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18:04: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前景
为全面分析我国各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投资前景,笔者参考克而瑞信息集团的《2013年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分别从市场需求、市场供求、市场容量以及外部因素等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完善,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采用常住户籍人口比、城市动迁增量需求、人口复合增长速度、居住面积改善性需求、租赁市场住房户比例等分类指标来衡量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采用土地供求情况、房屋供求情况、实际房价增长率等分类指标来衡量市场供求关系;采用人均购房面积、城镇职工工资、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比等分类指标来反映市场容量;采用该城市的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值等分类指标来反映外部因素。表4显示,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的市场投资前景相对较高,6个一线和22个二线城市全部进入前50排行,37.5%的三线城市进入前50排行,四线城市除廊坊进入前50排名外其他普遍排名偏后。二线城市中苏州、青岛、宁波等非直辖市城市的市场容量也有较大发展空间,主要是由于外来企业的不断进入,城区不断扩展,人口快速导入。此外,随着整个京津冀一体化和大七环格局的形成,廊坊也进入了城市房地产投资前景的前50名,具备一定的投资潜力。而从各类城市得分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平均得分最高,按城市线别,平均得分及中位数依次递减。二线城市总体排名较为靠前,常州、东莞等个别二线城市由于市场较为成熟,短期内市场容量空间有限,因此得分较低;三线城市的个别城市得分较高,主要是这类城市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其城市市场投资前景较大;而四线城市由于市场处起步阶段,总体得分偏低。
(一)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期我国通货膨胀路径的偏离1998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在原有路径上发生偏离(如图2),从1998年开始,我国CPI增长由过去的大起大落变为较平稳的低位小幅震动,并出现几年负增长。可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呈现世界经济体发展中罕见的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我国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却出乎意料地未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由表1可见,自1998年以来,我国持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最高年份为2007年,达到14.16%的增长率,而CPI却出现较低水平上涨,其中有9年时间CPI上涨在2%以内(包括4年时间负上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风险[4]。2008年物价指数上涨最多,也仅为5.8%,属于较温和的通货膨胀。另外,我国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同时,最终消费需求的贡献有8年时间都小于投资贡献(如图3所示),消费需求拉动明显不足,成为特有经济现象。从1998年开始至201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保持较高速度,其中有9年时间增长率超过20%,最高年份是2009年达到29.95%,其余年份除1999年外增长率也都不低于10%。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和不足的国内消费需求同时存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在低位增长,这些现象似乎有悖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两部类平衡规律,并使我国通货膨胀变得不可预期,唯一能够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便是我国房地产商品化的快速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应我国1980年开始推行住房商品化,但由于具体政策尚属空白,房地产市场商品化只能在探索中进行,各经济组织、个体、经济制度等都在探索中适应这种重大改革。如图4所示,我国房地产经历过探索式发展后,1998年开始迅速发展,商品房自由买卖使得改善自身住房条件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开始住房商品化前,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下人们住房大都是单位分房,因此住房支出占收入比值极低,同时住房条件也较差。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实施,单位福利分房制度被逐渐取消。原有住房条件差,新家庭又失去福利分房机会,因此对居住用商品房的需求迅速膨胀。近15年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均每年新开工房屋面积中,供居住用的普通住宅面积占近80%,高档别墅、公寓又占了4.05%,两者之和达到84.05%,剩余的生产经营用房屋仅为15.95%。可见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房产也主要为满足这种消费需求。商品房属于长期资产,但在房地产市场兴起后的一段时期,占房地产市场主要部分的居住用房屋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基本居住需要,具有完全消费资料属性①,房地产开发绝大部分应归为第Ⅱ部类生产,而所占比例极低的办公及营业用房屋开发属于第I部类产出。根据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由于商品房需求骤增,这种特殊消费品具有占用流动性大的特点,在第Ⅰ部类高速增长期,与两部类(V+ΔV+M/X)相对应的收入将有很大份额用于购买第Ⅱ部类产出的商品房,商品房价格逐年上涨。人们为满足最基本居住需求,不得不改变消费倾向,节制普通消费品购买,以满足相对昂贵的住房需求。两大部类普通消费的抑制必然使国内消费需求难以拉动,消费价格指数也因此在经济较快增长时期仍处于极低上涨水平,甚至出现通货紧缩迹象,因此房地产市场兴起将通货膨胀推离原有路径。我国自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房价同时增长,但商品房并不能拆分为每平米购买,也不能按使用时间段平均购买,而只能整套获取。这样,购房者不得不一次性支付较大数额房款或首付款。如表2数据,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人6280.0元,若以三口之家测算,两人收入共12560元,供养一名未成年人。200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为20.3平米,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米1948.0元,该户购房总价款为118633.2元,相当于两人收入的9.45倍,即使采用房屋抵押贷款的形式取得住房,按照30%的比例支付首付,也相当于2.83年收入总和,抛除生活必要开支,需要近6年时间才可完成积累。由此消费者必然改变原有消费倾向,节制普通消费用以支付购房需求,2000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涨了0.4%。另外,随着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充斥,购房总款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有提高趋势,对消费也继续起着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不仅因为商品房吸收流动性大,还因为商品房总需求增长迅速。2007年之前,我国保持平均9.95%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2004年外都低于2%,甚至有三年时间该指数变化为负,而同一期间,商品房销售额却出现高速增长,最高时为2005年的69.23%。2000—2007年,年商品房销售额占国民总收入比值也呈递增趋势(如表3),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使本应出现的通货膨胀并未出现。房地产市场发展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被掩盖在经济增长背后,这种抑制使中国投资过热拉动的经济增长并未受到通货膨胀的威胁,反而促进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掩盖了两大部类不平衡的潜在威胁,使我国在发展房地产市场过程中很少主动预测该市场发展趋势和调整周期[5],难以做到未雨绸缪。如2008年我国“四万亿”计划,虽然让2009年房地产市场重新振作,但却让我国与世界市场相脱节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偏离,并出现2013年的反弹性增长,使房地产价格泡沫继续膨胀。总之,由于第I部类中V和M较多,房地产市场发展成为改善住房需求的重要部分,对V和M的购房满足减少了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由此CPI持续低位上涨。但当房地产完全成为投资品时,这种形势便会逆转。
二、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的逆向通货膨胀冲击
房地产市场发展具有周期性,经快速发展之后,必然会达到饱和,继而陷入低迷[6]。饱和的房地产市场真正属于投资品市场,房地产也成为第I部类产出。房价内充斥的泡沫一旦破灭,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两大部类比例便顿时失衡,造成逆向通货膨胀冲击,且伴随房地产市场的产能过剩。
(一)房地产市场部类转移房地产市场由第II部类向第I部类的转移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房地产新开发面积中居住用房屋比例减少。从2008年开始,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发房屋面积中,无论普通住宅还是高档别墅、公寓所占比例开始持续下降,同时,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屋等所占比例开始逐年上升。后者明显属于两大部类生产中的C部分。根据马克思两大部类平衡理论,两部类的C都由第I部类生产,根据图5所示的房地产用途变化趋势,房地产开发正逐渐向第I部类转移。二是由于居住用房地产属性转变,此类商品房也转变为第I部类产出,这是对经济影响最主要的部分。房地产具有消费资产和投资品双重属性[7],由于商品房用途由最终获取者确定,而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决定,其属性也取决于购房者的需要和预期。在购买的商品房满足居住需求之后,购房者继续购买的商品房便成为投资的一种方式。此时购买者增加的房产主要用以赚取租金或增值收益,因此居住用房屋的投资品属性变得更强,并逐渐变为社会再生产的第I部类产出。这种转移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由于房价泡沫破灭,在房价看跌的形势下,投资于房地产的预期收益减少[8]。根据资本追求利润的特点,商品房需求将下降,商品房成为产能过剩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时间较长,生产规模难以自由收缩。房地产价格上升时期,潜在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被隐蔽,房价泡沫破灭时,占经济活动重要地位的房地产投资过快问题便会显现出来。如果我国继续依靠投资拉动带动经济增长,便会造成第Ⅰ部类的(V+ΔV+M/X)过多,向第II部类购买的普通消费资料增加,没有商品房的第Ⅱ部类产出便不能完全满足两部类消费需求,从而出现通货膨胀。我国现今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种过渡期,房地产市场向第I部类的过渡,使我国不得不面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冲击。
(二)我国房价泡沫破灭压力表象我国房地产高速扩张之后,价格泡沫逐渐形成,现今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压力增大[9]。首先,作为实物资产,房地产使用已趋饱和。我国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进入明显的扩张期。2008年“四万亿”计划的刺激使房价反弹程度较大,到2013年底,我国商品房价格、销售面积都出现非正常速度上涨,12月份同比价格上涨最高达21.9%,全国商品房销售量增长了17.34%,城镇人均住宅面积高于32平米。商品房的需求趋于饱和,一些城市出现大打折扣销售以及抛售现象,过剩的商品房供给短期内难以消化。其次,作为投资品,房地产投资收益低下。房地产作为投资品可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租金、增值收益、更多的动迁补偿等,这三类收益的赚取都须以其实物使用形式为基础。在实际生活和经营求难以挖掘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价值降低。如今,我国房地产市场平均收益率下降,年净租金收益与房价的比例大都低于2%,小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25%。一些商品房空置的“零租金”现象愈加突出,我国商品房空置率已高于20%,一些大中城市呈现所谓的“鬼城”[10]。投资于无租金低价格上涨的房地产市场等于资金受到侵蚀。再次,维持房地产发展的资金链支持削弱,行业资金周转困难。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性行业,其发展离不开强大资金链的支持。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中自筹资金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其他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获取的20%左右的直接贷款、个人购房时采用住房抵押方式向银行所贷款项,两种方式所获银行资金量极高。近几年,房地产业的直接贷款比例下降,2010年直接贷款比例就开始下降为17.30%,其后两年都在15%左右,2013年在房地产市场获得极强增长的情况下也仅为16.11%。长时间的银行信贷收紧使房地产商降价抽身的压力加大。银行资金支持削弱使得房地产商资金链条紧绷,时间愈长,房价泡沫破灭压力愈大。
(三)房地产调整期的逆向通货膨胀冲击引致因素中国房价泡沫存在已成为事实,但房价泡沫一旦被硬性挤破,其直接后果便是通货膨胀冲击。首先,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释放施压于通货膨胀。房地产吸收资金量大,对物价指数影响也大。1998年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以来,我国出现罕见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2008年政府采取的4万亿刺激计划,使2009年物价指数出现暂时紧缩。2013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反弹性增长,并导致令金融业措手不及的“钱荒”。2014年5月份一些城市房地产销售价量双降,CPI增幅却创今年来新高。可见房地产市场对物价的影响力量之大。若房地产价格失控性下跌,房地产市场不但不能吸收流动性,还会因房地产抛售挤出极多的流动性,加剧流动性过剩,给经济造成极大的通胀压力。2014年6—7月份,房地产市场低迷趋势明显,而不同于2013年的“钱荒”,一些银行开始主动设计新的放贷方式,以寻找资金的投向,这可说明银行流动性比较充裕。其次,银行次贷风险加大。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时,购买者若选择弃房,银行不得不对商品房进行拍卖,抵押物价值存在损失显而易见,这种损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这种价值减损是最基本的减损,银行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部分风险。近几年我国商品房贷款的严格控制,减少了这种抵押房估计价值下降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抵押用房地产拍卖价格的下降损失,实际上银行面临更大的损失便是这种拍卖损失。因为房地产价格过高,房地产需求变弱,二手房有价无市。商品房按照市场估价拍卖,通常都会流拍,如2013年温州弃房进入首拍后,成功率还不到5%。经多次拍卖、多次折价后商品房才能成功拍卖,这种价值减损及拍卖费用是风险的实质来源。若房价泡沫破灭,弃房急剧增多,银行风险会更大,可能导致局部性金融危机。再次,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危机风险。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城市承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投入。地方政府在推出新产品“空地”之前,需要预付很大一部分动迁支出。所有支出是每年财政收入所不能弥补的,因此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并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弥补。房价泡沫破灭将导致土地出让难以实现,甚至出现房地产商想要“退货”现象,地方政府收入锐减。支出增加和收入下降共存的结果便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开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不能破产,最终不得不靠增发货币来解决债务问题,货币的增发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总之,我国房地产抑制通货膨胀时期基本结束,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可使经济失去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在我国根本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持续通货膨胀压力会加大。若持续使用计划性的救市政策,人为推高房价,只能助长社会投机活动,使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最终可引发通胀全面爆发。
2.2供求理论
房地产供求变化是房地产运行的主要形式,而房地产市场供求之间的对立关系及相互制约关系,又是可以通过房地产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及时空关系表现出来[27]。
(1)房地产供求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房地产数量供求之间的变化,它是供求对立运动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2)房地产供求的结构关系,主要是各类质量、品种不同的房地产商品供求数量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3)房地产供求的时空关系,一是指时间限制,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供给一定数量的房地产商品;由于房地产可供消费的时间较长,因而房地产的需求只能是一定时间内的需求。二是指空间限制,由于房地产供求受自然地理、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因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具有一定的空间限制。8供求理论是房地产市场研究的最基本的理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格的涨落,反过来又刺激和抑制供给与需求。供求关系的变动与价格、竞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以实现房地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28]。市场的供求状况,影响产品的均衡价格,图2-1表示这一理论的基本含义。其X轴代表产品的数量,其Y轴代表产品的价格,DD表示需求曲线,SS表示供给曲线,两条曲线的交汇点所对应的价格P即为均衡价格。土地的供求是决定房地产市场供求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以及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地的供给是基本恒定的,表现为图2-2就是供给曲线SS为一垂直X轴的直线,而需求曲线则是一条曲线,并且可以上下移动。因此我们说土地需求在一定的条件下决定土地价格如图2-2所示。在一个城市和地区内,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曲线DD可以向上平移到D1D1,其结果造成土地价格的总体上升。但是由于各种土地的用途可以改变,可以相互转换,如工业用地可以转为商业用地等,因此,就某种用途的土地来说,供给也是可以变化的。另外,由于政府管制和垄断,土地的供给总量也是有弹性的。如果土地供给量增加即为XY图2-1供求与均衡价格DDSSOPMYSSD1D1DDOX图2-2土地供求9S2S2,则价格降低;如果土地供应量减少即为S1S1,则价格升高。如图2-3所示。
2.3价格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地价理论的基础是: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和供求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生产要素对产品及其价值所作的贡献的报酬或认为地租是一种“经济赢余”,是产品价格同工资、利息等生产费用之间的余额。而由于地租与地价一样,其存在的基础是土地的效用,即具有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因此从需求角度讲,地租越来越被认为是地价的基础。而地价最终还是决定于土地市场的供求状况。又如“影子价格”理论认为,地价是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预测价格”。它是从土地有限性出发,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求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土地资源可得到的最大经济效益。这种方法主要是分析土地的机会成本,选择最大效益的机会成本来确定土地价格。它一方面反映土地的劳动消耗,另一方面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在马克思的地价理论中,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具体地说,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却有使用价值,土地能为人类永续提品和服务。在土地所有权垄断的条件下,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正是因为有地租,才会产生土地价格。这里所说的土地价格的实质就是按一定利率还原的地租,用公式表示为:地价=地租/利率。这里的地租是广义的地租,即包括真正的地租(为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货币额)、土地资本折旧和利息等部分在内的租金。因此,马克思的地价理论是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生产价格论为基础,同时又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29]。房地产商品的价值是价格形式的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若价格高于价值,投资者就会向房地产业增加投资或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导致房地产供给增加,形成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此时,价格又会下跌,投资者也相应减少,直至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对消费者来说,由于价格过高,抑制了房地产消费,因而呈现供大于求,从而导致价格下跌,直至供求关系达到平衡[30]。相反,若价格低于价值,投资者就会对房地产业YOXDDSSS1S1S2S2图2-3土地供给弹性价格10减少投资或投资者减少,导致房地产供给减少,形成供给小于需求的局面。这时价格又会上升,投资相应上升,投资者数量相应增加,直至供求关系达到平衡。同时,消费者会增加房地产消费,使房地产需求增大,形成供给小于需求,从而导致价格上升,直至供求关系达到平衡,价格与价值相符。房地产价格是指在房屋建筑,建设用地开发以及经营过程中,凝结在房地产商品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房地产价格的高低,对广大居民的购买力有直接的影响,进而也就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情况。
2.4竞争理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房地产交易主体之间势必产生卖者与卖者,买者与买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对房地产开发经营形成强大的外在压力。竞争机制是房地产供求关系,价格高低,利润高低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内在联系,其功能在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压力,使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31,32]。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方式主要有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的基本方式,主要通过价格竞争,迫使生产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降低物质消耗和生产费用,力争在市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非价格竞争主要包括技术,质量,宣传,服务等形式竞争,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排斥其他竞争者。
2.5房地产市场供求预测
房地产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然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房地产市场预测是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调查提供的数据和资料,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及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以满足确定未来房地产市场经营目标和行动计划的需要。
2.5.1房地产市场预测的必要性
(1)房地产市场预测有利于平衡和满足社会对房地产的需要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人们生活的需要又由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消费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为此,要使人们对房地产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推算和估计。
(2)房地产市场预测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开发经营计划通过房地产市场预测,可以了解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对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指导企业自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为制定科学的计划和开发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房地产市场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房地产市场息息相关,而房地产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只有通过房地产市场预测,掌握大量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和数据资料,才能不断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5.2房地产市场预测的种类
按照目前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规划”和“土地”是顺应潮流,把握大势的主要手段。
(1)城市规划的指导。城市规划以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物质空间布局,指导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己任,对土地开发,利用起指导作用。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是由政府部门编制,审定后有法律效力。一般修建性规划由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委托编制,土地使用者还要进行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51]。高层次的规划应能指导土地的开发和供应,低层次的细部规划应能为土地出让过程中确定规划要点提供依据。同时还要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城市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相互协调,形成土地配置及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计划体系。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尤其是总体规划,要充分认识到两个城市发展的现实,遵循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规律,本着房地产市场要与经济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整个规划力求体现超前性、科学性、动态性、和适应性。在西咸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要保证房地产快速健康发展,除了科学、合理、完善的规划体系外,还要作好规划的实施管理。规划的实施管理主要是报建审批管理和批后管理。报建审批管理主要是房地产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书两证”管理,这是房地产开发规划管理的最关键的一环,要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保证规划得到切实的实施。同时,加强批后的监督管理。
(2)土地供应计划的调控。政府作为国有土地的所有者,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年度土地开发供应计划来调控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土地开发和供应计划,一般由城市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发展要求、土地开发潜力以及城市规划的要求制定。计划包括:年度土地开发的面积、地点、修建的市政工程及所需经费,出让土地的面积、地点、上盖建筑物的性质、建筑面积及所需经费,预计的地价款收入[52]。科学的土地供应计划应与总体规划相协调,有足够的弹性,能够对市场信号做出灵敏反应。要增强土地供应计划的透明度,避免市场的盲目竞争和盲目追捧。政府拥有足够的土地储备是实施土地供应计划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土地储备制度。通过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盘活闲置厂房、仓储等用地,提高建设用地效率。鼓励和引导企业依法转让或出租闲置厂房,实施厂房加38层、改造老厂、内部整理和余缺调剂,引进先进设备,节约生产空间等途径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补偿等途径,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对于已出让但无资金开发的土地适当收取闲置费或收回土地使用权。
6.1.2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在统一规划和集中开发的基础上,抓好基础设施的超前配套,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发挥对项目选址和私人投资的导向作用,缓解交通压力。在交通上,重点构筑两张交通“网”。一是解决车流的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城外环线与郊区环线;二是解决客流的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形成地铁与公交相结合的交通网络。同时还要建设一系列枢纽、换车、停车设施,在郊区和城区间组成较强的交通流,使咸阳的交通更加的便捷。为了促进西安咸阳两市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加快两市进一步的密切联系,应该考虑:(1)规划建设西安咸阳快速交通系统,包括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并直接进入两市中心或与城市快速路顺接,进一步拉进两市的时空距离,使两市联系更加便捷,使周围地区客流可以便捷地到达西安城市中心腹地。(2)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将咸阳一并考虑,在建设时序安排上将西咸轨道交通建设列入优先建设项目。(3)西安城市环线将咸阳统一考虑。在城市内部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上:(1)规划建设横贯城市东西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并形成环线,联系渭河两岸片区。(2)将西宝高速公路弯向城区的弓背段拉直,扩大渭河南分区发展的空间。(3)咸乾旅游专线建成后,从西宝高速公路分流成了部分咸阳城区过境交通,但过境交通穿越城市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须新修或改建主要为西兰路过境车辆服务的快速干道。(4)解决城市道路密度不足,南北向道路数量严重不足且级别低不通畅的问题,加大南北向城市道路建设。(5)建成东西向北环路、文林路、毕塬路、人民路、渭阳路、世纪大道、阳光大道等7条主干道;建设朝阳四路、东风路、西兰路、西环路、上林路、崇文路6条城市南北向的主干道,形成方格状城市路网。进一步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努力降低市民通勤成本。对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布局做适当的规划调整,完善郊区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设施体系,提高设施等级,减少到中心城区的交通流[53]。其实要从根本上解决郊区交通瓶颈问题,关键还是要解决就近就业,实现人口和工作岗位的同时一体化。
6.1.3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开发管理
经济适用房是目前针对住房困难户和低收入家庭保障基本住房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很多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家庭对住房条件改善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经济适用房的供需矛盾紧张,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也存在着与广大低收入贫困家庭谋福利的初衷不和谐的因素。有的经济适用房要价过高、有的经济适用房面积过大或过小、有的经济适用房的区位过偏,交通不便。经济适用房用途“不经济”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经济适用房开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合理规划,严格控制经39济适用住房的总规模。根据咸阳市市政府出台的新规定,今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要控制在住房建设总规模的20%左右。同时限定住房面积和开发地域,做到按比例、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经济适用房。既要防止供不应求,又要防止供过于求,努力实现供求平衡。(2)严格审定程序,把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对象限定在中低收入的家庭,并优先向危房棚户区和市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拆迁居民出售。严格处罚导致销售对象错位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严重者应追究刑事责任。(3)经济适用房的政府税费优惠,必须体现在房价上。所以,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的关键是“限房价”。“限房价”就是要从开发商的建筑成本入手,限制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在供给土地的时候就规定其最高限价。2003年颁发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房实施政府指导价售楼利润≤开发成本×3%。这在一方面对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空间起到了一定的限制。(4)加强经济适用房开发中设计、建筑和工程质量的管理。通过公开招标,让那些信誉好、势力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项目。加强对项目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和完工后的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54]。
6.1.4加大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力度
目前,一些国有或集体企业以集资房为名变相搞房地产,不但直接导致国有土地资源和政府应收税费的流失,而且严重干扰和冲击了房地产市场。由于集资房减少了土地出让金和相应的税费,建筑成本远远低于商品房建筑成本,所以一些单位利用自己闲置的土地建集资房或搞所谓的联合开发,建成的房屋有些确属本单位干部职工居住,但相当一部分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出售,以绝对优势的价格和较高的利润冲击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住宅建设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所占的份额不足三分之二,单位的集资房仍占一定比率。同时咸阳西安的交接处及城乡结合部,个人建私房的现象没有得到真正的遏制,一些人利用各种关系途径获得土地,盖了卖、卖了盖,搞小开发,咸阳市以北及以南的大学城区域这种现象犹为突出,也同样干扰了房地产市场。因此,政府要加大整顿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力度,坚决制止非商品房的开发,并应对所有商品房实行两书制度,即《住房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以保证广大购房者的利益[55]。(1)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2)加强房地产市场的体系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方便的投诉和查询条件。(3)完善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交付使用法律和房地产经纪管理制度。(4)积极推行按套或套内建筑面积销售商品房。(5)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防范和打击“假按揭”、重复抵押、超价抵押等不法行为,降低房地产抵押登记风险[56]。40
6.2开发商角度
6.2.1加大中小户型商品房供应,调整产品结构市场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就有销路。研究市场,在项目开发的前期做好详尽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找准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建设市民需要的商品房,而不应该盲目上项目,去建设市民已经不敢兴趣的商品房,造成更多的积压空置商品房[57]。目前,咸阳市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相当突出,一方面,规划设计落后、户型不合理、通风采光不好、交通不方便、环境较差的商品住宅大量积压;另一方面,真正适合广大老百姓需要的价格合理、设计优良、配套完善、环境幽雅的质优价廉商品住宅却严重不足。另外,在一些写字楼、大中型商品用房空置的同时,适合广大老百姓需要的中低价实用性质优商品房却非常缺乏。适应市场变化,针对老百姓的需要,提高楼盘的规划设计水平,提高施工质量,提供高素质的物业管理服务,提供质优价廉、物超所值的高素质商品房,让老百姓买的放心,住得舒适,安居乐业,使开发商和买家获得双赢,树立起产品的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开发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58]。
6.2.2树立品牌,提高行业信誉
随着房地产业的长足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树立品牌、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和提高信誉才能提供更多市民需要的高质量商品房,扩大商品房的有效需求,才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房地产企业首先应该适应市场变化,研究市场,选定准确的市场定位。其次,也应努力提高商品房的质量,规划设计质量要能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可变性,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能为未来发展留有充分余地,工程质量包括设计、建筑、结构、装修等全部是高质量的。一个房地产企业要创出名牌、维护名牌地位,必须在质量上常抓不懈,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另外,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创名牌的保障。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物业管理,在创名牌小区中,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零缺陷”住宅更是如此。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弥补住宅建筑中的缺陷,减少顾客购买后的风险和损失,消除消费者的怨气和不满,维护企业的名牌的信誉和形象[59]。
6.2.3提高商品房质量
商品房的质量涉及到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居住环境是否舒适,也决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适应市场变化。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提高商品房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园林绿化、环境配套的水平,引进先进的设计、建筑技术和管理,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努力提高商品房的质量。尤其对于咸阳与西安的交界处及南边的大学城的购房客户,相对于其他的人口素质较高,质量要求也应相对较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提高商品房的规划设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合理安排住房空间,提高人的舒适度;坚41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社会大生产方式;加快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重视技术推广,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建筑成果的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商品房技术保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60]。
6.2.4转换商品房营销理念
伴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残酷的生死之战。众开发商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确立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成为呼风唤雨的龙头企业,除了传统的竞争手段外,房地产营销日益成为开发商的“新宠”。于是,房地产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新闻炒做席地而起。但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过度的热情却烧得房地产营销有点变形,在这支变形火炬的照耀下,房地产营销步入了一个又一个误区。咸阳的房地产开发商要想在以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就应贯彻以下先进的营销理念。
(1)品牌营销随着市场发育日渐成熟,商品的品牌形象已成为消费者认知的第一要素,房地产产品也不例外。当前业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是将房地产的品牌效应简单的等同于案名效应,片面注重楼盘的案名设计,而忽视了对房地产这种复杂商品在质量、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品质提升。同时,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开发商不愿进行较长时间的品牌营造,过多借助于新闻炒作和广告轰炸,希望通过宣传造势来快速树立公司品牌,殊不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已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61]。开发商们如果能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进行一流的规划设计、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和物业管理,对于品牌形象进行良好的构建,营造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必然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赢家。
(2)竞争营销开发商能否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站稳脚跟,对竞争对手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应对以及培育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很重要。为此,开发商必须树立竞争营销理念,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商要在各区域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建构完善的企业治理机构,创造一种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动力支持系统,以独特而优越的品牌、质量、技术、营销网络等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策略占领市场。
(3)合作营销开发商在运做中既要讲求竞争,又要寻求合作;既要注意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更要注意开发商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后者的合作尤为重要。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展开各种竞争,当各种竞争压力使之难以支撑时,应多方寻求释放压力的途径,而寻求合作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开发商之间通常采用松散性的结42盟方式,使合作各方避免直接冲突或共同打造区域品牌,以达到合作各方都有所收益的理想效果。
(4)文化营销现代生活给人的外在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需要的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他们更渴望居家之中的文化内涵。开发商如果发现了这一点,并加以演绎,就能出奇制胜。开发商必须把创造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温馨的居住文化作为经营理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购房者对居住小区文化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心周围文教单位的配置、距离,而且愈来愈重视小区文化设施的数量、品位,以及小区内大部分住户的文化层次。为此,开发商不仅要注意在建筑风格上尽量体现文化内涵,通过富有特色的主题创意,提升住宅小区的文化价值,给人展现一种高品位的美好生活蓝图,而且要注意通过高品位会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温馨祥和的邻里中心、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来营造小区的文化气息。
(5)绿色营销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兴起,消费者已愈来愈关心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关注拟购房屋的环境设计。他们不仅希望小区内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有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而且要求住宅小区远离工厂,附近没有污染源。开发商应该以环境保护为经营理念,改变过去寸土寸金、见缝插针式的开发模式,充分考虑小区的住宅空间、阳光照射、绿化间隔等,为消费者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家园[62]。现在不少开发商提出的“搞房地产要先搞环境”、“卖房子也是卖环境”,不能不说已涵盖了环保营销的经营理念。
(6)知识营销悄然临近的知识经济时代使企业经营法则开始发生变化,企业营销活动不再只关注物质分配,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应用支持,以此确定新的产品概念和市场秩序,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以知识普及为先导,以知识推动市场的营销新思想,应该为精明的开发商所注意和接受[63]。开发商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住房知识普及活动,向广大消费者介绍房屋建设选择标准、住宅装修知识、住房贷款方法和程序以及商品房购置手续和政府相关税费,在增加消费者房地产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开发商的认同感。这必然会在引起社会反响的同时,也使开发商的销售业绩不断上升。
6.3消费者角度
6.3.1切合实际选择合适的住房面积
住大房子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很多年轻人早早的背上了房贷,为了供房很多人不敢去旅游,不敢去商场购物,有的甚至不敢生孩子。那种不顾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脱离实际承受能力或者超过实际需求,片面追求过大住房面积的消费行为43是一种浪费行为,只会加剧城市住房的紧张程度,推动房产价格不断上涨。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艳辉认为,消费者购房要及时走出“贪大求阔”的误区,减轻不必要的生活压力[64]。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梯度消费观及健康住宅的消费理念。居民购房要与自己的生命周期和收入能力结合起来,摒弃贪大求阔的不良心态,坚持量力而行、逐步改善、房尽其用的原则,宜大则大,可小则小,进行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习惯。长期住房实物分配政策和凝固的存量市场,造成了“一房伴终生”的消费模式。现在,随着二三级房地产市场的启动和成熟,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情况,先买一套小一点的房子,再逐渐扩大居住面积和提高居住水平。6.3.2树立务实的住房观念由于目前房价普遍上涨,未有能力买房者切不可“硬上”。一方面受传统观念“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政府积极鼓励住房私有化的影响。消费者普遍认为:只有购买了商品房才称得上实现“居者有其屋”。其实这是一个消费误区,正是这个观念导致城镇居民一拥而上的抢购商品房,虽然大部分购房者经济基础很好,能够承受目前的房价,但是其中也有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超越了正常的支付能力,因为供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成为所谓的“房奴”[65]。居者有其屋,不代表居者一定拥有其屋。而实际上“居者有其屋”应该是指每个公民都有住房。居民可以购买商品房,也可以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还可以租住由私人提供的住房,社会上有大量房源可租,选择余地很大。因此,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原因选择租房的消费方式见表6-1,出租房在住房商品市场上始终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表6-120世纪末各国自有住房与出租房的比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私有住宅66%68%44%62%租赁住宅34%32%56%38%资料来源:汪利娜:《跨世纪中国住宅业的发展及政策选择》,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网,2007-06-06。住房私有率的提高等于把人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利于人员的自由流动,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相背离的。市场经济的发达,人员流动的频繁,工作岗位的变换,人们对租房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居民树立一种务实的消费观念,“居者有其屋”并不等于“居者买其屋”,如果消费能力不能够承受一次性的购房负担,就应该采用租房的方式改善居住条件。实际上,比较目前很多城市的购房价和租房价可以发现,租房住更经济。即使是选择购房的家庭,也不一定追求一步到位,应选择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周诚.土地经济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
[2]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Microeconomic4th,PrenticeHallUpperSaddleRiver,NewJersey,1998.
[3]BredelyR.Schiller,TheMicroeconomyToday17th,theMCGRAW-HillCompany,INC,1998.
[4]JohnB.Corgel.RealEstatePerspectives,anintroductiontoRealEstate,irwin/MC/Graw-Hill,1998.
[5]CharlesJ.Jacobus.RealEstatePrinciples18th,PrenticeHallUpperSaddleRiver,NewJersey,1999.
[6]ArlyneGeschwender.RealEstatePrinciplesandPractices16th,Gorsuch/PrenticeHallUpperSaddleRiver,NewJersey,2000.
[7]DavidSirota.EssentialofRealEstateInvestment,Chicago,RealEstateEducationCo,1997.
[8]Rogerp.Sindt.RealEstateInvestmentAnalysisandApplications,PrenticeHallUpperSaddleRiver,NewJersey,1999.
[9]艾伦·伊文思.城市经济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10]雷利·巴洛维.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GracielaChichilnisky,WhatisSustainableDevelopment?LandEconomics,Volume73Number4,2000.
[12]查尔斯·温茨巴奇.现代不动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4]傅家骥,万海川.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钱昆润,芦金锋.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16]范翰章,端然.房地产经济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7]关柯.房地产市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18]张记康.企业经营风险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19]田德录.乡镇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机理及保障体系研究[R].中国农业大学博士选题报告,1998.
[20]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1]盖伦·格里尔.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2]董藩.房地产开发调控等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城市开发,2003(11):12.
[23]张泓铭.房地产宏观调控原理的基本思考[J].社会科学,2003(9):5—13.
[24]汪丽娜.房地产宏观调控后的冷静思考[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4(12):5—9.
[25]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6]何芳.城市土地经济与利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7]卢有杰.新建筑经济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8]丹尼斯·迪帕斯奎尔,威廉·惠顿,龙奋杰等译.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9]周诚.土地价值简论[J].中国土地科学,1996,(10):1—4.
[30]张永岳,陈伯庚.新编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1]何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2]华伟.房地产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3]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概况.45[34][40]2005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5][37][39]2006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6]刘科伟,关中星火产业带总体规划.
[38]咸阳:大手笔打造滨水宜居城市.
[41]2002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2]2007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3]纪贵红.上海郊区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
[44]2003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5]2004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6]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房地产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7]赵小虹,赵财福.房地产开发经营[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48]朱红兵,刘建通等.GM(1,1)模型灰色预测法及其在预测体育成绩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8—121.
[49]隋天中,姜永军.基于GM模型的刀具耐用度灰色预测[J].工具技术,2003,(2):10—12.
[50]高兆蔚.我国21世纪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灰色预测[J].林业资源管理,2003,(2):31—32
[51]张雪宁.我国城市住宅郊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房地产,2004,(8):47—49.
[52]张笑寒.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用地问题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54.
[53]咸阳市建委.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
[54]罗文春,南灵.浅谈房价过快上涨的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12):36.
[55]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6]景悦.规范运作放开房地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J].辽宁经济,2003,(2):22—24.
[57]景乃权,刘玉录.住宅郊区化现象及对策建议[J].中国房地产,2002,(6):56—58.
[58]刘长岐,甘国辉.李晓江北京市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空间扩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9):666—670
[59]李志勇.广州市房地产现状与市场前景[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60]开彦.集成化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J].住宅产业,2004,(7):77—79.
[61]曹春尧.房地产营销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2]叶剑平.房地产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