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筑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1:08: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评建筑工程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评建筑工程师论文

篇1

一、引言

建设工程咨询业是一种依托信息、技能和经验,为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信息、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智力密集型服务业。由于它的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其诚信的缺失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波及面更广、连锁性更强,因此,信用问题对工程咨询行业十分重要。目前,浙江省信用办每年针对建设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都有专门的信用评级。该信用评级直接影响企业第2年的工程招投标,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建设企业、施工企业与监理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而工程咨询企业原有的发展就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加之没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导致工程咨询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与建设企业、施工企业脱节,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信用管理的均衡发展。因此,根据工程咨询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对推进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大意义论文

二、建设工程咨询业失信的行为与原因

(一)失信的行为

建设工程咨询业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工程造价单位合同履约率低、非法挂靠等行为造成工程成本缺乏合理控制:招标机构制定的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不科学,或者在招标过程中泄露信息,造成不公平。影响公平竞争,影响招标结果;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的程序、方法不合理或不符合要求,导致质量隐患,等等。因此,咨询服务的质量对工程项目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对各种咨询服务的质量信用进行管理,

(二)建设工程咨询业失信的原因

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失信行为,每年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55亿元,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累计拖欠的工程资金总额达6000-10000万亿元。这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严重的是带来了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0%-20%的巨额低效经营成本,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失信行为主要原因:

1全社会对工程咨询行业地位的认同度不够。在我国,政府和各类建设项目业主对于专业化、社会化工程咨询服务的优越性认识不足,自营式的工程项目管理仍较为普遍,工程咨询服务收费低、收费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国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营业额占项目投资的比例目前大约在3%左右,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

2工程咨询市场发育不完善,工程咨询企业规模有限。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咨询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或合伙制企业,大规模的工程咨询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很多规模小、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的咨询公司为了揽取业务,不惜以压低咨询收费为主要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某些不具备工程咨询执业资格与能力的人员也在从事工程咨询业务,这严重地扰乱了工程咨询市场秩序,使工程咨询业信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3工程咨询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没有建立,缺乏明确的信用评价体系,使得工程咨询企业信用缺失并未对企业造成失信成本,进而纵容了部分不良工程咨询企业的违规行为。

三、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系统设计

(一)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

建立以工程咨询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反映工程咨询企业在经营中的信用行为及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在业务交往中信用行为的综合记录。主体信用信息系统由身份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统计及评估信息构成。其中,身份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基本状况以及从业人员的基本状况:良好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受到的表彰以及获得的各类工程质量奖项,等等:不良信用信息包括违反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或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的行为及行贿、受贿、渎职等违法行为:统计及评估信息主要包括根据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体系及评分模型分析评估出的企业的信用信息。

(二)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信用评价分析模型

1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对浙江省部分工程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调研结果及浙江省颁布的有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

2选择信用评价分析模型。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信用评分的研究很多,大多集中在“回归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但这些模型对于个别样本进行判定时准确性很高。工作量适中,对于大量评价样本进行评价时存在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因此,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方法建议选用层次分析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使用也较为便捷。首先由政府部门选取专家库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其次对数据库搜集的各企业信用指标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打分,最后运用模糊数学确定出最终的信用评分值。

(三)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信息公告平台

浙江省目前已经建立了信用网站,并定期公布部分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在原有的浙江省信用网站中开辟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公告平台,将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等级及其他有关资信报告通过互联网,予以公示。对信用不良、扰乱市场健康发展者,相关部门应对其经营行为以及市场准入资格进行限制。

四、结论

本文以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完整的信用资料搜集、指标评价以及信用信息公告的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体系。其中在信用评价指标建立部分,将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与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实用、完善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枝,建设工程咨询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建设监理,2008(11)

篇2

引言

虽然建筑市场经过治理整顿,目前工程质量下降的状况已基本得到抑制,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决定了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因此,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而决定了施工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内容

1.1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的管理

方法管理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管理。

技术文件是建设项目施工的依据。为了确保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工程管理人员应建立技术文件资料目录清单,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文件资料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文件的可追溯性。施工图纸是组织建设项目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依据。每个项目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施工图审查,在施工过程中应将图纸会审贯穿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之中,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图纸会审后必须详细整理及确认,并分发给图纸持有人,让施工图在变成成型产品的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为施工生产提供准确的依据。

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选择,其前提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目的是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技术方案交底是工序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必须将技术方案交底作为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控制。

1.2 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管理

这里的环境管理是指工程技术环境的监控及现场管理环境的监控。由于环境因素具有多样性,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所以施工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十分的显著,复杂多变,如临近河边或水源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暴雨、酷暑、严寒都使地下水位发生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前一工序人工挖孔就是后一工序浇筑成桩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另外,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又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布置,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实现文明施工,从而达到环境的监控,以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 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2.1 设计质量的控制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合理的地方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1)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2)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3)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查。(4)加强图纸设计方案的审核。 转贴于

2.2 施工质量的控制

程质量主要由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构成。对于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监理及施工确立了力争实现“零误差”的质量目标,并在施工中通过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检查验收基本得到了实现,工程所包含的全部分项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了优良标准。施工过程中要求做到:

2.2.1 抓好各施工阶段,防患于未然。

2.2.2 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或带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

2.2.3 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3 严格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严格的质量检验,往往是建筑物完美竣工的保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维护资金的投入,从而节约了成本。

2.3.1 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指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针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等,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主要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的,另外,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2.3.2 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交验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特别是建筑物结构中的基础等隐蔽工程,须及时进行检验、检查,从而确保关键部分工程质量的合格。

2.3.3 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工程建设中,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不能迁就,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时的消灭。检查和评定,评估和建议,都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的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指导在事先、检查在中间、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偏重事后把关的习惯。

3 结论

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市场、赢得市场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发展。这是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前期质量管理、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设计后期质量管理的阐述,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简洁透明、便于掌握。有效地执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是设计单位在同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篇4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control is to decid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in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control scope, strive for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is very importa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engineer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he main content progress supervision work.

Keywords: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rogres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 U41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监理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开始于勘探、选线阶段,重点发生于施工建设期,到工程竣工验收时,许多环境问题早已发生,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湿地、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的破坏已不可逆转。因此,需要环境监理对其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和生态影响问题进行监督管理。论文首先提出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概念,明确了环境监理的工作范围,并重点探讨了施工环境监理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及质量控制。

1环境监理概述

环境监理工作是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中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的关键工作,是对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对控制污染、减轻破坏、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监理应包括项目建设前期的咨询、工程招标和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监理工程主体工程的各项施工行为应符合环保要求,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均应达标,称为环保过程监理,又称为“环保达标监理”;第二,对保护营运和施工期的环境而建设的各环境保护单项工程进行监理,称为“环保(单项)工程监理”,包括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声屏障)、边坡防护、排水、绿化等。

总的来看,我国环境监理面临以下问题:监理体制落后;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人员,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设计单位或高等院校,他们环保专业知识丰富,但工程监理专业知识较为薄弱;机构之间协调不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覆盖面小。在我国,国家一直是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环保意识不强。目前,环境监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此外,在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方案本身没有真正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的环保措施,在施工阶段,部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质量、赶进度、轻环保”的思想比较严重,甚至个别施工人员对开展环境监理有抵触情绪,经常和环境监理人员发生冲突。

2施工环境质量监理控制

1)制订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等技术文件环境监理在施工准备阶段,在进行深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环境监理大纲编制环境监理实施方案,作为此后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基础文件。环境监理应在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分项、分部以及单位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理实施细则,作为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的依据。2)建立、完善工程环境管理体系。在实施环境监理的条件下,工程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建设单位的统一管理、环境监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以及承包商的环境保护等诸方面。3)工程设计管理。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检查、会审工程设计文件是环境监理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设计的临时工程进行位置确认,如临时弃渣场、临时污水沉淀池等等,并初步分析其合理性。对设计的环保工程进行位置确认,特别是对声屏障的位置确认,确保位置正确,充分发挥隔声降噪的功能。依据施工图对线位进行现场熟悉,发现施工中将会对其产生隐性环境影响的敏感点,确保环境监理方案制定的完整性。这是环境监理开展事中控制的重要环节。4)熟悉合同文件,明确补充问题。合同文件中往往有许多表示不很清楚的地方,如绿化工程中关于苗木的种类、标准、数量等,污水处理工程监理的收纳水体状况,处理装置详细说明,出水后的详细去处等,声屏障监理中的声屏障材料,施工进度等。补充合同中未出现的一些环境保护的具体条款,增加环境监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环境监理的实施效果。5)加强施工工艺管理。对施工机械操作过程进行巡视,必要时及时进行监测,如噪声、扬尘等。特别是拌和站设施检查,主要是及时督促检查己制定的施工工艺文件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是否进行相关的除尘、降噪等要求,对不符合操作规程规定的操作及时纠正,及时整改,必要时上报业主部门,防患于未然。对工程施工中临时用地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及恢复利用效果进行检查,如使用临时用地边界的标志设置、施工便道的洒水降尘等等。工程临时占地结束后施工单位进行恢复平整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申请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可填写《临时工程检查申请批复单》。6)监测。监测数据是环境监理开展工作的数据基础,是环境监理的重要手段之一。7)工程验收。环境监理要有效的进行工程质量控制,还必须严格做好工程验收的质量控制。环境监理开展质量控制,必须通过各种监测、检查手段,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承包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于其中符合工程要求的应予以认可,不符合工程要求的则应视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施工环境质量进度控制

3.1论证并分解进度目标,抓好宏观总体进度控制

要有效地进行工程进度控制,环境监理工程师必须对进度目标进行论证和分解,抓好宏观总体进度控制。因此,对于承包商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年、季、月进度计划)及施工组织计划,环境监理工程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和环境隐患应提出调整建议,这也是监理工程师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3.2严格控制工程进度

1)表示各项工程的环境保护内容、尤其是关键控制节点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合理安排各主要工序,体现出相互衔接,其环境保护的侧重点也应具备衔接性;有利于基本上均衡安排劳动力,尽可能避免现场劳动力数量急剧起落,这样可以提高工效和节省临时设施(如施工营地、临时性建筑等等);例如:水利工程中的河道、库区清理、开发都是在枯水期进行的;施工噪声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有昼间夜间之分;2)在涉及动物迁徙时,需要控制夜间施工噪声、灯光等。因此。环境监理参照各环境影响预防措施的背景进度条件,严格控制承包商施工进度。3)压缩部分工作的持续时间:压缩部分工作持续时间是在不降低环境质量标准为前提,把环境保护置于第一位的条件下,不改变工作之间顺序关系,通过缩短网络计划中部分工作上的持续时间来缩短己被延长的工期。4)调整施工方案。如为了赶工期,减少后续工作对环境、工程质量的影响,原准备置于雨季过后施工的桥涵工程,可以提前至雨季施工,但为了减少雨季施工带来诸多的环境问题和工程问题,如增加地表水污染、增加建筑材料垃圾、影响工程质量等。

4结语

环境监理是建设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逐渐恶化的今天,建设环境监理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环境监理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意义,重点探讨了施工环境监理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及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篇6

作者简介:陈春红(1983-),女,江西吉安人,常州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朱平华(1966-),男,湖北天门人,常州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教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常州大学教育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JY120200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79-02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反映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水平和高校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随着土木工程专业口径拓宽和工程技术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质量要求。[1,2]本文探索和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在组织形式、设计选题、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一、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现状

1.毕业设计选题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面相对狭窄,题型单一,深度不足,且以“命题式”的设计题型居多。比如,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为多层框架结构和单层工业厂房,学生很少接触其他结构体系的设计,这就制约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不出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另外,设计中对土木工程各方向的内容分配不合理,往往是重结构、轻建筑和施工组织设计,对道桥和地下工程设计的内容较少。设计题目大多不是根据实际工程来命题,对设计结果无法校核、论证,且多年来题目类型相同,内容大同小异。[3,4]这使得学生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脱轨,缺乏工程实践意义,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多数高校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而在这学期,找工作的学生忙于参加招聘会和面试,不能认真静心地做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准备研究生面试和复试时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有些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忽视了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将四年所学知识综合化和整合化的唯一机会,在毕业设计时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忙着手,对最新的专业设计规范、专业标准图集、专业构造手册熟悉较少,完全依靠教师的指导,被动性设计表现明显,学生在设计中体会不到设计成就感,导致其重视程度、设计热情下降。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问题

在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毕业设计环节的生师比过高,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0∶1。很多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缺乏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这就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比如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指导教师必须精通这些专业知识才能高质量地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同时,教师要兼顾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有限,很难对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到位,致使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设计进度严重滞后,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4.毕业设计成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在大学期间,土木工程专业除了学习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有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但这些课程和实践环节均局部独立,片面性较强,缺乏全局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多以点状形态记忆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问题,缺乏大土木观,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这使得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既不能分析具体工程问题,又不能校核论证设计结果,只能照搬结构设计范例,依赖结构设计软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成果远远达不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有些学生不能按照设计进度进行设计,毕业设计前期松松垮垮,而后期通宵作战,导致毕业设计内容不完整,深度不足,设计水平不高,甚至出现了计算书前后矛盾以及计算书和设计图纸自相矛盾的情况。

二、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是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以实际工程和科研项目命题,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确定毕业设计中实施团队指导的相关具体方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毕业团队指导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团队选择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课题,学生在设计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对土木工程多个专业方向知识均有汲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形成研讨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补充、启发,全体团队成员的素质得到发展,共同进步,这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多名教师共同指导,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2.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

指导教师团队组建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学缘结构、学科专长和年龄结构,教师之间学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老中青教师搭配组合。团队负责人一般由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在选题、设计成果考核等重要环节以及学术方向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团队教师起培养、指导、协调和组织作用。其他成员一般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尤其要吸收青年教师加入团队,根据其学科专长与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5]指导团队既分工又合作,不同专业和方向的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根据进度和设计内容分阶段负责。在团队中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

3.学生团队的构建

根据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毕业设计团队学生人数。学生团队组建应基于双向选择原则,教师要对团队的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做初步阐述,让学生对课题有所了解。在组建学生团队时可以同专业,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应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尤其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团队。团队组建后,应选一名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协调组织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团队的研究进展、实验组织和人员协调工作。

三、深化毕业设计改革

针对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1.毕业设计选题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土木工程专业职业要求,选题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选题,根据学生团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情况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尽量避免“假题假做”,通过对比设计成果和现有工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或者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整理成为既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又有一定科研性及学科前沿的综合性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注意给课题适当添加自由发挥空间,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提前安排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一方面将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就吸引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提前接触科研项目,开拓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将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提前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展,增加了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指导教师详细介绍课题的工程背景、研究背景、具体内容和预期成果,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收集资料,查阅参考文献,分析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出研究思路和设想,完成科研实践和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早介入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缩短学生毕业设计适应时间,减少起始阶段的盲目性。

3.加强团队管理

过程管理是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所有指导教师对毕业生的开题、阶段性检查、中期检查、答辩进行互相把关,互相促进。重点从以下几点做好过程管理:

(1)团队指导教师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实行值班制,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得到教师指导;团队负责人关注试验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总结。

(2)制定有效的团队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建立良好的师生信息传达和反馈渠道。

(3)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教师不能选择硬性压制和忽略不问,而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积极创新来解决问题。

(4)开设毕业设计讲堂。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由相应的教师以毕业设计讲堂的形式进行专题讲解,丰富毕业设计指导形式,提高毕业设计学习效果。

(5)集体评图。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图纸要求和统一评图标准,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很大程度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可以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毕业生

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既解决了高校办学资源匮乏问题,又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人才。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毕业生,建立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工程师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团队。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校企节能减排材料研发中心和校企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以实际工程为设计课题,设计结果可以对比校核,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热情。[6,7]在联合指导过程中,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制定校外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校内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毕业设计成果,并对阶段性问题进行解答。

四、实践效果

经过三届毕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已逐渐规范和完善了毕业设计创新团队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明显改观。通过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构建,毕业生整合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能力,锻炼了科研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专业和方向的教师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不同专业课程教师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得以深化,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团队指导模式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铮,王海莹,孙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100-102.

[2]李方慧,赵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40-42.

[3]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7-109.

[4]卢瑞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1):96-99.

篇7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rbin 150025,China)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筑业的主干专业,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成功的关键。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one of China's pillar industries, and the project cost major is the backbon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social demand for project cost talent is increasing. How the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that the business need is the key to build a teaching team with high-quality. The article, from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discuss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building of project cos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教学团队 专业建设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Key words: teaching tea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 and stud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40-02

0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据调查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4000多万,其中在技术及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约350万,造价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的缺口极大。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实行,业主和施工单位对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增多。我国现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约5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约2.5万家,每年需求造价人员就是3万多人。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和装饰业的发展,装饰装修工程公司对造价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现有装饰公司20多万家,每年需求造价员2万多人。随着工程造价咨询和工程中介机构的兴起和发展,对造价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吸引着众多人员从事工程造价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的造价人员,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不断需求是该专业建设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求的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坚实、思想观念新、师德高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和“专兼结合”并具有适应专业需求教学资源的教学团队是成功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开发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实行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主要进行专业知识、专业基本能力的学习,同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团队中的校内教师为主,并有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完成。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毕业实践顶岗学习,主要进行岗位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团队中的企业工程师为主,并有校内教师参与组织和教学指导。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新模式,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途经,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以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为依据,使学校教育贴近生产、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缩短适应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2 人才培养模式“2”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2.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首先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进行社会经济框架条件分析,进行企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框架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体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它彻底摒弃了学科体系并将其解构,重新构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1.2.2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职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解,对应专项能力,划分若干个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课程或训练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建筑材料应用和管理能力、土建工程装饰及预算能力、水暖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预算能力、土建招标能力、合同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各项职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对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序列开发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构建突出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1.2.3 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工作过程统领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施工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1.2.4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

1.3 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1”阶段教育教学在企业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职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包括现场教学、毕业设计)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本思路如下:

1.3.1 建立满足工程造价岗位技术能力训练需要的,集教学、职业资格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的紧密结合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的企业实践过程作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当中重要的一环。

1.3.2 通过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学习到在学校学不到或不容易学会的专业知识,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真正感受在学校的“情景”中不容易感受到的企业生产和文化氛围,增强了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3.3 学生毕业论文在企业进行。学生结合企业项目实际选择毕业论文课题。论文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深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

2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依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2.1 以“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2.2 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模式,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组织模式。专业带头人主持本团队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管理工作。

2.3 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入职实操考试制度。学院每年新录用的专业教学人员及外聘的兼职教师试讲合格,方能安排教学任务。

2.4 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参加教学方法及实践技能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参加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主干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有关学术交流等,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2.5 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6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下、带”和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引”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是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下”是让骨干教师下到基层单位(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地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评。

2.7 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参加教育部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和参加专业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教师眼界,了解外界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2.8 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制使全体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

2.9 认真培养年青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工作:①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并认真执行。②加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培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③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养:提高学历,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④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编制工程预算或到企业挂职锻炼。⑤以老带新,进行全面指导。⑥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篇8

编者按: 2010年,在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和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张先生作为《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的状况评估》课题组负责人,组织了对全国县级医院的建筑设计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值得县级医院和城市综合医院在建设中应该思考或借鉴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一批课题一等奖。本刊现刊载《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的状况评析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文,是张先生依据调研事实与研究结果执笔撰写的。

【摘要】 目前,我国县级医院的实际病床规模从上百至上千张不等;房屋的建筑面积也由上万平米至上十万平米占地不均,差距非常大。但就现状而言,除在医疗技术、科研方面,县级医院与城市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型专科医院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外,其他诸如床位建设、建设规模、医疗设备的配置等方面已经与城市综合医院相差无几。且县级医院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卫生管理以及体检和健康普及等功能方面都更加强化和全面。

【关键词】县级医院 建筑设计 状况评析 启示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y hospital from the actual sickbed scale ranging from hundreds of first 1,000; The floor area of the building also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square meters first ten square meters covers is uneven and gap is very big. But, 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current medical techn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unty hospital and urban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or large hospitals may exist certain disparity outside, other such as be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cale, medical equipment, etc have urban comprehensive hospital yielding around with. And the county hospital in the planned immunity, prevention vaccination,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ealth management and medical and health popularization function aspects are more strengthened and comprehensive.

[key words] shan county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conditions enlightenment

引言

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分批分期展开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县级医院建设,全国的县级医院建设已经呈现了一个崭新而前所未有的时期。为了更好的掌握近年来县级医院的建设状况,了解目前医院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在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和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了对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尚未进行建设的、正在建设之中的、已经展开设计的县级医院项目主管部门及设计单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及指导意见。

同时希望藉此文带给医院建设领域成员一些思考或启示,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和评论属我从事医院建筑设计与研究多年所积累的经验而谈,不代表任何政府部门的倾向。文中所例举的一些实际案例主要是为更好地说明我们探讨的问题所在。“就项目说项目,就图论图”,没有任何特指或针对性的批评;不妥当的言论可能存在但求批评指正。

一、建筑设计状况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通过对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评估的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在充分讨论和研究后,主要拟定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和进行评价。

(一)、制定设计评析的“十个方面”

其主要内容如下:

1、从新建或改扩建立项的必要性看项目的合理性。

2、医院建设和发展规模确立的合理性和长远适应性分析。

3、建筑项目规模与投资的匹配合理性评价及长远效益。

4、规划与总图评价:总体规划分区设置(包括近远期建设项目的安排);场地与利用评价(包括场地的标高设置、广场与道路、建筑与环境布置等);建筑布置的集中与分散的合理性;医院功能流线;新、旧建筑的衔接及功能整合;建设施工期对医院正常医疗活动的影响性评价。

5、建筑单体平面评价:建筑的功能分区;各楼层功能流线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功能用房设置的配套合理性;交通体(楼、电梯)的设置合理性,均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等。

6、建筑与结构形式的匹配合理性评价:包括建筑结构的选型、结构抗震的安全措施、结构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7、立面造型设计是否协调简洁、经济且美观。

8、图纸表达是否完善合理(重点针对:图纸是否齐全、有无错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9、建设效果评价:建成的实际效果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

10、综合评价:主要是结合全国上报的一百多个县级医院的设计项目,从上述九个方面的分析评估;综合从院内外建筑的总体规划(包括近远期建设项目的安排)设计;医疗、科研教学、辅助用房设置和功能布局,行政后勤、生活福利和宿舍配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较全面地衡量和总结项目新建或改扩建设计中,突现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去现场调研

选择了部分省市具有一定代表性、不同规模的、或新建或改扩建的县级医院设计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初步了解各地县级医院的建设状况,了解各地县级医院在建设前后存在的问题等。

(三)、通过统计归类和量化分析

对收集的各地县级医院设计图纸资料和建设现状进行整理,组织专家重点针对县级医院的规模是否恰当、设计是否合理、院内的设施配套情况、投入资金与建设效果、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分类型(分“较好、中、较差”)进行统计,从点到面找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具有实际指导性的意见。

虽然说,上报的一百多个县级医院项目应该是各省市自行筛选的比较好的项目设计,也基本能够反映全国各个地区的医院的设计情况,但在设计评估工作中,我们仍然从“十个面”逐一评价分为:较好、中、较差三个等级,并将存在的主要设计问题统一归纳进行总结、分析评价。

二、建筑设计的概况与基本评价和建议

我国现有县级医院2800多个,包括县级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其数量是非常庞大的。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县级医院的建筑设计由于较少职业建筑师的涉足,导致其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医院建设大多还处于落后和不规范的水平和状态。

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卫生部的指导下,各地分批分期地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县级医院建设。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已经能够系统地从医院规模的合理确定、用房设置、总平面规划、功能用房的流线布局、辅助用房配套以及相关的水电消防、污水处理、采暖空调、建筑节能、室内外医疗环境等方面全面抓规范建设;能够从医院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入手,组织一批水平较高的设计院和职业注册建筑师直接投身到县级医院的设计探索和创新之中。

从我们收到的设计图纸和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的医院建筑状况看,应该说,近年来许多新建和改扩建的县级医院,无论是设计水平还是建筑的工程质量,已经在建筑品质和医疗环境改善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有些医院已经给人以“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觉,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较突出的是:

一、由中央财政支持大规模地建设县级医院尚属首次;各地政府能够普遍重视县医院的项目建设;从抓项目的立项和组织,抓征地与拆迁,组织论证建筑设计方案,解决项目配套资金和医院项目的市政管路工程等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二、建筑方案的设计已经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内地的项目能够寻找沿海或发达地区的大设计院或专业设计师承担,部分也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征集设计方案。因此总体上较为普遍地呈现出较好效果。

三、无论医院项目大小,在一段时期内较集中地建设,各地的建筑设计院和设计师们相对都比较重视。有些当地设计院通过“内引外联”与大的设计院合作,这对提高项目的设计水平还是有了较大的帮助。

―――以下列举几个较好的设计项目。

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医院属较为复杂和特殊的建筑类型,加上项目的地区性、规模差异性较大,有些设计院或设计人员以前接触医院设计的项目较少,所以在设计上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许多项目的立项和设计明显有缺乏把关、专业性不够或设计文件论证审查不足,给人草率或仓促上马的感觉。

从收到的设计资料分析看:

■设计比较好的项目占15%左右,而且以新建的居多;

■设计一般的项目约占50%左右,新建或改扩建的均有;

■存在设计问题比较多的项目约占35%左右,这些项目则以改扩建的居多,但也有新建的医院设计较差的。

据我们的统计和分析看,东南沿海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项目设计普遍好些,中西部地区差一些;也有些项目的设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然,存在问题多的项目大多还是与设计单位或设计师的专业性(是否真正了解医院设计)相关。我们调查也发现,一些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选择可能与当地管理或决策人员的理念等因素有着复杂而直接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设计师由于受建筑造价或地区差异性的影响,在设计理念或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上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许多内地的医院项目,或者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项目,同样也是一些大设计院或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设计院承担的,问题同样较多,甚至让人有“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感觉。

问题的根本在于:虽然县级医院的设计可以通过国内外广泛招投标、征集建筑设计方案,但医院确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建筑类型;县级医院与城市医院也有许多的不同,而且县级医院的用地状况和建筑规模差异性很大。在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大多县级医院仍然是以改扩建为主的,作为县级医院的改扩建如何规划、新旧建筑如何利用和衔接、建设工程如何分期实施等,会涉及到更多的考虑因素。因此,建筑设计师是否真正了解医院建筑,或者说是否深入了解到县级医院的特点,可能是县级医院建筑设计能否普遍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最关键之在。

当然,我们在设计和建设的前期,应该给以充分的论证和策划,还必须:

■从新建或改扩建项目论证立项的合理性;

■从医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论证建筑规模大小的合理性和长远适应性;

■从建筑项目的规模与投资的合理性论证项目投资的分期和长远的使用影响性;

■从总体规划设计的分区设置(包括近远期建设项目的安排);场地与利用(包括确定建筑楼层的高低,建筑占地的大小,场地的标高利用、广场与道路、建筑与环境布置等);建筑布置的集中与分散;医院功能布局流线;新旧建筑的利用衔接及功能整合;建筑施工期对医院正常医疗活动的影响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和策划,然后再进行项目的决策。

就收集到的医院设计文件看,我们认为:

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的委托或决策如由一批真正了解医院建筑的专家参与或指导则较有优势。卫生部可作为官方组织项目县的项目负责人和设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让直接参与项目的管理人员和设计师真正了解和掌握医院前期论证和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决策的方法。

卫生部已经组织由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广州新现代建筑(医院)设计顾问公司、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睿勤医院建设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编制适宜我国县级医院不同规模、不同功能楼栋、不同典型功能单元等内容的参考图集,可以给广大医院建设和建筑设计师提供多一些参考。

(――以下是我们对于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归纳和分析)

三、建筑设计的共性问题与评析

就我们收集到的一百多份设计图纸资料看,县级医院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用地普遍不足,地形难利用或利用状况差

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十分匮乏的。医院的建设用地也如此,寸土都需要发挥和体现价值。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涉及到的是用地的大小、建设场地的选择及土地的可利用性,其次是医院功能建筑物的确定和建筑项目对于土地的利用等。

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建设,绝大多数县级医院的建设多以改扩建为主,过去异地新建的县级医院相对较少。但本次收集的一百多个项目中,约40% 的项目属于新建,这在以往的所有建设中是偏多的,主要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人口的增加,有些县市随着工业化或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而使得人口大量聚集等原因,现有的医院改扩建规模和用地远远不能够满足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急需较大幅度地增加医院的医疗用房和用地,而采用异地新建的增多。

1、新建医院选址偏远或利用率低

医院是就近服务于居民区的公共设施。

虽然医院的建设应该符合当地的规划,有利于就近服务并结合地理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一些新建医院建设场地距离城市过远或让其“上山下乡” ,远离人口集中的生活居住区,给群众就医造成极大的不便。

新建医院的用地可以选择不宜耕种的荒地,但应尽量选择地块较高、地势平坦、地形规则、基地稳固、没有不良地质的地段。高差较大的山地丘陵、坡地台地等地段是不宜建造医院的。

一些丘陵地区或山区的医院选址在高差较大的山谷坡地(如:图-1)用地狭长高差大,平整场地的代价大,土地的可利用率低,场地的土石方平衡、建筑场地的填挖、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处理、场地边坡的支挡防护等都会造成工程的复杂性和投资的大量增加;还要充分预见和处理场地的排水、截水、抗洪、防滑坡泥石流等问题。

2、不科学利用地形弊端多

大多医院的用地都可能不规则,但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如:图-2、图-3、图-4)

■一些县医院的用地较狭长,床位也并不很多,设计为了追求宽大有气势的建筑形体,住院部主楼采用每层两个护理单元的平面;建筑物低矮直长、而且横向布置把地占满,使建筑的两边成了宽过道,给前后院的联系都造成困难。

■有的医院用地被城市道路或被河流分割成两边,造成医院功能分散。医院在对面马路征地新建门诊楼,就诊病人做检查就需来回穿马路,带来的不便和隐患很多。

■有的新建医院用地不大,但把医院的建筑集中布置在用地的正中,给医院的院内功能区的布置和未来发展带来诸多弊端。

■有的医院只有一侧邻接城市道路,形成口袋状用地。医院的出入口只有一处而且狭窄,交通流线无法满足基本要求。

3、规划分散零乱,造成用地的浪费

就我们收集到的医院设计图纸看,近年来的新建医院用地面积普遍相对宽松些,但一些医院的规划布置仍然较为分散零乱,建成东一栋西一栋的低矮房屋的现象仍然比较多。有的设计师采用“摊大饼式”、“村落式”、“花园式”的规划布置,一片低矮的房子几乎把地占满,绿地停车和建筑前后的广场或空间预留都比较小。医院业务用房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遥远和不便,水电、消防、空调等各种管线的敷设都会造成投资的增加。

一些改扩建医院的用地本来就十分紧张,但在设计中仍然缺乏对医院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依旧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扩建,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建筑布局的不合理(如:图-5)。

对于建筑规模大而占地小的县级医院,尤其应该提倡或强调集中布置,以建多层和高层建筑为宜。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尽可能地腾出较多的空地,用以解决停车、道路、绿化、活动广场和未来的发展用地等。

4、用地不足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约定的床均用地标准为109~117/床,而医院的实际用地却较少能够达标。就目前评估的县级医院看,新建医院的用地普遍较大,但也有很小的。而改扩建的医院用地普遍不足或偏小,更没有预留发展用地。

根据笔者设计和研究医院的经验看:县级医院的用地(除去医院附属生活用地)面积、医院床位规模、建筑规划布局、配套相适应的环境绿化、停车、活动广场、道路等设施;在有用地条件的地区进行新建或改扩建医院,一般可控制在每床位用地80~120 平方米以内,即使在用地十分偏紧的地区,也应控制每床位的用地在70平方米以上。这是由于现代医院除了医疗业务用房用地之外,必须考虑配套相应的绿化与室外环境用地、停车用地、广场与院内交通用地以及适应未来发展的预留用地等;而且还必须要求医院的规划建设尽可能采用“相对集中式”的布置,才可能腾出较多地面空间来满足上述要求。

各地在规划建设新医院或进行既有医院的改扩建时,一是应根据医院的建设需要和未来的发展,尽可能地依照国家标准给予医院足够的用地并必须考虑有预留。二是无论医院规模大小,必须强化“建筑必须紧凑”和“土地尽量预留”的规划设计理念,尽可能把医疗区合并紧凑布置,把服务保障区适当集中(如:图-6、图-7)。

图-6(江苏 某市医院) 规模688床,总建筑面积约8.0万m2,建筑基地面积1.14万m2,规划总用地只有3.12万m2,住院部采用“每层两个护理单元”的一字形板楼对于狭小的用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图-7(重庆 某县人民医院)规模800床,总建筑面积6.3万m2,建筑基地面积0.72万m2,规划用地只有1.8万m2,建筑密度为40%。

(二)、建设规模应满足当前需求,有预留发展的规划

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卫生部的指导下,县级医院大大加速了“脱胎换骨式”的建设速度,这对于医院和广大患者都可谓是喜出望外的事情。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各地在医院建设的立项中已经能够按照国家的建设标准核定医院的床位规模和项目的建筑面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反应较多的问题是:政府规划和划定的用地太小;政府管理部门控制医院的总规模时核定的床位过少。这一轮建设之后医院的医疗业务用房的面积仍然难以满足使用和发展的需求,也不能够满足迅速聚居的“城镇化人口”带来的医疗需求增长。不少县医院感觉到“还没有建成就显小了”; “只能够满足当前甚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医疗需求了”;“刚投入使用或刚使用几年就明显不够用了……”。许多医院都迫切期盼政府给医院一定的自主空间,适度允许扩大和预留医院的床位,增加医院的建筑面积来满足医疗的实际需求。因此,未来各地政府在核定医院的床位时,应适当扩大县级医院的床位规模总数限制,除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外,还应该充分预留医院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用地。

(三)、规划不合理,给医院建设带来“硬伤”

医院是功能复杂的一类公共建筑,科学合理建设是医院规划的前提。

就我们收集到的设计资料看,新建的县级医院的总体规划相对较好,但也不全尽如人意。改扩建的医院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就比较普遍(如:图-8、图-9、图-10、图-11),主要表现在:

篇9

Capstone课程目前已经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众多版本规范中都明确提出将Capstone课程作为本科工程教育的重要必修课[5-7]。美国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纽约创办的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ECPD),最初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等7个协会组成,现已发展成为由30个专业和技术性协会组成的联盟。ABET作为一个非官方的中介性、非营利认证机构,其专业认证的权威性得到了美国教育部(USDE)和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CHEA)的双重认可。ABET目前主要在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等4大学科领域开展专业认证。在ABET颁布的最新工程专业认证规范中,要求每个参与认证的工程专业必须向学生提供整合性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8-10]。国际上其他隶属于Washington Accord, Seoul Accord, Sydney Accords3个著名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如中国台湾的IEET、加拿大的CEAB、韩国的ABEEK、澳洲的EA等都有此规定要求[11-12]。工程教育中开设必修Capstone课程,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在具体开课模式上,无论是Stanford、Berkeley、MIT等国际著名高校,还是IEET认证过的中国台湾高校,都规定Capstone课程教育中,学生必须分组执行教学计划,而非个人执行计划,专业要制定统一的执行规则,课程内容要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数核心能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高等教育对顶点课程的关注还很少,学术性的介绍和研究也不多见。据粗略考察,在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只有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顶点课程有所提及,并将其定义为“?楸弦蛋嗫?设的综合四年所学知识的课程”。但是关于课程开设的内容、形式、时数则没有详细的规定。

与此相似,在中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Capstone课程也难觅踪迹。一些类似的设计课程,如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等,从教学组织模式、课程评量方法,以及课程对实现教育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的检视方面来看,这些课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Capstone课程,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5-2016学年开始被福建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接受“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14个试点专业之一。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造为Capstone课程,并从开课模式、课程成绩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检视等方面开展了Capstone课程教学初步探索。2016年9月12-13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入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地访评,通过查阅Capstone课程教学档案、现场考核学生等,对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本文拟对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Capstone课程教学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推动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提高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效,促进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一、Capstone课程体系的建立

Capstone课程不是一个单一课程,而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这是因为,要完成Capstone课程任务,通过课程教学取得实效,学生核心能力得到培养,必须与其他先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依托产业界专家,对课程进行改造,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挑选若干实践课程,建立从Cornerstone(基石)课程到Capstone课程的一整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进式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见图1)。

Capstone课程体系的第一层是Cornerstone课程,即基石课程,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数学建模竞赛、CAD制图、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基础类设计竞赛,这是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少数核心能力解决模拟工程问题的初步体验。

第二层次是衔接课程,针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包括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深基坑与边坡工程课程设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等单科设计类课程,以及每年一度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第二层次的课程为大二和大三学生提供了整合一部分专业核心能力解决教师设计出的工程问题的机会,是Capstone课程与Cornerstone课程的衔接桥梁。这些课程中的专业课程设计常常是个人完成课程计划,而结构设计大赛、BIM设计大赛则是小组合作完成,旨在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初步训练。

第三层次是Capstone课程,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称为土木工程设计实务课程,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表1是Capstone课程纲要。从表1可以看出,Capstone课程教学以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问题为主要教学过程,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部核心能力的训练,通过Capstone课程教学,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Capstone课程教学初探

(一)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改造“毕业设计”为Capstone课程

在中国高等教育设置Capstone课程有两条可能的路径:一是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增加Capstone课程,强化学生的知识整合和阶段过渡。但是这要增加总学分,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对本科教育中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等进行改造,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中包括整合工程设计能力的专题实作课程,即Capstone课程,是通过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造实现的。该课程为必修课程,6个学分,分别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其中第一学期5学分,第二学期1学分,合计6学分。因大四第二学期中途安排毕业实习,所以Capstone课程是结合毕业实习一起进行的。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进行系统改造,以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具体做法是:

第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采取分组进行,每组学生一般为3人,最多不超过4人,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由组队。每组完成一个工程设计实务课题,课题类型围绕专业方向设置,一般有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等。设计过程中强调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提倡跨小组的合作。工程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于生产实践。

第二,为涵盖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扩展Capstone课程内容,Capstone课程主要内容有:制定工作计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中外文献阅读、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与计算、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与伦理分析等。

第三,改造课程成绩评量机制。为避免出现不同指导教师对课程成绩评定的偏差,规定Capstone课程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量成绩(占总分的50%)、两位评阅教师对Capstone课程报告书的评阅成绩(取平均分,占总分的20%)和Capstone课程汇报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依据汇报答辩情况评定,占总分的30%)。

第四,为每一个课题小组安排一名

业界专家,参与课题指导和成绩评定。业界专家参与Capstone课程教学的优点是:一是为课题直接来源于工程实践提供便捷途径,业界专家承担的工程项目就是最好的Capstone课题;二是为学生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提供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直接参与业界专家的工程项目;三是提高了Capstone课程成绩评定结果与业界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二)创新Capstone课程开课模式

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出题,每个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一人一题。这种开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假题很多,大部分的设计题目都是教师虚构的,如某某宾馆设计、某某中学教学楼设计,每年的题目基本一样。二是学生做也是假做,虽然按照一些行业规范进行设计,但是无论是房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还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都仅仅涉及结构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等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与实际工程设计要求相差甚远,解决的问题不能算是整合性复杂的工程设计问题,课题涵盖核心能力少,学生不能得到系统的土木工程设计训练。三是一人一题,不能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不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而且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是对毕业设计的一再简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以业界专家正在承担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Capstone课题,这种真题训练是提高毕业设计效果、锻炼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最好途径。真题还需要真做,以一个实际的边坡防护工程设计为例,课题任务应当包括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现场测试、室内测试、防护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伦理分析等。虽然任务较多,因为是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个人的负担会减轻很多。

课题指导应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针对课题任务的重点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指导。注重引入业界专家担任?n题指导教师,围绕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实务技术,开设专题讲座,提供体验产业界的机会,向学生传授业界流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使课题设计成果更加符合业界标准,而不至于“院校味”太浓厚,脱离实际。

(三)探索Capstone课程教学成效检视办法

准确评估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持续改善。依照课题分组、分阶段进行的Capstone课程教学,与一般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不同,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也不能仅仅依靠课程成绩来完成。问卷调查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Capstone课程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检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设置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问卷调查表(见表2),针对每一项专业核心能力对学生进行调研,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得到学生核心能力的达成度,检视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

团队协作能力是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十分重视的观察点。Capstone课程教学的沟通主要有课题组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学生现场调研过程中与业界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Capstone课程的执行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Capstone课程执行中学生团队协作问卷调查表(见表3)。该表由课题指导教师完成,针对每一位学生在课题执行中的团队协作表现,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学生在Capstone课程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情况。

三、结语

与土木工程专业以往的毕业设计相比较,Capstone课程在开课形式上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的机会。强调业界专家参与教学实践,确保课程教学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课程内容要涵盖绝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不能简化课题任务。

Capstone?n程作为大学四年的总体课程,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使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等更加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一般规范要求,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水利工程施工市场逐渐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交易及技术工艺复杂化等特点。旧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进行改革。

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

(1)国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现状。根据政府参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即政府不直接参与微观层次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监督模式、政府直接参与微观层次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监督模式以及政府委托机构进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监督模式。代表国家分别有美国、德国和法国。美国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主要表现在: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德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以间接管理为主,直接管理为辅。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和颁发施工许可证,政府还通过专业机构对施工工程进行间接管理,并委托这些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而这些监督机构代表的是政府而非业主,这样保证了监督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工作质量的宏观控制。法国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而是主要运用市场、法律、经济手段,促进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总结国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虽然许多发达国家对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不同,但质量监督体系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的:成熟完善的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还有严格规范的专业组织和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高效的政府服务功能等等。(2)国内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国内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和国外相比较,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评阶段,这一阶段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特点为高度的政企合一体制;第二个阶段是政府管理阶段,从这一阶段开始工程质量纳入国家监控轨道;第三阶段是市场监管,这一阶段以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为标志,政府的角色由责任主体转变为了监督主体。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难以对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质量责任主体的违规行为也得不到可执行、有效的的惩罚;且政府的监督工作偏重于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已经难以使监督工作做到全面,准确。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主要是施工阶段,而对其它阶段监督力度不够。

二、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策

(1)施工前的质量监督。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要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拿出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前期工作,确保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前期工作资金需求。二要加强前期工作技术力量,建立严格的前期工作设计单位准入制度,严格设计资质管理,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三要加强审查复核把关,充实专家力量,建立专门队伍,实行审查审批意见终身负责制,为水利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四要健全前期工作程序,完善有关管理制度,细化技术要求,在保证项目立项审批进度的同时,促进前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2)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对投入资源(如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项目管理机构应定期检查承包单位的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计量设备的技术情况;对重要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按规定组织检验试验;对重要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组织旁站管理和检查验收;审核材料的现场实验和复验报告,审核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经审查确认并签认后方可用于施工。(3)竣工阶段的质量监督。验收工作的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以及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经批准的工程立项文件、工程设计文件或实施方案、调整概算文件及相应工程变更文件,项目建设合同,施工图纸及主要设备技术说明书等。项目管理机构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专业管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及现场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认;对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项电器、设备调试等项,必须在检测、试验或运转后再进行检查评定验收。

篇11

1前言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实施以生产实践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时应必备的特有素质和能力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工程教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等[1]。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培养水平的高低,是检验素质教育成效的关键[2],是工科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工科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利用地方本科院校一切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强烈的工程意识、熟练的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的原因

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速度迅猛,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引进大量工科专业青年博士、硕士,使得工科专业青年教师比例不断攀升,但大部分工科专业青年教师虽有突出的学术研究表现,却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或毕业设计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客观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大致有:

2.1工科专业研究生教育体制倾向于理论研究

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普遍是由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严重脱节,工程实践能力薄弱,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很难满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2]。

2.2教学手段单一

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基本上不来源于师范类专业,或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类教育,更谈不上进行实地教学实践,从而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缺乏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单调,难以引用那些只有在工程实践中才能积累的生动案例[3]。

2.3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在工科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上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或者无法与社会行业技术需求一致,使得工科专业青年教师不能较好地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或者在实践教学中形成的工程实践能力落后于社会行业工程技术实际[4]。

2.4地方本科院校现行的职称评定和教学业绩考核制度不完善

目前,全国各地普遍以学术论文的级别、数量,主持项目的级别、资金,作为青年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衡量标准,换句话讲,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匮乏、教学效果不佳,并不直接影响职称晋升。同时,全国各地普遍以教师工作量多少、学生评教成绩、教学改革研究等作为教学业绩考核的主要衡量标准,并未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也未对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些制度的制定都加深了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忽视[5-6]。

2.5校企合作实效性不高

不少工科专业青年教师一进校就承担着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可能自身有迫切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需要,但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对企业面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的时间短,人员流动大,基本上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技术难题,对企业帮助不大[7]。这些都导致了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停留与表面。

3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代表着教育的未来,对他们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解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问题的关键[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为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提供大好时机,但是,这仍然需要青年教师自身和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视。

3.1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

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克服困难自觉进行自我锻炼[9]。工科专业青年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利用有利资源,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指导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旁听优秀教师课程,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报告;积极加入科研团队,跟随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横向、纵向科研项目研究;积极参与企业挂职实践;参加专业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等措施,切实提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3.2地方本科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推动工科专业青年教师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10]。

3.2.1鼓励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积极承担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生产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工程,突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3.2.2鼓励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和项目鼓励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种课题和项目,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应改善科研环境,在校内成立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团队,给予工科专业青年教师有利的学习条件,提高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申报各种课题、基金项目以及横向课题的成功率。

3.2.3建立老青教师传帮带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老教师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工程实践经验多的优势,建立老青教师传帮带机制,使青年教师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3.2.4建立“学校-企业-学校”的三明治式成长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应适当引入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讲学、交流,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工科专业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先进技术,拓宽工程研究视野,补充工程实践背景,逐渐形成“学校-企业-学校”的三明治式成长模式[11]。

3.2.5保证校企合作的效应

地方本科院校应定期选派有教学、科研优势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得以实现,为企业创收;同时,教师也可将在企业掌握的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结合[12-13]。

3.2.6健全激励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应在经费和政策上支持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或对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14]。如可明确要求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必须首先完成六个月的企业工程实践锻炼,并做好相应考核;或者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尽量降低实践期间教学、科研工作量不足对教师待遇的影响[15]。

3.2.7规范工程实践锻炼制度

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的过程管理,严格考察其工程实践计划,并要求其与学校、企业签订工程实践协议书,实现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双重管理制度[16]。实践结束后,学校制定详尽的工程实践锻炼考核标准,考察其实践计划完成情况。对能出色完成实践工作,能承担实践基地的技改项目,并取得技术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对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学校有权对其进行适当处罚[17]。

目前,青年教师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提高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基础不太坚定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难题,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和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共同努力。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为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意识而制定有效措施,或创造有利条件;工科专业青年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各种工程实践锻炼之中,切实提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科专业教学水平。

作者:徐君飞 单位: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卢艳青,李继怀,王力军.工程实践能力指向与创新能力形成机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44-146.

[2]张景异,黄莉莉.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3,(3):53-54.

[3]张泳.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72-74.

[4]李少华.CDIO模式下高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20-21.

[5]孙珺,胡小平,秦华伟.“卓越计划”视域中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1):17-18.

[6]刘卫,刘金岭.地方工科院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价值工程,2014,(7):253-254.

[7]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0-51.

[8]惠晓丽,吉莉,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12):65-68.

[9]李培根.工程师教育培养该何以卓越[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3-14.

[10]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11]郑秀敏“.三明治”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04,(2):46-48.

[12]韩如成.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6):77-79.

[13]张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60-61.

[14]韩萌,魏克新.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66-68.

篇12

[摘要] 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现状。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与过程控制、教学质量评价以及专业教育特色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可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12-05

[收稿日期] 2014-10-19;[修回日期] 2014-12-11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作者简介] 江学良(1977-),男,湖南益阳人,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地下工程稳定,岩土力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人口急剧膨胀,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大中城市都出现了用地紧张、交通阻塞、空间拥挤、生态失衡与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可行的途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隶属于土木类,但不是基本专业,而是特殊设置的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既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又是多个学科的结合点,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特征。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与岩土工程等专业方向。虽然在基础课甚至是专业基础课设置上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存在着部分重叠,但是土木工程专业没有真正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涉及城市规划、地下建筑与地下结构、地下水力学、岩土力学、地下通风与空调、监测与测试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城市交通等多个领域与多个学科,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同于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它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城市地下工程的自身特点[1]。

2001年中南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办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又有大约20余所高校相继开办了该专业,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2010年在中南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研讨会”,此后又在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与北方工业大学连续召开了第二届、第三届与第四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研讨会。从研讨会讨论的结果来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分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环节与毕业设计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高校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脱胎于采矿工程专业、矿井建设专业或者铁道建设专业,具有浓厚的行业特征。另外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学校有教育部部属高校,也有省属地方院校。由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层次与所属行业不同,办学水平与效果也参差不齐[2,3]。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是由于它切合了当前我国城市地铁与隧道建设的,再加上以前培养的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人才的严重匮乏,该专业的就业率相当高,近几年甚至比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建筑工程方向与道路桥梁工程方向的就业率还要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就业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教材与专业建设以及专业培养特色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开办于2013年,目前在校人数120人,隶属于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为了积累办学经验,在开办该专业之前,在土木工程专业下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方向,到目前为止,该专业方向已有三届毕业生。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方向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兄弟院校许多好的经验与做法,也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在此就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同行们分享,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

一、结合学校实际,做好专业定位,确定好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专业定位准确与否决定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也决定着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要务。专业定位应该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基础、发展潜力、地域特点确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湖南林学院。在五十多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观念,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国际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以林为特色,理工农并进,经管法文结合,文理渗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居国内先进行列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中南、面向全国,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招生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现有教师11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8人。设有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力学4个本科专业以及7个教研室、6个研究所、2个实验中心、1个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和1个设计研究院。学院拥有林区道路与结构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建设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学院的实际,顺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将该专业定位为:立足中南,辐射全国;面向城市地下工程技术与管理行业,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定位,该专业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师素质基础训练,能够从事城市地下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监理以及在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配合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方案详细规定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即毕业要求,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一律不允许毕业。毕业要求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和“五个方面”,“三个层次”是指掌握层次、熟悉层次与了解层次;“五个方面”是指要掌握、熟悉和了解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工具知识、专业知识与相关领域知识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包括具有工程科学应用能力、具有城市地下工程技术基础应用能力、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信息收集、沟通和表达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素质要求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三个方面。

二、整合相关学科,构建基于学科大类知识结构的“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通过“打通、减少、增加、分类、弹性”等调整方式,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大类的核心课程设计,重新确定平台核心课程。充分利用我院学科的优势,挖掘现有专业的地域、资源等优势,重新整合相关学科。本着促进交叉学科、建设复合型专业的原则,构建以力学与土木工程为基础,并兼顾城市规划、监控与测量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于学科的平台课程。将《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地下工程勘察与测试技术》与《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等五门课程列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构建以“平台课程”为依托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体现弹性学习要求[4]。整个课程体系被分为四大模块: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设计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理论教学课程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与学科基础科、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分分配与毕业学分见表1所示。

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到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以及城市地下工程的复杂性所要求的综合性,课程在开设次序上也充分考虑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选课空间,学生能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自主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经过几年努力有望逐步建立并实现在指导性教学计划基础上的体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强化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构建了由实验教学、毕业专题实践、课外科技实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外社会实践五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1,5]。

(一)改革原有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重新定位实验教学;整合实验室资源配置,建立新型实验教学平台

1. 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

实验教学依靠各学科带头人和教授的力量,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改变计划性、封闭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创新性实验内容缺乏的现状,形成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促进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设一些高水平的、紧跟学科前沿的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丰富和充实实验中心的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在现有实验项目下进行大胆创新,开拓新的实验项目或课题,形成一系列多层次、递进式的教学实验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进行分层次培养,使得能力较强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完不成实验任务而气馁,避免传统实验教学一刀切的缺陷,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教师在实验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6]。教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进度,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此外,通过E-mail、QQ、MSN、E-learning等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在线互动,进一步促进科研人员参与教学。

2. 开放实验教学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力学实验中心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占地面积948m2,仪器设备316台(套),设备总值947.74万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由六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实验仪器设备1297台(套),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1460万元。实验教学中心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雄厚的科研力量、稳定的科研方向、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学生开放式试验创造了条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挥自主创新潜能的自由舞台。实验教学中心以学院局域网为支撑、教务管理系统为平台,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所有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式课题、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全部在网上公布,对学生进行全面开放。学生可以登录实验平台网页,浏览和下载网络教学课件和多媒体影像资料。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实验,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申请自己的开放式创新实验课题和指导教师。

提倡学生自带课题进入实验教学中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4~5人组成科研小组,提出自己科研思路,自行选题,自行确定研究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撰写正式格式标书,由专家审核、论证其可行性。如果方案得到专家认可,可申请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资助,遵照实验中心的管理规定,按照正式科研程序,自由地进行实验工作,并将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写出论文,力争公开发表。通过开放实验教学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可使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进行科研工作的整体体验,培养科研团队协作精神,并在初次的研究实践中学习到了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学术规范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毕业专题实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1. 重视毕业实践,加强“模拟实践”环节

毕业实践是学生学习深入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串烧式”回顾与总结,并根据学生实习单位性质(设计院或施工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小组配备1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践”。

2. 调整教学计划,提早并延长毕业实习时间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将毕业实习提前到第7学期期末开始并一直延续到第8学期的第2周周末,这样,既避开学生频繁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的时段,学生可以安心进行毕业实践;又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做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成果。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课题相互匹配

毕业设计题目全部采用设计课题的形式,一人一题,课题全部来源于已实施的实际工程项目。设计课题主要包括隧道施工图设计与地铁车站施工图设计两大类。设计内容包括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三大部分。为促使学生将已学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量将“模拟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课题的内容相互匹配,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三)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发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科技社团作用,积极挖掘开发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形成以“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力学竞赛、结构模型竞赛、工程制图竞赛等为主体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并在一系列的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未知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合科研、面向社会,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1. 创建“零距离”产学研结合示范实践教育基地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基地,创建“零距离”产学研结合示范实践教育基地。在现有的“中铁五局城轨公司”与“湖南安信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更广泛的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2. 结合科研、面向社会,实践与创新并举,培养创新型人才

加强与施工企业、设计院和科研院所的沟通、联合与共建,将实践教学真正延伸到社会,实现实践与创新并举,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稳固的、更广泛意义的产学研结合实践基地。

(五)融课外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为一体,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的对接

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巩固专业知识,组织学生通过学习报告会、生态中南林活动以及“三下乡”活动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与专业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锤炼了综合素质,也提升了专业素养。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培养环境,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突出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服务中心,通过制度建设,在学分制选课上提供最大的自由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指导教师制,建立“严格、严肃、严正”和具有人性化的淘汰与增补机制等,在人才培养的管理与服务中,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依据学校有关制度,结合学院与专业实际情况,创新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确保实践培养环节的学习效果。譬如毕业设计实行教师全程跟踪指导与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过程控制;学生毕业设计执行在指定教室每天签到考勤登记制度,指导教师排班指导,学院领导,教学督导不定期检查制度。

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努力构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创新人才单项奖学金、创新人才推免研究生等奖励制度,健全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奖励与资助制度;举办专门化、系列化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和论坛,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本专业、跨专业、跨校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科交叉和知识碰撞、有利于形成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视野、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发展环境的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五、重视教学管理的过程控制,为持续改进创造条件

教学管理的过程控制包括监控体系、反馈机制与评价制度三个方面[7]。监控体系涵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事前监控包括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检查、教材选用的审查、多媒体课件的审查、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等;事中监控包括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质量信息员评价、校院领导听课、同行听课、毕业设计过程检查等;事后监控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教、试卷分析等。

学校对教学过程监控的信息建立了规范的反馈制度,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当面反馈、书面反馈、会议通报等形式,及时反馈到学院、教研室、教师。督导听课评教、教学检查、毕业设计检查等信息采取当面交流进行反馈;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反馈的信息经学校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汇总分类,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学院及相关专业、教师;教学督导、教学检查以及学生座谈发现的共性问题,经过分析整理以会议通报的形式进行反馈。学院对教学监控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整理,通过院例会、教研室主任例会、教研室会议等形式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并落实整改,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与整改。

构建规范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三个部分组成,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定期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了跟踪评价,采取教师与学生代表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用人单位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结合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的评学、评教结果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六、立足学校优势学科,努力培育专业教育特色

突出林业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作为中南地区唯一一所以林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立足于林业优势,实现重点学科与地下工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基于“节能、节材、节地、节水”生态环保理念的专业素养。

强化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完善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拓展能力。依托结构模型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挑战杯等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学生自主、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与创新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土木工程检测中心、设计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纵横向科研课题,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学良,杨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47-50.

[2] 蒋冲,唐礼忠,蒋青青,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以中南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3(6): 29-32

[3] 徐帮树,刘健,王清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0):107-108.

[4] 李兴高.地下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92-94.

[5] 屈铁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人才培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