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2:51: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会组织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全市统一代码的社会组织124个(其中社会团体7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2个),其中2020年来新登记的社会组织14个(12个社会团体,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的社会社会组织法3个(3个社会团体,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社会组织4个(2个社会团体,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
2、社会组织年检工作情况
我市2019年度应参加年检社会组织110个,于今年4月-5月开展了2019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年检合格的105个,不合格的5个(一年未参加年检的),社会团体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年检合格率100%。参检率95.5%。于7月份在政务网上将年检结果进行公示。
3、社会组织参与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培育社会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发展,社会组织形成了自主发展、自主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管理模式,全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严格登记程序、规范办事流程。社会组织登记时严格把关,对社会组织法人要求出示身份验证,社会组织法人无犯罪记录和无失信记录。社会组织章程有坚持共产的领导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规范行业协会收费,行业协会商会和谐稳定发展。行业协会收费规范,收费情况在信用中国综合公示网进行公示。开展行业协会收费检查,目前只有资兴市小水电发电协会、资兴市建筑业协会、资兴市东江湖民宿协会收取了会费,其它行业协会都未收取会费。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全市没有非法社会组织。一是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在年检时和社会组织登记时社会组织签订了“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承诺书,全市社会组织没有涉及“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二是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扫黑除恶行动”,在年检时和社会组织登记时社会组织进行涉黑涉恶自查,签订了“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承诺书”,所有社会组织没有涉黑涉恶的行为。三是开展社会服务机构自查自纠检查,全市52家社会服务机构活动开展正常。
开展社会组织双随机抽查工作,4-5月份从全市社会组织中抽查了20家社会组织,抽查的社会组织工作开展正常,没有发现有非法社会组织。
4、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透明、公正
按照四级(国家、省、市、县)四同(基本目录名称、事项类型、基本目录编码、法律依据)的原则,与国家、省经过全面对接和深入对接,民政局共整理依申请类和公共服务类86项和依职权类43项,共梳理事项129项,在湖南省互联网+政务一体化平台公开政务服务指南和办事流程,同时按照湖南省政府“一件事一次办”“全网通办”工作要求, 民政部门第一批和第二批“一件事一次办”一共16项,实行综合窗口受理,按四办落实到位。将城乡低保和农村养老服务事项下放到镇、村、社区。城乡低保下放到镇、村社区,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实施三级评审制度,实现了低保办理及时、有进有出、透明、公开、公正,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错保、漏保、人情保现象的发生。对农村特困五保户实行村、社区审批报乡镇审核进行集中供养。部份行政权力事项下放,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社会事务工作
2020年,根据省、郴州市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标准由60元/人.月提高到65元/人.月。全市残疾人两项补贴严格按照宣传到位、服务到位、发放到位等“三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加强对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定期复核等机制,使补贴发放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做到不漏一个残疾对象,也不重复或者错发一个残疾户,实现了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确保做到了精准救助。全年共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2013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807.73万元。
2021年工作打算:
1.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工作;
我与深田交往很多。最初能感觉出他带有日本人那种表面热情,骨子里却是不屑和傲慢的神态。在我与他的交往中,有两次印象比较深。
一次是在巴西会议。巴西会议是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当时大家都对该怎么搞这个标准心中没底,很多人都希望把自己的观点塞入标准中。于是会议争论十分激烈、各路神仙大显身手,各种意见层出不穷,形式上就像是乱哄哄叫卖声四起的菜市场,内容上则成了一次原则、概念相争的务虚会。类似的景象,大会如此,分组会更是如此。深田在这样的会议上绝不甘寂寞,发言甚是积极,但有的发言却显得不大合适。
在一次分组会议上,讨论的主题是标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什么。这种议题,本来不该有什么大的波澜,可深田的一个发言,让我觉得会议变味了。他说,我们日本企业一直很守法,更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但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都搞欺骗(cheating),搞得日本企业在中国很难履行社会责任。一听他这通言语,我立即举手要求发言,但加拿大籍的主持人马上宣布休会,说是下面要开全体大会。我强忍怒气走过去对深田说,待会在大会上我要回应你刚才的发言。在接下来的大会上,我发言直指那些在发展中国家胡作非为的跨国公司,我说许多跨国公司在其本国都能遵守法律、履行社会责任,但在发展中国家则常常干着践踏法律、违背社会责任的事情。比如日本公司,它们在日本肯定不敢违法,但在中国它们却破坏环境、对工人采取不当行为,严重侵害工人权益。像这样的企业,应该通过这个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督……我发言一结束,就看见深田颠颠地小跑到我座位旁,满脸堆笑地小声说,张先生我刚才的发言没有别的意思,你别误会。接着递给我一份日本关于社会责任标准制订的建议,说是希望就这个问题和我聊聊。看他态度这么谦恭,我也就大度地说我是批评那些无良企业,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不好。从此后,深田见我再也没有原来那种高傲的表情。
第二次是在智利会议(第六次会议)。第六次会议集中讨论了五个议题,其中关于国际行为规范和附件问题都是会议中讨论较多的焦点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中国专家曾多次阐明观点,但最终修改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对此我们在会议进程中不断与各方专家商讨对策。由于这次会议前,深田曾率日经联代表团到中国访问,与参加社会责任工作组的中国专家交换过意见。在那次会见中,他一再表示虽然日本国内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不同声音,但日经联和他本人对中国的一些观点是同意的,其中就包括关于国际行为规范、附件等方面的问题,他希望双方在后面的会议上能够加强协调。
我也因此觉得他或许是我们能利用的力量。于是在会议结束前的一天,我利用晚宴的机会专门找深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专家商量:既然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结果都不满意,在最后一天的全体会议上,大家最好统一立场一起发言,争取更好结果。对此他不仅表示赞同,而且还出了一些主意。在第二天(周五)的大会上,我率先发言,在赞赏了工作组领导层所做的努力后,又一次阐明了对标准草稿一些关键问题的立场。此后,深田也做了发言,但他的发言中只字未提我们事先商量的问题,没有对我做出任何呼应!更有意思的是,会议一结束,他就约着印度的卡南教授来到我的坐席前,说我的发言非常好,他都同意。并表示工作组会议马上结束了,希望大家一起商量休会期间对标准的修改问题。联想他此前的几次私下表态以及刚刚在大会上的发言,我感觉他再这样说有些滑稽。于是说,我没有感觉我的发言得到了必要的支持。他马上红着脸嘟嚷着,我刚才是支持了……
第七次会议前,他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是不能参加加拿大会议了,希望会议成功,云云。言语间似乎颇有些无奈和不甘。后来听说,日经联内部对让他继续参加会议有不同意见,逼他退休了。说实话,他不参加会议,对日本代表团真是一大损失。
日本最初似乎对深度参与起草ISO 26000颇有雄心。会前他们就散发了日本对标准起草的框架性文件;会议之初,日本又联合泰国竞选工作组主席;日本专家在工作组的一些专题组占据了主持人或秘书职务;日本代表团是参会各国中派出专家人数最多的,等等。但深田离开后,日本代表团的会风大变,一是回到了传统的参会风格,失去了往日的活跃,参会十分低调。二是,前面几次工作组会日本代表团都举办的亚太国家论坛,从此也停办了(加拿大会议期间只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晚餐,到了第八次会议则连那样的活动也不搞了)。
二、落单的美国政府专家
美国政府参加工作组的专家基本来自贸易办公室。他们参加的好处是对将社会责任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企图格外关注。美国政府代表曾提出,应该明确规定ISO 26000不能作为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不仅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案文,而且还把这个问题拿到WTO去讨论,倒逼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26000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上做出表态。最终ISO 26000文件中反复强调这个标准不作为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和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短期内将社会责任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可能。
此外,美国代表也反对国际行为规范的提法,认为这个提法(英文)表述不准确,容易引起歧义。美国代表在与我的私下的交谈中,明确表示根本就没有所谓国际行为规范这回事,而且也不可能用这个东西去规范谁。
美国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说话直来直去,铺垫不多,直奔主题。只要是自认对美国有利,就不在乎采取什么做法。美国人的这种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倒不招人讨嫌,但在有的时候,这个特点就显得有些过头了。
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美国政府代表,是贸易办公室的法律专家曼苏・葛文娜女士。她见人爽朗热情,跟我开了一次会就熟了。她一再说,以前不了解ISO 26000情况,所以有些背景还想问我,以后在会上不断见面,相互打个招呼,再聊聊会议进展。根据聊天中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最初以为她有可能会在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上与我们找到共同点。但会议进程中,在我们关切的几个问题上,她都是反对中国立场的。听到
她所在那个组的中国专家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自然是很恼火,也就对她不抱希望了。没有想到的是,她一边反对我们的立场,一边又找我们支持。一天她过来找我,让我与那个专题组内的中国专家打招呼支持美国立场。她要提的问题是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预防性原则,美国的立场是不赞成这个原则,认为这将增加企业成本。我当即答应把这个意思转告给参加那个专题组讨论的中国专家。参加那个组的是外经贸大学李丽老师。李丽老师对环境问题比较熟悉,她说我国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立场。既然如此,我也就觉得没必要再跟曼苏说什么了。随着会议结尾逐渐临近,关于预防性原则的相关条款始终没被拿掉,大概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问题不会有什么波澜了。但在最后一天,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而基层工会组织作为企业的基层群众组织,具有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员工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培育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二、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企业工会完整的组织体系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保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中国企业从班组、部门到企业本级,都建立有工会组织,形成了完整的组织体系,有健全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带领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2.基层工会组织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基层工会是最基层的工会组织,代表并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权益,有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在职工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基层工会又能够广泛听取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诉求,便于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掌握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信息,作为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依据。
3.基层工会组织能够将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基层工会组织是企业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组织职工参与生产建设、参政议政、开展劳动竞赛、帮扶救困、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理念、发展愿景、价值观、行为规范宣贯时,更容易为广大职工接受。同时,基层工会组织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通过组织劳动竞赛、传帮带、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企业的主人翁责任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从而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并积极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4.工会开展活动的阵地,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引导,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基层工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拥有相当数量的宣传教育阵地,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都可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为职工提供相互学习、公平竞争、自我展示的舞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三、基层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发展,而职工依靠企业的发展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在这个发展进程中,需要基层工会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主动承担责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1.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纽带优势做企业和职工联系的桥梁
首先工会与企业管理者密切配合,发挥工会组织的参谋作用,在源头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掌握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同时,再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发展规划通过基层工会组织宣传贯彻到每一位职工,确保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基层工会利用群众组织的优势,广泛发动职工群众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在企业与职工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实现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良性沟通。
2.发挥基层工会的组织优势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基层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善于把工会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工会的许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是一致的,基层工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找出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将劳动竞赛、民主管理、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监督、文娱活动、体育竞赛、帮扶救困等工会日常工作与弘扬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品牌结合起来,使广大职工在活动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自觉增强对企业的关注,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踊跃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教育优势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愿景是需要通过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实现的,而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教育和培训,基层工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工会要牢牢抓住职工群众这个根本,积极探索各种适合职工特点的教育方式,培养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品质。
4.发挥工会场所阵地优势搭建企业文化建设平台
基层工会组织要发挥阵地优势,加大培训基地、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教育阵地、生活设施的投入,依托这些场所建设,为职工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职工开展宣传教育、学习培训、文体活动的阵地需求。文化体育宣传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传统方式,也是基层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途径。
今天的会议也是2006年度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召开的第二次专题会议,刚才,部分镇(街道)就各自的办公场所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从汇报和面上掌握的情况来看,各镇(街道)都很好地贯彻了8月份在北苑街道上连树村召开的办公场所建设推进会精神,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抓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既保证全市办公场所建设的整体进度,也很好地配合了前段时间在全市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已是10月底,离年底越来越近,依然还有许多村办公场所建设还没有完成,进度稍显缓慢,所以,希望各镇(街道)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抓住年底前有限的时间,倒排计划,倒排进度,重点督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下面,结合前一阶段全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一、肯定成绩,认清不足,客观估价目前我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现状
自今年3月10日我市召开全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工作会议,对2006年的建设任务进行了部署和要求以来,应该说各镇(街道)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8月23日召开的办公场所建设推进会上也进行了肯定。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10月20日,全市296个办公场所建设计划村,已完工239个,占总数的80.7%,正在动工的56个村,占总数的18.9%,未动工的只有2个村,占总数的0.7%,与8月23日推进会时的统计相比,完工村数增加了50个,完工比例上升了16.8%,所以,进步还是比较快的,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领导小组也是比较满意的。
当然,在肯定目前全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里我主要点两个方面:
一是建设进度参差不齐。目前有的镇(街道)已经完工,如苏溪、江东,有的已经完成了建设任务的80%以上,如稠江、后宅、城西、义亭等,而有的镇(街道)完工比例还不到一半,稠城街道到现在还有2个村没有动工。离年底就2个多月的时间,照这个进度,建设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大的方面来说,既影响了全市的整体进度,小的方面来讲,也影响了各自镇(街道)的年终党建工作考核成绩。
二是脱离实际搞建设的情况依然存在。虽然,市里在抓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工作中一直都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去年以来召开的历次会议上也都反复强调,但是,据我们前段时间调查掌握的情况反映,目前,有些镇(街道)部分村制定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规划时,完全没有考虑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村级规模、村级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盲目贪大求洋,有的甚至是想利用开展办公场所建设的“时机”,多占地、多建房,全然不顾上级的要求和村集体经济的承受能力。前段时间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办公室收到某村群众的举报,反映该村集体经济空白,却要建造十间办公楼,据说是建好后想将其中一部分进行出售,完全背离了省委开展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活动的初衷,不但没有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反而会造成群众的不满意,拖累农村的发展。
在前几次会议中,市里反复地强调,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首先是解决有没有办公用房的问题,而不是贪大求洋,盲目攀比,建一些不切合实际和不符合要求的办公用房。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根子还是在镇(街道),规划、指导、引导不够,开展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每个镇(街道)面临的困难都差不多,有的村存在派性斗争,有的村两委关系不和,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村土地置换困难,但有的镇街进度非常快,提前完成任务,而有的镇街却进度缓慢,对农村办公用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督促不紧。我看存在问题的镇(街道)都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查查自己的宣传发动工作是否到位、建设规划是否进行了审核、责任人员是否认真进行了监督、责任领导是否到建设一线进行了指导;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过程中,农村指导员、联系领导到底有没有去检查,去督促。前面我提到的个别村建办公楼准备出售的情况,事后组织部职能科室也进行了了解,主要原因是镇街对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工作,只停留在面上布置、开会强调一下,而没有从制度上、程序上去落实,去把关,更没有深入农村实地检查了解情况。会后,希望有关镇街切实采取措施,及时制止这种不良倾向。另外,对工作不力、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镇街,不但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市里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明确目标、强化进度,扎实完成06年度的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
把今年296个村的办公场所建设好,是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硬任务,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考虑到现在已是10月底,时间已经很紧,而且年终其他各项工作任务既多又重,各镇(街道)党委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节奏,强化措施,加大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工作,确保市委确定的任务圆满完成。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工程进度,做到能快则快。从统计情况看,目前,全市列入今年建设任务的村当中还有56个尚未完工,还有2个尚未动工,这些村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能否按期完成,决定和影响着全市的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工作能否按时完成。对此,各镇(街道)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对在建的村,要切实加强督查和指导,加快建设进度。对未开工的2个村,也不能知难而退、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情况,向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汇报,要逐个认真调查了解不能开工建设的原因,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逐个化解,不能因人为原因而耽误开工建设。对个别遗留的“老大难”村,实在无法开工进行建设的,可以改变工作思路,通过修缮、改造、置换等方式暂时予以解决,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开工进行建设。各镇(街道)绝对不能产生松懈心理,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原定计划,明确要求,确定为2006年度完成建设任务的,不得跨年度实施,必须于2006年11月底前完成新建办公用房的主体工程,于2006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内部装饰、周围环境整治,室内办公设施同时一并到位。
2、坚持监管结合,保证工程质量。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衡量我们工作成败的“试金石”。在接下来的建设中,各镇(街道)对质量这根弦始终不能松,要将去年以来大家在抓工程质量方面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下去,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必须狠抓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要注重发挥市、镇、村三级组织的经常性督促检查作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管体系。组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村办公场所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及时掌握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进展情况,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各镇(街道)要按照“事前审查、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工作程序,分片督查,实行每周一汇报、一研究。各村按照边建边公开的原则,主动将工程招标、材料选购、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各镇(街道)要本着“进度服从质量,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施工管理,严把工程质量。所有新建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改变结构、随意改动面积、随意改换材料,更不允许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如确需改变建设规划的,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党委)批准。
3、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建设举措。首先要深入抓好工作责任的落实。针对前段时间在办公场所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部分镇(街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各镇(街道)必须认真进行自查,要清楚掌握责任人员、联系领导对于办公场所建设的责任落实情况,对于未很好履行工作责任的人员,要给予批评教育、督促改正,严重的要给予处理、追究相关责任。其次要重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于改变建设性质、面积超标、资金大幅超预算等不按项目审批内容进行建设的问题,各镇(街道)必须做好调查摸底,搞清楚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相关审批内容的实际数据,同时做好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一起协商解决摸底中发现的问题。对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要尽量搞清楚各村的建设资金缺口情况和缺口规模,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能因此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遗留问题”。对于台帐不健全,内容不符实的问题。下一步要按照要求,认真抓好各村建设台帐的核对和完善工作。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是为了认真践行__方略,全面落实20__年__公司和__电网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三个文化”建设,研究和部署今年安全生产工作和局“班组建设年”、“优质服务年”活动,全面提升我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夯实班组管理基础,建设具有__公司特色,适应“中国领先的省级电网运营企业”目标要求的班组,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为推动20__年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我局“班组建设年”、“优质服务年”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确保取得实效,下面,我主要结合具体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保证活动的深入开展
开展“班组建设年”、“优质服务年”活动是落实网省公司工作部署,贯彻__方略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中层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带头履行职责,带头搞好协调,带头推进落实,心无旁骛,求真务实,要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彻底摆脱工作中不作为、走过场的问题,重心下移,干实事,求实效。
各责任单位一定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和有关责任人,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做到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工作班子、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的“五个落实”。确保上下同欲、政令畅通、高效运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抓好班组建设
一是以班组安全管理为基础,实现我局安全生产稳步推进
班组是安全工作的重要防线,是我局安全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必须从日常的工作行为中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使员工真正成为安全工作的主人。不仅要为我局安全生产建立技术上的支撑,同时也要建立意识上的保障。各基层班组要重点抓好“班前会”和“班后会”,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上的不安全缺陷,要形成人人保安全的动态机制,坚决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作斗争,形成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管理氛围。
各基层组织要将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基层到班组,班组到个人,最终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基层、基层保全局的三级安全网络。抓反习惯性违章,抓安全性评价,实行连带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要求人员责任到位、安全措施到位、预防危险源措施到位、标准化作业到位、安全监管到位,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二是以制度文化建设为重点,推进班组管理规范化
制度文化建设要以管用、实用为标准,重点抓好制度的清理、完善、修改、补充。根据班组工作的性质不同,制定分专业、规范易行的班组管理制度;认真清理班组业务流程、管理界面、规章制度、日常台帐等,在班组作业中全面引入作业指导书和工单化管理,以标准化、流程化为标准为一线员工减负。同时做好制度的培训和执行,做到“制度规则入脑,规定动作到岗”。使员工按章办事,知道自己应该坚持什么、禁止什么。
三是以绩效管理为导向,推进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通道建设
不断提高班组成>!
高度重视班组长队伍的建设。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组织的工作核心,是各项生产任务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各级各部门要重视对班组长的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素质、履职能力、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任用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经验丰富、业务技能熟练、安全意识浓厚,对待工作具有奉献、敬业及创新精神的班组带头人。
加快开展“星带星”师徒结对活动。要发挥技术能手、先进模范人物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一批思想作风优良,技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善学习、勤工作、能创新的优秀员工,让广大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尽快熟悉业务、增长技能、展示才华,实现班组成员的共同成长,提升班组的整体实力。
加快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竞赛。业务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的进展与效果。要通过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途径,从而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文化素质与技术素质,提高班组成员处理缺陷、排除故障的敏锐性与准确性,加强对于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积极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激励广大员工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技术水平,培养和选拔专业素质好的技术能手和专业带头人。
建立具有激励约束作用的绩效考核办法。要针对班组员工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技能水平和劳动态度等方面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用标准对员工承担工作的责任大小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做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使考核结果体现差异性,体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是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电网运行管理新的突破
一方面,以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电网新技术、新设备,带动企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托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新工艺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全面提升电网科技含量,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维,将传统的工作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电网运行管理上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间要降低20左右,目前这个指标已经分解到各个省份。五年
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幅最高的是吉林,需要下降30,最低是海南和,需要下降12,而__需要下降17。要落实国家能源政策,同时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巨大的电力需求,在加快开发和建设的同时,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抓好节约,保护环境。广泛宣传先进的用电技术和节能设备。通过技术进步,逐步提高电力利用效率,节省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保证兑现服务承诺、着力抓好优质服务
一是抓好优质服务要与加强班组建设紧密结合
营销班组建设要与“优质服务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编制周密的检修计划。今年,要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珍惜资源、科学用电”的大型优质服务宣传活动,深入推行“首问制”和“客户代表制”,进一步加强营业窗口建设,切实发挥“95598”客户服务的作用,妥善、及时处理投诉及客户报修,实现服务一体化和规范化。
生产班组要做好变电站维护工作,加强设备巡视,加强预防性试验,加强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加强缺陷管理,重视备品备件管理,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不发生危及电网稳定的事故,提高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力;工程建设班组要重点抓工程施工安全、抓工程质量和工艺、抓工程进度,确保工程保质按期完成。
二是抓好优质服务要与加强行风建设紧密结合
目前,社会各界对我们电力行业的监督非常严格,必须加强企业行风建设。首先要加大内部检查监督的力度,通过明查暗访,对供电服务质量进行动态测评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其次,要畅通渠道,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通过内外两个体系的有效监督,进一步促进行风建设,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围绕服务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际,将任务分解到每个阶段并层层落实,真正贯彻落实好各项优质服务社会承诺,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是抓好供电服务要与无电人口通电工作紧密结合
__的无电人口有14.8万户,将近15万户,几乎是全省的一半,__有87个无电行政村没有通电,__占65个,占74.7;8086个无电自然村,我们__占3180个,占全省的39,重点主要集中在__。省公司希望“十一五”期间能够解决一半的无电人口,也就是7万户,“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配合省公司解决了1万多户,还剩下6万多户,怎么解决这6万多户,就需要我们密切配合省公司工作,筹措资金、做好规划,有计划,有目标的来完成。
四、加强监督检查、督察督办,着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防灾救灾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灾害信息员培训。按照民政部关于灾害信息员职业发展的要求和今年全省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组织全县12个乡镇灾害信息员到市民政局参加了入汛前乡镇灾害信息员的职业培训。确保突发灾害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努力减少各类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二是继续开展防灾减灾社区创建工作。今年确定在茅坪镇创建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对本示范社区开展了情况调查,并制定了创建方案,创建工作将于5月开始实施,10月份创建结束,迎接省市检查验收。三是及时下拨救灾资金11万元,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下拨资金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并及时在村、乡镇、县三级对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公示。(三)优抚安置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优抚待遇。按照国家、省、市的一系列优抚法规,及时、足额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待遇。全县2525名重点优抚对象,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238万元。二是加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今年实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住院人数达250人次,减免费用13万元;门诊医疗救助1180人次,发放门诊医疗补助11.2万元。三是做好退役救士兵的接待工作。进一步理清今年符合安置政策的人员类型,全县共接收退伍士兵101人,初步确定符合安置政策的共有32人。四是开展了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为全面了解掌握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现状,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烈士褒扬工作,对全县三个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实地查勘,制定了维修改造方案,并上报省民政厅。
(四)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全面规范村级财务公开,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的通知》;并按照“十个全覆盖”资料收集的要求,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全覆盖”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上报。二是积极配合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关于“难点村”治理、2011年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三个方面的情况调研。三是积极开展城镇社区建设调研工
作,并带领茅坪城区社区书记、主任及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到松滋市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四是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按程序办理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新登记注册1个,开展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工作,目前已完成了60%的年检工作任务,对部分社会组织进行了换证;起草并印发了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指导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六)综合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进农户”活动。广泛开展走访入户活动,截至目前,共上门走访九畹溪村、桂垭村803户,入户率达100%,见面率达92%。在走访中,我们坚持以送真情、送信息、送政策、送法规、送温暖等五送活动,确保活动取得了一定实效。为桂垭村、九畹溪村的杜远之等6户贫困群众送上被褥、大米、肥料物资和党员干部捐款用于他们买种子、猪仔的4000元钱,并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对李发娇、关勇等六个贫困户无房住的实际困难,给予建房资金支持,新房建设现已动工,力求5月底以前竣工;积极为九畹溪村、桂垭村筹集资金3.5元,用于购买大实蝇防治药品,缓解了柑农的资金压力;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大学生郑华丽、李明安、万鹏飞三人,通过助学政策给予了救助,确保困难学生安心完成学业。二是切实加强党务公开工作。按照《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目录汇编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调整充实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在五楼走道建立了专门的党务公开栏,及时更新完善了党务公开内容,将全局和中心工作,思想宣传、组织人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对外进行公开,广泛接受公众监督。三是积极参加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安排专人对办公室楼、住宿楼四周及网格管理责责任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整治,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工作专班对茅坪城区内内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清查并给予救助,确保创建活动实效和创建成功。四是抓紧办理人大建议提案。今年共涉及到民政部门的人大建议提案5件,主办3件,协办2件。收到办件后,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负责领导和具体办理责任股室。目前,协办件1件已向主办单位提出了协办意见,主办提案2件已与提案人进行了见面,相互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五是切
实加强维稳工作。本月共接到来信来访5件次,接待来访群众77人次,及时处理来信来访,排查化解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五月份工作安排
(一)防灾救灾工作。一是加强汛期值班工作。成立了汛期值班工作专班,坚持领导带班,确保24小时灾情信息畅通。二是加强汛期救灾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救灾物资的购置和储备,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加强灾情核查及信息上报等工作,积极做好防灾抗灾的物资准备。三是启动茅坪镇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机构、指挥机构、工作机构,建立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及网络,配置防灾减灾队伍及专业设施,规划项目环境、防灾减灾临时安置点等。
(二)社会救助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和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低保扩面任务,认真总结好城乡低保复查扩面好的工作经验和典型,纠正城乡低保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低保工作水平。二是开展农村五保清理调查工作。根据省市安排,对全县农村五保进行清理调查,按时上报相关材料。三是进一步加强福利院管理。抓紧实施两河口镇、杨林桥镇两所福利院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启动建设。
(三)优抚安置工作。一是按政策制定2011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方案,并上报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并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发放《湖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书》。二是做好选送优抚对象到市优抚医院治病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及时做好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规划,加大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项目争取工作力度。
*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全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部署,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各级社会组织管理机关要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确实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努力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积极做好重点工作,切实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新发展
1、加快推进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发展。结合民政部门自身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发改、财政、经贸、组织人事等部门做好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的规划,推进解决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机关合署办公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行业协会兼职等问题。一是制定出台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办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我省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布局合理、覆盖面广,功能齐备的行业协会商会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保障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有序的法律规范和管理体制。二是省厅将选择1-2个点作为进行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试点,探索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经验,同时加强立法调研,发挥专家学者和科研部门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积极推动《*省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条例》制定和出台。
2、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快速发展。各地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急切需求,制定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政策,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社区服务和服务“三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规划、发展和培育。一是深入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起信息公开、服务承诺和社会监督机制。各地今年至少要集中开展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增强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并逐步建立自律与诚信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各地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和支持,力争在财税、信贷、项目、职工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和用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厅也将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3、积极开展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试点工作。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体系是进一步探索对社会组织实施动态管理的开拓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认真按照民政部下发的指导意见制定好本地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评估机构。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评估指标,制定评估实施细则和标准,各地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指导原则,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省厅将及时下发《*省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对评估的内容、标志和尺度、程序、登记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并对全省相关工作人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对部分省级社会组织开展评估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推开。并将对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作为今后表彰社会组织的重要依据。
4、推行规范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年检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改进年检方式,提高年检工作效率,强化年检工作的严肃性,并将社会组织日常工作重心从过去的“重登记,轻管理”,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同时要将年检工作与评估工作、日常监督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切实落实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查非打非工作力度,逐步建立社会组织突发敏感性事件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健全执法查处的主体、程序、监督、处罚等有关规定和法律文书。
(二)加强日常管理,夯实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
(二)管理全市律师和律师业务工作。
(三)管理全市公证机构和公证业务工作。
(四)管理全市人民调解员和司法助理员,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工作。
(五)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指导协调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六)管理和开展“*”法律服务专线电话以及组织协调案件分流工作。
(七)组织实施对经济困难的公民及特殊案件当事人的法律援助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司法局内设6个科(室)。
(一)办公室
研究拟订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收集、分析、反馈各类司法行政;行政负责机关政务各保密、对外接待工作;承担文电审核和收发运转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文字编译及文书编译及文书档案工作;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局党组搞好本局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警队伍建设;拟订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管理体制方案;负责本局的组织人事、劳资、纪检和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
(二)法制宣传教育科(市普法办、市依法治市办)
负责拟订全市法制宣传教育、普法、依法治市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写、翻译、指导全市的法制宣传教育、普法、依法治市的宣传材料;协调、指导全市的法制宣传教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基层普法人员进行培训;负责全市法制宣传教育、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调研、经验交流和总结工作。
(三)基层工作科
指导县(区)司法局管理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负责对乡(镇)基层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解答人民和社会组织有关法律的实体和程序问题的咨询,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受理群众寻求法律服务的委托,及时组织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掌握重大民间纠纷信息,指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调解组织及时予以调处;联络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群众求助事项提供联动服务;负责统计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数据,研究民间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提供有关信息和决策依据。
(四)公证律师工作科
管理全市公证、律师工作,对公证、律师机构进行管理,负责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立和撤销;负责对执业律师、公证员的批准登记和颁发执业证书,并对执业执照进行一年一度的年检注册等工作;负责对公证员、律师的奖惩工作;组织律师、公证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援助;统一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统一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统一指派法律服务人员承办援助事项;统一监督检查法律援助事项的办理进展情况和质量;负责*地区国家司法考试的初审报名工作;组织考试的考务工作;
负责办理国家司法考试资格证书的颁发;负责当事人不服司法行政机关内部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提出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
(五)“*”法律咨询中心
管理和开展“*”法律服务专线电话以及组织协调案件分流工作。
(六)法律援助中心
贯彻执行《法律援助条例》及法律援助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依照有关规定承办法律援助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管理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和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负责全市(七)县一区基层司法机关符合申领《法律援助工作者证》人员条件审查和相关材料呈报工作;负责全市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及培训工作;把握申请法律援助的资格审查、审核及呈报援助工作分管领导的审批并指派律师等相关工作流程的严肃性、合法性;监督检查法律援助律师承办案件质量情况;负责法律援助案件归类归档工作;负责法律援助的对外宣传、交流活动;承办政府及主管部门交办的法律事务和其他事项。
三、中介机构
(一)*市公证处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依法进行国内民事公证、经济公证和其他公证;依照国际惯例,办理涉外房地产、学历、婚姻、死亡等各项民事公证以及合资、合作、金融等涉外公证;依法保护国家、集体、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89-03
一、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组织的概述
政府购买服务(Purchase of Services)是源于西方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新公共管理思潮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实践,对社会服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在转变为公共服务如何公平有效配置的矛盾上。人们也日益关注教育、医疗、环境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的提供。
社会组织在这指的是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满足社会需要或部分社会成员需要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治性、组织性等特征。在中国曾以“民间组织”称谓,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正式提出“社会组织”这一概念[1]。社会组织活动多集中在教育、养老、残障、公共卫生、住房、就业等领域。同时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存在明显的优势。例如,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有很强的使命感,使其相对政府与市场而言,能够做到公平与效率的完美结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而在提供某些公共物品时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灵活多变的优势;更贴近基层,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从而可以解决很多政府与市场无暇顾及或是不愿顾及的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些学者认为NGO参与公共治理,不仅增强了政府在公共福利提供中的作用,还避免了庞大的政府官僚机构的出现。政府组织应该与民间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2]。
二、北京市2010年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报告[3]
2010年,北京市民政局开展了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从社会建设基金中出资,在扶贫救助、扶老助残、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妇幼保护、服务三农、法律援助、支教助学、生态环境、促进就业等十个民生服务领域内,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活动为期一年。
(一)参与主体
各级民政局和全市社会组织,同时也鼓励企业和群众参与项目的活动中,提供项目所需的资金,场地、人员、技能等。北京市民政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同时在社团办下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日常工作。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评估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项目评估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社会组织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查和可行性评估,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价。
(二)活动载体
1)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社会团体办公室开设首都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网页,提供社会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公布、公众参与、社会评价等相关活动的网络平台。2)2010年7月1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大会,在社会组织资源配置区,250余家社会组织展示了近500个各类公益项目简介,政府资源配置区有北京16个区县下属的部分街道、乡镇、社区在此展示本单位的资源和需求,也就是向社会组织介绍政府想购买哪些服务。此外,还设置了基金会洽谈区,供基金会与社会组织签约,或与有合作意向的社会组织进一步商谈。3)与北京电视台合作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大赛”系列节目,使政府购买的项目个个过得硬,接受社会监督,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组织公益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方式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通知中将活动分为项目申报、项目审核公布、项目实施、项目评估、总结表彰五个阶段。社会组织在划出的主要的10个活动内容方面上,结合自身的工作计划,将全年要开展的活动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向管理机关申报。申报表格见附件一。由项目评估监督委员会对社会组织申报活动项目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进行审查,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后报领导小组审定。区县级社会组织项目由各区县民政部门进行初审后,将项目汇总报领导小组。项目通过审核后,市和区县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机关将与社会组织签订《社会组织实施非营利公益项目合同文本》,明确活动开展的相关管理服务事项。确认的项目集中通过“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全过程监督。对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通过项目竞选,市政府购买10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与选中的社会组织签订政府购买合同。社会组织按时填写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项目进度表》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完成项目的社会组织要报送活动总结。所有参与的项目都要进行自我评定,受益人反馈和第三方的评估。最后采取政府嘉奖和社会褒奖的方式对在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中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进行表彰。
(四)项目分布
该行动的网络平台公布了通过审核的2 018个民生服务项目,其中涉及扶贫救助共150个,扶老助残297个,支教助学274个,文体科普392个,医疗卫生233个,生态环境159个,妇幼保护105个,服务三农199个,法律援助47个,促进就业169个。
按项目登记管理机关分类,北京市民政局下项目最多,共494个,各区县民政局下项目情况如下:东城区131个,西城区48个,朝阳区86个,海淀区87个,密云县73个,平谷区69个,怀柔区113个,丰台区142个,延庆县21个,大兴区48个,房山区51个,通州区181个,门头沟区34个,昌平区20个,顺义区36个,石景山区154个。
从社会组织类型出发,社团运行781个项目,民办非企业组织运行1 085个项目,基金会运行151个项目。
从项目活动地域出发,除了各区县登记管理机关管理下的项目服务于相关的区县外,北京市民政局下494个项目中,有142个项目的活动领域专门针对某一个区县,其余329个项目活动领域覆盖全市。
三、北京市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创新和不足
(一)创新
1.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多元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使得社会组织把政府无力做的公共事务承担起来,成为政府的有力助手,形成政社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也需要有效动员和使用可利用的社区、公共部门及私营部门资源[4]。此次行动召开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推介展示暨资源配置大会”,向政府部门、街道社区、企业、公众个人等推介展示了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整合了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的资源参与配置,如街道社区设施向社会组织开放提供活动场所,社工、志愿者为社会组织提供了人力支持。除此之外也对社会组织内部资源进行相互配置。网络平台上更是把审核通过的2000多个项目的项目申报表进行公示,把其中提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需求面向社会各界,为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面向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操作更方便的平台。
2.购买服务制度规范的探索:北京市政府把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列入了《北京市2010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规范。出台了《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的意见》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合同文本》,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购买项目范围、工作程序;明确了购买项目、购买成本、资助补贴和项目奖励的购买方式。
3.引入绩效评估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了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评审、监督队伍。组建购买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项目监督委员会,对社会组织申报的项目进行遴选,审定、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监管。在服务网络平台,受益人通过实名登录可以在网上为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打分,进行受益人反馈。评价内容向所有人群公开。
(二)不足
1.信息公开程度还有待提高:北京市政府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打造了专门的网络平台,公示了项目的组织单位,项目内容,项目预计进度,项目资源需求,项目服务人群,项目受益人群等项目相关信息。同时和北京电视台一起举办“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大赛”,以项目竞选的形式,选出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接受社会的监督。然而,我们没有办法在北京市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上找到任何有关此次大赛的最后结果,无法得知哪些社会组织的哪些项目被政府购买,购买的金额分别是多少,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评估结果如何。因而没有办法对此次服务购买行动进行完整的认识和研究,损害了大众的知情权。
2.活动的时间期限过于受制。可以说,此次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活动领域广,覆盖地域大,参与主体多方面且数量大,参与项目、筹集资金和资源等也较多,但是活动的时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即一年的时间。这不仅将一些好的但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或者有所成效的项目排除在外,使得这些项目没有办法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的竞争中,这也可能对社会组织的活动发展方向提供错误的导向,过于急于求成。而且也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有所影响。公共服务的提供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持续不懈地努力。因而,笔者一方面在为北京市如此大范围、多维度的购买行动欢呼时,也不禁要有所担忧,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会不会只是一个一次性的买卖?
四、建立政社合作机制的建议
著名学者萨拉蒙在跨国比较的基础上,以“服务的资金筹集和授权”与“服务的实际提供”为核心变量,深入分析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优缺点,指出了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关系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了政府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四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合作的卖主模式,其中民间组织仅仅以政府项目管理人的面目出现,拥有很少的处理权或讨价还价的权利;一是合作的伙伴关系模式,其中民间组织拥有大量自治和决策的权利,在项目管理上也更有发言权[5]。国内的一些学者也针对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模式进行探讨,认为目前存在两种模式,竞争性购买和非竞争性购买。竞争性购买的关键要件有两个:一是公开招投标;二是建立在不同主体契约关系之上的购买程序和购买合同,而非竞争性购买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件,至少不满足第二个要件。非竞争性购买有两种模式,体制内吸模式以及体制外非正式的按需购买模式[6]。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国内的政府购买服务是以合作的卖主模式为主,竞争性购买和非竞争性购买两者结合,但是非竞争性购买为主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政府倚仗其制定规则与垄断公共资源的强大优势处于主导地位,民间组织则借助社会力量和效率优势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因此,对这一状态下建立政社合作机制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社会组织被吸纳到体制内,政府对其提供公共服务进行一定指导,但政府的权力边界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管理方式要求改善。以北京市2010年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为例,约1 800个社会组织申报了2010年相关的2 000多个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使得政府有关部门了解社会组织现阶段服务方向、服务形式和所需资源,对实现社会组织内部和政社资源整合,更经济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了基础。同时,政府也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制定更贴合实际、符合实情的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服务,这也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但是同时在该行动中,社会组织根据要求需要在项目启动、初期(项目完成30%)、中期(项目完成60%)、后期(项目完成90%)、完成五个阶段通过“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 填报《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项目进度表》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完成项目的社会组织要报送活动总结,由市和区县民政局进行动态监督。在短短一年的项目中,需要进行5次汇报,另加报送活动总结,这对社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组织工作的独立性。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动态监督项目进展来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但是管理部门是否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来追踪这多达2 000个项目值得怀疑,并且项目进展的速度和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和提供服务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是服务提供者而非生产者的定位,合理把握应让与社会组织应有的活动空间和独立决策。
第二,对各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中的法规支持做好整理和总结,以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各地相应陆续出台了有关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规范和文本合同等,但需要在更高一级的法律层面取得相应的支持。2002年的《政府采购法》把“服务”定义为“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按理说,公共服务理应在服务采购范围之内。不过,在细化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中,印刷出版、咨询、信息服务、维修、保险、租赁、交通车辆维护、会议、培训、物业等十大类服务项目都是针对行政部门的后勤服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并未纳入其中。而这些方面正是社会组织多集中提供服务的领域。
法律体制的缺失对社会组织参与购买服务最大的影响在于政府购买所需资金得不到保障。因为公共服务往往涉及不同部门的职责和相应的财政资金,如何协调各部门的资金分配就是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的一个槛。从“采购”和“购买”两个不同词的运用也说明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还未能形成一个持续的、有标准流程的框架。
第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可以从操作性项目延伸至理论性项目,并且增大后者的比例。操作性项目主要指政府购买的服务需要社会组织计划、设计和实施的项目,比如向贫困学生发放补助,组织文体科普宣传讲座,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等项目。北京市2010年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中的政府购买服务所针对的就是这一类项目。而理论性项目是指在政策规定等方面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制定有关行业标准、行业内合同文本设计等。
社会组织结构灵活,人员专业,项目操作能力强,同时贴近公共服务的特定目标群体。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既能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但同时,社会组织也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理论经验的价值也应该被政府部门所意识到,并通过购买的方式,加以利用和支持。公共服务的提供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操作项目,但是政策理论领导具体实践,前者每一点的改善都可以被后者在操作中把这一改善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惠及更多的服务对象。
参考文献:
[1]刘振国.中国社会组织的治理创新――基于地方政府实践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
[2]莱斯特・M.萨拉蒙,等.田凯,译.公共服务中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积极开展各项培训,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技能培训和理论教育四个方面构筑坚实的人才基地,提高劳动者素质、领导干部素养,为镇培养一支德才兼备,同时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一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科技队伍,一支以中高级工程师为主体,思想觉悟较高、技术素质精良、组织纪律严明的职工队伍。
2、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建设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社区环保、社区医疗、法制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社会稳定等方面。年社区教育中心要主动、积极地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3、有效地介入社区文化生活。社区教育中心要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满足社区成员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发展和物质文化需求,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充分利用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全面推进人的素质教育。
二、工作任务
1、加强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为社区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围绕市社区建设总体思路,在社区培训学院的指导下,本着适应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作用要求下,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好教育中心和社区学校。
2、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在培训学院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镇社区教育网络,以辖区各部门、各学校、各社区为依托,以服务为宗旨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社区化、多功能、实用型、服务型的多层次培训,各类教育互补的立体交错的终身教育办学网络体系。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下照顾好各类群体的教育工作,特别是老年教育、青少年教育、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教育、残疾人等,使老有所乐、少有所教、困难人群有人关心。
3、努力开展以提高社区成员文化素质的培训活动。要利用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和辖区内的其他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以健康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科普教育、党员教育以及文体活动。
4、大力开展以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教育中心基地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如办公自动化、CAD、公共英语、报关、商务知识、会计从业资格、电子电工知识等。加强和高校联系,继续开展涵盖开放教育、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学助考等多种形式的成人业余学历教育。力争使学习社区居民参与率达60%。以上。
5、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终身教育良好氛围。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而且能有力地促进人们终身学习,陶冶人们情操。各类学校进一步面向社区开放,扩大各种教育基地内教育资源利用率,为学习者提供多各多次教育的机会,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镇建设。积极参予各种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市老龄委老年运动会等各项群众文化、群众体育盛事。
三、工作措施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到社区的各个部门和社区全体成员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办学开放,服务社区”的原则。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年在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党十七大精神和有关社区教育会议精神,确立服务理念,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制订社区教育工作计划,使社区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学习氛围。
加大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使社区教育深入民心,要使各级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社区居民更新观念,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全辖区形成学理论、学知识、学科技,提高全民素质的良好社会学习氛围,自觉接受终身教育。
3、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社区资源配置
向上争取市镇领导的关心支持,在培训学院的指导下,以社区资源统一管理,综合利用、资源共享的原则,由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充分挖掘和发现教育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作用,开辟多种社区教育的绿色通道,促进各类文化、教育、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向社区成员开放。
4、加强教育管理,稳定两支队伍。
社区教育的关键是管理。进一步加强专职管理队伍建设,安排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社会组织工作能力强的,懂管理、懂教育的干部,到各社区教育管理岗位。同时加强对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以兼职为主体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广泛吸纳社区内专家、学者和离退休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开展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教育,人口理论、计划生育、妇女干部、家庭教育培训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伦理道德等各类教育,为社区服务,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5、制度建设,政策保障措施配套。
进一步完善与社区教育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政策保障措施,调动和激发人们愿意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积极要求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制定相应配套的基本规章制度,保证社区教育正常开展。
项目资助:2013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农民工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 项目编号:2013R405007;2013年宁波大学SRIP项目《农民工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以宁波为例》。
2014年2月,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9亿人,其中外出的农民工1.66亿人;农民工月均收入是2609元,农民工收入已经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民工就业的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工资收入大幅增加,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快增长,劳动保障权益总体上得到保护,享受子女教育、住房改善、计划生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当前,农民工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型城市化的建设需要社会各界重视农民工的建设力量,农民工群体人数众多,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农民工享受的城市公共服务十分有限。面对自身权益受损甚至是被忽视,广大农民工群体维权之路与融合之路走得漫长且艰辛。
一、农民工社会融合路径和难度分析
(一)农民工社会融合路径
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的路径以及平台较为有限,受限于文化、传统、心理等因素,农民工群体所能接触到的平台也比较少,很多农民工生活在城市所能接触的交往范围比较小。较为常见到的途径可以概括为社区融合、企业融合、自发融合等。
社区融合。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和设施。农民工通过社区合作、社区教育以及社区邻居节等文娱活动融入社会,走进当地居民的生活。在各色的活动中,双方互相接触了解,逐渐消除隔阂与误解,给予双方的理解和尊重。
企业融合。各类企业是接纳农民工数量最多的平台,也是农民工接触城市生活最广阔的平台。他们与企业主的打交道的过程是他们逐渐融入城市的初始。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工资、社会保障,企业的生产活动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广大农民工群体通过企业给予的待遇和提供的工作环境来了解企业以及企业主的作风与人品。而对于企业主的印象往往会影射到一群人的身上。他们通过对于企业主的认识来估量城市的居民的为人品行。虽然存在一定的狭隘性,但是鉴于工作的限制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这是广大农民工群体最为快速以及可实现的途径。
自发融合强调的是农民工群体自发主动地融入当地生活。在各种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总是不自觉地在进行着交往。如果我们的城市少了他们的参与,城市的基本生活将会停滞甚至是瘫痪。农民工想要在城市谋求生计,必须主动地融入城市的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体现得尤为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摆脱农村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加积极主动并且活跃。对于事物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和判断,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拥有更多的生存技能和更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他们接受新鲜事能力强,在工作中更加主动地与当地人交流与学习,在此过程中更容易收获理解与尊重。
(二)农民工社会融合的难度分析
对于大部分农民工而言,娱乐参与的形式以及内容是十分单一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他们经常在假日加班,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生活在城市之中,娱乐放松的成本较高,文化的差异也使得他们无法理解与接受。观念上的束缚,使得他们的朋友圈也局限在同乡人之间。来自同一地方的农民工聚集在一起,统一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减轻了他们的交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自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很难与本地市民成为朋友,双方的警戒心理逐渐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私域交往就是社会生产、家庭生活、私人空间进行的主体间的人际活动,它具有私人化、原子化、封闭性的特点。 农民工群体的私域交往空间比城市居民的私域空间小得多。虽然,现在农民工外出打工大多采取家庭式的整体外出,但是家庭活动也往往局限在家庭中的几口人之间。私人空间较为有限,活动范围局限在家庭与工作单位之间,对其他方面涉猎的较少。城市中的本地居民与农民工群体的私域交往形式也大相劲庭,涉及到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私域交往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放慢甚至阻碍了农民工群体的融入城市生活的进程。
在社会支持方面,农民工群体显然是弱势的一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受户籍制度的制约,相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延伸就较为薄弱,例如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农民工群体的同城待遇问题等。这些需要政府牵头的方面,由于制度的缺失而使得政府在面临此等问题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宁波农民工社会融合情况
(一)宁波农民工总体情况
2010年宁波已经成为浙江外来人口第一大市,而农民工占据了外来人口的绝大部分。宁波独特的港口优势和对于农民工的相对优惠政策,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基本生活保障。宁波的社会自由度一直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地域文化――宁波帮文化。宁波帮文化带动了宁波人努力创业和走南闯北的志向,其中世界船王包玉刚就是宁波商人的典型代表。开放的文化,使得宁波成为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在宁波的农民工主要来源于四川、安徽和江西等省份。
农民工大多为暂住人口,下图为20120年至2012年宁波登记的暂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农民工来到宁波并不只是主要聚集在城市,而是大量分布在民营企业发达的农村,其中,余姚市、慈溪市、鄞州区、北仑区最多。在这些县(市)区的许多村庄,外来人口已与本村人口持平,甚至数倍于本村人口。
农民工一直都是外来人口的主力军,宁波作为浙江省集聚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农民工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就宁波市而言,2012年《宁波市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宁波外来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人数为202.93万人,占总产业人数的56.12%;从事第三产业者次之,人数为132.29万人,占总产业人数的36.59%;从事第一产业者最少,人数为26.36万人,占总产业人数的7.29%。
(二)宁波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措施
国家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宁波也在近几十年来跟随国家的步伐,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结合甬城的特点,在社会基层管理上不断创新,提出地方管理规划,并获得喜人的成绩。近年来,宁波在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过程中,为农民工群体打造了较为稳定的平台和积极的措施。
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一直在老百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对于农民工的管理着力点在社区。宁波大部分社区对于农民工的接纳程度比较高,社区往往积极培养社区性的社会组织,组织本地人与农民工一起参与各种文娱类活动。“他乡有讲吧”的创始人是在宁波打拼多年的外来人王有江同志,他已经为宁波外来人口服务了长达二十多年,他的“他乡有讲吧”作为典型的推动社会融合组织,多次获得了宁波各级政府的奖励与称赞。服务的对象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外来农民工群体,组织不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琐事,还为他们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乡有讲吧”不仅致力于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服务,更致力于推动农民工群体与本地人的融合,加强双方的联系。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志愿活动,号召本地人与农民工群体共同参加,为双方的联系搭建良好的平台。
在宁波慈溪地区,和谐促进会在当地和谐与稳定扮演着重要角色。和谐促进会在慈溪是首创,在规范的指导和引领下,几乎遍布慈溪各大社区。2006年4月,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和谐促进会,由村支书担任会长,制定章程,设立理事会、监事会以及片组长等组织结构,号召村干部、企业负责人以及新老村民共同参与,增设多个服务平台:志愿者活动平台、村企共建平台、信息沟通平台、文体活动平台以及思想政治平台,并且陆续建立新村民读书站、会员俱乐部、协会之家以及夜间巡逻队。“小墙热线”是和谐促进会中最具特色的模块。“小墙热线”为在慈溪的农民工生活“保驾护航”,农民工在生活和工作遇到问题,宁波慈溪掌起镇陈家村的墙兴贵都会热心帮助解决。慈溪和谐促进会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群众自治的力量和决心。
2010年5月份《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暂行办法》正式开始全面实施,并且在其他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使之形成一套完善的外来人口管理措施。例如外来工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落户后,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义务教育、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申购、公共租赁房申请等待遇政策,并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等政策享受范围。本地户口一直都是农民工身处异乡最大的隔板,积分落户政策为广大优秀的“蓝领阶级”提供了一个广阔并且灵活的平台。
三、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是社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情况,首先必须推动其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这种积极性的培养不仅仅在于这个群体自身,更在于其所处的社会与环境。农民工群体在政府主导的规章制度规范下,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即服务与自治活动,社会组织活动,参与城市,融入城市。
(一)促使农民工融合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需要相关政策以及制度的保驾护航。社区是政府开展农民工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的活动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平台。宁波的各级民政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工作,发挥好社区建设工作的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宁波各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此项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协调议事机构的重要日程,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推动出台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的政策措施,推动整合面向农民工服务的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形成合力推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发挥社区的基础性作用
社区作为市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各种举措关系每一个市民。发挥社区的基础性作用,在于社区能够为每一个市民提供基本的服务。社区在日常生活中举办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加强本地人与农民工的联系。无论在哪个城市,本地人对于外来的农民工往往都会自动贴上“脏、乱、差”的印象。但是,祛除本地人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并非易事,在根除这些错误观念的过程中需要社区的力量。现实情况下,政府往往根据社区的户籍人口下拨运行经费,因此,社区的活动经费有限,无法给广大农民工群体提供服务。
宁波奉化的力邦社区为农民工打造归属感方面是宁波各大社区学习的典范。力邦社区重在为农民工打造家的归属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让其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我组织能力大大增强,不但实现了群内融合,也加深了与宁波户籍人口和城市文化的融合。
社区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在于为农民工打造“家”的归属感,先进的社区有专门负责外来人员的工作人员,但是并不是完全的精通。因此,社区应该为本社区的农民工群体设立具有威信的专门服务人员,一般服务人员从本社区优秀的农民工中选出,对于农民工的需求和困难更加了解,易取得农民工群体的信任,加强了农民工与社区的联系。一方面,社区通过“大手牵小手”的途径,发挥孩子的交流沟通能力,当广大农民工群体看到他们的孩子被优待,在社区的关怀下慢融入这个城市,自然而然地加强对于社区,以至于整个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开展建设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号召新老市民共同加入,在互帮互助中慢慢消除误会与隔阂,加强本地人与农民工群体的交流与了解,增进友谊。
(三)加强社会组织的辅作用
在参与中推动融合另一个重要途径,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随着宁波社会组织力量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组织之中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依赖程度和信任度不断提升,使得社会组织成为了有效推动社会融合的重要的平台。
融合性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了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类组织的由于经费、场地的问题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作为义务性的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和场地支持,往往只有一个主要联系人和一到两名的志愿工作人员,大家大多出于公益和服务的性质为组织工作。社会组织大多数挂名在各个社区之下,但是社区对于这类组织,只进行一般的管理,不提供经费和人员的支持。这样一来,社会组织想要推动农民群体融入社会,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政府应该重视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和谐和融合的重要作用,给予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必要资金支持,壮大融合性社会组织的力量。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一个中间媒介,邀请各个社区村落的民间组织聚在一起交流。通过相互交流,不同组织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可以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组织间互相学习,也可以创新组织管理模式。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同民间组织可以借此机会联合起来,共同举办活动,从而可以扩大影响力和治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参与及社会融合。
(四)教育培训、媒体平台等为农民工社会参与添砖加瓦
此外,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作用,为有需要的农民工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涉及面也较为广泛。例如专业的法律咨询,帮助广大农民工群体维护合法权益。专业性的教育与培训,成本较高,对于人员、经费以及场地的要求也较高。需要政府出面,联合下辖的各个社区提供场地和设施,定期为农民工群体培训和指导。
俗语常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的媒体平台较为注重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报导,农民工作为利益最容易被侵占的群体,很多不公平的遭遇在媒体平台上曝光甚至是放大。媒体平台在维护农民工群体利益做出贡献的同时,为了博取社会关注度,也出现了歪曲事实,故意放大的事件的消极影响的现象。因此,发挥媒体平台的正确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要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民工融入社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农民工与社区居民互动过程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农民工融入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小结
农民工群体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为城市付出的同时,也需要收获等同的回报,必须帮助广大的农民工群体真正全身心地融入其努力奋斗的城市。积极鼓励和号召本地人与农民工群体共同参与到各种平台上的融合性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借助社区、社会组织等平台的作用,推动广大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归属于城市。
参考文献:
[1] 桂家友.公民权利平等视角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版,2012(4)
[2] 悦中山,李卫东,李艳.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与社会管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部门视角下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4)
[3] 潘泽泉,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共有的空间何以可能[J].中州学刊,2008(3)
[4] 王锐.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
[5] 王玉梅, 周建军.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10)
20*年3月,国务院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决定》的出台,是国务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举措,并且针对市县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工作特点,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近年来,我区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对照《纲要》和《决定》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全区行政机关要以贯彻《决定》为契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将依法行政的原则贯穿于政府各项工作的始终,朝着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做出扎实不懈的努力。全区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加强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明确任务,落实要求,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整体水平
(一)开展学法用法活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1.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任职前法律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结合实际确定学法内容。认真组织专题法制讲座活动,保证每年安排专题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大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对领导干部脱产培训、菜单式选学作出明确规定,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实行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并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任职的重要依据。
2.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本乡镇、本部门的学法活动,每月至少安排半天时间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应举办1—2次法制讲座。由区人事局牵头,每两年组织一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3.建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完善区政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乡镇政府及区政府各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区政府法制办具体组织实施。依法行政情况考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区人事局、法制办应当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能力考试,凡考试不合格的,不得在行政执法岗位工作。
4.广泛深入地宣传依法行政知识,营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围。采取开辟专栏、学习辅导、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特别要大力宣传《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的精神上来。要通过组织自学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加深对《决定》的理解。全区法制工作机构要切实做好学习、宣传、培训的组织工作,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1.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取意见制度。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听取意见的规则和程序。凡涉及城市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编制和重大调整、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补偿安置以及其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各乡镇、各部门在决策前,应就相关决策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充分调研,通过举行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依据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行政决策。
2.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制度。要扩大听证范围,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听证。要规范听证程序,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确定、分配听证代表名额要充分考虑听证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影响范围。听证代表确定后,应当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听证举行10日前,应当告知听证代表拟做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确保听证参加人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3.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制度。作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前要交由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同时,对重大事项,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重大行政决策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4.建立决策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决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对依法应当听证而未举行听证的、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应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
1.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力度。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审批,不得擅自设立或者变相设立行政审批事项,增加行政审批环节。对没有法定依据的年检、年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一律予以取消;对新增的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2.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保留的审批项目,审批机关要制定相应的审批操作规程,明确各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程序、时限及责任人,实行严格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缺席默许制度;凡是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审批事项及与此相关的服务事项,都应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审批机关应指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审批申请、统一送达行政审批决定。
3.改进行政审批方式。要结合我区实际,探索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审批,不断扩大网上审批的范围,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
4.加强对审批事项的监管。坚决克服“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严格落实“谁许可、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责任制度,坚决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
(四)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法制统一
1.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规范性文件必须通过政府法制机构或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合法性审查,并由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后方可作出决定,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的不得施行。
2.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之日起15日内报区政府备案。区政府法制办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应当给予受理和处理,认真接受群众监督。
3.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五)严格行政执法,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坚持行政执法统一管理、监督的前提下,经省政府批准,我区的城市管理等领域可根据需要向乡镇派驻执法队伍。要切实加强对派驻执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合理划分执法职能,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和综合行政执法。一个行政执法机关下设多个行政执法机构的,原则上归并为一个机构承担行政执法工作。一个行政许可事项需要一个行政机关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指定一个窗口统一受理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许可决定。一个行政许可事项需要几个外部行政机关办理的,一律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进行集中办理。
2.建立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要切实解决因经费不足、设备短缺、手段落后导致的执法难问题,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使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3.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告知当事人所依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切实维护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坚持行政处罚的调查权、审核权和决定权相分离制度。除简易程序所办案件外,行政执法人员不得自我办案、自我审核、自我决定,所办案件必须经本级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核后报机关行政首长作出决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决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依法送达当事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要进行梳理,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每年组织1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
4.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行政机关所办行政案件凡是被人民法院和复议机关依法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以及行政机关自己认定为有过错的,必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机关及其责任人员的相关责任。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江苏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和责任追究。
5.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拟上岗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参加统一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资格证。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证件要按规定时限换证和验审。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受到责任追究或调离执法岗位的,依法撤销或注销其执法资格。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思想、作风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六)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发挥社会监督功能。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法院司法监督。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完善新闻会、情况通报会制度,建立舆论监督工作机制,对舆论监督要积极反应并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对群众举报、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2.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建设规范的复议听证、质证场所。健全区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确保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有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依法受理和承办行政复议案件,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要依法予以撤销或变更,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
3.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抓紧清理政府信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的编制、修订工作。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机制,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载体。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网上实时监控监察。
(七)强化社会自治功能,提高社会及自治组织服务水平
1.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要全面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镇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
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依法行政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