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11:21: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微商培训课后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教学背景
作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首批品牌课程,电话营销申报为2016省教育厅MOOC项目。选用高职高专呼叫专业规划教材,结合行业标准、技能考证及大赛的相关要求,教材经二次开发,以电话营销中六个典型工作项目创新课程内容,本课选自项目5中的任务二 “处理客户异议”,内容为全景展现精准营销的企业应用,解决盲目电销导致异议频发的现实问题,两课时共90分钟。
授课对象是大二呼叫专业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呼叫坐席基础知识,善于运用网络资源,但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缺乏沟通技巧、盲目推销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其中建立用户分类属性标签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匹配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1.信息化策略
为避免传统教学中“拖延”“搭便车”等现象,选择国内团队协作工具创导者Teambition团队协作平台,搭建“电话营销”在线共享教学资源库。教师通过Teambition下发、推动、帮助并监督学生团队定时完成课程任务,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页、桌面、移动端认领任务、既分工到人又协作共享,并辅以微课、微信、微动画、微游戏、微直播、微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其学习兴趣。
2.技术路线
为解决盲目推销导致成交率低的问题,课程团队挖掘中国移动后台用户消费数据,与学生共同建立分类属性标签细分用户群,实现精准产品匹配。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将课程岗位化,引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以下简称“我院”)VBSE虚拟商业社会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单位――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合肥天骋电子商务公司的真实电话营销工作,课堂角色扮演、实训虚拟经营、实际操作顶岗实习三管齐下,实现教、学、做一体课岗对接。
三、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课前翻转
掌握异议处理的步骤和技巧。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醒学生登录Teambition认领课程任务单,翻转学习项目五种异议处理的微课视频,并在微信发起投票,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经常遇到的客户异议是什么。
2.第二阶段:课中实训
(1)第一步为预习检查10分钟,教师打开Teambition平台,检查课前翻转学习情况如下:2015呼叫班有两位学生没有认领任务。19位学生在分享区反映顶岗实习中虽运用了异议处理话术,但仍常遭遇拒绝。预习检查后教师结合微信投票、实训作业、顶岗实习业绩,总结出共性问题――盲目外呼是导致成交率低的主要原因。
(2)带着问题进入第二步:攻克难题25分钟,树立精准营销理念。教师首先播放Flash微动画,还原顶岗实习中移动增值产品电话营销微情境,将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岗位无缝对接的开放发展理念。师生共同打开Teambition,为中国移动增值产品设计精准营销方案。通过识别产品标签以知己,再构建用户标签以知彼,进而实现精准营销匹配需求。接着通过案例视频中的微游戏巩固学习成果。
(3)第三步为技能操练25分钟,强化精准营销意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增值产品精准营销方案对“流量包”产品进行模拟实际操作训练,开展学生互评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给出示范视频。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小组局限进行信息化头脑风暴,在Teambition分享区共享精准营销心得。教师将学生的分享心得总结成顺口溜便于大家记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信息化沟通,提升学习效率。
(4)第四步为企业虚拟经营30分钟,以提升精视销能力。学生打开VBSE虚拟商业实训平台,查看宝乐童车采购部CRM软件招标公示,分角色模拟投标过程中的电销异议处理场景。学生分为微群组,做到举一反三,自选品牌作为CRM软件供应商,与宝乐童车方进行接洽,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自身产品特色进行精准营销微应用,用虚实结合法,实现精准营销理念可应用,可拓展,可复制。
教师通过映客直播,将学生模拟过程直播给行业专家。由专家在线点评,提出改进建议的同时,在直播呼叫中心工作现场,请优秀员工进行示范。至此,课上环节结束,学生细分客户精准得当,推荐产品精准有效,话术技巧贯穿其中,已具备呼叫坐席精准营销岗位技能。
3.第三阶段:课后实操
课后,学生登录Teambition认领课后实训任务。拍摄任务视频,上传至Teambition,分别由学生、教师、行业专家打分。课后一周内专家通过映客直播进行微访谈,从专业角度点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直播过程中,学生通过评论提问,请专家现场解答。接着学以致用,进入校企合作单位――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合肥天骋电子商务公司顶岗实习,由天骋公司销售主管进行现场指导。
顶岗实习中学生登录Teambition手机端秀出业绩,互相竞争。本周顶岗实习结束,移动增值产品销售业绩显示全班平均成交率上升15%,并由本周“销售之星”通过映客直播分享成功经验。此过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更授之以渔,使学生拥有应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迁移力,完成从呼叫中心坐席、主管到大客户经理的职业能力迁移。
课后,教学团队通过梳理顶岗实习录音、成交记录和后台数据,将移动增值产品精准营销方案整理拍摄成微视频,上传至Teambition和云课堂平台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中,践行共享发展理念,面向企业开放产教融合平台。
此外,课程考核成绩由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实战表现、课后实训作业和顶岗实习业绩共同组成,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在Teambition平台上实时呈现。
四、特色创新
1.多元见“微”,升华学习体验
践行五大理念,挖掘信息化资源,将微平台、微课、微信、微动画、微情境、微游戏、微应用、微直播、微视频等碎片化资源加以整合,形成多维度交互课堂,升华学习体验。
2.递升知“著”,迁移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驱动、三大平台贯穿践行我院理实一体、素能本位的育人理念,课岗对接提升职业迁移力,校企联动打造生态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75-04
一、引言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在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问题的教学研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1]。问题教学始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教学法”,通过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及布鲁纳的“探究学习”得到了发展,最终繁荣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随之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同于以教为主的传统知识教学,围绕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强调知识的获得、学习发生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注重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成为了国内绕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普遍认可的重要教学评价方式。
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不是为学习者分等级,而是帮助学习者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学习上;然而,现阶段形成性评价方式与手段明显趋向于课后学习结果的等级评价,难以满足实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需求,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加大了继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难度甚至影响到有效学习。为此,构建一种课堂内问题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为教学组织者(或教师)提供实时反馈并引导教学活动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大规模网络课程、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兴起,课堂教学趋向于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2]。微信公众平台(WeChat public platform,以下简称平台)在继承微信(WeChat)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其群发推送、自动回复、投票以及微信本身等功能为教学信息、师生互动、数据收集加工及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奠定了良好学习环境基础,为完善围绕问题开展教学的课堂评价打开了新思路。
二、课堂问题应答呼唤新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信息收集、处理过程可以将课堂的互动、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3]。教师设置的课堂问题一般具有导向性,旨在通过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程度或诊断学习误区,进而决定下一步教学活动的重点;同时目前围绕问题开展的教学内容容量大、活动形式多等因素而产生耗时的现象,都对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评价方式不能满足教学信息反馈的要求,难以为学生课堂表现测评、课后反思提供支持的问题愈发突出并亟待解决。平台投票、数据追踪记录功能都为教学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其良好群众基础和用户体验也十分有利于平台无缝整合于课堂教学互动中。
1.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过程不完善
(1)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缺乏实时性、准确性
教学信息准确、及时的反馈,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掌握学生学情的机会或节省时间进入下一个学习话题,也使得教师根据学生理解需求灵活改进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理解与其他同伴的不同,如果差距较大,会激发学习者更加努力的学习[4]。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反馈信息或主动回答,导致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了解学生学情。此外,在“举手”回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易受“权威”学生的选择影响,从而降低了反馈信息的准确性。有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参与教学活动人数的增加,反馈信息缺乏实时性、准确性表征的更加明显[4]。
(2)课堂过程无记录,测评困难
问题是通向理解之途,具有导向性、启发性[5]。师生通过对应答信息的总体判断,有利于教师诊断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病情”,从而调节教与学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为下一步学习活动指明努力方向。教学问答过程由于缺乏问题内容与学生学习思维的记录,而教师往往只能凭借主观印象评价学生,无法为每位学生的表现做出精准地评判,影响了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意见与个性化的辅导。
(3)现有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不支持信息实时反馈
围绕问题开展的课堂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其中如何解决同伴互评中学生评价信度、专业水平等相关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网络课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学习路径跟踪、匿名同伴互评以及导师的抽检方式[6]。然而,反观这些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教学参与者对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均发生于课堂教学后,偏重于学生成绩等级的评定;信息反馈的非实时性难以支持课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阶段课堂问题应答过程,主要出现了教学反馈信息缺乏实时性、准确性,学生课堂难以测评等问题,难以满足课上及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及策略、课后学生课堂表现等级评价以及复习反思。现有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并不能达到课堂对教学信息质量的要求以及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评价。本文在利用平台设计评价方式及活动以解决上述问题前,先对平台支持具有的教育评价功能进行分析。
2.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评价功能分析
顺应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微信凭借实时通讯和良好的用户体验,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广大学生群体生活与学习中,使得平台如何有效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赢得了生命力。笔者从中国知网搜集有关于平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以上期刊文章14篇,发现基于平台开展的教育方面研究主要包括移动学习环境构建、移动学习空间搭建、学习活动与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及作为教学活动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工具创新应用,少有涉及教学评价的研究。平台及微信的实时通讯、自动回复、投票等功能不仅能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新评价手段提供了可能。
(1)投票功能保证反馈信息实时、准确
平台投票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投票过程主要包括问题及选项设置、投票信息、选择投票、呈现投票结果。问题及其选项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前录入平台投票管理项中,并设定投票状态为进行中;课上,学生向平台输入教师提供的关键字,得到投票信息界面;学生阅读投票(问题)说明,并选择答案选项;选票结束后,投票结果将会在学生微信端与平台用直方图的形式直观化显示(由于学生微信端只有投票后才能看到投票直方图,也就避免了其他学生选择的影响)。投票过程十分方便快捷,投票结果有直方图和投票人数百分比,使得问题反馈信息的信度显著提高,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与精准性。投票过程如图1所示。
(2)记录教学交互数据促进评价
课堂问答记录对课后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学生课堂问题应答过程会被学生微信端、教师管理端(平台不能显示投票人个人信息,活动需要做相应调整)全程追踪记录。通过分析记录数据,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提供数据参考,同时总结教学过程问题、提出学生课后活动建议以及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再现,反思课堂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课后活动学习目标,并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依据;加强了课前课后教学活动的联系性,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改进教与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投票功能适宜课堂“提问-回答”活动开展,保证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管理,同时平台支持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传送的特点,支持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丰富教学问答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平台及微信记录的课堂问答过程为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级判定(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完善课后学习目标的有效性,辅助师生课堂总结反思及学生阶段性复习等活动。
三、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问答评价导向设计
在传统环境下,由于数据收集、处理比较难,且反馈不及时等原因,形成性评价理念不能被广泛应用[8],但是随着网络技术革新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打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与教学环境,并且课堂教学实时反馈的需求有越来越旺盛的趋势,国内外构建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反馈机制,较具代表性的为课堂应答系统(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CRS)教学研究。
1.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实时信息反馈机制优势明显
CRS是允许学生从电子显示的多重选项中选择答案的移动遥控设备[8],学生选择的答案即教学反馈信息。Beatty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CRS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为学生理解的有效形成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10],从而利于教学活动的改进与优化,其帮助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过程[8]。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学生对CRS持赞同的态度,其能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促进理解,以及提高课堂的出勤率[9-11]。
技术促进CRS发展形式多样,但功能及体验设计不太完善。CRS一般包括发送器、 接收器和软件三个部分,其中发送器与接收器负责信息的收集与传动,软件则统计与呈现信息。国内外基于三个部分功能为基础,利用Web、移动终端等软硬件、技术替代原有的功能单一、成本高的应答系统成为了趋势,并出现诸如以手机及其短信功能为信息收集的移动平台,学生移动端与教师端同时登录某Web平台类的课堂应答系统的实践研究,然而短信经常不能实时被平台接受、用户体验较差,移动终端登录网页耗电快、屏幕小以及学生端口无问题记录等问题都成为影响其教学普及的重要因素。
微信平台构建的信息反馈机制,在拥有CRS实时反馈信息机制的功能基础上,群众基础、功能技术以及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易于教学普及。群众基础方面,平台的实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黏着度[11],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微商的运转投票功能也已逐渐被师生所熟悉,节省了教师培训的时间,同时微信的良好用户体验都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技术方面,平台设计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学生微信端作为教学信息收集接口,网络为信息传递通道,平台管理端为信息处理、加工系统,问题的提出与答复过程数据通过网络在学生端与管理端(教师端)记录、流通,支持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反思、复习。成本方面,微信公众号申请完全免费(二次开发需收费),智能终端与笔记本均已普及,甚至可以上课不用投影,学生微信端口直接作为信息呈现工具。除了以上优势外,平台开源、自动回复等功能也为评价活动形式多样化带来可能。
2.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形成性评价及信息引导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收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整理与反馈,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引导。尽管很多教师重视形成性评价,但是他们在整个班级讨论时经常遇到难以获得多数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及时、恰当的教学干预的难题[10]。本研究旨在利用微信平台构建的信息反馈机制,为课堂教学提供实习准确的信息反馈,同时师生端口记录的投票、文本等数据信息为学生课堂表现的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提供支持,并引导师生课后活动开展。
评价设计注重评价关键信息并能有效整合于教学活动的原则。也就是支持评价的数据应当含有影响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关键信息,并在不影响学生活动体验的方式下获得。基于平台及微信开展的问题应答数据,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学习误区,影响下一步教与学的活动决策,同时,这种信息化工具收集数据的手段,丰富了教学活动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为此,基于平台及微信开展活动获得的支持评价数据的手段,能有效地整合于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构建了基于课堂实时信息的评价导向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于平台及微信的功能限制,为了更好的获得评价关键数据,教学活动及学生行为需要做简单的调整。鉴于平台每天只能群发一次消息,学生获得问题是通过向平台输入关键字获得;投票管理后台不支持查看具体参与人员的微信号或昵称,教师也就不能查看学生个人课堂表现,投票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向平台输入选择指定代码以方便教师评价;考虑音视频信息的查阅耗时长,建议只用于提交小组作品或个人阶段性作品。
问题问答过程、信息交互生成缺一不可。学生向平台输入教师提示的关键字后,对客、主观题进行判断,通过投票等活动传递回答信息或是输入文本、图像等载体形式信息,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制定下一步学习活动。平台问题内容信息后,学生查看问题内容并思考,生成个人答复信息,接着平台统计并呈现学生信息;由此可见,问题信息、个人投票信息以及平台呈现信息之间是顺成关系、缺一不可,但这些信息的引导作用却逐层增加:问题触发原有知识经验,投票选择过程引发知识运用及迁移,平台呈现统计的信息帮助师生发现教学问题与学生自我定位,从而完善教学活动。
分析问题问答过程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反思和复习。学生微信端记录着自己课堂的问答过程,配合教师的思维点拨和课堂定位,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学生通常在课堂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知识理解目标,课后总结反思往往能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此时,课堂记录对学生课堂思维再现乃至反思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比重仍然较大,课堂问题一般体现着教学重点难点,这也为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提供了良好的复习基础。
课堂反馈信息辅助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总结反思以及优化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活动调整,教师端拥有学生端相似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都显示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思维表现,从而教师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为每位学生做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平台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点与学生认知水平,以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针对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个人学习误区,对不同理解程度的学生提出个性化建议以及活动安排,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并掌握知识。而且教师与学生课后发现新问题都可以通过微信与平台端口直接给对方留言,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现阶段,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要求日益增加,同时问题过程难以评价的问题也使得传统课堂难以实现形成性评价。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微信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信息处理工具,构建了课堂教学信息实时反馈机制,重在提供课堂问题应答实时反馈,并为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教师负担加重,课堂学生微信用途难以监控、平台存贮资源容量小等,都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问题化教学研究纵览:理论与流派[J].中国电化教育,2005(2):18-20.
[2]李宝,张文兰.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资源推送服务模型的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41-48.
[3]李红美.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个案分析――从研究方法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74-79.
[4]Duncan D. Clickers in the classroom : how to enhance science teaching using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J]. Techtrends, 2005, 4(1):2-5.
[5]Grant Wiggins、Jay McTighe(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2-44.
[6]Tambouris E, Panopoulou E, Tarabanis K, et al. Enabl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hrough Web 2.0 Technologies: PBL 2.0[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2, 15(4):238-251.
[7]张生,何克抗,齐媛,丁楠. 网络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个案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0):82-87,90.
[8]Kay R, Knaack L. Exploring the Use of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s in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s[J].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 Technology, 2009,18(5):382-392.
[9]Beatty I D. Transforming student learning with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systems[J]. Educause Research Bulletin, 2005.
近几年,我们从最初的技术时代,迈入了“微时代”。微博、微电影、微商、微店等相继出现在生活中,遍布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是人类获得生存技能的重要途径,农村职教学生在缺乏学习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微课教学模式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1.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是指用一段短小的视频记录教师教授教学的过程,这个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是关于某个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在微课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准备10到20分钟的讲课活动,然后录制好的视频传到网站上供学生更方便地、随时随地地浏览学习。微课具有以下特征:
1.1短小精炼。首先从视频的录制时间上看,一个微课视频的时间将普通的45分钟的教学课堂缩短为10到20分钟的时间,将本该花费更多时间的内容用更简短的时间表现出来,使得教学更精简。从内容上分析,微课视频的内容主要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围绕一个教学环节,在学生学习时具有明确的指明性,而且由于内容简要,使得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授时需要更具体精要自己的话语和教授内容。
1.2目标明确。由于微课的视频内容集中在某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教学环节上,更具有目的性,且针对性增强。由原本的一节课教授多个知识点变为集中的一个知识点,对于职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点时更明确,更具有指导性,而且更方便学生深入学习。
1.3便于传播。微课的传播方式是通过互联网,这样更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的渠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对于教师来说,这样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讲课,更实现了跨域时空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学生做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学习,更方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精力做更多的事情,学习更多的知识。对老师与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教学方式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微课具有短小精炼,目标明确,便于传播等特点,农村高职学生通过运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针对他们的专业需要,这样能使微课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2.微课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2.1富有趣味性。由于高职学生性格较情绪化,较浮躁,注意力不集中,而且知识水平有限,在课堂上的表现力较差,采用普通的课堂教学很难稳定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知识的教授存在负面的影响,而微课则恰恰相反。老师在设计微课视频的录制时,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使得视频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够将深刻的知识点阐述得更简单、直观,使得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微课的设计特点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性学习。
2.2具有学习价值。高职院校的微课虽然内容简要,时间简短,但是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教师相机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教授专业实践的直观性教学,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高职学生缺乏专业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漏洞,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具体地体验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微小的价值,吸引学生更主动地打开视频学习。
2.3时间地点更自由。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各个教学的时段被引入,很多教师选择在课堂上直接使用微课资源,通过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运用时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微课都能够适用课堂教学,而且微课的教学模式是不能代替整个课堂活动的,这样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其实,微课的特征使得它更适用于课前或课后,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预先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课后学生更可以通过微课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甚至解决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对自己不懂或者未掌握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审视。
2.4拓展实践教学。高职学生主要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学习,需要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打下就业的基础,方便日后的就职。就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看,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更多的是以理论为主,在实践上缺乏真正的指导,微课教学模式就很好地改变了这一劣势,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会以一个流程为切入点,通过器械边操作便讲解,这样使得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操作流程,即使没能参加实践的学生也能直观地学习,比起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授,微课更直观有效。
2.5脱离教师的影响。课下学习,学生能够脱离教师的控制,从被强迫变为主动地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同龄人相比更突出,若一直处于老师的压迫下学习,不免出现反弹现象,而且缺乏学习主动性。微课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但是不是直面老师的压迫,并且更简单细化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只需要多花费一点时间就能很好地掌握。
3.微课的制作
由于微课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特点,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微课时间简短,并不像传统课堂有很多的时间,对于知识点的选取或者教学环节的选取需要有所考量,如果还涉及其他知识,就需要另外准备一节微课,进行说明,因为涉及的内容会占用原本的授课时间,使得教学说明不够详尽,降低微课内容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在知识点的选取上一定要有价值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这样会降低微课的整体水平。微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学到更重要的知识,在课程设计时,教师除了要做到趣味导入外,还需要层层推进,由浅层到深层,并且能够概括总结出所学的知识点。高职学生在使用时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要注意微课的结构、内容安排,需要在结尾时布置相关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微课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
4.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给传统的教育方式注入了新的能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为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更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微课只是出于起步阶段,运用时还存在一些欠缺,亟待改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74-05
“微课”或者称“微课程”,近年来在国外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迅速走红而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它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微课主要是以5~10分钟的时间讲授某一个知识点或专题内容,并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其目的是能够让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利用移动终端更加灵活、更加自主地学习,满足大众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快餐式学习知识的需要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高职微课开发原则与现状
(一)高职微课开发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微课开发也应该具有其独特特征。由于高职教育要对接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职业岗位,所以,相较于其他教育层次的微课开发,高职微课开发更为复杂,应遵循以下原则。
1.职业性原则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性技术技能应用型教育,主要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以专用技术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因此,高职微课开发也应突出职业性,注重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由于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着重于“做”的能力,也就是职业技能,微课的开发应满足企业的需求,遵循“教学做”一体原则,通过“实践驱动”、“项目驱动”引导高职微课的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境性原则
由于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受限制,无法实现1U1的实习岗位的完全对接。而高职院校要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在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时,就应该完成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了解决这种现实问题,高职微课开发应该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应先让学生对自己所读专业的岗位群、岗位工作等有个全面的认知。所以,高职微课的开发应该结合情境化模式,将与实际岗位紧密联系的内容开发成微课资源,如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可将情境设置在医院或连锁药店等,通过身临其境,使学生主动地接受任务、分配任务和完成任务。
3.灵活互动原则
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的大热,其教学模式也由原来传统“教―学”的形式逐渐转变为以技术为支撑的“学―教”的形式,这种模式相继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最初都是为耽误了上课的学生和知识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补习措施,均是在课后辅导过程中完成。因此,微课资源的学习也应该满足这一需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支持实现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微课并不意味着单纯地使用视频取代教师的位置,而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手段。微课是帮助教师突破空间限制完成知识传授的工作,而知识内化也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地沟通和交流才能完成的。因此,微课的设计必须体现其高互动性和参与度的特点。微课在师生互动结构方面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评估学生知识内化的情况。
(二)高职微课开发现状
目前,高职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微课开发、制作工作中,这对微课的发展具有良性推动作用。在如火如荼的微课开发制作中不难发现,已开发的高职微课并没有突显其职业特色,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开发模式单一
微课建设大多处于关起门来自己建设自己用的状态,主要是利用学校现有的内部资源,从主题选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制作加工等一系列的开发环节都是由本校教师个人或团队完成的。因此,微课也就局限于教师用于课堂教学。
2.开发内容单一
从全国微课大赛和各省开展的微课大赛作品中可以发现,高职微课参赛作品仍然是以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点讲授为主,校企合作的理念还没有贯穿于高职微课资源开发过程中,高职微课开发忽视了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各方面的渗透力和作用力。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破解高职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受所处地域与时空的限制以及学校能力有限,无法使教师、学生随时进入企业进行见习、实训,企业专家更不可能为学生随时指导。所以,这种时空冲突总是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二)有利于解决学校的课程设置滞后问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发展空间受限,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脱节,主要体现为课程内容陈旧和课程设置滞后,因此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零距离”上岗。校企合作实则是要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让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因此,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设计的微课资源可以按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企业可以实时反馈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并可以按照人才规格开发微课,设计微课程中的教学知识。这样校企共建的微课资源可以不断地促进和调整课程设置,完成教学改革。
(三)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校企共建的高职微课资源不仅可以直接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而且可以将微课内容与企业的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的文化融合,这样就可以实现高职毕业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节省了新员工培训费用和员工招聘所需的支出。当然,校企共同开发和设计的微课也可以用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培训委托给学校完成,这种合作都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基于校企共建的微课资源需要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按照企业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素材和工作过程等信息资源,确保制作出来的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能近距离接触企业的工作内容。微课资源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平台。同时,校企共建的微课资源能改变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除了学习相应的微课内容,还需完成练习测试题,进入互动平台,完成学生反馈、教师和企业专家解答、评价的环节,这必然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及路径
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其中明确阐述了支持开发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显然,这一要求需要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甚至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选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工作。因此,高职微课的开发不能也不应该使企业缺位。如图1所示,高职微课资源开发模式与路径是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实施完成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建成的微课资源才能体现“职教特色”,才能有利于课程标准符合职业标准、符合岗位需求。
(一)确立微课主题和内容
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的提出者David Penrose认为,微课程的建设须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就是确立微课程的主题,主题应该体现出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实际上,核心概念就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中最具典型性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点、难点的知识点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更侧重于原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应遵循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的原则确立知识点,微课主题和内容设计应突出技能性、实操性。因此,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应共同研究、制定职业岗位所需的微课内容。如营销师二级的标准,要求能够建立、管理和维护渠道系统,根据这一要求,可以将管理渠道系统中的激励渠道成员作为微课主题。通过理论型和实践型的系列微课,呈现激励渠道成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仍然以营销专业为例,一些学生毕业后将会成为销售代表,负责管理经销商的工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以激励渠道成员作为微课主题,通过微课的真实情境侧重于讲授如何激励不同级别的经销商。当微课主题确定好之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和企业专员在共同设计微课时,不仅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并重、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制作的微课应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校企共建的微课能发挥出真正的效果。一堂5~8分钟的微课程应包括导入、知识讲授和教学总结三个部分。在导入部分,可以采用图片、新闻、视频或热点等形式突出问题,从形式上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知识讲授是整个微课的重点,在制作过程中,应避免传统的理论讲解,注重打造“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微课,结合企业、岗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更加直观、更加感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知识讲授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留有足够的时间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一堂完整的微课,在其内容上必须包括教学总结。教学总结可以是教师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也可以是教师对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布置或是对学习问题的反思,进而能够激发学习者对下一次微课的兴趣。
(二)选择微课学习平台
微课移动学习平台的选择是多元化的,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应用条件,可以选择自建微课学习网站或选择现有的网络学习空间,如世界大学城,这两种平台都可以实现微课视频、学习资源上传、作业批改、交互留言等功能。然而,笔者认为,这两种平台模式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两种学习平台都需要注册登录,进入网页页面,实际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者和企业专家的进入难度;其次,网页的形式无法实现多人实时的互交功能,因此,对学习者疑难问题的解答无法体现及时性。所以,对于校企合作共建的高职微课而言,最佳的学习平台是选择当前最流行、覆盖面最广的微信平台,应有效地运用微信公众号服务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组建微信群,加强互交沟通,形成微学习社区。如图2所示,微信移动学习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移动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学习者可以经过碎片化的主动学习过程并通过微信群与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增强知识的内化。
1.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由于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视频,还可以创建链接,因此教师可以随时通过微信服务器上传微课及各类多媒体学习资源。为了提升学习者在多样化学习资源中的体验效果,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对这些多媒体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应该考虑传播学习资源所需的数据流量,这样才能满足移动学习环境的需要,才能吸引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微信公众号的模块设计可以分为“我要问、我要看和我要学”三个方面。“我要问”模块主要是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疑惑。学习者通过关键词的输入可获得自动回复解决问题。“我要看”模块主要是定期推送每个“微教学单元”基本知识点、技能演示、相关前沿信息和学习测评等内容。学习测评可以通过使用“阅读全文”的功能,转跳至测评网页,使学生完成测评任务,或者通过对微信学习平台的设计修改实现学生在平台内的学习测评。“我要学”模块主要是提供微课程视频。由于学生主要是利用手机或手持设备进入微信公众号选学微课,所以微课的时间应设计为5分钟左右为宜,学习目标突出,内容紧凑,同时制作的画面和音频应该更加清晰。
2.建立微信群,实现三方互动
校企合作共建的微课资源这一模式本质上可解决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问题。由于双方共建的微课资源可实现将企业真实情境直接搬进课堂,企业专家可突破时间、空间障碍“现身课堂”给予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指导,这本身就是对校企合作深化的促进。同时借助微信平台创建微信群,可使学习者和授课教师、企业专家“零距离”地进行互动。学习者在理论知识或技能操作方面的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通过微信群向教师和企业专员进行咨询和求解。这种三方互动的模式更加有助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制作
微课已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在组织微课大赛,相继将制作出的微课运用于教学之中。高职院校的微课开发应走产学研合作之路,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微课开发的途径,而且能开发出适合于高职特色的微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制作的微课应经过团队建设、共同选题、素材整合和校企共同审核四个环节。
首先,微课团队建设是微课开发制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应采用合作式的开发模式。合作式开发模式意味着微课开发必须打破学校界限,以专业为导向,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因此,团队成员不仅应包括专业教师,还应包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软件设计师、教育技术人员、美工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团队成员。其次,校企人员共同选题能确保微课开发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因为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的选题不仅只是从学科体系考虑知识点是否适宜于微课开发,更多地能从岗位需求的层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知识点开发微课。再次,素材整合应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实施完成:学校教师主要对文字、图片、音频等素材进行整合;企业人员主要负责企业工作流程或技术操作等实际情境的视频拍摄。根据不同学科的微课格式要求,软件设计师可采用Flash、3DMAX等制作成动画,或简单地用Powerpoint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添加后转换为视频格式,或采用录屏软件完成后期制作,录屏过程中应注意声像和文字的一致性。最后,微课必须是在校企人员的共同审核通过后方可。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教学应用
校企共同开发制作的微课可以在高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展开应用。针对理论类的知识点,可采用课前自主学习模式。首先,教师将微课及相关辅助资源上传至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线上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互动,实现翻转课堂的模式。其次,微课还可作为拓展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如实训类、操作类的微课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Flas或其他形式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地完成知识的内化。在实训课堂上,即使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后,有些学生还是存在不敢操作、操作不当等诸多问题,而借助于实训类微课的运用,学生便可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或操作,一边进行自我检验,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课后的微课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知识复习和巩固的过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之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记住、学会。因此,这类微课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学习,甚至自主练习,这样才能够让高职学生消化吸收直至灵活运用知识点,具备相关职业技能。当然,不论微课运用于教学的哪个环节,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中学习测评的在线作业布置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微信群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目标尚未达成的原因,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即时汇总,以不断促进微课内容的修改和微课质量的提高。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微课必然会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虽然高职教育微课在开发与运用方面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微课必将呈现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的局面。高职微课不仅仅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抬起头来学习,更多地应按需所设,要突出“高职特色”。因此,高职微课的开发设计必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通过微课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化,通过微课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3,7(20):50-51.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10):17-18.
[4]姜汉荣.基于中职教学方式创新的微课资源开发――以机电专业为例[J].课程与教学,2014(11C):35-37.
[5]周贤波.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5(6):55-58.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7]沈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移动学习平台探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17(3):71-75.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网络教学的作用也是与日俱增。网络教育对当前发展智慧教育产业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放眼全球,一些世界顶级名校如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正在加紧其网络课程体系的建设,而国内外的网络巨头如谷歌、亚马逊、百度等集团也纷纷斥巨资进入网络教育产业。而纵观国内,很多高校顺势推出了以“视频教学”、“智慧课程”为代表的网络教学课程体系。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智慧课程建设上,脚步已渐趋于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学资源分散、利用率较低,教学缺乏联动;2.传统教学占绝对比重、网络教学重视程度较低;3.对智慧教育,比如“微”教学理念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造成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继承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联动性,久而久之,必将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学而不精。
1.2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商务英语教改创新的意义
基于“微课程”生态体系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创新,牢牢扎根于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状况,是基本适应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势必有助于高校商贸类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微课程”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微课程”教学理念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生,适应了学习者呼唤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求。(祝智庭,2008)其次,基于“微课程”理念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型教学体系拥有以下三大优势:1.时效性;依托互联网,共享新资源;2.高效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3.互动性;加强师生互动,特别是课后的讨论和交流,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始于“上课铃”而止于“下课铃”的不足。第三,在“微”教育背景下,教师群体在信息共享上可享受更多的便利,例如,可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大纲、课程进度表抑或PPT制作技巧的分享和更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过合作产生合力,以解决以往专业教师时间利用率低,资源分散、浪费的困局。将“微课程”教学理念融入高校商务英语教改创新中,一方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视野、优化课程的教学资源配置;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在网络信息时代重塑师生关系,从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模式转型升级为师生共建课堂的新型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学习热情。此外,商务英语学科本身具备的前沿性和包容性也要求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二、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商务英语教改创新
2.1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微课程”教学资源库
打造一套科学、智慧的“微课程”教学资源库是高校商务英语教改创新的关键,没有教学资源库的基础,教改创新难免沦为无源之水、纸上谈兵。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改实践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应紧跟高校教学改革的全新理念,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根据学时和学生年级不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并注重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英语函电与写作》等教改主战场,教师应有信心将“微”教学的理念加以贯彻。当然,在硬件配备上,智慧课堂应搭载先进网络及教学硬件设备,以提供智慧笔记本物质上条件,如Wifi设备、计算机等。此外,在《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的教改实践中,笔者自2012年来主导通过“网络连接主义”的理念将“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融入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高昂之,2013)。但笔者所处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视频教学”、“在线学习”、“智慧课程”等领域还需要做出零的突破。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商英专业网络资源库,对于商英专业顺利进行教改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2师资培训与管理、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提升教师的网络教学技术能力
教师是教改的主体实施者,也是教改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微课程”理念下改革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打造一支教学思路开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且具备优秀教学能力的商英教学团队;在“微课程”教学背景下,共同创建一个互动、变化和多维的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此外,在实践中应避免单兵作战,可以联合高校信息技术中心的专业教师加入教改课题组,对商英网络“微课程”资源进行技术上的指导,通过合作互补,为师生们对教学资源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此外,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主体,教师的教学视野、及现代化教学能力决定了教改创新所能达到的高度。“微课程”理念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正受到国内外学界日益火热的关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在2013年下半年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引起了国内高校的极大关注,当前,有关“微课程”的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也劲头正盛。笔者呼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抓住这一机遇,通过系部、学校的平台积极报名参加关于“微课程”的专题培训和研讨会,一方面提高自身对于网络教学的意识和敏感度,另外一方面也加强自身的网络教学技术。
2.3建立学生主体项目,营造师生共建网络“微课程”体系
“微课程”理念下的商务英语课堂,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学生则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可成立学生实践项目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制,对课程网络资源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比如利用课堂博客、微博,IM(即时通讯工具)等时下备受90后大学生群体推崇的互联网软件进行实时操作管理;同时,为克服学生惯有的惰性,课题组还应注重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通过课内外两个平台,对学生的贡献给予一定的学分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应定期对教学网络内容进行监管,及时给予学生以回馈和建议。
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钢琴教学的起源
现代钢琴诞生于文艺复兴后期,100多年前钢琴传入我国时,主要集中在教堂和教会学校,由牧师及传教士教授。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只有官商家庭的子女才有条件学习钢琴,常以家庭教师的方式进行教学。1892年3月17日上海中西女塾第一个开设“琴科”,其后,上海圣玛利亚书院、清心女塾。江苏苏州景海女塾、镇江女塾等相继设置了“琴科”。“琴科”的学习内容以钢琴为主,另有弦乐、声乐、基本乐理、音乐史和音乐创作等,这是最早的钢琴专业课程。直到1927年11月27日,上海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成立,中国的钢琴教育才有了具体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之后上海音专、中央音乐学院及各地音乐学院的兴建,使得钢琴教学在专业音乐院校蓬勃发展起来。随着社会时代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地综合类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也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纷纷开设钢琴专业,钢琴教育开始从专业音乐学院走向师范院校及综合类艺术院校。
二、当代高等艺术院校常用的钢琴教学形式及特征
(一)钢琴个别化教学形式
钢琴个别化教学是我国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一种知识传递的钢琴教学形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它的基本过程为:复习检查旧课(回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由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钢琴个别化教学形式从产生之初,就在多年的钢琴教学中一直占据主要的地位并且沿用至今。
1.钢琴个别化教学形式的优势
1)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教学可以针对每个同学的性格、兴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以及专业基础、音乐素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制定符合学生个人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有利于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钢琴演奏技能是衡量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标准,个别化教学能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2.钢琴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局限
1)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采用个别化教学,容易造成教师的重复劳动与教学资源的浪费。
2)对学生学习主体性重视不够。在传统的钢琴个别化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学生处于附属的地位,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重视不够。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其主体性,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
(二)钢琴集体性教学形式
1.钢琴集体性教学形式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连年来的扩招,现有的教师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人数规模,为了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钢琴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钢琴集体性教学应运而生。钢琴集体性教学形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对多”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集体性教学出现的初衷是为广大中小学及中等师范学校培养音乐师资,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基本的钢琴弹奏理论和弹奏技能也开始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
2.钢琴集体性教学形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运用钢琴集体性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视听教学等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型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钢琴集体性教学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对多名同学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是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同学因材施教。因此,钢琴集体性教学形式更适用于钢琴基本弹奏技能的教学,或钢琴演奏理论及钢琴教学法的讲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日趋专业化,人们已将教师职业视为一种具有双专业性的特殊职业。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饵决“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在未来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教学技能。
三、当代钢琴教学形式的新发展一一钢琴微格教学形式
(一)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创立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录像机、计算机、多媒体电脑等系统进行教学训练。
(二)钢琴微格教学形式
钢琴微格教学是由10--15个学习者组成“微型课堂”,利用45―50分钟的时间训练教学技能的一种形式。钢琴微格教学形式着眼于学生钢琴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师专业化的模拟培训,为师生双方提供一个丰富的模拟教学空间。
(三)钢琴微格教学形式的教学过程
以一节钢琴伴奏集体课(学习分解琶音)为例,采用钢琴微格教学形式: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程开始时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分解琶音的伴奏形式。并对分解琶音的构成形式进行讲解。
2.教师示范。教师首先示范长短琶音的分解形式,然后选取不同类型的歌曲采用分解琶音伴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或者播放一些音乐会录像,让学生观看和倾听在演出中分解琶音的实际运用,以利于对分解琶音这种伴奏形式有一个理性的把握。
3.讨论与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对刚才的示范教学进行
讨论,学生自己练习。
4.模拟教学。由同学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教学。执教者讲课前,首先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设计目标、教学技能,然后开始正式讲课并同步录像。
5.评价反馈。实践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回放学生的教学录像以进一步观察、评价。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小组成员是否掌握了所学习的分解琶音伴奏形式?然后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客观正确的分析问题,找出不足之处,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对其需改进的问题进行示范,以利于学生进一步改进提高。
6.总结。教师对整节钢琴伴奏课进行总结与点评,指出学生在课后需要加强练习的地方,并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不同风格、节奏的五首歌曲,运用分解琶音伴奏的形式进行伴奏。 钢琴微格教学形式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体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 未来钢琴教学形式发展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钢琴教学形式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一些趋势。
(一)形式多元化
由于学科不断分化和综合,大量新兴学科形成及产生的新方法极大地影响着现代教学研究。多种学科将会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这将对未来钢琴教学形式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师生合作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中心”正逐渐的被现代教学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所取代。这种教学观使得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趋于合作。
(三)目标情意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社会需要人才的不断变化,智商不再是强调的重点,而情商正逐渐引起重视。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新型教学形式,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将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01-02
一、引言
根据大公网消息称,截止到2013年7月22日,“微信”用户已突破5亿人,日增用户数160万,另据51调查网的调查数据“微信”使用群体以青年为主,年龄集中在20~29岁,这一用户群体占总用户数的90.67%;另外在用户身份特征调查中显示其中56%的用户是学生,而本科学历的用户占总人数的70.67%。因而“微信”现在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和人际交往平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所谓的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给予高度的关注,很多教师也已尝试把混合式学习延伸到课程学习中,并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是一门主要以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旨在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课程。同时,“大学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的老师基本都要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咨询及就业信息的功能。因而,使用新兴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与学生沟通咨询的时效性,是大学就业工作者提高工作效果的重要载体。
二、“微信”的功能特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微信”目前支持智能手机中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和塞班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实现面向多人的消息推广和,利于提升平台影响力,进而实现与用户的及时沟通提高运作效率;而微信的个人账户则更多地实现面对有限人群的语音、视频和图文信息,能形成在线讨论圈、固定朋友圈等,方便交流,并且微信支持多收集平台支持,能够关联手机号码,方便建立联系沟通。
三、分析评价传统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方式
1.文献综述。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在现有研究之中,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课程改革或是课程体系构建,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即增强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这通常包括通过加强第一课堂的知识讲授、课后的实践练习以及在扩大第二课堂的活动,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质量,扩张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技能。(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学校要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通过职业规划体系的建立,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端正心态,认识自己;或是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在认识自己、了解行业等基础上,加强学生就业技巧的培训,包括简历制作培训、面试培训等提升能力。(3)构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最新就业信息,提高学生搜集、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同时建立毕业生信息资源库,跟踪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4)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让毕业生和企业面对面接触,针对企业的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培训或是对大学生进行培养。
2.分析评价。传统的就业能力提升渠道,汇总看来以上四种最为常见和有效,但是仔细分析后可以得出,传统的就业提升渠道都存在着时效性差、惠及面窄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1)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是提升就业能力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学生的专业技能通常也是学生进入职场大门的钥匙。传统渠道一般都是通过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展开。这样的提升方式都存在着连续上课的学生和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才有可能收获这一教育成果,如果学生在上课时存在间断或是参加活动时不注重总结的话,都会使得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因而,这一提升方式存在着补漏的空间,而“微信”的及时、便携性及提醒分享功能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更是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工作的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市场越来越成熟,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必须是“打有准备的仗”。因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是各大学必不可少的工作。原因在于:①通过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尽早地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的学业规划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大学学习动力问题的同时,准备自己未来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通过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兴趣、职业倾向等;同时还可进行职业探索等其他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内容,为自己的生涯规划做好基础性工作。③通过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可以给学生一些就业技能的培训,如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就业能力。但是,目前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通常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又因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教学方式的要求(学生参与式),因而上课班级一般规模较小,学生受众面小,只有少数同学有选到上课的机会,也存在受众面小的不足。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恰好能满足扩大受众面这一不足之处。(3)构建信息交流的平台,现在各高校的就业信息通常都集中在网页信息公告或是就业中心――学院(书院)就业负责人――辅导员――班长――学生这一信息传递链上,通常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QQ群、人人网等模式。QQ群和人人网在信息传递方面都没有“微信”的即时性好,另外,在信息的反馈方面QQ群和人人网的信息反馈也不如“微信”的即时性高。(4)关于校企联合这一方式可能更多的帮助在于让学生能在职业探索方面有些便利的条件,但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实现校企联合这一模式。但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或是公众平台,则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少数的校企联合中,感受企业对职业的要求,更好地探索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
四、“微信”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使用“微信”能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功能,并且具有即时、便携使用的特点,构建使用“微信”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路径如图1所示。
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微信”建立就业工作公众平台(设立一个公众账号),并建立一个个人“微信”号。通过公众“微信”平台可以进行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包括课堂知识的分享以及企业HR或是职业规划专家分享的有关知识及最新动态,将这一教育知识传递给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而学生个体则可以通过回复消息进行个人问题咨询和对所分享知识的反馈;通过个人“微信”账号,可以建立相关的问题讨论群及好友对话,可以实现教师即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个体咨询讨论,同样的学生个人也可以通过交流将信息再次反馈给老师,极大地缩短老师和同学的沟通距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周超.大学生就业能力“亚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3]罗明忠.基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高等教育改革思考――来自广东某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J].高教探索,2007,(6).
二、财务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性质
财务分析是为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财务分析人才而开设的专业提高课程之一。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区间不断下移,各类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财务分析信息成为企业的各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材料供应商、产品购买者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和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筹资、经营管理、宏观管理等方面决策的依据。财务分析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撰写财务分析综合报告的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信息。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求降低成本和获取收益的可能途径。另外,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学业发展能力,笔者对应届生求职网进行了调查,与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用人单位在任职要求中除了提出专业技能要求,比如财务分析能力外,绝大多数单位提出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共享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划执行力,财务工作者更要强调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取,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寓于整体教育过程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要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授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课后总结等几个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知识技能的储备阶段: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
1.教师要有学习能力。(1)财务分析课程有边缘性特点,其基本理论体系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都有一定关联,要上好财务分析这门课,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都要有所了解。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很多学科理论在发展更新,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完备并且不断更新。(2)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专业提高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课程,财务分析教师授课时要能把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介绍。(3)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着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从一些金融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等网站获取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需要利用EXCEL、SPSS、EVIEWS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和分析。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才能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2.教师要有教研能力。(1)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研究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领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较多,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到金融活动中,他们做决策时对财务信息各有诉求。只有教师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针对特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授课时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
(二)课前准备阶段: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1.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为进行财务分析教学设计,要事先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教师要加以选择加工整理,还要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必须从网络上或其他媒体上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加工整理,使之契合课程内容。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财务分析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个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编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安排实训教学,进行实验课时分配,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式,还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参考资料。
(三)教学实施阶段:组织教学能力
1.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给予积极的鼓励。授课不能满堂灌,给学生留出时间和机会去自主学习,让他们有机会训练财务分析技能,有时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效果。
2.能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助力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从而扩大信息量。
3.能进行网络教学。网络功能强大,学习资源丰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大量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和案例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所以教师要具备浏览和搜索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沟通功能,与学生借助qq、微博等工具进行交流,释疑解惑。
4.进行案例教学。财务分析课程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教材上提供了大型案例来介绍整个财务分析过程,还可以从网上选择时效性强的或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帮助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企业或根据今后的就业取向选择某个公司作为实验教学的案例。
5.组织团队学习。在进行案例教学或实训教学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公司财务分析整个过程: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企业战略分析、财务报表会计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基本因素分析、财务分析综合评价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做成PPT,在全班进行讨论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好得力的小组长,然后做好动员、激励、督促、解疑、总结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计划执行力得到锻炼。
6.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从哪里获取和搜索公司财务分析信息,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渠道。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学科论文时学生也会存在困难,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财经类期刊等。(四)课后总结阶段:反思能力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调整、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同行探讨和学习其教学经验,可以向学生了解其需求,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
四、多方助力提升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
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具有指导学生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教研室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都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自身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1.教学志向与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能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会做好各种教学准备,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各种努力。
2.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财务分析教师不仅要更新和补充财经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财务分析技能,会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能建立模型,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教师从事教研的努力。教师做财务分析教学方面或专业方面的研究,就要从财经类网上、期刊上参阅很多的参考资料,以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工作,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把握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这样财务分析教学像注入了活水一样,延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二)学校、系(部)教研室营造氛围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摘 要:笔者构思的企业培训系统是将培训后的销售业绩直接与培训过程相结合,通过对培训全过程监控分析以及后续的销售绩效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来改善大连万科雨林培训体系的模型及流程。而这些思路的实现正是基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本论文设计大连万科培训系统从全过程和结果跟踪两个层面监控和分析万科雨林培训行动的效果,从长时间跟踪培训效果来指导企业培训和改进企业培训方式。
关键词 :信息化;员工培训;跟踪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85-04
引言:大数据趋势
目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阶段,即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数据预判黄金周的旅游需求总量,阿里巴巴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网购大数据判断当下的流行产品,微博,微信可以通过大数据判断社会时事热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趋向。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战术与战略判断的依据,企业不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商业的运营模式势必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那么大数据时代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培训系统中,这尚是一个较新的思路和模式。
万科作为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企业,一直将步伐迈在行业前端。从精装修到工业化,到了2014年万科集团总裁郁亮频频到访小米、腾讯、阿里等企业学习互联网的大数据精神,而一本《大数据时代》也在整个万科集团内部开始流行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万科也在用大数据思维来思考整个企业的运营与运作。本文将以大连万科雨林培训为例进行剖析,设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培训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1.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现状剖析
1.1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简介
雨林培训是万科集团营销系统的一个专项培训,旨在通过营销精英的经验分享等方式打造高品质的专业营销培训平台。
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的理念是“用经历定义成长”,主要针对的是公司为大连万科服务的员工,因此整个培训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通过万科营销系统和万科其他职能端口优秀人才的经验式教学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员工的万科化和专业化;另一个层面则是通过脱产的全封闭培训,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使得培训成为员工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并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最终让培训和学习成为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工作意识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雨林培训现状调查
1.2.1问卷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建立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涉及了2014年全部参与到雨林培训的公司在职员工,共计50名(另外10名离职或休假),调查内容涉及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后跟踪等多方面问题,问卷全部收回,有效数47份,有效率94%。
本次被调查的员工涉及置业顾问、营销策划以及后台管理三大基层岗位。此外笔者在文中选取了较有说服力的一些问题与统计数据,为后文分析培训状况提供数据支持。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认为,公司对于雨林培训是比较重视的,也由此从侧面反映出来,员工对于雨林培训的心态是比较积极的。
在调查中涉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时,被调查对象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有60%的受访对象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另有接近43%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内容不够深化,浮于表层,应该进一步深化培训专业度。可见,这两方面是雨林培训中出现的较大的问题。
针对培训形式单一这个问题,更多的受访者希望有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形式,案例分析、影像教学等都是比较受到学员欢迎的培训形式。因此在培训设计中,培训的组织者应该将这一调查结果纳入以后的培训设计的考量范围。
1.2.2访谈调查
笔者根据在调查问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列举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话题,对雨林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了实际的访谈。其中培训组织者2名,培训参与者中,笔者挑选了三个不同的营销项目中的营销策划、置业顾问和后台管理三大岗位共计9人。通过对于这11人的访谈,再结合问卷调查,笔者梳理出了当前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存在的几个问题。
1.3雨林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雨林培训有着多年的经验,而且组织者每一期都会精心的准备和组织,但是笔者在调查和统计中,仍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分析,希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得雨林培训不断优化完善。
1.3.1培训经费不足
在培训中,因为一些经费的问题,我们发现培训过程缺乏一些必备的教材与教学资料,培训过程主要以讲师讲,学员记的模式,培训内容记住多少,消化多少只能以依靠课堂上的吸收消化程度。雨林培训培训模式主要是以授课为主,但是我们都知道授课是一种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而且每期只有几天的封闭式培训,因此学员们通过授课这种方式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而要想使得雨林培训可以达到一种长久有效的作用,就必须依靠学员们自己在课后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而在员工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辅助的学习就必不可少,而目前雨林培训因为经费的问题还无法满足每个参与培训的员工都能有充足的培训资料。
1.3.2培训内容较浅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主要是针对公司中为万科服务半年以内的新员工以及各营销项目申请的特殊的培训需求。而培训的宗旨是“用经历定义成长”,实际上就是通过万科各系统以及合作方优秀的员工的经验来指导培训,但与此同时因为培训时间以及讲师不是专职讲师精力有限的问题,会使得培训内容过多的流于表面,很难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 使得被培训的员工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就使得员工在在未来的工作中很难把培训内容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1.3.3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笔者发现很多学员反馈对于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形式有一些意见。本文在前面提到过,培训形式主要是以授课为主,辅之以一些团队素质拓展。因此可能导致一些学员会出现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参与度不高、开小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使得培训的效果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单一的机械式授课,会对培训结果产生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企业人力资源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新形势下的培训方式,比如头脑风暴培训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培训法以及利用互联网名师课程授课方式等,这些培训方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突破,而且也是更加科学的培训形式,这些新的培训模式不仅仅会极大程度的提高被培训者的参与度和兴趣,还会使得被培训者因为注意力的集中而记住更多的培训内容,而大连万科雨林培训还缺乏这些多元的培训模式。
1.3.4培训后期跟进不到位
培训结束之后,大连万科营销管理对于培训效果的后期跟进力度较小,被培训者参与培训后是否在工作中有了能力的提高、精力投入的增加、工作方式的优化等培训结果没有系统的统计与跟踪,往往只是项目销售经理的一个电话反馈就完成所谓的后期效果评估。因此对后期的培训优化缺乏导向作用。
1.3.5雨林培训问题成因分析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虽然在业内有着极高美誉度的培训品牌,但是确实存在着笔者在上面说到的一些问题。追本溯源,笔者与大连万科培训的组织者进行了一些访谈,并亲自加入到了雨林培训的组织工作,并参与了全程的培训得到了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归纳为管理层重视程度有限,培训模式僵硬,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可以依托于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方式得到优化和改进。
2.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方案的设计
2.1雨林培训改进设计整体构思
按照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人员素质要求、业务流程规范、运营管理体系等,再根据各个营销项目的具体要求,本文以营销策划、置业顾问、后台管理三大基础为例,运营组培训岗位的具体负责人员如何规划好每期培训的内容,做好培训需求等内容设计一下思路和方案。以下是雨林培训改进设计总体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适度激励原则。
这一切都将以信息技术跟踪大连万科系统的培训过程和效果来实现其总体原则。
2.2培训需求分析
为了提高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性,本文引入了胜任力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
3.2.1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般的员工培训,很少结合胜任力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而是根据员工的所在岗位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结合岗位特点、能力要求来进行培训设计。但是胜任力模型构建之后,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则是根据二八法则,将绩效优秀的员工与绩效一般的员工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工作素质、性格等胜任力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培训设计。通过胜任力模型分析,可以灵活的结合实际的情况,切实的得出当前培训的实际需求,更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一般步骤是,确认绩效评估标准根据标准划分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将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二者工作的关键差异总结出岗位胜任力要求进行验证。
因为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雨林培训是针对公司一线业务员工的,因此主要是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如下表:
2.2.2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
当前大连万科营销系统有八个在售项目,其中七个分管的营销中心,因此公司员工数量庞大。要快速有效的完成培训需求的分析,就要根据每个营销项目为调查单位,总结出不同岗位员工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之间的差异,通过建立培训专项数据库构建胜任力模型,并评价培训效果。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服务于各个营销中心的公司员工,因此,胜任力模型的调查统计也主要针对基层员工的状况。
3.雨林培训的改进与实施建议
3.1培训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工作要做,一是要确保培训能有效地进行;二是及时调整和纠正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这两大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要做如下的具体工作:
(1)重视培训纪律: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作为业内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专项培训已经有较为规范的培训纪律,而培训的组织者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将这些培训纪律有效的贯彻下去,如:学员签到制度、手机寄存制度、讲师评价制度等等,将这些表现有效的体现在红黑榜上并且直接与最后的培训成绩相挂钩才能充分引起学员的重视。同时将这些学员培训过程状况输入到万科培训系统的雨林培训数据库中,以备以后跟踪调查。
(2)提高公司领导重视程度:毕竟雨林培训的对象是公司的营销人员,因此提高公司领导的重视,更加能够使得学员全身心参与到培训的全过程。因而在培训时,应该安排公司的领导进行定期视察,让他们了解自己公司的员工在培训时的具体表现;其次培训成绩除了以各营销项目进行排名外,还应该按照公司的排名进行,并将成绩反馈给公司的分管领导。及时将领导参与情况反映到万科内部互联网上。
(3)及时调整培训误差:培训进行时,除了按照原来计划按部就班实施之外,还要注意其中的控制与调整,及时的从工作人员以及学员的反应来分析目前培训的效果。然后比照之前计划制定时的预想效果,总结二者差异找出原因,判断是否能够做出及时调整,若可以就及时对原来的培训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不能则作为下一次培训的优化依据。
3.2雨林培训的系统化建设:搭建培训信息化平台
笔者建议雨林培训利用大数据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并搭建信息化平台。
3.2.1雨林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并不意味者培训的组织人员就结束了全部工作,在训后需要统计和整理培训期间的有效数据和信息,为培训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需要做如下的具体工作:
(1)奖惩数据统计:将学员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奖惩、考试成绩等一些列的评分综合统计,并将数据统一反馈给各分管领导。
(2)总结与归档:梳理培训期间的各个环节的情况,并且抽查被培训的学员,做一对一的调查,整理这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次的雨林培训做好优化铺垫工作。最后,将本次培训的相关材料进行归档保存,为日后提供借鉴,所有的这些都将用雨林培训的专项数据库进行收集和整理。
培训效果评估作为培训最后的工作,对整个培训的价值估计以及日后培训方案的优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之前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缺乏一套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因此笔者在此引入了柯氏四级培训评估体系。
四个层级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一个层级对于员工都有着不同的期望,在反应评估中,培训方希望被培训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去,主动学习。在第二个层级学习评估则是期望被培训者能够在理论上吸收消化培训内容,并且可以举一反三,理解培训内容以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去。第三个层级则是期望被培训者,能够将培训内容融会贯通,在培训后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在遇到实际困难时联想到培训内容,并以之解决问题。最后一个层级成果评估,则是用客观的绩效评估本次培训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否真正起到了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
柯氏四级评估体系见下表:
3.2.2搭建雨林培训独立的信息化平台
2014年万科集团搭建了新的培训开发系统,即“培训V2.0”,各个地方一线公司可以通过该系统向所有员工预告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员工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预约和评价想要参与的培训课程。整个万科集团已经初步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信息化管理。
2014年年初,大连万科营销管理部寻求新的合作模式,与互联网公司积极合作,搭建了“万科三好住宅”、“大连万科微管理”等一系列的微信公共平台,实现了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业务处理多种功能。因此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将培训体系信息化并对被培训人员的销售绩效和培训体系进行信息跟踪和反馈。
但目前,雨林培训并未纳入到“培训V2.0”和微信管理平台之中,培训的反馈以及培训内容的保存仍然处于传统模式,不利于建立长期培训效果的跟踪信息收集体系。因此就必须搭建雨林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得学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评价培训内容与反馈培训效果。并且可以长效的保存这些信息,日后积累成为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的大数据库,为培训的优化和效果提供更多借鉴的依据。
另外通过对培训体系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将培训资料利用培训内网传送给学员,这样既可以使学员得到了相应的资料,同时也避免培训费用上升的状况。
对于学员反映的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深度不够等问题,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要求学生上互联网相关名师课程、网上资料下载,搭建微信圈互相学习,经验分享等方式增加学习内容和交流沟通方式。当然对于一部分优秀员工应有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如更多专业花的系统教育和知识储备。
结论:在信息化条件下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更新发展着,笔者在本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一系列实施方案来确保培训制定的方案更加有效科学。同时,在改进设计方案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柯氏四级管理培训评估体系,作为搭建雨林培训评估阶段的评估工具。紧跟时代潮流并且结合万科当下的战略,将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到雨林培训中去,确保实施与评估能够更加便捷和有效科学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编著:企业员工考核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戴良铁伍爱编著[M].人力资源管理学,1995.
[4] 蒙德·A诺伊等编著,刘听译:人力资源管理一赢得竞争优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香港管理专业发展中心编:组织行为与人事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6] 徐颂陶著:中国人才展战略与人才资源开发[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7] 费迪南佛尼斯著,丁惠民游锈雯译:提高员工业绩的教导对谈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8] 果红忠,万科发展战略简析[C].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9] 董秋彤.解密万科成长之谜[N].中国企业报,2002.
[10] 陈一飞.住宅产业化进程中房地产企业战略变革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 丁成章.工业化制造住宅与住宅产业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 范业铭.论BUZZSAW信息门户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产业,2008,(7):79-82.
[13] 梁建军.浅议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08,(4):185.
■ 领导高度重视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次经济普查高度关注,寄予厚望。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北京特色,在普查方案中增加了反映首都特点的调查内容。市委市政府特别提出了“依法普查、实事求是、应统尽统”的要求。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节目中,以电视专访的形式就普查登记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经济普查的要求,局长崔述强、总队长潘多次组织召开区县普查办负责人会议,强调重要意义,解决突出问题,共谋普查大计。还是在“大战”前夕,北京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2月30日、31日连续召开战前动员会议,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顾兖州就正式登记填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等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丰台区常务副区长汪洪、石景山区常务副区长王红分别在当地电视台新闻黄金时段发表全力以赴,抓好经济普查登记填报工作的电视讲话。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大兴区常务副区长张晓林、平谷区常务副区长王春辉等各区县分管领导和统计局调查队领导一起走街串户,具体指导普查填报工作,为新年度开篇文章打上了“领导带头抓落实”的印记。
■ 部门协同作战
北京市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一经普”的36个增加到42个。在北京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下,以市统计局、调查总队为主体,工商、税务、编办、民政、质检等部门,按照分工相互配合支持,提供相关的行政记录资料,对普查对象进行了协查和核实认定工作。宣传部、市政管委、交通委、建委积极提供宣传资源,努力营造普查氛围,为正式普查登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元月一日起,以统计局、调查总队为主体,各成员单位按分工分赴各个普查点,面对面地解决普查登记中的具体问题。市统计局宣传中心协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制作组,深入顺义区北京现代汽车总装车间采访普查中的能源填报事宜,向公众解答了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报表指标的诸多问题。朝阳区是外国使馆、外资企业的集中地,历来是涉外工作的敏感地带。市、区两级普查办一起与外交部有关部门协调,就朝阳区建外、三里屯、香河园三个街乡所辖外交公寓近百家企业的清查问题进行协商,为顺利开展普查登记提供了保障。
■ 局队形成合力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北京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后进行的。市统计局和调查总队“相融共议、形成合力、资源共享”,区县局队“一体化”管理,街道乡镇统计所由区县局垂直领导。这样就从体制上便利于在系统内整合调查资源,形成和加强普查的整体力量。北京局队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由于形成了合力,此次经济普查呈现出“六个统一”的局面。即人员统一安排,方案统一设置,宣传统一组织,培训统一准备,财物统一调配,工作统一部署。2008年12月,全市18个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统一部署,先后召开工作布置会近2600场次,营造了普查“大合唱”的氛围。与此同时,局队共同开发了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平台,以最新的卫星航拍地图为参考,进行了普查区域的划分,进行了地毯式的建筑物和单位清查工作,为准确确定普查对象总体,规范各类普查报表实施范围,建设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
■ 普查人细致入微
此次经济普查,北京市组织6万多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由分布在18个区县街道乡镇带队,形成了一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交叉协调、整体覆盖全市的普查登记大军。在实际入户登记填报中,普查员按照统一培训的规范,一项指标、一张表、一个数地耐心指导普查对象。遇有普查对象因故不配合的问题,普查指导员则随时出面调停,保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通州区实行“一线工作法”,切实使普查登记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即领导在一线指挥,宣传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典型在一线推广,经验在一线总结。顺义区、大兴区、延庆县、门头沟区在普查登记填报中,以“法律先行”工作法,由区普查工作人员随即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解答群众疑问。通过面对面解答疑问、宣传法规,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获得普查对象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2.探究实践。根据实践方案和计划,让学生进行参观、采访、调查等活动,并进行多种方式的记录、分析、感悟和思索。
3.整理交流、分享。根据实践探究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让学生、教师进行共享。在实践中,过程由学生直接参与,规律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方法由学生自己归纳,发现的问题有学生自已思考、解决和反思。为了让学生增强对商品学及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树立营销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我校组织了“营销务实”技能实践活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设计。其内容包括:活动宣传、注意事项、培训、场地考察、联系(生产联系、场地联系)、场地布置、选购销售内容、成员分工(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分设计部、采购部、销售部、财会部、后勤部等)、采购、经销企业调查、商品市场行情调查、作为独立企业制定商品营销策划方案、售点布置、开幕式、现场销售、财务核算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采购的流程和技巧,了解供应商市场,提高经营策划能力的训练;学会及运用销售技巧和方法,学会市场调查、分析产品营销现状、开展SWOT分析、确定营销策划具体目标、制定营销战略与策略、设计具体行动方案、预算营销费用及营销文案编写;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力,养成积极主动意识,关注仪容仪表的重要性,找到学习的不足及目标;能运用会计、统计等知识进行分析及成本利润核算。
二、利用现代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随处可及,手机(微信)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不同类型的资讯,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教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时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钻研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融合,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关注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如在讲授如何规避市场恶性竞争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为何要限制参与竞争企业的数量?为何要制造企业差别化?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数字环境中进行探究。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通过数字环境设计出让师生进行课前、课后、课外的互动问题,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题。同时,也能实现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加以联系、分析和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在讲授产品策略这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知名品牌产品(如手机)进行调查并做出如下回答: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购买这一品牌产品?人们对这一产品有何意见?人们使用这一产品的目的是什么?人们在使用这一产品时会遇到什么问题?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就会进行自主、协作地去探究这一产品适应的人群、市场的大概占有率、使用的方便性、售后服务的情况等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产品的概念,进而去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因素和分析品牌产品成功的经验。可见,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入手,带着教学问题进行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四、打开心灵之窗
中职学生大多都是基础知识、自控能力等比较薄弱,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成长过程、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追究其原因是,在他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经历中有许多问题都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而中职学生阶段,又是他们彷徨的阶段,不要说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不清,而对三年的中职阶段的生活也认识不足。但中职阶段又是他们人生中很特殊的一个阶段,处于自我意识最强、思维最活跃的时期。虽然他们在学习热情上不够主动和用心,但只要教师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关注学生的各种想法,认真倾听和尊重学生的“倾诉”,就会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以此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消除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让他们认清自己、相信自己,对未来有所规划和憧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做好教学评价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劳动者。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校还是把学科应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结果的最根本表示。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导致中职学生缺乏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缺乏职业转岗和职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制约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进行“个性化发展”的评价中,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评价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它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与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中职学生大多础知识、自控能力等比较薄弱,但不泛个性强、实践能力强等特质。在评价中,除了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学习过程、实践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个性化过程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探索、求知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学习的潜能和个性,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在进行个性化过程评价中,教师可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发展,各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也随之不断改革创新,但是依旧很难跟上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大都基于课堂练习及实训室,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这就造成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即便是在顶岗实习阶段,也会存在专业和工作岗位不对口。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试行公司化的教学模式,至2015年已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形成了完善的公司化实战教学的框架。
1、组建公司化平台
公司化平台主要由学校主导,与企业合作,先创建模拟的公司,然后逐步建立真实的电子商务公司,工作的成员由企业、教师、学生组成,逐步整合电商技能实训基地、对外办公场所、创业基地、培训服务中心四个基地,形成完整的实战平台,为开展公司化实战教学模式提供基础。组建公司平台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资金、场地、设备、管理等问题,可以先进行模拟化平台的搭建,我校2008年开始以模拟公司为主,2013年才正式注册了实体公司,经过两年的运营,于2015年实现了多个场所一体化、功能定位综合化的平台。组建后的平台即是公司,同时也是教室、实训室等多功能基地,满足对外合作、学生专业学习和实战三重需要。
1.1电商技能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由不同功能的实训室组成,配置网络营销实训室、摄影实训室、呼叫中心实训室、沙盘实训室、商务洽谈室、商品成列室、创业工作室。其中网络营销实训室、呼叫中心实训室、创业工作室除了完成其功能还可以充当机房使用;摄影实训室、沙盘实训室、商务洽谈室、商品成列室除了完成其功能还可以充当教室方便开展小组学习或者微营销教学(主要利用手机网络实训)。电商技能实训基地的作用体现为学生练习实战技术、教师研究教学模式、校企探讨合作模式,满足了教学的需求,也培养了学生实战能力,同时实现了校企对接。
1.2对外办公场所
公司对外办公场所配置主管(经理)工位、员工工位、前台工位、接待洽谈区。公司对外办公场所用于应付平时与企业或客户的洽谈,完成对外工作或其他工作需要。这个场所可以另外开辟,也可以利用商务洽谈实训室实现。
1.3创业基地
创业基地由若干独立办公区组成,每个办公区配置基本办公设备,利用软装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气氛。创业基地的作用在于孵化学生的创业理想,让理想转化成现实,鼓励学生通过创业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引导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组合成团队,利用团队模式创业,不仅能够培养团队精神,也能做好新老交替。
1.4培训服务中心
培训服务中心可以灵活运用以上场所。作为对企业员工和社会青年进行电商相关的就业创业培训,培训他们具备电商方面的工作能力或创业的能力;同时也用于帮助传统企业转型电商或新增电商业务的培训,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2、探索工学结合的途径
工作与教学两条线可以在公司化平台中同步进行,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工作任务中,建立与教学相容的绩效考评机制,绩效考评即教学评价。在公司化平台中先布置工作任务,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完成任务后通过绩效考评机制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结果。我们开发了三种模式:网店创业就业模式、企业外包电商项目模式、校企共同经营模式。
2.1网店创业就业模式
(1)自负盈亏自主创业
这种模式我校开始于2008年,至今已经有六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模式。学生先做SWOT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制定网店运营计划(即创业计划),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计划,最后学生以计划为指导方针,主要在淘宝网上开设网店,代销其他店铺产品或销售自购产品。由于淘宝开店的要求有所改变,只要年满16周岁即可凭借身份证在智能手机认证开店,而且利用手机开店的步骤非常简单,因此此模式适合所有的学校,可以实现全班性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做任务,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运营。
(2)自建网店师生共管
依目前的形式开网店非常便利,但是网店运营下去比较困难,可以利用师生共建的模式完成网店运营。师生根据不同的特点组成团队,教师作为团队的导师,指导学生团队运营。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指导下容易形成运营比较强的学生团队,团队模式比较容易适应当今电商行业的形式。另外这种模式提高了店铺成功的概率,可以长期稳定持续运作。
(3)经营企业店
目前传统企业纷纷转型电商,但是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不具备网店人才,实现网店外包,也有一些原来就做得不错的网店需要扩大业务,而没有适合的资源。这两种情形下就形成了经营的模式。学校接受企业的电商业务外包,由专门的教师负责不同的企业店铺,企业也可以委派专员入驻学校与教师共同管理店铺,学生在教师与企业专员的指导下完成网店不同岗位的工作,这种模式可以减少自主运营的难度,又可以达到学生实战的要求,企业找到自己的电商基地,学生得到全真的企业工作平台。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以上三种模式互相作用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因为前两种模式虽然困难相对较大,但最为理想,最有价值,不过学生会遇到资金问题导致可销售的商品种类单一,也会遇到新开店铺低流量低信誉的问题,这个问题持续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第三种模式不仅解决传统企业开店或原有网店扩建中用人的燃眉之急,而且这种模式下学校学生教师都不用承担亏本的风险,拟补了前两种模式。执行了六年的网店创业就业模式,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运营的压力下,会主动的付出努力,这份努力不仅体现在乐于花时间实践,也乐于花时间学习电商方面的知识。网店成功与否都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实践积累。
2.2企业外包电商项目模式
这种模式是我校进行课改后取得一定影响力的前提下形成的,一些企业会主动找到学校提供项目外包,或者外出的挂职教师从企业带回项目,这些项目包含网络推广、网络广告制作、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具有一定的酬劳。教师将项目融入课程中,形成生产性实践教学项目,一部分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团队完成,一部分可以利用课后学生自建团队完成,无论何种方式均给学生一定的劳务报酬。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实训教学要求,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2.3校企共同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进驻学校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形成的,进驻企业需要员工与一部分管理者,员工则由学生担任,相应的管理者则由教师担任,企业管理者与教师、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正常业务开展。
3、实施五步循环教学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偏差,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的跟踪指导,才能很好的完成以上提出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循环“任务驱动、教师指导、团队合作、考评激励、拓展进步”五个环节,选择的教材需要是项目式教材,我校使用的是《电子商务活动体验(C2C模式)》以及《电子商务活动体验(B2B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两本教材均是我校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而编写的教材。
3.1任务驱动
公司化实战教学模式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并制作相关的任务单,将所有的任务单汇总即成《工作手册》。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发放任务单),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最后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成果,可以书面表达的要求填写在《工作手册》中,不可以书面表达的按要求传送给教师。
3.2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任务布置与解读,另一个则是在学生的实践中给予指导。小组在刚接手某项工作时,往往会比较生疏,如在网店运营中的一个“建立FAQ任务”,学生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对网络消费者非常了解,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或企业代表进行指导,在学生制作FAQ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共性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不仅能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巩固电商技能,也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3团队合作
公司化实战教学模式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只是布置与解读任务,并没有教具体的实施步骤,团队需要在队长的带领下,以课本为参考,研究完成任务的步骤与分工。由团队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内部需要自主学习,团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教师可以提供平台,让所有的团队以团队完成的成果为载体进行团队间的交流,团队间相互赏析,讲述各自的工作经验,给出评价,这即是互学也是互评。
3.4考评激励
评价机制的好坏是我们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评价机制要发挥好其激励性的作用,我们结合公司的特点开发出绩效考评模式,即每月由团队队长(可任命为部门经理)根据《公司绩效考核机制》给每个队员(即员工)进行工资(可折合为分数)结算。绩效考核涉及四个方面,即工作纪律(课堂纪律)、工作成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效率(职业能力)、团队合作,四个方面的分数占比分别为:工资=工作纪律(20%)+工作成果(60%)+工作效率(10%)+团队合作(10%)。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任务,还要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测评,两者结合给出综合评价。
3.5拓展进取
经过前面的四个步骤,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要求,但是有些学生只是参与了整个过程,未必已经达到要求。这个时候需要拓展训练,一方面可以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加深印象不断进取,另一方面可以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得到温习,弥补工学过程漏下的知识点与技能。
4、结束语
多年的实践证明,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非常适合公司化实战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遵循了职业学校“做种学、做种教”的理念,学生不再枯燥无味的学习;适合职业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弱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特点,教师不再担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于职业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尤为重要,而这种模式正好能够让学生在学校亦能与就业零距离;加强了校企合作,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这种模式输送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公司化实战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卫民,赵美琪.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1234”实战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3(02).
[2]曹春益.基于工作室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