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1:0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镇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镇经济论文

篇1

2.促进城郊乡镇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2.1大力发展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

乡镇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发展与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为确保城郊乡镇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并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发挥优势原则。在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过程中,应该在结合乡镇经济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使乡镇建设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观念优势、信息优势、政策优势等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乡镇建设的经济优势。(2)服务为本原则。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要立足于城市市场的产品需求,为城市市场提供质优价康产品服务。(3)市场导向原则。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市场,对其进行关注,根据市场的调研预测对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作进一步规划。(4)坚持特色原则。城郊乡镇要建设独具特色的工业链,以特色求市场、求发展。(5)对外开放原则。城郊乡镇要以开放的思想观念进行工业建设,对城市、周边农村开放,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建设方针。(6)坚持创新原则。城郊乡镇在工业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以先进科学的观念、体制、技术、组织、政策指导工作,进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以新思维、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发展城郊乡镇经济。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为发展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明确城郊乡镇工业建设的定位,使城郊乡镇的工业建设服务于城市、农村发展。(2)明确城郊乡镇工业建设的方向,关注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对工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改革。(3)城郊乡镇工业建设要立足于企业,大力发展企业建设,加强城郊乡镇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培养企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采用现代化营销手段,支持中小企业、扶持主导企业建设。

2.2充分利用城镇资源,突出城镇特色

在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培育特色经济的发展战略,城镇要结合自身产业结构、交通状况、资源分配等综合因素,充分利用城镇资源,突出城镇特色,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亮点,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农业作为城镇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域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建立大规模农业园区。在城郊乡镇经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建设方针,借鉴周边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打造品牌产业、特色产业。

2.3扩大乡镇的招商引资力度,壮大民营经济建设

乡镇应该进一步加强乡镇的招商引资力度,将推进招商引资作为城郊乡镇经济发展动力源泉,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招商团队,在产业招商上求创新、求突破,扩大招商范围,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乡镇要注重突出自身的乡镇特色,深入挖掘自身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人文特色等乡镇特色,以此来增强外商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投资动力,打造品牌产业、特色产业。乡镇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为外商企业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此外,乡镇还应该壮大民营经济,大力拓展民间投资,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

2.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的贡献,乡镇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人才培养工作予以重视,通过以下诸多形式激励人们自主学习:对学习科技、求知识、崇尚文明的农民予以嘉奖、鼓励,对技术人才给予补贴,对人才培养工作贡献较大的人才服务站给予奖励等。

篇2

二是设备更新智能化。实践证明,提升企业装备化水平是实现企业减员增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装备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效率、扩大产能。万石镇北海封头早在1994年就开始更新设备,冷加工封头生产线和封头坡口已经实现了全自动,生产效率提高5倍,用工人数骤减80%;九洲封头新厂区将在今年1月正式投产,将在压机上下料、X光拍片等环节使用重型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并在全厂区范围内配备全自动配送系统,平均1台机器可以代替3个产业工人,产能也将有较大提高,更有利于稳定质量,确保安全。装备的精准度高,没有初学者和熟练工之分,只要调好标准就可以进行精准操作和生产,大幅度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良品率;生产中的一些复杂、危险环节交由装备操作,还能有效化解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从调研情况来看,万石镇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企业每年付出的工人工资普遍要占到利润的10%-20%,个别行业甚至逼近30%,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薄的企业利润使不少企业感觉不堪重负,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和长久之计就是实现装备自动化,降低用工成本;同时,用“机器换人”还可以有效避免同行业间恶意竞争、互相“挖墙脚”的行为,也是应对技术工人工资水涨船高的好办法。

三是技术革新常态化。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革新道路,不少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尝到了甜头,融泰化工与夏帆博士合作成立巨珩新材料,建设艾伦•黑格材料科技中国(宜兴)研究院,不仅在核心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一举跻身世界科技前沿,还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自身的发展难题,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广大企业要大胆出击、主动对接,千方百计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物,使他们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更多的作用。要进一步增强专利、品牌意识,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在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二、合力攻坚、共克时艰

一是政府要主动作为。营造“暖冬”,不仅仅要为企业“量身”制定好的政策,关键是各项政策要“看着落实”,及时、精准、有效地为企业所用,用好用活,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政府要立足职能,强化服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难,确保服务到需要处,帮扶到关键点,让各项举措真正显现实效。我们将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为广大乡镇企业家提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使大家的思路更清晰、定位更精准,借它山之石,攻发展之玉;围绕企业的资金需求,我们将把举办政银企合作座谈会作为一项传统,为企业融资当好红娘、牵好红线;针对转贷难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总额2000万元的镇级转贷资金的作用,并积极协调市级平台资金,在宏观经济持续偏紧、企业资金较为紧张的严峻形势下,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防范区域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健康运行;此外,我们还将分行业分层次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体提供急需的创新资源,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篇3

1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绝大多数乡镇农业都以快速的建设模式发展着,但少部分偏远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仍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发展模式,甚至有些乡镇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的主要来源依然靠政府扶持。另外,大部分乡镇地区的人均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小富则安的阶段,对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进取心。同时,部分乡镇人均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从而使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模式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地区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农业生产人员仍将注意力集中于作物的生产及现有土地的开发中,对以自然条件创造旅游业、餐饮业等完全忽视,大大浪费了诸多资源。另外,由于部分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经营理念接受能力较差,因此严重地制约着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乡镇农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

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及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对部分乡镇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发现,在乡镇农业发展中,绝大多数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并且多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下问题。据该项调查表明,被调查乡镇区域内,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农业生产人员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而文盲、小学文化的人员却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另外,随着乡镇形势的发展,大多数拥有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员纷纷外出务工,而留守乡镇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使乡镇农业生产劳动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在诸多结构体系因素下,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乡镇农业经济基建设施不足问题

乡镇农业生产设施不健全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就目前来看,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及机械化产业十分落后,且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基础建设相对缓慢,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初期阶段。另外,一些乡镇地区在农业产品经营时仍采用传统的直接销售原产品的经营模式,而没有经过深加工的产品相对来说在经营中处于劣势地位,使之乡镇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中仍延用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没有兴修水利设施,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促进全国性经济发展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速度。

1转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

针对于某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的地区,首先要转变该地区农业生产人员的观念。打破农业生产人员经济靠政府的观念,积极引导其利用农产品的再次加工吸引外资,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提高其经济发展能力。其次,农业生产人员要充分利用地区性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农业发展的注意力由农作物的种植及现有土地的开发利用转移到开发自然资源上去,扩大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能力。

2提高乡镇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农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同时在乡镇地区实行扫盲行动。另外,要在现有的农业生产人员中培养出多名优秀且具较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人员,并由这些技术人员带动全体乡镇人员进行农业生产及经营,从而实现乡镇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加强乡镇农业基建建设

对于某些乡镇地区因基建不足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加强该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及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其次,在农产品销售前,要进行再次的深加工,将普通的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色的精品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篇4

作者:毛鸿彦 蔡乐 舒占坤 叶亚怀 冯锐 崔文龙 宋莹 单位: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经济学系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

计算公式为:COPD的间接经济负担=DALY×当年人均GDP×生产力权重,式中,DALY的计算方法参照全球疾病负担(GBD)的研究方法,DALY包括由于早死所导致的寿命损失(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生产力权重一般取值0.05[5]。YLD=I×DW×L,式中,I:在给定年龄和性别的条件下,某病发生的患者数;DW:伤残权重,取值范围是0~1,0表示完全健康,1表示死亡,其赋值可从WHO出版的《GlobalBurdenofDiseaseandRiskFactors》一书中查得;L:伤残持续时间,COPD的权重值参照GBD研究的权重值,取值为0.428。人均GDP的确定:查阅云南省统计年鉴可得人均GDP为15749元[6]。COPD总的疾病经济负担=COPD的患病率×当地人口数×人均疾病经济负担。设计阶段定性研究进行预调查,修改完善现场调查表。现场阶段现场调查前进行培训,使调查人员能正确的认识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能独立地完成每份问卷,熟练掌握一些现场调查技巧。在调查前均需取得被调查者的同意,体检结果将反馈给被调查者,使其了解其健康状况。质控员于调查结束当天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对从调查员收回的调查表及时进行审查,发现有问题的项目及时核实或补漏。统计分析方法应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数据录入,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描述统计分析。不同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不同性别间COPD经济负担的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调查人群一般情况发放问卷1000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9396份,问卷应答率为94.0%。在调查的9396人中,男性4319人,占46.0%;女性5077人,占54.0%,男女比为1∶1.18。18~岁组1385人,35~岁组1864人,45~岁组2097人,55~岁组2027人,≥65岁组202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4.7%、19.8%、22.3%、21.6%和21.5%。其中,汉族8667人,占92.2%;少数民族729人,占7.8%。调查人群总的年人均收入为3487.11元。

COPD的患病、死亡情况及DALY值调查人群COPD总的患病人数为134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62人;患病率为1.4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2%,女性患病率为1.23%,经χ2检验,男女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13,P>0.05),其中,45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90%。在调查人群中,COPD死亡693人,其中男性426人,女性267人,死亡率为65.67/10万,男性死亡率为77.29/10万,女性死亡率为52.96/10万。男性COPD的每千人口YLL、YLD和DALY值都高于女性。COPD的直接、间接及无形经济负担云南省2010年人均GDP为15749元。调查人群男性COPD患者人均直接经济负担小于女性,而人均间接经济负担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人均无形经济负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类型的经济负担中,以无形经济负担最大,间接经济负担最小。2个调查地区的总人口数1055337人,其中男性551163人,女性504174人。云南省农村居民COPD患者的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11348.88元,总的疾病经济负担为16767.65万元,男性COPD患者总疾病经济负担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78,P<0.05)。本调查中,45岁及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1.90%,明显低于钟南山等[7]对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COPD患病的调查结果(8.2%)以及昆明市石林县的研究结果(6.68%)[8]。其原因可能与本调查对象的就医情况有关,也可能与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有关。云南省农村COPD患者的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为4202.06元,明显高于娄培安等[9]对铜山县农村COPD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结果(1090元),但低于郭子强等[10]对我国华南地区COPD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研究结果(22341.25元)。

云南省属西南边远省份,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特点,基层医疗水平不高,农村居民生病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到更高一级的医疗单位就诊现象,导致看病买药费用增高。且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提高,人们对医疗需求也提高了,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直接经济负担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农村COPD患者的人均经济负担为11348.88元,明显超出了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说明COPD对该省农村居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是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农村COPD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中,交通费和住宿费等只占了很小的比重,这可能与农村患者大多在乡镇卫生院或以下医院就诊有关。但人均无形经济负担明显高于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说明COPD给当地村民的精神和心理所造成的伤害较大,比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时,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很多COPD患者丧失了一定的劳动能力,急性期或晚期的患者尤为突出,这样一来,不仅治疗疾病的费用加重了全家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家里劳动力缺乏让整个家庭经济面临困难,出现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我们应该积极倡导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尽可能实施社区管理,通过干预等手段争取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使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延缓病情发展,从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COPD患者的经济负担。国内很多对COPD患者经济负担的研究数据大多来源于医疗机构,主要以住院患者为主,调查其直接疾病经济负担[11]。而本调查是以社会人群为基础的经济负担研究,从直接、间接和无形经济负担三方面进行研究,较为全面的估算出了COPD所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本研究向患者、家属等收集了较为完整的直接经济负担资料,尤其是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交通费、食宿费等没有记录的支出等,但仍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回忆偏倚。由于无形经济负担内容的主观性很强,所以,结果也可能有偏倚,期待有更好的无形经济负担的量化指标的开发。

篇5

第一,应当更多地关注公众对经济的信心。笔者认为,用“来得不是时候”概括汶川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比较恰当。因为,地震发生之时,正是我国经济面临国际国内经济矛盾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能源紧张、冰雪灾害、次贷危机、美元升值等。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今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的充分思想准备,但是,发生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还是始料未及的。因此,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说,已经不是地震对经济会产生多大的直接影响,而是公众对经济的信心如何。忽视这一问题,就会陷入盲目的乐观之中。

第二,应当看地震会不会恶化现有的经济矛盾。如果就地震论地震,从地震发生的地区来看,可能对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地震可能会激化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一些矛盾。首当其冲的当是农副产品价格,二是会大大加重运输压力,三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某些资源的供应紧张,四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能源的紧张。毫无疑问,在能源供应上,必须优先保证灾后重建工作,在能源供应本就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可能对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

第三,应当看会不会对其他产业、行业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中央财政今年一下子拿出了700个亿用于灾后重建,今后几年还要继续投入相等资金,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对口支援的方式支持灾区重建等等,这些资金哪儿来?除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挤出一块来之外,必然要从其他产业、行业的发展资金中挤出一些,这对其他行业、产业来说,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第四,应当看会不会激化劳动力需求矛盾。近年来,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矛盾正在暴露并日益激化。这次的汶川地震,可以说是对劳动力的一次挫伤。虽然这些地区很多在外务工的人避免了一场灾难,但是,很多在外务工者的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对他们来说,遭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不仅如此,其他地区还必须派遣一定的技术力量、劳动力参加灾区的重建工作,这势必带来一些地区劳动力的进一步紧张,影响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地震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篇6

我国的乡镇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2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日趋严重,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因素。因此,提高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进行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把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上予以重视。

1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的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诱导、约束和协调人的行为,来调控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使其功能、结构和运动过程有序化。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但其调控的对象却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

2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1环境管理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盲目搞建设、上项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而且,乡镇企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型,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尤其许多乡镇企业是技术水平低的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炼等大耗水工业,主要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工业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或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在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体水质普遍是Ⅳ类、V类甚至是劣V类。在河南、湖北,个别村庄因饮用水污染出现了“癌症村”,一些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甚至广大村民,都成为乡镇企业“三废”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而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则成为污染的间接受害者。

2.2环境管理体系是弥补目前体系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许多管理城市环境的成熟办法难以实施。比如目前乡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许多县、乡(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不满足要求,传统的依靠环保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乡镇企业也收效甚微。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环境的压力,乡镇企业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明智之举,也有着其必然性。

2.3环境管理体系是满足“绿色市场”的竞争要求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立法的“绿色化”要求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要求乡镇企业如果想将其产品(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同时国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迫使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我国针对一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定》,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

3乡镇企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瑞然农村地域广袤,对污染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乡镇企业所产生的污染总量已经远远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其增长势头仍然让人担忧。与其它工业企业相比,造成乡镇企业环境问题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环保意识缺乏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环保意识淡薄。不少地区的农村干部与乡镇工业职工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保护环境不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只是被动应付。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对环境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相当多的农民对于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界恩赐”的水平;②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过于偏向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对乡镇工业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的战略认识不足。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顾前者,其至为了前者而通过行政手段阻止环境执法。

(2)乡镇环境容量有限,管理体系不健全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农村地域虽然辽阔,但是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生态循环系统,农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这就决定了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乡镇工业发展必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不能只顾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4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应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特别是乡镇企业环保法规建设和环境教育,引导乡镇企业的广大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介宣传和组织各种学习班等活动,发挥新闻监督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企业人士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克服与传统粗放式经营相联系的思想和做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增加投资力度,保障环境管理体制顺利实施。应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与GDP的比重达到1%,进一步完善份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省对市、市乡的转移支付。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交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保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使其迅速产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费改税,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使治污资金能有一个稳定的来源;积极探索排污权的交易,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企业自觉减少排污量,实现排污总量的控制;改变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GDP”,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

(3)重视城镇和工业区规划。从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来看,乡镇工业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杂乱分散的工业布局。在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分布分散的情况下,难于建设集中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难以控制,这些均制约了乡镇工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小城镇的建设与繁荣。因此应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和发展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和工商业城镇,继续推动乡镇企业点源治理,把改善乡镇工业布局,推动工业区的建设当作乡镇环境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

(4)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其次,应建立环境管理网络,把环境管理纳入乡镇企业管理的轨道,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认真执行“三同时”和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环境污染,认真执行《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等法规,并通过合理规划,促进乡镇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篇7

实施低碳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