力,明确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

知识方面:应该具备机械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能力方面:要具有科技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新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引领企业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中不断前进,持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素质方面:具有相对专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团结并能领导企业的研发团队,实现企业的组织创新;具有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改革能力。

成果方面: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从硬件到软件,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

目前,学院拥有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国家级基础教学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拥有机械基础课程实验中心、机械学科专业课程实验中心、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综合实验中心等3个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除此之外,学院教师队伍中有20多人次分别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重大专项负责人。学院专门从这些专业教师中选聘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教授、博导担任工程博士的导师。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环境,学院都为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二、探索建立适应工程博士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担负着夯实基础、拓宽视野的重要作用,是博士生进行后续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院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了个性化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学院为此特开设了以下学位要求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现代设计学、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计算制造工程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学生在其课程学习期间, 除校级公共必修课程与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外,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学院设置的学科课程中选修2~3门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国家重大专项招收的先进制造工程领域工程博士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专项需求。学院专门为工程博士开设了《先进制造工程学》课程,该课程强调信息学科与传统机械制造学科的融合,要求教师以精密技术和自动化为核心,以制造学科为基础,以数字化装备、汽车工业及信息产业为支撑, 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信息产业、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及教学, 并要求逐步加大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比重。典型科研案例讲座关键在于注重学科交叉,着眼于科研方法的创新、研究思路的拓展, 这种案例教学法近年来在国外的一些博士课程中广泛采用, 并已证明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工程博士生的综合科研素质。特色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不仅涵盖了学院的优势与特色专业领域,而且依托学院在机械制造学科发展上的经验和探索,凝炼了众多学科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科研成果和学科经验,使得该课程成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习逐步向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转化的桥梁。

工程博士各专题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变化的,具体内容由各授课教师策划。近年来,数字制造及微纳制造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领域的热门,这在授课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学院在《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题讲座有:数字化制造与智能控制类专题讲座、微纳制造类专题讲座、其它先进制造类专题讲座。这些学术专题讲座主要突出一个“新”字,包括本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或前沿性问题的新发现、新学说,以及教师本人的最新科研进展。该课程对学生专业领域创新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由于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因此与学历博士生相比,工程博士的课程体系还专门增加了15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实习实践4个学分、专业设计3个学分、工业实习8个学分。为工程博士量身定置的实践环节学习年限要求不少于3年,单从时间上看,这在工程博士培养年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凸显出工程博士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拔高。

三、严把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关

工程博士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由双方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工程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更注重实际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是这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且最能反映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学院拟从以下3个方面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课程学习阶段后期或结束时启动。校、企导师组根据学员的自身条件、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学生在对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培养单位组织导师及来自企业的专家进行审议,重点考察学员拟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是否有可能达到机械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水准。

(二)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论文中期考核安排在开题报告后约一年左右进行。学员根据论文研究进展完成如下内容的考核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拟作调整的内容及方案、工作计划调整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对论文研究范畴作适当调整或补充,凡对开题报告内容不存在颠覆性的改变,则可继续论文研究工作,否则应重新开题。

(三)学位论文的评审

为了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1999年开始就在院系一级试行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指的是评阅人、论文作者及与作者相关的一些信息均予以匿名,然后在博士学位论文正式提交审核之前,所在学院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对论文所做的最后一次把关。多年的探索充分证明了推行双盲预审制度确实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起到了非常有效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学院决定沿用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来控制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

四、结语

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的答辩增加了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博士最后答辩管理的监控力度。总之,学院从工程博士的招生到培养以及最后的学位授予,都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质量保障管理条例。尽管如此,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亟待提高与完善,以便工程博士培养更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宜.《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5).

[2]范巍.中国博士发展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