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00:24: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子信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职院校进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会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出现问题。理论教学的问题,体现出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的需求。实践教学的问题,体现在中职院校设置的实验设备较少、指导教师较少、课时较短以及缺乏科学性的考核方式。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中职院校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运用综合性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出复合型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1中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教学问题
1.1.1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中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对电子信息技术出现的转变,并且对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但是创新的重点会关注在理论内容。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知识时,会使学生感受到较大的难度。此外进行理论教学内容创新,仍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学生从中职院校毕业后,未能符合岗位要求,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在岗位上进行重新学习,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还会增加企业的岗位成本。
1.1.2理论教学模式较为简单电子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是教学的基础。中职院校在讲解电子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过程中,会主要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并且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讲解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与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实践教学问题
1.2.1缺乏实验设备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锻炼实践能力。但是中职院校过于关注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中职院校未能配置完善的实践设备。此外中职院校资金有限,并且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均会影响实践设备的配置数量。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过程中,一部设备会有多名学生进行操作,每名学生的操作实践较少,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2.2指导教师较少中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缺乏足够并且专业的指导教师,出现指导教师数量较少的原因如下:第一,中职院校提供待遇有限;第二,多数教师具备理论教学能力;第三,中职院校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的指导教师较少的同时,从事指导工作的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经验等方面,均需要进行不断地改善。此外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较多,指导教师只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统一讲解实践技能,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学任务重,指导教师未能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学生始终学习单一的实践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2.3实验课时较短中职院校进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期间,由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实验课时较短,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1.2.4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中职院校会采用分数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考核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学生为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不仅平时花费较多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还会在临近考试时,增加学习时间,以便通过考试。以分数为主的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应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增加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使考核更加科学。
2提高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效果的方法
2.1了解专业课程,了解行业动态
中职院校在进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作为向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教师应不断了解行业动态,基于行业动态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使调整的教学内容,不仅向学生讲解与行业需求有关的知识,还能使学生以社会发展眼光,在学习中学会自主获取行业动态信息,并且与教师进行光伏的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素养。教师在了解行业动态过程中,首先应树立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发展意识,然后不断参与电子行业的发展中,使教师获得更多前沿咨询,以便融入教学中,一方面使教学内容跟上行业发展节奏,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更加新颖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2重视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企业在招聘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过程中,一是考查学生的考试成绩,二是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试成绩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代表学生能否快速胜任岗位要求。中职院校进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时,如果仍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会严重缺乏实践能力,极大的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期间,中职院校应加大改革力度,给予实践操作教学足够的重视,增加实践操作的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在对教学进行改革时,为获得良好的实践操作教学效果,中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既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操作条件,还要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许多中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同时在学校建立科研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会聘用在实践操作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建立科研基地,企业会在科研基地进行技术研发等,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学生在实践操作学习期间,会在实际环境中,加深对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基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快速发展。
2.3完善理论体系,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中职学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将培养的重点关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两个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接触设备期间,会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难度。中职院校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音频课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更加容易学生理解的图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基于多媒体技术,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补充,以便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丰富学生理论内涵的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才能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快速发展。
2.4注重反思总结,培养学生进取精神
中职院校进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期间,应在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反思总结。教师在反思总结过程中,反思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实践操作,在反思中不断归纳涉及的重点知识,对重点知识进行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此外教师在反思总结过程中,会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进行反思总结时,不仅总结教学中的优点,还应找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弥补教师在教学存在的缺点,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在反思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向学生指明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在学习以及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反思总结,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还能使快速适应岗位要求,从而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2.5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提高工作能力
中职院校在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的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与实践操作学习相比,学生进行实习时,会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产生重新的认识。此外学生在实习环境,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过程中,还会学习其他技能,如人际交往能力、应对突况能力等,学生在实习中,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还应自主寻找,争取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进入到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6强化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素养
中职院校进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时,需要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中职院校可以采用自主培养以及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过程中,中职院校首先对本校教师进行指导培训,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要求教师找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的差异,以便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且教师在实践中会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教学中会以实践操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中职院校在聘用教师过程中,企业应聘用企业的实践技能较高的人才,引进到学校后,由实践人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会组织其他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实现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2.7对原有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31-02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重点建设与发展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电子信息类专业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更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应用背景很强。国家最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指出,地方高校要“优化学科,办出特色,服务地方”。因此,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瞄准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方向,凝练特色,探索适合自己的、特色明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隶属南京市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近几年南京及江苏的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学校立足南京,结合南京软件名城的建设需要,抓住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创建以软件为主导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几年来学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方案的改革,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1]
一、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现状
1.国内培养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方向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如:偏向传统知识的传授,不够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缺乏互动,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教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不高,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没有得到重视,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造成学生就业能力较差,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1]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造成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能力甚至不及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2.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高等学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广泛而深入,成果丰硕。美国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应用型目标和学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英国、法国等欧洲一些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也都是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鼓励个性发展[1];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2]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结合当地社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结合现实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来不断推进。[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指面向生产一线,培养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且能够快速适应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专业型、技术型为特点,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是指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是指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能够适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不断创造的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有较强的应用背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更体现在实践创新上。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1.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创新机制是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外在保障,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转变是改革创新的内在发展动力。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近几年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环节学分比例,提高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修订方案中,课内外实践教学学分总计达到了66学分,占总学分(180学分)的比例为36.7%。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邀请重庆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教育电视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企业单位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专家对我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提供许多宝贵的建议。
2.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构建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的原则是学科和专业的整体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结合南京软件名城的建设及学校筹建软件科技大学的需要,根据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实际需求,增加软件类课程和企业合作课程,将以往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课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领域不断应用,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软件设计与运用能力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4]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将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进行强化训练,做到学有所长。
3.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6]
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的核心,培养创新能力需要课堂作为主战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7]针对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科技活动和科研中引入软件仿真技术。当前电子信息学科中用于仿真的计算机软件很多,如Multisim、Labview、Matlab、Proteus、ADS、HFSS等。这些EDA工具软件有些虽然没有单独设置课程,但在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均会涉及,通过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专业软件的使用能力。将仿真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将抽象的理论问题利用仿真软件图形化或可视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突破传统实验箱的限制,改变验证性实验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实验箱实验的基础上去设计实验、仿真实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结合项目的完成设置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4.加强企业实习环节、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中心
企业实习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重要的实践训练环节。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加强与电子信息类软件企业的合作,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中心。我校电子信息专业校外实习环节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校外实习主要在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智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优耐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各实习单位提供数据通信、网规网优、嵌入式系统设计、FPGA应用开发、android软件开发等不同方向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到企业进行1个月或3个月的专业实习和工程实践。企业培养过程中为学生配备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做指导老师,参加三个月或更长时间企业实习的学生由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完成毕业设计,近3年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外毕业设计课题达到30%以上。学生通过到企业去实习,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和增强了工程实践经验,锻炼了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5.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大学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给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提供一个桥梁,教师科研项目分解,选择部分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企业和学校合作的课题也可吸引部分优秀的学生参与。创新平台的建设便于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创新实验,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通过传帮带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形成大学生创新团队。学生可以参加科技竞赛的合作团队,或者老师课题或企业项目而组建团队,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自行组建科技创新小组。创新团队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创新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培养、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一个可以参与科技活动的平台,它能够吸引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促进每个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提出新的历史机遇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结合金陵科技学院应用型软件科技大学建设,总结出一套满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软件类)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金庭.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7):186-187.
[2]赵景春.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延边大学学报,2007,
40(6):108-112.
[3]翟安英,成建平.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219-222.
[4]陈晋音,杨东勇.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编程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87-103.
[5]谢东,王锋,王敏,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5):129-131.
一、高职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宏观上可分为课程课堂实践教学、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几种教学模式。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种教学模式又分别进行了微观设计。下面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分别进行介绍。
1.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本专业高职教育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独立于理论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之间的相关度较强。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实践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2.根据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制订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技能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是各工科专业学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开设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绘图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查阅元器件手册的能力;通过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测量;通过线路板的焊接,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和技能。
3.按照职业岗位专业能力需要制订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除具备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应有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电子产品单元电路设计能力、电子产品使用、维护与维修能力等专业技能。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
本专业从专业核心能力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于集教与学、学与练、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来组织和实践教学。首先,通过实训室的实验对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数据处理等基本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训中心(工业中心)的仿真教学感悟和模拟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获得对职业岗位的初步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教学环节在操作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渐进性,符合学生接受知识、养成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学习规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因此,要保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进行,必须有完善可靠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专业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突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计划中,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大纲,编写出适合实践教学的讲义或教材,然后再根据具体课程及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类管理。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与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与评估是实践教学管理中最敏感的环节,它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全过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对本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评估主要是检查实训项目单、卡和报告等实训项目教学文件的完善情况;对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的评估,则要求必须具有实习(训)教学大纲、实习(训)计划安排、实习(训)指导书、实习(训)日志、实习(训)报告、实习(训)单位评价、学生考勤和实习(训)成绩单以及实习(训)工作总结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率。实践教学是学生从学校理论学习走向社会专业领域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专业素质高的技术型人才,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不少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最常见问题就是学校理论学习和社会实际生产脱节[1]。
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内实验学时偏低,验证性实验占的比例较多,综合创新性实验较少;课程设计、科研实践内容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学生抄袭;电子实习内容陈旧;实习环节内容不明确,指导教师缺乏经验,实习地点少且不稳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指导需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层次性、连续性、实用性没有做到协调统一。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目前发展最迅猛的专业之一,对高校人才方案构成很大冲击。应用型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制订实践教学规划,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需要。应用型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求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观念,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创新。
三、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践促进知识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必须克服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多方面,应有针对性、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将实践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学习具有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实践教学改革从内容到目标逐步深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2.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保证实践内容的层次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日常化。
层次化,主要表现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能力、专题设计等。实验内容要跟上产业的发展,结合应用型院校的专业特色,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需求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确保实践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学到切实有用的技术。实践教学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之走向日常化,如成立电子科技协会、开展电子竞赛、开放创新实验室等。
3.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老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保证。优化指导教师的层次,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聘请校外基地有技术经验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建立固定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校企共建,这种途径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建立热爱专业的思想并激发其兴趣。因此一般要求合作企业的类型、生产开发计划及主导产品与学生专业基本对口;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基本一致”[3]。
5.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实践环节的跟踪管理机制。对每次实践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及时总结,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对实践方案进行完善。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认识实习、课内试验、课程设计、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对知识掌握、创新能力、分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考核[4]。
四、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1.社会实践与技能训练。社会调查实践、学科认知实习等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本专业在生产实际中的需求,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及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技能训练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元件的辨识、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等。
2.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课内实验以基础实验为主,多为验证性的,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加深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为主。改革课内实验,将集中式改为开放式,包括时间上的开放和内容上的开放[5]。程设计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电子系统的设计经过方案论证、设计与实现、系统调试、文字报告等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力及协调能力。
3.综合实验与创新实践。课程实践改革的重点是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建立创新实验室,让有兴趣的学生有实践环境。积极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或者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风气,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实习环节与毕业设计。建立一定数目的校外实习基地,规范实习内容,编写指导书,制定考核标准,是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与指导老师协商课题,支持学生在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编写毕业设计指导书,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强化考核标准。
五、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的良好过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盘书宝.应用技术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观察,2015,4(7):39-40.
[2]张新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174-177.
[3]王天利,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