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11:09: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思想品德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思想品德教案

篇1

五华县华强中学吴定侃

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

教学要求:

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3、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

2、我爱你,中国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难点:

1、学会与父母沟通。

2、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方法:

探讨式、启发式、案例分析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家,温馨的港湾

教学要求:

1、认识家的含义,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对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养育恩。

教学重点:

认识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

二、转入新课。

1、学生朗读引言,体会家的温馨。

2、板书:家,温馨的港湾

3、板书: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4、学生看课文P3—4图,体会图中的含义,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

5、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6、师生共同归纳家的含义。

7、朗读小诗《可爱的家》

三、板书:二、不忘父母养育恩

1、阅读P5故事,讨论: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2、学生代表发言。

3、共同归纳: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4、阅读P6材料,思考并讨论: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5、分组回答。

6、共同归纳: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7、说一说:自己在家里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四、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报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作业: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要求:

1、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重点: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一、学会与父母沟通

2、阅读访谈录,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归纳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3、板书:心理因素,矛盾、误解,生活经历不同等。

4、板书: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5、阅读P11材料,思考练习。

6、学生代表发言。

7、共同分析归纳: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看12图,说一说,漫画中的中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沟通的?

9、讨论: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三、完成P13练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习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学以致用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五、作业:阅读理解课文。在家做一个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我爱你,中国

教学要求:

1、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爱你,中国一、可爱的祖国

2、看图P14,完成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

3、阅读课文,完成P15练习。

4、名回答。

5、阅读P16材料,讨论: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共同归纳。

7、读课文,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文字、艺术、科技。

8、板书: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9、齐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歌曲,感受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风采。

10、阅读课文。

11、讨论:热爱祖国,我们应该如何做?

1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有何认识?学生共同总结。

13、作业:熟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要求:

1、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

2、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重点:

认识台湾与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2、阅读P21材料,讨论:我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

3、阅读课文。

4、各组代表发言,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5、朗读课文,归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互相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看谁讲得好。

7、板书:二、我与祖国共命运

8、阅读P23材料,讨论: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9、朗读课文,共同归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10、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11、讨论并回答。

12、阅读P25材料,讨论:这位中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1、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交往讲艺术。

教学方法

探讨式学习法、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往伴一生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生离不开交往。

2、认识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一、人生离不开交往

2、学生看P32图,思考:我们在学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结合实际说说。然后讨

论: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3、举列说明离开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长的真实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归纳: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完成P34“填一填”

6、各自发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书: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说一说:文中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9、共同归纳: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阅读《雁南的故事》,讨论: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11、各小组发言。然后归纳: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12、朗读萧伯纳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师生共同归纳: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要谨慎择友,多交益友。

14、参加“人在旅途”模拟活动。活动后请想想:

A、蒙住眼睛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物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B、当自己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

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熟读课文,认识人生离不开交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要求

1、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2、懂得内圈向外圈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学难点

懂得内圈如何向外圈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2、看图4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交往对象有哪些?交往范围有多大?

归纳:从范围看:家庭邻里学校社区社会

从亲近看:知心朋友一般朋友点头之交

3、阅读材料,了解内外圈的区别。认识青少年时期朋友圈的范围、性质。主要属于“内圈”,应当广朋友。

试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围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将来:

二、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1、看组图,阅读材料: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能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近期,专家们在对北京市一些初中、职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中80%的学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学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来自一个班级;只有30%的学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级甚至学校的范围。然后讨论:

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我们可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2、阅读小鹏和小亮的故事,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鹏和小亮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和自己的交往范围?自己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学生回答,共同归纳:A、参加公益或社会活动,是最好的方式;B、正确使用互联网。

三、小结: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多交朋友,谨慎择友,而且要不断扩大范围,通过朋友的帮助让我们成长起来。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文明交往礼为先

教学要求

1、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2、认识交往的原则

教学重点

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文明交往礼为先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1、阅读材料,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男孩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李医生的心情舒畅了好几天?

对后一位患者的行为作何评价?

对比李医生的两次经历,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然后归纳: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2、朗读“礼貌用语”。

二、交往礼仪三原则

1、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平等侍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

学生阅读《山谷的回答》,思考: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师生共同归纳: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条重要原则。

2、阅读小材料《三国演义》,分析:周瑜不抱成见,宽容地对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发言,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一。

3、完成P46填空,然后互相交流。

篇3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和《要学好勤动脑》、《和好书交朋友》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的教育,三课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

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它能充实人的头脑,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获得新知;但学习也是一件艰苦的事,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要学好知识非下苦功夫不可。三年级学生比较贪玩,学习时缺乏刻苦精神,很难做到勤奋努力,特别是遇到困难,怕吃苦,怕麻烦。因此需要不断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努力刻苦地学好功课。

教法建议:

1、用现当代小学生刻苦学习的事例教育学生,给他们树立榜样,最好是身边的。

2、适当给学生讲一些中国古代刻苦学习的故事,以激励学生。

3、教学前让学生找刻苦学习的事例,课上交流。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学习不是容易的事,要想学好非下苦功夫不可。只有不怕困难,刻苦认真地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刻苦学习和指导学生如何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贴出冼星海的画像)。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刻苦学习的情况,并学习第六课《刻苦学习》。(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听课文前半部分录音。

提问: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冼星海到巴黎留学,生活十分艰苦,学习条件十分恶劣,身体特别劳累。(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归纳为:生活贫困、条件恶劣、身体劳累,并随之板书。)

过渡:冼星海遇到了那么多困难,生活、学习条件又是那么艰苦,冼星海是怎样学习的呢?他有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呢?

2、播放课文第二部分录音。

分组讨论:冼星海是怎样克服困难进行学习的?

创设情景,情感体验:(当学生谈到冼星海在寒冷的屋子里创作《风》这部作品时,请同学谈一谈假如自己在寒冷的屋子里有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做呢?体验冼星海当时学习的艰难。)

小结:冼星海不怕生活贫困,更不怕学习条件的恶劣,千方百计创设条件,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而且不顾身体的劳累,顽强地坚持学习。

(板书:不怕艰苦克服困难顽强努力)

过渡:生活的艰苦、学习的艰辛,没有使冼星海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听课文最后一部分录音。

提问:冼星海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结:冼星海面对困难,靠着自己勤奋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取得了成功。就连敬爱的都曾颂扬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最终也成为人民的音乐家。

(板书:取得成就)

三、深化课文内容,提高认识。

1、听映雪囊萤的故事(幻灯演示)。

提问:孙康和车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学习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

小结:古人孙康和车胤家境非常困难,连照明的条件都没有,但是,他们并没放弃学习,而是想尽办法,创造条件学习。他们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古人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么好的条件,刻苦读书,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辨析练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冼星海刻苦学习的事迹,也清楚地看到了古代的少年儿童是如何刻苦学习的,请大家评论下面的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出示投影片。)

1、教师布置写作文,小林胡乱写了两段,觉得写不下去了,就不再写了。

2、小刚因生病缺了课,学习一时跟不上,便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数学作业有几道题不会做他就不做了。

提问:小林和小刚在学习中遇到苦难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有什么结果?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向冼星海学习,刻苦读书,遇到困难尽量克服,这样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3、盛夏,小雄觉得热得难受,他没写完作业,就跑到外面乘凉去了。

小结:学习条件不好,我们应把它看作对自己的考验,以此来锻炼自己,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你想对这三位同学说些什么?

小结:学习条件差,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负担,而应该克服困难,刻苦学习。

五、创设情景,指导行为。

1、小明的脚烫伤了,没法上学,耽误了功课,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么做?

2、小华家的亲戚朋友特别多,每到晚上学习时间,总有人在家玩,如果你是小华,会怎么做?

3、小明最害怕写作文和做应用题了。请你告诉他怎么做?

小结:学习是艰苦的,会遇到各种困难,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下苦工夫学习,克服各种困难。

六、联系实际表扬班内刻苦学习的同学,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播放家长的讲话录音(孩子是如何刻苦学习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事迹)。

小结: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条件也要学习,我们身边也有刻苦学习的榜样,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珍惜这良好的学习条件,做一名好学生。

七、老师赠送格言。

篇4

行为:

1.随手关灯。

2.用完水关紧水龙头。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以劝阻,进行节约水电的宣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节约水电”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课文不长,但容量较大,对水和电的用途,为什么要节约水电,养成节水节电的习惯,以及节约水电人人有责,小学生要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等方面都有涉及。讲解时可与课文后面的“说一说”栏目结合在一起,着重讲清三点。

1.水和电的用途很大,不仅人们生活离不了,国家建设也不可少。

2.我国还是一个缺水和电力供应不足的国家。

3.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本课设四个栏目。

“讲一讲”栏目,设课文的前边,起导入作用。目的是启发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

讲一讲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今天要讲的内容与自己关系密切,激发学习欲望。

“说一说”栏目,以图解形式,启发学生讨论水电的用途,是课文中心议题的展开。

“听一听”栏目,听老师讲我国一些地区水电紧缺的事例。目的激发学生节约水电的情感。

“议一议”栏目,有两个小题。第一小题,针对学生日常常见的现象辨析判断对错,关键是提示学生要有节约水电的意识和习惯。第二小题,联系学生实际,谈小学生能为节约水电做些什么。既要让学生集思广议,又要注意力所能及。

教法建议:

1.听老师讲我国一些地区水电紧缺的事例。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和情况知之甚少,教师可采用录像集纳的方式,在显示画面的同时,自己配恰当的解说。这样形象逼真,可接受性强,说服力大。

2.为了使学生对浪费水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知识制成课件演示给学生.

3.要密切联系本班学生和本地区节约水和电的具体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节约水和电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和电。

2.知道我国有许多地方水、电力供应不足。

3.知道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情感:

1.愿意节约水电。

2.对浪费水电的现象不满。

行为:

1.随手关灯。

2.用完水关紧水龙头。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以劝阻,进行节约水电的宣传。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水电的用途很大,而我国有很多地方缺水且用电不足,所以要节约用水和电。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浪费水的现象产生不满。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2.播放两段录像。

内容:(这些镜头教师可以在校园中捕捉,既可以制成录像、也可以制成小课件,目的是使大家尽快进入课上的学习。)

(1)一个学生用完水后,没关水龙头就走了。

(2)一间教室里没人,但灯还亮着。

3.教师提问:

看完录像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提问:

举例说说,假如没有水,人们生活会怎样?没有电,人们生活有什么不方便?

6.同桌同学交换看法。

7.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离不开水、电

过渡语: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有位同学叫牛忠,他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吗?我们看看牛忠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分组学习课文。

2.教师提问:

看完牛忠的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3.学生发言。

4.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电,而且我国又是一个缺水、缺电的国家,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水和电。

板书:缺少十节约水和电

5.教师提问:

浪费水和电会造成什么损失?

6.教师播放录像。

内容:由于缺水,土地干裂,无法耕种,人、牲畜口渴难耐;由于缺电,夜晚一片漆黑,人们出行非常不便。

7.学生谈观后感。

8.教师小结:

浪费水和电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板书:浪费损失大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说一说

1.学生看教材第45页、46页的“说一说”的内容。

2.学生说一说水和电用处有多大。

听一听

3.教师讲我国一些地区缺水、电力不足的事例。

4.学生谈感想。

议一议

出示投影片(教材第47页“议一议”中的图)

5.请学生看图,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6.学生小组讨论。

7.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节约水和电的方法。

学生发言。

板书:随手关水龙头、关灯……

8.教师小结:

我们要节约用水和电,随手关水龙头、关灯,见到浪费水和电的小朋友要劝阻,进行节约水和电的宣传。

(1)教师提问:

篇5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公用设施的自述,告诉大家公用设施的作用。从而唤起大家对公用设施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法建议:

1、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公用设施。

2、选取典型事例,最好是真实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的作用,知道公用设施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公用设施的意识。

3、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辨析,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加强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5、本课教学不过多展示公用设施被破坏的情况,也不引导学生过多地对此种现象进行议论,以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公用设施的自述

教学目标

认知: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设施,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要爱护公用设施。

情感:

要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对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够主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找公用设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

同学们,20__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北京越变越美了,还增添了很多公用设施。请你仔细观察,录像中有哪些公用设施?

(播放录像,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路灯公用电话车站牌红绿灯道路公厕公共汽车垃圾筒阅报栏公园长椅……)

小结:大家找的这些,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就是公用设施。

二、用议论加自述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公用设施的作用。

1、同学们对身边的公用设施很熟悉,公用设施是个大家庭,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听,有位公用设施小代表在向我们做自我介绍呢。请你猜一猜这种公用设施是什么?

(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中的第二段路灯的自述但不出现路灯的名字)

2、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作公用设施小代表,假如你是公用设施中的一员,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师这里为你提供了一些参考,你也可以选择屏幕以外的公用设施向大家介绍。)

3、聪明的孩子们,赶快向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吧。(小组内互相介绍)

4、请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

(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

如:车站牌 最近,在市区内出现了一种电子车站牌,这种车站牌通过电子技术可以随时显示即将开来的公交车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方便了乘客。

公厕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花费很大财力物力新建了许多公共厕所,而且,今年北京市的公共厕所取消了收费,进一步地方便了市民,真是可喜的变化啊。

……

三、从侧面让学生体会公用设施的作用。

听了小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公用设施,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学生操作课件:见书中的主图。(叫学生将公用设施移走)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公用设施,我们就好像回到了偏远的农村。公用设施对于大家的学习、生活太重要了,我们真的离不开公用设施。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会非常的不方便。

四、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爱护和保护公用设施。

1、看来公用设施不可少,我们生活离不了。那我们怎么对待公用设施呢?(爱护)

和周围的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爱护公用设施。

请同学向大家介绍爱护公用设施的好办法。

2、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我们怎么办?

(播放录像内容是公用设施被破坏的事例电话亭被损坏车站牌被损坏井盖被偷垃圾筒被破坏)

小结:遇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如果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决,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可以咨询一下,问问老师,家长或者旁边的大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在使用公用设施时要小心使用不损坏。

(在叙述同时用课件出示板书: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要小心使用不损坏、自己不能解决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结合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爱护公用设施的重要。

1、老师知道同学们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都很浓,公用设施一旦被损坏,受到影响的将是我们自己。如果到了20__年,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中国,看到这些被损坏的公用设施,会怎么想?

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进行大胆设想。)

小结:快不要再设想下去了,这后果太严重了,那我们怎么办啊?

(爱护公用设施)

3、爱护公用设施不仅是一个人守公德的表现,而且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反映着国民良好的精神风貌。20__年,奥运会正一天天向我们走近,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只是我们小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就行了么?

(不行要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4、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来爱护公用设施呢?快和你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小组讨论)

(生会提出上网做电视节目等)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是想向人们发出倡议,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对么?

真好,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5、老师这里有一份倡议书的底稿,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倡议书附后)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组的倡议书。

小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倡议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传递给大家,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提高了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而且是让更多的人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相信我们这么做了,到了20__年,我们 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会。

6、放录像内容是优美的环境,生活中的常见公用设施。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公用设施服务为大家,爱护要靠你我(生一起说他)好了,同学们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来爱护公用设施或者有问题想和老师讨论,你可以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里是老师的邮箱地址。(课件出现邮件地址,和学生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提高教学实效。)

附件: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随着20__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的北京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了。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它们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一个公民守公德的表现,也反映了我们国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了使公用设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您

篇6

【关键词】学案 备课 作业

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案的实践初探

在新的形势下——新课标、小班化等。思想品德教学一直被传统教学模式所困扰。如何改变为“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容器”的僵化局面成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自从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以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真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越来越生动活泼的互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认识的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者从教案改为学案开始尝试的。

本文就近年来在政治教学中学案的设计——如何备课、如何作业两个教学环节略谈一下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1、备课要体现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只有备课有创新,才能有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备课时要改变“备书不备人,备教法不备学法,备知识的传授不备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备知识的传授与继承而不备知识获取的技能”等状况。因此,

第一、备课应站在时代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上,拓宽视野,重新审视和选择备课的思路,充分利用小班化的教学优势和特点,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的设计要注重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寻求开发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

第二、备课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和思维点,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实践体验过程,使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结果,而且知道知识获取的过程,从而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譬如我在备初二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关于法律严禁破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的行为时设计了一个创新思考题,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从中体验出在日常生活青少年应如何关注社会,关注法律,关注自己与他人……真正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安危息息相关,可谓是三维目标一气呵成。

题目是:关注社会现象,堵住潜在漏洞。请你细心观察,找出下列各镜头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消除隐患的措施。(图1)

以上镜头中的隐患分别属于教材第二课第2-3框法律严禁的哪种行为。

镜头一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二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三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上述镜头中存在的隐患,请你提出消除隐患的具体措施。(至少2条)

措施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对镜头中的行为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要体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

当前思想政治学科的作业存在多、杂、乱的现象,有的教师讲完一章内容后,给学生发几套练习题,要求学生一道不拉地做完,而这些练习题中不少的题大同小异有的同一道题,答案却完全不同。这种低水平的重复训练,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搅乱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已学的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开卷考试的大背景下。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

第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各种试题进行筛选,同时自编一些有针对性、思考性、层次性、迁移性的练习题,做到少而精,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收获。

篇7

教学案,即教案学案一体化,就是教师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理解、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学生在深前、课中、课后学习过程设计等方面糅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方案。它是以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整合,是近年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创造出的新的教学媒体。在内容上,教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高考考点、情景导入、诱思导学、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环节,具有灵活多变、思路清晰、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是教师“教”、学生“学”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

二、实施教学案引领教学的意义

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案引领下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合作,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可以使教学相得益彰,收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教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往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催眠曲的传统课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便于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的人,水平不同,发展能力不同,悟性不同,知识的生成结果也不同,特别针对初中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我们的教学、训练、练习都应该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落实。教师在教学案探究问题的设计、达标习题的选择上分清层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提供不同的题目,关照到不同智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教学案的应用

如前所述,教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中考考点、情景导入、诱思导学、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环节,如何根据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的特点,结合教学案的利用,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初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规三个目标的统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明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步骤等,学生使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富有成效。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规的培养形成最得更为重要。而要实现三维目标,要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通过学习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先入为主,从而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与探究,克服了盲目性。通过教学案教学目标展示,学生在预习、听课、探究、作业等过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65-01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复习课的要求

学案导学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通过整理考点知识,架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复习内容的认知水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梯度化的问题、练习题的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案教学的缺陷,实现因材施教

学案是由教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发放给学生,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教辅工具,有利于达到师生双向交流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案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可掌控的范围内,把一部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学,并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二、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教案化

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但是有些教师搞不清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设计,设计的内容过于传统,完全就是教案的翻版或是教案与学案的混合体,根本体现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2.导学过程形式化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制作的学案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不能坚持在课堂教学中长期使用,只是在公开课时充充门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些教师存在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用活动导学的现象,探究得不够深入,导致学案设计的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结果把课堂变成学生对照课本合作找答案,师生对答案的场所。

(二)对策建议

1.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课型,并不是简单的复述课,课堂的主角依然是学生,整个复习过程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师本”向“生本”的转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二是“教本”向“学本”的转变,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2.教师应提升学科素养,胜任“导师”的角色

导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编剧和导演。要胜任“导师”的角色,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增强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开发和整合能力,不断提高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篇9

一是直接性。明示性方法强调的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说教,教育主体直接指导教育客体的思想与行为。

二是强制性。教育内容是教育客体所必须要接受的。在要求教育客体接受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反复的说教、灌输来进行强化,以惩戒作为后盾。因此,明示性方法具有强制性,即不可违逆性的特点。

二、 思想政治教育暗示性方法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暗示性方法的内涵。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渗透性和自动性,通过人的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进入人的心理圈,快捷而灵活。

(二)暗示性方法的必要性。随着人的自主性加强,各种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呈现多元化,人们往往对于反复的说教产生反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工作方法和生硬、强制性的灌输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民主性,避免教育的强制性,研究协商、沟通、讨论、评议、自我批评的具体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和参与的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明示性与暗示性的统一

(一)明示性方法与暗示性方法存在的必要性。教育的明示方法是教育主体根据党和国家的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正面理论传授的方法,主要以系统理论讲授为主。如果放弃了方法的明示性,那么大规模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就变为不可能。

(二)明示性方法与暗示性方法互补。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和观念层面的交流活动,人的内在因素是根本因素,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主体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交流,将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认同,缺乏实现外在要求与内在动力统一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了解和激励也就失去了判断的依据。明示性方法存在的这种简单化倾向,正是暗示性方法所能弥补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G416

一、“学案”教学操作程序

(一)学案的编写

第一步:通过备课组集体研讨,确立自主学习目标和设计“学案”编写思路。由于这一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坐标和学生自主学习指向。常常需要要在分析课标的基础上,反复讨论确立。我们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就是自己的需要。第二步:有一名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执笔写出学案初稿。第三步是全体学科组成员共同审阅,再次修改。同时设计出3至5道课堂检测题。

(二)课堂活动

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要求学生课前对照学案自主预习。

1、课堂前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对照“学案”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用笔把自己在课本上看到的信息勾画标识出来,重点是初步思考学案设计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的合作小组一般为6人组成。座位安排是六桌两排并齐,相向而坐。通常用5到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形成小组对问题的意见。各小组对“学案”上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选派一名发言人。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循环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3、课堂展示。这一环节20分钟左右完成。各小组按照学案上的问题,由其发言人展示本组的看法,其他小组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补充、质疑。教师对学生的疑点适时给以点拨、引导。对于难点的或重点的问题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强调。总的要求是教师整节讲授时间累计不得超过15分钟。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条理的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黑板上书写出来。

4、课堂测试。首先让同学们广泛的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其次是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最后教师结课。

三、学案教学的反思

我校实施“学案”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完成好学案教学的任务又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水平。自主学习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真正的学会自己学习,克服长期以来学生让老师牵着走弊端。作为初中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仅是关乎到能否学好眼下要学习的知识,更是一种必须拥有的能力。一个学生没有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的。根据三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一)主要收获

1、“学案”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学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由于“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上下功夫,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学案”教学法,有利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可以肯定的说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教师常常会遭遇“自己在台上讲的神采飞扬,学生在下面睡的“天昏地暗”尴尬局面。实施“学案”教学法则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思考,敢于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质疑辩论形成正确的认识。“学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再加上老师的及时赞赏和肯定,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学案”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在自学时往往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会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施教本领和专业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二)“学案”教学的困惑

实践证明,学案的教学方法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几个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解决。

1、学生课堂展示有“天马行空”的感觉,表达不够规范。有时在质辩的过程中会出现某种“混乱”现象。这就对教师组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11

    一、课堂探究讨论模式。这种方法就在新课前教师精选一个典型案例,然后根据教学目的,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得出一致性、准确性答案。其目的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如我在教学八年级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整节课只使用了一个案例,当然这个案例能涵盖整节课的内容,提出若干个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所有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学会自我保护隐私权,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蓉蓉和肖肖是好朋友,蓉蓉将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自己保密。但肖肖的性格很开朗,有时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同学聊天时,无意告诉了大家,公开了蓉蓉是养子这保守了十几年的秘密。蓉蓉为肖肖不守信用很气愤,要求肖肖在班上公开赔礼道歉。但肖肖认为这是事实,并非他捏造出来的,再说自己也是无意泄露的。为此,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是怎样看待此事的?2、肖肖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3、蓉蓉面对肖肖这种想法,他该怎么办?为什么?4、假如你是老师,该如何处理此事?5、在这件事上,蓉蓉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公民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整节课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激疑启思,自主探究,结合教材思考问题,得出独立答案;第二阶段,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各种疑问,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各抒已见。同时我开展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个别学校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在教室安装监视器,对此有两种不同意见,你的看法呢?”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法律知识及提高道德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但我认为自己用好了这个案例,用足了这个案例,即充分挖掘了该案例中的教学资源,教材中本框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都能从该案例中得到体现。当然我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是精选案例,应该精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因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我认为精选案例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更感兴趣,更可信。(二)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掌握知识。(三)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涉及到多个法律问题,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篇12

1.案例讲授法

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指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

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完全摒弃教材案例,苦苦搜寻其他案例

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时候执教者需要2周或者1个月的时间准备,节节这样上课根本不可能。

2.自编案例的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自己查找的案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缺乏专业性的审查和研究,作为教学案例的价值不高。而把这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很难保证它的科学性及与教材联系的紧密性,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思想品德教材中案例使用的策略

1.对教材中的案例资料要适当地选择使用

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既不能全部照搬,也不能完全放弃或忽略。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案例资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教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所选择使用的教材案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有些教材安排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契合,就要弃用这则案例资料;有些案例资料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就要恰当地使用。在选择使用时,前提是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论是“弃”还是“留”,都是为了使教学更具有指向性。

(2)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案例一定要与时俱进。如九年级第七课《时代的选择》,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得把第78页袁隆平杂交水稻20年增产3500多亿公斤的例子替换为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每公顷增产2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杂交稻种植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这种适当的选择、替代与补充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时代性、社会化的特色,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学会从现实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3)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

“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因此教材案例的使用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2.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与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理论、教材、教师和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质疑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友情链接